時間:2023-03-02 15:0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認識圖形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工作堅持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著眼于兒童的全面發展,致力于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為宗旨,繼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打好數學學習基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達成教學目標
本期完成了分數的意義和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因數和倍數,眾數與中位數的教學目標。主要達成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了分數的計算方法,學會了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運算,能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3、掌握了因數和倍數的關系,會判斷,會約分、通分。
4、使學生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基本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平移與旋轉 90°。
5、使學生學會了用折紙的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基本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6、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了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基本學會了求數據中的中位數與眾數。
7、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等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三、本期堅持了教學“五認真”
本期的教學工作,認真堅持了教學“六認真”。
1、認真鉆研了教材、大綱,研究了班集體情況。
開學之初,認真地學習、研讀了教學大綱、教材,仔細研究了大綱講的知識技能的要求用語及目的要求和重難點,研究了教材重難點及注意點和關鍵,了解了教材的編排體系,研究了班級情況,掌握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思想善,家庭情況及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情況。
2、認真撰寫了課時教案。
針對了解的情況內容情況,本期教案作了各章節的分析,寫出了符合班級情況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課得失,寫上了課后小記,以便知識的彌補和信息反饋。
3、認真上好了每一節課。
課前,我總認真熟記教案;課堂上,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并遵循教學基本原則,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隨堂課的教學質量。
4、認真批閱了學生的作業。
課后,我總是留給學生適量的適度的練習題,對學生的作業,我作了認真的批閱。做到了認真及時、全批全改。有的還適時注明批評,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
5、認真作了學生的單元測驗。
本期教學工作,做到了教學一個階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饋,對學生學習知識情況進行了單元測驗,測驗中,對學生進行了認真對待考試的思想教育。
6、認真輔導了班上的后進生。
本期的后進生,我抓得早,抓得牢,從上期就部署了計劃,對后進生進行了輔導。輔導中,針對當前教學中的重點,關鍵進行輔導、復習,力爭使后進生人人過關。
四、本期堅持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針對學生間時的思想波動,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如:激發學習興趣的教育、明確學習目的的教育、樹立遠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時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學均能正常發展。
五、課改得失
本期也作了課改的嘗試,使自己的教學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轉變,對課改的理念、課改的實施有了進一步的落實。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處
1、課改的實踐力度不夠。
2、對優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夠。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實際情況;提高實效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3-067-1
前不久,我受邀為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學員上了一節研究課――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認圖形》。筆者在研讀教材、設計教案、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有了一些感悟,與讀者共議。
一、以教材為本,吃透教材
數學教學和語文教學一樣,執教者在勾畫“藍圖”前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在專家、名師精心構建的文本中,細細品讀他們的邏輯、意圖。只有讀懂、讀清、讀透、讀破,方能在教學時“四兩撥千斤”。《認圖形》一課是教學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例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探索活動:第一層,從學生感興趣的搭積木活動引入學習內容,引導其按形狀分類;第二層,先讓學生分別用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畫圖形,再通過觀察初步形成這三種圖形的表象;第三層,組織學生繼續在積木的面上找這樣的圖形,進一步豐富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畫出圖形,給出名稱。最后,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二、從實際出發,構思設計
教學貴在轉化。設計教學預案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促使其在學習時注入情感,積極體驗。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蘊含的知識內容全部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技能,成為學生發展的又一個生長點。為此,我對學生的認識基礎、生活經驗等作了充分調研,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三個層次,即“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建立表象”、“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創設情境”旨在讓學生用認識的立體圖形搭積木,復習鞏固它們的特征,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自主探索”是利用積木上的一個平面,把它印下來、描出來,在合作學習小組中讓學生給它們分類、命名、辨別。“拓展延伸”就是在習得圖形知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其回到生活場景中,尋找生活中的平面圖形以深化認識。本課設計注重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將認識活動放到一定的生活情境與活動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
三、在課堂實踐,深化認識
1.選取身邊玩具,尋找教學入口
【片斷】――搭一搭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學生歡呼起來)
師:看,老師為每一小組都準備了你們喜愛的積木。每個小朋友都是一位想象力豐富的小設計師,想不想動手搭一搭?(學生躍躍欲試)
……
數學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發現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是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具體表現。數學知識與數學活動又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所以在課始,我借助積木創設游戲情境。面對準備好的積木,孩子們以一種玩樂的心態,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合作成功地擺出自己創作的作品,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一過程是學生原有的游戲經驗和熟知的積木實物的再現過程,是本節課知識的起點。這種富有“刺激”、富有情趣的學習形式以及熟知的生活原型,為下一步的感知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從而在熟悉的地方生發出新的“風景”。
2.借助立體圖形,感受“面在體上”
【片斷】――畫一畫
師: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把積木上這些平平的面畫下來呢?這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白紙、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請小朋友先在小組內議一議,用什么方法畫下這些面,再分工畫一畫。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想的方法多。(學生小組合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
“學數學”不如“做數學”,學生對動手操作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參與意識強。以上設計的操作情境,使學生的“思維發端于動作”,以動誘思,以思促動,幫助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操作中感悟,使學生從具體實物的操作發展到抽象地認識圖形,進一步感受到“面在體上”。
3.通過動態對比,溝通相關聯系
【片斷】――辨一辨
創設情境,誘導探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創設有效情境,可以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情境――“把2盒牛奶平均分給爺爺、奶奶,每人幾盒?(1盒)把2盒牛奶平均分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幾盒?(半盒)半盒如何表示呢?今天有一個新朋友介紹給大家認識,它就是專門幫我們解決半盒怎么表達的,她的名字是――分數。”這樣的新課導入,學生拖動分牛奶,在分的過程中產生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目的。
提供資源,自主探究
信息技術帶給教師的不僅是方便,更是廣闊浩瀚的教學資源。教師不僅備課時間縮短了,精確率也更高了,課件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加突出,還能恰到好處地批注、強調。電子白板的運用,徹底改變了教師為主的傳統課堂,將空間和時間交還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再也不用瞪著眼睛等老師的板書內容了,問題的解答思路都可以通過學生自己操作,一步步在白板上展示出來。學生將自己的思路與課件相對照,不斷激發自己繼續思考,真正成了課堂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探究活動的主導者。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利用白板上的圖片,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拖拽平均分組,發現剩余,從而理解余數。工具模板的生成、遮蓋、翻板、問答,活動模板的分類、字謎、排序、選擇、配對、隱藏,交互式和多媒體,巧妙地運用到課堂上,既方便,又形象,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參后面的多媒體資源、教案后面的素材資源、陜西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渭南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眾多資源的利用,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
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
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刺激學生感官,超越時空限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這么多的優勢使多媒體在數學課堂上大有用武之地。圖形的運動分為合同運動和相似運動兩種形式,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講的是合同運動,本質是形狀和大小不變,僅僅位置發生變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豐富教材內容,融入現實問題,筆者在教學“平移與旋轉”一課時,設計了參觀加工廠的動態畫面,有生產線上的啤酒瓶在移動,電動大門在移動,風扇在旋轉,工程車在前進,工人叔叔安裝電燈等。然后讓學生們觀察:畫面中哪些物體在運動?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哪些物體是平移運動?哪些物體是旋轉運功?結合生活實際,在觀察比較中認識圖形的運動。
概念教學,突破難點
抽象性是數學的一大特性,數學概念是數學抽象性的突出表現。概念教學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在傳統教學中即是重點,也是難點。現在借助多媒體技術,這一教學難點被成功突破。例如: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學生想出了兩個辦法:一是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求和,二是撕下三個內角,拼起來看得到一個什么角。筆者用捕獲的方法把三個角剪下來,再拼起來得到180°,學生們耳目一新,說太神奇了。一個學生在日記里寫道:今天的數學課很神奇,老師在電子白板上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捕獲下來,再拼在一起,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太有創意了。多媒體教學將抽象概念的本質屬性直觀、動態地展示給學生,靜中有動,挖掘內涵,豐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易于理解。
樂于探究,感悟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是數學知識的靈魂。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蘊含在教學中,如直邊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體現了微積分思想。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通過將平行四邊形沿其高切開,轉化成長方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向學生介紹通過“割圓術”推導圓的周長時,讓學生感受極限的思想。推導過程中,有的同學用硬紙板做了一個圓,把圓在直尺上滾動一周,量出它的長度;一個學生用線繞圓片一周,量出它的長度。這些體現了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也展示出解決問題的多樣性。這些推導過程運用動畫演示,幫助學生感受數學思想方法,輕松地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
立體觀察,培養空間觀念
觀察是學生認識圖形的必要過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課件將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以及空間整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數學活動過程,逐步發展空間觀念。這些不同空間的展示,甚至是連續的動態的展示,就像是開放題的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促使其感悟理解。
利用模板,突破重點
電子白板有工具模板、活動模板、其他模板,巧妙地運用模板,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一課時,把2朵藍花看作一份,紅花有這樣的3份,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利用無限克隆的方法再添2朵紅花,這時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再添2朵呢?紅花如果有10個2朵呢?有100個2朵呢?通過變式,改變幾倍數,及時類比,進一步認識“倍”,突出本質屬性,形成概念。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 取舍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教過,也聽過不少的課堂教學,筆者深刻感受到不少課堂教學往往出現兩種極端;要么生怕顧此失彼,只得面面俱到,從而淹沒重點;要么唯恐主次不分,只能以偏概全,從而缺失應有系統。此二者所直接導致的影響有二,一是不同程度地制約、阻礙著課堂教學效能的正常發揮與完整實現;二是使數學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時覺得左右為難,在課堂教學中付出很多卻收效甚微。
如何解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這一難題,筆者認為教師應學會“科學取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堂好的課堂教學究竟哪些該取、哪些該舍,下面用具體教學案例談談筆者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做法。
一、緊扣目標,“取”“舍”讓課堂教學內容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只要抓住了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教學,就會讓課堂化繁為簡,教師少費口舌,學生也少繞圈子。抓住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就會使教學內容的選擇更趨合理。
1.“取”數學概念本質屬性,“舍”數學概念表面特征。
如人教版《三角形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最典型的是三角形“高”的教學過程。因為三角形高的概念,學生比較難掌握,所以筆者在教學三角形高的認識時,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結果匯總,把三角形的高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看教材文字理解,二是嘗試畫,三是解讀畫的結果。三個層次緊密相連,層層推進。看教材文字是字面理解,屬第一層面;嘗試畫,則是檢查對文字理解程度,是第二層面;解讀畫的結果,才是評判學生思維是否清晰的關鍵。然而,在這個環節中,筆者沒有直接說出結果,而是完全把評判的權力交給學生,由學生對不同結果進行討論解讀,然后達成對“高”的概念的正確理解,這是基于學生認知“高”的概念本質屬性后引導學生判斷分析的過程。當然在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呈現給學生作業和問題設計也要取舍得當,緊扣“高”概念本質屬性,層層深入。
2.“取”教學重難點,“舍”教學無關細節。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整堂課的主線,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部分。對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如何突破的具體構想,是教師備課的細節之處,著力之處。正確把握住活動重難點就能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使得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譬如認識平面圖形一般是通過對“邊”和“角”的研究過程完成的,三角形的認識也不例外。筆者在《三角形的認識》課堂教學中,從找是不是三角形的圖形開始,呈現一個圖形的邊是彎的、一個圖形有四條邊、一個圖形邊沒有封閉,引導學生從“邊”的角度思考三角形的特征及意義。在解答“同樣是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時,誘導學生從“角”和“邊”的角度進行判斷與分析,學生很自然地答:“有的三角形有直角,有的三角形沒有直角”,“有的三角形的邊是相等的,有的三角形邊都不相等”。因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邊”的角度來認識分類,所以,筆者引導:我們這節課想請你按邊的不同來分分類,你想怎么分?本節課,既讓學生掌握認識圖形的一般方法,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二、立足課堂,“取”“舍”讓課堂教學方法更具實效
所有的“教”都是為了“學”,教學方法的實質是教學生學的方法。教學的方法盡管千變萬化,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恰當取舍,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1.“取”直觀感知,“舍”抽象講解。
幾何部分中的概念及有關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接受,要突破這些難點,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用形象、鮮明的直觀教學手段,強化感知,突破難點。由于學生自己動手,直觀教學,對所學內容,容易接受,記憶深刻,并通過教具、學具的應用,實際事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所學知識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從感知經表象到認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筆者在《圓周角》的課堂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直觀教學圓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教學片斷如下:首先教師提出問題,探究圓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一般要從哪些方面入手?然后讓學生打開《幾何畫板》,動手任意畫O和O的內接四邊形ABCD。量出可測量的所有值(圓的半徑和四邊形的邊,內角,對角線,周長,面積),并觀察這些量之間的關系。再然后改變圓的半徑大小,觀察這些量有無變化?觀察得出的某些關系有無變化?移動四邊形的一個頂點,這些量有無變化?某些關系有無變化?移動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呢?移動三個頂點呢?最后,讓學生用命題的形式表述剛才的實驗得出來的結論。
這樣的直觀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完整而深刻的印象,理解了圓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結合《幾何畫板》的使用導出了圓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幾何畫板動態的特點,觀察、歸納和猜想圓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同時學生也逐步學會應用這種方法探究其他的數學問題,提高數學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2.“取”發現學習,“舍”接受學習。
心理學研究發現,發現學習效率比接受學習的效率低,卻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與創新的意識。鑒于初中學生的身心與教學內容特點,發現學習應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過程。
對此,筆者在教學《圓周角》中圓的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等時,均沒有直接教給學生,而是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而獲得。在關于圓的內接四邊形性質課堂教學的引出,筆者沒有像教材那樣直接給出定理,然后證明;而是利用《幾何畫板》采取了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量一量的方式,使學生通過對直觀圖形的觀察歸納和猜想,自己發現結論,并用命題的形式表述結論。關于圓內接四邊形性質的證明,沒有采用教師給學生演示定理證明,而是引導學生證明猜想,并做了進一步完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方面,使數學不再是一門單調枯燥、高度抽象的學科,通過提供生動活潑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多角度、快節奏地認識教學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幾何畫板對數學活動過程的展示,對數學細節問題的處理可以使學生體驗到用運動的觀點研究圖形的思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發現學習給解決問題帶來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
3.“取”有效練習設計,“舍”無效機械訓練。
一堂課45分鐘,時間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練習的有效效果,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練習,突出重點。因此每節數學課都不要貪多求全,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在關鍵地方、難點和重點處下工夫,設計練習,讓學生練得有實效。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取”有效的練習設計,摒棄單一、枯燥、重復甚至毫無效果的機械訓練。例如,筆者在《圓周角》中圓的內接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教學中呈現練習:已知O和O'相交于A,B兩點,經過A,B兩點分別作直線CD和EF,CD交O,O'于C,D,EF交O,O'于E,F,連接CE,AB,DF,問:當CD和EF滿足怎樣的條件時,四邊形CEDF是怎樣的特殊四邊形?并證明所得的結論。
三、把握教材,“取”“舍”讓課程資源更高效
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間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實踐矛盾,這一矛盾使許多數學課堂沒有煥發出應的有光彩和活力。任何一節課,都要有兩個核心問題,即“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們通常在“怎么教”這一問題上努力鉆研,忙于學習和討論自己課堂上的行為、技巧、方式和方法等,結果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卻不佳,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忽視了“教什么”這一問題。只有充分認識到每一堂課應該教什么,我們才有可能深入地探究怎么教。
1.“取”生成資源,“舍”預設資源,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課堂的高效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它更應該是學生思維的完善與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實現這樣的教學效果呢?源于學生,高于學生的課堂生成資源的合理使用,是一種相當有效的策略。筆者在《三角形的認識》一課“高”的概念教學中,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筆者本來預設了很多關于高的認識內容資源,但后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討論交流的結果很有價值,靈活舍棄預設好的資源,決定使用課堂師生互動生成的資源,有效地突破了本節知識的難點。
2.“取”信息技術可呈現抽象對象直觀資源,“舍”在黑板上抽象演繹。
傳統的幾何教學中的教具運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幾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體化。而利用幾何畫板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能夠看見一個動態的圖形空間結構,真正把學生引入數形的世界。筆者在《圓周角》教學中就使用了幾何畫板,給學生直觀地展現動態的幾何圖形,成功地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教師合理地取舍資源,使教學重點和難點在高效課堂中得到突破。
總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對教學內容的取舍,還是教學方法的取舍,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最有價值”的知識,獲得最大限度的成長,發展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寧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師學習指導初中數學.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
[2]張金良.開展數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若干實踐與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3.
[3]孔凡哲.上好課有效技能[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數學教學,該班共有學生24人。從畢業成績來看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要重視聽法的指導。學習離不開思維,善思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則學得死,效果差。七年級學生常常固守小學算術中的思維定勢,思路狹窄、呆滯,不利于后繼學習,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法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在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的問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學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與其學業成績的好壞相關,七年級學生由于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份較多,理解記憶的成份較少,這就不能適應七年級教學的新要求,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
二、教材及課標分析
第一章有理數
1、通過實際例子,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
2、理解有理數的意義,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體會從數與形兩方面考慮問題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并能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能運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
4、理解乘方的意義,會進行乘方的運算及簡單的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通過實例進一步感受大數,并能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1、理解并掌握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理解同類項概念,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掌握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能正確地進行同類項的合并和去括號。在準確判斷、正確合并同類項的基礎上,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數,整式的加減運算建立在數的運算基礎上;理解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的依據是分配律;理解為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在整式的加減運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出整式表示。體會用字母表示數后,從算術到代數的進步。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關概念,認識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
2、通過觀察、歸納得出等式的性質,能利用它們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標(使方程逐步轉化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會解法中蘊涵的化歸思想。
4、能夠“找出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數和未知數,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設未知數,列出方程表示問題中的等量關系”,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
5、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進一步體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
1、通過大量的實例,體驗、感受和認識以生活中的事物為原型的幾何圖形,認識一些簡單幾何體(長方體、正方體、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識別這些幾何體,初步了解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
2、能畫出從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幾何體(直棱柱、圓柱、圓錐、球)以及它們的簡單組合得到的平面圖形;了解直棱柱、圓柱、圓錐的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想象和制作立體模型;通過豐富的實例,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相互轉換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3.進一步認識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掌握它們的表示方法;結合實例,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理解兩點之間的距離的含義;會比較線段的大小,理解線段的和差及線段的中點的概念,會畫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4.通過豐富的實例,進一步認識角,理解角的兩種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能估計一個角的大小,會計算角度的和與差,認識度、分、秒,并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了解角的平分線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補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補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質質,會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尺規作圖)。
5.逐步掌握學過的幾何圖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據語句畫出相應的圖形,會用語句描述簡單的圖。
6.初步體驗圖形是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應用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研究幾何圖形的意義。
7.激發學生對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通過與其他同學交流、活動,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學生學習習慣與興趣的培養
針對以往學生中出現的學習習慣不良的現象,本學期我們還要抓好每個學生尤其是新生和學困生的學習常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這也是我們進一步轉化學困生,控制學生流失的根本保證。
1、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基本要求:①及時預習。根據教學進度和教材的難易程度,適當地提前預習新課。②善于預習。依據知識基礎、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等,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預習方法。要記錄好新教材中的重點問題和不懂的問題,以便上課時加以注意。
2、指導并監督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培養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徑。聽課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做好聽課準備。包括學習用品、相關知識和心理準備。②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③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關鍵。④要踴躍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敢于發問,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⑤要做好筆記。記住重點內容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師要定期查看學生的學習筆記,及時進行指導。
3、指導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
復習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加深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檢查學習效果,防止知識遺忘,提高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下一次新課的學習打好知識基礎的重要過程。復習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時復習。復習要及時,每天復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一個單元、一個章節后,也要及時復習,及時鞏固知識。②復習要有針對性,要抓住要點,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通過理解加深記憶。③復習要注意歸納總結,使知識更加條理化、層次化。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學生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檢查當天的學習效果,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時完成作業。當天的作業要當天完成。②要獨立完成作業。養成獨立思考和完成作業的習慣。③要注意解題方法,總結答題規律,答題要有一定的速度。④要正確對待作業的評價。要及時訂正,找出錯誤的原因所在,要認真總結解題規律。各教研組每周要及時檢查教師的教學計劃執行情況、教案、作業批改、教研活動記錄、課后輔導記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基本上能夠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備課,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業時,做到少而精。全科作業量要控制在1.5-2小時左右。教師的講課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留下更多的時間供學生自學、復習、整理。這樣,真正把課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感興趣,才能主動去接觸知識,從而發現知識,去探索知識。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導課新穎,引起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
(2)明確目的,產生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當一個人有了某種需要時,才會對相關的事物引起注意,并產生興趣。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應明確具體地交待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知識體系中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產生心理的需要,引發學習的愿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3)創設情景,誘發興趣
在教學中,適時地創設和諧、愉悅的求知情景,激發學生樂學、愛學數學的內驅力,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4)動手操作,促進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看教師拼、擺,聽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5)尋求規律,發展興趣
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性,所以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數學知識的特點及規律,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規律,才能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從而正確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落實課標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主動地進行學習。
2、把握好與前兩個階段的銜接,把握好教學要求,不要隨意撥高。
3、突出方程這個重點內容,將有關式的預備知識融于討論方程的過程中;突出列方程,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通過加強探究性,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數學文化。
4、把握好“圖形初步認識”的有關內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原型進行教學,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認識圖形,發展空間觀念;注重概念間的聯系,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重視幾何語言的培養和訓練;利用好選學內容。
5、適當加強練習,加深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練習的數量。
7、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著重利用計算器,豐富學習資源。
8、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讀法指導、聽法指導、思法指導、寫法指導、記法指導。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并及時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課題。在備課、講課,還是在講評練習中,發現問題及閃光點要及時進行小結。有機會多到外校去聽課,學習其優點及新理念。經常與教研員及三中、安林的老師聯系,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認真學習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現在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應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激勵自己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注意揚長避短,堅持崗位練功。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必然落實于熱愛學生。
愛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理解信任他們,并嚴格要求他們,勤奮學習。
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別的教師請教。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書,多閱讀有關的書籍與刊物,了解先進的教育方法,學習與借鑒對自己有用的教育學生的方法。加強理論學習,多讀書,讀好書,并在學習的同時,要做好學習筆記和讀書的心得筆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自身素質。
總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初一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七年級學生由小學階段升入初中階段,學習方式和學習的要求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小學階段注重學生數感和數的運算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除了上述要求外,將對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和空間觀念等方面提高要求。同時,初中階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注重學生合作、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注重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的培養。對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方式方法都有了較大的變化,能否較快適應,這是一個挑戰。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第一章:有理數: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進行有理數的運算,會用數軸表示有理數,會進行有理數的大小比較,理解互為相反數、互為倒數的兩數的意義,并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與相反數;會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并理解絕對值的概念。了解近似數的概念,了解有效數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數,本章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
第二章:整式加減,本章重點是用字母來表示數。會用字母表示數并會用字母來列簡單的數量關系。本章是學習方程的基礎,要求學生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了解代數式的概念并會求代數式的值,掌握同類項的概念并會進行整式的加減。
第三章:一次方程和方程組:學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會用方程或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四章:直線與角:讓學生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并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會比較線段的大小,了解線段的中點概念及性質,理解角的概念,會表示一個角,并會度量角的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知道角平分線的概念并會用它的性質,會用尺規作圖作角和線段。
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了解數據的收集的方法并會收集簡單的數據,能把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簡單的處理,理解并能區分三種統計圖的區別與聯系,并能就具體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能就具體的統計圖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為決策服務。
本學期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與興趣;
2、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終身學習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并學會交流;
4、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
5、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操作用中學習。
本學期的課時安排:
第一章:有理數 約20課時
第二章:整式加減 約9課時
第三章:一次方程和方程組 約20課時
第四章:直線與角 約14課時
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約7課時
初一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里,本人將積極接受學校分配給自己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入工作。遵紀守法,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工作任勞任怨,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質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質教育,堅決把實施素質教育落實在行動上。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教案是老師講課的依據,教案中不僅寫明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也寫清能力訓練的內容、要求、目的及教學措施等,不僅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也保證將大綱要求落實到實處。這樣做就能使素質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避免了盲目性,隨意性,增強了計劃性。在編寫教案時注意選擇教育的方法和時機,達到既給學生傳授知識,又開發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所學內容,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吸取其它方面的營養,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培養實事求是和刻苦學習的科學態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將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工作,不斷對教法進行探索和研究。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論,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斷向老教師學習,吸取經驗。
四、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聽從領導分配,不挑肥揀瘦講價錢,平時團結同志,尊老愛幼,做到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作為一名教師,我一定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教師八條師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決不應付了事,得過且過,以工作事業為重,把個人私心雜念置之度外,按時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
五、本期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初一數學。
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
第三章:字母表示數
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數據
第七章:可能性
六、本期數學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夠按照一定的程序與驟進行運算、作圖或畫圖,進行簡單的推理。
2、邏輯思維能力:會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制圖課;學習動機
制圖課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初學者而言充滿著陌生和好奇。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一)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實現學習目標的激發力量,包含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和主觀努力的心理狀態下去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初次接觸制圖課會產生新奇的感覺,此時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微弱而又極不穩定,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很多學生因為沒能形成對該課程的正確認識,會逐漸感到迷茫,甚至會轉化成厭學。講授制圖課程的初期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動機,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
在第一節課時,教師應把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列舉出來——什么是機械制圖?它與專業有什么關系?如何學好這門課?我們將學到什么?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等等。再通過生動的實例演示,如工廠里簡單的零件圖、裝配圖等,讓學生在感觀上先有清晰的認識。并通過詳細描述機械制造的發展史,來進一步闡述說明機械制造的基石——圖樣的重要性:它是機械發展的思想和靈魂,也是我們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技能和依托,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全面的接觸它,了解它,掌握它。學生在無形中產生了迫切要學好制圖課的心理,接著把握正確的引導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深入,最后再提出嚴格的要求。
(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開展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逐步深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通過課堂的每個細節去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要能夠正確地駕馭教學的難易尺度,形成一定的階梯幅度,輔以多途徑解決多類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易到難,潛移默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樂趣所在。這是形成正確學習動機的必要準備,也是構建動機的初始期。
實踐證明,此階段絕大部分學生都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熱情高漲,但如何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認為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在教學實踐中能夠結合現代化教育教學理念,根據講授內容的差異,采取啟發式、自我式、引導式等多類型相互交錯的授課方式,生動活潑地講解專業課的各個知識點。正如優秀的演員,他們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正是因為他們擁有精湛的演技。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夠和教師進行同步的思維運行也是如此。如筆者在教授零件圖這部分內容時,用啟發式和自我思考的方式,先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去加工一批課桌,在給你一張圖紙,你們認為圖紙上需要那些內容,才能加工?”所有學生異口同聲:“需要一組圖形。”接著又問:“只有圖形沒有尺寸可以嗎?”這時候學生知道還需要一組完整的尺寸,“有這些就可以了嗎?桌子的顏色、零件名稱等等需要嗎?”,于是學生知道還需要有“技術要求”,最后問加工的零件的名稱,各需要多少個等等引出“標題欄”的概念。這種邊問邊答的方式使學生在接觸制圖課初期就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又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常讓學生到黑板前做題目,再讓學生自己去判斷對錯,最后加以點評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加深印象的同時營造輕松活潑的民主氛圍,更能在無形中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讓學生自己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能。特別要提出的是表揚的重要性。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對學生而言是最佳的激勵方式,也更能鞏固和深化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三)利用模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學生上課時教師所講的內容能聽懂,但自己做作業就感到很困難。有些學生雖然能根據點、線、面的投影將物體的三視圖補畫出來,但物體向某個面投影時的空間形狀卻想象不出來,補出的圖形正確與否,學生不能肯定。對于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是運用模型來幫助學習。做模型的材料選用橡皮泥,該材料既能保存,又能重復使用,同時,能鍛煉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不但拓展思維空間概念,而且豐富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學生對此頗感興趣。教學中,教師利用模型讓學生逐步進行畫圖、識圖、讀圖。隨著教學的深入,再選擇具有一定難度的典型例題來豐富學生的知識,輔之開展有趣、生動的制圖競賽,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轉貼于
[關鍵詞]課程整合;課程內容;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36-0047-03
“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是機械、機電和數控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現代工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被喻為工程技術界的“語言”。在“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背景下,培養熟練掌握并利用機械制圖知識和Auto―CAD繪圖技術正確、合理地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就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與此同時,現在絕大部分企業的設計和生產已經逐步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要求技術圖樣都在計算機上完成,傳統的手工繪圖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然而,目前絕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兩門有關系的課程進行單獨講授,這會造成重復教學,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教學效率降低。為此,我們通過“機械制圖及AutoCAD綜合性課程整合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兩門課程進行了有效整合。
一、“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整合的思路
本課題組織了多名對“機械制圖”和“AutoCAD”學科教學有精深研究和豐富經驗的教師,對江蘇省常州市特別是溧陽地區機械加工制造類企業人才需求進行調研,聘請了富有生產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論證,遵循系統性、發展性、實用性整合原則,按照“專題調研一編寫初稿一專題研討一專家審定一組織實施一修訂完善”的流程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兩門獨立的課程整合成“機械制圖及AutoCAD”,建成了完整的教學資源,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滿足實際生產過程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聘請企業生產專家和技術設計人員參與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引進企業生產和學生實訓真實使用的具體實物。
本課題在調研現狀、專項論證的基礎上,結合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其課程內容由數控車床刀架制造實例引入,按照“任務書”“任務描述”“知識鏈接”“任務實施”“拓展知識”“拓展訓練”“任務評價”幾個部分遞進完成。采用任務引領的課程教學,按照2012年的“技術制圖”“機械制圖”等最新國家標準,將機械制圖與CAD技能和知識點融入任務之中,在符合學習者認知心理過程的基礎上,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六個課題和二十八個任務,再細化為多個項目任務的教學內容。每個任務從典型零件著手,選擇實際的數控車床刀架作為載體,通過認識該刀架的零件以及零件間的裝配關系,供學習者在實踐中掌握機械制圖中的國家標準,提高CAD繪圖技能和識圖能力。
二、“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整合的內容
本課題以數控車床刀架作為載體,使學生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培養知識運用的能力,基本內容包括6個教學主題:平面圖形的抄繪、組合體視圖的識讀與繪制、機件圖樣表示法的識讀與繪制、常用件與標準件表達法的識讀與繪制、零件圖的識讀與繪制、裝配圖的識讀與繪制。課程內容針對零部件繪圖設計過程、知識的連貫性與深淺程度依次設計,安排上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符合學生專業發展要求、注重培養學生利用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具體內容及其結構特征可以通過樹形結構進行表達,如圖1所示。
三、“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整合的實踐
(一)調整“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教學策略
整個教學過程以數控車床刀架為中心,圍繞各個任務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給學生提出工作任務,即讀懂數控車床刀架零件圖與裝配圖,能夠熟練地用計算機繪制數控車床刀架零件圖與裝配圖。注重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模型、實物、工程圖紙、PPT、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使學生建立立體概念,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于數控車床刀架零件制造的實際工程中,使學生不僅會讀圖,還能夠熟練地繪制常見零部件的零件圖和裝配圖,熟練掌握計算機繪圖的技能,達到課程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目標緊密結合的目的。
(二)優化“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考核方式
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借助教學資源平臺,采用過程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分析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發揮評價的啟發激勵作用,解決學生反饋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水平,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在考核方法上,注重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三)實現“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教學“夠用、實用”的目標
充分考慮實際工作對于讀圖能力和繪圖能力的要求,以看懂圖形為基本要求,以繪制圖形為能力要求,降低了手工繪圖的基本技能,增強了計算機實際繪圖的能力,作品的完成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實現了課程教學“夠用、實用”的目標。
四、“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整合的反思
(一)“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的整合具有“動態性”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全面貫徹2012年的“技術制圖”“機械制圖”等最新國家標準,有效處理新舊標準過渡,技術制圖與機械制圖并存、兼容的關系,使課題的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時效性和先進性。“Auto-CAD”貫徹最新“AutoCAD”國標,充分體現新技術、新工藝在制圖領域中的運用。與此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堅持采取“實踐一開發一反思一改進”的循環式開發模式,動態調整教學目標,不斷滿足企業技術更新后的崗位需求。
(二)“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的整合具有“技術性”
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成熟,通過三維零件圖就能直接生產出產品,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領悟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內涵,充分發揮任務驅動的教學功能,用三維模型替代三面正投影圖,以基本繪圖和基本編輯為重點,在學習機械制圖與AutoCAD知識點的同時,提高學生利用AutoCAD軟件繪制圖形的技能水平,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其今后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的整合具有“實用性”
針對中高職教育的需求,“機械制圖及AutoCAD”內容的編寫以“夠用、實用”為原則,循序漸進,大量增加機床零件與部件等實例,突出應用,滿足理論實踐一體化要求。特別是在拓展知識和訓練方面,不僅考慮到中職學生的需求,而且也能滿足高職學生的需求,使研究的成果適用度更廣。課程整合以學生為本,彰顯出鮮明的應用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