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大學語文八聲甘州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原文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
二.賞析
此詞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皾u”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痹~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凹t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败圮邸?,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盁o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于詞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罢`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耙嘘@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全詞景中有情,情中帶景。上片于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凄涼傷感之柔情,下片于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輝映。上片寫觀景,雖未點明登樓而登樓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欄桿處”再點登樓,起到了首尾呼應作用。筆法之高妙,于此可見,作者不愧為慢詞的奠基人
三.譯文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四.注釋
瀟瀟:風雨之聲。
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
霜風凄緊:秋風凄涼緊迫。霜風,秋風。凄緊,一作“凄慘”。
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到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殺人?!?/p>
苒(rǎn)苒:漸漸。
渺邈:遙遠。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頭遠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天際識歸舟,云中辯江樹?!?/p>
爭:怎。
恁(nèn):如此。凝愁:憂愁凝結不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碧K軾的這首小詩就描繪了一幅西湖夏日的“陣雨圖”。詩人坐在望湖樓上飲酒,恰好捕捉到了轉瞬即逝的四個畫面――云翻、雨瀉、風卷、天晴,有遠有近,有動有靜,使讀者如臨其境,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
雨,作為一種自然現象,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以詩傳情,以詩繪景。除了西湖夏日的陣雨,古詩中還描畫了更多的雨,有著多變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
四季多變的雨
春夜的雨,細細的,柔柔的,如牛毛,如花針,踏著春的步伐而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贝禾斓挠晔羌毭艿?,它滋潤著萬物,喚醒沉睡的生靈。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秉S梅時節是立夏后梅子由青轉黃之時。黃梅時節江南多雨,俗稱黃梅天。黃梅天總是細雨綿綿,而青草池塘處處的蛙聲,似乎讓人心里多了一絲夏日的煩躁。
宋代詞人柳永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的是秋天的雨。瀟瀟暮雨在遼闊的江天飄灑,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顯得分外清朗寒涼。開篇描寫這樣的雨景,抒發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強烈的思歸情緒。
古詩中描寫冬天,往往以雪為主,很少寫到雨。孟郊曾這樣寫:“楚水結冰薄,楚云為雨微。”寒冷的冬季,楚地的河流結冰很薄,云朵成云布雨,降下點點滴滴的冬雨。冬雨在孟郊的詩中,是寒冷肅殺的,這也是冬雨最大的特點。
蘊含情感的雨
在中國古典詩詞里,雨來自于自然,更來自于詩人的內心。雨,是涂抹著詩人濃烈感彩的一種意象,或歡樂,或愁苦,或灑脫,或激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鼻迕鲿r節,總能看到路上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形單影只,踽踽獨行。清明的雨,彌漫著淡淡的哀愁;清明的雨迷迷蒙蒙,就像人們心里的惆悵。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边@是場灑脫悠閑的雨。從容自適的漁翁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青山綠水間悠然垂釣,江上漁舟,雨中紅桃,讓人感受到高遠、脫俗的意趣。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是磅礴悲壯的雨,夜深了,詩人躺在床上聽到風雨的聲音,夢見自己披著盔甲,騎上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春雨潤如酥。每當燕兒在屋檐下不安分地呢喃唧喳、低飛禾田時,我就會從屋里跑到祖母身邊,扯著她的衣袖說:“奶奶,奶奶,是不是快要下雨了?”祖母便會笑著指著遠方的蜈蚣嶺說:“燕低飛,魚頭抬,雨從山中來!”果然,不一會兒,春雨便在涼絲絲的清風中飄灑而來,欣喜萬分的我會仰著頭盡情地“沐浴”,接受大自然的饋贈。那一滴滴的雨柔柔的。還有那剛露芽的禾苗,也會相互歌唱,慶賀甘霖的潤澤。而那從天際傳來的雷鳴,并不會嚇到我,它不是父親的訓斥,而是繚繞不絕的鐘磬聲。過了四月,天氣稍暖和時,我喜歡光著腳丫,學著大人模樣,戴一頂斗笠,披一件蓑衣,踩著光溜溜的青石板,吟唱著鄉謠:“兮兮兮,春風夾柳帶粉歸,油油清水;滴滴滴,春雨拂面送喜來,黃黃谷米!”
都說“春雨貴如油”,我言“夏雨價比金”。禾如人,炎炎烈日下,偶然迎來上天賞賜的甘霖,好比旅人在沙漠中艱難跋涉時遇到一泓清泉,好不快意!我愛荷,尤愛夏雨之荷?!傲舻脷埡陕犛曷暋保钋锫犛?,誠然是美的,但畢竟多了些蒼茫失落感。夏雨中的荷則不然,倘若來到愛蓮湖,聽滿湖荷葉被雨點打得篤篤作響,任誰也會陶然忘歸!也難怪張曉風贊道:“漫天的雨紛然又漠然,廣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一株紅蓮……一筆簡單的雨荷可繪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葉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雨中的荷,雨中的人生喲!
“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秋雨更耐人尋味。臨窗而坐,釅茶一盅,倘若再加一曲《瀟湘水云》,看雨絲,聽雨聲,豈不快哉!窈窕多情的佳人,深情款款,對紅燭吟哦著“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又似一個謫居異鄉、胸懷塊壘的詞人,歌詠著“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秋雨就是這般纏綿凄楚,讓人“剪不斷,理還亂”,而秋瑾女士臨刑前高歌的“秋風秋雨愁煞人”,更為秋雨增添了幾分“英雄末路,壯士不歸”的悲愴!唉,湘南的秋雨,怎一個“凄清”了得!
至于說湘南的冬雨,倒不如稱其為冬雪了。其實,雪是雨的精魂,若多說,倒嫌累贅,莫如以明代高濂的話記之:“湖凍初晴遠泛,雪霽策蹇尋梅,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中玩雪,山頭玩賞茗花,登眺天目絕頂,山居聽人說書,掃雪烹茶玩畫,雪夜煨芋談禪,山窗聽雪敲竹,除夕登吳山看松盆,雪后鎮海樓看晚炊?!?/p>
赫赫炎炎,綠樹成蔭,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蛐蛐樂斗雜草中,知了歡唱楊柳枝。而今秋天的一切彌漫我全身。冬天,腦海里有一個這樣的畫面,我的世界被銀裝素裹著,一支梅樹在陰溝的純潔的白雪里生長,艷紅的梅花點綴了我素白的世界。
-----題記
清秋晚風,雨下悠悠,枯葉飄飄落下,她們并不沮喪,為了更好的新陳代謝,它們片片都留給了給予它們生命的大地。一絲禪意涌入心頭,秋是知恩圖報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一曲高山流水,行走在寒雨中,我穿的是無袖的球衣,胳膊上的汗毛豎得直直的,秋天的寒意融入表皮,滲入心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東江的漁船已經整裝待發了,希望他們滿載而歸。黃大仙公園的秋楓文化節甚是隆重,大師筆下的丹青神形俱存,一幅歲寒三友頗具特色,我尤愛大師的竹子,竹子在風中搖搖欲墜,就像我的人生。祈福墻上有各種書法書寫人的姓名,還有姻緣樹的牌牌。祭拜菩薩的香彌漫整個公園,黃大仙廟的檀香氤氳回蕩。茶葉店的茗香流入我的鼻孔,經不起誘惑的我木木地走向茶葉店,然后木訥地問老板,我能喝喝你的茶嗎?老板看我樣子有些萌,所以便應了我所求,怪不得茗香四溢,老板沖的是西湖龍井,我算是趕上了,于是便品茗暢聊。登山道上兩旁的八月桂香傳十里。在這里只有在秋天有此圣境。這里秋意彌漫。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這個時候應該是秋收的季節,稻田片片金黃,體現金秋的禪意,青蟲飛蛾還有蜒蟲也在搶收農民的成果,可是它們不小心撞到了莊稼衛士青蛙和蜻蜓,呵呵,它們攤上事兒了它們攤上大事兒了,阡陌都是它們打斗的痕跡。這個時候的天上有陸陸續續結群的大雁向南飛行,像飛機儀仗隊,好不壯觀?山上的蜜橘已經有幾個頑皮的小孩在偷摘,可是他們很不幸,不小心被莊園的主人發現,于是追著他們漫山遍野跑。因為那莊園主人是老人家,他永遠跑不過那些小孩,他們而一一得以幸免。水庫里的魚類條條肥美,一網拉上來,它們活蹦亂跳,想逃出主人的拉網,做那漏網之魚。這是秋天可愛的一面,這里到處彌漫秋意。
清秋臺風起,卷云覆雨來,深圳灣的海浪拍打著人工堤隆隆作響。我在深灣公園里被風吹被雨淋,寒意乍起,我球衣已經濕透了,公園人工種植的幾棵小樟樹被臺風刮得連根拔起,瘋狂不羈的臺風給我助力,把我從深圳灣一下子吹到了地王大廈,呵呵,我是騎著寶馬(自行車)的,我被風吹得搖搖欲墜地走進地王大廈主樓,電梯送我到79層,這是我第二次登地王大廈,跟第一次的感覺是截然相反的,以前是害怕,因為不是在秋天,現在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想我是融入了自然融入了秋天的。走著瞧著,瞧見遠處秋意彌漫,隔著玻璃地瞧見,走在深藍色的玻璃墻內的自己恨不得撞碎玻璃,飛在300多米的高空融入秋天里,這么高應該可以伸手覆云,可是我不可能讓自己失重,顯然是不可行的。喝完咖啡后,天色不早了,也應該要返程了,秋天在深圳彌漫了我的思潮。
我獨愛秋天,我愛秋意彌漫,我愛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虛”是指看不見、摸不著的虛幻世界。一般情況下,“虛”包括三種類型:(1)虛幻世界和夢境;(2)想象和回憶;(3)設想之境?!皩崱笔侵缚陀^存在的實象、事實、實境?!疤搶嵔Y合”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從而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它不僅能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還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從而突出詩歌的中心。
《雨霖鈴》是柳永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了一對情人之間的離別苦楚。作者為了渲染離別的氛圍,首先對離別之前的環境進行了描寫,“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深秋的蟬,叫聲凄切,夕陽下的長亭,長亭本為送別之人歇腳之處,更何況是夕陽下的長亭,再加上秋雨剛停,天氣轉涼,這一切都渲染了環境的凄涼,是實景的描寫。緊接著作者又描寫了情人不忍離別的情思,“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船兒要出發了,可是離別的人兒卻不忍分手,彼此手拉手,淚眼蒙,無人言語。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是情的最高境界,這兩部分主要是以寫實為主。在上闋的最后部分,作者因為離別從而產生了聯想,“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此次一別山高水長,前途渺茫,相會無期,這是虛寫。下闋作者則濃墨重彩,在虛的想象之中把別離之傷進行了進一步的渲染?!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離別本已令人無限感傷,而那蕭瑟凄涼的清秋的時節又為離別增添了感傷,這是對離別的真實描繪,是實寫。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對離別之后的想象,作者料定自己與情人離別后一定會一醉方休,等自己醒來之后,發現自己正在楊柳岸邊、曉風之中、殘月之下。而對于未來的生活,作者也已預見到“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那將是非常痛苦了無生趣的生活。整個下闋作者通過對別后的想象,更深入地對離別之痛進行了抒發,讓人讀過之后不得不為之動容。作者在把實寫升華到虛寫的過程中,把虛實的優點都展現了出來,在虛實完美結合中產生了效果,進而把那纏綿悱惻的“別離之痛”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聲甘州》也是為我們熟悉的一首詞,這首詞主要抒發了游子悲秋以及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詞中虛實結合交相呼應,從而產生了絕高的境界,不失為一首絕妙詞作。首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主要描寫了清秋暮雨,清澈如洗,其中“瀟瀟”、“灑”無疑是對秋雨的實寫,而一個“洗”字則主要寫了秋雨之后的效果,這是對虛的妙用,渲染了秋雨之后凄涼的氣氛。后段首句,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描寫是實寫?!皾u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景中含情,這是實與虛的結合。霜風漸起,凄寒逼人,關河殘照,悲涼蕭瑟。秋風肅殺,再加秋風橫掃關河則是由秋風實際給人的寒冷之感,從而聯想到夕陽西沉之后的悲涼,這是一實一虛雙雙聯動,從而讓游子產生了強烈的飄零之感。這首詞同時也寄托了作者羈旅他鄉的心靈苦痛,“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作者長期漂泊在外,有家難回,所以對故鄉的親人充滿了思念,是實寫。而作者為了進一步渲染這種相思之情,緊接著則采用了虛寫的手法,“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是想象佳人此時此刻正在妝樓上眺望,好幾次誤把別人的歸舟當作自己情郎的歸舟,而詞的最后“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恰恰又是實寫自己此時此刻也正在思念佳人,這一虛一實,兩相對照就更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歸之情。
《玉蝴蝶》一詞主要描寫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對朋友的思念之情。文章一開始以“望處”二字統攝全篇,首先給我們描寫了雨收云斷,晚景蕭疏的景象,由此蕭瑟實景,自然引起“堪動宋玉悲涼”的聯想,這是由實生虛。緊接著詞人選取了這肅殺之秋中典型的“輕輕的水風”、“見冷的花”、“寒冷的月露”、“飄黃的梧葉”等意象,一方面是進一步渲染了秋之蕭瑟,更重要的是引出下文作者的故人之思“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而下闋“難忘”一詞開頭,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對昔日的回憶,作者和友人曾經把酒言歡,這是虛寫,而現如今卻是“海闊山遙”,這是實寫。作者與友人天各一方,曾經的快樂現如今變成了無盡的思念,作者甚至不知道友人身處的“瀟汀”到底在何處,只能獨自在夕陽下黯然相望,以期待友人的出現。昔日“文期酒會”的快樂,現在的孤獨黯然,兩相對照,作者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就盡體現在這虛實結合的妙用之中了。
《傾懷》這首詞主要描寫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詞的上闋重在寫景,作者通過“鶩、霜洲,雁、煙渚、暮雨”等諸多景物的描繪,給我們呈現出一派蕭瑟凄涼的氛圍,進而引出作者的“萬緒離愁”,這是實寫。而詞的下闋則重在抒情,作者和自己的情人離別,現如今“水遙山遠”,這是實寫,而為了更好地表達對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此處采用了對比寫法,“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通過想象,虛寫此時此刻的情人必定是內心深沉,形容憔悴,思念著行走天涯的作者,而“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又把因人散而寂寞的心情展現出來,而末句“望京國??漳繑?、遠峰凝碧”一個“空”字,則把作者想見佳人而無能為力的無奈實寫出來。想象情人的虛與現實的無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得整首詞的感情充沛,錯落有致。
下午三點多鐘,甲從實驗室出來,到200#返校班車候車處排隊等候回校班車。甲發現候車站牌上貼有一張通知。通知上寫著"為激勵大家充分利用在實驗室的時間,做好科研工作,院研究生會決定對下午四點之前到此處候車返校的同學予以最嚴厲的打擊。但是,有人會因此躲到站臺下,四點以后才出來,此項決議可操作性不高。因此,研會決定:要求每天排在第一位的同學上車后為大家高歌一曲......"云云。版權所有甲揭下站牌上的通知看后,趕緊躲了起來。(趁著等待的無聊時期,甲拿出手機給大家念一些好玩的短信。)
此時,乙也來到候車處,看了通知以后,也躲到了站牌后面,與甲相遇,兩人攀談起來。
甲和乙攀談之時,丙(男)和丁(女,和丙是一對男女朋友)來到了候車處。丙看到了通知,一籌莫展。丁發現了躲在站牌后的甲和乙。
甲,乙,丙三人爭吵起來。丙說自己后面來的,乙是第一個,乙也說自己后面才來,甲才是真正的第一個,而甲說自己還沒有排隊,丙才是排隊中的第一個......
丁出來說話,決定用智力題來一分高下。丁出的智力題老是偏著丙,讓甲和乙很是郁悶。
最后,甲還是沒辦法,承認了自己是第一個,要為大家高歌一曲。
實驗室老板來電話,甲需要加班,最后用一段dv獻給大家。
道具:a4紙張若干,印有"200#返校班車",通知一分,內容如梗概所述,三輪車一輛,輕板子一塊,上面寫有"返校班車"
人物:
甲——男,單肩背包,厚重的棉衣,墨鏡,帽子
乙——男,正裝
丙——男,正裝
丁——女,正裝
站牌——男,個子高一點
班車司機——男
場景展開:
一個人扮演一個車站牌,身上前后貼有"200#候車處",上面貼有通知
站牌:大家好,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噓...嚴肅點,嚴肅點,不許笑,我們這排節目呢,就是俗話說的跑龍套的,但是,不是死跑龍套的!
音樂一起(1”)
甲背包,上場,隨音樂起舞。
甲擺一超酷pose,此時手機鈴聲響。
音樂一停。
甲:誰啊,壞我好事,我的英雄夢還沒做完呢。
面對觀眾:真是不好意思啊。
甲拿出手機翻看,甜蜜的笑:俺媳婦給俺發的。
甲拿手機邊走邊念:還是給大伙念念吧,狗熊每天上山鍛煉身體,一天,王八也想上山,熊說,你把你的四條腿縮進去,我抓你上去。到了山頂,樹上一只鳥看見了,狂笑不止:瞅你那熊樣,還拿個翻蓋的手機。
甲仔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手機,趕忙收起來。
走到站牌前。
看表。
甲:怎么還不到4點啊,從實驗室出來就3點半了
甲看站牌,伸手揭通知。
站牌躲閃一會,終于還是被甲揭下來。
甲念通知:通知,為激勵大家充分利用在實驗室的時間——灌水唄——做好科研工作——打cs呢——院研究生會決定對下午四點之前到此處候車返校的同學予以最嚴厲的打擊?!业奶炷?,還是找個地方躲起來吧。
甲貓著腰,躲到了站牌身后,蹲下,探出頭,對觀眾說:等四點鐘俺再出來,看你怎么逮我,嘿嘿。
甲縮回站牌后,繼續念通知:但是,有人會因此躲到站臺下,四點以后才出來——
甲嚇一跳,探出頭面對觀眾:他怎么知道的?
甲縮回站牌后繼續念:因此,此項決議可操作性不高。
甲松了口氣,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作輕松狀,面對觀眾:就是就是,說的沒錯。早點回家也沒什么錯撒。
甲斜靠在站牌上,站牌躲,甲摔跤。
甲終于靠著站臺,繼續念:因此,研會決定:要求每天排在第一位的同學上車后為大家高歌一曲。
甲發呆,笑"呵呵,呵呵,高歌一曲,這不是扯的么!"
站牌將通知搶回,貼回自身處
甲:我還是躲起來吧。
甲轉入站牌身后,伴奏手機鈴響
甲露頭對觀眾說:又來一條短信
甲打開手機:新年將至,請編輯短信"我要請你吃飯"回復到13810612370,您將獲得與曹利面對面吃飯并得到院嫂親筆簽名照片的機會。
甲:噓......有人來了
甲鉆到站牌后面
站牌:人心散了,隊伍不好排了
(此時,甲蹲在站牌后面,不動,不出聲)
音樂二起
乙拎包,上場,詩朗誦。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音樂二停,乙頓一下
坐得腰生疼
吃的直反胃
關鍵詞:《春江花月夜》;哀而不傷;詩風特色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這首詩描寫精致、意蘊優美,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唱,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生只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詩歌以“月”為線索,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發了江畔月下的思索、抒寫了因月而起的情思。和許多以月寄情的詩一樣,它也是抒寫離愁別緒的,有惆悵,也有無奈,但與其他同題材的作品相比,少了錐心的痛苦和刻骨的淚水,被認為具備了初唐詩歌“哀而不傷”的特色。
一、《春江花月夜》“哀而不傷”詩風特色形成的時代背景
一個時代的文學必然煥發它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時代氣息和精神風貌。唐朝初年,統治者吸取了隋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調整了統治政策。所以,初唐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經濟處于上升階段,人民生活比較安定,社會思想相對開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渴望建功立業,蓬勃向上、奮發有為就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并且,初唐統治者把文學文風與治理國家直接聯系起來,努力構建具有恢宏氣度的文學風貌。所以,在初唐詩壇上,面對別離,少了幾分凄凄慘慘戚戚,就有了王勃筆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就有了高適筆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放?!洞航ㄔ乱埂肪褪窃谶@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契合了時代的心聲,體現了初唐的時代之音。
二、《春江花月夜》“哀而不傷”詩風特色的具體表現
1.宏大的背景、壯闊的意境
詩歌起筆就勾勒了一個非常遼闊浩大的背景去寫景、思索、抒情。開篇就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春天來了,一切洋溢著勃勃的生機,江水也如此,冰河已經解凍,江潮開始涌漲,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著潮水的涌動剎那間活潑地從海的盡頭噴跳而出,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兩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春江月夜壯麗的畫面。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月由東而西,徐徐上升,柔和的月光隨著江水的流動照耀著千萬里之遙,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呢?這四句用壯闊的筆力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開闊、壯美的世界。一個“連”字,寫出潮水的浩浩蕩蕩、綿綿不絕之勢;一個“共”字,寫出月升之時活潑有力、矯健不凡之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兩句將空間拓展,水波粼粼,延伸向無垠的遠方,正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創造出一種更為雄渾博大的意境。在這樣一種廣闊無邊的意境中,那種小兒女的離別相思之苦就顯得很淡很淡了。
2.孕育蓬勃生命力的美好景物
自“楚辭”開中國文壇悲秋的情懷以來,文人墨客在抒寫離愁別緒、人生失意等情感時,往往選取秋天枯敗的落葉、凋零的殘花、清冷的秋雨、蕭索的霜風等景物來加以烘托、渲染,如馬致遠《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比缌馈栋寺暩手荨罚骸皩t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而張若虛在抒寫離愁別緒時卻選取了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人世間最美妙、最動人的自然美景并作淋漓盡致的描繪。詩人在開篇為我們描繪了春江月夜壯麗的畫面后,緊接著寫道:“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水曲曲折折繞過長滿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鮮花樹木上,像在上面撒了一層薄薄的小雪珠,空中的流霜、汀上的白沙,全被月光浸染,人們已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天地間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無邊的春江之夜只剩下夢幻般的銀色,自然界潔凈得連一絲塵埃都沒有。在他的筆下,春天的江水浩浩蕩蕩、洶涌澎湃;春天的原野遼闊無邊、鮮花盛開;春天的夜晚微風和煦、月色撩人……這些景物,除了美麗,更多的是活力,就像朱自清在《春》中寫的那樣:“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泵髟吕收罩?,滟滟的水波,花草叢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樹,銀色的沙灘,一切都是清麗出塵,蓬勃有力的。從春、江、花、月、夜五種景物的盡情描繪中,讀者感受到的不是憂傷與痛苦,而是一種對春天的禮贊、一曲生命的頌歌、一份躍然于紙上的喜悅。
3.積極的人生宇宙探索
這首詩除了描寫良辰美景、離愁別緒外,還有對生命宇宙的思索。這種思索,自古以來就有,面對博大永恒的宇宙,人們常感個體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典型的如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蘇軾《前赤壁賦》中所吟的“羨長江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面對浩瀚的江面,中天的朗月,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非?;磉_地寫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作為個體,有生有死,生命是短暫無常的;而人類靠代代相傳,則是綿延久長的,足以與永恒的宇宙抗衡。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跳出了個體生命,把視線放到了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關照,表現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
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贊自然美麗永恒的同時也禮贊了人類生命的無限,是一種樂觀自信、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輕快的嘆息、甜蜜的憂傷
詩歌的后半部分花了大量的篇幅寫游子、思婦離別的哀傷、相思的痛苦,正如詩中所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蓱z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痹谌松顒尤说牧汲矫谰爸校聢A人不圓,總有一些悲歡離合,給美好的人生留下遺憾和無奈。思婦在月下樓頭望眼欲穿、思緒綿綿,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游子久客他鄉,凄苦寂寞,月下夢中思親思家,無限惆悵。但他們的這種傷感是哀而不傷的,是少年式的感傷迷惘,并非是曾經滄海的苦痛,更沒有真正亂離時期詩歌描述的那樣哀婉
入骨,少了幾分為生計奔波的現實的無奈,多了幾分浪漫哀傷的詩意。這種意境特別像李清照《一剪梅》中所寫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蓖瑫r,將濃濃的離別相思之情寄予在春、江、花、月、夜這樣的美景中,就使得這種相思之情飽含著脈脈溫情,有著對博大自然的驚嘆和對年輕生命的贊賞與喜悅,蘊含著企盼重逢的美好愿望,一切化成了一聲輕盈的嘆息、一縷淡淡的哀愁。所以,美學大師李澤厚說:“這首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盡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p>
總之,《春江花月夜》開闊壯大的意境,如詩如畫的美景,積極樂觀的人生探索,輕快而甜蜜的憂傷構成了“哀而不傷”的詩風特色。這種詩風一掃六朝以來的靡靡之音,而引領后來的詩人們走進了一個真正屬于詩人的、詩歌的盛世。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