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9 03:49: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茶文化融入創業教育探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文化在發軔之初就帶有強烈的人本主義色彩,陸羽在《茶經·一之源》提出“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意味著茶文化以“人”作為關注的中心,將人、人生以及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探究結合在一起,并不斷演進和嬗變,使其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和超越時代的精神價值。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是實現對“人”的教育,其包含著行動層面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理念層面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的高低對創新創業的實效有著直接的影響,更關系到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
1“精行儉德”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
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更多關注的是行動層面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理念層面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將茶文化中“精行儉德”思想所特有的關于修養和教化的主旨和功能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不僅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行為準則和行動指南,更對創新創業行為的深層次價值追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提升理念層面的創新創業精神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2“精行儉德”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2.1以“精”引領創新創業時代精神
“精”可以理解為在清靜超然狀態下達到的對世事規律的透徹理解。創新創業教育如果缺失了其本質的“精”,忽視對大學生的精神價值引領,容易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冷漠,這種價值的冷漠,忽視了人的社會性,是與國家創新創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的背道而馳,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離。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更應突顯人的主體地位,以“精”內修“靜”的精神生態,在教育中體現人文關懷,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交融,升華學生對人生價值的理解,提升人生境界,幫助學生不至于在踏上了創新創業的“成功大道”后,反而因為核心價值觀迷失變成了找不到前行方向的“歧路人”,引導學生透徹、明晰地探尋創新創業的規律,進而達到創新創業的明凈之態。進入“明凈”狀態,心一凈,人就會除浮躁而“靜”下來,在平靜之中自然過渡到“和”的狀態,“和”即思想的統一。學生在加深對人、社會、國家理解的基礎上,自覺將創新創業事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相統一,將個人創新創業的夢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統一,形成積極向上、精進挺拔的創新創業時代精神。
2.2以“行”探尋批判性思維和鑒別智慧
“行”指行動,是實干而不是空談。有了創新創業教育“精”的正確思想指導,還需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大數據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如果過度強調以數據為中心的片面物化導向,忽視對學生價值選擇教育的引領,容易導致數據的迷失,即盲目依賴數據,影響了學生批判性鑒別能力的養成,進而無法形成穩定的創新創業內生價值辨別力。將“行”的理念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就是意味著創新創業教育要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與多元化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鑒別智慧。教育學生關注并立足于社會民生,注重對數據的理解、關聯及實踐應用,學會辨證地利用數據信息考察問題、得出結論、形成預判,進而識別有效的創業機會,實現由“看到數據———投入市場”的盲從到“分析數據——創造市場”的轉變,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形成對目標的認識以及對行為方式的判斷和選擇標準,用開創精神追尋數據與創新創業的雙向深度融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個性化構建,引導學生追尋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創業資源。
2.3以“儉”實現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
“儉”的本義是“省”和“約”(指其引申義約束)的含義,其反義詞是“費”和“奢”。其內涵應從兩個維度進行論述:第一,“儉,省節也”,即指“儉樸簡單,對相關資源的節約,不浪費,回歸本真”;第二,“儉,約束也”,即指“節制欲望、約束行為,強調自我約束、內斂自律”。因此,儉樸的儉和自律的儉共同構成了“精行儉德”中“儉”的兩個方面。從第一個維度來看,近幾年來,創新創業相關的項目似乎都愛上講“故事”,對創新創業項目的過度包裝、炒作,幾乎成了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必修課,也成了能否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一個項目的好壞是否有實際效用的核心技術創新支撐成了其次,而有沒有令人動容的“故事”、“情懷”變成了關鍵。這種以所謂的“故事”、“情懷”為重的做法,最終剝奪的是創新創業教育對于“當下”貢獻價值和意義的能力。將“儉,省節也”的理念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就是意味著扭轉將大量資金和精力消耗在對故事策劃、情懷打造的做法上,引導創新創業教育回歸初心,重視對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力。從第二個維度來看,如果過度追求結果的物質性、利益性,把對利益欲望的追求當作創新創業的唯一目標,把擁有更多的財富作為評判創新創業成功與否的唯一尺度,則弱化了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人的精神追求活力,降低了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導致創新創業者對精神追求的失落。將“儉,約束也”的理念引入創新創業教育,這就要求不僅要理解創新創業活動追求正常物質利益的合理性,更要強調在利益誘惑面前保持本心,讓創新創業教育回歸到“育人”的本質,引導創新創業者在內斂自律中不斷提升個人的精神價值追求,形成道德自覺,實現創新創業的可持續發展。
2.4以“德”深化文化自信與歷史責任感
“德”是指對社會貢獻的衡量標準,其體現的是人與創新創業教育背后的價值論,是更深層次的對民族文化自信和社會歷史使命感、責任感的哲學感悟,核心是立“人”悟“道”。在各種文化思潮的交融與交鋒中,創新創業教育如果一味照搬國外模式,不能立足我國特色形成中國特色創新創業人才開發體系,容易導致文化困境。即弱化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導致文化的不自信與歷史使命感的缺失。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凝聚,文化凝聚的核心內涵是文化認同,而文化認同主要來源于文化自信。將強烈文化自信的“德”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在文化層面引導創新創業者立足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彰顯中國特色。在堅定不移地守護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探尋各種文化的共同之處;在傳播基礎性創新創業知識的同時,增強文化定力,融入民族文化情懷,樹立文化自信,進而突顯創新創業的文化深度,形成文化自覺,引導學生更好地立足于民族文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將增強歷史使命感的“德”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引領創新創業者主動將“中國夢”與創新創業相融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創新創業者的理想,為我國創新創業高質量特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地內在動力。
3結語
將“精行儉德”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使人們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心靈重歸寧靜,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以“精行儉德”的“道”循及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這也是茶文化“精行儉德”超越時代的強大生命力。隨著創新創業浪潮的加快,不妨靜下心來去品一杯茶,像陸羽在《六羨歌》中:“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競陵城下來。”所詮釋的那樣,讓創新創業教育更多的人淡泊名利重事業,矢志為深植于偉大“中國夢”的創新創業事業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