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

時間:2022-06-05 09:14: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園藝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園藝專業遺傳育種相關課程融合改革的思考

摘要:遺傳學和育種學是園藝專業的基礎骨干課程。目前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課程銜接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改善。為此在遺傳課中增添育種實踐應用成果介紹,在育種課中突出完整的遺傳基礎理論體系及其進展,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但仍然需要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規范教學內容,活潑教學形式和考核考試科學化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遺傳學;育種學;教學方法;課程融合;改革

作為地方高等農業院校,河南農業大學在園藝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遺傳學和育種學是兩門前后銜接、各有特色的重要核心課程。前者側重于基礎理論的傳輸,后者則密切結合生產實踐,與園藝產業的生產實際、乃至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本文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就課程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園藝專業的遺傳育種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遺傳學和育種學在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解為主,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理論教學所占比例較高、實踐教學環節缺乏,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急需改革傳統的授課方式,增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驗動手能力。

2.教學形式單一,大大降低了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盡管目前的課程教學手段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大多數教師采用PPT,但出現了倚重PPT播放、忽略了板書講解的趨勢,易給學生造成視覺疲勞而失去聽課動力。

3.教學效果的檢考試輕考核,導致學風不良。長期以來,課程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過程考核比重輕。教學中發現學生平時大多都以應付式的態度對待學習,待到期末考試之前才開始復習,課程考試通過率降低。

4.兩門課程相脫節,導致學生的主觀分析能力降低。遺傳學和育種學傳統課程設置上是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系,在授課過程中相互脫節,互無聯系,影響了教學效果,特別是學生綜合分析和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遺傳學和育種學在實驗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兩門課程均以驗證性實驗內容為主,內容設置不利于創新型思維的培養。遺傳學和育種學的實驗課時均為20學時,目前的教學計劃中安排五分之四的驗證性實驗。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角度看,長期單一的選用這種模式實施實驗教學顯然不適合當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以育種課的花粉生活力測定等實驗內容為例,幾種測定方法均為演示重復性質,而此類實驗內容完全可以置于本科生的課外活動作為觀測項目來安排(如,微課形式)。

2.采用填鴨式實驗教學限制了學生的開創性思維。傳統的實驗教學基本采用填鴨式教學,先由教師統一講解和演示,學生只是被動的按照實驗指導書按部就班操作完成實驗,這個過程注重教師的講授,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方法必然導致學生探索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降低,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3.實驗課程考核形式單一,反映不了學生真實的學業成績。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輕考核做法造成部分學生對實驗課的認識不正確。因此,對實驗課內容采取應付的態度,要么操作不認真,草率隨意完成實驗報告,要么干脆缺課,別人代交實驗報告(抄襲),敗壞學習風氣。

三、對遺傳學和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及創新的探索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結合工作實踐,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指導思想,遺傳課中增添育種實踐應用成果介紹;育種課授課中突出完整的遺傳基礎理論體系及其進展,目的是促進二門課程的融合及知識的融會貫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們認為宜在以下幾方面進行重點改革和探索。

1.激發動力――案例導向高端化。新的時代賦予了現代植物育種全新的內容,人們對綜合性狀優良的植物新品種的期盼更強烈了,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傳統方法的基礎,任何新品種的開發離不開原始種質資源的創新和開發,離不開基本遺傳規律的探索。這方面成功的范例不勝枚舉,引起農業綠色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作物矮桿基因的發現和利用,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的橫空出世更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與課程直接相關的范例能吸引學生思考課程學習的目的,也能體察出實際應用價值,從而導致學生充分認識課程學習的必要性,激發高昂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2.規范內容――教學內容層次化。但在教學改革中,由于專業目錄的限制,過去傳統的果、菜、花、茶四大塊專業育種知識已壓縮為一個園藝植物育種學的框架內。目前較流行的做法是,遺傳學教學內容改變不大,而把育種學由過去的單一學科門類的“總論―各論體系”改變為“綜合門類(園藝)的總論”格式,這樣,理論教學的內容上體現了綜合性的特點,與之相適應的實驗課程,也按照由單到復雜的思路,將課程實驗內容分為基礎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以及創新型研究實驗三個層次。

這種理論教學和實驗內容的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平面化”或“填鴨式”的弊端,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園藝學科創新人才做出了努力。

3.活潑形式――教學手段多樣化。

(1)正確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有獨到的特點,展示圖例可以動態化,形象逼真、形態生動,色彩艷麗效果較好。但隨時間推移,一部分教師離開多媒體反而不會講課了。由于高效的多媒體制作要耗費大量時間和具有一定的技巧,有人則簡單的把文字照搬至多媒體上,成為新形式的照本宣科,不會板書,不會講解,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我們的體會是,在遺傳學的分子機理上、育種學的品種屬性展示等知識點上,多媒體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但對諸多的其他內容,還是要強調板書,強調講解,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2)點“微課”應用。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礎上,選擇園藝植物育種學的知識點進行梳理,選擇有興趣、有技術的學生開展育種“微課”活動,教師對學習材料進行適當的排序、靈活的安排,達到提高學習興趣和降低學習難度的目的。“微課”技術的引進使園藝植物育種學的教學空間延展至課前和課后,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增設專題討論課。對遺傳育種課程中的某些知識點讓學生以PPT的形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匯報,通過自主學習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部分課堂上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授課時提前告訴學生學習的一些網站信息和網址(如科學網、中國知網等),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信息檢索,逐漸具備檢索信息的能力,以某個課題為主題進行專題討論或辯論,展示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全程評價――考核考試科學化。常言道考試是學習的指揮棒,雖然以往單純依靠期末考試成績評定課程學習的狀況在改變,但過于復雜的考核評定機制還遠未完善或科學化。參照已有的做法,宜逐步加大實驗實踐環節在課程評價中的權重。這樣可較好地鼓勵并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參與意識,從而形成積極動腦、勤于動手,勇于創新的風尚。

結語

遺傳育種課程多年來人們僅以遺傳學是育種學的理論基礎,列其為專業基礎課,但在課程教學中往往淡化了其以實驗事實為基礎建立起了的實驗科學屬性。在我們討論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應突出其理論的系統性、強化實踐的參與性、彰顯考試考核的綜合公平性,這樣就可逐步改變學生“人在課堂心游在外”、“教師辛苦講不停、學生倦學不愿聽”的現狀,遇到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真正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做出應有貢獻。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應用型本科園藝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海南現代經濟正借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生態立省的環境優勢,對園藝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文結合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園藝專業的辦學實際及海南當地現代園藝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狀況,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改革與管理等方面闡述了應用型園藝方向人才的培養模式,旨在培養更多掌握牢固理論知識,擁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精尖人才,進而促進學生今后的就業及創業,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園藝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在經濟新常態下,圍繞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海南吹響了農業綠色崛起的號角,將發揮得天獨厚的熱帶資源優勢和21世紀海南絲綢之路戰略節點的區位優勢,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以熱帶特色為主動力推動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城市化建設和休閑旅游農業發展迅速,以花卉、果蔬、草坪等園藝產業已成為海南優勢經濟產業。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作為海南大學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基地,本著服務海南的旅游、熱帶、特區等特色,傳承辦學歷史悠久的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和新海南大學的精神,秉承“海納百川,大道致遠”的校訓,根據海南園藝產業發展的新特點、企事業單位對園藝人才的新需求,基于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發展為目的的原則,對我院園藝專業師生進行相關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找出了現有教學體系的不足,對其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了相關改進,以便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園藝人才,為海南園藝產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 園藝專業定位與課程體系

園藝專業(草坪科學與工程方向)依托原“兩院”的傳統和精神,設立于2010年(開始招生),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備果、蔬、花、牧、林、草等植物栽培管理、園林綠化施工養護、花卉營銷與審美鑒賞等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能在農林部門、農業開發區、風景區、高爾夫球場、運動場等部門從事園林植物栽培管理、綠化施工與養護、休閑農業、花藝環境設計、草坪生產與貿易、人工草地栽培、草坪建植與管理、高爾夫球場規劃設計管理和現代農業、農場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大園藝綜合性新型農業專才。開設課程涉及草業科學、果樹學、花卉學、蔬菜學、土壤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工程建造、國際園藝研究進展(專業英語)等。

2 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

2.1 課程種類過多,涉及范圍過廣 在調研過程中,學生提出現在所學的課程科目過多,涉及范圍太廣,分配到每門科目的教學課時數短,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本門課程進行全方面講解,只能找重點進行教授,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對此課程經行全面了解,只能掌握重點甚至是略懂皮毛,造成了學生各種課程都有涉獵,但又都只通不精的普遍現象。這就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迷茫感,使其無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詳細的知識系統,只能夠有一個大體的知識框架,并且沒有一個核心領域可以做到學的精、記的牢,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發展[1]。

2.2 實踐教學過程的相對缺乏 《植物學》《果樹學》《觀賞樹木學》《蔬菜學》《種子種苗學》等課程實踐課時數相對較短。目前所設課時數只能夠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個大體了解,例如樹木學實踐環節,學生普遍反映通過短暫的實踐課學習,只能泛泛了解樹木的名稱,但對于其他相關方面的了解較少。并且認識樹木過程也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告訴學生一種植物的名稱,學生記一種,無法做到學生對不認識的樹木進行自行查閱學習,從而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定程度上打壓了W生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實踐教學內容有限,并且部分課程內容沒有及時更新,實踐過程不能根據當地教學條件及地域、季節的變化做出相應靈活的調整。同時,教學基地的建設及完善進程亟待加快,以便促進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推動教學進程,利于學生的不斷學習及發展。

2.3 課程內容的重復 目前一些設定課程的內容出現部分知識點重復現象,如《草坪保護學》《高爾夫球場草坪》《高爾夫球場環境保護概論》《草坪工程》課程對于草坪內容的講解出現部分重疊,導致學生一個知識點可能要重復學習多次,浪費時間、經歷及師資。

2.4 課程安排的開課學期不合理 學生反映某些課程的開課學期安排的不合理,尤其是大四學年的一些專業課程建議安排在大三學年進行學習。鑒于大三學年課程安排較為稀疏,所以很多學生在這一年里會產生迷茫感,雖然有較多的自我學習發展空間,但普遍出現學生無法較好把握,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從而虛度光陰的不良現象。而大四一年要開展畢業論文,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找,若還要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則二者較難兼顧,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畢業論文設計中[2]。此外,由于本專業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為獲得較為精確的實驗數據,可靠的實驗結論,提高論文的質量,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籌備,所以不應再在其中增加其他課程的學習。

3 教學體系的改進思考

3.1 公共課程 公共課程是高等和中等專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總體上分為三大模塊:(1)社會科學公共基礎課,如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自然科學公共基礎課,如大學計算機基礎;(3)實踐環節公共基礎課,如課程設計。公共課雖然不一定與所學專業有直接的聯系,但它是培養學生掌握全面性知識、開展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學校在公共課程的設置中應相應增加語言類課程,例如應增加大學語文課程。學生通過對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其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今后文獻資料的閱讀理解以及畢業論文的寫作,同時又可增加學生對漢語的深入學習,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建議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既可作為高中與大學的一個銜接,又可為學生接下來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3.2 學科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是依據不同專業所設置的為專業必修課打基礎的課程,這一部分的開課時間建議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學科基礎課的設置的目的是在公共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專業必修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學校在學科基礎課的設置中應相應減少高等數學的課時數,增加生物統計學的課時數。生物統計學是數學在農科方面的具體應用,與本專業息息相關,應用性更強,但目前所設置的課時數不足以滿足學生全面了解本門課程的相關知識的需求,不能將其與專業相對接,使本門課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較為全面的、牢固的知識,以至于陷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境地。其次,由于現代園藝不斷向信息化、技術化方向的發展,本專業需要大量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的高科技型人才,因此這就體現了計算機課程設置的重要性[3]。除了目前所設置的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以及公共課程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這三門課之外,建議增加一門計算機在園藝專業上的應用的課程,使計算機與園藝專業有更好的對接,也使得課程的設置更加貼合實際,更加符合現代園藝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現狀。

3.3 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程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部分,是整個教學課程設置的重心部分,其課程設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質量。此部分課程的不足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即部分課程內容冗余,出現不同程度的知識點重復。建議把《草坪保護學》《草坪排灌水學》合二為一,將《高爾夫球場草坪》《高爾夫球場環境保護概論》《草坪工程》合為一門課程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再進行知識點的細化,這樣既可以避免知識點的重復,同時可將知識點進行串聯,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亦避免了時間、精力及師資的浪費。

3.4 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是培養學生對園藝不同方向興趣的課程,此課程建議設立在大二、大三兩個學年。涉及的方面包羅萬象,如關于園林設計、鮮切花栽培與管理、果蔬貯藏等。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同時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利于今后的就業及創業。

3.5 實踐教學環節 為了讓學生能夠做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應該增加實踐教學課程。植物學課程實習應分三步進行:首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參觀,認識校園植物。校園擁有上千種植物,是一個很好的植物學習場所,掌握校園植物的名稱及特點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其次,學生應去植物園進行學習參觀,這是對知識點進行補充的過程。最后,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霸王嶺等地區的野外實習,既可進行知識點的復習概括,又可對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做到溫故知新。“三步走”的計劃將會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掌握植物學知識點,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良好的對接。《觀賞園藝綜合實習》課程的開展可放置于大三學年。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不同園藝工作園的參觀及考察[4]。學生在與基層人員的討論交流中了解現代園藝的發展情況、人員的需求狀況,同時了解如何更好地將所學所想付諸于實踐,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5]。具體開展形式可采用“大組套小組”,分組分工的形式[6]。每個小組5~6人,專門負責實習內容的其中一項,進行組間的學習、討論、整理及總結,最后進行大組之間的成果分享討論。這樣,既可以調動每名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集思廣益,實現“1+1>2”的效果。

4 結語

以上對于教學體系改良的建議及意見是基于海南當地現代園藝的發展情況以及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狀況,并結合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現有教學體系現狀進行調研及分析討論得出,以期能對現有園藝專業課程有一個進一步的優化,為培養掌握牢固理論知識及很好的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高精尖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應根據海南當地教學條件及現代園藝專業企業用人需求,結合學生培養目標,總體上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授課方式。理論課的教授以班級為單位,采取小班教學,使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而進行相應輔導,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夯實基礎,從而實現師生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實踐課的教授以組為單位,采用進入實踐基地及農場進行實踐學習的方法。授課方式為教師進行統一操作講解,班級成員以組為單位,首先進行組內的探討學習,然后進行各組間的討論及評比,讓學生在實踐、交流及競爭中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把握,以期培養更加適應當代園藝產業技術領域崗位需求,能夠掌握牢固理知識及很好的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高精尖人才;培養具有較強創業精神及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為學生的學習及就業、創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及打下堅實的基礎。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體系下的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實踐

摘要:國際化課程群建設是園藝專業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體系下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實踐創新型人才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從高等教育國際化對課程建設要求出發,對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的特殊機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建設主要內容、建設的目標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為現有高校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

“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提高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和國際化水平”是國家領導人在2010年8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明確要求。教育國際化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根據《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關于推動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主動適應浙江省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特色精品農業大省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依托浙江農林大學園藝學科的優勢和特色,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積極推進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工作。對于我們在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而言,國際化課程建設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基礎性環節,也是卓越農林人才教育體系下需要積極參與的方面。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對課程建設要求

高等教育國際化對課程建設要求包括下列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國際化人才。例如,在園藝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發達國家先進的園藝植物栽培、育種技術,理解相應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相應的專業詞匯,為他們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奠定基礎。二是建設可等效互換課程,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礎。無論是與境外學校課程與學分的互認,還是發展留學生教育,都需要國內外的相關課程群能夠等效互換。這里所謂課程群的等效互換是指,并非需要單門課程之間的等效互換,而是若干門同類課程的等效[1]。三是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國家的軟實力。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是單向地借鑒和學習發達國家的教學經驗,也要積極向世界展現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設的成果,包括課程建設成果。通過課程建設產生的精品教材,應有英文版本,爭取在國際主流出版社出版。

二、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的特殊機遇

高等教育國際化對課程群建設更提供了特殊的發展機遇。例如,高等教育國際化意味著將加大從海外引進高水平人才的力度,同時為國內在崗教師提供出國研修的機會。這勢必將進一步提升高校師資的素質,對于課程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園藝專業主干課程將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比那些文化依賴課程以及意識形態相關的課程獲得更多建設機會[2,3]。

國外的園藝學科建設表現為專業設置面寬,面向當地園藝產業的發展,教學強調少而精,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培訓,學術活動豐富,注重資源共享與合作交流等特點。因此,通過園藝主干課程國際化建設,不僅可以幫助提升國內學生在園藝作物栽培、育種等技術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與國際交流能力。

三、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建設高質量的國際化課程,還需要解決下列主要問題:

1.國外教材的深入系統研究。加強國外園藝專業主干課程教材的研究,是建設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的基礎。外文教材種類、版本較多,根據本專業同學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教材。對比中外教材在內容、體系、概念、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合理安排教材知識點,精煉內容,將本門課的精華傳授給同學們。

2.更廣闊視野下的雙語教學。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雙語教學的具體目標應該是中外課程的等效互換性。即在中國高校學習了園藝專業主干課程群的學生,到外國高校應該能順利地學習有關后續課程。至于課程具體有哪些環節、多大比例用外語講授,并非是問題關鍵所在。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相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3.英語水平對國際化課程建設的影響。國際化課程對授課老師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全英文授課教師需要通過打比方、引用歷史和人文典故、俚語、幽默等,活躍課堂氣氛。但是,用全英文授課后,教師很難做到隨心所欲地使用這些教學手段和方法。為了促進任課老師的英語水平快速提高,了解國外相關課程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與模式,課程建設期內需要派遣各位年輕老師到國外進修學習。

另外,由于部分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有待提高,開展全英語授課會影響部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因此,只能放慢講解速度,精簡教學內容,對教學的深度有一定影響。此外,在進行課堂討論時,部分學生無法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主要內容

1.課程群建設方案。針對園藝專業本科教育的特點及現狀,選擇三門園藝專業主干課程(生物化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進行國際化課程群建設。生物化學是重要的園藝專業基礎課,園藝植物栽培學和園藝植物育種學是最核心的兩門專業課。生物化學運用化學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生命的化學組成以及各種生命現象化學本質,為這兩門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全程英語授課,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相結合的授課模式。

2.課程群師資隊伍建設。本課程群現有授課教師1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均具有博士學位。課程群負責人具有四年半的國外學習和工作經歷,另外還有4位老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爭取在課程建設期內,使具有出國留學經歷的教師比例提高到三分之二以上,同時吸納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新教師進入教學團隊。不定期聘外教或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相關專業教師為同學們授課,開拓大家的國際視野。

3.課程群實踐教學條件建設。課程群的實踐教學由相關實驗室和教學實踐基地支撐。現有生化實驗室、園藝植物栽培學和園藝植物育種學實驗室各1個,現代化玻璃溫室兩個,校內鋼管大棚8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2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5個。建設期內,將對現有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分類規劃,建成專用的園藝植物高效栽培基地和園藝植物育種基地各1個,園藝植物種質材料展示園1個,豐富同學們的實踐教學內容。

4.外先進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借鑒與應用。改革和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更多地開展互動式教學,提高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另外,加強平時考核,增加課堂測驗、課后練習、課外訓練等在總成績中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試的比重,從而避免一些同學最后突擊復習闖關現象的發生。實行分組學習、討論,自我管理。

5.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了加強青年教師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派遣沒有國外留學經歷的老師到國外相關高校或科研院所交流訪學,提高青年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和教學水平。開展學生的出國訪學交流活動,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他們的國際交流能力。

五、園藝專業國際化課程群建設的目標

通過國際化課程群建設,實現相關課程的全英文授課,提高教師和同學們的園藝專業英語水平;根據國外高水平大學園藝專業所使用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篩選出適合我們的教材;完成全英文試題庫的建設;聘請外教或有國外本專業留學經歷的老師授課,幫助年輕教師和同學們了解國外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全英文示范教學和教學研討,發揮國際化課程群在青年教師培養中的作用,以及在本科教學中的輻射和示范作用,為教學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做出貢獻。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園林以及園藝專業教產結合的新嘗試

摘 要:本文通過兩個方面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闡述,首先是使用模塊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之后通過采用請進來以及走出去的教學方式,將學校的教學以及企業的相關生產進行結合。

關鍵詞:園林;園藝專業;教學

高職院校的傳統教學方式是先進行相關的文化基礎知識的教授,之后傳授相關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擁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之后進行相應的實際培訓,或者到相關的企業或者單位進行相應的實習。這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從教學效果來講,學生能夠學習比較系統以及比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及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所以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操作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從而導致的就是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過程中不能夠很好的進入工作角色。這樣的教學結果與現在用人單位的標準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所以很多學生走向社會進行就業的時候經常找不到好的工作單位。

現在對于相關專業畢業生的重點定位是,能夠擁有比較良好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同時能夠在生產第一線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針對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和缺陷,廣東省梅州的農業學校通過改變園林園藝專業的教學思路以及改善該專業的教育方式,沖破傳統的教育教學的模式,嘗試將教、學、產、研進行相應程度的結合或者融合從而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

1 在教學方式上沖破傳統的教學順序,使用模塊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

1.1 科目模塊的教學概述

把原先獨立教學的科目進行相應的整合,與此同時將那些有著緊密聯系的科目組成一個整體模塊:將數學、語文、英語以及物理和化學等這些基礎的科目組成一個整體模塊,并且將植物生理學、植物栽培的相關學科、植物保護的相關的課程等相聯系的科目匯總成為一個模塊,測量學、園林的設計課程以及園林的相關施工課程等這些專業科目整合成為一個模塊。

1.2 時間模塊的教學

將原先傳統的教學順序進行改變,讓學生能夠盡快地進入到自己的工作角色。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來看,在一般的學校或者學院的教學計劃,都是在第1、2個學期學習文化基礎的相關課程,在之后的兩個學期內完成相應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課程,之后利用3個學期的學習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在最后一個學期中進行實際訓練或者去單位進行相應的實習。

如果使用模塊教學方式進行園林以及園藝專業學生的教育工作,那么在第1個學期中就開始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第2個學期開始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與此同時將文化基礎的相關模塊放在最后兩個學期進行學習。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時刻將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目的,再讓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反復的鍛煉。在不同的學期中進行不同程度的實際訓練,循序漸進地提升園林以及園藝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 通過采用“請進來”以及“走出去”的教學方式,將學校的教學以及企業的相關生產進行緊密的融合

2.1 “請進來”的授課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及總體概述

園林以及園藝方面的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及時地了解到新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專業技術,學校需要聘請一些在專業領域有成就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面對面地和學生進行相關知識以及技能的交流和溝通。由于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幾乎沒有時間以及精力去關注學校外面的情況,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接受一些新型的專業理念,從這些成功人士身上學到一些經驗和教訓,從而改善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2.2 “走出去”進行親身體驗以及實踐的教學方式的主要內容以及總體概述

要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就需要了解實際工作,同時接觸相關的園林及其相關工作任務。學校不僅僅需要在校園內設立相應的園林園藝的實際培訓基地,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種植企業或者單位進行聯系,建立相關的校外學生培訓基地。

將教學和生產以及科研進行相應的融合,讓園林園藝的相關種植企業進駐學校,同時讓學生能夠進入相關的企業或者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將教、學、產、研進行相應的結合,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同時能夠提升園林以及園藝專業老師的業務水平,能夠為企業提供優秀的人才,提升了產值。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園藝專業《分子生物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摘 要: 《分子生物學概論》是園藝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任選課程,通過對教學定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討論,旨在提高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加快應用型大學建設步伐,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分子生物學 教學改革 問題 思考

分子生物學是研究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態、結構特征及其重要性、規律性和相互關系的科學,是人類從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奧秘,由被動地適應自然界轉向主動地改造和重組自然界的基礎學科[1]。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經歷了孕育、創立和高速發展三個階段,如今已經形成了許多新的交叉學科和分支學科,并且基本理論已滲透到生物學的各個領域。分子生物學已逐漸成為現代生物學領域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在推動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推動生物技術產業的崛起、推動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術和新理論不斷涌現,給分子生物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2]。

分子生物學課程是高等農業院校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在國內各綜合性高校、師范院校及地方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中都將其列為必修課或限修課。筆者通過對《分子生物學概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就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進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我校應用型大學建設。

1.園藝專業《分子生物學概論》課程概述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專業擁有75年辦學歷史,是河北省品牌特色專業、河北省農業教育創新高地建設牽頭專業,也是我校應用型大學建設專業綜合改革重點專業。園藝專業培養適應園藝產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能從事園藝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生產與開發、示范與推廣、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可在園藝企業、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開發、管理等工作。《分子生物學概論》是園藝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任選課程,本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其中理論教學內容以核酸的相關內容為主線,包括核酸的結構、復制、轉錄及蛋白質翻譯的詳細機制,以及真核、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機制和研究進展。實驗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比較全面的分子生物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的現狀、未來及其應用,為以后生命科學類專業課的學習和未來從事生命科學相關的教學、研究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園藝專業《分子生物學概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知識抽象,缺乏感官認識。分子生物學理論抽象而深奧,遠離日常生活,感官認識缺乏,導致學生很難接受微觀而抽象的知識。比如染色體與DNA章節的內容,因都是微觀小分子,缺乏對染色體的正確認識,加之復雜抽象的二級結構、高級結構等,無法進行感官認知,進而造成認知困難,難以理解。

2.2填鴨式教學,難以激發興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創新,學生被動聽課,很難讓學生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加之,現在學生自主意識強,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因素影響,造成沒興趣上課,玩手機、上網等情況時有發生,進而導致不能有效吸收消化課堂內容。

2.3實驗教學學時偏少,學生參與程度不足。大部分分子生物學實驗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準備,且多數試劑具有毒性,使得很多實驗內容難以開展。另外,實驗過程中等待時間很長,比如PCR反應、蛋白質電泳等,都需要幾個小時的等待。但實驗學時少,時間根本無法滿足,很多教師采用穿插式實驗教學法,導致學生參與度不夠,無法深切領會實驗內容,影響教學效果。

3.強化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的不斷更新,給課程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為優化教學研究,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動力,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從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思考。

3.1優化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分子生物學與其他相關學科存在知識點交叉,比如染色體與DNA在生物化學、遺傳學、育種學等課程中都有涉及。如果統一規劃這幾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實現各有側重,主次分明,每門科目重點突出地講解各自知識點,可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

3.2立足應用型大學建設,合理選擇教材。課程設置要緊緊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在強調基礎知識重要性的同時,加強學科應用的講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教材選擇不能照搬,要綜合考慮學生接受能力和培養目標,比如可以選擇《生命科學名著:分子生物學》、《現代分子生物學》、《基因Ⅷ》等。筆者認為朱玉賢等編著的《現代分子生物學》教材,圖文并茂,認知性強,能啟發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易于學生接受。

3.3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分子生物學知識較為微觀和抽象,晦澀難懂。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而多媒體教學清晰直觀、圖文并茂。備課環節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制作PPT,并適時通過動畫來展示復雜的邏輯。比如在講授轉座子等部分內容時,可以借助玉米花斑圖片,展示轉座機制,將復雜的分子機理與現實生活中的玉米聯系起來,增強認知。

3.4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動手能力。增加實驗教學學時,加強學生實驗操作技能,著力培養動手能力和科研素養。在實驗項目中可先安排驗證型實驗[3],比如DNA提取、電泳技術、PCR方法等,再增設研究型實驗,比如與黃瓜單性結實有關的SSR分子標記篩選等,引發學生思考,制訂實驗方案,并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驗。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掌握實驗技能,增強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啟發學生大膽創新,學以致用,利用所學解決現實問題,成為社會有用的應用型人才。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園藝專業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摸索與實踐

摘要:為培養園藝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園藝專業高技術人才,校地合作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有效教育形式,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本論文分析了園藝專業人才校地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及提出了園藝專業人才三種培養模式: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項目驅動”式人才培養、“引廠入校”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園藝專業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一、前言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有效教育形式,是高校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企業把高校作為培養符合企業人才的產出基地,對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性人才,且能提高生產效率,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復合型人才迫切需要。園藝產業對整個中國國民經濟尤其是中國農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地位。目前社會對園藝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從國內上百所高校園藝專業人才的發展現狀來看,存在創新能力弱、實踐能力不強的突出問題,而究其原因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園藝專業人才在服務“三農”中、專業知識面要求寬,實踐性和適應能力要求強,已由“知識為本位”引入到“能力為本位”。然而,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較注重理論上應達到的標準,對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無法達到為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校企合作以學校和企業為主體,產學合作,資源配置合理化,是高校較為認可且在實踐中能有效解決日益突出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實際脫節矛盾的一種方法,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教育為學生、社會發展服務的必然選擇。有學者針對園藝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態勢及其“設施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趨勢,提出地方型高校園藝專業教學體系應該從“學校-企業-社會-地方經濟需求”四位一體進行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充分調研,實施“送出去請進來”戰略,培養成效顯。目前,從觀念上還是實踐行動中現有的校地合作模式都存在還需要繼續研究探索的空間,已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園藝專業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1.培養應用型園藝專業人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國家實行了土地流轉政策,大量從事園藝相關的產業公司興起,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休閑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國家迫切需求大量的園藝專業人才,而懂經營和善技術的園藝專業人才更是緊缺。校企合作更符合當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它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聯系,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應用型人才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只能在實際工作場所才能獲得,尤其是良好行為習慣及難以言傳的經驗和應變方法,只有通過現場環境才能學到。學者們認為傳統的園藝專業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這已經阻礙了對園藝專業人才的培養,而校地合作培養可將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有機結合,使高校園藝專業教學能夠適應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要求,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

2.農業院校與企業合作互惠雙贏。目前,各高校對農口專業的投入資金偏少,專業建設經費不足,因此財力、物力、人力肩負著巨大的負擔,實習基地和實驗室的建設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現代農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人才培養周期滯后于社會發展。因此,農業院校通過校企聯合,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綜合實力和社會聲譽,使發展空間得到提升,走在市場經濟的前沿。同時企業要生存和發展,需擁有一流的管理與服務,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外,其核心競爭力是人才。農業院校與企業合作時,可根據用人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和企業為了彼此的發展,以需求為動力,建立人才供需的長效機制,實現交融互動,互惠雙贏。

3.提高園藝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很多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究其原因,即動手實踐能力差,所學的內容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而通過校企合作園藝專業學生在對口的企業實習,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普通提高,同時在生產實踐中其工作態度和團結協作精神得到了培養,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增強了學生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拓寬了就業市場。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1.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國外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成功之處是用完善的法律法規作保障,并用法律法規界定了校企合作中雙方的職責、保障條件、管理機制等。而國內對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的立法工作相對滯后,無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規,使高校與企業合作時無據可依,且培養過程中雙方利益沒有給予充分的保護。或者因法律保障措施不力,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目前校企合作層次比較淺,一般由學校自身尋找企業合作的。校企合作培養牽涉到不同行業的獨立單位之間的合作,它們關系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高校、及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因此這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規來協調和規范各方關系。

2.理論與實踐脫節,不符合企業需求。目前,農業院校中園藝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教材建設等多方面與企業需求不相符合,傳統的教學模式大眾化和學科化,過分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未能知行結合、學有所用,實習也是被動的。因培養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淡化,與企業生產過程結合不緊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校所學知識和技能與企業要求相差甚遠,學生畢業后到企業不能獨擋一面,難以達到頂崗實習的要求,不利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入開展。

3.受傳統觀念影響。高校園藝專業的生源來自廣大農村和農業地區,加之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家長溺愛,勞動觀極為缺乏。高校教師隊伍中也因受“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影響,成果的產出與勞動付出不成比例,而不愿從事實踐教學工作,同時學校教師缺乏專業級別的實踐教學檢驗,教學能力存在短板。而園藝專業屬于大農專業,要掌握過硬的實踐技能,需高標準嚴要求,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傳統觀念的束縛致使多數園藝專業學生不安心于工作,就業選擇的范圍為科研院所、高校和考公務員,就業定位不切實際,因此,在企業實習的目的也是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

4.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為緩解教育資源緊張,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積極推進,為學校人才培養搭建平臺,但是企業參與的熱情不高。主要是因為企業不愿為合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只追求短期效益和自身利益,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視“人才強企”戰略。或者是雖然進行了合作,只是短期行為,效果不佳。

四、園藝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1.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科技部為推動我國新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建設了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新村發展研究院”),該項目建設已實施了三年。目前批準成立的共有39所,其中21所為涉農高等院校,18所為綜合性高等院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因為高校創新能力不強、與產業鏈結合不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突出,而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建立適應我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主導思路是將政府、高校和企業緊密聯系,全面探索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改革與實踐,大膽創新校地、校企等合作辦學模式,著力解決人才培養和農業人才需求脫節的問題,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在實踐中,通過與地方、企業共建綜合示范基地及分布式服務站,整合學校農業科技服務資源,引導高等學校涉農學科的師生員工面向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系列工作,能夠形成長期、全面、穩定的深層次、多方位、寬領域的戰略合作關系,在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模式。項目驅動人才培養因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將知識和能力融為一體,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與傳統教學相比能更大地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校地合作根據企業的需求,以項目開發為載體、通過高校的積極參與,形成“企業+高校”的項目合作模式。這種模式是一個完整的項目,通過企業制作“訂單”和“命題”,高校師生從構思到方案實施共同開展工作,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這種合作模式既能企業遇到的問題,也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使高校和企業達到“雙贏”。

3.“引廠入校”人才培養模式。“引廠入校”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零距離”接觸工作流程、“零距離”感受企業文化與工作氛圍,為學生技能訓練提供很好平臺。同時將校外資金、技術和管理引入學校,解決學校實訓基地建設中的資金問題,使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共享,促進了文化的融合。

五、結語

校企合作重構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提高,為立足地方,服務基層,面向全國,培養全面發展的“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應用型園藝專門人才還需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新形勢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摘 要:園藝專業是我國中職院校的重點培養專業,其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根本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著手,促進學生在園藝方面的發展。但是從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的現狀來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師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需要提升園藝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本文就新形勢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新形勢;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

一、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1.園藝專業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中職院校的辦學宗旨與高職院校類似,均是為了向社會培養優秀的實用型人才,促進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就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而言,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園藝人才,提高學生的園藝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園藝實踐能力。但是我國中職院校在園藝專業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卻存在器材配置不夠充分、器材更新速度慢以及可利用率較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教師的園藝專業教學效率,限制了學生的實踐發展。

2. 園藝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

教學方法決定了教學效率,在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然以傳統的園藝專業教學方法為主,創新能力較弱。隨著時代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并積極應用科學技術,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園藝學習效率。在這方面,我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師必須引起注意。

3.園藝專業教學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課程設置中普遍出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銜接不夠密切的問題,以及實踐課程安排不夠合理的問題。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課程設置不夠合理,需要學校及教師予以改進。

二、新形勢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1.加強園藝專業教學基礎設施建設

要提高我國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校加強對園藝專業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人力和技術投入。從資金方面來說,學校需要加強對園藝專業教學相關的基礎設備的投入,讓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利用更多的工具和設備來進行教學,為學生更加系統和直觀地講述知識重點。從人力方面而言,中職院校需要加強園藝專業的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奠定教師資源基礎。而從技術方面來看,學校還需要提高教師計算機技術的掌握能力,以便園藝教師提高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效率。

2.創新園藝教師的教學方法

新形勢下,要提高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能夠根據時展的變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創新園藝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園藝技能水平。例如,園藝教師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法,在插花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堂進行插花訓練,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插花知識的原理,而且能夠將原理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內容。這種教學方法更具效率,有助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實踐型人才,促進學生的發展。

3. 完善園藝專業課程設置

完善園藝專業課程設置需要園藝教師重視兩點:第一,要加強對公開課的課程調整。傳統的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中,學校采用的是基礎課和公開課結合的課程設置方式,在公開課上,教師受教學時間的限制,針對園藝專業教學的相關知識講解得不夠具體,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因此,要求將公開課能夠進行分課時設置,或者直接采用選修課的形式來拓展公開課的內容。第二,要重視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結合。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均是學習園藝專業教學知識、提高園藝技能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單獨強調理論課程,還是單獨強調實踐課程,均不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園藝知識,也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要求實現二者的結合。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要實現中職院校園藝專業教學改革,需要學校加強園藝專業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園藝教師的教學方法,并完善園藝專業課程設置。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架構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完善“3+4”分段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園藝專業“3+4”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園藝專業“3+4”分段人才培養模式,推動中職與本科銜接模式的健康發展,為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提供依據。

關鍵詞:園藝;“3+4”;教學體系;人才培養

隨著國家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視,國內高等院校對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及探索,“3+4”就是其中之一。中高職銜接“3+4”分段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職業教育向本科層次高等教育領域的延伸,是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是職業教育多元化的實現途徑,同時也是職業教育人才成長路徑的重要舉措。“3”是指3 年中職的培養,“4”是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培養4年。園藝專業是現代農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本專業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現代化園藝行業一線,掌握園藝學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具備蔬菜、果樹、觀賞植物的栽培、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果蔬產品貯藏加工等能力的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在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課題組對園藝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初步探索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園藝專業“3+4”分段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完善“3+4”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完善園藝專業“3+4”人才培養方案,對于明確本科院校、中職學校各自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有重要作用。而做好培養目標的銜接,是實現兩個階段有效銜接的第一步。 “3+4”人才培養方案可由本科院校領頭,與中職學校、園藝相關企業共同制定。可以組織專業教師到其他應用型本科院校、企業等單位進行調研工作,同時教師還可通過網絡、實地查閱有關資料,明確“3+4”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培養出一批應用型、高水平、管理型的高級技術技能型優秀專業人才。

1.1培養大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職3年+本科4年”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系統化培養,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我開拓獲取知識的能力,該培養模式能充分體現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質,真正彰顯“3+4”模式在教學改革方面應有的學制優勢,以培養高層次創新型技能人才。

1.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及能力

創新實踐能力是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素質和表現。要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理念和能力,在教育模式和手段上要與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保持一致。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市場結合、與行業和企業聯系,積極鼓勵教師不斷創新,優化人才培養,因材施教,大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途徑,以構建出符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體系。

1.3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管理理念、生產經營理念和能力

園藝專業主要學習園藝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園藝植物科研、生產、管理、創新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培養大學生具有從事園藝植物的科學生產管理與經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推廣等基本理念和能力,使其能勝任園藝企事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4培養大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敬業精神

大學生的培養是以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主線, 構建理論和實踐知識課程兩大體系,教學實施與工作環節密切聯系,課程與就業崗位職業兩個標準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勝任專用工作的能力和敬業精神。

2 加強園藝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3+4”專業銜接中,強調前3年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后4年培養更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通過“3+4”的專業銜接,形成一個新的連貫制的課程體系。根據重基礎、重實踐、強創新、多方向的總體原則,建立新的4個模塊課程體系。

2.1通修課程教育模塊體系

即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課程。通修課程教育模塊體系,培養學生正確樹立科學的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事業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注重熱愛園藝專業、職業道德修養;具有很好的誠信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例如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思想道德、職業道德、體育、英語、計算機、高等數學、無機和有機化學等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2.2 學科平臺模塊體系

本能力模塊主要使學生掌握園藝專業基礎知識,包括植物、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農業氣象學、遺傳學、農業微生物、試驗設計與統計、農業生態學等課程。

2.3果樹生產能力模塊

果樹生產能力模塊注重培養學生的果樹專業能力,需掌握果樹的栽培技術、育種技術、果蔬產品貯運與加工、果樹的組織培養、果樹的種質資源、果樹的盆景與鑒賞等課程知識。

2.4蔬菜生產能力模塊

本能力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蔬菜專業技能,使學生熟練掌握蔬菜、觀賞花木等園藝植物的栽培技術、育種技術園藝植物病害的診斷與防治、園藝植物昆蟲的識別與防治、園藝設施學、蔬菜工廠化育苗、蔬菜良種繁育學、無土栽培技術學等課程知識。

3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架構實踐教學體系

3.1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為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采取修訂實驗教學大綱的方式,保證實踐教學所占比例。在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時安排上,可使理論與實踐教學各占一半,以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例如蔬菜栽培學、果樹栽培學、觀賞園藝學、園藝植物育種學、果蔬貯運與加工等專業骨干課程的實驗部分設置為獨立實驗,增加學時數,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

3.2優化與完善實踐教學內容

優化與完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核心,在實踐教學的內容組織上,加強通過帶有職業模擬或現場實踐的實踐教學,強化職業實踐。使學生充分感受園藝相應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本專業的工作作好相應的準備。同時還要突出開放社會實踐教學,擴展大學專業教育的空間,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園藝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包含畢業論文的試驗設計、調查、試驗管理、科研訓練、課程實驗、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同時要以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并重,優化實踐課程體系。

3.3以創新實踐教學為突破,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實踐教學模式要實行項目式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項目式實踐教學要以某個省、市或校的科研項目為依托,重在尋求科研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可根據在校的不同學期、不同實踐條件,選擇感興趣的項目,合理參與,并與教學相結合。例如李子組、鈣果組學生通過參與吉林省李子和鈣果品種選育項目,積累生產經驗,從而增強果樹實踐能力。

4拓寬“3+4”人才培養的途徑

4.1開展校企聯合辦學,拓寬人才培養模式

在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時,應積極開展校企聯合。學校與企業在共贏的基礎上開展產學研合作,既是企業更高層次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科研水平、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重要途徑。可以邀請他們參加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的設置、實驗室建設,協助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等,還可聘請企業的高級人才開展專題講座、指導現場實踐教學等,以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的共贏及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4.2利用非課堂途徑,全面實施素質及創新教育

倡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等各項活動,利用非課堂途徑,全面實施素質及創新教育。例如可組織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或參與教師科研工作,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

5健全園藝專業“3+4”人才培養的保障體系

5.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培養高質量的雙師型、應用型、兼職型的師資隊伍

為保證“3+4”人才培養的質量,需要建立“3+4”教師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培養高質量的“三型”師資隊伍,可以采取國培、省培、進修等多種方式,加強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逐一應用,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可采取人才引進、外聘、人才激勵等形式,在外聘教師中,由實踐經驗、技能水平高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以老帶新的方式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 兼職教師主要由各企事業的園藝專家、高級技術人員等組成,也可以成立名師工作室,培養一批本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干教師, 形成以名教師為核心的骨干教師團隊,帶動園藝專業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加深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專業教師還可以掛職下場鍛煉、觀摩交流、聽講座等形式了解園藝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園藝相關企業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要求,以掌握教學內容和企業需求的密切關系。

5.2加強園藝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實訓基地管理

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加強園藝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和首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實現培養目標的有力保障。學校可以與園藝相關企業、行業緊密合作,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產學研的園藝專業實訓基地,可通過建立蔬菜科技示范園、果樹科技示范園、觀賞花卉科技示范園,實現實訓基地自我建設發展,還可通過技術轉換(我校提供技術,企業提供資金)方式,開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園藝實訓基地。以服務“三農”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出發點,以滿足示范科技服務為輔,實習教學為主,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只有建設好園藝實訓基地,才能保證園藝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加強園藝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還要完善實訓基地的管理。實訓基地的管理由學校、院系雙方共同負責承擔,學校是調控者,負責基地的政策指引、目標調控和組織協調。院系是領導者,主要指派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在實習過程中檢查和落實實習項目,檢查實習執行情況和實習質量。落實實習經費、實習材料用品、交通、安全等問題,使學生端正實習態度、嚴格遵守實習紀律、保障實習安全。實習后還需要及時上交實習成績,并組織開展實習交流會,對帶隊指導教師也要進行考核,最后進行實習的文檔整理、存檔。

5.3完善教學管理機制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轉型下的園藝專業“3+4”人才培養模式還處于試運行階段,還沒有豐富經驗可以借鑒,為保障它的有效運行,需要有相適應的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可通過學分制管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三年中職的學業合格完成后,轉入該校的轉型本科繼續學習,學生所學各門課程必須全部合格,按時完成最低學分標準。同時建立崗位職責負責人制度,下發給各級院長、系主任、辦公室主任、任課教師、輔導員等各項職責,加強教學管理機制。同時,要加強學生學習制度的改革,可選擇考核評定方法,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科研技能訓練、實習實訓、生產勞動、定崗實習等實踐環節的指導和考核工作, 使教學過程中的各項環節得到落實。

5.4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體系,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

建立建全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體系,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面向市場的集中體現。以園藝相關企業的評價機制為依據,建立一個符合“3+4”銜接要求的評估體系和標準,需要堅持多樣化、多元化的課程評價原則。對不同性質的課程,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對職業素質的要求,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可以把企業評價的滿意度、個人水平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通過制定《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測評辦法》、《實踐教學測評辦法》、《院系教學工作評估辦法》等文件,對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訓實習等環節進行質量評價和監控。同時還可將教學質量監控報告結果與教師職務聘任、全年工作量、職稱評定等各項內容相聯系,利于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的過程。

園藝專業的“中職3年+本科4年”人才培養項目還處在探索階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和研究。這是新型的培養模式所體現出的教學理念和構架的教學體系發展趨勢,應用前景相當廣闊。因此,園藝專業“3+4”分段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大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園藝專業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改革與實踐

摘要:實踐教學是園藝專業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推行啟發式教學,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建立學生導師制,推進校企聯合,組建多元化教師隊伍,以此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創業與創新能力;應用型人才

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要求高等院校全面實施教學改革[1],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園藝專業人才,來引領現代園藝產業的創新發展。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環節,科學又合理的實踐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創業目標和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組織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本文針對河南科技大學林學院本科園藝專業的實踐教學現狀,通過借鑒省內外兄弟院校的經驗和自身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了園藝專業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學內容

在實踐教學中,始終把學生興趣的提升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目標,全面改革現有教學內容。將本學科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實驗技術、方法引進課堂,對實驗項目、內容進行更新或增刪;減少驗證性實驗,大幅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重;增開《園藝植物栽培學實驗》、《園藝植物育種學實驗》獨立實驗課程,擺脫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從屬地位,學生可參與實驗方案的制定、實驗藥品的配制以及試材的準備、前處理等,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了創新動力[1-3]。

二、推行“啟發式”教學法

老師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作為工作重點[4]。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扼殺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的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缺乏思考的動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同質性較高。大膽采用“啟發式”教育,教師要跟學生對話、交流和互動,因情境而去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創造新知識、新方法。考核也從“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重記憶”轉變為“重思考”,因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創新教學模式

現行的教學大多數是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配以個別案例討論,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而創新創業教育則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團隊合作以及實踐操作性,一切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實踐中學習、鞏固和提高[5,6]。我院成立有園藝學會、食用菌協會、花卉協會,在每年春季都會舉辦“花卉展覽會”,往常都是團委學生會組織,參與學生從老師家借來盆栽花木或者從花卉市場購買一些小型盆景、盆栽花卉,活動往往形式大于內容,缺乏專業性,創新性更無從談起。目前,在院主管教學院長的領導下和實驗教學中心的支持下,邀請相關的專業教師參與其中,將該活動與相關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把教學從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把課堂學習與課外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真正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全過程,從而激發了創新斗志、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獲得了真實、豐富的第一手創新創業經驗。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教學目標的綜合性實踐環節,是本科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綜合反映。我們建立了論文實施的程序,包括課題申請、資料搜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撰寫、論文審閱和評閱、論文答辯、論文成績評定等,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創新的興趣和潛能。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調查當地果樹和蔬菜的生產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措施,既鞏固了專業興趣,又提高了創業創新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兄弟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及行業部門的領導和企業家到校作學術報告,邀請本校畢業生中的創業成功者回校經驗交流或指導校內的創業團隊,成功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助推效果,學生受益頗多。

四、建立學生導師制

在培養計劃中,構建了“全過程學生導師制”的實踐教學運行體系。在校學生不同程度地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顯著提升了學生參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同的科研項目,接觸到不同的實驗方法和儀器設備,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操作完成。學生觸碰到更多的創新領域,既增強了專業素養,又培養了合作創新精神。在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習和了解技術成果轉化的要求和過程,同時可以充當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骨干分子,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以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為契機,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宣傳和普及創新創業知識,組織優秀創新創業團隊,研究創新創業的思路,展示創新創業的成果,培養了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全面提升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7-9]。

五、積極推進校企聯合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把創新創業教育與當地相關企事業單位相結合,拓展教學資源和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洛陽當地的園藝企業、合作社以及洛陽農林科學院的優勢和特點,設置不同的實踐教學內容,比如果樹嫁接、果樹修剪、蔬菜育苗、蔬菜定植、蔬菜引蔓等,分期、分批地讓學生到企業中頂崗實習,從中領會到創業的艱辛和不易。介紹自主創業的成功案例、典型,來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感性認識,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推進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以顯著提高。

六、組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隊伍

素質高能力強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關鍵,通過“內培外引,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鼓勵青年教師進駐企業參與實踐鍛煉,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每年選派1~2名優秀教師到國外高進行研修或作訪問學者,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技能,增強創新視野;聘請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來校擔任創業導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就業意識;以此來組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多元化實踐教學團隊,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凝聚核心力量[10-12]。

實踐教學是園藝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將大大提升園藝專業本科教學的總體質量和水平,提升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為現代園藝產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提供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保障。

園藝專業畢業論文:淺談園藝專業實施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措施

【摘要】園藝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用性、地域性等特征,對服務地方經濟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園藝產業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園藝專業技術人員提出了更強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如何優化園藝專業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園藝專業 卓越農林人才培養 措施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農林計劃”)目的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創新,實踐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解決農林業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1]。培養卓越農林人才關鍵點有:培養什么人即培養目標定位,怎么培養即培養模式和培養途徑的設計與創新。

一、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是實施人才培養的綱領,其核心是解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園藝專業復合應用型卓越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園藝專業人才,具體目標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園藝學科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經過“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基本訓練,能勝任園藝產品(主要為果樹、蔬菜、觀賞園藝)生產、經營、管理、貿易、旅游觀光等領域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較寬廣的適應性和一定專業特長的研究型和復合應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管理文件,是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途徑設計的藍圖。園藝專業在制定卓越人才培養方案時,應依托于行業、企業長期的產學研合作基礎,發揮雙方優勢,科學系統地設計課程體系內容,培養過程模式,培養方案要科學設置基礎課程體系,夯實學科基礎,以適應寬口徑培養的要求,注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同時,注重更新觀念,努力將專業領域內多年來的改革成果,內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打造特色專業教育,鼓勵開設專業導論課程和新生研討課程,使學生盡早確立專業思想,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課程設置與園藝職業崗位能力對接,通過建設校企合作實訓平臺,讓教師指導學生實訓的同時完成企業的實際生產項目,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不僅實現了理論知識到生產實踐的轉化,更養成了行業生產的標準意識和職業素養;同時在實訓中引人入企業的績效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實踐課程體系

應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訓教學基地、各類實驗室、教師的科研項目,積極拓寬實踐渠道和實踐教學模式;根據人才培養的特點和理論教學內容,及時調整、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按照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梯度培養模式改革實踐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實用技能。

1.基礎技能:由第二到第四學期的基礎技能實踐環節訓練完成,在此實踐環節,通過認知型實驗與實習、企業實踐和社會實踐訓練學生園藝基礎技能,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感和職業責任感。

2.專業技能:由第五到第六學期的專業技能實踐環節訓練完成,通過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專業技能實訓,使學生具備從事果樹、蔬菜、觀賞園藝的栽培、育種、植物營養和施肥、商品化生產、植物病蟲害防治、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園藝產品質量檢測等專業技能。

3.綜合應用能力:由第七到第八學期的綜合實踐環節訓練完成,通過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專業綜合實驗等,使學生具備園藝產品商品化生產、經營和管理能力,適應園藝植物生產、園藝植物養護管理、小區綠化美化、插花與盆景制作、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等崗位。

工作需要。

4.創新能力:通過設計型實驗、研究型實驗、學生科研立項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師資隊伍建設

“卓越農林計劃”師資隊伍建設涉及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兩個方面。專業教師方面,建設以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為核心的專業教學團隊和課程教學團隊;通過校內崗位培訓、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項目研究、到企業現場實踐以及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推動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

企業教師聘用方面,將高等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聘請企業專門人員(人力資源部門、技術部門)擔任教學顧問,一方面與學校共同進行研究、制定培養計劃,同時監督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教學指導,另一方面,參與教學大綱與教材的編寫。此外,充分利用學校周邊地區各個企業的便利條件,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直接參加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同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各個實踐環節實施“雙導師制”:學校導師為學生選課、學習提供指導,企業導師根據企業實際為學生生產實踐和創新設計的選題及其實施、完成等環節提供指導或現場咨詢,進行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全面基本訓練;企業導師配合學校為學生提供卓越農林人才職業教育方面的培訓。

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師資隊伍建設政策,鼓勵教師提升實踐能力,豐富生產實踐經驗,并將生產實踐經驗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

1)對在企業進行專門性生產實踐培養的教師,在生產實踐階段給予適量的工作量學時補貼,對生產實踐中成果顯著的教師,在配套研究項目方面給予優先考慮。

2)有豐富實踐經歷的教師參加“一對一”的培養,根據實際情況,學校考慮計算一定工作量。

3)對實踐技能型教師的評價應該著重考察評價生產項目設計、專利、產學合作和技術服務等生產實踐方面的成果,使實踐技能型教師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轉向生產實際。

4)對參加“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教師,在職稱晉升、業績考核等方面均給予單獨的激勵政策。

六、結束語

當今園藝產業正在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單一的產品生產向產前、產中、產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所以對園藝專業人才的需求與以前有明顯的不同。人才培養體系制定時,應充分考慮人才培養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相結合,立足于現代園藝產業的需要,突出“復合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高爱潮视频|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三级三级三级a级全黄|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成 人 在 线 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成人基地| 少妇精品导航|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а√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下载| 66lu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 都市激情 在线 亚洲 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国产97在线 | 中文|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a片软件|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好爽好黄的视频|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