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

時間:2022-05-28 04:4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

幼兒教育實踐論文:幼兒教育實踐場域中教師與理論研究者關系考察

[摘要]教師與幼兒的中間橫亙著其他的力量和關系,其中理論研究者和幼兒園管理者是影響教師教育實踐的重要力量。由于理論研究者具有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為了改善自己在場域中的不利位置,教師會努力獲取理論研究者的知識,向他們靠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教師對自己實踐的思考方式,同時也會使教師喪失自己實踐的具體性和生動性。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理論研究者應該承認教師與自己在文化上是對等的,讓他者成為他者,做教師實踐活動的關懷者,進而成為教師思考過程的分享者和復雜教育場域的理解者,以讓教師和理論研究者都獲得對自身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幼兒教育實踐場域;幼兒園教師;理論研究者;關系

幼兒教育活動是圍繞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需要來進行的。因此,幼兒理應是教師關注的中心。然而,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幼兒往往是被忽視的。

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曾于2003年對208名幼兒園教師作了有關教研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評價教師業務水平的主要依據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常教學,而本班幼兒發展水平僅排在倒數第二位。在主要教研活動內容的十個選項中,教學活動排在第一位,理論學習排在第二位,教材研究排在第三位,研究幼兒排在第八位。

在教育場域里本應處于中心位置的幼兒為什么會被邊緣化?

場域是由各種位置之間的客觀關系組成的。場域當中有各種資本,布迪厄認為,有四種基本的資本類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和象征資本。場域中的行動者往往被他們自己在實踐中積累、形成的習慣所牽引,為了獲得各種資本而行動。行動者獲得的資本越多:在場域中就越能占據有利位置。各種位置的占據者為了保證或改善他們在場域中的位置,會運用種種策略。

幼兒園教師身處的是一個多重關系交互作用的教育場域。與幼兒園教師發生關系的人主要包括:(1)幼兒。他們能給予教師真誠的愛與關心,依戀和崇拜教師。(2)幼兒的家長。獲得家長的信任、配合、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師教育工作的效果。家長也會將他們對教師的看法反饋給幼兒園管理者或教師的同事,間接地影響教師的處境。為了獲得家長資源以及他們的正面評價,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會充分考慮家長的意見和觀點。(3)幼兒園的領導。領導,特別是分管業務的領導,大多曾經是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帶領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幫助教師備課,解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一個幼兒園教師的教學行為、教育觀念或多或少帶有園領導觀念的印跡。園領導同時又是教師工作能力的評價者。管理人員的評價會影響教師的升職、上公開課、進入科研項目組等機會,也會影響教師的自我評價以及同事的評價,進而影響教師經濟資本、象征資本的獲得。(4)理論研究者。包括各級教研員、大學專業教師。毫無疑問,在幼兒園教師看來,理論研究者是文化資本的最大擁有者,與他們交往會給自己帶來知識,同時提升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從而獲得一定的象征資本。但在絕大多數時間里,理論研究者并不會親自到場指導,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理論書籍、發表的文章、編寫的教材來影響教師。

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需直面兒童、文化與社會的對峙。影響教師與幼兒互動發展方向的不僅僅是教師與幼兒的特性,還有在他們中間重疊或橫亙著的其他力量、其他關系。教師的行動方向受這些力量牽引和規導,其中幼兒的力量很容易在其他力量的影響下退居邊緣。因為理論研究者和幼兒園管理者是影響教師教育實踐的重要力量,因此往往是教師在場域中最先感知到、最先考慮的力量。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場域里,理論研究者以及他們言說的理論天然地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理論研究者的理論被社會文化自然地賦予了力量,被視為可貴的資本。由于擁有這些知識資本,理論研究者在幼兒教育實踐場域里也就擁有了話語權。幼兒園教師如果不掌握這些理論研究者的話語,就有可能面臨失語的處境。

正是由于理論研究者占有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因此在一個崇尚知識的幼兒教育實踐場域里,理論研究者占據了“批評者”“醫生”“指揮者”的位置,而教師處在“被批評者”“被診斷者”“被指揮者”的地位。為了改善自己在場域中的不利地位,教師會努力獲取理論研究者的知識,向他們靠攏。教師在這方面的努力主要采用的是以下兩種策略。

第一,遵從理論研究者的建議。理論研究者很受幼兒園教師歡迎,有條件的幼兒園往往請他們定期參加教研活動或來園作報告,沒有條件的幼兒園也會派教師外出聽專家講座,“好跟得上形勢”。

一位幼兒園教師說:“去年來了個專家,讓我們搞經驗課程,說對孩子好,我們就搞了經驗課程,還寫反思筆記,給孩子建成長檔案。今年換了個專家,又讓我們開發本土主題活動,我們又開始研究當地的歷史了。反正跟著專家走沒錯,家長也認可。”

第二,使用理論研究者的詞匯。與幼兒園教師交談,看他們寫文章,我們經常能聽到或看到各種新鮮的詞語。“主體性”“建構”這類詞已經泛濫,“高結構化、低結構化”“異質同構”等詞也屢見不鮮。在問到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理論詞匯時,教師的答案是:

“寫文章很直接的目的就是要獲獎、發表,而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不能純粹是談經驗。”

“想使別人對我有一種感覺――你很能干,用很多理論的東西,真的會讓人覺得我蠻厲害的。”

佐藤學也談到了大量教育研究術語滲透到教師語匯中,成為專業術語的問題。他認為,運用這些“教學研究”所提供的專業術語,可使教師的實踐獲得各種理論切入點。的確,理論詞匯的頻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對自己實踐的思考方式,使他們的思考有一個確定的坐標,他們可為自己的實踐活動明確命名。

W老師是幼兒園的骨干教師,音樂組組長,她對理論有著火一樣的熱情。她每次主持教研活動,都會提出諸如“如何解決提問的有效性”這樣的問題。她是這樣看待理論給她帶來的好處的:“我工作十七年了,我覺得自己有豐富的經驗,這些理論能指導我去理解我以往的那些工作經驗,讓我更好地去內化我原來的認識。”

幼兒園教師向理論研究者靠攏,獲得了與理論研究者對話的力量,雖然這個過程有點像中國人為了與美國人對話而主動學習英語一樣,始終還是處于弱勢地位,但畢竟獲得了可能性。而且這種知識的獲得也有助于教師處理好自己與家長的關系。

“你要說得頭頭是道,讓家長覺得你是真心為了他孩子好,而且還要說出是為了他孩子哪點好,比如社會性發展、延遲滿足、自我控制力、主體性等,這樣他就覺得你有道理,值得信賴了。”

然而,教師話語中的理論詞匯越多,描述他們自己實踐的話語就越抽象,就越容易喪失具體性。

我們曾就某課題組織教師寫過一些文章。當教師們將文章拿來交流時,我們看到如下片段:

幼兒藝術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人們已逐步認識到審美與藝術教育是培養人格、提升境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但在當前教育實踐領域,幼兒藝術教育卻存在很多誤區:以知識、技能的訓練和灌輸替代幼兒真切生動的體驗和表達:成人式的思維、概念化的表達、整齊劃一的作品使得兒童與生俱來的藝術感受能力逐步喪失:功利性的追求替代了藝術教育的正確目標,背離了它的宗旨,從而使幼兒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

美術教育的改革取決于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長時間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實踐,我們發現,幼兒自由地進行藝術創造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教師必須改變傳統僵化的、單一的、成人化的審美趣味和評價標準,建立一種寬容多元的審美觀和評價觀。在美術活動中,我們現在關注的不僅僅是班級幼兒的整體發展水平,而是更加細致地觀察和評價每一個幼兒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了相應的提高,關注并分析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幫助(技能技巧、想象創造、意志品質),我們提倡個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我們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我們以啟發、引導、鼓勵、提升為主,建立了一種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

看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覺是“味同嚼蠟”。我們很驚訝,這位教師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在與大家交流時也眉飛色舞,會使聽者興奮不已,但寫出來的文章怎么會是這樣?問她原因,她不無委屈地說:“不是寫文章嘛。我們評獎的文章都是這么寫的。”問她那些生動的東西都到哪里去了,她說:“那些東西也能寫進文章里嗎?那些只是經驗啊。”

我絕沒有貶低這位教師的意思,因為我們看到的許多文章都與她的文章類似,精彩的鮮活的實踐被包裹在一層又一層的空洞的不知所云的理論詞匯當中。我只是想說明,幼兒園教師所謂的“向理論靠攏”,快達到施瓦布所說的教師的“實踐方式”話語已處于“瀕死”的狀態了。難怪在福柯看來,知識會抑制自由,生產控制,從而促進人的消亡。

事實上,在真實的教育活動中,理論研究者的影響力很有限。特別是當理論研究者的理論知識沒有與幼兒園教師的體驗、經驗發生化學反應時,幼兒園教師口頭時髦的理論詞匯與實際工作中的我行我素之間的反差使理論研究者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正如布迪厄所說,“社會行動者并非是被外力機械地拉來扯去的‘粒子’。正相反,他們是資本的承載者,而且,基于他們的軌跡和他們利用自身所有的資本數量和結構在場域中所占據的位置,他們具有一種使他們積極踴躍地行事的傾向”。幼兒園教師完全可以在實踐中利用自己的實踐,消解理論研究者的理論,同時建構屬于自己的理論和實踐。

一般來說,理論研究者對于教師的復雜工作、課堂現象的復雜性理解得并不那么豐富、深刻。但理論研究者恰恰因為對于教育實踐復雜性的無知與自己專業領域的理論研究的混沌性,喜歡對實際工作者提些傲慢的建議或指導,他們會以斷然的口吻要求實踐者“應該”或以親切的口氣“建議”教師們在實踐中遵守某些規則。理論研究者往往忽視教師行為的多樣化,忽視實踐的變通性、策略性、生產性和再生產性。他們提出的建議,對于實踐性問題的解決往往并不顯得那么強有力。吳康寧就曾對教育批判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提出過質疑,他認為,理論工作者的批判話語權是自賦的,其教育批判是一種“自我定義式的”批判。理論工作者無法獲得對整個教育場域的全面認知,其教育批判容易成為一種“有偏見的”批判。理論工作者難以進行徹底的換位思考,其教育批判往往成為“馬列主義手電筒式”的批判。

到底什么是知識?顯然,在幼兒教育實踐場域中,幼兒園教師所擁有的豐富的、復雜的實踐性經驗往往不被看作是知識,他們當然不能憑借這些不被視為資本的資本(事實上是他們所擁有的最大資本)在與理論工作者的交往中使自己的處境向有利的方向轉變。因此,要改變這一處境,根本的還是要改變我們的知識觀。

前文提到,理論研究者和幼兒園管理者是影響教師教育實踐的重要力量,也是幼兒園教師在場域中最先感知到、最先考慮的力量。要求教師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的理論研究者,因為沒有將教師視為有著與自己對等文化地位的“他者”,沒有意識到尊重、理解幼兒園教師復雜實踐對自己的重要性,也沒有表現出相應的行為,因而無法使幼兒園教師將“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觀念。因此,有必要對理論研究者這種立法者的身份進行批判式的反思。而理論研究者要完成自我救贖,就必須努力建構新的身份。

齊格蒙?鮑曼運用隱喻論述過知識分子的兩種角色:立法者和闡釋者。立法者角色由權威性話語建構活動構成,這種權威性話語對爭執不下的意見糾紛作出仲裁與抉擇,并最終決定哪些意見是正確的和應該被遵守的。而在后現代世界觀基礎上形成的闡釋者角色則由解釋性話語活動構成,這些解釋性話語以某種共同體傳統為基礎,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具有自主性的(獨立自主的)共同參與者之間的交往,防止大家在交往活動中發生意義曲解。因此,它激發了人們深入到相異之知識系統中去的愿望,解釋活動正由此而發生。

討論理論研究者相對于幼兒園教師的身份是立法者還是闡釋者,并不是說這兩者的關系是對立的。在現實中,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討論都指出,理論研究者應該從立法者走向闡釋者。但不管是立法者還是闡釋者,他們都把作為實踐者的教師看作是一個客觀的研究對象,并不重視與對象的主體性互動。因此,我們提出,理論研究者應成為幼兒園教師實踐的關懷者。

成為“幼兒園教師實踐的關懷者”這一觀點受關懷倫理學的啟示。關懷倫理學重視關懷者與被關懷者之間的關系,并特別關注被關懷者角色的主動性。關懷決非完全取決于關懷者一方的態度與目的,而必須考慮關懷者的“關懷”在被關懷者身上產生什么樣的效果。

按照關懷倫理學的創始人諾丁斯的觀點,要成為“幼兒園教師實踐的關懷者”,理論研究者首先要對幼兒園教師的實踐活動有相當的了解,并與他們有深入的相處,以分享教師對教育場域的復雜體驗、生態化思考。其次,不能用單一的標準衡量每一位教師的每一次教育行為。其三,遵循德里達的“讓他者成為他者”觀點,在幫助幼兒園教師時把他們當作“他者”(即獨立的個體),幫助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者做得更好。同時,如果發現幼兒園教師有不好的表現,暫緩直接對他作出判斷,要努力確定這種不好的表現確是他自身的原因導致的,而不是我們的偏見。

按照關懷倫理學,理論研究者應致力于提升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實踐行為,但是要以不妨礙他們的“他者性”為原則,避免代他們作決定。要承認在幼兒園教師那里存在著與理論研究者文化相異但地位對等的“地方性知識”,也就是承認幼兒園教師對理論研究者來說具有“他者”的身份。

對于理論研究者來說,不但要承認“教師文化”與“研究者文化”地位對等,通過關懷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實踐、分享教師對教育場域的復雜體驗和生態化思考,成為復雜教育場域的理解者,更要“推人及己”。理論研究者在討論“兒童文化”“教師文化”時,也要警惕自己不自覺地表現出成人和權威的“霸權”。“一切洞察力都是來自漂泊,包括肉體的和心靈的。于是知識分子的良知,表現為對定式的反省,而非捍衛。”培養“離我遠去”的能力,探尋“他者”的意義,進而對自己的眼光和立場保持一種警覺的反思和自覺,這是理論研究者要堅持的。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淺談幼兒教育與實踐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幼兒的培養教育進行了探討:一、 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二、 組織集體教育活動,即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三、 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關鍵詞]幼兒教育 集體教育活動 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為一名帶班老師,我是從如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的。

一、 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目前,對大多數幼兒來說,由于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呵護、寵愛,生活技能基礎較差,這樣面對未來的職業家庭等方面都會出現困難和障礙。推廣幼兒生活技能訓練計劃,包括針對幼兒的生活技能訓練,是幼教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一點在初入園的幼兒身上表現最明顯。

我在帶小班時,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戶外活動前穿衣服總要老師一一代勞,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幼兒養成一種依賴性。很不利于他們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自覺輕松的學會這一基本技能呢? 我嘗試過手把手地教他們,但效果不明顯,幼兒學習時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嘗試著將穿衣服的步驟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同時配有清楚的圖解,并把它作為一節課去專門教授,課上我邀請了大班的小朋友為幼兒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時配以兒歌講解,如:“捉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子、吱鈕吱鈕上房子。”小朋友聽了兒歌非常感興趣,親自跟著老師的指點和圖解的提示學習穿衣服,這樣就輕松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從此,幼兒每次穿衣服都會邊背兒歌邊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戲一樣,再也不會皺著眉頭說:“我不會穿。”

從這件簡單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個結論:教幼兒學習一種生活技能的難點不在于他們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師如何找出適宜他們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體現在隨機教育上,投入到活動區活動里,真正營造一個自然、周密、輕松的主動學習氛圍,幼兒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就會容易的多。

二、 組織集體教育活動,即如何進行課堂教學

同中小學一樣,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集體教育活動,既課堂教學,但我們的教育特點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自愿主動的學,要順應他們的認知規律,試想讓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好聽老師講課,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又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青少年相比有顯著的區別,可概括為:“好奇、好想、好問、好動”,這分別來自于他們的四種心理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創造力,只有達到這些心理需求 ,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在實踐工作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課的接受相對困難,一般的授課程序是:讓幼兒學會歌詞――教師范唱――幼兒學唱――熟悉后獨立演唱。整個過程顯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時也無精打彩,拖著長音毫無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嘗試,首先,對幼兒學習記憶歌詞速度慢、時間長上做出改進,針對幼兒先天具備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應當加以有效地引導和利用。授課前我為幼兒設定歌曲的主人公,請幼兒圍繞設定的主人公編歌詞,對幼兒的思路作簡單的引導,讓他們抓住重點去描述。比如:為小雞編歌詞必然要想到小雞怎樣叫,它有什么樣的代表性動作,獨特的本領等。當然,一首歌曲的歌詞應當符合整齊的韻律,在幼兒創編的過程中,我在認可他們創編成果的同時,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動。這樣,一首由幼兒親自參與創編的歌詞內容就產生了:“小小雞,嘰嘰嘰,東跑西跑捉蟲子,嘰嘰嘰嘰嘰嘰嘰嘰。”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大地肯定了幼兒的成績,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很輕松地便學會了歌詞,再由教師為其配上樂曲,幼兒不需要教師范唱就能跟上樂曲自如地演唱。

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教學效果,孩子們再也不會覺得上音樂課枯燥乏味了。將這種教學方法推廣到其它類型的課程中,同樣會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而這一方法的本身也為今后幼教課程改革任務中怎樣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 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在教師與幼兒類似于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同父母交往的時時還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像媽媽那樣耐心、細致、關懷備致。

我帶的班里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剛入院的第一天,他那兩道像用眉筆勾畫過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輕輕地蹭了蹭,原來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臟東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濁不堪,兩只夾腳的鞋子也換了個兒。隨后在與這個男孩的交談中,我卻發現他不愿讓人親近,機靈的大眼睛不敢與人正視,說話時吐字不清。通過間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從小沒得到母愛,導致他從小就對異性成人產生了極強的排斥性。為了讓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長起來,我對兵兵傾注了特別的關愛和照顧。首先必須讓他從情感上接納我、信任我,才能讓自己對他的教育按計劃順利地進行下去,其次再對幼兒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自信快樂的生活學習,身心得全面發展。可見,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師媽媽,又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認真地去演好這些角色,孩子們才會從心底里喜歡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們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作者單位: 內蒙古包鋁集團幼兒園)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試論幼兒教育與實踐

【摘 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幼兒教育培養進行了探討:①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②組織集體教育活動,即如何進行課堂教學;③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關鍵詞】幼兒教育;集體教育活動;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為一名帶班老師,我是從如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的。

一、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目前,對大多數幼兒來說,由于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呵護、寵愛,生活技能基礎較差,這樣面對未來的職業家庭等方面都會出現困難和障礙。推廣幼兒生活技能訓練計劃,包括針對幼兒的生活技能訓練,是幼教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一點在初入園的幼兒身上表現最明顯。

我在帶小班時,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戶外活動前穿衣服總要老師一一代勞,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幼兒養成一種依賴性。很不利于他們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自覺輕松的學會這一基本技能呢? 我嘗試過手把手地教他們,但效果不明顯,幼兒學習時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嘗試著將穿衣服的步驟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同時配有清楚的圖解,并把它作為一節課去專門教授,課上我邀請了大班的小朋友為幼兒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時配以兒歌講解,如:“捉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子、吱鈕吱鈕上房子。”小朋友聽了兒歌非常感興趣,親自跟著老師的指點和圖解的提示學習穿衣服,這樣就輕松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從此,幼兒每次穿衣服都會邊背兒歌邊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戲一樣,再也不會皺著眉頭說:“我不會穿。”

從這件簡單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個結論:教幼兒學習一種生活技能的難點不在于他們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師如何找出適宜他們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體現在隨機教育上,投入到活動區活動里,真正營造一個自然、周密、輕松的主動學習氛圍,幼兒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就會容易的多。

二、組織集體教育活動,即如何進行課堂教學

同中小學一樣,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集體教育活動,既課堂教學,但我們的教育特點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自愿主動的學,要順應他們的認知規律,試想讓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好聽老師講課,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又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青少年相比有顯著的區別,可概括為:“好奇、好想、好問、好動”,這分別來自于他們的四種心理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創造力,只有達到這些心理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在實踐工作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課的接受相對困難,一般的授課程序是:讓幼兒學會歌詞――教師范唱――幼兒學唱――熟悉后獨立演唱。整個過程顯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時也無精打彩,拖著長音毫無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嘗試,首先,對幼兒學習記憶歌詞速度慢、時間長上做出改進,針對幼兒先天具備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應當加以有效地引導和利用。授課前我為幼兒設定歌曲的主人公,請幼兒圍繞設定的主人公編歌詞,對幼兒的思路作簡單的引導,讓他們抓住重點去描述。比如:為小雞編歌詞必然要想到小雞怎樣叫,它有什么樣的代表性動作,獨特的本領等。當然,一首歌曲的歌詞應當符合整齊的韻律,在幼兒創編的過程中,我在認可他們創編成果的同時,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動。這樣,一首由幼兒親自參與創編的歌詞內容就產生了:“小小雞,嘰嘰嘰,東跑西跑捉蟲子,嘰嘰嘰嘰嘰嘰嘰嘰。”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大地肯定了幼兒的成績,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很輕松地便學會了歌詞,再由教師為其配上樂曲,幼兒不需要教師范唱就能跟上樂曲自如地演唱。

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教學效果,孩子們再也不會覺得上音樂課枯燥乏味了。將這種教學方法推廣到其它類型的課程中,同樣會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而這一方法的本身也為今后幼教課程改革任務中怎樣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在教師與幼兒類似于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同父母交往的時時還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像媽媽那樣耐心、細致、關懷備致。

我帶的班里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剛入院的第一天,他那兩道像用眉筆勾畫過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輕輕地蹭了蹭,原來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臟東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濁不堪,兩只夾腳的鞋子也換了個兒。隨后在與這個男孩的交談中,我卻發現他不愿讓人親近,機靈的大眼睛不敢與人正視,說話時吐字不清。通過間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從小沒得到母愛,導致他從小就對異性成人產生了極強的排斥性。為了讓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長起來,我對兵兵傾注了特別的關愛和照顧。首先必須讓他從情感上接納我、信任我,才能讓自己對他的教育按計劃順利地進行下去,其次再對幼兒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自信快樂的生活學習,身心得全面發展。可見,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總之,作為一名幼教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媽媽,又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好伙伴,只有認真地去演好這些角色,孩子們才會從心底里信任你、喜歡你、尊敬你,才能使我們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互聯網技術與幼兒教育融合的實踐模式探析

[摘要]互聯網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展,在優化教育教學、營造幼兒教育文化、促進幼兒園與家庭共育方面體現出了顯著效果。互聯網技術與幼兒教育的融合即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幼兒教育的需要中去,以滿足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 幼兒教育 融合 淺述

近年來,以網絡科技為核心的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不斷推動各個社會領域的升級與革新,互聯網技術引導教育領域變革成效尤為顯著,正逐步推廣到我國大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學課堂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已成為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尚未得到充分關注,幼兒教育中的互聯網技術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為此,筆者在文中對互聯網技術與幼兒教育融合進行初步探索,提出構建互聯網技術與幼兒教育融合的實踐模式。

筆者將互聯網技術與幼兒教育融合的實踐模式分為優化課堂教學、營造幼教文化、促進幼兒園與家庭共育三個方向,每個方向有著不同的實踐主體與技術方法,以滿足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需求。

一、互聯網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幼兒園的課堂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的,應該始終流淌著歡聲笑語、充溢著蓬勃朝氣。為此,必須改變單一的、固定的教學形式而采用多元化的、活潑的教學形式才能實現這樣的效果。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媒體是優化教學的關鍵。一般來說,在幼兒園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認事物、講故事、想辦法、做游戲和聽音樂等教學形式。結合這些教學形式的優缺點及呈現方式有針對性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搜索到不同的教學媒體,既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對于全面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認事物、講故事的教學環節中,可以通過實時搜索的互聯網媒體為幼兒呈現事物的具體形狀,通過比較幾種物體的異同點啟發幼兒進行觀察與思考,或者為幼兒呈現幾組圖片,啟發他們結合畫面編一個小故事等;在想辦法、做游戲的教學環節中,可以通過互聯網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并利用多媒體能放大、縮小、暫停、再現等功能,充分發揮幼兒聽覺、視覺、感覺等多種器官的作用,啟發他們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互聯網信息資源營造幼教文化

幼兒園教育文化對幼兒成長至關重要,充分發掘互聯網信息資源優勢,有助于營造豐富多彩的幼教文化。在建設幼兒園教育文化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幼兒園校園網、網絡廣播站、網絡電視臺等互聯網應用平臺,在這些平臺上開展各類幼兒教育、游戲、活動,以此形成高效、和諧的教育氛圍。以幼兒園網絡廣播站為例,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幼兒園可以實時更新在線音樂取代傳統一成不變的音樂氛圍,讓豐富多彩的園內音樂營造新穎的文化氛圍。充分發掘互聯網信息資源優勢打造基于互聯網的幼兒教育節目,建立幼兒科普知識普及園地、幼兒童話王國,豐富的信息有助于幼兒增加知識、擴展視野、形成興趣。除此之外,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工具有助于分享幼兒形成活動的廣泛參與感,如在幼兒園內舉辦小小記者、小小主持人活動,將幼兒表現通過自媒體工具保存、分享、展示,使每位兒童都有親身參與活動的體驗以及展示自身優勢的渠道。

三、互聯網交流促進家園共育

傳統的幼兒園與家庭合作模式典型代表是召開家長會以及教師家訪,需要家長與教師預約參與,對時間和地點的一致性要求較高,教師和家長有任何一方不能滿足時間或地點安排都會使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大打折扣。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實時交互系統解決了這一幼兒園――家庭互動難題。

首先,為每個幼兒園老師及兒童家長創建QQ帳號,并通過群聊系統使幼兒教師與家長聚合在同一平臺上,家長通過QQ群聊可以實時與教師溝通,實時與其他家長溝通,幼兒園教師作為“群主”可以利用“群共享”為兒童家長公告與信息。不僅如此,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群聊功能亦可以使家長之間探討教育心得,總結教育經驗,達到幼兒園與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其次,為每個幼兒園班級創立微信公共平臺,將微信公共平臺組成幼兒園與家庭共育的朋友圈,教師作為微信公共平臺維護者,可以在平臺中分享教育過程、討論專區、教育日記、投票專區及照片視頻等各個欄目,在幼兒班微信公共平臺中,教師、家長、學生構成了平臺主體,三者都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實現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方面的充分交流,還可以發起對某一熱門話題的討論,進一步促進溝通與互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微信還為使用者提供了功能強大的朋友圈欄目,幼兒家長可以方便的了解到其他家長、老師的日志,吸收兒童教育經驗,分享教育感言,好友之間可以在分享的內容后進行評論留言,促進了幼兒園與家庭信息分享與合作教育。

最后,“云檔案”是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功能,可以記錄幼兒園兒童成長過程的新型互聯網技術,通過“云檔案”可以對園內兒童進行實時性成長過程的記錄,不僅可以數字化地呈現幼兒在一學年學習、生活中取得的成績或進步以及參與活動的各項材料等,而且內設的老師寄語、家長勉詞等欄目還可以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指路導航。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

游戲根據一定的規則讓參與者從中玩耍和嬉戲來達到健體、益智、娛心和調情等的目的。幼兒階段孩子們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應該盡可能地采用各種游戲。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們就喜歡玩耍,他們不可能安靜地接受老師的教育行為。因此,幼兒教師應該針對教育的目的合理地設置游戲,讓孩子們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行歡樂的學習。

一、用游戲來發展幼兒體能

身體健康是一個人發展的根基,擁有充沛的身體動作能力,是一個人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應該從幼兒教育階段就開始注重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教育和身體能力的發展。但是,幼兒階段的孩子們無法接受中小學生與成人相同的體育教育模式,玩耍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教師在對幼兒實施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用游戲作為教學手段。讓孩子們在游戲的參與中發展各種身體素質。通過編排一些與幼兒階段優先發展的身體能力相適應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歡樂中發展自己的身體能力。

幼兒階段需要優先發展的身體動作能力包括平衡能力、協調性和柔韌性等。為了發展孩子們的平衡能力,可以為孩子們編排像“小馬過河”之類的游戲,在地上畫一條寬兩米的“河”,再畫一架窄窄的約十厘米寬的線作為“小橋”橫跨在“河”面上,讓孩子們一個一個地“過河”,要求腳只能踩在“橋”上,如果腳超出橋的界限,那就是掉入“河”中,需要老師實施“救援”。當孩子們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后,可以加大難度,把“橋”換成10-20厘米高的10厘米寬的木條,再讓孩子們玩這種游戲來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這樣,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參與中,高高興興地發展了自己的身體能力。

二、用游戲來提升幼兒智力

智力在幼兒階段發展比較迅速,幼兒階段是人的智力發育的一個敏感時期,因此,幼兒教育應該抓住這個敏感時期來實施教育發展幼兒的智力。智力的發展離不開書本等教學媒介,但是幼兒對書本上的知識專注時間非常短,因此,僅僅依靠書本教學資源,無法全面發展幼兒的智力。因此,幼兒教師還應該發揮游戲的作用,編排和設置一些鍛煉幼兒思維能力、培養孩子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游戲,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得到智力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編排《名偵探柯南》之類的游戲來鍛煉孩子們的觀察力。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將不同數量的小東西如橡皮、蠟筆、積木等放在桌子上,然后把站在門外等待的孩子們叫進教室里,要求孩子們仔細看看桌上有什么東西,并把它們記在腦子里。讓孩子們看一分鐘以后,蒙住孩子們的眼睛,這時,老師把桌上的東西偷拿掉一個,藏在口袋里,然后說:“睜開眼睛吧。”然后,孩子們放下雙手,睜開眼睛仔細觀察桌子上什么東西沒有了。這樣,讓孩子們通過有針對性的游戲參與,在快樂中發展了智力。

三、用游戲來娛樂幼兒心情

心情舒暢,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喜歡的一種精神狀態。當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就希望通過一種活動來進行調節。幼兒也有不開心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高興起來,減少不開心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是幼兒園教育的一種教學內容。孩子們思想單純,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情,只要一玩起來,就被玩樂中的激情排斥得無影無蹤,因此,教師應該讓孩子們多玩游戲。

比如,小班的幼兒剛剛入園,心里想的全是爸爸媽媽,委屈的淚水不住地流淌。教師除了語言溫暖孩子們的心靈之外,可以讓孩子們自己玩起來。讓孩子們體會到家里沒有幼兒園獨有的一種快樂,那就是和許多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可以讓孩子們去玩滑梯。讓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排著隊在滑梯中體會游戲的歡暢,感覺幼兒園就是他們的樂園。滑梯玩不新鮮了,就去玩木馬等等。只要讓孩子們玩起來,他們就會快樂,忘記一切煩惱。

四、用游戲來培養幼兒友情

現在幼兒都是每個家庭中的寶貝疙瘩,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在家里大人的心目中,個個都是掌上明珠。在家里受到家庭成員們的寵愛,就像皇宮里的格格和阿哥,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事情都要圍著自己轉。這種意識對孩子們的個體發展存在著一定的不利影響,對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尤其不利。幼兒教育應該把孩子的人際交往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在幼兒園應該培養孩子們之間建立相互合作與幫助,懂得分享友情關系。

教師應該編排和設置一些需要孩子們合作和互助才能完成的游戲,讓孩子們認識到同伴的重要性,并且樂意和同伴分享勝利成果。

比如,讓孩子們玩“搬家”游戲。兩三個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教師把所有的玩具平均分配成幾組放在教室一邊的幾個桌子上,作為孩子們的“老家”和家具,在教師的另一邊設同樣數量的桌子為孩子們的“新房子”,讓幾組孩子進行“搬家”比賽,看看哪個家庭最先住進“新房子”。這樣,通過幾組家庭成員的相互合作,把“老家”的家具都搬到了“新房子”里,同時,認識到“家庭成員”對自己搬家的重要性。教師再對各組家庭進行獎勵,比如糖、水果之類的,放到各組家庭的“家長”手中,讓“家長”把勝利的果實分給每個成員,大家一起享受勝利的果實。通過這類游戲,孩子們認識到了同伴的重要性,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建立了分享成果的意識。

幼兒階段的教育,是人生的啟蒙教育,好多教育內容在此階段都應該生根發芽,為孩子們將來更好地全面地發展打好堅實之基。幼兒教師應該根據教育的內容設置合理的游戲教材,對幼兒進行游戲教育,就可以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獲得身心等各方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幼兒園)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談幼兒教育與實踐

摘 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幼兒的培養進行了探討:一、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二、組織集體教育活動,即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三、與幼兒的情感溝通。

關鍵詞:幼兒教育;集體教育活動;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著其特殊性,在工作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對幼兒進行培養的:

一、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目前,對于大多數幼兒來說,由于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呵護寵愛,生活技能基礎較差。這樣面對未來的職業家庭等方面都會出現困難和障礙。推廣幼兒生活技能計劃,包括針對幼兒的生活技能訓練,是幼教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一點在初入園得幼兒身上表現的最為明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得出一個結論教幼兒學習一種生活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師如何找出適宜他們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體現在隨機教育上,投入到活動區活動里,真正營造一個自然周密,輕松的主動學習氛圍,幼兒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組織幼兒集體教育活動

眾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壓抑易使大腦過度疲勞,產生逆反心理,相反處在自由寬松的情境下,則心情舒暢。我國幼兒園教師及家長普遍普遍對幼兒保護多度,這樣反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空間,使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及創造力,幼兒期是人生中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給幼兒一個自由的天地,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同中小學一樣,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集體教學,但我們的教育特點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自愿主動的學,要順應他們的認真規律,試想讓幼兒規規矩矩的做好聽老師講課,或讓幼兒一位的按照老師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樣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與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青少年相比有顯著區別,可概括為:“好奇、好想、好問、好動”,這分別來自于他們的四種心里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創造力,只有達到這些心里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在實踐工作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課的接受相對困難,一般的授課程序是,讓歲幼兒學會歌詞――教師范唱――幼兒學唱――熟悉后獨立演唱,這樣整個過程顯得呆板,幼兒沒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時也無精打采,拖著長音毫無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嘗試,首先,對幼兒學習記憶歌詞速度慢,時間長上作出改進,針對幼兒先天具備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我們應當加以有效的指導和利用。授課前我為幼兒設定歌曲的主人公,請幼兒圍繞設定的主人公編歌詞,對幼兒的思路做簡單引導,讓他們抓住重點區描述。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學習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教學效果,孩子們再也不會覺得上音樂課枯燥乏味了。

將這種教學方法推廣到其他類型的課程中,同樣會取到預想不到得效果,而這一方法本身也為今后的幼教課程改革任務中怎樣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動的主體,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況且,我們成年人的思維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幾歲的孩子好像是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他們敢想成人沒想到的東西,他們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們從中獲得了無限的樂趣,個性得到了充足的發展,興趣和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通常,幼兒園都進行一些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著做或逃離了教師視線,教師就會反復提醒,甚至訓斥,惟恐孩子們離開視線會出什么差錯,教師認為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才是常規好。其實不然,這是一種刻板的模式,幼兒圍在教師周圍,必須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為都會被及時制止,這種過度的關注與呵護對幼兒個性的發展是有害的。教師出于保護意識而不讓幼兒做這做那,不讓幼兒說這兒說那兒,這樣就不可能學會自我保護,也得不到自我鍛煉和體驗的機會。再有孩子稍遇到一點不明白的問題,老師們就義不容辭的出手相助。孩子們遇到一點點不明白的問題,老師們立刻慷慨解囊,告訴孩子一些簡單直白的答案等等。結果孩子不用動腦,無須思考就順利地解決了問題。眾所周知,小樹在大樹的隱蔽下長不成參天大樹,同理孩子在成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下,也不會有所作為。試想孩子的難題都被老師率先解決了,孩子沒有思考的時間,沒有探索的機會,沒有戰勝困難的體驗,只能坐享其成,是一個完全被動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創造力、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何處培養呢?是成人輕易的幫助,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扼制了他們探索的欲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教育首先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大膽的去想去做,并適時地給以啟發引導,而不是現成的答案,更不是包辦代替。必須放手讓孩子去實踐、去探索。

當然,幼兒園生活也一定要有紀律,無紀律的集體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紀律約束的同時,給孩子創設一種輕松的生活和學習氛圍,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天地,不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為幼兒今后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造了條件,更為幼兒今后從容地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家長和老師都要關注孩子的自我問題,及時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其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及聰明才智。這對他們今后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與幼兒的情感溝通

幼兒比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在教師與幼兒類似于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父母的時間還要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極大的觸動,所以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像媽媽那樣耐心、細致、關懷備至。我帶的班里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剛入園時,每天都會哭鬧不止,不哭的時候,他就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接近玩耍,眼睛更不敢與人正視,說話的聲音也很小,通過了解我知道他是個性格極其內向的孩子,為了讓他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對他傾注了特別的關愛與照顧,首先必須讓他從情感上接納我,信任我,才能讓自己對他的教育按計劃順利進行下去,其次再讓幼兒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使要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自信快樂的生活學習,身心得以全面發展!

可見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我們得工作中同樣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師媽媽,又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認真的去扮演好這些角色,孩子們才會從心底里喜歡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淺談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與思考

【摘 要】目前,中國傳統節日已實現行政化休假,與此同時,對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元素也進一步得到繼承和發揚。在幼兒教育的教材和活動課按排中,也出現了這一文化體裁的滲透。如何把傳統節日文化元素以后合適的平臺和方式,承入給幼兒稚嫩的人格中,是筆者等一線幼兒教師思考所在。本文就目前傳統節日在幼兒園中的承載情況作據實分析,并提出自己對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傳統 節日文化 承載 發揚 內化

中國的傳統節日休假目前已實現行政化,但節日的原始味道卻不濃。而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母親節、父親節等在我們年青人身邊悄然興起并日趨流行。網絡、都被各種各樣的洋節日信息充斥著。作為一線幼兒教師,筆者發現:目前幼兒園中大班課程設計,讓孩子們慶祝圣誕節,讓幼兒與制作感恩卡,新年樹(圣誕樹),準備母親節禮物、包餃子、做月餅等學習內容比比皆是,從教學內容的設定和目標的維度看,可以利用這些節日背后承載的文化,讓幼兒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風格,既長見識,又獲得動手能力的機會。但讓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哪些是西方節日。對好多孩子來說,哪些是傳統節日、為什么要過節?卻一無所知。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和動手能力的操練,更需要精神與人格的塑立。利用好傳統節日文化這一資源,將使孩子們在幼兒教育這一階段埋下樹立民族的、普遍意義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種子。為此筆者從自我的教育實踐出發,談談傳統節日在幼兒教育中的現狀,思考,及所做所想過程中一些建議。

一、 “傳統節日活動”在幼兒課堂教育中開展的現狀

例:中班第七周主題活動《爺爺奶奶你們好嗎》中有節語言課《重陽節》。當老師問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們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積極發言的孩子有好幾個舉起了小手。“請你說。”“九月九日是中秋節。”一個孩子回答著。“老師再請個小朋友來說回答。”“寶貝,請你說。”一個自信的孩子站來起來,大聲說:“老師,九月九是兒童節.”老師用搖頭的方式表示不對,坐著的孩子們就不敢再舉手來回答了,安靜一片。不光是幾個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陽節,全班孩子沒有一個能說上來的。下一個問題重陽節是誰的節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謎語一樣,答案五花八門。

幼兒教學教材中,雖然涉及到部分傳統節日,都有相應的主題活動,但活動設計的過程中,筆者至少發現以下三大問題:

(一)傳統節日時間與幼兒課堂教學內容不符

在教學“傳統節日活動”這學習內容時,與國家法定的節日或遲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節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兒園中班的課程中《中秋月兒圓》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時間。小朋友是先過中秋節,先有體驗和感觸,然后再進行這個節日活動的學習。從知識的角度講,是有利的,因為親身體驗,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節日的背景主題元素是團聚、圓滿,對于孩子來說過中秋應有一種期待,原本該有的賞月、識月等活動都只是輕描淡寫。

總之,許多節日的教學,時間顛簸跨度很大,使教學索然無味。

(二)節日時間相符時,幼兒園內無節日氣氛

既為節日,就需要有節日的氣氛,氣氛是有環境的創設而產生的,不同的節日就應該有不同的氣氛,幼兒園環境創設在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傳統節日來臨時,農村幼兒園在最普遍的現象就是:“節日到,創主題;節日過,一邊放。”在一周主題前幾天對主題墻進行裝飾,讓孩子通過觀察,發現,再是參與到各個課程中,如兒歌朗誦,故事,或是繪畫來表現傳統節日及風俗。但整個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傳統節日的氛圍,大中小班中課程節日也不是統一安排,要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濃郁的傳統節日文化氛圍。

(三)除了吃穿、放假,無其他文化尋根氣息

在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語言、藝術、社會幾個領域的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的特點與風俗,但事實上,孩子們只了解了節日我們吃了什么或是節日到了我們要放假幾天等概念。而傳統節日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每個節日不僅僅有著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著深層的教育意義。我們的教育停留在節日的表面,重在讓孩子們“玩”來感知節日的文化,忽視了文化內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幾千年地沉浸在節日中,孩子是社會人,他們的生活也同樣沉浸。所以筆者認為要重視每一個節日內在的文化,一方面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日的風俗,另一方面要讓幼兒感受節日的精髓,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中華民族,繼承我們中國優良的傳統品質與文化。

二、傳統節日對幼兒文化尋根教育的意義

(一)生活化常識的提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傳統節日內容豐富,涉及到人們的生產活動,衣食住行,禮儀風俗等,與孩子們息息相關的。幼兒生活周圍的人、事、物和活動,都蘊含是傳統節日文化內容。通過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孩子們生活化常識有所提升,了解各個節日的名稱和時間,如正月初一是春節。同時也了解各個節日中的習慣于風俗,如張燈結彩元宵節,吃湯圓。節日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狀態緊密相連,并以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存在著,讓孩子們感受節日文化的同時,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使孩子們愛生活,享受生活。

(二)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兒園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節日的風俗習慣,常常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動手實踐的活動。如:中班主題《中秋月兒圓》中,我們邀請了糕點師傅,讓孩子們參與了做月餅的過程。一個個圓圓的小月餅都是孩子們親自參與制作的,孩子們別提有多開心,一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月餅是人們仿照圓圓的月亮的樣子做的,加深對“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風俗的了解。

(三)鄉土氣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讓孩子了解我們民族特色,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既寬泛又抽象的概念,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一放面讓孩子們感受了節日的鄉土氣息,如我們中國最盛大、最熱鬧的春節,按照我國的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過節是以“紅色”為主,收紅包、掛燈籠;孩子們放鞭炮、點煙花;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讓孩子們心中留下一個紅彤彤、甜滋滋的年,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年。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了解了節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題活動中,幼兒認真聽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動手做花圈,鼓勵幼兒在家長陪同下祭祀掃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嘗試的實踐策略與思考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名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節日都隱含著不同且極具文化內涵的教育價值,可以讓孩子們喜愛、了解、感受傳統節日,是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如果在幼兒園中,大家都重視每一個傳統節日,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選擇有效合適的教學活動,以孩子們容易接受的形式來讓孩子們了解、學習、感知、體驗各種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讓傳統文化不斷在孩子們心中不斷發芽、生長,結果,激發孩子們熱愛我們的祖國,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品質。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內容建立成適合幼兒園特點的課程,傳統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們實踐的“過端午“這一活動為例,談談傳統節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傳統節日中的積極元素,提煉出適合幼兒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節前人文背景的鋪設,我們先帶領孩子們跨越歷史時代,聆聽《屈原》的故事,觀察屈原這個熱愛國家的大詩人,被人懷疑和陷害的畫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盡,以及江上的漁夫和百姓知道后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人們還拿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江中的魚蝦們吃飽后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體畫面。這一天剛好是農歷五月初五。通過故事讓孩子們感知了屈原熱愛國家、熱愛人民,人民也熱愛他,懷念他。所以把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每個節日都一定的背景,積極的,不積極的,但不是每一點都適合幼兒去體會。所以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挑選合適的感受途徑和策略,即貼近孩子的思維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確人格品質。

(二)、設計易于準備和動手的實踐體驗活動,聚家園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邀請家長走近幼兒園,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動。家長們準備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經泡好的糯米、煮軟的棕葉、餡料、棉繩。孩子們在家長的知道幫助下有摸有樣的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狀不一。讓孩子們一起看粽子,認識形狀的同時,還讓孩子介紹自己包粽子的過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最后念著兒歌,品著粽子,在歡笑聲中結束了過端午的這個活動。這樣的過程靠教師一人之力,完成起來必定有諸多不便。但發揮家長對教育的協助作用,意義和效果上會大大提升。

(三)活動意義的提煉與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長

在這次半日活動中,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親手嘗試“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過程。一方面喚起了家長們對中國的傳統節日的認可,增強了家長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們,孩子、家長、老師三者之間可以互動交流。另一方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還讓孩子們感受了集體的溫暖,加深了對“端午節“這一個傳統節日的了解,激發了孩子們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的欲望,中國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小時侯就開始扎根。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還需要關注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缺失與不足,提煉節日文化活動中組織與引領的藝術,不僅需要前測前瞻活動開展的意義性,也要反思活動后留下的內化因素。

傳統節日本身就帶有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我們應該珍惜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充分認識傳統節日文化的價值。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節日的風俗習慣、鄉土氣息和人文背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動腦、動眼、動口,主動地參與各個傳統節日,從小就感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尊老愛幼、團結合作的優秀品質。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走進孩子們的心里,成為幼兒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孩子們更好地傳承。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淺議幼兒教育與實踐

幼兒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是從如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的。

一、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目前,對大多數幼兒來說,由于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呵護、寵愛,生活技能基礎較差,這樣面對未來的職業家庭等方面都會出現困難和障礙。推廣幼兒生活技能訓練計劃,包括針對幼兒的生活技能訓練,是幼教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一點在初入園的幼兒身上表現最明顯。

我在帶小班時,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戶外活動前穿衣服總要老師一一代勞,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幼兒養成一種依賴性。很不利于他們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自覺輕松的學會這一基本技能呢?我嘗試過手把手地教他們,但效果不明顯,幼兒學習時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嘗試著將穿衣服的步驟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同時配有清楚的圖解,并把它作為一節課去專門教授,課上我邀請了大班的小朋友為幼兒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時配以兒歌講解,如:“捉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子、吱鈕吱鈕上房子。”小朋友聽了兒歌非常感興趣,親自跟著老師的指點和圖解的提示學習穿衣服,這樣就輕松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從此,幼兒每次穿衣服都會邊背兒歌邊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戲一樣,再也不會皺著眉頭說:“我不會穿。”

從這件簡單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個結論:教幼兒學習一種生活技能的難點不在于他們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師如何找出適宜他們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體現在隨機教育上,投入到活動區活動里,真正營造一個自然、周密、輕松的主動學習氛圍,幼兒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就會容易的多。

二、組織集體教育活動,即如何進行課堂教學

同中小學一樣,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集體教育活動,既課堂教學,但我們的教育特點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自愿主動的學,要順應他們的認知規律,試想讓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好聽老師講課,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又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青少年相比有顯著的區別,可概括為:“好奇、好想、好問、好動”,這分別來自于他們的四種心理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創造力,只有達到這些心理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在實踐工作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課的接受相對困難,一般的授課程序是:讓幼兒學會歌詞――教師范唱――幼兒學唱――熟悉后獨立演唱。整個過程顯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時也無精打彩,拖著長音毫無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嘗試,首先,對幼兒學習記憶歌詞速度慢、時間長上做出改進,針對幼兒先天具備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應當加以有效地引導和利用。授課前我為幼兒設定歌曲的主人公,請幼兒圍繞設定的主人公編歌詞,對幼兒的思路作簡單的引導,讓他們抓住重點去描述。比如:為小雞編歌詞必然要想到小雞怎樣叫,它有什么樣的代表性動作,獨特的本領等。當然,一首歌曲的歌詞應當符合整齊的韻律,在幼兒創編的過程中,我在認可他們創編成果的同時,對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動。這樣,一首由幼兒親自參與創編的歌詞內容就產生了:“小小雞,嘰嘰嘰,東跑西跑捉蟲子,嘰嘰嘰嘰嘰嘰嘰嘰。”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大地肯定了幼兒的成績,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很輕松地便學會了歌詞,再由教師為其配上樂曲,幼兒不需要教師范唱就能跟上樂曲自如地演唱。

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教學效果,孩子們再也不會覺得上音樂課枯燥乏味了。將這種教學方法推廣到其它類型的課程中,同樣會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而這一方法的本身也為今后幼教課程改革任務中怎樣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在教師與幼兒類似于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同父母交往的時時還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像媽媽那樣耐心、細致、關懷備致。

我帶的班里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剛入院的第一天,他那兩道像用眉筆勾畫過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輕輕地蹭了蹭,原來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臟東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濁不堪,兩只夾腳的鞋子也換了個兒。隨后在與這個男孩的交談中,我卻發現他不愿讓人親近,機靈的大眼睛不敢與人正視,說話時吐字不清。通過間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從小沒得到母愛,導致他從小就對異性成人產生了極強的排斥性。為了讓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長起來,我對兵兵傾注了特別的關愛和照顧。首先必須讓他從情感上接納我、信任我,才能讓自己對他的教育按計劃順利地進行下去,其次再對幼兒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自信快樂的生活學習,身心得全面發展。可見,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師媽媽,又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認真地去演好這些角色,孩子們才會從心底里喜歡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們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兒教育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幼兒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是現行幼兒教育的重要論題。在探究幼兒教育多樣性的過程中,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在游戲中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或者以凸顯幼兒發展為本創造性游戲。游戲不僅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全方位的系統調整與提升,也能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

一、游戲化安全教育中的幼兒教育

所謂的游戲化安全教育就是將安全教育的內容、目標融入到游戲當中去,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發覺各種安全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覺地去實踐。

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在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兒童對家庭、社會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但也是兒童這種特殊的地位,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過分保護,造成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安全意識不強的現狀。幼兒教育在這時候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安全教育也成為重中之重,所以安全教育的方式是教師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將游戲融入到安全教育中是目前實現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角色扮演與自我保護意識培養

讓幼兒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通過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種角色,在角色游戲中融入安全教育,能讓孩子們感受不到任何壓力,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幼兒入園的時候,他們剛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他們的心理處在一種焦慮的狀態,他們會害怕陌生的環境或者是陌生人,這時候游戲是分散他們注意力的最好辦法,因為角色扮演能夠讓小朋友在游戲的過程中,接受新的朋友、老師,忘記心里的焦慮。在中班的教育中,教師會組織角色扮演游戲“換父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中有人扮演父母,有人扮演陌生人,還有的扮演家中的孩子。在這個游戲中,父母要出門,反復地叮囑孩子“陌生人來了不要開門”。這樣的游戲讓幼兒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感。

三、體育游戲與安全技能教育

在體育游戲中能夠讓幼兒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體育活動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能與抵抗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潛藏在內心的冒險和克服困難等潛能,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且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成功喜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一些符合幼兒發展的體育游戲,有目的地針對安全教育進行疏散練習或者必要的應急措施。如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看誰能夠想到辦法讓同學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跑到操場上。這是一個有關安全疏散的游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安全疏散。在這過程中,不只是要求學生跑得快,而是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如何協調各方矛盾等,讓幼兒在協調合作的情況下疏散。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會表揚一批在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幼兒,并把他們的方法加以推廣,讓其他的孩子學到正確的疏散方法。并且能夠間接地讓孩子們明白在游戲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同伴,以及在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怎樣保護自己,從而增強自己的保護意識。

四、創造性游戲與幼兒區域活動結合

創造性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全面發展,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讓其在快樂與輕松的氛圍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創造性游戲可以和區域活動結合,區域能為游戲環境的創設、材料的補充與情節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基礎保障。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又能夠在主題活動的基礎上拓展開來,讓幼兒自主地選擇材料以及伙伴,讓他們在游戲中能夠完全自主。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更多的是自主地與材料互動,它是主題活動的延伸,同時也是創造性游戲活動情節的拓展。比如,教師可以模仿酷貝拉的游戲設置,將游戲區域劃分成各種小區域,比如“醫院”“圖書室”“美術館”“照相館”“美工區”等不同的區域,教師在各個區域深化各個細節,在“醫院”區域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了解醫院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各種仿真的醫學用具,然后模仿醫生進行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作為醫生的職責與醫院的一些基本功能。又如“美工區”,為學生提供各種畫具、剪紙工具等美工制作需要的器具,讓他們為“醫院”區域的同伴提供病歷表、門牌等。為“照相館”的學生制作自己設計的衣服、配飾,根據不同的幼兒設計不同的造型。“照相館”的幼兒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美工區”的小朋友提出意見,這樣就能夠加強各個區域的小朋友之間的合作與互助,這樣區域游戲就擺脫了簡單的“買賣”而形成了一個合作、創意與創造性的結合體。“操作區”提供各種藥品盒,引導幼兒按類或按寬窄、長短、大小順序擺放藥品盒,促進幼兒數形概念的發展。從以上例子可以發現,在活動區中幼兒不僅獲得多層面的發展,同時為游戲開展自制材料、創設環境,并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細化看病的流程,為游戲情節的拓展提供基礎保障。反之,創造性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個性問題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得到補充。

區域性的創造性游戲是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與合作性的有效手段,讓幼兒合作互助,這樣的游戲更能達到游戲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界牌中心幼兒園)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幼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摘 要:幼兒教育一直是教師、家長和社會極度關注的問題。我認為幼兒教育要在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要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并且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興趣培養;習慣

幼兒教育一直是教師、家長和社會十分重視的問題。幼兒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幼兒的成長、家庭的發展和國家的未來。本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在此談談對幼兒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幼兒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教給幼兒的就是自我保護意識。現代社會危險無處不在,教師和家長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兒的身邊,想要讓幼兒能夠平安順利的學習和生活,就得在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

二、讓教學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這說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幼兒在一個親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環境中容易被激發出探索的興趣,從而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并在生活環境中發現新的問題。

例如,幼兒在角色游戲“過家家”中,他們分別扮作爸爸、媽媽。“爸爸”去勞動,“媽媽”去做飯,都忙得不亦樂乎。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了工具的使用、做飯的方法,并發現、解決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擇菜問題。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到了發展,并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也變成了幼兒互相學習的平臺。

幼兒對新鮮的環境總是特別有興趣。我們可以為其創造出親切、溫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圍,使其在這里的生活、學習能從心里感到安逸舒適。幼兒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環境里,可以安心專注地活動,快樂地成長。

三、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在教師與幼兒類似于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同父母交往的時時還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像媽媽那樣耐心、細致、關懷備致。

我帶的班里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男孩叫亮亮,剛入院的第一天,他那兩道像用眉筆勾畫過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輕輕地蹭了蹭,原來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臟東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濁不堪,兩只夾腳的鞋子也換了個兒。隨后在與這個男孩的交談中,我卻發現他不愿讓人親近,機靈的大眼睛不敢與人正視,說話時吐字不清。通過間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從小沒得到母愛,導致他從小就對異性成人產生了極強的排斥性。為了讓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長起來,我對亮亮傾注了特別的關愛和照顧。首先必須讓他從情感上接納我、信任我,才能讓自己對他的教育按計劃順利地進行下去,其次再對幼兒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自信快樂的生活學習,身心得全面發展。可見,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健康”的認識都比較片面,認為幼兒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這種對“健康”認識的偏差,使我們忽視了幼兒的非智力教育,妨礙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健康的身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要想使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發展,首先要使兒童有健康的軀體,而這些就需要我們的保護和鍛煉。比如規律的飲食和睡眠,適當的勞動和游戲,這些都是兒童生理健康的保證。

身體健康了,還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兒,智力發育正常、積極向上、情感豐富、性格開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別人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等。要想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了解他們內心的需要,為幼兒創造出一個能夠相互接納、信任、尊重、和諧的生活氛圍,并與他形成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因此,老師要放手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并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增強自信心,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培養幼兒“傾聽”的好習慣

在我的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幼兒都不能專注地聽他人講話,無論是教師講課還是其他孩子回答問題,孩子們總是和其他小朋友交頭接耳地說個不停,并且很愛在其他人說話時插嘴,在他們的世界里認為這樣做沒有不對。然而教師和家長都知道,這種行為不但很不禮貌,而且很影響幼兒的傾聽能力,久而久之的話孩子就不會聽講,對上小學之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若等造成重大影響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為時晚矣。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就要及時地糾正孩子的這種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在我的教學中,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1)課間的小故事講解。每天我都會給小朋友留一個搜集小故事的作業,第二天講述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由于幼兒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并且特別喜歡展現自己,所以孩子們都特別地積極,每天都會認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這些故事為樂趣。

在孩子講述故事之前,我都會時時刻刻地強調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聽故事時一定要保持安靜,做一個最文明的聽眾,而且每天都會給表現最好的孩子一個特別的獎勵。

(2)挑錯誤比賽。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學習很多兒歌,而且小朋友對兒歌的內容也都非常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教師唱兒歌(要故意設置錯誤)讓學生聽,并找教師所唱兒歌的錯誤之處,找錯誤最多的小組獲勝。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都非常認真,漸漸養成了安靜傾聽的習慣

經過這種方法的培養,使孩子懂得了傾聽的樂趣。從而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生活當中,小朋友都不會隨便插嘴和交頭接耳地說話,而是做一個會傾聽的文明人。

六、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小朋友經過數學的學習,感受生活中的數量關系和數學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自操作。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得出的相關結論在幼兒的腦海里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師在給予及時地補充和說明,知識便會扎實牢固地被幼兒所接收。而數學規律地總結和歸納,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復習和整理習慣,從而提升小朋友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未來發展,這也正是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育十分重視的原因。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并用最適宜教育孩子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淺談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踐與探索

幼兒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將幼兒當作小學生來要求。其中,有的側重于課程內容的小學化,如開設各種各樣的技能特色班、興趣班,要求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學習讀寫算;有的則側重于對幼兒的行為要求及幼兒教育形式的小學化,如把小學生的行為規范硬往幼兒身上套,等等。目前,這種違背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幼兒園已經開始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了各種“以孩子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與模式。

一、現象探悉:學前教育不能拔苗助長

幼教小學化的產生,實際上與一些家長的錯誤看法和錯誤需要有關。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家長將這種希冀轉嫁到中小學教育,甚至是學前教育。很多家長希望在幼兒園里能學到較多的知識和技能,為他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熟不知,經過這樣訓練的孩子就像是被催熟的果子,提前開花,結果,無疑對他今后的發展害多于利。

3~6歲是學齡前教育階段。將小學教育提前到幼兒階段的做法,違背了幼兒教育的規律。家長應該本著對孩子終身負責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逼迫孩子以百米沖刺的方式去跑馬拉松,那樣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教育孩子有如種莊稼。要想莊稼有好收成,需要合適的土壤和適時播種。兒童也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糾正措施:幼兒教育從尊重孩子的天性做起

針對目前幼兒教育存在“小學化”的弊端,筆者以為“拒絕幼兒教育小學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1.模式創新――助推素質教育

(1)能力培養是關鍵。幼兒園應把孩子的能力培養當作重要的教育目的來抓。幼兒園要把孩子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把生活中的點滴常識融入到課堂中;經常組織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運動;組織節日聯歡活動,等等。這些教育理念和活動對幼兒階段孩子良好行為的養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幼小銜接”工作三步曲。首先,在心理方面,我們帶領孩子參觀學校,熟悉小學環境,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激發孩子對上學的渴望。同時,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感知自己的成長。指導孩子與伙伴、老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其次,在學習方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在自理方面,要求孩子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作息,不懶床、不遲到,等等。

2.探索啟發,打造引導環境

(1)給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在面對日益嚴重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時,幼兒園應堅持“玩中學、學中玩,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在游戲中構建自身發展”的辦園宗旨,為培養創造型人才打基礎。

只有充分釋放孩子的想像力,才有可能為他們的創造性學習和今后的小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幼兒園在教學中,要根據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引導他們主動探索世界,開拓其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不是將固化的知識灌輸給孩子。

(2)為孩子打造自主探索的環境。幼兒園要走在素質教育的最前列。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幼兒園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孩子們打造一個開闊自由的學習空間。

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外語教育,總是將孩子的詞匯量和會背多少個外語例句作為孩子學習好壞的衡量標準。其實,孩子幼兒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擁有一個良好的外語語境,使他們習慣和學會用英語與人交流對話。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運用浸入式英語教學法,將英語學習融浸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例如,每天早晨由英文老師站在門口迎接上學的家長和孩子,用英語與孩子互相問好,讓孩子用英語同家長道別,等等。這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使用英語的習慣。

幼兒園要堅持科學的幼兒教育應該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努力做到寓教于樂,通過做各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向孩子滲透日常知識。讓孩子以自己的視角去探索自然、了解自然。

3.寓教于樂,教學融入游戲

(1)趣味教學,拒絕“教育跑步”。為避免幼兒園教育出現小學化,造成“教育跑步”拔苗助長的現象,幼兒園要在課程生活化、游戲化和班本化上努力,實現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幼兒園在教學工作中科學合理安排幼兒園一日活動,將作息時間從點狀改為塊狀,在這種彈性時間中,做到寓教于幼兒園的環境和各項生活之中;關注幼兒的情感、興趣、態度、個性,以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動力。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著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等。“區域性活動”、“生日寶寶聚會活動”、“走向自然戶外活動”等活動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2)把學習融入游戲之中,讓教育目光穿透圍墻。在幼兒教育小學化成為日益嚴重的教育問題的大環境下,堅持“快樂學習,興趣學習”幼兒教育理念,使孩子們得以在各種游戲中輕松度過快樂童年。我們感到,幼教改革關鍵是課程改革。我們把教育的目光越過了圍墻,帶孩子走出幼兒園,投向大自然、社會的懷抱。

三、學前教育的核心,讓幼兒快樂成長,拒絕教育跑步走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眾多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浮躁的心理,想方設法地加大知識的教授,培養出所謂的“神童”來擴大幼兒園的知名度。應當還原幼兒教育的本來面目,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充滿快樂,少去些人為的浮躁,真的很重要――快樂,必須從娃娃抓起。

快樂,人生之本。假如一個人沒有快樂的心態,世間明媚的陽光就永遠不會到達他的心靈,生活的樂趣就會蕩然無存。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心智、情商奠基時期,此時,教會孩子快樂,比讓他背過新華字典更重要。

快樂,學習之本。教育的精髓是教會學生不斷自學的方法和技能,而不是掌握了多少所謂的知識,而這個基礎就是讓孩子們身心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達到“馬不揚鞭自奮蹄”的境界。讓幼兒唉聲嘆氣地背圓周率,有何快樂而言?那是在很大程度上毀掉孩子學習進步的動力。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論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

摘要:針對學前教育中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游戲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本文通過論述游戲對兒童身心智力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實踐中更好的通過游戲讓兒童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以此來鼓勵、引導學前教育機構更好的通過游戲實現其教育目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 游戲 發展

兒童的天性就是好玩,他們對一切事物及周圍的世界極度好奇,總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任何一種事物,他們總能從他們的小腦袋中幻想出各種各樣的搞笑、溫馨、或幸福的畫面。他們總喜歡不停的觸摸,擺弄東西。針對兒童的天性,在學前教育中,游戲成為一種契機,可以讓兒童在輕松自覺中開發智力,增長知識,健康成長。所以,游戲教育是學前教育的根本踐行宗旨,是促進兒童教育不斷提升的有效載體。

1、 游戲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應用價值

1.1 游戲有利兒童智力的發展

兒童對事物的認識與了解主要基于自己的感性認知,游戲可以讓兒童在玩耍中積累自己對事物的認識,通過不斷接觸各種不同的新鮮事物,兒童會不斷增加自己的常識,提高對事物的判斷與辨別能力。游戲,一般是一種群體活動,在游戲中,兒童在不斷地與同伴進行著互動,這樣,可以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增進兒童的社交能力。

1.2 游戲可以抵制厭學情緒

現代社會,學生的教育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小學生都有厭學情緒,不愿意去學校,不愿意學習。學前教育是教育的最原始、最基礎階段,在這一時期,通過游戲,讓孩子明白,學習可以是在游戲中不斷進行獲取的,既輕松快樂,又可以掌握知識。不能在幼兒階段就對兒童進行每天生硬的知識灌輸,這樣會讓兒童在吸取知識萌芽階段就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1.3 游戲可以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在當代,由于計劃生育以及人們生育觀的改變,每個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在家中是父母、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這種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在游戲中,游戲伙伴都是自己的同齡人,完成一個游戲,必須有大家共同的配合、協助、交流,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共同學習、玩耍。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人與人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感、有付出,才會有回報,這些基本且重要的品質,且在游戲中不斷形成,不斷歷練。

1.4 游戲可以促進兒童身體健康發育成長

現在的很多游戲都是智力與體力相結合的游戲,不同性質的游戲具有不同的針對性,這樣可以通過不同的游戲訓練,提高兒童的體力,增強平衡感、反應力、洞察力等,讓兒童在游戲的天地里健康成長。

2、 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具體實踐

2.1 在游戲中體現學前教育理論

學前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讓兒童能夠更好的認識世界與感知世界,并在其中逐漸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動手的能力,讓兒童在體力與智力方面健康成長。兒童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動手與動腦,掌握了文化知識,提高了手動技能,轉化為自己的一種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在編排游戲時,要讓游戲目標與游戲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實現,讓兒童通過游戲,對游戲感興趣,愿意主動去玩游戲,并最終實現研究怎么玩會更好,怎么玩會更加讓自己更出眾。這樣,無形之中,就會讓兒童實現自我探索與自我思考,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且全面發展。

2.2 游戲內容的設計性

首先,游戲的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游戲的主體是兒童,所以,游戲的編排出發角度要以兒童的思維角度進行編排,游戲內容要符合兒童的興趣。可以讓兒童自己選擇自己游戲的主題及扮演的人物角色,這樣,兒童就會在腦海中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并自主進行創作,從而提供兒童的創新性與組織性。其次,豐富游戲內容,根據游戲的主題,進行不同形式的游戲編排,然后對各種游戲進行綜合,把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組合,同時,聽取兒童的意見,把他們認為有趣、重要的部分納入其中,這樣,游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游戲意義就能得到更好的實現。再次,游戲空間的廣泛性,游戲活動不能只局限教室內的上課時間,不能單純為娛樂而游戲,在組織一項游戲時,可以讓兒童事先準備一些題材。比如讓兒童在自己家中畫好自己的臥室,在家中手動橡皮泥捏動物等活動,然后在游戲時參與。這樣,可以讓兒童知道在生活中到處有素材,發現生活的微妙之處。

2.3 游戲組織活動與游戲環境的靈活性

教師在兒童的教育中起主要的指導作用,但教師不能全權組織編排設計游戲,只讓兒童參與其中。教師在游戲教學中應起到引導、啟迪的作用,在游戲的設計中,應讓兒童參與其中,提出自己的游戲設計理念與活動形式。可以選擇益智型的、手動型的、運動型的等等,并以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游戲角色,可以是動畫片中自己喜歡的角色,也可以是夢想中未來的自己,充分提高兒童的組織能力與創造能力。游戲的環境不只局限于教室內,可以是戶外,讓兒童更多的親近自然,并適應各種氣候環境,在不同季節進行適合戶外環境的游戲,讓孩子們在自然的庇護下健康成長。同時,戶外游戲還可以增強兒童的社會性,讓兒童在游戲中更加具有真實感,加深對游戲的認識與感知程度。

2.4 注重游戲后的評價工作

在游戲結束后,老師可以通過交流會的形式,讓每個兒童發表自己的內心想法,比如,是否喜歡這個游戲,在游戲中最喜歡哪個角色,為什么等等。培養兒童的總結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

3、結束語

通過從最開始的游戲編排設計,到最后的感受交流,一系列的游戲教學活動,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教育要以游戲教育為根本,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游戲教育的價值所在,并按照科學合理的游戲教育模式實施于教學環節,讓兒童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實踐與思考

摘 要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在我國普遍存在,它違背幼兒教育教學的規律,嚴重影響幼兒健康成長,改變這種現狀的關鍵是幼教參與各方必須保證國家相關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參與方,對內應統一辦園思想、堅持科學保教、完善教師教育和激勵機制、開展家長教育活動;對外應承擔示范和引領的責任,引導社會正確認識幼教;幼教工作者應自覺抵制錯誤的認識和做法,主動承擔宣傳正確教育理念的責任。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小學化”傾向 幼兒教育工作者  幼兒園

幼教“小學化”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幼兒的身心健康,但這種現象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中是一個多年存在的問題,早在1987年全國第一次幼教工作會議上就曾批評過這種現象。

教育部在2011年12月28日發出《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糾正‘小學化’教育內容和方式;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良好條件,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加強業務指導和動態監管,建立長效機制;大社會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整改的措施。從幼兒園教育實踐的角度總結分析了抵制“小學化”的經驗;從幼兒園的示范責任和專業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角度,對幼兒園教育貫徹教育部《通知》精神進行探討,為幼兒教育去“小學化”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踐經驗分析

(一)幼兒園管理層面統一思想,堅持科學辦園理念

2001年我園經體制轉變成為獨立核算、自主辦園、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的經營性事業單位。轉制初期,幼兒園發展在資金支持、教育管理、師資隊伍建設、保教質量維持與應對社會輿論壓力等方面,面臨嚴重的挑戰。

轉制后幼兒園如何繼續生存,幼兒園管理層面進行了自主辦園思路選擇和發展道路選擇的討論:是實施減員增效,還是依靠提高幼兒托費?繼續堅持科學的辦園理念,還是迎合家長不恰當的幼教需求?幼兒園轉制后是應該堅持繼續發揮示范性作用,還是獨善其身,自我質疑幼兒園的園所類別?是繼續堅持幼兒園的冬季戶外鍛煉的特色活動,還是“順應”家長輿論的導向,開辦珠心算、拼音班、全腦數學思維班等特長班增收并吸納生源?

經歷多次反復和細致的討論,幼兒園管理層面達成共識即選擇堅持科學的辦園思路,堅持科學保教,遵循兒童成長發展規律,采取游戲活動的方式組織教學,抵制幼教“小學化”;實施減員增效,以應對經費的不足,在保障保教質量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圍內加大教師工作量;堅持不懈的宣傳科學教育觀念,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幼教;選擇采用蒙臺梭利教育模式,采用混齡編班,堅持延續多年的冬季戶外鍛煉的特色活動等方式,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引導家長理性選擇,讓幼兒自由選擇快樂的學習各種“特長”。

(二)注重教師隊伍和幼兒園文化建設,營造愛崗敬業,熱愛孩子科學保教的環境

幼兒園改制之初,因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辦園經費嚴重不足,幼兒園實行了減員增效措施,教師工資待遇未變而工作量大幅度加重,一段時間內教師頻繁流動,曾影響到保教質量,為此我園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教師的頻繁流動,保證了師資隊伍的穩定。

1.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思想討論,請教師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討論如何確保幼兒園的生存,如何保障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內容,幼兒園教育應如何為家長服務等系列問題,引導教師堅持正確的教育立場,科學合理地開展教育活動。

2.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完善教師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函授教育提高學歷水平,通過園內培訓、外出學習和參觀機會、開展科學研究等方式拓寬教師發展的路徑,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師成長。

3.強調教師的敬業精神,全方位營造教師愛孩子,愛幼教的文化和心理氛圍,鼓勵教師通過愛與付出和教育優質服務的提供,獲取幼兒和家長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4.引導鼓勵教師充分挖掘資源,開發適合兒童的具有園本特征的特色課程,進而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通過上述措施,統一教師的思想認識,徹底扭轉了不正確的思想苗頭,杜絕了“小學化”的內部根源。

(三)加強家園聯系,開展家長教育,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幼兒園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基礎,家園合作效果會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的認識。為了貫徹科學的保教理念,幼兒園以自身對教育立場的堅守,使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通過開展系列家長教育活動,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認識的誤區,了解幼兒期孩子主要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力爭做到科學育兒、理智育兒,形成教育的合力,保證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

家長系列教育活動主要有:

1.開展“回憶我的童年”家長交流活動,請家長回憶自己的幼兒園教育和教育經歷,并同自己當前對孩子的幼兒園教育要求進行對比分析,思考自己選擇是否恰當,引導家長理性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

2.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起跑線上的輸贏”等主題的討論活動,讓家長進一步明晰知識增長和人格培養的關系,孰重孰輕?學習越多,練習和閱讀越多是否等于能力越高?高學歷者是否等于有用人才?通過廣泛討論讓家長科學地了解孩子發展的要求,為孩子確立正確的起跑線。

3.向家長介紹閱讀經典家庭教育圖書,如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并通過網絡論壇分析閱讀心得,讓家長了解現代的兒童觀、教育觀、人生觀。讓家長逐步認識到兒童的獨特性,成人應當尊重兒童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兒童能力和個性;童年不僅是未來的準備期,也具有自身特殊價值,發展的優勢不能以犧牲當前的快樂為代價換取;“小學化”的實質是對孩子發展的摧殘;引導家長改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認識到自己的孩子應該和自己一樣享有快樂的童年。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動漫畫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

隨著二期課改于1999年提出以來,當前的早期教育、腦科學和心理科學都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學前教育如何吸納和反映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如何在借鑒外來課程思想、理論時不失卻自己,確立與保持獨立的課程發展意識,如何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發揮幼兒教育的非凡育人功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如何使動漫這一既傳統又新穎的教學輔助手段有的放矢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幼兒真正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一、二期課改對幼兒教育模式的改變

學前教育課程和教材改革始終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步完善的過程。隨著教改的深入,課程的新定義――“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經驗,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已逐步為廣大幼教工作者所認同。與中小學相比,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現經驗性。這是與幼兒完整性認知方式,具體形象思維,行為方式隨意性等心理發展特征相適應的要求,表明幼兒階段難以適應通過學習書本和己接受的方式把握知識、技能和情感性教育,而更適宜于通過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課程不只是“上課”、“學習”,還包括“生活”、“運動”、“游戲”;課程不只是指教師有計劃引導幼兒從事的一系列活動,還包括以幼兒自身的愛好、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情境,讓幼兒在這種背景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那幼兒最喜歡的是什么,我相信在大家小時候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畫片,看卡通書,所以現在的幼兒教師更多地將課程的內容以卡通的形式和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做成了課件,利用Flash、插畫、動物頭飾等一系列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動漫畫在幼兒教育不同時期的表現形式

1.80年代中、早期動畫漫畫在幼兒教育中的表現形式。80年代早期中國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但是更多的精力還放在社會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上,所以這個時期的幼兒教育只是把保教工作中的保放在了首位。所以那個時期我們更多地稱我們的幼兒園老師為阿姨。這個時期的幼兒教育中所使用的漫畫和動畫的元素幾乎是沒有的,基本上老師上課所使用的教學掛圖我們稱之為插畫。所以80年代中、早期對于幼兒教育中動畫和漫畫的表現形式比較稀少、單一。

2.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動畫漫畫在幼兒教育中的表現形式。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隨著世界動畫漫畫對世界文化市場的沖擊,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迎來了文化之間的對外交流,以及教育事業對幼兒教育的逐漸重視,1992年左右第一批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了幼兒教育行業,使我們的幼兒教育中的很多地方開始發生了變化,就繪畫風格上由于這批學生在學生時代接觸到歐洲、美洲、日本各類動畫、漫畫的熏陶,其中不乏至今還歷歷在目的精品和佳品,例如:《咪咪流浪記》、《機器貓》、《聰明的一休》、《機器人高達》、《藍精靈》、《希瑞》等,隨著這些動畫和漫畫人物的深入人心,這些佳作不光影響著我們這批踏上幼教崗位的學生,還影響著進入其他行業的學生。出版社、編輯、動畫工作室等一系列職業也隨著這些動畫和漫畫的引進開始在繪畫風格上逐漸轉變、創新,同時這個時期計算機教育也已經進入了中專以上學府的課堂。所以這個時代的學生進入幼兒園工作以后開始對幼兒園教育的理念和實際教育模式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變。

這個時期的教學所使用的教學掛圖不光有出版社在出版教學書時印好的圖片,還有教師根據自己的喜好畫成的圖片,例如,幼兒答對問題時可以放小動物的聲音加以表揚,可以讓小動物從畫面的左面走到右面,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動畫形式,但是在幼兒教學中這種模式抓住了更多孩子的眼球和注意力,促使他們開始對這些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愿意加入到課堂的互動實踐中去。所以在這個時期的幼兒教育中,漫畫風格的改變,簡單動畫的加入,使得幼兒教育中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模式也不再單一,能更好地抓住幼兒的興趣點。

3.21世紀早期到如今的動畫和漫畫在幼兒教育中的表現形式。21世紀的到來代表著人類迎來了一個新的紀元,隨著大眾文藝娛樂日趨多元化以及數碼特效技術的不斷創新,動漫文化又開始得到新的繁榮與飛躍,出現了Flash動畫、三維動畫、全息動畫等嶄新的動漫形式,在不同的國家與地區都成為主流的影視文化形式。同時,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幼兒教育模式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更多的掌握了先進科學技術和電腦技術的幼教老師開始進入了幼教行業,幼兒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也隨之確立。現在的幼兒教學中不再是上課用一張掛圖,老師根據內容說課,更多的老師選擇了將一節課的內容制作成以Flash動畫和簡單的PPT動畫的課件來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由于繪畫風格的多元化,計算機技術更多的整合性,以及教師在環境創設的主導性,使現在的課件所呈現出的內容能讓孩子在課堂上更加身臨其境,參與性更強,興趣點更高。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運用也開始逐漸普及,這樣在教學中幼兒還能參與到你所制作的課件之中,讓幼兒真正地來到他們的童話王國,與他們喜歡的漫畫人物一起學習本領。

所以,這個時期動畫和漫畫在幼兒教育中所表現出的形式是多元化、科技化的互動展現,進而使現在的幼兒教學更加貼近幼兒的需求和興趣點,來滿足二期課改對幼兒教育的要求。

三、動漫畫在幼兒教育課件中的應用

根據前面的分析,在二期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幼兒園老師開始運用多種手段表現在了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其實不止這些領域,實際上幼兒園老師在平日的環境布置、區角設置、自主性游戲等每個工作環節中都應用到了動畫和漫畫這兩個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下面我分別來分析漫畫和動畫在日常教育中的應用手段。

1.在幼兒教育中漫畫的應用。漫畫以豐富的表現形式,各種夸張或幽默的人物和動物造型,鮮艷的色彩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課堂教育――我們幼兒園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肯定會設置繪畫課,那么在教室里繪畫案例的時候就會根據所熟悉的繪畫風格來畫范例作品,而且幼兒繪畫本身就是漫畫的一種表現方式,它可以是卡通的動物形象,夸張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擬人形象,還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畫出不同的效果,例如水彩、油畫棒、水粉、國畫等。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育中漫畫技巧和工具的應用是少不了的。

(2)環境布置、環境創設――在幼兒園老師的工作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教室環境的創設。幼兒的環境創設就是將故事中的情景,或者課程指南上的主題用各種材料表現在教室的墻面、地面上。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就會運用漫畫中的各種場景布置手法先預定設計方案,然后用廢舊材料、卡紙、紙板箱或色紙等材料將其按照設計方案形象地體現出來。

通過對幼兒園實際漫畫應用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幼兒園的工作中不管是教學還是幼兒園的環境都和漫畫的應用是分不開的。漫畫的各種表現形式和它的作用是幼兒園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2.在幼兒教育中動畫的應用。動畫在幼兒教育中是比較常用的教學形式,它能夠以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優美的聲音,夸張的動作深深地吸引幼兒。動畫在教學中主要表現形式是課件和動畫片這兩種模式。

(1)動畫片。在幼兒的生活中動畫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動畫片也是被經常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會挑選主題單一明確,具有教育性情節的影片,如內容簡單緊湊,矛盾沖突激昂,以及具有人物形象可愛、性格鮮明、動作夸張等特點的動畫片給幼兒欣賞。例如,《巧虎》、《喜洋洋灰太狼》、《大耳朵圖圖》等動畫片。

(2)課件。課件是一種由教師根據備課內容將課程內的人物、動物和教學活動流程用PPT或Flash制作成可以進行簡單動畫和連續動畫的一種表現形式。為了順應二期課改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的“要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有效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這一要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教育邁入了一個現代化的全新時期。多媒體課件是通過優美逼真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音樂或解說,把一些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而生動形象的內容,它的功效能更加強烈地吸引3~6周歲的幼兒。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提供輕松、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3.課件制作的原則。課件制作是設計者理論素養的一種體現,它顯現出設計者對教育、教學和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方法的理解,以及對現代教學技術的領悟。但若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課件的。這就要求課件設計者樹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論,如信息傳播論、系統論、最優化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以下是課件制作應確定的一些基本原則。

原則一:多媒體課件須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應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原則二:多媒體課件須遵循教學性原則,在教學目標上,要明確課件是為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說課件要解決相對應的重點和難點,這樣的課件才有它的意義,形式花俏、教材翻版的課件是沒有教學意義的。例如大班的數學活動――“圖形拼折”(《大班教育活動指導》),教學重點是“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圖形的拼拆變化。”難點是“將一個圖形分成多個不同的幾何圖形,并用這些圖形拼出其他的圖案。”這就可以利用課件的操作很好地向幼兒展示圖形的分解、整合過程,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較之平面的教學掛圖,更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并對幼兒的操作練習有更加直接的指導作用。

原則三:多媒體課件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原則。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首先要保證資料來源的可靠,不能用道聽途說得來的材料充當資料,也不能用想象的東西充當資料。其二,用素材設計成的內容要有嚴謹的知識邏輯體系,其表現手法和知識形成過程要嚴謹周密。其三,所顯示的素材質量要好。文字的輸入要正確,圖像、動畫要比較美觀,聲音要動聽。總之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使他們的注意力持久集中。

原則四:多媒體課件中必須遵循的動畫漫畫原則,在幼兒課件的制作中由于動畫和漫畫元素的運用較多,所以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還要遵循人物繪畫的原則和動畫的曲線運動、人物運動規律等。

四、結論

通過前面對幼教模式轉變的論述,各個不同時代動畫和漫畫在教育中的應用和對課件制作原則的解析,可以得出動畫、漫畫在現代的幼兒教育中是至關重要的元素之一。不管在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和教學設計中都要運用到各種動畫和漫畫的表現手法來體現。同時在設計制作中我們還是要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運動規律和人物結構的規律。只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才能更好地讓動畫和漫畫在幼兒教育中發揮出更大的功能與作用。

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踐與探索

摘 要: 中國學前教育普遍存在小學化的傾向,在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方法及授課時間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小學化的傾向,本文就如何解決幼兒教學小學化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小學化 糾正 探索

在中國普遍存在一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幼兒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同時為了節約資金和簡化管理,戴上了小學教育的枷鎖,無論從授課內容上、授課方式上,還是課程安排和事件安排上都或多或少受小學教育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糾正這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呢?本文就此作介紹。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師資力量薄弱。中國地區的學前教育大多數處于私營化和自負盈虧的階段,因此為了節約成本,減少投資,學前教育降低了教師的工資和教師從教的門檻。許多地區的幼兒教師都不具備學前教育資格,她們的學歷和能力都不能滿足兒童成才和成長的需要。許多教師在授課時,為了省心和省力就強迫孩子做一些小學化的驗算試題或者寫一些常見的字和詞。而對于一些基本的素質教育,她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素質教育任務,這就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2.迎合家長心理。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存在過高的期望和愿望,想讓孩子從很小的年齡就開始學習一定的小學知識。由于一些素質教育的課程有時候家長不能看到一定的成績或作業,這就使家長產生了一定的錯覺,以為孩子僅僅在學校里面玩耍而沒有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幼兒教師就布置一些超出孩子負荷的數學演算或者生字書寫和認讀任務,這樣做純粹是出于應付家長需求的目的,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卻沒有良好的影響。

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踐和探索

1.注重孩子能力培養,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應該把培養孩子的能力放在首位,應該用能力培養代替知識培養。幼兒老師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孩子的天性和興趣,而不是孩子接受了多少基礎知識。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進行一定的手工教學,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手工知識和技巧,同時在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開展音、體、美的教育,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通過開設各種各樣的活動提高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主動參與的愿望,從而培養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2.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教師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例如教育孩子養成飯前便后要洗手、不亂扔瓜皮紙屑、不咬指甲、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習慣。同時,教師應該培養孩子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讓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感受自身的價值,通過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與合作感覺到自身的重要性,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教師要給孩子以充分的尊重,不能在語言或行動上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

3.開設活動,培養能力,提高興趣和主動性。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除了學習活動之外,教師還可開展一些小的游戲活動,讓孩子通過游戲了解和別人溝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組織一些書畫或者歌詠比賽,讓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比賽激發自身上進的欲望,確立自己奮斗的方向,同時通過活動發現自身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發現自身的興趣所在時,幼兒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興趣并有意識地加以培養,這樣孩子就能產生主動參與到興趣所在的活動中的愿望和行動。

4.運用游戲教學,寓教于樂。“愛玩兒是孩子的天性”,幼兒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孩子天生就愛玩,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設置各種各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游戲提高學習興趣。在課程開始和時間安排上,教師都要給孩子安排一定的游戲和活動時間,將作息時間從點狀改為塊狀,讓時間具有彈性。關注幼兒的情感、興趣、態度、個性,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動力,教師可以開設有助于培養孩子生活、衛生和學習習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游戲明白一定的道理。

5.讓快樂充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想辦法讓孩子感受到在校生活和學習的快樂,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在學校中充滿陽光,讓孩子快樂要比讓孩子學習重要得多。幼兒時期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未定型,因此教師要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和做事,愛上學校、愛上學習、愛上快樂。幼兒教師不能強迫孩子完成一些沒必要的背誦和書寫任務,要讓孩子感受背誦和學習的樂趣,在玩或學中找到成就感和快樂感。幼兒教育的任務在于開發心智,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百般呵護。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損害的是孩子們的心靈。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收獲一個燦爛的明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少妇寂寞少妇aaa| 国产av综合第一页|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爱|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网站|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suv精二区九色|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无码视频| 裸身美女无遮挡永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吃药|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肥老太牲交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天堂在线中文网www|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被教官按在寝室狂到腿软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国xxxx18免费| 人妻[21p]大胆|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农村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播放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亚洲18色成人网站www|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尿失禁|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