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3 03:10: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品德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措施論文

摘要:對孩子的愛,是我做幼兒教師的天職,但不能溺愛,應嚴中有愛,使愛、尊重、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不能偏袒或偏愛。遷就放任不是真正的愛,打與罵也不是嚴格要求,教師對幼兒的愛應蘊藏在心里,教師只有真誠的愛幼兒才能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

關鍵詞:尊重嚴格要求偏袒

幼兒時期是心靈最敏感、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幼兒的是與非、善與惡、真與偽、美與丑等基本概念就是在這個時期潛移默化形成的。他們在這個時期初步學會如何待人接物,知道向往什么,厭惡什么……所有這些將在他們今后的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獨生子,家長們重視孩子身體發育好,會識字就可以了,卻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致使孩子任性、自私獨立能力差,表現在生活中以“我”為中心,“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所以幼兒教師應該注意抓好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國此教師就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

一、教師要正確的愛護幼兒

對孩子的愛,是我做幼兒教師的天職,但不能溺愛,應嚴中有愛,使愛、尊重、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不能偏袒或偏愛。遷就放任不是真正的愛,打與罵也不是嚴格要求,教師對幼兒的愛應蘊藏在心里,教師只有真誠的愛幼兒才能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

二、重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所謂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就是通過集體教育個別兒童,或通過對個別兒童教育影響集體,使每個幼要求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教育幼兒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提高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三、重視榜樣和示范作用

俗話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幼兒也一樣有效,榜樣、示范由于具體形象,容易被幼兒接受,這樣也會使幼兒信服和仿效,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最有權威的人,幼兒對教師的品德,舉止觀察最細,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選擇地模仿教師的一切言行。因此教師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時刻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在精神上給幼兒以滋養,使他們心靈美好、純潔。

四、重視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

作為幼兒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游戲、勞動、作業、日常生活等方面引導幼兒道德行為。在行為習慣訓練中要采用多種形式,不斷重復,每次重復都要給予肯定或表揚,以增加幼兒的興趣,使其不斷深化,這樣就能逐漸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條件。

五、注重思想品德的連續性

幼兒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教育的要求內容、方式、方法也應各有不同即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又要長抓不懈。

為此我們教師有義務作好家長的工作,因為幼兒的品德是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道德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培養幼兒良好品德也是家長的責任,這就要求家長首先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堅持正面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

總之,用各種方法,按照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來提高幼兒的思想品質是家長的希望,是社會的要求,也需要我們社會共同努力。只有把各方面積極因素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思想品德健康地發展。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幼兒家庭品德教育論文

幼兒家庭品德教育的價值觀傾向從總體上講普遍存在著重智輕德的心態,并忽視對幼兒基本行為習慣、傳統美德等的培養教育。如缺少嚴格的行為規范、過分滿足物質欲,忽視自立態度及協作精神的培養等,這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來說是不利的,應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視。

幼兒的個性道德面貌是各種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人在幼年時期,家庭、父母具有最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父母的教育觀念、價值取向,直接左右著兒童的發展方向。其中品德教育價值觀,即家長對孩子品德教育的態度,諸如對品德培養重視的程度、各種道德品質的評價性質等等,都有意無意地制約著他們對兒童的教育方式和教養行為,并產生著不同的教育效果。調查研究表明,當今幼兒家長在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存在著許多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并與幼兒園教育、社會要求構成某種程度的不一致或矛盾狀態,分析這些傾向,對于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兒童健全的個性和優良品德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幼兒家庭品德教育存在如下傾向性問題:

一、從總體上講,幼兒家長重智輕德的心態比較普遍

在對幼兒培養上,不少家長片面重視智力發展,忽視品德、性格教育。北京IEA學前項目調查表明,家長對教養機構教育內容期望的9項供選擇項目中,選擇率最高的是“讀書”、“寫字能力”的培養(北京市,6歲組地區為41.4%,鎮47.02%,鄉67.04%),選擇率最低的是文明行為(城區2.32%,鎮4.16%,鄉7.09%),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據幼兒園老師反映,許多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今天學了些什么,兒歌會背了嗎,故事會講嗎,孩子在班上數第幾名,等等。如果老師夸幼兒腦子聰明,智力好,家長滿心歡喜;如果反映孩子品行上的缺點,就不屑一聽,厭煩,甚至懷疑老師有成見。重智輕德是相當多父母的一種心態。而且隨著孩子入學,這種傾向會更嚴重。當今中小學家長有意識的家庭教育重點往往放在對子女學習活動的管理上,用功第一,成績第一,已成為家長的一種教育價值取向。以孩子是否考上大學,來判定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失敗,成為許多家長的教育信條。

幼兒家長重智輕德的價值觀傾向,有其心理的和社會的原因。阿勃勒等認為,“在既不能決定又不能預見子女職業命運的社會里,雙親在其子女的教育上關心的焦點必然首先指向社會所期望的一般能力方面,而這種能力又主要被視為可以用學業成就來測定”。這可以說是家長教養心態的一種社會背景,也是現在以應試、分數作為錄取標準的升學制度的反饋。我們認為,重視智育、崇尚智慧、希望孩子受高等教育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出于急功近利,僅僅重視孩子的分數,忽視其個性和品德發展是難以造就真正人材的。許多事實表明,有些人既使考上了大學,如果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優秀品質,也難以避免精神的危機和動搖。

二、本應作為家庭教養重點的基本行為習慣培養受到忽視

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教育的內容、重點和方式方法則有所區雖。嬰幼兒時期,家庭負有教育機構所無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行為習慣,這是嬰幼兒家庭教養的重要任務。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倒了過來,幼兒教師雖強調這個問題,但不少幼兒家長卻不太重視。他們認為吃飯、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總要會的,因而很少注意培養。這里主要還是觀念、價值觀問題。首先,家長沒有認識到嬰幼兒這個階段,孩子本身具有學習做事的主動性、可塑性,如果不順其心理加以培養,自然養成其依賴性。其次,家長對嬰幼兒習慣的價值認識不足。嬰幼兒時期為個體生活行為開始的階段,也是各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幼兒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為指導,如果錯過這個時期,幼兒的一切變成定型,良好的習慣不但不容易養成,已養成的壞習慣,也不容易糾正。成人應該抓住幼兒期這一培養習慣的敏感期、關鍵期,使良好的行為方式、行為習慣先入為主,以預防再教育的困難。同時,幼兒基本習慣的養成不僅有益于個體生活,也有益于社會生活和幼兒人格、性格的發展。人類是社會化的動物,不能離開群體而生活,在一定社會里,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習慣,社會一定安祥快樂。一個人有良好習慣,別人愿意和他接近,容易獲得朋友,受到悅納,能夠適應社會而圓滿地生活。另外,基本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對幼兒的性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在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幼兒必須親自去做,如親自洗臉、刷牙、穿衣、飲食、自動收拾整理房間、自己上洗手間等等,同時他必須長期不斷的重復與練習,無形中培養了他自動自發、自信心、獨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學頭腦,負責任守紀律,愛整潔的習性,因此基本習慣的養成和幼兒的性格教育有重要的關系。在家里,父母必須抓住幼兒各階段的發展心理,順應著他的能力、興趣和需要,以培養幼兒的各種基本習慣。同時,應注意與幼兒園取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這樣才能收到教養的最佳效果。

三、某些傳統美德遭致冷遇,新的觀念尚未健全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家庭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有了很大變化,人們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對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的道德價值觀也隨之有了變化。其中有積極的變化,如競爭意識、開拓精神等,也有一些消極傾向,如一些傳統的優良品德、基礎文明遭致冷遇,新的倫理觀念、行為準則尚未健全。在幼兒家庭品德教育中下述問題是需要正確認識并加以矯正的。

1.缺少嚴格的行為規范家庭指導兒童社會化的重要任務就是要使兒童自發的、本能的行為規范化,因而在家庭教育中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規矩,使孩子明確行為的是非,并嚴格要求其施行是重要的教育原則。觀察發現,目前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有許多年輕的父母認為對孩子提出嚴格的要求便委屈了他們,于是常屈從于孩子,放棄教育要求,這是家庭教育的隱患。

無分中外,在傳統上父母對子女的管教一向從嚴。本世紀20年代,因受美國哲學家,也是心理學家的杜威(JohnDewey,1859-1952)所倡導的兒童本位教育觀念的影響,從成人規范取向,轉而重視兒童本身興趣與個性的發展。于是在家庭教育上,一度趨于民主與寬容的管教方式。近二三十年來,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是,生活無定向,行為無規范。一般認為,青少年之所以缺乏適應社會能力,與其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密切關系;在急劇變遷的現社會中,父母未能以適度的方法管教子女,致使長大后無法有效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因此,現在父母管教子女的理念發生了變化,改變的取向可以用8個字來表示:管束、冀望、教導、關愛。上述“八字訣”,不只是代表現今父母管教子女的新觀念,而且經由心理學家研究證實,凡是遵循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才是具有威信型的父母。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倫德(Baumrind,1968,1971,1973)的研究和解釋,只有威信型父母,才能夠教養出具有工具性能力(instrumentalcompetence)的兒童。所謂工具性能力,是指兒童在對人對事的行為上,較多表現肯獨立、負責任、尚勤奮、重成就等性格特征。鮑倫德調查研究發現,小學低中年級兒童中,凡是具有工具性能力的學童,分析其家庭背景,幾乎全是在威信型父母管教下成長的。除工具性能力之外,威信型父母教養出來的兒童,另外也較多表現出友善、助人、合群、自信等特征。以前,心理學家曾擔心過,父母嚴格管束孩子行為,將不利于兒童自信心與獨立性格的培養。鮑倫德的研究,澄清了這一疑慮。成長中的兒童,在行為上是需要管束的。除了管束之外,必須配合其他條件,如對孩子管之、望之、教之、愛之四者兼備。

2.過分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西方社會在消費與生活領域內的示范效應對于一般群眾和青年人的影響是強烈的、普遍的。高消費、超前消費、攀比消費、野蠻消費等各種非理性消費,已成為社會的一種通病。尤其是在城市獨生子女家庭中,溺愛孩子、過份滿足或即刻滿足孩子的欲望和要求已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生活中經常可以發現,不少幼兒衣服太多,玩具太多,零食太多,幾乎達到了飽和的程度,許多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結果變得不知珍惜物品、浮躁、任性、無克制力。這樣的兒童往往追求享受,意志薄弱,很容易成為問題兒童、不良少年。心理學家格羅克(Glueck)在哈佛大學從事對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研究中發現:青少年犯罪和家庭,尤其是家庭環境有著密切關系;青少年犯罪并不是青少年時期的一種新現象,他只是那些來自兒童期的不良行為發展的延伸物而已;從兒童道德發展中存在的“危險性”問題中,可以“預言”哪些兒童存在著成為青少年罪犯的可能。許多事實表明,青少年違法犯罪往往是從追求吃喝玩樂開始的,他們犯錯誤的特征之一就是表現出過分的物質欲求。如他們有反常的飲食要求,過分講究飲食的口味,極力想吃好的喝好的,愛吃零食、嘴饞。在青少年時期,由于性成熟過程的到來,有些人為了滿足生理和感官的需要,則可能失去理智,染上不良行為。不良青少年的表現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意志薄弱是他們的共同特點。為了使孩子經得起青春期的考驗,從小培養孩子需要的度量感是必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由斯馬達教育中萌發的,繼后被洛克、盧梭等所推崇的教育原則——限制物質享受,反對嬌生慣養則是一種帶有積極意義的教育原則。需要的飽和容易使人心生怠惰而不求上進。人往往是借著一種“欠缺感”和“饑餓感”不斷涌現奮斗的意欲而有所作為的。

在商品經濟發展,物質比較豐裕的今天,對幼兒的教育應重視傳統的尚儉精神。尚儉是為了養德。使他們用理智規范人對物質消費的追求,以抗拒享樂至上主義和拜金主義的誘惑。

3.忽視自立態度的培養兒童發展的方向是由依賴走向獨立。從這個意義上講,培養孩子就是做和孩子分離的準備工作,就是幫助孩子離開搖籃,逐步地不依賴父母而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這種目標也正與兒童內在的需要相一致。本來,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被動地按他人的吩咐行事,而是主動找事情干的。如嬰兒剛剛學會走路,外出時就不要人抱,非要自己走。隨著自我意識的萌發,活動能力的增強,孩子很喜歡做事。但是不少大人覺得讓小孩子做事似乎就是不疼愛,于是常常照顧過多,包辦太多,結果教養出依賴性強的兒童。

幼兒的自立態度或自立性,其重要體現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初步的自理能力,掌握初步的自我服務技能。對于這個問題,西方社會是比較重視的。在美國有讓小孩一個人睡眠的習慣。為了安全起見,他們還常常用一種網圍在床的外面。在美國的幼兒教育中,從一歲半就開始培養嬰兒的自我服務技能。這是因為美國人十分珍視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兒童、家長雙方受益,而且還可以鞏固和發展民族獨立自主的價值觀念。現代歐美一些國家,也很重視孩子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和生存訓練。14歲的孩子就應當自己去找活干,掙一點生活費。18歲的孩子如果仍依賴父母,就會被人看不起,就連他自己也感到是一種恥辱。正是這種做法,成為保持民族活力的一種重要機制。這種教育觀念是值得借鑒的。

幼兒的自立態度應該從小培養,父母不僅要結合其年齡,培養初步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提供機會使孩子對適合他的年齡和理解力的事情做出判斷和選擇。從而使他有某種選擇權和決定權。只有通過大量的機會讓孩子作出選擇或決定,才能使他們從大量的行為結果的反饋中認識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只有當兒童真正地對自己作出的決定負責任,他們才可能變得有責任心。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能夠對一些小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能作出決定,將來在決定大問題上很有可能具有遠見卓識和創造性,這也是未來社會越來越期待的性格特征。

過去人們一向認為,獨立性是少年期孩子的特征,對于青少年要培養其個性、獨立性。可是,較強的判斷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不可能在孩子十幾歲時一下子就具有的。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就要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形成與其年齡相應的成熟的自主行為、責任感。否則容易抑制兒童的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而且還會給以后的教育,特別是少年期的教育留下隱患。中國的父母熱愛子女、望子成龍遠遠超過西方,做父母的有極強的犧牲精神來養兒育女,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是需要警惕和克制對孩子的過度保護,這樣才能培養自主、自律、自強之人。

4.忽視幼兒協作精神的培養中國素稱禮儀之邦,我國傳統文化就特別強調“謙讓”、“合作”、“樂群”等行為準則。這些傳統的教養思想對于人際交往具有重要的協調功能和積極意義。但是現在不少幼兒家長出于對孩子的保護和“自立”性格的培養,常常表現出不適當的關切以及對攻擊行為的縱容。日常觀察的典型行為就是,有些家長接幼兒回家常情不自禁地詢問孩子“今天誰欺負你沒有?”“誰要打你,你就打他!”等等。這表面上是關心孩子,實際上這種語言或暗示必定會造成孩子社會性發展的極大障礙。

在孩子與同伴的交往中,父母需要對孩子的攻擊或侵犯行為有比較客觀的認識。攻擊通常是加害對方時所用的一種概念,但并非所有一切的加害行為都是攻擊。這里必須考慮到行為者是否有攻擊動機。一般來說,幼兒的許多攻擊行為較少以人為中心,很少是抱著“我要故意傷害他人”的目的而做出攻擊性的行為的;但是,由于整個心理水平、交往方式和自我控制的不成熟,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玩具和物品而經常采用身體動作或言語還擊的方式來對付對方。所以,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來認識幼兒的矛盾與沖突,不能憑成人的理解來人為地給幼兒的交往附加上他們并沒有的敵意或動機。同時成人也不應過份相信孩子的訴說,因為幼兒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他們往往不理解對方的立場,而無意中強調自己所感受到的委屈和情緒,實際過程很可能還有別的情況。

協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父母應重視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并幫助他們積累積極的交往經驗,發展合作能力。一個人的交往品質主要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的。在家庭內部,父母和孩子有上下輩份之別,存在著父母保護孩子,孩子依賴父母的縱向關系,而同伴關系則是一種平等關系,正是在同伴交往的友好與沖突過程中,兒童學會競爭、公正、謙讓,獲得責任感、自制等品質。同伴交往是一所大學校,他能使兒童學到日后同事交往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能力。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刺激、暗示幼兒對同伴的敵意而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不要縱容他們的挑剔,而要提高對于他人的包容性。最近,美國和日本的心理學者經常使用“離別感”這一詞語,其意思是,健全的人際關系應該允許對方與自己有別。在人際交往中,這種“離別”的意識愈強烈,則雙方的包容性越大,孩子越容易變得豁達、合群。當孩子與同伴發生沖突時,父母應克服袒護之心,引導孩子主動承擔應負責任,使矛盾向著積極的方面轉化,學會建設性地解決糾紛與沖突。合作能力強的幼兒很可能成為合作能力強的青年,這樣的人心理健康、性格良好,容易結交朋友,做事也容易成功。善于協作應該成為兒童優良品德的重要方面,也應成為一種可貴的民族性格。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心理環境與幼兒品德教育

兒童時期是心理衛生的黃金時期,其思維、個性、道德觀念的形成,感覺、知覺、注意、想象、記憶、情感、意志的發展,無不需要教師的密切注視和科學的教養。因此,教師應了解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衛生特點,做好幼兒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環境對于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幼兒的社會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幼兒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一般來說,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態度、教育方式、方法、內容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祖輩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上關懷備至,父輩則在智力方面予以較多關注。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祖、父輩也會因價值觀念、歷史觀念、文化素質、道德水準及判斷的差異而不同。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待兒童品德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要協調一致,都要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點,使幼兒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家庭的氣氛也影響著幼兒,溫馨、和睦的家庭易養成幼兒謙和、友愛、禮貌自信的品格;吵鬧不休,婆媳不合,父母離異,等等,會導致幼兒孤獨,產生怨恨、猜疑、固執、粗魯等心理和攻擊性甚至違紀行為。

此外,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凡事不聞不問,只忙于自己進修、提職,或忙于發財、享樂,甚至為圖省事,從小就將孩子交給“電視機”,讓孩子在“電視機”旁長大。這樣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語言能力較低,親子關系疏遠,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緒上的障礙,出現恐懼、膽小等現象,嚴重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

其次,幼兒園對幼兒道德品質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幼兒教育從功能上來說是一種環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兒園環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師和幼兒群體。

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的待人接物,說話方式,行為舉止,穿著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幼兒通過觀察、學習、交往,被教師所影響,并按照教師的做法,學習限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方式。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向幼兒顯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才能激發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動之以情,以好雨潤物細無聲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潤幼兒天真無邪的心靈,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幼兒園中,集體生活對幼兒形成教育和影響是其最大的特點和優越性。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對待集體和他人的態度上往往表現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群體活動,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堅持“著眼高”(即從小培養幼兒愛祖國愛人民、將來為祖國作貢獻)、“起點低”(即教育從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創設幼兒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學內容)等原則,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及道德品質。

例如,針對部分家長一味的溺愛和包辦,忽視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這一現象,可設計“看誰穿得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動,給幼兒創造一些條件和機會,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撿落葉、拔草,到社會實踐中去接觸,了解一粒麥、一顆螺絲釘、一文錢、一張紙的來之不易,使之從小養成艱苦樸素、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果實等良好品質。

再次,大眾傳播媒介對幼兒道德品質培養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幼兒期的兒童社會生活范圍較狹窄,大眾傳播媒介對于他們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影視片、廣播、廣告、音像制品和部分報刊雜志。如果這些傳媒內容健康,會對幼兒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積極作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幼兒喜愛模仿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會去模仿大眾傳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舉止。而內容不健康的傳播,則會從反面為幼兒樹立某種學習樣板,使幼兒出現品行障礙。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善于選擇和引導,使大眾傳播媒介成為影響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發展的積極因素。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淺談幼兒品德教育的價值及策略

摘 要:高尚的品德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現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也如火如荼的進行,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被周圍的人認可、被社會認可,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出貢獻。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顆大樹,那么幼兒時期就是一株樹苗,若從小就正確引導,那這株樹苗將向著正確的方向成長,直至長成參天大樹。幼兒教師是辛勤的園丁,要做好幼兒道德品質的培養,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幼兒 品德教育 重要性 策略

品德教育是道德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會或集團為使人們自覺遵循其道德行為準則,履行對社會和他人的相應義務,而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它是一定社會或集團的道德要求轉化為人們內在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我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學生一定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品德教育即促進學生品德發展的教育。通俗了說,品德教育就是在日常的教學中,不但教會幼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讓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1 幼兒品德教育的價值

1.1 幼兒品德教育對個人的價值

人之初,性本善。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很強。學前兒童時期正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對孩子進行品德啟蒙教育極為重要。這個時期的幼兒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模仿能力都非常強,也較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因為此時幼兒的頭腦尚未發展成熟,沒有定型而又幼稚無知,不管接觸什么都會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嬌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長硬后就不容易改變了。正如蠟在柔軟時易定形,硬了就易碎。一顆幼小的樹苗可以種植,移植修剪,可任意轉向,當它長成一顆大樹后,就不可這樣辦了。幼兒也如此,早期的教育會影響一個人日后的成長道路,會影響他的人生觀、興趣、愛好、思想品性、人格修養等等。

1978年,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些什么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所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可見,良好的品德習慣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成功的德育經驗表明,德育必須及早實施,年齡越小越有效,實施早期兒童德育策略,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1.2 幼兒品德教育對社會的價值

進入學前期的兒童,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傾向。由于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初步產生了參加社會活活的愿望,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但學前兒童還存在能力有限、經驗缺乏、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或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比較遠大的目標等一些缺點,此時,作為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如果能夠密切關注孩子的需求,抓住關鍵期,給予及時地引導和鼓勵,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則對于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個性品質,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使幼兒的個性從一開始就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發展,及至終身受益。而幼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道德教育,則極易滋生不良習性乃至走上犯罪歧途。面對眾多失足少年,幼兒德育顯得更為重要。

許多國家的德育實踐表明,完整的德育工作是從低齡兒童德育策略的實施開始的。英國在20世紀初就制定了專門的幼兒德育目標;在戰敗廢墟上創造了發展奇跡的日本更重視幼兒的德育,學前階段幾乎不進行文化知識教育,而主要致力于培養孩子們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準則;法國和美國也都制定了相應的幼兒園德育大綱。關注兒童的思想品德健康成長,也是我們國家大力倡導的思想品德建O工程的一部分。2014年召開的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奇葆出席會議并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教育引導與做好服務相結合,堅持滿足需求與提高素養相結合,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故孩子品德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他個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還關系到民族的興旺、祖國的興衰。

2 幼兒品德教育的策略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語道破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當今社會,家長所關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溫飽,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識教育。許多家長望著這瞬息萬變飛速發展的社會,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財力去開發孩子的智力。目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卻忽略了人生至關重要的一舉--那就是培養孩子的道德觀。俗話說: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樹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長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沒有了德,就像無根的花草樹木,就不會長成棟梁之材。所以育兒先育德,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勢必從幼兒抓起,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2.1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隨機教育

幼兒一日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日常生活的一些細小環節也可以利用起來,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從小事入手,培養幼兒道德情感。如:激發幼兒給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幫助年齡小的伙伴穿衣服系鞋帶,關心植物生長,學會和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圖書,幫助老師做值日,動手給過生日的小朋友做禮物等。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卻點點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2 結合游戲活動進行品德教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模擬社會活動、社會角色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能使幼兒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也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揭示正確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提高正確的道德認知水平。例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讓幼兒掌握德育教育,播放一些有關解放軍的電影或動畫片等,學習解放軍叔叔是如何監守自己的崗位保衛我們的國家,從小培養幼兒熱愛祖國,認真學習,長大為祖國作貢獻!可以定期組織幼兒去敬老院,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讓幼兒學會孝敬老人,傳承中華民族孝道;可以每年清明節組織幼兒參觀烈士紀念堂,悼念那些最可愛的人等等。可以在角色游戲中,讓幼兒通過扮演的各種角色,逐步認識和理解角色的義務、責任,不斷學習著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感得到發展,并逐步養正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還可以開展學習德育童謠、以德育為主題創設環境,使主題墻與幼兒對話,增進幼兒學習德育教育。

其實教與學,自古以來都是合二為一的;作為教師應該知道怎么去教,而學生應該明白怎么去學。熱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熱愛幼兒,這是教師的天職,是每個教師不可缺少的思想品質,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幼兒可塑性較強,如何將德育教育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必須了解,熱愛幼兒,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因為可愛而去愛,而是由于愛才可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愛在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

2.3 以自己為榜樣去引導教育

2.3.1 以教師引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教師職業定義中流傳最廣泛的一個。古往今來,教育工作都把“傳道”放在了首位。教師如何傳道,如何在學生品德教育中發揮榜樣作用,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身體力行的事。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幼兒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所以教師對幼兒心理發展和品德形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必須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行為作為幼兒學習的榜樣。

在幼兒眼里,教師就是神圣不可侵犯,不管老師說什么,他們都會聽。而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也會影響每個幼兒的思想品德。而幼兒園是個幼兒多,教師少的地方,所以教師做到真正的關愛每個幼兒是很偉大的,其力量也是無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幼兒一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品德教育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響。俗語講“其身正,下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如何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呢?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使幼兒覺得可信;其次要認真對待教育工作,愛崗敬業,使幼兒覺得可敬;再次要積極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使幼兒覺得可親。歸結于一句話,就是要使自己在幼兒心目中可信、可敬、可親。教師與幼兒相處的時間很多,是幼兒最直接和經濟的模仿對象,身教重于言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孩子。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語言、衣著儀表,時時處處為幼兒起表率和榜樣的作用,讓幼兒覺得可信、可親、可敬,我們的教育工作就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2.3.2 以家長引導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個父母對自己的要求,一個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父母對自己每一行為舉止的注重,是對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日常具體生活中,父母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榜樣作用。一定要讓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先做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世。從馬卡連柯的話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父母對幼兒的榜樣作用。家長的以身作則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而這些思想和行為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和一生的發展。

2.3.3 同伴對幼兒品德教育中的榜樣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施細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幼兒同伴群體是珍貴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同伴群體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真人秀《爸爸去哪兒2》中6個孩子的相處就可以看出同伴相處的重要性。費曼在泥地里堅持不懈的踢足球感染了楊陽洋,楊陽洋不再膽怯,也加入了足球中,讓他們在沒有優勢的情況下贏得了比賽。貝兒的樂觀開朗,銀鈴般的笑聲也感染著同伴們,讓他們在旅途中多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費曼在尋寶途中不怕臟,勇敢向前,遇到最后一個寶藏――一個大西瓜,當其他小伙伴都打算放棄這個寶藏的時候,他再一次展現了不屈的毅力,面對搬不動的西瓜,他就用滾的,山洞里泥濘不堪,西瓜上沾滿了泥,很難滾動,他依然堅持不懈,小小的身軀把大大的西瓜滾出了長長的山洞,圓滿完成任務,他也成為伙伴們心中最勇敢的榜樣,值得學習的榜樣。

同伴的溝通與交往是無可替代的。所以,我們應充分發揮同伴群體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同伴間的交往讓幼兒親身體驗,使幼兒在同伴交往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可以采用小老師制,請表現好的幼兒來當小老師,幫助教師管理班級。老師和學生,幼兒往往更傾向于當小老師,所以教師選的小老師就是幼兒學習的榜樣,他們會學習小老師的優點,使自己變得更好,這樣他們也會有機會去當小老師,孩子們就在爭當小老師中互相進步。

3 幼兒品德教育的意義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國家的夢,也是人民的夢。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能量,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坎坷追夢歷程的啟示,也是我們面向未來應時刻秉承的法則。“中國夢”既是對百年來中華民族為之奮斗追求的概括,也是當下中國人對自己未來的渴望;既是對中國人民共同命運的深情凝練,也是對普通人生價值的表達和升華。

唐代詩人楊巨源,寫過一首關于春天的詩,實際上也形象的指明了國家與幼兒的關系。“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均。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盡是看花人。”那么國家的清景在哪里呢?完全可以這么說,國家清景在幼年,當小荷尖角的幼兒逐漸長成郁郁蒼蒼、赫赫煌煌的棟梁之際,所有為中國夢付出辛勞的人們,看到這花團錦簇、千帆競渡的場景,定會產生看花人般的微笑。培育了德才兼備的幼兒,就等于打造了面向未來的制高點,預制了開辟未來的生長點。

國家的建設需要人才,今天,中國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時期,中國的發展仍有無限空間,德才兼備的人才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崗位都將對祖國的建設起到棟梁的作用。作為幼師,我們仍需要堅持不懈、努力創新,為祖國培育出更多優秀的苗子,他們將承載祖國的未來。在新的征程中,我們的責任更大,擔子更重,必須更高質高量的完成幼兒教育的德育工作。他們將成為未來的生力軍,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努力,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

總之,幼兒德育,教師要把握好各種教育資源,從情感入手,以幼兒為中心,創設各種德育環境,通過一點一滴的身教言行,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礎上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行品德養成教育,最終使幼兒“文明樂群,健康成長”,成為對祖國未來建設有用的棟梁之才!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兒時期立一適當基礎。”因為幼兒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教育的要求、內容、方式、方法也應各有不同,作為老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正確引導他們進行鍛煉,選擇正確的教育手段和生動靈活的教育方法,認真、切實地把教育幼兒工作做好。

關鍵詞: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教育條件

幼兒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教育的要求、內容、方式、方法也應各有不同,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又要常抓不懈。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一、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

在實際生活中,我處處抓住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活動之中,時刻都有德育教育的契機。例如,有的小朋友不喜歡洗頭、洗臉、洗腳甚至怕洗澡,不愛剪指甲……開學初的預備周,我每天都選五名講衛生、服裝整潔的孩子排成隊伍和老師站在一起,請大家觀察,觀察他們是否干凈?鞋子是否穿錯?并提問其他幼兒,你們想做這樣的好孩子嗎?明天五名講衛生的孩子老師又會選誰呢?請給五名小朋友掌聲鼓勵,認為自己比較講衛生的孩子給自己鼓勵。一周訓練下來,班級孩子的個人衛生干凈得無法形容。這一方法確實見效了,我告訴孩子要持之以恒,這學期結束老師還要給講衛生的孩子發獎狀呢!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孩子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去教育,多數孩子都能吸取教訓。這樣堅持下來,真正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選取有意義的材料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

幼兒的知識和經驗有限,是非辨別、認識能力差,又好模仿,對大千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疑惑,為了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光靠口頭說教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我觀察到多數幼兒都喜歡聽故事、說兒歌,抓住這一特點,我們選取了有意義的故事,兒歌講給孩子聽。例如,給孩子講《小公雞和小鴨子》這個故事,孩子聽后不但了解了故事內容,還明白了同伴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團結的道理。通過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教育幼兒吃飯要專心,要愛惜糧食,不隨便撒飯,一方面糟蹋了飯菜;另一方面破壞環境衛生,給老師造成不必要的勞動。學兒歌如《交通規則》這一課,孩子明白了在公路上行走的規則,并知道了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和原因,如綠色給人舒適的感覺,紅色給人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感覺等,大街上不亂跑,行走要走人行道,橫道走斑馬線的道理。通過這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不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三、從自理能力入手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什么也不敢放手,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儼然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班內結合主題活動“成長快樂”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活動,讓幼兒自己整理玩具、圖書、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促使幼兒意識到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并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高興。午睡起床后,要求幼兒自己整理床鋪,回到教室照著穿衣鏡,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這樣不但鍛煉了幼兒的自理能力,而且幼兒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也能充分體會到勞動的艱辛,進一步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四、多給孩子提供教育條件

有的家長喜歡帶孩子游玩,我們可以指導孩子去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地方玩。通過游玩,孩子能夠看到祖國美麗如畫的山山水水、名勝古跡,讓孩子知道我們國家的風景非常優美。例如,帶孩子去烈士陵園玩,通過游玩,孩子知道了花草樹木能夠美化環境,還能凈化空氣、減少灰塵,因此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不隨便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不亂吵亂叫等。多數孩子喜歡看陵園里的飛鳥,通過看鳥要教育幼兒學會保護鳥,如不掏鳥蛋、不破壞鳥窩等。通過讓孩子觀看博物館,教育孩子要愛護書本,不撕書,玩具使用后要擺放整齊,不亂扔亂放,要講究儉樸等,通過游玩,孩子能夠增長見識,明白許多道理。總之,我們要抓住一切時機對幼兒進行教育,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好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受益匪淺。

總之,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還要善于研究幼兒的心理特點,洞察幼兒的心理活動。同時教師還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從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開始,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們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把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中養成優良的品德,為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做好準備。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淺析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

摘 要:幼兒園時期作為幼兒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能夠為幼兒個性養成奠定基礎,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對整個思想品德教育工程的質量有很大影響,與民族道德素養的提升密切聯系。作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在未成年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很大的職責。我們要加大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從他們的心理素質、日常行為、文明禮貌、處世態度,以及遠大目標、崇高理想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教育,這樣就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成長的整體環境,讓他們健康地學習和生活。幼兒社會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從兒童作為適應環境的主體的需要出發,注重幼兒對真實自然生活的情境體驗與感悟,不剝奪幼兒親歷社會交往實踐的機會;堅持與幼兒對話,強調在不同途徑中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接納不同性格的幼兒,尊重每位幼兒的心理感受;積極爭取家長配合,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關鍵詞:幼兒;社會交往;思想品德教育

一、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概述

什么是社會性?什么是社會性教育?從發展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學來分析,幼兒社會性是指幼兒在其生物基礎上,在與社會生活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掌握形成社會技能、社會規范,學習社會角色,獲得社會性需要態度價值,發展社會行為,并與獨特的個人與人相互交往,適應周圍社會環境,由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的社會化過程所形成的幼兒心理特征。社會性教育是指通過教育培養,讓幼兒形成自我認識、社會規范、正確的社會觀、社會態度、社會行為,有效地運用課堂、游戲、參觀等形式,使用觀察法、討論法、移情訓練法等有效方法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政治思想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質、正確的政治B度和科學世界觀的人。學校除了專門開設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以外,還將德育與各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也是時代所趨。

二、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培養策略

(一)從社會環境的認識培養幼兒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自然人,什么都不會,他們將在自己生存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幼兒的發展與環境有著緊密不可脫離的聯系,良好的環境能使孩子活潑、樂觀、有積極的探索精神,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而這些的前提要適應環境,適應環境就必須先認識環境、認識家,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醫院、村、商店、公園、學校等),在此過程中熟悉環境的事物,養成關心周圍社會,熱愛自己家鄉。我們可以從孩子在認識的環境中啟發和培養幼兒其它社會性能力。組織幼兒觀察老師的勞動,讓他們通過很多日常生活和許多集體事情,去體會老師怎樣好,產生對老師尊敬的感情。另一方面,為幼兒創造一些條件,讓他們為美化、靜化幼兒園做好事。如組織幼兒和老師一起打掃衛生,拾落葉,跟老師齊心動手布置環境,讓他們懂得美化環境正是熱愛幼兒園的行為。

(二)對行為規范的養成培養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在社會中,為了讓社會有序發展,形成一定的規范,孩子長大后要適應社會,就必須有良好的行為規范,進入社會,就要遵守各種規范制度,對于幼兒也不除外,如到幼兒園要丟紙屑、果皮,要排隊玩滑滑梯,到醫院不許吵鬧,到公園不折花樹,不摳文物等,讓孩子接觸公共設施,遵守公共行為規則,感受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簡單的行為習慣。

(三)從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這是孩子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符號系統(語言和肢體動)相互之間交流信息,溝通情感的過程,這一點在社會性教育中非常重要。通過人際交往,幼兒才能從生物學意義上自然人成為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

(四)從民族文化培養幼兒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作為一個社會人,幼兒要學習民族文化,也要學習世界文化,這樣讓孩子了解世界,為有科學的世界觀打基礎。對幼兒進行國名、國旗、國歌、風景名勝民間藝術等教育,培養激發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及愛國之情。我在《中國絲綢》活動中用觀察法移情訓練,讓孩子親自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充分感受中華絲綢的優秀特點。此外,還常帶幼兒到商業大廈、街心花園、董家水井開發區、噴水池等地參觀,讓他們在這些地方看看、摸摸、玩玩,加強幼兒對自己生長地方的印象和感情,從而由近到遠,由淺入深教育幼兒熱愛家鄉,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五)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戲占據著幼兒大部分生活時間,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精神狀態放松投入,教師可以真實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和發展趨勢。教師也可以以游戲伙伴的形式介入到幼兒的游戲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實施指導。這樣不僅使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接受指導,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記得班上有一個小朋友自控能力比較差,在集體活動中經常離位、搗亂,教師提醒他多次也沒多大效果。于是我就主動成為他的游戲伙伴,跟他玩區域活動游戲,指導他豐富游戲情節。當他想要離開時,我就和他一起作為客人去別的區域參觀,以便控制他的行為。通過一段時間的共同游戲,這位小朋友的自控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再是大家討厭的“小搗蛋”,還學會了和同伴合作游戲,在交往中建立了自信心,與他人交往的興趣也增加了不少。

三、小結

通過幼兒教育的具體實踐,以及實施幼兒社會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具體嘗試,對幼兒的社會性素質與社會人格,包括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心智的全面提高與發展,給予系統的控制、引導與養成。更重要的是通過幼兒社會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與幼兒的身心特征與未來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社會素質與能力的養成,即內化的社會規范、道德標準與行為標準。在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藝術教育、勞動技能教育,以及幼兒的社會交往、社會合作、社會責任感與集體熱情的培養等,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幼兒品德教育中的“言傳身教”

幼兒園教師是每一位孩子的第一任嚴格意義上的老師,因此品德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筆者以自身多年從教經驗為前提,談談自己對如何言傳身教使幼兒品德教育走向成功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幼兒;品德教育;言傳身教

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階段,此時孩子正處于觸碰世界的階段,身心正開始快速發育,所以幼兒教師需要挑起孩子品德教育的重擔,讓孩子成L為品行端正的祖國人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但如果只是從理論方面著手,照本宣科地教育孩子,認知有限的孩子很難理解老師的用意。然而以自身感染孩子,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在親近的氛圍中孩子便會更容易養成正確的道德觀。

1 熱愛幼教事業,用愛使孩子學會愛

熱愛幼教事業,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幾乎每一位想要進入幼教事業的老師都是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熱愛幼教事業,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當剛成為幼兒園老師的激情褪去,依舊有一屆又一屆不曾長大的孩子送到你的面前,你要像父母一樣替他們擦干凈吐在身上的牛奶;不厭其煩地哄他們吃飯;細心地替他們換下尿臟了的衣服……這些細碎的瑣事極易磨平幼師那顆熱愛之心。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熱愛幼教事業才能不由自主地把慈母般的情愛傾注在幼兒的身上,盡職盡責,溫暖他們幼小的心靈,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孩子都是敏感的,他們容易辨別出幼師的愛,進而學會愛。反之,如果幼師帶著怨氣教育孩子,孩子容易唯唯諾諾或者胡攪蠻纏,這是因為他們在向外界求知的時候并沒有感受到愛意,也學不會如何去表達愛。

2 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感染孩子去學習

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素質。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如同人們所說的“清涼油”,需要樣樣本領在身的幼兒園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這就要幼兒教師不斷學習,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國外教育家說過:“為了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點,教師應吸取進整個光的海洋。”在信息時代做好幼兒教師,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深入學習各種理論,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進教學過程,不斷探索教育孩子的科學模式,在耕耘中擴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煉與升華師藝。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幼兒在與老師相處的過程中,會很大程度地受到老師知識文化水平的影響,老師不經意間流露的對知識的尊重和追求會使孩子好奇知識和渴望學習,這為孩子日后系統性學習奠定了一個隱形的良好開端。

3 注重自律與贊美,端正孩子品行

幼兒教師是幼兒除了家人接觸最多的人,幼師們的一言一律,一舉一動,往往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記得有一次學生家長跟我說,她的孩子上幼兒園后第一次對她說:“媽媽,你的裙子很漂亮,你的身材很美。”家長驚奇于孩子懂得贊美他人,而這是我所處幼兒園的老師的言傳身教的結果。幼兒園的孩子總是把老師看作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我園老師常常對小朋友進行鼓勵與贊美,并率先做出正確的舉止教育孩子,小朋友回到家后便會模仿老師的語氣音調說話,模仿自己的老師給家人上課,贊美家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教師的言談舉止、品德修養、處世哲理甚至思想感情都會給孩子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對孩子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老師要處處展示為人師表的風范,從自身小事做起,言傳身教,為孩子優秀品德的形成營造良好氛圍。

4 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帶動孩子熱愛探索

幼兒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他們往往在這階段發現自己最感興趣和能力最強的領域,因此作為一名幼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事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斷開拓新局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活動,如召開“會見未來的科學家”,“長大了我要做什么”,春游等主題活動。老師開創的這些活動,都會不同程度地激發孩子的語言文字和動手能力,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等等。品德教育也會在這些飽含教師創新精神的活動中抵達孩子心里。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正確的言傳身教會使幼兒品德教育更加有效優質。

作者單位:

化州市幼兒園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淺談幼兒品德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摘要:幼兒期是幼兒個性品德孕育的萌芽期,適時適度的品德教育為幼兒的終身成長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幼兒的表率。教師還要不失時機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

關鍵詞:德育教育;途徑;幼兒

德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期又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適時適度的品德教育為幼兒的終身成長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見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實施道德教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育。

1.根據幼兒特點,確立幼兒德育內容

根據《綱要》的指導思想,著眼未來,充分考慮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從最基本的道德素質即行為習慣入手加以培養,加強對幼兒的引導。對幼兒既尊重又要嚴格,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幼兒園德育工作體系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德育總目標: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品德行楹拖骯擼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2.樹立榜樣,重視德育教育的模仿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是教育之魂。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在塑造著自己。教師是幼兒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是幼兒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備受幼兒的關注,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幼兒。只有品質優良的教師才能培養優良品德的人才。所以幼兒園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師德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學習,規范教師們的言行,使教師起到榜樣的作用。以及幼兒園全體工作人員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幼兒中間的好人好事,也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3.優化環境,注重德育教育的熏陶性

美國教育家羅伯特。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的變化不是由個人的內在因素單獨決定的,而是由它與環境相互作用結果來決定的。為此,我們重視通過合理構建幼兒園的環境來實施幼兒德育的內容。教師應改變過去單純的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境的觀點,應從不同年齡的特點出發,考慮全面發展的需要和不同個性的差異,為幼兒創設一個整潔、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4.開展活動,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性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從而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展。我們設計、組織的活動,注重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從而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4.1 利用節日活動,進行德育教育。在每年傳統的節日里,我們在歡慶節日的同時,都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三八"婦女節進行愛媽媽、愛阿姨、愛奶奶的教育:節前,要求每個幼兒在家了解媽媽、阿姨、奶奶的辛苦,從中使幼兒萌發尊敬媽媽、尊敬阿姨們的情感。

4.2 利用游戲活動,進行德育教育。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

4.3 利用主題活動,進行德育教育。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幼兒的發展是通過活動實現的。因此,我們非常注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組織了"能干小寶寶"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組開展"爭當環保小衛士"的社會活動,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在大班,組織了"奪冠"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精神和協作能力。

5.抓住鍥機,注重德育教育的實踐性

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或筷子吃飯、自己收拾桌子、自己洗臉、自己穿衣、自己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6.家園共育,注重德育教育的互動性

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宣傳關于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的德育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總之,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試談幼兒品德教育的隨機性

內容摘要:把握時機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是在孩子興奮、激情、奇異、殊遇、疑懼、榮辱等狀態時,是實施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機,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定勢,為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世界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品德 隨機教育 興奮 激情 求異 榮辱 時機

在充滿誘惑的經濟社會里,孩子需要正確的誘導。 把握時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更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師在系統教育計劃之外,隨客觀環境提供的教育情景對幼兒隨時進行教育(即隨機教育), 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這一特點的藝術性教育。隨機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情境性、直觀性,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

一個好的教育時機,需要有心人去尋找或者創造。一般來說當孩子處于興奮、激情、求異、殊遇、疑懼、榮辱等狀態時,是教育的最佳時機。

一、 興奮時機。當某事物或某活動引起孩子的特別關注時,他們會激發出極大的熱情,在思想上產生出興奮點。它有一定的引發條件,具有突發性,也表現得比較突出和明顯。我們再加以把握,往往可以由孩子的興奮點激起他們很強的向上的驅動力,或能使某些比較消沉的孩子一時以興奮為轉機,從此改變自己,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教師帶小朋友們到操場上進行室外活動,剛要走出教室,發現教室里燈都亮著,于是教師一邊隨手關燈,一邊說:“我們都出去了,教室里的燈還亮著,多浪費啊,我們應該節約用電,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對嗎,小朋友?如果以后老師忘了關燈,請你們提醒我好嗎?”這一舉動、這一番話給孩子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些孩子不僅注意了出教室要隨手關燈,在家里也會注意隨手關燈。關鍵是教師要想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教育時機,首先必須在頭腦里牢牢地樹立起隨機教育的觀念。

二、激情時機。孩子的情感極為豐富,他們對所面臨的事物與正在進行的活動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識之間的關系的切身體驗和反映是多方面的,其喜、怒、哀、樂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豐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情感又是驅動孩子努力進取的必要條件,能夠給他們前進的動力。當他們的各種情感表現出來時,正是他們對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最積極的時候。他們的各種表情都是有感而發。抓住他們“有感”的時候,正是我們實施教育的時機。一位教師在班上的金魚缸里放入一條小金魚,小朋友們可高興了。當天中午美術課時,教師意外發現幾個小朋友都在畫小金魚,詢問時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們班有這么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快樂,可是小金魚獨自一人,很可憐的,我們給它畫朋友的。”孩子的純真善良很感人,老師緩過神來想,這不正是激發、培養孩子美好情感的大好時機嗎?于是干脆讓孩子們一起來討論這件事,讓小朋友們盡情地表露自己的內心情感。最后老師對小朋友們如實說:“老師被你們的愛心感動了,你們的心靈真美。小金魚有了這么多的朋友,一定是很感謝你們的,以后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小金魚吧!”“好!”小朋友熱烈地響應著。從此孩子們對小金魚,對小小自然角傾注了更多充滿童趣的愛心。只要教師善于運用C會,就會用自己的言行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間播種下人類真摯、美好的情感。

三、求異時機。孩子的思想活動與他們的心理特點是一致的,喜歡求新求異,也容易產生逆反傾向。這種求異與逆反傾向,無論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他們思考判斷的結果。從思想的活躍性來說,這是一種積極的思想狀態,因此這也是一種有利教育的時機。如一名托班幼兒吃飯時發現大家吃的炒雞蛋都是一色的,便問:“老師,我姥姥炒雞蛋有白的有黃的,幼兒園的雞蛋為什么都是黃的?”老師笑著說:“幼兒園的雞蛋太多了,是用打蛋機攪拌均勻的。家里炒雞蛋時,姥姥年齡大了,打開雞蛋要用筷子攪拌,不容易攪勻,雞蛋炒出來的顏色也不勻。可是味道一樣香,是嗎?”全班幼兒即明白又開心地點頭說是。

四、殊遇時機。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或特別的經歷。雖然幼兒的生活并不那么復雜,特殊的遭遇或境況并不多見,正因為如此,他們一旦遇到特殊的境況(也許成人感覺不到有多么特殊),思想上的震動就會相當大。我們在這種時機要給幼兒特別的關懷和理解,同時利用這種時機,教育孩子正視各種矛盾,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生活的能力。

五、 疑懼時機。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產生懼怕心里,特別是犯了錯誤,會使他們疑慮重重,擔驚受怕。這種思想矛盾和壓力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微不足道的或是無關緊要的,但孩子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足,卻會感到相當的沉重,并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幫助。有一次,教師在指導角色游戲“農家樂”時,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盤子給打翻了,桌上的一些東西摔到地上了,盤子也壞了,小朋友們都涌向這邊,教室里頓時亂了起來。面對這一場面教師表現的很鎮靜,先組織并招呼小朋友一起整理好物品,接下來,以游戲的口吻對大家說:剛才主人不小心弄翻了盤子,以后你們做事可要小心一點。今天這么多熱心的人幫助了你,明天你可要好好的準備準備請大家來做客,表示感謝啊。”聽了老師的這番話,闖了“禍”的小朋友使勁地點點頭,緊張害怕的心理消失了,小朋友的情緒也都穩定了。這一隨機教育和引導,既有效地對幼兒進行了良好品行教育、也豐富了幼兒的游戲情節。

六、榮辱時機。榮辱也是一種情感的反映,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感反映。當孩子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受到表揚、獎勵,享受到榮譽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產生一種積極因素的情感,一般情況下也會推動他們努力向前。當孩子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受到批評、處分、羞辱,感受到恥辱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情感,甚至會覺得羞愧而很不愉快,影響思想情緒。所以我們不能認為這只是小事,而丟掉教育孩子的時機。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良好的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往往在幼兒時期。俗話說: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樹木都有根,人的根就是德,沒有了德,就像無根的花草樹木,就不會長成棟梁之材。為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教師在幼兒一日活動的教育過程中,在重視幼兒進行有計劃的系統教育的同時,不應忽視幼兒德育的隨機性教育。這是時代賦予我們責任。我們必須認識到德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確對待當今幼兒園德育教育現狀,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協調好社會、家庭與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關系,使之形成合力,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定勢,為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世界觀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努力工作。

參考文獻:虞永平 《幼兒教育觀新論》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幼兒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而且,作為基礎性教育,幼兒教育對幼兒以后的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重視幼兒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品德教育,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是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通過簡要分析幼兒園教育中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方式,以期為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關鍵詞:品德教育;幼兒園教育;問題;方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幼兒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而幼兒德育則是基礎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了以德育為主的教育體系,他在《論語》中提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大致意思是:用道德教化人民,使其知德明禮,具有羞恥之心和高尚的品格。如今,在幼兒教育受到高度重視的新時代,培養幼兒的品德更是幼兒教育的中心,因為,幼兒德育不僅影響到幼兒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素質水平。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品德教育,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幼兒的行為情感和行為,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幼兒能夠講文明、懂禮貌,具有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精神,是幼兒教育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前提。

一、幼兒園教育中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活動中忽視滲透品德教育

教學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滲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但是,在教學活動中,許多幼兒教師忽視了滲透品德教育,使得幼兒教育的質量較低。而且,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有些幼兒教師把傳授簡單的基礎知識,教授簡單的基礎技能作為教學目標,忽略了制定情感道德目標,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例如,在開展小團體合唱時,幼兒教師只重視幼兒掌握音樂旋律和唱法的程度,沒有注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不利于幼兒養成互助合作、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另外,在處理幼兒之間的紛爭時,幼兒教師的處理方式不太合理,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例如,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幼兒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當一個小組的學生明明撞到同組的小華,而撞到人的明明不僅沒有向小華道歉,反而責怪小華跑得太慢,拖累小組時,幼兒教師只是簡單的批評了明明的態度和禮貌問題,沒有適當地指出明明錯誤的地方,引導明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主動承認錯誤,而在小華方面,幼兒教師沒有關注小華的心理,引導小華原諒明明的不當行為,進而給兩人的心理都帶來不利影響。由于在教學活動中忽視了滲透品德教育,沒有及時抓住有利的教育機會,使得品德教育的效果較差。

1.2游戲活動中缺乏滲透品德教育

游戲活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而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只注重設定游戲目標、講解游戲規則,組織游戲活動等,忽視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游戲活動的教學效率較低。另外,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有些幼兒之前可能會出現一點分歧,而幼兒教師只是以命令的形式,強迫幼兒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缺乏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忽視了滲透品德教育,致使教學質量不高。

1.3日常生活中疏漏滲透品德教育

幼兒年齡較小,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讓幼兒真正的明白和理解該種行為的好壞,以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很多幼兒教師和家長沒有認識到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例如,同學之間的相互問候、自己穿衣洗手等,進而給幼兒的行為習慣帶來一定的影響。而且,在教學中,幼兒教師注重講授知識和技能,疏于管理學生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進而嚴重降低了品德教育的教學效果。

二、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方式

2.1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

教學活動是滲透品德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幼兒教師應該適當加入品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應該認識到校園環境的重要性,努力營造文明的校園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幼兒的行為和心理。例如,幼兒園可以在大門、走廊、墻壁、操場等地,張貼幼兒喜歡的動物圖片、花草圖片等,讓幼兒開心、快樂的來學校學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一起動手裝飾班級的墻壁,或者和幼兒共同種植花草,督促幼兒定期給它們澆水、拔草等,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2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

幼兒都具有愛玩的天性,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可以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在開展游戲活動時,幼兒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合理組織和引導游戲活動,確保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小馬過河》的游戲,讓小朋友分別扮演小馬的朋友:小兔子、小羊、小牛等,通過小動物之間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培養小朋友的優良品質,促使小朋友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2.3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品德教育

日常生活是培養幼兒優秀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教師應該重視日常生活的地位,通過日常生活培養幼兒的品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教師與幼兒交流時,適當引導幼兒文明用語,讓幼兒能夠講文明、懂禮貌。同時,在吃飯時,幼兒教師應該教導幼兒要洗手、珍惜食物、不挑食、不浪費,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結

總而言之,品德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以后的健康成長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活動、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幼兒教師應該注意滲透品德教育,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幼兒的文明程度,以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幼兒園開展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幼兒園;品德教育;途徑;常規活動;節日教育;游戲活動

幼兒期是學習做人的基礎期。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品德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發展其個性提供了鍛煉的好機會。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每一個機會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

一、將品德教育滲透于幼兒的一日常規活動中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瑣碎的,但卻日復一日地反復出現,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教師可從常規教育入手,使品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對幼兒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如可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可結合“禮儀教育”課程,教育幼兒早入園時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好,平時班里來了客人問“客人好”,下午離園時向老師、同伴告別;三餐要求做到“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衣服干凈”,同時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兒自己整理床鋪,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一日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規,促使幼兒從實際出發,堅持一慣性,形成獨立性和自制力,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誠實、勇敢等良好的品德,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將品德教育滲透于五大領域教育教學活動中

把品德教育的內容納入各教學領域中進行,不僅有助于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更能促進幼兒的個性全面發展。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可抓住各科特點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進行有機滲透,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例如:在語言教學中,通過故事中的角色行為來幫助他們分清道德標準,讓他們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在音樂課中,幼兒學唱歌曲《老師 老師 我愛你》時培養幼兒愛老師的情感;在科學教學中,認識《小麥》時培養小朋友愛惜糧食的良好行為;在健康教育中,《快樂的小花匠》一課讓幼兒體驗到養花的辛苦,通過照顧小花小草,使幼兒體驗關心愛護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品行習慣,等等。

三、將品德教育滲透到節日教育活動中

我們在歡慶節日的同時,可利用節日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以“三八”節的愛媽媽教育活動為例,可在語言課中組織談話活動《好媽媽》;或者學唱歌曲《我的好媽媽》;或者進行游戲《我幫媽媽洗洗腳》,等等。在“重陽節”時可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在“國慶節”節進行愛國教育,等等。

四、將品德教育滲透于游戲活動中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所以,可以游戲為切入口,把德育目標滲透在具體的游戲情節中。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做到:引導幼兒與人交往,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真實的品德行為表現,抓住苗頭隨機教育。如:在“愛心之家”游戲中,“小主人”和前來做客的“小客人”發生了爭執,“小主人”跑過來告訴我。這時,我說:“那怎么辦呢?”“小主人”說:“我又不是真的小主人。”旁邊的幼兒就開始提醒她:“可是你現在就是小主人啊!”在這種情況下,我退出了“愛心之家”,旁觀孩子的表現。“小主人”在爭執之中不斷地為自己辯解,自己解決問題,使其具有內在的自我調節力,這樣有助于其人格的完善、良好行為品格的形成。

五、在家園共育中進行品德教育

家長和學校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哪一方面的忽略,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教育效果,從而影響到幼兒的個性發展。要培養幼兒的優良品德,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要掌握幼兒在家庭中思想品德變化的情況,加強家園聯系,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家庭、幼兒園要做到教育一致性、全面性。

總之,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是幼兒一生中個性發展的關鍵期。塑造幼兒就是塑造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品德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幼兒園“五一”勞動節中有效滲透品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究

幼兒的滲透教育就猶如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模式,它不是強制性的硬性教育,而是一種結合幼兒自身特點的一種軟教育,在符合幼兒主體的情況下,開展符合幼兒特點的活動。對于幼兒品德教育進行有效的滲透,需要在日常的積累中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并通過“五一”勞動節更好地搭建品德教育的平臺。總體而言,幼兒品德教育對于普通的課堂授課是不相適應的,采取說教式的授課也是行不通的,只有結合實際的活動,通過實踐,才能使得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漸形成。

一、幼兒“五一”勞動節為幼兒提供陽光成長的環境

1.“五一”勞動節活動為幼兒的心靈提供觸動

要觸動幼兒的最純真的心靈,就要在勞動活動中充分地釋放自我,在具體的勞動環節中了解他們的勞動行徑,進入到幼兒內心的世界中。勞動在成人世界是一項較為枯燥的事情,但是幼兒由于接觸事務較少,反而有很多幼兒樂于勞動,在勞動中可以開心地學習,教師可以在幼兒勞動中開展勞動比賽,不但比速度,還要比質量,在勞動中體會幼兒的一舉一動。例如“五一”勞動節,可以邀請家長到場,學生可以為家長做一件事情表示感謝,從而表達對家長的感激之情。有的幼兒為家長洗腳,有的幼兒為家長捶背等,都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示了自己的感謝,在勞動中家長和孩子之間進行了溝通,深知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這種經歷在學生今后的生涯中必將是觸動心靈的難忘經歷。

2.“五一”勞動節活動為幼兒品德教育提供空間

在“五一”勞動節的活動中,學生的活動空間不要局限于幼兒園,更應當走出去,走進自然中。在自然中,學會對幼兒的思想品德的思維培養。在活動中很多幼兒為保證自己的成績,故意使壞,使得別的小朋友處于被動地位,對于這種思想,我們要加以及時地制止,如果孩子說了謊話我們要加以正確的引導,指引孩子說謊話不代表自己是不誠實的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基于改過的空間,才能更好地進入到學生道德的滲透中。如果孩子的品德教育中有足夠的創意空間以及容忍空g的話,那么品德教育就會更好地融入之中。

3.“五一”勞動節活動為幼兒提供適宜品德成長的元素

(1)信心。在教育中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例如教師日常的教學,識字、閱讀、表達等多種知識,可以提升自我,隨即提升自信心。在進行幼兒的教育中,要提升自信首先還需要給予幼兒以愛心。(2)愛心。愛心不僅包括自愛,還包括愛他人。對整個社會要進行愛心的培育,指引學生可以更好地愛護自己、照顧自己,對周圍人要心存感恩,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應當建立恰當的關系,學會與周圍的事物和諧相處。(3)希望。希望是對幼兒在世界觀以及未來的生活中的一個美好的希冀,保持足夠的希望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成長中品德不斷的豐富。

二、“五一”勞動節引導幼兒主動習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

1.培育幼兒自我體驗、自我提升,加強品德行為的自我感知

我們在引導幼兒體驗親身的活動中,通過“五一”勞動節的契機,適時地激發幼兒良好情感的培養。例如,“五一”勞動節可以進行穿大鞋的活動,穿大鞋的活動中幼兒可以親身地體會到大鞋的感受并且需要兩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需要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因此,在進行幼兒大鞋投放時,當提出了兩個小朋友穿一雙鞋的時候,此時,幼兒內部就要商量如何穿著大鞋共同行走,并積極尋求同伴進行大鞋活動的進行。一起穿大鞋,在初次嘗試沒有成功,于是老師對他們進行引導并進行討論:為什么穿上大鞋后走路會困難?需要怎樣做才能共同走路?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幼兒們總結出了如下幾種方法保證穿大鞋活動可以更自如地運行:(1)兩人需要手臂互相牽引,或者后邊的幼兒手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上。(2)可以進行口號齊聲喊,喊著“一二一”,這樣可以保持步調一致,共同前進。(3)兩個小朋友在走路時需要前后的小朋友腳要抬的一般高,并且步伐要一樣大。

2.培育幼兒的行為發光處,形成幼兒良好的品質

我們必須徹底地摒棄對幼兒的傳統的主觀評價,積極地觀察每一個幼兒,這樣不僅可以發現幼兒身上的特點,同時幼兒也可以感受到教師、同伴的關懷和喜愛,才能滿足幼兒的安全以及歸屬感需要。而對于那些問題比較多的幼兒,必須要認真地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在理解其行為的基礎上,深入地挖掘他們身上的優點,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對于幼兒自信心的樹立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幼兒品德教育論文:淺談幼兒的品德教育

人的品德同其他的心理現象一樣,是隨著人腦和人所從事的實踐活動的發展而發展的,在發展過程中既有量的增加,也有質的飛躍,經歷著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健康的心理是幼兒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而良好的品德又是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現。

幼兒品德認識初步形成并不穩定,而且其良好品德的形成要受客觀環境因素以及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教育者在實施品德教育時,既要考慮客觀方面的因素,也要考慮幼兒自身的因素,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

我在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總結,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教育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1 形成是非觀念,增強是非感

是非觀念是道德認識的首要環節,是道德觀念的構成部分,是非感是伴隨著這種認識而產生的道德情感。許多問題幼兒在其道德認識中,要不就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要不就具有錯誤的道德是非觀念。例如:他們把打架斗毆看成是“英雄’’的表現,把“江湖哥們義氣”看成是“互相友愛”,把拜金主義看成是“人之常情”,把隨意揮霍、為所欲為看成是“瀟灑”等。這就是明顯的是非觀念不明確現象,做為教師,不僅要傳授幼兒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幼兒如何做人。幫助他們形成是非觀念,增強是非感,在幼兒階段是極為重要的。

怎樣做到這一點呢?

第一,向幼兒介紹正確的是非觀念,同時指出不正確的是非觀念及對社會和個人的危害性。在進行此項內容教育時,可以通過舉實例、故事情節和圖片’等體現道德行為的例子,在生活、教學或班隊會中,以討論、自己發表意見、談看法等形式,幫助幼兒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把抽象的理論轉化成貼近幼兒生活的實例分析,幼兒更容易理解接受,并付之于行為。

第二,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品德不良的幼兒交往,教育者切記以師者、長者或教訓的口吻與他們講話,那樣容易使幼兒形成逆反心理,最好以討論的形式傳輸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和觀念。

2 增強意志力,循序漸進不斷努力

幼兒的意志力薄弱,缺乏自覺性和果斷性,在面對積極事情的行動中沒有決心和恒心,同樣在面對不良刺激時容易猶豫不決,犯錯誤,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會也不能自我約束,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時不免藏有私心,因此我們教師應做到:

首先,培養幼兒與不良品德因素作斗爭的能力和戰勝不良行為習慣的信心和決心。

其次,培養幼兒堅持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對于出現的優良品德行為進行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3 培養幼兒的自尊心

自尊心說白了就是羞恥心,它能促使幼兒珍惜自己在社會中的合理地位和聲譽,也是幼兒要求進步、積極向上的動力。教育時,首先要讓幼兒對自尊心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其次,要使自尊心全面的發展,防止幼兒只顧個人利益;再次,在擁有自尊心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個人榮譽感,只有有榮譽感的人才不會對社會利益失去信心。在教學中,榮譽感是在教育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對成功的體驗,教師應多組織幼兒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逐漸培養其個人榮譽感。

4 采取集體教育方式

集體是具有高度緊密人際關系的群眾,它對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很的影響和教育能力。一個人只有生活在集體中,才能使其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恰到好處地運用集體的教育能力,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第一,要教育集體成員相互團結,不敵視排斥某個人。幼兒如果不被群眾接納,那么他會形成自卑、消極孤獨等性格,其在心理上不健康了,那么他如何會出現良好的品德行為呢?

第二,多組織集體活動,促進集體成員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了解,讓幼兒學習每個人的優點,以達到團結友愛、相互影響、互相學習,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教育者只有采取正確適當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幼兒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產生積極的道德情感,發展有效的道德意志,最后出現良好的道德行為,才能塑造一個健康的社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 欧美老妇与禽交|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小12萝裸体洗澡加自慰|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x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国产艳妇av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后进式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蜜桃最新网址|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h无码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内射』极品少妇-v11av|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ooo|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九九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8|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丰满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