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10:17: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語文老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們不斷地在教學前沿探索最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尤其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各種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們要利用課改的有利時機,多動腦筋,勇于探索,讓學生在緊張活潑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多才多藝的高素質教師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課改 新教材 綜合素質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們不斷地在教學前沿探索最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尤其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各種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新時代期待著老師們重新審視對職業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從“神壇”中請下來,能與生為善;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正確地發掘其內涵,變通地實踐其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素養套餐。課時代要求老師們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
目前,課改教改在全國全面展開,是一場深刻的教學革命。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要迎難而上,破舊立新,課改教改齊走,自主探究是基礎。其中的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新教材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著眼于少年兒童的人格發展和現代語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集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漢語性于一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新教材顯示了這些特點,而教師除了精深的專業知識,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高度的責任感之外,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我認為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搜尋信息 博覽群書
漢語是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傳遞信息的載體。當今社會科技發達、信息靈通,教師必須注重搜尋信息、博覽群書,講課時滲透信息,充實教學內容,學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質疑有一個豐富完美的解答這樣學生就會學得滿足滿意。同時還要注意課文閱讀取材的廣泛性,使教材承載著大量的社會、人文、歷史及自然科學知識,學生在學習使用語言的同時,還將接觸到許多諸如天文地理、文化藝術、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識和一些未知領域。若老師孤陋寡聞知識面窄,在教學中就會捉襟見時,被動應付,就不能應付自如,舉一反三。
2語文兼顧 訓練駕馭
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義性的語言。運用語言表達思想要恰當;運用語言傳遞信息要準確;運用語言辯論事理要嚴密。教師要引導學生聽、說、讀、寫,兼顧教材,學會在生活中擷取語言。生活處處皆語文,利用這一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打開語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師應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使教學富有文學色彩,生活情趣,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識。
3左右逢源 多才多藝
語文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與其它學科的巨大差異。語文重實踐運用,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聽的明白,說的清楚,看的透徹,寫得生動,思的正確。新教材注重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樂于探究。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直觀、具體、鮮活的語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電化教育手段外,教師可把書本知識轉換成悅目的圖文信息,我還把課文編成話劇、故事小品,組織晚會讓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參與中鞏固知識,培養語感,使課堂有聲有色,情趣橫生。
4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要陣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對學生有關愛,在教學工作中就會有動力、有辦法、有信心、有成績。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了解學生。要認真鉆研分析教材,把學生和教材聯系在一起考慮問題。這樣,教師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讓學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優生適當增“量”,困難生“吃飽”就行。這樣可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教導。
5多動腦筋 勇于創新
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運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檢驗和鞏固課文知識的最佳方法,是課堂教學的延讀。多開展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走向社會,到語文世界去漫游,讓他們去體驗和感情語言的含義,讓他們去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實際價值。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強調知識結構的復合性,注重提高文學素養,不斷嘗試教學設計的創新,努力提升學習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能和教育研究綜合素質,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利用課改的有利時機,多動腦筋,勇于探索,讓學生在緊張活潑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多才多藝的高素質教師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美國學者波斯納總結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教師專業成長=經驗+反思。意思是說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且行且思,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中亮點何在?又存在哪些遺憾?思考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成敗?思考如何改進就能使教學活動更加順利?等等。教學反思活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長期做好這門學問作用頗多,可以完善教學,可以使專業成長,可以解決一些疑難問題等等。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教學反思、反思教學”的益處,那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才能做好這門學問呢?下面簡單說說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
一、形成反思的意識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你給兩個不同的班級同時上一節相同的課,給第二個班級上課時一定會更加得心應手,效果也會明顯好于第一個班級,原因何在?就是教師在上完第一個班級后會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會反思改進的方法等等,說明反思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是多么的重要。有人曾經說過,你寫多年的教學設計你不一定會成為著名的教師,但如果你堅持寫多年的教學反思,你就很肯定成為一個著名的教師,可見如果一個教師不懂反思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教師要自覺形成反思的意識,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時刻注意主動并創造性地反思自己的一切活動,如教育目的的制定,如課堂情境的創設,如評價方法的實施等等,教師不僅是一個教育者,更是一個研究者,要用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并進行反思、分析,力求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行為,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一定層次的提升。
二、確定反思的內容
反思,教師到底該反思什么呢?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首先反思一節課中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又有哪些缺憾?聽一節相對成功的課,聽課者都有這種體會,就是在時隔多日之后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其中最最精彩的片段。每一節課教師都會精心設計,而且不同的人在設計時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體現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體現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等等,這些獨到之處就形成了課堂上的閃光之處,如精彩的導課,如重難點的突破之處,再如合理的評價語言等諸方面都值得教師去反思,并記下反思日記,指導自己以后的教學。同樣,在每一節課中也一定會存在一些令教者不滿意的地方,如表達不當,如過渡牽強,如朗讀指導不到位,再如練習的難易不恰當等,這些不足之處教師課后都要仔細分析,然后再做出改進的措施,這樣在日后的教學中就會有所提高。其次要反思這節課有沒有達成教學目標,其實所有學科的最終目標都是讓不同的學生都到不同的發展,那教師就要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有沒有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跳到相同的高度去摘吃桃子?一個班的學生水平常常是參差不齊,表現在學習態度不一樣、學習能力不一樣、學習基礎也不一樣等等,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不同程度的認知要求,如我在教學《春聯》一課時,我要求一般的學生去初步背誦文中出現的春聯,中等偏上一點的學生再去識記一點課外的春聯,班級的幾個學有余力的優等生則讓他們在感受春聯的音律美的同時學會自己根據一定的主旨創作春聯,真正做到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第三,我還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有過激行為,老師們在有人聽課時一般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課堂上出現什么狀況都會心平氣和地跟學生交流,可在平時的隨堂課教學中,教師就可能出現過激行為了,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我讓學生用“會”說一句話,我們班上有一個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也怯生生地舉起了手,我立即給他提供了表達的機會,誰知道他的答案竟是:“我家的公雞會下蛋。”我當時好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一樣,直接追問那個學生:“你長腦子了沒有,你家的公雞是從外星上來的,你哪只眼睛見過公雞會下蛋的?”我話一說完,那個本來就膽怯的學生滿臉通紅,把頭低得很低。課后反思自己的行為,我覺得自己的行為時大錯特錯,我應該首先表揚這個學生,首先肯定從語文的語法角度看,這個同學說的話是正確的,然后心平氣和地告訴學生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違背了自然現象。也許我這一罵,會使這個孩子僅有的一點勇氣喪失殆盡,我就是一個劊子手。解鈴還須系鈴人,第二節課一上課我就當著全體同學的面向那個同學道了歉,并告訴他那句話是完全正確的,只是要把公雞改成母雞就行了。反思后,我要自己誠心的道歉呵護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
三、講究反思的方法
反思是一門學問,反思的效果也高低相同,這就表明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還必須講究反思的方法,基于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我就簡單說說我常用的幾種方法。第一,日記反思法,就是教師在每天的教學任務結束后,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和總結,并記下日記,日記中可以記載教學中的成敗,可以記載教學中教師突發的靈感、頓悟,也可以記載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獨特的反饋意見等,養成記反思日記的習慣,對教師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二是聽課反思法,就是把自己的課攝下來,然后通過錄像再現,自己以聽課者的身份客觀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以達到反思的效果,這種方法中教師成為“旁觀者”,才能清楚地分析本次教學實踐的得失,再修改教學設計,重新再在其他班級上課,有時間的話再重復一次上述活動,可以更好地彌補自己實踐活動中的缺失等等。
掌握反思這門學問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及時反思、有效反思、堅持反思等,那樣教師就能獲得自身成長的不竭動力,并不斷地超越自我,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
【摘 要】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學校領導的悉心教導,有上一級專家的引領,也有名家大師們的陶冶,給我的成長帶來深刻的影響。我已經由少不更事的年輕人成長為今天的市級教學能手。今后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我要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一輩子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一個勤于進取、扎扎實實的小學語文老師。
【關鍵詞】勤于進取;扎扎實實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在從事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的工作崗位上已經輾轉了13個春秋。回顧13年來的工作,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畢業之初的豪情萬丈,遭遇挫折后的自暴自棄,后來追求課堂形式上的轟轟烈烈,到現在教學中的踏踏實實。一路走來,有太多的想法和感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就更加強烈。
初為人師時,徒有一腔熱情,語文教學中沒有目標意識,班主任管理中缺少科學性,有的更多的是盲目和沖動。使得教學和管理如同散沙,形散卻神不聚。
課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走進了校園,走進了教師的心田,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課堂變得熱鬧了,精彩了。而我,成了導演,成了總策劃師,讓精彩的展示成了那些善于言辭、勇于問答的孩子們的舞臺,卻忽視了那些不愛思考、不善交流的弱勢群體。素質教育是讓每個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由于我個人對理論知識學習得不夠深入,理解得不夠透徹,導致了課堂上的嚴重跑偏,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好在我不是法官,否則,我將釀成多少冤假錯案!
而今,走過了年少輕狂,走過了盲目無知,我開始變得沉著、科學、敬業了。我越來越發現,對于語言文字敏感的我,真的適合語文教學,我也越來越喜歡語文教學了。幾年來,我邊學習理論知識邊進行教學探索和研究。時間再緊,也不能擠掉鉆研的時間。我和同事們一起,用三年的時間進行了《小學語文質疑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的課題研究,外出學習、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摸索方法、分析案例、總結經驗、撰寫論文,在探索的路上留下努力的痕跡,灑下辛勤的汗水,收獲成功的喜悅。2010年8月,我們的努力終于迎來結題的喜訊和一等獎的課題研究成果。這更加讓我相信一句話:“一拿起課本,一走上講臺,一看到學生,一想到未來,一切苦和累都化作清冽的甘泉。”現在我又踏上了新的研究之路――《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不放棄。因為苦在其中,樂在其中。
憑著對語文教學的熱愛,我一直沒有放棄對小學作文教學的探索和嘗試。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我把看圖、寫話、讀書、積累、自由創作、修改、評價緊密結合在一起,分層訓練,重點突破,評改提高。
一二年級是寫作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重在培養興趣,一幅畫面、一次交流,只要孩子有話要說就讓他們勇敢地說,大膽地寫,不拘形式。中年級重在從整體入手,正確選材,自由表達,字數不設限,給學生自由練筆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感受到寫作是快樂而不是負擔。在創作后師生、生生之間相互評價、相互修改、自評自改。在修改評價中交流、提高。高年級時重點突破,拔高訓練。教師從審題立意、布局謀篇、詞句表達上給以指導,勤于練習,從而達到生動自然、行文自如。無論哪個階段,都不能忽視大量閱讀和積累的作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這一切都貴在堅持,苦中求樂,其樂無窮。
老一輩教師是紅燭型教師,工作中,他們沒有一節課是馬虎應付的,沒有一課書不是精心準備的, 他們的示范讓我自嘆不如,更讓我倍受鼓舞,這種紅燭精神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所缺少的,它在我心中掀起的不僅僅是震撼,更是老一代教育家對我精神上的洗禮。作為年輕一代,作為新型教師,我們要把這種紅燭精神傳承下去,更要做一個發展型教師。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學校領導的悉心教導,有上一級專家的引領,也有名家大師們的陶冶,像市級講師張建中、省級講師張向葵,全國知名的賈志敏老師、竇桂梅老師、王崧舟老師,他們的思想和風格帶給我深深的啟迪和思考,給我的成長帶來深刻的影響。我已經由少不更事的年輕人成長為今天的市級教學能手,雖然上級領導給了我一定的榮譽和鼓勵,但我今后會繼續在學習中不斷充電,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一輩子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一個勤于進取、扎扎實實的小學語文老師。
一、朗讀方法
(一)理解文章,把握情感基調。
(二)運用技巧:停頓(標點停和語意停)、停連、重音、語氣、語速。
1.標點停頓時間長短一般是:句號、問號、嘆號長于分號、冒號,分號、冒號長于逗號,逗號長于頓號。
2.語意停頓:即感情停頓,在一句話中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有適當的停頓,受感情支配,聲斷而情不斷。
3.停連: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不以標點符號的指示停頓,而將句子連接起來讀的一種處理方式。
4.重音:根據文章情感:加強音量和氣勢、適當延緩音節的讀音、變換音色、重音輕讀等。
5.語氣:要讓學生懂得陳述、祈使、感嘆、疑問句等的句式朗讀時表達的各種語氣和感情。
6.語速:注意不同的作品朗讀的速度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二、朗讀形式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不能濫用,應根據教學對象、文章體裁、教學環境進行選擇,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適合低年級朗讀形式
1.范讀:指老師運用多種朗讀技巧,為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多適合低年級孩子。也可安排在初學課文時、某個重點段落、學生難以理解把握的長句等。
2.領讀:即老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這是低年級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最直接的方法。
3.引讀:低年級往往好一字一頓的讀,要么唱讀,利用引讀法伴讀半放指導朗讀,克服學生不良習慣,訓練語感,培養朗讀能力。
4.看圖朗讀:適時運用插圖配合朗讀,既對學生進行看圖結合的訓練,還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二)適合中高年級朗讀形式:精讀、略讀和瀏覽
1.精讀:精讀重在培養閱讀理解,要對文章從內容到語言到寫法比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習得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要達到精讀的朗讀方法很多: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讀、開火車讀.....
(1)自由朗讀:一般在初讀課文階段,是在自己的思維主導下的朗讀,想自己所想,讀自己所讀,寫自己所寫。遇到不懂的查一查、問一問、反復讀一讀,遇到精妙之筆、疑惑之處畫一畫,一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朗讀權。
(2)默讀:默讀即無聲閱讀,它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課程標準關于默讀特別指出:低年級“學習默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高年級“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所以教學中必須要關注默讀的訓練。
(3)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是在學生流利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走進文本,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形象貼切的表演把課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形象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比賽式朗讀:小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激發朗讀興趣。
(5)比較朗讀:調換字詞,進行比較朗讀。針對具體課文內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
(6)配樂朗讀: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想象朗讀:創設情境的想象朗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一下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再啟迪想象,不僅能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
(8)表演朗讀: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表演一下課文中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9)評讀:評讀可以分自評、生評、師評。所謂“評讀”,就是邊閱讀邊評議,評讀要與理解課文緊密結合。評讀的目的是通過評價、指導,適當點拔,給予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
(10)誦讀:即背誦。這種朗讀方式多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
(11)齊讀:當需要渲染氣氛,重點強調,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朗讀的形式還有很多比如:小組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
2.略讀:是學生從精讀的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篇。中年級可以訓練略讀,以適應平日讀書看報的需要,進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3.瀏覽:指大略地看。可用于了解課文大概內容,還可平時消遣性閱讀,瀏覽根據需要較快搜集信息。重點在高年級培養。教會學生有目的、帶著任務進行瀏覽,學會一目十行,要培養課前、課外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摘 要:語文學科的教和學,都是以文學修養為基礎的。但是受到小學生閱讀的質和量的限制,發掘教材中的“各種因素”之責就必須由教師來承擔。一篇課文的教學是否成功,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文學修養,其次才是教學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學修養;閱讀能力
曾經有一位網友把教師的文學修養比作扎根泥土的樹根,而學生所體現出來的對文本的感悟就是樹上的枝葉了。對于文本的解讀只有深入進行才能進入作者的精神境界,才能親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說明,語文學科的教和學,都是以文學修養為基礎的。但是受到小學生閱讀的質和量的限制,發掘教材中的“各種因素”之責就必須由教師來承擔。一篇課文的教學是否成功,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文學修養,其次才是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擔當的責任是從語言文字、人格素質、道德意識出發,需要在文學修養、文化品位與語文教學藝術上下功夫。而對于語文的學習,它的極高的綜合性,使語文授道者所具備的必須是全方位的綜合素質,而豐厚的文學修養,卻是語文教師素質的精華所在,像光源的聚光點,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那些方面的文學修養呢?
一、語文教師對文本的感悟
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是依據課本來作為指導的,課本中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用語言文字創作的,是反映社會生活和個人情感的藝術品,充滿了靈性和創造性。能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就是語文教師的文學底蘊在發生作用,每位作者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激情、理想和心情。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了解作者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現實狀況,將作品恰到好處的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讓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光華和情感波瀾。作者通過文學作品,無論塑造怎樣的形象、渲染怎樣的情節,我們做語文教師從作品中既要窺視其人性的弱點,又要挖掘閃現人格魅力的光彩,從而誘發學生的心智和情感。這是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式教育,發揮自己的文學特長,可以就其作品本身入深、參透,幻化出更豐富的、想象的色彩,從不同的角度去點撥、指導,和學生一起投入再創作中,激活學生的思想火花,一種源動力的熱情被感染,從而產生強烈的創作熱情,在融通一氣中,達到師生互動的對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
語文教師對文學的感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是教師本身的文化底蘊,有時候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冠冕堂皇的,它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對于語文教育,語文教師應該是民族精神的傳遞者,是社會的精英分子,是精神的布道者,是社會良知的啟發者。有了對社會的感悟,才應該保持著高尚的情操,有著能夠感悟人的精神力量,才不愧為一個語文教師,才會為社會的良知做鍛造。
二、語文教師對文學的積累
古人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胸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教師勤于讀書,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讀書,只有教師熱愛文學,才能教育學生熱愛文學。胸中無墨,自然不能潑灑成文。“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直接的和間接的積累,才能解決寫作之源這個關鍵問題,學生提筆作文時,也才能做到厚積薄發。
人的素質就是受書籍的感染而慢慢的發生質的改變。語文教師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常常感染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引領學生也熟讀這些作品,在春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滋生出靈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悟人性和人生,然后產生創作沖動,更使人格和靈魂得到升華和凈化。
作為語文教師要為教學做準備,注重多方面收集整理,探索豐富的教學資料,從教學論文、教學新點、學生習作、課堂實錄、精彩時文等方面做積累,會給學生更多的引導。
語文教師肩負著學生的素質教育,這是大前提。而人格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需要通過文學的途徑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實現。
三、語文教師對文學的創作
這一素養,通俗地來說就是要會寫下水文。所謂“志于道,游于術”。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學用語言,提高素質,培養悟性,促成創造”,學會應用語言是第一位的。雖說語文不僅僅是文學,但文學是語文教師必備的本能。作為語文教師,文學創作的體驗,是對生活的藝術敏感,是對語文教學的感悟,是對周圍新生事物的靈敏的反應。
從我國古代、現代教育史、文學史上可以看到,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同時又是作家,他們在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仍不辭辛勞地在自己的責任田里不輟耕耘,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食糧,傳承著燦爛的民族文化與人文精神,從而為教育起到了光輝的典范作用。
比如孔子,他既是傳道者,同時也是創作者,他有非常深厚廣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他的教學語言典雅、規范,常常運用《詩》、《書》等古籍中的名言名句教導學生,也作“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來勉勵學生在艱難復雜的形勢中能保持高風亮節的氣度。孔子還善于以物作比,把深奧或難以名狀的道理說得既形象又明白,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來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智者和仁者的“動”和“靜”喻為“水”和“山”,而且做出“樂”和“壽”的美好狀況和結果,非常有力地引導學生如何做一個智者、仁者。
因而,總的來說厚積薄發,語文教師只有練就了深厚的文學修養,將文本的精華部分傳授于學生,學生對文本的生成才能更加枝繁葉茂!也只有如此,才能讓審美的光華和理性的智慧之光一起閃現在文學的天空。
摘要:有的人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要知天文也要熟知地理,應該是一個掌握很多知識的“科學家”;有的人則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很深的專業知識,應該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專家”;也有人認為如今的語文老師應該是領著學生在玩中學習語文,語文教師還應該是個“玩家”等等,那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老師到底應該做個什么家呢?我覺得如今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全能的“雜家”。
關鍵詞:積累底蘊;博采眾長;留住語文味
用一句不太夸張的說法,幾乎全世界的人類都在關注教師的素質問題,新課改同樣也在呼喚高素質的教師誕生,甚至人們把課改是否成功就歸結于教師的素質是否得以提高,而語文教師的素質尤其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我覺得如今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全能的“雜家”,要求樣樣了解,看似“不務正業”,實則“百花齊放”,下面我就語文老師如何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積累語文底蘊
語文學科的基礎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內容的廣闊性,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無論是天文還是地理,語文教材都有多企及,這就需要語文老師本身要積累深厚的語文底蘊,那樣才能夠游刃有余地開展語文教學,使語文教學真正姓“語”,而不至于將科普類的文章上成科學課,將哲理類的文章上成品德課等等,而且如今的學生是身處信息時代,一些健康的、不健康的知識鋪天蓋地地向學生襲來,這時還需要語文教師教給學生選擇和判斷的能力,引領學生去親近健康文化遠離糟粕文化也是新時期語文老師的一個重中之重的任務,可見語文老師需要積累的語文底蘊涉及各個角落的各個方面,那樣才足以去培養合格的學生。
二、學會博采眾長
要語文老師成為一個雜家,需要老師去積累語文底蘊,積累各個層面的知識,但是也不是要求語文教師做個全能選手,只是要求語文老師見多識廣,興趣愛好相對廣泛一些而已,如今的示范培養出來的教師專業水平一般都是比較高的,遺憾的是他們的綜合素質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弱的,語文教師要扮演好“雜家”這個角色,需要全面拓展自身各個方面的修養,那是不是讓這些年輕的老師成為一個雜家后再走上講臺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想法,當語文老師自身的能力還不足以打開語文教學的視域時,這時的教師要學會轉變思維的角度,自身不足時可以博采眾長,其實我們不必小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深奧的書,學生就是教師最可利用的語文教學資源,學生的知識面有時候完全在老師的意料之外,語文學科的一些技能的發展有時候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探究,這時的教師只要適時地組織和評價。面對這群活生生的教學資源,教師引導得當,課堂對教師的關注程度就會漸漸轉移,教師靈活地博采眾長后依舊是一個合格的“雜家”。
三、要留住語文味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老師不能再為自己擁有一桶水而沾沾自喜,語文教學需要有源頭活水,這需要語文教師有能力找到活水的源頭,在覓水的過程中,會面對大千世界中繽紛的一切,教師要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不要被繽紛的萬物迷花了眼睛,這樣才會領著學生去科學又全面地認識世界。
語文教學的外延很廣,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有些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變得盲從了,語文課沒有語文味,有的上成了美術味,有的上成了音樂味,有的帶著濃濃的科學味,等等。這些老師上課過分依賴現代信息技術,以不變應萬變,用別人的教學設計和課件機械教學,學生合不上拍時,教師就想方設法地牽著學生的鼻子往自己那個道上引,久而久之,這些語文老師就成了學生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專家”,現代信息技術成了這些語文老師的一塊遮丑布,掩蓋著語文老師自身綜合素質的低下。依靠現代教學技術展現的知識看似很豐富,但一味地依靠多媒體的特點吸引學生的眼球,會眼中削弱學生對語文文字本身的感悟能力,而且因為課件是預設好的,還會嚴重限制學生的探究和自主思維能力的發揮。
雖然語文的綜合性很強,有諸如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的語文教育的重要因素,但教師不能因為要做“雜家”而過分抬高它們的地位,要巧妙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把握好教學的度,千萬不能喧賓奪主。還有的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每一個都是固定的模式,好像哪一節課少了“延伸拓展”環節就違背了新課程理念,其實語文教學的“雜”不是漫無邊際的,不隨意、不盲目,適當有度的“雜”是為了讓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高屋建瓴,讓語文教學風景這邊特炫目。
語文課改不是紙上談兵,需要教師首先轉變觀念,然后以課堂為戰場進行實地演習,在演習中不斷摸索前進,就一定會誕生高素質的老師,繼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教師自身需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淵博的知識。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需有愛崗敬業的思想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還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了解現代化科技知識,掌握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另外,需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育中勇于探索,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覺得聽你的課有趣、有味,從而能夠自覺地、認真地投身學習。
一.實際教學中的必備“三招”
在實際教學中,還要講究藝術和策略。筆者總結了“三招”:一是遠近相宜。作為教師,不要把你的性格特點完全暴露給學生,注意遠近相宜,若即若離。二是剛柔相濟。如果說嚴格要求是“剛”,采用暗示誘導的方式是“柔”,那么必須剛柔相濟,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對象,愛心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三是幽默教育。變沉臉為笑臉,寓斥責于幽默之中。這既是一門教育藝術,也是教師智慧和修養的表現。幽默教育是溫和親切、滿懷善意的,妙趣橫生的語言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學生的記憶,能成為運用幽默教育的教師是學生終身難忘的、可敬可畏的老師。值得強調的是,在樹立“威信”的過程中,要避免走入“權威”誤區,為了讓學生“聽
話”,利用各種手段控制學生的言行,要求學生絕對服從教師的意志和愿望,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結果會適得其反。這樣做會抑制學生的個性、情感、意志、品格的發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學生而言,他們的心里同樣有一桿秤,通過教師的表現,在他們的印象里就給你打了分,你的“威信”如何也反映了他們對你的評價。
二、好的小學語文教師是一座橋
好的小學語文教師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在教學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并把這些知識遷移,運用到自身發展中去,教師這座橋就是為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汲取知識養分而鋪設的一條通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運用好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發揮的余地。同時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教材交流。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是學生與教材聯系的紐帶。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出現,而不是主導者。那么,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只有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否則,橋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橋搭成了學生也不愿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材是磚,要用來引玉,而不是作為單純的任務來完成。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要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他們需要的新知識并加以運用,以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標。
三.積極學習,積淀文化素養,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也許學習是老生常談,但學習正是每一個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門。誰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誰就能永遠保持青春活力。什么時候放棄了學習,什么時候就開始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覺得沒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知道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我們開始固步自封了。一個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讀的能力,它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設計的水平是文本解讀能力的直接體現。資深特級教師令人驚嘆的便是極高超的文本解讀能力,而文本解讀能力背后,則是深厚文化素養的支撐。文本解讀三個層次:課文說了什么,課文怎樣說的,課文為什么這樣說。
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不是大學中文系科班出身的,這是無法追回的遺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補,那就是學習。學習是不管什么時候開始都不遲的,廣泛閱讀經典,閱讀名著,日積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文化素養也是,文本解讀能力也是,教學智慧也是。只要我們有心學習用心積累,總能一步一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四.心存理想,堅持實踐
契而不舍,金石可鏤!我們大多數人并不是缺少靈感,缺少的正是靈感之后的堅持不懈!淺嘗輒止,見難即退,正是我們不能成為大家的根本癥結所在。平庸,就是這樣形成的。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來的。只有想是沒有結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實踐,堅持不懈的實踐,不斷加以反思的實踐!因此,我們如果能夠心存理想,堅持實踐,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獲。另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育同學們如何面對現實生活,如何處理問題,同時要注意不能時刻以一位老師的形象出現去說教,必要的時候要以朋友的形象出現,當然同時不能丟了老師的那份榜樣形象。當我們選擇當老師的那一刻,教書育人,就成了我們的責任,學習是我們的準備,現在準備好了,就去實踐責任,要用心,用愛,用認真去面對教育,用真愛去對待學生。
五、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有些事情雖然危害到了你的情緒,但也會促使你思考更多的問題:一個好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原來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會出現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教師怎樣才能把社會地位真正地提上來?你心目中的優質教育是怎樣的?如果教師追求太多的功利會有什么不良的后果?什么樣的教師才算是名師?是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你有很多苦惱要說,你要用一些別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其實這些都會促使你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教育的責任是什么?這些思考會讓你了解:真實地活著比什么都重要!每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都會有較為苦悶的一段路程,這一段路程將是你教育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財富。此時,我建議你來讀書!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要說自己沒有時間,為自己找借口是人類最可恥的行為之一。讀些什么書呢?一要繼續閱讀本學科的專業書籍,每過一年,要讓自己的科學知識變得更豐富;二是要加強教育教學類書籍的閱讀,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努力閱讀一些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類的書籍,這可是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憑借!
怎樣當好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我不止一次地這樣問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否定自己的回答。
語文,它反映的是我們生活的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它包羅萬象,所承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有時,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有一種難以承受之重。
語文有這些承載,當好一個語文老師何其艱辛!當好一個語文老師又何其艱難!
我常常羨慕那些造詣高深的老師,也常常追尋他們上課的路蹤軌跡,我總能發現,他們都有一手非常自然而又巧妙的引導技巧,課堂上,學生在他們的引領下,仿佛在天地之間遨游,身心得到鍛煉,精神得到陶冶,眼界得到拓展,知識得以提升。聽他們的課,感覺他們與學生似在一起聊天,似在一起游戲,輕松簡約,但卻十分高效。所以我在想,語文老師該怎樣做?大概就是要當好一個引領者的角色:揮動著你的雙手,引領孩子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到五彩園中采摘鮮花,到廣闊的海邊拾取貝殼,引導他們去觀察,啟發他們去感受,引領他去體驗……知識的汲取在默默中進行,語文的素養在不覺中提升。莫非這就是一個語文老師角色的基本定位?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多年,在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成為學生成長的關懷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育的研究者。
一、小學教師要成為學生的關懷者
在小學教育中不僅要關懷小學生的知識學習,更要關懷他們的情緒感受、情感體驗,關注其知識的“安置”方式。如果在習得和掌握知識的同時并不能享受自己勞動的愉悅感,體驗學習的興趣、快樂以及從中獲得的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心,相反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消極、退縮,甚至怨恨之情,這樣的關懷則是片面的關懷,是“糊涂的愛”。教師作為關懷者的出發點是尊重,它建立在相互平等、協商和對話的關系上。這個道理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真正領會到了小學教師要成為學生的關懷者是非常重要的。平時經常和學生溝通,以相互平等、協商的朋友的關系對話,多鼓勵學生,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因為學生必定是小孩,教小孩時我們要想到小孩會長成大人的,也就是只要我們做到“教學生一生,想學生一生”,才能把小學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二、小學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以知識傳遞為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受教師關注不夠;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過程、結果和質量評定等都由教師決定和負責,學生的任務和責任主要是聽課、練習、記憶、應試和接受評定。教師作為促進者的作用則是幫助小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以及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一個小學生從什么都不懂,不懂得寫自己的名字到懂得寫幾千字,從不懂得1+1=?到懂得解奧數題,0,1,2,3,4,5,6,7,8,9怎么寫,都經過我們教師一手教會的。如果沒有小學教師教會“你”“我”“他”怎么寫,沒有小學教師教會“a、o、e”怎么讀?怎么會讀一篇課文,看一本書?怎么會寫幾百甚至幾千字的作文?又怎么會寫較深澳的說明文和議論文呢?如果沒有小學教師教會1+1=?1-1=?,又怎么會解方程甚至解函數等數學幾何題呢?所以說小學教師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導者,也就是小學生的啟蒙教師。啟蒙教師在默默無聞工作中真正作到“教學生一生,想學生一生”。比如,我平時上課時,除了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以外,還要教學生處人處世的道理,怎么尊老愛幼;教學生怎么遵守交通規則,怎么注意安全,不得獨自去游泳,教學生怎樣防火防煤氣;要教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吃“垃圾食品”,在家要勤洗理,在學校勤打掃;養成會學習的習慣,課前預習,課堂專心,課后練習;養成會愛的習慣,也就是能明辨是非,有正確的判斷能力,有情感的愛,感恩的愛;會玩的習慣,在玩中鍛煉,會玩的技巧,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個夠,學的時候就認認真真地學,一心不得兩用。
三、小學教師要成為教育學生的研究者
小學教師要成為教育學生的研究者,就要重新認識現代小學兒童的發展特征與教育;重新認識小學教育的性質、任務和特殊的教育功能。就要了解到“小學”的年齡階段為8歲—15歲,這一階段的教育與“大學”階段相對,教育目的是打基礎教育內容主要是“學事”、“學文”。了解到進入小學的少年兒童,隨著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道德問題,小學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學生認識、了解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的道德觀念,并養成相應的道德習慣;小學是少年兒童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應當使少年兒童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掌握鍛煉的基本技能、技巧,以保證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小學教師特別需要用目光、笑容、膚觸及各種體態語言向兒童傳遞愛的信息,使小學生建立對學校及老師的依戀、信任的關系;小學是兒童道德成長最重要、最敏感的時期,學校教育可以運用諸如:移情、感情應答、共同感受等方式,以及兒童的羞澀、敬畏等情感來培養小學生的同情、友誼、孝敬、真誠、尊重、寬容等基礎性的道德品質;小學教育恰當地、有分寸地運用獎懲手段有助于兒童接受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挑戰,在心智和德性兩個方面發展成熟起來。教師在課堂以及其他教育現場開展工作,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個體性。兒童觀摩、模仿能力和感受能力強,小學教師的言談舉止格外需要掌握分寸。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多向性、小學生知識教育的綜合性,對小學教師的知識面、性格氣質、敏感程度及其應對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要求很高,小學教師職業與大學、中學教師相比較,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鮮明的專業特殊性。比如,我們通過家訪、電話和校訓通、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在校外的生活、學習和交友等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以便對學生各個階段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我想,一名教師,只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并且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踏實前行,就會有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改革,必須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個大目標著眼,不能只拘泥于原有的學科體系,還應該著眼于小學語文學科固有的特點。從學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從學習過程和活動的角度看,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實踐性、累積性和外顯性特征。從學習對象和內容的角度看,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廣域性、開放性和易學性特征。
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高低,將制約著他工作學習的成敗、任務完成的好壞、活動能力的大小。而小學語文恰好是百科之母,因而小學語文的奠基作用就更顯重要了。那么作為小學教師怎樣才能教好語文呢?
一、教學工作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第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①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②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③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使我明確了今后講課的方向和以后課該怎么教和怎么講。④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①教師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應當縱向地看到:后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②教師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③真正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④關心學生身體健康,注意保護視力,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搞好班級的經常性管理工作。⑤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互通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等。通過以上工作,本班學生紀律、學習、生活習慣、日常行為規范等都有了較大轉變,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打好了基礎。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部分學生缺乏自覺性,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甚至有的學生欠交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就進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樹立學習的信心,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并不是他們沒有潛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潛能,在經歷了一兩次失敗和挫折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形成“自己腦子笨”這種意識,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一遇到問題,先想自己不行,對自己沒信心,結果自己什么都學不成,什么都不想學,作業不會做,造成成績低下。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為他們提供發言機會,讓他們到黑板上做題,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對他們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我都給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逐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學生在啟蒙教育之后,接受思想定型教育的關鍵階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正確認知自己的工作定位,通過正確的工作和身份定位,確立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本文就是通過分析教師職責定位,以理性思維為中心,以創新教學為目的,談談一名合格的學者型語文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品質才能為新時期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做出貢獻。
關鍵詞:學語文;工作定位;學者型老師;小學教育
一、語文老師的定位
小學語文是一個學生思想形成的基礎,更是一個學生道德培養的起點,做好小學生的語文教學的同時,必定要兼顧注意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所以一名語文老師,在這期間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語文大師,更要是一個道德大師,他要給學生幼小德心里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最起碼的道德是非觀念的樹立更是離不開語文老師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在古時候,小孩子送入私塾首先要學習的是《三字經》,這是中國文明歷史中的一盞明燈,它從第一句就開始講“人之初,性本善”是給每一個學生最基本的品質培養的一門課程,當然,現在我們也不需要去給學生一開始就講《三字經》,但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他首先的職責是一名師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所從事的的職業是有著神圣的職責光環的,這就要求一名語文老師必須認清自己的定位:你是不僅僅是一個老師,更是孩子道德和思想的指引者,一個有一定學術深度的學者,你必須要自身建立起道德標準,不要像最近新聞中出現的那些猥褻小學生的“狼”們,落得千古罵名,給教師這一神圣的職責身上抹黑。
二、做好哪些方法讓自己成為學者型老師
1.深度研究語文教材是一名優秀的師者所應該做的基本功
對于現行教材的研究,不能夠僅僅像一般寫出來的教案那樣,而應該更深層里的挖掘一篇文章背后的故事,比如像四年級選的許地山先生的文章《落花生》一文,文章是許地山先生以自敘的方式寫的一篇小散文,讀起來清新簡單,文筆流暢,而且背后有著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應該注重你自身的作用,外表什么的都不重要。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下的一杯涼茶。老師應該在學生們讀懂課文的前提下,結合歷史背景和當下社會現象做對比,同時深度挖掘作者本人的做人風格和思想品質等,同時可以在課堂上講講相似的故事,或者是許地山先生生平其他的一些事跡,讓學生們感覺到一個人的品質的培養離不開小時候的家庭教育。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學生和家長的關系處理方面做些研究,讓學生們懂得尊重父母的重要性,這樣從學術深度和思想深度上同時下手,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一堂豐富的一節課。
2.打破一本書挨個講到底的方式,以專題研究的方法吃透文章和教材
要知道,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給學生教的不僅僅是一本課本,而是一門語言,傳統的一學期從開始到結束挨個挨篇講教的方式讓學生感覺到的只有乏味,所以我們要打破這種方法,將一本課本劃分為幾個版塊進行分專題研究教學的方法。比如橫向方面,在講四年級的語文課本的時候,將這一學期所要學的文章分為“詩詞”、“應用文”、“散文”等幾個專題,每一個專題分2周左右完成,讓學生感覺到在學“詩詞”的過程中只學詩詞,爭取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了解和把握。縱向方面可以把一學期總體的教學時間分為“學習階段”和“實戰階段”,“學習階段”主要是學習,“實戰階段”主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把握課程內容,剖析內容,然后寫讀后感。實戰階段可以具體給學生一個“作文周”“作文月”等,讓學生在某一學習階段專門去做一個事情,把力量用到一個點上,得到的效果肯定比普通的一貫到底要好得多。
3.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手段讓你成為學生眼中的高手
有效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課堂活氣氛活躍起來,是現代教學的大方向。通過幻燈片、視頻短片等現代多媒體手段,將情景教學進行到底。在語文課堂上給同學們最直觀的的感官和影響,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覺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境。比如在古詩詞《清平樂.村居》的課堂上,可以先放他一段網上的故事背景視頻,將學生拉入到這種太平盛世之下,鄉村祥和安靜的境界當中去,然后引出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有感而發寫的文章,逐字逐句,應對文章中的各種景色相對應的人物去一一對應,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畢竟因為很多學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他們很大一部分人沒見過這種景象。
4.堅持勇于實踐和不斷探究的精神
這是做一個學者型的語文教師必須始終要堅持的。不斷投身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堅持不斷探究,其中,最要緊的是十分注意培養自己的“識見”和“識力”。“識見”和“識力”應當成為一個學者型語文教師的一項較高的和較重要的素質。“兩識”對自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確定價值觀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表現在對教材作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分析上,而且還表現在透視社會人生而表現出某種真知灼見、預見未來潮流、指出教材謬誤、洞察學生潛能等方面。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通過自身的努力,讓每一節課都能講出花來,有效利用業余時間提高自己的學識素養,在深度挖掘每一篇文章所富含的各個方向的知識的同時,用科學現代的表現手法將學生帶到文章所描述的境界當中去,將學生擺在一個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來。贏得學生的尊重,贏得學生的愛戴,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努力,是中國教育改革的呼喚,是培養21世紀具有世界競爭力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們,尤其是年輕的語文教師們,要向做學者型的語文教師的方向作不懈努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
1 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同時,最寬松的時候是創造性思維最活躍、創造力最豐富的時候。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微笑常帶入課堂,富有情感地教學,語言親切自然,趣味盎然地啟發、感染,積極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課堂重鼓勵多表揚,放下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的高架子,勇于蹲下身來和學生平等交流,真誠喜歡每一個學生,為學生付出真摯的愛,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時刻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具有創造潛能的學生一般表現為淘氣、頑皮和不受約束,所作所為不符合常規,常表現出玩世不恭的態度,教師就要善于正確引導,不要動輒指責,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不同表現,尊重學生的獨特的學習感受,使學生不會因錯誤而尷尬,讓語文課堂真真做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樹立學生創新意識。因此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允許學生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允許學生對老師、課本質疑,也允許學生說出錯誤的答案。在我的課堂上,學生有完全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2 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無疑發揮著主導作用。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因此,教學中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題目,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在隨機提問時,也可以適當寬限時間,否則學生為了迎合老師,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走進了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里去了。
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求解。教育要培養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則要做好組織工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分享主動求知、獨立思考的樂趣。
創造交流的機會。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應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留出當堂練習時間。語文課往往是說得多寫得少,寫的訓練往往被拖到課外,課堂書面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把練筆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輔導學困生,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寫得更端正,正確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4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么?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從現代科學意義理解,方法是指人們在有關的活動領域,把握事物規律,完成某種任務而采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結。古人也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足見指導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是何等重要。
課前預習的方法適用于每門課程,而對于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的被動聽有諸多好處。課前預習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語文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即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總結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從教學中不斷摸索,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閱讀法”、“快速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等。科學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這樣,每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就好比教給他們點石成金之術,學生輕松自學的同時,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總之,只有目標明確,教法科學,學法正確,手段先進,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償到過課堂教學失敗的辛酸,也享受過課堂教學成功的喜悅。我深深感到,一個教師真的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成熟起來,不付出艱辛的努力是不行的。于是,我總在想,怎樣才能算得上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呢?怎樣做才能把一個賞心悅目的課堂教學奉獻給學生呢?本文著重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語文老師 有詩意 關注生命成長 文化內涵
新課程來臨的時候,我們在理論上也接受過多輪的有關培訓,也參加過多種形式研討與交流。可是我們的多數課堂還是濤聲依舊,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分。現在,教師牢騷滿腹,把矛頭指向改革。而我認為,改革沒有錯誤,問題出現在倡導改革的同時,忽視了教師基本素養的提升。語文是詩意的語文,一個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是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做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理論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小學語文看似簡單,可是它包容豐富的內涵。語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們面對鮮活的生命,你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與能力,還有方法與過程,更重要的情感與態度。
一、一個有詩意的語文老師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生命成長
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質與精神。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我們滿足不了孩子的物質需求,那么輸入給孩子的精神就顯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從哪里來,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靠教師人格的影響和人性的發揮。教師的崇高在于無私的奉獻,在于愛心的流淌,在于對孩子的尊重。“你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是一個教師永遠追求的教育境界。語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科,如果說一個語文教師,沒有豐富的情感,沒有優美的語言,沒有應變的智慧,怎么能駕馭課堂,怎能讓孩子喜歡語文。一個好的老師應該讓學生感到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體態,你的眼神,你的笑臉,你的手勢,你的語言??都能給學生心靈的震撼。
二、一個有詩意的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厚的文化內涵
不說通曉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學、史政、科學、哲學等。課堂中,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教師采用的策略都是“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實在回答不了的,把問題留下,課后自己解決。也許有人說,這恰恰是教師的高明,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我認為不完全是。課堂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教師該解答的要解答,該告訴的要告訴。把一切問題推卸給學生,教師是不負責任的。從另一角度來看,不得不懷疑,這位教師也回答不了。如果我們的教師都這樣上課,那么我們的教師真是個“大老爺”了。這個“大老爺”誰都能做。
要想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老師。我的小學經歷了幾位教師,我暫且不責怪那個年代,但是,教師素質各有高低。有一個教師,整天的罵罵咧咧,說話冷嘲熱諷,土話、粗話口不遮攔。學生幾乎是在馴養中成長的,那么,誰還能喜歡老師,誰還能喜歡語文。有一個教師,言談拘謹,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在日常的用語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學素養,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詩,一個典故,一個成語,都成為我們課下效仿的經典。這個老師看起來有點“文皺”,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們確實受益很多。我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最大的樂趣。
三、一個有詩意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
藝術是技能與智慧的完美結合。藝術包括處理教材的藝術、課堂設計的藝術、教學方法的藝術、處理問題的藝術,以及語言、板書、操作等藝術。所謂藝術就不是大眾化的,突出的是個性與新鮮。一個充滿生機與樂趣的課堂,教師要有好“點子”,這“點子”就是藝術。同樣是組織教學活動,不能簡單照搬,甚至是反復操作一個模式。而應總能創設出富有個性組織形式。又如閱讀方式,如果總是一個模式:復習—導入—學字—讀文—作業。學語文就像走程序,學生還有什么興趣可言。所以藝術,是智慧與技能的結晶。
上一節語文課容易,上一節生動活潑,賞心悅目的語文課不容易。做語文教師容易,做一個受歡迎的語文教師更不容易。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纏綿。情景交融,自然流放。師生融洽,興趣盎然。充滿著自信與關愛。才華橫溢,運籌帷幄。語言優美,風趣幽默。做到這些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追求的目標。
四、一個有詩意的語文教師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它能讓人興奮,充滿活力,如果發揮了它的積極性,便能使人產生超常的力量,出色地表現自我。擁有激情,會讓人更自信,能力更強,它是成功的催化劑。教師作為一種綜合角色,需要演員豐富細膩的表演天賦,政治家的機智雄辯,主持人的敏捷和口才,藝術家的獨具匠心,更要具備這種能激發靈感才藝的職業技巧和品質——激情。這一點我們從徐老師身上領略的很充分。學生最愛聽她飽含情感的教學語言,教師抑揚頓挫,緩急有效的講課聲,既能傳情達意感染學生,又能幫助理解,引發興趣,從感官角度上看,還會由于變化的刺激提高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減少聽課疲勞。激情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不經意的表揚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被融入積極的“心理場”,思維就被有效激活,注意處于高度醒覺狀態,就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將極大的發揮出來。學生最尊重有教學激情的教師,只有教師興致勃勃,學生也才能興致勃勃。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摘要】新課改實行后,對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教師是教學的關鍵。所以,所有的要求都必須以老師角色轉變為基礎。本文作者針對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變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
一、小學語文老師的傳統角色
傳統的教師只是扮演一個相對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也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小學語文老師在教育修養、教學水平和自身知識積累等方面的落后會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障礙。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一)觀念陳舊
一些老師觀念陳舊,他們認為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講好小學語文教材上的內容,以及把大綱上要求掌握的教給學生就可以了。而學生接受老師傳輸知識的方式也就是多做題、多考試。
(二)學科水平低
現在小學語文老師的學科水平普遍低下。他們的知識面窄,綜合素質低,除了小學語文,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不懂,這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講一些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育科研能力弱
現在大部分小學語文老師不具備教研能力,他們的主要教學工具還是停留在“一塊黑板講遍全書”的階段,不能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比如:電腦和互聯網等。
以上的這幾點都與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老師的要求相距甚遠,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轉變。
二、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單方面的教學行為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既要有老師的“教”,也要有學生的“學”,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基本上都是一個人控制了整個教學過程,他們往往忽略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依然存在“一言堂”的現象,一支粉筆,一本教參,一本現成的教案成為傳統語文老師的經典教學工具。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中表現自我,積極發言的權利,使學生與老師處在了不平等的文化地位上。我們經常提倡民主、平等、愛生尊師和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是因為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是因為這樣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行為的形成。
(二)“開放教學”的隨意現象
“教有定法,教學無法”,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理解新課改的要求,過分夸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忽略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就會使小學語文教學進入另一個誤區。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畢竟沒有深入理解、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讓學生發揮充分的自主性,就會使學生在內容深刻的文章面前無所適從,只是簡單地理解一些表面意思就不了了之了,難以掌握文章真正的精髓所在。同時,實際教學表明,過度的開放性教學會使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把握,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的開放程度、如何開放等問題是需要我們依據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進行調整的。
三、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的方法
(一)保持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學是教學行為的參與主體之間相互往來、相互影響、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首先,小學語文老師的角色必須從以往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教學過程的設計一定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這同樣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現代教學理念已經不是傳統的全面發展的觀點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以,全面發展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標準,只要他們能夠朝著自己的成功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其次,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要不僅會讀書,還要會運用書中的知識去解決一定的現實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外,還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發揮主觀能動性
民主、開放、科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教師應該擁有創新精神,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能力。比如在課文賞析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預習,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搜集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師對同學的成果從修辭、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評價,然后給予肯定,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注重情感教育
新課堂標準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傳統課堂教育中我們過分注重了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缺乏人性化,這導致課堂上氣氛沉悶,學生沒有學習的激情,學生就如同“書呆子”一般。如果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多點激情,讓學生有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和緊迫感,那么我們的教學效率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總結: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重新定位與新課改是息息相關的,同時對教師個人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小學語文老師應該主動積極地完成教學中角色的轉換,為培養新型人才打下基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許多語文老師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出現了部分老師埋怨新課改的情況。發牢騷和抱怨是無益的,應重視自身基本素質的提升和鍛煉。語文是一種有心的文字,語文教師也應該做一名有心的語文教師。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心
做了多年的小學語文老師,聽了許多節各式各樣的語文觀摩和優質課,其中的感悟也有許多。從小學語文教師的成功和失敗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教好小學語文,必須做一名有心的小學語文教師。那什么是有心的語文教師呢?
一名有心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喜歡自己。學生們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對學生要多加贊賞和鼓勵,少對學生進行訓斥和打擊。在上課的時候,盡可能做到幽默風趣、言談拘謹。多多引用名言警句,唐詩宋詞。經典寓言和成語故事也能被我們搬進課堂,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一片知識的海洋,讓學生在浩瀚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去享受知識,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名有心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擁有激情。身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不但要有豐厚的教育教學理論做基礎,還要具有濃厚的人格魅力。不但要備好課、講好課,而且還要在課外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拓展自己的視野。我們在面對活力十足的青少年時,不但要把語文看成一種語言工具,而且還要用我們的魅力,把語文包含的人文性生動活潑、富有激情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熱愛語文的情感和態度。
一名有心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以人為本,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提高他們能力的同時,要加倍關注學生精神的成長和要求。我們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每一位學生,讓我們的尊重在課堂中散發出它應有的光和熱。我們要讓課堂充滿美感和愛,用優美的語言和肢體動作,用充滿關愛的眼神和笑臉去面對每一名學生,從而凈化學生的心靈。
一名有心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我們不單單要了解文史哲,還要涉獵政史地和理化生等知識。小學生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授課時,我們要廣泛地講授與課堂相關的文化知識,不管是自然科學的還是社會科學的。
總之,我們要用自己的人格和智慧,用我們的知識和技能,用我們的愛心和寬容去感染每一名學生,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名有心的小學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城關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