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

時間:2022-04-07 10:37: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德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德育論文

德育論文:探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德育教育

一做好預習工作,了解學生情況

以淮陰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為例,各班班主任的確定都是在暑假內完成的,在開學前10天,各班級學生的信息就會轉交給班主任,這時,班主任就可通過學生的個人檔案了解學生的大概情況,同時,有的班主任在假期內就用電話或E-mail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進行聯(lián)系,短短的電話或小小的郵件大大地拉近了班主任和學生的距離,為以后順利建設新班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求,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很多同事覺得班級管理應提出“精細化”理念,而我認為,在班級管理中,尤其是剛建班的時候,班主任應先提出整體要求,不宜太多、太細,可稱為粗放管理,這種“粗”是集體中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班集體的形成,同時,還能給全體學生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留有創(chuàng)造與發(fā)揮的余地,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這種“粗”并不是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細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特長、思想和需要,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某一活動的興趣,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再進行“精細化管理”,因此,“細”正是在“粗”的基礎上對“粗”的完善與豐富,也是以生為本、使班級能全面發(fā)展并保證學生能個性自由不可或缺的方法。人的能力是千差萬別的,因此每個人的崗位和需要也就不同。就我們班而言,翁××做事認真負責,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也有一定的威信,我將她任命為我班班長;張×擅長繪畫,我就任命她為宣傳委員主要負責班級板報工作……另外,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他們提供不同的平臺,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增強自信心,使他們能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增強每個人的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識,在晚自習期間,我實行了干部輪換制,讓學生競爭上崗,人人都有機會,激活了班級良好、積極的競爭氛圍。淮陰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一直很重視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有時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學生的道德需要出現缺位。其實人的道德行為動機來源于道德需要,學生中表現出來的道德行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種多樣的道德需要引出的。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如何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位心理專家開講座,一所學校的所有老師都去參加心理講座,會議室布置得非常漂亮,就在一進門的地方,一片香蕉皮突兀地躺在地上,所有人進會場時都在指責誰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心理專家走了進來,一眼看到了香蕉皮,也是喋喋不休,到底誰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這時候,有一個人說:“別罵了,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心理專家突然笑了,說:“我等的就是這句話!”接著,他將剛才大家進場的視頻播放了一遍,幾乎所有人都在指責,但是卻又都走過了,沒有一個人彎腰撿起地上的香蕉皮。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班級里也經常出現,盡管每天都有值日生打掃班級,但只要檢查一結束,沒有幾分鐘就會出現垃圾,很多學生把瓜皮、果殼等廢棄物隨處亂扔,盡管垃圾桶就在眼前;對于眼前的垃圾視而不見,很少有學生主動拾起別人扔下的垃圾。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實際上,這些學生也并不是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也就是說他們有道德認識,但不能做出相應的行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道德需要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每一位老師以身作則、樹立榜樣,通過多種渠道的引導和滲透,影響學生對社會道德的普遍認同,以養(yǎng)成持久的道德需要。

三利用各種教育契機,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利,能利用各種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這里的“契機”可理解為“恰當的時間”:在學生情感、認知和態(tài)度達到一定狀態(tài)或事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再進行教育和干涉。[案例一]以身邊榜樣為契機我校2007級高檢(2)班王×在上學途中遇到一個出了車禍的人,她二話沒說就將其送到醫(yī)院并等到他的家人到來才悄悄離去,時隔多日,受傷人的家屬通過多方打聽找到了學校,并贈送了一面錦旗,此事在學校引起了轟動。聯(lián)系社會中發(fā)生的一些別人有困難不給予幫助的案例,形成對比,進行討論:“我們該不該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通過討論,我班學生達成了共識,雖然社會中存在道德行為缺失的地方,但整體來講,還是好人比壞人多,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理所應當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們需要正能量。[案例二]以名人名言為契機一次班會活動中,我在黑板上寫下:“由儉入奢易,由奢如儉難。”這是司馬光寫在《訓儉示康》中的一句話,請結合學習、生活情況,選取其他的字填上,看看能填出多少項……有的學生改成了“由勤入墮易,由墮入勤難”,這正是我們想要的,于是,就由此引發(fā)了學生上課睡覺、打瞌睡、玩手機等現象大討論,很多學生在討論中都低下了頭,這是她們內心在自責……總之,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復雜而辛苦的工作,它要求我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況,隨時解決學生發(fā)生的問題。以自我為準則,以行動為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需要和道德修養(yǎng)。

德育論文:德育教學故事-愛的感動

摘 要:有“愛”的課堂,就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的學生。有“愛”的課堂,就要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所愛戴的老師。首先教師應具有高尚的的人格魅力。有“愛”的課堂,就要求每位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學科魅力,在日常的教學當中融入情感因素,在提高智商的同時,還要增長情商。

關鍵詞:師生互愛 師德師風 愛滿課堂 愛滿天下

一、有“愛”的課堂,就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的學生。

“滔滔江水是二山之橋,綿綿細雨是大地之橋,縷縷陽光是宇宙與蒼穹之橋,而濃濃師愛則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橋。在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就有多少英雄教師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師愛贊歌!

在5.12汶川震災中,龍居小學教學樓坍塌,上百師生被埋于廢墟下,教育局機關、學校師生、人民子弟兵、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全力投入抗災搶險中。在清理廢墟、搶救被埋師生過程中,見到向倩老師自己身體被砸了成三段,而她雙手環(huán)抱將三名學生緊緊摟于胸前,用自己的身體將三位學生保護于身體下,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軀抵抗災害,保護學生。在場所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舍身就義,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自發(fā)的向向倩老師鞠躬致敬。

在什邡市發(fā)生的多起教學樓垮塌事故中,師古鎮(zhèn)民主中心小學校舍也遭遇了嚴重的破壞,3層的教學樓轟然倒塌,但師生僅傷亡10多人,該校一年級女教師袁文婷為了拯救學生,青春定格在了20歲。災難發(fā)生時,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孩子們的傷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沖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后一次沖進去后,樓房完全垮塌了……

這樣的英雄事跡舉不勝舉。試想一下,如果不是英烈們將學生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和孩子,那么又怎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軀去庇護這些年輕的生命呢!

在教師節(jié)和母親節(jié)那天,孩子們會為自己的老師和母親送上同樣一束康乃馨。這說明師愛和母愛一樣偉大,而師愛又讓我們比母愛更加重了一份責任!

二、有“愛”的課堂,就要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所愛戴的老師。

首先教師應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肩負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重任的人民教師,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師德。當教師在從事本職工作的時候,“師德”便以很顯性的方式變現出來:如何講解自己所授的課程?如何給學生解答疑惑?如何對待學生的困難與成就?如何考慮學生未來長遠的發(fā)展?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遺憾的是,不少教師只是單純的背誦講義,得過且過的敷衍學生。更有甚者還以自己的不良習性和低劣品德侵害學生。為師者,若不能潔身自好,并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教育工作﹑對待學生,其結果只能是,學生既不愿聽從其枯燥無味的純理論說教,也對其違背師德標準的種種行為感到反感。如此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就無法產生任何正面的影響。

其次,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要達到“自己先有一桶水,才能給別人一碗水”的要求。教師在學科專業(yè)方面游刃有余,這樣在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輕松自如,易如反掌。而學生的問題在老師面前輕松解決,同樣也會使學生增強對教師的信賴,增加對該學科的信心和興趣。反之如果教師既缺乏高深的人格修養(yǎng)和廣博的學識,又無良好的師德風范,就不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就無法體會學生的需求及其面臨的困惑與迷茫,更難以感受到學生內心的期待與失落。如此一來教師對學生的真實感觸一無所知,自然就難以通過和學生的交流給予學生最有效的幫助。可見,教師只有真正清楚自己為人師的職責不斷自我完善,提高師德修養(yǎng),加強專業(yè)素質,這樣才能貼近學生﹑愛護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并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影響學生。也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愛戴。

不久前曾看到一位年輕的鋼琴碩士,寫了這么一篇文章講述了自己留學時的一段經歷:他說自己03年到莫斯科師范大學鋼琴系留學。他是這一界唯一的中國留學生。擔任他的導師的是在莫斯科師范大學兼職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露絲蘭娜。導師帶的全是碩士研究生,只是破例收了他這位本科的中國留學生。剛上專業(yè)課時,也是十分的緊張,每次彈完,導師總是表情嚴肅,帶著豐富的肢體語言講了一大串教導的話,讓他覺得壓力頗大。由于導師布置的作業(yè)量很大,開始的幾周回課總不理想,惹的導師堂堂發(fā)火。當魯斯蘭娜教授聽說他剛到莫斯科還未來得及買到合適的鋼琴,只能湊同學的琴練習時,就急著帶著他找到系主任,又找到管理員,直到把練琴的地方落實后才放心。一次,導師布置了三首鋼琴曲。其中有一首比較容易些,于是她就沒把功夫放在這首鋼琴曲上。再回課時彈完了自認為容易的鋼琴曲時,教授怒不可遏,并把她所!有的學生都喊來,以他為例狠批了這種不尊重作品的學習態(tài)度。課后他傷心欲哭,但是一年下來,他從教授的批評﹑教誨﹑嚴格要求中學到很多以前從未學到的東西,進步很大,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藝無止境”。在導師那里,他感悟到了什么是藝術的大師。知道了一首鋼琴曲可以有不同的藝術處理,演繹多種風格,還要根據自己的世界觀,美學觀談不同的感受,談自己的藝術傾向和選擇。導師還諄諄告誡,一 定要有自己的音樂思想,有獨特的美學見解,學習上不要機械的生搬硬套,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更讓他深深感動的是,寒假到了導師卻不建議他回國過年,她說你們留學生不遠萬里,花那么大代價,是來學東西的。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導師會在寒假里照常乘地鐵來到學校為他上課,不收一點學費。一次,七十多歲的老教授給他上完課,在回家的路上摔倒在雪地里,當他去醫(yī)院看他的導師時,導師還反過來安慰他!

幾年寒窗,在恩師指導下他的鋼琴演奏水平突飛猛進,到畢業(yè)時參加國考,取得了滿分的好成績。露絲蘭娜教授笑了!并且興奮的把她抱了起來,還送給他一個精美的巧克力娃娃作為獎勵。現在他已是露絲安娜教授的碩士研究生,最后他還說道留學八年,他不僅從露絲安娜教授那里學到了高深的鋼琴演奏藝術,更從導師高尚的人品中學會了為師的準則。他立志學成回國后,也要向他的導師那樣,精心培育民族的未來,用師德?lián)纹鹈褡宓募沽骸9适侣牭竭@里,我們就知道了,一位德才兼?zhèn)涞慕處煂W生一生的影響是多么巨大啊!

再次,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個人魅力。比如有的教師以嚴肅認真著稱,有的教師以風趣幽默著稱,還有的教師以平易近人,大方親和著稱等等。在這里我倒是覺得作為一位教師,平易近人,富有親和力很重要,特別是兼任班主任的教師。在一般情況,學生往往對教師充滿了敬畏和仰視,不愿也不敢向教師透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就影響了教書育人的實際效果。那么如何化解這一悖論呢?就要依靠教師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如果每一位教師能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采用朋友似的而非上下級般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學生們往往就愿意把他當成朋友。這樣的交流越多,教師自身的道德品格和學識就越能影響到學生。“傳道”之妙正在于此,這就是以身作則的真諦。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啊!想象一下,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沉浸在濃濃的愛意之中,相互交流與互動,那是何等美麗的意境啊!

三、有“愛”的課堂,要求每位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學科魅力,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情感因素,在提高智商的同時,還要增長情商。

我作為一音樂教師,經常會在課堂上貫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學宗旨。例如:初中音樂課本上有這么一首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歌曲意境優(yōu)美﹑情感動人。通過三段歌詞歌頌了老師熱愛學生,為培養(yǎng)新一代嘔心瀝血﹑辛勤工作的精神,同時,歌曲也生動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我在教學設計里從始至終貫穿“愛”這條主線,著力挖掘“師對生的愛”和“生對師的愛”這兩方面。于是在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非常感人的老師愛學生的故事來創(chuàng)設我所需要的課堂氛圍。這個故事是說,(故事講述時音樂起)在一次中小學文藝演出中,發(fā)生了大火,由于劇院的一些邊門是反鎖的,火災最終造成了很多師生的死亡。當大火被撲滅時,令消防員和所有人感動的是,很多死去的老師,他們的遺體都是張開雙臂,不是雙手拉學生,就是撲在學生身上,老師在最危難時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著孩子。其中有一位退休教師,當人們發(fā)現她時,她身下護著的一名學生,竟還活著!

故事講完,我看到很多學生的眼睛里閃著淚花。我說,“相信在我們同學身邊也有很多讓你愛戴﹑讓你尊敬的好老師,能不能說說你和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一些讓你感動﹑讓你難忘的小事呢?這個提問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緒從遠處拉回到身邊,引發(fā)到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們紛紛訴說了他們和老師之間的一些樸實﹑感人的小事,在他們的訴說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對老師的純真的愛﹑對老師的真摯情感。”此時師生之愛可以看得出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情的流露。接下來,我導入歌曲的教學,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翻唱者的深情,和學生此時的心情達成了共鳴,出現了一種激動卻不喧鬧的學唱氛圍。學生們學的很認真,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讓我很是感動。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朗誦歌詞。我會先讓學生朗誦,然后我再朗誦一遍。最后加上背景,加動作讓學生在朗誦一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是調動學生的情感,從有感情地朗誦中就開始體驗并激發(fā)學生對歌曲的情緒表現力。我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自由朗讀的目的是不做學生情感上的“霸主”,讓學生主動發(fā)揮對老師的情感,強調每個人對老師的感情就行。然后,我在加以示范朗讀,并表示是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思念之情。在我的示范朗讀中以歌曲的旋律為背景音樂,結合他的速度,有感情并隨感情起伏朗誦了一遍。完畢,學生明顯的感受到了我和他們朗誦的區(qū)別。我說,“語言此時已經不能表達對我的老師的情感了,所以我加了動作來幫助他,又加了背景音樂。當我聽了歌曲起伏的旋律,它更激發(fā)了我對我的老師的深深地思念之情,我之所以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站在講臺上,正是他們辛勤培育了我。這時候,我加上背景音樂讓同學們再次聲情并茂地地朗誦了一遍。通過這幾遍的歌詞朗誦和歌曲聆聽的體驗之后,同學們都會非常投入的帶著深深地感情去學習和演唱這首歌曲了!

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問了同學們這樣一個問題,“母親節(jié)你們會送媽媽什么花啊?”“康乃馨”。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教師節(jié)呢?““康乃馨”,回答是一樣。我接著問,:“為什么要送和媽媽一樣的花啊?”這就很自然地引導出孩子們說出他們眼中的老師和媽媽一樣親。這使學生的情感達到最高潮。“愛”是一種藝術,課課堂上的愛不僅需要真誠﹑責任心,更需要教師的智慧﹑經驗和精心的設計。總之一切都只為學生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倡“愛滿天下!”雖然我們一時還達不到這個境界,但我們可以先學著讓“愛滿課堂”﹑讓“愛“感動課堂。有一首小詩這樣寫到,“老師啊,您是慈祥的化身,您是風險的寫真,您,把一本本作業(yè)譜成一個個動聽的音符,任風霜染白雙鬢。老師,您辛苦了!”這首詩濃濃地洋溢著孩子對老師的愛。為了這種愛,難道我們教師不應該回報給他們更多么?相信當我們付出全身心的愛,用“愛”[!]的藝術,一定也能構筑出學生心中最美的課堂。

在充滿愛的課堂里,任何奇跡都可能發(fā)生!愛的課堂讓我充滿感動,讓我充滿無盡的渴望與期待!

德育論文:試論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方法

欣賞法語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雜文作品,它們形式靈活多樣,語言優(yōu)美,思想內涵深刻。對于這些作品,應采取組織學生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受到教育。

欣賞包括如下內容:反復地自我閱讀、反復地玩味領會、小組討論、總結歸納等。

欣賞是以審美為主干的學習心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打動學生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表達形式與結構等,以美為橋梁,把學生引向善,使其受到教育。實驗表明,欣賞法對于語文學科中的德育,具有全面的效力。不僅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也有助于對學生進行美育、智育。

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方法

數學是一門客觀、精確的學科,本身充滿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教育因素。對于該學科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幾種方法。

(1)轉化法

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興趣、情感、品格教育。例如,對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自己制作的學具擺一擺、拼一拼,并注意用眼觀察,動腦思考,順乎自然地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從中領悟出“實踐出真知”的觀點。再如,對于教學中具有正、反關系的數和具有正、逆運算的公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對立統(tǒng)一和聯(lián)系、轉化的觀點,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這些都是運用轉化法能達到的。

(2)比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對不同的算式、圖形、解題思路進行比較,可使學生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例如,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中年級應用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倍數”,高年級教材中分數應用題的互相轉化等等,在教學中,可以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一方面使學生有比較,有鑒別,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領悟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原理。再如,數學中有許多應用題是描述我國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方面的發(fā)展變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對比,通過對比,反映變化的大小和快慢,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內容。通過對比,使學生加深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遷移法

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遷移到未知、把此一類知識遷移到另一類知識中,使學生受到相互滲透、影響和轉化的觀點的教育。例如,啟發(fā)學生把代數知識遷移到幾何學習中去,把幾何知識遷移到代數知識學習中來,用一個方法,解幾道試題;把數學知識遷移到語文、自然課學習中去,或者在數學教學中,聯(lián)系語言、自然課本中的知識。這樣,使學生不僅提高了知識學習的效率,而且逐漸樹立起普遍聯(lián)系、轉化的觀點。

英語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方法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包含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對于該學科中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方法。

(1)活動法

就是根據課文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外語交際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領會課文內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外語教學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機會和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練習。學生要進入活動之中,完成好交流的任務,就必須對其中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與把握。這個過程,既是學習的這程,又是受教育的過程。所以,活動法是外語學科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2)體驗法

就是鼓勵學生在說英語時帶著表情,并伴以手勢、動作,深刻體驗說話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掃地”、“打掃教室”、“擦門窗”等詞語時,讓學生一邊讀、記,一邊做,實際“打掃教室”、“擦門窗”。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詞語,而且受到了勞動教育,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引申法

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堂所學的知識,引申領悟出深刻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有(has)、星(star)、民族的或國家的(national)、旗(flag)等單詞時,把它組成句子,與我們的國旗聯(lián)系起來,從國旗引申出愛國主義的教育,使學生樹立愛國旗、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引申法打破了外語教學局限于語言文字訓練的做法,把外語教學與適當的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人體。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引申法應是合理的引申,并不是亂聯(lián)系,生般硬套,所以,其中有很強的操作藝術。

德育論文:談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

一、從實際出發(fā)

我們常說形式影響人、形式教育人,德育工作離開了一定的教育形式也就無法進行,但如果為了形式而形式,其結果只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德育工作必須虛功實做,要注重德育形式與內容、方法的相互統(tǒng)一。一是教育要求要實,由于在認識上存在著很多偏差,使得以往的德育工作過分注重形式,降低了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提出要求時貼近實際,切莫只顧那些“虛大空”的目標。二是教育內容要實,當前,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對學生提出要求,喊著要愛國就可以實現,而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通過對祖國悠久歷史和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的回顧與學習,了解國家的發(fā)展歷史,……從這些小事入手,從實際出發(fā),于細微處去培養(yǎng),在落實上將愛國主義教育外化為具體的行為,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注意保護生活學習環(huán)境,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這樣,學生才能逐步理解愛國主義,真正培養(yǎng)起愛國情感。三是要教育方式要實,德育教育離不開一定的形式,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形式必須服務于內容,必須與內容相統(tǒng)一,這樣的教育形式才能發(fā)揮育人作用。

二、從貼近落實

德育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起到教育學生、熏陶學生的作用。讓德育貼近學生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貼近生活,因為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平時接觸的比較多,認識和體驗也都比較深刻,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對這類活動易于接受,因而就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二是貼近時代,使教育活動融入時代的氣息,這樣的活動往往具有鮮活的內容,學生參與的興趣就會高。三是貼近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才易被學生認可,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才高。四是貼近社會發(fā)展,受到學生年齡與個性特點的影響,學生喜歡那些開放性的活動和教育形式,德育活動也應體現出這種開放性,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園,更不能局限于課堂,要走向社會,走向自然,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如到企業(yè)見習,到合作單位參觀,到教育基地拉練等。

三、從創(chuàng)新做起

德育中的“新”應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手段要新,當前網絡技術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信息傳播呈現出多元化和高速化的趨勢,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僅局限于教師、書本與課堂。面對網絡文化的傳播、網絡價值的沖擊,我們的教育手段必須能跟上學生的發(fā)展,用正面的宣傳與信息去占領陣地,提高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二是形式要新,面對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學生的認識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已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教育形式必須能跟上學生發(fā)展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在過去我們帶著學生給烈士掃墓,學生總是認認真真地聽講解,很多學生還趴在烈士目前一字一句的抄寫烈士的事跡,回來都能寫出體會很深的文章,這種教育形式在當時肯定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現在,我們仍然沿襲著過去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不會再象過去那樣理想,原因是學生的認識變了,生活的環(huán)境變了,我們的教育方式也應改變,忽視了形式的創(chuàng)新必然會制約德育的效果。三是教育內容要新,同樣的教育內容在不同的時代被學生認可和接受的程度不盡相同,教育效果也就存在著差異。因為現在的生活環(huán)境在發(fā)生改變,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在改變,以現在的行為方式去衡量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些地方現在的學生就難以接受。所以說,德育的內容要新,這也反映出德育的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這項工作,保證我們的育人方向,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德育論文:如何活躍中職德育課堂氛圍

一、有效做好課堂德育滲透

我們都知道,目標是人奮斗的動力,是我們向前邁進的推手。同樣學生如果沒有目標,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也不知道該學些什么,眼前自然一片茫然。所以老師就要讓學生知道,知識對于人生存的重要意義以及應當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和引導應如何來學習運用新知識。課堂上,學生不時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問題的出現對課堂的負面影響是肯定的,然而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是狂風暴雨般地一頓痛罵還要冷靜處理呢?顯然任何情況下,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我們都不應急于動怒,相反我們應當關心地詢問學生原因。例如:某學生經常遲到,教師怎么辦呢?我們應關心地詢問為什么會遲到,是家庭原因還是個人原因等等,我們應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解決,如是家庭原因我們要想辦法為他們解決困難,如是個人的懶散造成的分析知識對他個人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爭取進步。

二、適當激勵學生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都渴望得到肯定,也許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太棒了”,就能讓他精神百倍、干勁十足。基礎薄弱是中職生的共同特點,面對這樣一群基礎知識并不理想的孩子,我們怎么辦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人這樣責罵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成績也那么差,簡直就是笨蛋蠢豬,你能有什么出息呢?”殊不知這些看似很平常的責罵其實已經讓孩子受到了極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受到這樣教育的孩子肯定是越來越沮喪、越來越笨、越來越抬不起頭,課堂上就越來越不敢回答問題,因此一味地粗暴責罵是教育中的大忌。基礎差往往就會出現自信心不足,無自信就意味著人會產生消極情緒———什么都不會做就什么都不想做。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采用激勵的辦法來重新喚醒學生的自信,課堂提問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一個有效途徑。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旦提問就是“老師不懂”,或是連站起來的勇氣都沒有,此類行為都是自信不足的具體體現,面對這種情況,只要學生有些許進步我們就應立刻給予學生以肯定,例如從不敢站起來到敢于站起來就是一個進步,從敢于站起來就是“老師不懂”到“低聲細語”地回答也是一個進步,都應給予鼓勵與肯定。得到肯定多了,自信自然就會慢慢增長、直至自信滿滿,這些都是培養(yǎng)自信必經的過程。

三、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思考與探究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習得知識多少與他們是否積極參與到課堂問題的討論息息相關。對學生而言,讓他們死板地接受還不如讓他們自己開動腦筋思考知識的因果關系,指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總比直接告訴他們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學生記得更牢固些。因此,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就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什么樣的問題能讓學生更樂于參與討論呢?所提問的問題要應圍繞課本上的核心內容進行,我們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需稍作思考就能想出答案他們才樂于思考,問題的內容越接近實際、貼近生活學生就會越感到有趣。因而我們可以引入身邊經常發(fā)生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事例或新聞案例來加以說明,學生感到貼切也便于理解,因而興趣就起來了。此外,教師設置的問題既要與課本知識相關又不能過深,只需稍作思考就能回答了,那么回答問題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課堂氣氛就會越來越活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問題的討論形成了習慣,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漸提高,學生能解決問題了他們才敢于面對和回答問題。

四、適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能力難免會存在著差異。對一堂課而言,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從而產生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有所不同,例如:法律知識或一些哲學理論知識,在講解剖析過程中,每個學生的理解與接受程度會有所差異。因此,每堂課都有必要適時安排一些時間提問學生,檢查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具體內容不理解的部分,從而有針對性地進指導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學生只有全面掌握知識才會更大膽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才有可能活躍,學習氛圍才有可能出現良性循環(huán)。總之,德育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因而教師在課前應多動些腦筋,多設置一些既與教學相關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又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回答,這樣師生的互動才會頻繁;學生易學才樂學,課堂氣氛活躍了,老師才更樂于教學,只有這樣教學才會出現良性循環(huán),校園的學習氛圍才會濃厚、才會出現朝氣蓬勃美好景象。

德育論文:全國德育理論重點課題研討會綜述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德育學科規(guī)劃組,于1999 年1月13日至15日在東北師范大學召開了全 國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德育理論重點課題交流與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德育理論專家、學者共22人參加了 會議。會議就德育的本質內涵、道德教育哲學、市場經濟與學校德育、德育模式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 的研討。

一、關于德育的本質內涵

一種觀點認為,從學理上講,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應該堅持“大德育”的概念,我國 的學校德育即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總稱。這兩種觀點反映了兩種 不同的思路:一是學理的思路,一是約定俗成的思路。會議爭論的焦點在于,能不能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當作德育。雙方都不反對學校應該開展這些方面的教育,問題是應該用什么來概括。從 學理上看,用德育來概括是不理想的,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究竟用什么來概括目前學校德育的內容?有的 學者提出用社會性教育,有的學者提出用價值觀教育。會議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統(tǒng)一的結論。關于德育的本質 ,從教育哲學的高度來看,主要有兩個視角。第一,德育是超越的,還是適應的?第二,德育是工具,還是目 的?

“道德教育是一種超越”曾經被人指責為“理想主義”。對此,有學者指出,“道德教育是一種超越”所 表達的是道德教育“應該”超越,反映的是人類對道德教育“理應如此”的期望,是從“道德教育應該怎樣” 來說的。它從教育的本性(超前性)和道德的本質(道德是人類主體精神的自律)中獲得理論支持,是對時代 誤區(qū)(經濟至上、物質主義)的超越,是對傳統(tǒng)德育指導思想(機械適應論)的超越,它必然要求超越人們習 以為常的規(guī)范化德育模式。

德育是目的還是工具?一種觀點認為,德育是一定社會為教育下一代而進行的活動,它是社會、階級或集 團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另一種觀點認為,德育應該擺脫一時一事的功利限制,堅持以人為本。當前的學校德 育太功利化,以致于失去了自己的目的和價值。有學者在分析中外學校德育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特別強調指出 :學校德育只有建立在個體德性需要的基礎上,才能深入人心。在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之間,應該是以個人為 本位。

對德育本質的研究,也涉及到德育功能,對此要與德育功能聯(lián)系起來考察。德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 是傳遞道德文化,延續(xù)人類道德生活。還有學者認為,要進一步研究德育何以可能的問題,即學校德育的條件 性。應該思考這樣一些問題:要不要道德?要什么樣的道德?道德是否可教以及應該如何教?教道德有哪些途 徑?學校德育是不是教道德最有效的途徑?最有效的學校德育是怎樣的?新時期德育理論的突破,可能就在于 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之中。

二、關于德育哲學的研究

德育改革需要德育理論思維,這是與會的專家、學者的共識。理論思維的更新,集中體現為構建新的道德 教育哲學,這正是目前德育學科的新的“增長點”,也是“九五”期間德育理論發(fā)展的重大課題。

作為對社會變革的反映,新時期的德育思維也相應發(fā)生了轉折。第一,德育思維的出發(fā)點由“泛政治”轉 向人的發(fā)展。第二,德育思維的根據,從唯書、唯上的教條主義轉向現實基礎和可能。第三,從德育思維的價 值尺度來看,從片面抽象的集體主義轉向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集體主義。

本次會議反映了專家學者們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如何估計當前學校德育的歷 史進程?絕大多數學者認為,當代中國的德育正在實現根本性轉換,但這種轉變遠未完成。甚至可以說,學校 德育存在著“危機”。有學者把它概括為“德”——“育”生態(tài)的危機。這種危機不僅僅是“德”的無奈—— 在文化沖突與價值多元的背景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處于困惑之中;也不僅僅是“育”的無力 ——教育者的教育努力驚人地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還是道德精神與育德模式的不相匹配,是“德”—— “育”沖突的危機。要擺脫危機,就必須確立“德育生態(tài)”的理念。“德育生態(tài)”的理念強調:第一,德育的 具體性。它強調德育過程中“育”與“德”的適應性,強調“育”的特性與“德”的品質一致性,認為只有在 二者匹配時,才會產生德育效力。第二,德育的生態(tài)性。它強調道德教育的諸要素所形成的有機結構對實現德 育目標的影響,突顯的不是個別要素,而是諸多要素構成的生態(tài)。“德育生態(tài)”的理念提醒我們注意德育環(huán)境 建設,注意德育的文化環(huán)境。

三、關于市場經濟與學校德育

我國的學校德育何去何從?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時代精神、文化傳統(tǒng)、市場經濟和人類發(fā)展是確立新 時期道德教育的價值選擇必須加以觀照的四個基本點。

關于德育的規(guī)律,有學者認為應該研究進行德育的可能性問題。道德究竟可教不可教?應該以什么樣的人 性觀為基礎?性善論?向善論還是反映論?現在一講德育,就是說教,最通常的作法就是開課。那么,兒童道 德的形成、發(fā)展主要依靠什么?學校起多大的作用?課程又占多大的比重?兒童不上學難道其道德就不發(fā)展, 就沒有道德嗎?有學者指出,德育的前提就是學生有道德需要,因此應該激發(fā)學生的道德需要,提高其需要層 次。目前的德育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以管住學生和不讓學生出事為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四、關于新的德育模式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實現對傳統(tǒng)德育的根本改造,還需要構建一些新的德育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 講的“模式”不是一種操作步驟,而是指從理論建構到實踐嘗試的系統(tǒng)過程。本次研討會主要探討了列入教育 部“九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的三個模式。

第一,整體構建德育模式。該模式著眼于學校德育的整體構建,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德育目標和內容 體系、德育途徑和方法體系、德育管理和評價體系的構建。其中德育內容構建,就是把德育內容的要素結構和 層次結構劃分出來,以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為緯,以各項要 素的不同層次為經,按照整體性、有序性、動態(tài)性的原則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情感德育模式。該模式的理論假設是,認定情感既是人的發(fā)展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人的行為發(fā)生 的重要動力機制。所謂情感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走向新的高度, 也是關注作為人的生命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一道協(xié)調發(fā)揮作用,以達到最佳的功 能狀態(tài)。

第三,活動道德教育模式。其實質在于認定活動——個體的自主活動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 的手段。作為目的,活動或實踐道德生活應當成為學校道德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作為手段,教育者應以活動 作為個體道德發(fā)生、發(fā)展以及道德之個體意義實現的源泉來理解,并作為促進道德發(fā)展的手段加以運用。

德育論文:對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新增欄目德育功能的研究

初中物理新教材較好地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特別注重聯(lián)系實際,新教材在結構體系上大膽探索,具有強烈的互動特質,設置了如“實驗探究”、“探究點撥”、“討論與交流”、“請?zhí)釂枴薄ⅰ凹佑驼尽薄ⅰ皩嵺`活動”、“信息窗”等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實現了教材資源的最佳配置,進一步增強了物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精神

新教材中許多章節(jié)都辟出一定的篇幅對古今中外的建筑、文物、物理學家、科技成果、自然現象做了適時介紹,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例如教材第三章《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節(jié)中“信息窗”北京天壇回音壁、《樂音與噪音》--節(jié)中“信息窗”我國古代大型編組樂器編鐘和第十六章《磁是什么》中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使學生學生深切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歷史的深遠悠久,從而增加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材還通過“信息窗”介紹現代科技發(fā)展成就和科技應用的新成就,新技術廣泛應用于當前的生產、生活中,又促進了人類的文明進步。如教材第二章《快與慢》的“信息窗”中利用超聲波測速儀直接測量速度、第十八章《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窗”中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教材第二章《快與慢》的“信息窗”時鐘的演變,透過時鐘的發(fā)展,我們看到了生產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通過教材“信息窗”電腦分揀信件裝置、燈火輝煌的世界等,向人們展示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教材“信息窗”中“彎曲鏡子”成的像、結霜的植物、降落到地面的冰雹、潮汐;“迷你實驗室”中碘的升華、西紅柿電池、不友好的氣球等現象中,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現象的奇妙和有趣。學習這些內容,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從而立志將來為祖國建設多作貢獻,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培養(yǎng)學生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科學、技術的共同目標是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并與自然和諧運行,這種進步與和諧又促進科學技術的提高。但是科技的發(fā)展也有負面影響,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科技發(fā)展給社會帶來的正、負效應,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由于科技發(fā)展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等社會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教材“信息窗”中世界水日、我國已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儲藏量、落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電磁污染、南極臭氧洞、常見干電池和使用注意事項、風能、水能的利用;

“實踐活動”中關于熱機與環(huán)境的調查報告、材料與環(huán)境的調查報告、熱島效應的產生等。通過對上述諸多材料的學習和自己的所聞、所見,使他們認識到環(huán)境與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又帶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解決這些新問題,又必須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新途徑,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執(zhí)著的探究精神

新一輪物理課程改革把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培養(yǎng)總目標定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社會要求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具備現代生活、現代勞動、現代技術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物理實驗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增強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兼具實踐性和思維性的特點,是動手實踐與大腦思維結合的產物,能給學生提供手﹑腦結合的機會,有利于促進手﹑腦協(xié)調發(fā)展,而這種協(xié)調能力,已被證明是現代社會創(chuàng)造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人只有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認識能力才能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萌發(fā),而物理實驗恰恰能給學生提供手腦結合的機會,對促進學生手腦協(xié)調發(fā)展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教材“迷你實驗室”中橡皮筋吉他、制作簡單的電動機、制作西紅柿電池、小孔成像儀、簡易潛望鏡、萬花筒等,實驗器材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強,現象、效果明顯。利用教材在“迷你實驗室”中提供的實驗、制作素材,開展小實驗、小制作活動,使學生好奇心得以滿足,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通過教材“信息窗”中對許多高科技產品的介紹,使學生看到科技的發(fā)展是無止境的;例如“信息窗”通過對許多中外物理學家如:朱棣文、牛頓、歐姆、法拉第等科學家生平和貢獻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有豐碩的成果;從而激發(fā)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攀登科學高峰和執(zhí)著的探究精神。這一切對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價值觀、人生觀都至為重要。

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人合作學習的協(xié)作精神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說“如果說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學習是現代教育 的重要特點,是實現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調的群體關系合作精神顯得尤其重要。

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和群體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fā)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觀點,勇于接受他人意見,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學習動機和能力。新教材中的“交流與討論”和“實驗探究”等欄目要求學生通過相互的討論與合作,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為培養(yǎng)這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個平臺,更體現了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協(xié)作精神。

總之,在新教材中,只有首先從思想上認識到新增欄目的德育功能,認識到新增欄目對學生長遠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意識的去挖掘﹑研究新增欄目的價值,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使新課改得以真正的落到實處。

德育論文:現代客服中職德育教育運用

中職教育可以說是當前教育中教育難度較大、教育廣度較大的教育事業(yè),其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在于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更多的還有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在當前的中職教育當中,優(yōu)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為了對中職學生實行更好的德育教育,本文詳細分析現代客服理念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的運用。

關鍵詞:

現代客服理念;中職德育教育;運用

0引言

當前的中職教育難度比較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多數中職學生都較為頑固、調皮,其對于學習本身就有一定的厭惡感,就更不用說專業(yè)知識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對此,德育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現代客服理念是一種能夠約束人行為、強化人思想道德的理念,將現代客服理念合理的引用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必然能夠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中職德育教育。中職德育教育中,現代客服理念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提升資產增值、以人為本,以感性教育學生,促使學生忠誠于學校、換位思考,為學生提供所需服務。

1換位思考,為學生提供所需服務

需要做好學生入學之前的準備工作:1、在學生入學之前,需要先預測學生需要什么,學校應當提前為學生準備所需所求,盡量給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2、讓學生在入校之后不會感受到不適應,給予學生一種家的感覺[1]。在學生入校之后,班主任需要及時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耐心、熱心、細心、精心的服務,從而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放心程度;3、建議單位范圍內的接待處。例如,學生在到學校之后,所學的專業(yè)是機械自動化,那么便由機械自動化的學長帶領學生到班主任處進行報道,并幫助其整理床鋪,幫忙辦理飯卡等,給予學生一種溫馨的感覺。為學生準備好相應的保障物資:1、給予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生活、學習環(huán)境。學校首要任務應當是安保系統(tǒng)的建立與維護,安保人員應當對工作盡心盡力,安全是學生既教師進行學習及教學的必要前提;2、保障學生的基本生活條件。例如,學校食堂的餐飲應當符合大部分學生的口味,必須要在量上面提供保障;寢室應當干凈、清爽等等;3、保障學生有充足的課余活動,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心情。學校可以通過開設社團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時刻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學習。

2以人為本,以感性教育學生,促使學生忠誠于學校

以人為本,以感性教育學生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學校的忠誠感[2]。促使學生忠誠于學校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以人為本的教育學生不是指通過膚淺的方式去取悅學生,教師應當優(yōu)化教學課堂,設計富有新意、趣味性的創(chuàng)意課堂,促使學生能夠銘記教師及其特色課堂,從而熱愛教師、熱愛學校;2、注重挖掘教師的潛在教學能力,可以通過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督促教師成長,激發(fā)出教師工作的激情以及熱情,從而更好的實現教育學生、服務學生;3、情感教育。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學生普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學生來到學校之后,班主任應當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給予困難學生提供便利通道,盡量多的給予一些關愛、寬容,幫助與其交流與溝通的順暢性,用情感去感化學生,用情感幫助學生畢業(yè);4、盡量多的安排一些專業(yè)實踐課程。盡量多的設計一些能練、能做的實訓課,少安排一些空洞、理論性的課程。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理論課程的教學效率不僅低,還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厭煩學習,只有從實踐當中進行理論教學,才能促使學生掌握各種教學知識。

3幫助學生提升資產增值

在目前的互聯(lián)網時代中,學生及其家長可以通過各類網絡通信社交軟件、網站等了解中職學校的就業(yè)、后勤、管理以及教學等條件進行評論,這些評論被放大的可能性非常大,極有可能一個差評、一個謠言就導致一個學校的生源直線下降[3]。對此,保障學生終于學校,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本身在學校當中的學習質量,還能夠促使學校得到良好的口碑。同時,建立穩(wěn)定的學生資產增值,同樣也能夠促使學校與學生共同發(fā)展。對此,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需要在工作當中建立學生的獨立資產,并促使其得到增值。增值學生資產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點:1、班主任應當真正熟悉掌握班級當中每一位學生的基本狀況;2、對困難、特殊學生進行關懷,尤其是在節(jié)假日期間,班主任應當抽時間對沒有回家過節(jié)的學生進行適當的關懷,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3、班主任應當具有謀略,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總而言之,只要教師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合理利用現代客服理念,能夠提升班主任對學生的服務質量,逐漸在學生心中建立一種對教師的感恩之情。在這樣的中職教育中,學生一旦在畢業(yè)之后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其必然會給予中職學校提供一定的幫助、資助,從而提高中職學校的生源及辦學規(guī)模,提高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質量,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育中,教育者務必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法,借助現代客服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實行適當服務,最求卓越,讓學生在課堂中、校園中更加樂于主動參與學生,形成忠誠信念,促使學生自身的資產得以增值,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職業(yè)夢想,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可用型、高技能人才。此外,這就需要中職教育者完善自身的能力,充分理解并引用先帝啊客服理念,彌補教學理念上的不足,進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德育論文:高校德育教育內涵分析

一、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新內涵

1.科技道德教育。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信息基礎之上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科技、信息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將成為社會生產的最主要形式,但是以人為載體。人不僅是認識和實踐的主體,也是道德的主體。人不僅要掌握經濟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更要具備能夠保證知識經濟發(fā)展的科技道德。知識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道德的約束,良好的科技道德素質是科技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在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高科技犯罪亦將有所增加,如電腦“黑客”盜竊電子貨幣,運用高科技手段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等。所以,知識經濟時代應加強科技道德意識的教育。

2.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是知識經濟發(fā)展的靈魂。同志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高科技是知識經濟的生命,而創(chuàng)造性是高科技的生命。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總要經歷從未知到已知的探索過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科技史,就是不斷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歷史。郭沫若說:“科學是講究實際的,但同時科學也需要創(chuàng)造、需要幻想”,“既要異想天開,又要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一個人僅僅知識淵博,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是不能給社會創(chuàng)造出新東西的。創(chuàng)新是知識經濟時代中的主體人所具備的寶貴品質,也是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生命之源。創(chuàng)新教育應包括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環(huán)境道德教育。知識經濟時代,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關系到人類生死存亡的問題。人類在應用科學技術時,也會給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如煤和石油的開發(fā)導致了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導致了對城市大氣的污染,制冷產品對臭氧層構成了破壞作用,核武器帶來的核戰(zhàn)爭是人類文明最直接、最明顯的威脅。進行環(huán)境道德教育,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致力于培養(yǎng)人們的環(huán)境道德意識、情感和行為,使人類能正確地認識自然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進行環(huán)境道德教育是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的。

4.經濟倫理教育。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但法律并不能包羅萬象,仍需強化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倫理道德有自己影響市場經濟的渠道,市場經濟則有自己的道德尺度。正如同志所倡導的那樣,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制文明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法制是硬約束,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道德是軟約束,具有感召力和引導力。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不失去正確的目標并有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異常激烈的競爭,更需倡導經濟倫理教育,以規(guī)范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行為。

5.協(xié)作教育。知識經濟時代團隊協(xié)作是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為在知識經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高科技,正向著多學科、微觀粒子和浩瀚宇宙、地殼深部和廣裹海洋進軍,任何單一的知識已顯得十分無力,必須是多學科相互滲透才能奏效。在知識社會里,受過教育的人仍是知識的載體,但管理和開發(fā)社會也不是個人可以獨立承擔的工作。當創(chuàng)造知識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關鍵時,知識會成為集體勞動的結晶。在知識社會,合作將是起決定作用的生產要素。協(xié)作精神實質上是知識經濟賦予集體主義以新的內涵。

二、知識經濟時代高等學校德育教育對策

1.科技道德的培養(yǎng)。(1)要培養(yǎng)學生求知的科學精神,如懷疑、求實、進取、嚴謹、崇尚真理等精神。(2)要幫助學生樹立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的信念,以理性的目光正確地審視和判斷科學的價值,反對迷信和偽科學。(3)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構建人類在知識、技術運用活動中的行為導向,正確對待科學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以便運用科學為人類造福。在教學中,如講到意識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正確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科學實驗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樹立科學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當代國際競爭等內容時,應融入科技道德的教育。

2.創(chuàng)新教育的對策。(1)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種追求進取、創(chuàng)新的性格特征、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取向。創(chuàng)新意識不完全是主觀想法,還應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寬厚的人文底蘊、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因此,高校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讓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如建立實踐中心、學生文化活動中心,經常請專家、學者介紹前沿學科的發(fā)展現狀及熱點問題等。(2)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是人們在運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運用思維功能,發(fā)現新事物創(chuàng)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高級思維過程。高校應開設有關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的課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能力、改變習慣性的收斂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求異性,使學生由學習興趣向科學研究轉化。(3)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表現為實踐動手能力,為此應加強實踐動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思維發(fā)散、將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的一言堂,讓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資源,發(fā)明創(chuàng)造,開發(fā)出更多更好的既有社會價值又有經濟價值的成果。

3.環(huán)境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1)重新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拋棄以人為中心、唯我獨尊的觀點。(2)構建環(huán)境道德的新觀念,在學生中進行“良知自律”的教育,使人能正確認識和利用資源的潛能,節(jié)約資源,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持一定的資源力。(3)培養(yǎng)學生尊重自然界有序性的責任感,教育學生自覺地保護自然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如植樹造林、固土治沙等。教學中,如講到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堅持用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看間題,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正確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等要點時,可滲透環(huán)境道德的教育。

4.經濟倫理的教育。(1)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一方面應有資源優(yōu)患意識,在生產活動中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提倡適度消費、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切莫盲目攀比。(2)要有公平、平等的意識,洛守經濟活動中的“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原則。(3)要有惜時高效的意識。在教學活動中,可結合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按照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要求,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反對不正當競爭,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建立國際新秩序等內容,貫穿經濟倫理道德的教育。

5.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1)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應看到人類所面臨的問題,所需攻克的難關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而個體力量是微乎其微,甚至是局部的、不徹底的。為此,一定要有合作意識,把個人發(fā)展與獻身祖國、服務人民融為一體。(2)要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價值高于競爭,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體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人類基因草圖的繪制成功就是一個例證。(3)要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既要有自覺參與競爭的意識,又要在競爭中善于合作。不僅能與志同道合者合作,還要能容忍持不同意見者,在競爭與合作中實現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可結合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lián)系,滲透團結合作精神內容的教育。

德育論文:初入學兒童德育五步法

一、模仿啟蒙法。 二、趕星追月法。孩子對影視中的英雄和自己身邊的“英雄”都饒有興趣,視其為“王”,極力效法。而這些“王子”的影響,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負面的。老師的責任在于正確引導。因此,我抓住孩子們心理上的這個特點,在班內開展了“小明星”活動,在教室的墻壁上開辟了明星專欄,哪一個同學在某個方面做得好,就分別譽其為遵紀星、衛(wèi)生星、好學星、助人星、新風星………把他的照片貼在星座上,標上名字,號召大家學習他,并且實行動態(tài)管理,今天是星座上的星,明天不是了,就暫時換下來;在幾個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擁有幾個星。

這樣,全班開展了趕星追月的活動,正面效應越來越大。

三、氛圍陶冶法。環(huán)境移人,對孩子尤顯重要。于是,我在教室、宿舍、公共場所都努力造成一種生動活潑的氛圍,貼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語、小學生守則、作息時間表。在教室設置痰盂、廢紙簍、果皮箱。讓少先隊員戴上紅領巾,教導他們進老師宿舍喊報告,課堂上有事先舉手,中午休息時做眼保健操,課間唱歌,放學回家站隊,舉辦小畫片、小制作展覽,開展捐小人書大家讀活動。還和家長聯(lián)系,控制孩子看電視時間,幫其選擇收看內容,使他們目力所至,聽力所聞都是健康向上的東西,使其在自自然然無意識狀態(tài)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活動升華法。隨著孩子感性知識的增多,沿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個體到群體的規(guī)律,通過各種活動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我們在班內成立領讀小組、幫帶小組,鼓勵大家結對子,找朋友;開展“今天我值日”、“抬水澆花”、“捏泥娃娃”活動,培養(yǎng)他們獨立做事、合作共事、從小學科學的情趣;實行班干部輪換制開展人人做小先生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鍛煉機會。這些活動由互相檢查作業(yè),結伴登山到以“五愛”、“五自”為中心的校內外實踐活動,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層次,使每個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形成都經歷一個逐步升華的過程,由量變到質變,由感性到理性,產生漸變到突變的飛躍。

五、制度規(guī)范法。制度是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軌跡,對自我意識很差的八九歲兒童,過早地用制度約束,不僅收效甚微,還會扼殺孩子爛漫的個性,不利于培養(yǎng)既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獨立人格的思想道德,只有通過無數個在成人看來十分幼稚的個體教育活動,使他們育了一定的生活積累,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之后,自我意識再行之以律,方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十多年來,我總是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或升入二年級后,才逐步制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也就是在完成了扶著走、引著走的過程后再施之以導著走的方略,把思想品德教育引入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進入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中,一是定好制度的“度”,既不偏嚴,又不偏寬,順勢而行,乘風揚帆;二是抓好落實,加強檢查督促,加大表揚、批評以至獎勵、處罰的力度。

德育論文:創(chuàng)新德育實現教育價值思索

1、教會學生做人

“教會學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們以“人本主義”教育為指導思想,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以德育實踐為主體,將德育工作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體驗感悟,從而提高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首先是節(jié)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如:在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組織學生參加征文比賽,并要求學生為最親的人做件事;在“雷鋒紀念日”開展學雷鋒活動等。其次是開展閱讀書刊、辦好板報、參加各種競賽等活動。活動內容要與思想品德內容緊密結合,特別要與時事政策教育的內容相關,以及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要求學生寫出自身的心得體會,進行相互交流。這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覺悟。如:開展文明禮儀知識答卷活動;汶川大地震期間,組織愛心賑災活動等。通過組織探討人生價值的辯論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沖擊,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最后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各種行式,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溶入社會,使學生個體有了一定程度的內化效果,思想品德、道德修養(yǎng)得到逐步的成熟,從而自覺抵制目前社會上各種消極頹廢的思想文化對他們的侵蝕。

2、努力挖掘學科教學的德育資源

2.1學科教學——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我們將德育資源的挖掘和體現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人文學科教學中,把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時有意識地發(fā)掘家鄉(xiāng)悠久的人文傳統(tǒng)和豐厚的文化積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從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認識社會、感受現實,增長生存、發(fā)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特點,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維,注重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指導學習方法,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2.2教學評價——努力體現人文精神。課堂評價具有導向激勵制約功能,我們制定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課標準。將人文教育內容加入評課標準,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等方面,按照“有機滲透”的原則科學地進行評價。我校還把教學民主、教學細節(jié)等內容作為重要的評課內容,主要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細節(jié)的處理,是否尊重愛護學生,是否符合課改要求。通過課堂評價的導向最大限度地凸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民主管理喚起學生自尊

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揚教育民主,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使德育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成為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鼓勵班主任根據班級具體情況,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進行高效能的班級管理。學生干部一律競爭上崗,班級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規(guī)管理放手由學生組織實施,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培養(yǎng)做人的尊嚴感、道德感、責任感。不少班級探索出了特色鮮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輪換制、班長組閣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班主任放手讓學生討論醞釀,在此基礎上全體師生共同制定了班規(guī)和班級行動綱領。這種由學生心底流淌出來的班級精神,最能叩擊學生心靈,其效果遠遠超過了空洞的說教。班級的主題班會也從學生中征集主題,由學生自行策劃主持,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4、師表引領耳濡目染教育學生

重視教師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導教師牢固樹立“三個意識”,即服務意識、質量意識、法規(guī)意識;發(fā)揚“四種精神”,即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協(xié)作精神、奉獻精神,鼓勵教師爭做教書育人的楷模,為學校的發(fā)展多作貢獻。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師德考核細則》,規(guī)范教師從教行為。以“展師德風采、創(chuàng)優(yōu)秀群體、樹教育新風”為主題,開展師德教育系列活動。全校教師牢固樹立“以服務樹信譽”的辦學理念,在教學中面向全體,真心關愛每個學生;在生活中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學生耳濡目染,人文素養(yǎng)便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總之,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用生動的、貼切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需要每一位教學工作者時刻對學生進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民主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時刻牢記“教育以德為先”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德育論文:關于新時期農村小學德育管理探究

摘要: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據黨和國家有關要求,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思想品質形式的規(guī)律,進行組織、協(xié)調、實施和評價的過程。本文針對農村小學實際,通過德育計劃的制定;德育主題選擇;德育活動形式和方法;德育評價等方面來闡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關鍵詞:德育管理思考

一、完整的德育計劃是前提

德育工作從整體上來說是一個長遠的工作目標,若要取得預想的成績,達到預期制定的目標,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德育治理計劃。肓目的實施并不能保證長久的工作活力,這就要有計劃,有目標,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發(fā)展,工作進度事半功倍,收到實效。論文百事通所以實踐中首先要明確德育工作的目標要求、內容、辦法、措施、步驟等要點。計劃的擬訂要體現長期性和階段性。長計劃就是總體設想;短安排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具體安排,如以德育內容為例,小學1-6年級德育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社主義教育、時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強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這就可以根據內容并且結合學校當地的文化特點做出總計劃,這就是長計劃。每學期為了把這些內容落到實處,要開展哪些活動?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運用什么方法,步驟怎樣安排,用文字逐一具體化,這就是短安排。制訂德育目標,也要有長目標和短目標,短目標為長目標服務。

二、愛國主義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內容很豐富,可開展的活動也很多,但愛國主義教育是主旋律,它應貫穿德育工作全過程,要用愛國主義這根主線,把多姿多彩的內容和富有教育意義、富有情趣的活動串起來,實踐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少先隊職能。說:“愛國主義是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時工作中,應將這種精神滲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脈里,并落實到行動中去,且世代傳下去。在具體實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參觀活動。現代學生的愛國意識淡薄,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不了解,學校要為學生建立德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名勝古跡,讓學生明白祖國的發(fā)展史,特別注意近代史,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尊意識。二是觀看影視活動。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愛國歷史影視片,片中無不生動形象的顯示出中華民族光輝的歷史,愛國將士的精神影響到觀看的學生,使學生感知祖國的偉大。熱愛中華民族英雄人物和愛國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學習機會條件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為祖國的明天努力學習,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三是開展讀書、繪畫、書法、歌詠、知識競賽等教育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文學藝術,陶冶學生情操,增強愛國主義的吸引力,啟迪他們發(fā)憤學習,開拓進取,以樹立偉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還可以建立校外輔導員聯(lián)系制度,幫助學生今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奠定基礎。

三、針對性、時代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是關鍵

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chuàng)造是2l世紀教育的主要內容。21世紀是高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時代,要使學生明白:踏入社會,如沒有高深知識,沒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很難在未來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很強的動手能力相結合,這是新時代的人格要求,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這特征形成;第一,要從學生的思索、言行、學習、身體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第二,要有學生感興趣的嶄新時代的信息,包括現代科技信息、經濟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來充實學生的頭腦。這既有利于培養(yǎng)動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可組織學生看科幻片、新聞片、參加科技知識講座會、形勢與任務指導會、演講會、故事會、讀書會,組織參觀、游覽、調查等,這些活動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兒童的身上,時代色彩很濃,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同時由于他們當中大多數人身上還存在嚴重的弱點,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經不起失敗和挫折,吃苦耐勞性差,集體觀點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們,必須注意教育方法,堅持正確引導,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表揚應經常化,對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微小的進步都要肯定,批評盡量少,在一定條件下。還可撒一些美麗的謊言,如一位學生語文成績本來到數第一,可在一次測驗后,語文教師卻說:“你好像還不知道,其實你有很強的語文天斌。”之后教師對他無微不致的關懷,到期未時,成績躍至全班第一,后來考上了大學,就讀中文系。這一事例說明老師的微笑,讓一個人拾起了丟失的自信。只要實事求是,公平處理。用心說服,注意批評萬萬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這樣可使學生邪氣下降,正氣上升,同學之間團結得更緊,班風自然會良好形成。

五、完善的德育檢查表彰獎勵機制是保障

新時代的德育,既要面對現實,又要面向未來,不僅要著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著眼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機制作保證,學校應加強德育工作管理,設置領導機構,注入一定資金,建立德育檢查表彰制度,不僅要制度化,要透明、適度。表彰獎勵不僅要制度化,還要分層分級化(即校級、班級、級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質優(yōu)異的學生那樣有聲勢,有分量。

新世紀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質教育,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敢于創(chuàng) 新,才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發(fā)展,才能推進學校德育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因此,我們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標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開展,學校德育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德育論文:高職學生德育職業(yè)素養(yǎng)的探析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在為社會培養(yǎng)實踐性、應用性強的人才。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德育教育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學生德育工作,在提高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的要求密切聯(lián)系,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有側重性,在德育工作中結合學生的職業(yè)選擇與定位,從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探索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關鍵詞:

高職學生;德育工作;職業(yè)素養(yǎng)

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目標是以職業(yè)選擇為指導,因此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要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德育教育的理論知識充分與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相結合。在德育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利用理論知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進一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yè)選擇以及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為以后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一、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與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系

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社會實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認清德育工作與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系,將德育教育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相結合,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各個領域打好基礎。

1.德育教育是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的理論基礎。

德育教育是指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而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德育教育工作是息息相關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養(yǎng)教育是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礎,結合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角的德育工作可以理解為“將學生專業(yè)特色的職業(yè)規(guī)范、職業(yè)道德、職業(yè)倫理等貫穿至德育的整個過程,包括思想政治、職業(yè)生涯、心理健康等等”[1]因此在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為學生進行職業(yè)選擇和樹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打下良好的基礎。

2.德育教育與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致性。

高職院校中德育教育和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很強的一致性,因此高職院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與德育工作相聯(lián)系。首先,德育教育和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都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重點,需要相關科目的教師和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兩手抓。其次,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德育工作針對的都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它們的教育對象是相同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教育的目標都是相同的,都是為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進行的工作。德育工作和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致性決定了在高職院校中可以從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角度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教育。

二、高職學生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方向指引。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yè)技術知識,而且會根據社會需要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性、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有關的理論知識,還應該結合他們所學的專業(yè)特性引入職業(yè)素養(yǎng)知識,將道德理論知識運用于職業(yè)規(guī)劃、職業(yè)選擇中。如果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缺少正確方向的指引、缺乏理論與實際職業(yè)規(guī)劃的結合,那么德育工作的效率將會大大降低,而且對于學生以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是不利的。

2.涉及的內容不全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和社會發(fā)展的環(huán)境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高職德育工作中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更新德育工作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引導。但是現階段對于德育工作沒有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也未樹立正確德育教育的理念。所以在現階段德育工作中,高職院校應該結合社會的新變化,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并且與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結合,增強德育工作的實踐性。

3.德育方法落后。

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主要依靠相關教師的講授,但是這種教育方法很容易造成學生理解的偏差以及理論空洞的講授。而且對于高職學生在進行德育學習中更需要深入實踐,和自己今后從事的工作結合。

三、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角下探索高職學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1.在德育教育內容上與職業(yè)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應該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上融合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視職業(yè)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及有針對性的加強相關職業(yè)道德素質、道德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在職業(yè)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中,運用德育工作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要在德育工作中“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職業(yè)指導,從學生剛進入學校就幫助其確立正確的價值和職業(yè)道德觀,使其正確地了解和認識社會,客觀真實地定義自己,牢牢掌握求職以及創(chuàng)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各項技能,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以及職業(yè)能力。”[2]相信依靠這種德育工作方法不僅能夠提高教育工作質量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

2.豐富德育教育的方法增強實踐性。

在日常的德育教學中,不僅要采用講授的方法讓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該采用討論法和實際調查法,豐富德育教育方法,增強其實踐性。比如在德育教育中定期舉辦職業(yè)素養(yǎng)的講座,向學生普及相關職業(yè)素養(yǎng)知識,提高學生對職業(yè)道德的認識。或者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德育學習的課堂上,深入相關職業(yè)崗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性。

3.重視職業(yè)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當今時代經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節(jié)奏加快,這要求人們在職場中學會調整心理情緒,增強心理素質。高職院校學生處在學校和社會交接處,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培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更需要在其中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因而在德育工作中,校方應該向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定期舉辦心理知識講座,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調整心態(tài),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結語

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

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德育工作中,高職院校應該明確目標,重視將德育工作的內容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密切結合,并且要在德育工作的實踐中豐富教育方法,重視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

德育論文:全媒體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究

全媒體是指全新的媒體形態(tài)和傳播形態(tài),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信息管道,以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全媒體環(huán)境為高校德育工作帶來諸多挑戰(zhàn)與困境:首先,海量信息造成了大學生信息篩選的困擾,影響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其次,全媒體網絡報道新聞時會充斥大量的負面新聞,而社會學習與社會模仿心理導致相應的負面新聞接連發(fā)生,最終造成大學生對整個社會的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失去信心,無法塑造自身美好的道德人格。最后,很多大學生面對虛擬的、快餐文化盛行的物化世界無法有效應對,表現出空虛與茫然、消極與避世,甚至選擇錯誤的價值觀。本文從教育觀念、組織方式、技術手段、教育內容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全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模式。

一、高校德育工作觀念更新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積極學習全媒體知識,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并具備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廣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轉變傳統(tǒng)的德育觀念,適應這個信息化的大時代需要。1.了解全媒體知識,接受全媒體時代的教育理念全媒體的突出特征就是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的個性化與社群化。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全媒體的含義與特征,打破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教育模式,積極融入全媒體德育工作的大環(huán)境中去。2.掌握全媒體知識,運用全媒體開展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掌握全媒體的技術手段、應用方式,運用全新的教育技術和方式方法開展德育工作。一方面要與時俱進,更新德育觀念;另一方面,要對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模式進行全新探索。

二、高校德育工作組織方式革新

傳統(tǒng)高校德育工作的組織形式主要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面對面交互的社交方式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師生之間有情感、眼神甚至肢體上的互動與交流,有一定的德育效能。但這種傳統(tǒng)德育方式也存在弊端,比如說,教師在校時沒有過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當面交流使學生某些問題時學生會難于啟齒,遇到一些困難時不能向老師和盤托出;教師不能給學生以安全感,以及二者之間的信任缺失,不能做到有效溝通等。而社交網絡、即時通信軟件等全媒體方式可以為教師開展德育工作打開新的德育教育局面。1.開學新生教育,及時建立社交群,為今后開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礎新生教育是讓大學生迅速融入大學生生活的教育,大學新生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如何適應高等教育。因此如何在第一時間為學生排憂解難、答疑解惑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在開展新生教育時及時公布社交群號,讓大學新生及時加入;第一時間解答學生疑問,會為今后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2.常規(guī)事務管理通過QQ群及時解答疑問為學生排憂解難通過廣泛運用全媒體,常規(guī)事務管理工作效率會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社交網絡的即時互動可以打破時空障礙,使溝通更加暢通。比如說對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把握與監(jiān)控,以及對學生的負面心理和不良情緒的及時疏導等。3.學生評獎評優(yōu)以及心理普查等可以發(fā)起網絡投票和網絡問卷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針對學生評獎評優(yōu),教師可以對候選人發(fā)起網絡投票,這樣會方便、快捷地統(tǒng)計出評選結果。而對于學生的心理普查,選擇相對低耗環(huán)保的無紙化普查,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可以較為迅速地分析和總結學生的心理狀況。

三、高校德育工作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

“要積極吸取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大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高科技化。”當前,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網絡迅速普及,全媒體技術廣泛應用,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尤其是正在迅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打破了時空限制,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已成為重要的大眾傳媒。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采用這些新的技術手段,改進和更新教育方法,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1.熟練掌握社交網絡和即時通訊工具的基本功能有些老師面對全媒體的沖擊時,選擇了故步自封。德育工作者應該打破僵化的工作方式,熟練掌握社會網絡和即時通訊工作等這些在德育工作中運用非常廣泛的全媒體,對于基礎功能的掌握和熟悉是最基本的要求。2.積極嘗試使用時下流行的、新穎的社交媒體全媒體軟件的不斷更新?lián)Q代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德育工作者要順勢而為,積極嘗試使用時下流行的、新穎的社交媒體,使其成為德育的重要工具。大學生群體是全媒體的受眾,他們求新、求快,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和新穎軟件,教師要想德育有效,就要把握住大學生的這個特點和特質,做到與時俱進。

四、高校德育工作內容求新

高校的德育對象主要是“90后”大學生,要了解“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育。“90后”大學生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求新、求知、變通能力較強。

因此對這些大學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注重德育內容的新穎性,大學生的德育工作要注重教育的及時性,及時聯(lián)系網絡訊息,使其和大學生的思想工作有一個合理的鏈接。1.利用網絡熱點和學生關心問題進行及時施教進行海量信息的篩選時,教師要注意對網絡熱點事件和學生關心的問題的總結和梳理,引導學生的正確觀念,進而影響學生主流文化的構建。網絡熱點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引發(fā)共鳴,對學生困惑的問題及時施教、及時梳理,也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2.聚焦熱點教育事件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導向關于教育熱點事件的解讀往往是多元的,德育工作者要辯證地為學生解析和回答,并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導向。大學生有時候因為個人經歷和社會經驗不足,難免對于一些問題產生困惑,甚至錯誤的觀點,德育工作就是為大學生撥開云霧,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3.注意德育內容的新穎性、即時性和與時俱進性全媒體環(huán)境下德育內容的核心議題就是德育內容的新穎性、即時性和與時俱進性。德育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遇到問題及時施教。“強調德育內容的生活化,一方面要在學生的生活中滲透德育,另一方面讓德育內容回歸生活”。這是德育工作者適應這個信息化大時代該有的思路與情懷,希望越來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把握全媒體的時代特征,總結出更為完善全面的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模式,讓大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成長。

德育論文:分析音樂教育中美育及德育有效結合

一、美育與德育有密切的關系

美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識教育,而是與美的感動相結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動。具體來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以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謂德育,是指培養(yǎng)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使人們能從理智上對客觀社會現象進行評價的一種教育。德育和美育的區(qū)別主要在:前者是一種規(guī)范教育,注重培養(yǎng)個體對社會的服從;后者是一種解放教育,注重發(fā)展個性。前者主要通過說教、灌輸實施,后者主要通過誘發(fā)、引導實施,但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把美學和倫理學用之于教育實踐的德育與美育,都是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創(chuàng)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與德育有密切的關系。德育給美育以豐富、充實的內容,保證美育的正確方向。美育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過美并利用美進行教育,提高德育效果。德育與美育只能結合,不能分離,也不能互相代替。

二、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德育上的優(yōu)勢

1.有利于塑造學生心靈的美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精神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可以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礎。例如《一分錢》這首兒童歌曲,通過一個兒童的口吻,敘述了把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的經過,全曲天真活潑,充滿稚氣毫無說教的味道,卻非常自然地體現了拾金不昧的美德。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我國的近代史是一段飽經憂患、血淚交融的歷史,然而正是這段歷史中的藝術作品卻最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在欣賞或講解這一歷史時期藝術作品的時候,應充分挖掘愛國主義方面的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有利于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大多數的音樂活動都是集體活動,如音樂課上的合唱、合奏、音樂游戲及課外的歌詠比賽。這些活動都能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形成人與人緊密合作的良好道德。過外許多學者已經開始把音樂活動當成培養(yǎng)新一代社會規(guī)范的早期教育來研究,并在教育中給予非常重要的地位。音樂教育通過其所表現的情感與形象,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豐富的情感與生動的形象,體現了音樂作品的內涵,陶冶人們的情操——有感情和思想結合起來的不易改變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人們樂觀向上的精神。

三、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美育上的優(yōu)勢

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其最大功用在于為個體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節(jié)奏與音調以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以美來浸潤心靈。受到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東西,就會贊賞它們,并很快樂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yǎng),從而使自己的性格也變得高尚、優(yōu)美。”另外,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初步表現美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藝術才能,為他們將來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美打下基礎。學生是孩子,有時他們雖然認識到什么是美,但自己還不知道如何去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也就是不一定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語言、行為以及心靈等美麗起來。這就好像魚是美的,但你不能只給學生一條魚,還應教給他們捕魚的技術,讓他們自己去獲得美的東西,這就需要平時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陶冶、實踐。四、堅持“德美結合,以美輔德’的教學改革思路,努力使德育與美育結合

1.在教學內容上作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增設一些美學知識,將真善美緊密結合起來,用美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追求心靈的美好,道德的高尚,正確認識人生,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充分發(fā)揮美育的德育功能。

2.在教學方法上,力求藝術化、個性化的教學風格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形式,根據內容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借助倒敘、插敘、演繹、歸納、對比、幽默等技巧,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以親切、樸實的形象,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使每一堂課充滿活力。例如,在介紹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爾塔瓦河》這部作品時,除了讓學生完整地欣賞音樂作品,演唱主旋律,感受音樂美之外,還重點介紹了斯美塔那的愛國情節(jié),沃爾塔瓦河是捷克的一條主要河流,作曲家正是通過用音樂來描述沃爾塔瓦河來歌頌自己的國家,表現了自己的愛國熱情,學生通過欣賞音樂和曲作者的介紹,又增添了情感上的認識,聯(lián)系自己聽過的作品,在思想上也有了充分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51妺嘿嘿午夜福利| 国产白丝jk捆绑束缚调教视频| 少妇被猛烈进入到喷白浆 | zps无套内射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午夜理论免费tv影院|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99|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沙发| 亚洲成人色|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偷倩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1|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vr| 午夜dj在线观看高清在线|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人妻va精品va欧美va| 老头发狂的吸住她的乳尖|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大全| 美女粉嫩饱满的一线天mp4| 护士脱了内裤让我爽了一夜视频|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中国年轻丰满女人毛茸茸|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十八禁| 超碰成人人人做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