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10:25: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企業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建立規范的會計核算體系
我國已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是對我國會計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從實質上反映了市場經濟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企業必須要依法建立起以會計準則為基本規范的會計核算體系,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來組織會計核算。要遵照上述有關規定來規范企業會計核算的內容。要形成規范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對會計科目的運用,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算賬、報賬及財產清查等會計方法必須用“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準則來加以規范和統一。對各類資本投人,要按“準則”的規定進行計量和確認。在使用各類資產時,要投資本保全原則來考慮其使用時限。要選用“準則”所限定的,對企業收益有正向影響的會計方法組織核算。對濫用會計核算程序與方法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必須堅決加以制止。
(一)適當集中財權,強化管理
資金調度權、資產處置權、投資權、收益分配權、財力人員的任免權要集中總機構,各分支機構只有經營權,實現由分權型管理向集權型管理的根本轉變。同時,縮小管理半徑,盡量少設三級或以下的分公司,減少管理層次,有利于適當集中財權,實現有效監控。
(二)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財務監管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須保證財務管理的權威地位。財務管理機構設置要科學,財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統一,執行要有剛性,檢查、監管要到位。設立內部結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資金和加強監控。實行公司內部財務信息聯網,提高財務監控質量。實行目標管理,健全激勵機制。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考核最終成果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方式,實現對下屬分公司的績效評價與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勵方式,對調動下屬分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來說,是一種強制約束機制。統一采購物資。實行類似政府采購制度的統一采購制度,以利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倉儲費用,加速資金周轉。
二、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組織機構
由于現代企業集團化、跨地區經營的特點,企業總機構必須妥善處理好與下屬分支機構之間的財務管理關系。處理好統一性與自主性的關系,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做到既能靈活地集中財力,保證生產重點需要,使資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調動下屬分支機構的積極性。使其在保證完成總機構下達的各項經濟任務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自主權,享受相應的經濟權益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由于現代企業的經營范圍廣、分支機構多、物資流量和資金流量大,企業必須從商品經營為主轉變為以資本經營為主。總機構應成為投資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機構成為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要適當劃分各級管理權限,費用計劃管理,資金有償使用。以資本增殖最大化為目標,為股東或投資者謀求最大的回報。建立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必須體現出先進、合理、高效的原則,使會計管理職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一)超脫型
即在董事長下設財務總監,分管企業財務會計業務。這種機構體現了董事會的授權,又有利于充分體現財務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維護股東或投資者的權益。
(二)專家型
即在總經理下設與副總經理平行的總會計師,負責分管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目前我國企業大多采用這種設置。這種機構充分體現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專業性和決策中專家意見的權威性。
(三)分權型
即在總經理下設負責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副總經理。這在美國的企業中比較常見。在這種機構中,負責業務的高層主管都擁有財務副經理的頭銜。直接向總經理報告財務情況。就我國企業來說,股份制企業可以實行第一種超脫型,而實行公司制的企業實行第二種專家型比較適合我國的情況。財務會計機構還是不必分設為好,更有利于講求效率。
三、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會計管理體系
根據我國企業的會計實踐和現代企業的要求,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應該分為一般會計、責任會計和管理會計三個層次。
(一)一般會計
即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處理企業各類賬目,按時向稅務部門與社會保險等部門交納稅費。一般會計是企業會計管理體系的基礎,它完整地記錄企業經營活動的收支情況,并通過分類賬、損益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向外報送財務報告,為企業的管理層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同時提供投資者國家和股東作為投資的參考。
(二)責任會計
在西方現代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解決企業內部會計管理上責任不清的問題,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二戰以后,特別是年代以后,隨著社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大公司對內推行了分權管理,事業部制應運而生。對事業部制的管理控制,在會計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責任會計。事業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無一不是采取責任會計的方法進行的。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標管理、指標層層分解與考核、廠內銀行結算等,豐富了我國責任會計的內容。在現代企業中,由于其集團化、跨地區、分支機構多的特點,而對外又面臨著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的競爭,迫使企業內部的管理進一步向縱深發展。責任會計和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的緊密結合,使會計控制的職能大大加強,會計信息的適時反饋作用充分發揮。這是現代企業的必然選擇。責任會計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會計,主要利用價值形式,通過建立各級責任中心、目標管理、差異分析、責任轉賬、編制責任報告和責任報表等方法,對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耗費、占用和成果進行核算和監督。它通過集中管理,反映、核算、控制和考核企業內部各級各單位的價值運動,并且與班組經濟核算相結合,與各級管理人員的經濟責任掛鉤,使企業內部做到責、權、利結合,真正解決吃“大鍋飯”的問題,從而達到企業管理目標優化的目的。
(三)管理會計
它是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積累資料,以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為主,面向未來的規劃和控制日常發生的一切經濟活動,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數據資料。它主要通過對企業價值的預測、計劃、控制和決策,包括企業財務目標的制定、利潤規劃、財務預算的編制、財務控制與成本控制、投資決策和融資決策,新產品開發預測和銷售預測等,為加強企業管理,參與決策服務。
四、關于如何彌補報表分析局限性的建議
在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了解企業整體狀況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局限性,有些我們可以借助進一步的財務管理方法加以解決,有些則可能要借助其它管理學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
對報表資產價值不實,不能準確反映企業整體資產狀況及其結構的問題,有些企業有一些相當有效的解決辦法,如根據本企業或本行業客戶的總體經營狀況和支付習慣,確定不同賬齡段應收賬款的壞賬比例,通過滾動的賬齡分析,定期調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額;對于存貨用市場價值或變現價值來調整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價值則使用重置成本進行調整。經過這樣的調整,就基本上保證了資產價值的真實性,結合報表使用,可以提供更加真實的企業情況。為了更加有效地考核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營業績,許多企業的董事會或上級公司對凈利潤標準作了調整,通過財務手段把利潤指標中企業經營管理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剔除,這樣就可使考核指標更趨合理。本人所服務的亞洲戰略投資公司對下屬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主要考核指標是EBITDA(息稅折攤前收益二凈利潤+利息支出+所得稅+折舊+長期資產攤銷額)。這個指標將在計算凈利潤時已包含的企業經營者不可控制的利息費用、企業所得稅支出、折舊費用和無形資產等其它長期資產的攤銷費用加回,從而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經營者的工作成果。這樣的指標結合其他一些財務指標如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銷售率(銷售額/固定資產凈值)等,以及一些非財務指標如新產品開發速度和儲備數量、員工培訓情況等,就可以相當全面地反映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業績。
1. 企業財務風險及控制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內部、外部環境因素的作用,使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目標而形成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是企業實際財務狀況與財務目標發生負面偏離的可能性。財務風險作為一種危機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要求企業的經營者、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經常進行財務分析,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并進行及時、正確的財務風險決策。
而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則是在既定財務目標下,根據風險的成因、特性,采取相應措施控制、防范風險,將其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管理過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理財活動正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企業在進行投資、籌資、對外擔保等理財活動中,在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風險無處不在,它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獲利能力。有一些風險對企業來說,甚至可以帶來致命的打擊,必須盡早加以防范和控制。
2. 企業會計管理中出現財務風險的原因
2.1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目標定位不準
大多數企業往往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而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中,創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不僅股東要承擔風險,而且債權人、職工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多個利益集團有關,只強調某一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置其他利益集團的利益于不顧是不符合現代企業實際的,這只會加劇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不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
2.2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
一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企業高層領導人堅守自盜。企業應收賬款催收不力,應收賬款周期過長,資金長期被占用。成本控制和核算不到位,盲目擴大生產,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產品大量積壓,使營運資金周轉不暢,使生產和銷售脫節,從而引發財務風險。比如現在有一種經營方式叫負債經營。負債經營使一些企業借雞生蛋,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成功。但債務規模過大也會帶來風險。一旦企業生產經營出現較大失誤,投入資金不能及時回收,無力到期償債,企業就可能倒閉。
2.3企業財務信息失真
企業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亂計成本。不區分經營性支出和非經營性支出,將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經營性支出如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產成本,從而嚴重違反有關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潤減少。第二,不區分成本核算對象,亂計成本。企業沒有劃清不同成本核算對象之間的成本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對象歸集的成本不實。第三,不區分會計期間,亂計成本。企業沒有劃清本期與非本期成本之間的界限,沒有嚴格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處理有關成本項目,使本期成本不實。第四,由于內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不完善使成本失真。
2.4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相對滯后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追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減輕企業經營風險,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現實卻讓人們看到多元化經營使一些行業的“單項冠軍”發生財務危機甚至瀕臨破產。究其原因,往往是簡單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經驗,孰不知不同的行業除了技術形態存在差異外,在財務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銷售方式的差別絲毫不遜于產業特點。一套班子,如果沒有及時更換決策理念,萬一投資失敗,血本無歸,并會產生連鎖效應,造成更嚴重的財務風險。
3. 控制企業會計管理風險的具體對策
3.1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總是隨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知識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識的不斷增加、更新、擴散和應用加速,深刻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向高層次演化。原有追求企業自身利益和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將轉向“博弈平衡”的綜合管理目標。
同時,還要建立以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為基礎的盈利能力、長期償還能力、營運能力、發展潛力等為主要指標的長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企業要遠離財務風險,首先應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加快總資產的周轉速度,提高主營收入。并研究以上財務指標對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結合管理層的意見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
3.2加強財務控制,完善企業內部監督制度 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是一個單位為了保護其資產的安全,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控制風險等目的而在單位內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單位負責人和財務、會計、審計諸方面分工明確、相互制衡的監督機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財務管理的重點應由資金管理轉向財務會計監督,進而轉向以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為主形成的控制系統。通過對經濟活動過程的控制與管理,確保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促使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
3.3改進企業財務報告,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企業外部相關利益主體了解企業內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重要途徑。如果企業向外披露了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雖然暫時可能使得外部相關利益主體作出有利于企業的決定,但一旦企業獲得了自身發展不需要的資金或是無法承擔還債義務的借款,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使企業或是盲目投資,或是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這些都將加大企業未來的財務風險。相反,如果企業能夠對外披露真實的會計信息,則可以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財務環境,使企業的財務活動在平穩的狀態下進行,減少財務風險。
3.4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正確防范財務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尚處于較低水平,財務管理無法從大局上對企業經營狀況予以把握。企業要想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做到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資金效率,必須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定期檢查盤點財產,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加強存貨 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并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
總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財務風險不可避免。加強和健全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從而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化運作,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深化企業改革,而且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優化我國的投資環境,穩步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我國會計的現代化水平。
對于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存在問題的歸納有以下的幾點:一是對會計電算化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二是選擇不適合的計算機硬件和財務軟件;三是會計電算化信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四是會計電算化相關制度不夠完善;五是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難以滿足信息時代電算化處理的要求。
一是對會計電算化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會計電算化和傳統會計的區別及重要作用)。隨著計算機在會計的廣泛應用,這一切都將成為歷史,電算化會計檔案都存放在電腦硬盤等設備中,這些設備的存儲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種會計檔案所不能比擬的,查詢速度快、檢索能力強,可以快速傳遞會計信息。會計核算工作數據是非常大的,對準確性要求又非常很高,要求提供會計信息的時間性較強。而電子計算機具有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容量的特點,對于數據的記錄、 匯總排列、查詢和對和存貯分析等方面,比手工操作的速度能夠提高成千上萬倍,并可隨時從計算機中獲取有關會計數據,能夠大大提高會計數據處理的實效性和準確 性、提高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質量、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供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也能夠得到充分保證。其次,數據處理程序具有新的特點。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程序與傳統會計不同。在傳統會計中,針對企業的生產規模、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須采用與之適應的不同的賬簿組織形式、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而在電算化會計中,由于數據處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種統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計算機處理數據差錯的概率小,沒必要像傳統會計那樣,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進行各種核對,如賬賬核對、賬證核對、賬表核對。現在的會計人員應該有過這種體驗:到了月底對賬時,為了幾分錢的差額而必須翻遍所有的憑證、賬冊。傳統手工會計由于各人、各企業習慣不同,形式多樣,有很大的人為因素,無法做到全行業的同一。而利用電子計算機對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能夠為全行業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是會計核算工作更加規范化,有助于進行統一規范的經營管理,完善對經營管理的要求,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和經營管理的水平。
二是選擇不適合的計算機硬件和財務軟件。目前,大多數企業用的是用友、安易的軟件,對各類企業提供通用版本難免產生問題,還有不少中小企業片面追求功能強大、界面華麗,結果導致了很高的購買成本,即花費高額的費用在這些根本用不上的功能上。再者這些通用軟件不僅帶來了安裝調試上的冗長和復雜,更帶來了日常操作中不必要的煩瑣和延誤。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相對不足,也無法順利使用會計點算化軟件提供的一些復雜功能,這些都影響了軟件應有功能的有效發揮。
三是會計電算化信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財務數據是企業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財務信息面臨安全風險。目前,我國的財務軟件生產還處于模仿和加工階段,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多數財務軟件的開發都是把重點放在理財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決策上,很少放在數據的安全保密上。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在給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網絡財務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安全問題。
四是會計電算化相關制度不夠完善。許多會計電算化單位沒有嚴密的基礎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員分工上,企業對會計電算化操作人員與系統維護人員等崗位沒有嚴格權限限制措施,操作員密碼公開或不設密碼,為越權使用和篡改數據留下隱患。特別是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會計電算化不能正常健康運轉。
五是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難以滿足信息時代電算化處理的要求。缺乏進行會計電算化操作的專業人才成為中小企業快速實現會計電算化的障礙,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財會專業人才,需要具備計算機、會計、管理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實現從滿足手工會計的需要到適應會計電算化普及的過渡。目前,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偏低,難以滿足信息時代電算化處理的要求。許多單位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手工會計、出納等經過短期培訓而來,他們在使用微機處理業務的過程中大多數是除了開機使用財務軟件之外,對微機的軟硬件知識了解不多,不能靈活運用軟件處理的會計數據進行財務信息的加工處理。當計算機運行出現問題時,計算機維護人員又大多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對財務知識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夠把計算機知識和會計等財務知識融合在一起。
中小企業規模跨度大,生產經營特點千差萬別,經濟實力大相徑庭。中小企業在實施電算化的時候,要根據本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電算化模式。目前有3種模式可供中小企業選擇:一是企業自己構建會計電算化系統模式,二是在線租用財務軟件模式,三是記賬模式。
(一)構建會計電算化系統模式
構建會計電算化系統,是指企業購買實施會計電算化所需的各種軟、硬件系統,建立健全會計電算化各項管理制度,組織實施人員培訓,自己負責會計電算化系統日常運行、系統維護等工作。該種模式要求企業有較充足的資金,對實施會計電算化有正確認識,能夠正確構建計算機軟硬件系統,有健全的會計電算化內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求企業具備較高水平的會計電算化管理人才,能夠解決會計電算化系統日常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能夠進行電算化系統分析,充分利用會計電算化系統幫助企業預測、決策。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充分滿足企業需要、數據安全可靠。缺點是資金投入較高,要求具有較高水平的財會人員以及健全的企業管理制度。
(二)在線租用財務軟件模式
在線租用財務軟件模式,是指用戶通過網絡租用財務軟件,直接在網絡上運行軟件來完成會計核算以及其他 財務管理工作,這種應用軟件服務模式被稱為在線租用財務軟件方式,也叫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應用服務供應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用戶不購買安裝復雜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只需一臺能夠上網的計算機,調用租用的該站點上的財務軟件,就能進行填制憑證、記賬等各項財務工作。
在線租用財務軟件模式的優點:一是節約資金投入。如租用財務管理模塊,月租金一般在100元左右,進銷存模塊的租金一般在每月300元左右。二是降低了企業管理標準。在ASP模式下,軟、硬件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維護升級等工作都由ASP服務商負責,這樣用戶就避免了大量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管理工作。三是通過網絡接入服務,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實現客戶的移動辦公夢想。
該模式的缺點:一是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較差。企業財務信息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保存在ASP服務平臺上,由ASP服務商統一負責安全保管,可能會產生信息泄密的情況。二是網絡響應速度可能較慢。在ASP模式下,很多用戶通過撥號方式訪問ASP服務平臺,過多的用戶同時登錄系統可能會使服務器響應速度較慢而造成網絡阻塞,導致信息處理速度較慢,影響企業的業務處理進度。不過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寬帶接入成本的降低,這個缺點可能會很快克服。
(三)記賬模式
記賬模式,是指中小企業自己不進行會計電算化業務處理,而將相關工作交給有記賬權限的機構完成,中小企業按期支付費用。經濟業務發生后,企業將原始憑證交給機構,由機構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上進行業務處理,產生電子數據。機構負責系統的安全運行和維護升級等工作,由機構負責財務信息的備份、檔案管理等工作。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機構的系統上查詢財務信息,甚至由機構負責進行財務分析等。
該模式優點:一是節約資金投入。在記賬模式下,中小企業和機構簽訂合同,中小企業只需根據合同規定支付費用,一般一個月300~1000元。二是降低企業管理標準。在記賬模式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行、維護等工作由商負責,企業在此方面不需制定任何管理制度。企業的納稅申報等工作均由機構負責,如發生延遲納稅而罰款等事項,可由機構承擔,中小企業可以將精力完全放在業務經營管理上。三是業務處理規范。機構經過財政部門審批,業務處理能夠按照會計制度規定規范進行,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小企業由于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而產生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有利于企業利用財務信息加強企業管理,進行預測決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施工企業也呈現出迅猛發展的趨勢。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方式更趨多樣化,企業內部各項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的完善。財務管理是施工企業的核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敗。在新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要想提高競爭力,獲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的公司財務運作模式,將會計核算工作納入企業管理運營流程中,加強對財務支出的控制,明細資金流動去向,實行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
一、建筑施工企業實行財務集中核算的優點分析
目前多數建筑施工企業集團在會計的核算上取消了以前單獨獨立核算的辦法,轉而采用施工企業統一的、規模化的集中管理機制,將會計人員納入整體的企業管理體系,服從于企業的集中統一管理。這種集中的管理體制,有利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合理運轉,使企業財務運作更加透明化、清晰化,提高企業財務的運轉效率,加強基本的財務管理工作。
(一)強化企業投資回報率
就目前我國施工企業中的財務核算工作現狀而言,會計集中管理的工作是重要的著眼點。一方面,集中化管理有利于企業集中投資,把握重點的投資項目,從而避免了分散投資的風險和重復建設的浪費現象;另一方面,集中化的管理將提高企業經營運轉的效率,合理使用資金,有利于企業財務的整體性監管。就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集中核算工作的長遠效果而言,不僅有利于控制資金的動態流向,同時有利于避免財政分離、政企分離、上下不和的現象出現。
(二)提高會計核算的專業化
會計核算的專業化體現在:有效地將企業的決策能力和實際的工作能力分離,與此同時加強財務權限的獨立和集中,有利于降低財務管理成本,形成集中化的回報。企業要完成財務操作性職能與戰略決策性職能分離,并在此基礎上將會計核算工作和財務處理工作分開進行,以進一步強化財務管理職能。
(三)提高工作效率和個人素質
在實際的財務核算過程中,因為賬目整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由個人負責,存在項目業務簡單化、會計人員素質和水平不一的相對差距、核算工作過于隨意化等現象。由于個人的原因,個別的會計人員僅憑著慣性的思維設計基本的賬目,使得帳表不對應,降低了會計資料的統計意義。整體提高企業財會人員隊伍的工作素質是問題解決的關鍵,意在保證核算內容的真實性、增加工作中的方向性,除了對外提供基本的財務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正確的數據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集中核算工作中的存在問題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集中核算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的項目眾多,資金的流轉速度快,因此也不免存在諸多問題。
(一)缺少企業財務結構分析
廣義上的企業財務結構,指企業全部的資金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二者所占的比重和比例關系。如果企業的財務結構比較健全,則企業的實力和發展潛力比較大,能夠承擔經營和財務上風險的能力也越強,并能夠應付來自外界的沖擊。但是目前的會計集中核算沒有通過對各項指標的分析,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最佳的財務結構。也就是說缺少按照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兩邊的相關數據比例關系進行分析的具體活動。
(二)缺少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衡量現代商業企業生存發展能力的重要依據,是企業財務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企業內部而言,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測定,有利于企業科學合理地進行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從外部來看,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時債權人最關心的因素,因為這是他們的投資能否如期收回的主要依據。集中核算下,人們往往關注的是企業的收支與總體平衡,而輕視了對于企業償債能力等指標的分析,使得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評估與監督作用顯得比較薄弱。
(三)財務管理的集中化使資金的使用與監督變得困難。
無可避免的將資金也進行統一管理,零散的資金使用率將降低,可支配的資金額度下降,從資金的角度就限制了企業項目的發展。集中管理下,會計人員的前、中、后三項監督被削減到只有最后的集中監督,監督機制相當于在缺少多次監管的前提下被弱化了。就我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集中化的工作現狀而言,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監督體系,缺少系統化的工作方式,沒有切實可行的監管制度,致使會計審核人員沒有核算的參照準則,工作推進速度慢。而且在最終的核算工作上與企業的管理脫離。
三、如何解決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一)完善財務集中核算制度
完善的財務集中管理制度能夠作為會計人員工作的考量標準,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了鉆規章空白的漏洞的情況。同時要建立會計人員的工作考核評估體系,轉變單一的人員管理的管理理念,將財務管理工作放在企業管理的核心。將工作責任明確到個人、分工有序,將核算質量作為對核算員及項目經理的考核重要內容。將紛雜的財務工作分離,提高會計專業化核算水平,保證財務工作的正常、安全平穩地運行。內部管理制度方面通過制定工作計劃,建立內部業務規范,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考評制度,實行科學規范管理。
(二)提高施工項目中核算員的素質
施工項目中核算員的素質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工作發展前景,還關系著企業財務的良性發展。財務數據涉及面廣、復雜繁瑣,因此財務數據的安全性是關系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核算工作耗時長、涉及面廣、相關部門眾多,這些問題造成了工作的繁重性,很難留住人才。企業可對內部員上崗前工進行相關崗前培訓,幫助員工克服畏難情緒,同時提高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加進修學習的機會,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避免工作人員產生惰性,有力指導工作人員建立正確的原始數據。
(三)采用最新的統計手段
傳統的會計統計方法在今天信息高速運轉的時代已經落伍,電算化已經普及,計算機能夠以其強大的運轉速度和繁瑣數據處理的正確率占有領先地位。計算機在核算工作中使用,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在具體的集中核算工作中利用網絡和核算軟件,每日更新材料數據,完成原始的資料錄入工作之后就能憑借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功能完成工作。
(四)明確核算工作職責
明確的分工能夠使得工作有效的銜接,財務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支核算、成本核算。財務部要組織資金結算工作,按照建筑項目工程具體的部門完善內部資金流轉的明細,保證賬目清晰可查,便于管理和查閱。限制建筑項目部的財務權限,內部財務管理設立專用的公司財務章,對外的結算工作則采用銀行的印章。資金的使用不能沒有章法的調動使用,要提前做出申請,進而由財務部審查核實,再由公司專人簽字,保證資金的安全使用。
財務部的公章制度應以《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有關規定,為參照體系,在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適合本企業的財務集中審核辦法,操作流程要在實踐的基礎上規范化。企業使用一個帳套,統一處理公司的全部賬目,專門負責人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成本核算的會計人員只負責編制項目成本報表并對項目成本進行分析。此辦法的優點是公司總部可以隨時掌握公司各項目的成本情況,并對各項目成本實行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有利于公司管理。
一、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電力企業財務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系統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力企業財務信息化知識更新速度快,操作要求高,企業對會計人員在信息系統的操作應用、會計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業務能力要求也相應提高,會計人員只有持續學習,定期接受后續教育,才能適應財務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
2.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需要。會計工作是經營管理工作的基礎,會計信息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會計人員后續教育,是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
3.防范經營風險、提高企業整體效益的需要。目前,部分電力企業會計崗位存在兼職、業務交叉的情況,嚴格履行會計業務的審核、復核、監督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在后續培訓中有針對性地加強這些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學習可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內部控制風險意識,及時發現并糾正財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效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和完整,促進企業整體效益的提高。
二、加強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主要措施
1.認真履行財政部門規定的后續教育課時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財會〔2006〕19號)要求,“會計人員每年接受培訓(面授)的時間累計不應少于24小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等”。電力企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應嚴格履行“規定”,科學合理安排后續教育課程及培訓內容,定期邀請有關專家,結合最新財稅領域的一些政策變化進行專項培訓。
2.有針對性地開展會計后續教育。
2.1加強行業會計知識培訓。電力企業會計有其行業特殊性,現階段的電力企業會計高度依賴信息化,在ERP環境下并運用財務管控等系統的核算手段。電力企業會計人員的后續培訓,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ERP、預算執行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培訓,將電力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新的新的會計核算規定、新的管理要求,進行統一學習、貫徹,提高業務協同水平和處理質量。
2.2對不同層次會計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由于會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層次結構不同,應針對不同級別會計人員分別組織后續教育培訓。初級會計人員的基礎培訓,應著重滿足新進會計人員及初級會計人員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學習需要,鞏固專業技能。對于中級會計人員,除了開展向復合型會計人才發展的理論知識培訓和技能型培訓,還要鍛煉這些會計人員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有較高的財務管理目標,以打好財務隊伍堅實基礎。而高級會計人員或財務負責人后續教育,則不僅從微觀角度培訓會計知識,還要從宏觀經濟角度加強學習,如金融及證券知識、經濟合同法律法規知識、理財知識等,從更高層次提高這部分人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駕馭能力。
2.3后續教育培訓形式多樣化。根據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內容不同,可以采取多種教育培訓形式,如邀請財稅專家開展財稅法規等專業理論知識講座、行業內優秀會計培訓師特色知識培訓,還可以組織學習交流、上機操作培訓、遠程在線培訓、專業調考等多種形式,活躍培訓氛圍,擴大教學規模,解決工作和學習的矛盾。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維護國有資本權益。電力企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屬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電力企業會計人員肩負著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責任,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還要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標準。財政部1996年6月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內容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愛崗敬業、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守秘密。”電力企業會計人員接觸到的工程項目多,資金量大,面臨的誘惑多。電力企業不僅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防范會計人員職務犯罪,還應組織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使會計人員自覺樹立良好職業道德品質,經得住誘惑,廉潔清正,主動維護國有資本權益,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
4.建立獎懲及激勵機制,提高后續教育綜合效益。隨著電力企業財務集約化管理廣度和深度的日益加強,迫切要求會計人員及時轉變新觀念、適應新形勢、掌握新知識。加強會計人員后續教育,調動會計人員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既要繼續重視財務專業培訓,還要建立健全后續教育獎懲與激勵機制。對取得繼續教育后續學歷及技能職稱、發表學術成果等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在職務或崗位調整時作為任用參考條件,可以有效引導廣大會計人員自主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既為電力企業財務集約化提供人才保障,也促進企業和個人的共同成長,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
一、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
我國傳統的會計管理體制存在著“兩重性結構”特征。會計人員既是管理者,必須維護本單位的利益; 同時又要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上,履行監督職責,維護國家利益,在國家利益與單位利益相沖突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的立場勢必會出現搖擺移位。盡管《會計法》賦予了會計人員依法行使監督的權力,但真正敢于監督的人并不多。許多事項還得按上司的意志去處理,甚至明知是違法的事也得去做,導致會計被動違法。同時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改革的方式很多,會計集中核算是一種重要形式。目前,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會計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會計信息使用者和收集者相互獨立;(2)會計信息傳遞無統一渠道;(3)會計信息獲得使用滯后;(4)會計信息分析薄弱,主體不明確等。現階段,我國針對目前存在的會計職能獨立性和會計地位從屬性的固有矛盾,試行了三種改革思路: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推行委派財務監督制度;中型企業、母子公司內部推行委派會計主管制度;小型企業、私營企業及必須建賬的個體工商戶推行記賬制度。
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中提高會計信息管理質量的措施
(一) 創造良好的會計信息管理法律環境
國家除應盡快制定《會計法》實施細則外,還要制定有關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法規,對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員的責任與權力,以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懲處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為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同時要維護《會計法》的權威,強化單位領導人在會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及時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
(二)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具有法律所規定的一切合法權利,但這種權利是與其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相對應的,因此,企業的行為也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為此我們需要建立政企分開、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改變激勵措施,防止管理者短期行為,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規范公司財務行為。明確單位領導人、總會計師、會計人員的具體分工和職責,確定單位內部會計核算形式,強化企業會計人員的監督權,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建立完善單位的內部牽制制度、內審制度,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防范財務造假。
(三)建立網絡化的會計信息系統
在網絡信息時代,企業應該廣泛推行會計電算化,特別是電腦網絡、電子貨幣和日新月異的核算及審核軟件的出現,使會計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會計監督更加直觀。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發揮網絡傳輸數據具有的安全、快捷的作用,達到較高的信息使用效益,使會計信息在經濟領域發揮真正的指導作用。但是實行會計信息化后,企業的會計檔案資料除了傳統的紙質檔案資料外,還增加了磁介質電子檔案資料。
三、會計管理體制改革如何加強會計檔案管理
針對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給會計檔案管理帶來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強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強會計檔案管理,理順會計檔案管理體制。實行委派制管理的會計檔案,應嚴格按照《檔案法》、《會計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明確會計檔案的所有權是委托單位,將委托單位的會計檔案整理規范,在核算中心暫保管一年,期滿后編制會計檔案的案卷目錄,連同打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和存儲會計數據的磁介質會計檔案,向委托單位的檔案機構移交。
二要加強會計人員崗位培訓,提高會計檔案的案卷質量。會計人員是會計檔案整理的第一責任人。會計人員對會計檔案規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練程度,決定了會計檔案案卷質量的高低。因此,必須將會計檔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崗前培訓,從會計檔案整理的基礎業務學起,使其熟練掌握會計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進而從源頭上做好會計檔案的整理規范工作。
三要讓財政部門與檔案部門共同加大對新會計管理體制下形成的會計檔案的監管。結合實際,聯合制定包含新會計體制下會計檔案工作內容的《會計檔案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會計檔案的分類、組卷、排列、編頁、案卷目錄、裝訂、移交等操作規程。在各項會計業務工作檢查中,將會計檔案的規范化管理納入其中,加大對會計工作整體性和連續性的檢查與監督。
四、結語
新時期,企業會計管理觀念需要摒棄傳統的滯后管理方式,充分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發展規律,在深化總結、不斷創新的發展中找出會計實踐中的不足、分析差距并努力完善從而以優質的服務與管理為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創新的會計管理需要嶄新的管理觀念與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的科學支持,因此我們必須構建與市場經濟體制充分吻合的企業會計管理體系與組織方法,深化轉變傳統的單一式財務分析與往來統計管理模式,用深入的視角開展企業 財務管理、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輔助管理、用事前管理的思維幫助企業決策,才能促進會計管理動態、信息化體系的完善構建。
一、財會業務操作流程欠規范
對經營商品品種多、數量大且分店多的連鎖零售企業而言,會計核算需要經過相當多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會計信息處理的復雜度,因此,財會業務需要相對合理完備的操作流程來支撐。但由于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發展的時間還不長,各項制度措施尚未完善,有效的會計核算體系尚未建立,在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中缺乏規范的完善的賬務操作流程、會計核算操作流程可資借鑒,大大削弱了會計信息的處理能力,無法快速有效地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這種情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會計信息應有的反饋功能,或多或少給連鎖零售企業總部的宏觀調控帶來不利。與此同時,連鎖零售企業一般有多個分公司(分店),企業總部需要聯系市場環境并根據各分店的實際經營情況來進行財務分權,開展有別于非連鎖零售店的會計核算及全面預算工作。目前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已陸續有相應規范化操作流程,但相對于零售企業這一特殊的行業來說,還需要更加詳備規范的流程。在實際處理會計信息的過程中,部分財務人員無法明確分工合作,出現了核算會計開具商品付款憑證、結算會計開具商品進貨憑證等不合理不合規的現象,最終引發貨款結算時多頭查賬、對賬的情況。
二、會計信息覆蓋面窄
連鎖零售企業需要各種類型的會計信息資源。然而,對于會計信息資源的開發,不少企業僅側重于對某一類型信息的收集整理,比如部分連鎖零售企業中財會人員的工作不夠主動,多把精力集中在編制記賬憑證上,仍停留在處理財務會計領域的日常賬務層面上,按部就班對所發生的經濟業務編制填寫原始的會計憑證,而沒有主動地去拓展利用其它的會計領域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的信息;同時,企業的財會人員很少參與運作具體的企業經濟業務,在進行財務報表等各類分析時只是有所選擇地使用各業務部門傳遞來的單據及信息,因此,未能真正地結合公司的經濟業務與財會業務來對整體業務發生的過程進行分析,使得財務報表分析沒有深入業務活動的實質而僅對原始數據進行簡單羅列,出現數據未能真實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現象;同時,也導致了信息開發的力度不強、開發覆蓋面過窄,造成了重財務信息輕經濟業務活動信息的局面。而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劇烈,連鎖零售企業的決策也越來越需要得到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各類會計信息的支持。但目前,連鎖零售企業會計信息的覆蓋面不廣,綜合利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等各類會計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使其在企業經營中全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四)復合型會計人才少現有不少零售企業中,會計從業人員僅能簡單地進行記賬、算賬等工作,整體技能普遍偏低,會計技能較單一,缺少新的知識技能。而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的快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對會計信息處理也將不斷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在企業內部及外部均將有越來越多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如供應商、客戶、工商、稅務、銀行等各政府企事業單位及金融部門等,會計信息涉及到更多的部門及更廣的群體。因此,連鎖零售企業對會計人員處理會計信息的能力要求也將越來越高,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能夠擔負財會工作職責,從傳統的記賬、算賬、事后報賬工作方式轉向預測、分析、決策這樣一種全新的會計信息處理模式,還要能夠及時有效地為外部其它對會計信息有需求的相關單位如投資者、供應商等提供企業會計信息及相應會計服務。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多數連鎖零售企業缺乏具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
三、強化會計信息處理的對策建議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會計信息的恰當處理有利于連鎖零售企業應對競爭、把握商機、有效決策等。因此,會計信息處理的合理合規對企業的發展極為重要。針對會計信息處理存在的問題,可以從綜合運用電子操作系統、規范財會業務操作流程、拓寬會計信息覆蓋面及提高財會人員綜合能力這四個方面來尋求對策。
(一)綜合運用電子操作系統
針對連鎖零售企業會計信息處理的現況,建立起高效智能的信息處理系統,以便快速處理企業的會計信息;已建立起電子操作系統的企業,可以進一步構建系統數據分析模塊,充分利用系統發達的信息處理功能,將商業信息系統中的收銀、存貨及成本等數據直接導入到操作系統軟件中,自動生成會計憑證并能自動生成直觀的數據分析曲線圖表。財會人員在操作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商品進行大類分析,還要注意根據分析的需要對系統進行指標設定,利用電子審核系統對門店用款進行審核與支付,擴大電子操作系統的綜合運用層面,使得企業相關部門能共享會計信息,使之成為連鎖零售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有力保障。
(二)規范財會業務操作流程
一般來說,連鎖零售企業由于營業額大、原始數據龐大、核算量大以及管理層級多,信息的處理需要經過較多的流程,信息處理的難度較大較復雜,因此,會計信息的規范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財會業務操作流程的規范合理成為有條不紊處理大量會計信息的有力保障。會計信息是財會人員依據會計規則來加工處理而形成的。因此,會計信息的處理會受到會計規則流程的影響。針對連鎖零售企業的特點,依據“流水作業、合理分工”的原則,制定會計信息處理的操作規程,規范進、銷、調、存等各環節的操作流程,明確會計核算、憑證及報表的處理程序及操作方法等,制定銷售成本結轉辦法并強化商品的核算辦法,科學分解各崗位、各環節的操作并加以標準化、制度化,落實到部門和個人,形成量化的指標,從而達到規范業務流程、提高連鎖企業會計信息處理水平的目的。
(三)拓寬會計信息覆蓋面
為 解決零售企業快速發展而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的困難,企業應該結合行業特點與企業發展現狀,細化企業財會工作體系,拓寬會計信息覆蓋面,主動地去拓展利用其它的會計領域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的信息,加大信息開發的力度、開發的覆蓋面,財務信息與經濟業務活動信息雙重并重,收集整理好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各類會計信息;同時,財會人員在進行財務報表等各類分析時應結合企業自身的經濟業務與財務會計來對業務發生的過程進行分析,使得財務報表分析真實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做好數據分析,根據連鎖零售企業發展的需要設定商品周轉率、毛利率、保本點等分析指標,建立相應的計算機數據分析模塊,為提升企業的獲利能力服務。
(四)提高財會人員綜合能力
財會工作貫穿于整個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尤其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與市場競爭的加劇,會計人員亟需在傳統財會工作的基礎上,結合電子操作系統中的歷史數據與當前的統計數據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分析。這些新的變化,要求財會人員具備綜合能力,能夠掌握較高的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能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連鎖零售企業的財會人員應結合行業特點,著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操作尤其是相關財務輔助軟件應用能力、財會分析能力以及會計信息處理能力等相關方面的知識技能,為企業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四、結束語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連鎖零售企業正由成長走向成熟,會計信息處理已成為零售企業發展的重要競爭力量。現代化連鎖零售企業正面臨變革,企業需要正確看待會計信息處理對提高連鎖經營效益的作用,正視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有利于企業建立起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管控體系,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企業會計信息的內容及其作用
(一)企業會計信息的內容
會計是以一個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會計處理的各個環節的加工對象就是會計信息。從廣義的會計信息來看,應該包括三個層次:其一,以貨幣化指標體現的財務信息,它是從動態、靜態兩個角度對特定的主體經濟資源的數量(資產)、歸屬(負債 、權益)、運用效果(收益分配)、增減變化及其結果(財務狀況變動及其結果)進行描述;其二,非貨幣化的和非數量化的說明性信息,它們不僅僅是對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財務指標的基本說明,而且還包括了大量的主體所處的社會、文化、道德、法律等環境信息,這些信息對于使用者正確判斷會計主體的經營能力、發展前景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三,其他用于主體內部管理的信息,這些信息常常由成本會計、管理會計以及內部審計人員提供,主要包括了短期(長期)決策信息、預測信息、責任中心要求及履行情況等信息,雖然與外部性較強的財務會計信息相比,它們更容易為人們所忽略,但是在經濟管理和財務信息質量控制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從狹義的會計信息來看,其信息的載體主要集中反映在財務會計報告上,也就是廣義的會計信息所闡述的前二個層次上。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財務會計報告”的內涵比會計報表大,根據《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本文會計信息的內容就是指財務會計報告。
(二)企業會計信息的作用
企業經濟活動離不開決策,決策離不開信息,就一個企業而言,其信息的使用者包括股東、債權人、國家及政府有關機構、中介機構、企業內部管理層及雇員、顧客、貸款人和其他供應應商等。盡管他們的決策內容不同,所需的信息各異,但對企業的會計信息卻有共同的需求。會計目標就是向不同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無使用者,會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因此,會計信息的作用就是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
二、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及會計信息失真
(一)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是指確定會計信息具有有用性的具體質量要求。良好的會計信息應具備以下的基本特征,即:有用性、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及時性可比性、一貫性和重要性。會計信息質量的核心內容是對決策有用,因此,“有用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其他質量都是對它的補充或具體化,從這點出發,并考慮信息質量對決策的重要程度,可將會計信息質量劃分為主要質量與次要質量。此外,提供會計信息需要會付出代價,會計上提供或不提供某一信息,受成本效益原則制約。只要當信息的使用效益被判定為大于其成本時,這此信息才值得提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的質量也是會計能否存在的關鍵所在。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及其層次結構如下圖所示:
會計信息
普遍性約束條件 效益大于成本
針對用戶的質量 可理解性
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 決策有用性
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 相關性 可靠性 及時性
真實性 客觀性 可驗證性
會計信息的次要質量 可比性 一貫性 重要性
圖1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及層次結構
1、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會計信息失真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企業未能根據會計準則或規范來進行會計核算,具體表現為錯誤與舞弊等形式。二是傳統的會計程序未能全面地反映企業的全貌或經濟現實。這里所說的會計信息失真指的主要是前者,即企業的錯誤與舞弊行為,這一方面是由于企業的主觀意識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會計方法本身的可選擇性或會計準則本身的不完善所導致的。因此企業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企業對企業會計報告進行粉飾(包括包裝、偽裝、核算隨意變更或選擇會計政策、披露不完整或避重就輕等行為)的結果。
2、會計信息失真的狀況
古今中外,為粉飾經營業績而公告不實或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屢見不鮮,如美國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施樂公司、默克制藥公司等,中國的鄭百文、銀廣夏、黎明服裝等。2001年財政部在對320戶企業和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抽查發現,被抽查單位資產不實73.75億元,利潤不實35.11億元。本次抽查的結果表明,部分企業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還很嚴重,一些單位為達到扭虧為盈、享受債轉股優惠政策、小集團利益、包裝上市、領導人出政績等目的,隨意調整報表合并范圍,巨額潛虧掛賬,人為調節利潤。據統計,本次調查中發現人為調節利潤、虛盈實虧的企業32戶,占被調查單位的10%,人為調節總額達到13.7億元,其中,虛增利潤10億元,虛減利潤3.7億元。此外,部分企業事單位的財務管理相當混亂,缺乏有效的內部 控制制度,賬外設賬,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屢禁不絕。對此,財政部繼續就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開展了有針對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加大了會計打假力度。
我們應當看到,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目前根本沒有好轉。財政部最近公布的一個檢查公告依然觸目驚心。財政部對192戶企業進行2001年會計信息質量抽查,結果查出資產不實115億元,利潤不實24.2億元。在192戶企業中,利潤不實10%以上的企業有103戶,占被調查總數的53.6%,其中利潤嚴重不實的、虛盈實虧的企業19戶,虛虧實盈的企業有9戶。這怎不令人對會計信息的誠信深表擔憂呢?
3、會計信息舞弊的動機
經濟利益的驅動和政治利益的驅動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具體來說,企業往往由以下動機來粉飾會計報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1)為發行股票、配股、炒作股票和避免處罰而粉飾會計報表。
2)為減少納稅、分配利潤而粉飾會計報表。
3)為業績考核而粉飾會計報表。
4)為確保職位而粉飾會計報表。
5)為獲取信貸和商業信用而粉飾會計報表。
6)為推卸責任而粉飾會計報表。
7)為隱瞞違法行為而粉飾會計報表。
8)為政治目的而粉飾會計報表。
4、會計信息舞弊的手段
2)上市前過度剝離。通過對資產負債表剝離減少凈資產提高每股收益或通過對利潤表的過度剝離來增加利潤。
3)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虛構關聯購銷;不等價轉讓;置換和出售資產轉移利潤;受托經營;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費用或分攤共同費用來調節利潤;采用合作投資方式,夸大企業利潤。
4)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通過企業購并調整利潤;通過債務重組獲取重組收益。
5)通過地方政府援助操縱利潤。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利息減免、資產優惠等。
6)選用不當的會計政策調整利潤。如存貨計價方法不當;股權投資方法不當;收入確認不當;如提前確認收入,利用應收賬款虛構銷售收入;費用確認方法不當;如收益性支出資本化,提升當期業績的潛虧掛賬。
7)通過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調節利潤。如折舊政策的變更、壞賬準備變更、存貨計價方法變更、長期股權投資方法變更、減值準備變更、合并政策變更等。
8)通過巨額沖銷來調節利潤。
9)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如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待攤費用等。
10)用資產評估消除潛虧。
11)通過虛構交易或事實調節利潤。如采取幾方合作,對開增值稅發票。
12)利用其他應收賬款虛構利潤和利用其他應付款隱藏利潤。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鑒于上述,可以認識到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會計本身的不確定性,會計方法選擇的多樣性以及會計準則本身的不完善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基礎。其二,立法與執法上的缺陷從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我認為在現階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減少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使之能更好地發揮其決策有用性的作用。
(一)完善會計規范體系
為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增強決策的有用性,建立一套會計行為和會計實物的規范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怎樣的規范體系都必須在兩個領域里起約束作用:第一,要對會計行為的主體提出約束,對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道德修養進行規范,以保證其在公平、公正、無偏見的會計行為下提供會計信息。第二,對會計實物提出要求,為會計信息的系統運行在技術上建立和健全會計信息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標準,以保證會計信息的運行能夠在科學、合理、真實的原則下實現會計目標。
1、加強會計法律規范體系
縱觀世界各國會計法律體系建立的思路,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強調嚴密而具體的法律規范,如法國、德國、荷蘭等,這些國家會計的主要規范主是體現為有關立法,會計行為和會計實物操作所遵循的原則,均有法律規定,法律中的有關條文詳細而嚴密,對會計的約束性很強。另一種是建立指導性、方向性的法律規范,如英國、美國等。這些國家只對會計進行總體上的約束,具體的行為規范和會計準則主要有民間和半官方的組織制定,同時,會計人員對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技術方法的選擇,具有較大限度的自由權。
從本質上來說,我國的會計法律體系具有前者的特點,目前,我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建立起以《會計法》為核心有會計法律體系,并建立了《總會計師條例》、《會計人員職權條例》等行政性法規和《經濟法》、《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的法律規范。
但是,正如很多的法律法規一樣,當前會計法律法規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條條框框太多,而缺乏可操作性。同時對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沒有清晰的界定,以至法律規范形同虛設,會計信息造假現象屢禁不止,理想的會計法律法規應當明確相關各方的責任,使各方相關人的權利和責任相對等,有多在的權,就應當對應多大的責,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約束的作用,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1)明確法定代表人的責任。企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負主要責任。很多事件表明,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有的指使下屬作假,有的姑息縱容,視而不見,因此,如果會計信息失真,應當首先追究單位法定代表人的責任。新的《會計法》中雖然增加了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但僅限于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仍未能明確。并且現實中很少有單位負責人因提供虛假會計報表而受到法律制裁的。
2)明確總會計師的責任。國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總會計師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質量的監督者,應當防止會計信息失真,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二道防線。總會計師應當對編制會計報表負責。
3)明確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對會計人員的責任作了明確的說明:取得憑證、填制憑證、審核、登記、編報等,會計人員都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同時,《會計法》中對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也作了明確的規定,并從法律上對由于履行職責而遭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進行了保護。
4)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應當恪守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的原則,由于違反工作準則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注冊會計師應當承擔審計責任。并且在法律上應當明確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很大程度上承擔審計責任。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建設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們在會計工作中所應遵循的,與會計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范,是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產生的正確處理會計事物和調整會計人員職權和職責的行準則。
世界各國都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問題作出了嚴格的規定: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專門規定了“職業道德守責”,其中的“行為守責”明確規定其成員應遵守其文告的義務,如果其會員有任何違反行為,將受到“職業法律委員會”的嚴厲制裁;IASC也制定了“會計執業人員職業道德準則”,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在公正、客觀、獨立、保密、技術標準、工作勝任、道德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的要求。而我國的 《會計法》、《總會計師條例》及《會計人員工作規則》也都對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進行了規范,為保證會計核算信息的真實、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會計準則是從技術角度對會計實物處理提出的要求,是會計規范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國家將會計準則規范的內容分成兩個部分,即會計具體準則和會計制度(其所具有的宏觀效應已經不在會計準則之內)。但是人員習慣將會計具體準則稱作“會計準則”。會計具體準則本身不是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程序,但是它是指導會計基礎方法、程序制定的基礎和依據,是針對每一項具體業務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所作的最基本的規范,反映了會計實踐活動中的內在的基本原理,對會計信息的生成與報告起一般性的指導作用。另外,由于會計規范的建立與其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聯系密切,并且要受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影響,所以就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體現會計活動驕兵必所處的特定的經濟環境,體現國家宏現經濟決策的有關方針、政策的會計準則,我們可以稱之為“社會性會計準則”;另一部分是在市場經濟作用下,帶有普遍實用性、直接規范指導會計實物處理的會計準則,我們可以稱之為“技術性會計準則”。
在我國,“社會性會計準則”主要受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規范,要求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具體國情。“技術性會計準則”的建立則應當著眼于未來,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制定出具有通用性的,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準則。我國已經順利頒布了部門具體準則。這項工作正本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逐步推行。這些具體的會計準則的出臺,對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是很有效的,因為它至少減少了會計方法的隨意性,使得會計信息“有章可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減少了“粉飾”的行為。
會計委派制是國家向擁有所有權的國有企業或國家占控股地位的企業中委派會計負責人的一種作法。目前會計委派制僅僅限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它是一種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有益嘗試。
會計委派制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管理者的舞弊行為,減少了“內部人控制”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國家以委派會計負責人的方式,直接發揮了反映與監督的雙重功效,保護了自已作為所有者的利益和其他投資偖的利益。雖然對會計委派制的批評很多,如不合法----《會計法》,不合理,等等。從近年的實踐來看,會計委派制的確是成績與問題并存,會計委派制的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它治“標”不治“本”,而且也不能完全防止委派人員和企業領導者的合謀行為,委派的對象也僅僅局限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并不能解決全國范圍內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但是,作為一種嘗試,在現階段而言,會計委派制仍然不失為一種簡捷、易行、有一定成效的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方法。
(三)加強會計信息的控制與監管
在市場經濟和利益驅動下,信息提供者的利已動機是普遍存在且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的,但動機不一定會轉化為現實的行為。如果能對虛假的信息提供者進行有力的監管,使造假行為不僅不現實、不經濟,而且會受到嚴懲和索賠,那造假者在理智的權衡中也會放棄造假。因此應當加強會計信息的控制與監管。
當前,為了有效地控制會計信息的失真,應當將單一的獨立審計監督與社會的綜合監管相結合,將硬性的制度監管與柔性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將行政制裁與民事賠償相結合,使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就象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四)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包括會計信息控制和財務管理控制,以實現財務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以及遵守相關法律的過程。我國企業在長期實踐中,雖然總結了內部牽制制度、責任中心控制制度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現階段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甚至出現董事長和總經理大量兼任的現象,監事會受制度于董事長,“三權”實際上為“一權”現象,形成了大量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由于自已監督自已、控制自已,造成逆向選擇與決策失誤,使得當前經濟生活中產生大量虛假會計信息。為改變部門對付財務、財務對付經理、經理對付董事長、董事長欺騙投資者的局面,必須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比如我國實行的國有企業派出監事會或財務總監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吸收獨立董事以及《公司法》規定董事長與總經理不得兼任等方法,從生成會計信息的源頭開始,對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完整作出嚴厲的措施性規定,減少了假賬真作,真賬假作的數字游戲,保證會計信息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除了有過硬的業務技能外,還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很難保證會計質量。
1、嚴格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制度,堅持持證上崗,嚴格規定和區分會計崗位應當具備的會計任職資格和條件。
2、健全專業資格考評確認制度,提高資格考試的入門條件,重視學歷因素在資格確認中的作用。
3、建立一套統一的、具有剛性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行為的處理力度,以此約束和管制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4、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嚴格定期培訓制度,提倡會計人員終身教育觀念,切實幫助他們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
5、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法制意識
一、現行掛靠企業會計處理存在的問題
具體表現為:(1)會計人員進行相關會計處理時無章可循的惶惑。由于既無官方規范可循,亦無權威機構能夠咨詢,一些新接手掛靠業務的企業會計人員,對如何處理此類業務心中茫然,不知所措;無奈間,只得在半信半疑地惶惑中將此類業務勉強處理。(2)會計處理存在的問題。一是會計處理方法的限制。應該看到,在許多掛靠企業,雖然沒有明確的規范指引,會計人員仍在積極尋求一種規范的方法,以求正確地處理業務;但由于會計人員業務素養的參差不齊,自然也就形成各個自以為是的會計處理方法。二是混淆掛靠經營方式和其他經營方式的界限。如與借用經營方式和內部承包經營方式的混淆。掛靠經營方式的屬性在于,財務必須對工程的全部過程予以會計處理,包括收入、成本、工期、款項、稅金并處理好與掛靠方、甲方和國家的關系;而其他兩種經營方式并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這種屬性。因而它的會計憑證要求、會計科目的使用、及稅金的計提、繳納等,相對掛靠經營方式的會計處理,存在較大的隨意性。一些企業為了便利,常采用此方式對掛靠業務進行核算。但客觀上,卻涉嫌規避了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和個調稅的計提。三是掛靠協議效力高于一切。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務中,掛靠雙方的協議往往成為企業會計在處理掛靠業務的最高準則。會計人員須圍繞著對協議的落實而設計會計的處理方式。隨著協議的五花八門,相應的會計處理方式也就雜亂無章,問題百出。四是以亂對亂,主觀故意。出于利益的驅動,一些掛靠經營的企業,利用目前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規范的缺位,“發明”了種種使稅務、審計人員都感到費解的會計處理方式,以圖虛擬收入、成本、利潤的增減變化,達到避稅的目的。
二、掛靠業務會計處理的探討
這里筆者進行探討的主要依據是相關的稅法、會計制度、會計基本準則、具體準則15號及其他相關制度,并結合自身的工作體會和對相關業務的調研、分析。案例:A公司(掛靠方)以B建筑公司(被掛靠方)的名義,與甲方開發公司簽訂了某大廈的建筑施工合同,合同總價1000萬。A公司與B建筑公司掛靠協議約定,A公司按合同總價的5%支付B建筑公司掛靠管理費、營業稅金及附加由B建筑公司按實際發生數從賬面扣除,所得稅雙方公司自行負擔、自行繳納。該工程2012年4月開工,同年12月31日完工。
(一)B建筑公司的賬務處理
1.掛靠方A公司轉來工程用料750萬。借記: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萬元;貸記:應付賬款———各供應商明細750萬元。作為B建筑公司的財務,應對掛靠方A公司轉來原始憑證進行嚴格的審核,以確保業務的真實。同時,B建筑公司應付賬款各明細賬的設置必須是確實對項目實施了供貨的單位。因為:(1)有利于B建筑公司對項目的供貨動態、供貨質量、工期進行管理。(2)有利于真實反映項目成本各明細的構成,防止虛假。(3)有利于落實企業間的相關結算制度并“不簽發、取得和轉讓沒有真實交易和債權債務的票據”這里,必須杜絕掛靠方A公司代替供應商開發票給B建筑公司的財務,并要求將貨款直接打入該公司的行為。2.2012年12月31日,該項目完工,確認收入、成本、相應比例的管理費,并開具發票給甲方:借記:主營業務成本750、工程施工———合同毛200、工程施工———掛靠管理費50;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掛靠經營1000。在上述會計處理的分錄中,我們應該看到:(1)工程施工中的合同毛利,就其經濟屬性,亦即按其權益和義務來說,應當歸A公司所有,并非歸B建筑公司所有,所以B建筑公司最終應進行將其歸還給A公司的會計處理;(2)同理,工程施工中的掛靠管理費,應當歸B公司所有,因為B建筑公司用其資質對所建項目進行了管理,保證了該項目質量的達標,按約定取得的合理收益。且這個管理費也是能夠被確認、計量、和反映并最終構成該公司的利潤的。同時,這也是會計基本準則的要求,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3.假設營業稅為3%、附加稅為營業稅額的13%,計提流轉稅。合計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000×3.39%=33.9元;(會計處理從略)。4.收到已結算的合同價款。借記:銀行存款1000;貸記:工程結算1000。由于(1)項目的整個核算都在B建筑公司賬面進行;(2)防止將銀行賬戶違規出借;(3)便于B建筑公司對項目質量的監管和保證;(4)保證履行因該項目而發生的各項債務;(5)其他可能導致B建筑公司承擔風險的因素。所以,甲方的結算款打入B建筑公司銀行賬戶后,必須由該公司支配。5.支付各項掛靠方A公司轉來的料材費。借記:應付賬款———各供應商明細750;貸記:銀行存款750。B建筑公司必須將款項劃入各供應商銀行賬戶;其他費用可參照此原則處理。6.將工程施工科目余額和工程結算科目余額對沖。借記:工程結算1000;貸記: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00、工程施工———掛靠管理費50。7.最后,應當將歸A公司所有的毛利200萬元在扣除流轉稅33.9萬元后劃歸A公司,并將其開具的發票進行會計處理:借記:主營業務成本166.1;貸記:銀行存款166.1。而此時,在B建筑公司的賬面上,該項目的實際核算已完成;A公司取得毛利166.1萬元,B建筑公司取得掛靠管理費50萬元。
(二)A公司的賬務處理
相對而言,A公司對上述業務的會計處理則簡便得多。具體需結合A公司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主營業務種類的不同而作不同的會計處理,此處不再贅述;但其基本環節應當包括四點:首先,開具發票給B建筑公司,并確認當期收入;其次,計提并繳納相應的流轉稅;再者,確認必要成本費用。一些為取得上述收入而發生的零星開支,包括工、料、費,及因訂立合同而發生費用等,因數目小,或因原始憑證的限制,而不便交由B建筑公司作會計處理 進入合同成本的,均應當予以歸集,計入相應的成本費用;最后就是計提并繳納所得稅。總之,掛靠經營方式已蓬勃發展于我國諸多行業、尤其是建筑施工業,成為該行業的一種非常普遍的經營方式,體現了改革開放中我國新型經濟基礎的構成。而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則是上層建筑,理所當然,應關注其所服務的經濟基礎,適應經濟基礎,因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為經濟基礎提供積極、能動的服務;而絕不應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無疑,掛靠企業會計處理的規范,對稅收漏洞的填補意義較大。若掛靠雙方企業的會計處理按上述方法予以調整、規范,則本文所述目前掛靠企業會計處理存在的諸多問題,相信能得到較大的改善。但這僅僅是筆者個人的探討,而要從根本上、系統地解決此類問題,保證國家稅收的入庫,必須用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予以規范。
一、前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以及相關的配套政策不夠完善,導致民營企業在進行會計信息的統計過程中存在不真實的情況,使得國家和地方的財政稅收減少,因此有必要對目前民因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解決的措施進行分析,目的是提高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統計的質量。
二、提高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必要性
1.滿足信息使用者使用會計信息的需要。針對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建立在有效的正確的決策之下,在這樣的決策之下才能夠地民營企業的信息進行正確的收集。隨著數字化信息的到來,有效的采用數字化信息,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統計過程中的效率。因此,有效的提高民營會計的信息質量,對于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有較大的意義,通過鞏固和強化會計信息,可以逐步的提高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最終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促進民營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需要。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逐步完善目前的經濟體制,有效的改良運行模式。準確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能夠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提升,有利于加強民營企業的內部經濟管理以及經濟核算。因此在不斷的加強內部審計的基礎上,可以從體制上不斷的完善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從而形成內部監管和外部調節并重的經濟體系。
3.民營企業制定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民營企業在制定有效的戰略方針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利用有效的會計信息和企業財務的狀況,針對性的進行經營成果的分析,從而有效的預測利潤空間。通過對短期的數據可以不斷的進行對比,從而發掘利潤空間,對于產業結構的完善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制定有效的、長遠的經營策略,最終適社會經濟的發展。
4.提高整體管理和會計素質的需要。失真的會計信息不僅不利于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腐敗現象,目前我國的民營企業在監督管理力度上不斷的增大,但是監管難度也不容小覷,導致了地方稅務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因此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從而提升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存在的問題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從目前很多民營企業的會計工作的情況來看,很多民營企業領導對于會計信息的基礎工作不夠重視,因此常常很多民營企業的會計部門的人員配置較低。同時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很多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也較低,賬戶管理也較為混亂,常常導致了內部的監督較為困難。
2.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不夠。民營企業在進行會計業務的過程中,內部控制的一些關鍵性的指標,常常采用的是企業財務信息表達,但是由于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標志和財務報表需要根據財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進行合理的判斷,從而選擇相應的估算方法,因此導致了企業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潤或者是企業的財務統計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另外一方面,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和直接的經營人員,在日常經營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舞弊的現象,這些都可能會導致民營企業的財務信息失真。
3.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民營企業會計失真的原因主要存在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內在原因指的是故意行為導致的會計失真,在財務信息統計的過程中,財務人員有計劃有預謀的進行造假欺騙,導致了會計質量和財務報表和實際情況導致了較大的差別,最終會影響到企業管理人員的決策,對于民營企業的經營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外在原因主要是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本身財務人員工作過程中不存在過失行為,最終財務報表的信息質量?不會影響到整體的公正性,也不會影響到管理人員做出決策。
四、提高民營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途徑
1.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法制觀念教育。針對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而言,財會人員需要加強財務會計相關政策的學習,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需要重視,由于形勢以及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出現變化,因此需要結合目前的新形勢、新經濟做好相關的研究,另外會計工作過程需要保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靈活性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嚴禁出現違規操作的現象。
2.重視會計準則的嚴格執行,及時披露。創新精神是保持企業競爭力最為重要的因素,對于財務部門而言同樣重要,所以針對建筑企業而言,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需要盡量的設計相關行業的發展方案,實現信息化是保證會計準則實現最重要的部分。
3.加大企業的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是防止企業員工舞弊非常重要的方式,會計內部人員的審計質量和企業的利益直接相關,因此民營企業在聘用審核人員的過程中,需要對內部審核人員的素質需要進行考核,另外企業內部人員在職業素養上需要保持高度負責人的態度,如果遇到企業舞弊的現象需要進行及時的
糾偏,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的損失。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相應的質量控制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措施,目的是提高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運用現狀
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借鑒了西方的企業管理經驗,將內部控制理論運用到了實際的操作中,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內部控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卻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第一,企業在運用內部控制理論時,未能建立完善的控制體系。控制體系是確保企業會計工作進行的保障。在企業的實際操作中,會計人員需要對企業的資金流向進行詳細的審核和記錄,并且將相關信息做好收集與整理工作,確保企業資金流向的明晰。我國的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時,大多未能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工作人員不能夠得到體系的支撐,因此,在進行相關工作時,并不能確保工作的到位。第二,企業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受到企業高層的意見影響較大。我國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大多受到企業高層領導的影響較大,一方面,企業在進行經營時,高層領導需要對其活動進行審核,確保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資金管理工作涉及到企業的整體運營。因此,高層領導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監管十分必要,但從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效果來看,領導層對內部控制工作的管理力度過大,影響了該工作的正常效用的發揮。第三,內部控制工作的規范性不夠,實施力度不到位。企業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是確保企業資金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但就筆者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企業的會計工作并不規范,例如,部分會計人員并沒有拿到相應崗位的證書就進行資金核算、管理工作,工作流程也沒有按企業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導致資金管理失誤的經常發生;另外,企業也沒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并且某些企業為了能夠減少支出對賬目報表進行掩蓋性涂改,在進行會計部門的設立時,沒有根據具體的工作任務來進行人員安排,導致部分工作的實施不到位。
二、加強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企業進行相應的人員安排,更加需要企業對會計信息系統加大重視力度。在內部控制的實際操作中,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能夠在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得到全面的實施,并且,會計人員在進行賬目的登記與核對工作時,也必須按照相關制度開展工作。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前,需要有順暢的資金鏈來保障其經濟活動的開展,內部控制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第二,促進企業的管理活動以及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企業的內部控制需要企業對具體的工作流程、手續辦理、決策審批等進行監督與管理,加強內部控制的工作力度,是確保相關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在實施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企業能夠在科學的管理工作的指導下,開展相應的經營活動,并且,管理工作的開展也能得到一定的推動。第三,確保企業財產安全。企業發展的保障是資金,因此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企業資金是企業各項經營活動開展的基礎,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對資金進行管理,促進企業經營活動的科學化發展。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是確保企業資金安全的保障,首先,內部控制需要工作人員對會計工作流程進行監督與管理,在會計人員的基本會計工作開展過程中,也會有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因此,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能夠得到保障。其次,內部控制工作的進行能夠引起會計工作人員對工作的重視,從而推動會計工作的落實。第四,推動企業方針執行。內部控制工作對企業管理流程、經營活動以及相關的工作的開展都起到了監督管理作用,因此,其在推動企業內部方針的執行上有著積極作用。一方面,內部控制人員能夠對相應的方針執行負責人進行監督,確保其將工作任務細分到各部門人員的工作范圍內;另一方面,在方針執行過程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也能夠確保方針施行的有效性。第五,推動會計工作的深入發展。會計工作在最基本的記錄、收集、核算之后需要對企業資金活動進行審計。審計工作的進行不僅要求有大量的信息材料的支撐,同時也要求企業將會計工作的制度進行完善,推動該項工作的進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的審計工作的開展十分有利,內部工作的開展既保護了會計資金管理活動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能夠確保會計工作流程的科學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發展決策的合理性。
三、推進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實施措施
推動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需要企業結合影響因素以及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相關改革。
(一)完善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信息系統是會計工作人員開展工作的流程規范。會計信息系統不僅包括事務處理、信息管理,還包括決策支持,這些內容構成了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主體。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進行會計工作過程中,我國企業常見的問題是資金管理的不規范以及工作人員的素質較差的現象。完善會計信息系統能夠有效地推進企業的會計工作的開展,并且確保工作的實用性。首先,企業需要對已有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分析,并結合其工作狀況具體的分析該系統的優缺點,對不符合本企業發展內容的方面進行刪節,結合新技術加強新理念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其次,企業需要構建與完善會計信息系統,結合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企業內部部門設置和人員安排進行會計部門的具體設置,一方面,確保人盡其才,另一方面,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同時,綜合考慮企業現狀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完善。
(二)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力度
會計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影響,因此,加強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力度十分關鍵。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進行內部控制管理理念的確立。理念能夠指導控制工作的開展,企業領導層需要加大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內部控制工作的意義來開展相應的工作;第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制度是工作人員開展工作的規范,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將已有的控制制度進行分析,結合社會上的管理理念以及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向企業相關管理者和部門進行工作培訓,確保工作實施的科學、合理。第三,企業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力度。具體來講,企業需要進行相應的人員安排,確保會計工作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工作人員進行流程監督與工作管理,同時,企業要將內部控制工作人員中工作能力欠佳的員工進行培訓,使之了解到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推動內部控制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加強會計系統控制
在完善了會計信息系統后,企業需要加強會計系統控制力度。首先,企業需要將企業內部部門、員工進行打散重組,確保各部門的設置以及員工的安排有利于推動企業的會計工作的開展。加強對企業內部核心數據的控制,嚴格保密制度,將企業的內部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其次,企業需要將會計人員進行全面的崗位培訓,嚴格人員審核制度,并通過責任到人的方式確保員工工作的有效性。會計人員是開展工作的主體,資金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做好會計人員控制工作是保障企業資金管理工作的關鍵。四、結束語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 內部控制工作不僅受到企業內部管理層的影響,更加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業內部制度的影響,相關工作的開展需要企業能夠根據其發展狀況和內部制度建設來開展。在進行研究過程中,筆者發現,各企業只有將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做好才能夠保證企業的穩步發展,因此,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重視力度十分重要。
會計核算也稱會計反映,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對會計主體的資金運動進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對會計主體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報賬的總稱。合理地組織會計核算形式是做好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對于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正確、及時地編制會計報表,滿足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建筑施工企業也逐漸增多,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在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中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因此,本文通過對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特點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未來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會計核算優化策略。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監督;素質;會計核算
建筑施工企業由于承擔較大的項目建設風險,且建設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因此其會計核算比其他行業的會計核算更加復雜。為了能更好地滿足工程建設需要,全面把握工程實施的財務狀況,就要做好會計核算工作,以便為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可行性依據,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普遍存在監督不到位、經營者不重視及會計人員能力素質差等問題,只有在深入了解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為做好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奠定基礎。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了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特點及問題,在掌握了影響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各種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以供同仁參考。
一、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特點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分級核算,因為施工企業生產存在著地點不固定、生產分散及流動性大等特點,為了更好地將施工生產與會計核算進行結合,并科學合理地反映施工生產的經濟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業采取分級核算方法;二是單位工程成本單獨核算,也就是施工企業會計需要根據每項工程分別來核算成本,分別考察不同工程的具體特點,同時使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的計算口徑一致,便于進行分析;三是分階段進行工程成本核算與工程價款結算,因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著周期長、投資大等特點,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進行成本核算與價款結算,就需要施工企業預先墊付大量資金,這會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資金供應問題,也不能科學合理地反映各階段經營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一般是分階段進行工程成本核算與工程價款結算,根據已完成工程情況分期核算,并進行工程價款的結算。
二、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2.1 施工企業成本核算未受重視
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營理念及決策直接影響企業的建設成敗,其經營理念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執行效果具有較大影響。根據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發展現狀來看,企業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視成本核算工作,導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十分普遍。而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管理者認為企業會計核算的對象為資金運動,只注重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忽視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門協調溝通不暢,財務部門只能依賴于施工部門提供的信息進行核算,這就極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進而影響管理者的經營決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
2.2 建筑施工企業監督不到位
良好的監督機制是保障企業財會秩序的基本條件,也是會計核算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現在,仍有一些企業并未在內部監督中明確各自職責,甚至有些企業都未能建立或執行內部監督制度,而外部監督又過于形式化,最終造成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處于無監督狀態。久而久之,有些企業就會為節約成本等,或不遵守會計準則,或一人擔任多職,嚴重影響會計核算質量。
2.3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人員能力與素質不夠
近些年來,建筑施工企業財會人員隊伍逐漸壯大,但很多企業也只是關注財務人員數量,卻忽視了人員質量。財務人員或不具備執業從業資格證,或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或實踐能力差,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等不良現象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建筑施工企業在財務人員管理中,忽視團隊培訓,尤其是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一些專業性的應用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陳舊理論,必將影響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優化策略
3.1 轉變理念,重視會計核算工作
為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所需的會計核算機制,要求建筑施工企業能形成科學的成本效益觀、風險收益均衡觀,主動接受會計核算新理念,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各施工企業應不斷改進會計核算相關制度,通過各部門在結構與權額上的相互協調進行資源配置,嚴格控制企業生產成本,樹立會計核算的新理念,認真學習與貫徹新會計準則,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會計核算工作。
3.2 推進信息化管理,提高會計核算質量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也應逐步實現信息化管理。施工企業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將會計核算工作化繁為簡,提升會>!
3.3 加強培訓,提升會計人員素質
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與會計核算工作的完成情況有著密切關系,是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努力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在會計專業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及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對其進行培養;二是加強現代化管理思想宣傳,提升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保障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結果的科學合理性。
四、結語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會計核算工作在建筑施工企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正確認識會計核算特點及存在問題是提升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質量的基礎。因此,本文從會計核算特點及存在問題入手,分析了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優化策略。
近十年來,我國會計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并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但目前還存在《企業會計制度》實施面過窄,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等諸多問題。為此,我們應當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時機,鞏固成果
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企業會計改革一直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沿,《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會計準則與國際通行做法的差異大為縮減,以國際會計準則為例,我們將幾十項會計政策與之對比,除個別方法因我國國情而未采納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外,其他內容在總體上已趨于一致或相近。在企業會計改革及其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國僅用了短短10多年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國家70多年所走過的路。
我國的企業會計改革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在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會議上,與會代表認為,中國是轉型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會計改革最為成功的典范。美國商學院保羅·希利教授發表的論文認為,美國和英國的會計準則,對于那些缺乏對管理財務報告決策監督機制的發展或轉型經濟國家是否也是最優的,還是個疑問。他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中國上市公司用中國會計標準和國際會計標準編制的報表差異進行分析,認為投資者可能發現中國會計標準比國際會計準則能夠生成更加可靠的信息。曾經參加過財政部會計司組織的會計準則國際研討會的國外專家回國后,撰文認為,中國這樣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國家,在目前這樣復雜的市場氛圍中,幸好有一支隊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會計改革,并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球最大規模的7家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的一份最新的國際會計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已明顯減少。參與該項名為“2001年會計準則調查”的會計師事務所包括安達信、柏德豪、德勤、安永、均富、畢馬威、普華永道等。
國際化不能照抄照搬
近期,有觀點提出,會計國際化可以直接采用美國會計準則或者國際會計準則。這種觀點有失偏頗,不僅脫離中國的實際,也不符合世界各國會計國際化的通行做法。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對于如何理解和處理會計國際化,不單純是會計技術層面的問題,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忌妄自菲薄,盲目崇拜。中國的會計改革不宜直接采用美國會計準則,也不宜直接采用國際會計準則。
對此,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做法。目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以及俄羅斯、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等轉型經濟國家,都有本國的會計標準制定機構,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實施本國的會計標準。盡管個別國家,如格魯吉亞、烏茲別克斯坦等,也有宣布直接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情況,但實際情況差異很大,不具代表性。
一個國家執行本國的會計標準,既是為了與其法律體系相適應,同時也是該國主權的一種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并公布。”由于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或美國的會計準則在我國沒有法律效力,如果要求我國企業直接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或美國的會計準則,將會與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公司法》、《商業銀行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相沖突。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通過跨國上市籌集資金,而上市地證券監管機構通常要求企業根據上市地會計準則或者國際會計準則編報財務會計報告,但是,這些企業必須以執行本國的會計標準為前提,最后向上市地證券監管機構和投資者提供會計報表時,可以根據上市地會計準則或者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作出報表調整。這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國家主權的一種體現。我國的企業在境外上市,一直都是以執行我國的會計制度(包括《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后來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到現在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會計準則為前提的。然后,再根據上市地會計標準或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報表調整。
片面追求我國會計標準的美國化或者國際化,還有可能會出現與我國轉型經濟環境不相適應的情況。
我國尚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和完善的監督機制,如果我們操之過急,不顧國情、片面追求美國化或國際化,有可能會出現與我國轉型經濟環境不相適應的情況,導致會計信息混亂或者失控,由此產生的改革成本和風險將是巨大的。例如,公允價值是國際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會計計量屬性,而我國市場經濟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形成活躍的生產資料市場,關聯交易普遍,諸多經濟行為也不規范,弄虛作假屢禁不止,如果廣泛地使用公允價值,將會給企業利用公允價值造假留下空間,“瓊民源”案例將土地使用權的評估價作為公允價值入賬,虛假評估增值5個多億元。
綜上所述,在會計國際化的進程中,如何把握借鑒國際慣例和考慮中國國情的辯證關系,這是我們應當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借鑒國際慣例不等于照搬照抄,照搬照抄是沒有出路的;考慮中國國情不等于閉關自守和保護落后,閉關自守同樣是沒有出路的。從國際通行做法看,會計國際化并不硬性要求各國直接采用國際會計準則,而是充分尊重各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環境,允許各國根據本國的實際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一定差異。會計國際化的宗旨是要求各國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在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協調,正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國際會計準則公告前言》指出的那樣,成員國企業“所公布的會計報表在所有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準則相一致”>文秘站:<。這一宗旨反映了各國會計標準國際化的真正含義,我國的會計改革與這一宗旨是一致的。
當前我國企業會計改革 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面過窄,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國有企業尚未執行
如前所述,我國以《企業會計制
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為主體的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標準相比,在主要方面雖已基本一致,但是,《企業會計制度》暫在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國有企業尚未執行。國有企業仍然執行1992年制定的《企業財務通則》和行業財務、會計制度(以下簡稱“老制度”),老制度不利于企業消化不良資產,已與加入WTO的新形勢不相適應。
國有企業執行新會計制度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消化和處理多年來歷史形成的不良資產。盡管企業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較為復雜,但老制度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視的。國務院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資產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企業會計制度》據此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消化不良資產的規定,例如:對于待處理財產損失,企業應于年度終了結賬前處理完畢;對于各項資產的減值,企業應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進行合理預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包括應收款項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比照其他國有企業的做法,通過測算和摸清家底,分別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逐步實施新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會計標準
我國的會計標準至少有三個層次,一是會計準則,二是會計制度,三是專業核算辦法。會計準則是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所作的原則規定;會計制度是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操作性規定;專業核算辦法是針對某些特殊行業,如石油天然氣、農業、交通運輸、旅游業、房地產開發等的特點作出的會計規范。
1.繼續完善會計準則體系。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基本會計準則和若干具體會計準則。1997年至今,具體會計準則的陸續出臺,財政部1992年的基本會計準則很多內容已經過時,需要進行修改。我國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多次建議制定中國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其目的在于明確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及其會計信息的需求,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要素的定義、特征及其在財務報告中的確認、計量與報告。這是用于發展企業會計準則的一套內在嚴密、協調一致的方法體系,它能在技術上保證具體準則的連貫性,而不致前后發生矛盾。本人認為,制定中國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時機趨于成熟,會計理論工作者應當對此給予更多的關注,中國會計學會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制定中國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財政部已了16項具體會計準則,最近又成功地召開了會計準則國際研討會,對企業合并、分部報告、外幣折算等具體會計準則的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充分研討。會后,有關項目組成員將根據國內外專家意見,對上述準則的征求意見稿進行修改,盡早。力爭在不遠的將來,努力實現初建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目標。
2.抓緊制定《小企業會計制度》和專業核算辦法。在國際上,很多國家對小企業都有單獨的會計標準,因為小企業具有很多自身的特點,比如規模較小,不對外籌資,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合一,等等。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近來也將中小企業會計制度作為研究的重點。我國小企業眾多,統一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是不現實的。財政部已經著手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研究,預計明年出臺。
專業核算辦法是我國會計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已經,財政部正在組織各方面力量,研究和起草其他各項專業核算辦法。
(三)強化會計監督,促進新會計標準的貫徹實施
自2001年開始,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會計法》執法檢查。此次檢查分為單位自查、重點檢查、巡查驗收三個階段。根據項懷誠部長的要求,《會計法》檢查要做到五個結合:一是與貫徹落實朱基總理“不做假賬”的指示相結合;二是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相結合;三是與建立、完善會計的“游戲規則”(這里的“游戲規則”主要指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即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專業核算辦法等會計標準)相結合;四是與強化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內部會計控制)相結合;五是與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相結合。目前,全國《會計法》執法檢查已進入巡查驗收階段,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大增強了企業執行《會計法》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自覺性,形成了威懾力,維護了《會計法》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嚴肅性。《會計法》執法檢查作為財政部門經常性的會計監督工作,將長期進行下去。通過經常性的《會計法》執法檢查,促進新的會計標準得以全面實施。
(四)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針對我國會計人員的現狀,加大新會計標準的培訓力度、強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全面推進會計改革的重要環節。培訓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等考前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各級會計學術團體開展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等等。通過各種形式、多種渠道的培訓和教育,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切實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守準則,不做假賬”,全面推進我國的企業會計改革。
摘 要: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實行,由此產生的許多機讀數據與文件賦予了企業會計檔案管理許多新的特點,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筆者經過幾年的會計電算化實踐與理論研究,詳細總結了電算化會計下企業檔案管理的新特點,剖析了目前會計電算化現實工作中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經過成因分析,提出一系列基于電算化的企業檔案管理問題解決方案。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
一、背景簡述
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普及和應用,使得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系統越來越多地被計算機所取代,會計電算化成為會計工作的發展方向,成為促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和現代化的一種重要手段。為適應會計工作規范化、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伴隨著電算化會計產生的與傳統形式的會計檔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聯系的全新的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成為會計工作發展的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二、會計電算化下會計檔案管理新特點
要了解電算化下會計檔案管理的新特點,首先要明白會計電算化是什么。國內外對會計電算化定義可一般表述為: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報賬,以及部分替代人腦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通過對電算化會計的明確定義,筆者結合電算化應用的硬件基礎以及電算化規范,總結出以下幾點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的新特點:
(1)會計檔案的載體本身發生了變化。根據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不僅要電子會計數據,而且應當保存打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這就使得電算化會計檔案擁有了雙重的會計檔案載體,即傳統意義上的會計檔案與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硬盤中的會計數據、以其他磁性介質或光盤存儲的會計數據等形式在內的電子會計檔案。
(2)載體本身性質帶來的新的特點。由于不具備傳統會計檔案的直觀可視性,電算化下的電子會計檔案必須在特定的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系統環境中才可視;電子檔案易被修改;電子檔案的保存,受到載體本身的質量、存放環境、存儲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響。
(3)電算化操作流程及電算化信息系統維護要求帶來的會計檔案涉及范圍的新特點。在傳統的手工操作條件下,從原始憑證的制作到會計報表的編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價值的檔案資料僅指那些反映經濟業務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有關的附屬資料。實行會計電算化以后,所有的會計核算業務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完成的。由于計算機是一種特殊的操作工具,財務人員首先需要設計能被計算機識讀的程序文件、數據結構文件以及各種代碼,然后才能借助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處理。由于這些程序文件、數據結構文件以及各種代碼既是使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能夠運行的前提條件,又是保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正常運轉的故障維護查詢資料,因而這些資料雖然不是會計核算活動的產物,沒有具體的數據和表格,但是由于沒有它們的支持,整個會計核算過程就無法進行,所以必須作為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電算化會計系統對人員的素質與系統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要求所從事人員不僅要熟悉會計核算工作的各項專門方法,還必須同時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和維護知識;而對系統安全性,則更因為網絡與計算機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時也對個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會計電算化下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結合電算化下檔案管理的新特點,作者歸納實際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
(1)會計檔案載體:電算化會計雖已實施,但因為實施時間不長,財會人員和單位領導對會計電算檔案的組成內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會計檔案的經驗,很多單位只是將打印出的紙質檔案存檔,而沒有將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會計信息備份在磁性介質上歸檔保存,從而影響會計檔案的完整性。
(2)會計載體本身性質帶來的問題:電算化會計檔案需在一定的系統內才可視,因此目前許多企業因為沒有將會計軟件的版式及軟件系統很好地保存,導致在電算化軟件升級后,不同版本下的會計數據不能被調用;《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采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應當保存打印出紙質會計檔案,并對保存期限作了規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單位受條件限制,沒有配備激光打印機或噴墨打印機,還在使用老的針式打印機,致使打印輸出的紙介質會計檔案達不到規定的保存期限;沒有按照國家檔案局規定的庫房管理制度標準,建立專門的電算化會計檔案保護制度;未選擇質量優良的磁盤介質進行會計檔案數據備份,未實行備用盤與存儲盤分離存放,導致電子數據因此損壞或丟失。
(3)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電算化會計檔案更易在不知覺的情況下被修改,因此在沒有及時修訂單位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沒有制定相應的會計電算檔案保管人員職責情況下,會計檔案的人為破壞和自然損壞現象在所難免。
(4)缺乏必要的計算機維護、網絡安全人才:眾所周知,電算化下的檔案管理涉及到軟件、系統安全、維護等一系列專業的問題,但目前一般單位都僅僅對以前的會計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然后就去操作系統,在一定層面上而言,會計人員僅學會了操作,而管理與維護對他們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導致的結果與損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筆者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電算化會計操作與規范要求,對以上問題發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斷;
(1)對會計電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許多企業的會計人員,僅僅將電算化看成自動運算做帳的工具,而忘記了它本身所應包含的管理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等功能,從而心理上缺乏對會計電算化檔案管理的重視。
(2)尚未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不論是檔案管理部門還是檔案形成部門,對歸檔工作重視不夠,檔案部門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應的業務指導,造成檔案形成部門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狀況,嚴重妨礙了電子文件、數據的歸檔。
(3)缺乏明確的規章制度
:由于沒有完善的、針對電子文件的制度規范,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歸檔工作處于無序狀態。歸檔時仍舊沿襲手工管理時的老做法,只歸檔紙質文件,而且是將原來用手工記錄的賬簿、報表,改成了用計算機打印出來的賬簿、報表。
四、如何改善電算化下的會計檔案管理
(1)完善硬件設施建設
提供環境清潔與溫濕度穩定適宜的專用會計檔案存放倉庫;配備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噴墨打印機,以它們作為輸出紙質會計檔案的工具:選用功能符合本單位實際業務的電算化會計軟件,最好是具有檔案管理輔助功能的電算化軟件;強化系統的安全防護功能,如有聯網,注意進行定期的補丁維護,避免因電腦安全或網絡安全,導致會計檔案泄密或被人為惡意修改。
(2)完善電算化下會計檔案管理各項制度
a、建立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歸檔制度: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和使用的全套文檔資料及軟件程序,都應視同會計檔案保管;會計數據在未打印成書面形式輸出之前,應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記賬憑證、總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應打印輸出,并按照有關稅務、審計等管理部門的要求,及時打印輸出有關賬簿、報表。
b、建立電算化會計檔案的保管制度:根據國家檔案局的標準,建立電算化會計檔案保管制度:選擇優質的磁盤介質進行會計檔案數據備份,備用盤與儲存盤分離存放;做好防壓、防塵、防光、防腐蝕工作;按分類和一定順序對數據磁盤、光盤的著錄等電子會計檔案進行編號,標明時間和文件內容,制作檔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嚴格的借用手續制度:查閱會計檔案,需經財務部門負責人批準,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借閱手續;外單位查閱本部門會計檔案,要有單位介紹信,并經主管領導、財務部門負責人批準。
d、建立電算化檔案定期備份制度:電算會計檔案應定期將會計數據備份到磁性介質,并設立備查登記簿,提供備份時間、數量、保管方式等備份細節信息;同時由于磁性介質的特殊性,管理人員必須對這些會計電算檔案進行定期檢查、復制,以防止會計信息損壞。
e、建立電算化軟件內的會計檔案管理多用戶、分權限調用制度。對電算化會計檔案的各項內容要規定不同的使用權限。普通數據,可較大范圍共享;涉及單位機密的數據,僅供一定需要的人員使用;而設計原程序文件、數據結構文件等,則只有主管人員或程序開發人員才能使用。通過這樣設置,保證電子檔案的安全性,減少人為修改的可能。
(3)提高會計部門人員素質,完善人員配置結構
由于電算化會計,不僅僅是要實現傳統會計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計算機高速度計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須相應增加專業人才,加強對電子檔案的管理,為提供更有效的會計信息打好基礎;同時電算化軟件維護及系統安全的要求較高,這也需要會計部門相應增加一定數量的電腦高級人才,維護日常運作,開發更合理、高效的軟件。
(4)提高思想重視程度。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單位,有關領導應當高度認識對電算化會計檔案資料進行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關制度的建立。現今不少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單位,對會計檔案資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階段的經驗,因此,應當進一步提高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者的素質,把磁性介質檔案資料的管理落到實處。
五、電算化下會計檔案管理展望
電算化會計檔案作為會計檔案的一部分,它與傳統形式的會計檔案相互配合、密切聯系。如果說傳統形式的會計檔案是電算化會計檔案的基礎,那么電算化會計檔案就是電算化獨特的個性,它代表著未來會計規范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因此要充分發揮電算化會計的強大功能,必須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這一基礎會計工作。
一、收入確認內容上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所指的收入強調是日常活動形成的,非日常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不作為收入,而作為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在收入內容的確定上,會計強調重要性原則;而稅法則不考慮經濟利益流入的主次和重要性,任何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都作為計稅收入確認。例如,財產轉讓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和其他收入都作為計稅收入。另外,稅法中還有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等說法,而會計中沒有這方面的概念。
二、收入確認原則上的差異
從會計準則的角度來看,收入是為了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因此,收入確認原則要遵循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和謹慎性的原則,注重收入實質性的實現。而從稅法的角度來看,則比較側重于收入社會價值的實現,即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價值。這主要是由于稅法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從屬性來看,稅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因此稅法中對相關收入的確認原則為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例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對于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會計上確認收入,但所得稅法則不將其確認為收入,待出售時確認收入并繳稅應用的就是收付實現制原則。另外,對預收賬款的處理也能體現這個要求。當企業的預收賬款超過一定的期限時,稅務機關有權作為應稅收入調整處理。此外,會計收入核算對各種企業經營活動事項重視度不一,它更注重企業的重要經營事項,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重要事項的核算工作上;而應稅收入會一視同仁,只要應納稅款,無論該業務事項金額大小、對企業是否重要都按照稅法相關規定計算納稅收入。
三、收入確認條件上的差異
對于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會計準則與稅法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會計準則收入確認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點是商品的所有權主要風險和報酬已經發生轉移,這是會計準則中確定收入的前提條件。第二點是企業對商品的實際控制權已不存在,這是會計準則中確定收入的必要條件。第三點是企業的收入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這是會計準則中確定收入的重要條件。第四點是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是會計準則中確定收入的基礎條件。第五點是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這是會計準則中確定收入的關鍵條件。可是在稅法中只要求具備四項就可以,即“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沒有在稅法中要求。應稅收入確認的條件是:無論商品是否發出,只要提貨單交給買方,當天就可以按銷售憑證繳稅。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差異,主要原因在于會計需要考慮確認收入后所承擔債務的償還能力。只有在經濟利益流入確定的情況下,才能確認收入,才能計算利潤并進行利潤分配。而稅法更多是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要求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需要,不考慮納稅人由此承擔潛在負債的影響,納稅人的風險由其自身承擔。只要納稅人對所出售的商品轉移了風險和報酬,即認為應稅收入的實現。所以,在會計上強調收入確認的謹慎性原則,而稅法則更強調形式重于實質。
四、收入確認方法上的差異
對于商品銷售、勞務提供和建造合同收入在確認的方法上,會計和稅法總體上是一致的,但在個別環節兩者還是存在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兩者對收入含義的理解以及確認目的不同形成的。例如,對于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會計是在發出商品時按照未來收款額的現值確認收入實現,而稅法是在未來按照合同約定的金額確認收入的實現。又如,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確認提供勞務所得的收入方法是:第一,如果一個會計年度內完成的勞務,應在其完成時確認收入。第二,如果一個會計年度沒有完成的勞務,且能夠可靠計量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所勞務的結果,則要按照完工百分比的方法確認勞務收入。第三,如果勞務結果不能可靠計量的,還要分兩種情況處理:一是預計能夠補償已發生的勞務成本,應按照可以補償的金額計入勞務收入中去。二是已預計無法補償已發生的勞務成本,應按照發生的勞務成本計入當期損益,此勞務不再確認收入。在稅法對勞務收入方面的規定是:能夠可靠計量的勞務交易結果應該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勞務收入,區別于會計中“有關經濟利益會流入企業”。稅法不同于會計謹慎性原則,而是更好地偏重于權責發生制,所以在稅法中不管成本能否回收,只要企業從事勞務工作,就要確認收入的實現。
對于建造合同收入的確認方法兩者也有不同,如果會計認為交易的結果不能可靠估計時,要求按已經發生的成本能夠得到補償的程度確認收入;而稅法依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不考慮可能發生的收款風險。
五、收入確認時間上的差異
會計收入與應稅收入除了在確認內容上存在差異之外,在確認時間上也存在一些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兩者在認定收入的風險、確定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例如,對于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而增值稅暫行條件規定,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書面合同約定收款日期的當天,企業所得稅法也是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又如,對于委托代銷收入的確認,會計上是收到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實現;而稅法則規定,未收到代銷清單及貨款的,為代銷貨物滿180天的當天,特殊情況下預收款也作為納稅收入加以確認,這源于稅法對支付能力、國家財政收入和確定性的綜合考慮。再如,稅法規定,納稅人提供建筑業或者租賃業務,即使財務上未確認收入,預收賬款也要納稅。再比如,對于勞務收入的確認時間,按照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勞務的結果如果不能可靠地估計,同時預期的勞務成本能夠得到補償,按照已發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提供勞務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額結轉成本,如果預期的勞務成本不能得到補償,應當將已發生的勞務成本計入當期損益,不確認提供勞務收入;而稅法則規定企業從事建筑、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
總之,在企業收入的確認上,會計準則與稅法存在的差異比較明顯,因此中小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其實際特點做好會計核算和稅收納稅工作,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