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5 11:3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國際經濟貿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制約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因素
1.國際經濟貿易。從世界現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不難看出,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發展狀況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形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經濟發展模式卻不容我們樂觀,所以一定要改進經濟發展模式。
2.區域化、貿易全球化。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經濟發展的區域化現象。區域化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世界經濟發展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使我國經濟在一定的時期內能夠規避世界經濟貿易中帶來的風險。
3.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持續性。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持續性是全世界各個國家一直關注的重要方面,如果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沒有一條持續性的道路就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重要性
1.促進經濟發展必須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做后盾,就不可能朝著現代化的道路前進。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愈加地明顯,經濟的發展與現代科技的發展是不能分開的,而如何促進經濟的增長,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國際貿易的增長。
2.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能夠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要想發展國際經濟貿易,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位置,同時這樣也能夠促進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加強科技創新,不斷促進自身發展。
3.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新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科學技術發展了,經濟才能發展,國際經濟貿易才能發展,而且也只有通過科學技術的創新才能使世界經濟的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道路。
三、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新趨勢
1.跨國企業的發展。在國際經濟貿易迅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企業迅速地發展起來,而這也是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實,在上世紀末,跨國企業的發展就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趨勢,跨國企業的貿易總量在整個世界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不同的跨國企業來看,其中制造成品的跨國企業在眾多的跨國企業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所占有的比重也是相當大的;而利用技術進行貿易的跨國企業也是國際經濟貿易中的佼佼者,大部分的技術創新都是從這些跨國企業中出現的。從現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全局來看,跨國企業在世界中所占有的生產總值即將達到一半,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啊。與此同時,跨國企業的發展更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
2.貿易自由化趨勢增強。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斷地增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貿易自由化趨勢的增強。自從上世紀末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國與國之間的分工合作也越來越增強,這就在一些方面促進了貿易自由化。貿易的自由化不僅僅是在技術,還包括第三產業的一些貿易。
3.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是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貿易形式,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從聯合國的調查中我們不難得知,電子商務在一年中所創造的利潤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忽視的,這也就說明電子商務等新形式的經濟貿易的發展將會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
四、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的措施
1.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自從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之后,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面臨的形勢越來越窘迫,因此,我國一定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2.積極響應世界貿易組織的條約。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國對世界貿易組織中的一些條約要切實堅持和實施,堅決抵制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免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不利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創造有利的環境。
3.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朝著健康的道路發展。政府要對我國的一些企業進行指導,為我國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客觀環境,同時還要促進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創新活動,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走一條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
4.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從現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形勢中我們不難看出,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一定要加強電子商務的發展,為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創造一定的客觀環境,從而使電子商務的發展走上一條健康的道路。
5.鼓勵我國企業朝著跨國企業發展。跨國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部分,它的發展對國際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應當積極地鼓勵我國一些大中型企業朝著跨國企業不斷地發展和前進,這樣才能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才能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作者:石雪晴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一、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中生態化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由于環境生態的破壞,全球變暖及霧霾現象的日益嚴重,各國在國際貿易中漸漸開始重視生態保護問題,生態學開始被融入到國際貿易當中。國際貿易生態化被提出,生態化貿易能夠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際貿易生態化未來將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貿易生態化的科學內涵是經濟發展與社會資源協調發展,實現人、社會、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和諧統一。全球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生態化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因為在經濟發展及貿易活動中避免不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如何有效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成為了各國學者研究的課題。我國想要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不敗地位,必須順應國際貿易生態化發展的趨勢,提高對生態化發展的重視,加強生態化建設,國際貿易生態化是實現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生態環境與人類密切相關,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生態環境一旦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和破壞,超過了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而不能回復到原本比較穩定的狀態時,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將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如:生物多樣性減少、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大氣污染等等。我國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工業企業及其他的外來污染十分嚴重。國際貿易中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追求超額回報過程中付出的慘重代價。因此我國必須提高國際貿易生態化意識,實現綠色發展國際貿易,以此保障我國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在人類的傳統觀念中環境是被人利用和改造的對象,以往國際貿易活動以盈利為活動中心,通過對環境的利用換取一時經濟利益的增加,這是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人們卻沒有考慮到,生態的破壞、自然資源的減少,人類生存、經濟、社會發展都會遇到阻礙,沒有自然資源做為基礎,經濟將無法發展,人類將無法生存,目前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環境保護必須與生態保護結合起來,提倡綠色生存和綠色消費,建設生態化和可持續化經濟發展策略。目前國際貿易法已開始呈現“生態化”發展趨勢,隨著各國生態保護及生態化貿易意識的提高,國際貿易中貿易爭端不斷,所以世界貿易組織法和國際貿易條約開始對貿易中涉及到的生態保護問題進行明確的規定,從生態保護到資源保護不同角度對國際貿易進行了限制,保障了國際貿易“生態化”發展的方向。目前已經的《衛生和動物檢疫措施協議》及《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等相關協議中都對生態保護問題進行了聲明和規定,對國際貿易中涉及到的生態問題做出了限制,有效減少了國際貿易中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想要在國際貿易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緊緊跟隨國際貿易生態化可持續發展趨勢的步伐。
二、我國貿易貿易生態化及可持續發展中與國際貿易間存在的矛盾
國家經濟發展及全球經濟發展都是建立在對自然資源利用基礎上,來實現在各個國家區域之間資源與金融貿易的交流,在這種交流中來滿足各國人民的不同需求,使資源可以在全球各個國家中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實現對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促進。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應建立起生態化意識,采取相關生態保護措施。但是現今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生態發展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矛盾。通常情況下經濟發展是建立在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的基礎上進行的,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與生態化發展及可持續化過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現今的國際貿易中,并沒有考慮到地域差異,使得很多國際的經濟和資源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國家之間的資源問題。尤其是我國,我國是資源出口大國,但我國實際自消耗資源量卻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許多國家為了緩解本國資源壓力,即出于保護本土資源的目的,采取以國際貿易的方式進口資源,很多發達國家雖然資源消耗量遠遠高出發展中國家,但多數資源來自進口,本土資源并沒有過度的開發,而是儲藏了起來。我國正是資源的主要出口國,這導致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存在著過度開采本土資源而出口國外的現象,資源的過分開發,對我國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破壞,這種做法并不利于我國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經濟活動的基礎是自然資源,想要實現國際貿易生態化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與自然資源共同發展,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減少排放,減少污染,才是我國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資源的出口已經遠遠大于我國的自然資源供應,我國必須形成國際貿易生態化意識,國際貿易生態化不僅能實現自然資源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保護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三、我國國際貿易生態化及可持續化發展優化策略
(一)國際貿易生態化與經濟協調發展策略通過以上分析討論不難看出,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才是保障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國應在國際貿易中應將生態保護作為主流,把可持續化發展作為前進的方向。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只有尊重生態環境的產品才能站穩腳跟,將生態環保融入國際貿易當中,生態化國際貿易,已經成為時展的趨勢,我國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必須遵守經濟與生態化共同發展的根本要求。
(二)對國際貿易中的各個環境嚴格監管想要有效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生態化可持續發展,法律規范適當的監督控制必不可少。我國必須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協調完善國際貿易生態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通過法律監督控制國際貿易生態化發展。制定相關規則,對國際貿易中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明確責任分配,加大對有害產品的流通控制,對有害物質進行嚴肅打擊處理。維護我國生態環境,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化發展建設目的。另一方面,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加大對企業控制和監督力度,避免企業生產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三)適當控制資源開采目前我國在世界上屬于資源短缺國,很多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資源是有限的,如果過度開采,那么未來,子孫后代難以生存,想要保障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控制資源開采勢在必行,過度的資源開采會對生態系統產生嚴重破壞,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必須意識到這一點,適當控制資源開采,降低資源出口量。
四、結束語
隨著各國對國際貿易生態化及可持續化發展問題的重視,想要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成績,實現可持續化發展,控制出口量,制定相關制度和法規必不可少。國際貿易生態化,將成為未來國際貿易中的必然趨勢。
作者:朱濤濤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
(一)新興經濟力量發展迅速世界經濟中三個主要的力量是美國、日本、歐洲,這三個部分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3左右,進入21世紀后,其經濟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發達經濟體由于在最初經濟發展階段起點比較高,因此導致了一系列問題,諸如,人口老齡化、經濟空心化以及國內需求不足等,這些原因造成其經濟一直處于低緩的狀態,想要發展就需要外在因素刺激。但是,相對世界上其他的新興力量,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根據相關統計研究表明,十年后,兩者之間的經濟力量將相對持平。
(二)多邊貿易體系談判進展緩慢當代世界貿易已經逐漸朝著貿易自由化方向發展,但是同樣還存在保護貿易和自由貿易對立的情況。在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針對兩者之間的問題組織了多次的貿易談判,但是由于多方國家在很多問題上不能達到一致,致使貿易談判一直處于僵局。雖然多邊貿易體制的談判一直處于僵局,但是貿易自由化、全球化并沒有停止。目前,世界貿易組織仍就對服務貿易、技術轉讓、農業問題等問題組織談判,進一步協調各個國家的立場,尋求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
(三)雙邊、區域自由貿易相對活躍實現貿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實行雙邊、區域經濟合作。雙邊區域經濟合作主要從英國和法國簽訂的科博登條約開始。隨著全球經濟轉型,近些年,在多邊貿易發展緩慢的情況下,各國提高對外貿易合作的主要途徑就成了雙邊區域經濟合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參與了雙邊區域經濟組織,諸如,歐洲、亞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組織、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場等。
二、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體制也在不斷地改革,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也在不斷加大。2011年時,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額居世界第一,進口額居世界第二。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下,我國應該制定符合國情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貿易結構和方式我國對外貿易戰略一直都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對外貿易方式,并且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貿易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出口貿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競爭力低、出口市場單一等。因此,國家需要對出口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將對外貿易從數量取勝轉變為質量技術取勝;對技術密集型產品在稅收上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促進其較快發展等。
(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不僅體現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水平和競爭力,而且還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現代化水平。目前,我國的服務貿易呈整體滯后的情況,競爭力較低。因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新興生產型服務業,促進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提高服務產業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政府應該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主要可以提高對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加強人力、財力以及技術投入,制定服務貿易綜合發展戰略措施,為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打破相關領域的壟斷模式,提高競爭力,并且逐步完善服務貿易立法以及貿易管理機構。二是改善服務質量,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傳統的服務業應該提高其服務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資源的開發以及勞動人員素質,促進自身服務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電信行業。電信行業主要的提升方式就是對外投資,實行跨國運營。二是保險、咨詢服務等行業。這類行業在改善服務質量以及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時,主要應該結合國家政策,通過聯合、兼并的模式進行行業重組,擴大自身發展規模,避免和禁止惡性競爭,提高服務管理水平。三是計算機以及信息服務行業。該行業應該充分挖掘出自身的發展優勢,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務水平。
(三)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力影響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結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產業發展水平和發展結構。我國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該結合中國實際國情以及充分考慮和分析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下國際產業結構以及發展趨勢,制定出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目前,我國應該對裝備制造業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高利潤的傳統產業進行大力扶持,提升產業的素質和競爭力。
作者:陳曦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一、研究意義及目的
近年來出現的國貿專業“就業難”問題越來越突出,但并非絕對量上的就業難,更突出的表現是結構性失業問題,這種結構性失業問題主要是指區域流向和行業分布的不合理,而影響國貿專業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就業區域選擇。通過對我國各高校國貿生進行調查,對其區域選擇偏好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把握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現狀,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當前我國國際貿易專業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的特征
我們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首先是聯系各個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讓其填寫紙質問卷,最后回收調查問卷,并將調查問卷結果輸入電腦,分析數據。調查內容中包括所屬學校、愿意去幾線城市就業,家里是否會安排工作等。在調查結果中,發現很多同學對工作的要求不低,比如想在外企、私企工作的占很大一部分,很多對工資的要求也不低于兩千等,這都將影響就業區域的選擇。這也可以解釋在調查中,為什么很多國貿專業的學生表示更愿意去一線城市就業,很少有選擇回到家鄉或者去西北較落后地區。從此次調查的結果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具有顯著特點:首先從全國來看,學生就業區域選擇不均衡,整體呈現一線發達城市偏多,二、三線城市其次,鄉鎮最少。其次,從特定區域來看,各個大的區域內部省區之間流動不均衡,主要表現為向區域內的大城市、發達省份集中流動的趨勢。但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加上國家政策的影響以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這種差異也在逐步縮小。通過數據統計可以看出,畢業生流入東部地區的速度正在放緩,而進入西部等國家政策區域的畢業生人數增長明顯。
三、影響國貿專業大學生就業區域流向的具體因素
(一)個人因素大學生自身是就業區域選擇的主體,作為主體,其思想直接影響就業區域的選擇,個人因素對于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至關重要。
1.國貿專業學生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區域的選擇。就目前的形勢看,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變得越來越具有功利性,這也影響到很多大學生的價值觀。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時,變得越來越功利。在挑選就業區域時,大多數學生都會將福利待遇,工資水平等作為首要標準。而針對自身的評價時,也多是以待遇高低、收入多少、個人升遷前景以及工作地位等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從這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的思想不太成熟,缺乏遠見,享樂觀念嚴重以及缺乏積極上進的態度。在選擇擇業的目標上,多數向往經濟發達地區,追求高薪水、高層次的工作,這也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目標的短期性。
2.在就業時,多數企業會選擇能力強的畢業生,所以能力對于大學生的擇業很重要。但是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只能通過在校成績、社會實踐等來顯示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大學生的人數眾多,競爭激烈,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競爭更是達到了白熱化。所以各企業對大學生的標準逐漸提高,通過這點也可以看出,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對就業流向也有一定的影響,
(二)家庭因素在我國,家庭觀念較重,這也代表著家庭意愿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個人意愿以及大學生的職業觀念。一些家庭受傳統觀念影響,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找到一份社會地位高,薪資水平高的工作,偏重于經濟發達地區,這對一些偏遠地區的人才引進以及發達地區的人才資源配置造成了不良影響。另外,當大學生畢業時,沒有社會經驗,沒有經濟來源,所以,此時的家庭支持會對大學生的就業區域選擇偏好產生很大的影響,可以得到家里的支持,不僅經濟上會有一定的幫助,心理上也會得到滿足,這對于正處于過渡期的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說家庭因素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區域選擇。
(三)社會因素就業觀念、地區的基本狀況、各地區的地域文化以及各地的教育水平都屬于社會因素,這些因素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就業區域的選擇,但是從宏觀的角度觀察,可以發現,社會因素影響著各個地區用人單位的招收標準,家庭觀念以及大學生的價值觀,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所以說,社會因素間接的影響了國貿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區域選擇偏好。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特有的國情,都將間接的影響國貿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區域選擇。比如我國文化中傳統的等級觀念,將城市劃分為成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等。這樣也是將像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定于為高級就業區域。而且會對那些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就讀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所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愿意留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尋找工作。
四、引導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的策略
(一)增強欠發達地區的就業吸引力收入水平、國家政策、社會保障體制、生活水平以及戶籍檔案管理體制都是影響欠發達地區就業吸引力的因素。這就需要政府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欠發達地區,政府應該加快城市自身的經濟建設,制定符合當前情況的就業政策,發揮自身長處,極力改善自身劣勢,從社會環境以及生態環境入手,提高環境質量,提高該地區的生活總體質量,從而構建一個和諧舒適的社會環境,這樣才會吸納更多的人才,提高自身的就業吸引力。這對地區以后的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
(二)提高欠發達地區發展機會區域的經濟構造、類型以及用人單位的招聘標準、公司制度、以及整體條件都將影響該地區大學生日后的發展前景。所以政府應該努力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從社會的角度看,用人單位應該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確保每個職位都有上升空間,為大學生日后的發展創造條件。首先,欠發達地區應該提高本地區的就業機會,加快完善經濟結構,將經濟類型轉換為更高級的類型,增加本地人才需求的層次,從而擴大大學生在欠發達地區的就業空間。利用國家的相關戰略政策,開展更多的國家重點項項目,這樣可以增加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其次,加強欠發達地區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從而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好環境,這樣也會緩解大學生畢業的過渡期,使其更快的融入工作中,加快人才的培養。(三)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效應首先,政府應大力倡導正確的就業觀,幫助欠發達地區確立正確的社會就業觀,并將其進行實踐;其次,大學生所在的學校以及家庭,應該幫助大學生對自身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最后,應該大力宣傳欠發達地區的優勢,讓大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欠發達地區的機會以及發展前景。
五、結論
本文是以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為例,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研究了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的問題。分析出特征,并根據特征分析影響國貿專業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的影響因素,比如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最后根據因素提出一些針對當前形勢的相關建議,如增強欠發達地區的就業吸引力、提高欠發達地區發展機會等。就業難可以說是畢業生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是目前我國人才市場上較為突出的問題,該問題直接影響我國各地區人才的配置,從而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是具有共性的,很多問題不僅只出現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中,而是一個共性的問題,針對國貿專業學生就業難提出的一些建議也可以引申到其他的大學生中。
作者:錢佰慧趙桂燕邵瑾王美玲張爽姜鴻杰祝爽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摘要:本文分析了環境與國際經濟貿易的關系,國際條約、公約中有關環境與貿易關系的規定,環境問題對我國外經貿事業的影響以及我國應采取的相應法律對策等。
關鍵詞:國際投資與貿易,環境法律問題,環保標準,綠色壁壘
1引言
環境、資源和人口問題是當代人類面臨的三大社會問題。就投資與貿易領域的發展趨勢而言,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環境指標都正在變成一個影響產品競爭力和進入市場的重要因素,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也非常關注環境問題,將烏拉圭回合后的下一個回合確定為討論環境與貿易關系的“綠色回合”。因此,有必要對環境與國際投資、貿易的關系及有關法律問題進行探討。
2環境與國際經濟貿易的關系
21自由貿易對環境的影響
自由貿易對環境的影響,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積極、有利的影響在于:(1)、通過技術貿易帶動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結構調整和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2)要求取消補貼,可以減少那些有害于環境的經濟活動的數量。消極、不利的影響在于:(1)、通過促進經濟發展而刺激土地、礦產、森林、水等資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形成新的環境壓力;(2)、在現行條件下,自由貿易制度同樣存在忽視環境損失的“市場失靈”問題。
22環保標準對產品競爭力和國際資本流向的影響
各國生產力發展階段,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及重要程度、環保資金和技術水平等的差異,決定了各國環保標準的參差不齊。而環保標準對產品的生產成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都會產生影響。可以說,各國間環保標準的不一致,會使那些投資于環境管理嚴格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受到削弱,從而使工業遷移到那些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甚至出現“生態殖民”。而在發達國家,產品制造商往往要求所在國的政府對來自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征收“污染傾銷稅”、“綠色關稅”等,以消除因環保標準的差異給產品競爭力帶來的不同影響。
23環境標準與非關銳貿易壁壘在逐步降低、直到取消多邊貿易中的關稅壁壘的情況下,具有合法身份的環境保護逐漸成為一種服務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武器。從烏拉圭回合“最后文件”的規定看,關稅水平進一步降低,傳統非關稅壁壘的活動余地明顯減少,“自愿出口限制”等灰色區域措施將被限制使用。因此,今后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將更多地使用環境保護名義,通過設定種種環境等方面的障礙即“綠色壁壘”,抵制外國商品的進口,形成國際貿易中的“綠色保護主義”。
3國際條約和公約有關環境與貿易的規定
31國際環境條約、公約中的貿易條款
為了控制跨國界的污染轉移,保護候鳥、魚、海洋動物以及瀕危物種,控制危險產品和物質的危害,保護全球生態環境,許多國際環境條約、公約規定了貿易條款,把貿易措施作為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1)、規定許可證基礎上的進出口。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如果確認為是瀕臨滅亡物種的貿易,應全面禁止;對于有可能面臨滅亡威脅的物種,除非這些物種的貿易受到嚴格控制,應該在科學和管理當局批準承認的出口許可證的基礎上準許出口,同時規定進口國只能在出口國政府頒發許可證的前提下才允許進口。
(2)、禁止或限制進出口。如《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控制危險物品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不僅要求締約國限制或禁止與其它締約國之間的貿易,還要求限制或禁止與其它非締約國間的貿易。
32關貿總協定(GATT)中的環境條款
GATT第20條允許國家采取“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以及在與國內生產和消費的措施相結合的情況下,采取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天然資源的有關措施”;烏拉圭回合《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定:“任何國家可在其認為適當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環境,只要這些措施不致成為在具有同等條件的國家之間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視,或成為對國際貿易產生隱蔽限制的一種手段。”但在實際上,該規定為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提供了“依據”。
4環境問題對我國外經貿發展的影響
41環保標準差異對我國引進外資的影響
在投資方面,由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環保標準已相當嚴格,在這些國家或地區被限制或淘汰的重污染產業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這種轉嫁污染的行為又使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狀況更趨惡化,國家經濟利益受到損害,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受到不利影響。我國在利用外資過程中也存在上述現象,而目前在對外商投資項目進行審批的過程中缺乏對環境因素的適當考慮,對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也沒有得到嚴格的實施。
42綠色貿易壁壘及其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以一系列的國際條約、公約和國內法律法規為根據,以保護人體健康、環境與資源為表面目的,涉及與保護人類健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有關的各種產品,因而具有合法性、隱蔽性、廣泛性等特點。就實施效果而言,發達國家制定的較高環保標準和相應的限制措施絕大多數對來自環保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的產品不利。
從目前國際貿易的實踐看,常見的綠色非關稅壁壘主要有下述幾種形式:(1)單邊主義,即一國對其內部及外部的商務活動單方面制定法律、標準,并加以實施。(2)境外裁決權,即某一項法案,它有權對發生在本國之外的活動加以裁決。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金槍魚-海豚事件。(3)國家環境管制法律法規,即根據GATT第20條的規定,國家可以采取“必要的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與健康”的環境措施。(4)多邊環境措施,即有些國家利用國家間締結的環境條約、公約的某些條款建立新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市場是香港、日本、美國、歐盟、東南亞、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省等發達或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產口進口標準,大都包含我國產品在短期內難以達到的嚴格的標準,如防污標準、噪聲標準、電磁輻射標準等。如果這些國家、地區憑借自身在環保方面的優勢將貿易與環境緊密掛鉤,將使我國在產品出口范圍、出口速度上遭受打擊。在產品結構方面,綠色產品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而初級產品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這對以初級產口出口為主的我國顯然不利。面對這一國際性趨勢,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優化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就對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而言,由于綠色壁壘的制定涉及從產品生產、銷售到報廢處理的各個環節,制造商、出口商為了達到進口國的環境標準,必須增加有關環境保護的檢驗、測試、認證、鑒定等手續及其相關費用,從而使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影響到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5對策和建議
51完善環境法律和強化環境執法
應當進一步完善環境資源法律法規,特別是制定和完善環保產業專項法規,促進環保產業和環保技術的發展,并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外商投資項目中的實施力度,防止發達國家通過污染轉嫁對我國進行“生態侵略”。
52利用雙邊或多邊貿易體系中的非歧視原則,抵制國際貿易中的“綠色保護主義”
如果發達國家或地區根據其環保標準對我國產品在當地的銷售采取歧視性做法,我國一方面可以根據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所確認的相互給予非歧視待遇和國民待遇的規定和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條約、公約中對發展中國家給予特殊照顧的規定,向有關國家提出抗辯,力爭通過磋商、談判解決此類貿易糾紛,同時也可以向有關國際組織提出申訴;另一方面可依據《對外貿易法》的有關規定采取必要的反報復措施,維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合法權益。超級秘書網
53盡早推廣實施ISO14000環境體系國際標準并從法律上完善有關制度
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14000系列國際標準已于1996年正式公布。該標準以改善全球環境、促進國際貿易為目標,涉及從原材料的開發生產到產品制造、使用及報廢處理的所有環節和活動。對于任何不符合該標準的產品,任何國家都可以拒絕進口。因此,為了適應國際市場對出口產品環保標準的要求,我國應制定和實施與ISO14000環境體系國際標準配套的國內法律法規以及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標志法律法規,通過立法程序把ISO14000環境體系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
54加強國際立法合作
應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現在和將來環境與貿易所進行的討論和談判,表明我國在環境與貿易關系問題上的立場,為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公正、合理的地位。
摘要:在當前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網絡通訊技術的空前發展,這些科技的應用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這就使得當今社會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這些高新網絡類技術,不管是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抑或企業的實際生產。網絡的應用不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條件,而且還大大促進了各項經濟發展和建設。在當前社會,網絡相關的經濟模式已逐步成為經濟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21世紀屬于信息特征的世紀,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在將來必然能夠成為全球經濟的主體。結合目前的網絡經濟發展模式,可以發現網絡經濟已經大大地影響了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發展。本文將就目前的網絡經濟的發展為國際經濟貿易方面所帶來的影響展開一定的研究及分析。
關鍵詞:網絡經濟;國際經濟貿易;影響研究;國際貿易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社會模式的進程不斷加強,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也不斷興起,網絡科技的應用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這就為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或者是企業的實際生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樣也為傳統的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明顯的變化,使得國際經濟貿易逐步表現出一些新型的特點。在這種條件下,開展對于網絡特征下的國際經濟貿易相關的分析研究具有主要的意義。本文介紹了網絡經濟的定義和特點,同時指出了網絡經濟時代下的國際經濟貿易的變化現象,希望這些研究可以為相關方面的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以期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健康發展。
一、網絡經濟的定義和特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經濟也逐步興起,其屬于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的條件下,可以說網絡經濟的核心內容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同時也是一種經濟形態。網絡經濟的涉及范圍較廣,除了一些通過利用網絡科學技術進行宣傳推廣、改造以及宣傳的部分傳統產業,也涉及到那些通過采用計算機技術為媒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所以說,網絡經濟沒有獨立地存在于傳統經濟模式之外,也不是一種“虛擬”形式的經濟模式,而是一種借助計算機技術為核心支撐的現代高級經濟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傳統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模式。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我們的現代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引領了全球經濟的大發展。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通過應用網絡來進行商業活動,從而誕生了網絡經濟。目前,全球很多國家的許多企業都已經逐步開始借助網絡來開展諸如資源整合、產品銷售以及企業管理及生產等活動。
二、網絡經濟的意義
網絡經濟不僅改變了目前的傳統經濟模式,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管理理念。隨著目前全球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幾乎已經實現了全球的全面覆蓋,這就使得信息資源變成了一種能夠實現“無國界共享、傳播以及擴散”的共享資源,這就說明網絡經濟已經為新型的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的時代特征是生產經濟逐步過渡于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所以能夠預見在未來網絡經濟必然能夠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除了對全球經濟的引領,網絡經濟還改變了我們的實際生活,例如交易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受其影響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一些人的商務活動可以便捷地借助網絡就能迅速完成,大大地降低了商務活動對商務環境的依賴性,大大地降低了商業限制,明顯提高了企業的利潤,促進了企業的經濟模式改革,同時還明顯地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總之,網絡經濟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三、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所產生的影響
1.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正面影響
(1)網絡經濟明顯降低了國際經濟貿易的成本。對于傳統的國際經濟貿易模式,一般的交易過程開展要按照比較繁復的程序,這就明顯延長了實際的交易時間,從而提高了成本;但是網絡經濟可以讓人們通過一些電子商務平臺就實現了交易雙方的操作,大大地降低了實際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凸顯了綜合效益;
(2)網絡經濟可以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服務,這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形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須要通過靈活的經營來充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這樣就能夠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而且網絡經濟能夠讓企業借助互聯網及時地了解客戶需求,這種營銷方式拉近了交易雙方的關系;
(3)網絡經濟的發展大大地打開了國際市場,使得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強度明顯提高,使得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變得更加方便,同時獲得了強大的經濟效益;
(4)網絡經濟信息的及時性可以使得產品的宣傳變得更有競爭優勢,另外目前的網絡支付方式也促使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
2.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負面影響
(1)網絡經濟明顯加大了國際經濟貿易的風險。當前的網絡經濟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層出不窮,但是其一些弊端問題也不斷暴露,在實際的國際貿易開展過程中,相應的支付風險也明顯提升,從而使得國際貿易的風險性提高;
(2)目前涉及到網絡經濟的犯罪行為也逐年增加,這表明了目前基于網絡經濟下,國際貿易風險仍然較高;
(3)網絡經濟明顯導致國際經濟貿易的物流弊端逐漸暴露,物流屬于網絡經濟下的國際貿易形式的基礎,而目前我國的物流體系沒有發展完善,極大地影響了貿易開展的速度以及質量等,不能充分滿足國際貿易的實際發展需要;
(4)在網絡經濟不斷發展的環境中,盡管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等不斷發展,但是具備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性人才缺乏,無法滿足目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強,以網絡科技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不斷興起,可以說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標志。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使我國在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地位,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水平。
作者:張曉騰 單位: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與教育行業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一些教育教學方式也在改變,傳統的高職院校的職責就是為國家培養技術性的人才,使得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實踐能力得到加強。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對國際貿易經濟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的專業要求只會越來越高,所以針對現代國家經濟貿易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經濟從業人員已然成為現代國際經濟貿易教學的目標與要求了。加快對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貿易教學模式觀念的轉換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了。
關鍵詞: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貿易;教育教學;實訓實踐體系;探索
一、前言
眾所周知,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育行業的不斷改革,促使現代企業對參與經濟活動的從業人員的要求日益嚴格,為了適應企業的這些要求,必須加強對高職院校中國際經濟貿易教育教學實訓實踐體系的建設與探索,尋找一條符合現在經濟發展趨勢的培養道路,培養出理論與實踐能力都很強的高素質從業人才。現在的企業要求相應的經濟從業人員需要具備越來越高的專業素養,所以需要對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貿易教育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革,需要加強對學生實踐和案例的教學,培養出能夠從事經濟理論和實踐的綜合性人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逐步開始了對高職院校中的一些教育教學的實踐體系進行改革,但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和漏洞。
二、目前高職院校中國際經濟貿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缺乏積極性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特別強的專業,現在,大部分高職學校的關于國際經濟貿易的教學模式仍舊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對于學生實訓實踐的能力培養的并不是很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教師按部就班講授課本知識,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導致學生上課只是一味的記筆記,一點也不思考,學生被動的接受老師講的內容,一點也沒有自己動腦思考或者動手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只強調了“教”,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國際經濟貿易教學是一門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的學科,采用傳統的這種教學方式,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經濟專業一般理論的知識都比較多,需要記憶的東西也比較多,課程會相對其他的課程更加枯燥乏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調動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已經成為現在高職院校關于國際經濟貿易教育教學實訓實踐的關鍵。2、教師實務操作能力弱,缺乏實踐與理論結合由于高職院校中教師的整體水平一般可能比較弱,大多數從事經濟教學的老師很可能才剛剛從高校畢業,就直接在高職院校當了老師,缺乏社會經驗,相應的實踐能力也相對比較弱,這樣會直接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現在從事國際經濟貿易教學的老師大多數都是直接從一些經濟類的高校畢業的畢業生,雖然學歷高,專業知識扎實,具有很好的科研和教學能力,但他們缺乏具體的關于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實務工作的經驗,有一部分知識僅限于紙上談兵,給學生的理論知識介紹的非常清楚,但關于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問題卻不能給出很好的解決方案。學生在面對實際的企業工作環境,對相關的經濟知識沒有深入的了解,缺乏實踐調查,當老師的閱歷或實踐能力不足時,將直接導致老師在課堂上教學中缺乏實際素材,使得學生聽課興趣不是很濃厚。3、理論與實踐脫節,社會實訓實踐流于形式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育教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特別強的學科,所以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而且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具體操作能力,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起來。任何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都是比較高的,但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中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動手能力普遍都比較弱,大多數的高職學校只安排關于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老師只是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很少安排相關的模擬實習實訓;其次,由于實習基地比較少,一些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相關的公司的實訓機會比較少,實習單位難找,有時候實習時間和求職時間會發生沖突等各種原因,導致學生的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實習僅僅流于形式,實習效果較差,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4、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國際經濟貿易作為一門概念性比較強的學科,許多理論概念在許多課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交叉,這樣可能會使得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國際貿易課程中的設置存在不合理的情況。現在,大部分高職學校對學校中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課程的設置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況,課程內容存在重復,常常講過的知識重復灌輸給學生,老師講的內容經常只是涉及皮毛,對于專業內在的理論知識沒有進行深入探討與探索,學生學習的都是被動式的,老師教學的重復,讓學生失去了對相應課程的學習興趣,長期如此,學生就會喪失自主學習能力,對所有的關于經濟學的課程都提不起上課的興趣,學生上課僅僅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應付教師的點名,沒有實際的學到知識。這些問題不僅存在在國際經濟貿易相關專業,許多學校中設置的其他課程專業都存在相應不合理的問題,課程重復,老師和學生精力也會重復消耗。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中的國際經濟貿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針對高職院校中國際經濟貿易教育教學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了。
三、高職院校關于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的改革措施
1、教學方式多元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相關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前單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學習中,應當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在進行上課過程中不應該照本宣科,而是嘗試通過一些案例教學,讓學生通過分析各種具體的案例,將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增進對相關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教師應當將相關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更新的內容及時收錄到課堂學習中,一般國際經濟的發展都是比較迅速的,經濟趨勢與格局的變化是日新月異,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前沿的國際經濟貿易的知識理論,保持國際經濟貿易學科的先進性。2、提高教師實務操作能力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強了,相應的會傳授給學生很多的知識和經驗。鼓勵相關的經濟專業的教師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適當地去一些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可以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教師評職稱的標準。學校與企業公司積極的進行合作,可以選派教師去企業公司實習、學習,接觸并收集真實的經濟案例素材,將公司中關于國際經濟貿易的新知識新理論應用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定期讓教師去更好的學校進修,到相關的公司實習,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專業理論的水平的同時加強對教師實際實踐能力的提升,方便更好更快速的適應國際經濟貿易的教學需求。3、將校外實踐活動落實到實處雖然有的高職學校會有經濟相關專業的社會實訓實踐活動,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學校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還是僅僅流于形式。學生沒有實際的參加到相應的實踐工作中,大多數都是應付差事。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學校應當建立相應的實踐活動室,讓學生進行模擬實際操作,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的實踐操作中。同時,學校應當將社會實踐落于實處,積極與經濟專業相關的單位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學校可以為這些單位提供財務咨詢和學員培訓,讓學生接觸并感受實際的經濟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實現理論實踐的有效結合。4、合理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對教學是非常關鍵的,教材對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求學校及時更新修訂教材內容,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材建設作為一項專門的科研計劃,組織教師研究討論教材的更新內容。同時,應當鼓勵和支持將經濟相關學科、相關專業的教學結合起來,經濟學本來就是一門特別龐大的課程,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非常多,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也非常多。因此,必須保證相應國際經濟貿易學科教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將以前因為重復設置課程的時間節約下來,讓學生接觸更廣更寬的經濟學知識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四、總結
現代高職院校中關于國際經濟貿易的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經濟從業人員已經成為各個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的標準。學校應當緊跟經濟時展潮流,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經濟人才。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學校學習和企業工作的有效對接,通過實踐,讓學生提早接觸相關經濟人員工作的環境,為他們以后的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實現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經濟從業人員的目標,加強對國際經濟貿易教學實訓實踐建設工作的探索。
作者:申琦 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東西方文化逐漸交融,目前社會上的很多企業和部門都對員工的英語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國際經濟貿易行業,用人單位逐漸需要求職者擁有專業化的英語水平,這就為當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就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與英語教學的有機契合進行了細致的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英語教學;有機契合;探討分析
一、英語教學對于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語教學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一個人知識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觸到的知識層面越來越廣,所接觸到的人的素養和水平也是越來越高,而英語則是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備的一項技能,只有把英語熟練掌握,才能夠在國際經濟貿易工作中熟練與各國人進行交流,才能夠不斷開拓自身的視野,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們必須要把英語教學搞好,不斷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而讓學生們能夠滿足未來工作的需求。在我國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語教學并沒有滿足學生們未來的職業需要,雖然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了一些英語知識,但是這些知識的實用性不強,不能夠勝任工作的需要,為此,在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們不但需要讓學生們掌握最為基本的英語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讓他們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詞匯,從而擁有一定的行業英語能力,綜合提升學生們的技能水平,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大學英語教學是為未來的專業發展進行鋪墊,從而讓學生們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
二、大學英語教學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之間存在著脫節現象
1.教材內容脫節。在英語教學中,教材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大學英語教材的涉獵是相當廣泛的,包含了極其豐富多樣的主題,例如東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園學習、電影書籍和情感交流等等,這些話題能夠大大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幫助他們提升英語文學素養,素材的來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來源于英美經典報刊和經典小說等等,具體到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們往往選擇國際商務內容進行相關的教學,這些內容涉及到了關于商務和貿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場營銷、網上銷售和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等等,雖然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比較豐富,但是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所要求的專業性還是有些脫節。
2.教學觀念比較陳舊。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教學的觀念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教學的發展,教師們必須要創新教學觀念,讓傳統教學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英語應用相結合,從而實現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在英語文化方面,學生應當掌握英語語法規則、具備相當大的詞匯量,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能夠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在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方面,學生們應當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了解現代國際商務的發展狀況,并立足這些實際的狀況來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務英語能力。
3.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大學英語教師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師交流比較少,在日常的大學教學活動中,兩者分別具有自己的教學團隊和師資隊伍,因而導致了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隔閡,長此以往,學生們就不能夠把大學英語與專業知識進行結合,因而也就不能夠具有優秀的專業英語能力,這對于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的有效契合
1.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契合的概念。“專業+英語”教學模式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把大學英語與專業課進行了有機結合,并且從學生們的職業能力入手進行相關的英語知識培養,因而具有現實可行性。步入大學后,學生們已經有了比較深厚的英語文化基礎,教師們可以立足于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選取專業英語知識進行講授,從而鞏固學生們的基礎,與此同時,也應當靈活設置英語基礎知識課程和英語專業知識課程,從而令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2.教學目標的契合。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出具備優秀英語素質的人才,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聽說能力,讀寫能力等等,從而保證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有效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這也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教學目標為以國際貿易為背景,為學生們打造專業化的教學,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講授國際經貿的語言特點,從而讓其在業務洽談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用詞合適,語言精美。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和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課程要求都注重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我國時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要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進行滲透和結合,從而打造出具備專業化英語知識的人才。
3.教學內容的契合。教學內容的確定是英語課堂開展的基礎環節,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們要慎重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要讓教材既符合英語教學要求,也要符合專業化課程要求。在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中,主要有《大學體驗英語》、《新標準大學英語》等教材,這些教材的綜合性比較強,能夠幫助學生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是比較符合教育目標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過于拘泥于教材的內容,這種按部就班的上課方法并不能夠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形式,利用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等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從學生們的專業出發,盡量采用一些接近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英文詞匯,例如,在講解notonly,butalso的時候,教師可以舉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豐田公司的成功既歸功于顧客至上的理念,也歸功于完美的產品。
4.教學方法的契合。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學方法的契合,教師們應當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在多個角度綜合提升教學質量,傳統簡單的講授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代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教師們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具體到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方向,需要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遵循實踐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學原則,而且可以采取問題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師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內容,提出一系列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當學生們進行積極思考之后,應當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充分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想法,緩解心中的壓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某個學生扮演CEO,另一個學生扮演記者,然后讓記者用英語采訪CEO關于公司現今的經濟貿易發展情況、未來的發展思路等等,這就實現了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契合。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既需要注重英語的交際性,又需要注重英語的實用性,從而讓學生們進行英語基礎文化和英語職業文化的綜合發展,“專業+英語”的發展理念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們應當不斷探索相關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的學生而不斷努力。
作者:劉昊爽 單位: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
摘要:WTO以及信息化步伐的不斷發展,讓電子商務在誕生的那一刻開始便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就是高新技術發展的代表,這種生命力推動了世界的經濟發展。電子商務的出現讓貿易變得更加快速、交易成本越發低廉。因此,文章就國際經濟貿易中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再結合目前具體情況談談電子商務未來的利用對策,旨在希望未來國際經濟貿易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電子商務;信息技術
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的同時,電子商務也就應運而生。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各企業的外貿發展提供了更加有效、健全、完善的環境。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利用電子商務來達到減少成本、打開市場的目的,這對企業內部的完善管理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都早已將電子商務當成了對外出口的重要形式。因此,對電子商務的深入了解迫在眉睫。
1電子商務的意義與特點
所謂電子商務就是以信息網絡作為手段,將商品交換作為核心的商務活動。而現在電子商務泛指全球各地區較為廣泛的商貿活動,現在的因特網網絡環境極為開放,在瀏覽器或是服務器下買賣雙方就可以進行互不見面的商貿活動。這種商業運營模式也被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成B2B、ABC、C2C、B2C、B2M、B2A、M2C、C2A、O2O等幾種。其中B2B(商家與商家)、B2C(商家與顧客)、C2C(顧客與顧客)三種形式最為常見。
1.1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在現代信息技術中網絡通訊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以及計算機軟件程序是最重要的構成,這些技術也為電子商務中的支付、交易以及談判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1.2虛擬化的空間
在傳統的商務活動中,交易的基礎是一個固定的空間,在這個現實的空間內進行交易和談判。可是在電子商務中,買賣雙方是依靠數字信息進行交流和溝通,只要二者有網絡就行,不用局限于一個固定的場所。1.3全球化的市場國際互聯網的特點就是無障礙通行與均等化的接入,這一特點也讓地球上的各國人民都可以進行溝通,也真正地完成了全球化的市場。
2電子商務為國際經濟貿易帶來的影響
2.1有利影響
(1)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國際貿易成本。在傳統的商務貿易往來中,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層層把控,中間的繁瑣交易就會讓貿易的成本大大增加。就以美國的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會在中國進行加工,然后以2元的FreeOnBoard經過運輸以及關稅、經銷商之后,售價就會變成10元,而中國的加工商也只是賺取其中0.35元的利潤。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后,就成為了物質貿易,變成了企業與個人或者是企業與企業的交易,可能出現的貿易中間費用就會減少甚至消失,進而將國際間的貿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的效率卻反而提高了。(2)將新形態貿易催生出來。電子商務所衍生出來的彈性企業,其根本核心就是按照客戶的需求將企業成本進行轉置,從企業的內外部分將財務和信息進行調用,再根據客戶的一切要求將訂單完成。企業對于這種經營方式的運用,可以讓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變得非常靈活和方便。早在2011年之后,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技術變得更加成熟,也正因為這,才讓經濟貿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互聯網中主動營銷的模式也改變了過去電子商務單一、僵硬的營銷套路,讓營銷變得更加具有互動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多的新模式被運用到了電子商務營銷中,比如客戶體驗、用戶體驗、客戶互動等。而通信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也讓國際間對貿易的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和及時。(3)國際化大市場逐漸形成。電子商務的一大特點就是沒有國籍間的限制,這也讓國際的貿易往來變得更加多樣化。也正是電子商務的出現,讓國際間的貿易往來變得更加的全球化,特別是跨大洋和大洲的經濟,也變得十分便利。根據相關的統計說明,2015年中美貨物貿易達4416億美元,同比上升3.7%。雙邊貿易的不斷增長也證明了兩國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這也正是因為電子商務高效能、成本低而帶來的機會。
2.2不利影響
(1)貿易風險增多。我國網絡時代的到來,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網絡經濟犯罪這一新型的犯罪模式得以出現,這也讓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支付、交易環節出現了更多的質量與技術風險。互聯網安全方面出現的危害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失。比如,一旦網站的信息被竊取,就會出現社會工程學的攻擊,進而導致貿易金額被轉移或者交易失效等情況;第二,對企業信譽方面造成的危害。因為不管是交易失效還是金額被轉移,都會對企業造成信譽上的損失,這在一定程度上講,要比經濟損失更加嚴重。(2)物流體系落后的缺點被日益暴露。電子商務的發展必然少不了物流體系的支撐,二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但是二者的雙向選擇勢必會造成一定的矛盾,因為我國的電子商務呈現一種急速上漲的狀態,這就會讓物流產業的滯后性越來越明顯。如果不進行及時處理,勢必會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絆腳石。不僅如此,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會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這些種種因素,都和二者沒有戰略性合作有很大的關系。(3)相關法律政策出現新缺口。在一些相對發達的地區,比如香港、新加坡、歐美地區等,都會結合各地區的自身經濟以及對電子商務的需求而制定相關的法規與政策。但是在我國境內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缺口,對于傳統貿易的約束法規與政策并不能很好地進行電子商務的制約,不僅會造成較強的制約性,還不被電商所適用。在電子商務對的貿易往來中,超鏈接、域名以及電子簽名的侵權都會造成很多問題,這也是需要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來解決的問題。在這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政府部門、金融服務業與商品流通方面的統一配合,共同協作才能完成。
3電子商務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有效方法
在現代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是其發展的必然產物,更是信息時代打開商務活動大門的一塊試金石。所以,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未來信息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國的企業想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政府的大力扶持是非常有必要的,企業只有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將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脈絡處理清晰,及時加以各方面的調整和落實,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其中。
3.1政府的大力支持
(1)有利環境的營造。首先,政府要將各職能部門人員的電子政務水平加以提高,給電子商務能夠順利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相關部門還要制定一些引導和鼓勵政策,讓企業能夠享受一個優質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僅如此,如果國家在信息化水平的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滯后性和差距,那么國家就應該進行一個統籌的干預,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環節進行一一規劃,將可以利用的資源全部都利用起來,進行合理規劃,實現快速發展。(2)電子商務軟硬件的快速建設。對于電子商務軟件的建立,其目的就是為了能盡快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要求,且完成相關規章制度的完善和確立。在我國市場經濟相對落后的狀態下,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就會顯得有些吃力,不能很好地應對電子商務的新情況與新發展,需要被大力改進;而在進行書面法律法規的制定中,也要根據電子商務的具體虛擬情況進行調整與修正。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是,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時,必須將現代化信息作為最基本的保證,這就需要國家對網絡基礎的設施建設變得更加便捷和先進,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電子商務發展中對于信息溝通的滿足。這兩方面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3)對人才的需求。電子商務想要持續發展,就不能缺少商務知識與現代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中也有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已經被開設,可是也還在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過于低水平和分散的教育,無法讓電子商務得到質的發展,對于培養的質量還需要大力提高。國家就應該進行一個合理的指導、投入和規劃,將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計劃加以完善,進而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更加新鮮的血液。
3.2企業應積極融入到電子商務發展當中
(1)提高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識。有一些發展起步較晚的企業,在經營模式上還處于一個低水平階段,就更別說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了。在現代化的信息社會中,對電子商務的正確認識也是商業領域中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要想真正進入到國際中的市場競爭,就必須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滿足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2)促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決定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所以,企業必須從落實基礎設施方面開始入手,將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供。然后就是對企業理念的信息化建設,在進行企業的內部管理時,也要根據信息化的要求進行整改,這樣才能在世界的競爭中搶占先機,站穩腳跟。另外,在新的技術環境發展下,對于信息的反饋是否及時,對決策能否順利進行起著關鍵作用。一旦反饋體系的結構不完整,就有可能造成決策上的失誤,從而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對組織系統高度重視和嚴格管理,實行監督機制、追蹤監測以及反饋機制等任務,要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嚴格的工作,對工作進度做到及時反饋。(3)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各國企業如果想要真正的融入到電子商務市場,就必須要對網絡加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讓潛在或現存的貿易往來伙伴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的理念以及文化。而各企業能夠做的就是在內部建立一個專門的部門,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本企業的各種信息以及收集合作貿易伙伴的信息。不僅如此,企業也要格外注重知識產權以及網絡安全的管理意識,要在法律的保護下保障本企業的網絡安全以及各項合法權益,對企業網絡安全方面的建設也不能小覷。企業要做到的是在保證電子商務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能有效地避開其他方面存在的負面影響。
4結語
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為國際間各企業帶來了廣闊發展機會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眾多的挑戰。利用不好也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競爭力。所以國際各企業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應該做到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在電子商務和優秀的信息管理相結合的情況下,為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打好基礎,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也為我國網絡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契機。不僅如此,電子商務更為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貢獻一份巨大的力量。
前言:
當前,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網絡經濟形態誕生并實現了迅速發展,基于電子商務下網絡經濟給全球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基于此,世界各國逐漸提高了對這一全新經濟形態的重視程度。但是,不可忽略的問題是網絡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樣給國際貿易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如何實現對這一影響的客觀且全面分析,以確保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的穩健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所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
具體表現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實現了貿易成本的有效降低。基于傳統的國際經濟貿易形式下,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需要按照繁復的程序進行,這在無形之中就延長了交易時間,提升了成本;但是,基于網絡經濟下,采用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直接實現買賣雙方的交易,進而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中間費用,提升了貿易的綜合效益;第二,能夠基于客戶的實際需求實現個性化定制,進而生成了全新的貿易形式。基于當前的買方市場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就需要以靈活的組織形式來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通過個性化定制等來創新營銷方式,提升服務質量,進而為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奠定基礎;基于網絡經濟下則能夠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組織形式的創新,進而以嶄新的營銷方式來第一時間了解客戶需求并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第三,通過網絡媒介促使全球市場進行完善。基于傳統國際貿易形式下,各國的對外進出口貿易雖然實現了不斷的發展,但是,基于網絡經濟的崛起,促使整個國際市場被完善打開,國與國間的合作力度明顯增強,這是基于電子商務模式下,整個進出口貿易在網絡市場上變得更為快捷且方便,同時性價比相對較高,進而以強大的經濟效益吸引了各國,同時網絡信息的及時性能夠促使產品的宣傳更加具有競爭優勢,加上網絡交易下支付方式的便捷化也促使國際貿易實現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消極影響
具體為:首先,加大了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在網絡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平臺所存在的弊端不斷凸顯,在實際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相應的支付風險逐漸提升,進而導致國際貿易的風險性加大。同時,網絡經濟犯罪行為逐年攀升,這也意味著當前基于網絡經濟下的國際貿易風險加大;其次,物流發展的弊端逐漸凸顯。基于網絡經濟下的國際貿易形式需要以物流為基礎,而物流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貿易進行的速度與質量等,但目前國內物流體系尚未發展成熟,無法滿足國際貿易的實際發展之需;最后,人才缺口的不斷增大與國際貿易發展之需間的矛盾凸顯。在網絡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的規模等不斷擴大,相應的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提升,但是,具備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性人才較少。
二、基于網絡經濟形態下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穩健發展的對策
(一)進一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并加大網絡經濟的發展力度
要想在當前網絡經濟時代下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就需要以國際市場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來實現高技術附加值產品的打造,進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實力,并要注重向低碳環保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同時要基于市場經濟體制下,實現適當的干預以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貿易的綜合效益。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推進網絡經濟的發展,以提升我國國際貿易的競爭實力,就需要加大對網絡經濟的宣傳力度,實現網絡經濟這一全新經濟形態進行的深入發展。
(二)凈化網絡發展環境,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當前網絡經濟發展下所呈現出的一系列問題,需要針對網絡環境實現進一步的優化,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同時要加大相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針對當前我國物流系統的不健全之處進行有效的完善,確保網絡經濟形態下的國際貿易能夠實現交易質量與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而針對當前我國網絡建設情況,要進一步提高網絡的覆蓋率與傳輸率,為確保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三)在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首先,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經濟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速度,并提升國際貿易所帶來的綜合效益,以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為落實現代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奠定基礎。其次,要針對當前行業發展下人才匱乏的現狀,要進一步加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與高校的合作等來提升行業人才的質量,滿足當前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基于網絡經濟時代下,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以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社會主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一分為二的看待網絡經濟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進而在明確積極影響的基礎上,結合所存在的消極影響實現有針對性的解決,以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穩步前行奠定基礎。
作者:盧熹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1電子商務的內涵與特點
目前世界上并沒有關于電子商務的統一定義,接受度較廣的一個定義是1997年在巴黎世界電子商務會議上做出的界定,即電子商務是整個貿易活動的電子化,交易主體利用網絡手段,以數字信息流通的方式完成包括談判、交易、金融及其他項目在內的各種形式的商務活動。與一般的商務活動相比,電子商務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1依靠現代信息技術
計算機軟件程序、信息處理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構成,為電子商務將談判、交易與支付等虛擬化創造了條件。
1.2空間虛擬化
傳統商務活動要在現實世界的固定空間進行談判和交易,而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各交易主體則以數字信息流的方式進行溝通,雙方只要接入網絡即可,不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場所。
1.3市場全球化
國際互聯網的均等化接入和無障礙通行,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突破時空限制進行溝通,應用到電子商務領域,也規避了傳統商務活動中要面臨的國界限制,真正實現了市場的全球化。
2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十分明顯,具體包括:
2.1降低國際貿易成本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降低經濟活動成本。電子商務可以減少單證的處理費用、實現實時電子化支付,縮短交易時間;買賣雙方無需再通過中介聯系,減少交易費用;第二,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電子商務以國際互聯網為基礎,企業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量信息,與傳統的書面廣告、傳真、電話等相比,其成本非常低廉。信息獲得成本的降低間接地減少了經濟活動主體的經營成本,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環境。
2.2提高交易效率
通過采用網格技術,員工可以跨系統、跨平臺獲得所需資源,在短時間內解決復雜的問題;在公司的市場分析或財務分析當中,利用網格技術提供的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能力來加速數據的訪問、提取,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管理者決策所需的信息;將貿易中的商業報表、單據、憑證標準化,使商業單證能在網上實現瞬間傳遞和自動處理,使原料采購、產品生產、需求與銷售、銀行匯兌、保險、貨物托運及申報等過程無須人員干預,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2.3全天候業務運作
電子商務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時間優勢。在傳統的國際貿易當中,從商品的選擇到交易的達成再到最后消費者獲得商品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實體店鋪的經營有時間限制,而電子商務可以提供二十四小時的服務,企業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獲取信息,進行交易。
2.4交易透明化
互聯網上有充足的供求信息,且公開、透明,從而能夠大幅度降低傳統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性,使買賣雙方更易于比較價格,而且客戶詢盤、合同洽談、產品確認、貨款回收等全部的交易過程都在電子屏幕上進行,也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3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3.1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3.1.1促進國際分工,使比較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經濟全球化的一大優勢就是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出口優勢產品來交換劣勢產品,從而促進國際分工。電子商務使供求雙方直接接觸和洽談,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并且極大的縮短了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距離,使國際分工向虛擬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減輕了對物質資源的依賴程度,從而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3.1.2增加商業機會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信息更加透明化,從而促使價格下降,國際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可以創造很多新的貿易形勢,如網上授課、電子雜志、信息交換等。此外,傳統的電子商務通過有形的貨物運輸完成交易,電子商務則對其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在其基礎上實施電子支付、電子資訊等輔助手段,從而促進國際貿易在電子商務的模式下進一步發展。
3.1.3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國際貿易
大型企業往往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能力、形成規模經濟來獲得成本優勢,從而使中小企業難以望其項背,在競爭中總是處于劣勢地位。而在電子商務中,個性化訂制所要求的產品差異化將發揮巨大的優勢。中小企業結構靈活,內部信息傳遞速度快,能夠對客戶的需求及時的做出反應,從而使其在國際市場上與大型企業競爭變成可能。中小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宣傳自己的產品、服務和企業形象,聯系客戶,充分掌握市場動態,滿足并創造需求,從而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3.1.4促進管理方式的變革
在電子商務中,管理方式向網絡化進行發展。交互式網絡運行機制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貿易,使市場機制得以有效發揮,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它打破了傳統貿易物流單項運作的格局,實現了“四流一體”,即以信息為核心,以物流為依托,以上流為主題的新的管理模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互動式商貿服務,所有的對外交易活動全部在網上完成,實現了及時供貨制度和“零庫存”生產管理。
3.2存在的問題
3.2.1缺乏安全機制
能否在虛擬網絡中普及和發展電子商務,安全問題是關鍵問題之一。首先,電腦黑客的侵襲會導致重要信息的丟失,從而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雖然我國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來排除隱患,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其次,電子商務對交易費用的支付和結算手段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我國目前的電子化水平顯然還遠不能達到這個要求,銀行網之間相對比較封閉,安全性差,企業支付網絡電子交易費用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后,由于信用體系的缺失,可能會導致買方付了錢卻拿不到貨或賣方交付了貨物卻收不回貨款的情況及網絡詐騙行為。
3.2.2企業的管理制度與電子商務的實施不匹配
我國的外貿企業還處在經驗管理的階段,經營決策主要依據經驗,信息管理處在較低水平,信息系統建立不夠完善,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形成電子工作檔案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數據庫,缺乏對信息的獲取、篩選、處理和分析的能力,從而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力不從心。
3.2.3缺乏政策法規的有效制約
美國、歐洲、新加坡、香港等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根據自身條件制定了相應的電子商務法規,而我國在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電子商務創造了新的貿易形式,約束傳統貿易的法律法規對其并不完全適用,甚至可能還會沖突,如電子簽名、電子欺詐、域名權和超鏈接侵權等問題,都需要依據相關案例進行研究并制定與之相符的規章制度。這需要信息產業、流通行業和金融業共同配合以及政府權威部門統一協調,才能解決。
3.2.4人才短缺
人才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電子商務所需要人才不僅僅要懂得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還要懂得金融、管理和商務知識。目前,在我國,這樣的人才相當缺乏,這方面的學科建設和教育也相對落后。
3.2.5基礎設施薄弱
基礎設施是指電子商務發展借以發展的平臺,如網絡、通信設施及信息技術水平等。與發達國家密如蛛網的信息高速公路比較而言,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薄弱,電腦普及、網絡建設方面也比較緩慢和滯后“。信息貧困化”被看作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瓶頸,沒有形成全國性的金融網絡、網絡規劃不合理、網速慢、電子化水平低等因素很可能導致我國喪失電子商務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4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國際貿易的策略
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是信息社會開展商務活動的一個重要潮流甚至說是必然趨勢,對于促進企業走出國門,更好地參與國際貿易,乃至促進一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這既需要政府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又需要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準確把握電子商務發展脈絡,及時采取應對之策,更好地融入進去。
4.1政府要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
4.1.1營造電子商務環境,統籌規劃電子商務的發展
政府首先要在職能部門提高電子政務水平,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條件。此外,還需要政府制定的一定政策鼓勵與引導,形成有利于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同時,作為一個信息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電子商務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的國家,需要國家統籌規劃電子商務各個環節的發展,利用有限的資源,科學規劃,盡速發展起來。
4.1.2推進電子商務軟硬件建設
電子商務發展的軟件建設就是要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要求建立并完善有關規章制度。我國在市場經濟相對不發達的情況下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規可能難以適應新發展、新情況,需要改進;在現實世界中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也需要適應電子商務的虛擬環境進行修正。更為基礎的是,電子商務的開展必須要有現代化的信息基礎設施做保障,應該加快建設更先進、更便捷的國家網絡基礎設施,滿足電子商務信息溝通的需要。這二者在電子商務開展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不可偏廢。
4.1.3培養電子商務發展所需人才
電子商務的發展歸根到底要靠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商務知識的人才去實施。雖然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是還處于分散、低水平的培養階段,培養質量有待提高。國家應該通過高等教育管理在規劃、指導、投入等方面給與支持,加速高水平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2企業要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積極融入進去
4.2.1充分認識電子商務的重要性,改革企業管理
我國的企業一般起步較晚,發展還處于較低層次,在經營模式上還沒有形成對電子商務的正確認識。需要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社會商業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認識到其對于企業參與世界競爭,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作用,按照這一要求對不符合電子商務發展要求的企業管理、生產管理、物流管理等進行改革,提升自身素質。
4.2.2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
電子商務的開展根本上取決于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企業首先要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強投入,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其次,最根本的是要在理念上進行信息化建設。只有在企業內部管理與工作過程中按照信息化的要求進行改革,在參與世界范圍內電子商務競爭中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占得先機。
4.2.3充分利用國際互聯網絡
企業要想融入世界電子商務市場,必須要充分利用網絡,使潛在的貿易伙伴接觸、認識、了解企業。企業可以在內部建立專責企業信息與搜集貿易伙伴信息的部門。同時,要提高網絡安全與知識產權意識,利用法律法規維護企業在網絡世界的合法權益,加強企業網絡安全建設,在發揮國際互聯網絡的積極作用的同時,規避其潛在的負面影響。
一、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1.外貿模擬軟件操作實驗。目前國際貿易專業校內實驗室主要通過外貿模擬軟件結合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實踐教學,其中主要包括出口模擬操作系統(TMT)和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世格軟件)。這些外貿模擬軟件都是以一筆完整的出口貿易操作為主導,依托模擬實習平臺,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在進出口業務流程中扮演不同當事人,親身體驗一筆出口貿易的全過程。從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上,一般分為課內實踐或單獨設課。課內實踐是以國際貿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老師在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在實驗室運用外貿模擬軟件相對應地進行綜合性和驗證性的實踐操作。單獨設課的實踐教學通常是利用一周或二周內相對固定的課時,學生在實驗室集中進行實訓,通過老師精講指導,學生多做,讓每個學生在外貿模擬軟件進出口業務流程中輪流扮演不同的業務角色,相互協作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
2.課堂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實踐教學方式較為靈活,老師通過收集最新的外貿業務典型案例,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將案例所涵蓋的外貿知識理解透徹。一些有過外貿從業經驗的老師可以把自己在外貿業務中發生的真實案例拿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例如有過單證員工作經驗的老師可以用真實的外貿單證作為案例藍本,從信用證初審、單據的繕制和單據結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實際動手過程中養成認真細心的工作態度,掌握審證制單過程中的方法和技巧,以確保單證的質量及各項條款的正確性。
二、目前大多數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設置不得當。重理論、輕實踐是中國大學教育的特點和弊端。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大部分時間用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直到大四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應用方面的學習。
2.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有待加強。由于近幾年來各個學校的擴招,使得學校新增加的實習設備及場地等硬件設施趕不上學生增加的速度,最終導致很多學校的實習設備及實驗場地等硬件設施仍顯不足。
3.教師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指導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業務水平、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是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院校并沒有足夠的專業教師配備。許多老師有些是由其他專業轉行而來,缺乏專業基礎知識。有些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這些剛走出校門的研究生們在專業理論方面基礎扎實,但缺乏教學經驗,更缺乏真實貿易崗位的實踐經歷,所以在講授實踐課的時候有時連自己都力不從心,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學生實踐意識薄弱。盡管近年來學校的實訓基地以及實驗室都制定了各自的管理辦法,但由于缺乏系統性且質量評價體系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尚不完善,使得學生在模擬實習和實踐教學環節中沒有嚴格的、系統的和科學的考核辦法。很多學生沒有壓力,從而放松了對實踐課的學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主觀能動性,其實踐效果肯定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三、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
1.完善課程體系,科學制訂專業培養計劃。應用型本科教育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職業型教育,也不基于理論的研究型教育,而是要培養介于職業型和研究之間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即培養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以應用型為主的高專業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突出“強實踐、善實務、工藝、能創新”的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問題的分析能力、對國際貿易實務的操作能力、對國際貿易政與規則的領悟能力和對國際貿易基本理論的運用能力。為此,國際貿易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的制訂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指導方針,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比例。課程設置與就業相結合,教學內容應盡量覆蓋國際貿易人才的職資格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文化程度和就業需要實時調整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通過整與修訂培養方案,科學制訂專業培養計劃,達到突出實教學地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預期目標。
2.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現國際貿易高級應用型人才養目標的必由之路。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要全面、系統,形成科學完整的體系。具體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將國際貿易實務的課堂教學與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室實訓相結合。實務教學側重對學生單項基礎技能的培養,模擬實驗室實訓側重對學生綜合業務能力的培養。其次將校內模擬實訓校外實習相結合。以校內模擬實訓為主,同時加強對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通過校外實習檢驗校內模擬實訓的效果。再次將解決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模擬問題與解決國際貿易的現實問題相結合。實踐教學應以案例教學為基礎,把一些國際貿易的熱點問題交由學生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此提高他們解決國際貿易現實問題的能力。最后將操作技能訓練與分析能力的提高相結合。在學生掌握業務技能的同時,還應培養他們的推理、判斷、分析、歸納等能力,促進他們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3.改革實踐課程的測評方法。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實踐課程改革應實施“一張文憑,多張證書”的制度,即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取得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系統的技術操作訓練和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這種實戰演習性的操作訓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實踐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他們的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因此,實踐課程的成績測評應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職業資格考試結果綜合起來進行考核。
一、技術壁壘的特點
由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有關規定可知,各個成員國為了合法目標可以采取技術性壁壘,但是又堅決反對以貿易保護主義為目的技術性壁壘,其特征如下:①廣泛性:技術壁壘充斥在從產品研發到生產過程、從有形產品到無形產品,的各個環節中。②合法性:技術貿易壁壘大多以國內、國際公開立法的形式存在。③雙重性:技術壁壘一方面有其合法性,那就是真正為了實現規定的合法目標可以采取合法的壁壘;但另一方面,一些發達國家,憑借自身技術、經濟優勢,以技術貿易壁壘為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④隱蔽性:發達國家憑借高科技手段對進口商品進行檢驗,使發展中國家難以適應,間接保護了本國企業。⑤靈活性:由于技術貿易措施具有不確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具體實施和操作時很容易被發達國家用來對外國產品制定針對性的技術標準。⑥爭議性:各國采取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經常變化,且各國差異較大,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廠家難以適應。盡管要求采取技術性壁壘盡量減少對貿易的影響,但一旦技術性壁壘產生了影響之后,其程度比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要大得多,而且易產生連鎖反應,即從一個國家擴展到另一個國家,甚至全球。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技術壁壘最終以貿易障礙的面目得以出現,使原本有利于國際貿易發展的技術,變成了阻礙國際貿易正常運行的手段。
二、我國受技術壁壘損害的主要原因
1.我國對外貿易主要集中于美、日、歐盟這三個技術貿易壁壘的發源地。據統計,我國出口商品近75%銷往美、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的地理方向決定了我國不得不直接面對技術貿易壁壘的威脅。
2.我國科技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由此導致我國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技術落后。我國技術標準約有70%-80%低于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而且我國標準體系混亂,使企業出口不暢。
3.我國出口企業大多沒有認識到TBT的重要性,不注重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強調廉價勞動力和低成本的優勢,這必然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技術壁壘的發展趨勢及我國采取的措施
1.技術壁壘的發展趨勢。①從自愿性措施向強制性法規轉變,技術壁壘的影響范圍日趨廣泛。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面臨技術壁壘的限制,其影響范圍已從有形商品的生產和貿易領域擴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務貿易以及投資。②實施技術壁壘的波及和仿效影響日益明顯。目前,技術壁壘的影響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往往從個別產業擴展到相關行業,甚至多個行業,從一個國家擴展到多個國家,甚至全球。③技術壁壘同知識產權保護高度集成。發達國家實施的技術壁壘越來越多地以知識產權為支撐,或直接以知識產權構筑技術壁壘,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④技術壁壘的技術含量將不斷升級。由于科技進步、檢測設備、手段和方法更加先進,各國采用的技術壁壘的技術含量不斷升級,對進口產品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已從規定個別限量指標發展成規定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標體系。⑤技術壁壘措施越來越隱蔽化。目前首個社會責任標準———SA8000標準,就把貿易保護的實現轉到勞工標準、保護人類健康、維護人類和社會責任上,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欺騙性。⑥信息技術壁壘成為新的發展方向。貿易電子化、無紙化將是當今電子信息時代的一種發展趨勢。目前,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強行要求以電子數據交換方式進行貿易。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諸多特點,不同的利益主體將使用不同形式的技術壁壘,這會使當前技術壁壘變得更加廣泛化、頻繁化、復雜化和尖銳化,這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總趨勢。
2.我國應對技術壁壘所應采取的措施。①加強我國技術法規體系建設。技術標準即國際貿易中的游戲規則,誰控制技術標準,誰就控制了國際貿易。目前我國已頒布實施了20多部與技術性貿易壁壘相關的法律,已有強制性國家標準2500多項,強制性行業標準3000多項,還有部分地方標準。但跟國外的先進技術法規相比還有很大距離,政府應加快我國技術法規體系的建設。②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大力推行國際認證。首先,進一步加大采用國際標準的力度,與國際接軌。其次,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爭取主動權。應將我國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術變化及時轉化為技術標準,針對由標準差異引起的TBT開展雙邊標準協調工作,為我國產品順利進入市場創造條件。③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要建立數據庫、信息網,及時收集、整理、跟蹤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并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最新動態,為企業服務。④企業應強化標準意識,培育創新能力。首先,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創造突破技術壁壘的先決條件。其次,企業應樹立綠色營銷觀念,要積極開發綠色產品,并建立質量監督機制,樹立“以質取勝”的綠色出口貿易戰略。⑤企業要掌握WTO規則,了解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程序。中國企業由于不通曉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而屢遭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的許多企業對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則不太了解,在參與國際競爭時往往會處于被動的地位;而且許多技術壁壘是為了維護本國利益而特別設置的,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因此,了解國外實施技術壁壘的一般程序,掌握應對技術壁壘的方法,以期盡可能的維護自身利益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國際貿易發展的技術標準化已成為一項不可缺少的基礎項目,企業如果不能緊跟時代潮流,實行標準化生產,勢必不能緊跟全球化的腳步,最終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技術貿易壁壘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要加速技術創新,揚長補短就能適應時代的潮流。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開始發展國際經濟貿易,并且發展趨勢不斷地進行轉變。如今,世界經濟發展多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了跟上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我國開始發展對外貿易,提倡轉變出口形式。對此,就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與我國對外貿易的選擇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國際貿易;戰略目標;選擇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體開始走向全球發展趨勢,投資自由化貿易自由化等。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自此象征著我國貿易自由化發展趨勢。在參與全球貿易自由化上,我國首先需要全面認識到貿易自由化的作用、成本,進而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形勢分析
(一)新經濟力量發展迅速,發達經濟體發展緩慢
世界經濟發展中,美國、日本、歐洲發揮著重要作用,占據經濟力量的70%。隨著信息多元化的發展,美國經濟發展緩慢,平均增長速度為2.5%,在20世紀后十年,平均增長為3.5%。在20世紀90年代,歐洲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2.2%,在后十年,經濟增長為2%。20世界90年代,日本一直處于蕭條發展中。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較高,但經濟體空心、人口老齡化、供不應求等,造成經濟發展逐漸緩慢。而一些新經濟體發展尤為迅速。金磚國經濟總量占G7經濟總量的35%,在十年后,預計兩種經濟總量幾乎相近。2015年,我國GDP總量在6萬億美元,俄羅斯在1.8萬億美元。
(二)貿易經濟不均
20世紀90年代后,世界總體貿易增長不斷提升,在2000年達到高峰,貿易總額在64560美元,增長12.5%。但是受“9?11事件”影響,世界貿易額開始逐漸降低,在2001年貿易額增長率出現負值情況。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提升,各國開始復蘇,世界貿易逐漸增長。2015年,世界貿易額高達182750億美元。
(三)多邊貿易談判發展較慢
自由貿易與保護自由一直是世界貿易的兩大主體,處于對立關系。20世界90年代,世界貿易發展失衡,美國經濟超過日本、亞洲等經濟發展,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逐漸增加,于是,各國開始投入市場競爭中。20世紀初,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緩慢,貿易發展受到沖擊,新貿易保護開始走向市場發展中。世貿組織成立后,開始進行多變貿易談判,到20世紀后期,貿易談判困難重重。世界貿易組織實行多哈回合談判,這也是最為困難的一次談判,其中農產品市場準入上出現較大意見,談判期限被打破。多變貿易談判盡管緩慢,但是自由化與全球化沒有被打破。現階段,世界貿易組織將在農業產品發展、服務貿易、技術發展上開始進一步談判,進行綜合調整進而達成一致想法。(四)雙邊、區域自由貿易發展貿易自由化中,雙邊、區域經濟合作是其兩種主要方法。二戰后,歐洲區域合作得到了發展。20世紀90年代,區域經濟合作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在近幾年,多邊貿易談判進展不順利,加快了貿易自由化發展。現階段,多數國家都成為了區域經濟組織。歐洲、亞太、北美等成為最大經濟組織;亞洲、南美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區域經濟組織;蘇聯的解題、東歐劇變,各國家開始轉向區域經濟合作。
二、我國對外貿易戰略的選擇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也提升了自由化的發展腳步,對外貿易逐漸增加,戰略目標進行調整。在很早以前,我國最主要戰略目標是:進口代替出口導向融合外貿目標;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開始堅持科學發展觀戰略目標,提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自由貿易方針。如今,我國在對外貿易發展中發展迅速,2015年,對外貿易總額達到38418億美元,同比提升22.5%,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其中出口19983億美元,占據世界第一;進口18434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我國逐漸成為當之無愧的對外貿易大國。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為了跟上世界發展形式,制定了與我國發展相吻合的對外貿易戰略目標,主動加入到全球貿易自由化中,進而提升我國對外貿易水平,強化我國對外貿易實力。
(一)轉變出口貿易結構
如果從政策方針上而言,我國貿易戰略偏向于出口導向,兵器俄出口貿易提升了我國經濟發展,出口產品主要為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導向,出口形勢缺少多樣化,競爭力較低。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我國開始不斷進行出口轉變,著重發展重要出口部門技術,調整對外貿易提升形式,由數量提升轉變為質量提升;在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商進行稅收傾斜;在外資引進方面,著重發展技術外溢較大項目,進而推動我國企業技術發展。
(二)出口貿易
一直以來,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以出口為導向,也是我國經濟占的主要組成部分。進口貿易在推動競爭、出口發展、市場需求上具有重要貢獻。所以,在進口貿易戰略目標上,我國主要考量技術的提升和國家經濟安全。根據現階段我國出口發展情況看,需要加大重視程度,轉變進口結構,健全進口稅收制度,引進先進技術,推動資源進口的多樣化發展,提升資源安全,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戰略性貿易
如今,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在高技術行業發展綜合實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加大重視程度。高技術行業的發展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相關聯。現階段,盡管整體實力較弱,但還是有一些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在高技術研究上我國保有一定實力,也是我國戰略貿易政策的新發展方向。例如,在PCT國際專利申請中,華為、中興表現顯著,在實際經濟發展中處于前端。華為公司曾經以173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在世界企業排名中位居首位,而后連續四年穩居前列;中興則以2826件的申請量超過松下電器,恒偉世界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冠軍,華為則排在第二名。
三、結語
總而言之,順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該主動參加到全球化發展中,抓住貿易發展的主體形式,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和貿易結構的調整,打入國際市場,實現投資和貿易的融合,尋求合作。同時,主動加入到國際談判中,加入到國際貿規則的構建,降低貿易風險,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
作者:王彌 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近幾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下,我國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不斷發展壯大,競爭能力日益增強,作為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企業應繼續發展創新,通過更新理念,注重發揮品牌效應,加強人才引進以及塑造先進的管理文化,有效提升其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核心競爭力,時刻保持發展活力,不斷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關鍵字:國際經濟貿易;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新局勢下,國際經濟貿易在我國的經濟體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外資企業不斷涌入中國,提升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而也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根據我國目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形勢來看,國際貿易還是擁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可是要想提升國際貿易的發展水平還需要堅實的經濟基礎。從現今的經濟發展格局來看,我國的企業只有提高自己的產業水平,才能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廣為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國企業才能在國際貿易的舞臺上大放光彩。基于此,當我國加入WTO之后,這又推動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因為世貿組織出臺了許多推動發展的政策,例如貧富國家的歧視性降低、經濟透明度加強、阻礙貿易發展的條件取消等,這些政策的實施極大程度上保障了各個世貿成員國的切身利益,同時也提高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水平。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的提高,民營企業的崛起,在國際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說在2012年的國貿500強企業交流會上,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會長劉匡元指出,中國除了對外貿易進行500強排名,還要補充一個排名,那就是中國民營企業進口500強的排名,因此不再對中國民營企業進口總額前100家企業排名。這樣更加彰顯出中國政府對于民營企業的重視,除此之外,還說明了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價值,所以可以看出,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二、國際經濟貿易中企業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一)擁有創新型的管理體制
對于國際貿易中的企業來講,主要做好該企業的管理及經營工作,而且應該采用不同形式的管理手段。不但要有人文關懷式的管理模式、友情形式的管理形式,還應該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只有靈活的管理辦法,才能使企業在擁有自己獨特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平穩有序的運營。
(二)研發新技術,制造自己的專利成果
企業要想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度,就必須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說研發新技術并且制造出自己的專利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基礎,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關鍵所在。這樣以來企業才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迅速占領市場,同時新技術的研發也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加快生產速度、加強企業競爭力,從而也使企業形成獨特且高效的運營模式。
(三)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提高企業綜合文化
品牌實力代表著這個企業的競爭力度,在國際貿易中品牌文化就能讓企業煥發光彩,擁有生命力。由于目前國際貿易的競爭日益嚴重,同類產品以多種形式呈現,而且消費者的需求差異也是越來越大,這樣以來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企業發展體制來運營企業,那么該企業將會迅速淘汰。只有企業打造出有實力的品牌,才能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所以品牌文化是企業的生命之根,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應該提高企業文化水平,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能給員工帶來工作熱情,只有增強員工們的團隊意識,才能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
二、我國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創新意識,加強企業競爭力
不管企業在我國市場,或者是國際市場之上,它都占據著首要位置,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的經濟格局來看,由于國際舞臺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我國企業應該發揮好市場經濟的主導優勢,要從企業思想認識上改變,不斷創新企業的發展思想。摒棄傳統的生產理念,根據企業目前面臨的市場體制來對企業發展理念進行創新,這種創新不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變,而是抓住企業的發展機遇進行創新。這一種挑戰及自信主要還是來自于企業的綜合實力,可是企業的綜合實力還是歸于企業的平穩發展及其企業的科技研發與創新。由于目前的國際貿易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這樣以來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會遇到許多挑戰,同時也將會出現許多新穎的事物流入中國市場,當各個企業對待這些新興事物時,企業領導應該取長補短,以創新的姿態迎接新文化,發現對自身企業有利的事物要為己所用。所以,企業的創新不但能夠讓該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而且還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例如,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最近幾年里,中石化保持著我國對外貿易500強中的第一名,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企業的不斷創新。換種角度來講,如果中石化沒有對企業進行創新,那么中石化拿什么在國際貿易中競爭,怎樣戰勝其它競爭者。所以講,企業要從思想認識上進行改變,從而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度。
(二)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舞臺的競爭
品牌的好壞決定著一個企業命運,它不但是企業在市場中獲得有利地位的體現,也是企業向外界展示自己最好憑證,進而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提升自己的品牌實力,同時也提高了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度。每一種企業品牌都具備其應有的特色,從而可以把這些產品同別的同類產品區別開,現在許多消費者都喜歡購買品牌實力較強的產品,因為他們始終認為該產品的質量最好,所以品牌實力給消費者帶來了鑒別產品的依據,從而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產品的銷售。當企業想在國際貿易中立足,還是要重點打造該企業的品牌文化,就拿廣為人知的鞋類品牌來講,例如Vuitton、Dior、Pra-da、Versace、Louis、Chane、等,對于這些知名品牌來講,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產品價格也是比別的鞋子高了好幾倍,對于質量而言,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所以,當一個企業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文化時,要把該產品的質量及售后服務引入到其品牌中,從而讓消費者覺得,企業的品牌不單單是企業的象征,而且還將是一份誠信。如中石化,其公司對于企業的品牌非常重視,對其品牌的維護力度也非常大,從整個的商標管理,再到商標的注冊、使用、保護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工作,這些可以看出中石化對其品牌保護力度有多大。
(三)招聘高素質人才,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度
對于我國企業來講,想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并且安穩發展,第一,企業要引進高素質人才,并且對這些高素質人才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使得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應用型人才,不但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掌握著先進的企業管理知識,從而使得企業的團隊建設更上一層樓。其一,要對企業管理層進行系統的知識培訓,改變企業領導及其管理層人員的思想認識,從而使得企業從決策層到操作層進行全面的改進。企業的管理人員是企業的領軍人物,是為企業指明發展方向的先行軍,同時也是企業各種制度制定的參與者,所以企業領導層的培訓尤為重要,也是該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基本點,同時還是為了培養出我國優秀企業家的重要途徑。其二,還應該提高企業人才培養速度,要培養出具有高素質且專業知識極強的應用型人才,從而讓他們在企業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以便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得應有的地位。基于此,高素質人才還將為企業帶來新的企業文化,這樣以來可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同時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可以實現用先進管理體系來管理高素質員工,從而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也為更多的消費者帶來更為人性化的產品及其售后服務,因此也就促使企業獲得更有利的競爭實力。
(四)融入科學的管理形式,提高企業文化建設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基本的國情出發,具有符合自身發展的理念,這樣以來在世界舞臺上也發揮出了切實的優點,如果要想提高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度,那么企業的文化水平還是值得重視的。當我國民營企業走向世界時,我國企業要向世界展示我們具有獨特風格的企業文化,所以以此來鞏固我國企業在是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以便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度。首先,一個企業要想提升自身的企業文化,那么就必須先從企業管理文化做起,因為企業管理文化為企業文化奠定了基礎。因此企業自身要明白企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再結合自己企業的發展狀況來借鑒國外企業的管理方法,從而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機制。其次,企業文化的提升還是需要高素質人才的涌入,因此企業要制定出嚴格的人才錄用制度及其企業人員管理制度,這樣以來可以激發起大家的工作熱情,從而更好的投身于企業的生產建設中去。更有利的推動企業的經濟發展,從而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增強我國企業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度,不僅只是借鑒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更重要的要從企業自身的需求出發,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系統性的完善。從而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這樣以來為我國民營企業在世界市場經濟中占據有利地位而奠定了基礎,以此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作者:侯斌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
摘要: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給經濟貿易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網絡經濟時代下,國際經濟貿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一方面,降低了國際經濟貿易的成本,提高了效率,給全球化貿易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也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安全隱患,同時也暴露了我國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經濟;國際經濟貿易;影響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影響,電子技術和網絡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信息網絡興起和飛速發展的二十多年中,電子商務以因特網技術作為基礎,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從90年代,全球電子商務的交易額才幾十億美元,到2014年,已經發展到了幾十萬億美元。到如今,我們對電子商務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要客觀地認識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經濟的便捷,另一方面,要規避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國際經濟貿易的穩健性。
一、網絡經濟概要
網絡經濟,是基于高新技術,并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實現信息化的要素配置,以互聯網為載體,整合相關的經濟資源,達到推動“傳統與現代、虛擬與現實及技術與商業”間結合的目的,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型經濟形態。網絡經濟由三大塊組成: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對于網絡經濟而言,不只是計算機技術發展帶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還包括以高新技術作為推廣、改革及宣傳手段所受益的傳統產業。網絡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給經濟模式和管理理念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而且在信息網絡全球化的影響下,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傳播基本實現了無國界對接,網絡經濟的飛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結實的基礎,對國際經濟貿易造成了巨大的影響[1]。
二、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一)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網絡經濟極大地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提高了國際經濟貿易的效率
傳統的國際貿易在生產、銷售過程中,需要經過很多復雜的中間環節才能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因此貿易的成本在無形中提高了很多倍。如一件成本為18美元的上衣,加上運輸、關稅和各中間商銷售環節后,價格至少能翻五六倍。在網絡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通過B2B或者B2C方式,直接從企業對企業及企業到個人的方式將商品傳遞到終端消費者手中,因此節省了商品流傳的中間過程所需的費用,從而達到降低國際經濟貿易成本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
2.有利于貿易全球化的形成
首先,網絡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傳統貿易對于地域和商務環境的依賴,逐步形成了全球化的貿易市場。其次,網絡給廣告宣傳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傳統的廣告宣傳已經成為過去時,降低了貿易的成本。最后,電子貨幣的使用力度也在逐漸加大,貿易全球化正在緩慢地形成和完善。
3.網絡經濟的發展給我國的服務貿易提供了便利
除了能有效地降低我國服務貿易的成本與提高貿易效率外,還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服務貿易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作為電子商務的基石,我國的商業貿易不能只局限于傳統企業如大型工業、物流及旅游等服務的應用中,還要結合網絡時代的優勢,開辟網絡采購、銷售、移動電子商務等多種創新的商業貿易方式,促進我國的服務貿易行業的發展[2]。
(二)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消極作用
網絡經濟在有效地提高國際經濟貿易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
1.增加了國際經濟貿易的風險
網絡經濟時代下的國際經濟貿易離不開網絡,因此網絡的安全程度嚴重制約了國際經濟貿易的安全。而網絡黑客的入侵、商品提供方式、付款的信用、技術及質量等都會有一定的風險,還需要面臨經濟犯罪的威脅。近些年,互聯網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給國際經濟貿易的安全帶來了一些隱患。
2.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暴露了我國的劣勢
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極大地依賴于物流體系。但是與國外先進、完善的物流相比,我國的物流起步較晚,發展也較為緩慢,而且物流信息系統不完善,未能形成物流一體化,因此對國際經濟貿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此外,電子商務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擁有現代信息技術專業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商務貿易理論實際操作能力,只有這種復合型人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商務貿易的準確性及高效性,但是我國這方面的人才匱乏很嚴重,也給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不良影響[3]。
三、結語
在網絡經濟時代,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然而,我們也要注意到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消極影響,一方面要增加網絡的安全程度,盡量避免互聯網犯罪等事情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從物流下手,在促進其發展的同時,也要做好規范。最后,要加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競爭力。
作者:李娜 單位: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
【摘要】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形式,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電子商務是一種給予互聯網的一種經濟運用模式,借助計算機與互聯網平臺來發展經濟,其經濟發展形式眾多,以B2B、B2C、C2C三種為主。電子商務發展引領潮流,是經濟的一次蛻變,對國際經濟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此,本文就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及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貿易;影響
如今,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國際間的貿易往來也變得更為頻繁,國際貿易額度在逐漸增長。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其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轉變了傳統的國際貿易發展形式,借助電子商務即可實現選擇目標產品、協商、下單、付款等工作,為國際貿易的開展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實現了國際貿易的電子化,也能促進國際交流,利于國家打開國際市場,進而刺激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
一、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一)實現貿易開展的電子化
電子商務的出現,對于國際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可透過電子平臺實現貿易伙伴的有效尋找,物色更為適合的合作伙伴是每個企業發展最為關注的話題。傳統的國際貿易發展方式,若想尋求優質的伙伴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電子商務解決了這項問題,可在短暫的時間內即可實現人力、物力的有效投入,不會受到空間與時間上的控制。國內的企業可以構建自己的專屬網站,將企業的相關產品上傳至網絡之中,通過電子平臺實現對企業的宣傳與推廣,能讓全球看到,能夠吸引相應的客戶前來,利于合作的開展。此外,貿易雙方就貿易問題的洽談、協商等都是通過電子溝通的方式,當然,支付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針對游有形與無形商品的交易都遵循電子商務的運行標準,實現國際貿易的電子交易。
(二)利于拓寬企業的國際貿易市場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12.3萬億元,增長21.3%,其中網絡購物增長48.7%,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滲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1]。電子商務是一種主流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其能讓企業將原有的貿易壁壘打破,擴大國際貿易的范圍,增強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實施,能為企業進軍國際社會提供諸多的優勢,增強企業在國際社會中的知名度,能大大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利于國際貿易額度的全面提升。
(三)實現國際貿易主體的多元化
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互聯網與計算機平臺之上的,是在網絡環境中設定多個虛擬的企業[2],以充分發揮個體外貿企業無法完成的任務與業務,電子商務環境中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且部分中小型企業的外貿水平也在逐漸提升,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開展國際貿易,其不會受到企業規模大小的影響,都能實現貿易的有效運行。
二、電子商務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策略
(一)積極培養電子商務人才
在電子商務背景下,國際經濟已經呈現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態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3]。若想將電子商務更好的應用到國際經濟貿易之中,其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需要人才去執行,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成為當前我國的重要目標。因此,外貿企業應與高校進行合作,開展人才的“訂單式”培養,將電子商務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企業與高校簽訂人才訂單,能加強高校的重視程度,利于電商人才的培養。此外,電商人才的應用,應充分結合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形式,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進行人才崗位的安排,在上崗前應接受嚴格的評估、測試和培訓,專業人員不僅僅要具備電商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巧與國際貿易知識,利于電商平臺的維護與國際貿易的開展,是實現電子商務有效利用、國際貿易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優化電子商務的法律制度
為了保護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環境中的安全應用,應加強相關的法律建設,如稅收問題、電子商務信息不對稱現象、電子商務欺詐等現象,都應在法律條文中進行明確的列舉,應及時總結以往電子商務中可能出現的威脅與風險,將其寫入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文件之中。同時,由于開展國家貿易,涉及到一定的稅收問題,應根據兩國的稅收制度進行有效的協商,并嚴格對國際貿易市場進行合理的規范。
(三)積極發展國際門戶網站
通過對現代外貿企業運行情況的分析,了解到外貿工作的開展都是借助相應的外貿網站進行產品信息的有效推廣,通過相關的網站平臺上傳產品的圖片、描述、關鍵詞等,能實現對產品更為具體、直接的展現,并未客戶提供相應的價格參考區間,一般情況下,國內的外貿網站是漢英兩種語言模式,利于為外國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同時,企業應借助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諸多優勢,充分發揮其高度的互動性營銷模式,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主張為客戶提供主動服務,進行相關信息的推送,以擴大影響力,進而拓寬國際門戶,利于實現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同時,外貿企業應將網上調研、網上溝通與客戶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統籌企業資源,為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實施提供條件[4]。
(四)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
電子商務經濟的開展,尤其是國際貿易額度的不斷提升,其對信息技術與網絡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對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要求很高。電子商務過程中會涉及到國際貿易的交易與支付問題,若系統安全維護與保護不當,會導致信息化系統出現漏洞,交易的安全性受限,國際貿易的相關數據、信息面臨被窺探的威脅。針對當前問題,應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強調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對國際電子商務經濟的運行系統進行不斷的升級與加密處理,保證國際貿易的機密性,維持相對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已經成為21世紀話題的引領者,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寬,應用價值也在不斷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也更為深遠。為了將電子商務更好的融入到國際貿易發展之中,應注重電子商務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優化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制度,積極發展國際門戶網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拓寬平臺,讓中國經濟走向國際,促進我國經濟的全面提升,進而擴大影響力。
作者:楊思怡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
【摘要】自從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國已經連續幾年成為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因此,我國也隨著對外貿易的飛速發展成為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是,目前的全球經濟市場正在經歷著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逐漸加大以及以服務貿易為主的對外貿易逐漸占主導地位的的發展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該思考如何制定準確的對外貿易戰略來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穩步發展和實施以戰略性貿易政策為主的對外貿易模式。本文著重討論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性選擇等主要內容并希望以此來使得自身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有更好的理解。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對外貿易戰略;戰略選擇
一、引言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強勢發展使得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它的影子。這一點在日常的經濟生活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自從有了互聯網信息技術,世界范圍內的所有國家都可以進行經濟往來和資金往來,這就是目前為什么形成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原因。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成果是各個國家在相關的規定下實行相對自由的貿易往來,跨國之間的資金投資和資金融通等涉及到經濟利益的往來活動。從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始應用到經濟領域以來,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卷入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在這種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當中,貿易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形式。世界各國如果想要參與到國際貿易活動來并實現資源的更加優化的配置的話就必須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為世界各國帶來的發展的福音。自從我國加入WTO后,參與國際貿易的活動也與日俱增,由此產生的貿易順差也是穩步積累并使得我國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中的貿易自由化步伐加快。我國是人口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并且在近10年里,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一直處于世界前列。在經濟總量方面,我國目前已經是經濟總量達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所以,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必須認識到全球性的自由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好處。在參與全球貿易自由化過程中,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全球性的自由對外貿易帶來的利潤和成本。爭取在整個對外貿易的活動中能利用這個契機實現更多的經濟利潤,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要注意將我國的對外貿易的規模擴大以帶來更長遠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實現長期的經濟利益。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不僅要通過各種方法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還要注意整個過程中的對外貿易的安全。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經濟市場,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也要遵循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做到逐步轉向以服務貿易為主的對外貿易,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以及盡早實現貿易多邊化等內容。要做到與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接軌才能使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一直穩步發展。
二、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基本特點
(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穩步發展
根據目前的國際經濟形勢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漸減緩,取而代之的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勢頭的強勁。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我國目前屬于發展中國家,由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進行了相關的市場經濟改革以及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軌道的逐漸吻合。我國的經濟發展在近10年以來都是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長率來實現著我國的GDP的增長。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光是我們國家,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的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勢頭也是穩步向前。相對于這一點來說的話,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就相對比較緩慢。原因在于發達國家在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之前就已經實現了經濟的飛速發展階段。在后期的經濟建設中,由于在同一時期內他么的起點較我們來說相對較高因此難以實現跟以前相同的經濟增長速度。全球性的對外貿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
(二)對外貿易的發展道路相對曲折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全球性對外貿易中的運用以來,世界各國的對外的貿易發展速度得到了穩步提升同時帶來的世界貿易的總量也逐年增長。從上世紀到2000年這短短的將近10年的發展歷程中,世界貿易的發展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世界貿易總額在2000年這一年間就達到64560億美元,增長率為12.5%。但是,世界貿易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世界上的任何大事件都會對世界貿易產生致命的打擊和絕處逢生的鼓勵。例如美國在2001年出現的恐怖襲擊事件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了世界貿易的發展。而在那一年,世界貿易的總量與前面相比也的確有下滑的趨勢和結果。在世界性事件的影響持續一段時間以后,世界貿易又逐步恢復到以往的水平并出現上升的勢頭。在2004年結束的時候,世界貿易的總量又達到以一個全所未有的制高點。這一年的增長率達到了20%以上。對國際貿易影響巨大的一個事件應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2008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的爆發。這一事件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體現著經濟危機為全球性世界貿易帶來的損失。雖然經濟危機的在世界各國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留下的余波式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完全停止。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對外貿易也在2010年左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所以,根據上文的描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這種曲折取決于當前的世界經濟的整體環境。然而,全球性的經濟氛圍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也就注定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
(三)多變貿易進程的緩慢
要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實現貿易自由化。這跟經濟市場的市場化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實現了貿易自由化才會使得世界各國在世界貿易的活動中都能享有同等的權利,這樣才會最大限度的實現各個國家的資源優化配置。所以說,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自由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努力的方向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但是,存在著自由貿易的說法也就自然存在著貿易保護。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概念,存在著貿易保護就會阻礙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但是其存在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趨勢加強,當時的超級大國美國經濟發展領先于日本、西歐,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其經濟份額在國際市場中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因此其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話語權就會越來越強勢。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各國爭奪市場的斗爭越來越加劇。最后就造成了護主義興起,損害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為了對世界貿易活動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及監督管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世界貿易組織這一個負責對世界各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實行監督和管理的機構。當這個機構成立以后,其責任除了解決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糾紛以及對世界范圍內的貿易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之外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那就是組織新多邊貿易談判。由于各個國家對貿易市場的競爭等導致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和貿易沖突的加劇使貿易談判面臨諸多困難。雖然有世界貿易組織這一個全球性的監督和管理機構的努力,但是多邊貿易體制的談判進展緩慢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成果。但是這并不難否定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由于世界貿易組織的存在以及世界各國對國際經濟貿易的需求的加劇使得貿易自由化和貿易全球化一直都是各個國家追求的最終目標。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在以前多邊談判中涉及的困難問題諸如:農業問題、農產品、非農產品、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技術轉讓、貿易便利化等問題進行進一步談判。目的是協調各成員國的立場,尋求各國一致同意的解決辦法并最終實現實際貿易一體化和自由貿易。
(四)服務貿易的崛起
目前的世界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同傳統的強調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不同。目前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第三產業例如服務業和金融業等發展。在全球性的國際經濟貿易中也面臨著同樣的趨勢。從時間上來看,全球經濟貿易向服務業的發展勢頭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具體的特點就是世界服務貿易迅速增長,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關于服務貿易組成部分問題上,運輸與旅游所占比重較大,這兩者在所有的服務貿易的總量中可以占到60%左右的比例。在2010年的時候,關于服務貿易了相關的統計數字。其具體內容是: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量36950億美元,其中運輸服務出口7850億美元,占總量的比重為23.2%;旅游服務出口9400億美元。雖然世紀經濟貿易的發展趨勢已經轉向了以服務貿易為主的發展模式并且其發展的速度也得到了飛速的提升。但是服務貿易的發展中也存在著問題于缺陷。具體的內容表現如下:從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來看的話,不同的國家以及國家的不同區域的貿易增長速度都存在著顯著差異。亞洲、獨聯體、非洲、拉丁美洲增長較快,北美、歐洲增長較慢。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經濟貿易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但是還是西方發到國家在國際經濟市場中占到了主導地位。通訊、銀行、保險、電信等服務貿易是服務貿易中附加價值較高的部門。在這些新興服務貿易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仍是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三、我國對外貿易戰略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以及參與國際經濟貿易的活動的頻繁度的提高使得我國的貿易自由化的速度得到了不斷的提高。隨著改革開放在我國的實施也使得我國的貿易體制得到了相應的改革和逐步完善。帶來的成果就是我國的國際貿易的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國際化的貿易進程的加快。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總量的加大以及貿易自由化步伐的不斷加快使得我國面臨著如何選擇貿易戰略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基本實行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相結合的混合外貿戰略。在后來的一段時間內,即90年代初期的時候,國家經濟部門提出商品貿易與資金、勞務合作與交流相互滲透和相互協調發展的“大經貿”戰略。加入WTO之后,我國面臨的就是如何實現貿易的自由化和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從2010年在現在的這幾年間,我國對外貿易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在2011年的時候,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僅次于美國。目前我國在對外貿易的戰略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戰略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適合當前形勢的具體的對外貿易戰略的創新與選擇的問題中。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對外貿易戰略的調整和創新來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自由化和實現我國的經濟增長。
四、對外貿易戰略的實施方式
我國目前是一個貿易順差極大的國家,這意味著我國的出口的貿易總額基本上占到了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的總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的進口的缺失。雖然我國是一個極大的貿易順差國,但是我國的出口主要依靠的是低價的勞動力的出口以及中國制造的出口。對于先進的核心技術以及自主知識產權類的出口是微乎其微的。出口順差的形成也主要是依靠國內的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形成的。而且對于中國制造類的出口不僅沒有為我國帶來高額的利潤還使得我國耗費了原材料以及環境污染作為代價。因此,要真正實現我國的出口順差的話要逐步形成以核心技術為主要出口產品的出口模式,這樣才會為我國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帶來真正的優勢。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應該以反面的思考方式來面對我國的出口的外貿戰略的選擇。即我姑應該逐步重視進口的對外貿易。我國之所以存在出口占到了對外貿易的絕大部分這一局面,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難道我國的消費者真的是對于國外的商品沒有需求而處于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這其中涉及到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的問題以及消費意識和消費手段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通過刺激消費可以帶來經濟的增長,同時促進國內消費者對于國外商品的需求也同樣會帶來經濟的增長。這里的進口不僅僅指的是產品的進口,也包括原材料、知識和技術以及人員等的進口等方面。而且進口還可以增強我國同世界各個交流的經驗,同時也有利于我國的國民以及相關的技術人員掌握其他國家產品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有才會有學習和競爭才會使自身的發展得到提升。我們應該明白進口貿易是一國對外貿易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安全應考慮的重要方面,與國民經濟的增長密切相關。進口在可以進一步滿足國內的市場從而引進先進的消費理念以及促進出口的發展等作用。因此,進口戰略應考慮發揮進口促進國內技術水平提高及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等各個方面目前,我國應提高對進口的重視程度。第二個重要的戰略的選擇就是要明確我國的優缺點。我國的主要缺點就是核心技術還依賴于進口,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缺失,而此類產業的發展涉及國家整體工業體系的完善,因此,對這類產業應加以保護。以美國為例,他們國家的有點就在于對于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開發上,這種對于核心技術的掌握能使自己在國際經濟貿易中通過小的成本而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自己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所以我國需要的就是培養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努力培養一批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只要有了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才會使得我國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從而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核心競爭力。五、總結雖然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在近幾年來都取得了優秀的成果,但是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戰略的選擇上還需要我們付出相應的努力才會逐步實現我國的貿易的自由化以及合理的對外貿易的發展模式。在戰略的選擇上要注意加強進口以及注重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來切實提高我國的對外貿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