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教育管理論文

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13 10:48: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教育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管理論文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 - 素質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

“素質教育”這個熱門話題,對于每個教育工作者,已是那么熟悉,大會、小會都說素質教育,計劃、總結也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什么是素質教育,怎樣開展素質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具有什么樣的素質呢?有很多人的認識還是很片面的。有的人認為,素質教育就:請記住我站域名是多搞一些圖、音、體;多幾個興趣小組;多搞一些課外活動??偸前阉刭|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認為要搞素質教育就得取消考試,不取消考試就無法實施素質教育。出現以上種種認識,都說明目前我們很多教師包括校長在內對素質教育理解的表面化,膚淺化?;谶@些認識,出現了有的學校課外活動搞得較為熱鬧;圖、音、體有聲有色;有的主科課時減少,搞起了╳ ╳學科活動課等等。在此過程中出現了流于形式,弄虛作假的現象。有的學校開設了幾十個小組,每周一次活動,除幾個專業教師外,其它教師可以說是牽牛上樹,趕鴨子上架,用廣州話說就是“頂硬上”。例如,要一個普通話說得不標準的老師去輔導朗讀小組;要一個不懂書法的老師去輔導學生練書法等等,豈不是誤人子弟,浪費時間。

以上這些,都是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片面的做法,是一種表面的形式。素質教育決不是開幾節活動課讓學生說說笑笑、蹦蹦跳跳,更不是隨意指派哪個教師去負責一個小組就行的。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顧明遠說:“素質可以包括這幾方面: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生活技能等素質。那么素質教育的內涵是要面向全體,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均得到發展,使每個人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庇幸惶钻P于素質教育理論的叢書就談到了八個方面的素質教育,即心理、行為、道德、智力、能力、個性、勞動、審美??梢娝刭|的概念之大,內容之多,從它的內涵來看素質教育具有潛在性、遲效性,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艱苦的逐步推進的過程。所以素質教育應該貫穿于所有學科的教學之中,重在課堂教學中去實施,去實現,課堂教學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只有讓素質教育的思想指導各學科教學,使課堂時時滲透素質教育,才能使學生得到健康的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這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所得出的經驗。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全體受教育者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我覺得除了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創建課程教材新體系以及改革人事制度外,目前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師自身的素質問題。應該說,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不會有高素質的教育,素質教育也將是一句空話。

眾所周知: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效應。所以說搞素質教育,實際上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高素質。

怎樣才算高素質的教師呢?專家認為是教書、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復合型教師才是高素質的教師。在我們鄉鎮學校我認為目前起碼要有以下的素質:

1、 具備素質教育觀。

21世紀的人才必須是掌握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須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適應性。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有資料指出:我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負擔之重,超過所有國家學生。“應試教育”使肩負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祖國未來”束縛在考試的枷鎖下,教育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刻不容緩,要真正把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不斷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學知識,、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去創造性地工作。

2、 具備高尚的師德。

“無德無以為師”。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教育中會滲透于全部的教育過程,它起的作用是難于估量的。因此,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必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處處以身作則,讓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對人生尚處于懵懂時期的學生來說,教師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資仿效的榜樣,所以高尚的師德,還得從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教師的舉止要文明、穩重、端莊,給學生樹立一個美好的教師形象。

3、 具備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水平。

“德高為范”固然重要,但學高才能為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對教師的學問、業務技能要求高了。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多方面、多層次人才為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也應具備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既要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相關學科的一般知 識,要轉變教育觀念,屏棄傳統陳舊的教法,運用教育教學規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學等基本理論,并將其有效的創造性地運用于實踐(主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加強進修,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實學去教育學生。

4、具備熱愛學生的心理素質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教師愛學生就是對學生尊重、理解、信任,給他們信心,與他們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哪怕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尊重學生個性,相信學生潛力,師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溝通。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要用愛去創造愛的氛圍,在愛的氛圍中教書育人。當學生在認識和行為上出現問題時,教師要采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進行說服教育,不要動輒就對學生進行斥責、諷刺、挖苦、甚至侮辱體罰。只有教師的循循誘導,親切教誨才能帶來學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從。

近幾年來,我市教育局都很重視素質教育,經常舉辦校長學習班,聽講座、經驗交流、談體會,還為我們樹立了一些素質教育的典型,從校長抓起,這是十分必要的,也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校長通常比較多的忙于校內外的事務,不一定有很多的時間組織教師學習領會,也不一定能全面準確地把素質教育的實質傳達給老師,使教師對素質教育領會不深。所以建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根據現有教師的水平素質,經常請一些專家開設素質教育的講座,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去提高、充實全體教師的素質,教師也應該自覺地參加一些進修,除專業知識水平外,再學習掌握一至二門特長。實施素質教育,要靠全體老師,只要每一個教師都具備了全面素質教育觀,又具備了多方面的高素質,素質教育就能有效地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才有保障。愿我們的老師都成為集教書、育人、科研、管理于一身的高素質的老師。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 - 優化學校布局調整中的資源配置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和農村城市化進程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速度加快,農村小學的入學人數已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村村有小學的學校布局越來越顯露出種種弊端,嚴重影響著學校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的提高。本著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利用率的宗旨,結合“改薄”、“創建”和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對農村小學布局進行調整已成為必然。從調整的實際來看,現階段學校布局調整的形式一般有三種:一種為兼并式,即將一種所相對薄弱的學校向另一所社會聲譽和教學質量都比較高的學校合并,以實現以強扶弱,共同發展的目的;一種為分離式,即將一所相對落后的學校或規模小的學校分離到相對就近的幾所學校;一種為聯合式,即將幾所較為落后的學校同時兼并,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建設。

學校布局調整從被調整的學校角度來看,主要包含有人、財、物、事及社會關系等教育資源的合理轉移。轉移工作的科學合理程度將直接影響著學校布局調整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教育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與優化。如果處理不當,疏于管理,就會出現一些與調整初衷不相符的因素:

(1)教師群體出現流失與不和諧。一方面一些條件較好又有社會關系的教師借機調出教育戰線,致使師資流失;另一方面學校受到調整,教師群體會產生失落感,歸屬他校后,如果思想和管理工作不到位,這個失落群體為了保障自我利益不受侵害,會自發形成小團體,小團體的形成必將影響工作的順利發展。

(2)教學設施嚴重流失。其一是在調整前期,一些管理人員抱著日后好做人的思想,做起了好好先生,管理也隨之松散,使得一些教學設施被蠶食鯨吞,可用于家庭的教學設施被一些不自覺的教師“借”回了家,成為私有財產;其二是在調整時由于教職工思想的松懈,安全保衛工作不到位,讓一些梁上君子有了可乘之機,使教學設施遭到盜竊和破壞。

(3)學校資金被私分、亂用。有些學校管理者為了平息調整引發的思想動蕩,平衡失落感,再加之上級主管部門監督不到位,于是,出現調整時以各種名義把來之不易的學校資金分光、用光、導致學校資金流失。

(4)校舍閑置、破損。調整后,由于機構不復存在,學校剩余財產也就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時間久了,校舍就由閑置變得破損,固定的教育資源無形浪費。

學校布局調整是時代賦予的重任,是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的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調整過程中,如果不加強教育資源的管理工作,不從科學合理、講究優化與提高效益方面考慮問題,就會失去調整的初衷。為此,在布局調整中該怎樣加強教育資源的管理,如何通過教育資源的合理轉移,將學校做強、做大、做優,是擺在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實踐問題。筆者根據我校在學校布局調整工作中的實際談幾點看法:

一、調整的首選方式是以強帶弱,聯合發展的兼并式。

兼并式調整可以使人、財、物、事等教育資源都歸屬同一單位,從而使歸屬學校的發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大家就會以主人翁的姿態關心學校的方方面面,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并且教師、學生由薄弱校流向條件較好的學校,心理上容易接受,有利于各方面關系的處理。而分離式調整,存在著一方面在財物的歸屬問題上調節的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和學生的去向問題給平穩過渡帶來工作難度。聯合式調整投資大,一般較少運用。

二、思想工作是平穩調整的關鍵。

學校被調整,教職工和學校管理人員都會產生失落感,如何讓大家接受事實,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和支持調整?其一要深入細致地做好廣大教師、家長、學生和學校管理者的思想工作,讓與之相關者懂得調整是教育發展的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實現教育資源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綜合效益的需求,讓全體人員形成共識,從而走向支持調整。其次在人員安排方面,學生應堅持就近的原則,教師首先應堅持隨生轉入的原則,而對于個別有實際困難的教師,則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實現人盡其才,從而得到家長和教師們的支持。其三接收單位更要做好全體教職工的思想工作,讓調入的教師減少調整的失落感,讓原學校教師感受到且增強緊迫感,減少“排斥”。通過細致有效的思想工作,讓兩個集體融為一體,在相互理解、協作的基礎上,努力工作,共同為學校的發展服務。

三、服務審計是防止資金私分、亂用的有效措施。

對于學校資金的處理,首先上級主管部門應組織審計部門對學校財務進行嚴格審計,對于學校剩余資金的處理提出指導性意見,堅決杜絕私分學校財產現象的出現,從而有效防止學校財產的流失,其次審計可以讓全體教職工做到心中有數,在調整時能有效減少人為的阻力。總之,只有進行嚴格的財務審計,才有可能使學校有限的資金用于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上,才不會發生因為學校布局調整而將學校資金分光,花光,用光的事件。

四、規范操作是防止教學設施浪費的有效方法。

“普九”后,每所學校的教學設施都較為齊全,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因調整而出現教學設施流失的現象?首先,調整前應對調整校的教學設施進行規范的清點造冊,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體調配。其次,教學設施的調配是根據資源優化的原則,把教學設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第三,接收教學設施的單位在接收時,也應履行正規的交接手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設施的合理調配,才能節省經費開支,減輕政府負擔。

五、固定資產合理使用是挖掘其經濟價值的首要條件。

為防止校舍等固定資產的閑置,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用途,挖掘其經濟價值,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學校布局調整,使未調整的學校能夠得到快速發展。校舍等不動產可采取:

1、改造,將校舍改造為 幼兒園、校辦工廠、德育活動基地、培訓基地等。

2、互換,通過政府,將閑置的學校土地與有關單位互換,擴大接收學校規模,減少開支。

3、轉讓,將房地產有償或無償轉讓給上級部門或兄弟部門。

4、拍賣,根據法律規定拍賣固定資產,拍賣所得資金可用于接收學校建設。

學校布局調整中要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化,只有在調整前、調整中、調整后,對人、財、物、事等教育資源進行規范管理,才不會出現教育資源浪費、流失、閑置的現象,才能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減少薄弱學校,發展特色學校、做強優秀學校,才能進一步鞏固“普九”成果,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的。

作者簡介:

雷鳴 男 1977年3月出生 公安縣鄭公渡小學副校長 小學高級教師

教育管理論文:高職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分析及教育管理對策

摘 要:從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在政治思想上積極穩定,對高職教育有一定的認同,對能力和素質的內涵的認識比較科學,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關鍵詞:思想狀況;調查分析;對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全方位迅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更具有實踐意義,滿足社會各界對專業性實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強和改進當今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現狀,研究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促進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我們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分別在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三家院校發放“高職院校學生思想調查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大學一至三年級學生,調查的方法為隨機的采取不署名的直接問卷法,問卷設有45道題目,內容涉及政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學習、生活等方面。共發放問卷865份,收回812份,回收率為93.8%,問卷要求即發即收,以期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

一、問卷調查統計分析

(一)高職學生總體政治思想積極穩定,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

對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顯示,有21.2%的學生選擇入黨的主要動機是能得到好處或周圍要求入黨的人比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相反,只有56.8%的學生選擇信仰共產主義或為他人和社會多做貢獻;另有22%的學生選擇了說不清楚。這說明,想入黨的學生并未建立正確的入黨動機;相反,其入黨動機明顯具有濃厚的功利色彩。因此,對申請入黨的大學生進行必要的黨性教育和黨員責任義務教育將仍是一項長期而具有重要意義的任務。

(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模糊認識和偏差

學生人生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部分學生在一些價值觀方面存在偏差。調查中,對于“一個人的價值取決于什么”這一問題,有17.8%的學生認為取決于金錢的多少;有58%的學生選擇了權力的大小或是否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只有24.2%的同學選擇了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或人格是否高尚。對于“當今社會中你認為什么最重要時”,有33%的學生認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是才能、外貌、地位或財產;只有16.5%的人選擇了人品;另有62%的人認為上大學的目的是改變生活環境,提高社會地位或謀求一份穩定并且收入高的工作。對于學生當中“攀比”風盛行,有24.8%的同學認為很正常,想追求好的物質生活。

(三)對高職教育有一定的認同,在學習、就業等方面有壓力

高職學生面對“高職”兩個字,感到迷惑,面對將來的就業,又很迷茫。一些學生由于被動式的學習常常處于無奈和痛苦之中。有78%的學生覺得接到高職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心情很高興,只有15%的同學覺得心情沮喪,另外有16.5%的同學覺得就業壓力大,前途茫然。但在選擇畢業后的擇業去向時,有48%的同學主要考慮去經濟收入高,生活環境好的大中型城市工作;只有22.6%的同學選擇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另有29.4%的同學選擇了其它。

(四)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疾病

大多數學生具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心理。注意心理品質的調適,能夠積極適應高職教育生活,但是有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在新的生活環境、新的人際關系等問題上,存在角色轉換和適應障礙。有26%的學生選擇畢業后隨遇而安。對大學生通宵上網的現象,有16%的學生選擇了贊成,認為大學生是成人,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有8.2%的學生選擇了不贊成,學校應從嚴管理。在“對大學生活中感覺最苦惱”這一問題時,有21%的學生選擇在集體中缺少溫暖,同學中沒有友誼;有11.6%的學生選擇對所學專業感到沒有前途,失去興趣;只有19%的學生選擇校內競爭激烈,學習緊張。

二、高職學生思想狀況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變化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個人發展的指導原則。有些大學生認為可以不顧組織紀律和規章制度,可以不顧他人和集體利益,因而造成一部分大學生出現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性差、社會公德缺失等現象。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大學生不勞而獲的思想嚴重,其消費過度、生活奢侈,認為“金錢無所不能”,甚至藐視學校紀律,忽視其他學生感受。一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大學生思想負擔嚴重,認為社會不公,對社會產生抱怨情緒,對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產生嫉妒心理。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引發盜竊、搶劫以及心理畸形等。

(二) 教育改革的變化

由于高校近年來連續擴招,致使高校學生生源和生源結構多樣化。家庭狀況差異、城鄉差異、地區差異變得更加明顯,造成他們之間的利益沖突、觀念沖突日益突出[2]。在高校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大的同時,大量低分數錄取的學生進入了大學校門,使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科學文化素質上,而且也表現在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上。他們中的一部分怕苦怕累不思進取,追求享樂主義,集體意識相對較弱。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有所轉變,但舊的教育觀念和擇業觀念的影響仍然存在。大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意識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階段,認為就業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因而滋生了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就業心態,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三)思政隊伍力量薄弱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人員數量難以按照教育規定的1:120—150的比例配備。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還要承擔許多事務性的管理工作,難以保證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深入研究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此外,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教師,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專業出身,也未經過正規長時間的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法律學等基本知識的培訓,甚至有些教師在理想信念、教書育人、師德修養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這些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新媒體的影響

一些大學生自控力、辨別能力差,終日沉迷于手機網絡乃至網吧中聊天、交友、色情、游戲等不良信息中,進而導致學習成績急劇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精神分裂等現象。除此之外,網絡信息的內容量相當大,相比之下,課堂教學、書本知識遠不能及,學生認為選擇網絡要優于選擇課堂,這也是大學生在課堂上干其他事情,乃至直接曠課人數增多的原因所在。這些都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三、教育管理對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新觀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根本,承認和尊重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被灌輸的客體;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價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把滿足和引導學生的發展需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出發點,把人才培養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推動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教育管理論文:大學體育教育管理面臨的瓶頸問題分析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內部各種有利條件,高效率的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體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的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強大學體育教學,不僅是為了開設一門課程,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將體育教學真正融入到高等教育體系中,將其更好的作為一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課程來對待。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明確大學體育教學目標,制定詳細的課堂設計思路,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具體來說,體育教學管理的目標是要把體育與健康教育過程作為一個參與運動、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增強體力、促進身心健康、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綜合過程,真正體現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功能,使大學生受益終身 。而在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育管理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困擾,比如教學質量監控措施不到位、對教師考評措施不完善、剛性管理居多而缺乏柔性管理、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教職工個人的發展不協調等,這些問題都成為影響大學體育教學管理健康、持續發展的瓶頸。為此,本研究結合新時期高等教育管理實踐,對大學體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旨在為進一步優化大學體育教學管理提出新的參考和借鑒。

一、教學質量監控措施不到位

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系統的保障體系一方面是軟件系統,一方面是硬件系統。軟件系統主要是政策和制度,硬件系統主要是信息化平臺建設,教學管理的隊伍,只有從軟件硬件兩方面為信息化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系統建設提供保障體系,才可以使獨立學院在教師來源多元化背景下的教學質量實現健康發展 。結合目前我國大部分教學質量監控是由二級學院(系)完成的情況來看,各二級學院(系)教學質量管理的設施完備度就直接決定了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質量。而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校中,尤其是一些非體育院校中,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進一步講對于體育教師的重視程度也不足。因此,很多非體育類院校的體育教學部教學質量監控軟件、硬件都不到位,甚至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往往都是有一些體育教師兼職。而且很多高校由于體育教師數量不夠,要聘用很多兼職教師,而學校對兼職教師的約束力又很差。再加之體育課程的開設大部分都是室外進行,很難有效對課堂教學質量形成監控,嚴重影響了對體育教師授課全過程的質量監控。

二、教師工作考評措施不完善

高校工作考核的原則,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使各類工作人員能夠享受同等待遇,激發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并提供一個合理的發展空間,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但是從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考評實踐來看,“一刀切”的評價模式居多,“差異化”的考評模式則很少,往往是不結合實際情況,統一開展評價。而實際上,體育課程的性質就決定了體育教師不可能像其他專業課教師一樣擁有多么深厚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那些自然科學類的任課教師或者專職研究人員。而我們的考評系統還往往熱衷于將教師的科研能力、數量、獲得成果獎勵、指導研究生的數量量化進行考評。顯然,依靠這種指標進行量化評比,大部分體育教師根本就無法與專業課任課教師及專職的科研人員比擬,其結果就是體育教師最然很盡職盡責,但是職稱評不上,其工作積極性也受到明顯影響。另外,很多高校也沒有單獨的為體育教師設定足夠有針對性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措施,總認為這是教師個人行為,與學校無關。甚至在碰到教師培訓或者繼續教育與課堂時間沖突時,很多學校都不會為教師參與培訓調一下課,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職工的積極性,進一步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

三、不能合理兼顧教學質量與個人的協調發展

教師是課堂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教職員工是高校發展的核心群體,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學校的發展,教育的改革,不僅僅是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要考慮到教職工個人的發展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相互協調。只有教學質量與個人同時得到發展,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否則教職工無法進步,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學校的發展從何談起。而實際上,在目前很多高校中的體育教育管理工作之中,都是片面的強調教學過程的嚴謹性,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性,如果教學質量不達標將如何處置?;蛘哒f,在目前體育教育管理中 ,剛性管理比重過大,缺乏組走的柔性管理措施 。很少有學校真正去關心為什么教學質量沒有提高,或者提高的慢。缺乏對體育教師,尤其是年輕體育教師的關心。他們之中的很多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根本也沒有科研,甚至連參與科研的機會都沒有。如果再沒有得到組織的關心,勢必會嚴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總之,體育已經成為新時期越來越重要的一門課程,體育教師也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大學體育教育管理問題又越來越多,甚至已經非常嚴重的限制了體育教學質量的發展和體育教師個人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大學體育教育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而且對于重點問題要進行深刻的剖析,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才能更好的為進一步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保障大學體育教學健康發展乃至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提供更為完整的思路。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 - 實施素質教育 需要“創新型”教師

一、觀念上的創新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從這理念出發,教育要以人為本,著眼于人的發展。在新的課改里,教師要做些什么呢?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在觀念上要創新,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定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將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學生不僅成為學習的主人,還將成為生活的主人,主宰命運的主人。所以,教師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創新,長大后都能成材”這種新觀念,并努力把這種可能變成現實“創造出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

二、師生關系的創新

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著尊重、民主、和諧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相互尊重,相互關心,這體現了一種寶貴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追求、感情、想法、體驗、需要和感受,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所以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真誠熱情、良好的情緒和學生融洽在一起,讓學生愿意親近你,與你談心、聊天、做游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建立了一種和諧、友善、溫馨的心理氛圍,真正體現新型的師生關系。

三、教學方式的創新

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更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在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渠道,因此,在課堂學中,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實踐體驗活動。只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發揮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和自由研討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和創新的意識,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

四、教案的創新

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設計”考慮的不是教書,而是教“人”,是引導學生如何學,使他們愿學、愛學、學會,學好數學,是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使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教師不能是在形式上抄教案應付檢查,而應當是編寫“學案”,考慮的是學生是怎么學的,怎么想的,學什么,然后教師才想要怎么引導。課堂設計是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的整合,考慮是學生能學什么,應準備什么,在學習活動中可能會發生什么,以及對策方法,教師的自我評價,反思和教師的教法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等等。

五、評價的創新

課程改革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而非知識技能。新課程的評價可采用多種方式,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應盡量充分地讓學生自己暢談參與活動的體驗、經驗和教訓,采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和小組的經驗及成果展示出來,并鼓勵相互之間充分發表意見和評論,這樣的評論不僅可以使學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經驗,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并發表個人見解的優良品質。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 - 抓師德建設 促學校發展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重要談話中,科學地分析了國際形勢和我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高瞻遠矚地指明了新世紀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并強調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為師德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學校作為直接實施教育工作場所,在當前進行的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實施創新教育,關鍵在于加強師德建設,在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正如陳至立在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師德修養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師隊伍建設,而且直接影響受教育者,影響全社會,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因此,師德建設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核心,我校堅持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來抓。

近幾年來,我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面向未來,注重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注重師德建設工作的經常性、針對性、實際性、滲透性和主動性,形成了“三全”(全員、全程、全控)的師德建設體系。學校在師德建設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也促進了我校的發展。近年來,我校先后獲得海寧市學生行為規范達標學校,嘉興市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達標學校等多項榮譽,連續十七年被海寧市評為文明單位,并成為海寧市農村中學中首家嘉興市級文明單位。那么,如何抓好師德建設,我們認為:

一、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素質的優劣,決定著教育工作的成敗,影響學校的發展。而我校教師隊伍存在“二多一少”的現象,即年輕老師多,新老師多,有豐富教學經驗又有現代教育理念的人少,加上今天的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所帶來的一些負面的社會問題往往又會波及到整個校園。這就給我們的師德建設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適應教育在新形式下的發展需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著力培養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1、 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提高群體素質。

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還必須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努力增強師德信念和師德修養。教師對職業道德一旦形成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認識,具有了強烈的責任心和堅定的信念,他主觀上就會堅定不移地、滿腔熱情地對教育、對學生盡好自己最大的義務,盡好自己應盡的職責。他也能夠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和才華,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因此,我們認為,抓師德建設,先要抓思想建設。先從思想上建設好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的師德建設也就會水到渠成。

為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我校每周安排教師進行集中學習,以鄧小平理論,的三個代表和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武裝教師的頭腦,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在新形勢下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應當樹立怎樣的教育教學觀、建立起什么樣的新型師生關系等問題是現代教育中敏感又有爭議的問題,我校就上面幾點組織全體教職工進行座談、討論,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觀念。今年,我校還專門舉辦“師德工作培訓班”,加強對教師的思想建設。種種舉措,使得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并順利完成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兩項任務;逐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促進了教學發展,近幾年來,我校學生中考情況各項指標均在海寧市農村中學中名列前茅。不少外鄉鎮的學生也紛紛慕名轉到我校就讀。

2、 加強對年青老師,特別是年青班主任的指導和培訓。

隨著學校的發展,近年來,我校教師隊伍不斷年輕化,年青教師占了學校教師隊伍的近80%。毫無疑問,他們是學校長遠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學校師德建設的重要對象。學校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級的好壞,班級工作離不開班主任,年青班主任的順利成長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為了幫助年青教師盡快成長,我校采取以老帶新“結對子”、“一幫一”的方式,選擇有威望的老教師在實踐“傳、幫、帶”,以他們的高尚師德、敬業精神和豐富經驗來感染和指導年青教師,特別是年青班主任。同時,學校還經常性的組織年青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學習,上公開課,外出聽課取經等活動,幫助他們迅速成長起來。

3、樹立典范,實現群體創優。

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全員性的職業道德建設,要堅持正面教育,榜樣激勵。樹立先進典型, 宣傳優秀教師事跡,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風氣,使抽象的價值觀和師德規范條文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來不斷推進師德建設工作開展。

我校把培養、推薦、選拔先進教師作為常規工作,堅持長抓不懈,典型示范。每年,我們經常性的進行各種類型的師德研討會,各教研組的學習會,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學校定期評選優質課等一系列活動,使得一批批的年輕骨干教師脫穎而出。他們的典范作用使得我校師德建設深入人心,優秀教師隊伍也不斷壯大。

上學期,我校一位家境貧寒的初三學生,父親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精神受到沉重打擊,上學也因經濟上的原因而舉步維艱。在得知消息后,班主任用慈母般的愛心讓位同學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并通過學校向全休師生發出倡議,大家紛紛獻出愛心,幫他度過了難關。她耐心細致的關愛和教育,使這位瀕臨絕望的學生不僅重新鼓起了對生活和學習的勇氣,還取得了學習上的進步,并順利完成了學業。此事在全校上下和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推動了我校的師德建設。

在加強學校典范教育的同時,我校還組織教師到參觀兄弟學校參觀學習,聽取魏書生等全國優秀教師的師德報告會,作為學習的榜樣,有力地推進我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整體提高。

4、 完善師德考評制度。

為完善師德考評制度,加強師德工作的領導,學校以黨支部為核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團總支書記為副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班主任工作規范條例》等為依據,根據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工作業績,每學年對全體教師進行師德考評,做到有理有據、賞罰分明,使師德建設工作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二、拓展師德建設的途徑,開展經常性,全方位的師德建設活動。

1、 以養成習慣教育為基礎。

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很容易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一言一行。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的林崇德教授也認為:“教師身教的效果往往優于言教的效果。” 教師如果把良好的師德表現養成了自身的一種行為和習慣,其言談舉止,潛移默化的作用就是對學生最好一種教育。因而,培養教師良好的師德,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養成教師良好的習慣開始,從一點一滴抓起。

我校把培養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規范和習慣作為師德建設工作的基本任務來抓。從教師的教學能力、出勤管理、行為舉止、儀表著裝等方面入手,倡導教師“教有教法、坐有坐相、行有行規、言有言范”。同時,結合學校領導的言傳身教和教師的自我教育,使得良好的師德表現在校園中蔚然成風,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2001年國慶前夕,我校初二(5)班兩位學生在錢塘江里救人不留名的事情就在校園內和社會上被人們廣為傳頌,10月19日的《海寧日報》也就此事進行了報道。

2、以課堂教學和班會課為弘揚師德的主要陣地。

課堂教學和班會課是教師對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弘揚師德的主要陣地。我們引導教師在教學中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探索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寓于課堂的學科教學中去的方法,尋找好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結合案例分析,結合實際分析,結合社會熱點透析,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同樣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的班會課,在實際當中,有時會因種種原因演變為“自習課”。其實,班會課的有否設置,利用情況的好壞,對班級的進步和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師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師用良好師德去影響學生思想的好機會,為了讓班會課開展的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形式活潑、富有意義,我們計劃在下學期各班推出一個觀摩主題班會,互相學習、促進。

2、 建立渠道,收集反饋信息。

抓好師德建設,大力弘揚師德,兩者是一個互動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抓好師德建設,還得要作好信息的反饋工作。

為了及時地收集我校師德建設的反饋信息,我們經常組織教師家訪,以便教師和家長能面對面的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對學校、對教師的意見和看法。從今年開始,我們學校積極組織參加“萬名家長評學校,萬名學生評教師”的活動,向學生和家長印發問卷進行調查,廣泛征求學生及家長對師德建設者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些有效信息的及時反饋,我們可發現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良好師德是一個什么樣的模式,在我們的師德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什么樣的問題等信息,以此來尋找差距,改進我們師德建設。逐步將建設師德,弘揚師德,信息反饋,改進工作,形成一種良性的動態循環模式。

三、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實施師德滲透。

1、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學校,學生的進步和教師的成長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為優化學育人環境,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形成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我們針對學校的辦學觀念、學校歷史、師生規模等具體情況,制定了校訓、校風、校規等,形成嚴謹、求實、探索、奉獻的鮮明校園理念形象。同時,這幾年在教學硬件上,我校大力改進學校設施,陸續建起了語音室、電腦室、運動場,校園內擁有了綠地、假山、水池。今年,一幢五層的實驗樓也已經建成。在軟件方面,我們不斷建立健全用人管理機制,以分工明確、能上能下、優勝劣汰來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式的校園環境和科學的管理機制創造出一種良好的育人氛圍,是我們進行師德建設和發展學校的強勁動力。

2、豐富校園文化,開展有益活動,團結協作,開闊視野。

師 德建設不僅要有針對性、經常性,還要有主動意識和超前意識。教師必須不斷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保持與新時代進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新陳代謝”,避免教育理念流于陳舊、僵化;才能以先進的、發展的師德教育理念去適應不斷向前發展的教育需要。所以,我們要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給教師提供更多自我發展的舞臺。

近年來,我校多次組織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參加教師基本功比賽。通過組織四十五周歲以下的教師進行普通話競賽,組織全體教師參加鋼筆字書法和粉筆字板書競賽,各教研組實行每學期互評互學活動,組織教師外出教研,參加各級各類學校舉辦的觀摩課、公開課、研討課等活動來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同時,學校每年還組織教師參加乒乓球、籃球、歌唱等各項文體活動,假期進行釣魚和外出旅游等,不斷豐富教師業余生活,開闊他們的視野,保持全面發展。讓學校的師德建設充滿活力。

國運興衰,關鍵在于教育。教育成敗,重在學校。學校發展,依托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隊伍的建設,根本所在就是師德建設。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是不斷往前發展的,同樣,我們的師德建設也必須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用發展的觀點來抓好師德建設,才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教育管理論文:普通高中創新教育基地教育管理策略的研究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計算網絡通信技術和各種新媒體技術在交互性和靈活性上與電視、書籍和其他傳統媒介相比有極大的提高。在線學習注重開放和共享,主要針對過程、資源和交互。來源豐富的文檔、形式多樣的多媒體素材、功能細分的學習工具等組成的廣大的在線學習資源庫,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活動的自由度與靈活度。在線學習者也能憑借多種在線交互模式和媒介實現資源、理念、信息、技能和知識的交互,與其他在線學習的構成元素進行靈活的分享。學習者能夠通過在線學習足不出戶地從世界各地獲取有限但已然足夠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個人終端上進行在線學習。在在線學習的情境中,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幾乎在時空上是絕對分離的,因此,教與學的重新整合長期以來一直占據著在線學習設計者們的注意力。而以碎片、體驗、泛在等關鍵詞為核心的新型在線學習模式正在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藉由如今信息技術發展所衍生出的多種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依托于在線學習的逐步改良和進化。相關的研究數據表明,在最近的十年期間,全世界各個國家在線學習的有效注冊學習者人數占全部高等教育人數的比例已逾越 25%的大關。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商學院的調查數據表明,2010 年內僅美國全國的有效在線注冊人較 2009 年相比增加了近百萬人。美國的相關研究者也將研究重點聚焦在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為首的多種新型學習模式中[1]。研究者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的成果為在線學習的發展提供了諸多幫助,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終端與大量的在線資源連接,使用功能日益細分的在線學習工具,在膨脹速度遠超認知速度的在線學習空間中遨游,正是這些變化,使在線學習成為可能。

1.2 相關概念界定

在線學習是學習者利用多種設備工具,在設計者構建的在線學習環境中憑借與在線學習環境構成要素之間的交互,來完成知識的遷移與建構的過程。在線學習在研究者眼中是學習者通過體驗將經驗轉換并重構成知識的過程,一般來說,此過程側重于學習過程在體驗視角下的若干個主要方面:學習者應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7];知識應依賴轉換和連續的創造,而不是單純傳遞的獨立過程[8]。環境是一種集合體,這種集合體由條件和狀況組成且廣泛存在于主體周圍。環境能夠對主題發展產生影響,并且是所有這些外部影響的合集[8]。首先,環境本身并不獨立存在,它依托于某個主體并且會根據主體的不同產生異化,且其特征和細節受到主體本身規模的影響及主體活動范圍的影響;其次,環境只包含其對應主體在發展中不斷進行各類交互的內容;最后,環境本身是剝離了主體的存在,是不包含內部因素的全部外部因素的總和。學習環境指為以輔助學習者自我發展為目的的所有支持性條件的合集[9]。綜上,在線學習環境可以認為是學習者利用多種設備工具,以知識的遷移和構建為目標的交互行為中,學習者的意識所處的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各種支持的除學習者自身之外的全體事物的總和。

2 文獻綜述

2.1 在線學習

國內針對在線學習研究的關注度整體呈上升趨勢,這點從論文數量的逐年增多不難看出。這種趨勢與關于網絡學習和關于 E-learning 等研究的趨勢是一致的。在線學習的相關研究正快速獲得關注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為社會的告訴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打破現有格局、進一步擴大規模、提供突破時空限制的、學習過程學習者可控的在線學習方式。從 2000 年起至 2013 年,在這 14 年的時間中,有關在線學習的學術性期刊論文主要面向以下幾個方面:理論基礎、技術創新、應用實踐、評價管理。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四個方向在線學習的研究者和關注程度均呈上升趨勢。在在線學習的相關內容研究的起步期,理論基礎的相關研究關注度處于首位,其次是創新和應用實踐的相關研究。之后在理論基礎和技術創新兩個領域逐步發展的基礎上,在線學習相關研究的研究者逐漸將注意力轉投到在線學習的應用實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應用實踐中的模式建構、策略探究以及應用分析。從相關研究的內容分成比例上看,有關理論基礎維度的研究基本源于國外先進經驗,并在此基礎上融入國內在線學習環境的特點,逐步探索適合國內境況的在線學習發展道路與實施方案。有關在線學習的相關研究中,有許多針對其靈活性和交互性的文獻。一些研究者指出,評價信息技術深度利用、在線學習內容的組合重構以及功能細分后的交互工具的廣泛應用,提高在線學習的績效。令人遺憾的是,在線學習者并不能僅通過上述強化內容完全自主地進行在線學習,現有在線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仍然有觀望和逃避的心理成分,其有效參與度和自我管理均遠落后于更為積極的個體。在線學習的設計者一般會將注意力投入到技術應用及資源開發中去,研究者認為應當將各種新交互媒體和多樣化的交互模式融入在線學習中去,以便讓在線學習的所有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也因此能夠貢獻更多、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但可惜在線學習的參與者并沒有照著設計者預設的模式和方法藉由內因驅動去獲取所需的在線學習資源,參與教學活動。

2.2 在線學習環境

將各類學習材料遷移到在線學習環境中的過程,并且涉及計算機輔助測試、語音識別等新技術的代入。 同時,有不少公司也在致力于學習內容的電子化和在線化。例如亞馬遜提供的 Kindle 電子書平臺將圖書的出版數字化,蘋果提供的數字化課本解決方案目前也已經突破了概念階段,成功將多層次的富媒體融入了數字化的學習內容中,使得許多通過傳統在線學習無法達到的效果能夠直觀的通過此辦法得到解決。然而,針對資源生成機制的研究始終沒有涉及到更高的層面。實際上,日新月異的在線學習環境已經讓在線學習的資源建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成性、碎片化的資源生成已逐步取代了傳統、單一的資源預設,同時將碎片性的知識重構為結構化的體系已成為在線學習環境相關研究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的實踐與思考

內容提要:該文從加強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意識、現代德育意識;加強管理,制定措施;重視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開拓;盡可能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和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加強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訓練等方面,探討和總結了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的“整體、科學、現代、主體、優化、深層、實效”的教學實踐。

近幾年,我們重視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視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識和現代德育意識。

學科德育滲透,關鍵是各級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學各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離德育于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滲透意識,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技術手段、環境的意識。為此,要組織教育工作者認其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和各學科教學大鋼等。通過學習和討論,使教育工作者從培養跨世紀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學科教學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地位,來,認識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認識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優化育人環境,對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統一認識,自覺地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加強組織管理,制訂措施,保證學科德育滲透的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的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吨袑W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學科德育滲透,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科德育滲透規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學實施德育大綱細則》、《佛山市小學實施德育綱要細則幾把中小學的德育實施細則中有關學科德育滲透,按階段、分年級,根據不同學科特點;提出了具體要求。由于行政部門制定了措施,促使學校的學科德育滲透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佛山三中在學科德育滲透上做得較好。他們采取如下措施加強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長主管學科德育滲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學科滲透領導小組”,專門組織、研究這項工作。第二,把學科德育滲透的教學納入《佛山三中教師崗位責任制》,作為考核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凡是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編寫《佛山三中“中學德育大綱”分年級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中學階段各年級的教育要求和任務;做到中學教育的層次化、系列化,使教師明確任務,掌握尺度,做到適度。第四;圍繞“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課題,組織全校教師研討,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找出結合點,并把每章節的滲透點列舉出來,整理匯編成《佛山三中各學科德育滲透綱要》,作為教學中教育滲透的依據,使德育滲透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保持經常性。第五;組織“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公開課、研討課”,同時請有經驗的教師上全校性的德育滲透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研究滲透的方法、技術手段及其與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編輯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滲透教案集》(各學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編輯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滲透論文集人并組織評選優秀教案與論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領導、機構、制度、要求、計劃、目標、總結、科研、檢查督促評比,并包含所有學科,全部文化課,使“離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深入了一個層次,邁出了新的一步。

為了及時總結和推廣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織青人”經驗,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開了““佛山市在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現場會”,佛山三中介紹了“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的實踐與思考,加快了學?!耙婪ㄖ涡?,依綱育人”工作的進程。

三、注意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索。

教師除重視把握基本觀點和思想方法,專題教育,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外,還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層意義,堅持知識、能力、思想認識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講唐朝對外關系時,講述唐代的中國,經濟、政治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呂、吉備實備、空海等到唐朝學習,但他們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學,而是學成回國后,傳播、消化中華文化,在創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中國鑒真、玄奘兩位高僧,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為了尋求學問,放棄較為安逸的生活條件,長途跋涉,飄洋過海;忍饑挨餓,擔受風險。這種為了求學,為了文化交流,不顧個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實給人們這樣的啟示:一個國家,只有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才會受人敬仰;唐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開放政策,有一個比較寬松和諧的環境;文化交流對于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是學習的好機會,好方法。只有善于學習,才會有所收益和進步。

又如;在講香港失而復得的歷史時,教師講述自從17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一個科技的高速發展期。與時俱進的則國運興隆,抱殘守缺的則江河日下。中英兩國相碰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功而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而中國則因閉關鎖國而停滯不前。在這背景下;兩國相遇必以中國失敗告終。百多年來,志士仁人,都沒有忘記收回香港;以圓振興中國的理想。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時,中英的相對國力已倒過來,所以在整個談判中基本上是中國定調。失而復得,正是這種力量對比變化了的結果。它給人們三大啟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本;歷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發展的歷史大潮;上一個世紀的較量,是物質力量的較量,下一個世紀的較量,將是知識力量的較量。

又如,音樂教師在教唱《南泥灣》、《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歌曲時,介紹歌曲產生的時代背景,歌詞的含義,旋律的欣賞等方面進行德育滲透。教師講解: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到了南泥灣,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戰員,用勤勞的雙手,使南泥灣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陜北江南,學員們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們獻上了新編的秧歌舞《桃花籃》?!赌夏酁场肪褪沁@個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時,教師后發學生用學過的表現音樂的手法,用領唱、齊唱的方法,通過優美的旋律;描繪陜北江南美景,禮贊勞動模范的功勛。前半段是兩個優美柔婉的柔情性長句,用領唱方法;后半段用齊唱,同時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節奏跳躍部分,加民族打擊樂來烘托歌曲,產生歡快愉悅的氣氛,使學生既得到音樂美的享受,又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由于學生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內容;再哼上優美動聽的旋律,感情上會產生共嗚。

四、挑戰二十一世紀,隨時代前進,努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書育人,提高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在此,以歷史學科為例。佛山市中學歷史學科開展了“方法、手段、內容、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教學實驗,我市歷史教師稱之為“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實驗”或“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實驗”。我們運用整體性觀點和綜合性方法,緊緊把握住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方法、手段、環節及其總和,處理實驗變量及其各種因素。這包括四個變量(方法——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式教法,或“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啟導式教法;”技術手段——多種傳播媒體(含多媒體計算機)的綜合運用;內容——知識結構、圖式及其內在聯系的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認識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四個因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和十個方面或環節(教綱、考綱、教材、教學目標、方法、技術手段、練習考試、評講、評價、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把握其總和。并加強歷史室、電教室的建設。它促使佛山市中學歷史教學走向“四個轉變”(即“變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為“啟發導學式的能力型為主的教學”;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教學;“變傳統的講解、板書、掛圖等手段的教學”為“傳統媒體手段與現代媒體手段,含多媒體計算機手段優化組合的教學”;“變單一的班級課堂教學”為“班級課堂、歷史室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力求達到“二個五要點”(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思想認識有機結合;②在“整體、主體、現代、優化、深層”上體現學科的德育滲透),改變“五點狀況” (學科思想教育的隨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層性和說教式),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建構能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能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實效性,回答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中學歷史教學”的若干問題,回答了“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若干問題。(《促成“觀念內化”教學的實驗報告》獲1997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1997年《德育報》中小學德育論文一等獎,廣東省中學歷史教學優秀論文二等獎,該《實驗報告》刊登在《中學歷史教學》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積極開展德育滲透的研究和買踐活動》一文,介紹了生物、英語、地理、語文、歷史、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在“構建教育框架,明確目標、內容、步驟,把握住結合點”和“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等方面,加強德育滲透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發揮學科

教學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經驗。五、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潤物細無聲”,并持之以恒。講究方法;采用激勵法,如目標激勵、興趣激勵、競爭激勵和榮譽激勵等;采用識別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礙、情緒障礙、思維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文化、環境的消極影響等的識別與排除;采用調節法等,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堅毅等品格。

許多學校、學科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與研究,同時重視“讓學生用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的思想,開展愉快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開展“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為指導思想的啟發式教學實驗研究、知識與情感和諧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等,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我們沿著“整體、科學、現代、主體、優化、深層、實效”的目標,推進學科的德育滲透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還有許多!同題需要探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爭取有一個新的進步。

教育管理論文:淺談如何加強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加強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交通安全環境,事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交通安全教育是為了讓學生、駕駛人員及其他交通參與者認識到交通安全重要性,懂得交通法律法規的有關知識,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是解決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徑。自從公安部關于交通安全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五進”活動部署開展以來,交通安全宣傳進學校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此,筆者就如何加強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淺談己見。

一、當前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及分析

(一)學校教育方面:一是導向的錯誤。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各中、小學校都以學生升入重點中學或考入重點大學的人數多少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教育導向的錯誤,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無可避免地大面積出現各學校忽視學生交通安全的問題。二是學校交通安全基礎教育薄弱。學校主動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門來督促,多半都是走走過場而己。

(二)學生自身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中小學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動、好奇心強、爭強好勝、天生貪玩、心理脆弱、記憶力強等特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極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方面:一方面從警力而言,警力嚴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觀現實。由于基層中隊及一線交警承擔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務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務已顯得捉襟見肘,因而面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少數同志確實存在為完成任務而走過場的現象。另一方面宣傳形式和內容單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課、作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報告、播放電視光盤和圖片展覽幾乎是慣用的幾種宣傳方式。缺少針對性、新穎性,中小學生接收效果相對較差。

二、開展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對策

我們對中小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在宣傳內容、形式和手段上都要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減少并及時發現和排除事故隱患,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確實給廣大的中、小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安寧、安心的學習環境。特別應注重發揮好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作用,采取三抓之策,才能使學生校外活動期間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學校方面:首先,學校要強化中小學生的交通法制教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高度重視對中小學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在校學生的交通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安全教育,促進中小學生交通安全的提高,遠離交通事故、健康成長?!兜缆方煌ò踩ā肥且幏度藗兊缆方煌ㄐ袨榈姆梢罁?。做為學校一是每一周或兩周要上一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識課。對中小學生實行正規化、系統化、經常化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識教育。法治教育到了位,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識水平提高了,依法行路的自覺性增強了,就等于抓住了對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的根本。同時學校還應在每周給學生安排一定的社會活動,在有組織,有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讓學生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滿足學生的心理和健康成長的需要。只要抓好了上述兩點,學生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必定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 建立“交通安全學?!?、“交通安全班”、“遵守交規好學生”等評選制度??刹扇W生“持卡上路”方式,違法時,由執勤交警予以糾正和教育并記入聯系卡中,每月底交警部門將登記的學生違法情況反饋給學校和縣教育局。每學期由縣教育局牽頭,對轄區內的學校實行考核評定,獎優懲劣。各學校也可以根據此對班級、學生進行考評。 最后,加強校車管理,建立交通違法舉報制度。發動學生、家長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舉報校車超載、不按規定行駛等交通違法,拒乘不具備載人資格的交通工具。凡舉報內容一經查實,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將嚴肅處理并依法追究學校法人的責任。

(二)家庭方面:主要是抓引導。在家庭里,長輩們的言傳身教,給中小學生帶來的影響絕不亞于其他人。因此,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配合學校,經常對孩子進行安全行車走路方面的自我保護教育,以避免不該發生的交通事故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影響。家長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注意言傳身教,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規的模范行為影響子女,使交通安全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扎根。同時,家長要妥善安排學生的校外活動內容。好奇、好動、好強是青少年的天性。一味的嚴管,磨滅了青少年的天性,使他們由書呆子變家呆子,不利于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做為學生家長,就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科學安排學生的校外活動內容。更要特別注意經常安排自己或成人親屬、親友帶孩子出門購物、串門、郊游或一些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動。在確

保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主要是履職盡責,全面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對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方面,要立足本職,采取新穎、創新的方式全面開展:

首先,針對學生特點,對癥下藥。要借助其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交警體操訓練;借助好奇性,組織學生開展行式新穎、靈活多樣的普法活動。如在校園設置模擬道口及復雜路況。讓學生搞好模擬規范道路交通行為訓練;借助學生的好強性,組織學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識競賽,道路交通知識漫畫比賽等項活動;借助學生記憶力強的特點,組織他們觀錄像看展板、搞典型案例剖析,通過直觀形象的教育形式增強他們對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的消化吸收。

其次,形式新穎、內容創新。交通民警在宣傳教育方式上要推陳出新。一是在內容上。交通安全圖片展,可以使用卡通形象設計制作,盡量搜集內容涉及中小學生違反交通法律法規而導致的交通事故案例,要將正確的交通行為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和圖片學生傳播;二是在形式上,可以以開展“少年兒童平安才能回家”活動為載體,推廣小學生交通安全“小黃帽”路隊制,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等活動,以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四)社會方面:發揮新聞媒體力量,營造社會宣傳陣營。社會各界要對中小學生獻出關愛之心。社會各界要對中小學生的校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倍加關注。各級政府要結合物業管理等部門和社會熱心人士,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政府撥款,公益贊助來增建、完善農村、城區、社區中小學生校外活動的設施和場所,為中小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健康具有吸引力的校外活動環境。青少年宮、科技場館要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動內容,吸引中小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文藝工作者要在多創作適應少年兒童的讀物和文藝作品方面下功夫,為中小學生提供充裕的科學向上的課外讀物和作品,為他們安全、快樂、健康的成長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糧。 要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廣播、報刊、雜志、宣傳欄、宣傳車、宣傳單、信息簡報等宣傳陣地,廣泛深入地開展交通法規、交管動態、事故圖片巡展等活動,在社會中營造一種“交通管理人人有責”的氛圍。定時播出提示中、小學生安全出行的宣傳畫面,特別是推出動畫片等中、小學生喜歡的節目時,有意識地插播一些宣傳教育公益廣告,此種宣傳方式長期堅持,久而久之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廣播電臺的交通頻道,是廣大駕駛人最喜愛的一檔節目,在學生上、下學的重點時段,連續播出提示駕駛人集中精力注意觀察路面學生行走動態及謹慎駕駛的語言,使駕駛人即覺得溫馨又不致感到枯燥乏味。新聞、出版要充分發揮本行業的獨特優勢,刊發一些事故案例,供廣大駕駛人和中小學生在平時閱讀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電信、移動等部門,也可以借用短信的方式,向廣大駕駛人群發提示短訊,提醒其在特別的時段應倍加提高警惕,慎防一不留神闖下滔天大禍。只有學校、家庭、社會都立足本職認真思考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各盡所能,采取有效措施,認真抓好中小學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才能在新的情況下對中小學生校外活動期間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水平不斷得到加強,才能收到既有益青少年健康成長發育,又防止他們無序上路威脅生命安全,使他們遠離交通事故的雙重效果。綜上所述,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家庭幸福、社會穩定息息相關。我們通過教會一個人,可以帶好一個家庭,促進一個村莊、一個工廠、一個學校,從而輻射整個社會。因此,在對中小學生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堅持用制度規范各自的履責行為,恪盡職守,親力親為,堅持用機制管理校園的交通安全,內外結合,標本兼治。讓我們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攜手,為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 - 論新形勢下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一、新形勢下教師職業的走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建立優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這 是黨和政府對廣大教師的愛護和有力鞭策,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所有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教師要在新形勢下適應新的要求,首先必須認清新形勢下教師職業的走勢。

1、鐵飯碗趨向不穩定。曾經有過一段教師拿著鐵飯碗的歷史,隨著改革的深入,教師不例外,自我封閉的牢固和自感良好的穩定不復存在,今天教師的飯碗也就沒有了“雷打不動”的穩定性了。一些地區讓不能勝任的教師轉崗或下崗,向一些教師執“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舊觀念挑戰,越來越多的教師有了危機感。鐵飯碗隨時有被打破的可能——教師們清醒的意識到了。

2、優越感在減弱。鐵飯碗的打破必然使教師職業優越感減弱。教師隊伍中,一些人長期懷著極強的優越感,工作馬虎,不思進取,導致一些學校人浮于事,辦學效益只低不上,盡管其它行業人員紛紛下崗,教育陣地按兵不動,教師薪水按時發放......深化教育改革的勁風吹來了,隨之而來的是危機感增強,優越感減弱,否則教師下崗待業勢在必然。

3、由封閉走向社會。幾千年來的教育歷史,雖不乏其光輝,而封閉的劣根性則是滯后于時代的不足。一般來說,教師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染霜離開講壇,其間確實為民族培養了大批人才,但對外面的世界了解有限,目光短淺等,很大程度上禁固了老師的再創造,再發展。這與教育的封閉性不無關系。當今這一弊端漸趨于被革除。有的地區對教師職稱評定和聘用可不看所學專業是否對口,只看他能否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即可;評審教師是否稱職,不光以學校評為準,還看家長、社會對教師的反映;學校聘用教師從品德、專業能力多方面擇優錄用??梢姡_放性、社會性的聘任制度,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敲響了警鐘。

4、各種觀念滯后,許多教師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以及服務觀等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談及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識傳授,輕忽其他。談及質量,就把學生的文化成績,學校的升學率看成重中之重。談及人才,就把學生成績好的看成是人才。這種觀念的偏狹,導致了服務的傾斜。“尖子生”老師掌上明珠,“差生”老師不聞不問,只有“一枝紅杏獨秀”,沒有“百花齊放春滿園”。

5、教師素質滯后。這主要是指教師的敬業精神,業務水準及適應素質教育需求的程度。縱觀教師之現狀,教師的敬業精神令人憂慮。靠“一根教鞭治天下”者有之;搞第二職業,投身商海,做家教者有之;人在曹營心在漢,出功不出力者亦有之。新形勢對教師提出新要求,不少教師沒有意識到自己落伍,靠單一的專業知識教學,嚴重缺乏搞素質教育的相關能力,業務水準滯后。

二、適應新形勢對教師的新要求。

新形勢對教師的新要求,除了愛崗敬業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參與推進素質教育的相關能力,具有厚實的基礎,能實現師生的再創造。進入21世紀,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網絡資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創造性能力,心理輔導能力;教師還得轉變角色,這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要求。教師應由原來的知識占有者,學習資源的供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課程計劃執行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課程的研究者、決策者,課堂氣憤的營造者——這就是現代教師?,F代教師:一條奔涌不息的河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是過時的要求。老師是蠟燭這種說法不對,老師不能燃燼自己去照亮別人,而要像太陽那樣為生靈永放光芒。

1、必須具備樹立遠大理想及獻身教育的人生觀念和通過參與教育的改革事業,實現奉獻自我的價值觀。教書育人為社會育出有用之才是教師的遠大理想。為收獲理想之果,理當具備兩種意識:參與意識,即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以高素質、高水準贏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奉獻意識,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不能在山望著那山高,要樂守清貧,弘揚“春蠶精神”。

2、必須樹立“愛即師魂”的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對待學生教師不光要傳授知識,更多地是要給學生奉獻愛心。只有對學生灑下愛之甘霖,才可能獲取愛之回報(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而真正的愛,必須營造彼此溝通的心心相印的氛圍,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看到學生的閃光之處,從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關照,不自恃過人、高居人上,應以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這樣才能構筑師生之間的關系。收到“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效。

3、必須確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師眼中的人才,不能是:學而優則士,出人頭地,高人一等,上名牌、讀重點之類的人才,要有新時期的人才觀,那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币蕴岣呙恳晃粚W生的全面素質為己任,不以一模識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

4、必須樹立寬廣的服務觀。新形勢下的服務觀務必是寬廣的而不時狹窄的。寬廣的服務觀有兩層意思:一是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二是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的關照,促使其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都必須服務育人。

5、要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新形勢下,平心而論,我們許多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知識的缺失,并且也要采取自學或參加繼續教育措施,拓寬知識的廣度,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茖W走入校園,科技走近學生,教師應先行一步,盡快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等教學技術手段?,F代技術教育手段將廣泛用于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去。

6、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決定》號召我們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質量更新教法迫在眉睫。眾所周知,“一言堂”“滿堂灌”“地毯式轟炸”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機器,考試的機器,考分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些嚴重阻礙教育的發展。新的課程給教師指明了教學方法更新的方向。首先得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還給學生的自主。其次,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樂中學會學習。第三教學要體現“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此過程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 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自我提高途徑

1、廣施愛的甘霖。是教師手中的魔方,產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學生,以和諧的環境陶冶學生,以豐厚的知識哺育學生,以滿腔的熱忱關愛學生,如此教師你就會是學生們心中的“太陽”。

2、要弘揚師德,教師要為人師表這是從古至今都這樣,那么現代教師的為人師表,要以全新的視野看教育,從全方位的角度審視自已,執著追求,精益求精。要講奉獻,不求索取,甘當人梯,才能真正實現屬于教師自己的主體價值。

3、要不斷充電補充營養。陶行知說過:“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新形勢下教師的業務知識必須更加全面。文理科知識都應懂得,還應提高思想、心理、音樂、體育、美術和勞技等方面的素質。否則教師只能算是有健康的身體而無健全的頭腦之人。

4、要增強自我涵養。學生是教師的上帝。無論是學生進步取得成績還是退步有了過失,都不能感情用事,要誘導他們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過失面前不氣餒,任何時候都得保持正常心態。不諷刺挖苦學生,教師你應該偉大起來,因為站在你面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爛漫如花的“上帝”。

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 - 走出花季的迷途

摘 要: 14—16歲是人生花季的年齡,處于此階段的青少年學生本應在文明殿堂的學校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長。然而,在社會轉型與不斷變遷的過程中,由于家庭、學校、社會以及青少年本身等一系列的原因,近年來,中學校園犯罪現象日益增多,一幕幕讓人痛心、令人震驚的慘劇仍在繼續上演。本文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和事實的分析,闡述了轉型期校園犯罪現象增多的深層次原因,并依此提出防止校園犯罪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校園犯罪;青少年教育;對策

學校,本該是一方神圣的凈土,是青少年學生接受教育成長的地方。 然而,社會不斷變遷與轉型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各種問題的青少年學生屢屢出現,校園暴力、性犯罪的頻頻出現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從學生之間因瑣事引發的互毆到師生沖突的發生,從普通的校園暴力侵害到校園暴力犯罪,從未成年學生跨校作案到社會黑惡勢力的侵入……種種問題,一幕幕讓人痛心、令人震驚的慘劇仍在繼續上演,這不能不值得我們去深思。本文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和事實的分析,闡述了轉型期校園犯罪現象增多的深層次原因,認為近年來中學校園犯罪現象增多,是學校、家庭教育、社會文化影響及青少年本身等多種原因造成的。依此,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止校園犯罪的幾點建議,即應著重加強家庭教育與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等。

一 中學校園犯罪特征分析

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花季年齡學生的犯罪特點卻和成年人的犯罪動向大同小異。

首先,暴力性犯罪越來越多。如一16歲男生為了一個小小的誤會,亂刀捅死了自已15歲的同學。其中,團體犯罪又是首要的。最近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12名青少年輪奸15歲少女案件,其中9人為18歲以下未成年。2003年,這類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總量的50%以上,其中甘肅、安徽兩省均為54%,山東為72.91%。

其次,盜竊搶劫犯罪增長明顯。近年來,全國60%的未成年犯罪都是這類犯罪行為,有的省達到70%,甚至高達80%。南方網訊有這樣有則報道:一名年僅15歲的少年入室盜竊時,竟用電線將女主人勒死后逃竄。

再次,低齡化、突發性犯罪案件增多。就校園暴力出現的頻率而言,小學與大學的校園暴力遠低于中學。換言之,13、14歲至17、18歲是校園暴力的重點及主要年齡層,2000年的5名未成年罪犯中,16周年以下僅1人;2001年12名未成年罪犯中,16周歲以下的上升為6人。這種犯罪動機受不良文化,如黃色光盤、暴力電影的影響最大。

除了以上所總結的中學犯罪的接個顯著特點,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學校園最主要、最具傷害性的犯罪應該是隱性犯罪,即人為的長期的對“弱勢群體”身體或精神的摧殘。這種傷害由于不太明顯且發生效應較為遲滯,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忽視。但它往往對少年兒童脆弱的心靈造成無法估量的消極影響。隱性傷害應該說是孩子心底最深的痛!上海市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在今年5、6月間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連續兩次被同學打得滿身是傷。該學生家長哭訴:“孩子嚇得不敢再去學校”。有的少年團伙找準弱小同學通過威脅恐嚇對其長期敲詐。2002年9月,廣州市某中學初二級部分班的七八名學生受到“大家姐”王茵的“通牒”:必須交出10元至50元不等的“保護費”,否則就會“有麻煩”。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另外,必須提到的是,近年影響比較大的還有性犯罪。由于與同學交往過程中所引發的猜疑、嫉妒而采取報復,即青春無知所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某中學初二兩“大姐大”女生,均有男朋友,可學校里好多男生都對另一班級中的一漂亮且成績好的女生有好感,兩女生便支使同學對她進行威脅,最后競恐嚇她去一旅館,讓幾名男生對其凌辱達4小時之久!僅僅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便有如此之大的報復心理?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廈門市某中學一初二男生在和一女生交往一年之久時發生性關系,致使懷孕,不小心“走露風聲”,另外兩名女生便給報社打電話……僅僅是初二學生便偷摘禁果?難以置信,這是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所為。

二 轉型期中學校園犯罪現象的原因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原來封閉式的傳統計劃經濟模式逐漸向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轉變,從傳統農業社會結構逐漸向現代工業社會結構轉變,處于這種快速經濟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各種社會問題也不斷顯現。轉型期相對的的社會解構和混亂,加劇了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的迷惘和沖動,也導致青少年犯罪現象急劇增多。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而從以上的諸多數據和事實可以看出,中學校園犯罪的日益嚴重已經成為轉型期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其深層次的原因不得不值得我們去反思。

首先,青少年犯罪和自身成長所必經的過程是分不開的。人類一生中有兩個階段成長變化最快,一是初生后的二、三年里;二是十一、二歲以后的三、四年里。國外有的心理學家把這兩段時期說成是暴風驟雨的時期。那么其后果是青少年在體力上充滿了爆發力,連帶使他們有“無敵金剛”的氣勢。而青少年又是一個心理成長迅速的時期,這期間充滿了具有敏感、好奇、喜歡冒險、愛模仿的特點,又具備抱怨和叛逆的青春特有心理,這種叛逆加上爆發力在不正確的引導下犯錯便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且青少年處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階段,認識能力低,辨別 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不知天高地厚,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顧后果。這就造成了犯罪的“盲目性、沖動性、暴力性、模仿性、偶發性”突出。如:有幾位青少年為了吃夜宵,而又沒有錢,就到江濱公園的黑暗處搶劫一對情侶的錢財,共獲得50元,就因為這50元錢這幾個人結果都被判處了有期徒刑。根據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他認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即意識和無意識,無意識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指人們對自己的一些行為的真正原因和動機不能意識到,另一個指人們在清醒的意識下面還有潛在的心理活動在進行著。作為后一種含義的無意識之中,包含了各種為人類社會倫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許的原始的、動物性的本能沖動以及與各種本能有關的欲望,這種欲望雖然被壓抑在無意識之中,但它是積極的活動著的,不斷地尋找出路,追求滿足,力求在意識的行為中得到表現。青少年犯罪無疑就是他們的無意識薄弱的表現。

中學階段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友伴的影響力增加,也即社會化的影響。因為青少年時期是認識自我,尋找自我的時期,他們希望成為社會的成員,渴望盡快獲得群體、團體或社會的承認和接納。因而他們需要多重管道從別人那里了解自己的定位。由于同伴的看法對他太重要了,同伴的壓力使他無法抗拒,因而同伴對他的影響力也就超出其它的年齡層。亞文化群論是美國社會學家科恩(Alberek.Conhen)首先提出的,亞文化(subculture)是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各種社會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區、各群體文化特殊性的方面。社會生活中充斥著那些導向犯罪的價值觀點、觀點和行為,形成一種亞文化,使時常接觸此文化的學生的犯罪行為相互傳播。由于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如果缺少正確的引導,很可能受到"亞文化群"的影響而無法自拔,陷入與自己有相同情感體驗和相同要求的落后群體中,并進一步發展為犯罪團伙。同時為了自己的定位,相同傾向的青少年也特別容易成群結黨的一起行動,對不同的人排斥,沖突也在所難免了,符合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其中的假定:人對事物所采取的行動是以這些事物對人的意義為基礎的,這些事物的意義來源于個體與其同伴的互動,而不存于這些事物本身之中。另外對犯罪少年來說,他們確認的價值[1]同他們準備尊行的和實際正在尊行的價值之間存在的“剪刀差”和差距是很突出的。

其次,不良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集團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學生正經歷身心巨變,他們與家庭之間的關系也不同于往昔。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和家人的嚴加管教相矛盾。調查數據顯示:父母的影響占76.22%。(1)通過了解犯罪少年發現:50%以上的家庭屬于放任型家庭,放任型家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父母忙于工作(經商)或者外出打工將子女托付給保姆或親屬(多為子女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在這種家庭下的孩子不但沒有的親情觀,易形成抑郁、暴躁、敵視的性格和對人和事物都非常冷淡的態度。如果家庭對其放松或管理不到位,他們很容易就會做出違法或違社會道德的事情,這也是社會結構功能失衡的表現;另一種是父母對孩子教育比較隨心所欲,沒有一貫的標準,放任自流。此種家庭氛圍下的孩子難以養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在嬌慣溺愛和簡單粗暴兩種方式交叉使用下的家庭,孩子也容易犯罪。(2)家長的自身修養、以身作則也很重要。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為差別聯結理論:受家庭、不良同輩團體的誘導。家長是孩子最直接最經常的模仿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是孩子效法的榜樣。家長言行舉止不文明或在道德品行上有問題,會對孩子產生侵蝕作用。(3)家庭的和睦情況也是家庭環境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們從家庭中得到物質幫助是生活的必需,而從家庭里得到精神上的幫助卻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家庭是青少年活動時間最長、受思想影響最深、聯系最緊密的地方。在和睦的家庭中,家庭關系和諧,溫馨,親密無間,幸福溫暖,這樣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相反,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心理就會畸型發展。據統計,父母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家長始終還要保持的一種心態:自己培養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而且是祖國的棟梁。

再次,社會和文化大環境的影響。近年來,社會轉型帶來的城市化、人口流動及社會結構變動,造成就業、就學、福利、娛樂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現象,拜金主義盛行,賭博、行賄受賄、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和丑惡泛濫成災,對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起著耳濡目染的不可低估的毒化作用,毀了不少青少年純潔健康的心靈,使他們跌入了犯罪的深淵。暴力文化已經成為現代文化生活中很多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為商家的最大賣點。特別是日韓和歐美國家一些影片的影響最大。更促成了青少年的模仿,以使自己成為“團隊”的“領袖”。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和色情內容,但在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定,對此還基本處于放任狀態。

另外,學校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健全也是導致校園犯罪現象增多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原因?,F在學校只重視分數,根本不把成績差的學生放到眼里,認為他們是學校的“落后”者,這在無形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扼殺了他們的自信心。中學校園不僅缺乏民主和法制的校園文化氛圍,而且連最基本的青春期教育仍然是一片空白,書包里藏著玫瑰也就不足為怪了[2]。人口學研究表明,20世紀的100年間,每過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一年,上個世紀初性成熟期發生在十六七歲,世紀末的時候已經提前到十二三歲。另一方面,青年人結婚的年齡則大大推遲。世紀初的時候是20歲左右,世紀末已達到26歲以上。專家們把從性成熟到結婚的這一段時間稱為“性待業期”。顯然,目前人們的“性待業期”已達到10年,甚至更長。所以空白的青春期教育和現實的強烈需求便產生了沖突,必然引發犯罪。

三、走出校園犯罪的困境:思考與建議

青少年犯罪是社會生活狀況與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晴雨表,它可以充分體現出社會生活與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也影響到社會中的各個部門、各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然而,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產生并非僅僅青少年本身的原因,而是相對復雜的,如上所述,它還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原因。所以,預防校園犯罪要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綜合治理。結合上述校園犯罪的多種原因,作者認為預防校園暴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教育管理論文:淺談以人為本創新高校教師的教育管理

摘要: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目前高校教師教育管理中存在一些缺少以人為本的現象。研究如何從人的本性出發,充分滿足教師的需要,充分開發和發揮教師的潛能,促進教師的人格完善和全面發展,是每位高校管理者必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以人為本 創新 高校教師 教育管理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高等院校如何堅持以人為本對高校教師進行教育管理,從人的本性出發,充分滿足教師的需要,充分開發和發揮教師的潛能,促進教師的人格完善和全面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也是每位高校管理者必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以人為本要求堅持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人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是否符合人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尺,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以人為本”具有三層基本涵義:其一,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既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其二,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即強調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類價值、社會價值和個性價值,尊重人的獨立人格、需求和能力差異,尊重人性發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斷沖破一切束縛人的潛能和能力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塑造人,是說既要把人塑造成權利的主體,也要把人塑造成責任的主體。其三,它是一種思維方式。以人為本,意味著任何個人都應享有作為人的權利,對任何個人的權利都應給予合理的尊重;意味著對人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應注入人性化的精神和理念,給予人性化的思考和關懷。要求我們在分析、思考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運用歷史的尺度,也要確立并運用人的尺度;既要關注人的共性、也要關注人的個性;要關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確立起終極關懷;要樹立起人的自主意識并同時承擔做人的責任。

一、當前高校教師教育管理中缺少以人為本的表現分析

(一)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以人為本的表現

長期以來,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幾種片面傾向:一是單純強調道德知識的灌輸;二是過分提高道德行為規范的要求,并由此形成了“說教式”和“管教式”兩種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三是不聞不問、束手無策,使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名存實亡。

教師是特殊的群體,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隨收入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增多;文化素質層次較高,具有自我教育、管理、參政、議政的能力;民主意識較強,公平心理不斷升華,完美追求日趨強烈;競爭精神明顯,在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等等。因此,做好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用新的思想觀念指導實踐,重新審視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取向和生存根基。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思路,堅持教育的發展性、主體性、動態性和針對性,無疑對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高校教師管理中缺少以人為本的表現

過分重視組織的權威性,忽視教師的主體性。在這種行政管理模式中,組織具有絕對的權威,是社會意志的代表。行政人員成為管理的主體,教師只是管理的客體或對象;行政權力居于主導地位,學術權力被邊緣化,教師的工作價值主要取決于其在權力體系中的位置或被行政權力認可的程度;決策權高度集中于管理層,教師只是被動的執行者。管理者與教師的關系只是一種簡單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教師的主體性受到貶抑,缺乏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過分強調組織目標的達成,忽視教師的自我實現。從管理的目的來看,傳統的高校教師管理片面強調組織目標的達成,所謂“大學之大,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教師的成長理應成為大學組織最重要的目標之一。然而很多學校的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卻不關切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境遇,把學生的成長與教師的成長剝裂開來。

過分強調管理的統一性,忽視教師的類特性。在現行的高校教師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以剛性手段為主,以“經濟人”的人性假設為基礎,無視知識分子的類特征及個性差異。高校教師從事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謀生,更多的是追求學術生命的充盈與完滿,享受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他們個性化的教學是人的個性化體現,然而標準化的評價體系卻容不得教師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使之遠離個性化,致使教學出現死氣沉沉的現象。他們具有強烈的反思批判精神與社會責任感,這必然與傳統管理所強調的管理者權威發生沖突,影響管理績效的提高。

過分強調管理的外控性,忽視教師的自主創新。受科學管理思想的影響,高校教師管理日益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定量化的軌道,強調用外在的制度約束、引導、評價教師的行為。從現實來看,量化標準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但是,一些過于量化的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制約了教師的主動性,挫傷了教師的創造性,使得教師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但是,大學的基本使命是培養人才與知識創新,人具有復雜性、模糊性、不確定性,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用一把科學的尺子來度量,教師的

教育教學行動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二、實現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師教育管理創新

(一)以人為本創新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并服務于人的發展性,確立教師的主體性,樹立動態觀念。教育人、提高人、發展人是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歸宿和價值取向。只有始終以人的發展為中心,服從服務于人的發展這個中心,才是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被接受的唯一理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轉變觀念,把思政工作的重心從維護穩定轉移到促進發展上面來,切切實實地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服務。實踐中,思政工作者只能起到一個“導”的作用,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效果來自于教師自身的感悟和體會。要善于激發教師的主體性,用恰當的形式和內容并以恰當的載體引導教師主動地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沒有8小時內外之分,也沒有校園內外之別,要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情況,整合多方面力量動態地進行,在動態中把握教師思想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要十分注重“人情味”,真正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關心人,徹底摒棄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簡單化的作法,帶著對教師的滿腔熱情投入工作。要重視教師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一個不重視群眾生活困難,不關心教師痛癢的人是永遠得不到教師信任的,也是永遠做不好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

拓寬教師的人際交往面。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全面發展從本質上講就是豐富人的社會關系,人的社會關系越豐富,自身的發展就越充分。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集體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并通過拓寬教師的社會交往和人際網絡,使教師走出個體化、分散化的工作和生活圈子,在集體和社會關系中獲得教育,自覺地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集體的道德規范,在實現集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要創造條件,鼓勵教師以開放的眼光和開放的意識參與集體活動,在社會交往中獲得集體文化的熏陶,獲得社會教育的提高。

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力量,使教育對象產生敬佩、信任、親切的感覺,從而效仿從同你的教育或引導,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斷提高政治理論修養,不斷豐富科學文化知識,以堅強的黨性、廣博的知識、真誠的胸懷、清廉的作風增強自己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真理使人信服,人格使人信任,雙重的力量就能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從情感上接近教師,善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用坦誠和熱心消除對方的心靈屏障,這樣才能實現與教師的情感溝通與理解,才會有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影響。

(二)以人為本、創新高校教師管理的新路子

1、以人為本,構建和諧高校

要以人為本,構建高校和諧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和人際關系;建造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決定了學校的行為方向和人的做事方式,其設計應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富于人性化,不能簡單地把師生員工看作制度的對象,有規訓而無體諒。高校文化是左右師生員工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它潛在地并時時刻刻地指揮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個文化和諧的高校,必然體現以人為中心,從人的價值追求上引導,用一種強大的文化,造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把人們團結起來,動員起來,激發起來。高校還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應始終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良好的校園環境對教職工具有陶冶情操、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建筑裝飾、綠化美化應體現中華文化特點,突出校園文化氛圍,以樸素大方、莊重明快、自然流暢、簡潔實用為要,形成集綠化、美化、凈化、園林化為一體,融校園、花園、樂園、家園于一身的育人環境。

2、以人為本建立高校激勵制度,強化管理藝術

激勵制度是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規范、標準的激勵手段和方法體系,它以文字和文件的方式來體現。它創設了教職員工可預期的激勵環境,對員工的行為引導和動力促進產生直接和明顯的影響。激勵制度包括學校和部門兩級。有教學激勵制度、科研工作激勵制度、管理工作激勵制度等等。雖然激勵制度的作用是主要的,但學校各級管理藝術對教職工的激勵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它會在相對隱含的、無形的層面上發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激勵性管理藝術表現在:第一,尊重教職工。了解教職工的意見;重視教職工的才華,尋找機會以提供學習或深造機會;把教職工當作自己的“顧客”,真誠服務于他們等。第二,信任教職工。讓教職工參與到某些特定的活動中;把學?;騿挝恍畔⑴c教職工分享;相互充分的溝通等。第三,認可和贊美教職工。對表現良好的教職工,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鼓勵、認可或贊揚他們;認同或贊賞教職工的與眾不同之處,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特殊潛能等。第四,對教職工的工作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此外,在管理藝術的發揮上,管理者的個人品質也會起相當大的制約或影響作用。一般來說,學校或單位領導的誠實、遠見、公平、睿智、正直等品質是特別受教職工歡迎的。

3、完善崗位聘任制,以人為本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

推行崗位聘任制是我國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首先要科學設置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對教學、科研、黨政管理、輔助性工作崗位等分類別、分等級設置。其次要建立崗位津貼制度。通??煽紤]把崗位津貼分為固定和浮動兩大部分,固定部分屬于基礎津貼,浮動部分屬于業績津貼。不同等級的崗位,基礎津貼應該不一樣,高層次崗位應考慮以基礎津貼為主,因為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要承擔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的領導責任,同時也需要比較寬松的學術環境。低層次的崗位津貼則可考慮以業績為主,主要通過完成具體的教學、科研工作取得回報。

根據不同的崗位,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業績考評體系。崗位職責要素的考評始終應是基本的部分,通常可從德、能、勤、績四個要素入手,其中,每一大要素又可細分為若干次等要素,如“德”包括了政治品質、思想作風、職業道德等。“能”包括了學識水平、工作能力、身體能力等?!扒凇卑斯ぷ鲬B度、事業心、責任感、服務精神、出勤率等。“績”則包括了完成工作的數量和質量,在本職工作中是否有突出成績等。為了保證對上述各要素評價的客觀性,通常需要考慮結合幾個不同側面的評價結果。考核要注重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定性考核應控制在考核總值的30%—20%之間,使考核的結果主要是以量化的數字來說明的。要注重考核人員的代表性與人數的科學性。做到逐級考核與多種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民主與集中的合理加權系數相結合。

要充分發揮考核結果的效用,使考核結果成為對教職工進行獎懲的主要依據。要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要與教職工的職稱晉升、進修培訓掛鉤。

4、以人為本實施柔性管理、尊重教師需要的多層次性

柔性管理不是不要制度,而是要求制度設計要充滿人文色彩與生命關懷,尊重高校教師的勞動特點與類特性,更為重視組織文化潛在的規范、控制與整合作用;主張用理念凝聚人、用目標激勵人、用魅力感染人、用文化陶冶人,實現教師與組織文化的雙向建構。在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控制者、監測者,而成為教師教育教學行動的示范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良好工作環境的創設者,成為教師成長的引路人,成為教師的良師益友與工作伙伴。學校的辦學從以行政為中心轉向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管理者、教師、學生不再構成一個金字塔,而是構成同心圓,學生取代管理者成為組織的“圓心”;教師管理不再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控制性管理,而轉向以教師為中心的全員管理、自

主管理;教師不再只是一個執行者,而對各種學術性事務乃至非學術性事務擁有廣泛的決策權、參與權、發言權、監督權。要關切教師的身體健康,改善教師的住房狀況,使教師擺脫“清貧”的職業形象,從“貧窮而崇高”走向“富裕并崇高”,“快樂并崇高”、“健康并崇高”,切實提高高校教師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并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走出教書謀生的消極狀態,發展教師的多種需要,提升教師的日常教育生活品質,讓教師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也有豐滿的學術生命,成為自主自覺的教育家。然而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教師都要成為教育家,更不能用教育家的標準來要求每一位教師,在積極引導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爭先創優的同時要尊重教師發展的多種可能性,鼓勵教師自主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自主建構理想的職業形象,實現源于個體身心特質與現實生活境遇的個性發展。參考資料:

1、《“以人為本”原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許浩 《教育探索》20__年第1期

2、《關于健全高校教師崗位聘任制的若干思考》楊潮 胡志富 《中國高教研究》20__年第7期

3、《激勵與約束并存》 梁鳳鳴 《黑龍江高教研究》20__第4期

4、《創設高校教師柔性管理模式》鐘惠英. 《中國高等教育》20__年第1期

5、《“以人為本”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羅明 《中國科學教育》20__年第4期

6、《試論以人為本與高校教師管理》 劉鐵中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__年3期

7、《高校教職工考核芻議》 周青萍 孫小黎 《溫州大學學報》20__ 年 12 月

8、《高校教師和諧管理模式初探》 張正娟 《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__年6月

9、《堅持以人為本 構建和諧高?!?程德華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__年9月

教育管理論文:大學新生課外教育管理研究

論文關鍵詞:大學新生 課外教育 任務

論文摘要:加強對大學新生的課外教育管理,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生活,對建立穩定和諧的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對大學新生的課外教育管理,幫助引導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生活,對建立穩定和諧的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所謂大學新生,即指剛人校的大學一年級學生。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步入大學后,面對嶄新的學習環境,許多大學新生都在精神上處于一種興奮與夢想交織、天真與豪情外現的錯綜復雜狀態。在人生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大學新生對未來的憧憬與對現實的把握仍處于心理斷乳期。如何教育管理好大學新生,避免他們在人校后盲目樂觀、沉醉于天之驕子的幻想而荒廢學業,是大學老師特別是輔導員老師必須承擔的教育管理任務。

一、調整大學新生的心態

大學新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誤認為考上大學就勝券在握。歷經高考拼搏,誤認為自己常勝不衰,進人大學后思想遲遲不能從高考取勝的喜悅中冷靜下來,他們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心態:

逃出籬樊,開心玩樂。從高中階段緊張求學,到高三畢業迎接高考沖刺,他們把自己喻成籠中小鳥。進人大學后,面對豐富多彩的環境,他們有些眼花繚亂,感到有些輕飄飄?;孟胱杂?,展翅高飛,對如何渡過大學生活缺乏心理準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充滿過多的理想主義色彩,玩樂有余,緊張不足。

依戀家庭,交往迷茫。許多大學新生進入大學后,長期對集體生活不習慣,對天南地北各種口音充滿陌生感,交際行為處于無所適從的心態。

釋放個性,我行我素。大學新生剛剛脫離中學模式的日常管理和家長的制約,進人大學后相當多的新生將自己的個性特征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表現為我行我素。

此外,大學新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矛盾心理、攀比心理、憂郁心理以及享樂心理等等。

對此,及時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鍵康教育,在課外教育管理過程中,幫助大學新生調整心態,對教育者來說是一項常規性的基礎工作。

首先,要教育他們提高對上大學的思想認識。上大學僅僅是人們追求科學、探索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既不是唯一的最終的途徑,也不是人們學習的終極目標。相對現代社會的高度文明,讀大學僅僅是一個青年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一段重要教化過程。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終生學習已成為現代人全面發展的自覺選擇。因此上大學無須得意忘形。

其次,要教育他們主動適應大學的人文環境,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應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要讓他們懂得存有天之驕子的,L"理、自我封閉的心理、恃才放曠心理和唯我獨尊心理,在大學這種充滿厚重文化底蘊和科學探索的環境中,是格格不入的,如不及時調整,最終會由于不適應反而造成精神上的自我找害。

第三,要將對大學生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規劃內。從思想、道德、法制、情感等方面教育引導大學新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和豐富自己的頭腦,從而建立穩定健康的精神境界。

二、幫助大學生制訂學習策略

面對大學課堂高難度、快節奏的知識傳播和教學進度,許多大學新生表現出手忙腳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狀態。他們的學習方法仍然停留在中學階段的抄筆記、作練習題等接收式的被動狀態。具體表現為:

學習被動,缺乏條理。由于大學新生習慣沿用中學的學習方式,上課仍然寄希望老師給抄筆記,甚至不善于聽課,思維能力的發散程度偏低。忙于整理筆記,又抓不住學習重點,是大學新生上課的主要特點。

學習沿襲中學的方式,善于死記硬背,綜合理解不足。大學新生剛人校,在學習上還沒有找到大學課堂的快節奏學習方法,往往一節課聽下來記得龍飛鳳舞,有的回圈半片。在課后復習上好死記硬背條條,對于知識的整合缺乏創新聯想能力。

學習上缺乏系統的規劃和階段性目標。這也是大學新生在學習方法上的缺失。許多學生對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目標不夠清楚,對自己在三年或四年的大學生活將收獲什么樣的知識成果也不十分清楚。所以,他們中時有補考、打小抄、考試成績偏低等不正?,F象發生。相當多的學生在第一學期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承受不住,或考試受挫,存在棄學厭學心理。

課外自學活動盲從,主動鉆研自學能力差。表現為盲目聽各類講座,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如社團組織活動。由于這類活動的知識含量相對靈活,傳播形式比較符合青年學生特點,所以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熱衷于此,但也有一些學生顧此失彼,成為社團活動積極分子,而在主課上學習基礎不牢,成績平平。在利用資料、圖書閱覽等自學活動中,缺乏針對性,雖開拓視野,但龐雜沒有深度,沒有建立起知識系統。

凡此種種,都是大學新生在學習策略上巫待教師幫助解決的現實問題。對大學新課外教育管理,作為專業課教師或輔導員老師都應結合本專業實際,結合學生的不同差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新生規劃自己的學習策略和計劃。

首先,應幫助大學新生制訂個人的學習規劃和發展目標。教育者有責任有義務將大學教育的 本質內涵提示給新學生,整個大學階段從某種意 義上都說是為將來參加工作奠定專業基礎。因 此,不能舍本逐末,忽視專業基礎,盲目發展個人 業余愛好。要將每課學習應達到的最佳績點向學 生交待清楚,以便確定奮斗目標。

其次,應積極輔導、熱情幫助大學新生總結歸納適合大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而構建系統的學習策略,則有助于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把應學會的知識學到手,應取得的考試成績考出來,應掌握的知識要點掌握住。這樣才有利于大學新生避免學習受挫,減少競爭壓力,充滿信心地迎接繁重的大學學習任務。

指導大學新生構建學習策略,歸根結底是指幫助大學新生科學地分配時間、精力,把寶貴的時光運用到最佳專業領域,克服舍本求末的弊病,從而愉快地完成學業。

三、指導大學新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隨著高等教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聯合與融合,大學生社會活動越來越多,社會實踐涉及的范圍更加多姿多彩。有的因缺乏指導,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出現諸多問題。例如,家教問題,時常引起報酬糾紛;打工問題,引發不安全事件發生。有的學生禁不住社會消極現象的騷擾影響,墮落甚至犯罪。這些都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對大學新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從人校開始,就要嚴格系統地納人培養教育計劃之中。筆者認為,對大學新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管理,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制定以班為單位的集體活動規劃,擬定目標,明確學習實踐的方式、方法和任務;

二是組織建立大學新生自主參加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信息反饋系統;

三是定期開展對大學新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輔導,必要時開設專題對大學新生進行成人社會化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取向的指導。

總之,教育管理大學新生的課外學習活動,是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肯于鉆研,勇于探索,充滿理想,這是他們的主流。但絕不能過于樂觀,因為隨著高校改革的深人、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在東西方各種思潮和中國國情中社會變革的各種能量釋放中,由大學生尚缺乏應對經驗,特別是大學新生,剛從父母身邊邁向準社會的這么一個轉折時期,迫切需要為生師長者,給予他們切合實際的心靈關懷和精神激勵,使他們在進人大學后能夠健康成長,適 應未來的挑戰。

教育管理論文:試論貧困大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及教育管理對策

論文摘要:貧困生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其獨特性,通過對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卡特爾16PF測量結果的對比分析,歸納出貧困大學生的人格特點。根據人格理論分析了貧困生人格的成因:生活狀態落后.見識有限;缺乏安全感與歸屬感;成熟動機強烈,提出相應的教育管理對策。

論文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心理特點;教育管理對策

貧困大學生是近年來為社會廣為關注的一個弱勢群體,由于家庭貧困,他們來自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壓力較大,其心理疾病發生率遠遠高于普通學生.從而出現了因經濟貧困導致的“心理貧困”的“雙困生”。由于心理能量不足,貧困生容易產生認知、情緒、意志行動等心理過程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從而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學習生活效率降低、社會功能受損等負性變化,嚴重影響了其學業的順利完成和人格的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和學校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在經濟上給予了貧困生很大的幫助,但在我們工作中仍能感受到貧困生精神狀態的低落。因此針對貧困生的特點,不僅要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而且要研究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精神扶貧,幫助貧困學生擺脫精神壓力。

一、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調查分析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筆者從九江市四所本、??圃盒8鱾€年級的學生中按照隨機抽樣原則抽取400名貧困生(月個人消費總額低于九江市居民最低生活標準)和40O名非貧困生,利用卡特爾16種人格測驗量表fl6PF1進行統一測試.發放問卷各400份,回收問卷貧困生368份和非貧困生392份,問卷有效性分別為92%和98%。數據統計采用W_IZ心理測驗與統計軟件和SPSS軟件包。

(二)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1.貧困生與非貧困生人格因素比較貧困生與非貧困生16PF值如圖l所示

從圖l中的數據比較可以看出.貧困生在有恒性(G)、憂慮性(O)、獨立性(Q2)、自律性(Q3)四個方面分值高于非貧困生,而在聰慧性(B)、穩定性(C)、興奮性(F)、敢為性(H)、世故性(N)、實驗性(Q1)六個方面分值貧困生低于非貧困生。通過統計分析。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聰慧性(B)和敢為性(H)兩個方面差異顯著.其顯著性小于0.05,而在興奮性(F)方面顯著性明顯,其值小于0.01.表明貧困生較樸實,做事審慎、保守,甚至有退縮傾向。

2.貧困生與非貧困生次級人格因素。比較卡特爾教授在研究人的l6種個性因素的基礎上,認為有4個次元素可以進一步診斷人格特點根據卡特爾的次級人格因素分數的計算公式.利用圖1中的相關數據計算出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次級人格因素從圖2中的數據比較可以看出貧困生在內向與外向方面與非貧困生差距明顯,其顯著性差異小于0.05,表現在貧困生相對較內向,在人際交往中不主動,甚至缺少自信。

二、貧困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成因

社會心理學理論表明.生活在同一社會群體或相似的生活環境中的人會形成相似的人格特點筆者采用訪談法結合人格理論分析貧困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及特點,歸納出影響其人格特點形成的幾點因素:

(一)生活狀態落后.見識有限

本研究貧困生群體中有3O5名來自于農村.其中164名來自于邊遠山區.這些地區信息不暢通.消息相對比較閉塞.人們生活狀態相對比較落后.導致貧困生從小見識少,對有些新科技不了解,沒掌握:另外,這些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相對落后.學生的知識面較窄所以進入大學后,貧困生在聰慧性方面與非貧困生有一定差距。同時,由于這種差距的存在.也導致了部分貧困生產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興奮狀態較低

(二)缺乏安全感與歸屬感

本研究貧困生群體中有313名來自于多子女家庭,其中195名同學表示父母由于家庭壓力較大.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和關注.致使他們從小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并且不自信。為了免受傷害.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封閉自己,不能主動與人交往,偏內向,極易產生自輕、自賤、自畏等自我意識的偏離,行為上也往往表現為退縮:還有65名同學表示習慣于用不平衡的心態面對一切,他們在交往中不能善待自己、寬容別人,叛逆的行為既傷害同學間的感情.又挫傷本人的自尊心.形成人際危機:另外.經濟上的拮據也往往限制了貧困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機會.客觀上強化了他們自我封閉的性格

(三)成就動機強烈

在訪談中有310名貧困生表示.由于從小家境貧寒.使他們更早體會了生活的艱辛.更早產生了為父母分憂的想法.并有強烈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動力,也就是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此,在高校里,貧困生在自立、自律、有恒性方面要好于一般同學,他們更能吃苦,更有韌勁。

三、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對策

(一)重視貧困生的思想教育

“扶貧先扶志”,在努力加大對貧困生經濟扶助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對他們進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在充分了解掌握貧困生心理、行為特征的基礎上.要對他們的“心理貧困”問題予以特別關注如筆者在此研究其間。吸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12名。參與成立本校以貧困生為主體的“自強社”.“自強社”在為貧困生提供經濟資助的同時,也通過社員們的自助、助人、服務社會等模式.將他們的個人需求與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聯系起來.把當前的困難與遠大的奮斗目標聯系起來,教育他們正確看待和認識貧困.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勇于面對現實。培養他們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能夠成熟的為自己定位,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二)加強對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幫助學生了解和分析自我心理健康狀況,客觀、勇敢地面對現實,恰當、全面地接受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外在劣勢.又看到自己的內在長處筆者對學生進校后的心理健康檔案進行篩查,并對其中有自卑感、自我封閉、自暴自棄等心理傾向的貧困生進行約談,予以特別關注,讓貧困生感覺到他們是備受關心的在學校層面通過點面結合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如采用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小型討論會等形式.進行心理知識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指導他們學會自我調適.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戰勝自我。為了使貧困生打開心扉。筆者組織貧困生開展一些以他們自身為主角的活動,如“受助者助人”、“愛心傳遞”等,資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為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的困難群體服務等。通過這些活動.使貧困生從內心融入社會群體.逐步消除孤獨感.并在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中奉獻才華,升華自我。

(三)開展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面的訓練

筆者針對貧困生人際關系能力不高、樂群性分值低、較自閉等心理特點,嘗試開展了一些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面的團體訓練如在“肯定性團體訓練”中.要求貧困生合理分析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差距.尋找消極的自我意識.然后運用自我辯質訓練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最后通過角色扮演法及各種社交技巧的訓練.變通方式.實現認知重建一位同學在參加完“信任之旅”活動后表示.能信任別人是溫暖幸福的.被人信任是自豪的.給別人一份信任.給自己一種責任.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會更融洽可見.貧困生在團體訓練中能增強與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并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和關愛.進而提高了興奮性.增強了信心.學會了與他人積極相處.提高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了積極樂觀的心態

(四)幫助貧困生從實踐活動中增強自尊和自信

從自身實踐中增強自尊和自信.不僅在學習方面努力,而且要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勤工助學的意義不只在于能從一定程度上改善經濟條件.更重要的是使貧困生通過實際行動來克服困難.從而增強自尊和自信筆者研究其問.嘗試在學校勤工助學群體中組織開展“十佳服務標兵”、“意志堅強好青年”、“逆境中的英才”等評選活動,使貧困生認識到,真正的貧困是缺乏知識、缺乏信息和獲取信息的手段.懂得擁有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就是財富,自身具有的如堅韌、勤奮、吃苦耐勞等品德都是自己獨有的美德:認識到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里.不要盲目通過追求成績來滿足自尊的需要.學習能力的獲得、創造力的發展以及健康人格等都是學有所成的體現

(五)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筆者在心理咨詢實踐中.經常遇到貧困生因為老師一句傷害性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如“這個老師從來都不關心和過問我的學習”.“這個老師看不起我”等。因此筆者認為要為貧困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優化校園的育人環境.引導師生以平等的心態看待貧困生,不歧視、多理解、多幫助貧困生,減輕貧困生的貧困感和自卑意識,改善班級、寢室等小群體的人際關系對于貧困生來說.小群體密切的人際互動關系對他們的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應在小群體中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人際環境,并通過組織各種團體活動來優化這種人際關系.這對于調適貧困生的自卑情緒、開啟他們封閉的心靈、增強其交往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發動師生扶助貧困生.形成全員助困的良好氛圍在師生中積極倡導愛心助困活動。從經濟、學習、心理等各個方面幫助貧困生,喚起全校、全社會對貧困生的關注和支持。

教育管理論文:淺析高職院校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論文摘要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也選擇就讀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群體,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本文通過分析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高職院校在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從學習和尊重民族文化、加強思想教育、關注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整合育人力量五個方面入手,做好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論文關鍵詞 高職院校 少數民族學生 教育管理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蔽覈鴱闹醒氲降胤蕉几叨戎匾暽贁得褡宓娜瞬排囵B工作,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因此,很多少數民族學生也有了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提升的機會。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大,越來越多地少數民族學生也選擇就讀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群體,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如何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一、 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

(一)民族情結較重

少數民族學生大都來自于貧困的邊遠山區,為了生存和抵御外來的困難,形成了非常強大的團體生活模式,從而也形成了較強的民族情結。因此,進入大學后,少數民族學生往往只愿意跟本民族的學生一起交往,而不愿意與漢族學生交往,這樣也就更強化了他們的民族情結。

(二)民族習慣和民族信仰有差異

少數民族學生從小多以本民族聚居的方式生活,長期受到本民族風俗習慣、家庭教育的熏陶,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習慣。遠離家鄉,來到高職院校求學,生活環境的極大改變,飲食習慣、行為方式與其他同學的不同,讓少數民族學生感到不適應,也會因為這些方面的差異導致一些矛盾的產生。此外,少數民族學生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如:藏族學生信仰佛教、新疆學生信仰伊斯蘭教等,這也是導致民族意識不同的直接原因。

(三)學習基礎不好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受到歷史、地域、社會發展等多因素的影響,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基礎教育相對薄弱,導致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低,尤其在英語、數學、計算機等課程的學習中頗感吃力,入校后明顯感覺課程多、壓力大。

(四)性格豪爽、能歌善舞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大都性格豪爽,待人熱情、直率、重情重義,此外,生活的地域特點也造就了他們能歌善舞的特長,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都有一副好嗓子,都會跳本民族的舞蹈,在很多文藝表演的舞臺上都有他們的身影。

二、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問題

1.由于民族情結較重,容易形成“抱團”現象,經常以“老鄉會”等名義開展聚會活動,因此很難融入整個集體,同時也會因為一人受到所謂的“欺負”而集合大量本民族學生“打抱不平”,從而引發安全穩定事故。

2.少數民族學生組織紀律意識較淡漠、喜歡飲酒,性格豪爽但也易沖動,容易發生酒后滋事等矛盾沖突事件。

3.環境改變帶來的不適應、學習壓力的增大、人際交往的不順暢,往往導致少數民族學生產生自卑、焦慮甚至敵對等心理狀態。

4.學習上的脫節給少數民族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壓力,也由此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逃學,甚至因不及格科目較多出現留降級現象。

三、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

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不僅關系到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穩定。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在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對民族語言、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了解和關注還不夠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中缺少少數民族工作人員,不利于具體開展工作;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中強制約束較多而人文關懷較少等。

針對上述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學習和尊重民族文化,促進溝通和融入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人數日益增多,少數民族學生也不斷增加,且民族種類也隨之增加,宗教信仰、民族習俗也呈現多樣化。民族之間信仰、習俗、語言等方面的差異,也容易造成各民族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以作為學校相關部門的管理者、輔導員和班委干部應主動學習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如:民族習俗、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少數民族學生相處,才能有效的處置各種矛盾和問題。此外,還應該關注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對學生進行民族政策教育,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讓各族學生和睦相處、避免糾紛。另外,各民族也都有燦爛悠久的民族文化,學校應給少數民族學生提供展示民族文化的舞臺,如:開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等校園活動,讓各民族學生都能展示本民族的歌舞、器樂、繪畫、民間藝術等,加快各民族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彼此之間的團結和融合。

(二)加強思想教育,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意識轉變

1.加強法紀意識教育。少數民族學生因為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因此法紀意識也比較淡漠,認為凡事都可以靠武力解決,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事故。所以,從少數民族學生進校起,就要加強法紀意識的教育。一是利用好課堂主陣地的作用,給學生上好法律基礎課,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的意識;二是利用班會、團組織生活等開展“普法”教育活動,讓法治教育入耳、入腦、入心;三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時時給學生進行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知法、守法氛圍。

2.加強文明素養教育。少數民族地區盡管流傳了許多寶貴的民族文化,但由于歷史和地域原因,也保留了一些“陋習”,如:不勤洗澡、不勤換衣、語言不文明等。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必須要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文明素養教育,如:通過創建“文明寢室”、評選“文明之星”、開展“中華禮儀之美”主題教育活動等,不斷宣傳文明禮儀知識,帶動少數民族學生一起行動起來,改掉陋習,做當代文明大學生。

3.加強自信自強教育。由于不少少數民族學生來自邊遠山區,家庭經濟困難,再加之學生成績落后,往往產生自卑心理,不愿與人交往,也常常把困難和壓力藏在心里。輔導員是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同路人,應密切關注這部分同學,通過談心交流給予學生關心和幫助;通過給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找回自信。當然,也有個別少數民族學生抱著一種“等靠要”的心態,認為自己是少數民族就應該享受一定“特權”或“優待”,依賴性強、不思進取,甚至還不講誠信,針對這部分學生必須加強自強教育,必要時還應當嚴肅批評,讓他們明白凡事只能靠自己。

(三)關注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由于少數民族特殊的民族背景和民族認同,造成他們在心理上也存在著特殊性,具有逃避、自卑、排他等心理。這些心理狀況都非常不利于少數民族學生融入學校、融入社會,也不利于他們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1.不斷健全學校心理咨詢機構,不能僅僅是針對普通學生的心理咨詢,還應該有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

2.加強學校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的培訓,要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習俗,進一步分析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處理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3.在日常教育中需改變方式方法,由原來的批評多、強制要求多逐漸向多鼓勵、多肯定轉變,引導學生樹立樂觀、向上、友愛、進取、包容的積極心態。

(四)管理要嚴格但也要人性化

由于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容易引發酒后鬧事、聚眾斗毆等安全穩定事故,因此,在管理方面必須要嚴格,如:制定少數民族學生管理辦法、少數民族學生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安排“專人”高度關注比較容易滋事的少數民族學生等。但是“嚴格”不等同于沒有“人情味”,在管理少數民族學生的過程中,同樣需要“以情化人”,如:

1.在一些民族節日帶來之際,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支持少數民族學生開展慶?;顒?,并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同,情感加深了管理也就更容易了。

2.注重發現和培養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優秀分子,選拔他們擔任學生學生干部或發展為黨員等,通過他們的模范作用去帶動其他少數民族學生。

3.成立民族事務部門,并由少數民族擔任負責人或工作人員,定期開展一些座談會、交流會等,以便更加全面、專業、人性化地處理各種少數民族學生問題。

(五)整合育人力量

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不僅僅是輔導員或學校某個部門的事情,而是應該整合學校、社會、家庭以及學生自己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從而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要抓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嚴格執行好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各項政策,特別是各項鼓勵和優惠政策;政府部門要加強高職院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和監控,給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安全有序的環境;此外,學校老師也要經常跟少數民族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告知學生的表現情況,請家長配合進行教育管理。只有發揮多方的育人力量,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才會卓有成效。

四、結語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培養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模式,創新開展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這樣才能真正為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成才貢獻力量。

教育管理論文:試論醫學院實習生教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論文摘要: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關鍵環節。通過分析實習學生實習滿意度下降、實習學習量下降、實習紀律性下降的原因,探討改善醫學院實習生教育管理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醫學院;實習生;教育管理

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是從課堂走向社會,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渡階段,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的橋梁,是將醫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臨床義務工作者的關鍵環節。臨床實習為醫學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種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術以及培養臨床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機會和條件,也為醫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深入群眾、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提供了社會實踐的平臺。醫學生畢業到醫院工作后,其臨床技能的靈活運用程度也直接影響到用人單位對培養學校的教育質量評價,進而間接影響到就業率的穩定,長期將會影響到學校美譽度的提升。因此,加強新形勢下的醫學生實習教育管理是醫學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的保證,是穩定就業率的保證,是提高學校美譽度的保證,理應受到高度重視。

一、當前醫學生實習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所在的四川省瀘州醫學院是省屬高校,每年有本科實習學生2000余名,三級乙等及以上臨床教學醫院29所以及其他穩定的校外專業教學實習基地30余個,其實習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醫學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更好地研究當前醫學生實習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學院成立了“瀘州醫學院本科學生臨床實習教改科研課題組”,課題組通過群體訪談、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等形式對瀘州醫學院的實習學生、實習基地醫院、年級輔導員、國內其他醫學院校進行了調查,發現當前醫學生實習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三點。

1.擴招后實習學生人數大幅增加,科室帶教老師教學意識欠佳,學生實習滿意度下降

擴招后的實習學生人數總體比過去有明顯增加,雖然增加了實習基地,但科室的見習學生、實習學生總數比過去仍有所增加,實習基地醫院的帶教壓力較大。在2010年對瀘州醫學院各基地醫院隨機抽樣500名實習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實習學生對科室老師的帶教水平評價為“滿意”的占56%,“一般”的占30%,“不滿意”的占1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優質的實習醫院級別高,病人多,臨床醫生自身的醫療任務都很重,花在實習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充沛。另一方面由于實習任務是軟指標,教學量沒有明確細化,責任并不落實,部分青年醫師的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學歷的提高和晉升職稱的忙碌中,醫院給予的帶教補助又是杯水車薪,因而帶教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欠佳。以上的主客觀原因導致臨床醫生(尤以外科醫生比較明顯)普遍缺乏帶實習的工作激情,應付了事甚至很不耐煩,很多科室都不再開展專門針對實習生的小講座和案例分析。同時,鑒于醫療風險,現在實習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大大減少,很多實習學生抱怨自己在科室基本上只是做一些簡單的重復工作,對學習的幫助不大,學習熱情從初時的高漲逐漸懈怠下來。

2.社會就業壓力加大,學生實習、考研、就業矛盾日益突出,學生實習學習量下降

醫學生的實習時間一般是10~12月,但國內各醫學院校安排的時期有所不同。如中國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徐州醫學院、內蒙古醫學院、長沙醫學院等高校是第九、十學期安排實習;瀘州醫學院、廣州醫學院、廣西醫科大學、贛南醫學院等則是第八、九學期安排實習,第十學期返校再上提高課。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但鑒于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招聘和考研主要集中在第九學期,因此無法繞開考研、就業對實習工作的干擾。課題組在對實習基地醫院的調查中發現,80%的實習醫院均反映“實習、考研、就業的體制性相互矛盾”是當前實習管理中最大的難題。干擾主要表現為四種情況:一是部分實習生因為參加就業招聘不斷請假而耽誤實習時間。二是由于地區醫院甚至部分縣醫院等用人單位只招收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醫學生,為了將來的前途,越來越多的本科生選擇考研。部分學生專心備考,實習時心不在焉,甚至不惜逃工復習。三是目前醫院體制改革,在絕大多數單位招聘中,參加面試后學生還需要參加當地人事部門組織的公招考試,實習學生在實習的同時要花費大量時間準備參加公招考試。四是近幾年部分條件好的醫院為了優中選優,要求應聘學生初步面試后要試用一定時間方可簽約,這種單位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學生為了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向實習醫院請假。當這種請假沒有被批準時,有的學生就選擇了違紀曠實習。以上四種情況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實習質量,減少實習的學習量。

3.學生對實習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實習隊教師到崗履職情況欠佳,學生實習紀律性下降

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實習目的并不明確,對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從而導致紀律性下降。不少學生還習慣于過去坐在教室里聽課的學習模式,在實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不知道身邊何事可學。有的學生不愿在病人身上多下功夫,不屑做瑣碎小事,甚至認為自己是“免費勞動力”,有干活多了吃虧的錯誤思想,影響了學習積極性。有的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后知道了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專業,便對當前實習的無關科室失去興趣,從而喪失了許多學習的機會。還有一部分實習學生,因為是獨生子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紀律意識淡薄,在校時早就渴望到實習基地去放松,一旦管教不嚴便成為脫韁野馬。而實習階段的學生管理也是學校管理的薄弱環節。大學生在校有輔導員專門管理,從思想到行為無微不至,而實習后醫院遠離學校,一般是實習隊教師進行管理。以瀘州醫學院為例,實習隊教師的選聘歷來是一個難點。學校各部門都不愿意讓工作骨干離崗去帶實習,因此都是盡量選工作能力不強,在部門沒有受到重用的。實在要派骨干,也都是快去快回,最多半年輪轉。已婚年長的教師離開家庭,思家心切,經常找機會回家。單身年輕的教師雖能長駐基地,但由于工作經驗缺乏,在教育幫助學生時又顯得力不從心。以上內因和外因導致了實習學生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實習學生不認真實習,進而出現違反科室規章制度和實習紀律的現象。

二、改善醫學院實習生教育管理的對策

1.提高實習帶教老師素質,設置科室“實醫師”

要提高實習質量,必須依靠高素質的實習師資隊伍。帶教老師不僅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高水平的臨床技能,還必須有較強的教學意識,熱心帶教。因此,要重視帶教老師的選拔和培養。在高校擴招、實習學生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各科室可參照“住院總醫師”(醫師崗位的一種,每周6~7天工作,每天24小時內均在病區或附近,以便隨時在崗)的方式設置“實醫師”,專人進行實習生管理。“實醫師”專門負責安排科室實習生的學習活動,紀律檢查,組織小講座和案例分析,組織出科考核,確保實習學生在本科室學有所獲?!皩嶀t師” 由基地醫院和實習隊教師對其工作進行考核,可適當給予經濟獎勵和精神獎勵,與評職稱等待遇掛鉤,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設置“實醫師”等于在基地醫院成立以科室為單位的學習小組,能加強實習生的紀律管理,能最大限度利用科室的學習資源對全體實習生進行教學,對科室醫師的教學水平也是一種歷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調整實習時間,實行彈性實習制與實習小學分制

就業、實習、考研都事關學生的切身利益,都很重要,不可偏廢。在充分重視醫學生實習的基礎上,也要充分認識到就業對學生個人及家庭、社會的重要性,認識到考研對學生的生存質量、緩解就業壓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三者只能合理分配有限時間,科學錯峰。在對瀘州醫學院各基地醫院隨機抽樣500名實習生的調查顯示,60%有考研意向,22%希望考研復習請假兩個月,57%希望是三個月。我國的考研時間一般是1月,故考研復習的最佳時間是11月和12月,而各地的“就業雙選會”、招錄考試也多安排在11月和12月,這段時間部分學生要到用人單位面試、試用、辦理就業協議審批手續等。據此提出“彈性實習與實習小學分制”的教改方案。

彈性實習制是指在保證實習效果的前提下,實習任務完成的時間由一段固定時間與選擇性時間、必修實習科室與限選實習科室相結合原則進行實習,類似于學分制下的必修課和限選課。學生在固定時間段的實習期間不能請假,必須完成規定量的實習任務。而在選擇性時間段內,可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實習時間和實習科室,完成規定量的實習任務。在選擇性時間段內,留出11、12兩個月的機動時間,實習生可以專心復習考研,可以安心去找工作,也可以留在醫院認真實習,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實習小學分制是指模仿學分制教學管理而采取的實習生管理模式。按照實綱擬定各科室實習學分,要求實習學生完成一定的實習學分才認定為實習合格,否則不讓其參加畢業考試。出科要嚴格考試,筆試和操作結合,確保實習質量。對于嚴重違反實習紀律或出科考試不合格者按規定補考。實習小學分制能兼顧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了實習階段的安全管理和教學質量。

3.開展崗前教育培訓,加強崗上教育管理

要提高學生對實習工作的重視,減少違紀率,需要做好崗前教育培訓,加強崗上教育管理。在實習前安排不低于一周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培訓,讓學生理解“實習就是產品出廠前的最后組裝階段”,關系人才質量,也關系學校的美譽度。崗前培訓的內容包括實習規章制度、醫院管理相關制度的學習、醫德醫風教育、師生及醫患溝通能力培訓、臨床基本技能強化訓練、實習基地黨支部建立與黨務工作培訓等。夯實基礎,方可使學生進入醫院后能盡快轉變角色,適應新的崗位。

第二個方面是加強崗上教育管理。其關鍵在于選拔工作能力強的實習隊管理教師和科室實醫師。其中,實習隊教師建議在基地醫院當地招聘,例如可選擇實習基地醫院的離退休管理干部,他們既熟悉醫院情況,又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只要給予合理的報酬和充分的肯定,就可以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實習隊教師交給實習基地醫院和學校雙重管理,學生參與監督。這就避免了學校派遣實習隊教師離開家庭,思家心切的根本問題。實習隊教師和科室實醫師要像輔導員一樣承擔起學生心靈耕耘者的角色,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信念,珍惜臨床實習的每一天,勤學、多練、博采、善思,為畢業后在醫療崗位上為人民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學院的領導和輔導員也要經常深入實習基地巡查,掌握情況,及時溝通,確保實習工作順利進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醫學院實習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有的來源于體制性矛盾,有的來源于帶教老師或學生本人的主觀原因。問題較普遍,也難于解決,但只要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重任。

教育管理論文:淺談從大學生權利看高校的教育管理

論文關鍵詞:高校 學生權利 制度管理;

論文摘要:保障學生的權利是教育法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依法治國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大學生的權利已從應然狀態轉到現實狀態。本文提出了作為大學生應享有的權利,并對高校管理如何進行改造以保障大學生的權利作了分析與探討。

大學生作為具有獨立個性和主體意識的公民,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同時,其作為受教育者,又享有教育法律法規規定的不同于其他公民的權利。然而,在現實中,大學生的一些權利往往被忽視,甚至被否定。本文試圖分析大學生應享有的權利,探討高校管理如何進行改造以保障大學生的權利。

一、大學生的權利——從應有到現實

從大學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來講,作為國家公民,他們應享有憲法規定的作為公民應享有的權利,此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尤應享有下列權利。

(一)發展權

馬克思說,“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边@種天賦和需要使得發展成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大學生因其天賦存在著多方面的發展可能性,從而享有從多方面發展自己的權利:

1.表現權。表現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欲望。大學生在學習中表現自己天性的心理特征非常明顯:希望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智慧,表現自己的價值,當學生的這一心理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自豪感而更有信心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創造,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只有在不斷地表現自己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2.選擇權。人的選擇是從眼前若干的可能性中,憑著明確的意志做出取舍的一種綜合性、價值性判斷。人在選擇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尊重和維護學生的選擇權是對學生個性和差異性的尊重?!按髮W是以多樣的課程選擇機會、豐富的隱性文化、充分的個性尊重、自由的學習條件以及有效指導下的研究訓練來實現人的更多程度發展的?!贝髮W生的選擇權應該包括:擇校權、專業選擇權、課程選擇權、教師選擇權、學習方式選擇權、評價方式選擇權、學習進度選擇權等等。

3.犯錯權。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大學生是成長發展中的人,還不成熟,他們應該擁有犯錯的權利。當然,這里的錯誤指的是學習中的錯誤。

4.休息權和娛樂權。休息和娛樂對于促進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對身心正在迅速成長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休息不足必將導致學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反應遲鈍,學習效率低下。娛樂、閑暇活動不僅能使學生恢復身心,增長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二)自由權

在教學領域,如果沒有自由,學生就會被迫按照某一統一模式來發展,他們的精神會受到奴役、個性會受到壓抑。因此,大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自由權除了一般公民應享受的權利外,還應包括:

1.思維自由權。人的思維只有在自由、不受控制、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創造性,開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恩格斯語)。大學生處于思維發展的旺盛期,其思維發展情況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學習和工作的創造性成就。所以應享有充分的自由思維權利。

2.疑問自由權。疑問,是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信息觀念、新的刺激相矛盾、不一致,從而引發沖突的心智狀態。隨著認知沖突的解決,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能得到優化和完善。對大學生來說,問題意識對他們的自主性學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都非常重要。

(三)民主權

在現代社會,民主已經是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和“平等”、“自由”相互并行。一所學校、一個班級可以被看作一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的主人就是每個學生自己。因此,學生應該享有:

1.自主管理權。學生進大學后,自主意識日益強烈,他們希望在某些方面、某些程度上脫離學校、教師、家庭的管束,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生活圈。同時,他們也熱切希望學校、教師、家庭關注到他們的自主能力,不斷給他們提供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機會。

2.知情權。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學費制度的改變等,“學生是消費者”的概念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作為消費者,學生有權充分了解高校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務的真實情況。如:學校有關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獎學金、課題等的申請、學術交流活動、校園活動等無形的資源);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狀況,包括課程及其相關內容、師資;學校管理狀況及管理人員的職責;學校的收費政策;學校的評價制度(包括學生參與的各類競賽的評分標準及評比結果,各類評估、評獎的評價標準和結果公示,學生干部的選拔標準及程序、方式)等等。知情權是學生提高自身學業水平和維護其它正當權益的必要條件。

3.監督權。大學生擁有與教師、管理者同樣的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特別是與學生利益相關的學校事務。大學生作為利益主體,享有提出意見、參與決策、監督實施的權利。大學生的監督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監督學校資源的使用;二是監督學校日常機制的運作。

4.評教權。教育也是一種服務,是通過由教師將優質的教學提供給學生來實現的。學生作為這一服務的直接受益者,理應有權對他所享受的教育服務作出評判,且學生評教是對教師教學最好的監督。因此,學生評教應不僅僅被看作是管理、評價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更應該被看作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二、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學生權利的失落

在高校教育管理實踐中,忽視、漠視、侵犯學生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而造成大學生權利的失落,主要表現在:

1.高校管理者濫用權力,導致學生的一些合法權利受到侵犯。高校作為從事教學、研究的單位,擁有比國家機關更多的自主權限,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制定內部規則。我國《高等教育法》第41條規定,高等學校校長行使的職權中第一項就是制定具體規章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高?;趯W生管理的便利性,通常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而這些規章制度過多地設置了義務性條款,較少去思考和挖掘義務性條款的對應的權利性條款?!笨傮w而言,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雙方分別處于支配與被支配、壓制與被壓制的地位。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也是按“命令——服從”的權力運作模式進行的,在制度設計上偏重于管理和規范,在制度執行中不按正當程序,忽視或剝奪了學生的權利。義務與權利是相對稱的,高校要求大學生履行義務的同時,應同時保障其應享有的權利。

2.高校教師固守“師道尊嚴”,忽視或侵犯了學生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者的義務就是受教育者的權利,受教育者的義務則為教育者的權利。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都遵從“師道尊嚴”的道德規范,教師的權利和尊嚴神圣不可侵犯,學生只有服從的權利,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經常忽視、甚至侵害學生的權利。

3.高校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渠道,學生的合法權利得不到充分體現。要體現學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必須既要保障學生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又要暢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學校各方面的真實狀況,及時反映學校管理或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意見,并參與學校管理的決策,行使自己作為消費者應有的各項權利。但是,在我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一是學生自治組織難以自治?!靶7劫x予學生會的權力,遠不足以實現學生自治。”學生會更多的是完成學校交待的任務,向同學們作些宣傳解釋工作,在代表學生權益方面,所起的作用只限于提出意見。

二是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從管理的角度說,“作為年滿18歲以上接受過中等教育又進而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他們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有著對自身利益的訴求,這是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學生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的參與權問題,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大學生民主運動的主要訴求,之后,許多國家都認可了學生是學校管理的組成部分,并在學校的決策機構或評議機構中明確了大學生的代表席位。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開始實施“學生參議制”,設立“學生校長助理”、開設“校長信箱”、推行“學生評教制”等舉措,都是促進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成功嘗試。但是,這些制度也僅賦予學生“建議”的權利,而沒有“決策”的權利。特別是對于涉及學生利益的重大問題時,如何保障學生知曉、參與、決策和監督的權利,更需要在制度層面做進一步的探索。

三是大學生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雖然我國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增強了不少,但與權利相對應的義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卻未能同步增長。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民主意識、責任意識、自治能力,還有許多亟待改進之處。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造——以學生權利為本位

我國多年來形成“教育道德化”的傳統管理,主要以道德教化學生,并以道德規范為基礎構筑學生管理規則,用學生應當或不應當等限制或禁止的義務性規范設計學生管理制度,這使得對學生的管理實際上是以學生的義務為本位,而不是以學生的權利為本位。在這種傳統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學校權力會不由自主地任意擴張,從而與依法治國和“教育法制化”的理念在有關學生權益的保護方面發生沖突,以至于現行高校依法治校的過程中越來越顯得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權利為本位,即:在肯定學生權利和義務不可分的前提下,以學生權利而不是以學生義務為起點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權利為本位的管理,重點要落實在三個方面。

1.轉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承認“學生是人”?!芭囵B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在表述教育目的時用得最多的一種說法。這種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國家、社會、時代、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本無可厚非。但這種目的過多地從社會角度來考慮教育,很容易把人僅僅當作社會的產物和工具來培養,要求學生遵從、馴服,缺乏充分發展的自由。這種目的恰恰忽視了“學生是人”這一基本而深刻的命題及其內涵。

2.設計相應的制度,保障學生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和大學自治的要求,高校有權制定相應的校規校紀以管理學生,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但同時,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其宗旨和目的要遵循學生本位,要通過制度設計來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首先要遵循合法、公正、教育保護、權利救濟等原則。遵循這些原則來設計管理制度,就能使學校管理制度成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自主做出合法行為的保障。其次,要健全管理制度。一般而言,應當包括三個方面的制度:一是實現學生合法權利的制度,包括教育救助制度和教學公開制度、生活保障制度;二是保護學生合法權利的制度,包括學生處分等級、處分決定、處分告知等程序制度;三是學生合法權益的救濟制度,包括校內申訴制度和聽證制度。

3.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維護學生應有的權利。實施以學生權利為本位的教育,必須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針對學生的需求和就業市場的新變化,從實際出發制訂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計劃,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教育”,尊重個性,保護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個人特長。改變傳統教育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潛能挖掘不夠的缺陷,要樹立起“通識教育,分層培養,引導創新”的理念。

二是實行個性化教學。改變過去學生一入學就固定專業、固定課程內容的培養方式,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確定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實行彈性學制,要讓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專業、選擇課程、選擇任課教師、上課時間,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可以選擇學習年限。

三是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改以“教”為主為以引導學生“學”為主,變“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甚至“學生自編自演”。對學生敢于質疑書本、質疑教師的舉動要進行支持、鼓勵、贊賞,為學生“表演自己”創造條件,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討論和辯論中產生疑問、主動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教育管理論文:中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論導向——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和倫理主義的整合

摘要 不同的理論觀點,既影響著教育管理理論的研究,也會在管理實踐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風 格,也直接影響教育管理改革的發展方向。在當今世界,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和東方倫理主義形成了影響世界 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的三種理論思潮。三種理論在相互攻訐、相互作用、相互對話的過程中,給教育管理帶來 了勃勃生機。三種理論思潮在理論和實踐中的融合,已成為當代中國教育管理改革的一種理論導向。

關鍵詞 教育管理 科學主義 人文主義 倫理主義 理論導向

從中小學教育管理發展的歷史來看,無論古今中外,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教育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時,總會 采取不同的理論觀點和獨特的研究方法,在批判、繼承、交流、整合的基礎上,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管理理 論和流派。不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因其價值觀念、道德標準、思維方式不同,會認同不同的管理理論,也就會 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風格。我們為論述方便,可以大體將他們歸并為: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以效率為核 心的“科學管理理論”;以人本主義為導向的“行為科學”理論;以倫理主義為導向的“人倫管理理論”①。 在當今世界,這三種理論導向構成了教育管理的基本圖式。在當代中國中小學,對各種理論的探索和實踐,也 深刻地影響著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軌跡,但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這三種理論導向發展的趨勢,都正在逐步由對 立走向整合,對這種趨勢的深入研究,對深化我國中小學管理改革,意義極大。

一、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科學管理

在科學主義者眼中,科學是對客觀真理的認識,客觀真理被認為是可以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出發點,而對 “科學方法”的普遍性信念,則被認為是人們在認識客觀真理之后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法寶?,F代科學管理是 在社會大生產條件之下,對科學主義理論的一種實踐。在教育管理中的科學管理作法,許多是從企業管理中移 植過來的。對形成20世紀以來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管理思想影響重大的最早一種學說是英國工程師F·泰勒提出 的“科學管理”理論,泰勒認為:科學管理的原則有四條,一是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替 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二是科學地選擇工人和管理人員;三是培訓工人,使其掌握自己工種的學問;四是資 方與工人之間親密協作,職責均分,資方要干自己應該干的事情,不要把它們都推給工人②。這種理論提供了 解決企業管理中怎樣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和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這兩個環節的方法,因而成了現代管理科學 的基礎,它也被稱為“科學管理主義”。其思想不僅在企業界得到廣泛運用,而且也運用到教育和社會生活的 其他方面。例如在美國,由于公共學校教育在19世紀末得到迅速發展,教育管理面臨許多新的棘手問題,同時 政府和社會對教育的巨額投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們向學校要效率,學校管理人員只好求助于泰勒的方法, 成為在教育管理上與當時西方掀起的“教育科學化”運動遙相呼應的一種思潮。在我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迎 來了“科學的春天”,改革開放的熱潮帶來了整個社會的巨大變化,社會、政府、家庭給教育提供了越來越好 的條件,同時對教育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引發了教育管理人員學習西方科學管理理論的熱情,可以說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教育管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科學管理”思想影響下進行的。

科學管理思潮對教育管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20世紀初,由于社會、生產、科技的迅速發展,各國基礎教育也得到迅速發展,學校數量大量增加,社會 、團體、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也大量增加,這引起了人們對教育效益的廣泛關注,企業界和政府部門對學校在管 理上的浪費現象提出了嚴厲批評,要求管理人員把重點放在質量和效率上。為此提出必須對學校各方面工作進 行考核,在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之下,教育管理人員不得不放棄傳統的教育價值觀,轉向接受與現代社會經 濟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和管理模式,科學管理的思潮開始在學校管理中流行,它要求教育和管理 人員明確了解教育目標,了解學校的總效率與員工們的工作效率的聯系,了解教師的工作成效,了解學生的學 習效果,了解一個班和另一個班教學效果的差別,了解本校學生與其他學校學生相比較孰優孰劣,即注意把經 費的分配同教學成本聯系起來。如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講師富蘭克林·博比特就提出,要提高學校行政的效率, 首先要確定學校產品的理想標準(即學生標準);其次規定學校的生產方式;生產者(教師)必備的資格和工 作準則。這樣“管理人員就一定能夠牢固地掌握控制生產成本的規律并懂得如何引進更有效的工作方法”,而 “效率意味著權力的集中化和監督者對全部執行過程實施明確的指揮”③,這樣注重效率、成本、管理全過程 的觀念對傳統的經驗型管理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二)強調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量化管理

隨著科學主義觀念的流行,教育科學研究也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量化方法如教育調查、教育統計、教育 測量成了學校進行科學管理的基本工具,成了記錄、分析和比較教育產品及其成本的手段。我國改革開放以來 ,在教育管理中十分流行的崗位責任制、教師工作量的量化,標準化考試的盛行,甚至學生品德也要實行量化 標準,各種統計技術、量表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的運用,使學校管理由粗放化走向了集約化之路。為保證質量和 效率,競爭和淘汰成為必不可少的措施,分數和年級、名次和證書,成為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切與此無關的興 趣活動和課外活動,便理所當然地被排除在課程之外。

(三)以科層管理為組織基礎

科層管理理論屬于古典組織學派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提出來的。其主要 貢獻是提出了所謂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即建立在理性——法律權威基礎上的等級體系。科層管理理論認為, 在現代社會,由于科技革命改變了工作場所的性質,即分工細化和管理復雜化,這就有必要發展控制工作的綜 合機構,創造溝通和協調的系統,確定管理者及其屬員的行為準則。在韋伯看來,“充分發展的科層組織機制 較之其他組織,簡直就象大機器生產與非機器生產方式之別”④,也就是說,他認為這種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 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優于其他組織體系。

雖然對教育管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應用科層管理理論,有許多不同的看法⑤,但教育管理的理論研究 者和實踐人員仍試圖運用科層組織的概念和操作方法來說明和解決教育管理問題,對教育管理產生了切實的影 響。如在教育系統中建立上下銜接又有明確分工的管理體系;國家通過法律、法規、政策賦予各級教育組織以 明確的職責和權力;在學校內部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組織網絡,各職能部門層次分明,分工明確,有標準的工 作程序;各級領導要經??己讼聦俚墓ぷ餍?,并按他們的能力和成績決定進退,等等⑥。

上述觀點充分反映了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教育管理理論觀點。由于有了效率意識,教育管理人員更容易與 社會各界溝通,促進了教育管理的科學化和理論化,促進了教育管理的專業化、理性化、協調合作、連貫性和 激勵作用,為教育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這種理論導向在實踐中的缺陷也是相當明顯的。 首先,它把人看成機器人、經濟人,只能服從,忽視了教育是一項特別需要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事業,僅僅視教 師為執行命令的工具,無意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人失去人性并使教師和學生屈從于機械程序和某些 領導人的專斷獨裁行為;其次,缺乏對組織環境的復雜性和動態性的認識,不重視處理組織中的人的問題,在 組織結構上的基調是獨裁式,過份強調組織形式、成文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等,缺乏對人格的尊重和對人的靈活 性的重視,其等級化、制度化的管理常常使組織僵化,束縛了事物的發展。第三,在強調教育管理和企業管理 的共性時,忽視了教育過程與生產過程、教師勞動與工人勞動、教育投資與生產投資、教育結果與工業產品的 區別。雖然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管理思想首創了運用定量方法解決管理問題,彌補了過去純定性分析的不足, 但事實上很難完全用定量的方法來分析和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情況,其研究方法帶有明顯的形而上學色彩。

隨著時間的發展,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管理思想給教育實踐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明顯:首先,加速了學歷 社會的形成,在教育中形成了兩個無休止攀爬等級階梯的群體,教師為更高的工資、更高的職務和職稱而攀爬 ,學生為更好的學校、更高的學歷和學位而用功,使教育背離了教育本身的價值,教師和學生常常在為許多虛 假的目標而奮斗。其次,在教育內部,顛倒了人和教育的關系,壓抑人性、摧殘兒童,把人培養成了科學技術 和官僚管理制度的工具,教育嚴重脫離了生活。再次,學校從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成為一個“篩選”的等 級化機構和發放學歷證書的場所,另外,由于學校教育轉向考試中心主義,畢業證書成了挑選職業的通行證, 其貶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激烈的升學競爭導致了普遍的厭學情緒,嚴重影響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

因此,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教育管理理論受到了來自兩方面的批評,一是來自人文主義,一是來自倫理主 義,他們抓住科學主義的要害猛烈開火,批評它忽視人、忽視人性、忽視教育的本質、忽視教育與生活的聯系 ,但它們各自的管理思想也是涇渭分明的。

二、以人文主義為導向的民主的人際關系管理思想

本世紀30年代以來,由于勞工運動和民主思潮的蓬勃發展,新興社會科學的產生,加上學校規模擴大和學 校系統內部結構變化,科學管理思想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猛烈抨擊。于是,民主管理的新思想開始醞釀、誕生。 其中名氣最大、影響最深的倡導者當推杜威,他在系統地提出基于人文主義精神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的 同時,提出要讓教師有機會更充分地參與管理,這不僅不會改變學校組織的本質,而且還將改變教師和管理人 員之間關系的類型和性質;作為學校管理人員的“領導應當是通過和別人交換意見從而激發和指導智慧的領導 ,而不是那種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專橫獨斷地將教育目的和方法強加給別人的領導”⑦。以后,工業和社會科 學所進行的人際關系研究似乎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證實了民主管理的支持者的所抱的信念——人道主義的領 導方式能夠提高組織的士氣和效率。

以人文主義為導向的民主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注重管理中的人際關系研究

當時工業方面進行人際關系研究的著名實驗是美國芝加哥霍桑工廠的管理部門與哈佛大學管理教授E·梅奧 (Eltan Mayo)等人合作進行的“霍桑調查”,其研究結果促使管理上的“經濟人”模式向“社會人”模式轉換 ,即注重集體以及集體中人與人的關系等社會問題對個人和組織效率的影響。不久,此種研究形成為有廣泛影 響的人際關系學說,其基本原理是:工人是“社會人”,是復雜的社會系統的成員,他們不僅有追求物質利益 的欲望,還有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以及安全、歸屬等方面的社會和心理的欲望,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提高 工人的士氣(如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協作精神等),是提高效率的關鍵;領導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好集體工作 ,要在正規組織的經濟需求和工作人員的非正規組織的社會需求之間保持必要平衡。

最早意識到把人際關系學說的研究和教育管理聯系起來的教育家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導主任拉爾夫·泰勒 ,他在《變化中的思想概念促使教育必須調整》(1941年)一文中提出人際關系的研究與學校管理人員有關, 他預見今后教育管理必將受到“霍桑實驗”的影響。二戰以后,把人際關系學說和教育管理結合起來研究的文 章增多,如威爾伯·約契主張校長要正確處理好全體教職員之間的關系,要和教師以平等的地位對話等,給教 育管理理論以新的啟發。

(二)注重人的需要的滿足

人際關系理論通過霍桑實驗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是提高工人士氣。究竟怎樣才能提高 員工士氣呢?人際關系理論研究者認為:追求滿足社會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是激勵人們的動力。以后的一些行為 科學研究者對此又作了進一步的探討,認為人們各種各樣的行為,都出自一定的動機,而動機又產生于人們本 身存在的需要。因此,人們的需要和動機確定了人們行為的目標,人們的行為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目標。從人們 內在需要出發,推動人們采取某種有目標的行為,最終達到需要的滿足,這就是激勵的過程。以人文主義為導 向的行為科學論者認為,沒有達到滿足的需要是激勵過程的出發點,行為的推動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觀點是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赫茨伯格的“需要激勵兩因素論”。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認為激勵的前提是,一方面,人是有需要的動物,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才能影響行為,而已經滿足 的需要不再是激勵的因素;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是按重要性的等級排列的,一旦一種需要被滿足,另一種需要 就會出現,并要求滿足。這個進程是沒有止境的,人就是為了滿足需要而不斷地生活和工作的。馬斯洛在1954 年發表的《激勵和人》一書中,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等級。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性需要、尊 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這些基本思想被后來的實際管理人員廣泛接受,在教育管理中如何用更 高層次的需要手段來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是教育管理人員普遍研究的課題。

2.赫茨伯格的“需要激勵兩因素論”

赫茨伯格同他的助手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人們不滿足于工作時,是對工作環境不滿;如滿意工作時,則是 滿意于工作本身。1959年他在發表的《工作的激勵》一書中提出了激勵的兩因素論。即:第一,保健因素或維 持因素。這種因素是維持一個合理的滿意水平所需的,沒有它們,職工就不會滿意,但它們的存在并不構成強 烈的激勵。第二,激勵因素。這些因素構成對職工強烈的激勵,能使職工高度滿意于工作。激勵理論明確指出 人們的工作效率決定于人們的工作態度,而工作態度又取決于人們需要被滿足的程度;而人們的需要是否能得 到合理的滿足,又受到工作本身和工作環境的影響。70年代以后,馬斯洛、赫茨伯格的管理理論對教育管理的 影響與日俱增,“自我實現”既是教育管理者自身的一種追求,他們也認為,以人文主義為導向的管理思想就 是要幫助每個人成為自我,如格里菲思就斷言:“學校全體教師中士氣的高漲,是和管理人員幫助他們每個人 在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所能達到的程度直接聯系在一起的?!雹?

(三)注重領導方式的研究

行為科學的研究者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在影響企業各部門工作效率的因素中,領導是最主要的因素。 他們發現生產效率高的領導人總是讓下級清清楚楚地知道目標是什么,需要達到什么要求,然后讓他們有充分 的工作自由。并且還認為,如果領導人員以職工為中心,不僅注重職工工作,而且經常關心他們的需要和愿望 ,那么這個部門的效率就高;如領導人僅以工作為中心,不關心職工的愿望和要求,這個部門的效率就低。利 克特和他的助手在調查研究中就領導是否對下級信任、下級在工作中有無自由的感覺,以及領導是否積極與下 級發生聯系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組織領導的四種基本制度;一種是剝削式的專制制,第二種是 仁慈式的專制制,第三種是參與制,第四種是民主制。調查結果發現,工作效率高的單位多采用第三、四種制 度。因此,利克特認為,高效率管理人員領導人的組織有以下鮮明特點:第一,整個組織中每個成員是相互高 度信任,目標一致,并有參與、支持完成目標的意識;第二,組織成員對組織目標有明確、合作的態度和正確 的動機;第三,組織是一個緊密結合的、工作有效的社會系統,成員之間相互信任、支持,領導鼓勵成員有效 “參與”;第四,對成績的總結,主要用來進行自我引導,而不是為了控制。國際知名心理學家K·節英(Kort lewin)與其研究生在美國依阿華大學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領導作風如何影響群體行為。結果顯示,實行民 主領導的組織活動成果豐富,組織成員對相互間的交際感到滿意,他們表現出更有創造性和獨立性。

不難看出,以人文主義為導向的民主的人際關系思想之所以被教育管理界廣泛接納,除了與本世紀20—30 年代的民主思潮發展有關外,更實際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有助于解決由于學校管理和教育行政越來越官僚主義所 造成的問題。同時,教育組織的進一步專門化及其在規模上的擴大、教育活動的復雜化都要求教育管理人員在 處理有關事物的過程中應更加依靠教師的合作和專業知識,而民主管理理論和人際關系理論兩者的確都提供了 一些重新分配決策責任,以及幫助教育管理人員更好地同教師一道工作的方法。這種管理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了 廣泛傳播,并在實際管理中產生了深刻影響。首先,它改變了教育管理中對人的看法,重視人的因素,特別是 將人的組織行為作為討論的重點,不僅可資借鑒,而且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促進了管理思想的繁榮;其 次是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發展了管理理論,一方面開創多學科協調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加強了對人的行為的調查 研究;另外,它還強調人的行為的因果關系和行為規律,并據此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第三是提出了在工作中 實現“民主”和“自主”原則,恢復“人的尊嚴”或“人性”,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結合等新的管理方式 ,開辟了一條管理新路,特別是倡導教師參與管理的各個方面,“目標管理”和“豐富工作內容”等方式方法 ,在教育管理實踐中影響是很大的。

然而,民主的人際關系學說畢竟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定階段發展起來的管理思想,它不可能解決管理的全部 問題,也無法解決隨著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矛盾沖突。特別是這種理論被行為科學論者片面強調其作用,夸 大其在管理實踐中的有效性,其片面性顯得更加突出。加之制約人的組織行為的因素相當復雜,單靠某一種理 論予以科學的把握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尋求多種理論的整合使教育管理理論趨于完善便成了人們繼續奮斗的 目標。

三、以道德理想主義為導向的人倫管理理論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管理思想是由一系列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和思維定勢所組成,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就 是他的管理觀念的體現,西方現代管理思想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它們無不出自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大思潮的 融合。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管理思想則是東方文化的產物,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改造自然、社會和自我發展的過 程中積淀而成的價值道德和思維定勢。中國人處事、待人、律己都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是非標準為準繩的。在 管理思想上重人論、重和諧、重傳統居于主導地位。正如倫理學家羅國杰先生所說:“人倫關系和人倫價值是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起點,精神境界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支柱,人道主義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核心。整體觀念 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歸宿。修養踐履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根本要求,而推己及人則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 唯一重要方法?!雹嵛覈F在的教育行政與管理人員就是在人倫為本的文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在他們頭腦中 潛藏著以道德理想主義為導向的人倫管理思想。這種思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強調政教合一

道德理想主義特別重視教育的作用,視教育為改造人的靈魂的工具。有一句名言:“學校的一切工 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⑩,可說是這一觀點的代表。道德理想主義者特別是在儒家的哲學里,政治就是 教化,教化也就是政治,“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11)管理者首先是一個教育者,管理過 程也是一個教育過程。他們反對自然主義學說,認為人在組織中如不被好的東西去影響、改造,就會被壞的東 西影響、改造。教育的責任就在于“化性啟偽”,引人向善,就是把人的本性中好的東西發掘出來,用以驅除 后天不好的東西,向“仁”和“君子”邁進。管理就是通過管理者的教育,使被管理者遵守人倫關系中的秩序 。

(二)重視知行合一

道德理想主義強調知行合一,強調用一整套倫理規范來規范人在組織中的行為乃至個人的生活小節,管理 就是建立一種倫理規范,管理方式主要是通過做、行,在做和行的過程中養成行為習慣,以道德理想主義為導 向的管理者相信、道德理想、道德秩序是個人精神和國家的支柱,它甚至可以超越經濟的、軍事的力量,并且 相信一種理想的道德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途徑有效地灌輸給受教育者,陶行知先生在曉莊師范、山海工學團 、重慶育才學校就是進行這樣的教育,也是實踐這種管理。陶行知把它概括為“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教學 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 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12)

(三)講求人倫秩序

以道德理想主義為導向的管理思想十分講求人際關系中的秩序,要求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特別是下級對 上級的服從,朋友之間的“信”,上級對下級的“義”。辦事要謙虛謹慎,寬容忍耐,嚴于律己,沉著穩健, 工作勤奮,生活節儉,講究中庸,強調團結,重視和諧,遵守紀律,這一切對于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益起到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德理想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源遠流長的,以道德理想主義為導向的教育管理思想在中國的教育管理者的 頭腦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從儒家的“修道之謂教”,到王陽明、陶行知的“知行合一”,都可以看出道德理想 主義的影子。以道德理想主義為導向的管理思想若服務于一個理性的、民主與法制健全的國家,管理的質量和 效率將會大幅度提高,教育將會取得巨大進步。但是,這種管理思想在長期的封建社會的土壤中也衍生出一些 消極因素,成為中國人前進中的包袱,比如崇尚權力的官本位專制主義思想;論資排輩的等級觀念和行為準則 ;只重情義不講效益;和為貴,忍為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開拓進取精神,等等。這是我們今天所必須 摒棄的消極因素。

四、融合——當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走向

從以上管理思想發展的歷史看,無論是西方管理思想還是東方管理思想,各種理論導向都有自己的視角和 側重點,科學主義導向產生的變式都關心應當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組織更富有效率的問題,其視點在于組織結 構方面。人文主義導向產生的變式其注意力則在于人的情感和其他的心理因素,強調人的需要。道德理想主義 產生的變式則強調秩序、人倫關系的重要性。但是,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學科高度 分化、高度綜合的趨勢影響之下,許多學者發現單獨一種教育管理思想解決不了問題,教育管理思想也不可避 免地要走向融合,即博采眾家之長,促進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和專業化。

在西方,隨著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理論、突變理論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興起 ,一種以這些理論為基礎的開放系統管理理論開始受到管理界的歡迎,并引入教育管理,可以視為教育管理理 論走向融合的發端。系統管理論認為,學校是社會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認為學校、社區和社會之間的 界限是可以滲透的、相互作用的,社會上各種因素(政策的、觀念的、經濟的、風情的等等)都在影響著學校 的教育質量、工作秩序和效率。一方面,系統管理學說從系統觀念上給教育管理人員提供了一種思想方法,提 供一種把學校內外環境、各種因素作為整體進行思考的方法,要求教育管理人員樹立起整體優化觀念、合理組 合觀念、動態平衡觀念、開放與閉合統一觀念、信息溝通與反饋觀念。同時把系統分析的方式應用到教育調查 、教育預測、教育決策、教育規劃、教育評價、教育診斷之類的教育行為之中。另一方面,系統管理學說認為 教育是一個以人為主體的一體化系統,它是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開放的系統。第一,學校是由人、物資、教育 媒介和其他資源在一定目標下組成的復雜系統,一個系統的變化會引起另外幾個子系統的變化,學校領導人在 協調學校內部管理過程時,要注意各子系統之間的動態聯系。第二,學校是一個開放系統,是社會大系統中的 一個子系統,它受外部環境影響,如社會對學校的政策和法律規定及廣泛的文化影響,它同時也影響外部環境 ,它只有在與外部環境相互影響中才能達到動態平衡。同時,系統管理理論往往同權變理論結合起來,不承認 在處理組織問題時有一套放之各種組織而皆準的方法,管理應該是根據學校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具體情況對組織 問題作出靈活處理。

在我國,特別是80年代以后,我們在學習西方管理思想的過程中改造我國原有的管理思想和體制,大多數 學者認為,我們學習西方管理理論,無論是以科學主義為導向的,還是以行為主義為導向的,都是為了消化、 吸收,為我所用。根據對以上三種教育管理模式的分析,我認為必須用鄧小平關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來”的偉大教導為指南,對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管理理論進行系統地、深入地研究,把現 代的先進管理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既不妄自菲薄,盲目崇拜,也不全盤否定,大加討伐??v觀整個 世界管理理論的發展,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理論與運用,多樣與綜合,已成為當代教育管理理論完善與 更新的大趨勢。

教育管理論文:淺談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探索

論文關鍵字:高職院?!W生黨員 教育和管理

論文摘要:隨著大學生黨員人數的增多,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工作顯得十分迫切。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文章提出了從多渠道加強學生黨員政治理論教育,安排一定的黨內外工作,在實踐工作中考察、教育管理學生黨員,并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是保持學生黨員先進性,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前言

大學生黨員是我黨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最充滿活力的生力軍,是高職院校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及榜樣,他們的“榜樣力量”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彪S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生黨員的隊伍不斷壯大,由于跟蹤教育管理力度薄弱,出現了部分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欠缺、模范作用不突出等問題。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及管理,保持黨員先進性,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已成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2.結合時代要求,多渠道加強學生黨員政治理論教育

針對部分大學生黨員加入黨組織后,有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功成名就”感,放松了對黨的理論學習,出現理論素養不高的問題。高職院校應結合時代精神,創新教育內容及方法,從多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學生黨員的理論教育。

2.1與傳統教育方法相結合

高校極為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一批優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這是時代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應以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時代的特色、要求及大學生黨員自身的特點,強化大學生黨員的理論教育。具體可從四個方面來開展:第一,堅持每兩周過一次組織生活。及時傳達黨的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及強化《黨章》知識。第二,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聘請黨內知名人士及專家開設專題講座,以新的理論知識充實大學生黨員的頭腦,使他們更好的將黨的理論與新時代的事物相結合,強化理解,以更好的結合時代精神與要求為組織作貢獻。另外,可安排思想道德、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黨員介紹經驗體會,以身邊的先進典型鞭策與教育學生黨員,以“榜樣力量”引導全體學生黨員共同進步,使學生黨員在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等方面充分發揮典范作用。第三,開展專題座談會及討論會。高職院??筛鶕聲r期社會的熱點問題、學生中的焦點問題及最關注的問題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專題座談會或討論會。以最貼近學生的座談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對黨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認識,并強化他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使個別一時陷入困境的黨員及時找到光明的燈塔。

2.2利用網絡開展理論教育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網絡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與網絡同成長的青年一代,網絡更是他們每天生活的重要“糧食”。首先運用校園網絡系統,建立黨建主頁,提供權威的黨的知識供學生黨員學習,其內容應力求充實、真切、富于感染力,形式要新穎多樣,使之成為展示學生黨建工作風貌的窗口。其次,把網絡作為與學生黨員交流的重要渠道,開辟“黨支部論壇”、“黨員公共郵箱”,建立黨員QQ群、飛信群,與學生黨員們進行親切深入交流,及時聽取黨員的聲音,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強在校生黨員與畢業生黨員的教育,并給他們帶去關心與指導,也使學生黨員更有家的歸屬感。充分利用網絡優勢,以更貼近學生的方式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與管理,使網絡成為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陣地。 我院自2006年通過網絡開展黨員教育以來,取得了明顯效果,學生黨員積極的在QQ群里討論,并形成了高年級自主幫助低年級學生黨員迅速成長的良好氛圍。

3.密切結合實踐工作,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必須創新思路,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黨員參加各種創新活動和實踐,給學生黨員安排一定的黨內外工作,將他們緊密的團結在黨組織中,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同時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學生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檢測他們的實際工作水平,為學生黨員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鍛煉機會。

3.1 與社團工作相結合

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的重要組織,也是團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學生黨員參與社團工作,并挑選優秀的學生黨員擔任主要干部,發揮學生黨員的才干為團組織做貢獻,并從工作中考察學生黨員,也給學生黨員形成“黨員形象”壓力,這有利于對學生黨員能力的培養與考核及加強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使黨組織能“因地制宜”的對黨員進行教育及引導。

3.2 與班級管理工作相結合

班集體是學生在校生活的最重要的團體,是他們的第二個“家”。選拔優秀的學生黨員擔任新生班級的助理輔導員,協助輔導員及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及生活上的指導,提高黨員的影響力及號召力;同時跟蹤他們的工作情況,對工作落后或有困難的,黨組織及時給予引導、教育及幫助,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及素質,既保障了黨員的質量又起到促進班風學風建設的良好效果。我院自2006年實施這辦法,學生黨員每天堅持監督新生班英語早讀,學生英語A級考試累計通過率從06年的65%提升到08年90.5%,成效明顯。

3.3 與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相結合

學生公寓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高校黨建及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推行“學生黨員進宿舍”制度,選拔優秀學生黨員擔任公寓樓層管理委員會的主要干部,協助管理學生公寓和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發揮黨員的典型模范作用,感染和引導學生共同建設良好學風校風。同時,將學生黨員的名單及宿舍公布在公寓,接受公眾的監督,以公眾力量要求學生黨員經常作自我檢查、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養及素質,也使學院的校風建設收到很好成效。近三年,港航學院學生宿舍內務90%以上達到優秀。

3.4 與團組織工作相結合

團組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共青團員是黨的后備軍,安排學生黨員擔任各團支部的聯系人,指導協助開展各項團活動及團員的思想工作,引導團員向黨組織靠攏,迫使學生黨員不斷進行理論學習及綜合能力的鍛煉,提高自身素質及影響力,以更好的完成黨組織賦予的光榮使命,也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港航學院學生黨員開展的“專業、素質、能力”三結合的創新團組織生活得到學校團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其他學院推廣實施。

3.5 與黨組織工作相結合

學生黨員的是黨最有活力與沖勁的新生力量。給學生黨員安排一定的黨內工作,如發展黨員、考察入黨積極分子、組織黨章、黨校學習班等工作,讓學生黨員熟悉黨組織的工作,更深刻的理解黨的方針政策,領悟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及黨員的重任,增強黨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以更飽滿的熱情為黨的建設貢獻力量。

4.完善學生黨員的管理和考評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持學生黨員先進性的保障,合理的考評制度是保持學生黨員先進性的有效手段。第一,建立學生黨員行為規范制度。教育學生黨員嚴格遵守大學生行為規范,在學習、工作、紀律上體現黨員的模范作用。第二,建立學習黨員考評制度。每學期組織一次考評,從思想、學習、工作、紀律等方面對學習黨員進行全面考評,實行學生黨員自評群眾評價黨支部評價的考評體系,對考核不合格的黨員給予教育及處理。第三,實行“轉正前公示制度”。對預備黨員實行轉正前公示,通過老師及學生監督、黨組織考察,全面考核預備黨員,對有爭議的預備黨員延長考察期,對違紀的黨員將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進行處理。第四,堅持學生黨員學習制度。學生黨員必須參加每月的集中學習及組織生活,做好黨員學習日記,定時遞交給黨支部檢查,并定期向黨組織遞交書面思想匯報。

只有實施強而有力的監督力度,才能鞏固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只有給予學生黨員足夠的實踐與鍛煉的平臺,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能力強的高素質學生黨員,永葆黨的先進性和戰斗力。近三年,我院有3%的學生黨員榮獲國家獎學金,29%獲國家勵志獎學金,近70%獲三好學生、學習積極分子等稱號,73%獲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等稱號,累計獲得各種榮譽稱號的學生黨員為100%。

5.結束語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國家興。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精英,關系黨和國家的長期穩定與民族的繁榮富強。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教育與管理是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點工程,學院黨組織需創新思路,貼近學生黨員,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黨員的后續教育,避免“重發展前教育,輕入黨后教育”的問題,才能保持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黨建工作的發展,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接班人。

教育管理論文:淺談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方式探討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W生黨員 教育管理 文化建設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借鑒企業管理模式,采用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方式,加強高校黨支部文化建設,以解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高校學生工作健康發展。

近10年來,隨著高校學生數量的增多,學生黨員的發展數量也在增加。如何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不斷強化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意識,更好地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已經成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課題。不少學者開展了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大多從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本身談教育管理,我擬借鑒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來探討如何創新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方法。

1.存在問題

中共中央在《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根據黨和國家人才培養的要求,重點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切實做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大學生黨員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有的大學生黨員黨性觀念淡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不能正確處理市場經濟趨利原則與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關系;有的大學生黨員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有的黨員不思上進,沒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甚至違反校紀校規;部分學生黨員對學習自覺性差,意識懈怠,缺乏必要的理論修養。

2.原因分析

2.1對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高校黨建工作人員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視不夠,不能很好處理學生黨員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對學生黨員“重數量輕質量”、“重發展輕培養”等不良現象比較普遍。由于不夠重視,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得不緊,尤其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校各項改革的深化,對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面對擴招、選課制、學生宿舍多元化管理等,缺乏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由于不夠重視,也缺乏有效的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考核機制。

2.2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缺少創新

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必須深人探索和研究新時期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取得實效。但目前很多高校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還采取傳統的灌輸式的說教方式,教育手段陳舊,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仍習慣于集體讀報、學習文件、組織討論等形式,因而效果不佳。如何采取新的教育管理方式幫助大學生黨員不僅組織上人黨,而且在思想上人黨,解決他們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困惑,充分發揮他們先鋒模范作用,這些問題巫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3.管理方式探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除了從思想上重視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還應加強探討如何創新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創新和借鑒其他行業的管理理念、模式來進行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是本文擬探討的向題。我擬借鑒企業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方法,探討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3.1規范化管理

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管理制度科學規范,且處在不斷優化中,以保持并增強科學而高效的企業運轉??茖W規范的基本含義之一就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事實,按規律辦事,一方面在縱向上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在橫向上根據不同組織、不同群體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

《中國共產黨黨章》第8條明確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必須編人黨的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首先必須進行嚴格的黨員組織觀念教育,要求他們積極參加組織生活,自覺接受組織教育,保證組織生活正?;?。對那些組織觀念強、自覺接受組織教育并表現突出的學生黨員,應給予表彰激勵;而對那些不能按時參加組織活動又不請假,或者參加組織生活又不用心的學生黨員要給予嚴肅批評教育,以保證黨內組織生活的良性運轉,發揮黨支部的教育管理作用。

3.2標準化管理

現代企業生產流程都有標準,產能實施計量化管理。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可實行標準化管理,即通過權責對應清晰、行權精簡流暢、運轉協調高效的管理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各項規章制度,如黨員學習制度、聯系制度、黨員目標管理制度、預備黨員轉正考察制度、“”制度、思想匯報制度、黨員活動日制度、教育培訓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繳納黨費制度等,來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執行力。具體措施有:①制定黨員聯系人與人黨積極分子談話制度,定期安排黨員聯系人與入黨積極分子談話,并規范談話主題與內容,同時填寫談話記錄表,并由支部組織委員定期檢查;②選派學生黨員擔任輔導員助理、班主任助理,并規定其工作任務與目標,發揮他們對低年級學生的“傳、幫、帶”作用;③開展黨員與困難同學“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填寫黨員“一幫一”、“一帶一”工作記錄表,詳細記錄黨員對困難同學的幫扶;④在年度總結時,將填寫的相關記錄作為學生黨員年度考核的重要量化標準和學生黨員按期轉正的重要依據。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考慮相互監督的問題,防止標準化、計量化的考核方式演變為形式主義。

3.3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文化建設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就是綜合運用各種資源,使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度是有形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可以使一個組織合理、高效、規范地運轉。但制度不是萬能的,制度再周全也不可能凡事都規范到,制度的背后是文化,文化影響著制度的制定、實施和效用??梢哉f,制度規范人、約束人、強制人,而文化激勵人、教化人、引導人。好的文化時時處處對人們的行為起引領、規范和約束作用,著名企業都特別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如,海爾集團的文化核心是創新,TCL集團則形成了以“合金文化”、“創新文化”和“危機文化”為特色的企業文化,世界500強之一的IBM也有著被稱為“藍色基因”的企業文化。我認為,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應該注重文化的建設,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是嚴肅、認真、團結、活潑的,應該在這一大方向下構建高校學生黨支部特有的文化。正如同企業文化是在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樣,高校學生黨支部文化的構建不會一跳而就,也是在黨支部日常管理、運作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形成一種能夠激發黨支部全體成員團結一心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精神力量。構建學生黨支部文化,要求加強對支部黨員的人文關懷,做到人性化管理,例如做好學生黨員的心理調控:面對工作中的壓力和不如意的事情,學生黨員可能會出現消極的心理,這就需要定期找黨員交流、談話,了解他們最近做了什么、干了什么,又有哪些需要幫助的地方,時時刻刻關注他們,以防他們產生對工作的消極、退避心理。另外,還可不定期地開展主題積極卻又形式多樣的黨支部活動,既放松黨支部成員的心情,又能增進黨支部的凝聚力,這是構建和諧支部文化的必要手段。

高校學生黨支部文化建設不能忽視網絡文化的建設。網絡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介”,已經廣泛滲透到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網絡改變著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模式,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網絡的發展給黨支部文化建設搭建了新的平臺,可在網上組織開展各種競賽征文活動,宣傳黨的理論;可建立網上學生黨員信箱,在網上收集思想匯報;可開通網上黨員咨詢熱線,解答學生黨員的困惑,幫助學生黨員渡過思想或生活的難關;還可在網上創辦黨校,對學生黨員進行黨的理論教育,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學生黨員學習、生活與實踐。

4.結語

借鑒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將其創新性地應用于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學生黨員的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促進高校學生工作健康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无遮挡色视频真人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私人尤物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app |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精品|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 18一20亚洲gay无套| 久久久久久午夜成人影院| 女人喷液抽搐高潮视频|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看成人毛片无码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av片在线观看|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伦人伦xxxx国语对白|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欧美囗交xx×bbb视频| а∨天堂一区一本到|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视频2021|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艳妇臀荡乳欲伦69调教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小雪被老外黑人撑破了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四房播播久久| 99精品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