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化學成分分析論文

化學成分分析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26 12:3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成分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化學成分分析論文

篇(1)

積雪草Centellaasiatica(L.)Urb又稱崩大碗、落得打、連錢草、半邊錢等,為傘形科積雪草屬植物,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是廣東民間地區常用中草藥,我國醫學上用積雪草外用及內服治病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積雪草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全草主含三萜類,多炔烯烴類,揮發油類等成分。臨床多用于濕熱黃疸、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傳染性肝炎、皮膚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總之,積雪草具有多種重要生物活性,是個值得開發利用的藥用植物資源。本文對其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資源提供基礎資料。

1化學成分

1.1三萜類積雪草全草主要含大量的三萜皂苷類成分,如:積雪草苷(asiaticoside)、羥基積雪草苷(madecassoside)、玻熱模苷(brahmoside)、玻熱米苷(brahminoside)、參枯尼苷(thankuniside)、異參枯尼苷(isothankunside)和斯理蘭卡積雪草苷(centelloside)[1],積雪草二糖苷(asiaticodiglycoside)[2]等,均為五環三萜皂苷,最近報道發現新的三萜類成分,積雪草皂苷B(centellasaponinB),積雪草皂苷C(centellasaponinC,),積雪草皂苷D(centellasaponinD)。積雪草中還有多種游離的三萜酸:積雪草酸(asiaticacid)、羥基積雪草酸(brahmicacidormadecassicacid)、異參枯尼酸(isothankunicacid)和Ternomilicacid[1],馬達積雪草酸(madasiaticacid),centicacid,Centoicacid,cenellicacid,indocenticacid[2],6-羥基積雪草酸(6-β-O-Hhydroxyasiaticacid)[3]等。

1.2多炔烯烴類積雪草中還含有多炔烯烴類成分,如:C16H21O2,C19H27O4,C19H27O3,C15H20O2[2],C19H28O2,C17H24O3和11-oxoheneicosanyl-cyclohexane和dotriacont-8-en-1-oicacid,3-isoocladecanyl-4-hydroxy-a-pyrone[4],3-o-[a-L-arabinopyranosyl]-2a,3a,6a,23a-tetrhydroxyurs-12-ene-28-oicacid[2]等。

1.3揮發油類秦路平等[5]應用GC-MS分析,從積雪草中鑒定了45個長鏈的揮發油類成分。其中含量較高的有石竹烯(caryophyllene),法尼烯(farnesol),欖香烯(elemene),長葉烯(longifolene)等。

1.4其他成分除上述化學成分外積雪草中還含有其他成分,SrivastavaR[6]在積雪草提取物中分離得到Stigmasterol,Stigmasterone和Stigmasteroi-B-glucopyranoside。。Holeman等[7]從積雪草中分離得到了倍半萜類成分。何明芳等[8]在積雪草中分離得到了胡蘿卜苷(daucosterol)、香草酸(vanfllicacid)。另外在積雪草中還發現含有內消旋肌醇、積雪草糖、胡蘿卜烴類、葉綠素、山萘酚、β-谷甾醇、谷氨酸、天冬氨酸、維生素B1、生物堿以及鞣質等成分。

2藥理作用

2.1抗抑郁的作用陳瑤等[9]

給長期未預知應激刺激致大鼠抑郁模型灌胃給藥,結果與正常大鼠比較,抑郁癥模型組動物血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素(T4)、和3,3’,5-三碘甲狀腺原氨酸(rT3)濃度顯著降低,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濃度顯著升高;積雪草總苷各劑量組血漿ACTH水平、血清TSH、T4和rT3水平不同程度增加,血清T3水平減少。結果表明積雪草總苷在對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HPTA),有促進垂體血清促TSH的合成與分泌,改善甲狀腺功能的異常的作用;在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A),不同程度提高ACTH的水平,并對下丘腦促腎上腺素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和糖皮質激素有影響。積雪草總苷可能是通過提高機體對各種非特異性刺激的抵抗力,避免過度應激刺激所致機體HPAA和HPTA等調節功能紊亂而發揮抗抑郁作用的。

早期的研究資料[10]表明,積雪草的揮發油和乙醇初提液具有抗抗抑郁作用。近期研究報道表明積雪草的抗抑郁作用是通過降低單胺氧化酶的活性,調節腦內氨基酸的含量[11];抑制血清皮質酮水平的升高,增強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傳遞[12]等而發揮作用的。

2.2抗胃潰瘍作用樂錦茂等[13]

發現復方積雪草浸膏治療胃潰瘍兩周以后,大鼠血流加快,血流呈流線型或線粒型,血細胞聚集減少,胃潰瘍愈合面積達99.5%。發現復方積雪草浸膏對組胺所致的胃液分泌,胃液游離酸和總酸、胃蛋白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隨著積雪草對胃潰瘍的臨床和藥理作用的研究不段深入,近幾年有許多研究證實積雪草對胃潰瘍有治療作用。如:發現積雪草提取物對乙醇胃黏膜具預防作用;對乙酸胃潰瘍具有治療作用;可以降低過氧化物(MPO)、丙二醛(MDA)、IL8的產生;可以增加胃黏膜細胞的存活率[14]。通過加強黏膜的自身阻礙以及減少自由基的損害來扺抗小鼠乙醇所致的胃黏膜損害[15];通過增加粘蛋白和糖蛋白的分泌,增強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而發揮抗潰瘍作用[16]。

2.3對纖維細胞合成的影響謝舉臨等[17]

研究了積雪草苷對纖維細胞核DNA合成和膠原蛋白合成的影響,發現積雪草苷可以影響成纖維細胞的超微結構,表現為核分裂相較少,核仁變細小或缺失,使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變得不活躍,合成和分泌蛋白的活性能力減弱。積雪草苷還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膠原蛋白的合成。

王瑞國等[18]發現積雪草苷在一定劑量范圍內能促進小鼠成纖維細胞DNA合成和膠原蛋白合成,并呈劑量依賴關系。湯麗霞等[19]也有積雪草酸抑制肝星狀細胞HSC-T6細胞Ⅰ型膠原蛋白表達的報道。潘姝等[20]積雪草苷可抑制瘢痕的成纖維細胞從S期進入M期,減少成纖維細胞中的磷酸化Smad2的含量,增加細胞中Smad7的含量。此外,章慶國等[21],黃茂芳等[22]研究積雪草提取物對人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膠原合成的影響,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2.4對皮膚系統的作用張濤等[23]

報道了積雪草苷在燒傷創面愈合過程中能有效促進細胞周期蛋白B1和增殖細胞核抗原的表達,使細胞周期的S+G2期明顯提前,從而加快細胞增殖,促進創面愈合。毛維翰等[24]對積雪草苷作了治療皮膚病的臨床多中心開放性研究,結果發現,積雪草苷對皮膚潰瘍治療有效率為91.7%,對瘢痕疙瘩的有效率為67.9%,對局限性硬皮病的有效率為89%,對皮膚淀粉樣變形的有效率為76%,對萎縮性硬化性苔蘚等其他一些皮膚病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還有用積雪草配成的燒傷膏用于治療淺Ⅱ度及深Ⅱ度燒傷,發現患者疼痛緩解快、創面滲出少、愈合周期短、瘢痕形成率低[25]。還有積雪草苷可直接作用于黑素細胞,抑制黑素合成,是一種無細胞毒性的皮膚脫色劑[26]。

2.5對腎的作用

復方積雪草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顯示能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患者癥狀,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量[27]。實驗研究提示能抑制系膜細胞增殖,減少細胞外基質沉積,下調腎組織中Ⅳ型膠原、纖連蛋白(FN)、層黏蛋白(LN)以及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的表達,降低血清和腎組織勻漿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脂質過氧化[28,29];能夠下調α-SMA、VimentinmRNA表達水平[30];阻止系膜細胞由G1期進入S期;下調佛波酯刺激的系膜細胞清道夫受體表達[31];抑制炎性細胞因子TNF-α上調所致的腎局部補體C3過度產生[32]。王軍等[33]用基因表達譜芯片檢測表明:復方積雪草可抑制PDGF-α、PDGF-β、PDGF受體、VEGFmRNA的表達;能抑制IL-9、IL-7R2、MIP等因子的mRNA的表達;經復方積雪草刺激后,腎組織中癌基因c-Myc,Jun表達被抑制;覃志成等[34]研究發現復方積雪草可以明顯減低高IgA血清刺激足細胞表達的VEGFmRNA;張邊江等[35]報道了積雪草提取物對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刺激下的大鼠腎小球系膜細胞(MC)增殖和Ca2+水平有抑制和降低作用。

2.6抗腫瘤作用

BahuT.D等[36]報道積雪草純化物體外對腫瘤細胞增殖有抑制的作用,并顯示一定的劑量依賴關系。同時他們還發現,口服積雪草提取物或經層析法獲得的積雪草純化物,能抑制小鼠腹水瘤的生長并延長這些耐受小鼠的壽命,而且還發現它對人體正常的淋巴細胞沒有毒副作用。

1996年有人報道了積雪草具有抗癌作用,之后陸續出現了很多積雪草提取物抗腫瘤作用的研究報道,如:積雪草的醇提取物有抗艾滋病毒逆轉錄酶的活性[8];積雪草苷對體外培養的L929細胞和CNE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對移植S180細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同時能提高荷S180小鼠的存活時間[37];積雪草苷對B16細胞的生長有絲分裂過程有明顯抑制作用,能夠誘導細胞凋亡或死亡,提示積雪甙有抗黑素瘤細胞生長作用[38];積雪草苷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并與長舂新堿顯示協同作用,有可能作為生化調節劑應用于腫瘤化療[39]。積雪草苷對宮頸癌Hela細胞的生長有顯著抑制作用并且呈濃度和時間依賴性;可能通過抑制Survivin表達,促進Capase-3表達而在誘導宮頸癌細胞凋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40]。

2.7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有人報道[41]將積雪草總苷用于制備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腦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藥物中的新用途。周建燮等[42]也有積雪草苷促進內皮細胞生長、內膜修復的作用,初步提示其具有治療PCI術后再狹窄的作用的報道。

Cesarone,M.R[43]研究發現,積雪草的三萜類成分可以增加患者的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改善結締組織血管壁功能,減輕踝部水腫,可以治療靜脈高血壓。IncandelaL[44]研究發現,積雪草的三萜類成分具有調節靜脈管壁成纖維細胞的作用,能增加膠原蛋白和組織蛋白的合成,刺激靜脈壁周圍膠原的重塑,可以用于治療靜脈功能障礙。李桂桂等[45]對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IRI)模型研究,發現羥基積雪草苷(MC)可明顯減小左心及全心心肌梗塞面積;對心電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明顯改善心功能,降低LDH及CK的升高程度。并且,MC可明顯降低CRP升高程度;升高SOD酶活性,減少MDA含量;可明顯抑制MIRI引起的心肌細胞凋亡,使Bcl-2表達上調。MC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明顯的預防和保護作用,作用機制可能與抗脂質過氧化物產生、提高SOD活力、抗炎以及抗心肌細胞凋亡有關。

2.8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積雪草水提物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變形桿菌有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宋氏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和炭疽桿菌均無抑菌作用[46]。張勝華等[47]報道了積雪草苷對37株標準及臨床分離菌株顯示較強抗菌活性,尤其對各種耐藥細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葡球菌(MRSA)、表葡菌(MRSE),耐5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產鈍化酶的糞腸球菌、產β-內酰胺酶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和醋酸鈣不動桿菌,以及耐哌拉西林的銅綠假單胞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值與三金片相近。積雪草苷對小鼠膀胱上行性腎感染大腸埃希菌26的清除細菌作用較強,可知積雪草苷具有良好的體內外抗菌活性,尤其對于泌尿系統感染。

2.9增強記憶的作用

孫峰等[48]通過對慢性鋁中毒癡呆小鼠模型的研究,羥基積雪草甙可明顯減輕鋁過負荷所致的海馬神經元損傷,明顯縮短小鼠尋找平臺潛伏期,降低小鼠腦組織中MAO-B活性,對慢性鋁中毒小鼠的海馬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從而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產生對擬癡呆模型的治療作用。陳明亮等[49]用復方積雪草連續灌胃30d阿爾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做跳臺實驗和Y迷宮實驗發現治療組學習記憶能力顯著升高。

2.10對肝的作用

明志君等[50]用二甲基亞硝氨(DMN)制備的大鼠肝纖維化模型研究積雪草總苷抗實驗性大鼠肝纖維化的作用,發現積雪草總苷能改善肝功能,并且肝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具有抗肝纖維化作用,可知積雪草總苷對DMN誘導的大鼠慢性肝纖維化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抑制肝纖維化可以通過抑制肝星狀細胞(HSC)的增殖,促進HSC細胞的凋亡。湯麗霞等[19]的研究表明積雪草酸能抑制活化的HSC-T6細胞的Ⅰ型膠原蛋白表達水平。馬葵芬等[51]也報道了積雪草酸對化學損傷原代培養大鼠肝細胞有保護作用。

2.11其他作用

除以上綜述的藥理活性之外還有許多作用如:調節免疫和降低血糖的作用[52],抗炎作用[53],抗乳腺增生的作用[54],降溫作用[55]等。

3小結

積雪草為我國常用中藥,近20年來對積雪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兩方面。因此,必須提高實驗技能和更新實驗方法,加快對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同時還要注重進行藥理活性的檢驗和臨床實驗,以便更好地利用積雪草的生物活性,促進積雪草在多領域的應用,以便更合理地綜合利用積雪草資源。

【參考文獻】

[1]趙宇新,李曼玲,馮偉紅,等.積雪草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9(8):,81.

[2]張雷磊,王海生,姚慶強,等.積雪草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5,36(12):1761.

[3]ShuklaYN,SrivastavaRitu,TripathiAK,etal.CharicterizationofanUrsanetriterpenoidfromCentellaasiaticawithgrowthinhibitoryactivityagainstSpilarictiaobliquePharmBiol[J].(LisseNeth),2000,38(4):262.

[4]SrivastavaRitu,ShuklaYN.AdisubstitutedpyronefromCentellaAsiatica[J].IndianChen,SectB:OrgChemInclMedChem,1997.36B(10):963.

[5]秦路平,丁如賢,張衛路,等.積雪草揮發油類成分分析及其抗抑郁作用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8,19(2):186.

[6]SrivastavaRitu,ShukalYN,TripathiAK.AntifeedantcompoundsfromCentellaasiatica[J].Fitoterapia,1997,68(1):93.

[7]HolemanM,TheronE,PinelR.Centellaasiatica:AnalysisbyGC-MSandIRMS[J].CosmetAromes,1994,120:52.

[8]何明芳,孟正木.沃聯群積雪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0,31(2):91.

[9]陳瑤,韓婷,芮耀誠,等.積雪草總苷對實驗性抑郁癥大鼠血清皮質酮和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藥材,2005,6(6):492.

[10]秦路平,丁如賢,張衛東,等.積雪草揮發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抑郁作用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8,19(2):186.

[11]陳瑤,韓婷,秦路平,等.積雪草總苷對小鼠抑郁行為和腦內氨基酸含量的影響[J].中藥材,2003,26(12):870.

[12]陳瑤,韓婷,芮耀誠,等.積雪草總苷對實驗性抑郁癥大鼠血清皮質酮和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藥材,2005,6(6):492.

[13]樂錦茂,浦培英,雷穎.復方積雪草浸膏對大鼠慢性實驗性胃潰瘍及微循環的影響[J].江蘇中醫,1992,13(3):42.

篇(2)

萬年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菊科蒿屬植物,別名白蓮蒿、鐵桿蒿。幾乎遍布全國,性味苦,辛,平。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效,我國民間用于治療急慢性肝炎、小兒驚風、退熱、殺蟲、闌尾炎、急慢性胃腸炎[1];可以作為“茵陳”代用品;又作為止血藥,飼料。藥用部位一般為其地上部分,也可為全草。因此,對萬年蒿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近年來國內外對該植物的研究日趨深入,有關其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已進行了一定量的工作。為了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該植物,筆者將萬年蒿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綜述如下。

1化學成分

截至到目前,從萬年蒿的地上部分中分得的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除表中所列外,呂惠子等[8]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萬年蒿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測定含量,多糖含量測定結果為22.45%。樸光春等[9]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測定了萬年蒿水提液中宏量元素Na,Mg,K和微量元素Cr,Mn,Fe,Cu,Zn的含量,發現微量元素中Fe,Mn含量最高;用高效液相法測定了維生素A,D,E,B1,B2,B6,B12,β胡蘿卜素,其中維生素B6含量最高。萬年蒿揮發油的化學成分[10~13]與艾蒿、苦蒿類相仿,但倍半萜類化合物,如β石竹烯,β畢澄茄烯成分比苦蒿類植物多。萬年蒿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樟腦(Camphor)、樟烯(Camphor)、桉油精(Oneole)、石竹萜烯(Caryophyllene)、桂烯(Myrcene)、異松苷醇(1Oefen301)、葛縷酮(Carvone)、α水芹烯(αphtllanedrene)、胡椒酮(Piperiton)、香燴烯(Sabinene)、側柏酮(Thujo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松油醇4、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a)、莰烯(Camphene)、異蒎莰酮(Isoplnocamphone)、γ攬香烯(γelemene)、γ杜松油烯、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綠葉萜烯酮(Patchoulenone)及蒿酮;此外,還含有異纈草酸及黃酮類,花和葉含有傘形花酯[1]、東莨菪內酯、胡蘿卜素、有機酸、倍半萜內酯及維生素、粗蛋白、脂肪、纖維等。

表1萬年蒿中已知的化學成分(略)

2藥理活性

張德志[6]發現萬年蒿的水煎液具有明顯的利膽等作用,抗菌實驗表明,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強的抑制生長作用。邵等人[14]發現萬年蒿葉的提取物對玉米大斑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率在72.39%以上,對蘋果炭疽病菌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4.01%,表明萬年蒿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萬年蒿的其它藥理活性研究較少,而與它同屬的植物茵陳蒿則研究較多,后者具有多種藥理活性[18~20],如利膽作用、保肝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腫瘤作用、心血管系統作用、解熱鎮痛消炎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新生兒黃疸、膽道蛔蟲癥、高血脂癥、嬰兒濕疹、痤瘡等疾病。萬年蒿經常作為“茵陳”的代用品,因此它們在藥理活性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3結論

近年來對萬年蒿的研究逐漸增多,但主要偏重于化學成分的分離與純化,其藥理活性研究還有許多空白之處。萬年蒿的資源豐富[17],尤其是在東北、河北、山西、西北和內蒙,分布廣泛,在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路旁、灌叢地及森林草原地區很容易采到,所以應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對萬年蒿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進行更深、更系統的研究,以使萬年蒿更好地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嚴仲鎧,李萬林.中國長白山藥用植物彩色圖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415.

[2]李銑,張德志.萬年蒿中芳香類成分研究[J].中草藥,l993,24(6):286.

[3]張德志,吳榜華,李銑.萬年蒿中香豆素類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89,20(11):7.

[4]吳立軍,班向東,王春曉.萬年蒿化學成分的研究[J].沈陽藥學院學報,1994,11(1):54.

[5]張德志.一個新倍半萜內酯的分離與結構研究[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13(5):59.

[6]張德志.萬年蒿中兩個新貝殼杉烷型二萜德分離與結構測定[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8,10(4):34.

[7]張德志.萬年蒿中肉桂酸類化合物的提取與分離[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14(3):15.

[8]呂惠子,樸光春,鄭光浩,等.萬年蒿多糖的含量測定[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4,23(3):61.

[9]樸光春,呂惠子,元海丹,等.中藥萬年蒿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含量測定[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0(1):31.

[10]陳偉民.青海幾種蒿屬植物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及其藥性與用途[J].青海科技,2004,4:7.

[11]胡世林,楊蓮菊.十二種蒿屬藥用植物揮發油組分比較[J].中草藥,1985,16(2):32.

[12]陳馳.茵陳蒿和白蓮蒿揮發油成分比較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0,11(5):1.

[13]顧靜文,劉立鼎,陳京達.鐵桿蒿精油的化學成分[J].江西科學,1999,17(3):187.

[14]邵,馮俊濤,韓靜.32種植物提取物的離體抑菌活性測定[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3,31(6):59.

[15]XIANLI,DEZHIZHANG,MASAYIJKIONDA.ENT-KAURANOIDDITERPENESFROMARTEMISIASACRORUM[J].JournalofNaturalProducts,1990,53(3):657.

[16]YAEKOKONDA,Nobuyukifunato,yoshihiroharigaya,etal.AphenolicglycosidefromArtemisiasacrorum.JHeterocyclicchem.1991,28:1949.

[17]商鳳杰,杜曉琪,劉桂杰.我國東北蒿屬藥用植物資源及其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1997,42(3):58.

[18]戴小軍,劉延慶,梅全喜.蒿屬藥用植物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5,28(3):243.

篇(3)

關鍵詞:益智;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4-0310-3

益智為姜科山姜屬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實。藥典記載[1]:本品性溫味辛,歸脾、腎經,有溫脾止瀉,攝唾涎,暖腎,固精縮尿的功效。用于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遺精白濁。本研究對近30年來國內外研究者關于益智藥材中分離得到的化學成分及主要藥理作用研究進展進行了文獻綜述。

1 化學成分研究

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從益智中陸續分離得到了一些化合物,下面將分別作以概述。

1.1 萜類化合物

圓柚醇[2],圓柚酮(諾卡酮)[2],香橙烯[3],刺參酮[4],7-表-香科酮[4],oxyphyllol A[5],oxyphyllol B[5],oxyphyllol C[5],isocyperol[5],selin-11-en-4α-ol[5],oxyphyllone A[6],oxyphyllone B[6],oxyphyllenone A[7],oxyphyllenone B[7],oxyphyllenodiol A[7],oxyphyllenodiol B[7],oxyphyllone E[8],oxyphyllone F[8],(9E)-humulene-2,3;6,7diepoxide[9],3(12),7(13),9(E)-humulatriene-2,6-diol[9],(E)-labda-8(17),12-diene-15,16-dial[5]。

1.2 甾醇類化合物

β-谷甾醇[10],胡蘿卜苷棕櫚酸酯[4],β-胡蘿卜苷[4],谷甾醇棕櫚酸酯[11],豆甾醇[11]。

1.3 二苯庚烷類

益智酮甲[12],益智酮乙[13],益智醇[3],益智新醇[10]。

1.4 黃酮類化合物

白楊素[3],楊芽黃酮(楊芽黃素)[3],izalpinin[5]。

1.5 酚類化合物

異香草醛[9],原兒茶酸[14]。

1.6 其他化學成分

細辛醚[15],(-)-oplopanone[9],(2E,4E)-6-羥基-2,6-二甲基-2,4-庚二烯醛[9],棕櫚酸[14],4-methoxy-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4]。另外,益智中還含有鋅、銅、鐵、錳、鎳、鈷、鎂、鈣等多種微量元素[16-18]。以及可溶性總糖、粗脂肪、脂肪酸、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等化學成分。同時益智含有人體所需的16種氨基酸[19],其中有6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38%。

2 藥理作用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益智主要具有神經保護、抗癌、強心、舒張血管、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

2.1 神經保護作用

于新宇、安麗佳等(2003)研究發現[20]益智果實乙醇提取物對原代培養的鼠神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對谷氨酸興奮毒性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傷有顯著的減輕作用,并能有效地抑制谷氨酸興奮毒性誘發的神經細胞凋亡。

Koo等(2004)研究發現[21]益智仁水提物對β-淀粉樣蛋白(Aβ)介導及局部缺血導致的神經細胞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認為其作用的機理可能是通過清除NO介導的自由基的形成或抑制其毒性。

Wong等(2004)研究發現[22]益智仁的乙醇提取物對神經細胞tau蛋白的磷酸化有抑制作用,tau蛋白磷酸化是老年癡呆癥(AD)病人腦中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的重要標志。

安麗佳、關水等(2006)研究發現[23]益智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離到的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活性成分-原兒茶酸可對抗PC12細胞中MPP+誘導的神經毒性。原兒茶酸可能是益智仁的初始活性成分之一,為氧化作用誘導神經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有用的治療方法。同年關水、安麗佳等(2006)又研究發現[24]益智中原兒茶酸對由過氧化氫誘導的PC12細胞氧化死亡具有保護作用,提示PCA可能是治療由氧化應激誘導的神經退化疾病的候選藥物。

劉楠等(2007)研究發現[25]益智果實乙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中除正丁醇部位外的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拮抗谷氨酸興奮性毒性的作用,表明了這些部位具有神經保護活性。從益智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除胡蘿卜苷和胡蘿卜苷棕櫚酸酯外其他化學成分如β-谷甾醇,楊芽黃素,益智酮甲,Oxyphyllol C,Oplopanone,7-Epi-teucrenone都具有神經保護活性,其中β-谷甾醇活性最強。

2.2 抗癌作用

Hidji Itokawa等(1979)研究發現[26]益智的水抽提物對鼠的腹水型肉瘤細胞增長有抑制作用。Lee E等(1998)研究發現[27]益智仁的甲醇提取物可抑制小鼠皮膚癌細胞的增長及誘導HL-60細胞凋亡。

Chun KS等(2002)研究發現[28],益智酮甲、益智酮乙能夠抗十四烷佛波醇酯(一種致皮膚癌物質TPA)引起的炎癥,從而抑制表皮鳥氨酸脫羧酶的活性和抑制母鼠皮膚癌細胞的增長。并表明從益智中分到的這些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抗腫瘤活性和它們的抗炎作用密切相關。Chun KS等(2002)進一步研究表明[29],益智酮甲和益智酮乙通過抑制由TPA誘導的皮膚癌惡化過程中存在的NF-KappaB,2-加氧酶和iNOS(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而達到其抗腫瘤的目的。

2.3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Shoji N等(1984)研究發現[30]益智的甲醇提取物對豚鼠左心房有很強的正性肌力作用,隨后Shoji N等從益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到一個具有強心作用的二苯基庚烷類成分益智酮甲,研究其機理后發現,該化合物具有強心作用可能是因為其可以抑制心肌的鈉泵、鉀泵。Shoji N等又發現益智的甲醇提取部位在兔的大動脈中有拮抗鈣活性作用[31],分到其中的活性成分圓柚醇,并將此化合物申請專利,注冊為血管舒張藥。

2.4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Kim S H等(2000)[32]研究發現益智的水提取部位經腹腔或口服給藥對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過敏性反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靜脈給藥則表現一般,同時指出這種現象應與活性成分在人體內的代謝途徑有關聯。Shin T Y等(2001)研究發現[33]益智的水提取部位對化合物48/80介導的非特異性過敏反應具有抑制作用。

Osamu Muraoka等(2001)研究發現[7]從益智種子甲醇提取部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oxyphyllenodiol A和oxyphyllenone A對脂多糖(LPS)活化鼠腹膜巨噬細胞中產生的NO具有抑制作用。

Morikawa等(2002)研究發現[5]益智全果80%丙酮水提取物除對脂多糖(LPS)活化鼠腹膜巨噬細胞中產生的NO具有抑制作用外,還具有抑制由抗原誘導的RBL-2H3細胞脫粒作用。進一步研究其8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層部位發現,乙酸乙酯部分具有抑制NO和抑制β-己糖胺酶釋放的作用,而正丁醇和水層部位則沒有這兩種活性。并發現乙酸乙酯部位中可以抑制NO作用的9個活性成分:7個倍半萜類成分包括oxyphyllol A、圓柚酮、selin-11-en-4α-ol、isocyperol、oxyphyllenodiol A、oxyphyllenone A、1個未命名倍半萜類成分,1個二萜類成分為(E)-labda-8(17),12-diene-15,16-dial和1個黃酮類成分為楊芽黃酮;另外,發現可以顯著抑制由RBL-2H3細胞釋放的β-己糖胺酶的5種活性成分:2個倍半萜類成分為圓柚酮、selin-11-en-4α-ol,1個二萜類成分為(E)-labda-8(17),12-diene-15,16-dial,2個黃酮類成分為楊芽黃酮和izalpinin。

2.5 抗氧化作用

Shirota,Sachiiko等(1994)研究發現[34]益智酮乙、姜黃素可完全抑制酶的活性,二者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強于益智酮甲和丁香酚。

Kyung-Soo Chun等(1999)研究發現[35]益智酮甲和益智酮乙可抑制人類HL-60細胞中由TPA刺激引起的TBA和超氧陰離子的產生。

彭偉文等(1998)研究分析[36]高良姜、大良姜、益智、砂仁對亞油酸自動空氣氧化的抑制作用情況,發現益智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

李克才等(1999)研究發現[37]益智仁對水蚤的生長、發育、繁殖均有較為顯著的促進作用,對水蚤的壽命有延長作用。

陽辛鳳等(2001)研究發現[38]益智及益智酒分別具有較高的清除過氧化氫、羥自由基的活性,并發現發酵有助于提高益智對羥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易美華等(2002)研究發現[39-40]益智仁經提取揮發油后的渣及益智莖、葉的提取物對豬油脂質均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大小順序為:益智的葉、益智的莖、提取揮發油后的益智種子。

安麗佳、關水等(2006)研究發現[23]原兒茶酸具有提高PC12細胞的SOD和CAT酶活性的作用,也可以減少H2O2或鈉硝基氫氰酸鹽(SNP)引發PC12細胞的死亡。

劉紅等(2006)研究發現[15],益智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物和正丙醇提取物中的總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強;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黃酮含量最高,清除DPPH自由基和還原力強;益智丙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效果最好的化合物依次為益智酮甲、圓柚酮、細辛醚,且益智酮甲的抗氧化性優于圓柚酮。

3 小結

本文對近三十年來國內外研究者關于益智藥材中的化學成分及主要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梳理與總結,發現目前從益智中得到的化學成分不多,主要以倍半萜類成分為主,其次為甾醇類、二苯庚烷類、黃酮類及酚類成分;目前對于益智藥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關注于其具有的神經保護作用,其次還關注于抗癌、強心、舒張血管、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73-274.

[2] Shoji N,Umeyama A,Asakawa Y et al.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of nootkatol,a new sesquiterpene isolated from Alpinia oxyphylla Miquel possessing calcium-antagonistic activity[J].J Pharm Sci,1984,73(6):843-844.

[3] 羅秀珍,余競光,徐麗珍,等.中藥益智化學成分的研究[J].藥學學報,2000,35(3):204-207.

[4] 劉楠,于新宇,趙紅,等.益智仁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9,40(1):29-32.

[5] Toshio Morikawa,Hisashi Matsuda,Iwao Toguchida,et al.Absolute stereostructures of three new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fruit of Alpinia oxyphylla with inhibitory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degranulation in RBL-2H3 cells[J].J.Nat.Prod.2002,65(10):1468-1474.

[6] Xu Jun Ju,Tan Ning Hua,Xiong Jiang et al.Oxyphyllones A and B,novel sesquiterpenes with an unusual 4,5-secoeudesmane skeleton from Alpinia oxyphyll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9,20(8):945-948.

[7] Osamu Muraoka,Manabu Fujimoto,Genzoh Tanabe et al.Absolute stereostructures of novel norcadinane-and trinoreudesmane-type sesquiterpenes with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Alpinia oxyphylla[J].Bioorg Med Chem Lett,2001,11(16):2217-2220.

[8] Xu Junju,Tan Ninghua,Zeng Guangzhi,et al.Two new norsesquiterpenes from the fruits of Alpinia oxyphylla[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0,8(1):0006-0008.

[9] 徐俊駒,譚寧華,曾廣智,等.益智仁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8):990-993.

[10] 張起鳳,羅仕德,王惠英,等.中藥益智仁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97,28(3):131-133.

[11] 王治元.干姜和益智仁化學成分研究[D].安徽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05.

[12] Hideji Itokawa,Ritsuo Aiyama,Akira Ikuta A.A pungent diarylheptanoid from Alpinia oxyphylla[J].Phytochemistry,1981,20(4),769-771.

[13] Hideji Itokawa,Ritsuo Aiyama,Akira Ikuta A.A pungent principle from Alpinua oxyphylla[J].Phytochemistry,1982,21(3):241-243.

[14] 關水.益智仁中原兒茶酸對PC 12細胞保護作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06.

[15] 劉紅.益智的抗氧化作用及成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06.30.

[16] 梁本恒,伍建東,劉闖飛.益智的微量元素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4):38-40.

[17] 汪錦邦,付晴鷗,喬太生,等.益智果實的成分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8):44-45.

[18] 徐鴻華,鄧沛峰,林勵,等.我院引種栽培“南藥”及其部分品種的藥材質量評價[J].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91,8(21):231.

[19] 李遠志,簡潔瑩.益智的主要化學成分分析及毒理學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17(2):l08-111.

[20] Yu Xinyu,An Lijia,Wang Yongqi,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fruits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apoptosis in cortical neurons[J].Toxicol Lett,2003,144(2):205-212.

[21] Koo B S,Lee W C,Chang Y C,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Alpinae Oxyphyllae Fructus (Alpinia oxyphylla MIQ) water-extracts on neurons from ischemic damage and neuronal cell toxicity[J].Phytother Res,2004,18(2):142-148.

[22] Wong K K,Wan C C,Shaw P C.Ethanol extract of Alpinia oxyphylla fructus shows inhibition of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n cell culture[J].Neurobiol Aging,2004,25(2):595.

[23] An Li Jia,Guan Shui,Shi Gui Fang,et al.Protocatechuic acid from Alpinia oxyphylla against MPP+-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C12 ce1ls[J].Food Chem Toxicol.2006,44(3):436-443.

[24] Guan Shui,Bao Yong-Ming,Jiang Bo,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protocatechuic acid from Alpinia oxyphylla on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PC12 cell death[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6(538):7379.

[25] 劉楠.益智仁化學成分的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2007.06.01.

[26] Hidji Itokawa.Screening test for antitumor activity of crude drugs.Shoyakugaku Zasshi,1979,33:95-98.

[27] Lee E,Park KK,Lee JM,et al.Suppression of mouse skin tumor promo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L-60 cells by Alpinia oxyphylla Miquel(Zingiberaceae)[J].Carcinogenesis,1998,19(8):1377-1381.

[28] Chun K S,Park K K,Lee J,et al.Inhibition of mouse skin tumor promotion by anti-inflammatory diarylheptanoids derived from Alpinia oxyphylla Miquel(Zingiberaceae)[J].Oncol Res,2002,13(1):37-45.

[29] Chun K S,Kang J Y,Kim O H,et al.Effects of yakuchinone A and yakuchinone B on the phorbol ester-induced expression of COX-2 and iNOS and activation of NF-kappaB in mouse skin[J].J Environ Pathol Toxicol Oncol,2002,21(2):131-139.

[30] Shoji N,Umeyama A,Takemoto T,et al.Isolation of a cardiotonic principle from Alpinia oxyphylla[J].Planta Med.,1984,50(2):186-187.

[31] Shoji N.,Umeyama A.,TakemotoT,et al.Separation of a cardiotonic principle from Alpinia oxyphylla[J].Planta Med.,1984,50:186-187.

[32] Kim S H,Choi Y K,Jeong H J,et al.Suppression of immunoglobulin E-mediated anaphylactic reaction by Alpinia oxyphylla in rats[J].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00,22(2):267-277.

[33] Shin T Y,Won J H,Kim H M,et al.Effect of Alpinia oxyphylla fruit extract on Compound 48/80-induced anaphylactic reactions[J].Am J Chin Med,2001,29(2):293-302.

[34] Shirota,Sachiko.Tyrosinase inhibitors from crude drugs[J].Biol.pharm.Bull,1994,17:766-769.

[35] Kyung-Soo Chun,Yeowon Sohn,Ho-Shik kim,et al.Antitumor Promoting potential of naturally occurring diarylheptanoids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Mutation Research,1999,428:49-57.

[36] 彭偉文,洪暉箐.幾味姜科和豆科類中藥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時珍國藥研究,1998,9(2):146.

[37] 李克才.益智仁對水蚤壽命的影響[J].生物學雜志,1999,

(4):20.

[38] 陽辛鳳,利美蓮.益智與益智酒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1,7(3):20-23.

[39] 易美華,薛獻明,肖紅,等.益智提取物對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28.

[40] 易美華,肖紅,尹學瓊,等.益智提取物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中國食品學報,2002:2(4):21-24.

篇(4)

【摘要】 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為玄參科泡桐屬(Paulownia)植物,落葉喬木,全國幾乎均有分布,野生或栽培,是常用的中草藥,其花、葉、皮、根、果古時對其就有藥用記載,可用于治療炎癥、病毒感染、跌打損傷等多種疾病。白花泡桐花的化學成分除揮發油部分外,未見報道。本文對泡桐屬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進行總結,為開發利用植物資源、研究植物生物活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 泡桐屬;化學成分;生物活性

玄參科泡桐屬Paulownia植物,全屬共有7種,分別是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毛泡桐[P.tomentosa(Thunb.)Steud.],蘭考泡桐(P.elongata S.Y.Hu),椒葉泡桐(P.catalpifolia Gong Tong),臺灣泡桐(P.kawakamii Ito),川泡桐(P.fargesii Franch.)和南方泡桐(P.australis Gong Tong),光泡桐[P.tomentosa var. tsinlingensis (Pai)Gong Tong]是毛泡桐的變種。除東北北部、內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區外全國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撾也有分布,有些種類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引種栽培。作為一種優質木材,它不僅在工農業方面有廣泛用途,同時它還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其花、葉、皮、根、果古時就有其藥用記載。如《本草綱目》記述:“桐葉……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花主傅豬瘡,消腫生發[1]。” 《藥性論》也言:“治五淋,沐發去頭風,生發滋潤。”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有:抗菌消炎,止咳利尿,降壓止血,同時還具有殺蟲作用。

1 化學成分

泡桐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學者最先對泡桐屬植物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1931年Masco Kazi等從泡桐葉的樹皮和樹葉中分離得到糖苷類化合物[2,3] 。1959年,Kazutoru Yoneichi研究了桐木中的木脂素成分,分離得到了丁香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色譜分離方法和現代波譜技術應用于天然產物的研究,從泡桐屬植物中不斷發現新化合物。該屬植物中所含化學成分類型主要有環烯醚萜苷、苯丙素、木脂素苷、黃酮、倍半萜、三萜等。其中許多化合物被證明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1.1 苯丙素類化合物 苯丙素類化合物在泡桐屬植物中分布較為廣泛。主要有:(1)木脂素(四氫呋喃駢四氫呋喃類):細辛素(d-Asarinin)[4],芝麻素(d-Sesamin)[5],泡桐素(Paulownin)[6],異泡桐素(Isopaulownin)、(+)-Piperitol[7]等。(2)苯丙素酚類:Verbascoside[8],Isoverbascoside[9]。

1.2 環烯醚萜類 富含環烯醚萜類成分是泡桐屬植物的一大特征,在該屬植物中多以成苷的形式出現,廣泛分布于桐木、桐皮、桐葉中,花中還未見文獻報道。泡桐屬中的環烯醚萜成分具有九碳骨架(即C-4去甲基)的環戊烷型、環戊烯型和7,8環氧戊烷型,顯示了其在植物分類學上的意義。其取代基位置比較固定,一般1位羥基與1分子葡萄糖成苷,8位為甲基或羥甲基。另外,Soern等從成年毛泡桐的葉部獲得兩個5,6位為雙鍵的環烯醚萜苷,同時,他還發現成年和幼年的毛泡桐中環烯醚萜苷成分有所不同[10~14]。

1.3 倍半萜類 李志剛等[15]從毛泡桐的花中分到7個落葉酸型的倍半萜,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到倍半萜類化合物,可能與該類激素促進開花,抑制種子發芽有關, 其他部分未發現。

1.4 甘油酯類 杜欣等[16]從毛泡桐的花中還分到了甘油酯類的化合物及其苷。

1.5 其他成分 從該屬植物中還分離出黃酮類、二氫黃酮類、三萜(主要為熊果酸及其苷[17])、生物堿、多酚、單糖、鞣酸、脂肪酸等多種成分。另外,栗原滕三郎和宋永芳等[18]對泡桐花的精油成分作了色譜、質譜分析,研究了其中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利用GC/MS技術鑒定出許多長鏈及芳香族化合物。

1.6 植物激素 王文芝等[19]對河南蘭考泡桐的根、莖、葉中的植物激素進行了研究,利用HPLC技術分離鑒定出了激動素、反式玉米素、激動素核酸等8種激素。

2 生物活性

2.1 抗菌作用 芝麻素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20],而泡桐花及其果實的注射液(醇提取后用醋酸鉛沉淀去雜質制成),體外實驗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布氏桿菌、革蘭菌、酵母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從泡桐屬植物中分到的紫葳新苷Ⅰ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乳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濃度為150μg/ml,并認為其角甲基是抗菌必要基團[21]。魏希穎等將泡桐花的黃酮提取物作了體外抑菌實驗,發現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強,而對黑曲霉、啤酒酵母、產黃青霉無明顯的抑制作用[22]。

2.2 治療氣管炎 泡桐果及花治療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療效,臨床治療1341例,有效率為81%,其中臨床控制率7%,顯效25%[23]。

2.3 消炎作用 泡桐花可用于治療炎癥感染,臨床報道用其治療16種疾病計244例,均有一定療效,其中對上感、支氣管肺炎、急性扁桃體炎、菌痢、急性腸炎、急性結膜炎的療效較好,治療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和副作用[4]。實驗中通過觀察泡桐花浸膏對哮喘豚鼠肺病理組織學的影響發現泡桐花浸膏能明顯延長豚鼠誘喘潛伏期,優于地塞米松(P

2.4 止血作用 泡桐屬植物中所含丁香苷有明顯止血作用。本品注射液用于手術70例,良效(明顯止血)30例,占42.9%,有效(出血減少)26例,占37.1%,無效14例[26]。

2.5 毒性研究 小鼠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半數致死量為21.4g生藥/kg。大鼠口服2g/(kg·d),共21天,一般情況及體重均無異常,內臟病理檢查未見中毒性病理形態改變。家兔急性、亞急性毒理實驗中,泡桐果煎劑對心、肝、腎、脾、胃均無毒性病理改變。家兔灌服泡桐花浸膏或靜脈注射,一般情況及食欲、體重、白細胞等均無明顯變化,成人口服上述浸膏或肌肉注射,自覺癥狀、體溫、脈搏及白細胞數等均無明顯改變,但有輕度血壓下降[4]。已有報道苯丙素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清除自由基、延緩骨骼肌疲勞、DNA堿基修復、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種生理活性。從泡桐屬植物的樹皮和莖部分離得到一個新的呋喃醌酮(methyl-5-hydroxy-dinaphtho[1,2-2′,3′]furan-7,12- dione-6-carboxylate),對hela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對polio病毒的brunhildeⅠ型EC50為0.1μg/ml對leonⅢ型EC50為0.1μg/ml[27]。另外,咖啡酸的糖酯類化合物被認為與該植物的顏色改變有關[28]。

2.6 殺蟲作用 泡桐素、芝麻素可增強殺蟲劑除蟲菊酯的殺蟲作用,可有效殺滅蚊蠅及其幼體[29]。

2.7 其他作用 泡桐屬植物還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治手足癬與燒傷、消腫、生發等功效[4]。

從以上可知,泡桐屬植物化學成分療效顯著且具多樣化,但對該屬植物的成分研究多集中于毛泡桐種,其他種涉及較少,而對部位的研究則多為桐葉,皮、根,莖次之,花研究的最少。對生物活性的研究則不夠深入,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有待進一步確定。

轉貼于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67(2):28.

2 Masao Kazi,Tokiti Simabayasi.A glucoside from Paulownia. Japan, 1931, 93;735;27.

3 Koiti Iwadare. Lignin.Ⅱ.Ligin of Paulownia imperialis. J Chem Soc Japan, 1941,62:186-189.

4 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詞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

5 Kijjoa A,Kitirattrakarn T,Anantachoke C. Preliminary study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aulownia Taiwaniana. Kasetsart J,1991,25(4):430-433.

6 Kotaro Takagawa.Constituents of medical plants Ⅳ structure of paulownin,a component of wood of Paulownia tomentosa.Yakugaku Zasshi, 1963, 83: 1101-1105.

7 Hiroji,Mayumi O,Yutaka S, et al.(+)-Piperitol from Paulownia tomentosa. Planta Medica,1987,53(5):504.

8 Schilling G,Hugel M,Mayer W. Verbascoside and isoverbascoside from Paulownia tomentosa Steud. Z.,Naturforsch ,B:Anorg Chem Org. Chem,1982,37B(12):1633-1635.

9 Sticher I,Lahloub MF.Phenolic glycosides of Paulownia tomentosa bark. Planta Medica,1987,46(3):145-148.

10 Damtoft Soren. Biosyntheses of catalpol. Phytochemistry, 1994, 35(5): 1187-1189.

11 Hegnauer R, Kooiman P. The 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iridoids of tubiflorae sensu wettstein.Planta Medica, 1978,33(1):1-33.

12 Adriani C,Bonini C,Iavarone C,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ulownioside,a new highly oxygenated iridoid glucoside from Paulownia tomentosa.J Nat Prod, 1981,44(6):739-744.

13 Soren D,Soren RJ. Tomentoside and 7-hydroxytomentoside, two iridoid glucosides from Paulownia tomentosa. Phytochemistry, 1993, 34(6): 1636-1638.

14 Soeren D.Biosynthesis of catalpol. Phytochemistry, 1994, 35(5): 1187 -1189.

15 李志剛.毛泡桐花化學成分.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1.

16 杜欣.毛泡桐花的化學成分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17 Yoshihisa T,Sadao K,Kotaro T,et al. Constituents of medical plants Ⅲ Constituents of leaves of Paulownia tomentosa and Rhododendron kaempferi. Kauazwa Daigaku Yakugakubu Keukgu Nempo,1962,12:7-14.

18 宋永芳,羅嘉梁,倪善慶,等. 泡桐花的化學成分研究.林產化學與工業, 1990,10(4):269.

19 王文芝.反向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泡桐中的植物激素.分析化學,1984, 12(6): 531.

20 國家醫藥管理局中草藥情報中心.植物藥有效成分分離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21 White PJ.Separation of K+- and Cl-- selective ion channels from rye roots on a continuous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J Exp Bot,1995,46(285):361-376.

22 魏希穎,何悅,蔣立鋒,等.泡桐花體外抑菌作用及黃酮含量的測定.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6,18:401-404.

23 河南醫學院,等.泡桐果及花治療慢性氣管炎的臨床療效和實驗研究.河南醫學院學報,1975,1:26-28.

24 張永輝,劉宗花,杜紅麗,等.中藥泡桐花浸膏對哮喘豚鼠肺組織作用的病理學研究.新鄉醫學院學報,2002,19(6):473-475.

25 李寅超,趙宜紅,李寅麗,等. 泡桐花總黃酮抗BALB / c小鼠哮喘氣道炎癥的實驗研究. 中原醫刊,2006,33(19):16-17.

26 謝培山,楊贊熹. 救必應化學成分的研究—止血成分救必應乙素的分離、鑒定. 藥學學報,1980,15 (5): 3-7.

27 Kang KH,Huh HK,Bak K. An antiviral furanoquinine from Paulownia tomentosa Steud. Phytother,1999,13(7):624-646.

篇(5)

【關鍵詞】 姜黃;化學成分;藥效;物質基礎;綜述

姜黃始載于《新修本草》,“葉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與苗并出,夏花爛,無子,根有黃、青、白三色。其做之方法與郁金同爾。西戎人謂之蒁藥”。此段記載說明當時姜黃應為姜黃屬多種植物。《植物名實圖考》載:“姜黃,《唐本草》始錄……其形狀全似美人蕉而根如姜,色及黃,氣微辛。”所述與今之姜黃(Curcuma Longa L.)相符,說明清代姜黃即為Curcuma Longa L.的根莖[1]。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藥典》”)規定,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洗凈,煮或蒸至透心,曬干,除去須根。中醫認為,姜黃性溫,味辛、苦,歸脾、肝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臨床用于胸脅剌痛,閉經,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主要產于我國四川、廣東、福建、江西、廣西等地,傳統認為四川犍為、雙流,廣東佛山為道地產區[2]。除我國外,在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尼泊爾等)及南美國家(如牙買加、秘魯等)也作為天然藥物或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在印度的傳統醫學(Ayurveda)中,姜黃(Haldi)被認為具有健胃、滋補、凈化血液之功,具有治療皮膚病、調節肝膽等方面的作用[3],與中醫對姜黃的認識有許多共同之處。迄今,國內外對姜黃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均具有廣泛研究。自19世紀發現姜黃素類成分以來,對姜黃的研究從未中斷,尤其是隨著高分辨液質、氣質分析技術的應用,分析鑒定了姜黃中許多微量成分。筆者現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對姜黃(Curcuma longa L.)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姜黃的研究提供參考。

1 姜黃素類

姜黃色素(curcuminoid)類物質是一種從姜黃根莖中提取得到的黃素,其母核結構為二苯基庚烴類,有酚性與非酚性之分。目前認為,姜黃色素類成分是姜黃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姜黃素(Curcumin)是最主要的,約占姜黃色素的70%,這一類化合物還包括脫甲氧基姜黃素(10%~20%)、脫二甲氧基姜黃素(10%)。有研究發現,姜黃素在植物姜黃(Curcuma longa L.)中的分布很不平衡,在根莖(中藥姜黃藥用部位)中含量較高(大于2%),在塊根(黃絲郁金藥用部位)中含量較低(0.023%左右)[4]。除以上主要成分之外,一些研究者利用制備液相或液質

聯用分析鑒定了姜黃中一系列微量的姜黃素類成分,并對姜黃素類成分的構效關系進行了研究,可歸納為:姜黃色素類成分母核結構有12種(M1~M12),兩端的取代基主要有4種(Ar1~Ar4),見圖1、表1。圖1 姜黃素類化合物母核結構及取代基表1 姜黃中姜黃素類成分

對姜黃素類成分構效關系的研究表明,姜黃素母核結構中β-二酮把兩端的不飽和結構連接起來,降低了分子的極性,增加了對細胞膜的滲透性,并且兩端苯基上的酚羥基位于苯環的對位時,對于其活性也是十分必要的[10]。在抗炎、抗寄生蟲方面,母核中的β-二酮所連接的長鏈不飽和結構對于其活性具有重要意義[11-12]。

2 萜類化合物

姜黃富含揮發油,被認為是抗炎、殺菌的藥效物質基礎。《藥典》規定,姜黃藥材揮發油含量不低于7%(mL/g)。有文獻報道,采用水蒸氣蒸餾法考察不同產地姜黃揮發油的含量,結果變化范圍較大[13],有些樣品揮發油含量為2%左右。姜黃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為倍半萜(sesquiterpene)和單萜類化合物(monoterpene),其結構類型主要有:吉馬烷型、愈創木烷型、蒈烷型、桉烷型、沒藥烷型、欖香烷型、蒼耳烷型等[14]。

1975年,Malingre等[15]報道了姜黃中p-cymene、b-sesqui phellandrene、turmerone、arturmerone and sesquiterpene等成分,直到現在,國內外還不斷有研究者從姜黃中分離得到新的倍半萜或單萜類化合物。王氏等[16]從姜黃的塊莖中分離得到7個沒藥烷型倍半萜2,5-dihydroxybisabola-3,10-diene, 4,5-dihydroxybisabola-2,10-diene,turmeronol A,bisacurone, bisacurone A,b-isacurone B。曾氏等[17]從姜黃中分離得到6個倍半萜類化合物,分別為:turmeronol A,turmeronol B, bisabolone,8-hydroxyl-ar-turmerone,bis abolone-9-one, (6S)-2-methyl-6-[(1R,5S)-(4-methene-5-hydroxyl-2-cyclohexen)-2-hepten-4-one]。李氏等[18]從姜黃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2個新的倍半萜和1個新的單萜,分別為2-methoxy-

5-hydroxybisabola-3,10-diene-9-one和2,8-epoxy-5- hydroxybisabola-3,10-diene-9-one和2-(2,5-dihydro xy-4- methylcyclohex-3-enyl)propanoic acid。Yong Chi Zeng等[9]從姜黃根莖中分離得到5個新的倍半萜類化合物,其中一個具有新的骨架,2個骨架為沒藥烷型,2個為Calebin的衍生物。

此外,更多的報道是,利用GC-MS對姜黃揮發油中的萜類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NY Qin等[19]采用GC-MS外標法對姜黃的根莖(中藥姜黃)和塊根(中藥黃絲郁金)中ar-Curcumene、ar-Turmerone、α-Turmerone、β-Turmerone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姜黃根莖中以上成分含量均高于塊根,根莖中4種成分含量范圍分別為2~3、7~13、14~22、17~31 mg/g原藥材。由于提取方法、樣本來源不同,所以,每篇文獻中揮發油的分析結果均不盡相同。以下對國內外關于姜黃揮發油的文獻進行了歸納,列舉了揮發油中主要的萜類成分結構和相對含量,見圖2、表2。圖2 姜黃中主要萜類化合物結構表2 姜黃中主要萜類化合物及在揮發油中的相對含量

3 其他化合物

3.1 生物堿類

王氏等[16]從姜黃塊根中分離得到1個喹啉類生物堿2-(2’-methyl-1’-propenyl)-4,6-dimethyl-7-hydroxyquinoline。

3.2 有機酸類

劉氏[29]從姜黃中分離得到琥珀酸(Butanedioieaci),環二十二酸內酯。

3.3 糖類

Masashi Tomoda[30]采用熱水提取,葡聚糖凝膠-瓊脂糖凝膠純化,從姜黃水提液中得到多糖類成分,該類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增強網狀內皮組織對碳的清除率作用。通過化學和光譜分析發現姜黃多糖具有以下特點:α-l-arabino-3,6-β-d- galactan,α-1,3-Linked l-arabinopyranose,β-3,4-branched d-xylose,α-1,4-linked d-glucose,α-2,4-branched l-rhamnose and α-1,4-linked d-galacturonic acid。

3.4 微量元素

張氏等[31]對各種郁金中的微量元素進行了分析,其中姜黃的塊根(黃絲郁金)中含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銅、鐵、鋅、錳、鈷等,與其他品種郁金無明顯差異。

此外,易氏等[32]從姜黃的塊根(黃絲郁金)中分離得到阿魏酸和阿魏酸乙酯。Majeed[33]研究表明,用熱水煎煮姜黃素(curcumin),可使其分解轉化為香草醛和阿魏酸。

4 討論

筆者主要對新發現的微量姜黃素類成分和萜類成分進行了綜述,對姜黃素類成分的構效關系、揮發油中主要萜類成分的構成和比例進行了小結。目前認為,這兩類成分為姜黃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黃素的藥理活性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利膽、降血脂方面,而揮發油的藥理活性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菌方面,與中醫對姜黃的論述“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于胸脅刺痛、經閉、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基本一致。姜黃素類成分和揮發油類成分均為脂溶性成分,因此,在中醫傳統用藥方式湯劑中溶出率較低。有文獻報道,姜黃中的多糖類成分在免疫系統方面具有明顯作用,因此,姜黃多糖也可能為姜黃的主要藥效物質基礎[30,34]。但由于多糖類成分在化學分離、鑒定方面存在難度,因此,迄今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8分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632-636.

[2] 鄭虎占.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3436.

[3] GK Jayaprakasha, L JaganMohan Rao, KK Sakariah.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 longa[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5,16:533-548.

[4] 夏文娟,肖小河,蘇中武,等.國產姜黃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1999,24(7):423-447.

[5] 李偉,肖紅斌,王龍星,等.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分析姜黃中微量的姜黃素類化合物[J].色譜,2009,27(3):264-269.

[6] Hongliang Jiang, Barbara N Timmermanna, David R Gang. Use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o identify diarylheptanoids in turmeric (Curcuma longa L.) rhizome[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6,1111:21-31.

[7] So-Young Park and Darrick SHL Kim. Discovery of natural products from Curcuma longa that protect cells from beta-amyloid insult:A drug discovery effort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2,65(9):1227-1231.

[8] Kiuchi F, Iwakami S, Shibuya M, et al. Inhibition of prostaglandin and leukotriene biosynthesis by gingerols and diarylheptanoids[J].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92,40:387-391.

[9] Yong Chi ZENG, Feng QIU, Kyoko Takahashi, et al. New Sesquiter penes and calebin derivatives from Curcuma longa[J]. Chem Pharm Bull, 2007,55(6):940-943.

[10] Kim, DS HL, Kim, JY. Total synthesis of calebin-A, preparation of its analogues, and their neuronal cell protectivity against b-amyloid insult[J].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1,11:2541-2543.

[11] Araujo CA, Alegrio LV, Gomes DC,et al. Studi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diarylheptanoids derivatives against Leishmania amazonensis[J]. Mem Inst Oswaldo Cruz,1999,94:791-794.

[12] Claeson P, Pongprayoon U, Sematong, et al. Non-phenolic linear diarylheptanoids from Curcuma xanthorrhiza:A novel type of topic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 ship[J]. Planta Medica,1996,62:236-240.

[13] 陳晉紅,李偉榮,劉大偉,等.姜黃藥材中有效成分含量測定[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9,20(3):253-255.

[14] 葛躍偉,高慧敏,王智民.姜黃屬藥用植物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 2007,32(23):2461-2467.

[15] Malingre TR. 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 temoe lawak, als plant met galdrijrende werking[J]. Pharmaceutisch Weekblad,1975,110, 601-606.

[16] 王麗瑤,張勉,張朝鳳,等.黃絲郁金中的生物堿和倍半萜類成分[J].藥學學報,2008,43(7):724-727.

[17] 曾永篪,梁鍵謀,曲戈霞,等.姜黃的化學成分研究Ⅰ:沒藥烷型倍半萜[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2007,17(4):238-239.

[18] Wei Li, Jia-Tao Feng, Yuan-Sheng Xiao, et al. Three novel terpenoids from the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09,11(6):567.

[19] NY Qin, FQ Yang, YT Wang, et al.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ight components in rhizome (Jianghuang) and tuberous root (Yujin) of Curcuma longa using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7,43:486-492.

[20] Kojima H, Yanai T, Toyota A, et al. Essential oil constituents from Curcuma aromatica, C. longa and C. xanthorrhiza rhizomes[M]// HH. Ageta, N Aimi, Y Ebizaka, et al. Towards natural medicine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 Amsterdam: Elsevier,1998:531-539.

[21] 劉紅星,陳福北,黃初升,等.從姜黃及姜黃浸膏中提取的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J].分析測試學報,2007,26(增刊):146-148.

[22] 陳毓亨,余競光,方洪鉅.我國姜黃屬植物的研究Ⅲ.姜黃Curcuma longa根莖和塊根揮發油和酚性成分的比較[J].中藥通報,1983,8(1):27-29.

[23] Nigam MC, Ahmed A. Curcuma longa:Terpenoid composition of its essential oil[J]. Indian Perfumer,1991,3:201-205.

[24] 張萍,張桂芝,樊晴月,等.GC-MS法分析姜黃飲片揮發油的特征性化學成分[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8,22(3):41-44.

[25] 吳惠勤,張桂英,史志強,等.超臨界CO2萃取姜油及其成分的GC/MS分析[J].質譜學報,21(3/4):85-87.

[26] 胡永獅,杜青云,湯秋華.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姜黃揮發油化學成分[J].色譜,1998,16(6):528-530.

[27] 唐課文,陳國斌.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姜黃揮發油化學成分[J].質譜學報,2004,25(3):163-165.

[28] 湯敏燕,汪洪武,孫凌峰.中藥姜黃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24(3):274-276.

[29] 劉春燕.姜黃的化學成分研究[D].沈陽:沈陽藥科大學碩士論文, 2008.

[30] Masashi Tomoda, Ryoko Gonda, Noriko Shimizu, et al. A reticule oendothelial system activating glycan from the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J]. Phytochemistry,1990,29(4):1083-1086.

[31] 張浩,謝成科,焦文旭.中藥郁金中姜黃素類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7(4):37-40

[32] 易進海,陳燕,李伯剛,等.郁金化學成分的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3,15(2):98.

篇(6)

[關鍵詞]桔梗;生理活性;研究

一、前言

桔梗為桔梗科多年生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mm(Jacp.)A.DC.]的干燥根,又名四葉菜、土人參、苦梗菜、梗草等。用桔梗加工的桔梗菜、桔梗絲、桔梗果脯等食品美味可口。桔梗菜是我國朝鮮族的名菜。把桔梗作為食用的地區已從朝鮮族居住的延邊及其周邊地區輻射到吉林長春、吉林通化、黑龍江、北京、天津等地區。而國外對桔梗的需求量最大的國家應以日本、韓國為主,如今遍及美國和東南亞各國Ⅲ。

桔梗為我國傳統中藥,其作為藥材,國內年需求量在10000t以上,其性微溫,味苦、辛、平,歸肺經,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之功效,主要是通過桔梗中含有的皂甙類化學成分,從而使桔梗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疲勞活性,對人體起保健作用。常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清、咽喉腫痛、胸悶腹脹、痢疾腹痛、血淤水腫、癃閉等癥;桔梗又是一種很好的保健和功能食品。它食藥兼用,國內外需求量大。現代藥理學表明它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肥胖,鎮靜,降低膽固醇等多種生理理活性。

二、桔梗化學成分的研究

桔梗的化學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由日本學者最早開始研究。隨著現代分離分析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近十年來,桔梗的化學成分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文獻檢索:尤其近幾年來,從桔梗中先后獲得10余種新化合物,桔梗的化學成分之謎才逐漸被揭開。迄今為止,對桔梗的化學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為齊墩果酸型五環三萜皂苷,另外還含有黃酮、聚炔、甾體、酚酸、脂肪酸等類型的化合物。

1.皂苷類

桔梗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桔梗皂苷的種類繁多,迄今已分離出18種,主要有桔梗皂苷D、A、B、D、D、遠志苷D、D、桔梗皂酸A甲酯等。據報道一種新的皂苷一桔梗皂苷E,被分離出來。

2.多聚糖

桔梗根中含有大量由果糖組成的桔梗聚糖,已鑒定結構的有桔梗聚糖GF2~GF9。此外,桔梗中還含有大量的聚糖。

3.甾醇類

桔梗含有菠菜甾醇,a-菠菜甾醇-B-D-葡萄糖苷,A7-豆甾烯醇,白樺脂醇以及B-谷甾醇等。

4.醇苷、黃酮及其苷類

從桔梗的種子中分離出:黃杉素,黃杉素7-0-吡喃鼠李糖-基-(1-6)-B-D-喃葡萄糖苷,槲皮素-7-0-葡萄糖苷,槲皮素-7-0-蕓香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芹菜素-7-0-葡萄糖苷,黃烷酮醇糖苷和3-甲基-1-丁醇糖苷。從花中提到了桔-梗花色苷:飛燕草索一二咖啡酰蘆丁醇糖苷和飛燕草素-3-二啡酰-蘆丁糖5-葡萄糖苷。

5.揮發油

采用氣相色譜一質譜一計算機聯用分析儀檢測分離出75種化合物,有44.495%為不飽和化合物。其化學成分的組成:①有機酸和酯類化合物,,總含量20.746%;②烴類化合物,總含量19.233%③醇、酚、醚、醛和酮類,總含量為15.971%。

6.脂肪油、脂肪酸

桔梗根中含油0.92%,且不飽和化合物含量較高。脂肪中亞油酸、軟脂酸的含量較大,亞油酸含量達63.24%,軟脂酸為29.51%,此外還含有亞麻酸、硬脂酸、油酸及棕櫚酸等。

7.聚炔類

化合物從桔梗的須根中鑒別出2種聚炔類化合物lobetyol和lobetyolin,從其培養物中還鑒別出另一種聚炔類化合物lobetyolinin這些聚炔類化合物被作為桔梗植物化學分類的重要依據標準。

8.其他

桔梗根中維生素含量豐富,含有16種以上的氨基酸,包括8種必需氨基酸,含有17種以上無機元素,包括銅,鋅,鎳,錳,鉻,鍶,鐵,鋇等8種必需微量元素閉。

三、桔梗的生理活性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桔梗具有抗炎、祛痰、鎮咳、抗潰瘍、降血壓、擴張血管、解熱鎮痛、鎮靜、降血糖、抗膽堿、促進膽酸分泌、抗過敏及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廣泛的藥理作用。

1.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桔梗的水提取物具有較好的體外抗炎活性對脂多糖所致炎癥模型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其抗炎活性的機制是調控NF-kB因子活性及抗炎基因的表達。桔梗的抗炎活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桔梗皂苷。最近的動物實驗已證實,桔梗皂苷D和D3具有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的機理是調控炎癥早期介質,如對佛波酯(TPA)所致炎癥模型,桔梗皂苷D能抑制前列腺素E2產生;對脂多糖(LPS)所致炎癥模型,桔梗皂苷D和D3能抑制NO產生和增加TNF-a(腫瘤壞死因子)的分泌。最近對單體皂苷的祛痰活性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和D,通過霧化給藥,能增加大鼠上皮細胞中黏液素的釋放;桔梗皂苷D3的作用更強,因而桔梗皂苷D和D3都可作為一種有效的化痰藥來應用。桔梗皂苷對四丁基過氧化物(t-BHP)所致的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體內動物實驗及體外肝-細胞模型實驗證實,桔梗皂苷能明顯降低四丁基過氧化物所致的肝氧化損傷,清除,1一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過氧化物自由基。進而也證實了桔梗皂苷具有抗氧化作用。

2.抗腫瘤及免疫調節活性

桔梗多糖不同于香菇多糖、裂裥菌素等其他多糖免疫調節劑。桔梗多糖能激活巨噬細胞。從而誘導NO的產生和INOS的mRNA表達。研究表明,桔梗多糖所致巨噬細胞活化作用與MAPKs(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AP-1(激活蛋白-1)有關。桔梗的水提取物具有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這些活性可通過潛在效應細胞如巨噬細胞來實現。桔梗水提取物還能刺激巨噬細胞的增生、撒布能力、噬菌作用、細胞抑制活性增強,是一種潛在的巨噬細胞功能增強劑。桔梗水提取物可導致體外培養的人肺癌細胞A549生長抑制和凋亡,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桔梗水提取物引起的細胞凋亡機制與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和Bel-2表達的下調有關。

3.促胰外分泌腺分泌的活性

桔梗皂苷D刺激胰外分泌腺的分泌機理是引起胃腸道激素特別是CCK從十二指腸釋放。桔梗皂苷D能促進CCK的釋放,因而一些含桔梗的制劑可用于胰腺炎的治療”。

4.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僅桔梗總皂苷有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證實桔梗皂苷D能以一種競爭的方式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體外驗證實,桔梗總皂苷和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A和桔梗皂苷C均能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

5.降脂作用

桔梗皂苷能影響血清和肝中的脂質含量。對桔梗總皂苷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表明,不同劑量的桔梗總皂苷對高血脂的降低作用差異較為顯著。大劑量可以顯著性地降低高脂血癥TC、LDL-C、HDL-C,其作用程度超過陽性藥物組(絞股藍);小劑量組和中劑量組僅對血脂的部分指標有影響。

6.改善胰島素抵抗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諸如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并發癥;綜合癥及冠心病等以血胰島素增多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患者,桔梗能有效地阻止和改善這些癥狀。

7.鎮痛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桔梗皂苷D產生的鎮疼效果與脊椎上的GABA(A)、GA-BA(B)(y-氨基丁酸)、NMDAIlnon-NMDA(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有關。其鎮疼作用由于刺激減弱了去甲腎上腺素和五羥色胺通路,與嗎啡通路無關。進一步研究發現,桔梗皂苷D腦室或膜內注射給藥時,在甩尾、扭體和福爾馬林等不同類型疼痛模型實驗中均顯示了強的鎮疼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不受鴉片受體影響。

8.其他活性

抗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研究表明,皂苷為其活性成分。另外還發現桔梗的沸水提取物具有殺蟲活性、抗誘變活性、抗氧化活性及較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在桔梗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得到棕櫚酸松柏醇酯和十八烯酸松柏醇酯,通過與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超氧化物及一氧化氮等的抗自由基能力對比,發現這兩種化合物的抗自由基能力比抗氧劑Bh或BHA高。

桔梗作為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資源豐富,皂苷類為其主要化學成分,生物活性多樣,且無毒副作用,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用途和良好的療效,是一種很具開發潛力的常用食品藥品。

參考文獻

[1]宮光前,桔梗藥食兼用市場廣[J],農村新技術,2009,22:14

[2]郭麗,張村,李麗,肖永慶,中藥桔梗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3):181-186

[3]郭文杰,許旭東,魏建和,楊俊山,桔梗中三萜皂苷類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學雜志,2008,43(11):801-804

[4]舒孌,高山林,桔梗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2,20(2):4-7

[5]付文衛,侯文彬,竇德強,桔梗中遠志酸型皂苷的化學研究[J],藥學學報,2006,41(4):358-360

[6]付文衛,竇德強,裴月湖,桔梗的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2006,23(3):184-190

[7]丁長江,衛永第,安占元,等,桔梗中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J],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1996,22(5):471-473

[8]李偉,桔梗皂苷類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7

[9]Lee J H,Choi Y H,Kang H S,et a],An aqueous extractOf platycodi radix inhibits LPS-induced NF-kappa B nucleartuanslocationin human cultured airway epithelial cells[J],Int J MolMed,2004,13(6):843-847

[10]Kim Y P,Lee E B,Kim S Y,et a1,0huchi K Inhibition 0fprostaglandin F2 production by platycodin D[J],Planta Med,2001,67(4):362-364

[11]Shin C Y,Lee W J,Lee E B,et a1,Platycodin D and D3increase airway mucin release 1n vivo and 1n vitro 1n rats andhamsters[J],Planta Med,2002,68(3):221-225

[12]Lee J H,Choi Y H,Kang H S,et a1,Protective effect ofsaponins derived from roots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On tert-butyl hudroperoxide Inducedoxidative hepatotoxicity[J],ToxicolLett,2004,147(3):271-282

[13]丁元慶,桔梗的功效與應用述要[J],中國中藥雜志,1998,23(5):308-309

篇(7)

關鍵詞 :取樣模 ; 白口化

中圖分類號:G353文獻標識碼: A

1、 前言

目前國內外的鋼鐵企業中,生鐵的分析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化學法和儀器法。從準確性來講,化學法有優勢,并且已成型,具備相應的分析標準,但存在分析節奏慢,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的缺點,不利于快速檢驗和及時指導生產。儀器法主要有熒光光譜法和直讀光譜法,常用于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該法簡單、快速、準確。一般情況下,可用于1%以下含量的組分測定,在鋼鐵工業中應用很廣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分析樣品存在著基體效應,首先需要為每類樣品建立一套校準曲線。除此之外,光譜分析儀器易受外界溫度、濕度、電流強度、磁場、電壓穩定性等因素影響,外界環境要求相當的穩定。對于生鐵來講,除碳元素之外的其余元素能夠準確的進行測定。然而,因碳元素含量相對較高,制備的試塊碳的分布不均勻,而且石墨碳的大量存在,使不均勻性加劇,用正常的光譜成分檢測方法,試樣會激發不充分,無法完成準確的定量檢測。

在國內鋼鐵行業,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法分析生鐵方面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技術難題是對生鐵試樣白口化程度要求較高。日本、美國等國鋼和鐵產品采用X熒光光譜法快速分析,國內一些大鋼廠也在開展生鐵快速成分析法探索,其中相關論文很多,多是儀器分析法,但總之要想用直讀光譜儀分析混鐵爐試樣,必須著手解決生鐵白口化問題,這是焦點問題。

混鐵爐是高爐和轉爐之間的煉鋼輔助設備,混鐵爐的本體結構由爐體、支撐底座和傾動機構組成。它主要用于調節和均衡高爐和轉爐之間鐵水供求的設備,保證不間斷地供給轉爐需要的鐵水,鐵水在混鐵爐中儲存和混勻鐵水成份及均勻溫度,它對轉爐煉鋼非常有利。

因此,快速準確檢驗混鐵爐鐵水成分,對轉爐煉鋼意義重大。

2、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分析

2.1現狀分析

黑龍江建龍鋼鐵技術處為轉爐煉鋼生產,配備三臺OBLF公司GS-1000型直讀光譜儀,為煉鋼鋼水成分分析提供有力支撐。該直讀光譜分析儀是分析塊狀金屬樣品非常好的儀器,其以分析速度快,分析結果準確的特點,被廣泛用于快節奏的煉鋼生產控制。經現場確認:該直讀光譜儀帶有鑄鐵分析工作曲線,具備分析生鐵樣品軟件條件,而且混鐵爐離爐前直讀光譜室距離很近,如用直讀光譜儀分析混鐵爐生鐵樣品,會大大縮短混鐵爐生鐵樣品分析周期。從送樣、制樣、分析到結果報出約10分鐘,這將大大利于煉鋼生產。

2.2存在問題分析

2.2.1要用直讀光譜儀分析混鐵爐試樣必須解決生鐵白口化問題。

生鐵中非金屬元素 C、Si、P、S 等含量高,在試樣采集時易偏析。碳在鐵碳合金中以石墨或化合碳形式存在。石墨碳是影響碳及其它元素偏析的主要原因。若有更多的石墨碳轉化為化合碳,則可大量減少偏析現象。硅和碳是促進碳石墨化的元素,硅高碳易石墨化;硅低碳易形成化合碳。而直讀光譜分析生鐵樣品要求試樣表面層碳都以碳化物的狀態存在,不能有游離石墨,即鑄鐵的分析面必須是完全白口。當鑄鐵表面存在游離碳時(灰口鐵),光譜儀激發不充分,鐵基體強度較低,會影響分析結果。特別是碳高達3.8~4.0%,硅高達1.0~2.6%,欲使這樣的成分白口化是非常困難的。但生鐵樣品狀態直接影響直讀光譜分析結果。

下表為一塊混鐵爐生鐵樣品用直讀光譜儀激發五個點分析結果:

生鐵樣品

序號 Si Mn P S

1 0.46 0.098 0.086 0.013

2 0.45 0.091 0.077 0.013

3 0.38 0.087 0.068 0.013

4 0.43 0.089 0.077 0.013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此塊生鐵樣有偏析現象,甚至偏析嚴重樣品無法激發。

2.2.2試樣不規則有效激發點少的問題。

目前黑龍江建龍鋼鐵生鐵試樣采用印章樣。(如下圖),該種形狀試樣不像球拍鋼樣利于直讀光譜儀樣品夾持,造成激發點選擇性少。

生鐵樣品

2.2.3直讀光譜儀鑄鐵工作曲線修正問題。

OBLF公司GS-1000型直讀光譜儀在出廠前,采用永久工作曲線法制作一條鑄鐵工作曲線,隨著用戶生產模式和原料結構不同,必須通過相應的控樣進行修正來消除誤差。

3、項目預期達到目標

拓展直讀光譜儀分析范圍,具備快速分析混鐵爐生鐵試樣能力,更好指導煉鋼生產。

4、實施方案及工作計劃

4.1制定措施

4.1.1選用直讀光譜儀分析混鐵爐生鐵試樣。

4.1.2 制定混鐵爐生鐵樣品白口化方案。

4.1.3光譜分析儀對生鐵樣品進行均勻性檢驗。

4.1.4對生鐵樣品進行金相組織檢驗確認白口化。

4.1.5在印章樣尾部加裝金屬環,方便樣品夾持和增加樣品激發點數。

4.1.6采用生鐵標樣進行生鐵各元素工作曲線進行控樣修正。

5、實施過程

5.1新式樣模制作:將原印章樣模變薄(原厚度:10mm改為5mm),增加試樣塊的冷卻面積(原直徑30mm改為42mm),同時樣模外型尺寸加大,增加熱量。

5.2樣模底部墊鋼板或銅板加速白口化。(注意:鋼板面要平整否則樣品磨制困難)

5.3生鐵樣品脫模后,稍冷卻約兩分鐘投入冷水激冷后,立刻取出送光譜室。(注意不要過早投入冷水中以防樣破裂,同時避免樣品在水中停留過長的時間,防止樣品中有積水影響分析結果)

5.4光譜分析員接到樣品后用光譜磨樣機對樣品進行打磨約1mm后,用直讀光譜儀生鐵曲線進行分析。

5.5光譜分析員將生鐵分析結果報混鐵爐。

6、實施效果分析

6.1新樣模生鐵樣品均勻性實驗數據。

表1

樣品名 爐號 化學成分

Si Mn P S

生鐵 09211018 0.64 1.57 0.099 0.018

0.66 1.62 0.098 0.015

0.65 1.59 0.094 0.018

0.66 1.62 0.101 0.017

生鐵 09110897 0.57 0.17 0.093 0.017

0.56 0.16 0.091 0.016

0.57 0.16 0.091 0.016

0.57 0.17 0.091 0.016

表2

樣品名 磨制

次數 化學成分

Si Mn P S

生鐵 1 0.64 1.57 0.099 0.018

2 0.66 1.62 0.098 0.015

3 0.65 1.59 0.094 0.018

4 0.66 1.62 0.101 0.017

生鐵 1 0.57 0.17 0.093 0.017

2 0.56 0.16 0.091 0.016

3 0.57 0.16 0.091 0.016

4 0.57 0.17 0.091 0.016

上表1為不同樣品多點激發后結果,激發點正常,各指標穩定性好。 表2為不同樣品,多次磨制后測定結果,由此可得樣品均勻性好。

6.2混鐵爐生鐵樣品金相組織如下表。

生鐵100倍金相圖

通過金相組織檢驗,生鐵為分布均勻的奧氏體+滲碳體組織,為白口化生鐵組織。

6.3生鐵樣品分析結果比對。

樣品名 分析方法 爐號 化學成分

Si Mn P S

混鐵爐生鐵 熒光分析 09210781 0.37 0.075 0.096 0.019

直讀分析 0.38 0.080 0.100 0.020

化學分析 0.37 0.077 0.095 0.019

混鐵爐生鐵 熒光分析 09210806 0.38 0.095 0.089 0.026

直讀分析 0.42 0.100 0.090 0.030

化學分析 0.39 0.097 0.088 0.027

混鐵爐生鐵 熒光分析 09210840 0.41 0.094 0.069 0.046

直讀分析 0.38 0.100 0.066 0.048

化學分析 0.40 0.096 0.068 0.0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西西人体44rt.net高清大胆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暗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内射最近更新|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少妇无码吹潮|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天天综合爱天天综合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比比资源先锋影音网|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曰韩无码av一区二区免费| 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