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2 01:50: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孕期飲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思維一:孕期并非“吃啥補啥”
老一輩常有“懷孕期間吃啥補啥”的觀念,認為吃醬油寶寶皮膚會黑;吃黃連寶寶皮膚較不容易過敏;吃堅果類、海鮮,寶寶過敏幾率會大增;梨、西瓜等涼性水果易使寶寶有氣管問題等等。其實,懷孕期間準媽媽所吃的食物并未被證實對胎兒有直接的影響。只要均衡飲食,每種食物都吃但不過量,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對胎兒有害處,而一些據說準媽媽吃了寶寶會聰明、健康等的“光環食物”,未必對胎兒有很大幫助。
新思維二:懷孕不該吃成“胖婦”
針對孕婦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而非“懷孕了就要多吃”。實際上,胎兒在前3個月所需的營養并不多,從母體中吸收就已足夠,因此有些孕婦在前3個月孕吐嚴重得吃不下東西,體重甚至下降兩三千克,都不會影響寶寶正常成長。醫生建議,準媽媽在整個孕程中只需增加10~14千克的體重(孕前過胖、過瘦者可適當縮小及增大標準),錯誤的觀念只會讓準媽媽變胖或讓胎兒吸收過多的營養,增加生產的危險性。
新思維三:特殊體質,特殊吃法
全素食(不食奶、蛋)的孕婦,可從植物中充分攝取到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但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則很難從植物中獲得,素食孕婦可補充維生素A與維生素D制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的孕婦,特別需要在飲食上與醫師配合。如果懷孕前就已患病,應積極配合醫師控制好病情后再懷孕。
營養師教你如何吃
醫學上檢視孕婦到底吃得對不對,是以熱量作為指標的。如果孕婦懷孕前飲食正常,身材也標準,懷孕后可基本按照孕前方式飲食;若孕前過瘦或過胖,孕后則要按照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五大類均衡攝取。有些孕婦多吃不胖,是因為攝取食物的總熱量并未超過一天所需的熱量;有些孕婦吃得并不多,體重卻直線上升,則是因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所致。均衡飲食對媽媽寶寶才是健康的。
由于到懷孕中、后期產檢時才測量胎兒體重,在此之前,許多孕婦因擔心孩子不夠大而有多吃的行為,造成懷孕才6個月,體重增加卻已經超過十四五千克。實際上,胎兒攝取到所需營養后,多吃的熱量都直接轉移到孕婦身上,吃得過多并不能幫助胎兒。
1~4周,受精卵開始著床形成胚胎,需要B族維生素。第1周需為胎兒大腦發育提供營養。建議以米食為主,輔以青菜、海產品;第2周的飲食要有利于胎兒的脊髓發育,以米食為主,適量增加豬肉、雞蛋;第3周,改換面食,特別是玉米面、白薯面及其他淀粉食物,這是為胎兒的皮膚發育做準備。
5~6周,胎兒已有簡單的腦脊髓,中樞神經、消化、血液等系統也逐漸形成,需要礦物質、鋅類。孕婦可多食用海帶等海產品,促進胎兒大腦發育。
7周,心臟開始使血液在胎兒體內循環,神經系統輪廓接近完成,骨細胞開始發育,需要B族維生素、鋅類、蛋白質、碘類。孕婦需多吃米及豆制品,為胎兒的肉質發育做準備。建議多吃肉、魚、奶酪、蛋、豆類、米類、海帶、碘鹽。
8周,胎兒的主要內臟器官、骨骼、牙齒開始發育,負責平衡及聽力的內耳正在形成,需要鈣、碘、維生素B1、蛋白質。
9周,多吃魚,促進胎兒的乳腺、眼球發育。
10周,少吃魚肉多吃菜,促進胎兒的皮膚膜發育。
11周,胎兒突飛猛進的發育階段,孕婦應多吃牛肉、羊肉、雞肉。
12周,四肢形成,需要碘、鈣、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D,多喝白開水。
13周,需要為胎兒的毛發發育提供營養,多食黃豆、青豆、角豆。
14周,胎兒內分泌初期發育階段,需多吃土豆、藕等淀粉食物。
15周,多吃魚、蝦等海產品,促進胎兒的生殖器官發育。
16周,胎兒開始通過胎盤攝取營養,需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各類維生素及礦物質。
18周,孕婦多吃肉、魚、蝦、海參、貝類等海產品,促進胎兒心臟發育。
19~20周,胎兒的營養需求量增加,孕婦應以面食為主,多吃青菜、水果,對胎兒的皮膚發育有益;同時,第20周,胎兒牙齒發育,胎脂形成,胎兒比較活躍,有吞咽功能,需要鈣、鐵、磷、鉀、鎂、鋅及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
21周,少吃肉,為胎兒神經初期發育做準備。
22周,羊水物質多,孕婦可多吃魚、肉、蛋。
23周,要多吃豆類、花生、核桃、松子,為胎兒大腦的整體發育提供營養。
24~25周,胎兒發育的又一高峰期,孕婦飲食越豐富越好。
26周,胎兒的心臟快速發育,孕婦可多吃豬肝。
28~29周,胎兒手、足發育明顯,要多吃魚類。
30周,從這一周開始,孕婦要多喝牛奶。
32周,是胎兒腦神經的突出發育期,要少吃魚腥食物。因為魚腥食物的蛋白質經母體轉換后,容易產生一種微量的酸性毒素,對胎兒腦神經有害。孕婦可多吃菌類、豆腐、粉絲,還要吃少量的牛肉。
33周,胎兒的腎、肝、胃明顯發育,有條件的話孕婦可適量進補。
34周,胎兒的手、足、神經、五官發育明顯,要多吃雞、鴨、魚、蛋。
36周,胎兒長出指甲,吸吮能力好,需要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孕期補鈣,多多益善。準媽媽都知道鈣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數孕婦孕期都補鈣,但是有些準媽媽體內并不缺鈣也盲目進補,這樣就適得其反了。超量補鈣,會增加腎結石的危險,還可能對其他因素誘發的癌癥有促進作用。故正常孕婦應盡量從膳食中獲取鈣,缺鈣孕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制劑。
維生素補充要早,多點沒關系。孕早期是胎兒器官發育最為活躍的階鍛,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對胎兒危害非常大,維生素A在早期攝入過量有致畸作用,維生素C超大量可導致流產。所以,應從孕中期開始補充維生素制劑,提倡優先選擇食物補充。
主食沒營養盡量少吃。主食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維持血糖。準媽媽和寶寶腦細胞的代謝和胎盤也都要靠消耗血糖來得到能量。主食吃得過少,易發生低血糖,產生對神經系統有毒性作用的酮體。
【關鍵詞】DOHAD理論干預;孕婦孕期營養指導;新生兒健康情況;臨床療效與意義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264-01
孕婦在懷孕期間所攝入的營養不僅需供給自身的生理變化,更需要滿足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需要[1-2]。因此,胎兒出生后的健康情況以及未來的生長發育狀況均與孕婦懷孕期間所攝取的營養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懷孕期間若不進行充分的營養攝取極易造成妊娠期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更易影響胎兒造成其生長發育失調導致其出生后體重過低或體重過大超過正常水平。提高胎兒日后患糖尿病、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DOHAD理論孕婦懷孕期間營養不均衡不僅造成患兒出生后生長發育不正常,更易提高其成年后患其他疾病的發生率。本實驗為特選取100例產科孕婦分別進行普通孕期營養指導以及聯合DOHAD理論共同進行指導并研究討論該理論用于孕期營養指導的臨床意義與價值。、現將實驗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產科孕婦100例。年齡25-33歲,平均年齡(29.2±4.1)歲。所有患者均進行相關檢查確定身體健康且為初次妊娠,單胞生產。排除既往有抽煙、酗酒史患者;排除自身患傳染病及其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時一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指導方法 常規組患者僅進行一般孕期營養指導,包括如何正確搭配飲食以及如何攝取更多的營養等知識。干預組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DOHAD理論共同進行指導。由專業營養人員對孕婦身體情況及營養攝取情況進行評估,根據不同孕婦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營養計劃。根據不同患者孕程長短及各項檢查指標進行一對一的營養指導,包括搭配飲食技巧,調整飲食習慣等。對孕婦及新生兒營養情況進行評估,對懷孕期間營養攝取量進行總結并對效果進行評價。
1.3療效觀察 比較兩組孕婦經不同營養健康指導后新生兒健康情況以及自身體重增加情況等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 兩組孕婦不同指導后新生兒健康情況比較 經過不同指導后干預組新生兒出現極低體重或巨大兒人數顯著少于常規組(P
3討論
孕婦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入量與健康情況不僅對自身有重要意義,對母體內胎兒正常發育更起到了關鍵作用。都哈理論提出,若排除遺傳與環境因素,在母體中生長發育時若出現營養不良等其他情況,出生成長成人后其患糖尿病、肥胖及其他疾病概率顯著增高。除了對嬰兒自身產生影響外,更能對之后幾代人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3-4]。因此,在孕婦懷孕期間對其進行完善全面的營養指導并聯合DOHAD理論共同進行干預可保證孕婦及胎兒充足的營養攝入。在指導過程中根據患者孕期長短及自身情況進行營養攝取計劃,正確搭配飲食并調整飲食習慣能夠顯著增加孕婦對營養的攝取量。另外進行一對一指導可提高產婦對營養飲食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更加積極的進行營養攝取,保證胎兒在母體內充足的營養攝入。本次研究使用常規營養指導與聯合都哈理論共同指導分別對懷孕期孕婦進行營養攝入指導。結果顯示聯合都哈理論進行營養指導患者其新生兒健康情況以及自身營養攝取狀況均優于常規指導患者。另外,孕婦在懷孕期間應適當進行身體鍛煉以增加對熱能的需求;對于孕期反應嚴重進食較少患者應及時對飲食搭配進行調整,保證每日充分營養攝取,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等情況。懷孕期間應多食用牛奶、雞蛋、魚類等保證充足優質蛋白攝入量[5]。另外盡量多補充高鈣類實物,避免胎兒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缺鈣,嚴重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等。
綜上所述,使用DOHAD理論干預對孕婦懷孕期間進行營養健康指導療效確切。可使孕婦充分認識到攝取充足營養的重要性,積極進行飲食結構調整,合理搭配飲食。保證自身與胎兒每日充足的營養攝入量,加強鍛煉與健康飲食相結合。有效減少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患兒健康成長及未來幾代人的身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李霞,于湄,朱紅莉.個體化孕期膳食營養指導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07):56.
[2]唐乃富,李永華.營養教育對孕婦妊娠結局及膳食攝入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7):619-621.
[3]王雪松.164例孕婦不同孕期膳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6):2442-2443.
【關鍵詞】 助產士; 營養指導; 妊娠糖尿病; 母嬰結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加,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的要求明顯增加。妊娠糖尿病作為妊娠期最常見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母嬰結局[1,2]。為此,如何改善該人群的健康狀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研究筆者采用助產士孕期營養指導對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產科收治的106例患者進行干預,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產科收治的10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條件:(1)患者孕期確診為妊娠糖尿病;(2)患者為初產婦;(3)患者年齡均0.05)。
1.2干預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者在給予常規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而護理干預組患者則加用助產士孕期營養指導,具體步驟如下:(1)采用膳食調查表調查患者營養攝取情況:采用24h回顧法調查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膳食,全面的了解食物數量、食物品種、飲食餐次,并進行詳細的記錄,計算護理干預組患者一天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攝取量;(2)評估患者營養狀況:使用由雅培公司提供的軟件對膳食調查表進行計算,計算出每一食物的營養成分,算出孕婦一天攝入各種營養素的總攝取量,并與孕婦標準攝取量(標準攝取量按照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比較和分析;(3)營養指導:已經獲得國家公共營養師資格證的高年資助產士根據孕婦營養評估結果、參考孕期標準營養素攝取量和孕期膳食指南(2007)對護理干預組患者進行飲食營養計劃指導。同時,綜合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經濟條件和飲食習慣來調整患者的飲食,給出合理的食譜,并督促患者切實落實;(4)定期營養指導:助產士告知護理干預組患者在首次飲食指導后3~7d再次找助產士進行復診,評估患者的血糖值、患者的體重、患者的飲食餐次、患者的飲食量、食品間的搭配、食品的品種等,根據患者復診的情況進行飲食調整,同時,跟蹤患者的血糖和體重控制情況。
1.3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絕對值或者構成比表示,如果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采用t檢驗,如果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性分布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則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母嬰結局比較
護理干預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羊水過多、孕期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
護理干預組巨大胎兒、新生兒窒息和圍生兒死亡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的,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和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組患者和情況明顯差于常規護理組的,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的糖代謝異常,其在我國的發生率為1%~5%[3,4],屬于全身泌尿系統障礙性代謝紊亂病中的一種,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懷孕期間的血糖,則患者易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孕期感染、自然流產、早產、羊水過多,而且易出現胎兒宮內發育受限、巨大胎兒、胎兒畸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新生兒低血糖、死胎、圍生兒死亡等,嚴重影響母嬰結局,影響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5,6]。因此,優化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方案意義重大。
本研究采用助產士孕期營養指導對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產科收治的106例患者進行干預,結果發現:護理干預組患者剖宮產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羊水過多、孕期感染發生率、巨大胎兒、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發生率、和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的,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助產士孕期營養指導能夠提高自然分娩率,充分享受自然分娩帶來的好處,改善母嬰預后。
參考文獻
[1]劉卓.妊娠糖尿病篩查與妊娠糖尿病母兒結局影響分析.中國醫學工程,2012,28(8):93,95.
[2]王君,李紅星,郭淑芹.妊娠糖尿病的研究進展.醫學綜述,2012,18(3):429-431.
[3]王麗萍,李杰,王曉梅,等.長春市汽車產業開發區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2):1846-1849.
[4]劉殿珍,吳媛,孫雪榮.妊娠期婦女葡萄糖篩查2870例結果臨床分析.齊魯醫學雜志,2011,26(5):424-425.
[5]Falavigna M,Schmidt MI,Trujillo J,et al.Effectivenes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quality of evidence assessment.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2,98(3):396-405.
[6]Benhalima K,Van Crombrugge P,Hanssens M,et al.Gestational diabetes: overview of the new consensus screening strategy and diagnostic criteria.Acta Clin Belg,2012,67(4):255-261.
[7]曾亮華,姜艷華,段茜,等.產科門診開展孕期營養指導的效果觀察.當代醫學,2011,17(33):41-42.
[8]張海平,李微.妊娠期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48(6):533-535.
[9]Romero G G, Macias R A, Puente A E. Prevalence of postpartum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fter gestational diabetes. Ginecol Obstet Mex,2012,80(10):631-636.
當然不能,那僅僅是一家之言,要審慎對待!什么事情都要講科學根據的。什么結論得出來之前都是經過大量的數據科學統計對比,否則就沒有說服力。《百科全說》節目的另一位紅人――全國多少人崇拜的張悟本已經被拉下神壇了。國家衛生部出來辟謠,說他根本就不是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綠豆漲價跟他胡說八道有關系。
還有很多人聽信另一位“專家”的說法,生吃了泥鰍得了寄生蟲病住院了。可怕吧,可怕之一是偽科學的言論怎么登上了大雅之堂,可怕之二是怎么有那么的高素質的人盲從。我的一位朋友說:“哎呀,我聽他的話為了保健已經生吃了一個月蘿卜了,每天都是閉著眼睛吃。”作為醫生,我覺得這樣的盲從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孕婦尤其不要隨便盲從所謂專家的獨家秘方。
2 孕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該是多少?過少及過量攝入有什么后果?有的人為了減肥而不吃主食,將碳水化合物列為減肥的大敵,這樣做可行嗎?
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人體一切生命活動以及維持體溫都需要熱量。孕期若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表現出熱量缺乏,出現消瘦、低血糖、頭暈,無力甚至休克等癥狀。胎兒則會生長發育緩慢。而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可導致肥胖,血脂、血糖升高,生產巨大兒。
孕期每日總熱量為40千卡/Kg,營養專家建議,孕期的碳水化合物需求量應占總熱量的50%左右,每1克碳水化合物產生的熱量相當于4千卡。那么60公斤的孕婦每日需碳水化合物約300克。
有的人為了減肥而不吃主食,將碳水化合物列為減肥的大敵,就是居于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是光控制碳水化合物而不控制蛋白和脂肪的攝入,比如大魚大肉的同時不吃米面,那么碳水化合控物的總量一樣會得不到合理的制。減肥的效果就不理想甚至越減越肥。
準媽媽們現在都擔心孕期增重太多,也逐漸意識到寶寶出生體重不是越胖越好,那么懷孕期間合理的飲食應該是怎樣的?
現在的準媽媽們文化水平都很高,都會擔心營養過剩,孕期增重太多,也意識到寶寶出生體重不是越胖越好。她們也在討論懷孕期間如何合理安排飲食。
中國營養協會婦幼分會對孕期的營養進行了指導,也就是說懷孕期間合理的飲食應該是這樣的:
孕早期要保證的營養成分如下:
(1)油15~20g、鹽6g;
(2)奶類及奶制品200~250g、大豆類及堅果50g;
(3)魚、禽、蛋、肉類(含動物內臟)150~200g(其中魚類、禽類、蛋類各50g);
(4)蔬菜類300~500g(以綠葉菜為主)、水果類100―200g;
(5)谷類薯類及雜豆200~300g(雜糧不少于1/5)、適量飲水。孕中晚期要保證的營養成分如下:
(1)油20~25g、鹽6g:
(2)奶類及奶制品250~500g、大豆類及堅果60g;
(3)魚、禽、蛋、肉類(含動物內臟)200~250g(其中魚類、禽類、蛋類各50g);
(4)蔬菜類300~500g(綠葉蔬菜占2/3)、水果類200~400g;
(5)谷類薯類及雜豆350~450g(雜糧不少于1/5)、適量飲水。
如果嚴格按照以上標準執行,就可以做到控制寶寶6斤半左右而你又不會太胖。
A:首先,懷孕期間藥物減肥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減肥藥物或對大腦的飲食中樞造成一定抑制作用,或通過一些緩瀉劑使多余的水分和脂肪排出體外,都可能造成營養不足,嚴重影響母體對營養的吸收。其實,整個孕期體重的增加只要不超過25公斤,都屬于正常范圍,不必焦慮。
Q:我沒懷孕的時候就比較胖,懷孕剛5個月就漲了5公斤,我該怎么辦呀?
A:在懷孕期間,控制體重的主要方法還是合理膳食加適量運動。不能以養育孩子為借口,對飲食不加以控制,否則被撐大的胃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正常的食量,產后減起重來也會越加艱難。尤其是妊娠后期,孕婦的體重會有很大增加,身體許多部位都感到壓力,同時平衡能力下降,就連一些日常動作也受到限制。如果孕早期堅持運動,不但增強體質,調節心理狀況,而且還能改善睡眠質量,為分娩過程和產后的快速復原做好準備,不要等到產后才開始考慮恢復體形。
Q:如果孕婦很胖,不僅行動不便,聽說還會造成分娩困難,是真的嗎,除了這些還有哪些風險呢?
A:一般來說,肥胖孕婦比一般孕婦患產科并發癥的幾率明顯要高,例如妊娠高血壓,臨床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嚴重時還會發展為子癇,給孕婦及胎兒造成嚴重危害。此外,肥胖孕婦還可能并發糖尿病、靜脈炎和腎炎等。不僅孕期并發癥較多,而且由于身體脂肪蓄積,產道阻力增大,自然分娩時造成組織彈性減弱,還容易出現宮縮乏力、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另外,肥胖孕婦選擇剖宮產,由于腹壁脂肪充盈,手術視野往往暴露不充分、胎兒取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