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湖湘文化論文

湖湘文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11 16:06: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湖湘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湖湘文化論文

篇(1)

【關鍵詞】地域文化;湖湘風格;古箏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87-01

箏是我國傳統民族樂器,其最早見于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1]古箏曲在發展過程中與各地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語言以及其他藝術進行了融合,出現了多種流派,不同流派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湖湘地區的古箏曲雖然沒有形成獨特的流派,但受地域文化的影響,依舊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十余首較具影響力的作品。[2]本文以湖湘地區豐富的古箏文化為切入點,對其地域文化與古箏曲之間的聯系進行了深入剖析。

一、湖湘文化對古箏曲的影響

(一)南與北的珠聯璧合。目前,古箏共有九大流派,九大流派又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其中“南派”代表為潮州、浙江;“北派”則是山東、河北。[3]湖湘地區正處于連接南北的中部地帶,這也決定了湖湘古箏在發展過程中不但融合了南派古箏的含蓄婉約,又吸收了北派古箏的熱情奔放,形成了屬于湖湘的獨特風情。在隨后的發展中,湖湘古箏曲既能表達北派的大氣、強悍,又能演繹南派的細膩與溫文爾雅,南北兩派的特點與湖湘文化進行了完美融合。近年來,古箏再次在我國“嶄露頭角”,湖湘古箏曲借助了湘南民間音樂資源,創作了大量具有影響力與代表性的湘南古箏曲,這些古箏曲不但保留了傳統精神,同時也糅合了其他樂器的演奏技巧,賦予了湖湘古箏強烈的時代感。

(二)新與舊的交相輝映。自古傳承的古箏曲精品是湖湘古箏文化發展的根源。近年來,湖湘地區的古箏藝術家在傳統中融入了現代意識,通過大量民歌資源對傳統古箏曲進行了改編,賦予了傳統古箏曲新的生命。這也正是湖湘古箏曲影響力愈來愈大的原因。湖湘古箏曲在傳承了民族音樂傳統的同時,也吸收了多種流派、風格的精華,最終運用西方現代作曲技巧,使作品不但富含傳統意蘊,也兼具前衛、現代等風格,這是古箏藝術家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是其對世界、人生、歷史的理解與創新。

(三)湘南的雋永水鄉。上述提到,湖湘的古箏曲受到南、北兩派的影響,最終的創作也具有兩派的意蘊。但實際上,湖湘的古箏曲除了受南、北兩派的影響外,還與自身的本土音樂文化有所關聯。如李賽君、王佑貴兩位老師的作品《汨羅江上》,便蘊含著豐富的湖南民間文化。該作品對汨羅江上一年一度的賽龍舟習俗進行了描寫,以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寄托與哀思。該曲通過古箏琴面與岳山部分的拍打,表達賽龍舟場面的激烈,開辟了湖湘古箏曲創作的新紀元,在湖湘古箏曲中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又如《湘舞》,該曲將現代作曲技術與湖南花鼓戲相結合,采用多調連環疊置排列方法使樂曲在橫向的調性變化、縱向的和聲紐合,以及調性費置方面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除此之外,諸如《瀏陽河》《洞庭新歌》等湘湖民歌改編的古箏曲也數不勝數,這些古箏曲將湖南的雋永水鄉體現得淋漓盡致。[4]

二、湖湘風格古箏曲《洞庭新歌》賞析

《洞庭新歌》由著名古箏演奏家、作曲家王昌元創作,該曲主要根據湖南民歌《洞庭魚米香》改編而來。[5]樂曲對泛起層層漣漪、碧波蕩漾、水天一色的洞庭湖美景進行了細致描繪,同時也表達了居住于洞庭湖附近的,樸實、勤勞的農民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喜悅的情感。樂曲通過雙抹弦、連抹、雙托、連托等技法,使得最終的音樂效果更加生動,尤其是左手的吟操按滑,使人們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漁舟之上,一邊搖曳著小槳,一邊欣賞著湖面上的美景。同時,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也使人們體會到了當地人民美好的生活情趣與生活情景。將湖湘地區的人文特點、自然美景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結語

湖南的當代古箏曲無不深深烙上了湖湘文化的印記,形成了獨具湖湘地域風格的藝術特色。誠然,湖湘地區的古箏曲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或多或少對湖湘當代古箏曲的發展造成了影響。相信不遠的將來,湖湘古箏必會再次突破自我,在世界舞臺上一鳴驚人。本文就湖南地域文化對湖湘風格古箏曲的影響進行了探討,旨在為湖湘地區古箏曲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龍昱冰.探究普通高等師范院校民族器樂教學發展--以湖湘風格古箏曲為例[J].音樂大觀,2014.

[2]王月明.論湖湘地域文化與本土戲曲音樂的藝術特色[J].長沙大學學報,2014,28(4):9-10.

[3]張曉璇.北方地域文化對北派箏樂的影響[D].山西大學,2013.

[4]張俊.湖湘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與文化特征――評《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增訂本)》[J].中國教育學刊,2016(6).

篇(2)

【關鍵詞】衡陽人性格精神;培育

在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中國文化中,湖湘文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衡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播中心,千年湘學綿延不斷,衡陽涎生和培育了湖湘文化四座高峰的代表人物,即理學大師周敦頤,湖湘文化開山祖師、經學大師胡安國、胡宏父子,與黑格爾一起被譽為“東西方哲學史上最耀眼的雙子星座”王船山以及近代著名思想家,其他還有蔡倫、彭玉麟、、洛夫、瓊瑤、海巖、龍應臺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他們的不凡業績和奮斗精神已成為當今衡陽精神的寶貴財富和有機構成。追溯這些人成功的原因乃至他們的影響效應,會發現這些品質正是湖湘文化的核心構成,他們代表了衡陽人深在的文化氣質與性格精神。

一、衡陽人性格精神的優勢

聰明。自古以業,衡陽人聰明是公認的,周興旺曾說過:“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善于看形勢,識風向,思維敏捷,點子很多,做事不費力,費力不做事,四兩撥千斤是衡陽人的拿手好戲,做人做事靈活機動,不拘一格,擅長謀略,機智多變,具備著先天的智力優勢。這些充分地體現了湖湘文化中最為智慧的一面。因此,無論時代多么復雜,社會如何變遷,環境何等艱苦,衡陽人總能憑借山(南岳)、水(湘江)的熏陶以及聚集靈氣,出類拔萃。

執著。做事做到底是衡陽人根深蒂因的處事風格,他們胸懷遠大志向,又有切實可靠的措施。因此,衡陽人無論做人做事都體現著九死未悔精神,甚至把個體的生命作為信念的化身,這種執著著成衡陽人精神的根基。

直率。衡陽人性格直率,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拐彎抹角。對于那些陰謀詭計加以提防,但不屑為之,對那些策略,欣賞并欣然接受,但不會全盤照搬,而善于取基精華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率真、真誠、爽快。

強硬。衡陽人在骨子里有股不服輸的勁頭。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什么樣的對手,何種復雜情況,總是昂著挺胸、竭力征服。盡管可能遭遇挫折,甚至也會暫時妥協,但只要觸及底線,到了絕境,就會激發衡陽人的“狠勁”,甚至不惜殞身。可以說在衡陽保衛戰中這種精神得到了集中的爆發與顯現。

超強的忍耐力。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境遇、遭受什么樣的挫折,衡陽人決不輕言放棄,堅定地承受著一切重壓與打擊,忍受著孤獨、哀傷、憂郁、貧窮等最不堪的情況,甚至把這種忍耐當作一種退卻式的反抗,以顯示自己的韌勁。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衡陽人都能夠審時度勢,沒有抱怨,沒有自暴自棄,不會消極坐等,被動無奈地乞求命運的垂青,即使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時,也能泰然處之、鎮定自若。因此,衡陽人很驕傲,在骨子里,他們是壓不垮、打不倒、摧不毀的,有著不凡的隨遇而安的能力。

二、衡陽人性格精神的意義

衡陽人的性格精神對打造衡陽創新之城,培育創新精神,推動衡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使衡陽人能接受新鮮事物。盡管衡陽地處內陸,但經歷了太多的變換,衡陽人也逐漸適應了社會變革與轉型。因此,在潛意識里,生成了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當現代化之風吹進衡陽這塊古老大地時,衡陽人能快節奏地認同并適應社會生活的步驟和變革。

使衡陽人能無畏地走出去。衡陽人具有不服輸的精神,信奉“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座右銘,使之敢于無畏地走出去,所到之處,就是他們安身立命之處,也就是他們的家鄉,盡管魂寄故鄉,但能放眼全球,并把它作為創業的場所。

使衡陽人能夠從容應對復雜事情。衡陽人不僅氣魄大,也在長期的奮斗中練就了處理復雜事情、復雜情境的高超能力,善于把握問題的關鍵,并運用自己的智慧予以妥善解決。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游刃有余。

使衡陽人能把創業當成事業來打拼。衡陽陽人真正地走進了中國乃至世界大舞臺,就會把創業當作一種事業,把事業當成生命的延伸和能力的拓展,殫精竭慮將之做大、做好、做強,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

三、注重培育學生的衡陽人性格精神

衡陽人的性格精神,使衡陽人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創業的渴望,充滿了必勝的氣概和豪邁。改革開放以來,衡陽人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到處揚名、遍地開花,“有華商的地方必有衡陽人”。作為衡陽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和弘揚衡陽人幾千年來形成的性格精神,使之代代相傳,并不斷發揚光大。為此,要強化學生的多種意識。

一是憂患意識。當今世界飛速發展,日新月異,衡陽面臨諸多的風險性、困窘性。因此要教育學生時刻想到不利的方面,使自己能夠防患于未然,謀事創業能始終考慮周全、充滿動力,使自己永遠處在清醒狀態而充滿不息的奮斗精神。

二是責任意識。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一切都要依法行事,不得逾越法律底線。因此,要教育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學會自我約束、自我規劃,堅守底線,不觸紅線。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優勢策略、意志及其他內外條件,爭取最后的成功。

三是理性意識。現代社會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紛繁復雜。需要教育學生保持理智,善于冷靜判斷各種情勢,采取正確策略,贏得主動權。在常規競爭中學會如何自己,有效化解各種危機,創造更多的機遇與奇跡。

四是戰略意識。當今社會日趨開放,整個世界已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發展無限。因此,要教育學生做到思念開闊、目光長遠,尤其要具備胸懷全球的戰略意識,傳承和發揚衡陽人“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為最宏偉的目標與最偉大的事業而奮斗不已。

總之,作為衡陽的學子,要真正擔當起湖湘文化的重任,要走向中國乃至世界,要成為中國歷史的關鍵參與者,就必須繼承和弘揚衡陽人的性格精神,與日俱進地重鑄主體形象,以贏得自我,贏得未來。

項目基金:此文系教學工作委員會、教材工作委員會2015―2016年度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課題《構建湖湘文化融入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新模式新機制研究》的支撐論文,課題編號:2―155。

參考文獻:

篇(3)

湖南省依江畔湖,人杰地靈。當我們的腳步踏上這片土地的一剎那,仿佛進入了一個“桃花源”。岳麓書院、石鼓書院蘊藏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岳陽樓、南岳衡山凸顯了湘地獨特的風光;屈原、賈誼彰顯了湖湘人的博大的愛國情懷……長沙、岳陽、株洲,每到一地,仿佛一幅幅歷史畫面呈現我們的面前,讓我們思緒萬千。這是湖湘為我們帶來的歷史厚重感。如今的湘地,已經改變了原來的模樣。單就教育來說,多媒體教室、高科技電子白板、數字化圖書館等等,已經有了新的飛躍。借助信息技術之東風,“數字湖南”工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尤其在發展職業教育上,湖南省以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發展模式走在全國職教的前列。

教育副部長杜占元在湖南調研教育信息化時強調:“湖南教育信息化工作令人鼓舞,許多經驗值得全國推廣。”這給湖南人很大的工作動力。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精神與“敢為天下先”的獨立創新精神的湖南,正深化改革、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努力推廣和普及教育信息化,為實現教育信息化這場革命的勝利而拼搏著、奮斗著。本期,我刊《視界》欄目特選了湖南省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副會長劉紅宇的人物專訪,以便能更好地解析湖南省特色的職教發展之路。

劉洪宇:男,漢族,經濟學教授,1959 年生,籍貫湖南江華,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庫專家,湖南省教育科學學科專家庫專家,湖南技術經濟和管理現代化研究會輪值理事長,湖南省經濟數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現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劉洪宇教授多年從事運籌學、應用數學、財務管理等課程教學。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分析、數理經濟、教育經濟、教育財政、高等教育管理。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黑龍江高等教育研究》、《教育與經濟》等刊物發表了學術論文數十篇,曾出版學術專著《宏觀市場價格與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研究》,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科研課題 十 多項,曾獲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篇(4)

我們對此課題進行論證,相信對未來的聲樂教學必將起到推動作用,為湖南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民族聲樂人才。

一、重視“演”之環節,重構課程設置

在聲樂演唱或聲樂教學中,一般人們關注最多的是唱法、聲音、風格等“唱”的技術層面上的問題,而往往忽略形體、表演等“演”的技術層面。作為舞臺藝術,歌唱與表演不可分割,兩者是一個整體,聲樂演員的聲、情、神、形、表缺一不可。觀眾需要的是視、聽結合的立體式綜合藝術形式。當下有不少民族聲樂演員和學生有好嗓子、好形象,唱得也不錯,但表演不到位,舞臺表現力差,只能“呆唱”,不會“活演”,究其原因是對“演”之環節重視不夠,繼而又可深究至許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重唱、輕演,目標偏離。戲曲則非常講究“四功五法”,它要求唱、做、念、舞與表演和諧統一。花鼓戲作為極具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它的形體、身段動靜皆宜,靜可唱,動可舞;它的表演輕松詼諧、活潑幽默,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它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貼近大眾,是“演”與“唱”的完美統一。為此,我們將花鼓戲形體表演的藝術元素納入到民族聲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通過系統的“手、眼、身、法、步”訓練,使演員在靜的形態中眼有神、神有形,指之有物、看之有像,啟發學生用心去塑造人物,用情去打動觀眾。同時調整教學時數:形體課開設兩年,第一學年周課時9節(其中早課5節,正課4節),第二學年周課時4節;表演課開設一年,即第二學年周課時2節。借鑒花鼓戲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掌握舞臺表演方法,使之神情兼備,聲情并茂。實踐證明,學生不僅在表演上有很大的提高,同時活躍了教學氣氛,給學生日后的工作帶來裨益,確為我院一條較為成功的培養民族聲樂演員的思路。

二、突出“唱”之環節,夯實聲樂基礎

唱、念、做、打,唱為第一,說明唱之重要性。花鼓戲的民歌小調旋律優美,潤腔方法多樣,氣息流暢,字正腔圓,真假聲結合自如,極富地域特色。本著向傳統學習、借鑒的宗旨,我們將聲樂學生第一、二學年的專業課設置為聲樂主課與花鼓戲聲腔課并重:第一學年聲樂課為集體課,每周2節,聲腔課每周4節;第二學年聲樂課為專業小課,聲腔課每周2節。同時將花鼓小調《洗菜心》、《瓜子紅》、《放風箏》、《中秋調》、《十字調》等定為規定教學曲目,由聲腔教師口傳心授,掌握花鼓演唱技巧,同時聲樂主課積極配合,結合科學發聲方法,要求學生有人物、有表演、有情節,完整地演繹作品,較好地解決了聲樂課中注意了唱卻忘了演或注意了演卻忘了唱的問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李谷一、黃卓、張也、雷佳、王麗達正因有著扎實的花鼓戲演唱功底,使得她們的演唱具有獨特鮮明的風格特征,且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實踐證明,花鼓戲聲腔既可以訓練學生在基礎階段演唱中的發聲、咬字、行腔、韻味、表演等,也能為學生打下比較牢固的傳統民族音樂基礎。

三、加強藝術實踐,培養聲樂人才

藝術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通過實踐學生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發揮音樂創作才能,展示藝術才華。我們十分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一方面聘請專業院團的優秀演員來校示范、指導;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演出,建立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建設模式,多次舉辦獨唱、重唱、合唱專場音樂會、新年音樂會、畢業生綜合晚會、十佳歌手比賽、歌劇專場等,特別是花鼓戲聲腔專場匯報以及畢業晚會中深受廣大師生喜愛的戲曲板塊,則是我院聲樂教學與聲腔教學有機結合的成功體現。更有甚者,由我院師生創作并獲得藝術大獎的花鼓戲《玩不》、《五十二家別墅》,聲樂專業學生擔任獨唱、伴唱、合唱。這些藝術實踐讓學生受益匪淺,唱與演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真正達到了借鑒花鼓戲教學模式培養聲樂人才的初衷。正如著名音樂教育家丁雅賢所說,他今天在聲樂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自己曾經有過的“戲劇學習生涯”,這段經歷對他后來的聲樂學習和教學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大科研力度,促進聲樂教學

穩定有序的教研活動是促進聲樂教學強有力的保障。近年來,圍繞如何將花鼓戲的人才培養模式運用到民族聲樂人才教學中來,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1、教學文件的修訂。從教學計劃入手,對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課程設置、教學進度、開課學期、課時分配等給予規范,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調整,最大限度地符合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規格。

2、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是體現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重視教師的培養,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對學生的學習、教學的質量、學校的發展、民族聲樂事業的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們著力于教師的培養,已逐步形成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實踐教學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特別是一批有過在專業院團工作的經歷、具備扎實的戲曲表演基礎、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表演和教學經驗,同時又在高等藝術院校接受了系統、規范的民族聲樂學習的教師承擔一線教學任務,使得將戲曲表演元素與民族聲樂結合成為可能,為培養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質的民族聲樂人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針對一部分藝術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我們邀請知名藝術家來校定期講學,為他們講授傳統戲曲、曲藝、民歌,學習花鼓戲表演和演唱風格,規定老師每學年掌握10-15首湖南各地、各民族的民歌、山歌、戲曲唱段,提高老師們在傳統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同時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聲樂專業與戲曲專業教師相互觀摩、切磋,形成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圍。事實證明,這些措施使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教師隊伍日益加強。

3、教材課題的編寫。聲樂教材種類繁多,但專門的花鼓聲腔教材以及將聲樂與花鼓戲作品相結合的教材卻是少而甚少,我們結合教學實際,自編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如《聲腔教材》,選取有代表性、風格鮮明、旋律優美的花鼓唱段,簡介花鼓戲音樂的特點及旋律發展手法,總結演唱潤腔規律,了解伴奏音樂與打擊樂的基本常識,定曲定譜,按調式、調性進行分類,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編排原則,將演唱技能、音樂結構、表現意義等多方面知識綜合起來,以立體化的教學形式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多重思維。為了體現花鼓戲與民族聲樂相結合的編寫思路,目前我們正著手編寫《湘情湘韻》教材,該教材擬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花鼓戲曲牌,下篇選取融合湖湘特色風格、花鼓戲元素創作的民歌,為花鼓元素更好地融入民族聲樂教學而服務。

為了在理論上有進一步提升,我們總結教學經驗,發表了一系列專業論文,并成功地申報了省級課題《湖南花鼓戲聲腔與中國民族聲樂之比較研究》以及國家級課題《對當代中國歌壇“花鼓戲現象”的聲樂研究》,目前省級課題即將結題,國家級課題進入縱深研究階段,這些研究成果既是對我們過去教學經驗的理論總結,又為將來的民族聲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

實踐證明,將戲曲、曲藝納入到民族聲樂教學體系之中,不僅可以完善、充實民族聲樂體系,同時也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尊重地方民族文化傳統,形成湖湘特色,讓戲曲、曲藝等藝術門類代代相傳。作為地方藝術職業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基礎上必須堅持突出“古為今用”,潛心向傳統學習,充分開掘各地傳統戲曲和民族歌劇中的寶貴藝術資源,將開掘與創新相結合,使傳統的與現代的融為一體,賦予傳統藝術以新的生命力,賦予現代民族聲樂以厚重的藝術歷史底蘊。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張也、雷佳、王麗達等人的成才之路告訴我們,將花鼓戲的教學模式融入到民族聲樂教學中,有利于民族聲樂人才的培養,必將更好地推動民族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篇(5)

論文關鍵詞:湖南時尚詞語方言詞語社會心理

近年來,受到湖南電視、廣播傳媒飛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有湖南方言特色的時尚詞語非常流行。這些時尚詞語有獨特的新鮮感和強大的生命力,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頻繁出現,傳媒也為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競相使用,為它盛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湖南時尚詞語的性質

語言要素中變化最頻繁、最迅速、最活躍的因素是詞匯。從詞匯的生成來看,反映最靈敏的又是時尚詞語。什么是時尚詞語呢?時尚詞語是指具有很強時尚感,在一段時期內頻頻在新聞媒體亮相的流行詞語,并具有新的詞義的詞匯,它使新事物、新現象與語言符號很快地發生對應關系,從而準確的反映社會現象。(于紅,2004)例如《三湘都市報}2003年9月23日笫13版有標題《汪涵碰大兵,有理“策”不清》。其中的“策”(聲調是長沙話的陰去55)就是一個表示“調侃地說”的方言時髦詞語。可惜我們在《長沙方言詞典》和《長沙方言研究》中都沒有查找到。《長沙方言詞典》根本沒有“策”。《長沙方言研究》第70頁有“策(ca人聲)”。但是沒有讀陰去聲調的“策”。從同音的“擇”文讀是人聲,白讀是陰去來看,讀陰去的“策”應該是白讀聲音。

時尚詞語又是一種流行文化現象,它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比普通新詞語更加直接也更加敏銳地反映著當代城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觀念心態,體現出城市文化的特點及其發展、變化和創新。由于在一個時期里使用極其頻繁,所以,和普通新詞語相比較,時尚詞語具有更加深刻和豐富的語言學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

湖南時尚詞語就是以長沙為中心,包括全省各地出現的反映社會特有的事物或現象的時尚詞語。其中不少詞語具有濃厚的湖南方言色彩,而且來自日常口語,口語色彩較強。往往是來自長沙方言,又是湖南其他方言共同或者接近的詞語。由于是混合在普通話中使用,往往在語音上做了適應普通話語音系統的適當調整,又為了方便一般讀者看懂,我們沒有采用國際音標注音,而是折合成普通話語音用漢語拼音注音。

二、湖南時尚詞語舉例

三、湖南時尚詞語的特點

1.形象性

形象性是時尚詞語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特性。用通俗的比喻引申意義,立意新奇、新穎生動、富于表現力,具有形象性。湖南時尚詞語中有很多是運用比喻產生新奇效果的。例如:“吃了鐵”用吃鐵比喻做事情的膽量太大。“撿簍子”用拾到簍子比喻得到便宜。“提籃子”用空籃子比喻空手賺錢。“扯麻紗”把糾紛比喻成像一團亂麻一樣扯不清。

2.通俗性

很多時尚詞語從內容上來說,大多表現日常生活,是表達當今流行的和老百姓所關心的事物和現象。首先只通行在一文化層次較低的階層,后隨擴散,成為地域方言中的流行語。因此,湖南時尚詞語具有濃厚的方言色彩,不同地域的流行語常能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再加上創造者和使用者主要是市民階層,所以時尚詞反映的主要是社會下層文化,其褒貶色彩體現的主要是市民階層的趣味和價值觀,具有日常口語色彩,非常通俗。

3.流傳性

時尚詞語是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喜聞樂用的詞語,它一經產生并流傳開來,就具有獨特的新鮮感和強大的生命力,被大多數人接受。它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頻頻出現,甚至傳媒也會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競相使用,為它的盛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確實”、“那確實”、“的確”等具有方言語音特色的詞,通過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在普通話中偶爾插入又反復使用,已經成為湖南街頭巷尾使用最為頻繁的口頭禪。甚至還出現專門用長沙方言表演的節目。

四、湖南時尚詞語反映的社會生活

1.反映湖南人交際的時尚

表現新時期新的人際關系。例如:“裝文”(講客氣)、“了難”、“撩別”(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在遇到麻煩,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一般都說:“找人了難”。又例如:“這個訝子是專門吃了難飯的。”這說明經濟發展時代杜會交往越來越頻繁,社會經濟秩序出現不正常現象,使一些非正規組織或者個人有時具有比正規單位和組織更加有效地解決間題的作用。

2.反映湖南人稱呼的時尚

表現人際關系更加隨和,人性化。例如:“滿哥”、“大哥”、“老弟”、“靚妹”、“帥哥”、“美妹”、“細妹子”、“的哥”、“青年哥哥”等等。“滿哥”是對年輕男人的一種昵稱,例如:“幾年冒看見。三份子長成噠小滿哥”。“滿爹(滿爺爺)”是對中年男人的一種昵稱。

3、反映湖南人經商的時尚

表現經商過程中的一些新現象。例如:“來米”(給錢)、“帶籠子”(賣主設圈套引誘顧客上當)、“揀簍子,’(占便宜)、“提籃子”(自己沒有本錢,買空賣空)等。“提籃子”是經商中用得最廣泛的一個新詞,例如“那幾年真的是全民皆商,連退休老娛她都去提籃子”。

五、湖南時尚詞語折射的社會心理

語言中受到社會文化心理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詞語。語言就像一面色彩斑斕的鏡子,照射了經濟、文化、心理素質各方面的特征。社會文化心理是潛藏在人們意識深層的價值和在長期歷史中積淀的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觀念。文化心理觀念主要來自本土文化傳統。例如湖南的湖湘文化及獨特的心理特征等會導致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形成。這種獨特的區域文化直接影響人們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大量新詞語的出現說明語言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人們又用相應的文化心理接納這些新詞。湖南時尚詞語的產生折射出這樣幾種心理特征:

1.求新的時髦心理

人類追求新穎的共同心理,反映在語言上就是力求變化創新的心理。在社會交往中,人們經常有一種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要求個人語言更能適應不同語境交流的需要,往往不愿意使用一些用久了,用爛了的舊詞語,而喜歡別出心裁地采用一些代表時代性的新詞。這一點在湖南新詞語的創造和使用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例如商品經濟中出現的一連串時髦名稱:“辣妹子”、“老干媽”、“辣翻天”都是湖南特產辣椒醬的新名稱;“叭叭車”(舊詞)經過一段時間的流行已變成“摩的”(新詞)、“踩士”、“慢慢悠”,它們都是指的是同一種交通工具。這些新詞語的出現反映了湖南人求新的趨時心理。

2.求異的個性心理

新時期,人們在求新的基礎上追求標新立異,顯示自己的獨特的杜會心理比以往強烈多了。正是個性意識的突顯催生了一大批新穎別致的新詞新語。創造時尚新詞的群體中,以城市青少年群體創造的流行語最惹人注目,絕大部分時尚新詞是人們在扎堆聊天中脫口而出的口頭禪,既帶有鮮明的個性又能合乎時代的潮流。例如:“酷”、“酷斃”、“酷呆”、“帥呆”。

3.從眾的群體心理

湖南人受到區域文化的影響大多具有鮮明的湖湘群體性格特征,就是那種“蠻橫”、“倔強”、“剛烈”的群體性格特質,而這種群體性格又很好地通過湖南的時尚詞語反映出來。例如:“霸蠻”、“蠻有味”、“蠻勁”、“蠻巧”、“蠻絆筋”、“扳俏”、“叼搔”、“硬是”等詞語都體現了湖南人“蠻橫”的共同特點。

篇(6)

自1999年11月創建以來,“柳聲人”篤行“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學校形象,培養文學新人,繁榮校園文學”的宗旨,圍繞學生個性化發展,積極尋求文學成長規律,推行經典閱讀,開發系列輔導課程,堅持文學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張揚個性來鍛造創作精品,逐步形成了柳聲文學社的獨特風格。

一、為增進人文積累。推行經典閱讀,在思考和審美中發現個性。

柳聲文學社歷屆編委指導老師,都極其重視社員的閱讀積累,都把社員平時的閱讀數量、質量當作對社員考察評比的重要條件。在此基礎上,還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學生讀書,建設書香校園。一是,《社員手冊》中開列體現世界文化精華、涵蓋人文、科技的經典書目,設計社員成長讀書記載卡,以引導并督促學生讀經典名著,在中外大師的思想與藝術的浸潤中增進人文積累。二是在社刊中開辟“閱讀視角”“書林饕餮”等讀書專欄,刊發學生讀書稿件,引導社員重視讀書、積極讀書。三是舉辦讀書征文、快速閱讀比賽等活動,重重獎勵讀書優秀的學生,達到強化閱讀,強化讀書的目的。而且,還在社刊上積極刊發學生作的調查報告、專題小論文等非文學作品類型的文章,不僅引導學生在創作時把眼光投向生活實際,學生積極積累生活,還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想,也加深對生活的感觸與理解,到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這樣,積累豐富、思考深刻、感受獨特,學生不僅發現了自己內在的與眾不同之處,真正發現自己的個性所在,更是受到世界大師的感染,具有更堅韌的奮斗意志。社員戴晨宇、鄧蘭琳、董亦凡等人,因作品文化內涵深厚,在高中學校廣受關注,前景看好。

二、制度化、系列化的文學課程及講座,依靠廣博見識。豐富學生個性。

柳聲文學社的指導老師在工作中逐步認識到,文學指導要實現由注重傳授寫作技巧到致力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轉變,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才能引導學生在展示個性中創作出精品作品。于是“柳聲人”在舉辦“文學積累”“市美與創作”等專題講座的基礎上,將講座系列化、制度化,開設出系統的文學學習課程:課程從社員文學積累單薄、人文素養欠缺、對文學陌生甚至不感興趣的特定實際出發,著眼于引領社員文學入門,形成文學起步基礎的初步積累,激發社員在成長中對文學的需求;課程突出文學性、啟蒙性原則,圍繞文學積累這一軸心,從文學觀念是非、文學世界風云、文學創作基礎等方面展開,開設文學與人生、文學與美、文學名家名作、時代文學瞭望以及文學創作基礎等課程,舉行專題講座,對學生富有啟迪的講座撞擊出學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求。主講者以淵博的學識,風趣的演說,激發學生創作、表達的欲求與沖動,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增強創作成分,作品更具個性。其中,黃戰軍老師的《走近莫言》、廖壯華老師的《在審美中彰顯個性和品位》、蔣立良老師的《文學魅力岳陽樓》、彭登攀老師的《路遙文學世界給我們的啟示》等講座,促動了學生在創作中自覺尋找個性,有意識追求與眾不同。在此影響下,先后有社員鐘晴的《假如我是偷心賊》、諶楠的《她,她》等60余篇作品,發表在《語文報》《中國校園文學》等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

三、定期開展對外聯誼采風活動,開拓學生創作視野。

先后開展了感受本土梅山文化、尋蹤湖湘文化等主題聯誼采風活動。其中,岳麓書院對學生影響尤其深。在以“弘揚民族文化,秉承湖湘靈氣”為主題的鳳凰古城文學采風中,湘西神奇的民情風土,沈從文等名人神秘的成長閱歷,讓社員深深感受到了湘西鳳凰獨有的魅力。鬼斧神工張家界,讓學生對大自然的威力深深驚嘆。先憂后樂絕唱千古的岳陽樓、頗具傳奇色彩的君山島,又讓學生重新認識了洞庭湖的瑰麗。遵義——井岡山,采風教孩子們感受到了先輩們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無上精神。而聯誼紫鈴、淘金、雅風、雪園,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到個性同文學創作的關系。經過一系列的聯誼采風,學生的眼界煥然一新,追求的目標更加遠大了,創作也從此有更大的勇氣展示自己的個性。

四、積極參加各類活動,讓創作經受多方面的鍛煉,更讓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為指導學生文學起步,我們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創作,更要努力讓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展現個性、提升創作品位。我們組織參加了教育郎關工委、《課堂內外》雜志社等多家單位組織的新課堂全國“創新作文”大賽,武漢大學、中國寫作學會等單位組織的寫作杯全國文學藝術作品大賽。經過實際鍛煉,學生的創作態度和創造風格有很大的轉變,與眾不同——不管是思考的角度及觀點,還是創作的表達手法,都成為他們自覺的追求。社員吳愧還用挑錯的精神,提出了同“己所不欲忽施于人”相反的意見,提得有理有據。

篇(7)

關鍵詞:樂清風景 鄉土文學 寫作教學

每到周五我就會聽到學生這樣的抱怨:又要寫周記了,煩人!我都不知道這周又去編什么!再看看語文老師們每次改作文:這些作文不是生病了媽媽冒著大雨給我送醫院,就是媽媽來給我蓋被子的老套題材。要是碰到考試,語文老師也就是改作文的機器,沒有值得品味,讓人欣賞的佳作來調節。一天下來全班級的作文就蓋棺定論了。日復一日,學生談“文”色變,教師改“文”惱火。

一次公開課上,我在自己的八(1)班上《三峽》。導入的時候,我是例行公事的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你們都去過哪些風景秀麗的地方玩過呢,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嗎?起初,我的設想是學生隨便說幾個地方,我過渡到三峽就結束了。結果出乎我的意料,這個問題竟然激起了千層浪,我們班級的學生爭先恐后的要站起來向我介紹樂清的風景,如雁蕩山、白龍山等。我就追問了一句:為什么你覺得那里是最美的,你能給老師描述一下嗎?結果學生眉飛色舞、興致勃勃的描述給了我極大的震撼,為了他們介紹的風景,更因為他們的文采。原來他們心中也藏了那么多的美景,原來他們的腦中也有那么多的美詞美句。那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平時在作文中描繪不出這么好的風景呢?學生有自己的美景、自己的快樂在心中,卻常常在寫作文時搜腸刮肚,胡編亂造,敷衍了事,毫無作文的主動性和興趣性。是學生不會嗎?顯然不是。是學生不寫嗎?為什么呢?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定出問題了。

因為中考的功利性早已將學生的個性磨平,老師硬塞進去的是所謂的技巧、方法,其實就是為了應付中考的現代“八股文”。這樣要求下的文章,只是為了迎合考試,迎合分數;至于學生的真情實感,實在已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就成了中考流水線上的一道固定工序,不但讓人生厭,更令人作嘔!談真情實感其實已經是一件太奢侈的事了!但寫作恰恰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它要求寫作者對生活報以極大的熱忱和關注,對人生有敏銳而自我的感悟和體會,對各種現象有獨立乃至獨到的思考與見解。沒有關注,沒有疑問,沒有思考,所謂的技巧和方法,也就空有其表了!沒有“鐵肩擔道義”,怎可能“妙手著文章”?

怎么辦?馬克思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浙江省作協主席黃亞洲說:“我想到我們的文學還是要進一步做到‘三貼近’,要貼近生活,要貼近實際,要貼近群眾。”是的,“村村皆話本,處處有詩材”,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創作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當今許多國家的作文教學改革都強調要向生活靠攏。如2011年的中考作文題目“____的童心”,出發點就是貼近每個學生的生活和心靈。

蒲岐依山傍海,學生們對田里鄉間的農村生活很熟悉,玩的地方不是海灘就是山頭。雖然相較于城里的學生而言,這些孩子的視野沒有那么開闊,但這青山秀水也能成為他們寫作的無盡源泉。

因此,我認為可以將鄉土文學作為寫作教學的依托之一。

一、 概念的界定

鄉土文學,又稱鄉土小說,它的出現溯源于魯迅的《故鄉》。上個世紀20年代,現代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比較接近農村的年輕作家,他們的創作較多受到魯迅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所謂“鄉土文學”。我以為劉紹棠先生總結得最好:“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鄉土文學應當是一種廣泛的鄉土生活的描繪,應當以樸素、蘊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色彩為基本美學特征。我認為內容涉及本土山川風土、民俗民情,或謳歌地方忠義才俊,或吟詠鄉土風物的詩文詞賦,有一定藝術水平,有一定可讀性,有人文意義或文獻價值的都可作為鄉土文學。

二、樂清具有豐富的鄉土文學資源

樂清山明水秀,人杰地靈,美景難以勝數,在此聊舉幾例。 一道芙蓉溪串起了古今兩個湖:雁湖和笑容湖。“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歸時多宿子此……”那高山頂上的湖使雁蕩山得到了一個別具神韻的名字,也給游人心里添了一片浩淼的碧波,由于終成涸澤,它又成為他們心中難回的一個夢。尋夢的人們只找到一片云海,以及壯麗的日出和日落。其實水還在,西大瀑依然矯健,梅雨瀑照樣漾灑,西石梁洞前的芭蕉還綠。雁湖景區的錦山繡水,最宜樂山樂水者蓑衣斗笠隨意倘佯。雁湖景區主要景點簡介 雁湖景區,東起東嶺,西至碧落峰,南起本覺寺坑,北至雁湖崗,面積約59平方公里。其中有12峰、6巖、2石、6洞、6瀑、3潭、2湖、1溪、2谷、1門、1天、合計景點42個。此景區,位于雁蕩山西部,舊稱“西外谷”,以湖、瀑、峰、谷等取勝。雁湖是雁蕩山一名的出處,徐霞客稱之為“鴻雁之家”,登崗可覽云海、日出奇觀。煙雨飄散的梅雨瀑,似綢帶下垂的羅帶瀑,瀑形幽奇的西大瀑和狀物象形的含珠峰、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險幽迭的梯云谷,皆為勝景。雁湖山水秀美,人文史跡、民俗風情相映成趣。不少詩人名士為雁湖的秀美山水所傾倒,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詩篇,成為我國山水文學的組成部分。如:清人何士循有《仰天貓》詩一首:“鸞鳳棲遲在荊棘,無端雞犬盡登仙,貓兒也作飛升想,翹首茫茫只望天。”清人梁祉游過梅雨巖后,寫詩一首:“巖上飛泉高百尺,巖前碎玉擊寒石。青蘿濕處少人來,滿地莓苔鹿承跡。”朱鏡宇所書“羅布瀑”三個人字和題記石刻在羅帶瀑。徐霞客在游記中說:雁湖頂上“總計之,不止六洼矣,洼中積水成芙,青青彌望。”清人方尚惠詠雁湖詩云:“一望連大海,湖寒長似秋。空山歸宿雁,亂獲映蒼洲。”雁湖的氣象是蒼茫闊大的。清人程浩在《雁湖》詩中已有“人間此景應無二,欲請山靈覓水源”的浩嘆。徐霞客曾有“非巖山第二流也”的贊語。傳說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歷史學家黃宗羲曾隱蔽在這,南北兩側嶂壁夾峙,高聳入云。南側嶂壁下部有巨石相依,中留一個幽谷里講學,宣傳抗清主張、進行抗清活動。這些歷代詩人作家以自己的作品營造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氛圍。如此一代一代,奠定了雁湖的文化底蘊。但真正了解雁湖、真情歌頌雁湖,并留下大量名篇的還應歸屬這片秀山靈水養育的本地詩人。如余協富的《生命弦歌》等。鄉土文學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模本,拓寬了取材的范圍,展示了豐富的寫作資源。寫作教學又何必舍近求遠呢?

陳橋驛先生所說:“因為一切從鄉土出發,以鄉土為教材,人人看得見,觸得著,所以感染力特別強。”

三、挖掘鄉土文學作為寫作教學的根據

1.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當前的課程地區適應性不強。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豐富的山川地理成就了中華文化的瑰麗多姿。由于地域極廣,風俗迥異,文學呈現出的地域特色也就十分明顯。中學語文新教材無論哪一種版本,都有一個共性――通用性,盡管各篇章都能體現民族文化的精髓,符合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才培養的標準,但我認為它依然有不足之處――課程地區適應性不強。作為通用教材,它不可能構建地域風俗文學系列。因此,選鄉土文學作品補充教材,可彌補通用教材的不足,擴展語言教學的外延,符合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理念。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課程資源。從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教材就等于資源”的教學思想,要求教師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講求教學資源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地域性。《新課程標準》指出:當今之急就是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和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目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課堂”的觀點,注重本土化教育。這種觀點顯示出一種廣義的課程資源觀點。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充分說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實踐”中,在“情境”中,才能“體會、感悟”。但是,由于受單一計劃體制下形成的課程制度和課程思想的慣性影響,要求語文教材“標準化”、“規范化”,要求學生達到同一標準,從而導致了語文教學中存在“齊步走”、“青一色”的狀況,教材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因此,如何注意語文學科與其他語文資源的整合,引導學生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和意識,在現階段顯得尤其重要。

符合“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生命的整體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而人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整合體,生命有各個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物質的、精神的、行為的、認知的、價值的、信仰的等等。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由此產生的開放意識、全球意識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新一代年輕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走向,從總體上看,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一代與生養自己的土地,與深厚的鄉土文化,與堅守在土地上的人民,在認識、情感、心理上的距離越來越大了。錢理群先生在《貴州讀本》中談到這種情況并說:“這不僅可能導致民族精神的危機,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機:一旦從養育自己的泥土中拔出,人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基本依據,成為‘無根’的人。正是出于這樣的可以說是根本性的憂慮,我們想向我們的孩子,向中國的教育界,以至思想文化界,發出一個呼吁:‘認識你腳下的土地!’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重大的教育課題,也是關乎民族精神建設的大問題:要引導我們的學生去關心生養自己的土地,去發現、領悟、認識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歷史文化,去關心祖祖輩輩耕耘于這塊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和他們一起感受生命的快樂和痛苦,從中領悟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并將這一切融入自己的靈魂與血肉中,成為自我生命的底蘊與存在之根。這就為他們一生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豐厚的精神底子”。因此,我們要樹立大語文的實踐觀念,引導學生關注鄉土人文資源,實現語文學科與鄉土資源的整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一方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家鄉本土人文的熱愛之情,將來更好地服務家鄉,建設家鄉,改變家鄉。因此,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將課本與地方特色結合起來,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之一。

2.鄉土文學的特點

2.1景物的地域性。“芙蓉渚有聳石頭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白龍山下芙蓉川,川上溶溶碧玉泉。十里拖藍濃似染,半空飛翠紫生煙。”“驚人鷗鳥過逾白,蘸水桃花紅欲燃。怪有湘妃出歌舞,秋風江上聽鳴弦。”“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一望連大海,湖寒長似秋。空山歸宿雁,亂獲映蒼洲。”好山好水歷來是文學家筆下不朽的話題。秀山麗水以闊大的胸懷接納慕名而來的四方豪逸之士,而他們以的山水為謳歌對象,將之傳唱天下,名揚海外。

2.2風俗的獨特性。與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樣,甌越文化也如甌江水一樣,從遠古的荒蠻一直流到今天。這條悠長的文化之河中,沉淀了眾多的習俗,令人回味無窮。以倒糖糕、舞龍、做戲、上梁拋饅頭等為依托的民俗民情,滋潤著樂清的人民。

2.3人物的鄉土性。樂清人杰地靈,俊才名士輩出。盡管他們都是閃著光芒的神奇人物,但他們都是一樣的鄉情系桑梓,身上都有依然抹不去濃濃的鄉土氣息。

3.鄉土文學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可操作性

3.1鄉土文學更易縮短距離感,產生親和力。人們接受事物有一個過程:認知――熟知――認同――接受。這一過程的底座是認知。新課程有些篇目配有說明資料,實際上就是因為涉及到許多事情讓學生太陌生,太難理解而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鄉土文學將學生熟知的山、川、風物作為抒寫對象,作品的背景及內容均是學生熟知的人、事、物。對于生活在這里的學生來說,讀這樣的詩句不是倍覺親切嗎?這樣就縮短了人與“文”之間的距離。即使有疑點,還可以近距離觀看、實地體驗,讀了《綠》,再去游覽梅雨潭,回來就有了不少的感慨與文章,學生有話說了。

3.2鄉土文學更易激發鄉土情感。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對于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閱讀中,“情感”的滲透就像春風滋潤萬物一樣悄無聲息。作品是孕育高尚情操的“搖籃”,只有融入學生個體的生活實踐,情感體驗,理性思索的閱讀才是有情感的。“鄉親”的故事更能激發學生潛在的追求。為家鄉而驕傲,為家鄉而學習,熱愛家鄉的教育已經無需用語言強加了。

3.3鄉土文學的作家更接近讀者。與作家的近距離接觸打破了詩文在讀者心中的距離感和神秘感。國慶節學校給班級發了余協富先先生的作品――《生命弦歌》。讀完后,學生們更是這樣評價:“看到余協富先生是樂清人時,心中油然升起一種海外他鄉異地與老鄉邂逅的親切感,于是便抱著無比的誠心和非常的興趣來研磨他的文章。”“為什么讀到他們的作品時我特別地激動?那是因為他們說出了我想說又說不出的話啊。”“讀他們的作品覺得很真實,好像他們就站在我的身邊向我微笑。”當同學們讀了本土作家的詩文后是那么的激動!這是其他一些文學作品難以達到的效果。

四、挖掘鄉土文學,進行寫作教學的作用

經過半年的探索和研究,“挖掘鄉土文學,進行寫作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鄉土文學所具有的別的文學作品難以企及的優勢,以豐富寫作內容入手,讓學生在鄉土資源實踐活動中,主動探索、實踐和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綜合素質,使寫作教學能較好地突破作文的瓶頸,朝著“民族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更好地完成“母語教育”的任務并能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發揮“鄉土特色”作文獨特的育人功能。

2.為作文教學聯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提供了“土壤”。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搜集材料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養成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使學生了解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綜合運用思考問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敢于發表,樂于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通過作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形成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突出事實求是、從實際出發,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學校精神。

參考文獻:

余協富《生命弦歌》

《語文課程標準》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論文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资源|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日本熟妇人妻中出|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麻花豆剧天美星空|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在线观看 | av色国产色拍|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动态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熟妇高潮喷沈阳45熟妇高潮喷|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六十路高龄老熟女m|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小说区校园春色|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 欧美老熟妇乱xxxxx|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在线| 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v|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