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雙減課堂教學

雙減課堂教學精品(七篇)

時間:2024-04-17 15:5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雙減課堂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雙減課堂教學

篇(1)

一、作息時間檢查情況

我校能嚴格按照市教育局作息時間的安排,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7小時,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6小時。

二、學校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檢查情況

1.我校能按要求嚴格執行高平市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并能按照《高平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基本開全課程,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保證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2.存在的問題

(1)課程表中存在的問題

①學校部分班級不按課程表安排教學,有增減課程上課現象。

(2)實際上課中存在問題

①部分班級雖能嚴格按學校要求進行課時安排,但實際教學中一人代雙科或多科教師存在擠占、挪用現象。

②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嚴重不足,受客觀條件限制,學校無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無微機室),寫字學生無教材也不能很好開設。

③學校科學實驗操作課開設不規范,檔案資料不健全。

④個別學校部分年級教師家庭作業布置較多,作業總量超時。

三、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校領導認識不到位,沒有從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和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高度來認識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鎮地處東部山區,雖然并校后部分資源得以互補,但教師年齡總體老化,教育者素質有待提高。

3.教師專業素質不高,配備不合理,難以勝任各專業學科的教學,尤其是音樂、體育、美術學科教學,專業人才匱乏,雖然學校盡力依據課程方案設置課程,但有些課程只能是開設,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雖然學校也嘗試進行大堂上課,但由于合并前學生各方面知識參差不齊,效果并不如人意。

4.當地的人文、歷史、經濟特色不明顯,較難彰顯特色教育。我們的特色教育正處于剛起步階段。

5.音體美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的評價還沒有一套成型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四、整改措施

1.針對我校檢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我校召開了包年級領導會議,要求領導和教師充分認識加強課程管理的重要意義,并立即行動起來,凡不符合作息時間和課程設置要求的班級,不折不扣統一執行市教育局規定的作息時間安排和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

2.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向四十分鐘課堂要質量,嚴禁加班加點打疲勞戰。

篇(2)

關鍵詞: 高職CAD/CAM課程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CAD/CAM)技術在工程設計、制造等領域中具有重要影響的高新技術,自動加工的實現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CAD/CAM技術作為一門新型技術,是當前新型人才必備的技術之一。傳統教育中CAD/CAM技術只是與一般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一樣進行教學,同時由于課時少,最后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培養的方法和思路與實際的人才需要不符,也沒有注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而學生學完CAD/CAM軟件后普遍存在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等情況;同時由于國家的擴招及縮減課時政策等政策法規的出臺,學生真正的學習時間很少,而實驗室又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也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所以研究當前CAD/CAM課程的教育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一、CAD/CAM課程的教學模式

1.采用課題教學法進行課程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在CAD/CAM應用軟件的教學中只注重命令的介紹,或者說強調命令的操作步驟,而不重視命令以外的東西。由于教師本身的學業水平及其素質問題,功能性教學方法被廣泛采用。采用這種方法,學生不可能在教學規定的時間內宏觀地、整體地把握事物的內涵,所學的知識缺乏連貫性,獨立操作軟件的水平不高,只能簡單模仿和死記硬背。同時該方法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得少,不能適應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傳統CAD/CAM課程的培養方式已經不適應國家提出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我們要更加注意培養學生為社會服務的理念,強調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在教學中采用課程教學法進行課程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課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設計的關鍵問題。

2.推廣二維和三維認證考試

高職教育應該依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及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關職業證書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把職業資格證書涉及的相關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將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技能訓練,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就業競爭能力。

二、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

現階段多數軟件教學多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多少內容,學生就學會多少內容;課堂講授哪個實例,學生就學會哪個實例。對于沒有講授的內容,學生往往就不會。因此,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沒有接觸到的問題應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通過交流的方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相關的知識外,還要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捷徑、自學的方法。例如,對于軟件的學習,完全可以自學,但是,對于初學者,首先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入門的目的,而后通過個人自學進行深入學習,這與完全自學相比顯然是條捷徑,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課外,引導學生繼續深入學習和實踐創新。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僅僅依靠第一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補充,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創新能力。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當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學習等帶來極大的便利。應該充分利用網上資源,獲取學習資料,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課程教學課件放在網上,把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自由時間上網自主學習。為了學生更好地練習,要設立相關題庫,并開設學生與老師、學生之間對話區,進行課程討論,解決疑惑。

我院是培養服務工業技能服務人才的職業學校,這就要求教師在上機械CAD/CAM這門課程時,不能過多地強調理論知識,而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安排教學計劃時,要多安排學生的上機練習時間,多讓學生練習不同類型的模型。

三、教材、軟件的選用

市面上關于機械CAD/CAM的教材比較多,應根據企業使用軟件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但是關于實訓課題的教材沒有比較合適的,教師只能通過查找一些課題讓學生完成。這時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機械專業的要求,編寫一些不同要求的課題讓學生完成實訓,使學生掌握軟件的使用。

編寫的實訓教材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并結合工程實例,這樣才能使培養的學生與企業實現“零對接”,為機械制造企業培養“適銷對路”人才。

四、教師隊伍的建設

當前,國內機械制造領域的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呈現新、輕、少等特征,即新教師多,教師平均年齡比較輕,高職稱高技能型教師少,結構不盡合理,與培養能工巧匠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適應。

學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職業技術教育常態化。機械CAD/CAM的任課老師應具備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資格,既是課程的主講教師,又是實訓指導教師,還是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資格教師及考評員。

五、結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始終圍繞培養對象的職業能力這一主題,將課程與培養目標,以及專業能力有機地結合,突出技能和崗位要求為目的的教學內容體系,力爭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知識與應用的有機統一。要特別注意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考慮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機械CAD/CAM課程是實踐性及職業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理論知識的傳授。

參考文獻:

[1]陳峰.《CAD/CAM》精品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2]聶曉根.CAD/CAM教學方法改革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理工高教研究,2007,(03).

篇(3)

【關鍵詞】高職禮儀課程份 課程設置 考核理念 改革初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211-02

當前國內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禮儀修養類課程主要包括:《商務禮儀》、《公關禮儀》、《社交禮儀》、《服務禮儀》和《酒店禮儀》等,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各院校陸續開展了針對該門課程教學和考核的改革,成效不一,情況復雜。

一、高職院校禮儀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禮儀修養類課程通常被設置為限選課或選修課,出發點是使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個人基本禮儀、日常交際禮儀、常用專業禮儀及世界各國的禮節、風俗習慣與禁忌,培養學生良好、規范的言語舉止,為學生求職、工作做準備。這種理念的教育目標明確,注重課程的實用性,更多是把禮儀類課程作為一項技能教育來看待,忽視了禮儀修養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其養成非一日之功的事實。因而該課程在各類專業課程結構中居于微末的地位,甚至有些院校、專業已經或正在計劃醞釀削減課時或直接砍掉該門課程。很多學生踏入社會后缺乏與人交往溝通的方法、待人接物生澀、拘謹,屢屢碰壁、吃盡苦頭,在實踐中反證了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與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有關。

2.時間安排不夠科學

首先是課時不足。作為限選課或選修課程,大多數高職院校對課程總學時的安排都比較少,而禮儀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能簡單認同為是一門專業課,在十分有限的課時內期望學生學會較為完備的禮儀知識并進一步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是不現實的。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程,學生僅僅了解和知道怎么做遠遠不夠,還必須通過大量實踐、勤奮練習使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日常習慣和行為。

其次是授課時間的安排不盡合理。禮儀課通常在高職院校被安排在第四學期或畢業前夕。其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學生在畢業前為以后的應聘求職以及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因為眾所周知,一個應屆畢業生能否盡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良好的禮儀素養不可或缺。但是,一個人優雅的氣質、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斷地學習、體悟和實踐。應該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消化吸收課程知識。

3.教學內容設置存在諸多問題。

作為選修課程不被重視在所難免,內容安排上有以下問題需要解決:

(1)教學內容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難以落到實處。體現為重知識,輕實訓,很難對學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2)內容選擇比較隨意。因課時較短,選擇授課內容必有局限,任課教師選擇授課內容可能因人而異。

(3)由于設施設備、實訓耗材和實訓場地的缺乏等客觀條件限制,有些禮儀知識細節內容只能通過描述,甚至一語帶過,不能深入分析和學習;例如各種酒類對酒杯的選擇和飲用方法、茶道茶藝等知識的學習必須具備相應條件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

(4)體現教學內容的教材很多內容陳舊。當前各高職院校沒有統一的禮儀教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各有偏重,或偏重專業工作、或偏重一般待人接物的禮儀內容。有些教材甚至存在內容錯誤、重復、簡單粗糙、內容結構編排邏輯順序不合理等問題,很難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禮儀教育的目標難以實現

4.教學過程固式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

受傳統教學理念、習慣的影響和制約,多數高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學仍然采用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課堂上基本是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被動的聽。教學中理論聯系實踐的力度不足,課程缺乏生動性、趣味性,學生興趣了了。

5.缺乏具有豐富實踐和專業技能的"雙師型"教師

為節省辦學成本,許多學校不配備專業禮儀教師,授課教師大多由其他課程教師兼任,他們本身或缺乏專業知識和素質,或對課程重視度不高,更缺乏相關實踐,無法對學生進行實踐方面的示范與指導。

6.成績考核、評價方式難以真正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和禮儀水平。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是在期末進行閉卷理論筆試。這種考核方式難以體現課程的性質和達到教學考核的目的。可能出現"高分低能"、"高成績、低素質"的情況。

二、禮儀課程設置與考核理念的重建

(一)課程設置理念的設想與構建

1.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的精神,在本課程設置上,堅持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為指引,使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相結合,促進禮儀類課程的教學改革,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課程性質和培養目標

禮儀素質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高等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內容,因此在此考慮下把該類課程作為必選通識課程進行設置。相應的課程目標應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基本和職業素質目標,不同專業以不同專業能力要求目標為側重點進行講授,讓學生不僅掌握基本的禮儀素質和必要的交往藝術,而且應形成比較完善的專業禮儀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應基于社會發展與學生就業的需要,培養具備較高禮儀素養的人才,體現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3.授課時間與地點的調整

(1)鑒于禮儀素養的學習非能一日奏效,禮儀課程教學在授課上應把握住本課程教學特點,在授課時間上作如下調整:總課時無法調整的情況下,延長授課間隔時段,如可以分別在新生入學、每學期首末和畢業前安排適當時間授課、考核學生學習情況,而非如前在學生畢業前"短時集訓";

(2)教學講究情境和工作環境,地點不僅安排在課堂,更多安排在其他場所和場合,如校內實訓室、模擬工作室、校園內、實習企業等。

4.授課內容的設置

授課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個人基本禮儀素養,使學生學會塑造良好個人形象;二是專業禮儀素質要求,使學生掌握職業要求的禮儀知識和能力。

(二)考核理念的重建和實施設想

由傳統閉卷筆試的考核形式改為形成性考核形式。學生的禮儀素質狀況很難通過一次閉卷筆試的考核來真正驗證和判斷。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有學生禮儀考試成績高而禮儀素質較差的情形。形成性考核是一種開放式考核體系,它通過增加平時學習權重、并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查和對學生能力目標的考核來進行綜合考察,在過程中和實踐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具體包括課堂抽查、課堂表現、課后作業、項目式考核、平時表現、期末綜合鑒定等項內容,按一定比例構成課程考核體系。這是一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動態化的評價過程以及職業化的評價標準。

這種考核評價的主體由過去的任課教師一人,增加為多人,包括學生本人、同學、班委、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等,分別賦以不同權數,綜合性、全方位考核學生個人形象、待人接物、社會交往與溝通等情況。這種改革促使學生把良好禮儀行為要求內化為個人習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課程考核改革的實施設想是:

1.從考核主體分析:任課教師考核課堂部分,包括考勤、課堂表現、練習與配合以及模擬場景、情境考核等情況;學生本人對自身學習行為的變化做出反映和解釋;同學和班委對個人打分,反映該生品行和日常行為方面的改變;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對該生在其他課堂和班級的表現打分。各項分別賦予不同的權數。

2.從考核時間分析:由過去有限的100-120分鐘延長為學生入學至畢業的全部校內三年的學習時間。雖然難度較大,時間跨度長,但能真正考查學生禮儀習慣養成的真實情況。三年時間的堅持使良好行為習慣足以養成,培養具備較高禮儀素養的人才成為可能。

3.從考核形式分析:改變單一的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綜合采用技能測試、模擬演練、口頭面試、書面問答、間接觀察、直接觀察等多種評價方法。

4.從考核內容分析:應包括個人基本禮儀素質、專業技能知識素質、職業道德素質、職業能力素質如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親和力、溝通力、靈活變通能力等。這方面考核可以聘請實習企業和行業專家參與,考核學生校外的情況。

三、課程教學實施措施改革初探

禮儀課程在教學模式上作如下的改革:授課模式由傳統的純課堂教學分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課程的操作性和應用性,與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適應。

具體實施辦法如下:

(一)課堂教學部分:改革重點在于授課內容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1.授課內容的調整

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基礎上對授課重點內容應為:介紹課程基本理論的架構、提出學習要求和階段目標、指出學習和練習的方法、適時監督和考查學習效果等,引領學生的學習。

針對教材陳舊落后等問題,組織優秀專業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重編、創新,結合專業突出重點、難點,并最好配套音像等資料。

2.教學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學方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認同感,以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上建議根據不同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適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增強 教學的感染力。當前高職學生更擅于感性思維,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圖、文、聲并茂,有助于啟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思維。

教學可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

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某些教學內容設置模擬情境,有利于形象教學的方法。例如講授談判禮儀時,利用校會議室或把教室布置成談判室,進行模擬訓練;應聘禮儀中模擬應聘現場,使學生分別扮演考官和應聘者等身份去體會和學習等等。這種教學手段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迅速提高學生的專業禮儀素養,使學習更加貼近生活和工作。

(2)示范式教學

示范式教學是一種直觀教學,包括教師示范、學生示范、案例示范、視頻示范以及各種示范方式的綜合運用,使學生在模仿和練習中準確地掌握動作規范。例如講授西裝的穿著時,如果僅靠講授很難使學生接受和掌握各種細節,利用示范式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當前教學中應用廣泛,其提高學生技巧水平的效果較為明顯。案例教學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所學知識靈活變通、合理運用的很好方法。

案例教學要注意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案例的選擇要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案例的分析與采用方法多樣。可以課前布置、也可以課中分析討論;可以個別提問、也可以分組或集體討論。可以充分利用案例作為導入,激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使所學知識印象更深刻。課堂討論所延用案例,更是能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判斷對錯、找尋原因和解決的方法,發揮案例的糾錯和驗證功能。

(4)研討式教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和性質要求,設計具有實用性和思考性的禮儀問題,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尋找問題答案、設計動作、練習演示。這種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

(二)實踐教學部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關注知識的操作應用、學生禮儀習慣和行為的養成。

可以分兩個方面實施:一是校內實踐,把教室擴大到餐廳、辦公室和宿舍等地點,全面督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學習基本交往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二是校外實踐,重點培養專業禮儀行為素養,如結合地區展銷會、企業周年慶典等場合學習,也包括在頂崗實習崗位各項禮儀知識能力的全面應用。

實踐教學部分可采用行為教學法。具體可通過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觀摩、交流溝通、實際操作、角色參與等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禮儀理論知識和技能。總之,改革后的教學課堂拓寬了,實踐既是學習的途徑與方法,又是考核內容的體現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手段。

參考文獻:

[1]彭云.高等院校禮儀課程教學與實踐改革探討.高教高職研究.2012年1月號中旬刊

[2]彭秀蘭.公關禮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構想.天 中 學 刊2012 年 8 月第 27 卷 第 4 期

[3]張麗英 高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年第 17 卷第 4 期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認真貫徹市教育局關于加強行風建設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工作和任務,堅持“標本兼治、糾建并舉、突出重點、務求實效”的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以規范辦學行為、治理教育“三亂”等項工作為重點,進一步優化教育發展環境,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扎實開展學校行風建設活動。通過加強學習、分析檢查、糾風整改,切實轉變作風,改進工作,促進發展,維護良好的教育形象,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二、主要工作

按照教育局“四嚴格、四明顯”的工作目標,以進一步樹立學校良好形象,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核心,以規范辦學行為,加強師德建設,學生和家長滿意為標準,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糾建并舉、從嚴治教的方針,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

(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規范辦學行為

1、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學習,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教育,扎實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干部廉潔自律,遵紀守法,以身示范;健全和完善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重大事項特別是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到公開透明,接受監督,真正做到民主管理;對違紀違規行為認真查處,對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夠及時協調解決。

2、嚴格執行上級主管部門及學校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依法治校;教學管理規范,課程開齊上足;認真執行學生作息制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展寬領域、多層次、高品位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召開家長會、班主任熱線電話、網上“家校直通車”等多種途徑,暢通學校與家長溝通渠道;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安全措施到位。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收費行為

1、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嚴格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十不”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積極培養嚴謹治學、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著力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的教師。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侮辱和歧視學生、向家長索要禮金或代金劵、強制學生補課和有償家教等有損于教師形象的現象。

2、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度,嚴格落實收費管理制度,無收費不開收據、收費不入賬和亂收費等現象;嚴格落實月度預算審批制度;學校經費管理使用和日常開支規范透明;無強行統一征訂教輔材料、報刊雜志等現象;對家庭困難學生補助政策落實到位。

三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維護學校秩序

1、按照國家和省頒布的課程計劃編排學期課程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杜絕體育課、體活課等課程不按規定開設或者教師敷衍的問題;教導處加強課堂教學的檢查,不允許教師私自串課或隨意增減課程、課時及不按進度教學現象。

2、嚴格執行統一作息時間。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1、2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不超過1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嚴禁張榜公布學生成績和名次。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全校上下要進一步提高對開展行風評議工作重要性和長期性的認識。必須把行風評議工作與完成本年度教育中心工作任務、推動教育發展結合起來,要把民主評議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責任制的重要舉措,推進行風建設的重要手段,主要領導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建立健全分級責任制,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具體工作專人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扎實推動評議工作的不斷深入。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依靠教職工抓好評議工作

采取多種方式,廣泛發動教職員工,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員工關心、支持和參與行風評議的積極性;堅持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紀律教育,筑牢抵御不正之風的思想道德防線,通過扎實的工作,使廣大干部教師在評議中被觸動、受教育、強素質,自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3、緊密聯系教育實際,增強民主評議的成效

要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的中心工作,通過評議工作提高素質、規范行為、民主建設、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與提高教師素質相結合。深入持久加強師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引導教師把師德要求內化為主觀的價值追求,自覺踐行好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二是與規范教育收費,進一步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相結合。杜絕各種亂收費行為,鞏固教育收費示范區的成果,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三是與深化校務公開,加強學校民主建設相結合。實施校務公開,強化學校的民主管理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四是與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相結合。深化現代學校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學校章程”,建立健全切全實際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

4、重視查找和整改問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要將自查、整改、創新制度貫穿于行風建設全過程;要建立投訴舉報、明查暗訪、問題通報、媒體曝光、責令整改、問責等制度;要創新思路和措施,扎實推進作風建設,讓廣大干部教職員工真切感受到民主評議工作的力度和效果;要建立起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不斷推進學校行風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

篇(5)

摘要:安徽省建設職業教育大省具有必要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應從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職業院校加強質量與內涵建設兩方面入手,將安徽省的職業教育做大做強。

關鍵詞:安徽省;職教大省;職業教育

安徽省建設職業教育大省的必要性

安徽省省長王三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后5年安徽省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建設職教大省,這是立足省情、又好又快地發展經濟社會的戰略舉措。

安徽省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資源大省安徽省總人口6516萬,居全國第8位,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資源大省。從人口受教育情況看,全省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且受教育人數比例較小,有數據表明,安徽省人口文盲率為11.74%;從城鎮化水平看,2000年城鎮人口比重已達到27.81%,但較全國36.09%的平均水平仍低8.28個百分點,更遠低于發達國家75.86%的平均水平;從人口產業結構趨勢看,從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人口結構比例為58.50%、17.00%、24.50%,而發達國家的人口產業結構基本構成為:第一產業占3%~5%,第二產業占25%左右,第三產業占70%,與之相比,安徽省的人口產業結構現代化還遠未形成。安徽省要想改變人口總體受教育程度落后、城鄉人口結構不合理、產業人口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實現從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的轉變。

調整和提升安徽省的產業結構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制造業和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技能型、服務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另外,“長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加工制造業將向中西部轉移,安徽省地處中部經濟帶東部,“長三角”西部,因此,未來幾年安徽省的加工業、制造業比重將迅速增加。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為適應中部崛起與安徽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挑戰。

進行新農村建設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安徽省是農業大省,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農業人口數量多,農業經濟在全國居于第9位,但農村經濟落后、社會事業落后,要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加強新農村建設。當前,安徽省新農村建設需要提高農村人口素質,需要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需要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村法制化建設、生態農村建設等,這些都是職業教育的任務。

安徽省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安徽省的職業教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07年,安徽省高校總招生人數為273500人,其中本科生104500人,高職專科生169000人,高職招生人數超過了本科招生人數。但由于發展較快,出現了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職業教育管理問題安徽省的職業院校隸屬于不同的部門,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行業主管,主要是由原各廳所屬的職工學校和職工大學合并組建而成,教師專業性較強,實習場所有保障。二是省教育廳直接領導的院校,辦學經費有保障,學科與師資力量較強。三是省市共建高職院校,多是由原各地、市中專學校合并升格而成。第三類高職院校在安徽省所占比例最高,也是辦學中存在問題最多的院校。由于省市職責劃分不清,出現有些事沒人管,有些事爭著管的現象。職業技術院校的性質決定了學校的高投入性,但由于管理交叉,辦學專項經費難以保障。如有些院校在建成之后,被定為定額撥款單位,從建院到現在,定額一直沒有增加,教職工工資缺額很大,影響了教職工對職業院校辦學的信心,影響了學院的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做大做強無從談起。

招生問題職業院校招生最突出的問題是報到率偏低。據我院統計,2005、2006兩年的錄取率分別為98%和90.1%,而當年的報到率只有62.1%和57%,全省職業院校的報到率只有70%左右,有些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報到率,竟然不惜血本,組織陣容強大的招生隊伍,到中學去宣傳,結果報到率仍舊不高,導致寶貴的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費。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較低有關,也與招生制度不合理、改革不到位有關。

就業問題職業教育本是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的,但由于安徽省經濟欠發達,科技發展緩慢,因此,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技術含量較低的操作工,勞動強度大,工資收入不高,在省內,起薪一般為每月800元,而在外省,一般為每月1200元左右,有些高職畢業生的工資平均水平甚至比農民工還低。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也嚴重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不少學生畢業后都愿意到江浙一帶工作,使得他鄉的經濟更為發達,家鄉的經濟更加落后。這種用人與育人“兩張皮”的現象違背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初衷。

產學合作難度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產學合作應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的必由之路、立校之本、育人之基、發展之源。然而,產學合作教育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從認識層面看,產學合作只是在教育界得到廣泛認同,根本沒有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夠重視,尤其沒有得到行業、企業的重視。從制度保障層面看,雖然在《職業教育法》中有一些原則的規定,但是缺少剛性的要求與約束,執法的主體與手段尚不明確,缺少可操作性和執行力,缺少配套的產學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從環境氛圍看,產學合作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領導重視的程度關系密切。安徽省屬經濟欠發達省份,人們對職業教育與產學合作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區等地。從職業院校自身看,由于高職教育發展的歷史不長,大部分高職院校尚處于建設與發展之中,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教學質量開始被社會認可,但是其先天不足的弱勢地位對行業、企業還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產學合作往往只是高職院校的一廂情愿。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一些看似很好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甚至很難實施。

內涵建設力度不夠安徽全省的62所高職院校都“瞄準市場設專業”,市場需要的專業,你設、我設、他也設,政府不加調控,大家一哄而上,后果可以想象:重復建設,造成浪費;條件不足,盲目招生,誤人子弟;三年后畢業生供過于求,就業困難。

高職教育的內涵應包括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兩個層面,而如今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還沒有走出本科教育或學術型高校的圈子,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更多地注重系統性、理論性,而很少關注實踐性、實用性;在教師的培養和選聘方面,也是以理論型為主,真正符合高職教學需要的“雙師型”教師或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很少。

安徽省建設職教大省的措施

判斷是否屬于“職教大省”的標準不應該只看量的多少,更應該注重質的優劣。發展職業教育是為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如果培養不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就是有1000所高校、1000萬大學生也不能說是職教大省;如果培養出來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留不住,不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仍然無濟于事。要想將安徽省建設成職業教育大省,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政府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大力扶植,職業院校應切實加強質量建設與內涵建設。

(一)政府宏觀調控和大力扶植

加大資金投入職業教育是高投入性教育。安徽省的職業院校大都是由中專學校合并、升格建成的,基礎設施較差,實訓、實驗設備條件嚴重不足,“雙師型”教師比例過低,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加強軟硬件建設。學校教育創造財富與企業創造財富的前提不同,產生的社會影響不能同日而語,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獨木不成林,所謂扶優扶強,只能產生獨樹一幟的效果,不會形成職教大省。因此,政府應采取“允許一部分學校先發展起來”的政策,帶動整體的發展。

改革招生制度統一試卷、統一填報志愿,導致一部分資源浪費。為使真正想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有書可讀,可采取單獨考試的方式,也可以在其他高校錄取結束之后,單獨組織填報志愿,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學生亂填志愿,對于被職業院校錄取而不報到的學生,來年要提高其錄取分數線,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填報志愿的可信度與有效性。

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有專家認為,產學結合實質上是“官產學結合”,因為影響產學合作教育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主導作用及院校與企業的主體作用。目前,院校處于合作教育的“前臺”,要讓企業從“幕后”走向“前臺”,政府主管部門的通力合作與協調至關重要。另外,產學結合還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因素要靠整個社會包括政府、企業與院校共同營造,但主要取決于政府的組織能力及主導作用的發揮。因此,政府主導因素應該是諸因素的前提。對校企合作,政府不但要有呼聲,更重要的是要有促進措施。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如采取嚴格執行勞動準入制度、制定職業教育保證金等措施,形成“政府搭臺,學校唱戲,行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動局面,實現企業、學生、學校、地方經濟四方共贏的目的。否則,僅靠學校一廂情愿,很難實現真正的校企合作。

引導專業設置職業教育強調專業與市場對接,學校開設新專業的自主性不斷擴大。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各院校只從自己的情況考慮設置專業,結果校內小范圍專業設置合理,全省大范圍專業設置雷同,導致學生就業困難。因此,首先,政府應公布歷年招生就業的情況與各校的專業設置情況,并對專業做出預測,減少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其次,政府要針對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與農業生產情況,鼓勵設置與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的專業,尤其是涉農專業。再次,要針對東向戰略和安徽省的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與第二、第三產業密切相關的專業建設。

組建職教集團職教集團是指以協作、投資、參股、轉讓、托管、租賃等方式將學校與企業事業單位及科研機構組織起來形成的集團。職教集團的組建能使市場需求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遵循優先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多種方式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結合。安徽省職教集團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大力發展。組建職教集團既可以省級以上示范職業院校為龍頭,以重點專業為支撐,將其他學校相關專業群加以整合發展,也可以產業集團為龍頭,將學校相關專業與產業生產實際結合起來發展,還可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依托,以地緣為基礎,形成專業互補、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從而使職業教育發展與當地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二)職業院校加強質量建設與內涵建設

進行特色專業建設在政府宏觀調控的基礎上,要瞄準市場設專業,一要結合自身實際,二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首先,要分析當地的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其次,要分析當地農村經濟建設的需要,安徽省是農業大省,可以增加涉農專業的建設。再次,要分析當地的特色產業,如特色食品、特色手工藝品制作、特色文化表演等,改良已有的專業,創設有地方特色的新專業,最終形成專業特色,豐富專業內涵。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首先,要鼓勵教師自我完善、自我學習,把長期的自我學習與短期的外出學習結合起來;其次,要為教師進修學習建立一整套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將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將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再次,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隊伍。

深化教學改革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材改革與教學模式改革。職業院校的教材改革要突破本科教材以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模式,要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以能力體系為核心,安排教學內容,形成立體化、網絡化、多樣化的新教材體系。教學模式改革要打破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模式,以學生的技能學習為中心,將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教學管理體系,真正以學生的學和作為中心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與進度,構建適合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

以“能力本位”為主導進行課程改革高職教育只有直接有效地介入并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與經濟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協調,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因此,高職課程改革在目標定位上,應充分考慮受教育者多次就業、轉崗的需要,堅持“寬基礎、多方向、強技能”的原則。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改革應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觀,以“能力本位”為主導,向“多元整合型”的方向發展,形成“多元整合”的課程觀。要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綜合開發學生的職業能力;要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要以企業行業崗位應具備的綜合能力作為配置課程與界定課程的依據,擺脫“學科本位”的課程思想,根據培養能力的需求精減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擔負著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必須主動更新觀念,堅定地走產學研結合之路;要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培養行業企業滿意的人才;要主動加強內涵建設,在產學合作教育上尋求改革的突破口,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上下工夫,進而加強專業的改革建設與課程的改革建設;要主動服務企業,發揮學院的技術優勢,積極搭建科技服務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與管理咨詢等,為將安徽省建設成職業教育大省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呂婧.安徽:公布“十五”人口發展狀況 “十五”時期人口總量低速增長[OL].

篇(6)

無論是從內容到形式,策略到行動,我們所希冀的素質教育仍難以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安身立命。要么是符號式的活動呈現,要么是擺設性的門面裝點,素質教育的根脈因脫離“課程”土壤而飄浮。尤其是課堂,素質教育效果不顯,持續改革乏力。

故此,我們對可控的區域改革小環境及其作為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區域教育管理內部力量的配合不協調。過去,課程改革被窄化為課堂改革,在實踐引領和指導上有教研部門單打獨斗的傾向,其他管理職能部門因“插不上手”而逐漸放棄作為。

反思二:上下、內外溝通和支持力量不協調。主要表現在,主動尋求相關高校專家與研究部門的智力支持不夠;改革初始“請進派出”的開放門戶在中期之后逐漸關閉,改革跟著感覺走”,探索的步子明顯放慢。

反思三:國家、地方、學校等三級課程關系處理不協調。管理和實踐層面的課程意識不強,課程理解不力,地、校課程設置與實施缺乏主動作為,個性特色彰顯不夠,物力、精力、智力投入較之國家課程的實施反差巨大。課程實施“見木不見林”,”教材即課程“的意識影響了課程的整體觀照與實施。

反躬自省,上述三個“不協調”,是因為區域課程改革缺乏整體構架和“頂層設計”,進而導致區域改革生態失衡,整體實踐優勢不足,學校創造個性不顯,教師群體經驗不亮。

如何以歷史的節點為起點,重振改革精神,走出課改迷霧,將區域課改引向深入?我們通過自找問題,征求意見,尋求專家智力支持,找到“一體兩翼三突破”這條深化課改之路。

“一體”,指課程本體。“兩翼”,指課堂改革和評價改革。“三突破”,指學校特色構建、學生社團組建、教育國際交流。一體兩翼三突破,是針對區域課改生態失衡的頂層設計,其取向是:通過課程、課堂、評價改革和特色發展的整體布局,解決三個不協調,促進區域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

一、強化課程“本體”,為素質教育安身立命

一個區域的素質教育推進,需要以統整的思維設計和建設課程。在國家規定的“基礎性課程”與學校自主選擇、開發的“拓展性課程”和“生活實踐性課程”等一體化的課程實施中,或顯或隱地植入素質教育因子,彰顯素質教育特質,使素質教育的推進因課程改革深化與實踐優化而具有實感、實效和底氣。

(一)針對課程實施失衡的課程管理與建設

2010年,國家頒布了《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綱要》中提出了六個改革目標,其中之一是“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義務教育階段,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從而形成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一體的課程組合結構和課程管理體制。這無疑是課程改革中一大突破與創新。郫縣,作為全國38個課改實驗區之一,在三級課程的實施上做出了響應。課改前期,在國家課程的實施上,通過學習培訓、校本教研、實踐探索而在理念更新和行為轉變上效果明顯,引起區域之外同行關注。但是,對于地方課程實施,學校課程建設卻步伐疲軟,顧不上也來不及對其深入研究和探索,造成區域內兩類課程實施進展慢,亮點少。隨著改革的深化和難點問題相繼出現,以及管理與實踐層面的改革中期疲憊,先前的喜人態勢逐漸減弱,出現整體性的改革困乏和局部性的改革“回潮”。突出的表征是,為應考而隨意拔高課程標準要求;使用“陰陽課表”,擠占非語數學科課程;小學教學初中化;一些學校只依據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工作績效,學生負擔依然很重……《綱要》所提出的目標任務落不到實處,課改之路罩上迷霧,素質教育遭遇阻力。

上述現象,所暴露的是學校層面的課程理解、領導與執行力的缺失,折射的卻是區域課程管理力的弱化。基于反思,我們認識到改變現狀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增強課程管理力,通過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強力作為引導學校提高課程理解力、領導力和執行力,促進教師的課程實施力。首先,我們理清素質教育與課程的關系,認識到素質教育只有依托課程的規范、科學、有效的實施,才能在名份和實質上擁有屬于自身的尊嚴、地位和權力,才能彰顯其育人、樹人的價值。

為此,我們強化課程本體意識,強化課程管理、指導與服務職能,引導學校深入理解課程價值和目標,明確課程實施權責,落實課程實施行為,增強課程執行力和課程實施的領導力。

我們的基本思路和取向是:以統整的思維進行課程管理,在國家規定的“基礎性課程”與學校自主選擇與開發的“拓展性課程”和“生活實踐性課程”等一體化的課程形態中,或隱或顯地植入素質教育因子,彰顯素質教育特質,使素質教育推進有實體、實感、實效,使課程改革走向見“木”見“林”的旅程。

首先,我們制定了《區域課程實施計劃制訂的指導方案》。方案中強化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強調學生的素質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應以德、智、體、美、勞作為素質培養的基本落腳點。提出在區域課程設置上要提供至少提供給學生五種經歷:品德形成和人格發展的經歷;潛能開發和認知發展的經歷;體育與健身的經歷;藝術修養和發展的經歷;社會實踐的經歷。并依據這五種經歷,整體構建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生活實踐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也即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學生基礎學力培養的國家課程。拓展性課程,包含地方課程與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它著眼于滿足學生向不同方向與不同層次發展的需要以及適應社會多樣化的需求,體現不同的基礎。主要是由教師、學生或者外聘專業人員在校內開展實施。生活實踐性課程,指借助社會、社區、家庭教育資源,加強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的以校外活動為主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探究精神,其指向明確,倡導學生人人參與。主要是由學生、家長、社區企事業單位、高校等聯合開展實施。

針對三類課程的實施,我縣從教育局到學校,分層構建并完善三類課程的管理評價機制,以保證三類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2011年,郫縣教育局素質教育推進小組把“課程本體”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重頭工作。通過“培訓轉變課程觀念——探索制定課程計劃——專家審定課程計劃——修改完善課程計劃——相互交流課程計劃——制定學校課程框架結構圖”等一些列活動促進學校對課程的理解、執行和自主實施。目前,我縣所有學校都有自己的課程體系,這為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課程全面實施的良態初顯

團結學校以“雙軌并行,多元發展”的課程理念,以培養“合格+特長”的“人”為追求,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如下圖:

面對32門課程開設的壓力與困難,學校提出了“一室多能、靈動設班;師生走讀、面向全體;整合力量、系統推進;打造精品,走向國際;有效評價、引領導向”的管理辦法。除了開齊開足開好國家基礎課程外,還不斷研發和完善校本課程,整合科研力量,嘗試踐行農村學校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并編撰完成適合學生學習的日語校本教材,期望通過這一語言工具幫助學生了解日本的文化,學會小眼睛看大世界。

“多元課程的構建,讓學生學習‘場’的半徑成倍擴大,讓老師的身手得以彰顯,讓學校和師生的發展平臺更高。多元課程構建實施以來,學生各種素質與能力不斷增強,各項比賽的捷報紛沓而至。最讓人欣慰的是,基礎課程8門學科的成績并沒有先前想象中的‘滑坡’與‘脫軌’,教學質量呈總體上升趨勢。這徹底消除了當初課程構建時的疑慮,堅定了學校‘多元課程多元發展’的信念。2012年11月,學校被教育局推薦為‘成都市首批優質學校’參評學校,這是對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充分肯定與鼓勵。”團結學校任建華校長興奮地說。

竹瓦小學圍繞學校的辦學思想——“藝(泥)塑人生,和樂成長”構建“和樂三色課程”學校課程規劃體系。紅色課程為理想課程,包含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班隊活動、生命生活與安全、專項教育(環境教育、法制教育……)。黃色課程為靈動課程,包含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以及學校的自主拓展的藝體內課程等。藍色課程為智慧課程,包含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以及該學科相關的拓展課程。同時,把拓展課程中的“泥塑”又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通過藝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孩子不只塑造實實在在的“泥人”,還要塑造品行高尚的“生活人”。

與前兩所學校一樣,全縣所有小學都有著凝聚著自己辦學理念的課程。如郫縣實驗學校“多彩諧合”課程;新民場小學“差異發展,花樣人生”課程;何家場小學的“生命·生態”課程;犀浦實驗校的“靈動多樣,潤育精彩”課程……雖然課程名稱各不相同,但都體現出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學校和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更加關注辦學理念在課程中的落腳,更加關注國家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整合。

唐元小學校長彭訓武在一年多的課程建設實踐中感觸頗深,他說:“學校研制自己的課程規劃,一是可以保證國家課程的順利實施,二是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適合學生不同基礎和需要的樣本課程,體現學校個性化的辦學追求與特色。同時,能喚起教師課程建設的主體意識。過去教師都認為課程是遙遠的,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教師只是執行者。原來一說到校本課程,老師們都會搖頭,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該上的課上好就不錯了。但現在,老師們都清楚學校規劃的課程體系,認識到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因此,老師們根據學校提出的‘做個合格小公民’辦學理念,自發開設了‘我是生活小能手’‘我是小律師’兩門學校特色課程。”

學校課程規劃的制定與實踐,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我校自實施新的課程計劃以來,拓展性課程給學生帶來了變化。從學生的興趣來看:每到周五,學生便歡呼雀躍,來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天地——學生社團。從學生表現來看:以前比較靦腆的學生,上課不敢發言,即使發言也像蚊子叫一樣,臉漲得通紅,而現在能用響亮的聲音和老師交流;各班的小主持人在主持升旗儀式時,走臺自信、大方,有范兒多了;孩子們在集會場合講話時聲音不抖了,眼里有了聽眾;學校有慶祝活動時,有更多的學生敢于上臺表演了。”群力學校的黃忠云副校長如是說。

學校對課程的再規劃、再設計和全實施所帶來的初步成效,為我們增添了幾分親近與觸摸課程文化的踏實感,并進一步確認了課程整合性構建與實施的實踐價值。

價值一:增強學校和教師對課程價值內涵和課程內容的理解,形成對“課程”的整體感知;促進學校認識課程實施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實現的關系,建立課程實施與管理的“頂層設計”意識,增強課程全面實施的主動性,擺脫被動的和“見木不見林”的課程執行狀態。

價值二:為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做好心理準備和奠定實踐基礎;激發課程執行主體個性化、創造性地實施“三級課程”,促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課程本體”理念下的課程整合性構建與實施,帶來的是變單一、平面的課程理解為豐富多維的課程實踐,使素質教育因名正言順的“課程”敝懷而擁有安身立命之所。

二、構建課堂與評價改革“兩翼”為生命發展壯行

助力素質教育的“課程母體”飛行,需要課堂改革、評價改革的“兩翼”合力:聚焦于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與提升的探索,走出一條幫助兒童心靈愉悅棲居,促進兒童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提升的“能力學堂”之路;著力于“新優質”學校評價和“新素質”學生評價模式的構建與實施,調適教育評價中的認知與行為偏差,排減課程改革深化和素質教育推進的障礙。

(一)以“能力學堂”取代“知識課堂”

1.確立促進學生“優學、會學、樂學”的能力培養的思想

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唯有以學生的興趣、習慣、能力培養為重點,改進與優化日常教育生態環境,以新型的教與學方式促進兒童生命、心智和人格協調發展,才能真正觸摸到素質教育的真諦。基于此認識,我們結合區域教育的環境條件、辦學基礎、前期經驗和現實追求,確立了促進“優學、會學、樂學”的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基本思想。在此思想指導下,基于課堂改革的“小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指導方案”擬定完成。從教研培訓中心到學校,通過各種培訓、學習、講座、教研活動等形式,使教師領會構建能力學堂的價值取向、內涵和目標任務,促進教師對“能力學堂”的內心認同和實踐意愿。

2.開辟“能力學堂”構建的兩條路徑

從兩條路徑構建“能力學堂”,其一是一般性(普適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指學生在小學階段應具備的各種基本的學習能力培養。二是學科能力培養,主要指各學科中各專項能力的培養。對兩種能力的培養,依據教學內容與目標各有側重地在教學活動中扎實進行。

目前,我縣各學科教師共同關注的學生一般性能力培養是“傾聽與表達能力”的培養。以校為主關注的有“小組合作能力”“通過預習習慣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能力”等等。

由教研培訓中心教研員牽頭的各學科能力培養的研究,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例如語文的閱讀能力培養,數學的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的實踐操作能力、觀察表達能力培養研究等等。共同的目標是對各學科能力的內涵、內容及不同年段的能力培養重點和目標做出科學合理的界定,形成操作性強的指導與實施方案。

基本的策略是分學科擬定能力解讀方案,搭建起“能力樹”,并通過運用而理性、智慧地構建“能力學堂”。

以語文的閱讀能力培養為例: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借鑒國內外有關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成果,以成都市每學年對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監測指數為參考,初步確定了小學生閱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提取、建構與概括表述能力、記憶能力、評價欣賞能力、讀書方式的選擇與運用能力。圍繞這6大能力,我們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為藍本解讀編者意圖,確定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這6大能力的18個操作點。并以這6大能力18個操作點搭建“閱讀能力樹”。

再以數學的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為例:首先是創設“問題情景”的“能力樹”。即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不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方面,主要以三組提問法來搭建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學習新教材鋪墊的問題組;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問題組;數學知識的應用問題組。

其次是搭建“解決問題”的“能力樹”。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主動大膽地猜測、推測,用科學方法去探究問題,從不同角度去尋找解題思路,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初步形成思想方法。主要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理解你的問題能力;第二步,選擇一個計劃的能力;第三步,嘗試你的計劃能力;第四步,檢查答題正確與否的能力;第五步,反思能力。

3.堅持三點做法,做到四個強化

在探索區域“能力學堂”的構建中,我們始終堅持三點做法:堅持學科能力解讀與實踐,堅持學科能力檢測;堅持學期的單項能力競賽活動;通過這三點做法,促進教師反思總結,營造研究氛圍,調整能力培養策略,搭建學生能力展示平臺,促進能力表現與提升。

在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四個強化:強化評價導向;強化教師培訓;強化教、研整合;強化跨科交流。以四個強化有力促進各校的“能力學堂”構建。

4.以點帶面,典型引領,逐步推廣

“能力學堂”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典型引路、經驗帶動。不宜以“齊步走”的方式全面推開。在推行過程中,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某學科上讓某些教師進行“能力學堂”的探索實踐,待積累一定經驗后再逐步擴大試點班級和學科。在能力學堂的整個探索過程中,教研部門及時做好引領、指導以及發現和梳理經驗,組織交流推。這樣由點及面,促進區域“能力學堂”的構建。通過初步探索和嘗試,我們發現老師的認識和行為正在改變,課堂狀態也隨之而有所變化。

竹瓦小學吳長英老師在交流中談到:“我從事語文教學己20多個年頭了,在摸、爬、滾、打的教學生涯中,我自認為挺不錯,收獲了很多經驗,教學能力也不斷提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可是,自去年開始,我校推出了“從預習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能力學堂”策略,開始時我認為這在中高年級還可行,一、二年級的學生肯定不行。因為,一般說來,低段孩子學習自覺性差,課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的能力低,預習對他們來說如同虛設,這不是明顯的沒事找事做嗎?我才不去做那無用功呢。于是你唱你的高調,我走我的路。可是,學校領導是天天講、周周講,還進課堂檢查。我迫于無奈,只好應付。于是,我就試著讓我所教的一年級學生預習。我的要求要簡單,只是想做給領導看看。但漸漸地,我明顯地感到學生在課堂不那么拘謹了,回答問題輕松了,我再也不用為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而大量耗費課堂有限的時間了,我輕松了許多,課堂教學效益也漸漸提高了。一陣暗自驚喜之余,我不又好意思公開承認這就是預習的好處,只好暗地里搞起我班的‘預習’,并抓住‘預習’,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二)以“雙新”評價取代原有評價

評價是教育發展的助推器。但是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教育現實可悲地扭曲了教育評價。當評價不能對教育的行為與質效做出科學合理的價值判斷,甚至于頑固地充當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攔路虎”,教育將陷入精神猥瑣、行動無力的困境。為突破評價“瓶頸”對改革的制約?我縣開始致力于“新優質”學校評價模式和“新素質”學生評價模式的探索與構建。試圖通過“校”與“生”的評價改革,調適教育內外部在教育認知與行為方面的偏差,減少使素質教育行進中的障礙。

1.做好原有評價和新的評價的銜接的工作。

《郫縣教育局小學素質教育學校評價方案(試行)》)和“新優質”學校評價模式需要有一個銜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對《郫縣教育局小學素質教育學校評價方案(試行)》)在實施過程中的利與弊進行大量的調研,傳承好的做法,修正不足之處。并參照市教育局頒發的“新優質”學校評價方案,形成具有區域適應性的學校評價方案。

2.探索并制定“雙新評價”的內容標準

我們正在建立“新優質學校”的評價標準,擬在全縣逐步實施“新優質學校”評價,徹底告別把學習成績、分數排名作為衡量學校優質與否的唯一標準,取而代之的是回歸教育的原點——真正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如何讓教育教學過程更豐富,師生關系更和諧,多樣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例如在教學質量的評價上,不單看學科檢測成績,因為這已無法反映出學校對孩子關注程度的狀況,無法反映學校在改變孩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所以,我們借鑒上海及成都市對新優質學校的評價標準,在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制定上,從學生學業水平指數、學生學習動力指數、學生學習負擔指數、師生關系、教師教學方式、學習習慣等方面綜合考核教學質量。

制定“新素質”學生評價標準,首先對我縣長期使用《綜合素質報告冊》的情況進行調研,并組織學習有關對學生評價的先進經驗,歸納出“新素質”學生評價要素,多方征集意見后,制定出“新素質”學生評價標準。

3.探索“雙新”評價的操作辦法

在“雙新”評價方式的探索上,除堅持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還加強“后續”評價,即對于已認可、認定的但未及時顯效的典型做法在一段之后再跟蹤評價。對評價所指出的問題與不足,在一段時間之后通過再評價,以促進改進。以此充分發揮評價對實踐的調控與促進作用。另在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納入社會、社區和家長評價,使評價對象在更多更廣的關注、關心中自我調適,自我改進,自我提升。同時,樹立“增質性評價”理念,即評價的標準不搞“一刀切”,既依據基本的共性標準,又關注在原有基礎上發展的進度和速度,關注發展的成本投入,即樹立“效率評價”的意識。以這樣的評價讓真做事、做真事的學校不因基礎弱和條件差而失去進取的信心。在學生評價中,還依據人的多元智能發展理論,構建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差異發展的評價標準,并制定相應的評價辦法,使學生全體在評價中獲得成功體驗。

在“雙新”評價結果的呈現上,從單純的等級或符號呈現轉向等級、符號呈現與優勢“點睛”、弱勢“支招”的語言描述相結合的呈現方式,以促進評價主體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調控,自我改進和自我發展。

在學校評價的操作上,為減少對學校的不斷干預和干擾,改變原來由督導室、教育科、教研室、德育辦分頭對學校所造成的交叉重復評價的辦法,將四個科室的評價有機整合,共同制定評價方案,評價重點指向學校的課程規劃、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教學環境等。并在安排的時間內分工合作,實施評價。

三、著力“三突破”,建立素質教育的高起點

通過三個“突破”扎實素質教育“課程母體”啟航的支點:構建學校特色,促進學生潛能開發、特長發揮和個性化發展;組建學生社團,提供給學生各得其所、自得其樂的多元發展平臺;加強教育國際交流,拓展教育思想空間與教育視界,吸納外域先進教育理念與經驗成果,豐富教育智慧,提升辦學品質。

(一)創學校特色,促學生個性發展

素質教育呼喚個性化辦學。辦學有無個性,“特色”是重要的觀察點之一。但是在對辦學“特色”的認識引導上,我們主張無論是學校傳統優勢項目,還是新開發的校本課程,以及有趣味的實踐性活動及其社區資源的利用等都可固化、優化為“學校特色”,并鼓勵將特色做強做亮,為“特色學校”的創建奠定基礎。無論怎樣的特色取向,我們都主張一定要有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特長的發展,有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

針對過去在“特色”構建中存在的無根基、無目標,無規劃的“三無”現象,由縣政府督導室牽頭,組織專家團隊對各校申報的特色項目的背景、目標,特色創建思路、實施措施等進行論證與指導。并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專家培訓和評價總結等多種方式促進了學校特色工作的開展,使已有特色的學校特色更亮,使沒有特色的學校擁有了自己的特色。

郫縣安靖學校憑借蜀繡之鄉的環境優勢,挖掘特色教育資源。他們曾借助成都市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節在安靖鎮舉辦的契機,讓蜀繡文化文化走進校園。編寫了校本教材《蜀繡之香》,開設蜀繡課程,建立蜀繡實訓室,為傳播蜀繡文化建立穩固的陣地。現在,蜀繡課程又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堂而皇之的成為學校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現在,安靖學校由蜀繡特色教育項目實施進入到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特色學校建設。學校利用師生的蜀繡作品進行校園文化環境營造,現正在籌建蜀繡文化展覽室,為師生提供感受蜀繡文化、了解蜀繡文化的場所。并深入挖掘蜀繡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聘請省、市、縣的專家指導特色工作開展。2012年10月,楊昌明校長在成都市特色學校建設交流會發言;2012年11月,四川省巴蜀詩書畫研究會批準學校成為四川省蜀繡文化傳播特色學校;并于2011年12月成功申報了成都市教育科研農村教育專項課題“傳承‘蜀繡文化,促進農村學校學生審美素養發展研究”。學校的蜀繡文化傳承受到了社會的認同、家長的支持,尤其是豐富了學生生活,陶冶了學生情操,受到學生喜愛。

唐昌崇德學校,由于地處川西歷史文化名鎮——唐昌鎮,學校利用名勝古跡和文人墨客以及著名哲學家等歷史文化資源,以“崇德弘文知書習禮”為學校辦學理念。五年來,學校以打造“翰墨丹青,香校園”為突破口,以書法教育和讀書活動為主要載體,在廣大師生中開展了以“學書、讀書”為特色的校園活動模式,以課程為載體,將書法課作為必修課在全校各年級中開設,初步構建了與之相匹配的校本課程體系,自編自印了校本教材《翰墨飄香》,用于書法課的課堂教學之中。“翰墨飄香”已經成為學校的特色,迄今為止,學校應“翰墨飄香”而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老師和學生。在書法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的有18人次,獲省市級獎的有40余人,獲縣級獎的有100余人次。

(二)建學生社團,設多元發展平臺

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需要給學生提供各得其所、自得其樂的多元發展機會與平臺。而這種機會與平臺的提供有賴于學生社團活動的建立。我縣的學生社團建設,是在學校引導下,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協商組建,學生自主選擇參與。其活動內容與形式分:與兩類課程相關聯的拓展性實踐運用、探索創造性活動(包含藝體類);與社區、社會對接的開放性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

只有300多名學生的何家場小學,充分利用學校、社區資源,按照“我的社團我作主的”原則,組建了閱讀、思維、美術、音樂、排球、足球、英語、合唱、京劇、川劇、二胡等20多個學生社團,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選擇權和活動自,滿足學生的個生化需求。最有特點是學校的京劇、川劇社團。學校通過外聘老師,自培老師,以中國傳統文化,四川傳統文化豐富和滋潤學生心靈。當你走進校園,墻上、展示欄、書畫室到處懸掛中學生的作品——各式各樣京劇、川劇臉譜。乍眼一看,你真的不相信這是一個偏遠的農村學校孩子們的作品。

子云學校地處西漢大儒揚雄故里、中國農家旅游發源地——成都市郫縣友愛鎮農科村,學校高度重視挖掘地域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人文溯源,叢林校園”的設計理念下,著力構建了以“子云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除每周每班開設1-2節“國學課程”,還以“社團(鄉村學校少年宮)”為載體,以“動中練技,靜中明理,趣中求知,樂中養德”為目標落實素質教育。學校利用每周星期二、四下午開展社團(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在1——3年級開設足球、棋類、舞蹈、繪畫、剪紙、軟筆書法、硬筆書法、信息技術、科技制作、英語組;在4——6年級開設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棋類、聲樂、鼓號、繪畫、十字繡、軟筆書法、硬筆書法、信息技術、科技制作組。

郫筒小學,一所縣城的百年老校,把學校的社團建設和學校課程開發結合起來,組建學生社團20多個,供學生自由選擇、自主參加。學校小記者、思維訓練、開放性識字、閱讀實踐、心智成長樂園、電子琴合奏、奇妙的礦物、anglis天使合唱團、科技創作興趣小組、排球小游戲、趣味體育、創意DIY俱樂部、健康小課堂、英語秀秀吧、愛車e族都是學生十分喜歡的社團,學生在活動中個性得到培養,學校因此而初的特色。

由學生自主創建的社團,最有利于學生發展。林盛小學的幾位學生,對一位大學生“自愿者哥哥”彈吉他的技能佩服得五體投地,自愿向學校申請成立了吉他社團,每周請“自愿者哥哥”來“上課”。在一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吉他社團的11位成員中,有6名學生在這方面很有天賦,學習效果很不錯。學校也不斷給這11位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在升旗儀式、學校藝術節中都有他們的表演。據班主任介紹,這些學生的快樂與自信,逐漸地體現在課堂學習中,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成績有所提升。

(三)重國際交流,拓教育發展視界

國際教育的總體發展趨勢和價值追求是關注生命、發展生命、成全生命,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行為具有鮮明的素質教育特征。我縣加強教育國際交流是為拓展教育思想空間和教育視界。依據交流、理解、融合的基本思路,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以項目合作促進國際交流(PROGRAMS)

支持中外師生合作交流項目,鼓勵學校管理人員、專任教師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一年來,郫縣教育局先后選派20名中小學、幼兒園行政干部及教師赴英國、美國、新加坡等交流學習,選派30余名學生赴外游學、200余名學生參加中外夏令營活動。全縣學校校級干部選派到上海、北京等城市參加教育國際化論壇、研討會的比例達到80%。

郫縣教育局與新加坡教育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翠斯科納教育局結成友好單位,資源共享,人員互訪。全縣10余所學校與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國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開展課程共建。

2.以學科教學滲透國際元素(TEACHING)

以城區學校為重點,由英語學科領頭在常規教學活動中有機地融入國際理解教育元素。去年全縣共引進外籍教師12人,主要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和國際理解教育課程教學,“外教”校際覆蓋率為22.2%。郫縣二中充分利用外語和外教優勢,通過課堂互動、課后師生交流等開展國際理解教育。

在中小學非英語學科開展“雙語”教學試點,強化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各試點學校有計劃地對英語教師進行專業和教法的培訓,對非英語教師加強英語培訓。有效利用資源,促進“雙語”教學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鼓勵非英語學科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在教學中融合國際元素,引導學生關注地球、生命、環境、信息技術、網絡、國際交往、重大國際事件。

3.以校園文化營造國際氛圍(CAMPUS)

結合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工作,鼓勵各校在校園標識、學生課外活動及社團活動中引入國際理解教育。團結學校成立日語社團,新民場小學舉行各國國花認識的課外活動。犀浦實驗學校借力高校資源,校地合作,開設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社團。岷陽實驗外國語學校,郫筒小學、郫縣實驗學校等學校長期開設“英語角”。

4.以課程建設促進教學改革(CURRICULUM)

(1)探索國際理解教育課程(CURRICULUM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犀浦實驗外國語學校借鑒深圳寶安區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體系,在1—6年級實施《認識世界》的課程,主要讓小學生簡單了解地球與人類、國際生活與禮儀、世界文化與娛樂、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等,重點培養小學生從小樹立國際視野。在7—9年級實施《理解世界》的課程,主要讓學生理解地球人的責任,多元化的經濟社會文化,前沿的科技,戰爭與和平,各國關系與國際規劃,重點培養學生的國際規則意識。中信洪石學校開設國際禮儀課程。三道堰學校開設水環境保護教育的課程。岷陽實驗外國語學校開設加拿大BC省73教育局遠程教育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學生接觸多元文化,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培養跨文化交往能力,同時提高人文素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2)借用國外先進教育模式促進教學改革(TEACHING INNOVATION)

郫筒小學借鑒英國課程模式,推進學校課程改革,試行長短課,還開展心理健康雙語課程,承辦國家級課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小學漢語·英語·漢英雙語教學整合研究》,并掛牌“全國雙語教學實驗學校”(成都市郊區縣僅此一所)。團結學校、犀浦實驗學校積極探索小語種教學模式。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為學生的國際理解、交流、融合提供了多種經歷,為區域的教育國際交流奠定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 绝色教师美妇沉沦为玩物| 亚洲人ⅴsaⅴ国产精品|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av性天堂网|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奇米影视第四色首页|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27du|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国语|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 | 人人看片人人看特色大片|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