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6:01: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成人大學與網絡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網絡教學平臺
在現代社會中,信息資源占據重要地位,誰抓住了信息資源誰就發展得好。而人才又是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所以要推動信息化的人才培育。目前,在教育資源陳舊、學習受時間地點限制的情況下,網絡教育發展必不可少。依托傳統的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可以利用網絡,發揮教育優勢,實現資源共享,發展人才。學習沒有年齡限制,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以及老人大學這都說明了人的一生都在學習,人們渴望知識、渴望學習。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對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人們的學習需求增大。傳統教育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能夠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所以網絡環境下教學平臺受到很多在職人員的歡迎,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網絡教學平臺對成人進行學歷或非學歷的教育,進行在線培訓,并通過多媒體軟件與網絡進行網上授課與學習,建立公共教學資源庫,共享精品課程,可以提高學員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形象。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豐富了網絡教學平臺,把網絡教學平臺分為點播式教學平臺、交互式教學平臺和社會化教學平臺。點播式教學平臺實現學生點播網絡平臺上的信息資源,查看電子教案、課件等教學內容,在線完成教師規定的作業等。點播網絡教學平臺實現教育資源隨時隨地快速傳播。交互式教學平臺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服務,通過聊天工具、貼吧、社區、電子郵件等在線給學生解答難題、提供輔導以及學習導航,增加與教師的互動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使教育模式越來越完善。社會化教學平臺是通過搜索引擎、留言板等建立屬于學生自己的學習網絡,集思廣益,實現社會化智慧與信息資源的共享,在實現學習自主化的同時實現學習社會化。
(二)成人教育
我國的初高中及大學都是采取全日制普通教學教育形式,而成人教育與全日制教學不同,時間、地點、年齡及性別等不受限制,學生自主學習,且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能夠運用自己已有的社會經驗學習新事物。成人教育的學習心態較好,學習目的明確,由于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學員一般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知識。成人教育有開放教育(電大開放教育)、成人高考(夜大、函授)和遠程教育這三種教育方式。電大開放教育與夜大是有專門的教師教學,并有教材書本,理論結合實際,這兩種是比較常規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電大和夜大在全國各地都有培訓中心,學習資源實現共享,教學方式靈活。遠程教育則是網絡教學的典型代表,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實現遠程教學。遠程教育是遠距離教育,是師生之間進行多種媒體的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一種教育形式。遠程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借助網絡參加互助學習,方便了校外學生通過網絡接受授課。211、985等重點大學的遠程教育發展的比較好。
二、在成人教育中網絡教學平臺的重要性
(一)網絡教學平臺與成人教育的關系
網絡教學平臺是網絡教育的一種。網絡教學平臺與成人教育有著一樣的宗旨,那就是給求學者提供教育,但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網絡教學平臺也分是否是名牌高校開展的,如果是的話,參加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最終可獲得普通高校文憑,此文憑為學士學位,而參加成人教育畢業的求學者得到的是由成人教育直接頒發的成人系列的成人教育文憑。這兩種教育的入學門檻與招生對象也有很大的區別。求學者通過參加由全國統一招考的成人高考入學考試,根據考試結果而被學校擇優錄取。成人教育入學考試由多門課程組成,進行單科考試,并且分別頒發每個課程的合格證書,哪門課合格就頒發哪門課的合格證書,如果參考科目都合格的話就可以頒發學歷證書。而高校網絡教學平臺則是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題并組織考試,考試難度受該招生院校的知名度及教學質量的影響。成人教育的報名者最低要求是高中專學歷,報名采取階梯狀。持有普通高中學歷、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或同等學力的報名者可以報考專本科,專科學歷報名者報名本科。在成人教育的報名者中對報名者的戶籍不做要求,目前主要是優先招收本地戶籍,外地學生可以參與函授學習。此外,成人教育的學習方式比較豐富,有脫產、函授、業余等方式,求學者可以通過自我學習或者參加培訓機構舉辦的自考班參加學習;而網絡教學平臺依托網絡進行在線授課或者集中面授,如YY課堂等。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
成人教育不受時空限制,滿足成人在工作中“充電”的需求,并能夠在網絡教學平臺發揮他們的社會經驗和能力,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網絡教育不僅可以優化成人教育,并且網絡教學平臺自身有著很大的優勢。
1.網絡教學平臺使資源利用最大化網絡教學平臺借助互聯網的無地域無時間限制的特點使教育超出了校園范圍,使各種教育資源跨越時空距離,使教育輻射范圍更廣。學校可以把優秀教師的課件、教學模式等在互聯網上傳播共享,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勢,推動教育行業發展。虛擬的教學中心滿足網絡學員的需求,開拓新的教育空間。
2.網絡教學平臺使教學管理自動化及教學形式個性化
網絡教學平臺在互聯網上有教學管理平臺,并且在聯網狀態下可以實現自動管理及遠程互動,更好地關注平臺上每個學生的動態,如學生咨詢哪些課程、選課情況以及報名課程等。網絡教學平臺有著強大的信息數據庫,可以根據平臺上的網絡學員的瀏覽課程情況,記錄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借助雙向互交功能而提出有關個性化學習建議,有利于教學目標的更好更快實現。
3.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自主化學習、交互學習
傳統教育下的學生大都是被動地學習,并且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師生等級懸殊。網絡教學平臺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遠程教育及互聯網的快速傳播及時更新出最新的學習內容及時間、地點,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更多的學生自主學習。另外,除了學習的基本資料在網絡上共享之外,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都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交流溝通,解決疑難問題。
三、網絡教學平臺成人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行業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教學平臺應運而生并且平臺教學資源比較豐富,但是網絡教學平臺中的成人教育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一)單一稀少的學習資源無法滿足求學者的需求
隨著教育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求學者的學習條件發生變化,學習需求也相應地發生變化。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大都一致,或者學習資源沒有得到及時更新,使得學習資源比較陳舊,不能滿足求學者的需求,發揮不出學習資源的作用,反而阻礙成人教育的教學改革。網絡平臺上的學習者通過常用固定的平臺和教師、學員交流溝通,沒有做到真正的集思廣益,其他人的資源沒得到搜集與共享,從而影響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形成。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網絡教學平臺大都以購買資源和“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型教學模式為主,但同時也存在著自學型的教學模式。講授型教學模式以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學習效果不大好。而自學型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任務自主學習知識,并及時有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學流程不完善,大大限制了網絡教學平臺成人教育的發展,使得求學者的學習效果沒有保障。
(三)網絡教學平臺維護成本高,網絡教學課程缺乏個性化
教育機構對網絡教育平臺的師生信息和軟硬件進行管理、更新與維護,導致教育機構對網絡教育平臺的維護成本和運行成本高,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與物力,維護人員不專業反而加大了維護風險,容易造成重大系統問題。搭建網絡教學平臺的理論是把教育網絡化。已經形成的網絡教學課程體系大都以教材為主進行構建,這就不能滿足學員個性化的需求,也不能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能動性,影響學生的終身學習。
(四)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范圍受到限制
我國很多教育平臺利用教育機構內部網絡進行搭建,得到國家教育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用戶規模小,且教育機構外部網絡無法訪問該網絡教學平臺,限制了求學者的訪問。這不符合網絡教育的特點。
四、完善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的成人教育
網絡教學平臺是成人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根據上文分析的網絡教學平臺成人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并完善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的成人教育的建議。
(一)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完善,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網絡教學信息資源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與前提,其豐富的學習信息資源可以滿足學習者的各種需求,根據求學者的需求合理開發信息資源,在網絡上建設閱覽室和實驗室等,模擬學習情境,建立資源共享機制,讓求學者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二)建立多種網絡教學模式
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方式也不同,有些學習者喜歡自學,而有些學習者在教師講解下學習效果更佳。因此,搜集并分析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構建多種網絡教學模式,如專題網站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及主題學習模式,從而給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啟用專業網絡維護人員,課程設置個性化
由于教育機構對網絡教學平臺的維護成本加大,所以需要合理分配好人力物力及財力,對師生進行科學有效管理,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保證網絡平臺的安全。網絡教育以教育網絡化為目的,在傳統教育轉移到網絡的基礎之上對教育進行交互化、社會化、個性化。使用社會性軟件,借助搜索引擎、社區、論壇、留言板等,建立以個人為中心的學習共同體,滿足求學者的需求,實現自主的、隨時隨地的學習。
(四)擴大教學范圍
由于網絡教學平臺依托教育機構內部網絡建設,內部網絡限制了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范圍。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采用構件技術與云技術,大大擴大了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范圍,方便了網絡教學平臺的維護,也符合網絡教育隨時隨地不受限制地學習理念。
五、結束語
1.國內外高校網上公開課發展現狀對比。在眾多網民為“淘課”樂此不疲的時候,不免有些遺憾產生:在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所國內的高校開放自己的課程視頻,人人影視和網易在采訪中都表達了強烈的愿望,希望能協助國內高校拍攝和傳播自己的公開課。“我們曾和三四所國內著名高校聯系,但他們都對此比較冷淡”。網易公開課項目組成員朱璽瑞說,“唯一比較積極的是復旦大學。我們正準備將他們的學校的部分講座放到公開課平臺上,不過進展仍然比較緩慢,復旦大學方面正在協助我們聯系講座的教師,取得他們的授權以后,我們才能傳播。這比網絡公開課復雜很多,因為國外的課程授權方式是CO協議,我們可以自由地傳播。”所謂CC協議,指的是知識共享協議,它允許使用人在遵守作者的某些要求(如署名、非商業用途、不得修改等)后,自由地復制傳播其作品,這一協議正認為是“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一大基礎。“國內高校的很多教師覺得,自己擁有其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自然不會愿意公開。這也是國內高校網絡公開課缺失的一大原因”。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說,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公開課程是需要資金、人力投入的,而國內高校認為,這樣做沒有收益,所以不愿意嘗試。此外,有一些學校覺得自己的課程拿不出手,公開了以后可能招來這樣那樣的非議和批評,吃力不討好,所以,不敢去做。實際上,早在十年前,我國推出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時,就已經有了公開課程的教育理念。教育部要求,國家級精品課程要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要上網并免費開放,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與國內高校網絡公開課的缺位相比,網絡上國外高校的公開課卻很多,白領網友是這樣評價網絡公開課的:“不用說別的,就是光聽聽這些課程的名稱——《死亡》、《公正》、《幸福課》、《聆聽音樂》——你就有想聽下去的沖動。”小李是數以萬計的“淘課”族中的一員,她每天會抽出一小時來觀看網絡公開課的視頻,至今已堅持了半年:“我的iPhone里面,裝的全是各種課程視頻,有的時候儲存容量不夠了,每次刪除一些課程都是件痛苦的事。”各大門戶網站的公開課專欄,訪問人數也相當龐大。2010年11月,網易公開課項目啟動,第一天訪問觀看公開課的獨立IP訪問量就達到l5萬。現在公開課平均每天的獨立IP方問量都保持在25萬左右,不僅如此,項目組推出的公開課iPad客戶端軟件,上線第一天就排名蘋果appstore軟件商店中文軟件第一名。
2.網課教育:在高校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我們的高等教育其實并不缺少風度翩翩、有吸引力的教授。他們一樣能將課堂搞得生動、熱鬧,一樣能把高深的內容講得深入淺出、引人人勝。但為什么我們的高校就沒能在網上掀起這樣的“淘課”潮?2010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公布時,就規定“課程內容全部上網,取消登錄用戶和密碼,向全國免費開放”,但在指定網站,評選的公示高掛,最吸引人的課程實錄卻杳無蹤影。從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上看到,截至2010年11月lO日,國家級精品課程已達3523門,省級精品課程8409門,校級精品課程8034門。但現實狀況是“淘課族”們對國內精品課的了解甚少,一些知曉的網友也對其評價不高,有網友在百度中寫道:“花那么多錢做了很多重復的精品課,但很多人不能用,因為沒有權限。很多精品課就為拿到資金,拿到項目,做完一件事就結束了,哪管推廣?”“那些‘精品‘’不是網頁打不開,就是堆砌了一些不知所云的所謂論文!”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直言不諱,他曾幫導師申請過國家級精品課程。“只要錄一段上課視頻,再把課件什么的交上去就行了,根本沒:有從接受者的角度進行過任何考慮和設計。”他堅信,這樣的網上課程,對自學者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調查發現,其實像北大、人大等一些高校也有自己的開放式課程。為檢驗國內大學的精品課是否能順暢地觀看,筆者點擊中國人民大學網首頁的“開放課程”,即可進入一個名為“網上人大開放課程”的頁面,用戶經過簡單注冊后,就可以選擇課程開始“上課”了。其實,這些世界名校最聰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們懂得利用網絡共享的特性,在輸出知識的同時,也輸出了自己的影響力。當我們的高校熱衷于宣傳每年招到多少狀元,熱衷于想辦法將高中尖子收入囊中時,卻忽視了這種輸出才是對學校最有效便捷的宣傳。終身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指導方針之一,大學的網絡公開課無疑是這一思想的最好實踐和促進。很多作為人類共同財富傳遞下來的知識,本來就沒有“版權”,至于教師授課的“獨家秘笈”其實更多在個人獨特的風格和人格魅力上,那是外人很難抄襲的。所以,我們的高校和高校教師應該轉變一下思路,主動推出我們的名校公開課“大片”,將提高高校名氣的思路,由輸人人才轉為輸出知識。
二、對策
1.讓網絡“淘課”成為成人教育新方式。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曾曉東認為,“淘課”的最初動因是對知識的渴望,但折射的深層問題則是中國大學的定位危機。“研究性大學”、“注重通識教育的本科學院”、“技術性學院”,每一種“大學”都應該有根據實際情況的定位,但國內大學多數都認為“研究性大學”是一種“特定身份”,大家一擁而上都要做研究型大學。這樣的結果是對教學的資源分配不夠,大學忽略了最基本課程設置問題,使很多大學生都感覺知識不夠用,該學的實用技能沒學好,該打的專業基礎也沒打好。大學的“開放性”本質上應該是大學的內涵之一,大學生“淘”網絡課,大學提供公開網絡課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海外名校的開放網絡課程之所以受歡迎,一是因為其水平本身較高,更重要的在于其開放、真誠的態度,其網絡的授課水準和制作質量都具備了較高的學習價值。就人文課程而言,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更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也是一些國外高校人文類公開課在網上大受追捧的原因,曾曉東認為,作為21世紀的年輕人,不論是在校生還是白領,“淘課”都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學習方式。
2.重視知識產權問題。國外公開課內容圍繞社會熱點的比較多,是否我們也能這么操作,在當前大環境下似乎很難,有些教師會有顧慮。顧慮來自多個方面,最直接的便是知識產權,目前衡量是否侵權的標準在于,是否進行營利行為。教師如果在教室、學校內舉例或使用別人的研究成果,不能算是觸犯他人的權利,但一旦對全社會公開,就很難判斷。如果面對社會,某種程度也可以理解成面向全社會的宣傳。為了能夠讓教師更加放心地公開自己的研究資料,上海理工大學在維權方面給教師打了包票。曾經有教師的一門課被外省市另一所高校抄襲,而且申報了該省的精品課程,在公示階段的時候被上海理工大學學生搜索到,校領導了解情況后,馬上給對方打電話,該院校的教務處處長、院長、系主任當天就飛來,向教師本人道歉。除了支持產權的顧慮,還有就是講課尺度的把握,也許教師在上課時講得會比面對鏡頭時更為生動。由于視頻將公開面向社會,許多教師往往在心里抵觸,“像經濟管理類、社科部的教師可能會牽涉這些問題多一些。”相類似的問題其實在國外也是一樣的,比如麻省理工為什么做得最好,因為純工科的教學不會牽涉敏感話題,反而更容易操作。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在走過了傳統圖書館、自動化圖書館階段后,開始進入了數字圖書館階段。[1]由于數字圖書館是沒有圍墻的圖書館,其豐富的資源優勢和便捷的服務功能對在線學習提供了強大文獻支持作用,同時數字圖書館也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供了良好場所。因而,數字圖書館應用于網絡教育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嚴冰教授認為,相比較于傳統高校,數字圖書館在遠程教育的發展中,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2]近些年來,數字圖書館正在逐步成為遠程開放教育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新領域,少數電大系統的數字圖書館,如浙江電大的“都讀遠程”數字圖書館(DLDL),已經成為知識傳遞的“第二課堂”。然而,相比較而言,試點網絡院校的數字圖書館在在線教學中的應用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只有個別院校,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少數網絡院校提供了遠程數字文獻資源服務,其他許多試點高校沒有實現對其遠程學生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數字圖書館的遠程教育功能急需得到加強。[3]
只有了解用戶對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認知需要和期望,數字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建設和信息服務的提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4]因而,了解數字圖書館用戶對電子文獻的需求特征及其規律,對于構建以用戶為導向的數字圖書館,對于改進數字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筆者以中國人民大學網絡教育(以下簡稱“網上人大”)的遠程學員為調查對象,開展了數字圖書館用戶的電子文獻需求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共收到調查數據127條,其中有效數據125條,有效率98.4%。在125條有效樣本中,在籍生115人、畢業生9人、結業生1人;男生64人(占51.2%),女生61人(占48.8%);平均年齡31.5歲,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50歲;學生入學批次涉及200203、200709、200803、200809、200903、200909、201009、201103、201109、201203、201209、201303、201309批次共計13個;專業涉及財務管理、傳播學、法學、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會計學、金融學、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工作、市場營銷等共12個;學歷層次涉及單科選修、本科第二學歷、高中起點本科、高中起點專科(32人)、專科起點本科(69人)等共5個;樣本分布在全國范圍的59個教學站。本次調查利用SPSS19.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1.訪問數字圖書館的主要目的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訪問數字圖書館帶有明確的目的,只有16.3%的學生是“隨便看看”。在五種主要目的中,“完成課程作業和考試”的比例最高、有66.7%的學生懷有這種目的;其次為“撰寫論文”、占58.5%,“業余愛好”占56.9%,都超過了半數。以“休閑娛樂”、“科研創新”為目的學生所占比例較低,分別占29.3%、22.8%。
由此可見,學生訪問數字圖書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學業,其次為業余愛好。由于他們的學歷層次所限,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較弱、休閑娛樂他們也有更合適的地方,懷有這兩種目的的學生較少來到這里。因而,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中,最主要的顯然是學科專業的學術性資源建設。
表1 用戶使用數字圖書館的主要目的
2.影響訪問數字圖書館的因素
在影響學生訪問數字圖書館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不了解數字圖書館”,比例占到了55.2%,超過了半數。可見,對數字圖書館的宣傳推廣,以及文獻檢索信息素養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十分迫切。其次,“館藏資源不夠全面”、“資源更新速度慢”成了影響學生訪問數字圖書館的較重要因素,比例分別占到38.4%、36%。因而,保證數字資源的豐富全面、及時更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學生對檢索過程和結果的不適應、對傳統圖書館的傾向性等因素也對學生訪問數字圖書館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影響程度相對較小。
表2 影響用戶使用數字圖書館的因素
3.數字圖書館滿足用戶需求的程度
對于目前的數字圖書館館藏資源,包括Apabi電子圖書、萬方數據兩個資源庫,約有半數(57.6%)的學生認為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他們認為這些資源基本滿足、或者大部分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但是,依然有16.8%的學生認為,這些資源不能滿足其需求,即大部分不滿足或基本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除此之外,尚有24.8%的學生沒有使用過數字圖書館,他們對資源的滿足程度不清晰。可見,有近一半(占41.6%)的學生需要進一步挖掘或者明確其需求,給予充分的文獻信息支持。
對于不同性別的學生群體,數字圖書館滿足他們需求的程度存在差異,男生的滿足程度較高于女生。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這種差異是顯著的。可以看出,女生相對而言對數字資源的要求更高,她們對數字圖書館的需求有待于更好地滿足。對于高中起點專科、專科起點本科兩個層次的學生群體,高中起點學生群體的滿足程度更高,專科起點學生由于知識和能力基礎較高,相應的對資源的期望也更高,因而滿足程度低。但是,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這種差異不顯著。對不同年齡組的學生進行滿足程度的差異比較,方差齊性時采用Scheffe法、非齊性時采用Tamhane's T2(M)法。檢驗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文獻資源的滿足程度隨之降低(36-40歲年齡組除外)。相比較而言,19-25歲、36-40歲兩個年齡組的學生滿足程度最高,31-35歲、41-50歲兩個組別的學生滿足程度最低。但是,經過事后多重比較檢驗,這些差異不顯著。
因而,從整體上看,學生對數字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滿足程度一般,對于女生、專科起點學生,以及31-35歲、41-50歲年齡段的學生群體而言,他們的滿足程度較低,其需求需要進一步挖掘。
5.用戶需要的文獻服務項目
對學生而言,他們認為,他們最需要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是專題下載、新書上架、培訓與指導服務等三項,需求比例均超過了半數。其次為在線參考咨詢服務、專業主題資源聚類、讀者薦購等,需求比例分布在38.4-44.8%。移動閱讀的需求程度相對較低,需求比例為30.4%。
圖2 用戶需要的文獻服務項目
6.用戶獲取數字圖書館服務信息的渠道
在獲取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渠道上,學生 最傾向的是手機短信、電子郵箱兩個渠道,比例分別占68.5%、66.1%。其次為數字圖書館首頁公告,比例為56.5%。上述三項需求比例均超過半數。QQ群消息通知所占比例為37.9%,微博、電話通知的需求程度不高,分別占20.2%、14.5%。MSN的需求程度最低、占2.4%。
可見,在傳播數字圖書館服務信息時,手機短信、電子郵箱、數字圖書館首頁公告等三種渠道是最為重要的,其他渠道可作為補充。
三、討論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網上人大”已經有較大比例的遠程學員開始使用了數字圖書館。但是,他們在訪問數字圖書館時面臨了一系列阻礙因素,他們在需求的文獻資源及功能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數字圖書館在網絡教育中的文獻支持和參考咨詢作用,數字圖書館需要以用戶需求導向,向網絡學員提供便捷、全面、準確的文獻信息服務。
1.文獻資源的補充與更新
當前我院數字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只有萬方數據和Apabi電子圖書兩個資源庫,種類較為單薄,尤其是電子圖書館藏只有16000多冊,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因而,亟待補充更多的電子文獻,以豐富數字圖書館館藏資源。根據用戶反饋,最需要引進的是中國知網、新東方多媒體資源庫等兩個質量相對較高的資源庫。
學院也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輔、教參資源庫,將日常教學中使用的各種教材、教輔文獻、歷年試卷、優秀畢業論文等資料數字化,經過分類、標引后提交到數字圖書館以供學生查詢閱讀。
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用之于網絡教學中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需要在雜亂的網絡信息中利用專業軟件(如InfoRadar)采集有價值的信息,挖掘、整理出學科專業信息,建立分類目錄式的網絡資源體系,為學生提供網絡學科信息資源導航服務。[5]
在數字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建設中,要重點考慮到這些電子文獻的學術性,使之能便利于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同時又能應用于學生的工作實踐中。除此之外,文獻資源的建設兼顧其趣味性和生活化也是有必要的。
2.完善電子文獻服務功能
數字圖書館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建立個性化的圖書館(My library),通過個性化數字圖書館開展豐富多樣的文獻服務項目,如新書推薦、信息推送、參考咨詢、專題文獻、個性化定制服務等。[6]信息推送要以手機短信、郵件列表、或QQ即時信息為主。個性化定制服務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圖書館功能的生動體現,通過個性定制服務用戶可以便捷的查閱到最適合自己的數字文獻資源。開展參考咨詢服務可以按照專業或課程分類,聘請館內外以及各領域專家在線進行資源使用和知識方面的指導。在實踐中,可以借助FAQ、或e-mail、QQ、MSN等通訊工具開展同步或異步的參考咨詢服務。[7]
圖3 個性化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
3.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根據調查結果,網絡學員的信息素養迫切需要得到提高。數字圖書館開展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要不斷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使他們了解和掌握各種信息資源的內容及其檢索方式、方法,提升他們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逐步提高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使他們具備信息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并能對信息進行深入的加工、整理,實現知識的重組與創新。[8]
數字圖書館為高等網絡院校的在線教學提供了堅實的文獻資源基礎,并開始在個別院校的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但是,數字圖書館還不能充分滿足網絡學員的需要,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及其服務的推廣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付勝軍,文麗.數字圖書館建設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130-131.
[2] 單永剛.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服務數字圖書館的設計與實現[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0:2.
[3]晏磊.面向遠程學習需求的高校數字圖書館功能延伸策略[J].圖書館工作研究,2011,(3):68-71,99.
[4]喬冬敏,于麗萍.新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調查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0,(4):91-99.
[5] [8]郭連生,徐曉明.網絡環境下高校大學生信息需求調查分析:以河北工業大學圖書館讀者為例[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2):80-85.
[6]陳偉,周安.東莞理工學院圖書館讀者信息需求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3):95-98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04-0187-01
一、概述
計算機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被稱作在線教育、學習網絡和虛擬教室。人際交流與交互是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應用。以教育網絡為基礎的模式應該從計算機的其它教育應用中區分出來:(1)計算機輔助教育,如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計算機管理教學(CMI)等。(2)編程,由人設計指令,告訴計算機如何執行某種特定的任務。(3)將計算機用作工具,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數據庫等。這些應用包括學生跟計算機之間的個人交互,沒有促進教育社區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交互。學習網絡以人際交流為特點,注重教學設計,把基于信息的計算機網絡組織成一種教育環境。
二、計算機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
網絡的主要功能有兩個。第一是資源共享,這些資源包括兩點,即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第二是信息資源交流,當人們收發郵件,瀏覽網頁,和他人聊天討論的時候,電腦通過各種協議和其他電腦進行信息交流。這個功能打破了人際交流的時空限制。(一)網絡教室。網絡教室也稱為多媒體網絡教室。是集成了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它既能呈現出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又能提供各類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支持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二)在線課程。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網絡被用于學分和非學分課程的教學。這種應用主要是由大學和成人教育學院進行的,全部學位或職業課程都是從網上提供的,培訓課也采用網絡開展在線課程。如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最早進行網絡教育探索實踐的高校,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采用互聯網教學的網上大學――“網上人大”。(三)遠程教育。又稱遠距教學,是指使用電視及互聯網等傳播媒體的教學模式,它突破了時空的界線,有別于傳統需要在校安坐于課室的教學模式。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生,通常是業余進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點上課,因此可以隨時隨地上課。學生亦可以透過電視廣播、互聯網、輔導專線、面授(函授)等多種不同管道互助學習。如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開放教育領域近年來出現的新型課程模式。學校將自己的課程錄像、課件及參考資料等公布在網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進行學習。(四)職業培訓網絡。網絡還被應用在更廣泛的教育框架中,而不僅僅局限于課程整合。像因特網、電子公告牌系統和商務活動(計算機服務、美國在線)等網絡上的成千上萬的專家論壇和用戶小組,支持老師和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專業協作,并為教師提供培訓以及專業發展。在國內,清華萬博網絡職業培訓也是一典型例子。(五)虛擬學習社區。是指建立在網絡和通信技術上,借助網絡和通信工具,由各種不同類型的個體組成,通過教學、研究等活動建立一個虛擬的社會形態,以交互學習、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使學習者獲取知識、增進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學習為目的的一個交互的自治區域。如學習社區是e-Learning(e-Learning是一個很大的學習系統,它包括政策制定、環境創建、技術實施、資金支持、管理等各個方面)合作學習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在e-Learning學習環境中的一種合作學習方式,因此網絡上也把虛擬學習社區叫做e-Learning社區。
計算機網絡也用于連接家庭和學校,為學生增加教育機會,并且在某些情況下,也為父母參與和父母教育提供機會。
三、成果
(一)主動學習。主動式學習是指學生自主利用計算機網絡和相關的工具進行學習。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生能夠主動的搜索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計算機網絡具有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相應進度的學習進程。(二)為遠程教學提供方便。針對大學生的在線課程教學的研究。伊爾茨(Hiltz)發現,虛擬課堂的教學結果與傳統面對面課程的教學結果是一樣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設備和網絡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工作和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一般來說,提高教學效果是有可能的。(三)全球學習。計算機網絡使通訊能跨越國家的界限,使學習者“遇到”其他國家的同伴和專家并與之交流。全球網絡提高了跨國的溝通和理解以及認識世界人民的相互聯系。學生們能聯網討論或收集關于當今問題的各地差異數據,并探究解決方法。(四)教師的繼續教育及與學生的互動。網絡學習可以給學生增加學習機會,同時為建立教師網絡提供機會,登陸網絡可以獲得同伴支持和教師資源,也促使教師們接納教育改革,并改變教學方法。教師在網絡教學中利用網絡中相應的軟件來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若是教師想掌握自己的教學情況或者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的匯總來對學生問題的解答和自己教學方法的改進。
四、小結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激發了超越地理和時間界限的新的教育機會,全世界所有教育層次的教育人員都將采用計算機網絡。教育的新型范式――“網絡學習”已經出現,這一術語描述了網絡學習的應用程序和特點,勾畫了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問題。雖然歷時時間不長,但收集的數據都證明了這一嶄新領域的巨大潛力,網絡學習將成為21世紀重要的終身培訓途徑。
參考文獻:
一、鮮明的特色辦學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是一所國土資源行業主辦的普通高校(高職高專),以培養資源勘查類、地質工程與技術類、礦業工程類、測繪類、土建施工類、工程管理類人才為主,兼顧培養機械設計與制造類、自動化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財務會計類、經濟貿易類、市場營銷類人才,具有鮮明的行業辦學特色。目前設置有26個高職專業,6個中職專業,其中高職招生專業19個,中職招生專業3個。
其色專業形成優勢,規模效應明顯。資源工程系6個專業,在校生達3000人,測繪工程系3個專業學生1000人。學院品牌效應在湖北乃至中西部已經形成,特色專業招生、就業勢頭良好。
二、廣泛的辦學途徑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有教職工467人,在崗340人,有校本部、繼續教育部(成教部)、中職部三個部分組成。校本部以高職教育為主,其他部分單獨核算。
學院分三個校區,其中原地質學校76畝、地勘技校53畝,另租用市勞動局培訓中心30余畝作為城西校區。
學院設立了資源工程系、測繪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公共課部、中職教育部、繼續教育部等八個教學系部,另成立有巖土公司。
學院目前有在校生超過12000人,其中高職約7000人(其中5845人在籍)、成教約2000人、網絡教育約1500人、自考學生1678人。
學院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江大學、三峽大學建立了網絡教育、普通專升本教育、專本套讀自學考試等本科段合作辦學關系,方便有接受本科教育需要的學生進一步學習發展。其中三峽大學700人,中國地大(武漢)1300人。
學院是國土資源廳、省地礦局的培訓機構每年培訓經費有200多萬直接撥付學校,勞動廳每年投入200-300萬培訓費。目前在校脫產培訓人員平均為300-400人、在職培訓200-300人。
通過資源整合與挖潛,學院已形成高職教育、中職教育、成人教育、遠程教育、自學考試與二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在職培訓等多種教育產品并行的格局,加上校辦企業的良好運作,多途徑辦學格局已經形成。
三、靈活的運行機制
向教學傾斜。黎家龍院長介紹說,學院管理人員首先是教師,然后才是領導。學院政策向教學傾斜,使廣大教職工關心教學、投入教學。目前院領導班子大多數具有教學任務,分管副院長劉大利每周12課時,其他職能部門負責人每周教學工作量在8課時左右。由于分配政策校向教學傾斜,教師收入普遍高于管理人員,尤其是沒有教學任務的行政人員。
注重科研。學院注重科研方面的投入,三年來科研及科研獎勵經費超過40萬。
經費切塊。學院按照各教學單位的自然班級將教師課時酬金不分專兼職和外聘,一次性切到各系,由系部考核發放。其他費用,統一收支。
重視招生就業工作。該院在招生就業方面獎勵力度比較大,使得招生與就業有實質性的突破。重點開辟生源市場和就業市場。湖北有高職100余所,生源競爭白熱化。學院在人員配備、資金支持等方面,給招生部門較為寬松的政策,高職學院統一招生,按照招生數給予補貼。學院成教、中專均自主招生。學院特色專業就業面向中西部25個省、市、區招生和就業,生源來源廣、就業路徑寬,畢業生供不應求。近年來,新生報到率較高,今年新生報到率87%。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83%,年終就業率90%。
創收政策靈活。學院設立了資源工程系、測繪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公共課部、中職教育部、繼續教育部等八個教學系部。其中中職教育部(16人)、繼續教育部(12人)、巖土公司(7人)自負盈虧,自負盈虧單位每年上繳20萬左右利潤。自考(自考辦)、成教(成教院)、中職教育(中職部)由學院統一安排、專門部門負責。此外,系部通過教研室教師承接測繪工程等項目創收效益顯著。學院對二級單位實行目標責任制,其中成教500-600萬,中職300-400萬,自考1000萬。巖土公司40%的利潤歸公司使用。
四、顯著的辦學效益
學院目前位于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市中心城區,交通便利,先后被國土資源部和湖北省教育廳授予“部級文明單位”、“校園管理先進單位”、“園林式學校”等榮譽,由于學院深感區域限制,現在已在武漢市購置土地建設新校區,新校區建設工作已經開始。此外,學院正面臨接受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各方面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展開。
目前,學院年各項收入總和超過6000萬,職工年平均收入4.6萬,多年來的辦學,使學院完成了豐厚的資金積累。預期在新校區建設完成、學院實現搬遷之后,生源素質、發展環境將會有一個徹底的改觀,學院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五、存在問題
該學院地處湖北西部,地域條件相對閉塞,教學資源十分匱乏,辦學條件簡陋,在這種條件下,辦成了萬人大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該院也存在諸多問題。由于學生多、層次復雜,且學生公寓不足,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校外租用的民房住宿,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學生非正常傷亡事件屢屢發生,值得我們總結和借鑒。
關鍵詞:成人成人學生工商管理統計啟發式
一研討式成人的學習特性一直是眾多成人教育家所關注和致力于研究的問題,成人和青少年相比,具有下列學習優勢:
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一項在中國在職人員中的調查表明,有0以上的成人學生出于職業發展等動機而參加學習活動。這是由于成人學生在生活中擔當了多維的社會角色,都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職責和義務,他們學習主要是為了適應社會和生活變化,提高和改造自己的職責能力。使得成人在學習中表現出以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為核心,追求學習的直接有用性和實效性的傾向。
具有獨立的自我指導個性。從兒童到成人,人的個性逐步由依賴、他律階段向獨立、自律階段發展。在成年期,人的自我意識和自律水平趨于成熟和基本成熟,即具有獨立自主的自我概念,整體一致的自我認同感,自我調節能力增強。他們大多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自我指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成人總是希望作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參與一切活動,希望別人把他當成人看待,尊重他們的獨立地位和活動能力,把他視為有自我導向能力的人。但反過來看,由于成人都希望在學習中別人能看重自己,因此他們又有一種害怕學習失敗、害怕考試的心態,內心常常流露出一種焦慮感。
具有豐富多樣并且個性化的經驗。成人承擔了多種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職責,這使他們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社會閱歷。成人的學習是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再學習、再教育。同時,由于成人的個性差異,受社會因素影響的程度不同等原因,成人的經驗表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諾爾斯就認為,成人的經驗是成人學習過程中一項寶貴的資源。成人學生的豐富經驗除了可供其個人在學習中充分利用之外,同時還可供學生群體之間相互利用,以取長補短,共同探索真理。總之,豐富多樣、充滿個性的經驗應當在成人學習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加以充分的利用。
具有較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現代成人學習理論認為,成人的學習能力在。歲時達到頂峰。歲到歲之間是平穩的高原期,歲以后才開始下降。甚至還有不少專家估計,成人大腦未曾利用的潛力竟高達,可見成人學習的潛力仍是相當巨大的。特別是成人的意義記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卻有青少年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劣勢:學習速度較慢。成年人特別是歲以后,由于各個器官乃至整個機體日漸衰老,比如神經系統中信息的傳導速度放慢,疲勞恢復的時間加長,感知器官的功能下降等等。這些原因造成成人學習速度減慢,在單位時間效果明顯不如青少年。固定學習時間不能保證。成年人在生活中擔當了多維的社會角色。他們大多數在單位里是業務骨干,參加專升本的學習主要是迫速發展的形勢的需要,以便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或謀求更大發展。在家庭中都是為人父或為人母。工作與家庭使得他們往往不能準時來課堂聽課。
二由于成人學習的這些特點,筆者在工商管理統計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注重學生興趣診斷,強調內容課前總攬。在教學中,把成人學員作為獨特的個性去認識,弄清每個學生不同于其他學生之處,并尊重這些個別差異。每逢第一次教學活動總是和學生一起面談,了解每個學生原來所學的專業,及對學習本課程需要的基礎知識,如統計學原理、經濟數學的掌握程度。對其興趣愛好的熟悉及其對課程內容選編的適應程度進行全面檢測,測定各個學員的學習類型,為日后進行學習輔導打下基礎。
針對成人的特點,在上課前把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的概括,其中包括: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應達到的相關目標。需要用到的計算公式留出練習題、提問式討論的時間。這樣每次課的教學都面對力求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放矢,能夠較好地滿足成人的學習要求。
加強學習指導,倡導“人人為師”。工商管理統計的教學對象是已具有專科學歷的成人學生,這部分學生原先所學的專業都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理解和分析能力都比較強,而且自主意識和實用意識也很強。他們希望學習自己不懂的和知之甚少的東西,不愿老師重復他們已經知道的內容。教學過程應以教師單獨輔導學生提問為主,以講授為輔。在理論課上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每一次課都以一個“開篇案例”作為開頭,課堂重點放在針對案例中所提出的問題,應該用什么樣的統計方法去解決2怎樣用統計方法去解決2使用這些統計方法應注意些什么樣的問題2等等。通過教師設問,不斷深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將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和探求,把握重點和難點。習題輔導課用“研討式”教學,將學生按其特點進行搭配分成小組,每小組34人。鼓勵學生之間開展討論,互教互學,在小組中學生能以教師所不能替代的方式互相鼓勵,為解題創造有效且有益的安全感,而小組中同伴間的指導通常又是非常親切、清楚并富有技巧,能使學生各抒己見“人人為師”。
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在網上跨越時空、地域進行交互式教學的現代遠程教育,不受時空限制,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全方位為各位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成人學生大都在,3歲之間,工作、家庭使得他們往往在規定的時間里不能來聽課,網絡教育可使學員隨時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學習,具有靈活性。教師可將每堂課的教案、重點、難點、習題解答,上學校校園網。同時指導學生瀏覽中央電大、省電大網站。及時查找相關教學信息、學習資料,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求教對象,在適應自己的時間、地點,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并獲取學習資料。
劉彭芝說,辦好人大附中,是一種引領;扶薄弱學校,是一種擔當。引領和擔當是人大附中工作的“一體兩翼”,是完整和真實的人大附中。正是在引領和擔當過程中,人大附中認真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努力成就一所中學的價值最大化。可以說,劉彭芝的引領是大氣的、持久的,擔當是寬廣的、普惠的,她不僅超越了“子率以正,孰能不正”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個體行為層面,而且延伸與擴展為一種社會自覺行動。我們不難發現,劉彭芝的引領與擔當,絕不是心血來潮,不是圖名與逐利,更不是屈于某種外在壓力;而是植根于她的理想與信念,植根于她的執著與追求、她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這種引領與擔當,有其深厚的理論、實踐和現實的基礎。
一、引領與擔當緣于人文主義的關懷
作為社會公共服務,學校教育承擔著把學生培養成為成熟社會成員所必須具備的態度、知識、技能、心智的基本社會責任,既承擔著“個性化”的課題――盡可能地發展每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學校人;又承擔著“社會化”的課題――使每個學生畢業后,成為完整的社會人。教育的深層價值是使每個自然人經過文明教化成為社會人,就是使學生一方面能夠真正成為自己心智、生命和生活的主宰,另一方面又有良好的社會意識和責任能力,尊重他人成為他自己的心智、生命和生活的主宰。
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劇增,特別是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競爭,感受到面對現實的無所適從。人們擔憂教育能否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能否培養他們的社會良知、擔當精神和真才實學,能否助孩子適應社會并建設社會,進而使人們過上幸福、和諧、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
對此,劉彭芝用人文主義的情懷做了引領性的回答。她認為,教育的意義是把人的本質引申出來,引申出一個超越自己和站立起來的人,賦予人以更豐富的內涵,使人獲得盡可能全面、充分、自由的發展,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是讓人的潛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讓生命的能量得到充分的釋放,獲得一種愉悅身心的成就感。她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而豐富的生命,自由幸福地發展是他們的需要。”“學生不是冰冷的容器,不是任人駕馭的機器”,“教育不是禁錮,不應是扼殺,教育應該是尊重與寬容,是欣賞與關愛,是引導與激勵,是平等與合作。”在為學校確立辦學思想時,她堅決反對學生讀死書、死讀書;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為了高考而高考,提出“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祖國的騰飛,一切為了人類的進步”。她不僅在人大附中實踐這一思想,而且用這一思想引領扶學校、聯辦學校以及聯盟學校的教學與實踐,引領他們注重在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中尋求共贏的局面,注重在人性解放和社會責任中努力創造雙贏的結果。
二、引領與擔當緣于人的全面發展理想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人受教育過程實際上是人生成長和人格發展的過程,但長期以來,我國普通教育對中學生的個性心理理解和把握不夠。處于少年時期和青年前期的中學階段,是一個人產生理想、樹立志向、形成個性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生命的諸多矛盾和問題逐漸展開,生理的、心理的、理想的、現實的,不一而足。在這一階段,青少年要么樹立雄心大志,大有作為;要么碌碌無為,走向平庸,甚至為社會所拋棄。于是,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問題,成為中學教育的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劉彭芝作出了理性的回答。她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我不贊成中學過多地強調特色鮮明,而主張中學教育必須走全面發展之路。中學與大學不同,中學是全面打基礎的,大學則是培養專門人才的。一所大學可以說以文科或理科見長,甚至可以說本校以法學、商學為招牌;但一所中學不可以說本校以文科或理科見長,更不能說本校以數學、歷史為招牌,中學的學科建設必須均衡,學生的發展必須全面。”她認為,教育首先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其次是成才教育。她強調,“一個有才能而沒有靈魂的人,給社會帶來的或許不是建設而是破壞。”她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強調人格的健全,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以知識,也要“立人”。一個智力超常的人,不應只是學業優秀的人,也應是一個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作為人才必須具備兩條,一高尚品德,二聰明才智。兩者相比,高尚的品德更重要。高尚品德是靈魂、是精神,有了高尚的品德,聰明才智才可以服務于祖國、造福于人民。高尚品德是道,聰明才智是器,道在器之上。劉彭芝考慮到未來社會充滿競爭的特點,堅定地認為對這些“托起明天太陽”的青少年,首先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引導他們懂得走向事業輝煌,開創人生成功的關鍵是高尚的品德情操、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難的勇氣、自學自勉的能力、樂觀豁達的性格、關心社會和同情他人以及善待自己的修養,善于相處、善于合作、善于把握自己與他人情感的能力等重要因素。
在教學實踐中,她提出對人大附中及扶學校、聯辦學校和聯盟學校推廣的培養目標:全面發展+突出特長+創新精神+高尚品德。人大附中本身就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載體包括研究性學習課程、科研社會實踐項目研究、中外合作項目研究、學生社團及各種活動。人大附中的高考成績優異,國內外學科競賽、創造發明大賽、文藝體育大賽成績突出,但與之相比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學生表現出來的卓越的創造力、科研能力、領導力、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遠大抱負等特質。人大附中給了學生展開心理矛盾、釋放成長煩擾的場所;給了學生談理想、談志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舞臺;給了學生舒展生命的空間、放飛理想的天空。我們看到學生身上顯露出自尊、自信、朝氣蓬勃的氣質,也看到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希望和未來。
三、引領與擔當緣于天下為己任的胸懷
面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每個國家都在審視自己的教育,尋找教育的弱點,借鑒他國成功經驗進行改革,以增強綜合國力。在此背景下,站在什么歷史方位認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至關重要。這需要我們用全球的視野和戰略眼光審視教育,弄清楚世界的教育已經發展到什么水平,中國的教育發展到什么階段,學校的教育發展到什么水平,應該發展到什么階段?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和優先發展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的基礎教育發生了深刻變化。這個變化既帶給我們機遇,又帶給我們挑戰。劉彭芝認為,全球化的挑戰,帶給中國中學校長最大的機遇,是使我們走向了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寬闊視野,使我們能用世界的眼光、時代的眼光、未來的眼光審視我們的教育,改革我們的教育。它搭建了前所未有的舞臺,使我們在與國內外先進理念與現代技術的不斷交流、碰撞、融合、發展中,有可能、有實力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學,使中國的孩子享受世界最優質的基礎教育。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她說,“校長需要有兩個眼光,一個是世界的眼光,一個是歷史的眼光。歷史的眼光是知己,世界的眼光是知彼;歷史的眼光是發現經度,世界的眼光是發現緯度。只有知己知彼,經緯相交,才能找準目標和定位。”
她覺得擁有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的名校校長,應具有憂國憂民憂教育的情懷,身體力行,敢為人先,利用多種途徑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惠及學生,造福社會,多做引領和擔當的工作。如果說創辦“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學校的目標凸顯其“中國情懷”和“世界視野”,那充分發揮一流中學的輻射效應,通過電子網絡平臺,讓全國各地中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同時派出優秀干部和教師,到北京城鄉的薄弱中學,到河南、貴州、寧夏、甘肅等貧困地區的中學聯合辦學,更張揚其甘為人梯的無私境界。
四、引領與擔當緣于先進的理念與方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受功利化思維和浮躁心態的影響,學校教育出現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重應試輕心智的不良傾向。做基礎教育改革的引領和擔當者,必須勇于摒棄世俗,讓教育回歸本源,實現教育均等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這個問題上,劉彭芝采取了多種方法,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第一,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優質學校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有很多,但劉彭芝認為,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向其他學校輸送干部。她說,“從人大附中這些年承擔社會責任的實踐中,我有個很深的感受:優質學校承擔社會責任,是時代賦予的新的使命,是國家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一直努力實現社會責任的最大化,學校扶的對象由外地到北京市的山區,最后到海淀區的周邊。我們派出了13名校長到其他學校做書記、校長或副校長。我想,助別人最重要的是給他領著捕魚的人”。人大附中這些年連續向北京等地輸送校長、副校長和教學管理骨干人員,既推進了新學校的發展,又使自己能更好地施展才華。
第二,小生命與大生命。劉彭芝認為,人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蘊含在自己的體內;大生命,則體現在人群和社會中。一所學校的生命也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蘊含在自己的校園內;大生命,則體現在整個教育事業中。學校不遺余力地培養優秀人才,把他們輸送到別的學校擔任重要職務,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對優秀人才來說,這是放大生命;他們把人大附中的理念和經驗傳播出去,對學校來說,這是放大生命。學校的核心資源是人才,對兄弟學校最大的支持就是把優秀人才派出去。既支持了周邊學校的發展,又讓派出去的教師和干部有了更大的發展平臺。這不僅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更是放大生命,延續永恒。
第三,學店、學校與教書匠或教育家。學校教育一方面應強調社會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應強調人要以社會為本。一個人如果離開了社會,不僅活不下去,更實現不了人生價值。在劉彭芝看來,履行社會責任,是學校永恒的話題。任何一所學校,無論公立、私立,都是一個社會組織,都要履行社會責任。學校如果不履行社會責任,那就不是學校,而是學店;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備社會責任感,那就只能是教書匠,絕不會成為教育家。
第四,下要保底與上不封頂。劉彭芝認為,發展中學教育要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政策上要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指一定要保證每個孩子都平等享受符合國家標準的教育,不能落下一所學校、一個孩子。“上不封頂”是鼓勵優質中學保持優勢,繼續發展,成為中學教育的品牌學校,進而發揮其自身的示范作用、輻射作用。“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基本要求是薄弱學校不薄弱、優質學校更優質,最終目標是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追求教育公平的目的,不僅在于讓所有適齡學生能夠上學,還要讓更多的學生上好學,出現更多的能夠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學。人大附中經過多年的探索,逐漸形成人大附中聯合學校,把各校特色課程、優秀課程放到網上,供各地學校共享,促進教育公平。
五、引領與擔當緣于始終如一的大愛與無我
引領與擔當,需要才能、智慧和勇氣,需要眼界、方法與技巧,需要胸懷、氣度和仁德,而貫徹其中的,是大愛和無我。劉彭芝說,“在我的教育理念里,愛是一個很重要的字。對學生要愛,對工作要愛,只有愛才會尊重學生,才會無怨無悔地奉獻。”她用一個“愛”字來概括她的教育生涯:“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沒有深愛、大愛,是教書匠和教育家的分野之一。每個學生都有無窮的潛力,每個學校都有無盡的空間,這種潛力和空間需要去發現,需要教師的愛,需要校長的鼓勵、信任和擔當。劉彭芝之所以能引領與擔當,在于她的大愛,對全體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愛是支撐她始終如一、義無反顧地引領和擔當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