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30 15:1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篇(1)

【關鍵詞】 城鄉一體化;土地管理; 研究

一、當前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開發整理后的土地質量低,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占補平衡”。《土地管理法》在確立占補平衡制度時,對補充耕地的質量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占補平衡必須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但是,不少開發整理項目為了使建設項目占用耕地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以滿足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審批的需要,對補充耕地的質量往往只停留在幾個簡單的數字上,項目質量不符合要求,開發出的耕地質量較差,很難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甚至一邊開發整理一邊拋荒。這不僅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耕地占補平衡”,而且造成了資源的破壞和開發資金的浪費。

2、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過程中以犧牲長遠的整體利益來換取近期的局部利益。土地開發整理投資周期長、投資金額大,一些地方急功近利,追求當年開荒、當年收益而不顧被開發區域的小氣候環境、土壤環境和土質水文環境,對后備資源的開發沒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適應性。這邊退耕還林,那邊毀林開荒;這里退耕種草,那里毀果園開發的怪現象,或者在土地整理項目中只重視田塊的方整,而忽視對河流、丘陵地等生態景觀的規劃,其結果是短期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域環境的惡化將逐步顯現,致使所開發的土地再一次荒蕪。

3、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專業隊伍素質不高。土地開發與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諸如:農業工程、林業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土方工程、建筑工程、農田水利工程、道路橋梁工程、農業設施工程等眾多分項工程,具有跨行業、多學科和多技術的特點。

4、開發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的投資主體較為單一。對于土地開發整理,應當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目前,政府的投資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發揮了主渠道作用。政府的投資主要來源于包括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上地開墾費、農業重點發展基金等等。但是,單靠政府的力量,難以包攬土地開發整理所需的資金。

二、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工作的對策

1、土地開發管理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為前提。土地開發整理要與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結合起來,與增加農民的收入結合起來,成為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長點。土地開發整理的指導思想、管理政策與規劃設計上,要從增加和建造高質量耕地與農用地出發,立足干服務現代農業,服務農業規模經營,服務提高農業質量和綜合經濟效益,只有這樣,土地開發整理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2、土地開發規劃應充分考慮保護生態環境。土地開發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水利工程規劃、林業規劃、小流域治理規劃結合起來。實行生態型土地開發整理,搞好必須的農田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適應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使其融合于現有農地與社區景觀中,構成和諧的統一整體,做到既增加耕地,又不破壞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資源、環境三者有機地統一。

篇(2)

關鍵詞:統籌城鄉;一體化;城鎮化經濟

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及社會事業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實行城鄉統籌發展,走一體化發展之路是必然趨勢。我國在21世紀之初就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的重點之一,就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一、確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基本方略

圍繞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就是要構建農村變革和城市化進程相互依存的關系,使一部分農民在依托農村而較少后顧之憂的前提下,向城市和非農產業邁進,逐步經歷由“離土不離鄉”向部分“離土離鄉”和完全“離土離鄉”的過渡,使傳統的城鄉矛盾在國家控制下逐步得到化解,避免大批失地、無業、無資農民盲目涌向城市。

(一)協調推進城鎮化和產業發展轉型。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重大戰略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對于促進工農和城鄉協調發展,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城鄉居民收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同時,城鎮化需要不斷強化產業支撐,兩者具有雙向互動的功效,因此,需要協調推進城鎮化和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一是實施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戰略。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高度出發,著眼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統籌研究制定和實施與中國實際相符合的城鎮化戰略。二是加快產業發展轉型。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有力支撐,也是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礎。產業發展必須實體產業和服務業兩手抓,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政策,改善服務業發展質量,提高服務業整體發展能力。

(二)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竟卜站然傮w實現,是十明確提出的要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關鍵問題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公共資源,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提高配置效率,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我認為應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是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推進城鄉一體化,既要著眼于公平,使農村居民可以像城鎮居民一樣公平地獲取公共資源,享有公共服務,同沐公共財政的陽光;更要著眼于發展,提高城鄉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城鄉發展能力。

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進城鄉一體化,應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通過政府行政力量和公共資源,統籌城鄉規劃,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社會事業向農村側重,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

三是輸血與造血的關系。推進城鄉一體化,需要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力度,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更要提高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能力,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增強“造血”機能。

四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關系。推進城鄉一體化,經濟發展是前提,是基礎,是重點,同時城鄉一體化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整體推進。

二、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一)統籌城鄉發展。在戰略指導思想上,要以化解城鄉矛盾為重點,使農村的發展不斷靠近城鎮化目標,用“城”的定位引導和把握好同“鄉”的建設。同時要克服就村建“村”的狹隘認識,改變短期行為、重復建設、低水平維持型發展的工作思路,切實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二)推動綜合變革。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實踐證明,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實際上是一個包括有農業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機制市場化、發展城鎮化等在內的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綜合性變革過程。這諸多變革既各有側重又相互依存,僅靠農業一個方面的發展和變革是無法完成的。謀求在全方位、深層次上推動“鄉”與“城”發展方式的有機統一,是從根本上化解城鄉對立的必經之路,也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戰略抓手。

(三)破除體制障礙。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也是一場城鄉之間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大變革。由于長期以來采取城鄉分割管理體制和城鄉不同的治理模式,我國城鄉一體化面臨一系列的體制,缺少合理規范的融通促進機制。當前,應以戶籍制度為突破口,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改革,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人口之間的均等享有,讓農民切實分享經濟改革與社會發展的成果。

三、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將是長期艱巨的任務

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的一個壯舉,沒有樣板可循。盡管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基礎,但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人口眾多且呈現老年化趨勢,城鎮化的質量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農業基礎薄弱,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城鄉一體化制度建設剛剛起步等等。因此,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將是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從思想、政策、制度建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穩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篇(3)

    [關鍵詞]經濟社會一體化;辯證統一;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1-5918(2010)05-009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48 [本刊網址]hbxb.com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的發展是第一位的,對一切生產關系的變化起著最基礎的作用。上層建筑的變化根源于經濟基礎的變化,但是它的或快或慢發展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會產生促進或者阻礙作用。洛陽市積極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的一體化建設,其根源在于自身的經濟發展,同時,隨著政治制度的調整,也會影響到當前洛陽市經濟的整體發展。

    一、洛陽市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現狀

    2006年,洛陽市生產總值達133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00美元(17400元),城市化水平達到38%。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205萬人,其中暫住人口46萬人,市域總人口為680萬人,城鎮人口326萬人,城鎮化水平48%。《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進一步確立了未來城市的總體發展目標:立足豫西,輻射中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攜手周邊,合力發展的中部制造業基地;展現歷史,傳承文化的國際旅游城市;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城市。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洛陽市加快城市化步伐,進一步重視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更加重視。

    另外,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具有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特點,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所說“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所以,當前洛陽市的“三農”問題,不能局限于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的思路,必須站在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確立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思路,把“城”、“鄉”兩個問題一起解決,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二、當前洛陽市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特點

    (一)城鄉規劃布局一體化。用先進的思想理念來制定科學的規劃,與經濟發展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業布局總體規劃、縣(市、區)和重點中心鎮規劃等各項規劃銜接協調;統籌推進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的原則;著眼于城鄉經濟、社會、自然和人的協調發展,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編制城鄉一體發展的各項規劃。

    (二)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按照節約發展、效益優先原則,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城鄉產業布局。加快新型工業集約化、園區化進程,在產業聚集發展和城鎮有序擴張中營造生產、生活空間,促進城鄉資本對流,大量創造就業崗位,為人口轉移提供載體;在中心城市和縣(市、區)政府所在地及有條件的區域中心鎮,搞好第三產業布局;不具備城市化和工業化條件的其他農村地區,要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科學優化種、養產業布局,探索長遠有效的機制。

    (三)重視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建立城鄉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深化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平等、統一的勞動就業管理體制。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限制性規定,突破農民工制度建設關鍵問題,逐步過渡構建起城鄉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建立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并與城市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接軌。

    (四)重視城鄉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一體化。加快城鄉路網建設,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搞好城鄉公路網規劃修編和調整。加快構建市域1小時都市圈,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群的集聚和輻射功能。積極推進城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信息共享,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起農村商務、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為農民享受網絡瀏覽、查詢、采集、,以及文化、娛樂等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平臺。

    (五)重視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著力調整農村教育布局和結構,加快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以縣(市、區)政府管理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強農村衛生事業建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建立有效的農民健康保障制度;深化農村衛生醫療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農村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機制,鼓勵城市衛生醫療機構拓展農村醫療市場,促進農村衛生醫療事業健康發展。

    (六)重視城鄉生態建設和保護一體化。積極創造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市),提高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城鄉生態建設,加快通道綠化工程和防護林體系建設,提高生態承載能力,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成果,搞好天然林保護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著力發展城市林業、近郊林業、遠郊林業,進一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三、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覺分析洛陽市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一)洛陽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一體化。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洛陽制造業正加速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向以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為主升級,第二產業進入平穩發展期,服務業進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發展期,“三二一”的產業結構正在加速形成。同時,隨著洛陽市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日益健全,農業領域的公共資源配置全面增加,資本、技術替代土地、勞動的速度不斷加快,現代農業進入加速發展期,三次產業和城鄉經濟將呈現融合發展的新趨勢。

    (二)洛陽市就業結構的變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一體化。隨著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向二、三產業轉移、城鄉平等就業體制機制的逐步建立,促進農民就業的重點轉到了提高農民就業的穩定性上。這就要求通過加快完善農業經營方式、適當提高農產品價格水平、不斷增加農業補貼等途徑,提高農業勞動者收入,縮小工農勞動者的收入差距。同時,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加快,第二產業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隨著城鄉服務業加快發展和農業經營規?;?第三產業和現代農業將成為擴大農民就業的主要領域。

    (三)洛陽市勞動力要素的變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隨著農村產業集聚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越來越多的農民將成為城市市民,城鄉人口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這就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縣城、中心鎮、中心村建設和土地使用、戶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為產業集聚發展、農民創業就業、農民進城落戶構建良好平臺和有效機制。

    (四)洛陽市居民消費結構變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隨著農村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刺激消費政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消費潛力將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農村居民物質消費水平將有所提高,并逐步從物質消費為主向文教娛樂、休閑旅游等精神消費拓展。農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將促進城鄉人員的溝通、城鄉文明的滲透,縮小城鄉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的差距。

    四、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分析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政治保障

    (一)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積極推動農村人口“進城安居”、城鎮資源要素“下鄉扶農”雙向對進,形成支持農村、農業發展的良好機制。本著“降低門檻、放寬政策、簡化手續”原則,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對本市戶籍人口取消農業和非農業的戶口性質劃分,按實際居住地登記為“居民戶口”,實行一元化戶口登記制度。

    (二)新型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產權管理制度。實行集約用地政策,對中心城市規劃區、縣(市、區)政府所在地和區域中心鎮規劃區及市、縣工業集中發展規劃區內的農村居民居住用房,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條件下,積極推行統一規劃、集中建設。農民自愿退出原農村宅基地進入城鎮購買公寓房的,政府可給予補貼,并可享受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的優惠政策。

    (三)農村社區向城鎮社區轉變制度。城市化已覆蓋或即將覆蓋的鄉(鎮),要適時實施撤鄉(鎮)建街道辦事處工作,并相應健全有關組織機構,逐步轉變工作職能。配套推進村委會轉居委會工作,凡成建制的“農轉非”且戶數在1000戶以上的,實行村委會轉居委會,先試點總結經驗再推廣實施;凡不是成建制的“農轉非”,但“農轉非”后居住比較集中且達到1000戶以上的,可單獨建立社區。新建社區應配套完善的水、電、氣、通訊和文化、體育、衛生、計劃生育、綠化等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社區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功能,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要;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不斷促進居民綜合素質提高。

    (四)農村土地保護制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以多種形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規模經營;農民可以采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規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流轉服務組織可以依法成片集中流轉承包地,并結合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實行集中開發、連片種植,興建產業基地;對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和農民自愿放棄的承包地,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流轉,也可以發包給農戶進行規模經營。

篇(4)

一、主要做法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按照全市總體規劃,堅持立足長遠、突出特色、適度超前、現實可行原則,科學編制城鄉一體化推進區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類專業規劃,切實做好推進區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生態建設和單項工作規劃,突出做好新城區分區、尚集組團分區和新城行政區控制性詳規及祿馬、丈地、西街等“五朵金花”的村莊規劃等,形成了城鄉一體、定位科學、銜接協調的高標準規劃體系。

二是堅持功能配套。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推進的要求,從完善推進區路網、水網、電網、通信網、垃圾處理、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入手,實現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累計投入資金3.4億元,建成許長城際道路、創業大道等14條道路建設,完善了推進區配套功能。同時,以村莊改造為載體,加快推進區水、路、氣、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六有五化”的要求,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努力建設飲水安全、能源清潔、村莊綠化、街道明亮、環境整潔、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

三是堅持產業支撐。堅持從完善城市功能和加快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出發,按照節約發展、突出效益的原則,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和項目帶動,著力抓好瑞貝卡化纖發絲、萬向錢潮三期、遠東公司等速傳動軸等重大項目建設。三年來,在推進區新建規模以上項目112個,初步形成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物流、紡織、檔發等特色優勢產業帶。

四是堅持培育特色。按照提升檔次、培育精品、打造亮點的思路,建設“4個精品園、4個景觀帶、4條綠化隔離帶”,完成花木種植面積4.2萬畝,全縣建成花木基地12萬畝。同時,按照生態旅游區的功能定位,充分挖掘推進區內三國曹魏文化價值、花卉產業開發價值、文化書畫價值,實行政府引導,統一規劃,業主開發,以尚集書畫村、小江南國際度假村建設為重點,在推進區形成林水一體,生態、文化、旅游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是堅持體制創新。以土地流轉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基礎上,按照村企合作、業主運作、土地入股、協商轉包、委托租賃、“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推動土地向經營大戶、種植能手和龍頭企業集中,提高土地綜合效益。積極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等,大大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六是堅持環境創優。啟動推進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通道綠化、亮化工程以及整體規劃等基礎工作,努力塑造推進區新形象。同時,制訂完善相關優惠政策,落實重點企業、項目推進機制,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切實解決項目入駐和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全力打造全省最佳創業基地。

二、存在問題

一是土地因素制約。中央執行嚴格的土地政策,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還存在農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權問題,減緩了統籌城鄉發展進程。

二是融資渠道不暢。統籌城鄉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一方面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民增收緩慢;另一方面民間資本、社會資金投入不暢,涉農金融機構在支持農村發展方面也存在職責不明、效果不顯等問題。

三是社會保障亟待加強。失地農民在就業、養老、救助、低保等方面缺少保障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著力推進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和布局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前提。必須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的要求,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統一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明確分區功能定位,統一規劃居民生活區、工業區、商貿區、休閑區等,使城鄉發展能夠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二是著力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堅持一二三產業互動,城鄉經濟相融的原則,促進城鄉三次產業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突出發展工業經濟,加快第三產業提檔升級,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以城市化促進工業化。積極探索“公司+農戶+基地”模式,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畜牧養殖業,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立足花卉苗木特色優勢,推進土地流轉,搞好規模經營,發展觀光農業。按照生態旅游區的定位,充分發掘推進區內三國曹魏文化價值、花卉產業開發價值、風味飲食價值、文藝書畫價值,促進文化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著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針對目前城鄉基礎設施差異大、功能布局不合理、設施共享性差等突出問題,堅持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著眼強化城鄉設施銜接、互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切實加大對農村道路、水、電、通信和垃圾處理設施等方面的建設投入,努力完善服務功能,并與城市有關設施統籌考慮,實現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

四是著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按照有利

篇(5)

回顧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農村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實施,使廣大農民實現了“分田到戶、耕者有田”;鄉鎮企業的崛起,使一部分農民實現了“洗腳上岸、開店進廠”;小城鎮的發展,使一部分農民實現了“離土經商、進城脫貧”?,F階段的農村發展,主要依靠的是小城鎮的聚集力量、帶動功能和輻射效應,小城鎮已經成為城市和農村的融匯處、工業和農業的對接點、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助推器。但我國城鎮化發展水平還相對滯后,目前約為37.6%,遠遠低于世界平均45%的水平,更落后于發達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的加快調整,加速城鄉一體化面臨著良好形勢和難得機遇。

1、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廣闊空間??h域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這項改革自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隨著發展領域的放開、投資身份的打破,一些城鎮居民陸續下鄉開發資源、治山治水,許多農村群眾紛紛進鎮造城、務工經商,城鄉聯動、工農互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拆除了城鎮與農村發展的“圍墻”,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置業提供了廣闊舞臺,為城鄉經濟的交流融合疏通了寬敞渠道。

2、公司制農業的發展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對接載體。公司制農業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趨勢。這種以農業公司為主導,以廣大農民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資本營運為紐帶,集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在農村的實踐,不僅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而且有利于加速城鄉一體化。一是公司制農業的發展,使農民認識到不僅可以從事種植業或養殖業,而且可以通過自辦或入股農業公司成為企業股東,還可以通過務上或經商而成為農業工人。這就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勞動力的分工重組。二是通過農業公司這個龍頭,將生產、流通和市場緊密銜接為一個整體,引導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加速了產品向城鎮銷售、產業向城鎮集中、農民向城鎮轉移。三是農業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城鎮這個載體,它的創辦和發展必然會擴大城鎮規模、增加城鎮消費、繁榮城鎮經濟。可以預見,公司制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必將加速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3、“打工經濟”的興起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有利條件。人多地少、勞力過剩,是農村不容回避的現實。據測算,我國農村目前進入非農產業和流動就業的農民將近2億,未來20年內每年將有1.2億至1.8億剩余勞力。為緩解就業壓力,各地都把“打工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制訂有關政策,強化引導服務,組織農村剩余勞力有序向城鎮流動。一方面,打工者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在獲得收入、增長見識的同時,增加了城市容量,擴大了城市規模,促進了城鎮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離土人員的增加,必然使守土人員減少,擴大人均擁有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實現農民增收。無論是離土農民創業,還是守土農民增收,都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加速城鄉一體化。

4、實現共同富裕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政策保障??s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內容。當前,農民收入水平與城鎮居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對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著力從政策等方面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扶持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比如,在投資方面,通過增發國債、提供信貸、安排項目等途徑,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結構調整、發展小城鎮;在扶貧方面,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領導包保、結對幫扶、整體搬遷等措施,改善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社會保障方面,通過提高下崗、失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弱勢群體的收入。同時,糧棉油等供應市場的放開、房地市場的培育、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也為農民進城提供了衣食、住房、就業等方面的條件。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進城,加速城鄉一體化。

綜上所述,推進城鄉一體化,條件基本具備,時機逐步成熟。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積極實施。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障礙解剖

目前,推進城鄉一體化還存在一些障礙因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思想觀念落后,城鄉之間的“鴻溝”需要逾越。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者和組織者,少數領導干部沒有充分認識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意義,不能辯證處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企業改革、結構調整等能夠產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而對城鎮建設、農業勞動力轉移等工作重視不夠。作為實施城鄉一體化的主體,一些群眾思想僵化、行動消極,突出表現為四種心理:一是留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認為“種田是萬本利、進城是找苦吃”,既不愿意離土、也不愿意進廠;二是怕離開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進入城鎮找不到就業門路,怕轉移住宅不適應環境;三是劃地為牢,死守田園,欺生排外,不愿對外交流;四是等待觀望,苦度窮熬,寄希望于政策搬遷,寄希望于政府扶持。這些落后的思想觀念,人為地在農村與城鎮之間劃上了界限、制造了“鴻溝”,難以推進城鄉通融、協調發展。(二)政策環境不優,農民進城的“門檻”需要降低。在戶籍管理方面,現行城鄉二元戶籍管理的制度沒有徹底改變,農民進城必須達到有關部門制定的各種標準,而且戶口遷轉手續繁雜,一些地方還要繳納增容費、城建費、保險費等高額費用,在計生管理、人口暫住等方面也受到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換轉讓缺乏具體規定,加上國家對建沒用地實行嚴格控制的統一政策,致使農民進城難度很大;在發展環境方面,少數地方對在城鎮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個人,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問題屢禁不止,就業、教育、醫療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鄉有別”,抑制了農民進城的積極性。種種有形和無形的“門檻”,把大量想進城的農民拒之城外。

(三)城鎮規模過小,城鎮本身的“容量”需要擴大。目前,小城鎮發展普遍存在追求數量、忽視質量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人口少、面積小、設施差。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建制鎮已達到19216座,城鎮人口16984萬,平均每座城鎮只有8千多人,若扣除1689座縣級城鎮,平均每座非縣級城鎮只有5千多人,不足5千人的城鎮有1萬多個;平均每個小城鎮的建成區面積只有0.3平方公里。同時,由于遍地開花,亂鋪攤子,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簡陋,文化、娛樂、衛生等公益事業發展滯后,市場功能殘缺。加之城鎮規模過小、功能不全、缺乏特色,必然導致對人口的吸納力降低、對要素的聚合力減弱,制約了城鎮的進一步發展。

(四)建設投入短缺,城鎮發展的“瓶頸”需要突破。目前,小城鎮建設的籌資渠道窄、建設投入少。金融方面,隨著基層金融機構的撤并收縮,國家投資重點轉向大中城市,小城鎮建設的信貸投入微乎其微;引資方面,受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小城鎮的發展環境無法與大中城市競爭,吸引外商進鎮投資的規模有限;財政方面,由于縣財政實行垂直管理,鄉鎮政府無力調劑資金用于城鎮建設,縣級財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從心、鞭長莫及。由于銀行投得少、向上爭得少、市場籌得少,小城鎮建設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會投資作支撐,而絕大多數農民剛剛跨越溫飽,進鎮建房后資金所剩無幾。從而,資金短缺是制約城鎮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出路探討

(一)以深化認識為突破點,理清城鄉一體化的工作思路。發展小城鎮、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帶動農村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轉移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是加快結構調整的“推進器”,是城鎮輻射農村的“連接點”。要把這項工作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擺在突出位置,強化工作措施,精心組織實施。推進城鄉一體化總的思路是建設城鎮、提升村莊、城鄉互融、協調發展,最終消滅城鄉差別。具體實施中,要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堅持繁榮農村與發展城鎮相結合。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農民才能進城,才能縮小城鄉差別。二是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不能一哄而起,盲目發展。要在有效利用現有城鎮的基礎上,重點扶持已經形成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城鎮優先發展,特別是加強中心鎮、口子鎮和邊貿鎮建設。三是堅持凝聚內力與借助外力相結合。既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各地的發展水平、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挖掘自身潛力,走特色發展之路;又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打破各種不利于城鎮發展的體制束縛,廣泛開辟投融資渠道,增強城鎮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能力。四是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發展小城鎮,不能以犧牲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代價,應注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以創新機制為切入點,籌集城鄉一體化的建設投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發展小城鎮,發展小城鎮離不開投入。要突破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就必須創新機制,建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資體制。一是加強引導,政府籌資。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城鄉一體化的規劃建設,以政府的投入調動社會投資建設城鎮的積極性。二是產權拍賣,社會聚資。對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權、城鎮道路冠名權和廣告經營權等實行轉讓拍賣,鼓勵和吸引企業或個體私營參與投資建設城鎮的公用設施。同時,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辦項目、建設城鎮,支持他們領辦、創辦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三是盤活存量,以地生資。由政府出面對城鎮規劃區內的土地進行征用,配套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使其升值,然后面向市場競價拍賣經營權,回收資金用于小城鎮建設。四是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把優化投資環境特別是加強軟環境作為引資的基礎工程,全方位開放、深層次引進、大范圍聯合、高起點嫁接,吸引外來資金參與城鎮開發和建設。五是申報項目,銀行貸資。對收益可觀、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優勢項目,科學論證,積極申報,爭取金融部門對城鎮建設的信貸投入。

篇(6)

回顧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農村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實施,使廣大農民實現了“分田到戶、耕者有田”;鄉鎮企業的崛起,使一部分農民實現了“洗腳上岸、開店進廠”;小城鎮的發展,使一部分農民實現了“離土經商、進城脫貧”。現階段的農村發展,主要依靠的是小城鎮的聚集力量、帶動功能和輻射效應,小城鎮已經成為城市和農村的融匯處、工業和農業的對接點、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助推器。但我國城鎮化發展水平還相對滯后,目前約為37.6%,遠遠低于世界平均45%的水平,更落后于發達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的加快調整,加速城鄉一體化面臨著良好形勢和難得機遇。

1、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廣闊空間。縣域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這項改革自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隨著發展領域的放開、投資身份的打破,一些城鎮居民陸續下鄉開發資源、治山治水,許多農村群眾紛紛進鎮造城、務工經商,城鄉聯動、工農互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拆除了城鎮與農村發展的“圍墻”,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置業提供了廣闊舞臺,為城鄉經濟的交流融合疏通了寬敞渠道。

2、公司制農業的發展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對接載體。公司制農業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趨勢。這種以農業公司為主導,以廣大農民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資本營運為紐帶,集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在農村的實踐,不僅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而且有利于加速城鄉一體化。一是公司制農業的發展,使農民認識到不僅可以從事種植業或養殖業,而且可以通過自辦或入股農業公司成為企業股東,還可以通過務上或經商而成為農業工人。這就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勞動力的分工重組。二是通過農業公司這個龍頭,將生產、流通和市場緊密銜接為一個整體,引導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加速了產品向城鎮銷售、產業向城鎮集中、農民向城鎮轉移。三是農業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城鎮這個載體,它的創辦和發展必然會擴大城鎮規模、增加城鎮消費、繁榮城鎮經濟??梢灶A見,公司制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必將加速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3、“打工經濟”的興起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有利條件。人多地少、勞力過剩,是農村不容回避的現實。據測算,我國農村目前進入非農產業和流動就業的農民將近2億,未來20年內每年將有1.2億至1.8億剩余勞力。為緩解就業壓力,各地都把“打工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制訂有關政策,強化引導服務,組織農村剩余勞力有序向城鎮流動。一方面,打工者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在獲得收入、增長見識的同時,增加了城市容量,擴大了城市規模,促進了城鎮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離土人員的增加,必然使守土人員減少,擴大人均擁有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實現農民增收。無論是離土農民創業,還是守土農民增收,都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加速城鄉一體化。

4、實現共同富裕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政策保障??s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內容。當前,農民收入水平與城鎮居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對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著力從政策等方面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扶持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比如,在投資方面,通過增發國債、提供信貸、安排項目等途徑,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結構調整、發展小城鎮;在扶貧方面,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領導包保、結對幫扶、整體搬遷等措施,改善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社會保障方面,通過提高下崗、失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弱勢群體的收入。同時,糧棉油等供應市場的放開、房地市場的培育、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也為農民進城提供了衣食、住房、就業等方面的條件。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進城,加速城鄉一體化。

綜上所述,推進城鄉一體化,條件基本具備,時機逐步成熟。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積極實施。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障礙解剖

目前,推進城鄉一體化還存在一些障礙因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思想觀念落后,城鄉之間的“鴻溝”需要逾越。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者和組織者,少數領導干部沒有充分認識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意義,不能辯證處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企業改革、結構調整等能夠產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而對城鎮建設、農業勞動力轉移等工作重視不夠。作為實施城鄉一體化的主體,一些群眾思想僵化、行動消極,突出表現為四種心理:一是留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認為“種田是萬本利、進城是找苦吃”,既不愿意離土、也不愿意進廠;二是怕離開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進入城鎮找不到就業門路,怕轉移住宅不適應環境;三是劃地為牢,死守田園,欺生排外,不愿對外交流;四是等待觀望,苦度窮熬,寄希望于政策搬遷,寄希望于政府扶持。這些落后的思想觀念,人為地在農村與城鎮之間劃上了界限、制造了“鴻溝”,難以推進城鄉通融、協調發展。

(二)政策環境不優,農民進城的“門檻”需要降低。在戶籍管理方面,現行城鄉二元戶籍管理的制度沒有徹底改變,農民進城必須達到有關部門制定的各種標準,而且戶口遷轉手續繁雜,一些地方還要繳納增容費、城建費、保險費等高額費用,在計生管理、人口暫住等方面也受到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換轉讓缺乏具體規定,加上國家對建沒用地實行嚴格控制的統一政策,致使農民進城難度很大;在發展環境方面,少數地方對在城鎮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個人,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問題屢禁不止,就業、教育、醫療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鄉有別”,抑制了農民進城的積極性。種種有形和無形的“門檻”,把大量想進城的農民拒之城外。

(三)城鎮規模過小,城鎮本身的“容量”需要擴大。目前,小城鎮發展普遍存在追求數量、忽視質量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人口少、面積小、設施差。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建制鎮已達到19216座,城鎮人口16984萬,平均每座城鎮只有8千多人,若扣除1689座縣級城鎮,平均每座非縣級城鎮只有5千多人,不足5千人的城鎮有1萬多個;平均每個小城鎮的建成區面積只有0.3平方公里。同時,由于遍地開花,亂鋪攤子,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簡陋,文化、娛樂、衛生等公益事業發展滯后,市場功能殘缺。加之城鎮規模過小、功能不全、缺乏特色,必然導致對人口的吸納力降低、對要素的聚合力減弱,制約了城鎮的進一步發展。

(四)建設投入短缺,城鎮發展的“瓶頸”需要突破。目前,小城鎮建設的籌資渠道窄、建設投入少。金融方面,隨著基層金融機構的撤并收縮,國家投資重點轉向大中城市,小城鎮建設的信貸投入微乎其微;引資方面,受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小城鎮的發展環境無法與大中城市競爭,吸引外商進鎮投資的規模有限;財政方面,由于縣財政實行垂直管理,鄉鎮政府無力調劑資金用于城鎮建設,縣級財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從心、鞭長莫及。由于銀行投得少、向上爭得少、市場籌得少,小城鎮建設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會投資作支撐,而絕大多數農民剛剛跨越溫飽,進鎮建房后資金所剩無幾。從而,資金短缺是制約城鎮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出路探討

(一)以深化認識為突破點,理清城鄉一體化的工作思路。發展小城鎮、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帶動農村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轉移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是加快結構調整的“推進器”,是城鎮輻射農村的“連接點”。要把這項工作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擺在突出位置,強化工作措施,精心組織實施。推進城鄉一體化總的思路是建設城鎮、提升村莊、城鄉互融、協調發展,最終消滅城鄉差別。具體實施中,要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堅持繁榮農村與發展城鎮相結合。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農民才能進城,才能縮小城鄉差別。二是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不能一哄而起,盲目發展。要在有效利用現有城鎮的基礎上,重點扶持已經形成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城鎮優先發展,特別是加強中心鎮、口子鎮和邊貿鎮建設。三是堅持凝聚內力與借助外力相結合。既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各地的發展水平、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挖掘自身潛力,走特色發展之路;又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打破各種不利于城鎮發展的體制束縛,廣泛開辟投融資渠道,增強城鎮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能力。四是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發展小城鎮,不能以犧牲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代價,應注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以創新機制為切入點,籌集城鄉一體化的建設投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發展小城鎮,發展小城鎮離不開投入。要突破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就必須創新機制,建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資體制。一是加強引導,政府籌資。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城鄉一體化的規劃建設,以政府的投入調動社會投資建設城鎮的積極性。二是產權拍賣,社會聚資。對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權、城鎮道路冠名權和廣告經營權等實行轉讓拍賣,鼓勵和吸引企業或個體私營參與投資建設城鎮的公用設施。同時,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辦項目、建設城鎮,支持他們領辦、創辦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三是盤活存量,以地生資。由政府出面對城鎮規劃區內的土地進行征用,配套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使其升值,然后面向市場競價拍賣經營權,回收資金用于小城鎮建設。四是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把優化投資環境特別是加強軟環境作為引資的基礎工程,全方位開放、深層次引進、大范圍聯合、高起點嫁接,吸引外來資金參與城鎮開發和建設。五是申報項目,銀行貸資。對收益可觀、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優勢項目,科學論證,積極申報,爭取金融部門對城鎮建設的信貸投入。

(三)以完善政策為立足點,營造城鄉一體化的良好環境。城鄉一體化的過程是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過程。農民進城與否,歸根到底是一種利益選擇,無利可圖或者得不償失,農民必然不會進城。因此,要完善有關政策,為農民進城營造良好環境。一是完善戶籍管理政策。放開農民進鎮落戶的限制,建立以居住地劃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以職業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戶籍管理制度,徹底消除戶籍制度的“等級烙印”,使其轉變為一個單純的人口登記制度的工具,最終實現城鎮戶籍管理一體化。對長期在小城鎮工作、有穩定的職業收入和住所的農民,允許轉為城鎮戶口;對不具備轉為城鎮戶口、但在小城鎮居住時間較長的,可辦理城鎮常住戶口;對在鄉鎮企業工作的農民,可將戶口遷入所在企業統一管理。二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對小城鎮建設用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劃撥、統一管理,并建立嚴格的耕地審批和考核指標體系。以穩定農村現行土地政策為前提,妥善處理農民離土進鎮與穩定土地承包政策的關系,解決好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問題。三是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加快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與城鎮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事業,逐步建立健全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解除進鎮落戶農民及相關人員的后顧之憂。

篇(7)

一、當前推進城鄉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l.產業與城市化發展嚴重失調、空間布局過于分散,城市功能輻射弱;2.政策體制差異太大;3.資金短缺,農村金融服務體制不健全;4.社會階層結構和城鄉人口比例失調;5.農村與城市基礎設施差別太大; 6.農村居民整體綜合素質較低;7.生產力水平不高。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對策

根據我區當前的實際,要加快我區城鄉一體化進程,應著手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實施我市村鎮規劃“123”工程。規劃是城鄉建設的“先行者”,城鄉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建設必須要以科學、合理及適度超前的規劃為指導,走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道路,按照《防城港市村鎮規劃“123”工程實施方案》(防政辦發[2005]83號)提出的目標、任務、要求,加快實施我區三個建制鎮和22個行政村的規劃工作(工業區內行政村也要做好搬遷安置)。通過做好村鎮規劃,指導村鎮各項建設,把鎮、村建設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良好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完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新型村鎮,以進一步推動城鎮化發展。

(二)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1.通過市場運作多渠道籌措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確保建設資金足額到位;2.盤活土地市場,依靠全社會力量,啟動建設熱潮;3.舊城改造與新城區建設同步進行;4.制訂優惠政策,引導政府、社會資金投向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力度。

(三)打破城鄉封鎖,加強建立城鄉平等的制度體系創新。制度建設是城鄉一體化的保障,針對我區的現狀,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l.建設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的制度體系,打破城鄉分割的現狀。要建立包括戶籍管理、勞動力市場、資源配量、國民收入分配和金融體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國民待遇平等的政策。2.建立城鄉統一管理體制,統一進行城鄉經濟、社會、生態等規劃工作,統一進行要素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生態環境的整治,近期應特別重點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統一管理城鄉就業,加速勞動力的流通,為其他要素的流動提供人力保證。3.加大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城鄉人口流動的制度保障,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和相關制度改革,提高城鄉向勞動、資金、技術等經濟要素的流動的自由度,實現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帶動城鄉經濟的發展。4.創新和改革城鄉土地管理制度,要積極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制訂符合規劃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以及農村住宅登記交易制度,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的流轉、有償調劑和有償退出,制訂符合實際的新型土地征用補償辦法。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土地交易市場的培育,引導城市土地集約配置,提高土地開發效益。5.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工業生產和行業管理體系。廢除修訂傳統體制下妨礙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關制度、法規、條例和政策,使城鄉生產要素流動和經濟社會發展納入發展軌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66lu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亚洲男同gay片| 放荡的教师中文字幕|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天堂资源网最新版在线|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黄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 √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成人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浮妇高潮喷白浆视频|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套内射极品少妇chinese|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国产 在线 | 日韩| 亚洲av首页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又爽又刺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