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15 14:59: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

篇(1)

 

1 智能系·信科院

 

智能科技系是2002年9月初正式成立的,它完全根植于北人信息科學中心,末作增擴。后者的簡稱——“信息中心”——雖然易與“計算中心”或“情報資料中心”混淆,卻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北大一些有識之士倡議建立的第一個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它以數學系、無線電f電子學)系和計算機系為主,聯合心理學、中文、遙感等共十個系所而組成,宗旨是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充分發揮北大的綜合優勢。即使放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來看,這樣的舉措也是頗有前瞻性和魄力的。在此基礎上,北大很快于1986年建立了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這樣人數不多的一個機構,先后出過三名院士和一名北大常務副校長。以指紋識別為代表的研究成果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

 

2003年9月10日,北京大學最大的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立。它包括計算機、電子學、微電子學和智能科學四個系,有十二個(研究)所和中心,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若干部門實驗室。系是教學單位,所和中心是研究實體。從此,智能科學系(暨信息中心、國家實驗室三位一體)翻開了新的一頁。

 

2 專業增列·學會指導

 

成立智能科學系除了要順應北大“系并院”的潮流,也是完善作為學校基本建制單位所必備的。何新貴院士為系取了名稱,如今許多學校也大都采用這樣的稱謂。查紅彬教授擔任系主任,筆者是主管學科建設和教學的副主任,具體參與負責各項相關工作。創辦國內第一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也是我們這一班人繼承傳統的首要任務。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大家就進行了醞釀,特別是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多次組織的相關研討,成為重要的準備基礎。

 

北大是一級學科下自主增設、增列學科專業的學校。系領導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當年申辦智能本科專業,而且志在必得。為此,我們在前期制定了詳細的步驟計劃,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各項準備工作。我們起草完成了所需的各項材料(人才需求論證、專業建設規劃和適應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方案、教師教輔隊伍和基本辦學條件說明以及國內外背景對比材料等),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涂序彥等學者對此進行了專家論證,協助完成了論證報告。這些工作就緒后,我們在2003年10月下旬向學校主管副校長、教務部負責領導和學院領導做了匯報說明,并于10月30日正式提交申請材料。經學校的學部討論通過,校教務部審核和校教學科研工作委員會論證(由于是國家公布專業目錄外者),再經校學術委員會審議,報校長辦公會批準,最后于12月15日前順利完成了全部程序,報教育部備案。2004年初,教育部正式批復并公布了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新的本科招生專業。這個專業名稱是查紅彬教授建議的,日后成為教育部批復新申辦學校的統一提法。

 

由于“智能科學與技術”未在國家公布的專業目錄中,因此是增列而非設置,北京大學將其置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之下。由于北大歷來嚴格控制招生規模,我們的30名招生計劃是由信息學院其他三個系從原有計劃分配名額中擠出來的。新專業的計劃發展規模最終為50名。

 

3 教學計劃·四校會議

 

智能科學系雖然成功地創建了國內第一個“智能科學技術本科”專業,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首先是缺乏本科教學的經驗。盡管信息中心前身具有北大最早的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研究生培養己歷十余年,但一直實施科研主導體制,未曾從事過本科教學。師資隊伍擴充快,新進年輕博士比例大,而真正有過本科教學經歷者寥寥無幾。此外,信息學院成立后開始調整教學計劃,制定了一年級統一課程內容,新生是按學院統一招進來,第一年共同學習,后三年才分專業培養。我們雖然為申辦專業制定了一套課程計劃,但因不兼容學院的統一規劃而未能第一次通過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審核。為此,我們組織學院經驗豐富的老教授,為本系青年教師進行教學培訓,聽取學院主管負責領導和幾位多年從事本科教學管理的老系主任對教學計劃的修訂意見。

 

通過幾個月的努力,我們完善了智能科學系的課程體系,并最終通過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審核。這個教學計劃具有幾個特點:一個大基礎——以學院的數、理和信息類為主,強調寬厚扎實;三個核心課程群作為專業理論基礎,包括智能基礎課程群(智能科學技術導論、人工智能、腦與認知科學、信息論、信號與系統)、機器感知課程群(生物信息處理、圖像處理、數字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和計算智能與知識發現課程群(智能信息處理、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計算智能等),以及兩門實驗(機器感知和機器智能)和其他各種選修課。四年學分150分,其中必修88學分(包括全校公選26學分、大類平臺20學分、學院要求的13學分、專業必修29學分),專業選修56學分(含專業課44學分、通選課12學分),畢業設計6學分。

 

為了更好地交流經驗,擴大本專業的影響力,2005年5月,我們發起并與第二批獲準的學校(南開、北郵、西電)在北大召開了四校研討會,圍繞各個學校在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建設、招生、教學計劃制定和未來發展設想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并建立了聯系機制和網站。全國一些兄弟院校也紛紛來北大了解情況,開展座談,我們則盡可能貢獻自己的經驗,給予支持。

 

4 招生·分流

 

從2004年開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按學院大類招生,每年接收330~340名本科生,占全校的1/9左右。學生高考排名在全校屬中上,但成績分布差異較大。與學校的其他學院(多從一個系成長為一個學院,如數、理、化、生等)相比,信息學院是由四個不同的系合并而來的,專業跨度大,因此采用一年分流的模式(上述學院為二年分流),筆者被指定負責這項工作。我們提出自愿為主、計劃為輔的方針,盡量滿足同學們的興趣志向。制定的分配計劃是:電子學系120人、計算機系110人、微電子系70人、智能科學系30人,允許有10%的調整。分流工作在大一下學期(每年4月份)進行,包括全院動員、四個系專題介紹宣傳、開放日參觀咨詢等幾個步驟,可謂熱鬧非凡,同學們可以充分了解了四個系的專業特色。

 

為了克服盲目性引發的偏差,我們建立了一個網上分流系統,在正式填報專業前,增加了摸底預填報的環節,及時反饋群體意向的分布信息,指導學生們的選擇,也便于學院掌握動向,調整措施。這種大類招生、進來一段時間后再分專業的舉措體現了北大的人文關懷。智能專業初辦,基礎條件差,缺乏畢業生記錄的宣傳說明,與學院其他三個老牌系(電子學系50年歷史、計算機和微電子系30年歷史)相比較并無優勢可言,但是我們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和細致有效的改進,使這個新方向日益顯現出魅力。隨著智能專業的成熟,特別是有了第一屆畢業生后,就愈加受到更多學生的喜愛。

 

選擇智能專業的人數逐年上升,2004級34人、2005級36人、2006級39人、2007級43人,目前正在進行的2008級分流達到45人。除了在信息學院內部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北京大學其他學院的轉系情況也開始有了可喜的變化。北大最好的元培計劃實驗班今年第一次有4名學生選擇智能專業,醫學部和光華管理學院也有申請者(本文成稿時這項工作還在進行),2008級學生肯定突破50名,我們在第五年就達到了創辦智能科學專業的規劃目標。

 

5 首屆生·班主任

 

在新辦專業中,有一項由教授擔任智能本科專業班主任的舉措。這是利用教授的學識、經驗和責任心來更好地管理呵護自己的學生,避免了年輕教師因職稱晉升等壓力可能出現的疏漏。這一做法取得明顯效果,不僅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信息學院也開始考慮推行。筆者擔任了智能專業的第一任班主任。首屆學生(2004級)有34名,他們進入北大后毅然選擇全新的智能專業是很有勇氣的,全班有11名來自北京的學生,5名女同學,這個比例迥異于整個信息學院的總體分布。

 

該班學生的年齡恰與我自己的孩子相同,我天然地熟悉他們的一般特點,也理解家長們的想法。北大信息學院的淘汰率平均是7%,每年都有20多人退學。這班學生在大一時的成績并不占優,其中有幾人處在邊緣位置,因此,我立下的最低目標就是確保所有同學不掉隊。我首先通過全班民主選舉任命了一個5人組成的班委會,這個5人機構在隨后的幾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走訪宿舍,了解每個人的情況,為了消除代溝,我努力融入同學當中,學習熟悉他們的語境和思維想法。我同多數同學家長有過接觸,從中更深入地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也包括尋求家長的必要配合。我與所有同學做過不止一次的個人交談,經常是在晚間,很多時候是他們主動找我,談遇到的各種困惑、自己的想法、志向等,我利用這些機會及時解決了具體問題。在學習上,我組織全班同學開展互幫互學,尤其對幾門有難度的專業課程進行“聯合攻關”。全班的“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成績甚至超過了計算機系。

 

幾年來,全班團結互助,像一個大家庭,班委會也一再連任,得到全體擁護。到畢業時全部合格,實現了我的愿望。不僅如此,全班的學習成績在學校的綜合評估中優良率達93‰畢業設計都在良以上,有14人獲優秀,更有三名同學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學院“十佳”論文。學院的第一、三名也都出自我班。34名同學中有22名繼續保送本校讀研(其中20人仍在本系),4名同學去了大的國企和知名外企工作,8名同學出國深造,在歐、美一些名校攻讀博士,其中有一名學生同時拿到了包括哈佛、MIT、CMU、UCLA在內的著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最后選擇MIT)。第一屆智能專業學生的良好成績極大鼓舞了我們,增強了我們辦智能專業的信心,也為以后的幾屆同學做出榜樣。

 

幾年班主任的經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大學,教書、育人同等重要。要適應新時代年輕人的特點,保持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把人格培養放在首位。能夠進入北大的學生都是各地的尖子,當他們聚集在這所著名學府時,首先要調整原來俯視周圍的習慣,學會平視甚至仰視其他同學,平和自己的心態,開闊胸懷,樹立人生抱負和刻苦努力的決心,這樣才能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才有所作為。班主任的工作往往細致入微,其實是把70%的精力用到30%的人上面。一些學生掉隊是否可以避免,關鍵看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到位。

 

6 培養體系·本研貫通

 

北大是(文)理科性質的學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也是按理學設置,盡管它更強調學科交叉。從智能科學的內涵來看,我們設立的培養方向更多地是繼承自身傳統和學校的綜合優勢,突出“以人為本”的腦認知和與心理生理結合,開展機器感知(視、聽、觸)和數據轉換信息,進而發現知識的機器智能兩個方面的研究。同時,我們配合學院的教學指導規劃設置課程計劃,除了全校的公共必修課程(外語、政治和體育),還有學院的公共平臺課。第一年主要是夯實數學、物理和信息類的基礎,后三年的專業課程安排是以必修的專業基礎和機器感知與機器智能兩個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為架構。為了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重點建設了兩門實驗課程。此外,還利用學校的各種本科科研基金項目(包括大學生創新基金、著政基金、泰兆基金、校長基金)和各個實驗室承擔的項目來吸引學生,培養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研究興趣,為日后進一步深造打基礎。由于絕大多數學生都將讀研,這樣的安排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并成為撰寫畢業論文的基礎。我們還打通了本科高年級與研究生一年級的課程,利用各種機會舉辦研究講座,如龍星計劃、專題報告、國際人工智能遠程教學等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研究方向,調動學生的潛質。從專業特點來看,我們的智能學科更偏向于“軟”的一側,因此也充分利用信息學院,特別是計算機系的各類教學資源來幫助扶持新辦專業的成長。

 

我們原有的博士、碩士點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號與信息處理兩個方向,為了讓我們的培養體系更加系統,我們進行了兩年的精心準備。2007年底,我們正式向北大研究生院申請增列“智能科學與技術”碩士和博士點。經過必要的論證,最終獲得批準,及時銜接第一屆本科畢業生升研。至此,本、碩、博一以貫通,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的二級學科,一個完整的智能科學技術專業培養體系建立起來,從培養體制上保證了新興智能專業的順利發展。

 

7 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五年來,北京大學智能科學技術本科專業從醞釀到創辦,可謂初見成效,走過了頗具挑戰的歷程。除了確定具有特色的培養目標和方向外,還需要扎扎實實落實每一個環節,并在實踐中檢驗。本科教學迥異于研究生培養,它的計劃性、按部就班執行的嚴格性以及每堂課程的內容安排和效果評估必須一絲不茍。

 

信息學院秉承了北大的優良傳統,對這個新辦的專業給予了巨大支持和關懷,使我們能迅速成長起來。我們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嚴格的課程設置審核程序、教案檢查制度和新教師上崗準入的試講考核手續。學院有一支由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組成的督導組,隨堂聽課評估每一位教師的講課內容、方式和教學效果,及時糾正問題。作業批改和試卷出題也都有嚴格規定。在課程體系的建設方面,信息學院打通了一年級的公共部分,深化和夯實了數理基礎。

 

在專業課程上,智能科學系提煉了三個課程群,并組織教師進行重點建設。此外還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除了在專業上實施分流培養外,我們還針對北大學生的特點,在基礎課采用實驗班的A、B分級組合方式,滿足不同專業對各自基礎培養的要求。在專業課程群中,也允許不同興趣的組合選擇,充分發揮和提升學生的能力。為了更好地關懷學生順利成長,我們除規定教授擔任班主任外,還設立了本科生學術導師制,加強對學生的各種指導。智能科學系也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了一大批(半數以上)優秀的年輕教師,其中信息學院中從國外回來的教師比例是最高的,為這一新興學科注入了最具活力和新思想的力量。在招聘教師時,教學需求和能力成為評價的重要指標。

 

2007年,我們接受了教育部的學科評估,新辦專業得到好評。學校開始關注我們的進步,在隨后的一年中,我們一再從學校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陸續獲得了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北京市一類特色專業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等稱號,2008年又獲得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我們的培養體系和人工智能雙語教學也分獲北京大學的教學一、二等獎。

 

8 結語·致謝

 

盡管北大年輕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建設初見成效,但征程是漫長的,我們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問題。然而,智能科學這個本科專業方向是很有希望的,它不僅吸引了大學的新生,也在高考人群中產生著愈加重要的影響,它的健康發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精心培植。每所大學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應該從學校、師資、方向、生源以及學科培養性質和目標等條件出發來建設新興專業。以上是筆者對北京大學第一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創建歷程的回顧,希望與同行共享。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許多人給予了熱情幫助和支持。這里要特別感謝北大信息學院陳徐宗教授,感謝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涂序彥和王萬森教授。

 

最后引龔定庵一句名言:“但開風氣不為師”。

 

9 總結與展望

 

本文介紹了廈門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在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基本建設情況。我們希望這些初步的工作總結能對目前正積極籌辦本專業的兄弟院校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我國的發展尚屬初級階段。盡管近幾年得到了國內部分高校的重視,但其發展并不是很快,且進一步發展也存在一些障礙。比如,從專業配置來看,目前智能科學與技術并非一級學科,多數學校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培養都是依附于其他相關專業。從長遠來看,這并不利于整個學科的發展。希望通過各相關高校的廣泛交流和積極配合,“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國內的發展能更上一層樓。

篇(2)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電子工程系,遼寧大連116023)

摘要:從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探討構建不斷線的浸入式雙語課程教學體系,闡述雙語課程在課程設計、授課方法和手段、課程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培養、課程評估評價等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 :雙語教學;智能科學技術;浸入式;C語言

基金項目:2014年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浸入式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雙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UPRP20140592)。

第一作者簡介:申華,男,教授,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開發,shenhua@neusoft.edu.cn。

0 引 言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面向前沿高新技術的基礎性本科專業,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具發展前景的專業之一,在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下,先掌握智能科學技術,就有可能掌握制勝的主導權。進入21世紀以后,智能科學技術發展迅猛,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層出不窮,與國際先進的智能科學技術發展接軌,對于推進我國智能科學技術專業的發展以及培養高層次智能科學技術人才尤為重要。

在教育國際化、科技和經濟發展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對精通專業知識和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加。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這就明確提出了高等院校雙語教學的要求。《2010-20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再次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提高國際交流合作水平,擴大政府間學歷學位互認,支持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與國際接軌以及現代化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展雙語教學,是培養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外向型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一般雙語教學培養目標包括:閱讀最新的外文技術資料和資訊,對外文文獻的理解以及面對面與外國同行直接進行信息交流等。概而言之,就是培養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保持與國外先進知識與技術的同步。

1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雙語課程體系規劃

智能信息產業具有技術和知識更新快、新產品層出不窮的特點,學生畢業后從事產品開發、生產和科研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國外先進技術,查閱外文技術資料等,若讀研深造,更要經常查閱大量英文資料和科技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行技術交流等,而目前工科學生普遍欠缺應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交流的能力。為培養學生應用英語學習和迅速了解國外先進智能技術、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造就國際化智能工程技術人才,在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實施雙語課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國內高校的專業英語教學可歸納為以下兩種情況:

(1)理工類專業中,專業英語是歷史悠久、開設較為廣泛的一門課程,一般由英語教師教授。該類課程的主要問題是英語教師不具備相關理工專業的知識,所選用的科技類通俗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相距甚遠,普遍處于教師不愿教、學生無意學的尷尬局面。

(2)近年來,各高校普遍嘗試開設針對部分學生(如“快班”學生)的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由理工科專業教師講授。這些雙語課程絕大多數是將某門專業課改為雙語教學,很少有高校從專業培養目標人手,系統設計構建雙語課程體系。

正如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個緩慢、長期、漸進的過程一樣,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也需要通過一系列雙語課程的學習逐步開展和提升。從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構建大學期間雙語課程不斷線、面向全體學生的雙語教學體系,通過有針對性的雙語課程立體化培養,使學生既達成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符合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于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考慮英文在課程中的應用比例,兼顧雙語課程實施的難度,可設計軟件開發和硬件開發兩條專業課程主線(如圖1所示),實現學生雙語能力的系統化培養。

根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雙語課程的軟件主線主要選擇程序設計類課程,這是因為程序本身必須符合英文語法規則,再加上程序編譯器、編譯信息提示和幫助文檔皆為英文,非常適合以英文為工作環境;硬件主線選擇以電路圖、芯片手冊等作為主要技術資料的核心課程,這些知識內容以直觀的圖表作為載體,雙語教學中語言障礙帶來的影響可以被降至最低。

2 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

教師是雙語教學最直接的實施者,教師的語言水平和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成敗。從實際教學活動上看,雙語課程的授課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學科知識以及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研究能力,能充分理解運用原版教材,把握學科前沿;同時還要求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在課堂上熟練地在雙語之間進行切換,準確地表達專業知識。也就是說,承擔雙語授課的教師不僅專業精深、英語好,還要能用英語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并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還沒有學科專業或機構專門針對雙語師資進行培養,而雙語教師的匱乏已成為制約雙語教學發展的瓶頸。為更好鼓勵雙語教學,培養雙語師資隊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2012年就制定頒布了《雙語教學管理辦法》,從教師的口語培訓、雙語課程級別的認定、雙語課程的建設、雙語課程的獎勵和雙語課程的效果評估等多個方面,對雙語課程的教學進行系統規劃和管理。

師資培訓采取脫崗培訓、在崗培養等方式,選拔英語基礎較好、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有計劃地開展外語培訓,提高教師的英文水平并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引進高水平的雙語教學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形成雙語教師梯隊。還應鼓勵教師間互相聽課,定期開展研討,在課程負責人帶領下采用導師制幫助新教師進步與成長。

雙語課程實施根據難易程度,劃分為A、B、C三個級別,均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及外文課件。A級課程課堂教學中全部使用外語,課程考核全部使用外文并要求學生用外文作答;B級課程課堂教學中使用外語授課達到50%以上,至少50%的課程考核使用外文并要求學生用外文作答;C級課程課堂教學中使用外語授課達到30%以上,至少30%的課程考核使用外文并要求學生用外文作答。根據教師雙語授課能力、課程難易程度以及授課對象的接受程度,各個專業選擇申請開設相應級別的雙語教學課程,學校設有專門的雙語課程評估委員會對申請進行評估,并安排試講。

3 雙語課程的教學設計

雙語教學的實施存在兩個難點,一個是課程知識目標的達成,另一個是引入雙語教學后對學生專業學習帶來的影響,克服語言障礙實現課程培養目標的達成是實施雙語教學的最大挑戰。針對不同類型的雙語課程,須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的講授既符合專業知識的特點,又能有效減輕語言障礙帶來的困擾。

程序設計類課程因其自身特點使得雙語教學這種新的教學形式實施起來更加有效。很多程序設計語言(如C語言、C++語言、Java語言等),其語言表述、語法結構和算法邏輯與英語思維較接近,而且程序的開發環境也是以英文版本居多,即使是漢化的中文版界面,程序在設計調試過程中的編譯信息和錯誤提示信息也都是用英文表達。在學習這些語言時,不需要進行漢語的翻譯,只需對其英文本意進行直譯,這是該類課程適合雙語教學的最主要原因和最大優勢。另外,程序類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學生在對專業知識的相關術語和英文表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當程序設計和調試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較好地理解提示信息,大大提高程序調試效率。因此,雙語教學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學習有明顯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以第一門雙語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根據該課程培養目標的定位,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C語言語法,并應用C語言進行編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基于該目標,須對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進行優化,綜合C語言程序設計的知識點,將C程序作為C語法的載體,以編程實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同時,基于課程內容的不同模塊,可安排與實際應用聯系緊密、由簡入繁的程序設計項目,設計出符合學生理解能力和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此外,兼顧知識銜接和教學學時等方面的要素,合理安排章節內容,將理論授課和編程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并進行編程實踐。

4 雙語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雙語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最大難度在于外語環境的適應,包括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經過幾年的探索,筆者在雙語課程中采用浸入式( Immersion)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浸入式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加拿大的一種外語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不但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也就是說,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浸入式教學使傳統的、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向轉變。

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就是要使用外語作為工具來開展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因此,采用浸入式的教學模式極為適合。當然,鑒于學生的外語接受能力以及教師用外語描述專業知識的難度,初步可以采用中英文混合式教學。首先,教師使用常用英語組織課堂、管理課堂;其次,課程中涉及到的各種教學儀器、圖表、

關鍵詞 匯等用英語來表達;再次,課程所涉及的專業術語用英語介紹給學生。而其他的重點知識內容,可以中文表述為主,英文表述為輔。隨著雙語教學進程的推進,學生慢慢適應雙語教學課堂氛圍后,教師可以逐漸加大使用英語講解學科知識內容的比例,最終達到完全使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教學。

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遵循浸入式雙語教學的基本思路,課程內容回顧、課程內容小結、一些圖文并茂的應用性內容的講解、課堂提問等環節均采用全英文授課方式,但一些理論性較強、較難理解的內容,則應視學生的掌握情況減少英語講解的比例。同時,作業、習題、實驗、試題和開發環境( Turbo C)也全部采用英文。這樣,學生在課內和課外的所有學習環節中主動或被動地浸入到純英文的學習環境中,從不適應到適應,從不習慣到習慣,學生也逐漸適應雙語學習的形式,甚至覺得英文對專業知識的表述更加簡單、直接,易于理解。

從具體的教學手段上,理論知識可以借助多媒體和計算機技術開展教學,比如使用多媒體和動畫等手段使知識內容形象化展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采用Turbo C編譯器對程序進行在線編譯、調試,將程序運行過程實時展示給學生,既有助于學生理解程序語法的功能,又能直觀動態地反映程序的執行過程。在實驗和實踐環節,運用案例教學和程序設計項目教學,以提高程序設計能力為重點,精講多練,引導學生運用C語言編程解決實際問題。

5 雙語課程教學資源開發

雙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盡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和參考資料。原版外文教材的內容體現了理論的前瞻性,有利于學生了解專業前沿理論知識和最新發展動態。另外,選擇原版外文教材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全面接觸專業外語的環境,包括準確使用專業詞匯、準確表達專業內容。只有使用原版外文教材,才能真正使雙語教學從形式和內容上與世界主流技術和專業思想保持一致。

當然,由于國外教材是根據西方的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編寫的,直接閱讀可能會對大部分學生造成很大學習壓力,甚至會使其迷失于茫茫英語海洋中,嚴重影響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為此,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礎上,最好由授課教師開發基于原版外文教材的純英文電子課件,作為原版教材的簡化版本學習資料,這樣學生以電子課件為綱,再閱讀原版教材就會很容易把握知識的難重點。此外,還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純英文的實驗項目和習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浸入”到英文環境中去,隨著學習進程的不斷推進,語言障礙就會越來越小,部分學生甚至在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英語思維習慣。

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電子工程系開設的C語言程序設計雙語課程為例,課程選擇Michael Vine的《C Programming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作為教材,該教材以程序講述語法,同時精選大量程序范例,在保持知識系統性的同時增加趣味性,尤其適合初次學習C語言的讀者使用。課程組基于該教材開發了全套英文課件,編寫了涵蓋各個章節的全英文實驗指導書,開發了基于萬維考試系統的C語言全英文試題庫,還基于網絡給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外文參考資料以及與課程有關的電子文檔和視頻資料,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6 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評估與反饋

雙語課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類型,在實施過程中須采取全流程的監控措施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以保證雙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與改善。教學質量管理與保障部專門成立雙語教學督導教師隊伍,針對雙語課程,系統地收集和分析資料,進行課程效果評估,分析判斷雙語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有效程度,并給出相應的反饋用于指導今后的教學活動。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全程監控雙語教學質量:

1)雙語教學過程監控。

通過每學期3次網上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滿意程度,收集大量關于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督導教師進課堂聽課,通過文字記錄、課堂錄音等形式,對課堂情況(包括外語發音、表達、語速、課堂感染力、學生專注程度等)進行記錄和評估.并通過教學質量管理平臺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和開課系部,以便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調整和優化雙語教學活動。

2)雙語教學效果評估。

跟蹤學生的學習效果,了解雙語授課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程度。從短期目標來看,要關注學生經過雙語課程學習后掌握的技能及其掌握程度,可通過課程考核來分析;從長期目標來看,應關注畢業生在工作中的外語應用能力、國際化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運用外語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是否得到提升。

7 結語

雙語教學要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外語認知水平,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開展和提升;要注重實效,不能以犧牲學生專業能力為代價,單純追求雙語課程的開設率;還須深入研究雙語課程的特點,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效果評價與反饋等多個維度探索適宜的雙語教學模式,順利推進雙語教學,保證學生既獲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前瞻性的專業知識,又系統培養專業外語應用能力和獲取新知識、新資源的能力,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為全球化經濟改革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程昕.課程語言特點與雙語教學模式選擇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2): 62-65.

[2]黃崇嶺,雙語教學核心概念的解析[J]外語學刊,2008(1): 137-139.

[3]百度百科.浸入式教學[EB/OL].[2015 -06-02], baike.baidu.com/view/2551697.htm.

篇(3)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一門研究和模擬人類智能的跨領域學科,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由于信息環境巨變與社會新需求的爆發,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隨著AI3.0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也愈發廣泛,對于管理類人才來說,加強對人工智能知識的深入學習,不斷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管理知識結合起來,對其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是一門前沿學科,管理學院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技術創新思維與能力,基于其覆蓋面廣、包容性強、應用需求空間巨大的學科特點,通過概率統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編程語言、數據庫原理等基礎課程的學習,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下基礎。本文基于社會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結合諸多長期從事經管類專業課程教學的老師意見,針對管理類人才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對中國高校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提供幫助與借鑒。

1、教學現狀與問題

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理論技術學科,人工智能課程內容及內涵及其豐富,外延極其廣泛。學習這門課程,需要較好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針對管理類人才,該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1)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目前,中國大多數大學仍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忽略與學生的互動,并且缺乏能夠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加深知識理解的教學環節設置,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進行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知識講解時,隨著章節的知識難度不斷增加,單向介紹式的枯燥教學方式無法反映人工智能學科的全貌,課堂講解難以同時給以學生感性和理性的認知,部分學生因乏味的課堂氛圍漸漸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導致學習動力不足。(2)基礎課程掌握不牢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會走向更加具體化的管理崗位,具有多學科的素養,但這也導致很多學生所學知識雜而不精。學生在基礎不夯實的情況下去學習更高層面的知識,給學生學習與老師教學都造成了很大困擾。人工智能課程知識點較多,涵蓋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眾多內容,概念抽象,不易學習。一些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未能熟練掌握高等數學、運籌學、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等先修課程,缺乏一定的關聯思考和研究意識,導致課程學習難度增加,產生學時不足和教學內容難點過多的問題。(3)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當下,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于機器視覺、智能制造等各個領域,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現實案例,使得人工智能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現實中可以觸及的內容。例如,在機械學科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是電氣工程、機械設計制造、車輛工程等方向的重要技術來源;在醫療領域,是醫療器械的創新生產源動力;在能動領域,是高端能源裝備與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驅動;在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領域,技術的發展時刻推動著智能科學與技術核心價值的提升。然而,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教材涵蓋許多智能算法及相關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很多從未接觸過的抽象理論和復雜算法,書本中的應用實例大多紙上談兵,缺乏專門適用于管理類專業知識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加上一些教師授課方法單一,不利于引導學生將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現實生活。另外,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差異很大,教師采用統一的方式教給他們,這使一些學生無法跟上和理解,教師也無法控制學生的學習狀況,導致學生缺乏動力。因此,如何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也是人工智能課程教學要考慮的問題。

2、管理類人才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進策略

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提高大學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時代背景下應用新技術和新思想進行實施課程教學改革是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高校的教學工作而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化不再是課程資源的簡單數字化和信息化,而是充分利用時代信息資源優勢的新型教學模式。針對管理類專業人工智能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教學方法改進和教學內容設置兩個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改進。

2.1教學方法改進

教師對學生具有引領作用,其教學方法的改進能夠帶動學生改進自身學習方法。(1)啟發式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通過安排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思考、分析、討論和表達等多項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認知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案例教學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緊密結合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有效理解知識要點及其關聯性,適用于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學。具體而言,高校基于其問題啟發性、教學互動性以及實踐有用性等特點,可以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知識體系的教學案例庫,雖然這項建設將極具挑戰性與耗時性,但具有很強的積極效果:培養學生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更多地保留課程材料,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人工智能背景的管理類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通過單一案例教學,讓學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原理及應用;通過一題多解的案例使學生思考如何獲取最有效的解題方法;通過綜合案例的設計,啟發學生全方位地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2)研討互動式教學研討互動式的各個教學環節是逐漸遞進、有機結合的。研討是基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生做出評判,從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互動則是在研討的基礎上,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在人工智能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討論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例如,對于學校積極性不強的學生,將人工智能理論內容與學生個人興趣范疇、社會產業發展及研究現狀聯系起來,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根據自己的理解撰寫心得報告,并在課堂或課外進行師生互動。像這樣研討與互動相結合的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建立起濃厚的學習氛圍。(3)有效激勵式教學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才需求量極大,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進行有效激勵極為重要。在學生激勵方面,可以舉辦各類人工智能競賽項目,設置相應項目獎學金,吸引學生參與實踐,調動學生做研究、發論文的積極性。例如,教育部主辦的中國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主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人工智能領域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高校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在各學院乃至全校開展此類競賽項目,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鼓舞更多學生加入到人工智能課程的學習中來,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師激勵方面,在教師聘任和提升過程中把參加學生課程制定、課堂與課外作業、課程項目和論文指導等看作教學任務的一部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這些活動。(4)學科滲透式教學人工智能學科知識融合程度較高,學科交叉性強。基于人工智能的學科交叉性特點,增強管理類人才對學科應用的領悟,可以采取開展學科滲透式教學的方法。從2015年起,國務院和教育部先后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教育》、《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文件,“互聯網+”、“智能+”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人類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社會需求“技術+管理”的高端復合人才。例如,基于工業4.0和強國戰略,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的應用極為廣泛。上海理工大學非常重視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教育質量。為增強少數民族管理類人才對該領域應用的認識,我們請機械工程、能源動力領域的相關專家以授課或講座的形式,進行相關領域知識和發展趨勢的講解,使學生理解更為透徹。此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可以用舉辦人工智能知識交流會、線上人工智能論壇等形式,促進不同專業間老師、學生對于人工智能知識模塊的見解,相互交流、滲透和學習,從而推動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改進。

2.2教學內容設置

世界一流大學在人工智能課程內容設置根據不同國家的教育體系設置,肯定會有不同,但頗有共通之處。本文借鑒世界頂尖大學經驗,針對管理類專業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研究,結合中國教育體系設置,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1)核心內容設置為避免學生因為知識點過多而出現雜而不精的問題,勢必要精化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使用云計算和其他方式來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存儲和處理,通過在線收集和整合網絡課程相關數據,挖掘和豐富教學資源,并在整合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方法和前沿知識的擴展。在核心內容設置方面,可以通過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選擇人工智能領域具有代表性且難易程度適中的知識作為重點,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人工智能的知識脈絡。例如,編寫針對管理類人才的人工智能教材,內容涉及緒論、知識表示與推理、常用算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方面的同時,重點增加相應知識點在管理上的應用案例,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根據管理類專業偏向領域,開設關聯程度較大、應用較廣泛的人工智能選修課程,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選修具體方向的課程。(2)注重學生的數理及編程基礎良好的數理及編程基礎是學習人工智能的前提。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才能搞清楚人工智能模型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優化過程等,才能將數學語言轉化為程序語言,并應用于實驗。管理學院人才的數理及編程基礎相對薄弱,因此,在安排學生學習人工智能課程之前,建議開設面向全體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等專業基礎數學課程以及C語言、python等編程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數學分析的基礎與一定編程基礎,為學習人工智能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可以推進MOOC平臺建設,在平臺上開設人工智能網絡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基礎及專業技能。(3)實驗建設為了加強學生對于人工智能知識點間的關聯性理解,可以基于不同的應用模塊,設計具有前后鋪墊、上下關聯的綜合性實驗,設計不同層次的項目要求,同時基于相同的實驗課題,讓學生分組對實驗課題進行攻克,并設置多元化的實驗評價體系,通過實驗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不同進度,讓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出準確評判,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步工作。例如,針對人工智能課程應用中很廣的遺傳算法,在某一管理規劃的具體應用上設置理解-實現-參數分析-具體應用-嘗試改進-深度拓展的不同層次的項目要求,在這些項目層次中規定必做項與可選項,讓學生基于同一實驗課題進行合作學習,然后通過個人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相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打分,對小組整體能力以及個人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以期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篇(4)

[關鍵詞]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應用;趨勢

中圖分類號:TH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4-0214-01

機械自動化是科技不斷發展的產物,其也是機械領域應用的一項新技術,在機械生產與加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機械自動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將其應用在智能型機械的加工與生產中,可以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在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后,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對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應用趨勢進行了介紹,希望可以促進這項技術更好的推廣。

一、智能型機械自動化的優勢

1、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

將智能技術應用在機械自動化生產系統中,可以提高系統的控制能力,可以實現系統的高效運行。應用智能型機械自動化,可以對系統進行遠程控制,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取代人工操作技術,這有效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可以保證系統發揮出自主控制能力。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以降低人為操作失誤出現的概率。智能型機械自動化還可以解決生產系統中常見的故障問題,其具有模擬人思維的功能,可以處理一些突發的狀況,采用自動化技術,可以保證生產的精細化,其可以保證機械產品的生產質量,可以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可以實現生產系統的高效運行。

2、提高了生產的效率與經濟效益

應用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是機械行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機械制造企業日常運行的過程中,生產系統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生產的效率會降低,產品的質量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只有應用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才能保證生產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應用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可以保證控制的規范性,可以保證系統嚴格按照人為制定的規則運行。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有效減少了系統出現故障的概率,可以解決傳統機械生產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降低機械生產的成本,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后,還可以實現遠程控制,這節省了生產的時間,可以保證控制的高效性,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3、提高了管理的水平

機械自動化技術可以提高智能型機械生產系統的控制能力,與傳統的生產系統相比,應用智能型技術,可以保證機械自動化系統更加穩定的運行,可以解決系統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可以更好的生產加工系統進行掌控,可以提高對生產模式的管控能力。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資源,可以通過判斷機械設備運行參數,了解設備的運行能力,可以對數據進行合理的評估,從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在應用智能型機械自動化系統后,有效提高了機械生產的質量,而且提高了機械管理的水平,是促進機械制造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

二、智能型機械自動化的應用趨勢

1、重組產品結構,合理應用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機械制造企業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管理者必須結合企業的發展現狀,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與重組,要實現機械產品的創新。對企業來講,產品的創新和調整應從不同的生產方式開始改善,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提倡智能型的機械自動化生產。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中,因高效的生產速率以及有保障的生產質量,不僅節約了企業的生產人力資源投入,更能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升。

2、實現企業信息化、網絡化的信息發展目標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機械自動化技術中,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狀態中的數據、指令、信號、程序以及情報等數據。簡單來說,信息就是特定的知識,信息技術就是講這些信息進行采集、識別以及轉換,最后在進行傳輸和存儲,經過特定的處理后顯示出來。企業要想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的信息發展目標,就應秉承“以人為本”的生產思想,充分分析、深入了解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重視起生產方式和產品的創新,不斷開發和利用智能技術,運用其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實現提高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目的。此外,在推行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將網絡化作為核心的發展內容,實現生產設備的整體自動化、網絡化發展。

3、把握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方向

智能型機械自動化逐漸受到多領域的關注,對于多種學科和技術的綜合運用更是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將智能型機械自動化運用到生產中,延伸出了更多的新產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就是在自動化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處于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的技術創新,必須向著有利于拓展空間、開辟市場的方向發展,才能更好的促進技術的更新和生產的改善。但對于企業來講,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運用是實現產品調整、設備更新以及技術換代的重要因素,更是促進市場經濟和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需求。

4、機械自動化技術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型機械自動化的應用將逐漸向人工智能與機械自動化結合的方向發展。因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在生產領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使得電器機械自動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智能型機械自動化發展逐漸崛起。為實現更人性化的生產控制,對于人工智能科學的運用將成為未來機械自動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智能技術已經被愚弄在生產管理中,尤其是對智能型軟件系統的開發。

三、結語

智能型機械自動化的應用是機械制造行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用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還可以提高實現對機械產品的創新,可以對生產的模式進行改革,這也是機械加工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支持。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的領域在不斷擴大,其在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功能越來越強大,在結合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后,可以對生產系統進行遠程控制,可以了解系統中設備運行的參數,可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降低故障出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1]張偉.淺析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的原則[J].魅力中國,2011,(10):244-245.

篇(5)

一、風險與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方法

(一)風險分析的一般方法

現代風險管理論認為,風險分析是風險管理過程的首要步驟,它是實施風險方法與控制的前提條件。對風險進行分析一般包括風險辨識、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等相輔相成的三個階段。風險分析是一門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邊緣學科,它廣泛地利用各種定性和定量方法對風險進行辨識、估計和評價。分析眾多論及風險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獻,對其常用的方法包括:

1.風險辨識方法(Risk Identification)。風險辨識是指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對研究對象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關鍵)風險因素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風險辨識常用的方法包括:專家調查法(是大系統風險辨識的主要方法,按照專家調查形式的不同,它又可分為專家個人判斷法、頭腦風暴法和德爾菲法等十余種,);故障樹分析法(FTA法);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篩選――監測――診斷方法。

2.風險估計和評價方法(Risk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風險估計和評價是指應用各種管理科學技術,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最終定量地估計風險大小,找出主要的風險源(因素),并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以便以此為依據,對風險采取相應的對策。常用的方法包括:調查和專家打分法、概率方法、數理統計方法、生存風險度量法、蒙特卡羅模擬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效用函數法。

(二)企業財務風險分析方法

依據風險分析的一般過程,企業財務風險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對企業財務風險引致因素進行綜合識別,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礎上擬定出一個基本風險標準,并以此來估計和評價企業的財務風險。在大量的企業財務風險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員充分利用各種經濟、統計、會計和數學工具,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結合探討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各種形式的財務風險分析方法,概括起來主要可分為兩大類:財務風險主觀分析方法和財務風險客觀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賴于企業主觀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賴于企業客觀因素。根據企業財務風險分析方法的產生時期和細致程度及成熟程度的不同,兩類財務風險分析方法又可分別區分為傳統分析方法和現代分析方法。主觀分析法包括:資產負債表透視法、經理直接觀察法、事件推測法、企業股市跟蹤法和“A記分”法(前三種屬于傳統主觀分析法,后一種屬于現代主觀分析法);客觀分析法包括:財務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體系、沃爾評分法、“Z記分”法(前一種屬于傳統客觀分析法,后三種屬于現代客觀分析法)。

二、企業財務預警研究背景與現狀

預警(Early-Warning)一詞源于軍事。它是指通過預警飛機、預警雷達、預警衛星等工具來提前發現、分析和判斷敵人的進攻信號,并把這種進攻信號的威脅程度報告給指揮部門,以提前采取應對措施。

軍事預警在社會政治、宏觀管理與環境保護、經濟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經濟領域,與經驗就包含宏觀經濟預警和微觀經濟預警兩個層面,后者主要指企業預警。

(一)國外研究

國外非常重視企業危機管理和風險管理的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相繼出現了戰略風險管理、基于風險價值的資產評估、對待風險的個體差異等研究。國外的研究內容主要是企業危機發生后如何應對以及擺脫危機的策略問題,至于危機的成因、發展過程則缺少機理性分析,宏觀經濟預警研究和企業危機管理理論的發展推動了企業預警研究。Fitzpatrick首次進行了單個財務比率模型的判定,開創了單量預警方法;Altman創立了多元變量判定模型――Z計分模型。隨著信息流量觀念的建立,Aziz、Emanuel和Laworm在1988年提出用現金流量信息預測財務困境的模型。對這些方法的介紹和具體應用是國內企業預警研究初期的主要特征。國外的企業預警的這能層次如財務預警,而在企業預警原理和構建統一預警體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二)國內研究

國內的經濟預警研究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預警系統的研究與應用經歷了一個從宏觀經濟預警滲透到企業預警、從定性為主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從點預警到狀態預警轉變的過程。

從宏觀經濟領域,預警系統應用最為廣泛和成功。其中宏觀經濟預警和宏觀金融預警是當前的研究熱點,理論體系和方法工具也比較規范和系統。在微觀經濟領域,隨著企業所處環境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危機管理的興起,企業預警系統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我國企業大致可按照企業預警原理與總體經營趨勢預警、行業企業預警和職能預警進行歸類,對于職能預警,可再次細分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企業營銷風險預警、企業組織管理風險預警等多個方面。

統計指標作為測定企業經濟活動的指示器,在企業預警分析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預警系統指標處理方法主要有三大類:(1)完成指標的篩選和分類,如時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判別分析;(2)用于多指標綜合和指標權重的確定,如常規多指標綜合法、層次分析法(AHP);(3)完成指標的自學習和預測功能,如模式識別、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灰色預測和其他的統計學預測方法等。

我國的預警研究要取得進一步的進展,就必須廣泛借鑒其它學科,特別是人工智能、模式識別、人工神經網絡等智能科學和非線性系統學科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述評與展望

(一)研究述評

企業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經濟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財務風險表現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不確定性。企業財務風險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主觀性和無意性、復雜性和潛在性等是其固有的特性。在風險分析與預警一般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針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辨識、度量與預警,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多種形式的主觀或客觀的風險分析與預警方法。由于財務指標不需要經過主觀判斷加以量化,而且可以從財務報表中分析得到,因此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其中“A記分法”和“Z記分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兩類方法的分析思路通常被企業管理者或研究人員所借鑒。同時,企業財務風險研究人員大多從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較多的、單方面的風險防范、控制方法模式與策略,如針對籌資風險的防范策略、針對投資風險的防范策略等。

總的來講,我國已初步形成基本的企業預警理論框架,明確警義、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預報警度的邏輯框架已基本能為大家所接受,每一階段也已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然而,仍然存在以下主要不足:(1)企業財務風險的引致因素涉及企業管理決策及其影響環境的各個方面,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問題,目前尚缺乏對企業財務風險生成機理的系統分析和研究,進而影響了財務風險預警理論與實踐的深層次發展;(2)對企業財務風險辨識、度量、評價、預警等風險分析方法的適用性缺乏系統性的研究。西方企業比較注重風險資料的檔案管理工作,所以可以應用復雜的數理統計方法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度量、評估和預警,而我國企業缺乏這方面的風險分析基礎資料,決定了機械套用西方定量分析技術具有較大的局限性;(3)對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防范和控制的理論體系的分析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大都是對西方企業風險管理工具的簡單套用,針對我國企業發展特性的財務風險防范、控制與預警體系的系統分析框架尚未形成;(4)未能將主成分分析、層次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自回歸條件異方差、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判別分析模型、基于模式識別模型、時差相關分析、灰色預測、馬爾科夫鏈等數理方法和模型深入地應用到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預警的領域。

(二)研究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欧美在线 | 亚洲|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国模叶桐尿喷337p人体|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99精品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成熟人妻av无码专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毛多色婷婷|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 日本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白嫩美女嘘嘘嘘看个够| 蜜桃无码av一区二区|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欧美大片欧美激情性色a∨在线|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