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助推經濟社會

助推經濟社會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12 09:5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助推經濟社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助推經濟社會

篇(1)

關鍵詞:人才 環境 鷹潭經濟 柔性引進

近年來,鷹潭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鷹潭市十二五規劃的出臺,描繪了鷹潭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鷹潭強市之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為把鷹潭建設成富裕、秀美、宜居、和諧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璀璨明珠,實現鷹潭的科學發展、進位趕超和綠色崛起,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俗話說,環境好則人才聚,人才聚方事業興,為此,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對促進鷹潭經濟社會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1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標志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鷹潭作為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面臨著絕好的發展機遇,為了更好地融入經濟區建設,加速超常發展步伐,需要以強有力的人才做后盾。同時,金融危機帶來了產業布局的重新“洗牌”。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迫于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紛紛把工業尤其是工業的加工環節向內地擴散,產業轉移不僅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也轉移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鷹潭作為緊鄰東部沿海地區的地級市,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有著較大的地域優勢。為了能夠更好的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需要充足的人才做保障。

1.2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 鷹潭市把調優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作為推進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核心戰略。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由粗放式生產方式向集約式生產方式轉變、由高能耗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依靠大規模資本投入、低成本勞動力、出口拉動經濟的發展模式后繼乏力,需要有創新的和科技的產業作為主導,而創新的和科技的產業發展主要依靠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資源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引擎。為此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匯聚大批優秀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先決條件。如,鷹潭市要走生態經濟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大旅游和大物流等第三產業,離不開大量的高素質的服務型人才;鷹潭要大力發展銅的下游產業,促進銅的精深加工業發展,同樣離不開創新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

1.3 鷹潭目前人力資源現狀與鷹潭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 近年來,我市加大了人才隊伍建設,較以往人才總量有所增加,但人才增速不快,人才總量相對不足,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經濟欠發達、又處中部地級城市,城市小,就業機會少,人才待遇不高,人才管理體制和人才市場體系不夠完善,人才創業平臺相對狹窄,人才外流現象較嚴重;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質的管理類人才較為缺乏,人才引進難度較大。高校是優質人力資源的主要供應地,鷹潭市高等教育規模小的瓶頸也使當地高校提供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較弱。鷹潭人才隊伍現狀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更好地發揮人才的作用,推進鷹潭經濟社會發展。

2 如何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鷹潭人才環境的優化,將匯聚大量鷹潭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為鷹潭市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1 剛性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 一方面,要加大四高人才的引進力度。一是高層次的科技人才,抓住后危機時代海歸人員回歸的有利時機,大力引進掌握關鍵技術的領軍人才;二是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團隊;三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推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現代化和國際化;四是高技能的實用人才,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推動校企的深度合作,打造一支數量充足、門類齊全、梯次合理、技術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的柔性引進。所謂柔性引進,是相對于剛性引進人才而言,是根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力資源共享理念,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在不改變國籍、戶籍、身份、人事關系的前提下,突破工作地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以提供智力服務為核心,充分體現個人意愿和用人單位自的一種人才智力引進方式。盡管鷹潭市屬地級小市,但緊鄰江浙等發達地區,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發展態勢都為柔性人才引進提供了便利條件。柔性引進可以使鷹潭能夠在更廣范圍內選拔優秀人才,提升人才層次,提高人才使用的靈活性。當然,在柔性引進人才的同時,還要注重人才引進的實效,為此,要加強聯系、構建平臺、引進科技成果、建立保障機制,促使柔性引進人才取得實效。

2.2 高端人才和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同時抓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充分發揮領軍人才的引擎作用,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和人才工作奮力前行,推動鷹潭市特色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技術的應用、管理理念的有效推廣離不開普通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作支撐。尤其是我市要大力發展物流、旅游等服務性行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尤為迫切。為此,人才的培養與使用不能僅局限于重點人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使用,還要關注基層,關注一線,努力造就大批技術應用型人才,著眼于整體素質的提高。所以,一方面要加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高端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形成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辦起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態勢;另一方面,要重視高等教育發展和繼續教育的投入,著力提高全市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使其符合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等的要求,確保各項改革、創新和引進能夠有效消化。

2.3 人才使用與培養同時抓 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要使人才始終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在充分使用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強人才的繼續培養,跟上時展要求,在促進人才為鷹潭做出更大貢獻的同時,有效地留住人才。在人才使用上,營造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濃厚環境,建立人才工作機制,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同時,促進公共部門、高校、企業人才之間的交流和資源共享。人才使用離不開人才培養,如果把人才的使用看作是一種輸出,人才的培養則是一種能量輸入。沒有能量的輸入就不可能有能量的輸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各企業應將工資總額的1.5%的比例用于職工教育培訓,并保證一定比例專項用于技術工人的業務培訓。要克服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把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要針對發展實際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加大創新人才、高科技人才的交流學習和學術研討,形成濃厚的創新科研氛圍;另一方面,加強對職業經理人、高管等的培養力度;同時還要加強對中基層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使培訓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科學化,努力提高培訓效果。

2.4 企業主導與政府推動支持相結合 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過程中,企業占主導地位,但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2.4.1 加強政策創新,營造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制度環境。將招才引智工作同步納入招商引資考核和政府目標考核,切實動員社會各方共同招才引智,推進孵化園區的建設,對引進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提供創業資金和干事創業的舞臺。為引進的急需高層次人才,在享受政策待遇和引進程序上實行特殊的“綠色通道”。

2.4.2 加強關愛服務,營造安居樂業、舒心舒適的生活環境。許多地市都將建人才公寓納入招才引智的舉措之一。鷹潭著力打造富裕秀美宜居和諧城市,也有必要建設一批人才公寓,優化人才生活基礎環境,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公共事業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創造拴心留人的好環境,使人才在鷹潭干事創業放心、安心、開心。

2.4.3 加強輿論宣傳,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使各類人才在鷹潭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營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弱化官本位思想,提高人才的社會和政治地位,讓人才有機會參與重大決策,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的同時幫助實現人才的價值,使人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更好地留住人才。

2.4.4 完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信息管理平臺,為求職者的就業提供指導,為企業的人事管理提供參考,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3 結語

人才資源在物力、財力、人力三大資源中是第一資源,是具有創造力的主宰性資源,其它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過人的作用,才能得到開發和利用。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合理選人、用人、育人、留人,鷹潭這個江西省的小巨人,將乘著人才托起的翅膀駛入發展快車道。

參考文獻:

[1]李麗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推進人才興業戰略[J].新,2009/11.

[2]劉波.依托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J].人才資源開發,2010/03.

[3]邵玲.知人善用 建造聚人的強磁場[J].職業時空,2008/05.

篇(2)

四川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吳凱與巴中市委書記李剛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進與巴中市副市長袁聞聰分別代表四川省科協與巴中市人民政府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此次合作旨在加快巴中科普事業發展,推動科技興巴戰略,提高巴中民眾科學素質,促進巴中“兩化”互動、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合作將按照四川省和巴中市發展的總體部署,本著“優勢互補、務實開拓、創新機制、共謀發展”的原則,切實加強巴中的科協組織網絡建設、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科普能力建設,推進巴中市公民科學素質達到全省的平均水平,著力提高為巴中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能力,共同推動巴中加快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北向東向開放高地、川陜渝重要的樞紐聯結地、西部綠色經濟示范區、全國扶貧開發示范區、川東北重要中心城市,努力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此次合作內容包括兩部分,就是明確四川省科協的責任重點和巴中市政府的責任重點。四川科協工作重點為:一是促進巴中著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包括逐步配備科普大篷車,推動巴中建設科技館,支持巴中農村綜合科普示范區建設,支持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區)工作等。二是支持基層科普能力建設。指導巴中抓好社區科協、農技協的建設和發展,支持巴中建設農村綜合科普示范區。三是助推企業科技進步。支持開展“金橋工程”、“廠會協作”、科技咨詢等服務活動,支持加大高端人才引進,爭取在5年內幫助巴中建立1家院士工作站和4家各具特色的專家工作站。四是幫助巴中科技人才成長。強化對巴中各類科技學會專兼職工作人員和會員的培訓,支持巴中承辦重要的學術會議。五是探索基層科普工作的路子。省科協將通過與巴中市的合作,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創新科協工作模式和有效發揮專家人才的作用等方面進行試點,積極探索基層科普之路。

巴中市政府工作重點為:一是加強對科協工作的領導。充實和完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領導小組,將科學素質綱要工作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內容,把科協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部署、同落實。二是建立健全科協組織網絡。支持建設好縣(區)、鄉鎮(街道)、社區、企事業等基層科協組織,配齊配強各級科協領導班子,逐步改善科協工作條件等問題。三是切實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優先解決市科技館建設中的具體問題,支持城鎮、社區科普畫廊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科普“站、欄、員”建設,努力增強科普服務能力。四是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按照《科普法》及科普示范縣創建標準足額預算科普工作經費,并隨著財力增長逐年增加;切實解決好科協機構、編制等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設立巴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勵,充分調動青少年科技創新熱情。

此次合作期限為五年,合作雙方還明確了合作機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四川省科協與巴中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推進領導小組,雙方分別確定一個牽頭責任部門,并將其主要負責人作為聯絡員,保持密切聯系與磋商,指導和協調合作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合作重點等工作。三是密切信息溝通。通過不定期制發簡報、交流調研等多種形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信息通報交流渠道,促進不斷拓展雙方合作范圍、深化合作內容、提高合作層次,更好地服務巴中經濟社會發展。

吳凱表示,四川省科協將從四個方面與巴中市政府加強配合,務實推進戰略合作。一是緊密結合巴中產業發展實際,努力提供科技支持與科技服務。二是緊密結合服務巴中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全面推動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三是緊密結合巴中科技發展的現狀,積極扶持巴中提升持續創新發展能力。四是緊密結合巴中科技人才需求實際,大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篇(3)

一、駐保高校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作用日益凸顯

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特別是近兩年來,駐保高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支持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成為推動我市科學決策的“智囊團”。早在上世紀70年代,河北農業大學就以承擔“河北太行山區開發研究”項目為契機,在我市西部山區建設了一批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開創了山區開發建設的新模式,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此外,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金融學院等高校分別承擔了《打造“低碳保定”,推進節能減排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研究》、《加強文化強市建設研究》、《保定市“十二五”金融產業發展規劃》等一批重大課題研究,有力地服務了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

(二)成為加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提升產業上助推。近兩年來,駐保高校積極為我市三大主導產業及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二是在技能培訓上助推。河北農業大學在2001年就成立了科教興農中心,配備了30名專職推廣員,每年投入200多萬元,長期從事興農、扶貧和技術骨干培養工作。三是在服務企業上助推。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等高校分別與天威、樂凱等百余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簽署160余項技術合作協議。

(三)成為我市人才的“搖籃”。據統計,近年來駐保高校就培養各類畢業生近14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近8萬人,碩士研究生6千余人,博士生346人。每年有近萬人留在保定工作,成為支撐我市三大主導產業及其它各個行業的一支生力軍。

(四)成為我市名城效應的“放大者”。每年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特別是龐大的親友團,把感受到、經歷過的保定人文、歷史、經濟及社會發展現狀等信息廣泛向社會進行傳播,這無疑對提高保定的知名度起到了“揚聲器”的作用。

二、駐保高校自身也得到較快發展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近年來,駐保高校在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高校自身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目前駐保各高校本科專業達到335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37個,博士后流動站15個,博士授予一級點8個、二級點69個,碩士授予點245個。

(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一是生源持續增加。調查顯示,僅2008、2009兩年,駐保高校就招錄新生近10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741名、博士生213名,較前三年分別增長了3.3%、8.4%、2.6%。二是就業前景更加廣闊。近三年來,我市累計有2533家企業與駐保高校提前簽訂用人協議,吸收畢業生1萬余人。較好的創業環境和畢業生就業率為駐保高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三)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明顯增強。2007年以來,駐保高校共承擔“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30項,省級科研項目629項;申請專利225項,其中發明專利160項,獲授權專利65項。

(四)創新發展的理念明顯增強。一是優化調整學科設置。去年以來,駐保高校根據我市產業發展形勢和需求,新增了新能源、汽車設計等專業8個,刪減合并專業2個,培養了一批“適銷對路”的專業人才。二是推進校企合作。近兩年來,駐保高校直接參與或服務的企業達到409家,與重點企業共建了20多個研發機構,承擔或合作項目428個,技術服務項目241個,面向企業開展技術培訓7萬余人次,獲得企業科技服務經費高達2629.5萬元。

三、制約高校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一是封閉辦學,眼光向上。當前,盡管高校在開放度、外向度等方面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多數高校仍只是重視與上級教育機關及各高校間的聯系,輕視與地方政府、企業間的聯系。學術研究多,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匹配課題研究少,滿足上級需求多,與地方結合、對接少。二是只重研究,不重市場。據了解,我市高校每年都在科研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成果的實用性卻不高。參研人員往往只重視成果在刊發上的轉化,忽視成果的市場轉化。三是學用不一,用學脫節。雖然我市每年都有近4萬人的畢業生隊伍,但其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率卻不足30%,相當一部分學生只重理論、不言實踐,只重老套、不言創新。

四、加強政校、校企合作,實現互惠共贏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政府啟動機制,搭建高校與地方互動平臺。建議成立政校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各高校校長擔任,市財政、國土、規劃、公安、發改、教育、人事、科技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負責綜合協調和具體工作開展。當前主要應開展好四項工作:開展定期互訪活動,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開展定期研討,重要決策征詢制度。

篇(4)

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經濟規模和運行質量、城市建設和發展環境、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通過此次考察,我們看到,*的主要經驗就是不斷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實踐充分證明,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建設區域經濟強市、文化旅游大市、社會和諧之市的目標是對的,市二次黨代會確定的以“三化”促進“三市”的指導思想是符合酒泉發展實際的。因此,我們要把產業培育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核心,要堅持把推進工業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環節,要堅持把推進城市化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要堅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改變農業弱質地位的突破口,要堅持不懈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在更大程度和更高水平上實現對外開放,要以干部作風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建設區域經濟強市、文化旅游大市、社會和諧之市。

要堅持把推進工業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環節。近年來,酒泉堅持項目帶動和工業強市戰略,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實施全民創業工程、重獎新上工業項目、落實包掛責任,工業項目建設和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都有了一定發展,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增長幅度最快的產業。但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實施工業強市在措施上就是要堅持“扶優扶強、引強做大、產業聚集、科技助推、循環發展”。“扶優扶強”重點在如何“扶”上。*的經驗告訴我們,幫助企業發展,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真正把“一站式”辦公落到實處,各部門要提高“一站式”服務大廳的辦事效率。要保證政策落實,要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要通過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引強做大重點在如何“引”上。一要盯住世界五百強企業和國內大型企業集團,主動和他們交朋友。二要做好“節會經濟”這篇文章。三要加快口岸建設。產業聚集關鍵是“聚”。就是要加大園區建設力度。一要形式靈活,不能固定一種模式。二要機制靈活,防止惡性競爭。三是加強園區自身建設。科技助推的關鍵是“助”。*的實踐告訴我們,在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同樣可以吸引技術集聚、人才集聚。要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引進科研人才,建立企業科研機構,提高科技對工業經濟的貢獻份額。發展循環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利于做強做大產業基礎,我們要結合酒泉實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要堅持把推進城市化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十五”期間是酒泉城市建設速度最快的五年。三級城市體系基本形成,城區規模迅速擴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變。但是看了*的城市建設,我們還有不少差距。對此,我們要重點抓綠化、抓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位。我市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生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城市特色水平也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提高市民的素質,關鍵還是在管理。

堅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改變農業弱質地位的突破口。農業產業化就是要抓龍頭,抓節水,抓示范。他強調,要按照現代農業的布局抓酒泉的農業結構調整,要在這方面尋找新的思路,要在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上多做文章。這是關系到新農村建設成果的大事。關于節水問題,一定要拿出硬招,并要在這方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要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力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符合實際的企業和農民的新型合作關系,使企業和農民的利益關系一致,實現“雙贏”。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要立足當前、立足長遠、立足實際,走酒泉特色之路,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篇(5)

關鍵詞:高速公路 經濟管理 體制改革 探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逐年攀升,高速公路具有高投入、廣收益的特點,特別是對于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建設高速公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高速公路作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單一的政府投入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交通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要開展多方位的融資來源促進高速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這不僅能有效帶動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能切實服務居民的出行,所以,對我國經營性高速公路實施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探索經濟、法律、行政、多元化融資、成本管理等改革措施對提高高速公路運營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內涵

交通運輸是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高速公路在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和社會生產力發展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高鐵、航空等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新建高速公路項目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對于高速公路的建設運營效益貢獻力不足,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運營效益好,如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的良好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逐步開放引入民間資金,高速公路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如何對高速公路實施有效的經濟管理,不但能維護高速公路設施的完整性、安全性,而且能使民間資本得到應有的投資收益。開展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就是要破解新形勢下高速公路建設運營面臨的新問題,促進我國高速公路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途徑

(一)以市場為平臺,強化高速公路企業主體地位

高速公路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具有工程建設規模大,運營非營利性,投資金額巨大,經營風險未知等特點。長期以來,政府作為高速公路建設的主體,政府投入是高速公路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當地的財政能力不同,早期的高速公路建設主要集中經濟水平發展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長期單一的依靠政府的資金建設高速公路,不僅占用了大量的財政資金,而且建設速度較慢,對于欠發達地區,建設高速公路成為了奢望。高速公路由于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所有權歸國家所有,民間資本難以進入,改革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就是要以政府為指導,以市場為平臺,強化高速公路企業主體地位,發揮高速公路企業在市場中的靈活作用,引入民間資本作為建設資本的有效補充,形成路權歸全民所有,高速公路公司式經營管理,多方投資,多方受益,共同促進高速公路建設的蓬勃發展。

(二)以法律為保障,打造完善的法律保障環境

先進、完整的法律體系是提升高速公路運營水平的有效途徑,有利于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的現代化、正規化和市場化。現有的關于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規很多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的需要,針對當前高速公路建設運營中出現的新問題、新事件,相關部門要及時補充、更改、修訂,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需要一整套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在2004年我國修訂及頒布的 《公路法》、《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等高速公路法,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收費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但是并沒有對高速公路擴建、修葺等內容進行規定,導致了高速公路在運營維護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無法可依的問題[1]。對于暫時不具備修訂成法律的問題,政府作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要及時回應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出臺相關的政策,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通過打造完善的法律環境,為高速公路企業在市場化發展形勢下提供權益保障。

(三)以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拓展高速公路建設資金來源

高速公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一般的施工企業很難滿足工程建設資金需要,需要進行融資,股票融資、債券融資、銀行貸款是經營性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方式[2]。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企業通過股票融資一般是將高速公路進行股份化或重組,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將所獲得的融資投入高速公路建設當中,股票融資速度快,但對施工企業資質有較高的要求。債券融資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融資方式,施工企業通過金融機構向社會發行債券,社會公眾對施工企業和高速公路項目的認知程度會影響發債的進度。銀行貸款是一種較為簡單的融資方式,施工企業將高速公路的經營權抵押給銀行從而獲得貸款。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設的順利進行,而強化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成本管理是提升高速公路建設效益的另一個重要途徑,高速公路建設工程量大,項目周期長,開展成本管理會對施工企業的整體效益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篇(6)

加快發展彰顯功能

2012年,貴州保險業以同比增長14%的速度突破保費收入150億元大關,是2009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的1.58倍,但對貴州省GDP的貢獻僅2.2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88個百分點;人均保費即保險密度432.4元/人,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7.8%。貴州保險業要縮短與全國保險業的發展差距,助推貴州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唯有加快發展。

隨著全省各族人民盼發展、想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兩加一推”主基調、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的深入推進,為縮短貴州與全國發展差距、實現同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全省保險業夯實了加快發展的基礎,拓寬了快速發展的空間,提升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全行業緊緊圍繞主基調主戰略,承擔經濟社會發展風險保障,積極融通資金參與建設等作用,在助推全省經濟社會實現2020年與全國同步小康的同時,努力實現全省保險業發展與全國保險業發展基本同步的目標。

截至2012年底,保險業為全省4100萬人次提供1.26萬億元風險保障,為1.66萬家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城鄉居民個人財產提供2.49萬億風險保障,為貴州茅臺酒廠、粵黔電力、水鋼等重點企業和清織高速公路、貴陽客運東站、國酒快線等重點工程提供3528億元的風險保障,為安順、水城96個煤礦7600多名井下從業人員提供保險保障。僅2012年,全省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55.3億元,較上年增長40%。保險保障功能的發揮,有利于助推全省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構建和諧社會。

2010年至2012年,全省保險業主動優化保險產品供給,提升保險保障水平,累計為煤礦和非煤礦山工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逾1102億元,承擔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賠款支出3.95億元,有力地支持煤礦和非煤礦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貴州保險業將遵循“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模式,加強對煤礦和非煤礦山、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等高危行業的保險服務,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風險管理優勢,做好與國家工傷保險的銜接,為高風險企業提供涵蓋意外保障和醫療保障的一攬子財產、責任、意外保險保障,在切實解決高危行業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后顧之憂的同時,逐步建立覆蓋廣、保障足、重預防的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風險保障與安全生產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切實防范化解高危行業風險。

全行業將緊緊圍繞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主戰略,以“5個100工程”和建設貴安新區為重點,開發更加貼近消費者、貼近市場的保險產品,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滿足全省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多元化的保險需要。

服務“三農”普惠民生

貴州省鄉村人口約占全省人口的64%,解決好“三農”問題至關重要。近年來,貴州農業保險發展勢頭喜人,涵蓋到能繁母豬、奶牛、森林、烤煙等多個品種。2012年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31億元,支付賠款2316.4萬元。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區域拓寬至全省范圍。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承保111.73萬人次,承擔風險保障468.41億元。今年,貴州保監局與省財政、農業、林業等部門聯合下發文件,將全省農業保險補貼品種從原來的能繁母豬、奶牛、森林三個品種擴大到水稻、小麥、玉米、油料作物、馬鈴薯、糖類作物等10個品種,基本覆蓋到全省的主要農作物。

保險業將進一步創新“三農”保險發展思路和模式,擴大能繁母豬、森林、水稻、小麥、玉米等中央財政補貼品種的覆蓋面,因地制宜發展煙草、茶葉、中藥材、蔬菜等貴州特色農產品保險,研究開發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等新型產品,分散農業生產風險,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推廣為契機,大力發展醫療、意外、養老等保險業務,為廣大農民提供較為全面的保險保障,重點提升外出務工農民、被征地農民等群體的保障水平;支持保險機構加強農村網點建設,健全“三農”保險服務網絡,完善保險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水平,為廣大農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

今年1月,《貴州省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印發,從4月1日起正式啟動大病保險工作,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目前,貴陽、畢節、黔西南、六盤水及銅仁5個市(州)正在穩步推動大病保險工作,全省1421萬人即將參與大病保險試點。截至7月底,已為120名參保居民支付大病保險賠款1164.22萬元,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居民大病醫療自付費用進行二次補償。同時,保險業通過發展企業年金、個人年金、養老、醫療、疾病保險業務,緩解人口老齡化和醫療費用增長對居民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到2012年末保險業共為全省城鄉居民養老和健康積累風險準備金300.77億元。商業保險機構還積極參與“新農合”經辦管理服務,為六盤水市鐘山區31.98萬人(次)參合農民提供醫療費審查及給付服務,基金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意外險、責任保險發展迅猛,校園方責任險基本實現全省全覆蓋。保險業與各地交警部門聯合在全省9個市(州)中心城市建成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快速理賠中心,促進中心城區交通暢通。貴州保險業發揮精算、網絡、管理優勢,在更廣層面、更深層次參與全省居民養老、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保險業務,做好校園方、旅行社責任保險工作,協調推進環境污染責任試點,積極發展公共安全、醫療等領域責任保險,積極服務社會管理創新。

引資入黔擴大就業

貴州在工業強省和城鎮化戰略帶動下,正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參與重大工程建設,既是貴州保險業發揮經濟補償功能助推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貴州保險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圍繞“四化”同步,基礎設施建設先行,貴州保險業要主動走出貴州,積極向各保險總公司推介貴州能源資源富集、生物多樣性良好、旅游開發潛力巨大等優勢,積極引入保險資金參與貴州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公用及旅游開發等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落實人保集團投資我省高速公路建設30億元和平安保險集團以企業債券投資六盤水市電力、城市改造、機場建設等項目落地,努力爭取有意來貴州投資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的的保險集團(公司)來黔投資,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篇(7)

關鍵詞:高校機電教育 經濟影響 協調發展

經濟的戰略調整將引發經濟領域在產業結構、行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等三個層面的深刻變化。機電專業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自成體系的新型學科,并使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系統工程技術。面對新一輪經濟發展和競爭,我校如何圍繞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如何面向產業發展需要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積極為社會培養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重新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前瞻性地構建高校機電專業新體系,對推動我國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十分必要。

一、我國經濟現狀及發展前景

近年來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經濟發展顯著加快,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工業生產強勁回升。將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高技術化、高效化的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區戰略,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

二、高校機電教育現狀

我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推進高校教育協調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實用人才。緊緊圍繞新型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調整專業結構,設置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新型專業和特色專業,提升核心專業層次。在培養人才和企業用工方面進行密切合作、校企共建、校企共贏,共建機電類實訓基地。對高校專業設置進行規劃從而助推了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高校專業教育必須面向行業經濟發展進行布局調整,融入行業經濟發展,專業與課程的設置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社會用人企業的需求對接,體現辦學特色和人才質量

三、對高校專業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確立發展高等專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加大對高效統籌管理力度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的時期。目前,勞動力素質較低、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特別是高級技工和技師缺乏,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通過發展高校專業教育,提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結構,這既是把人口負擔轉變為人才資源優勢的必由之路,也是實施人才戰略的必然要求。根據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就業需求預測和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認真制定我校發展規劃,并力爭做到高校專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

(二)加強宏觀調控,強化高校專業服務經濟發展的功能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規劃,圍繞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抓好高校專業院校專業建設的宏觀管理和指導,促進高校專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應指導不同專業學校專業布點的專業分工,避免熱門的專業一哄而上,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制定政策支持社會急需而報考冷淡的專業發展。對社會急需、招生困難的專業,實行學費減免或補貼政策,適當降低部分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擴大入口;對不適合高校專業教育的專業等應予以取消。

(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為我國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校專業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增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所謂“以就業為導向”,實際上就是以用人市場為導向,以用人市場所需專業人才及對高校畢業生的素質與能力要求為導向。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一定是具有特色的市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特殊需求構建兩大體系,但還應有前瞻性的思路,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動規律與發展趨勢,實行超前的宏觀的規劃。

(四)校企緊密合作,積極探索高校專業經濟產業化

高校專業教育要堅持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不斷開辟并建設好符合要求的實習基地,把教學、科研、生產、經營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既要注重教學效益,還要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首先,學校要了解企業技術工人隊伍現狀和供求趨勢,反饋企業用人信息,聽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以及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學校教學工作。根據企業的需求及預測分析確定專業設置,形成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其次,充分發揮職業學校在設施、設備和師資等方面的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眾多的技術人力支持。

(五)高校專業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

目前,我區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調整時期,需要大量的適應新崗位、新工種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員工個體發展而言,經濟與社會的變遷造成現代職業的半衰期越來越短,人們的職業和崗位變動頻繁,職業教育和培訓成為人們自我發展的終身之需。因此,我校的專業應積極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正處在結構大調整、產業大轉移、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是加快發展的大好時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專業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光明。在企業管理中.機電就是將市場信息供需變化有機的結合起來.成為指導生產的依據。在未來的企業里.機電產品和機電在管理中的應用.將是企業進步和發展的標志。總之.大幅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成為當今新技術發展的主流。專業教育要緊緊抓住有利機遇,面向市場,服務社會,強化規劃,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構建適應我國經濟特色新體系。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毛多水多高潮高清|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日本大骚b视频在线|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十三以下岁女子毛片|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性欧美video高清|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强制入侵完整版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中国免费看的片|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 国产性猛交╳xxx乱大交|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色狠狠久久av北条麻妃|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内射大片99|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