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林畜牧業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切實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
我區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肉、蛋、奶協調發展,區內以穩定、提高、拓展產業鏈為主,著力提升畜牧業科技應用水平;全面實施外拓戰略,在市外建立穩固的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保障市場有效供應。各鎮鄉(街道)必須從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市場有效供給的高度來認識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思路、明確責任,加強對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領導,確保工作目標的完成。
市政府下達給我區的指標是:至年,肉、蛋、奶自給率分別達到42%、36%和30%;年出欄生豬37萬頭,年出欄肉禽250萬羽,存欄蛋禽100萬羽,奶牛存欄1800頭。其中,在市外建立的畜產品生產基地的70%生產能力可以計入目標任務。
結合我區實際,由于邱隘鎮和下應、中河、鐘公廟、首南、石碶等五個街道地處新城區,屬禁養區域,不再下達目標任務。其余各鎮(鄉)應根據上述目標任務,按照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對轄區內的畜牧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空間進行科學分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在充分挖掘現有畜禽養殖場生產潛力、不斷提高畜產品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著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和個人到市外建立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努力完成畜產品生產目標任務(具體詳見附件1)。
二、統籌安排、分批實施,認真落實畜牧業發展規劃
在鞏固現階段畜牧業環境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實行較為嚴格的環境政策。按中央、省、市各級關于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的要求,今后幾年,在適宜養殖區,重點支持以提高畜牧業科技應用水平為主要內容的畜牧業種子種苗和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環境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在總量控制、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鎮鄉適度發展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創出一條循環農業之路,打出綠色有機畜產品品牌;支持現有規模牧場和畜牧小區擴建項目,努力提升我區畜牧業現代化水平。計劃重點建設存欄600頭基礎母豬的國家級原種豬場1家;新增存欄種公豬100頭的豬人工授精中心1家;年出欄商品豬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全部得到改造和提升,全區年出欄商品豬穩定在18—20萬頭。我區“-年畜牧項目實施計劃”詳見附件2。
三、完善機制、強化措施,不斷促進畜牧業持續發展
(一)統籌區域發展,建立畜牧業發展統籌資金。為促進落實畜牧業發展規劃,提高畜產品生產能力,在不減少原有畜牧業發展和動物防疫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區財政預算每年安排300萬元,設立區畜牧業統籌資金,實行滾動使用。統籌資金主要用于扶持生態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建設;上級項目和政策的資金配套;對主要畜產品自給率高或在發展現代畜牧業上有突出貢獻的鎮鄉給予獎勵。
(二)堅定不移地實施畜牧業“走出去”戰略,在市外建立穩固的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到年,在市外建立商品豬生產基地的生產規模要達到年出欄27萬頭,各鎮鄉在市外發展的畜牧基地,可按認定規模的70%抵充任務,區農林局負責市外商品豬基地的認定工作,并簽訂返銷協議,并根據其建設規模、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和實際生產能力,分期分批列入市、區二級產業化基地項目,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市外商品豬基地認定辦法由區農林局另行制定。如遇自然災害、疫病等特殊時期,急需從在外基地調入商品豬的,由區貿易局另行制定政策和應急預案。
(三)繼續實施畜牧業優惠扶持政策。一是繼續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對于列入市級豬人工授精補貼項目的每頭份豬常溫配套補貼5元;能繁母豬和良種后備母牛補貼按上級文件精神執行。二是繼續加大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力度。在鞏固畜牧環境整治成果的基礎上,堅決杜絕在禁養區的畜禽飼養,加大在非禁養區的規模畜禽養殖場的治污力度。繼續實施畜禽糞便無害化治理政策,力爭到年所有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面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三是切實保障畜牧業生產用地。按照畜牧業規劃要求和各鎮鄉實施方案,在鎮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要安排好足夠的畜牧生產擴建用地;要根據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建設要求和農(林)牧結合種養配套比例,在實施土地整理和建設中,應充分考慮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需要,預留用地發展空間,提供足夠用地數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興辦規?;笄蒺B殖場(小區)所需用地,根據明電號文件規定,按農業用地管理。四是區內新建、擴建的規模畜禽養殖場按《市規模畜牧養殖場(小區)建設管理暫行規定》中的扶持政策執行。五是對不破壞耕作層的建筑方式,經區農林局認定,按《市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不破壞耕作層建設方案》中的扶持政策執行,在市級補助每平方米30元的基礎上,給予1:1配套。六是畜禽養殖場(戶)和畜牧小區水電收費按農用水電標準收取。對于已享受農業產業化基地等政策支持的建設項目,不得重復補助。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
發展現代畜牧業,對保障我區畜產品供應能力、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確保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鎮鄉和區級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切實研究和解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各類問題,大力支持畜牧業種子種苗等畜牧業高端技術產業的發展,切實保障畜產品的有效供給。
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海西州共有農牧業加工企業45家,其中培育國家、省、州級龍頭企業19家。共培育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12家,成員總數達34527名,帶動農牧戶30812戶;已培育省級示范合作社29個、州級示范合作社65個,成立枸杞、畜牧業和設施農業等農牧業產業協會3個。天峻縣不斷發展壯大“以草場承包經營權和牲畜人股,實行股份制經營”的“梅隴模式”,取得畜牧業增效、牧民增收的良好效益。去年8月梅隴村合作社榮獲農業部“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榮譽稱號,去年底金村各類牲畜存欄8819頭(只),69戶212名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6萬元,較上年增加3271元,增長25.7%,實現經濟收入翻番。梅隴村通過種羊選育和“五統一分”管理(統一輪牧、統一配種、統一育肥、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分群養殖),有效轉變傳統畜牧業生產方式,達到集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實行按股分紅,實現分配方式轉變。采取用工按勞取酬、利潤按股分紅為主的分配模式,分配方式由單純按勞分配向勞動、草場、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轉變,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梅隴村已基本實現整體脫貧。烏蘭縣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發展特色農畜產品種養殖及加工銷售,積極推動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全縣共成立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4家(擁有注冊商標的合作社4個),入社成員6859人,注冊資金1.1億元,輻射帶動農牧戶4495戶,戶均年增收1800元。枸杞、馬鈴薯、油菜、蔬菜、飼草料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8.3%。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工意愿,先后舉辦挖掘機、刺繡、計算機等專業技術培訓,累計培訓57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95%,就業率達到90%。
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地區草食畜存欄330.18萬頭(只),育活各類仔畜114.5萬頭(只),增長3.3%,仔畜成活率91.44%。德令哈以推進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為總體思路,以提高養殖業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推進全市畜牧業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年內計劃完成母犏牛存欄4300頭、柴達木三元雜交牛存欄400頭,人工授精3500頭,繁育犏牛母牛2000頭,完成母牦牛人工授精及自然1000頭,種植飼草1.35萬畝,其中紫花苜蓿1萬畝、青貯玉米3500畝。烏蘭縣按照“基地化養殖,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建成三元牛、毛驢、家禽、奶牛養殖和仔豬繁育5個基地,三元牛養殖規模達500頭,毛驢養殖規模達300頭,家禽養殖規模達6萬羽,奶牛養殖規模達300頭,仔豬養殖規模達3000頭。
特色農牧產業穩步發展。都蘭縣諾木洪枸杞交易市場主體工程已完成,德令哈市枸杞交易市場已開工建設。有機枸杞基地達到3.47萬畝。300多項農殘指標達到歐盟有機標準,全面啟動德令哈、都蘭示范園建設,采取“三制、三協議”措施,兩個園區年內入駐企業9家,投入資金將達10.37億元;新增母犏牛1158頭,共存欄6227頭,已生產牛犢624頭。種植飼草料49008畝,其中紫花苜蓿27245畝、青貯玉米8487畝、燕麥及其它牧草13276畝。加快3個柴達木三元雜交牛育肥基地建設;組建成立養驢專業合作社8個,建成德令哈、都蘭、烏蘭養驢指導站,存欄野血驢2420頭;開工建設3000棟冬暖式日光溫室,其中733棟完成墻體建設。2012年,格爾木市為增強柴達木枸杞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署共建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級)合作協議,已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6000畝,今年出口規模有望達300噸。目前,格爾木已建成枸杞出口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6000畝,今年出口規模有望達到300噸。
城鄉一體化較快發展。全州共落實各類資金4.72億元,新建房屋1630戶、改建房屋284戶、圍墻25.21萬米、大門1522座,新建廣場19處4.04萬平方米、雜物堆放活動板房17間、公廁14座,新建蓄水池7座,改造給水管道3500米、供暖主管道1368米、防洪排堿排水溝47公里,地面硬化12296平方米,鋪設方磚3099.5平方米,澆筑籃球場混凝土地基400平方米。
多渠道爭取農牧區發展資金。全州落實各類農口項目153個,落實各類資金19.43億元,用于實施全州農牧業產業、基礎設施、整村推進、易地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其中,續建項目74項,落實項目資金7.88億元;新建項目79項,落實項目資金11.5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全州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推進農牧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水平;探究
引言
我們在對我國的畜牧業進行分析的時候,發展我國的發多數畜牧業產區在農村,我們稱之為基層畜牧業?;鶎拥男竽翗I養殖戶大多數是農民,農民沒有科學的養殖技術,也不能夠進行科學的管理,而且大多數的養殖戶,都是靠經驗積累。養殖戶的管理和養護技術,不足以確保畜牧產業的正常發展。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養殖業對養殖技術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養殖人需要對自身的技術進行相應的提升,并且還應該加大相關技術的提升和研究。畜牧業在發展的時候離不開獸醫的,那么基層畜牧業在發展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到獸醫的作用,不斷提升獸醫的服務質量。基層的養殖對需要加對養殖技術和管理技術進行提升,不斷的融入新的技術。我們在對養殖戶進行管理的時候,可以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其管理質量。
1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技術服務水平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在對人們生活進行改善的時候,需要做好細節的分析工作。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的基礎部分,能夠影響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鶎有竽翗I的工作十分的重要,為了提升其質量,我們需要加大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下面我們將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首先,就是基層畜牧業的獸醫服務意識較差,對待基層畜牧業的養殖戶多有怠慢之處,在養殖戶心中產生一定不好的影響;其次,基層畜牧業的獸醫很容易受到忽視,導致其心理存在著待遇不公的意識;養殖戶在進行養殖工作的時候,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能夠對獸醫的作用進行認識,導致開展養殖工作的時候,不尋求獸醫的幫助;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獸醫的技術較為落后,不能開展正常的工作。最后,基層畜牧業的發展不受人們的重視,在開展工作的時候,都是按照對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避免以往的問題,對今后的工作進行指導。這種工作形式很難在未來的工作中開展。還有,人們對畜產品的質量不重視,生產出來的畜產品,不經過嚴格的審核,很難確保其質量,導致畜產品的經濟效益低下。我們對基層畜牧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主要是為了加大力度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基層畜牧業的質量。
2制定相應的措施,提升技術服務水平
通過對基層畜牧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結合現階段的技術,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
2.1明確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
對養殖相關的工作人員的職責按照國家頒布的標準進行管理,對技術人員的技術進行檢測和審查,確保技術人員具備相應的技術。如果技術人員的技術不過關,我們需要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直至技術合格為止。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審核,盡可能提升基層養殖廠的養殖技術。在對獸醫進行審核的時候,不僅需要審核其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還要對其實踐能力進行考察。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大對其工作人員的職責等進行規范,確保獸醫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工作。
2.2制定職業的標準和規范
畜牧業的發展十分的重要,基層畜牧業的發展更需要我們進行嚴格的審核,對其工作人員,我們需要制定標準的職業標準,對其工作進行規范。獸醫也屬于畜牧業中的技術人員。管理者需要對獸醫的職責和工作內容進行熟悉,按照獸醫工作的特點編制標準。在實施的時候,就方便對編制的標準開展工作。近幾年,我國對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那么獸醫就是保證我們畜牧產品質量的首要管關卡。獸醫需要結合自身的技術,按照國家的規定對相關的畜產品進行防疫工作;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使用相關的藥物,以此減少食品安全問題。
2.3對畜牧業技術人員進行規范管理
畜牧業近幾年的發展,主要是因為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想要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畜產品的質量由畜牧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管理的時候,需要相關人員按照自身的能力開展工作。在對畜牧業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時候,需要管理者加大對基層畜牧業工作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計劃進行管理的工作。在對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時候,不僅僅是需要我們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行核實,還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制定標準的獎懲制度,確保工作人員正常的工作。
2.4工作中按照法律法規辦事
獸醫在開展基層工作的,需要按照基層的畜牧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總結基層畜牧業的特點。為了保證我們畜牧業市場變得更加合理,我國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畜牧業進行規范。獸醫在工作的時候,不僅需要做好分內之事,還需要確保不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在未來的發展中,人們將會越來越重視服務,也就是說畜牧業也需要在服務行業開展工作。
2.5提高服務能力,增加資金投入
畜牧業在對服務能力進行替身給的時候,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對獸醫技術進行研究,研究市場上的最新的獸醫設備。提高基層獸醫的服務技術,確保我們獸醫的整體工作能力,保證基層畜牧業的正常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層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的基礎組成部分,畜產品的質量備受人們關注,獸醫是保證畜產品質量的最重要的環節,我們需要對獸醫的工作進行調整,提高其服務質量。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我們加大對獸醫技術的服務工作進行調整,適應人們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仁毅.提升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服務水平在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20):242.
[2]王薇.動物疫情公共危機政府防控能力建設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5.
[3]畢一鳴.我國基層獸醫服務體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4]劉成柱.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06):256.
>> 對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探討 對蔡甸區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思考 生態畜牧業是果洛草原畜牧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生態畜牧業:西部草原畜牧業經濟發展的走向 石漠化地區草地生態畜牧業的經濟學思考 發展高原特色生態畜牧業的建議 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研究 探析畜牧業生態養殖技術 畜牧業產業化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黑龍江省畜牧業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 草原生態畜牧業與集約型畜牧業辨析 對海西州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思考須 對草原畜牧業與草原生態環境間矛盾突出問題的調查 淺析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淺析海南州生態畜牧業建設和發展 生態畜牧業:貧困山區農民致富之路 生態脆弱區草原畜牧業發展問題研究 生態畜牧業成農民脫貧主導產業 錦州畜牧業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寧夏草地生態與畜牧業生產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淺析生態畜牧業對當代生態學的借鑒 淺析生態畜牧業對當代生態學的借鑒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石春梅")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文章從充分發揮食物鏈原理是生態畜牧業的重中之重;與當代生態學息息相關的生態位原理;物質循環再生與物質共生原理在生態畜牧業中的應用三個方面來淺析生態畜牧業對當代生態學的借鑒。 【關鍵詞】生態畜牧業 當代生態學 可持續發展觀 生態保護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111-02
生態畜牧業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以生態文明為指導思想的新興科學產業,是大農領域為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而規劃的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在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軌跡上,當代生態學猶如鐵軌,指引著生態畜牧業這個高鐵的發展與前進??梢韵胂?,在未來的畜牧業中,定是以當代生態學為核心的發展體系。
畜牧業從原始的結網捕魚、囿養鳥獸、役使牛馬到現在的生態畜牧,經歷了狩獵、圈養、馴化、繁育的漫長過程。其主要原因是人類生存條件與環境變遷,使得畜牧業隨之得到的相應的發展。而在21世紀,生態畜牧業就是時代的主旋律,在生態畜牧業中所運用的食物鏈原理、生態位原理、物質共生原理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都是從當代生態學中援引而來,將當代生態學加以運用,既為生態畜牧業的基本發展規則。
一 充分發揮食物鏈原理是生態畜牧業的重中之重
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農業暴露出巨大的能源危機后,原本高投入、高消耗的農牧模式暴露出現代農業體系中的不穩定性和不持續性,在困境中迎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自身原因,農業是我國安邦定國的決定性產業,所以我國明確提出要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建設當代的生態畜牧業,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我國長期以來的高投入低產出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得農牧業開展難度大,效益低。由于食物鏈系統養分利用率低,環境問題尤為突出。比如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使得養分不均衡,氮磷鉀肥比重偏差大,化肥大量的濫用使得農牧業生存發展難以維系。大量的有機廢物因得不到合理地使用而被浪費,因需求的增長而帶來的肥料增加的比例嚴重失調,其相差比例達八倍之巨。但我國的解決方式卻不能制訂出如同歐洲那樣嚴格的化肥投入和畜牧糞尿管理政策,我們只能在農牧與環境回報之間尋求平衡,而這個平衡的支點就是來自于食物鏈原理。在其中流動的能量合理地在肥料、作物、動物與人之間流動,通過優化讓生態環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食物鏈養分管理不僅是技術創新,同時也是政策改進。食物鏈養分管理并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或政策,而是一項系統的綜合策略,包含了化肥生產、農田、畜牧、家庭等環節的養分管理措施,還涉及資源、工商、農林、營養、環境等多個部門,以及區域和國家多種層次。這些養分管理措施的優劣直接決定了社會、經濟、生產、生態環境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長期以來,在人口和食物的壓力下,我國一直以滿足食物需求為目標進行養分管理,大力鼓勵支持化肥生產使用和集約化動物產品生產,忽視了養分的循環利用,因此大大增加了食物鏈養分流量,還產生了嚴重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食物鏈原理在生態畜牧業中,遵循兩個原則:(1)養分物質調控;(2)養分流動過程的調節。在該過程中,注重養分在各個環節的走向和合理利用是重中之重,由于食物鏈起始為養分,則人為投入是不可避免的,要使資源利用比例提高,才能實現生產力逐步提高和環境友好的目標。食物生產與消費的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的統籌調配也尤為重要。作物生產、畜牧生產、食品加工、家庭消費等各個子系統的構建和養分流動模式也是重點研究對象。各子系統具有重疊和包含關系,針對當前落后的現狀,深入研究國家宏觀層面上的食物鏈驅動機制和養分流動關系,探討研究應對我國特殊的食物鏈養分優化措施,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機制。研究區域或流域等尺度農田,畜牧和家庭亞系統養分流動和循環規律及其調控策略。
二 與當代生態學息息相關的生態位原理
生態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與其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而生態位原理就是利用在生態環境中各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綜合調控資源,使效益達到最大化,從而達到生態環境最優的狀態。人類在利用自然的同時,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才是生存的王道。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是生態畜牧業的關鍵科學問題。
針對我國的特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也應是因地制宜、千差萬別的。常用方法有生物地理分區法、保護空缺分析法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方法。全國各地按照自己的地方特點,因地制宜、取長補短,建立應對自己特點的保護措施,對不同類型的保護區進行功能劃分,將能進行經濟開發的地區進行合理的利用,將供應與需求平衡,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運用到實踐中去。面對森林生態系統、草原草甸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海岸生態系統等各種生態系統都應有獨特的應對方法,在開展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對農業生產的病蟲害能夠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在農田生態系統中,植物發病必須有病原物、寄主和環境條件。光有病原物和寄主,沒有合適的條件的話,植物是不會發病的。但在單一農作物環境中,大規模的農作物病蟲害卻極易發生。而生物多樣性原則恰恰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我們在畜牧養殖與農業生產中,發揮生物多樣性優勢,不僅減少了病蟲害損失,提高了效益,還能發揮生物多樣性優勢,使自然條件可持續發展。
例如,動植物共生稻作系統,使傳統稻作系統又回歸自然的保護。在稻田中,不僅種稻,還養魚、鴨、蝦、蟹、泥鰍、鱔魚等。經過大量實驗,這種系統有效地提高了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其主要特點在于,魚鴨可對植物治病菌菌核、菌絲進行取食,并取食水稻病葉,從而減少菌源,延緩病情擴展;動物在水中活動,使稻間通風透光,致病菌無法正常生長;另外活動能讓作物根系間增加溶氧量,提高生長能力;同時水系肥力顯著增加;各種稻田常見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對養鴨田的雜草控制力遠高于使用除草劑的稻田;稻田CH4排量也有明顯抑制。
三 物質循環再生與物質共生原理在生態畜牧業中的應用
物質在生態畜牧業中循環往復分層分級利用既是物質循環再生,在能量的流動過程中,物質也在流動,物質并不是單一的存在,物質也共同產生。在不停地物質循環中,環境污染也隨之避免,系統也得到了穩定和發展。各組分之間相互作用聯系共生,在各司其職之后形成有機整體。在構建生態經濟時,將其當作一個整體對待,各要素聯系起來,以整體的結構去看問題,最終不僅能夠揭示生產與消耗的關系,更能因地制宜地推出新的生產模式。
比如,在水產品養殖中,以養蝦為例,蝦池中生物種類不僅蝦一種,少量的肉食魚類如真鯛、鯫虎魚、鱸魚等與蝦同養,既能吃掉與蝦競爭的小雜魚,又能吞食病蝦,減少蝦病的鏈式傳染?;祓B羅非魚能夠抑制較大的藻類過度繁殖,將池中浮游生物資源利用起來,并能促進有益藻類生長。若貝類與蝦同養,二者取食習性不同,小型浮游生物與池中懸浮有機碎屑是貝類食物來源,這種混養模式可使蝦池水質得到凈化,減少污染,提高整體利用率。海參與蝦混養也有長足的優勢,海參取食目標性差,無論藻類、原生動物或者有機碎屑及泥沙,都可以被海參取食,從而不僅優化能量利用結構,還能大大提高池塘養殖效益。另外還有多種品種混養模式,在同一池中,充分利用各種物種不同的生活習性、取食習慣、空間分布等特點,既優化了能量利用結構,促進物質共生共利,使得能量自循環,極大提高池體的生存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綜合經濟效益,保障可持續發展。
再如,北方的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及南方稻菜魚生態農業模式。其建設以農村較富有的土地資源為基礎,依據當代生態學理念,生態經濟學原理,充分利用太陽能,開發沼氣資源,將養殖業、種植業開展得井井有條。北方的冬閑是農民最無奈的時候,而溫室、豬舍、沼氣三者結合的封閉農業模式卻能將問題迎刃而解,達到農業生產良性循環。在該模式中,溫室為養殖、種植提供環境條件,豬舍為溫室提供創造溫濕條件,并提供CO2作為種植的氣肥,同時產生沼氣保障溫度和人類生活需要。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利用,有利于解決農村冬季收入問題,并能豐富北方冬季的果蔬供應。
一、現狀分析
(一)畜牧業生產發展的變化趨勢?!笆濉逼陂g,縣委、政府因勢利導,把養羊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積極實施“立草為業、品種改良、畜牧防疫、舍飼養殖、科技強牧”五大工程,全縣畜牧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促使全縣畜禽的年度飼養量、出欄量、畜產品產量、牧業經濟占農村人均純收入的份額年年穩步增長。其中*年,豬飼養量由*年的25萬頭增加到29萬頭,出欄由11.5萬頭增加到14.5萬頭,牛飼養量由*年的3.6萬頭發展到4萬頭,出欄由0.7萬頭增加到0.9萬頭,羊飼養量由*年的22萬只發展到35萬只,出欄由11萬只增加到15萬只,羊肉產量由1650噸提高到2682噸,雞飼養量由*年的85萬只發展到115萬只,禽蛋產量由4500噸增加到5400噸。牧業現價產值達到2億元,牧業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30%以上。
(二)畜牧業生產內部結構變化分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發展畜牧業生產的理念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優化產業結構,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發揮區位優勢,提升牧業經濟效益是“十五”期間畜牧生產的一大特點。衡量畜牧業內部結構的畜禽存欄結構、畜群結構、產品結構三大指標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節糧型草食動物發展速度快。調查顯示,到“十五”末,牛、羊草食動物所占羊單位達到49.6萬個,占畜禽總量的54.22%,比*年提高6.43個百分點。其中豬由*年的52.21%下降到*年的38.95%,減少13.26個百分點;羊由*年的21.22%提高到*年的29.08%,提高7.86個百分點。優良品種在畜群中的份額增大。*年,良種牛占牛存欄的42%,布爾山羊占羊存欄的45%,良種雞占雞群的38%以上。母畜比例,適繁母牛占牛群的33%,適繁母豬占豬群的10%,適繁母羊占羊群的40%,畜產品組成結構以肉蛋為主。全縣肉總產量16079噸,其中豬肉11788噸,占73.3%,牛肉1183噸,占7.4%,羊肉2682噸,占16.7%,家禽及其它肉類426噸,占2.36%。禽蛋5512噸,蜂蜜44噸。
(三)畜牧業科技水平分析。“十五”期間,成功爭取并組織實施了《國家天然草原恢復與建設項目》,《國家秸稈養羊示范縣建設項目》,《國家動物防疫冷鏈建設項目》三個項目。同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完成了《牛羊越冬飼料品種及其飼養技術研究課題》,課題成果獲*年陜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獎;與陜西省牧研所合作,完成了《布爾山羊改良陜南白山羊》課題項目,*年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與安康農校合作,完成了《人工種草、舍飼養羊》試驗示范技術推廣項目,獲陜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獎。這些工作成績的取得,極大地推進了畜牧業生產的科技進步,為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從而使牧業生產力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年全縣豬牛羊出欄率分別達到105%、30%、88%,分別比*年提高8個、5個和9個百分點,平均出欄重生豬由75公斤提高到80公斤,牛羊也有一定增加,雞只均產蛋由5.5公斤提高到6.5公斤。
(四)飼草料基地建設。*縣屬山地農業縣,*年全縣土地面積僅有42.3萬畝,而土地質量差,25度以上坡耕地占40%以上,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平均畝產僅有154公斤。同時,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農業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當地能夠生產用于畜牧養殖的飼料糧能力極差。針對這一問題,“十五”期間,在云蓋寺鎮花園村、東洞村,永樂鎮八畝坪村,青銅關鎮白樹村,西口鎮青樹村建立了“人工種草、舍飼養畜”畜牧示范小區;在高峰鎮青山村,大坪鎮旗幟村,永樂鎮午峪村,西溝鄉的江西村,鐵廠鎮的西溝口村建立了“秸稈養畜”示范村。在示范村的輻射和帶動下,全縣飼草料基地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年人工草地保留面積達到16萬畝,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到45%,新增載畜量45萬個羊單位,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五)畜牧生產保障體系建設。*年,在全世界范圍內發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兩個人畜共患傳染病,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把疫病防治工作提高到公共安全防范的高度,縣上采取了果斷措施,成立了禽防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健全了鄉鎮防控機構和村疫情監測員防控體系。采取了“集中領導、集中財力、集中時間”的辦法,搞好春秋兩季畜牧防疫工作,推行了“以檢促防,防檢結合”的獸醫衛生制度,全縣牲畜防疫密度達到100%,活畜及其產品檢疫率達到100%,進出縣境畜禽及其產品檢疫率達到100%。同時,通過《國家動物防疫冷鏈建設》項目的實施,裝備了縣鄉兩級畜牧防疫機構,防疫基礎設施得到改善,防疫綜合能力顯著提高。在“十五”期間,*縣成為全省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縣份之一,為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極大地保護作用。
二、優勢與問題
畜牧業已經成為*縣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畜牧業,實現畜牧業突破性發展,必須加快推進我縣畜牧業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促進畜牧業向“資源節約、環境良好、質量安全、持續高效”方向發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有良好的發展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無公害畜產品區位優勢明顯,跟蹤服務工作滯后。*縣地處秦嶺南麓,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境內工業欠發展,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民使用化肥、農藥的數量極少,環境無污染。同時,已修通營運的西康鐵路和正在建設的西康高速公路,縮短了*與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距離,進入西安1小時經濟圈。這些條件的客觀存在,*不僅具有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的區位優勢,而且是大中城市最佳的時令畜牧產品生產基地。但是,由于縣級財政困難,沒有及時組織專家對*的生態環境進行評估注冊,也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組織引導農民按照無公害畜產品的程序發展生產,使這一寶貴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
(二)飼草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低。我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段,適宜多種牧草生長,全縣牧草分屬85科480余種,有天然草場31萬畝,可利用林間草地50余萬畝,荒草地40萬畝,共可利用草地121萬畝,平均畝產干草300公斤,年產干草36.3萬噸;“十五”期間,建立的人工飼草料基地16萬畝,畝產優質牧草800公斤,年產干草12.8萬噸;年均可利用農作物秸稈15萬噸,年總產草量64.1萬噸,采食率按80%計算,共可載畜98.2萬個羊單位,現有食草牲畜40萬個羊單位,尚有58.2萬個羊單位的開發潛力。
(三)畜禽品種原始,生產能力低。我縣牛羊品種以地方良種嶺南牛、陜南白山羊為主,共同的優點是適應性強,耐粗飼,抗逆性強,缺點是生長速度慢,周轉期長;豬的品種改良工作盡管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主要是以二元雜交為主,與目前市場上需要的“洋三元、土三元”品種相比較,我們還是滯后,豬的飼養周期還排徊在8-10個月,比國家級水平4個月多了一半時間;雞的品種只是云鎮花園村使用了先進的蛋雞品種,農戶養的雞基本上是土種雞,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這些因素是導致我縣畜牧經濟效益較低的根本原因。
(四)技術推廣步伐加快,飼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十五”期間,縣上積極和教學、科研單位配合,開展課題研究活動,解決了部分畜牧生產的技術問題。各級技術推廣單位組織開展了品種改良、疫病防治、人工種草、舍飼養畜等牧業新技術,特別是通過狠抓示范小區、一村一品建設工作,極大的提高了農戶畜牧生產的科技含量。*年,全縣建成畜牧示范小區10個,肉羊生產基地鄉15個,養豬基地鄉10個,發展30頭以上養豬大戶1790戶,5頭以上養牛大戶503戶,20只以上養羊大戶1355戶,1000只以上養雞大戶31戶。這些養殖大戶的豬牛羊出欄率分別達到50%、90%以上,人均牧業收入占家庭經營總收入的65%以上。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全縣部分農戶養殖水平十分低下,飼養管理落后,與先進的飼養管理方式形成明顯反差,影響了畜牧業生產整體效能的提高。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抓住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國家扶貧開發、工業反哺農業三大政策機遇,動員一切力量,上省進京,爭取項目,以項目的實施,增加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改善農民的生產條件,促進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二)構建發達的畜禽種業體系。要盡快建設新型的良種繁育體系,科學高效地選育擴大品種優良、適應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且生產性能高的畜禽品種,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畜牧業發展目標,提升畜牧業市場競爭力。
(三)建立安全優質的飼料基地。要繼續推廣我縣人工種草的工作經驗,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的目標要求,實施多元種植結構,建立優質飼草生產基地,擴大飼料生產,廣辟飼料來源,保證質量安全,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合理開發利用草場草坡。堅持科學規劃、有效保護、加快建設、持續利用的原則,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草場草坡保護與建設力度,努力實現草場草坡綠起來、山地畜牧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的目標。
(五)加快畜牧業科技進步。加大科技投入,鼓勵科技創新,積極開展和科研機構、教學單位合作,加強應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強化推廣示范,實現良種、良料、良法相配套,提高畜牧業科技貢獻率。
(六)重視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增強防控能力,提高防控水平,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查閱相關文獻研究報道,生態健康養殖,應是在嚴格遵循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畜牧生產等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禽畜生物學特性、生態環境影響、糞污處理等等前提下,借助先進的畜牧養殖技術和防疫實踐技術,而以生產健康、綠色、無公害的禽畜及產品為目標,著力追求安全、生態、優質、高效為內涵的健康養殖業。具體包含內涵,應有下面兩方面內容:一是畜禽養殖應不破壞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取得生產發展、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二是畜禽養殖應該提供衛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產品。符合這2個基本條件,才可以稱之為生態健康養殖。
2畜牧養殖于周邊環境的影響
2.1影響周邊生態環境?,F階段,畜牧養殖漸成規?;l展,而產生的糞污數量更是與日俱增。但是,廢棄物處理設備水平低,糞污處理投入普遍不足,很多糞污被直接堆放在露天,或者被排放到溝渠荒坡中,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極壞,已成為鄉村污染的主要來源。2.2影響禽畜及產品質量。由于我國大部分養殖場企業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養殖數量及經濟效益,缺乏生態健康養殖的理念以及科學的養殖技術,加上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缺乏有效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與條件,一部分養殖場,亂用獸用生物制劑、添加劑、獸藥、防腐劑、抗生素等,甚至使用違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產品有害物質超標,不僅嚴重危害群眾健康,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損害了自身形象,無法出口國外、贏取外匯。2.3破壞其社會公共印象。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大提升民眾社會水平,居民對禽畜產品的需求由早先的量,逐漸向現在的質轉移。但是,近年來,市場上頻頻爆出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眾對畜牧產品質量的擔憂。加上,禽畜養殖衛生條件不盡如人意,現在社會對禽畜養殖業的認同度是越來越低。
3生態養殖與可持續發展
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一則保護了生態環境,二則促進畜牧業發展,確保畜產品安全,確保生態、經濟、社會等三大效益的綜合平衡。推廣生態養殖技術,能逐步擺脫產出低、風險高、污染嚴重、后勁不足等惡性畜牧經濟發展態勢。在幾年來的推廣實踐中,推廣生態健康養殖,能促進畜牧業向著效益更好、環境更優、前景更廣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靠攏。總而言之,生態健康養殖,是未來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是發展的后續保障。而確保畜牧業走得更高更遠,同樣需提升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水平。某種程度上分析,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4生態養殖于畜牧業的積極引導
實施生態健康養殖,有助于畜牧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有助于改變臟亂差的壞形象,有助于今后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健康養殖,有助于畜牧業與農林漁業的結合,有利于發展適度規模經濟,有助于畜牧產業的標準化、規?;⑵髽I化發展,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生態健康養殖,確保畜牧生產提供健康、安全、放心、無公害的畜產品,有助于樹立品牌形象,有助于增強畜牧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5推廣畜牧生態養殖技術近些年來,國內各地都在探索推廣畜牧生態養殖技術。而在山西本地同樣探索不少實用的生態養殖技術,現在作匯總闡述:(1)種草養畜:此項技術,經種植優質牧草,以飼喂草食畜類,能減少添加劑的應用。一方面節省用料成本,二則控制藥物殘留,確保養殖禽畜的高品質。同時,排泄部分糞便,可做有機肥涵養草場,控制糞便的環境污染。(2)疫病防控:調查流行病學發生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免疫程序,選擇其中有效的疫病防控方案,大大降低生物制藥、獸藥劑、添加劑等的使用。同時,制定嚴格休藥期,拒絕使用違禁藥品,嚴格衛生防疫監管,確保禽畜養殖個體的健康衛生。(3)發酵床養豬:借助微生物發酵原理,將微生物與秸稈、稻殼、鋸末等,按照恰當比例混合調配成發酵床墊養殖生豬。這項技術的應用,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更好轉化糞尿,大大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用適合禽畜的生活習性,節省了糞污的處理費用。(4)林網化生態養殖技術:該技術在筆者所在的鄉寧縣區域推廣普及率較高,主要技術特點是利用山地丘陵地區良好的植被,放養當地土雞品種。土雞性活潑,善奔走,林間放養符合土雞特性,土雞以林間青草、昆蟲、果實為食,輔以飼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土雞原有的風味和優良品質。良好的植被為土雞養殖提供了較好的疫病保護屏障,雞糞又給林木提供有機肥料,不會污染環境。該技術已經取得非常明顯的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5)畜禽—沼—漁—農作物循環利用技術:該技術通過養殖畜禽,產生糞污,進行沼氣發酵,產生沼液、沼渣,一部分用于漁業飼料,另一部分用于農作物肥料,農作物收獲后可出售,可作畜禽飼料。整個循環過程充分利用了糞污,產生畜禽、沼氣、水產、農作物多重經濟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態環境污染問題。
作者:屠牧仁 王憲寧 單位:1.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牧草機械管理站 2.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參考文獻
[1]吳梅階,余舒.規模畜禽養殖場環境污染與控制措施[J].養殖與飼料,2010,(10):99-100.
[2]鄭強,王維民,劉德敬,等.規?;i場“豬—沼—漁—作物”處理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當代畜牧,2006,(6):42-44.
一、項目建設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植現代化畜禽養殖小區為切入點,以市場為導向,項目建設為契機,以科技為依托,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推廣標準化生產,走產、加、銷一條龍發展之路,集中財力、人力和物力,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形成規?;?、區域化、現代化的畜牧業發展格局,從而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住入新鮮的活力。
二、加強領導,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項目實施得到了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與充分肯定。成立了由分管農業副鎮長為組長,農辦、創建辦、綜治辦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針對項目特點,充分結合科研總結、技術指導、立足示范、追求發展的要求,加強了項目的檢查與自我督促,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項目計劃,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項目建設的內容
該小區位于下葛村山腳處,面積200畝,屬非耕地,規劃養殖畜禽20萬羽,其中土雞15萬羽,山黃雞2萬羽,蛋鴨、豬、羊各3萬只。
(1)科學規劃,優化布局。圍繞畜禽規模化和新農村發展戰略,按畜禽禁養區域劃定要求,根據資源、環境等實際,明確畜禽養殖區域范圍,優化畜牧產業布局。同時針對我鎮區位特點,在充分分析畜禽產業綜合條件的基礎上,制定養殖小區建設規劃,落實小區管理辦法,為養殖小區的發展和管理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2)改進飼養方式,加快畜牧生態小區建設。堅持總量控制,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協調養殖開發與環境保護的有效平衡,積極轉變傳統的飼養方式,有效改善畜牧生產的環境和條件,改進畜舍結構和生產設施,建立科學的防疫制度;在每個養殖單元配套建設沼氣池,利用沼氣池的厭氧分解控制污染技術,從設施和工藝上盡可能減少污水濃度和排放量,加快建設牧業生態工程。
(3)因地制宜,采用科學的治理模式。一是農牧結合。在下葛村養殖基地周邊有相當規模的農田,通過沼氣分解后的堆肥、發酵、加工等形式,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料,實現糞污的“零排放”。二是在每個養殖單元周圍建立生態隔離林,通過生態隔離林的有效防護進一步實現畜禽養殖污染的零排放。三是畜禽養殖污水經厭氧發酵處理后,再經過適當的好氧處理、物化處理,使其達到國家規定的相關環保排放標準。
(4)項目建設資金
項目資金共投入78萬元,其中:
1、投資15萬元,建造長15米,寬5米的橋梁一座。
2、投資52萬元,修建機耕路一條長3000米,寬5米。
3、投資7萬元建造沼氣池一座。
4、投資4萬元,在養殖小區四周種植生物隔離林。
四、下步打算
1、抓科學規劃。圍繞養殖小區區域優勢和自身需要,突出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專業生產示范區域、主導產品示范區域,進一步制定小區建設規劃,努力改善生態養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低污染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2、抓機制轉化。積極引入市場經濟管理體制,以“基地+農戶”的創建方式,把分散經營的養殖戶組織起來,建立畜禽專業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統一經營養殖品種的購買、銷售、疾病防治等畜禽行業,實現專業化生產、科學化管理、規?;洜I的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生產模式。
3、抓政策扶持和引導,制定小區建設與管理的優惠政策
(1)積極培育扶導畜禽加工行業。以小區為平臺,科技為動力,市場為導向,由農業技術人員聯系開拓銷售渠道,加強品牌效應,培育畜禽龍頭企業。
(2)在尊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經營權和使用權的流轉,對發展畜禽加工、銷售的用地,優先予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