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1 18:0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篇(1)

關鍵詞:知識經濟 / 創新教育 / 創造潛能/ 考試制度 / 教育評價機制

正文:

素質教育的提出回應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最強音

在跨入新世紀的時候,一種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知識經濟在一些發達國家已逐漸取代工業經濟。知識經濟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對知識的高度依賴。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就要培養一大批具有知識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正像江總書記多次所強調的那樣“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

從宏觀上說,當前,創新能力在知識經濟中顯出獨特的地位和作用,這是由知識經濟時代的特殊的經濟增長方式所決定的,如果沒有創新知識經濟就會失去生命力。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沒有創新,就很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日本為例,日本原來一直以“模仿”為主,高投入地購買高新技術生產線,利用別國的創新知識來開發,制造產品。雖然在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時代曾一度迅速崛起,但是,當面臨以知識和技術創新為主的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缺乏自身的創新機制,便失去了穩定的基礎,致使在亞洲經濟危機中遭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在,日本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已經改變了教育和科研政策及體制,大力推行“科技創新立國”。

從微觀上說,實施素質教育,可促使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完善人格的發展,能夠讓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并得到發展。

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內容.教育觀念.教育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提出適應時代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只有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適應時代的要求,為第三次人類文明一知識經濟的到來,培養大批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 應試教育在培養創新精神培養上的弊端

應試教育的教學活動是以追逐“升學率”而展開的,它強調的是知識的灌輸和獲取,概念的掌握,定理.公式的推導演算。考試中解題能力的訓練,考試方法和考試技巧的訓練。學生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和僵化了的教條。其結果,必然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差,動手能力差。并且,應試教育的考試評價標準是以學生的考試分說的高低來評價的,這種評價標準的結果也必然導致學生 思維僵化,實踐能力差。而實踐能力是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標志。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消極的,毫無創造性的被動學習,沒有主動性。我們的教育是:讓學生適應教育,不適應這種教育模式的學生就會被淘汰,失去繼續教育,繼續深造的機會。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無機會自己思維,無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實踐自己的思想。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毫無創造性可言,導致學生厭學.棄學,對生活失去信心。另外,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缺乏民主.和諧。平等.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課堂氣氛沉悶,往往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從上課講到下課,即使這樣還恐怕沒給學生講明白,其實學生有多少知識是自己弄明白了的呢?

應試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創新教育,這一點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說認可,早在三十年代我國教育家陶行之就極力推行創新教育。現在我們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有很深的感觸,以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科技實力,創新實力的諾貝爾獎為例。在近百次千余人的獲獎名單中,歐美西方國家占了大多數,而占了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卻每一人獲此榮譽,這也正說明我國的現行應試教育,在創新精神培養上存在著嚴重弊端。

三 應試教育和考試的關系

應試教育和考試不是同一概念,考試是一種具體的方法,是檢驗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這種方法如同檢驗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和產品合格的必要制度一樣,教育教學效果必須經過考試來檢驗。而應試教育則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以應付考試作為教學的中心工作。應試教育把考試的地位提高到一個不適合位置,考試的意義在于,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如實地了解所處的狀態水平,獲得下一步教學和學習的信息資料。但是在應試教育中,考試成了教育教學的主宰,教學反而成了考試的附庸,考試服務于教學,變成了教學服務與考試。

應試教育中,考試的內容比較片面,形式單調,手段落后,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素質發展的水平。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講中考或高考的有關內容,中考或高考不考的內容與科目教師不教,學生也不學。這會造成學生知識面偏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差。另外,應試教育中,考試過于頻繁,期考、段考、月考、周考,三天兩頭考試,大大超出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導致不少學生厭惡考試,害怕考試,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總之,應試教育把考試和教學的關系顛倒了,把考試提升到一個不應有的地位。

四 考試和素質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考試在應試教育中有很多弊端,有些人認為:實施素質教育應取消考試制度,這種認識有失偏頗。這是因為考試在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再考試本身,其原因是不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考試的評價導向及評價標準的取向。素質教育否定“應試教育”的傾向,但不是不加區分的取消一切考試,而是通過改革考試的目的、內容、方法,健全和改善教育評價機制,更充分的發揮考試的正確效能,利用考試的導向和指揮棒的作用來指導教學工作。

再者,人類的學習和人類的生存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經受考驗和檢驗的過程,可以說人生就是一場不斷考試和檢驗。指望有不經檢驗的教學和學習,就像指望有不經檢驗的工廠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一樣。素質教育反對把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手段;反對以考試分數高低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反對以頻繁的統考及題海戰術作為對學生施加壓力,迫使學生應試的手段。 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更加重視改進和完善教育考試評價制度,完善各種形式的考試方法,考試評價標準取向的多樣性。所以,認為實施素質教育應取消考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利用教育評價手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教育評價是對辦學水平的一種評估,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價值判斷,其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工作。教育評價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在教育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評價是素質教育的推進手段,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重要環節,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樹立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觀。那么,利用教育評價手段來推進素質教育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要把握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評價的導向取決于評價標準的取向,素質教育的教學質量觀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即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這里所說的全面發展并不是平均發展,而是德、智、體、美協調發展和完善個性人格的統一。素質教育的評價標準是c教育教學能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在教育評價是讓教育評價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的發展,使我們的教育適應學生的智力和身心發展規律。美國教育評估家塔弗爾比姆曾說過:“評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通過教育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各種潛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分析和反思,使教師教學誰拼不斷提高。

其次,充分利用教育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總是要區分出水平高低,評價等級,由于評價結果會影響到被評價者的形象,榮譽和利益。教育評價會激發被評價者的成就動機,激勵他們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教育評價中要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改革傳統的考試形式,營造寬松的考試環境,使學生不再害怕考試,并樂意考試。命題的范圍應遵循大綱,以能力立意,試題應增加應用型和能力型題目。考查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考查跨學科的內容,注重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考查,試卷不宜過難。使學生的學業成績較好地體現出來,給學生以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最后,在教育評價中要體現創新教育的精神和宗旨,促進教育的整體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標準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能促進受教育者的創新思維能力,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素質的發展。

總之,在素質教育實施的今天,我們教師要正確處理好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及考試的關系,正確理解教育評價的目的。貫徹黨的教育指導方針,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全力推行素質教育,培 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與知識經濟時代相適應的人才。

主要參考資料:1.馬振海主編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一版;書號ISBN7—81041—863- 7/G。59l

篇(2)

有過高校教學經歷的老師往往在第一堂課時會被學生問及怎么考試的問題,可是很多老師很不情愿在一開始就談考試,在老師眼中,考試僅僅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老師更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老師的要求。對于提出或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學生,不論其學習動機,考試顯然是很重要的。那么考試到底重要么?考試對于教學的意義如何?為什么老師不愿意回答這樣一個學生關心的問題?作者認為考試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現行的考試制度和模式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失去了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改革考試制度,探索新的考試模式和方法是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1、 考試的性質(1)指導性考試的標準依教學大綱而定,在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方向, 它指導、規范老師教授知識的范圍和深入程度,指導學生掌握必備和重要知識、學會有用的技能。(2)檢驗性考試是對典型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測試,是對教學效果的測試,是對老師工作成績和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試。(3)權威性考試的組織和實施由國家或學校專門行政機構負責,考試內容具有保密性,執行具有強制性,其行為甚至具有法律意義,考試結果有判定性,這使考試具有權威意義。(4)功利性大學各門課程的考試成績直接影響學生評定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干部”等,還關系到畢業、學位的認定。對于老師,考試成績同樣起到衡量工作水平、影響收入分配的作用。

2、 考試與教學的關系(1)考試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備課、教授、學習、考試四個環節,在這四個環節中,考試非常重要,考試前的復習和考試結果會讓學生對前一階段的學習做一個全面的總結,鞏固已有的知識、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為學習新的課程和以后的補習作好準備。因此,考試的意義不僅是獲得一個成績那么簡單,考試的組織和成績的反饋是促進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2)考試有利于建立和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是老師管理和施教的一個重要依據,對于激勵和督促學生不斷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合理、公正的考試更加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保障教學活動的開展。

3、 教學改革應首先改革現存考試制度和模式考試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的手段,對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考試的標準也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標準。因此,面向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只有首先找到衡量素質的考試標準才能順利的進行。(1)素質教育的特征所謂“素質”, 就是指事物的本質、性質。素質教育, 就是指在人的素質的物質基礎上,接受后天教育和環境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認識活動和實踐所形成的穩定的基本品質。素質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四點:首先,素質教育注重教育的“全面性”和“整體性”提倡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其次,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養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第三,素質教育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第四,素質教育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現存考試不適應素質教育首先,現存考試具有考察的“集中性”和“模式化”的特點,集中在同一時間、地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統一命題的考試,忽略了每一個學生,作為“個體”的個性化發展的特殊性,素質教育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環境,正是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創造多種選擇的可能性,并非是要面面俱優,也不是平均教育。因此,傳統考試讓教學導向一個同質化的機械模式,抹殺了學生由于自身素質和興趣、愛好的差異而選擇個性化的發展機會。其次,現存考試給學生造成學習的強迫感,不利于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習能力。素質教育要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現存考試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其在教學中最終的裁判功能已經大于檢測的作用,因此,學生更加看重考試結果的功利性,也更容易在考試中出現作弊現象,而失去了考試最重要的意義。第三,現存考試過分地強調了知識的系統性、規范性和繼承性、重點考察了認知能力,忽略了知識的創新性、應用性和綜合性的考察。而素質教育正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核心,強調人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強調對知識和經驗的綜合用運用的能力。第四,現存考試偏重智力因素的考察,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現存考試偏重測試知識的理解、掌握,但難以考察心理素質。而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外部環境的教育功能和內在個人品質、意識的培養和塑造。從以上的分析,我覺得現存考試很容易對教學造成誤導,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改革現存考試制度和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改革的關鍵,也是應該先行解決的問題。

篇(3)

關鍵詞:素質教育 認識理解 誤區

十多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推進素質教育,無論是理論界研究的方向,還是中小學實踐的重點。目前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來說,實施的成效并不如我們所期望的那么大。在諸多原因中,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與分歧,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實施與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畔腳石。筆者將從以下三方面來淺談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認識誤區。

1.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截然對立

雖然素質教育是由于應試教育出現了種種弊端繼而發展起來的,但并不是說二者是完全對立沒有任何相同之處。所謂“應試教育”,是指那種脫離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片面追求升學率,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一種教育傾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個地區實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過于走向極端,不但把應試教育原有的做法拋棄,甚至轉而全面批判、否定應試教育。事實上,應試教育并非一無是處,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原有教育體制所做的貢獻。推行素質教育是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合理揚棄、原有教育體制中一些良好的傳統、成功的經驗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在推行素質教育中仍然要繼續運用。

筆者認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本質區別并不是在于有無考試與應試,而在于這種考試與應試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否符合教育宗旨,能否促進學生發展。但“應試教育”卻將這種作用異化了。目前我國中小學存在嚴重的應試化傾向,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考試的非科學性,而不是考試本身。素質教育本身并不是排斥考試,更不是要廢除考試,而是要通過對考試的內容、方法及結果的評價等進行改革,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能夠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和促進課程、教材、教學不斷改革的科學考試制度,讓科學的考試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發展。

2.把素質教育當成學校一方的事情

說到教育,人們自然會想到主體是學校,應由學校實施各種措施來推進素質教育。結果使教育陷入了目前的尷尬境地:學校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家長卻帶著功利主義的動機教育孩子,社會擇業的原則是文憑至上,最終使學校的素質教育陷入一個“沼澤境地”。事實上,教育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是由學校、家庭、社會組成的一個有機體,三者互相補充、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互相配合。筆者認為應該首先從社會做起,因為它對整個社會的教育價值觀起著導向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用人體系。只有在一種正確、健康的社會導向引導下,學校實施的素質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從而改變素質教育的主體即學校多年來一直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學校要把教育內容從重視理論為主、技能掌握為輔轉變到重視素質培養和技能提高上來,把教育方法從單一的“灌輸”模式,轉變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注重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來,從而提高學校的主體教育實效。

家庭作為教育的基礎,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某些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學校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長要加強自身修養,抵制社會上的不良習性,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這樣,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才能將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阻力減少到最小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素質教育。

3.把“全面發展”當做“平均發展”

人們往往認為“全面發展”就是“門門考好”,而且要“同樣好”。把素質教育當做籮筐,什么內容都向里裝。學習科目太多。就學科教學而言,教學目標太多,每節課都要培養科學文化素養、思想道德素養和身心素養。課堂教學來看,因為教學目標的復雜,導致了重點不突出,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素質教育應該關注全面發展, 但是教育者對全面發展理解有點片面,沒有科學地把握,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定程度上的全面發展。強調“全面發展”,不能忽視“人性發展”。人的發展應該尊重其自然成長規律和認知發展規律。全面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有其不同的內涵與追求。全面發展的教育首先是人生存、發展的重要工具。在當今技術創新加速時代,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教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與人共處。強調“全面發展”,不能忽視“個性發展”。教育者要關注“個體”差異和發展。實現全體發展,要“因需而教”要“因材施教”要“揚長補短”。

為克服素質教育陷入到上述幾個方面認識論的誤區之中,就必須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根本性的轉變與超越:其一,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立與否定關系,而是一種辯證的揚棄關系。其二,不能把素質教育當成學校一方的事情,必須充分協調和利用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各負其責,三者合力,更好地為素質教育發揮自己應盡的力量。其三,把“全面發展”當做“平均發展”。素質教育應該關注全體發展。應該說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朝向都是積極方面的,不是對立的,而是能達到本質追求一致的。對于人們關于素質教育的理解誤區,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正確認識,積極面對,并著手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思想誤區,對素質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以這種正確的理解去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否則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楊啟亮.素質教育:“必然的烏托邦”[J].江蘇教育研究,2006.

[2]王曉輝.不可再“忽悠”素質教育[J].教育發展研究,2006.

[3]王嘯.教育人學—當代教育學的人學路向[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關鍵詞: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考試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并非是完全對立的關系。對于現階段的中國,應試教育還具有其存在的土壤,應試教育不可能在短時期內退出中國的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是一種應時代而生的教育理念,是中國教育制度的革新。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素質教育已經從教育理念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制度。作為一種新事物,素質教育無疑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中國的國情復雜,要在全國范圍內施行素質教育,無疑具有很大的難度。所以,結合中國現階段的國情,筆者認為統籌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才是最為理智和正確的方法,這一觀點不僅具有理論上的價值,更是遵從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具有方法上的指導意義。

一.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一)“應試教育”及其內涵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應試教育并不是對現行基礎教育的概括,只是對現行基礎教育某些弊端的概括。所以,應試教育是具有貶義的價值認定。應試教育使得老師以應試為目的地進行教學,學生以應試為目的地學習,學校的所有活動以應試為中心,這勢必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應試為中心的教學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很大壓力,學校教育完全變成了為了考試而教育的現實。這也是應試教育為何遭到批判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必須注意,應試教育并不等同與應試。應試是教學活動進行中的一個手段,用以評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在以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同時,應試也是現如今通用的進行人才選拔的相對公平的手段。所以,“應試”是一個中性的詞語,不包含任何價值評判。

值得重視的是,“應試”這一人才選拔的方式由來已久。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被視為應試教育的典型,但它與科舉以前的不重考試而重門第、重“背景”的察舉征辟——九品中正時代的教育在目的上并無本質區別。而科舉時代的教育與工業文明時代興起的惟智教育雖然都重視“應試”,但教育目的卻全然不同。至于我國“”時期的“教育革命”,的確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學習活動被“革命”運動所代替,“學工、學農、學軍”,淡化甚至取消以書本知識授受為主的課堂教學,強化“開門辦學”,聽起來似乎是挺“素質”的,但其目的卻絕對與素質教育無關。說穿了,它無非是在保留前蘇聯式教育的“意識形態教育”色彩的基礎上,除去其惟智教育的成分而增加其“三忠于四無限”的奴化教育和反智主義的“愚化教育”成分而已。“”時期的“教育革命”最大限度地損害了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它不僅降低了人的知識水平,而且“培養”了說假話、趨炎附勢和整人利己的惡劣品質。“”后撥亂反正,教育新生,高考啟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蔚然成風。高考的恢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發展水平的提高。可是另一方面,由于高考的負面導向作用,中小學書卷性、應試性日強,乃至20世紀80年代國,書本至上、分數至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人們貶之為“應試教育”。

(二)“素質教育”及其內涵

由于應試教育的缺陷,使得中國的教育事業出現了許多問題。在學校,學校最看重升學率,老師最看重考高分的學生,學生以考試得高分為榮,以低分為恥。在家庭中,家長以分數來衡量孩子的努力程度,在社會上,人們也以分數來評價一個孩子的能力和素養。而這些來自家長、老師、學校、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的壓力都施加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在高考體制下每個學生日益沉重的心理及身體的負擔。這使得學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發展,當然不可能鍛煉成為社會主義的“四有新人”。同時這也違背了教育“以人為本”的本質。整個教育事業圍繞著考試而形成的惡性循環必須要加以調整和改善。素質教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這個教育理念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逐步上升到國家的戰略地位,將形成一種新的教育體制。

從本質上講,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充分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正是為了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準確地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同時,素質教育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又表現為一種實踐模式。素質教育不是不考試,而是旨在通過素質教育糾正那種把考試作為目的的錯誤教育思想,把考試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注重要把作為具體方法的考試和作為指導思想的“應試教育”區別開來;其次,素質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絕不是否定個體的差異,恰恰相反,素質教育追求的是“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實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們提出的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相對于“應試教育”來講,素質教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追求素質教育的目標。實施素質教育,要研究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用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因材施教。

二.如何統籌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一)對“應試教育”采取揚棄的態度

前面筆者已經談到“應試教育”是一種含有貶義的價值認定,它是對現有基礎教育的某些弊端的概括。既然它是對現有教育體制的一種否定,那是不是應該完全拋棄它,轉而全面提倡“素質教育”呢?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首先,“應試教育”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只是對現有基礎教育的某些弊端的概括,也就是說“應試教育”是對現有教育制度的部分否定。而我們也不能把現有教育制度和“應試教育”完全撇清,完全割裂開來。筆者認為,“應試教育”這一價值認定是含貶義的,但其體制中的某些內容是中性的,是具有可繼續利用價值的。

其次,“應試教育”這一教育模式形成由來已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扎根很深。這種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體制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腦海中早已根深蒂固,進而在行動上也不可能偏離太遠。即使人們在觀念上接受了“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中,由于具體國情的約束,“應試教育”也不可能很快退出教育體制。

再次,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俗文化多樣,東中西各個地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文環境差異大,國情復雜。因此,在“應試教育”退出歷史舞臺和“素質教育”粉墨登場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困難。“應試教育”存在的歷史、社會以及觀念上的現實土壤還不貧瘠,它勢必不會很快消亡。而雖然“素質教育”這一教育理念早已被提倡,但是它的現實存在土壤還是很薄弱。現實中,由于國情的復雜使得素質教育的施行困難重重。在中國這個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要進行人才選撥必須進行高考。在這個發展中國家,投入教育基金必然有限,這也使得接受高等教育還不可能成為每個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教育。因此,這必須要求考試制度的存在。中國由來已久的考試制度成為現階段最適用于中國國情的人才選撥手段。這不只是人為的選擇,更是歷史的選擇。這遵循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也符合“實事求是”的要求。

“應試教育”在現階段不可能輕易地退出歷史舞臺,但它必然會逐漸消亡的。可見,對于“應試教育”體制中的某些合理的手段應加以保留,拋棄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部分。對“應試教育”采取理性的揚棄的態度。

(二)創造條件,發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在現行教育體制中的阻力很大。必須要主動地創造條件,促進新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首先,對于國家和社會而言,除了在戰略上高度重視素質教育,而且還應該大力發展經濟,為素質教育提供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國家投入的教育基金才回充足,教育事業的發展才有后勁,教育體制的革新才有可能實現。

其次,對于學校和家庭而言,不應該只注重孩子對知識的學習,還應重視孩子其他方面潛能的開發,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學校應該開設多種課程,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全面充分地發展。

三.結語

篇(5)

一、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平時,我們一提到素質教育就覺得很神秘,好像覺得它與現行的應試教育水火不容。實際上,筆者認為,素質教育和現行的應試教育并不矛盾。事實上,任何一種教育都不能離開考試的檢查和測試,應該說沒有考試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當然也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

素質教育同樣要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只是它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發展。誰也不會認為考試的零分就是素質高的表現。只是,素質教育除了對學生成績有要求,更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不是培養“考試得高分,其余啥不行”的高分低能學生。實際上,隨著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式方法的不斷改進,高分低能現象也在逐漸減少。因此,從某種意義講,我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二、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關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個性特征,主要包括:興趣、動機、理想、氣質、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為或心理的活動中起著動力性和方向性作用。中學時期,正是學生的智力因素迅速發展,非智力因素逐漸形成、發展和趨于穩定的關鍵時期。

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一般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與發展,而非智力因素則任其自然發展,認為后者是學校和教師所管不了的,是社會和家長的事情。另一種則認為重視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一樣,使之與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發展。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任何一方出現“病癥”,都會抑制另一方的健康發展。既然如此,那么非智力因素應如何培養呢?事實上它與智力因素一樣,同樣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規律。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養和形成也有一個知、情、意、行的諧調統一發展過程。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存在一個開發和引導、穩定和鞏固、發展和提高的過程。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反復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約。由此可見,只有讓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發展,其心理才能真正健康發展。

三、化學教學如何貫徹素質教育

1.指導學生學會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如在某同學的家里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他的媽媽在清理衛生時將潔廁劑和84消毒液同時倒入馬桶內,以為既清潔又消毒,沒想到卻發出刺鼻的氣味。這位學生將這一問題帶到學校,老師讓學生七嘴八舌找出原因,再把結論帶回家,家長增長了科學知識,學生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真切地體會到了化學在提高全體公民科學素養中所起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了解社會中的化學知識,縮短與社會發展的距離,貼近生產和生活實際,當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學生學習的范圍不斷擴大至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習成了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學生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識上,而應著力于培養能力,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實驗教學

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判斷素質教育實施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升學考試中對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無法測試而忽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深有體會: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科技素質。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實驗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運籌能力;通過計算和稱量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量”的概念;通過“打開試劑瓶蓋要倒放”的動作技能訓練可以讓學生養成“揭開茶杯或電飯煲鍋蓋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習慣;至于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等就更不必贅述了。

3.引導學生學會用化學眼光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

篇(6)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功能、目標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就目前的一些教育家及學者的觀點來看,大體上分為(1)“社會適應說”,這一學說強調的是培養人的社會適應性;(2)“潛能說”,提出的是對人的身心潛能的全面開發;(3)“六要素說”,強調的是思想品德、文化科學、身體健康、審美情趣、勞動技能、心理人格教育六個要素;(4)“個性說”強調的是人的特長和創造力開發教育。

以上各說各有切重。筆者認為素質教育是依據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和開發全體學生基本素質和潛能為目的,以個性特長的培養為補充的教育。

(二)素質教育的功能和目標。素質教育的功能有三點:一是面向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素質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可能;三是適應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主動性與能動性特點。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并發人的潛能激發人的創造力,實現人自我開發突破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二、素質教育目前面臨的困難及成因

(一)沒有從歷史的縱深去比較分析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區別,仍然把教育作為一種手段,考試作為檢驗教育成果的方法,造成人們認識上的困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不妨分析一下應試教育與科舉制的關系。科舉制度自隋唐時起至清末結束存續1300多年。考試內容隋煬帝時,設置明經、進士二科,學業優敏即明經科,文才秀美者即進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舉取士制。于進士科外增設明經、明法、明書、明算等常設科目以及一史三史、開元禮、童子、道舉等非常設科目,還有皇帝特別主持舉行的科制。武則天在位時增設武科。考生來源一是由中央和地方學校經考試合格的生徒,一是由地方選送的在校學習而自學有成就的分貢。明經進士等科的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明法、明算等科,還要考試各科所學專業。考試的方式、方法,唐至宋初,有口試、貼經、墨義、策問、詩賦五種。宋以后主要試經義。貼經是唐代試士的一種主要項目,各科均須貼經。方法是主試者將經書上的字任取一行,上用紙貼蓋三字,令考生將被遮蓋的字讀或寫出來,墨義是主試者從經書中提出若干問題,令考生就書中原文筆答,不加解說,策問是主試者就當時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提出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應試者發表意見,作為書面回答;詩賦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重要項目。經宋廢除了帖經和墨義,代之以經義。經義就是以五經中的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義理。到了元代明文規定經義考試者首先四書,答案根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不得任意發揮。明中葉以后,又要求闡發經義的文章采用,八股文形成,于是,經義考試從問題到形式都有嚴格的要求。宋神宗熙寧時仿周朝三年一考,考試的結果分為秀才、舉人]進士、狀元。縱觀科舉,不難明白這些考試其內容局限于儒家經義范圍,考試方法注重死記硬背,這不但不能選拔真才實學之士,且束縛學術思想的發展。歷史演變到現在其核心由選拔官吏到了現在選拔人才,考試內容擴大數倍,但其考試方法主要仍停留在死記硬背這一功利主義的問題上。從古代的科舉到現在的應試都是唯考而學唯考而教,這正是他們的共同之處,可以說現在的應試教育其發源地就是歷史上的科舉制度教育,認識到這點才能分請素質教育。

(二)素質教育因資源上的欠缺導致實施素質教育實現途中的困難。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潛能開發、創造力的開發,社會的適應性問題,目前由于經費投入不足以過去那一種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遠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非智力因素受到同樣重視,凡如教師培訓,學生參加各類興趣組及文體課外活動,實驗室創設等諸多方面都必須有經費保證。我國擁有2億多學生和1000萬以上教師,教育經費的投入占世界的2%,而學生及教師的人口數量卻占世界的23%。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困難。第二是當前教師隊伍中缺乏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師,開展素質教育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藝術水平和自身的素質都對實施素質教育起著直接作用,而當前我們恰恰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第三是缺乏必要的系統的理論指導,我們應該看到由于實施素質教育的歷史較短,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理論體系,因而其操作性就不易掌握。也正因為如此,實施素質教育使許多人感到茫然。教育理論落后于教育實踐,導致素質教育實施“百花齊放”各執一端,往往具有片面性、盲目性,由于資源上的困難導致我國在發展素質教育上速度緩慢。

三、擺脫素質教育的尷尬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內涵。從理論層面上拋棄一些錯誤的觀點。素質教育是依據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和開發全體學生基本素質和潛能為目的,以個人特長的培養為補充的教育。這里所指的社會需要,是指人類文明社會的需要,人類的文明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物質文明指的是社會財富物質積累度,精神文明指的道德文明,法制文明,政治文明,社會和諧度。學生的基本素質指的是學生的德、能、勤、績的綜合體,潛能是指人的潛在能力,個性化的能力特長。簡而言之就是充分發展自我,張揚個性,開發自我的創造力。在理解了素質教育的內涵的基礎上拋棄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唯學生成績論,唯道德論、功利論,唯知識論等一些不正確的觀念。

(二)建構合理科學的教育體系。一是建立教師資源保障體系,教育是教和學的統一體,教在先,學在后,沒有優良的教師隊伍就難帶出一流的學生,對于教師的培養,筆者想一是在制度設計上要對優秀者有吸引力,誘惑力,引得來,留得住。二是建立好教師能力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能以升學的高低去評價一個教師的能力,不能因個別學生的惡劣去否定一個教師的功績。三是滿足好老師的物質保障,任何工程的構筑都離不開物質作基礎,教育也莫不如此。四是注重教師的潛能開發,讓教師有一個和諧的自我發展空間。

篇(7)

【關鍵詞】初中政治 課堂教學 幾點探索

在政治課被認為難教,政治教師難當的情況下,需要政治教師具有執著的敬業、樂業精神。政治教師必須對教學充滿熱愛之情,具有樂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對教育事業充滿高度的責任感,兢兢業業,不圖名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特別是政治課的改革邁出了新的步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破應試教育的“包圍”走進“素質教育”

長時期以來,政治課被簡單地理解為說教課、背誦課,傳統的政治教學,就是一言堂、滿堂灌,照本宣科,條條框框等教條式教學,圍繞“應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傳統教育模式,是一種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的淘汰式的選拔教育。在這種模式下,各級各類學校在教學安排上明顯偏重智育,把學生訓成了考試機器,高分低能,心理負擔過重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也惟升學率是從,因為只有如此,才有資格談獎金、職稱、晉級、住房等。結果呢?人的素質沒有提高,黨的教育方針也沒有真正貫徹。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也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礎教育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二、突破閉卷考試的“包圍”走進開卷考試

傳統的閉卷考試立足于選拔,實施選拔性教育行為,只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使大多數學生以失敗者的心態進入社會;閉卷考試以考試為指揮棒,只在考試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試結果而輕教學過程,以考分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閉卷考試采取違背教育規律的“題海戰術”及“加班”、“加點”、“加壓”的辦法給學生造成沉重的課業負擔,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的發展,使他們的身心長期處于難以承受的超負荷狀態,而過早地卷入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為克服閉卷考試的種種弊端,變“尋找適應教育的學生”為“尋找適應學生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利用課本知識分析、處理社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突破舊課程的“包圍”走進新課程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縛。在閉卷考試的形式下,考試考條條,學生背條條。學生如果對書本知識記不牢、記不準,就達不到選拔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對政治課無學習興趣而產生厭學情緒;二是內容枯燥。課文中不乏有許多遠離學生實際的“偏、難、繁、舊”的概念、原理和觀點。對這些知識原理,為了達到考核和選拔的要求,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動課,設置了大量新穎生動的教學活動,尤以初一教材最為典型。為增強時代感,淡化學科體系,強化實踐環節。新教材對在社會發展常識中一向較為重要的生產觀點、階級觀點、群眾觀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等內容,以及有關論述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那些離我們現實太遠而且純屬理論的多數章節都被刪減了,補充了與現實結合比較緊密的諸如“三個代表”、 “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富有時代性的現實內容。從而一反過去初中政治課“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應試框架,構筑起思想政治課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四、針對三個“突破”引發的幾點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添|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9精品区-无套内射无码|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国产美女裸体丝袜喷水视频 |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色婷婷欧美在线播放内射|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伊人情人综合网|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程|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18成禁人视频免费网站|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绝顶高潮videos| 国产性色强伦免费视频|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视频2021|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云霸高清| 丁香六月久久婷婷开心|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