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碳經濟的基本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基本理論我國發展低碳物流的對策研究
0引言
隨著全球人口及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為應對能源使用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中國政府也制定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并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低碳經濟”成為包括物流在內的每一個行業和國家每一個層面都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面對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我國物流業也應該走一條節能環保的“低碳物流”之路。
關鍵詞:低碳經濟;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城鄉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124.5;F292.3;F1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6-3632-04
Research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LIU Feng-liana,b,LIN Ai-wena,b
(a.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b.MOE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litatively method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pathway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and sumarize of current low-carbon city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rural, developing low-carbon energy supply network, promoting low-carbon industrial,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realizing clean production and resources recycling, popularizing green archite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rational ecological and residential layout were necessary for walking along the pathway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It was a complex issue to discuss Chinese sustainabl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odel from the 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of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odel
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更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1]。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對于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而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道路,無疑是協調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也是提高國家影響力的戰略舉措。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體,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正面臨著貧困、住房短缺、交通擁堵、資源匱乏、環境退化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探索低碳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已成為當今中國城市發展研究的熱點[2-10]。目前在探索低碳道路發展規劃時,主要集中于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工業高排放、高能耗引發的環境問題,然而很多城市問題單純依靠城市自身發展很難徹底解決,加之“城市辦工業,農村搞農業”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局面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消除二元經濟結構、探討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而采取低碳發展策略、探索可持續的城鄉發展模式就成為了亟待研究的課題。為此我們在綜述低碳經濟(Low carbon economy)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借鑒近幾年國內外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從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低碳能源和低碳產業發展、普及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調整土地利用和轉變消費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城鄉一體化模式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低碳經濟的涵義與發展實踐
一、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的關系
低碳經濟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國政府提交《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斯特恩報告》,從氣候學的角度對當前經濟進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可見,低碳經濟的概念就是由于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而產生的。
國際社會對于溫室氣體減排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催生了時下逐漸流行的低碳經濟概念。自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發表以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發展低碳經濟逐步成為一些國家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2008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確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低碳經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以應對碳基能源對于氣候變暖影響為基本要求,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的。低碳經濟的實質在于提升能效技術、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這是從高碳能源時代向低碳能源時代演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二、我國低碳經濟建設中的問題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本國的低碳產業和相關技術。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在低碳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推進低碳經濟建設。總體來說,我國的低碳經濟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低碳經濟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1.能源消耗持續增加
我國正處在現代化、工業化進程中,穩定與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而能源的持續供應與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必需推動力。能源、鋼鐵、汽車、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高碳經濟狀態仍然比較突出和明顯。由于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將同時并進,這就必然導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長。而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傳統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據主體地位,對化工能源的持續消費,必然會帶來碳排放物的相應增加,這是與低碳經濟的內在發展要求沖突的。
2.我國的資源儲備決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為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我國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種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數量也相對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雖然我國已經開始研究并開發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種清潔能源,但在短期內依然難以完全替代傳統能源,我國以煤炭等燃料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3.產業結構阻礙低碳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1:5:4,第二產業仍然是主體產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中的地位決定的,而我國目前又處于以高能耗為特征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世界大部分產業鏈低端產品都是在我國制造完成的,這就決定了我國需要消耗大量基礎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業生產技術的相對落后又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的高碳經濟特征。總之,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產生了嚴重的阻滯效應。
4.低碳技術水平低下
低碳技術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和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實現未來低碳產業的目標,至少需要60種骨干技術支持,其中有42種是中國目前沒有掌握的核心技術。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在低碳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還存在嚴重的落后性。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其先進與否,直接決定著低碳經濟建設與發展能否成功。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應對措施
1.加快產業結構改革
我國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工業所占比重過大在所難免,但是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業的發展規模,而忽視了農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我國在建設低碳社會的過程中,應該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統籌規劃,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制定完善的產業結構升級和改造計劃。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煤炭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難以改變,那么要想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就只能通過提高單位能源的利用效率來實現。比如通過政府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企業引進先進高效生產設備;制定嚴格的能效標識制度和能效準入制度,鼓勵和規范家電、建筑等行業的能源高效利用;以價格為杠桿,逐步推行階梯能源定價,從消費者一方入手做到節約能源;加快低碳節能技術的研發和引進,并盡快投入到實際生產過程中,從而實現低碳生產。
3.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究與創新
關鍵詞:低碳經濟;煤炭;供應鏈管理;優化策略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煤炭供應鏈管理工作現存的不足之處
企業運行過程中必須要有健全的供應鏈結構體系,保證供求關系的平衡,這就涉及到供應鏈管理的工作。但是,從實際管理工作情況來看,目前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解決。
(一)低碳環保意識的問題
現階段,許多煤炭企業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過于關注經濟效益的問題而沒有意識到低碳環保工作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煤炭燃燒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問題。這就導致企業所設定的供應鏈管理工作目標存在問題,無法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這樣會導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被社會所淘汰。因此,低碳環保問題需要相關煤炭企業引起高度重視。
(二)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銜接性問題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煤炭供應鏈管理工作不管是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也需要全體員工予以配合。然而,實際的工作情況是許多煤炭企業都存在有內部組織結構設置的不合理的問題。這種情況導致內部數據信息交流溝通不及時,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差,沒有團隊協作的能力。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態,而且會影響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銜接性。因而會對企業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造成不良影響,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這是目前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
(三)管理規范性的問題
不同的供應鏈管理工作流程所適用的管理結構體系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實際進行管理工作時,員工必須要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變化。明確低碳經濟的管理要點,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這就對相關管理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通常煤炭企業的工作條件比較差,位置偏遠,安全指數低,許多專業的技術人員沒有意愿在這種環境中工作,這就加大了煤炭企業人才招攬工作的難度。同時,個別員工在工作能力和素質方面還達不到標準要求,就無法保證供應鏈管理工作的有序運行。
二、新時期煤炭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策略的可行方法
基于目前存在的供應鏈管理工作問題,相關煤炭企業必須要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宣傳教育工作
煤炭企業應當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在企業內部宣傳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具體可以結合煤炭燃燒的危害性進行分析,并制定一些有效的低碳工作方案。基于新時期煤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平等性,在設置工作方案時,企業應當積極采取員工的工作方案和意見。同時,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可以與獨特的企業文化結合起來,讓員工意識到企業的發展不能只關注于經濟效益,這種發展觀念過于片面和狹隘。此外,相關宣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還需要結合煤炭供應鏈管理結構體系來進行分析,保證供應鏈各個環節當中的企業都能意識到低碳經營的重要性,科學開展低碳經營工作,讓各個企業之間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現節能減排。這是優化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在這個環節當中,企業還需要結合供應鏈的主體結構明確工作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體系。
(二)健全組織結構體系
煤炭供應鏈管理工作內容復雜,需要進行分類管理,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分別管理不同的項目內容,以保證企業經營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由采購部門負責采購煤炭開采工作當中需要使用的相關機械設備,由經濟管理部門管理財務的收支問題的科學管理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體系,保證各部門分工明確,提高煤炭企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企業在煤炭的加工環節,應當關注于如何減少煤渣的形成,降低煤炭能源的浪費問題,從而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有序運行。
(三)完善運行管理機制
低碳經濟背景給傳統煤炭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企業內部必須建立起能夠適應供應鏈管理工作穩步運行的管理機制。從市場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安全管理的條例,企業在完善管理機制的過程中需要以國家管理規定為基礎,保證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穩步運行。這是優化供應鏈管理工作的基礎前提,城市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對煤炭加工及燃燒時的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檢測,對于不符合排放標準的企業給予罰款的處罰,提高煤炭企業的重視程度。
(四)低碳新技術的創新
煤炭企業要想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優化煤炭供應鏈管理工作,就必須要掌握低碳新技術的操作方法,并在現階段的操作基礎之上研究有效優化技術操作流程的可行措施。在煤炭企業的供應鏈當中可以應用的低碳技術主要有:對煤炭的氣化和液化技術,這是降低煤炭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提高煤炭在使用時的效率問題的技術方法。同時,煤炭企業也在積極研究對廢渣、廢氣、廢液綜合利用的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這是有效提高煤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鍵環節。能夠滿足城市發展過程中對節約煤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需求,值得進行大力推廣。但相應操作對員工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較高,為了保證操作安全,必須要定期對員工進行知識技能的考核工作,這也是供應鏈管理工作中的關鍵一環。
【關鍵詞】市政工程低碳化;低碳經濟;問題;推行
引言
全球變暖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市政工程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美好形象,也代表著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鬧市繁華之地的市政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經常出現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情況。所以,運用低碳經濟理論指導市政工程建設顯得更加重要和急迫。
1、低碳經濟定義
在闡述什么是低碳經濟之前,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實現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都密切關注著氣候動向,而減緩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減少碳排放量,大力倡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經濟模式。
總而言之,低碳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一方面依靠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依靠相關的政策措施,進行一場能源革命,憑借“三低”模式: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少量排放,實現低碳經濟的全面推廣,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2、如何推廣低碳經濟模式
高效利用能源、開發清潔能源、追求綠色GDP是低碳經濟的實質。創新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能源技術創新、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創新、制度創新等。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徹底轉變是實現低碳經濟的根本方法。同時,低碳經濟也是對科學發展觀、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等發展理念的有效補充。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2.1發展生態經濟
一方面,依靠生態碳匯建設、碳捕獲及碳利用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利用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進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經濟活動的低碳化,構建健康的生態環境。
2.2發展綠色能源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氫能等,努力實現能源消費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生態化,建立低碳、無碳的國民經濟體系,保證生態系統碳循環的正常運行,最終實現整個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2.3發展低碳化產業
一方面,要切實實行節能減排政策,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改善清潔能源結構,密切關注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最終實現社會生產全過程的資源分配低碳化;另一方面,平衡好經濟發展與碳排放量的關系,有效限制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著力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4 發展低碳化社會生活方式
一方面,讓人們知道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了解低碳經濟對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鼓勵人們改變與文明生活方式不相適宜的陋習。另一方面,在社會上大力倡導文明消費和綠色消費,倡導健康節約的生活方式,讓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3、低碳經濟下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市政工程的節能減排工作一直都是各級政府的關注點,現階段,很多市政工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沒有有效地實踐低碳政策,存在著許多與低碳經濟要求相悖的地方,極大地妨礙了市政工程的低碳化。
3.1建設過程中的碳排放沒有按照要求進行
一方面,建設現場的碳排放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另一方面,運輸碳排、建設現場碳排及廢棄物碳排等與建設相關的其他作業的碳排放也呈上升趨勢。除此之外,材料運輸、人員建設、廢棄物處置、建設機械作業、生活服務、現場辦公等過程中的碳排放量也過多。這些都與市政工程低碳化操作理念相違背。
3.2沒有切實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方面,我們要盡量減少用能,節約用能,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想盡辦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功能的不斷提升和完善已經讓市政工程的能源消費大大增長了。再加之,某些市政工程在建設前圖紙設計不準確,標注不明朗,解釋說明含糊不清,這就導致建設過程中浪費能源的現象頻繁發生。除此之外,建設單位不重視經濟管理和組織管理,對建設過程監管不到位也是造成有效節能無法實現的原因之一。
3.3沒有有效減輕環境污染
低污染是低碳經濟強調的重點之一,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離不開環境污染的減少。一方面,市政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沒有及時采取降低污染的技術手段和防護措施。另一方面,也沒有盡可能地進行合理的建設設計。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市政工程環境污染不降反升的現象。
3.4沒有廣泛運用低碳技術
一方面,低碳材料在市政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從材料上就沒有辦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了。另一方面,國家的整體技術水平比較落后,技術研發能力十分有限,先進有效的低碳技術還沒能有效廣泛地推廣開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的大量建設,快速推廣低碳技術顯得越發迫切。另外,從很多市政工程的建設現場來看,很多低碳技術,如太陽能、小型風力發電技術、生物質能系統、高效冷卻技術、地熱系統、水資源再生利用及水生態修復技術等并沒有得到廣泛地應用和有效地推廣,能源利用率始終提不上來也和此有關。
3.5低碳意識沒有深入人心
沒有意識就沒有行動。意識是行動的前提。低碳經濟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的推行離不開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只有低碳理念人人認可了,在其推行過程中才會暢通無阻。因此,在市政工程低碳化的過程中,建設企業、建設業主、監管單位、建設工人等參與單位與人員具備深刻的低碳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僅僅具有專業的建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4、低碳文化理念的建立與方式的推行
摒棄之前的粗放的建設方式,果斷采取“三低”模式: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所在。以建設單位為重點,聯合業主、監理,統籌協作、共同努力是實現市政工程“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關鍵所在。
4.1低碳文化在企業中的建立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戰略實踐中所凝結起來的一種文化氛圍、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并體現在企業全體員工所共有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以企業文化的形式將低碳理念深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心中是企業實現低碳經濟的根本措施。首先,低碳經濟理念必須被列入企業價值觀之中,成為每一個員工的基本價值取向之一。其次,企業的經營宗旨不是要搞什么“面子工程”,而是以“三低”: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為重點,以實現低碳增長為目標。最后,要把一些關于低碳經濟理念的模糊之處給理清,將低碳經濟理念變為每一個員工的行為習慣。
4.2低碳設計理念的全面推廣
實現市政工程建設低碳化僅僅將目光放在建設環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考慮到市政工程的設計環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設計:材料的設計、主體工程的設計和回收的設計。在材料設計方面,要盡量選用不易受腐蝕、易于清潔和維護的材料,以及可再生、可降解的綠色環保材料,盡可能地延長市政工程建筑的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在主體工程設計方面,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前建立嚴格的建設標準,憑借標準的嚴格控制達到建筑低碳化目標。在回收設計方面,新工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采用回收或再生后的零部件和材料,使得市政工程建設很好地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4.3綠色建設方式的快速推行
《綠色建設導則》中關于綠色建設的描述為: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建設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在材料方面,設備和材料的質量必須嚴格把關,保證建設現場沒有被淘汰性的機械設備以及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工程材料;在建設環境方面,最好進行封閉式建設,避免噪聲和揚塵污染,同時也要保證建設場地的整潔;在管理方面,要進行科學管理,合理分配各種建設器械和工具,建立完善的建設保養制度。
5、結語
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基礎工程的大量建設呼喚著低碳經濟的快速推行。只有低碳經濟理念深入人心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 楊洪镅;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07-15
摘要: 在全球氣候和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發展低碳經濟,減輕經濟對環境的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共識。物流業是能源消耗大戶、碳排放量大戶,因此順應時代要求,發展低碳物流具有深遠意義。為了進一步推動低碳物流發展,論文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提出我國當前發展低碳物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低碳物流;政策建議;對策
0引言
隨著全球人口及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為應對能源使用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中國政府也制定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并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低碳經濟”成為包括物流在內的每一個行業和國家每一個層面都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面對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我國物流業也應該走一條節能環保的“低碳物流”之路。
1低碳經濟與低碳物流
所謂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的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物流業是能源消耗大戶、碳排放量大戶,物流業的節能減排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將發展低碳物流作為物流行業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對于低碳物流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全面的定義,經濟界人士認為低碳物流是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背景,以科學發展觀、低碳經濟、物流管理等理論為基礎,以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為基本要求,抑制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利用先進低碳物流技術規劃并實施低碳物流活動。
2我國發展低碳物流的政策建議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的戰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低碳經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筆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2.1 將低碳物流納入“十二五”規劃中央和地方政府,應明確地將發展低碳物流納入“十二五”規劃。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在編制物流專項規劃時,對建立低碳物流體系,進行專門的研究。特別是物流產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應將低碳物流體系建設納入低碳城市建設、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內容。
2.2 建立低碳物流績效考量指標體系和認證服務體系低碳物流績效考量體系,可以先從汽車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運、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以及倉庫、港口、機場等環節入手,建立碳足跡記錄和披露計劃,然后再覆蓋企業的采購、制造、交付、回收環節,逐步擴展到整個供應鏈環節。
按照低碳物流績效考核指標,建立我國自己的低碳物流認證體系,同時建立第三方專業服務能力,對企業建立碳績效考量體系進行輔導并測量,建立節能減排的評級機制。
2.3 鼓勵扶持低碳物流管理和技術的推廣應用政府應重點扶持低碳物流管理和技術的研發,鼓勵和推廣低碳運輸、低碳倉儲、低碳物流管理技術的應用。對于企業實施低碳物流的投資項目應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對新建的物流項目規定低碳標準,只有達到低碳標準的項目才準予建設。
2.4 在條件成熟時將碳績效納入排放交易和碳限制體系我國尚未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但這方面的呼聲已經很高。將碳看成商品,將減排的碳換成現金,將極大鼓勵企業實施減排計劃。碳排放交易之后可考慮實施碳排放限制計劃。
2.5 加強對低碳物流的宣傳目前低碳物流在理論界是一個研究熱點,但企業和公眾對此反應比較冷漠,甚至有的企業對低碳物流存在抵觸情緒。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對低碳物流的輿論宣傳力度不夠,公眾對碳排放的危害和能源危機的認識不夠,缺乏發展低碳物流的緊迫感。因此,政府應加強對低碳物流的宣傳,使廣大企業和社會公眾認識發展低碳物流即是國際形勢所趨,也是人類社會改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3我國企業實施低碳物流的對策
借鑒發達國家實施低碳物流的經驗,我國物流企業可重點采取以下對策:
3.1 實施低碳運輸汽車尾氣排放成為最主要的污染源已是不爭的事實。降低汽車運輸在物流中的比例,大輻提升我國多式聯運模式的運輸比例,將產生明顯的降耗減排成效。另外使用低碳能源機動車、大型貨車、專用貨車,進行運輸路線的優化,實施共同運輸等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
3.2 發展低碳倉儲企業應積極采用低碳倉儲設備和技術,降低能耗;采用先進的倉儲規劃技術,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提高倉儲分區和布局的科學性,在提高倉儲效益的同時降低倉儲對環境的影響;采用綠色建筑技術,在通風、照明、節水、節能等方面應用環保材料和綠色能源。
3.3 實施低碳配送管理企業應合理規劃網點。及配送中心、優化配送路線、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載貨率;創新工作機制,采取“彈性配送”工作制,根據每天銷量及時調整配送方案,減少運力浪費;改進裝載方式,提高車輛裝載率,節約運力;避開運輸高峰期進行配送或采取夜間配送,緩減交通堵塞,降低堵塞過程的能耗和排放。
3.4 實施物流信息化企業物流信息化可以促進物流業務的自動化、透明化、無紙化,能夠大幅度降低人力和資源的耗費;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優化企業物流流程,支持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從而通過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GPS技術的應用,能夠整合物流供應與需求信息,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減少空駛率,避免無效運輸和重復運輸,促進運輸合理化。
關鍵詞:水運;低碳物流;低碳經濟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3006001
1前言
各國已經認識到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的,世界各國對于建設低碳經濟以應對全球變暖的共識也不斷得到加強,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關注,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與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動經濟的清潔發展、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的必要性。而內河運輸順應了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具有能耗低和環境友好且運能大、占地省的優勢。對碳基能源對于氣候變暖影響為基本要求,還不能滿足低碳經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的發展要求。但我國內河運輸優勢遠未得到充分發揮,從整體上看我國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
2水運的特點及其現狀
水運是低碳、低成本的物流平臺。水路運輸各國家應用最早的主要運輸方式具有興起最早、歷史最久的特點。目前,我國的水運在全社會貨物周轉量中所占比重達55%,在外貿貨運量中占到了90%以上。并且其經濟特征是能耗少、成本低、載重量大、占地少、污染輕是在成本方而,水運的運價只需3分錢,相當于鐵路的1/5、公路的1/12,每噸貨物運輸1公里,水運產生的污染物是最少的。在污染排放方面運送1噸貨物行駛1000公里,不同運輸方式相比較。例如,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卡車是船隊的9.5倍,火車是船隊的3.2倍,火車和卡車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分別是船隊的5倍和7倍。歷史上中國就是世界領先的水運大國,我國東西方向有長江、黑龍江、淮河、珠江、錢塘價格、閩江等幾大水系組成內河運輸體系,南北方向有五大主要沿海港口區域組成海上航線。對于我國來說,我國的水運布局十分理想,水運的資源非常豐富。
3水運的低碳經濟運作所存在的問題
3.1船舶種類復雜,型號種類繁多
有一些專用運輸船舶和特種船舶分類更加詳細,通常,客船和貨船兩種交通工具共同組成運輸的船舶。而干貨船和油槽船兩大類貨船按照其用途不同又有差別。油槽船可分為:油輪和液化天然氣船,每一類船舶又有不同的型號。雜貨船、干散貨船、冷藏船、木材船、集裝箱船等構成;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工這些必然要為復雜的分類的每個型號的船舶配備專門的零部件。造成更多的環境污染和碳的排放。對環境就造成了大量的負面影響。另外,一些零部件報廢后不能再生利用。
3.2運營船舶老化嚴重,十年以上的船舶仍為運輸主力軍
目前,十年以上的船舶成為運輸的主力軍,加之降低了節能減排的效果,增加了碳的排放量運營船舶老齡化嚴重,許多船舶運營企業不注重船舶的保養和維護,使得船舶燃油消耗率升高。
3.3企業沒有燃油能耗統計,忽視低碳減排的技術應用
在國內,另外,中小型企業很難注重低碳減排技術的應用,大部分企業能耗統計僅做成本核算用,沒有建立系統的燃油能耗統計管理制度。很多船舶運營企業的管理機制不完善,由于船舶買賣頻繁,政府推進低碳理念的難度較大。部分小企業根本沒有燃油能耗統計。普遍的情況是效益不好時有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的技術投入,當企業效益好的時候不考慮低碳減排問題。
3.4船舶難以保證往返都能載運貨物
不對稱,船舶空載率較高,導致航運市場的結構性運量不足,由于航運信息缺乏運量供求信息通道來源不及時,甚至達到了平均空載率50%。
4實施水運低碳經濟運作的措施
4.1加強船舶設計人員的低碳意識
為了提高整個制造系統的運行效率,實現船舶標準化,在今后的船舶設計中,要求我們的技術人員充分考慮保證最大程度地降低碳的排放量加工制造過程中以及船舶使得部分材料使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達到最少。實現零部件或單元的標準化和模塊化,要考慮到產品在營運壽命終后的材料利用率問題,零部件和設備能夠再生利用。同時,優化配置,簡化工藝。盡量采用模塊化低碳環保材料。
4.2要求企業加強對于老齡船監管
為了達到節約燃油、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要求,有效地控制船舶的燃油消耗并科學、合理地制定船舶燃料消耗定額。對各種類型的船舶的燃油消耗進行跟蹤比較,通過信息系統分析船舶營運過程中的燃油消耗,需要采用減速航行等有效措施來適應老齡船舶對船舶燃油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通過管理手段。
4.3建立低碳經濟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在實現船舶使用的條件下使船舶所受的阻力最小,建立與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優化船型與船體型
線設計同時配備耗油量小的船主機,達到低碳減排而企業則應當密切關注和跟蹤世界水運領域船舶低碳運營新技術的應用,減少營運費用,以達到提高船舶的推進效率,增加對水運的科技投入的目的。
4.4為降低船舶的空載率
首先,讓有需求的航運企業從中索取到有價值的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由政府管理部門出而建立準確、及時、完善的信息系統,確保船舶的往返程都有穩定的貨源,以達到低碳減排的口的。可以更有效地了解運輸貨物船舶的位置及其詳細信息,主要是因為全球衛星定位(GPS)技術的運用,現代物流業也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營運方式,做到了資源的最佳配置,最大程度的降低碳的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監控的透明度。大大降低了船舶的空載率,節約運行成本,即使需要臨時改變行程,也可以隨時指揮調動。
4.5擴大內河運輸建設投資規模
航道是社會公益性基礎設施,效益主要體現在環境的全面發展和對低碳經濟的意義以及水運事業的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經濟,世界內河發達國家的航道建設法規中一般都明確規定國家是航道建設與管理的主體,從國家的利益角度來看,港口碼頭建設主要由企業自籌資金建設,投資大、見效慢,航道投資沒有直接的財務回報,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運輸船舶建設完全由船公司自行通過社會融資解決;航道作為社會公益性基礎設施,對符合國家發展政策的。以國家為主進行投資,明確因建設與管理航道是國家的職責。因此,航道建設、養護的投入一般都是由國家來承擔,政府適當注入部分資金。
5結束語
總之,當水運行業的傳統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時,我們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低碳經濟戰略規劃和綜合政策,迅速提出創新的技術與機制,爭取更好的發展機遇,我們應該迅速提出創新的技術與機制,低碳經濟是未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低碳時代的到來必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我國水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是未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的機遇,制定切實可行的低碳經濟戰略、規劃和綜合政策,爭取更好的發展機遇。我國水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低碳時代的到來必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軌道化發展。并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并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當水運行業的傳統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時。我國城際鐵路客運專線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長達1000多公里的武漢至廣州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將于本月下旬建成通車,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方面的發展出現了的趨勢。在城際交通方而,這對于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和向低碳交通轉變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其全程運行只需3個小時,完全可以替代兩地之間的航空運輸,如此快的速度再加上動車組列車的舒適和準點,這也符合低碳交通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