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音樂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地區差異、教學水平能力的限制等,使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1.重視不夠。第一,教育主管部門有待加強關注。不管是農村還是鄉鎮小學,至今仍守著應試教育,以致教育主管部門對小學生的音樂教學重視不夠,不關心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在乎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第二,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在傳統教育下,只要是超出了考試范圍的內容,一律不去多花時間。而在鄉村,有些家長認為利用孩子的課余時間去學習聲樂是“浪費”時間和金錢,沒有意識到音樂對孩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啟發智慧、加強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教學條件的限制。第一,教學模式單一。不少學校出現缺少教學資源無法備課的情況,以致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第二,教學設施的限制。由于對音樂教學不夠重視,使音樂教學設施的改善低,基本設置和工具不齊全,而且在這方面不夠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和發展,多媒體工具設備的使用幾乎不開展。即使使用基本簡單的音樂設備也只在公開課上使用,而在常規的音樂課堂上卻很少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3.教學定位失衡。有些音樂教師隨意否定教材歌曲,隨意引進流行歌曲。雖然會讓“學生喜歡,老師省事”,但卻導致愛情歌曲泛濫,學生不能好好學習樂譜,音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較差。再者,音樂課挪作他用。用音樂課來補習其他學科,使音樂教學基本質量得不到保證,甚至有些老師擔任著其他學科教學的同時,也兼任音樂教師,老師的音樂素質、教學水平不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研究
1.加強音樂重要性,重視音樂課堂。應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認識到音樂教學的地位,從根本上轉變領導和教師的教學觀念,加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作為學校或音樂教師,應不斷對家長和社會宣傳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2.轉變音樂教學模式和評價機制。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落實行動到位,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音樂教育。建立正確的教師評價體制,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學水平,制定一套完善的音樂教學模式。
3.有些學校缺少教師資源,無法勝任新課標教學任務,甚至出現音樂課由語文、數學老師兼任的現象。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將音樂課排給有音樂興趣愛好和音樂基礎的教師。
4.重視音樂課堂本質素質。不能僅僅唱幾首流行歌曲就完事了。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欣賞水平和情趣鍛煉,抓聲樂唱曲、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學會領略中國古典的古箏、鋼琴等樂器的興趣,引領和基本操作練習和基本的樂譜知識的普及,培養學生聽唱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有音樂的表現力和欣賞力以及創新力的培養可以自己編制一些來源生活中的一些詞曲進行歌譜練習。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如何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和優化我們的欣賞教學,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音樂小品的編創這個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研究入手,通過“選擇優秀經典的音樂作品作為創編的基礎;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小品的編創活動;豐富音樂小品編創的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音樂能力”這三個方面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編創能力、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最終促進學生音樂的欣賞能力。
【關鍵詞】
欣賞教學 音樂小品編創 音樂能力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在探索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方法上已經碩果累累。但在我們的欣賞教學活動中,是否每節課都能一貫使用好的教學方法來演繹音樂作品讓學生感知,而我們的學生是否就已經喜歡上我們的音樂欣賞課,已經能夠主動感受并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許多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上,我們還是經常看到以教師為主的、機械的教學活動,教師解釋音樂作品,向學生傳遞教師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多數孩子還是被動的聆聽音樂、被動地感知知識,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還是沒有被激發。那么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欣賞實踐活動成為了我們研究的背景方向。《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學生“能與他人合作,自信地、有表情地表演音樂劇,并做出評價”; 黃偉平老師的《名曲中的故事》這本書,也曾說道:“欣賞課必須帶有愉悅性,該“推”學生上講臺,編導音樂小品,讓學生主動學音樂,主動接受藝術音樂”。本文從音樂小品的編創進行研究,利用表演的方式講述音樂中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各種編創方法如節奏創編、歌詞創作、舞蹈編排、樂器演奏、情境設計等讓學生參與到欣賞作品的綜合表演中來,再利用表演的方式講述音樂中的故事。通過音樂小品的編創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主動走進音樂、關注音樂。
一、選擇優秀經典的音樂作品作為創編的基礎
小學音樂教材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與音樂小品相關聯的音樂作品,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優秀、經典的適合學生進行音樂小品表演和創編的音樂作品。如適合低段編創的音樂作品有:圣?桑的作品《獅王進行曲》《公雞母雞》《袋鼠》等,標題性音樂《跳圓舞曲的小貓》《木偶的步態舞》《玩具兵進行曲》《口哨與小狗》等。適合高段音樂小品編創的音樂作品有:《孤獨的牧羊人》(可拓展《音樂之聲》的相關音樂)《暴風雨》《羊腸小道》《魔法師的弟子》《黃鶴的故事》《彼得與狼》等等。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音樂作品能讓音樂小品的編創活動變得豐富、有效,更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
二、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小品的編創活動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到“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音樂小品編創過程同樣也應該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盡可能充分啟發學生對這種新穎、獨特的音樂心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激發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勇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同時,音樂小品的編創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表演藝術,在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思考、觀察、聆聽、演唱、模仿、表演,調動其全身感官的參與。而音樂小品的編創,對于學習音樂時間不長的小學階段的孩子,有著相當大的困難。這就需要老師做好足夠的前期準備,有效、逐層引導孩子走近音樂小品的編創。通過示范、講解、編排等活動,先引導學生進行簡易音樂小品的編創。
如在進行《跳圓舞曲的小貓》一課教學時,先讓孩子們熟悉音樂的各個片段,感受音樂情緒、音色、節奏、旋律的變化,然后再引導孩子們對音樂進行小品的編創。通過反復聆聽,孩子們感受到A段主題旋律優美抒情,用弦樂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運用,形象地模擬了小貓的叫聲,描述小貓用一種故作優雅的樣子跟人撒嬌,不時的發出惹人憐愛的“”叫聲,讓人感覺那貓咪猶如宴會上跳著華爾茲的淑女,美麗而嬌媚。教師引導善于舞蹈表演的孩子用優雅、乖巧、可愛的動作來表現貓咪,栩栩如生。而B段音樂,音樂用分解和弦式的旋律進行,中間運用了頓音、裝飾音等各種不同的演奏技巧,刻畫了小貓調皮、可愛的不同姿態。老師引導學生用俏皮、活的舞蹈動作來進行演繹。兩只形態不拘的小貓在我這個“主人”面前,不斷賣弄身姿,引得所有的孩子都喜歡上這首美妙的音樂。
這個音樂小品的編創更多的是孩子們舞蹈動作的表現,雖然簡單、短小,孩子們的表演也十分稚嫩,卻是孩子們走進了音樂小品表演的第一步。讓她們覺得音樂小品的編創生動、有趣,更富有挑戰性!在音樂小品編創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采用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鼓勵、引導孩子進行編創活動。
三、豐富音樂小品編創的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音樂能力
不同音樂小品的編創能同時讓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特長學生在多樣的藝術門類中找到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角色,有利于孩子們揚長避短,樹立學習音樂的信心,能讓孩子們更親近音樂學習,而不是排斥它。因此,給予孩子們廣泛的編創空間,能使孩子們更好的演繹作品,提高自身綜合音樂能力。在編創實踐活動中,音樂小品也可以是改編自學生熟悉的小說、童話等等,可以是孩子們喜歡的流行作品、網絡名曲,更可以是校園劇、音樂劇。在活動中,老師要起引導和咨詢顧問的作用,協助孩子們選擇合適的音樂、共同創編劇本、創編舞蹈、編寫歌詞、制作背景、集體參演等等,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和培養學生交流、創作、聆聽、表演等能力。自導自演的音樂小品還能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歌主要音樂要素的體驗,從而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如:音樂小品《彼得與狼》《孤獨的牧羊人》
1.活動與實踐
A.進行音樂的初體驗。
B.熟悉音樂故事簡介。
C.分配創編任務。
D.制作簡單道具。
2.音樂小品編創
根據創編任務的分配,開展舞蹈組、演唱組、表演組的音樂小品不同任務的編創。
3.音樂小品表演
合著音樂,進行小品的表演。可是課堂,也可是小舞臺。
4.師生評價
要求演員自評、互評,教師點評。著重從劇本創編、音樂選擇、舞美制作、表現能力(舞蹈、歌唱、表演)等方面進行評價。
通過富有創造性的編創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孩子們在編排或編創音樂小品中,采用了綜合性的音樂欣賞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更得到多種能力的提升。
音樂小品的編創是實踐的藝術,是表演的藝術,在演唱、演奏和賞析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無窮樂趣,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音樂小品的編創更好的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音樂作品,給音樂作品以新的魅力。最終,利用音樂小品的創編,去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突破欣賞教學中學生被動欣賞音樂的場面,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體驗。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2011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教學;組織與實施
音樂是最能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感情的藝術形式,是人類豐富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徑。音樂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人文素養,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通過優美音樂,凈化心靈學生,幫助學生形成高尚品德,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在音樂活動課教學中,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中傳遞出的情感與內涵,產生情感共鳴,這對于小學生身心發展有著積極作用。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音樂教學中應積極解決課堂活動上存在的問題,組織科學有效的音樂教學活動。
一、小學音樂活動課教學現狀
音樂教學是典型藝術教育,但音樂并非一個獨立學科,音樂作品多有著特定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音樂,能夠激勵學生,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情感教育的途徑之一[1]。但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并不理想,教學思路和目標模糊,教學過程基本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當中。大多小學的音樂活動課堂上,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缺乏互動和交流,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完全屬于模仿式學習,學習效率低下,沒有音樂意識。并且教學過程中,往往重理論輕實踐,照本宣科,學生積極性并不高,不愿意配合教師,多處于溜號狀態。這種死板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音樂興趣及音樂素質培養,完全偏離了音樂活動課初衷[2]。同時還扼殺了小學生天性,違背了兒童成長規律,極有可能對孩子心靈造成傷害。小學音樂活動課教學應基于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構建課堂,合理組織音樂活動,打破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僵局,通過誘導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音樂興趣,使學生體驗音樂魅力。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進行音樂活動課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二、小學音樂活動課的有效組織與實施策略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有效組織和實施小學音樂活動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構建多元化音樂活動課堂,展開具有實效性、有效性、針對性的音樂教學[3]。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理想的音樂活動課教學方法之一,能夠有效組織和實施音樂教學活動。傳統教學模式中,基礎教學中,很多學生由于沒有樂理視唱知識,缺乏自信,所以音樂興趣淡薄。基礎課程是幫助學生學會唱譜、讀譜、識譜的重要課程,若基礎課程存在問題,后續教學必然無法順利進行。在基礎教學中,可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格子節奏練習法,幫助學生打好音樂基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視唱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將不同時值的音符放入不同格子,展開音樂游戲,進行音樂教學活動。這種組織模式,使學生成為了課堂中心,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僵局,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游戲中學到了音樂知識,學生積極性更高,課堂氣氛更輕松。同時,這種模式加強了師生互動,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學習的樂趣,樂理知識也變得簡單易懂。在唱歌教學中,則可以利用集體教學或小組教學模式,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唱歌教學是音樂活動課的重點內容,具體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為中心,應將教學模式轉換為,學生合唱、伴唱、重唱、獨唱等學生為主的形式。豐富的音樂活動形式,對于學生音樂素質和興趣的培養、音樂能力提高都有著很大幫助。唱歌教學中曲目選擇應選擇優美婉轉,適合小學生演唱的曲目。樂器教學中,應加強教學互動性。樂器教學是小學音樂活動教學的關鍵,但大多教師重視度不夠,教學質量差。具體的樂器教學中應融入實踐教學法和分層教學法,通過多種實踐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小樂器操作,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不同樂器的節奏和風格,讓學生對樂器產生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音樂規律。課程活動中常用的小樂器,如:碰鈴、角鐵、木魚等都十分便于操作,適合小學生使用。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結束語
音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音樂素質和基本審美能力,同時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小學音樂活動課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因此,在具體音樂活動課教學中,應積極調整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路,豐富課堂內容,合理組織,科學實施。
參考文獻:
[1]劉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唱歌教學的目標定位、內容構建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13(11):119-124.
[2]杜建群.實踐哲學視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4,16(11):129-132.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基礎教育階段是教育的重要環節,落實素質教育,發展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審美教育課程之一的小學音樂學科,其改革與發展,同音樂教師隊伍是密切關聯的,結合本區音樂教育教學,將從學科教研團隊建設及三級網絡教研模式進行詳細論述,力求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將學科教研與師資培訓相結合,進行音樂學科研訓有益探究,構建小學音樂學科研訓一體化模式。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研團隊;研訓模式
教育是立國之本,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教師是教育發展的保障者,是教育改革的深入者,是新課程的實施者,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對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音樂課程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隨著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發展,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具備高素質的綜合性專業素養——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廣博的文化知識、必要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這對小學音樂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音樂學科研訓模式,是我區全面推進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在多年的音樂學科教學研究、師資培訓工作中,我結合本地區音樂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對小學音樂學科研訓一體化模式進行一系列探究與實踐。
一、以點帶面——學科教研團隊的建立
(一)成立小學音樂學科中心組
為了更好地開展全區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有效實施審美教育,促進音樂學科全面發展,決定成立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音樂學科中心組。中心組由教研員領銜,現有成員九名,成員包括市級骨干教師、區級骨干教師、校級音樂教研組長、校級骨干教師。學科中心組的成立旨在于發揮教研團隊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服務帶動全區小學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促進音樂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小學音樂學科片區教研隊伍
我區地域較廣,包含中心城區、城鄉結合部以及新建城區三大區域,各區域的學情、師資、教學硬件配備等等都有巨大的差異。為了更好地開展研訓工作,我們根據全區的地理地貌、交通線路、學校布局、音樂師資配備等客觀因素,將全區劃分為三大音樂教研片區,第一片區以中心城區為主,第二片區以新建城區為主,第三片區以城鄉結合區為主。每個片區由片區教研組長負責,教研組長由音樂學科中心組成員擔任,并配備教研組長助理協助開展本片區教研活動。每個片區由若干教育集團或學區構成,片區教研組即由片區教研組長、教育集團龍頭學校音樂教研組長和學區中心小學音樂教研組長組成,片區教研活動由教研組組織開展。這樣,既適應了不同區域對研訓工作的差異性要求,又實現了全區研訓工作的有組織、有實效的開展。
(三)組織小片區音樂教研小組
教育集團由若干區直獨立校組成,并把其中一所綜合實力強的作為龍頭學校;學區由一所鄉鎮中心小學和若干完小組成。教育集團或學區為相對獨立的小片區,小片區內音樂教研小組由各校專任音樂教師組成,日常教研活動由龍頭學校或中心小學組織開展。從音樂學科中心組,到片區音樂教研組,再到小片區音樂教研小組,形成階梯式的音樂教研團隊,各級音樂教研團隊即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它的建設是音樂學科研訓活動的重要保障。
二、從線到面——三級網絡研訓模式的構建
(一)師徒結對,共教共研
師徒結對是學校采用的一種較為普遍的教師培訓方式,是培養青年教師的有效途徑之一,具有直接性、簡便性、有效性等特點。小學音樂教師徒弟結對在全區各校全面開展,我們根據各校師資情況,為剛入職的音樂新任教師安排一位本校或外校的在教育教學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作為指導教師,直接在教育教學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引領。青年教師師徒結對則遵循自愿的雙向選擇原則,由年輕教師自主選擇指導教師。師徒結對后雙方以指導教學設計、相互聽課、評課等日常教學活動為主要形式進行教學研討。同時,根據年輕教師教學成長情況,由指導教師指導其準備一節較高質量的校內觀摩課或小片區教學研討課,統籌小片區內音樂師資,共同備課、磨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小片區教研中產生的好課、優課,則進一步向片區或區里推廣,以更高的平臺鍛煉教師,展示教師的風彩。
(二)片區聯動,協作研討
在學期音樂教研計劃中,各片區每學期至少開展一節教學研討課。每學期初召開教研工作會議以統籌安排各片區教研計劃。
(1)注重研討前的準備工作
開課教師選定開課課題,做好備課工作,并準備好教學資料和教具。音樂教研員、片區教研組長、片區骨干教師與開課教師進行集備,以試上、評課議課等方式調整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磨課。
(2)重視有效課堂的生成
日常的教學研討課中,我們注重課堂的實效性、注意引導兒童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兒童的學科興趣的培養及音樂能力的發展。
(3)關注課后的評課議課
課后開展的說課、評課、議課活動是教師專業進步的重要途徑。開課教師簡單概述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觀課教師進行本節課的評課議課。通過對課堂教學中優缺點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訓一體化這一平臺共同解決教學問題。
(4)強調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即是對教學業務的反思,也是對教師自身的反思。課后教師的一系列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手段是否恰當、教學策略是否適當,教學效果如何,以及結合觀課教師的評課議課內容,對本課部分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深入思考都是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不竭動力。
(三)骨干引領,示范教學
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加強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突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中,骨干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他們熱愛教育事業、師德修養高尚、專業理論與技能扎實、課堂教學能力強、教學科研能力強。小學音樂學科也應當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骨干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研討課、學科講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專業成長體會與感受,從而帶動其他音樂教師的成長和提升。
(1)教學研討課
教學研討課是骨干教師展示教育教學能力的方式之一,具有直接性、有效性等特點。一節好的優質課,是骨干教師智慧的結晶,從課題的選定到教學的設計,從教法的運用到策略的靈動,從課堂的生成到教學的升化,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是骨干教師精心的設計,這樣的一節課展示在觀課教師面前,仿佛它不是一節課,倒像是一件“藝術品”。聽完這樣的一節課,澎湃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充滿贊揚、充滿期許——期許開課教師以后把課開得更好,期許自己也能把音樂課上得更精彩。由此可見,骨干教師的教學研討課具有很好的模范榜樣作用。
(2)學科講座
開展學科講座,講究時效性,應反映當前廣大教師在教學上急需充實的內容或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時學科講座要注重專題性,就教育教學的某個方面或某個點進行展開,即要有寬度也要有深度。音樂教育教學含概音樂教學論、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策略、音樂教學評價、音樂教學研究等方面。每位音樂骨干教師都有自身的優點,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學科講座就可以充分發揮骨干教師擅長的一面。以新課標專題講座為例,2011年教育部頒發《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2012年區教師進修學校即組織專題講座——新課標學習與解讀,主講者為區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骨干教師精彩的授課贏得了陣陣掌聲,樸實的語言不乏精練的詞藻,可見主講教師深厚的理論素養。通過這次講座,大家清晰了新舊課標的異同,明確了教學方向。通過骨干教師的教學研討課和學科講座,形成輻射效應,帶動其他教師增強專業發展意識,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大膽實踐,敢于前進,為祖國的藝術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三級網絡研訓是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引領下,根據本區小學音樂學科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究而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音樂學科研訓模式。這一模式通過教研團隊建設,分級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在教研中強化了師資培訓;通過教學引領,示范教學,提升教學研討有效性,讓教師在研訓中獲得了成長。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審美教育,以點帶面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輻射圈,在研訓一體化進程中,提高音樂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曾霖聲 單位:福州市倉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曹理.曹理音樂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評價 反思 課堂改革
我校處于城郊結合部,生源80%以上為外來農民工子弟。結合實際情況及課標的學段要求,教師對所教班級嘗試結合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制定了一套音樂素養評價標準,并注意聯系教學,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那么現行的小學音樂課堂模式的成效到底如何呢?我們由調查數據一看端倪。
一、研究對象
六X班全體學生43名,男生27名,女生16名。
二、研究內容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學科分段目標,確定了以下調查內容:
(一)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
(二)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三、研究結果
優秀(100-90分)——A類良好(89-70分)——B類尚可(69-60分)——C類加油(59分以下)——D類
(一)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
1.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A.24人56% B.13人30% C.4人9% D.2人5%
2.體驗并能用語言簡單描述不同情緒的音樂。
A.32人74% B.9人21% C.2人5% D.0人0%
3.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能說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風格。
A.9人21% B.14人34% C.16人37% D.3人7%
(二)表現音樂的能力
1.學習課堂樂器(豎笛)的演奏,能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A.14人33% B.13人30% C.9人21% D.7人16%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符號。
A.8人19% B.19人44% C.11人26% D.5人 11%
3.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在情節性音樂表演中擔當角色。
A.29人66% B.9人21% C.6人13% D.0人0%
4.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并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A.13人30% B.15人35% C.14人33% D.2人2%
(三)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A.9人21% B.13人30% C.17人40% D.4人9%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A.7人16% B.20人47% C.9人 21% D.7人16%
四、研究情況分析及反思
(一)橫向分析
1.由調查表可以看出在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這部分中,“體驗和描述不同情緒的音樂”是學生最容易做到,也是優秀率最高的。而帶有記憶特征的部分,例如熟知各地民歌、民間歌舞、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情況就不容樂觀,這說明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一對音樂的耳朵,他們聽得懂音樂,也能淺顯地理解音樂。后者由于受到地理、人文等知識的局限,加上音樂課程設置的特性導致欣賞過程都是“一遍過”,學生所接受的新知識沒能得到鞏固和拓展,因此大多數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是淺薄貧瘠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三多”,即“多聽、多看、多感受”,并通過豐富有效的活動設計加深音樂記憶。
2.由表現音樂的能力這部分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學生既樂于參加又有非凡表現。對于知識技能(認識常用符號)這部分,學生的興趣顯然沒有這么濃厚,因此得分率并不高,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讓能力掌握先行,在此基礎之上再認識相應的知識符號。對于器樂及歌曲演唱的部分,由于缺乏表演環境和自信,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教師應注意多讓學生有展示演練的機會,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人前表現的自信心。
3.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象,就無所謂創造。我們培養的學生應是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音樂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會想象、有智慧、很有個性。在藝術想象和創造力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其實是愿意表現和創造音樂的,但是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創造它,而男生在這方面顯得更欠缺,與音樂相關的姊妹藝術如舞蹈、律動顯然沒有女生來得駕輕就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寬他們的思維創造空間。如在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這首樂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片段:
師:在這段音樂中出現了哪些自然中的聲音?(學生爭先恐后地說風聲、雷聲、雨聲等等)
師:我們能不能自己創造這些聲音呢?小組討論,用我們身邊的物品創造、模仿出這些聲音。
(學生分組討論,利用自備物品和教室里現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這段音樂所表現的意境。他們抖動塑料袋、紙張、書本表現風聲,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擬雨聲,用鐵皮的鉛筆盒互相碰撞模仿雷聲,教室里響起了風聲、雨聲、雷聲等。)
動手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生活就是音樂的源泉,只要大家平常用心觀察、發現這些聲源和音源,并把它們運用于音樂中,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縱向分析
從學生的三類素養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的音樂能力表現呈金字塔狀,即:
1.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在塔底,最容易掌握,這部分的優秀率也最高,這說明學生的內心是愿意了解音樂的也是喜愛音樂的,因此在難度不大的這部分,絕大多數學生表現出色。
2.位于塔中的是表現音樂能力的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不只停留在聆聽和感受上,而逐漸轉化到愿意合作表演,用身體、聲音或者器樂表現音樂,融入音樂。只是這時候的一些知識技能對很多學生來說還稍顯困難,比如,在學習《跳柴歌》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可讓學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演這首歌曲:校合唱隊的學生采取了演唱的形式;有的學生采取打節奏或打柴的形式,因為他們更擅長節奏的演奏;有的學生在歌曲前奏時采取朗誦的形式。這是學生從形式上與經驗自覺聯系的范例,在評價時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可適當調整教學難度,讓學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想要的“桃子”。這樣,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更濃厚,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才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
3.對于我校學生來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得少,自然也就想得少、創造得少。因此,每每遇到需要孩子發揮具有童真的想象時,一個個課堂中的“精彩”都似乎變得可遇而不可求。當然,藝術想象與創造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這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和學生的大膽協作,嘗到了創造的快樂和甜頭,學生才會明白什么是創造音樂,如何創造音樂。我們不該讓學生把精力過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的項目上,而應該讓學生投入到喜歡的、感興趣的項目中,從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享受成功,得到發展。
其實,擦亮一根火柴,我們就可以點燃一片天空,新時代的音樂老師要走在教學的前沿,做那手持火把,帶領學生進入音樂天堂的引路人。讓快樂的音樂課堂能夠還學生一個夢想舞臺。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有效評價 音樂素養 教學能力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評價逐步受到音樂教育者的重視,但通過近年來的課堂觀察,發現教師的課堂評價缺少理論依據,評價自己的課堂不準確,或者就沒有課堂評價的意識,這樣以來對學生的關注度就會降低,這樣學生也就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掌握什么,教師也不知道最終呈現在學生身上的音樂素養究竟有哪些;通過各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發現傳統的音樂教學評價仍占據主要地位,主要以教師為主,通過樂理知識、視唱、演唱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造成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唱幾首歌,死記硬背一些樂理知識,最終對音樂失去興趣,教師得不到正確的教學效果反饋,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好壞不能正確評估,從而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對傳統評價的反思和對教師的觀察,認為有必要對音樂有效教學評價進行研究,使音樂教學在促進教師不斷提高、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方面發揮巨大的功效。
1由過去關注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轉向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
首先我們的執教者和評價者要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和三者之間的關系。知識與技能:指學科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過程與方法:指知識發生、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和知識形成與應用知識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指對知識價值的理解和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提升。知識技能是基礎,過程方法是橋梁,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升華學。我們的教師和評價者需要帶著這樣的觀點觀察課堂和學生,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鑒賞和挖掘音樂中的美,來豐富自己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能夠被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等理想的境界所吸引和陶醉,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就是說通過三維目標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形成音樂素養的積淀,能夠用音樂素養體驗學習音樂的滿足感。
2打造“教師+課堂+學生獲得”相統一的評價模式
課堂教學中正確的評價方法和積極的評價手段在促進教師成長的同時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注重音樂素養的積淀,用音樂素養的積淀幫助學生進行音樂體驗,讓學生有音樂學習的滿足感,同時促進教師對自己課堂評價認識及教學能力的提高。結合三維目標,在每節課的課后教師要觀察“學生獲得”了哪些音樂知識或者是技能,效果怎樣,然后反思自己的“課堂”,原因出在哪里,課堂目標、環節及課堂調控是不是為“學生獲得”服務,反思課堂的得與失,通過“課堂”的得與失審視自己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師素養等反面的不足,并通過反思和實踐不斷提高。
3獲得教學有效性評價的實踐價值
3.1從音樂教學評價的層面指導課堂,注重課堂反饋的實效性。就課堂教學而言,評價總是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就學生獲得而言,評價也是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師及時的發現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改善課堂教學,不僅推動了有效性評價,對教師教學能力以及學生音樂文化素養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2形成教學有效性評價的判斷依據。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能有效性的學習,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的音樂學習,因此,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和“教師+課堂+學生獲得”的評價模式是判斷音樂課堂是否有效性的依據。
3.3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教師反復的對照評價模式進行改進教學,有準備的、與目的執教,有效課堂調控,學生的注意力直指音樂本身,對音樂的注意力和能力會不斷增強,將對音樂的各種感覺不斷“內化”,讓學生在音樂注意力、感知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增強了學生的音樂文化內涵。
關鍵詞:音樂教育 情感教育 情緒效應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2
在課堂教學中,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于美的感受。通過音樂跳動的音符,使學生將壓抑的情感釋放出來,伴隨著優美的旋律盡情地遨游在音樂的世界中。音樂具有調節人的情緒的作用,音樂也是情感的藝術,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就要做到以情為本,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來實現良好的音樂課堂效果。
1 調動小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
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與學生的情感息息相關。如果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存在著排斥的心理,就會將抵觸情緒發泄出來,從而影響了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音樂課堂教學首先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特點為突破口,特別是小學的音樂教育,由于學生年齡小,沒有太多的生活閱歷,對于音樂表達的內涵不會有所掌握,此時,音樂教師就需要營造與音樂相當的氛圍,讓學生進入角色,并以音樂為背景,使學生體會音樂的故事,并從中感受音符所帶來的美的意向。每一段音樂,都是一段故事。小學生正處于喜歡聽故事的年齡,如果讓音樂以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會激起小學生的興趣,此時,再配合音樂,將故事與音樂融為一體,就很容易將音樂以情感的方式傳輸給學生,并被學生所消化理解。比如由賀綠汀所創作的鋼琴獨奏《牧童短笛》就是以其本人童年的故事為背景的。音樂所描繪的是牧童騎坐在牛背上,走在綠草青青的田野上,而這首鋼琴獨奏,就宛如是牧童吹出的曲調,飄蕩在草原上空。此時,音樂教師就可以以這一背景為主題,請同學們伴隨著《牧童短笛》的音樂講一些相關的故事。再如,《鴨子拌嘴》是一曲打擊樂,在聽過音樂之后,可以讓小學生判斷一下什么動物在走路,并走到講臺前來學一學動物走路的樣子,使音樂課堂更為生動有趣。同樣,在欣賞《跳圓舞曲的小貓》的時候,可以先請學生描繪一下小貓的特點,并模仿貓咪的各種姿態和叫聲。在學生充分地領會了貓的形象之后,在這曲管弦樂的伴奏下,就可以使學生很快地融入到樂曲當中,并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釋放。
2 引導小學生對音樂內涵的更深入了解
當小學生對于音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正處于興趣盎然之中,音樂教師就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將學生從想象中帶回到現實中來,讓小學生在意猶未盡中體會音樂的實質性內容。此時,可以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比如多媒體課堂教學。伴隨著音樂的響起,從幻燈片上出現了學生們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影像。烏龜在慢慢地爬行,兔子在快速地奔跑,伴隨著音樂的節奏,將課堂的氛圍帶動起來,并同時加深了對音樂內涵的理解。
如果對于音樂無法理解,小學生就不會展開活躍的思維與音樂教師產生互動,更不會積極地接受音樂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只有當學生在情感的帶動下,主動地、自發地參與到音樂教學內容當中,并以積極的態度來配合音樂教師教學進程的時候,音樂課堂教學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
3 引導小學生對音樂的駕馭
從體驗音樂,到感受音樂,其目的并不是要小學生體會音樂的美感,而是要將這種美感進行升華,成為自己切身體會中的一部分,并可以將其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駕馭,使音樂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人說,藝術從生活中來,所以要將情感融入到藝術中,才能夠體會藝術之美。藝術的創作來源于實踐,其以抽象的、強烈的表達方式,將情感宣泄出來,讓聽眾去感受,去體會,并將音樂融入到生活中,去尋找生活原型。所以,音樂之美,并不在于享受其中,也不在于可以模仿,而是要在音樂的感染力下,使聽眾與創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沖撞。對于小學生的音樂教學,則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將小學生對于音樂的想象力激發起來,將音樂以文化知識的方式傳輸給學生,給小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另外,還可以改變常規的教學方式,采用其他的方式來代替樂器的演奏。對于小學生來講,在短時間內熟悉樂器的操作是非常困難的,此時,教師可以選擇使用其他的方式來替代,比如,在桌面上放置一排玻璃杯,每一個杯子里面都裝上不同量的水,用小竹棍輕輕地敲打水杯,就會有不同的音符傳了出來。首先由音樂教師示范演奏,那清脆的樂聲響入耳畔,加之水杯的彈奏,使學生的積極性被帶動了起來。此時,音樂教師就可以請小學生到前臺來進行演奏。經歷了情感體驗之后,小學生對于音樂的思維潛能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被激發了起來,從而懂得如何駕馭音樂,以為將來的音樂創作打下基礎。
4 情感教育與個性發展相配合
對于音樂的理解,與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天賦關系密切。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其對于音樂的駕馭自然是很輕松的,而且能夠配合音樂教師將教學內容高效地完成。然而,有些學生對于音樂毫無興趣,甚至于從心理上對音樂課就有一種莫名的排斥感,這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釋放的情緒,就會影響音樂教學效果。對于這部分學生,音樂教師在教學當中,就更應該深入地研究,體會其中的原因。小學生處于愛玩好動的年齡段,此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上設計各種游戲,讓游戲與音樂相結合,把課堂的主角讓給學生,而音樂教師輔助引導。讓學生在玩樂中領會音樂,發成為一種情感的體驗。
5 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每個人來講,音樂都是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通過音樂來調節情緒,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對于小學生來講,音樂教學不僅是文化課,也是培養情感交流的一種嘗試。將情感教學引入到音樂課堂當中,讓學生潛移默化中領會音樂的內涵,可以使音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邵健華.將情感體驗進行到底――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J].教育研究,2012,(6).
[2]陳志剛.情緒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