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1: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工藝概論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紡織院校教學體會染整概論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啟動會,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計劃”。其宗旨是使培養的人才能主動適應工業界的需求,為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在“十二?五”期間國家產業為工業界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人才要有戰略眼光和前瞻意識,培養能夠滿足未來發展需要、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工程技術發展方向的工程師。第一批將清華大學等61所高校作為“卓越計劃”的試點院校,2011年10月19日,又新增133所高校作為“卓越計劃”實施高校。
蘇州大學是第二批新增的“卓越計劃”實施高校,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的“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輕化工程(染整)”專業都是實施“卓越計劃”培養的專業。《染整概論》是國內輕紡院校非輕化工程專業包括紡織、服裝、非織造及皮革專業的重要選修課程,多數專業將本門課程設置為必選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各類紡織材料染整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內容及工藝過程;了解染整的質量要求;染整加工新技術;印染廢水及處理等,使學生對紡織品的完整加工過程有較為清晰的了解。本課的主要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高素質、寬口徑的工程技術人才。我校的《染整概論》課程主要開設對象為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非織造工程三個專業的本科生,共講授36學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對紡織品的染整加工技術有鮮明深刻的認識,和自己的專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學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啟發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最重要的。筆者根據歷次講授本門課程的經驗,有以下幾點教學體會及設想。
一、合理安排選用及編排教材,根據授課對象設計教案
教材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面對眾多琳瑯滿目的教科
書,如何選擇并組織教學內容非常重要。本課只有36學時,但傳送給學生的信息量很大,包括印染用水、各種纖維的前處理、染色(包括顏色的產生及配色原理、染料基本知識、禁用染料、各種纖維的染色原理及方法、染色產品的質量要求)、印花(印花糊料、印花方法及工藝、特種印花、印花產品的質量要求)、后整理(一般整理和功能整理)、印染廢水及節能減排新技術。我的經驗是選擇幾本好的相關教材,比如蔡再生編著的《染整概論》論述非常全面;陳國強編著的《新編絲織物染整》則對絲綢產品的染整加工作了全面的論述;而鄭光洪編著的《印染概論》則對紗線和針織物的染整有相當篇幅的介紹。綜合幾本教材,重點突出設計教學內容,爭取讓學生了解常規紡織面料染整加工的基本知識;并查閱相關文獻,將最新的前沿技術整合在相應篇章及時傳達給學生。而且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講授內容的側重不同,如對紡織工程專業來說,學生熟悉紡織過程及各種纖維的性能,授課以講授紡織過程給染整加工帶來的影響為主,如前處理直接受紡織加工影響的工序需重點講解,對于新型纖維的染整加工特點亦需要涉及;對服裝工程專業,重點放在功能性面料的加工方法、特種印花的講授,多介紹不同風格及功能的面料,以激發其設計靈感以及染整加工對服裝制作的影響,并增加成衣染整的內容;對于非織造工程專業,可根據非織造布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染色主要講授原液著色法、泡沫染色、微膠囊染色等,整理部分可根據非織造材料的主要用途設置,如抗菌、阻燃、拒水等。
二、模塊教學
時間短,任務重,為提高教學效率,筆者設計了模塊教學法。第一為理論課模塊。按印染環節順序設置課程,依次為水在染整加工中的作用、漂、染、印、整、廢水處理。第二為參觀實踐教學模塊。為激發學生興趣,加深課堂知識的理解,合理安排參觀活動、實踐環節非常必要。開始本課講述前先組織學生參觀輕化工程實驗室,讓大家對輕化工程專業有感性認識,然后再開始課堂教學。對于實踐,主要是提高興趣,針對非輕化工程專業學生有的無化學基礎,所以統一安排一些簡單有趣的實驗,如特種印花中的蠟染等。
三、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一)使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概論課強有力的工具,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在有限的時間內讓非輕化工程專業的學生對染整加工有所了解及認識并非易事,通過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形象地了解所學知識。如提到平幅連續練漂,可能難以想像,我們將重要的的加工過程制作成教學錄像短片,讓學生觀看,就可以很直觀地了解這個過程。再如制版、制網及圓網印花,教師的講解配合教學錄像,學生很容易了解整個過程。
(二)直觀演示法。
對一些抽象理論,可能學生聽起來較難理解,但輔之以相應的實物,便會事半功倍。比如講到爛花印花,原理是利用兩種纖維組分耐酸性的不同加工而成,從而在纖維上呈現透明或凸凹有致的花形效果,比如滌棉、絲粘混紡或交織,準備幾塊實物樣品,讓學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這樣就對爛花印花的原理及效果有了充分的理解,事實證明教學效果良好。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注意搜集相關資料,注意積累,以備教學之用。整理積累實物樣品是一個長期工程,只有堅持不懈,處處留心,才能豐富教學資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展開。
(三)部分內容采用“雙語教學”。
英語是公認的最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基于目前經濟全球
化的形勢,實施雙語教育,也是為了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他們可能從事科研工作需要獲取信息、有的出國深造、有的在合資企業就職,據近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顯示,許多學生畢業后直接會進入外貿行業,而即使是進入工廠,也與國外企業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了解印染專業的相關英語表達,對于非輕化工程專業學生人才今后的工作及再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授課中,建議采用“雙語教學”,此處的雙語教學與我國現行的雙語教學并不完全一樣,而是僅給學生標出主要關鍵術語的英文表達,授課語言仍主要以漢語為主,與“保留式雙語教學”有類似之處。比如:絲光(mercerizing),吊染(dip dyeing),拒水整理(warte repellent finishing),阻燃整理(flame retardancy finishing)等等。
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才能適應時展的需求,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
本文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及蘇州大學高等教育教育改革項目資助。中圖分類號 G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