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快樂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學是一門知識具有抽象性的嚴謹學科,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教師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小學數學教學充滿樂趣,引導小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快樂教學法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減低知識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淺談快樂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誕生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情境教學法就是高效教學的代表,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可以為學生建造一個更好的理解平臺,學生可以依托情境實現更好的理解。那么在應用快樂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就以“簡單的幾何圖形”的教學為例,這一章主要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了解這些圖形的性質。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加入多樣的素材,比如圖文、視頻等,教師可以借助動畫視頻向學生直接地演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的旋轉平移等知識點,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圖形的形成。接著教師可以再次利用多媒體系統向學生展示這個豐富的幾何世界,比如有哪些實際的設計運用到了幾何圖形的性質,借助生動的畫面讓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豐富。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教師還利用借助多媒體系統將其設計成活動的動畫,使知識連貫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多媒體系統幫助教師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直觀生動的課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科學設計趣味教學游戲
小學生始終擺脫不了愛玩的天性,于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加入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但是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要認識到課堂的本質,切記不可為了游戲而游戲,忽略了教學的意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常常要引導學生練習一定的習題加深知識的掌握。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設計趣味的游戲,比如先準備好學生喜愛的動漫玩具,當學生看到這些玩具后便立馬被吸引產生了強烈的參與欲望。這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習題,在動漫玩具上標上各種數字,學生先完成習題的練習,算出正確答案,再從玩具堆中找到標有正確答案的玩具,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就能獲得玩具,但是學生回答錯誤了則要表演一個簡單的節目。面對玩具的誘惑,學生會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同時提升計算習題的效率。通過這樣的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完成練習,既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樂趣,還讓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解題能力。
3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在今后學習中取得更長遠的進步。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決定著教師要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寬廣的學習平臺,同時豐富的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這符合快樂教學法的初衷。比如在進行“分類和比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學習,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求學生準備好基礎的工具,比如有書本、筆、玩具等材料,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學生知道了類別的含義,從而按照“文具”、“玩具”等類別進行分類。再比如教師在進行“角度”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好紙條、量角器等工具,教師先向學生講解角度是橫量一個角大小的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讓學生利用簡單的紙條折成各種角度,再用量角器量出它們的角度,實際的動手幫助學生實現理解性學習。通過這些活動,教師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了豐富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獲得全面的學習體驗,數學學習不再是機械的理論學習,而是用實際動手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創造更好的學習效果。4有效聯系生活實際背景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初衷,教師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從而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同時聯系生活實際之后,數學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以“統計與猜想”的教學為例,這樣抽象的知識很容易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提出與學生生活相近的問題,比如“同學們,你們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你們的生日在哪個季節?假如我想知道我們全班同學的生日,我要怎么統計呢?”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建簡單的學習小組,學生選擇確定的研究方案對全班同學的生日進行統計,再借助柱形圖、餅狀圖等圖形進行表示。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圖形,并且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班哪個季節生日的人最多?哪個季節生日的人最少?”學生再一次投入到觀察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借助輕松的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話,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的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在講讀式閱讀教學基礎上創立的“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發揚了講讀教學法中的“讀”之長,避去了“講”之短,是一種更合理、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方法。
為什么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就可以實現快樂教學呢?
一、“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嘴,使他們能談;給以空間,使他們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給孩子以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就要求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語文論文去讀課本、自己去提問、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說、自己去評價。而教師則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認真讀文、大膽提問、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語第二冊《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出現了這樣的問答:
有一個學生問:達爾文為什么從來不捉弄小動物?
幾小學生進行了補充回答:1.他要觀察動物怎樣生活。2.他喜歡小動物。3.他和小動物是朋友。4.他關心他的朋友。5.他愛護小動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過這些提問、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明白了處世之道:對待朋友,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重,要從了解朋友的立場去對朋友,不能存著捉弄、玩弄的心理對待朋友。
學生自主感悟到的這些知識,是講讀式閱讀教學法無法做到的。說明學生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讀懂了課文。
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了,由“怕學”變得“愛學”了。
二、“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在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課文的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多元反應,培養了語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讀、疑、思、悟的基礎上,動手查一查(資料)、畫一畫(場景)、演一演(故事內容);動腦編一編(課文后續),談一談(讀后感想)、評一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積累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能力,拓寬了思維能力。
三、“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的閱讀訓練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問時,要采取開放式的補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答案。
我們班在學習《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問:“松鼠媽媽為什么罵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幾個學生進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媽媽的寶貝。2.松鼠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3.松鼠媽媽關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媽媽認為小松鼠遇到了危險,很著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傷害。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個個都與問題有聯系,都是學生感悟的結果。如果學生的回語文論文答不夠完整,可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只要沾邊,都應視其正確,予以肯定。即使學生的回答毫不沾邊,也不要指責學生不對,反過來要肯定他敢于發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師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對學生足夠尊重,認為他行,他的表現就會很棒。正如一副對聯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可見教師是否信任、尊重學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尊重的學生必然會信心實足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愉快地學習。
四、“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法
使教師從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接觸到更多、更新的教學觀念,能創造性地組織、策劃教學,有了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論文摘要:英語寫作研究是中國當下英語教學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任務寫作教學法”以語言習得理論、社會建構理論和課程理論為基礎,是一種順應教學改革的新型的外語寫作教學法。筆者在jane willis(1996)所提供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修訂了一個三階段的寫作試驗模式,并對其進行描述和操作。課堂教學表明,“任務寫作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原來的苦悶寫作飛躍為現在的快樂寫作。
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和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英語人才的培養日益趨向于復合型、實用型。作為輸出性語言應用技能的英語寫作教學正是培養高等學校復合型、實用型英語人才的重要內容。因此,英語寫作在中國當下的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面對21世紀的挑戰,我國外語專業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在新一輪的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浪潮中,學者(如蔡蘭珍,2001;王露華,2005)和廣大的一線教師逐漸發現我國主流的英語寫作教學法如“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存在一些局限,而horowitz(1986)等學者提出的“任務寫作教學法”正好彌補其中的不足,對寫作教學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試驗。
一、“任務寫作教學法”中“任務”的定義
“任務寫作教學法”實際上是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寫作活動中的運用。關于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中“任務”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做了界定。crookes(1986)認為,任務是“一項有特定目標的工作或活動”。willis(1996)認為,任務是學習者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語進行有交際目的的活動。richards、platt 和weber(1986)認為,任務是人們在學習、理解、體會語言的過程中所開展的活動。breen(1987)認為,一個任務是精心組織的、以促進語言教學為目的的一系列教學活動。nunan(1989)認為,任務是學習者使用目的語來理解領悟、處理問題、發揮創造、互相交流的課堂教學活動(龔亞夫、羅少茜,2003)。
盡管學者們對“任務”的界定不一,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學習作為完成的一系列任務的過程,并把這些任務與課程目標結合起來。long和crookes(1992)強調,“任務”必須同現實社會的語言需要有明確的聯系,要根據現實社會的要求來設計。“任務”可以催化有意義語言的使用,因為在一種有利的環境中理解和重塑意義可以幫助目標語結構的發展。因此,他們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著重通過處理和解決意義使學生習得語言、重視一定的形式而非所有形式。
二、“任務寫作教學法”的理論
1.語言習得理論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之一來自于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按照《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的定義,語言習得是一個人語言的學習和發展。母語或第一語言學習稱為第一語言習得,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稱為第二語言習得。語言習得這一術語比學習更為可取,因為后一術語有時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連在一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和應用語言學家研究語言習得以便了解語言學習所運用的方法,根據routledge的《語言學詞典》,語言習得的研究也包括對在正規學習環境下掌握語言的研究。
2.社會建構理論
williams 和 burden(1997)將lev vygotsky 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與 piaget(1966)、bruner(1960)和kelly(1995)的認知發展心理和教育理論結合起來運用到外語課堂教學中。學習中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和發展是社會合作活動,這種活動是無法被教會的。知識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這種建構發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它強調學習者個人從自身經驗背景出發,建構對客觀事物的主觀理解和意義,重視學習過程而反對現成知識的簡單傳授。它強調人的學習與發展在與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中進行。而教師是學習者最重要的互動對象。教學應該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學的知識可以在其中得到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四個主要的因素,即學生、教師、任務和外圍因素——環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與學生。
3.課程理論
課程理論指的是van lier(1996)所創立的一種設計課程的理念。他的課程觀從學習者的角度,將學習理論、課程理論和教學實踐綜合為3a課程觀,即意識、自主與真實。van lier 認為,在外語教學中呈現新的語言知識時,教師把所要教的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并讓學生明確學習這些內容的目的,用這些語言可以做什么事情,這就是意識。只有學生有了這樣的意識,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為什么這么做,才可能有意識地關注所學的內容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涉及學生的自我調整、動機、責任感與義務感。自主的兩個方面是“選擇性”與“責任感”。如果學習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所傳授的知識,其注意力就會減弱,并且不能真正關注所學的知識。van lier的“真實”并不是僅僅指教材的語言材料與生活中語言使用真實的相關性,更重要的是人的“真實行動”。學習者在語言活動時做的事情是他們自己想做的。他們的行動是經過自主選擇的,他們表達的是他們的真實感受,他們所表達的語言是他們想表達的,這才是真實。
二、“任務寫作教學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1.“任務寫作教學法”的寫作模式
jane willis(1996)在她的著作《任務型學習模式》中提出了任務型語言教學課堂活動的大致模式。她認為,以任務為基礎的學習建立在三個階段上。第一個階段是任務前期。在這個階段,教師介紹本單元的主題,然后學習者進行活動。第二個階段是任務循環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者一對一或分成小組來進行活動。然后準備向全班匯報他們是如何完成任務的,他們的結論是什么,最后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把他們的發現介紹給全班同學。第三個階段把重點放在語言上。在這個階段,強調任務中的一些特殊語言形式并進行練習,并就學習者在上一個階段的表現給予反饋。
willis(1996)所提供的教學模式對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導思想,因此,筆者根據willis(1996)的模式,自己修訂了一個寫作試驗模式。這個寫作模式一共有寫前任務、合作寫作、修改編輯三個階段。
(1)寫前任務。在寫前任務階段,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寫作的要求和學生對英語寫作的學習需要,教師提供有特定目標和意義的寫作主題或任務,如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描寫文、摘要、通知、簡歷、正式的書信等。不同的任務提供不同的意義和語言形式,激發不同背景知識的語言信息,給學生提供課堂上運用真實語言的機會。任務選好并強調其重要性后,給學生提供幾篇真實的范文,簡單分析其語言形式結構以引起他們的注意,例如,解釋“摘要”寫作結構是:點明主題,解析文章或書藉的目的或意圖;介紹主要內容,使讀者迅速理解文章或書藉的概貌;提供結論或建議,以供讀者參考。
(2)合作寫作。合作寫作階段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創作過程。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上一階段的范文和教師的提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初稿。首先,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啟發學生利用一系列的寫作策略(如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法、小組討論和協商、速寫、打草稿等)圍繞某一主題或任務醞釀想法、搜集資料,檢索某一特定體裁的寫作信息和觀點。其次,學生根據某一特定體裁的寫作信息和觀點(往往是關鍵詞或提示句)規劃寫作結構,擬提綱并進行初步寫作。在合作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題目共同寫作,也可以分工合作,分散后再結合,無論哪種方式,其目的都在于摘取組員們對某一特定體裁的寫作信息和思想精髓(體現在詞匯、語法、句型、布局謀篇和觀點上),以融合在他們共同的目標作文上。整個過程,教師充當監督者、觀察員和助手并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必須指出,自始至終,教師應該走到學生當中去,根據學生的需要,隨時和學生討論、商定文章的內容,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必要的幫助。
(3)修改在寫完初稿的基礎上,由每組選一位代表報告他們的寫作成果,報告時應該注意語言形式,特別是寫作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還應該注意文章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此階段,教師充當聽眾、分析師和導師。教師首先分析學生的匯報,提出評價作文的標準。然后,根據這些標準評價學生的作文。教師還可以利用質量不同的作文,讓學生自己互相評價,各組之間可以交換初稿,討論并根據評價標準修改初稿、寫二稿并編輯成文。同伴的反饋很重要,它可以使一些標準內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獨立評價他人和自己作文的能力,還可以讓他們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寫作,增強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2.“任務寫作教學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英語寫作中的課堂實踐
在實施“任務寫作教學法”之前,首先對任務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上述因素。其次,當在課堂上運用“任務寫作教學法”時,我們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四點:1)由于學生把英語寫作看做學習中最困難的活動,教師應該對學生平易近人,隨時準備好給學生提供幫助、指導或組織,必要時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建議。2)教師應該盡可能刺激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信心,以使學生克服寫作過程中的各種障礙。3)教師應該適當地進行顯性培訓,以保證學生能夠成功地進行寫作。4)教師應該注意到寫作過程中的個體差異。
筆者進一步詳細展示“任務寫作教學法”三階段的具體教學操作過程。
(1)寫前任務階段。在寫前任務階段,我們設計以下寫作任務:
now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computer age.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5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近年來,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2)計算機能做許多有益的事。
3)計算機也有許多副作用。
(2)合作寫作階段。
1)頭腦風暴法。首先,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啟發學生利用頭腦風暴法圍繞寫作任務醞釀想法、搜集資料、檢索體裁的寫作信息和觀點。頭腦風暴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頭緒:寫作者可以在紙上寫下任何一個在腦海里閃過的有關題目的想法,不管其是否合理、文法正確與否,總之越多越好。若作者的文思太快,也可以用縮寫、短語或者符號代替完整的句子。這種方法是創作的基本要素,亦可使作者的文思泉涌,找到一切能想到的材料,然后根據主題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做到少而精,保留與主題關系最相關的材料。從題目及其要求我們得知這篇文章的寫作對象是計算機,是寫計算機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變化,文體屬于論說文,文章要求寫三段,中文提示是文章的提綱即每段的主題。每段的關鍵詞分別為popularity、advantages、disadvantages。這些關鍵詞確定了三段的寫作重點和中心思想。經過頭腦風暴法的篩選,我們可以把計算機的利弊歸納為:efficiency,entertainment,calculation,fantastic speed,taking over routine jobs,convenience;crime,trouble,virus,indulgence。
2)列提綱。根據前面的分析、比較和綜合,我們可以把文章的提綱列出來:
a. popularity of computer use:in the universitis,on farms,in factoris,in shops and other places
b. advantages of computers
a.improving people’s work efficiency
b. making scientific discoveries
c.doing difficult work
d. taking over routine jobs
c.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s
a. computer crime
b. computer virus
c. indulgence of children in computer games
3)確定主題句。根據題目中的中文提示,我們可以列出以下的主題句:
a. computers have grown in popularity.
b. computers can do many useful things.
c. however,computers have a dark side.
4)寫初稿。
到這一步,可以說我們的寫作已經有了個好的開始。接下來,要求學生利用頭腦風暴法篩選出來的素材、提綱和主題句拓展段落。寫作時應該注意語言形式,特別是遣詞造句和文章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3)修改編輯階段(同上)。
三、結語
在“任務寫作教學法”的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在小組活動或結對練習或討論上。在這種小組活動中,學生可能會分頭去查找不同的資料,并且與同伴分享這些資料,這樣的交流活動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僅增加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還增加了學生課堂的參與時間和由分享帶來的樂趣。同時,小組寫作可以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課堂限時寫作可以訓練寫作速度,有利于學生的應試,可以說,這種寫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原來的苦悶寫作飛躍為現在的快樂寫作。
“任務寫作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由于有了明確、具體的寫作任務,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使用語言,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指令做各種活動,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描述熟悉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想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構建自己的知識領域,從而使原來的被動寫作變為自主創作。在這個平等和諧、積極快樂而又富有挑戰的寫作環境中創作,他們充分體驗到主動寫作所獲得成功的快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體驗和認識會促使學生繼續努力,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
“任務寫作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效果明顯,因此,它順應了新一輪的英語寫作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的英語寫作教學中筆者給予推薦評級。即使如此,“任務寫作教學法”在中國語境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還需要更多的更加科學的驗證和完善。
參考文獻:
[1]crookes,g., gass.s.task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 practice[m].philadelphia:multylingual matters ltd,1993.
[2]horowitz d..process not product:less than meets the eyes[j].tesol quarterly,1986,20(1).
[3]long,m.h.,crooks,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1992,26(1):27-56.
[4]richards,j.c.,platt,j.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2000.
[5]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6]蔡蘭珍.“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外語界,2001,(4):41-46.
[7]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創新
做人做事,快樂是最重要的。怎樣使我們的閱讀教學快樂起來呢?實踐證明,如果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是可以實現快樂教學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加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實行開放型教學,通過改革傳統教學中束縛學生思維的因素,激勵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語文規律,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話,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的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在講讀式閱讀教學基礎上創立的“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發揚了講讀教學法中的“讀”之長,避去了“講”之短,是一種更合理、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方法。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嘴,使他們能談;給以空間,使他們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給孩子以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就要求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語文論文去讀課本、自己去提問、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說、自己去評價。而教師則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認真讀文、大膽提問、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語第二冊《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出現了這樣的問答:
有一個學生問:達爾文為什么從來不捉弄小動物?
幾小學生進行了補充回答:1.他要觀察動物怎樣生活。2.他喜歡小動物。3.他和小動物是朋友。4.他關心他的朋友。5.他愛護小動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過這些提問、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明白了處世之道:對待朋友,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重,要從了解朋友的立場去對朋友,不能存著捉弄、玩弄的心理對待朋友。
學生自主感悟到的這些知識,是講讀式閱讀教學法無法做到的。說明學生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讀懂了課文。
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了,由“怕學”變得“愛學”了。
二、“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在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課文的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多元反應,培養了語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讀、疑、思、悟的基礎上,動手查一查(資料)、畫一畫(場景)、演一演(故事內容);動腦編一編(課文后續),談一談(讀后感想)、評一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積累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能力,拓寬了思維能力。
三、“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的閱讀訓練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問時,要采取開放式的補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答案。
我們班在學習《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問:“松鼠媽媽為什么罵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幾個學生進行了回答:
1.小松鼠是松鼠媽媽的寶貝。
2.松鼠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
3.松鼠媽媽關心自己的孩子。
4.松鼠媽媽認為小松鼠遇到了危險,很著急。
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傷害。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個個都與問題有聯系,都是學生感悟的結果。如果學生的回語文論文答不夠完整,可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只要沾邊,都應視其正確,予以肯定。即使學生的回答毫不沾邊,也不要指責學生不對,反過來要肯定他敢于發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師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對學生足夠尊重,認為他行,他的表現就會很棒。正如一副對聯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可見教師是否信任、尊重學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尊重的學生必然會信心實足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愉快地學習。
四、“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法
【摘 要】童話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其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并能給予學生心靈上的熏陶。童話教學以其情境性、趣味性被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本文簡單闡述了童話教學法的概念,分析了其作用,并提出了一些運用策略。
關鍵詞 童話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
童話是最受兒童喜愛的文學體裁,用豐富和夸張的想象力創造出許多經典形象,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幫助孩子開發想象力與創造力,能夠幫助培養孩子審美觀和人生觀。因此童話在小學教育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而由此引申出的童話教學法也是一種對語文教學極有幫助的教學方法。
一、童話教學法的概述
目前相關教育學書籍對童話教學法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從一些參考書籍和相關論文中可以總結出,童話教學法是一種把童話作為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的方法。童話教學是一種生動的情境式教學,是一種活潑的直觀式教學。是一種富有趣味性的快樂教學。
二、童話教學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是打好語文基礎,如掌握足夠的漢字;初步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和語文思維能力,如初級的閱讀能力、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和使用工具書的能力;還有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些目標大多是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完成,為了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
學習興趣是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必要前提,小學生單純而天真,對世界和周圍的生活有著無比的好奇心,童話本身具有幻想性,是一種不會成真的生活投影,帶有夸張、離奇的特點,能給小學生帶來愉悅的心靈感受,童話教學也就正好契合兒童的心理,能直觀地為小學生展現教學的內容,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注意力和課堂學習效果。
在童話中,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具有人的特性,動植物或者非生物都可以說話、行動,自然童話教學也能開啟小學生的想象力,小學階段兒童的想象力是無拘無束的,童話以它的濃厚幻想色彩貼合了小學生的思維方式,童話教學可以引導他們對未來世界進行有邏輯地幻想,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課文情感,開拓他們的思維。
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形,缺乏對善惡美丑的批判能力,優秀的童話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明白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審美觀。
三、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法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的不明確,重形式輕內容
童話教學法是介于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有的教師過分注重童話教學這個過程,而忽視了本來的教學目的。
(二)教師童話教學理論素質不高
要想使用童話教學法,教師首先必須擁有一定的童話理論素養,部分小學教師缺乏對童話教學指導意義的認識,對自己的童話教學技能盲目自信,不再繼續加強自己的童話教學理論學習,也沒有準備相關的童話理論書籍可供參考。
(三)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
現代的課堂教學已經普遍應用各種多媒體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但是有些教師太過依賴多媒體教學,準備的課件過多且華而不實,學生完全成了課件的觀眾,忽視了教師本身的主導作用。
四、童話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師要善用童話式語言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中明確指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同樣在使用童話教學法時,教師要以引導為主,用生動有趣的童話式語言,把學生引入童話型情境中,讓學生能輕松愉快地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可以來設一個謎題:小朋友們,你們在紙上畫畫都是用手拿筆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群不一樣的小畫家,它們呀,在雪地里走幾步就能畫一幅美麗的畫了,大家猜猜它們是誰呢?通過這樣生動的導語導入,小學生很快就能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
當然,這樣的活潑有趣的語言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因此,教師備課時要注意多琢磨一下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童話式語言。
(二)教師要善于創設童話情境
創設情境是課程設計中要設計好的環節。首先,要把學生帶入童話情境中光靠教師的導語是不夠的,教師可以借助如圖畫、音樂、動畫片段等等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創設一個直觀的情境,注意課件要盡量貼合課文,并富有生機,色彩鮮明、生動活潑,才能讓學生受到感染,走進教師所設的情境。
其次是要引導學生開動想象,讓學生更深入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七顆鉆石》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幾個情境,第一,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個缺水的村莊,大家想一想,你口渴時沒有水喝是什么樣的感受?終于有了水會不會舍得給媽媽和陌生的過路人?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課文,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要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
教師應時刻記住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講解分析,忽視了學生的參與。童話教學很多時候都是一種表演式教學,小學階段的課文很多都是能進行角色扮演,或者肢體表演的故事,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愛動、善于模仿的特點,組織角色扮演、舞臺劇等活動,來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在表演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開朗自信和交際能力與舞臺表現力。
例如學習《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帶領同學準備好代表陶罐和鐵罐的頭套,在課上請同學戴上頭套進行分角色表演。再比如在學習《紙船和風箏》時,教師可以要求同學事先制作紙船與風箏,在課堂上,請學生分別扮演松鼠和小熊,相互交換寫有對話的紙船和風箏,進行課堂表演活動。
結束語
童話教學法是一種以快樂和愉悅為情感基調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應保持一顆童心,以引導者的身份,使用充滿童趣的語言,為學生創造美好的幻想世界,教會他們知識,幫助他們成長,同時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魏明華.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4,(22)
論文摘要:20世紀80年代起,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的討論,這對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德國職業教育改豐的方向。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要求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應盡可能與職業的工作過程保持一致性,行動導向教學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就能夠獲得完整的職業行動能力。
1行動導向教學法簡介
1996年德國的一次州文化部長聯席會議首次提出“要以學習領域為基本原則組織與職業相關的教學內容”。這個決議在1999年正式頒布,它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要按企業生產任務的要求組織教學,要用職業行為體系代替專業學科體系,要求職業教育的目標要全面包含“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因此,確定了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從根本上講,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就是一種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它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職業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德國職業教育中一切教學方法選擇、使用和評價的基本點。行為導向教學法是通過教學活動基本規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確定行為導向教學法對教育目標的適應性,其主要內容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引導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模擬教學、引導文教學法等。
2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行動導向的教學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要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基于職業情境的學習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獨立的計劃、獨立的實施與獨立的評估即自我調節的行動為方法,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以強調學習中學生自我構建的行動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為評價標準。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要求高職教師不僅是一個高校教師,還應是高效的組織管理者、職業操作的教練員、有問必答的咨詢師、探索創新的引路人。這對于我們目前大多數高職教師而言,無疑又是一次挑戰。
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旅游英語課堂的應用
3.1旅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
由于旅游英語教學必須具有實用性,使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摒棄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體都行動起來”。職教教師要充當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重任,教師是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人物和關鍵所在,故教師觀念的更新與意識覺悟是致關重要的。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變主導為引導,在教授理論知識,引導啟發學生為什么這么做,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只有行動與理論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職教教師不但是課堂的策劃者奮還應該是有效的管理者,職業操作的教練員,探索創新的引路人,這是一種挑戰。而我們的職教學生就則應改變以往那種被動的接受者的身份,成為主動學習的有機體。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身主動性,多多參與教師設定的活動,在活動中尋找快樂,尋找成就感。師生關系不在是單純的教學關系,更多的是合作關系,平等關系。
3.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頭腦風暴教學法是英語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大腦風暴法是將少數人召集在一起以會議的形式,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自由地思考和聯想,提出各自的設想和提案,也是一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它能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去思考,在實際教學中,該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并對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良好教學環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采取頭腦風暴時,教師盡可能鼓勵歡迎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而且不要馬上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相應的評價,同時,教師也可參加到討論的隊伍中,引導鼓勵學生想出更多更新的觀點跟看法。學生則應積極參與到創造性思維中來,只是簡單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無須在意別人會不會提出批評。
(2)卡片展示法。運用卡片展示技術可以通過“書寫討論”的方式將學生引人交流的氛圍。卡片展示法可以使每一位學生積極地加人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工作中去。通過添加、移動、拿掉或更換卡通紙片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的研討班教學方法。卡片展示法的突出優點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克服談話法不能記錄交談信息和傳統的黑板上文字內容難以更改、歸類和加工整理的缺點,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信息。展示板上的內容既有討論的過程,又有討論的結果;既是學生集思廣益和系統思維的過程,又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結果。
率先嘗試 成為學校新課改的忠實實踐者
“課改很好,相見恨晚。它解放了老師,也激活了學生。”這是徐彩梅對新課改的評價。可以說,徐彩梅是新課改的“忠實粉絲”,她作為慶陽五中新課改實踐的“領頭雁”,以自己的實踐和行動很好地對新課改進行了解讀。
徐彩梅說,在新課改推行之前,她也曾有過對新課改提倡的高效課堂教學進行實踐和總結,但是一直沒敢放心大膽地進行。最終在新課改的助推下,才堅定了她嘗試的步伐。于是,從2006年開始,徐彩梅在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等的實地學習之后,就開始著手對新課改進行大膽地探索嘗試。
徐彩梅知道,要正確地領悟新課改的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將它轉化為實際的教學成果,需要借鑒更多教育專家、教育實踐者的經驗,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效地實施。于是,她經常會潛心閱讀一些國內外語文教育專家的教育專著、教學論文、教學隨筆等,然后將學習到的經驗與課堂實踐結合起來,融會貫通使用。在體現新課改理念的前提下,一遍又一遍地進行嘗試,研究出新教法、新學法。她獨創的“五環節教學法”,即揭示目標、自學指導、學生自學、討論點撥、反饋訓練五環節在課堂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在全校范圍內得以推廣。
“五環節教學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了解學習目標的情況下進行自學,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恰當地點撥、指導。教師只作為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給學生預留了很多自學和思考的時間。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了起來,也就是徐彩梅所說的,它“解放”了老師,“激活”了學生。
徐彩梅說,教學中最頭疼的事就是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寫作業不積極,這樣語文成績也很難提上去。于是,在多次的實踐中,她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全班學生“口味”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即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然后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因材施教。這樣每個學生的作業難易程度都是適中的,他們在做完題目后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學困生不愛寫作業的習慣也慢慢有了改變,語文成績也漸漸有了提高。“分層教學法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很多不喜歡寫作業的學生,在我實施分層教學法之后,能感覺到他們都能心情很愉快地完成作業。有些學困生在做完自己的作業后,甚至還會嘗試去做中等生和優等生的題目,這一方法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徐彩梅非常激動地說。
在基礎教育階段,讓學生能進行大量的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語感,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學校安排的語文課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學生由于課業繁重或者不感興趣等,常常會靜不下心來閱讀。于是,徐彩梅專門針對這一情況探索出了“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法”,這一閱讀教學法是在經過三年的嘗試之后才在學校開始推廣的。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正好給學生提供了大量閱讀的機會,讓學生將閱讀帶進了課堂。“我會擠出很多時間讓學生進行‘海量閱讀’。我會允許我的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帶到課堂上閱讀,同時也會給他們提供大量的閱讀書籍,有時我還會專門帶他們去圖書館閱讀,或者組織一場讀書交流會,學生很喜歡!”
當然,在海量閱讀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將知識內化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那么這樣的教學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徐彩梅就實現了這樣的教學,她探索出的又一新的教學法――“作文個性化教學”,就為“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法”提供了檢驗的機會。這一教學法完全顛覆了傳統教學法的模式,它要求學生在作文的結構形式、語言表達以及文體表現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表現出很大的不同,突出作文的“個性化”教學。
相信很多教師對此肯定會感到很困惑:作文也可以“個性化”教學?事實卻是如此。徐彩梅創作的“作文個性化教學”注重創新,她要求學生對于某一話題作文,可以運用自己擅長的語言形體寫出來,如可以用日記、小說、書信或者話劇等各種不同的文體表現,要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這樣的作文教學學生接受快,學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也非常快,當時我帶的班級在參加全市作文競賽的時候,還拿到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績。”徐彩梅很自豪地說。
多年來,徐彩梅對于新課改的探索熱情一直不減。當然,她對新課改做的實踐嘗試遠遠不止這些。徐彩梅的話很好地詮釋了她對于新課改的實踐熱情及方法:“我認為作為一線教師,首先要研讀《新課標》,說真的,我對《新課標》的研讀不下10遍;其次是要相信學生,在課堂上要還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因為老師講10遍,不如學生親自學1遍;再次老師要授學生以‘漁’,善于總結學習方法并教給學生,讓他們終身受益。”
不斷前行 讓教學之路走得更遠
“要給學生半桶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徐彩梅深知,成績永遠屬于過去,榮譽是鼓勵,更是壓力,要想在教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就必須得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前進。于是,在閑暇之余,她通常會進行大量的閱讀,與教育“名人”對話,借助一切機會為自己“充電”。
徐彩梅說,在閱讀的時候,她更喜歡有目的地去閱讀,因為這樣可以更快一些地了解國內外教育的前沿信息。有時候她還會自我加壓,自訂讀書計劃,經常會閱讀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如閱讀蘇霍姆林斯基、魏書生、李鎮西、朱永新、陳紅兵等教育名人的教育專著;或者有時候不斷地點擊知名度高、理念新的教育網站,學習新理念、研究新課例。“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研究性、專家型、學習型的語文特級教師,讓我的實踐成果有更多的踐行者,來為老區的教育事業增添一抹綠色!”徐彩梅堅定地說。
名師高屋建瓴的引領,給了她更加積極向上的動力。近10年來,她不斷地從自己成功的一節課出發、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出發、從課后反思出發、從教研課題出發,總結提升,突出創新,以新課程為理念撰寫發表或獲獎的國家、省、市級教育教學論文、案例就有30多篇。由她主持或參與的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就有6項,4項已通過鑒定并獲獎,2項正在實踐中。慶陽市重點科研課題《新課程背景下五環節教學法研究》,已于2009年7月通過慶陽市教研室鑒定并被評為慶陽市第七屆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她擔任課題組長并組織語文組的全體老師參與的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已于2010年5月通過中央教科所鑒定結題并獲得一等獎……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徐彩梅并不滿足于眼前的成績,她期待有更多發揮“熱量”的機會。2006年秋季,慶陽市教育局開始舉辦全市的經典誦讀活動,慶陽五中由此也開始創建書香校園,然而學校供學生可以閱讀的書籍非常有限,于是徐彩梅踴躍提出了編寫校本教材的想法,同時還拿出了編寫校本教材的詳細計劃,她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于是,學校行政會決定從2009年暑假開始,由徐彩梅主持編寫校本教材《中華經典古詩文精編》(共三冊),計劃每冊由備課組長進行籌稿和統稿等工作。
想法雖好,然而真正實施起來卻遇到了諸多困難。“因為當時適逢暑假,大多數老師都外出了。有些交了稿子的老師其實也只是從網上下載的沒有變動的原稿。當時我心里很是著急,于是幾次發了自己寫的稿樣給其他老師,但是等到開學,老師們交出來的也還只是一個‘毛坯’。”徐彩梅無奈地說道。沒有辦法,徐彩梅只好加班加點,親自編寫。從教材每章的框架設計到內容的篩選,從教材內文的校對到版面的整體設計,從教材刊本的確定到裝幀印刷,基本上都是她一個人利用教學之余時間跑前跑后完成的。
“這三冊書基本上是經過了10多次的校正后才正式定稿裝幀印刷的,它于2010年還獲得了中央教科所教科研成果的二等獎。這個工作學校沒有給一分報酬,我也從沒有要求過一分補助。”談起這些,徐彩梅很平靜,她似乎已經忘記了當時的辛勞,有的只是滿滿的欣慰,她似乎覺得自己終于對這么多年的科研及實踐成果有了一個完整的交代。
這些工作的開展,常在徐彩梅工作之余、休息之時,她樂此不疲,辛苦著,也快樂著;付出著,也收獲著,甘之如飴!
指導幫助 帶領青年教師共同成長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徐彩梅在自己進步的同時,也不忘帶領青年教師一起成長。
自2006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以來,就在語文教研組內開展“青藍結對”,她對照青年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促其盡快成長。通過聽課、評課、講座、指導論文撰寫、課題研究等方式,指導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由她指導的廉靜、張莉、齊曉娟三名老師還曾獲得了中央教科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組組織的課堂大賽一二等獎,她本人也獲得了優質課指導老師獎。
2009年,學校安排徐彩梅與青年教師閆安進行“師徒結對”。徐彩梅經常利用每周教研組長簽字的時間,對閆安的教案、制作課件、上課、論文、課題等進行悉心指導。除了“徒弟”之外,徐彩梅還多次指導中青年教師“送教下鄉”,充當“護花者”的角色,指導做課的老師備課、上課,并跟蹤課例進行點評,她成了青年教師們眼中一等一的“指導大姐”。
2012年,徐彩梅在被評為慶陽市初中語文學科“首席教師”后,還成立了“初中語文徐彩梅名師工作室”。徐彩梅說,創建“名師工作室”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各級名師和學校改革與發展急需的骨干教師,從而提升教師的整體隊伍水平。“名師工作室”主要是在徐彩梅的帶領下,通過讓教師系統學習并掌握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不斷拓寬教師們的知識面,并在此基礎上讓教師們進行研討交流,然后撰寫研究課題、論文,并進行公開課、示范課的展示,從而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及教學風氣。
徐彩梅告訴記者,工作室自創建到現在,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就本校工作室的成員來說,成長很快,工作積極性很高,無論是常規的課堂教育教學、各類活動,還是各類競賽,老師們都會爭先恐后地參與,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如張世猛老師取得了慶陽市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甘肅省初中語文學科說課二等獎,劉彩云、楊小紅、郭宏偉等老師獲得了慶陽市漢字書寫大賽優秀指導獎,許宏濤老師獲得慶陽市第六屆教學能手等等,一年多來工作室的成員在校內外獲獎達20多人次。”
徐彩梅在博客中這樣寫道:“青年教師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學的熱情,有豐富的知識,有創新的能力。而我們作為師傅應該樂意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帶徒弟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完善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今后我們還將共同經歷學習、成長、成熟的專業化成長過程,相信我們在今后的活動中會獲得雙贏,讓師徒結對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