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c語言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結構化思維與表達 對外漢語 口語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分析當前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并實施了結構化思維與表達法,有效提高外國留學生漢語語言的表達能力,并最大程度地迅速提升了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技能。
“聽、說、讀、寫、譯”是外語教學中的幾項基本技能訓練。尤其是“說”,在實際語言環境運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語言教學中,口語課十分重要,它是擴大和積累詞匯鞏固語法知識、訓練閱讀技巧、培養閱讀習慣、逐步獲得外語交流能力的必要途徑。
在初期的對外漢語學習中,漢語的口語技能的掌握往往先于其它技能。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口語教學自然也就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向來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者所重視,并且也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許多漢語學習者也同樣重視口語技能的提升,因為當他們掌握了基本的漢語知識,想要進一步真正學會運用漢語的話,口語交流是他們獲取更多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張地說,只有取得漢語口語表達的自由才能使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提升到—個較高層次。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能夠獲得漢語口語表達自由的留學生并不多,多數同學在口語表達中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他們也非常迫切的想突破這些妨礙他們自由表達的障礙,能夠流利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留學生口語交流中的主要問題表現為語句不連貫,習慣于一個詞一個詞地往外蹦,節律不明顯,語調平淡,停頓不當,表達不流利、不自然,并且回答問題時總是盡量用詞,而不是用完整的句子;或者只是堆砌實詞,而減少或避免使用虛詞;語音語調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我們對個別的如發音、語調等問題都有了很多的解決方法和對策,如朗讀練習、跟讀練習等等。但是諸如此類的方法都是從解決某個問題點出發的,并沒有找到能迅速提高漢語口語交流能力的根本方法,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溝通途徑。追其根源,其問題的關鍵在于思維的訓練,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在語言教學中,將思維的訓練融為一體。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過結構化思維與表達法來解決這一難題。結構化思維,是一種論證思維,早在中國古代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即結構化思維的經典描述。結構化思維首先需要說話人明確“有效溝通”。什么是有效溝通,就是說出來的東西是給你要交流的對象聽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希望別人了解你的想法;支持你的觀點;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想法行動。同時,要讓對方準確快速地理解你的意思,掌握關鍵點等。那么,有了這個明確的目的,結構化思維與表達的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該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結論先行,以上統下:一個中心思想打頭,上概括下,下支持上
曾經要學生們練習這樣一個話題“我和我的朋友”,要求是把學生和他們朋友的關系通過一些實例來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是表達諸如“我和某某是好朋友”,“我和他一起吃飯,一起玩”,“我們一起參加宴會”“我們一起很高興”......。語言結構散漫、表達層次不清晰。如果通過結構化的表述方法應該這樣來組織:“我的朋友是某某,我們關系非常好”,直接給出話題的中心思想,把自己和朋友的關系闡述清楚,其后的論述就可以圍繞“關系好”開始展開:“我們經常一起吃飯、參加party”“我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結構簡單清晰,學生們非常容易掌握。經過這樣結構化思維法的練習訓練,留學生很快就能夠自己抓住想要表述觀點的中心思想,后面的實例表述的發揮就順暢多了。
二、歸類分組:共性思想分組歸類
為了方便交流,必須對各種思想觀點進行分組;并將分組后的思想觀點經過不同層次的抽象后構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
例如,我要學生去超市購物,需要他們買“黃油、雞蛋、葡萄、胡蘿卜、桔子、牛奶、土豆、酸奶、蘋果等等物品”,那他們怎么去清晰而又準確的表達呢?
可以通過歸類分組的思維,將“牛奶、雞蛋、黃油、酸奶”這些作為“蛋奶制品類”;將“桔子、蘋果、葡萄”作為“水果類”;而將“土豆”、“胡蘿卜”作為“蔬菜類”,通過這樣的分類來記憶和表達,學生就會很快的、準確的表達出他們需要買的物品了。
三、邏輯遞進:按邏輯組織語言
按照時間邏輯,空間邏輯及重要性邏輯來表述。時間邏輯意思就是按照先后順序、前因后果進行表達,如今天我早晨幾點起床,到學校幾點啦,上了幾節課,中午碰到哪個朋友,下午去哪里打球了,晚上參加了誰的party等等;空間邏輯是按照從個體到整體,或者從全局到局部來表述,如我住在一個什么樣的房子里,里面有客廳、臥室、廚房等,客廳里有什么,臥室有幾間,廚房很漂亮;按重要性邏輯表達就是緊急又重要的先說,緊急不重要的第二說,不緊急但重要的其次,不緊急又不重要的最后。
綜上所述,掌握結構化思維的基本方法,靈活使用這些典型的邏輯手段,能夠使留學生口語表達的內容更清晰、更合理、更易懂,迅速的提高他們實際交際中運用漢語溝通的能力。而且能有效使用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而不僅僅是實詞,因為句子才是有效溝通的基本單位。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經過結構化思維與表達法訓練的學生,對于漢語的畏難情緒也會逐漸降低,達到促進語言掌握,離他們自由溝通的夢想也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張樹昌,楊俊黃.閱讀教學淺析[A].對外教學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5.
關鍵詞:民辦高校;C語言;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0-0104-03
《C語言程序設計》是針對我校理工類專業大一新生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是目前高校最流行和實用的一種計算機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是進行程序設計教學和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理工類專業學生學習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一座重要橋梁,因此,該門課程一直是高校所開設的高級語言課程之一。
1 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目前我校教師在《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教學方面的現狀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總結了師生普遍感到這門課程難教、難學的原因,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我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處于比較低層次
大多數學生是少數民族,入校時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對中文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弱,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差,對學習的自信心不太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所欠缺,大部分同學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偏差,總的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處于較低層次,學習方法比較落后,在學習過程中,對中文的理解能力欠佳,大多同學,不理解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只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被動地記憶教師講授的基本概念、語法知識等,上機也只會調試程序,根本設計不出程序,對上機實踐操作興趣不高,缺乏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不會舉一反三,給自己增大了莫名的學習負擔,編程上遇到一些困難就容易退縮。尤其是在大一第二學期階段,有不少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及操作還不太熟悉,程序設計課程對初學計算機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顯得更加抽象、一些程序設計的流難以理解,這往往是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產生畏難、甚至恐懼情緒的原因,最終導致厭學的后果。
1.2 教學內容的組織不太合理
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方法對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一般都是在大一階段第二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對計算機的系統結構、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方面的內容,了解的甚少。因此,針對我校學生的基礎特點,現對《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內容進行提煉,減少傳統的C語言教材較為復雜語法知識、算法等知識,傳統教材一開始上來的幾節課便是介紹和計算機硬件結合緊密術語、數據類型、語法規則,算法流程等基本概念,學習內容顯得相當的抽象、繁雜、枯燥,新概念名詞和規則如排山倒海般涌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學習的內容相當多,而且比較枯燥乏味、跟實際生活毫無關聯,頓感學習壓力很大,對程序設計的好奇心和期待隨著前幾節課云山霧罩般語法知識和規則的涌來消失殆盡,一開始滿懷的學習熱情受到壓抑,因而失去進一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失去學習動力,甚至有極少學生因而產生畏懼情緒選擇放棄,不利于課程的進一步學習。
1.3 上機實踐存在問題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編程能力,所以,實踐教學對這門課程來講,非常重要,很多理論知識必須要通過上機動手調試才能夠加深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目前,許多高校的《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考試形式基本上是采用筆試,考試的主要內容僅僅是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檢測。這種考試形式使得學生在平時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太重視實驗實踐的環節,另外,也有因為硬件環境或課時原因而造成學生上機實踐課時不足,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環節脫節,反過來影響了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教學內容的改革
重構《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大綱,包括理論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C語言基礎,第二階段是程序設計。制定的新課程教學大綱“本著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程序設計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降低程序設計的難易程度,加強程序設計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增加新知識、新理論以及交叉學科知識的介紹,補充教材難以編入的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充分體現該課程教學大綱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科學性、先進性。
該門課程的開設64課時,其中理論32課時,實踐32課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通過修訂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授課計劃等相關教學文件,著力加強實踐教學,并對實踐過程進行單獨考核。另外,為了彌補不同層次學生對不同知識的需求情況,將實驗項目計劃增設了選做內容和必做項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做相應的項目,利用業余時間完成。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推行“項目驅動、小組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選擇趣味性強且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項目作為教學主線,合理布局第一個項目,將每個實踐項目分解成一個個體現相關的知識點又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子項目,對應理論教學的各個教學知識點,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去,層層推進項目。通過對項目中的問題的深化和知識點的補充,來拓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實現獨立完成項目的目的,從而達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尤其是介紹新內容時,避免選取復雜程序或學生不熟悉的數學、物理等問題作為案例,盡量選擇學生平常比較熟悉的問題來進行分析講解程序設計。在學生了解了新的知識點及新的編程方法后,再擴展介紹新方法的應用和一些常見的技巧,由淺入深,有利于學生了解掌握有一定難度但常用的一些編程技巧。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以程序設計思想為教學內容的主線,圍繞著一個學生熟悉項目,努力讓學生能主動而非被動接受新教學內容。用教學項目把整個課程諸多關聯的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緊緊圍繞著一個案例,如學生進行計算器的設計,從這個主題出發,循序漸進,逐漸延伸、拓展,隨著帶領學生不斷提出新的用戶需求并主動設法解決,引出能滿足新要求的方法和相關知識點。
3 教學方法的改革
按照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我校學生實際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圍繞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和學生的特點,按“夠用、實用”為原則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合理取舍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上舍棄了一些不常用的語法和章節,注重強調基礎性、實用性和實踐性,同時,兼顧教學和自學兩方面的適用性。例如:可以先帶領學生完成一個簡單的項目――設計一個簡單“加減乘除”的計算器程序,做簡單的輸入二個數據、然后計算結果和輸出計算結果的工作,而后再給學生進一步講解完成每一步工作所用的相關語法知識和需要注意的問題。而學生對兩個數據的“加減乘除”的處理方法很熟悉,學生通過把平常熟悉的工作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并在計算機上運行得到所需的工作結果,讓學生體會到C語言程序的神奇而不神秘,有趣而不難學,體會到用計算機解決問題步驟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掌握相關語法知識的重要性,減少、消除學生初學程序設計語言時的神秘感和恐懼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形成“三結合一補充”的教學方法,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自主學習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平時考核與開放考試相結合,模擬項目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包括多媒體教學手段、網絡課堂、數字圖書館等。
3.1 采用任務驅動式的項目教學法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拋棄傳統的從介紹基本概念、語法知識和規則再到舉例說明它們的應用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全程貫穿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思想,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接受任務到如何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改變以往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思考、學習和掌握編程知識和編程方法,鍛煉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3.2 采取有效的講課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講課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如采用師生互動法,避免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以免學生因被動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加強師生互動,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主動提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在利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適時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一些進一步的要求,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從如何編出程序能解決問題再進一步提高到如何把問題解決的巧妙些、任務完成的更好些、程序的質量更高些,培養學生的問題求解、編程及創新能力。
圖1 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圖
對于重點、難點的問題,要采取有效的講課方式和思路進行講解,如啟發式、循序漸進式、師生互動式、實例法、類比法等方法,可以有效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如幫助學生對循環控制變量作用的理解,可以類比環形跑道上的長跑裁判員統計運動員所跑的圈數并給出最終判斷。
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難于理解的內容,借助動畫將其轉化為直觀的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如講解數據冒泡排序時,我們老師做了教學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一組數據排序的過程及最后最終結果,這樣學生對抽象的一組數據的排序就容易理解了。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板書的優勢互補,在碰到難點內容時,我們制作微課,幫助同學們理解較為抽象的內容。使用多媒體電子課件和微課相結合的方式,演示程序設計中的難點部分,提高教師、學生的教、學效率,利用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結合傳統板書來講課,寫出重點難點,畫龍點睛,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內容的印象,理清程序運行過程中的數據變化情況。尤其在初期講解程序設計時,利用板書逐步寫出程序的效果更好些,這樣在整個板書過程中能夠有效控制要講解的內容,思考、提問、修改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學生的思路能與教師的講解保持同步。
3.3 實驗教學的改革
讓學生明確編程理論知識必須要通過上機動手調試才能加深理解和掌握,思維能力、編程能力等都需要通過實踐教學來培養,建立重視實踐教學的新理念,主動積極參與實踐教學。將實驗內容設為基本篇和提高篇,基本篇用以鍛煉學生應用基本知識編程解決簡單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設為提高篇用以鍛煉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編程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為保證實驗的效果,要求學生必須做好上機前準備,設計源程序和調試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實驗結束上交源程序,課后上交實驗報告。
3.4 建設多元的立體化教材
積極進行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和實踐。其中包括教材、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教案、電子多媒體課件、微課堂、教學網站、題庫、習題集等。 出版1部教材。由筆者參編的《C語言程序設計項目教程》是以項目教學為編寫思想,在該教材中融入大量最新的以同學們生活非常貼近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案例和操作性非常強的實例,力求提高教材的通讀性和實用性,強化學習實踐操作能力,做到“教師易教,學生易學,技能實用”。
教案中除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等內容外,根據《C語言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課程特點,編寫了課后的作業題、思考題等內容,電子教案內容非常充實,充分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多媒體課件內容的設計上,盡量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只要有用的;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思路清晰,既包括了教材的所有內容,在又能激發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程電子課件、作業、課后思考題、教學大綱等均通過網絡以精品課程的形式對全校所有同學開放,另外有充足的網絡教育資源加上對于該門課程的難點內容利用微課來展現,這些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積極作用。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改變以往以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為全面考核,既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也考核學生上機動手實踐能力。為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體現教學改革的效果,《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采取“過程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改變傳統的一考定成績的方式,過程考核是以上機操作為主,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進行完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后,就進行相應的考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與同學之間的差距,根據考核結果調整學習計劃;期末考試,以試卷考核為主,主要考查同學對所學理論知論的綜合應用能力。
5 評價方式的改革
在《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對考核的評價方式作了大量的修改,制定了符合我校學生實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考核方式。在該門課程的考試中,除了期末的考試由教師來評價之外,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采取了過程性的考核方式,其中過程性的考核采用了“學生評價、學生互評、教學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 總結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在我校實施一年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改成果與國家精品課程標準有相當大的差距和不足,我們將繼續加大《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國度,加強教學研究,發表高水平教學論文,完善網絡教學資源,加強課程在線學習手段,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任淑美, 李寧湘, 陳杰.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計算機時代, 2014(7):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