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市場經濟理論論文

市場經濟理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5 10:5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經濟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市場經濟理論論文

篇(1)

1.重慶市郵電經濟面臨的挑戰機遇及對策

2.市場經濟呼喚郵電經濟接軌

3.探討如何加快建立我國郵電通信業經濟新體制

4.應當沖破產品經濟模式的束縛——論我國郵電經濟核算體制改革的途徑

5.中國郵電經濟的分區及區差規律

6.淺議加快建立我國郵電經濟新體制

7.研討經濟理論 深化郵電改革

8.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

9.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特色探討

10.應當加強郵電經濟理論的研究

11.加強理論研究 推動郵電改革——南京郵電學院管理系郵電經濟理論討論會綜述

12.初論郵電經濟體制的改革

13.對建立郵電經濟理論的一些見解

14.發展郵電經濟 加快四化建設——關于上海郵電事業的經濟調查 

15.也談郵電經濟效益

16.運輸郵電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關聯分析 

17.改革呼喚著創新和完善郵電經濟理論

18.對郵電經濟研究工作的幾點看法

19.改革郵電經濟管理體制

20.郵電經濟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21.提高郵電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22.對傳統郵電經濟理論的反思

23.開拓郵電經濟研究是改革的需要

24.對現行郵電經濟核算辦法的初步探討 

25.淺析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性

26.關于建立新型郵電經濟學的幾點意見 

27.郵電經濟是商品經濟

28.郵電經濟糾紛與訴訟時效

29.關于郵電經濟核算制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第二次全國郵電經濟核算學術討論簡介

30.對郵電經濟兩個理論問題的淺見

31.當前郵電經濟管理的幾個問題

32.談談郵電經濟圖書的出版情況和設想

33.加速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考

34.抓緊有利時機 加速郵電建設——郵電經濟管理模式研討會綜述

35.郵電高校經濟管理類科研創新團隊的構建

36.“郵電經濟理論征文”評選揭曉

37.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基本途徑

38.學習經濟理論 推動和發展郵電經濟學

39.價值規律與郵電經濟核算

40.擴大融資渠道 推進聯合建設──第七次京津滬郵電經濟與管理研討會綜述

41.加快郵電事業發展 促進地方經濟建設

42.福建省局擬成立郵電經濟研究會

43.從實際出發 做好郵電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京津滬第五次郵電經濟學術交流會綜述

44.樹立有利于郵電經濟發展的六個觀念

45.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探索

46.有關郵電經濟問題的幾種不同看法

47.三十五年來郵電經濟核算在不斷前進

48.郵電要堅定不移地走市場經濟道路——京津滬第六次郵電經濟與管理研討會綜述

49.“郵電經濟理論征文”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部署征文評審事宜

50.談談郵電經濟責任制  

51.提高郵電經濟效益的幾點看法

52.郵電資源緊缺度與郵電國民經濟效益

53.郵電資費體系改革中的幾個經濟理論問題

54.跨入新世紀的必然選擇──黑龍江省管局局長陳永有談郵電經濟增長方式

55.以市場機制促進郵電通信經濟發展的實踐思考

56.郵電通信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以貴州為例

57.加強郵電經濟合同管理之我見 

58.實行專業經營管理是郵電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59.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矛盾及優勢

60.產品決定產業屬性──再談郵電通信產業經濟性質及現實意義

61.談談提高郵電經濟效益問題

62.試談轉變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著眼點

63.郵電通信經濟效益的計算方法研究

64.加強郵電資金審計監督 推進經濟向集約型轉變

65.認真學習實施郵電新財會制度 促進郵電經濟更快發展

66.按照商品經濟原則 改革管理體制 搞活郵電經營

67.改革郵電財會制度 促進郵電經濟更快發展

68.關于郵電通信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基本方法的探討

69.試論郵電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

70.郵電通信建設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研究

71.努力提高通信網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再談郵電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72.要切實重視提高郵電經濟效益──《百強之路》序言

73.試論調整改革郵電資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4.郵電營銷藝術初探

75.總結經驗完善郵電企業經濟核算制

76.郵電經濟核算要“兩條腿”走路——談重視和加強郵電專業核算問題

77.重視發揮郵電通信在振興遼寧經濟中的先行作用

78.強化經濟合同管理 服務郵電通信事業

79.談談當前郵電經濟核算制的幾個問題

80.把握市場機制規律 加快發展郵電經濟

81.學習經濟理論 推動和發展郵電經濟學

82.郵電通信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探析

83.提高郵電經濟效益需處理好三個關系

84.試析郵電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85.在市場經濟中郵電需要實行五個轉變

86.剛剛起步的蘇聯郵電經濟體制改革

87.郵電通信產出物國民經濟評價影子價格的研究

88.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郵電企業如何加強質量工作初探

89.搞活沿海地區郵電企業 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服務——京津滬四局召開第二次學術交流會

90.我國郵電通信業的宏觀經濟效益及其最優投資比例計算

91.淺談郵電通信企業的經濟效益問題

92.知識經濟時代的郵電市場營銷 

93.郵電通信經濟效益的一種實用計算方法

94.改善郵電服務 增強通信能力

95.論郵電部門實行經濟核算制

96.統計如何轉變觀念以適應變化中的市場經濟需求

97.郵電通信企業經濟效益評價

98.圍繞經濟做文章——創辦《上海郵電報(社會版)》的體會  

篇(2)

關鍵詞: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改革;經濟學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096-02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市場經濟已經為社會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學都嘗試對人文社科類其他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這些課程大致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和稱之為西方經濟學、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基礎、經濟學概論等的西方經濟學。對于政治經濟學,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基礎上完全可以理解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而言,非經管類專業學生由于基礎課程安排、專業適應,對西方經濟學相關內容和經濟學思維方式還未形成,對西方經濟學課程很難適應。所以,探討和分析非經管類專業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一、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重要性

西方經濟學作為以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運行為背景,全面闡釋市場經濟一般理論體系的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在提高學生市場經濟意識,參與市場行為能力提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專業也在嘗試在非經濟管理類專業中開設介紹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西方經濟學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畢業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因為西方經濟學理論主要由企業經營管理方法和經驗、某一個經濟部門或領域中的問題的集中研究成果和經濟理論的研究和考察等構成的,其理論與市場經濟運行的實踐緊密結合,無論是什么樣的人才都需要參與到市場經濟中,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經濟知識,在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中開設西方經濟學課程十分有必要。

二、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相關基礎課程開設不足

西方經濟學的開課時間一般為本科的低年級,以大一下學期和大二上學期居多。而對于多數人文社科類專業來講還沒有來得及甚至根本就沒有計劃開設高等數學等相關基礎課程。因而非經管類專業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與定量分析,微觀分析、宏觀分析和結構分析,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等根本就是一頭霧水,無從下手。對于經濟學的學習有很大的難度。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本身特征決定了經濟學學習的困難

眾所周知經濟學流派眾多,觀點不一甚至經常對立,并時常出現理論與經濟生活現象不一致的狀況。西方經濟學教科書所講授的許多內容抽象、難懂,主要從概念、特征、作用、性質方面理解問題。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在一定假設前提下形成的,假設條件放寬,理論有可能不成立。對于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而言通常無法辨別其內容的是非。

(三)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通常遇到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教學質量和教學任務常常打架

例如《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一般分為微觀和宏觀兩門課程來講,安排至少有120學時以上。而對非經濟管理類專業來講教學計劃一般要求一學期54學時講完微觀、宏觀內容。教師如果要實現學生理解并保證教學質量,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學生學到的東西就少;教師如果趕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就很難保證,學生學的東西多了,但往往似是而非。這樣就出現魚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尷尬局面。

(四)教材的適用性與針對性較差

由于西方經濟學主要是從西方引進,西方經濟學教材理論多按照西方社會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編寫,課程的內容主要側重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體系的介紹,與中國市場經濟運行并不完全吻合。這樣的教材本身對中國學生學習經濟學就有難度,而目前不少高校的非經濟類專業也采用了幾乎與經濟類專業一樣的標準教材,這類經濟學教材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非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當這些內容也被放在針對非經濟類專業學生的經濟學教學內容里邊,這就增加了非經濟類專業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難度,容易使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的效果難免不佳。

(五)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不夠合理

大多數學校經濟學授課方式還是按照“老師講授―學生背誦―做例題―考試―遺忘”的授課方式進行,這樣的授課方式容易讓學生對經濟學課程失去學習興趣,會在學生中形成經濟學學好學壞無關緊要,只要應付考試就行,經濟學與自己專業相關性不大,使得非經管類專業學生西方經濟學教學效果不盡理想,也就無法實現在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的目的。

三、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的改進方向

非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的整體構架和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現實問題,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更好地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所以對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學課程講授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一)合理安排教學計劃,選擇本土化課程教材

結合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盡量安排將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經濟學課程安排在大學二年級以后。在教學計劃中一定要先安排開設高等數學或經濟數學等課程,只要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彈性系數、邊際分析等知識時能更好的接受。中國現在普遍接受的經濟學教材的結論以及案例大多都是來源于西方國家的經濟實例。對于國內學生來講對理論知識的解讀缺乏感性的認識。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在在教材選擇上盡量選擇那些本土化教材。在講授過程上應該更多地結合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以及大學生的實踐水平。

(二)創新教學方法,倡導互動式教學

在經濟領域,本來就沒有固定不變的聯系,所以對經濟學的研究不存在固定不變的范式。如果把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作為一種范式去講解,就會使學生對經濟學形成一個固定化模式,這必然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思維的培養。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構建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不可缺少的。除傳統的講授方法外,要引入案例教學,在案例教學中與學生互動。提倡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具有傳統講授不具備的優勢,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經濟學概念和邏輯關系,使學生明白經濟學原理的實際應用之處,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經濟問題的熱情。特別是結合中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實際案例展開討論,可以更全面地向學生講授經濟學的實際用途,并引起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例如在講需求定理時,對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本身的價格和需求數量呈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很多同學都能用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出來,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總結出需求定理的內容。對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聞,教師可以先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討論,進而總結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幾種情況。讓學生多參與教學過程,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鞏固所學內容。在案例教學時重點關注分析的過程,因為西方經濟學很多的案例分析的結果并不唯一,從不同的視角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相應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教學不是糾正學生的分析結果,而是教會學生使用什么分析方法,從哪里切入進行分析。

(三)減少理論考核,應用性考核方式為主

中國經濟類專業教學,一般通過圍繞教材而設立的題庫來監督與考核教師是否按要求授課、學生是否按要求掌握了基本知識。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這樣容易形成學生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知識,而不是從經濟學理論分析入手,不能達到對經濟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通過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學生成績的以作業、課堂提問、案例討論、小論文及期末考試等多方面加以確定。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各章節的經濟理論給學生布置思考題或作業題,開展案例教學,圍繞經濟現象讓學生參與討論,就某一經濟理論開展教學,并把課堂討論計入相應成績,沒有參與討論或者沒有自己簡介的不給成績評定,結合經濟理論讓學生寫出專題論文,依據學生論文評定論文成績。這樣做可以形成學生重視課堂學習,會調動學生查閱資料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經濟理論的認識和應用,可以順利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的。

(四)構建經濟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專業性教育的有益補充。通識教育的目標不在于教授專業知識,而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素養的提高。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社會生活事務的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幫助很大。因此對于在高校非經濟管理類專業中開設經濟學通識課程,很有必要和意義。結合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提高大學生參與市場經濟能力,應適時在非經管類專業學生中開設經濟學通識教育。在通識教育課程設置中可以將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部分相關基礎知識進行整合,培養學生市場經濟基礎知識,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通過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勝任企事業單位相關工作。經濟學通識教育理論內容應更具有概括性、基本性,在課堂中只講授經濟學最基本原理,只用保留經濟學和管理學完整體系,相關深層次理論可以不用講授過多。

參考文獻:

[1] 王桂霞,劉佳.普通高?!段鞣浇洕鷮W》教學效果改進的途徑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

[2] 易杏花,劉云忠.讓“沉悶”的經濟學生動起來――《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2).

[3] 楊波.適應經濟學發展趨勢的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經濟,2007,(5).

[4] 李萍,張曉虹.《西方經濟學》通識教育案例教學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0,(1).

篇(3)

規制經濟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發展并在實證領域起重要作用的一門學科。它主要研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或社會公共機構如何依據一定的規則對市場微觀經濟體進行社會或經濟干預管理,具體指規制機構以自然壟斷規制和市場進退規制為主要手段,對企業的進入、退出、產品的價格、服務的質量等方面進行干預。規制經濟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公共利益規制理論、規制俘虜理論、新規制經濟理論、激勵性規制理論等。本文擬就規制理論的演進進行簡要的概述,力圖使人們對規制理論的發展脈絡和前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構建根植于中國市場經濟的規制經濟學理論上的準備。

二、公共利益規制理論

公共利益規制理論是規制理論的最初理由,在規制理論領域居于正統地位。該理論認為,規制發生的原因是存在著市場失靈,涉及自然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對稱等,在這些情況下,政府對市場規制具有經濟學上的合理性。它是一種作實證理論的規范分析(anormativeanalysisasapositivetheory)(理查德·波斯納,1974)。該理論把政府對市場的規制看成政府對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反應,它包含著這樣一個理論假設,即市場是脆弱的,如果放任自流,就會導致不公正或低效率。所以政府規制是源于公共利益出發而制定的規則,目的是防止和控制受規制的企業對價格進行壟斷或者對消費者濫用權力,并假定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可以代表公眾對市場做出無成本的,有效的計算,使市場規制過程符合帕累托最優原則。維斯庫斯(1992)提出自然壟斷的永久性理論和短暫性理論,認為應當動態的對待自然壟斷產業的規制。

但是,公共利益規制理論還存在許多缺陷。1、公共利益規制理論規范分析的前提是對潛在社會凈福利的追求,然而卻沒有說明對社會凈福利的追求是怎樣進行的(Viscusi,Vernon,Harring,1995)2、規制并不必然與外部經濟或外部不經濟的出現或與壟斷市場結構有關(波斯納,1974)。3、斯蒂格勒和福瑞蘭德(1962)的研究表明,規制僅有微小的導致價格下降的效應。

三、規制俘獲理論

該理論認為利益集團在公共政策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規制的供給是應產業對規制的需求(立法者被產業俘獲),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規制機構逐漸被產業控制(規制者被產業俘獲)。

它是由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們發起的(Stigler,1971;Peltzman,1976;Posner,1979;Becker,1985)。他們認為:政府的基礎性資源是強制權,它能使社會福利在不同人之間進行轉移;規制的參與雙方都是理性的,通過選擇行為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規制的供給與利益集團收入最大化的要求相適應,通過規制,利益集團可增加其收入。斯蒂格勒的經典論文《經濟規制論》首次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規制的產生,將規制看成經濟系統的一個內生變量,由規制的需求和供給聯合決定。

佩爾茲曼(1976)進一步完善了斯蒂格勒的理論,他證明了最優規制價格處于利潤為零時的競爭性價格與產業利潤最大化的壟斷價格之間。立法者、規制者不會將價格定為使產業利潤最大化得以實現的價格。最有可能被規制的產業是那些或具有相對競爭性或具有相對壟斷性的產業。在競爭性產業中生產者將從規制中大量獲益;而在壟斷產業規制中消費者將從規制中獲益。

利益集團規制理論完全超越了公共利益規制理論的公共利益范式,將經濟人假設引入到對政治家的分析中,將規制置于供求分析的框架下,更貼近現實,也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四、新規制經濟理論

麥克切斯尼(McChesney,1987;1997)在對規制經濟理論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構建他的抽租模型,即是新規制經濟理論。他認為,規制機構利用規制手段保持規制企業的壟斷地位的目的在于設立一個租金,以便讓規制企業來奪取這個租金,通過這種方式,規制機構希望從企業那里得到不同形式的回報。由此可見,規制為規制機構創造了尋租的場所,其實質就是創造租金和分享租金的工具。

拉豐、泰若爾以信息不對稱及其框架下的委托——理論作為分析前提,正式將新規制經濟理論融入到主流規制經濟學中,該理論主要有兩點突破,一是引進信息不對稱,建立起規制的委托——分析框架,改變了傳統規制理論只注重需求方,而將供給方作為“黑箱”處理的缺陷。他們認為,對規制收買的正確分析必須考慮信息的不對稱,倘若不存在信息不對稱,受規制企業不可能抽取租金,因而也沒有影響規制的激勵。在拉豐,泰勒爾看來規制經濟學研究的重點不應批判是否存在規制俘獲的威脅,而是如何針對規制俘獲設計一套相應的規制機制,以減少或避免規制機構被規制俘獲的可能。

五、激勵性規制經濟理論

在litterchfld(1983)等經濟學家的努力下,20世紀80年代激勵性規制實踐在英國開始產生,90年代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得到廣泛應用。80年代中期開始,Baron和Myerson(1982)將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的新理論,新方法引入規制理論,規制經濟學在委托一一理論,機制設計理論(mechanismdesigntheory)和引入信息經濟學(informationeconomics)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在Laffont和Tirole(1993,1994)將激勵理論和博弈論應用于激勵規制理論分析后,規制經濟學達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峰。

在信息不對稱的假設下,以刻畫最優規制為目的,設計激勵機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使現有運營商充分考慮其成本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通常被稱為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規制。其次,賦予運營商更多確定收費服務的自由度,從而使運營商更加趨于商業原則經營。這種價格更接近拉姆士價格結構。激勵性規制經濟理論主要內容包括特許投標理論、可競爭市場理論、區域間比較競爭理論價、格上限規制理論等。

篇(4)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循環經濟的新視角,即廣義循環經濟學與新循環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及其研究對象,并將此思想運用到區域創新和區域規劃中,以期對該理論的未來發展提供借鑒。

在新循環經濟學中,有學者提出發達國家正在實施的循環經濟(即后工業經濟)是知識經濟的第一階段。筆者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高技術的污染遠比傳統意義上的污染復雜,在生產、消費和消費后廢棄等階段都對環境產生影響;第三產業也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因此,應該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型知識經濟是循環經濟的最高階段。

廣義循環經濟學概念的再認識

空間結構是廣義循環經濟學與新循環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內容。新循環經濟學的核心是5R原則(包括再思考、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再修復),強調區域協調發展原則和生態工業園的建設。廣義循環經濟學也重視生態工業園的建設。但總體上看,二者對空間結構較少涉及。主流經濟學忽視空間結構研究的缺陷已經為學者們所認識,因此,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新模式,廣義循環經濟學與新循環經濟學必須將空間結構作為重要研究內容,以研究空間結構為核心的地理學應該是廣義循環經濟學與新循環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建立和發展循環經濟地理學將是地理學和循環經濟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但這一點還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循環經濟地理學可分為通論循環經濟地理學、區域循環經濟地理學、部門循環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循環經濟地理學、工業循環經濟地理學、第三產業循環經濟地理學等)和公司(企業)循環經濟地理學。

有學者認為,廣義循環經濟有其特定的內涵,不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筐”,凡有產業聯系的都要往里“裝”。例如,電-高耗能產業耦合、資源的深加工等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發進行的產業活動,不存在上游廢物變成下游原料的關系,不應是循環經濟。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理由如下:盡管目前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政策來推動,但循環經濟與市場經濟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市場經濟是建立循環經濟的基礎,因此,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發進行的產業活動排除在循環經濟之外是不合理的。在一定的制度和技術條件下,廢物如廢鋼鐵就是資源,二者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電-高耗能產業耦合、資源的深加工與垃圾發電-高耗能產業、廢物如廢鋼鐵的深加工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不能因為不存在上游廢物變成下游原料的關系,就認為不是循環經濟。狹義的循環經濟更多地關注生態效益,忽視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難以實現的。如電-高耗能產業耦合和資源深加工盡管不存在上游廢物變成下游原料的關系,沒有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鏈,但只要遵循5R原則,就是循環經濟鏈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區域分工,共同建立完整的循環經濟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廣義循環經濟學比目前廣義循環經濟學的內涵更豐富。

廣義循環經濟學與新循環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

新循環經濟學的主要創新在于提出新循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科學技術與自然生態三個大系統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增加了再思考與再修復的新理念,把原3R的理念進行了延伸與拓展,強調和諧社會的形成(包括區域協調發展原則和消除貧困原則)、知識經濟與循環經濟的融合、循環經濟方程、新循環經濟國民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新循環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循環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廣義循環經濟學的主要創新在于強調廣義循環經濟包括經濟、自然環境及社會三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及相互銜接,涵蓋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追求三個系統之間達到一種理想的優化組合狀態。廣義循環經濟理論不僅關注工業系統、社會系統內部循環經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更重要的是把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因素納入循環經濟理論體系,構建完全意義、具有廣泛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循環經濟理論體系。并探討了廣義循環經濟的生態學基礎與模式轉換、廣義循環經濟的經濟學基礎與經濟學范式的轉換、廣義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和社會運行機制與社會治理,推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知,二者的主要共同點在于強調社會系統、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構成的復雜巨系統是循環經濟的研究對象,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循環經濟的目標,3R原則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原則,與狹義循環經濟相比更強調社會效益以及生態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的協調發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學思想指導下對循環經濟理論的創新。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研究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對循環經濟原則認識的深度不同,對科學技術系統重要性認識的不同。但從學科視角看,二者的研究對象和目標是一致的,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屬于可持續發展學。

新循環經濟學和廣義循環經濟學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不能僅以經濟效益為目標,也要追求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要研究社會經濟系統、科學技術系統、自然生態系統三大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但重點應是其中的子系統即經濟系統,否則,新循環經濟學和廣義循環經濟學就等同于循環型可持續發展學,也就是說目前的新循環經濟學和廣義循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太過寬泛。廣義循環經濟學和新循環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應是在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學思想指導下,根據5R原則和三循環理論(良性自然循環、良性經濟循環和良性社會-經濟-自然復合循環)等對傳統線形經濟學進行改造,以循環型市場經濟為基礎,并將空間結構作為重要研究內容,是更新和更廣義的循環經濟學,可稱為循環型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循環經濟與區域創新

區域創新網絡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各個行為主體(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地方政府等組織及其個人)在交互作用與協同創新過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種相對穩定的、能夠促進創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關系總和,結點主要包括企業、大學或研究機構、政府等公共組織機構、中介服務組織以及區域金融機構等。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循環經濟必然是區域創新的理論基礎之一,區域創新網絡將轉型為區域循環型創新網絡。其中的企業將變成循環型企業,既包括傳統企業的循環經濟改造,也包括資源再生企業和生態恢復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要研究循環經濟技術,并通過教育、培訓以及成果轉化等方式,有效地促進循環經濟知識、信息、技術等的擴散或市場價值的實現。循環經濟信息服務中介組織、循環經濟社區協調中介組織、雙軌制回收中介組織和民間環保社團成為循環型中介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積極營造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創新環境,如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制度,促進區域循環型創新網絡的形成與發展。區域金融機構要支持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以上各循環型結點之間的物質(含“廢物”)聯系和循環經濟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等的聯系成為區域循環型創新網絡中的重要關系鏈條。由于我國的循環經濟制度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目前應充分發揮政府在區域循環型創新網絡中的重要作用。區域循環型創新網絡的基本特征除包括傳統的動態性、系統性、非中心化和本地化外,還應包括遵循5R原則和公平性,以實現可持續的區域創新。

根據循環經濟理論,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將是區域循環型創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吸引人才,優質的自然資源有利于循環型產品的生產),傳統的社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社會服務環境和基礎設施必須根據循環經濟理論進行創新,如加強企業之間相互利用“廢物”的運輸通道和“廢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和制度,倡導循環經濟文化。

根據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上理論必須在循環經濟理論指導下進行創新,才能成為區域循環型創新網絡的理論基石。規模循環經濟理論要求既考慮經濟成本也考慮社會成本和生態成本,既考慮經濟效益也考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范圍循環經濟理論要求在由動脈產業和靜脈產業構成的循環經濟產業內進行專業化分工與合作。循環經濟交易成本理論要求傳統交易成本“綠色化”,包括“廢物”信息成本、綠色市場信息成本、循環經濟技術信息成本、談判成本、監督管理成本等。環形網絡創新理論要求由線性創新模式或非線性創新模式轉變為由環形創新模式與傳統網絡創新模式融合創新形成的新模式。區域循環經濟競爭優勢理論要求重視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要素、綠色市場條件、基于產業生態聯系的相關與支撐條件等的作用,既考慮經濟優勢也考慮生態優勢和社會優勢。

循環經濟與區域規劃

新的區域資源觀。一方面,在傳統的區域資源觀中,區域資源包括自然物質資源、知識、信息和制度等無形資源,但在循環經濟背景下,許多“廢物”成為資源,如垃圾發電。另一方面,傳統的認為知識和信息資源等無形要素逐漸取代自然物質資源而成為決定區域發展關鍵因素的觀點的合理性在于強調了知識經濟的影響,但忽略了自然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的稀缺性在逐漸加大的事實。

新的區域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已成為指導區域發展的主流發展觀,但在傳統的線形經濟模式下,有很大的局限性,循環經濟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因此,基于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觀將是指導區域發展的理想發展觀。

新的區域市場觀。在循環經濟背景下,綠色市場將逐漸取代傳統市場,同時,由于循環經濟制度在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來,必須加強政府的作用,政府調控與市場導向共同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

為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將成為區域規劃的新理念,區域循環經濟理論將成為指導區域規劃的新理論,區域規劃要遵循5R原則,重視社會公平(如區域協調與區際協調)和生態恢復,以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目標。

區域循環經濟研究方法即物質流分析方法、生態效率方法、情景分析法、循環經濟系統論方法、循環經濟信息論方法和循環經濟控制論方法等將進一步豐富區域規劃的研究方法。

篇(5)

論文摘要:勞動價值論作為深層理論,必須從抽象法的視角才能正確理解;應從勞動價值論所弘揚的勞動和勞動者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作用的角度去深刻領悟該理論的社會意義;而勞動價值論要想進入現實應用,則必須在其轉化形式即生產價格規律的市場調節作用中去實現之。

一、關于勞動價值論的種種不同觀點提出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理論界關于勞動價值論的討論經歷了幾次大的,從國內公開出版和發表的著述來看,是多種觀點紛呈,且論爭持續至今,但觀點分歧依舊。這一方面反映出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需要發展。我們要在堅持勞動價值論的立場和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按照變化了的社會經濟實際對該理論作出創新和拓展。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國內很多論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缺陷”的論文和專著,其實對于馬克思的這一理論的深刻內涵和內容卻未能作出全面而探刻的理解和把握。在我國現今祟尚改革和創新的年代,對于傳統理論的指責已經不需要多大勇氣反而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理論創新其實是一種嚴謹和嚴肅的行為,要求我們必須對要評判的對象首先要研究深透,方能發表見地。從這一方面來說,國內較多學者的相關觀點似有流于膚淺和追求上述“時尚”之嫌。概括地說,我國理論界提出的關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認為勞動價值論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現實不符?;蛘J為勞動價值論存在“殘缺”,“不完整”。因此需要予以修正,使其與經濟現實相符。持有這一認識的學者們認為,我國市場經濟及其運行的現實是,生產要素經濟化市場化現象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存在,資本、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都在生產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們的投人會帶來相應回報,而這些報酬又成為產品價格的組成部分。難道機器、資本、土地等非勞動要素不創造新價值嗎?因此,有學者認為,以勞動為唯一源泉的傳統“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的矛盾”是明顯的?!榜R克思在分析交換價值時,把決定使用價值交換比例的共同因素僅僅歸結為勞動而忽視了其他因素的作用,是使他的理論與現實發生矛盾的關鍵或邏輯起點”?,F今我國經濟理論界廣為流行的“要素價值論”,可能就是這一思維的結果。

其二,認為勞動價值論對于現實市場經濟沒有應用意義。晏智杰教授的觀點是這一方面的典型。晏教授認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有設定的前提,即是排除了貨幣關系、供求變動、資本關系等以后的狹義價值論?!八^狹義價值論,是指非市場價格和非資本市場條件下的商品交換規律理論,也就是從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到馬克思分析商品價值時所設定的那種原始的實物交換條件下的交換規律理論”?!叭欢绻匠隽笋R克思(以及古典學派)建立勞動價值論時所設定的條件,這個理論本身以及它對其它領域的現象仍然保有說服力,這還沒有得到證明,或者說還需要加以證明”。也正因為學者們認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過于抽象而缺乏應用意義,為使其能夠進人應用,而將種種客觀經濟因素乃至人們的主觀心理引人對商品價值的分析,于是,諸如“效用價值論”、“資源貢獻價值論”等等其他種種價值理論便應運而生。盡管其中不乏合理因素,但大多少有說服力,或者偏離了馬克思的價值理論。

其三,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只是作為分析資本主義的一種方法,對社會主義經濟無用。例如,馮春安教授就認為:“剩余價值理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具體貫徹或表現”?!榜R克思把剩余價值作為利潤的本質,利潤又具體分割為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分配領域的具體體現,它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本質,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提供了理論武器”。而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社會生產關系改變了,勞動者成為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社會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廣大群眾的共同富裕,而不再是為私人資本家階級創造剩余價值和進行剝削服務,所以勞動價值論在這里是無法作為分析社會主義經濟過程之用的。由此,持有這一方面基本認識的學者普遍認為,要想使勞動價值論能夠進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必須對其作出改造和修正。近若干年來理論界出現的有些別樣的價值理論,可能就是在這一思路指導下產生出來的。

我們以為,持有以上種種觀點的學者們對于勞動價值理論的指責,如果真是想發展而不是為否定勞動價值論的話,那么,他們要么是對勞動價值論中運用的方法沒有能夠深刻理解,要么就是對該理論的深刻內涵和所體現的立場及基本觀點未能作真正把握。本文試從勞動價值論的方法論意義,對我國社會主義現階段市場經濟具有的社會意義以及應用意義作出闡述,以就教于理論界。

二、深入理解勞動價值論的方法論意義

針對現實中我國理論界一些學者對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種種誤解,我們需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理解與把握。如何深化?一條重要途徑是從抽象法在勞動價值論中的運用來給予理解和把握。馬克思認為,分析商品價值形式必須運用抽象法。因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辈⑶?,分析商品價值形式對抽象法的運用要求更高?!皟汕Ф嗄陙砣祟愔腔墼谶@方面進行探討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結果,而對更有內容和更復雜的形式的分析,卻至少已接近于成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已經發育的身體比身體的細胞容易研究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單個商品形式或商品交換關系的分析采用了抽象法,即在分析過程中確定和暗含了三個方面的前提條件。一是抽象了貨幣關系,這也就是將價格等范疇撇開不談。馬克思認為,在所考察的商品價值關系中,沒有貨幣居于其間,當然更沒有資本存在的余地。因為如果引人貨幣,就勢必涉及價格,價格雖然比價值更接近現實,但是卻更遠離事物的本質,而本質只有在純粹的實物交換條件下才能得到闡明,闡明了價值之后才能說明價格一類現象。因此在實物交換中顯示出的商品價值關系,是分析商品價值的必要條件,而且應當是唯一正確的條件。二是抽象了供求變動因素對于商品交換比例的影響,即假定商品交換中供給和需求一致。無論是生產要素的供求,還是消費品的供求,都是相一致的。供求平衡,這實際上也就是排除了“稀缺性”因素引人商品價值關系的分析。三是抽象了生產領域中勞動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如機器、資本、土地等)的作用,即假定勞動以外的要素使用都是無償的。當然,馬克思并不認為進人交換的產品僅僅是勞動這一要素生產的,他明確指出,就使用價值而言,它們是勞動和其他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產物,但是他認為商品的交換價值只與勞動相關而同生產資料無關,因而,在他的交換價值分析中沒有機器、資本等要素的地位,這些要素出現在交換中也不要求付出代價。

馬克思對商品價值關系的分析設置上述前提條件的做法是合理的。抽象法的作用以及馬克思運用抽象法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揭示商品價值的質的規定,即由生產者生產該商品時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當然,在客觀上,分析商品價值形式時會帶有各種復雜性,即不僅有商品自身物質性質決定的因素,還有貨幣、資本、地產乃至市場變動和購買者心理加給它的各種復雜因素;但是,即使加人這些復雜因素,馬克思認為,也并不會改變商品價值的實體是抽象勞動凝結這一性質,而只能影響到價值的水平,并使問題的分析復雜化,甚至會模糊事物的性質。這里作出以上三個方面的抽象,就使考察變得簡單,同時又不影響事物的質的規定。

對于馬克思分析商品價值形式時抽象法的運用,以及相關前提條件的設置,我國理論界很多的學者是有著不同看法的。例如晏智杰教授就認為,是馬克思由于設定了這么多的前提條件,使得商品價值只能由勞動這一唯一因素決定了。那么,如果按照晏教授的思維邏輯,如果對于勞動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市場因素等等不予以抽象,而是統統納人分析的視野,比如將生產過程中的資本、機器、土地等要素加入分析,是否就可以得出多種生產要素共同決定價值的結論了?看起來,“要素價值論”這一觀念意識的存在確實有著條件和基礎。對于馬克思分析商品價值時運用的抽象法及其得出的結論的歧見,其實是產生于不同的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觀點的分歧。

對于勞動價值論不能嘲笑是“古典”,對于“要素價值論”不能認為就是“現代”。的確,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于100多年前形成的,但不能由此而認為馬克思那時的理論境界沒有達到“要素價值論”的高度(該理論是否有“高度”?)。必須清楚,馬克思創作《資本論》時,正是在資本主義完全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核心是按資分配)、西方學者宣揚要素價值論的時代,批判了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否定了要素價值論,提出自己的勞動價值論的。

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依據其抽象層次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表層理論,一是深層理論。表層理論一般是由以概括商品經濟運行的理論,是商品經濟表象的規律性總結,深層理論則是決定表層理論和支配表象性規律的本質層次規律的概括。深層理論和表層理論的關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內容,后者是前者采取的形式;并且,深層理論往表層理論演繹過程中往往發生顛倒,后者掩蓋前者,即呈現出來的是與深層理論相反的形式。勞動價值論是屬于深層理論,而“要素價值論”則屬于表層理論折射而來的虛假現象,連表層理論的真理性也沒有。晏教授可能認為勞動價值論對經濟現象役有說服力,但是他卻沒有正確對待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方法論運用。如果試圖越過相應的表層理論而企圖用深層理論直接去聯系客觀經濟現象,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

三、深刻領悟勞動價值論的社會意義

勞動價值論直接地說,其意義是在于作為馬克思經濟理論體系的基礎和出發點。然而,馬克思在當時歐洲的那種人與物關系顛倒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中構建他的勞動價值論時,恐怕不僅僅是將其作為理論體系的一般基礎和出發點來對待,更是有著深層的批判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經濟現實和為廣大勞動者階級伸張正義的社會意義?,F今我們可以運用勞動價值論中蘊含的社會命題,來矯正我國現實社會經濟中的種種不和諧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體而言,在我國經濟現實中,應堅持勞動價值論所蘊含和具有的以下兩個基本命題。

其一,是堅持勞動價值論所代表的最廣大勞動者根本利益的立場。我們知道,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是一個存在不同利益主體和講求所有權的社會,一個以人和物相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馬克思對于這樣一個社會經濟的解剖,卻以勞動價值論開始,將其作為其余理論的前提和賴以形成的基礎,這本身就是在宣告勞動對于財富形成的基礎性重要作用,宣告勞動者階級對于人類社會的創造性貢獻??梢姡瑒趧觾r值論是宣揚勞動者的社會貢獻的理論。再從勞動價值論本身來說,該理論的首要或核心之點是回答商品價值的實體或本源是什么,即價值是由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形成的。馬克思認為,抽象勞動不是對一部分勞動者的生產性勞動的抽象,而是對構成社會分工體系的所有有用勞動的抽象。這也就是說,不只是一部分人的勞動,如“精英”的勞動、“老板”和“老總”的勞動創造價值,其他更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勞動也創造價值。勞動價值論涵蓋和代表的是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全體勞動者的經濟利益,并與經濟發展的“共同富?!钡哪繕耸锹撓翟谝黄鸬?。也正因于此,這一理論才能成為“統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各方面利益關系的理論基礎。其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一個理論支撐點,是將勞動過程的諸生產要素區分為主體和客體的原理。馬克思認為,人即勞動者是勞動過程的主體要素,生產資料是這一過程的客體要素,從而將勞動過程概括為是“人的活動借助勞動資料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而生產出產品的過程。在勞動過程中,一切勞動資料就其職能和客觀屬性來說,是勞動者器官的延長。勞動工具無論多么先進,它也是人的勞動加工創造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核心理論點,即認為只有勞動者的勞動才創造新價值、其他非勞動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的規定,正是建立在這一區分主體客體要素的原理的基礎之上的。由此可見,勞動價值論是肯定了勞動者階級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為勞動者階級立論。勞動價值論也就是宣揚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以人為主、以人為本的理論。我們尊崇勞動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就是要在面對多種客體生產要素所有權獲取價值分配面前維護廣大勞動者的經濟權益。我們在觀念和政策上,應在維護資本所有者權益的同時,相應地要更加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不受侵犯,因為人是主體的首要的生產力。

其二,勞動價值論是宣揚“以人為本”的理論,該理論應當成為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拙。這里的“人”有三個方面的涵義:一是說,以人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包括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人的生命、人權和人的尊嚴等等;二是說,以人為本的“人”,不是客體,而是主體,也就是說,不能把人民群眾單純地看作是被同情、關愛和救濟的對象,而應看作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創造性社會力量;三是說,以人為本的“人”,即廣大勞動群眾,是政府考慮經濟發展工作的出發點、著眼點和落腳點,發展就是為了提升廣大勞動群眾的物質利益。由此,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構建和諧社會,體現在我國的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上,就是要求改變原有的以單純“追求增長率”為核心的指導思想,而形成以“富民”為根本特征的新型戰略指導思想?!案幻瘛睉鹇詮娬{的著力點起碼有這樣兩個方面。第一,需要樹立能夠獲得富民績效的科學理念,各級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上要真正做到“以民為本”。要確立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觀、新的公平效率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政府制定的政策不可代表富人與民爭利,政府官員不能為權不公、以權謀私,不可漠視群眾的疾苦。第二,要及時進行保證富民戰略獲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種制度和機制的建設。要加快消除阻擋8億農民和城鎮貧困勞動者脫貧致富的財政、金融、教育、醫療等體制鴻溝,建立起“富民”的新體制。要形成一套社會各階層公平分擔社會轉型成本、分享改革和發展成果的新機制。加速推進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建立起新型的“統籌城鄉、以城帶鄉、實現共同發展”的城鄉發展新體制。

四、正確把握勞動價值論的應用意義

狹義的勞動價值論,直接地說,它的意義和作用只在于成為馬克思經濟理論體系的基礎。然而,勞動價值論作為商品經濟理論,它又是一種價值決定的規律及其對社會經濟發揮調節作用的理論。從這一層面來說,勞動價值論可以進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應用。但是,勞動價值論要進人現實應用,必須在商品價值范疇的基礎上,植人資本所有權關系和市場競爭因素,使之轉化為生產價格。因為生產價格規律是商品價值規律在市場經濟中的轉化形式。在我國市場經濟社會里,勞動價值論可以也有必要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形式,通過價值分配的方式來實現對于社會經濟的調節。具體而言,生產價格規律的調節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生產價格規律作用之一,是構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條件,使得企業必須依靠自身努力來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這是由于生產價格形成需要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前提,而競爭機制的全面作用和資本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的自由轉移會導致各部門利潤率平均化的趨勢。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將各部門的差別利潤在社會范圍內進行重新分配,必然導致我國長期存在的依靠行業壟斷而形成的某些部門的高利潤率得以消除,各類企業就會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憑借自己的實力展開公平競爭。只有那些能夠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勇于現代管理、善于捕捉市場機會的企業,才能創造出較高的企業利率,提高自身經濟效益。

篇(6)

關鍵詞: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經濟學專業 課程設置

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因此培養拔尖型創新人才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一項戰略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大學經濟學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我國的經濟學教育與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的要求仍有較大的差距,教學內容空洞,教學手段單一,基本保持教師填鴨式授課、學生記憶背誦的傳統模式。每年大量的經濟學學生畢業,但合格的經濟學人才卻非常稀少。如何盡快改變經濟學專門人才的培養環境和教育模式,提高經濟學本科畢業生的專業水平,不僅關系到我國高等院校經濟學教育的長期發展,而且還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體制的發展與完善。本文在系統研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模式,并且主要以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稱MIT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等知名院校經濟系為例,從專業要求、課程設置等方面研究美國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教育的先進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我國經濟學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1.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設置的理論分析

拔尖創新人才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品格,在某個方面或某個領域能夠創造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課程體系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總目標的物質載體。課程體系是承擔特定人才培養職能功能、具有特殊結構和組成部分、具有延伸性、開放性等特點的知識組織結構,課程體系構成了一個學科的基本范式,這種范式使得各門課程形成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具體落實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確立專業規格與專業品質,區分不同人才學科的人才特征,同時課程體系設置海必須反映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濟社會要求,跟蹤本學科發展的前沿,既要有知識體系的穩定性,也要有知識內容的革命性和前瞻性,同時還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與課程體系的設置實現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1.1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實現課程體系的組織和優化。要按照經濟學科的特點,實現課程的豐富性、回歸性、聯系性與嚴密性,使得課程的規劃、研究和設計過程逐漸完善。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應當培養學生具有結構合理的基礎知識、自覺的學習意識和較強的自學能力。

1.2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實現科學性與發展性相協調。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意見中明確指出:“必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從整體優化角度開展課程體系的優化及教學內容改革”。經濟學是一個涉及面廣、分支多、理論性與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而且變化頻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理論和體系層出不窮,需要我們結合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需求,將整個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各個模塊、各門課程科學合理地、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方法相配合、傳承與創新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同時,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隨著手機、電腦、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的強勢傳播,青年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在不斷變化,手機閱讀、互聯網閱讀成為閱讀的主流,這樣在當代學生中,知識碎片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許多學生難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更要重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1.3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做到普適與特色相結合。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效率問題的科學,因而具有普遍適用性,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中要尊重經濟學體系的一般內容與范式,做到課程體系的普遍適用。然而,每一個高校的研究與教學偏好又都有所不同,其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甚至基本觀點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完全一模一樣的課程體系設置不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差異化生存、特色化發展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就課程體系設置而言,也要體現差異化、特色化,學校要因校而異,根據自己的教學定位和理念,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著眼經濟建設的前沿變化,預測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趨向,開發出相應的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1.4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經濟學課程體系

經濟學課程體系要做到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平衡。拔尖創新人才應具有全面的素質和廣博的知識結構,只有深入掌握本學科理論知識、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才能具備觸類旁通的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理論上有所突破,眾所周知著名經濟學家赫伯特?西蒙,既是經濟學界的大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也是著名的計算機專家,曾榮獲美國最高的計算機科學獎項。因此,在經濟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必須重視通識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大量開設理工、人文、社科、藝術等方面的基礎課程,開設交叉學科的綜合課程以及跨學科的講座等等,打破專業限制,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2.美國四所著名高校經濟學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

一是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美國多所著名高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制度,教學模式等等多方面的內容,就教學模式而言,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課程設置上,美國多數高校實施的是通識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程結構設計,但各校的課程分類與組合不盡相同。如麻省理工學院為理工類學生開設人文社會課程,以保證文理學科相互滲透。二是在教學內容方面,研究型大學處于核心地位的是研討課,還有跨學科的專題學術討論課程、導師輔導課以及問題情境式教學課,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美國還十分重視開設創業課程,硅谷60%-70%的企業都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和教師創辦的。三是教學方法靈活,研究性教學等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經濟學教學方面,為了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分析方法,美國大學在設置本科經濟學課程時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計量學以及經濟分析與應用等方面課程細分為初級和中級兩個層次,在經濟學專業一年級,開設初級經濟學原理,二年級學習中級經濟學在初級課程中對新生只講授經濟學的原理與方法,不涉及高等數學方面的內容在學生具備基本的經濟學素養和相關的數學知識后,才允許修讀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中級微觀應用分析、中級宏觀應用分析等方面的課程,有的學校在選修課程上還開設高級微觀理論。以下是MIT、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學校經濟系課程設置。

2.1 MIT本科課程設置[1]:

2.1.1一般經濟學理論,這一類課程包括微觀經濟理論與公共政策、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理論、中級應用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學閱讀與討論、經濟學專題、博弈論的經濟應用、經濟學與心理學、戰略與信息等課程。

2.1.2產業組織,包括產業組織與競爭策略、衛生經濟學、經濟學與激勵:理論與應用等課程。

2.1.3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包括經濟學中的統計方法、計量經濟學、經濟學中的研究與交流:主題、方法與應用、高級計量經濟學等課程。

2.1.4國民收入與金融,包括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環境政策與經濟學、能源決策、市場與政策、能源經濟學與政策、金融經濟學、教育經濟學、信息技術與美國勞動市場等課程。

2.1.5國際、區域與城市經濟學,包括城市與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等課程。

2.1.6勞動經濟學與勞資關系,包括變化的經濟中的美國勞動力、勞動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等課程。

2.1.7經濟史,包括中世紀經濟史的比較研究、金融危機的經濟史、資本主義以及對它的批評、世界貧困問題等課程。

2.1.8經濟發展,包括發展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與經濟發展等課程。

2.2 MIT研究生經濟學課程設置[2]

2.2.1一般經濟學與理論,包括經濟學家的數學、微觀經濟理論Ⅰ、微觀經濟理論Ⅱ、微觀經濟理論Ⅲ、微觀經濟理論Ⅳ、博弈論、契約理論、博弈論專題、獨立研究論文、討論:經濟學專題、經濟學閱讀討論等。

2.2.2產業組織,包括產業組織Ⅰ、產業組織Ⅱ、衛生經濟學討論、集體選擇理論:經驗檢驗、集體選擇理論:制度與實證政治理論等。

2.2.3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包括經濟學中的統計方法、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非線性計量經濟分析、高級應用計量經濟學專題、應用計量經濟學專題、經濟研究討論。

2.2.4金融經濟學,包括金融經濟學簡介、高級金融經濟學Ⅰ、高級金融經濟學Ⅱ、高級金融經濟學Ⅲ。

2.2.5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Ⅰ、動態最優方法應用、宏觀經濟理論Ⅱ、經濟增長、宏觀經濟理論Ⅲ、經濟波動、宏觀經濟理論Ⅳ、經濟危機、宏觀經濟學專題、高級宏觀經濟學Ⅰ、高級宏觀經濟學Ⅱ、高級宏觀經濟學Ⅳ。

2.2.6公共經濟學,包括環境政策與經濟學、公共經濟學Ⅰ、公共經濟學Ⅱ、高級公共經濟學專題、環境經濟學與市場失靈的政府反應。

2.2.7國際、區域、城市經濟學,包括城市與區域、城市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國際經濟學Ⅰ、國際經濟學Ⅱ。

2.2.8勞動經濟學和勞資關系,包括勞動經濟學Ⅰ、勞動經濟學Ⅱ、高級勞動經濟學專題、勞動市場關系與職業流動性。

2.2.9經濟史,包括經濟史等課程。

2.2.10發展經濟學,包括發展經濟學:微觀學問題與政策模型、發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社會主義經濟改革、政治經濟學:制度與發展、經濟制度與增長政策分析、政治經濟學1:國家與經濟的理論等課程。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主要課程:核心課程:價格理論(分為Ⅰ、Ⅱ、Ⅲ)(應是微觀經濟學)、收入理論(分為Ⅰ、Ⅱ、Ⅲ)(應是宏觀經濟學)、數量分析方法(包括經濟學中數理方法導論、經驗分析Ⅰ、Ⅱ、Ⅲ);專業課程:數理經濟學(包括博弈論、信息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專題)、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包括高級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專題、市場專題(貝葉斯方法在營銷與微觀經濟計量學中的應用)、經濟史(包括人口與經濟、商業倫理、市場營銷的經濟學與人口統計)、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本(包括應用價格理論、人力資本、知識與技能經濟學)、數量經濟分析(生命周期動態學與不平等、社會相互作用與不平等)、經濟增長/國際貿易(經濟增長專題、國際貿易與增長、國際貿易中的數量分析)、公共部門經濟學(政治學的經濟模型、公共部門經濟學、公共部門中的發展經濟學)、計量勞動經濟學(微觀數據分析Ⅰ、Ⅱ、Ⅲ)、宏觀經濟動態學與金融市場(宏觀經濟的隨機模型、公共財政與宏觀經濟動態學、金融市場的動態模型)、金融經濟學(金融決策理論Ⅰ、Ⅱ、Ⅲ)、資產定價(資產定價、實證金融專題、資產定價專題)、產業組織(高級產業組織理論Ⅰ、Ⅱ、反托拉斯與產業組織)。另外有很多討論課程,還有方法論的訓練課程。[3]

哈佛大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一般經濟學、經濟理論、經濟思想史為一類,包括微觀經濟理論Ⅰ、Ⅱ、文化經濟學、宗教與資本主義的產生、博弈論Ⅰ、Ⅱ等;計量經濟學與數量方法,包括應用計量經濟學、金融計量學專題等;經濟史、發展經濟學,包括經濟發展、發展經濟學Ⅰ、Ⅱ、發展政策設計、經濟增長理論;貨幣和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部門經濟學,包括公共經濟學與財政政策Ⅰ、Ⅱ、衛生經濟學等;國際經濟學,包括國際金融、高級國際貿易專題等;產業組織與規制、環境經濟學,包括產業組織Ⅰ、Ⅱ、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包括公司金融、企業家精神的理論與經驗研究、行為金融;勞動、人力資本與收入分配、城市經濟學為一類,包括社會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科學經濟學。另外有大量的閱讀、研究、討論課程安排。[4]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課程設置:1)第一年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分析Ⅰ和Ⅱ、經濟學家須掌握的數學方法,計量經濟學Ⅰ和Ⅱ;2)經濟發展,包括經濟增長與發展Ⅰ和Ⅱ、科學、技術與經濟增長、產業發展、公共財政Ⅰ和Ⅱ;3)計量經濟學,包括微觀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經驗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理論、計量經濟學專題Ⅰ和Ⅱ、計量經濟學討論會;4)經濟思想史,包括經濟思想史;5)產業組織與規制,包括產業組織專題、產業組織專題Ⅰ、Ⅱ和Ⅲ、產業組織討論會;6)國際經濟學,包括國際金融、貿易與金融政策中的戰略問題、貿易協定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貨幣與金融、貿易與發展專題、國際貨幣經濟學專題、商業政策專題、全球經濟政策、經濟地理專題、國際貿易討論;7)勞動經濟學,包括勞動經濟學Ⅰ和Ⅱ、勞動經濟學專題;8)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理論,包括宏觀動態學專題、高級宏觀經濟分析Ⅰ和Ⅱ、宏觀經濟學與一般均衡理論、經濟分析專題Ⅰ和Ⅱ、應用宏觀經濟學與金融、經濟模型中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貨幣理論與政策、高級經濟學經驗研究專題、貨幣經濟學討論會、經濟波動討論會;9)微觀經濟理論與數理經濟學,包括高級微觀經濟分析Ⅰ和Ⅱ、群體決策的建模與分析、經濟學家的高級數理經濟學方法、數理經濟學專題、金融與貨幣的一般均衡基礎、博弈論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控制論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機制設計、契約與組織、政治的經濟分析專題、市場設計、產業競爭的經濟學與政治學、微觀經濟學討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討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研究方法討論;10)公共財政,包括公共財政Ⅰ、Ⅱ、Ⅲ、公共經濟學基礎;11)其他課程,包括美國經濟史、歐洲經濟史、日本的經濟組織與發展、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專題研討、蘇維埃與后蘇維埃經濟、中東歐、后蘇維埃國家以及東亞改革國家的轉軌問題、城市經濟學、集體行動的政治經濟分析、政治經濟學理論、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轉軌經濟學、歐洲一體化的經濟分析、日本經濟問題、衛生經濟學專題;12)討論,包括經濟理論、貨幣與宏觀經濟學、勞動與人力資源、國際經濟學、發展與環境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產業組織與戰略、應用微觀經濟學與勞動。[5]

3.美國高校經濟學課程設置的特點

從前述具有代表性的美國高校經濟系課程設置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3.1課程體系完整,數目龐大

每一所大學開設的經濟系課程幾乎都涵蓋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從一般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到經濟學的各個分支領域如勞動經濟學、衛生經濟學、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等無所不包,課程數量龐大。哈佛大學2009年秋季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20門,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50門之多。由于課程內容豐富,數量龐大,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術興趣以及今后的職業選擇,靈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有助于實現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權衡,也有利于教師專注于某一個研究領域,提高研究與教學的質量,同時也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課程層次豐富,結構合理

美國高校經濟學課程體系布局合理,課程之間內在的結構關系、邏輯聯系得以完善。

首先,課程層次性強,課與課之間的縱向銜接緊密。在課程設置上,遵循知識傳授的漸近規律,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式,構建完整的經濟學課程體系。各大學都把一些主要的經濟學課程分解成幾個由低至高的級別,如微觀經濟學Ⅰ、Ⅱ、Ⅲ,宏觀經濟學Ⅰ、Ⅱ、Ⅲ,計量經濟學Ⅰ、Ⅱ、Ⅲ等等,讓學生拾級而上,步步升高,幫助學生既打好專業基礎,又掌握更高深的知識。

其次,注重經濟學方法的訓練。美國高校在經濟學課程體系的設計中,特別強調現代經濟分析研究方法的教學,開出了大量統計方法、數學方法、計量經濟學、微觀宏觀經驗研究方法、數理經濟學方法等課程,并且分為多個不同的層次,這樣的課程設置,有助于學生掌握現代經濟學研究的主流理論和方法。通過經濟理論與經濟方法課的結合,以突出定性經濟學與定量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既理解相關的經濟學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論的定性表述,又能把這些理論化解為具體的假設,并運用統計資料和方法,對其進行規范化的定量檢驗。

第三,注重跨學科培養。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經濟系設有經濟數學(Econ-Mathematics)、經濟統計學(Econ-Statistics)、經濟運籌學(Econ-Operation Research)、經濟哲學(Econ-Philosophy)、 經濟政治科學(Econ-Political Science)五個跨學科方向,學生的培養由兩個系共同完成,各個方向均有自己的學分要求,其中前兩個對數學的要求很高,分別占總學分的22%和44%。這樣的跨學科培養是緊跟經濟學發展前沿的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和其他學科共同分析某個領域的能力。本科生畢業后,學校會鼓勵他們去別的大學繼續深造(不同于我國的基地班),基本上沒有近親繁殖現象。通過跨學科的培養,不斷拓寬經濟學教育領域的學科目標。這些跨學科的經濟學擴展課程,如社會經濟學、人口經濟學、法律經濟學、文化經濟學、宗教與資本主義等課程,為經濟學的理論論證和方法應用提供了新的機會和空間,而且還在和其他社會科學的比較中,發現本學科的缺陷和不足,促進自身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3.3課程的應用性強

美國大學本科經濟課程設置特別注重提高課程的應用性,以適應大部分本科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具體經濟職業的實際要求。課程的應用性既體現在每一門課程的內容里,又顯示在眾多課程之間的結構關系之中,從每一門課來看,其內容設計一般是從具體的經濟現象著眼,在提出、分析和解決存在于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傳授相關的經濟學概念、理論和方法,因此,整個課程的學習不是和經濟現實脫節或割裂開來,而是形成積極互動的良性關系,即在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中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知識的拓展,又提高對經濟現實的思考層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政策水平。

3.4全球化的學術視野

美國高校的經濟學研究在全世界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因而其學術視野并不僅僅局限于美國本國的經濟問題,對全球經濟問題都有研究。因而其開設的課程幾乎涵蓋全球各國的主要經濟現象,開出了大量涉及各國經濟問題的課程,如歐洲一體化的經濟分析、日本的經濟組織與發展、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經濟問題研究、國家經濟問題、中國經濟問題等課程,開闊了學生的學術視野,避免了過度本土化所帶來的問題。這些課程安排,也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促進學生探討和研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經濟問題背后所隱藏的多元化的因素。

3.5課程設置重視學生參與和師生互動

美國高校課程設置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以及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每個高校都開設了大量的workshop和seminar課程,由任課教師主持,每個班級不超過20人,在教師指導下閱讀論文,對本領域的問題進行研討,研究生及博士生的討論課還須提交自己的研究論文,這樣的課程有利于塑造具有懷疑精神和創新思想的學術品格,有利于培養學生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極大的欠缺。

4.完善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 實現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對美國幾所著名高校經濟學課程設置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完善我國經濟學課程體系設置、實現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科學設置教學層次

把經濟學專業的西方經濟學課程分為初級和中級兩個明顯的層次,初級經濟學原理在一年級開設,不用數學表述,只是講解基本原理,而且可以由教授輪流講授。中級微觀經濟學和中級宏觀經濟學,涉及一定的數學語言,在二年級開設,我國一些院校的經濟學專業已采用這種課程設置,可以在經濟學其他專業推廣。與之相關的計量經濟學、應用微觀、應用宏觀等課程在三年級開設,加強課程的應用性。

4.2加強經濟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

我國的經濟學教育,注重理論內容的講授與灌輸,但對經濟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卻有所忽視。就目前我國經濟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來看,大多數院校僅在二三年級開設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等課程,授課時間為一學期。而前面我們看到,美國高校在方法論方面開設的課程非常豐富,包括微觀計量、宏觀計量等專門化的課程,這樣學生可選擇的課程較多,也容易培養他們對這些比較枯燥的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建議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統計學等計量經濟學等方法論課程也應分為不同的層級,在二、三年級開設,在培養基本理論功底的同時,注意學生的選修課建設,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

4.3逐步提高討論式教學的比重

Workshop或Seminar式的教學,對我國高校來說是一種新課程,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應當更加注重實際問題的研究,注重理論分析能力的培養,要將最新科研成果引進Seminar教學,尋找突破點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Seminar課程應由對本領域學術發展趨勢較為熟悉的教授、副教授主持,在每一門專業課之后都應開設類似的課程,由教師指定研究領域和文獻,學生對該領域的問題研究、討論,每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Seminar課程應從原屬課程分離,單獨設立,課時比例也應提高。

4.4拓寬專業口徑

從以上美國著名高校的辦學理念看,這些院校均秉承寬口徑、少分類的原則,使得經濟系課程設置反映經濟學理論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尊重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系,加強課程的廣博性和基礎性,避免了高等教育過度專業化的問題。我國各高校專業口徑狹窄,財經類院校表現尤為明顯。在某個財經類院校,西方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撰寫的有關股票市場有效性問題的論文,竟然被學術委員會評為不符合專業方向,因為該校有金融學院,委員會成員認為股票市場問題只能由金融學院來研究。如此狹隘的專業劃分只會局限學生學術視野,限制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高校應吸收這些先進的經濟學教學經驗,減少專業分類,實現院系教學之間的互通,使學生打下寬厚的知識基礎。

4.5以科學研究為導向,改革人才培養體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經濟學的課程提示設置中,要大力推進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主線的研究性教學,運用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等教學方法,大力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增加探索性課程,加大教育資源對學生開放程度。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每一名課程都要以問題探索為導向,在科研時間獲得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學生入校就開始科研訓練,大學生科研項目要提供明確的科研計劃,安排導師專門指導,提示經常性地舉辦學術研討會和成果交流活動等,不斷激發學生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注釋:

①資料來源:

②資料來源:。

[5]MIT經濟系研究生課程設置:http://econ-mit.edu/graduate/courses/

[6]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項目課程設置:http://economics.uchicargo.edu/。

[7]哈佛大學經濟系課程設置:http://economics.harvard.edu/。

篇(7)

一,課程名稱:(會計畢業論文)課程負責人:

二,學時與學分:14學時14學分

三,適用專業:會計本科專業

四,課程教材:無

五,參考教材:無

六,開課單位: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系

七,課程的目的,性質和任務

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八,課程的主要內容

論文選題;

查閱相關資料;

撰寫論文提綱;

修改論文提綱;

撰寫論文;

修改論文;

論文定稿.

九,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

1,學生應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應觀點明確,材料翔實,結構合理嚴謹,語言通順.

2,畢業論文選題應在所學專業范圍以內,其形式可以是學術論文,也可以是調查報告.

3,畢業論文要求卷面整潔,字跡工整,使用正規稿紙,字數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須附有寫作提綱.

十,說明

1,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寫作態度和論文質量給出建議成績;

2,經過口頭答辯,由答辯小組根據畢業論文與答辯情況給予評定成績;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標準:畢業論文成績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優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觀點明確,能深入進行分析,并有獨到見解.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工作或學術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中心突出,論據充足,層次清楚,結構合理,語言流暢.答辯中回答問題正確,重點突出,語言簡練.

2,良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明確,分析比較深入.中心明確,論據較充足,層次清楚,語言通順,結構合理.答辯中回答問題正確.

3,及格

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基本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但內容尚欠充實.中心論題較明確,材料較充足,具體但不夠典型.尚能聯系經濟工作實際,但論證不夠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條理,一定的論據,文字尚通順.答辯中回答問題基本正確.

4,不及格

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或在經濟理論上有原則性錯誤,未掌握已學的有關專業知識,技能差.文章無中心,層次混淆不清,主要論據短缺.論點論據脫節或嚴重搭配不當.抄襲他人文章,成果,書籍者.凡具有以上條款之一者,應判為不及格.在答辯中對大多數問題都不能正確回答者,也應判為不及格.

十二,學時分配

全脫產學習的學生畢業論文在第七學期末布置,第八學期完成寫作和考核工作.

會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會計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實行會計模式的重大轉變,以促進工作的全面發展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一、現代會計的內涵及特點

會計是以憑證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量度,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控制在生產過程的資金運動,旨在提高經濟效益,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既是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進行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1.真實性。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會計要進行核算,取得和填制憑證,經審核后,以合法的憑證為依據,按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在帳薄上進行登記和反映,以保證提供真實的正確的會計信息。

2.統一性。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會計,主要是進行價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夠用貨幣表現的方面。以實物量度作為貨幣量度的基礎,有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尺度,把各種性質相同或不同的經濟業務加以綜合,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觀念總結”。

3.連續性。連續性是指會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要按照其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不間斷地進行記錄。

4.系統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匯總,然后進行系統地加工處理,以便提供各種有關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全面反映其來龍去脈,加以記錄,同時,所屬會計應當反映的經濟業務,都必須全部加以記錄,不允許遺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近年來,會計工作發展變化很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為:[/b]

1.內涵的變化。由于會計的地位、作用增強和對會計的要求日益提高,從而使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轉變,即由原來主要對外編送報表、報告財務狀況轉向對內加強管理;由原來主要是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時進行;由原來的主要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轉向綜合提供并運用信息,干預生產、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發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現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彈性預算等。同時為了滿足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的需要,會計方法中還增加充分運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決策工作。

3.會計工作組織變化。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按管理職能建立起全面綜合管理體制,主要圍繞投資、利潤、成本三項目標建立起的各級責任中心來組建會計工作,以實現其全面經濟核算的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運用。由于會計任務、方法、工作組織發生了變化,對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數據運算的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復雜化。因此,電子計算機一問世,就很快被應用于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中,出現了會計電算化,并在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一直重視會計工作,自1985年制定會計法以來,對我國會計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我國會計現代化進程。中國會計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結合的問題。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于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于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實現中國現代化,首先要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觀環境制約的,并受管理的對象及要素、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會計觀念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觀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的、客觀條件的沖擊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要求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合符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角度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參照系統,由過去縱向比較轉變為縱向與橫向比較,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并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為實現三個面向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為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必需依法辦理會計事務,同時,又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懲治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并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禁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范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推動會計工作規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將進一步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況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會計秩序比較混亂。

1.條線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條而行于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于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于地方政府,塊強線弱。

2.執法檢查之彈性化。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系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偷漏稅X萬元,處理結果:鑒于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交較少的款數等。

3.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占著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

4.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扇缃裨谳浾搶蛏蠀s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跡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的作用,加強工作,建議如下:

1.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貫徹好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法”,保證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人員,要深入一線,研究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執行好新制度;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新的核算方法,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改革。會計人員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改革還尚未全面展開,政府部門對會計管理的職能、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因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面,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證會計規則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貫徹會計有關法規,采取切實措施,認真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規制度貫徹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使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具體化,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肉蒲团春到肉蒲团冬重燃| 亚洲蜜桃v妇女|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黄| 少妇愉情理伦片bd|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的做法大全|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奶头和荫蒂添的好舒服囗交|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男人边做边吃奶头视频|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mba|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四虎影视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 gogo亚洲肉体艺术欣赏图片| 高清偷自拍第1页| 绿巨人www视频网站下载入口|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欧美96在线 | 欧|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国产免费破外女真实出血视频| 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