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9: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年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模板一
本課題在選題及研究過程中得到**老師的悉心指導。陸老師多次詢問研究進程,并為我指點迷津,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陸老師一絲不茍的作風,嚴謹求實的態度,踏踏實實的精神,不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雖歷時三載,卻給以終生受益無窮之道。對陸老師的感激之情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感謝**老師、**老師、**老師、**老師等對我的教育培養。他們細心指導我的學習與研究,在此,我要向諸位老師深深地鞠上一躬。
南京曉莊學院**院長、科學教育系**主任、**書記、**老師、**老師等老師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條件,謹向各位同仁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謝忱。
感謝我的同學**、**、**、**三年來對我學習、生活的關心和幫助。
最后,向我的父親、母親、愛人、女兒致謝,感謝他們對我的理解與支持。
模板二
歲月匆匆,轉眼間兩年半的碩士研究生學習就己經接近了尾聲,論文也馬上要進入答辯階段。在整個論文的整個寫作過程,除了自己努力之外,離不幵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以及家人的支持。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謝我的導師一一張丹教授。她一絲不茍、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工作風格是我學習的榜樣,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本文研宄方向的選擇、論文題目的確定、框架結構的形成,到論文的撰寫至反復修改定稿,都得到了張老師悉心、細致的指導。張老師的每一次教誨,對我來講都是一次教育和提高。在此謹向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時,我還要感謝所有給我傳授知識和做人道理的其他各位老師,正是他們的教導,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收獲頗多,讓我的知識面得到了很大的擴展。此外,我還要感謝一起度過學習生活的各位同學,正是他們的幫助和關心,使我的求學經歷更加豐富、充實。
最后,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支持。他們的支持是我一路走來的動力。
此篇論文的寫作雖己告一段落,掩卷長思,仍覺許多遺憾。由于本人專業水平及精力等因素限制,文中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學者給予批評指正。碩士階段的學習即將告一段落,但是學習還沒有結束,奮斗的路還很長,我將繼續前行,爭取更大的進步。
模板三
轉眼間,論文就到了收尾的階段,似乎寫完這段致謝詞,我的大學,我的大學生活就徹底的離我遠去了,以致于遲遲不敢提筆。但再難也都還是要寫,因為幫過我的人人太多,想要感謝的人太多,即使再難,也都要提起筆,因為,我打心里想要謝謝他們。
值此論文完成之際,本人特別對在論文完成期間曾給予我指導和幫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本研究及_____論文是在我的導師_____副教授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寬容的待人風范,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_____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謹向導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
感謝在_____學習期間給我上課的老師們,特別是_____老師、_____老師、_____老師、_____老師、_____老師、_____老師、_____老師和_____老師等等。
特別感謝在_____學習期間和在_____有限公司工作期間給我大力支持的陳高楊先生,是他給了我讀研的方向和全力支持,也給了我參與公司許多集裝箱船設計實踐的機會,通過他的指導我學習到很多新的東西。在學習期間,還得到了單位領導、同事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使我能順利完成學業,在此深表感謝!
感謝我認識的師兄弟、師姐妹們,有幸與你們同學是我讀研的最大收獲;本論文撰寫得到你們不少幫助,從你們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在此,向各位一并致以崇高謝意!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同事和朋友,感謝所有關心過和幫助過我的人。感謝華南理工大學,她給我的人生添上了濃烈的一筆,給我了一個更新更高的起點,讓我更加從容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郎院長就學年論文的寫作方法和要求進行指導
為了使經濟與管理學院參加學年論文寫作的大三同學在論文寫作階段能更好的把握其寫作方法和要求,有效的利用各種文獻及資料。11月30日,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郎群秀在十合一教室舉辦了關于《學年論文寫作方法及要求講解》的講座。此次共有19個班級563名大三同學參加了本次講座。
郎院長首先宣讀了經濟與管理學院學年論文的管理辦法,就學年論文的寫作目的、寫作內容、前期的準備及要求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指出,學年論文的撰寫是大學生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們學術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融合與展示,學生們應在指定的時間段內進行論文選題、資料收集、論文大綱編寫、論文撰寫、修改以及答辯,獲取相應的學分。他還宣讀了四點要求,一:論文應系統的解決相關的問題;二:同學們應將搜集的材料進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三:論文應文理通順、格式正確、干凈整潔;四:論文字數應在3000字以上。接著郎院長向在場的學生講訴了經濟與管理學院學年論文的相關計劃,他說,學年論文的撰寫不僅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核,也是對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文獻綜述能力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綜合考評,同時學年論文將與畢業論文一體化,每位學生應慎重的選擇論文題目。最后,在資料搜集方面郎院長給出了幾條比較權威
性的資料庫供同學們參考,并和同學們進行了親切交流,為同學們進一步解決遺留的疑惑。在熱烈的掌聲中,講座圓滿結束。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模式
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本科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對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考核。搞好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對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運行狀況不容樂觀,許多見怪不怪的行為時有發生。為了使畢業論文回歸它的初衷,改革和創新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傳統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寫作周期太短,難于達到預期效果
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習慣于將畢業論文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寫作周期約三個月。然而,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僅僅靠論文指導教師通過短時間的突擊指導是很難見效的。一個完整的畢業論文實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畢業論文題目,查找文獻資料,寫開題報告,制定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和資料整理,撰寫畢業論文,答辯等。如此多的實踐教學環節,要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理解、熟悉和消化的過程。特別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訓練,部分學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許多學生面對眾多的參考選題茫然不知所措,處于“什么題目都可以選,什么題目又都不能選”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資料,收集哪些資料,如何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什么,一籌莫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學士學位,迫不得已,部分學生只好趕鴨子上架,走向另一個極端,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文抄公”、“摻水”現象不時而生。
(二)就業壓力過大,論文寫作應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數院校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畢業論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學期,且這一學期又是畢業生求職的時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給畢業論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到好的工作崗位自然會把畢業論文放到從屬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班,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所以無論是找到工作與否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
(三)寫作基礎薄弱,撰寫論文力不從心
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的知識和理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論是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還是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都需要扎實的知識和理論的支撐。沒有寬厚的知識和理論背景,就很難有什么新發現。目前學生缺乏寫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畢業論文指導課,在校時各門專業課的考試又大多以試題考試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幾乎沒有受到專業論文的寫作訓練。即使在畢業論文寫作前,學校安排了幾次專題講座,但不少學生實際動筆時仍感覺到困難重重,不知如何展開研究工作。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教學中,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非常缺乏論文寫作能力,在論文寫作時對于自己所論的問題、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事無巨細的將一堆材料沒有邏輯聯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畢業論文教學模式的重構與創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如何妥善解決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討了“3.8.2.1”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具體思路就是構建一套有理論支撐,有實踐基礎,具有漸進性、階段性訓練特點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具體模式見圖1:
模式中的“3”是指開設《大學語文》、《寫作基礎知識》和《經濟文獻檢索》三門課程,開設這三門課的目的旨在為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寫作基礎。其中《大學語文》安排在第一學期,《論文寫作基礎》安排在第二學期,《經濟文獻檢索》安排在第三學期。這種安排既保證了課程先行后續的合理性,同時又保證時間上的銜接性,而且也體現了大學與中學知識的延續性。
模式中的“8”是指圍繞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會計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或會計信息系統)等八門主干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論文訓練,通過課程論文寫作達到畢業論文前期性專業寫作訓練的目的。課程論文的寫作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讀書體會、學習心得、文獻綜述、調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論文等形式均可。具體要求可視課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確定。比如剛學習《基礎會計》時,考慮是專業入門課程,要求學生寫學習心得或讀書體會即可;《財務管理》可考慮案例分析,等等。專業主干課程論文時間安排與課程安排同步。通過這一系列的寫作,既可初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專業基礎。
模式中的“2”是指開設論文專題講座和進行一次學年論文寫作訓練,時間可安排在第七學期前半學期完成。首先,安排論文指導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講授2至3次論文專題講座,主要是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論文研究方法和論文規范性的培訓,使得學生能夠把握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詢資料的方法、論文寫作的規范性、摘要的寫作等。隨后安排5~6周時間進行學年論文寫作,為畢業論文奠定基礎。在寫作學年論文時,可以由老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問題,事先擬定選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并通過師生交換意見,實現雙向選擇。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尋求學生感興趣的科研切入點和師生之間協調的結合點。學年論文的寫作目的旨在為畢業論文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此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為后期撰寫畢業論文選好題。論文選題無論來自教學或科研,都應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難度太大和太小的題目都不宜作為學年論文的選題。難度太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不成任務;難度太小,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達不到學年論文的質量要求。題目的難度應以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為基礎。其次是深入實習單位,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學會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階段要達到畢業論文寫作前期模擬訓練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學期,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全過程。在操作上筆者建議盡可能圍繞學年論文確定的題目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使研究不斷深化升華,使內容不斷充實。理想狀態應是學年論文的揚棄而不是拋棄,這樣做的目的是減輕最后一學期畢業論文的壓力,使研究具有延續性,將畢業論文與學年論文連為一體,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也能較好地解決就業求職與畢業論文撰寫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組織畢業論文教學,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好處。其一,能較好地解決目前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較好地解決求職與論文撰寫的矛盾。其二,循序漸進,分階段訓練,有利于夯實寫作基礎,提高學生論文寫作能力,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其三,這種新模式能克服原來的畢業論文環節孤立、封閉、滯后及時間不足的弱點,將平時的專業課程論文訓練、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須注意的問題
首先,本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涉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的交叉性課題之一,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與學校日常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以及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形成共識,明確思路才能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案。其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指導老師、學生和教學職能部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識,密切配合,實施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再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是動態的,是一個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其中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補充和完善,特別是規范各階段具體操作規程,并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難于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趙華,蔡曉波.關于提高財經類本科教育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徐群.法學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23-26.
[關鍵詞]史學論文寫作 改革 創新 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4-0121-02
在高等教育中,歷史學科是基礎之一,必須堅持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同時,要緊密結合改革的步伐和社會的需求來培養人才。歷史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21世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基礎扎實、知識豐富、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小學師資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相關專門人才。根據這一目標,改革和創新史學論文寫作的理論教學和寫作實踐,必將對我們實現目標、培養人才起到突出的作用。
史學論文寫作課程教學和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寫好論文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通過論文的寫作,將所學的專業基本知識運用于實踐,掌握論文撰寫的步驟、方法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為畢業后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整體優化構建
(一)改革理論教學
改革以往史學論文寫作課程的傳統理論教學方式,增加研讀、探求兩個環節,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有必要逐步改革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這兩門歷史專業核心課的內容和體例,使之更好地反映時代變化和學術的最新發展。三年級將較多地開設專業選修課(包括必選課和任選課),地方高校尤其要注重開設部分區域歷史文化課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增加有關生態、拓殖、人口、社會思潮、大眾心態、社會生活等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內容,將歷史學習與現代社會問題諸如區域穩定、邊疆經濟、生態變遷等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趨勢,凸顯歷史學的社會功能。要增開反映本學科前沿成果,有助于提高學生基本功訓練和理論思維能力的選修課,特別是文化史、社會史、宗教史、外交史等領域的專門課程以及斷代史研究的專題,拓寬學生的認知面。
(二)創新實踐方式
要結合理論教學的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發揮歷史學教化與教養的功能,凸顯歷史學科功能和價值,培育經典名師,講傳經典文獻,開設精品課程,打造精彩講堂;培養學術人才,加強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和學生人文素質,建設文化名校;培養社會人才,滿足社會對具有一定史學功底的應用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同時,結合高校教學團學一體化建設的實踐,創辦校園歷史文化節、“歷史與文化”學生論文大賽、學生學術論壇等學術實踐活動,以演講、辯論、沙龍、歷史劇、考古調查等形式,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能力,在學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體現歷史專業獨特的魅力。
(三)增強教師指導
教育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通過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來完成的。建立結構合理的學科梯隊,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的知識儲備,是保證改革順利進行的不可忽視的前提。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中青年教師隊伍的穩定及其知識結構的完善,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絕大多數教授、副教授都承擔本科教學第一線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不僅對學生在知識結構、思辨能力、認知水平、學科體系、考研素質等方面著力進行培養,還要對學生在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打造。四年級學生除了繼續進行少量課程的學習外,在教師的指導下,要積極參與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和項目活動開展。尤其是結合論文寫作課程、畢業論文(設計)、歷史文化研究競賽等活動,提高能力。
二、積極開展課題研究
(一)具體分工與集體攻關相結合
課題的研究和實踐,需要課題組全體成員積極配合、協調統一來展開。在總項目之下,設置若干子項目,充分了解歷史學專業本科學生學術研究傾向;調查歷史學專業學生讀書情況;理清教學、團學工作一體化與創新改革的關系等等。對每一個子項目進行具體分工,展開工作,不定期進行集中討論。最終在子項目完成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檢驗和集體修訂,形成最終方案。
(二)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要在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育教學新理念的指導之下,緊緊把握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前沿成果。結合國家、地方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法規、政策,認真學習,融會貫通,將核心內容滲透在課題的研究和實踐中。同時,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形成,必須通過實踐活動展開,如對相關現狀的調查,就必須通過大量的調查問卷來進行,而初步研究形成的方案,也必然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來進行檢驗和不斷完善。只有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三)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相結合
課題的研究要立足于具體高校,但又不能僅局限在一所院校,必須與歷史學專業改革發展的趨勢目標相統一,與地方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和趨勢相統一,與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相統一。課題的研究主要針對史學論文寫作,但又不能僅局限在寫作上,要充分考慮應用型人才對各學科知識的需求,對各種能力的需求,以及教學團學一體化建設的思路。
(四)專業課程與知識拓展相結合
課題的研究還包括在歷史學專業傳統的課程設置以外,有效地對教師資源進行整合,以師資特色開設專門史、斷代史專題選修課來培養“學術型”人才;同時,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歷史過去性的特點,以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像、音響、圖片于一體,增強歷史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學史興趣。開展專業考察、地方遺址遺跡參觀了解等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主要特色和創新
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我們提出,創新史學論文寫作教學和實踐活動,具有特色的“123模式”是有效的途徑。
“123模式”具體來說包括兩個“123”,即教學中的“一堂課、兩論文、三環節”;實踐中的“一結合、兩展示、三監控”。
在史學論文寫作教學活動中,創新“一堂課、兩論文、三環節”。一堂理論課程,對歷史學本科學生繼續開設史學論文寫作理論課程,要通過調整使學年論文能夠和畢業論文更好地銜接,學年論文總結和畢業論文啟動同時進行,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兩論文,即兩個寫作實踐,包括歷史學本科學生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科學合理地安排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三環節指理論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具體環節,包括研讀式環節、探求式環節、思辨式環節。改變以往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端。在理論學習中,首先結合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學術論文進行研讀;其次,結合理論學習進行對史料的搜集整理,以探求本質;第三,指導學生對具體選題進行思辨,然后再進行寫作實踐。
關鍵詞: 科研成果管理; 決策支持; 數據倉庫; 聯機分析處理; 數據挖掘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TM4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6)07?0120?04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management uses the database to store the result data. The multiple data type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and unified storage way become the obstacle to obtain the valid result data in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simultaneously the tradi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system can only extract the result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data warehouse, 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 (OLAP) and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algorithm are integrated. The system supports that the management personnel can discover the potential achievement, evalu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the human resources.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data were mined in college paper database. It is found that paper quantity and time dimension have some relationship, which conforms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situ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Apriori in this system was verified.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data warehouse; OLAP; data mining
0 引 言
傳統的科研項目管理過程費時費力,且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科研過程中產生的有價值的信息,也被這樣死板的管理方法給淹沒了,人們不能也不愿意從紙質的資料文獻中去發現價值。科研管理方式效率低會嚴重影響到科研項目開發的進度。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研單位雖然對傳統方法進行了改進,開始建立管理系統,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要求[1]。
近年來,國內研究機構也開始重視科研項目管理方面的研究,目的多是為了提高項目管理的水平,對優秀的科研成果進行公示,共同分享研究信息[2]。科研成果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傳統科研管理系統對成果資源的浪費情況,加強對科研成果信息中潛在知識的利用,提高科研項目管理中對成果管理的有效性,利用數據挖掘充分發揮成果數據的潛力,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依據[3]。
1 SRAM?DSS的需求分析
1.1 功能需求
科研成果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主要面向科研項目的成果進行管理,這些成果包括學術論文、著作、期刊、專利等。數據倉庫的應用可以對成果數據采取智能的分析,將成果數據進行歸類和按照成果數據的分析要求進行整理,從中發現成果與項目、人員之間的聯系和潛在的規律,幫助決策者調整科研定位,做出科學的決策。
基本管理功能要求用戶可以利用本系統完成對成果的基本管理,包括成果提交、 審核、審批等流程的規范管理,還有對保密項目成果的加密處理,不僅要系統能夠保存使用過程中存入的成果,還可以導入外部數據庫的成果數據,為數據挖掘功能提供數據基礎,對數據的集成程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利用數據倉庫存放成果數據[4]。
1.2 用戶需求
系統的主要角色包括科研員,科研管理員,決策員,數據管理員,系統管理員。
2 總體設計
2.1 科研成果數據倉庫的設計
對于科研成果數據倉庫從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三方面進行建模。需要根據不同的主題把數據倉庫中的數據劃分好具體的維度[5]。以成果主題為例,成果數據包括成果名稱,成果類型,成果來源,成果性質,成果作者,成果審核結果,所屬項目,成果完成時間,成果數量等,以此作為分析的依據。因為數據倉庫是多維的,OLAP要在多維數據集之上才能進行,成果數據要滿足分析的要求可以根據維層次繼續劃分,成果類型包括論文,專利,專著,軟件成果等;成果性質包括科技,醫藥,航天等[6]。
(1) 邏輯模型
系統主要用戶利用成果信息進行分析,以此來評估科研項目,并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分析成果事實表中的數據信息有用戶維、成果維、時間維。在OLAP分析時可以按照不同的層次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
(2) 物理模型
在設計數據倉庫的物理模型時,定義成果數據的數據標準是需要注意的重點,目的是使成果數據在數據倉庫中都有一個統一的格式,定義表示成果的相關屬性來描述成果邏輯關系,得到對成果數據倉庫的特征進行完整描述。系統采用SQLServer2008建立數據庫[7]。利用AnalysisServices獲得后臺數據庫里面的信息,這樣建立的數據倉庫可以滿足需求。
2.2 SRAM?DSS功能的設計
為實現科研成果管理科學,全方位管理,設計成果管理,決策支持,用戶管理,系統管理四個模塊的內容,并且用戶在登陸系統之前要進行身份驗證。
(1) 成果管理模塊
成果管理主要包括成果查詢,添加成果,申報成果,成果審核,成果加密以及成果導出等功能,系統采用分組加密方式進行加密。
(2) 決策支持模塊
數據倉庫是決策支持功能的數據基礎,有了數據就需要更多的操作來完成決策支持。對于系統中不同的數據來源,包括外部導入數據利用ETL過程,實現規范化。然后將符合標準的數據裝入數據倉庫中。然后針對用戶的要求進行聯機分析處理和關聯規則挖掘。
(3) 用戶管理模塊
用戶在Web地址欄輸入URL進入登錄,用戶名文本框內輸入用戶姓名,在密碼框內輸入密碼。系統認證平臺會判斷用戶身份,若是新用戶要完成注冊才能登陸,注冊時要填寫用戶真實的信息,才能獲得登陸權利,若用戶輸入的用戶信息正確,登錄成功。用戶可以在用戶管理中進行創建,添加到用戶數據表中,也能獲得系統的使用權限[8]。
(4) 系統管理模塊
系統管理模塊主要是針對系統的權限分配,系統維護以及一些常用工具的設計。不同的用戶進行的操作不同,能夠看到的信息不同,就要求系統控制權限,建立權限分配制度,有利于對用戶權限進行合理的分配也保證了系統的安全運行。系統維護是管理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功能,包括對系統用戶數據,成果信息數據等的備份工作,實現數據庫的安全管理,管理相應功能結構規范性,為系統的更新與升級提供支持。
3 系統實現
3.1 基于數據倉庫的OLAP模型
聯機分析處理技術能夠高效的分析數據,發現事物發展規律,捕獲異常和細節。OLAP支持數據分析,而數據倉庫里的數據是經過ETL處理后集成到一起,保證了分析在一個快速的時間內給予響應。所以本階段就是基于數據倉庫建立OLAP模型,從而得到更為可靠的數據立方體,既降低了刷新代價又提高了響應速度。
OLAP包括了維和度量,在前面建立數據倉庫時已經完成。利用SQL Server中的Analysis Services項目模板建立多維數據集,定義數據源以及建立事實表與維表之間的關系。
OLAP模型對數據倉庫中的數據利用MDX進行多維查找,可以有效分析多維數據集。MDX是OLAP的查詢語句,語法與結構化查詢語言SQL很類似。在成果管理系統中,通過MDX語言把科研員和決策者需要的成果數據查詢出來,展現在前臺界面里。
利用OLAP模型進行分析,決策者可以依據分析要求,選擇更多角度去分析數據,能得到的分析也更多,如下:
(1) 由科研成果的類型分布來看整體項目的側重重點,以及在成果突出領域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2) 由科研成果參與者和第一申請單位作者與項目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到參與者職稱水平,技術支持水平對成果完成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并不是參與者越多的成果越完善,可以以此作為合理分配人才資源參與項目開發的依據,也可以以此評估參與人員的水平,作為考核參考;
(3) 以科研成果在一定時間內的增長,作為項目進度和發展的一個參考標準。也可以看到成果的趨勢和項目完成單位的能力和業務的提升;
(4) 可以利用數據庫,對以往成果信息進行分析,由于在傳統的數據庫中不具備OLAP的功能。
3.2 基于數據倉庫的關聯規則挖掘
基于數據倉庫的關聯規則挖掘,Apriori算法的核心是提高關聯規則產生的效率。利用Apriori算法對科研成果數據進行分析的時候要明確成果的特征,根據成果特征描述來看,適合利用Apriori算法進行關聯規則的挖掘。科研成果數據的特征如下:成果數據是按照項目進程時間節點進行錄入的,存儲在成果庫中;成果評估方式不統一,對成果的評估應采取統一的標準;科研成果的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每一個成果都對應一條記錄,每一個記錄的屬性都一樣。
以本校論文庫的數據為實驗數據,在論文管理系統中可導出相關TXT文檔數據,利用系統成果導入功能,添加到系統中,對數據進行統一的處理。選取2012―2015年間,數學、物理、計算機、兵器學科的論文成果數據。論文所屬學科層次劃分到一級子學科,時間層次按照年學年,繼續劃分下去。
(1) 數據預處理
數據經過清洗,轉換,去掉無效的數據,采用統一的數據編碼規則,用離散字母代替時間層次,同時將學科按照統一的編碼規則,重新編碼。進一步按照論文數量劃分等級,五份為一級,等級越高代表論文數量越多。
(2) 算法實現
設置最小支持度 min_sup=4,支持度=40%,置信度=80%,通過Apriori算法計算出的關聯規則信任度見表2。
(3) 結果分析
采用的實驗數據來自于論文數據庫,由于學校畢業論文按照培養計劃有周期性,學術性碩士的培養周期為2.5學年,所以碩士畢業多集中于第一學年3月份左右,工程碩士的培養周期為第二學年9月份,所以對數據的分析結果多集中于上半年。
規則1表示,在2012年第一學年在5篇以內且2013年第一學年畢業論文在5篇以內的學科專業,則在2013年第二學年在5篇左右的支持度為40%,信任度為80%。
規則2表示,在2013年第一學年在5篇以內且2013年第二學年畢業論文在5篇以內的學科專業,則在2012年第一學年在5篇左右的支持度為40%,信任度為80%。
規則3表示,在2012年第一學年在5篇以內且2013年第一學年畢業論文在5篇以內的學科專業,則在2014年第二學年在5篇左右的支持度為40%,信任度為80%。
3.3 關聯規則說明
由于系統中的測試數據多來自網絡和本校的數據庫,對關聯規則的挖掘也許存在偏差,但是整體提供的關聯規則數據信息還是符合實際的。簡要介紹以下幾點:
(1) 選取成果完成人的職稱級別和所提交的成果類型與數量作為關聯規則挖掘的維度,發現成果完成人職稱較低的數量較多,存在關聯規則;
(2) 選取固定時間內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進行關聯規則挖掘,發現時間維度與論文數量多,關聯較高;
(3) 對不同高校的成果數量進行關聯分析,985與211高校的科研論文,期刊發表數量多具有關聯規則。
4 界面展示
用戶登陸界面: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陸系統,用戶可以選擇“記住我”,在下次進入系統時可以免登陸,若是新用戶第一次登陸系統,需要注冊,完成注冊后即獲得登陸權限。
登陸后看到的首頁,左側導航欄顯示了主要的功能,成果展示系統中的成果數量以及系統中的成果列表。
5 結 論
本文在調研了解科研成果管理的決策分析需求的基礎上,認真研究了數據倉庫的有關技術知識,聯機分析處理技術的應用以及數據挖掘關聯規則算法的原理。提出了基于數據倉庫的科研成果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開發系統應用的主要技術包括OLAP和Apriori算法,將OLAP和Apriori算法結合運用于實際的系統開發中,關聯規則計算在OLAP物化了的多維數據集基礎上進行,減少了重新計算的時間,使決策分析更加智能化,使數據挖掘的步驟更具目標化,全面提升輔助決策在科研成果管理中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賀建英.大數據下MongoDB數據庫檔案文檔存儲去重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5,38(16):51?55.
[2] SUN Hongmei, JIA Ruisheng.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general test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 29: 489?493.
[3] ESLAMIPOOR R, SEPEHRIAR A. Firm relocation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fo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using a SWOT?AHP hybrid method [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 92(3): 269?276.
[4] KLAUS S R, NEUBAUER J, GOETZ?NEUNHOEFFER F. Hydration kinetics of CA2 and CA?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on a synthetic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13, 43(1): 62?69.
[5] PENG G Y. Marketing decis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esign based on Web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850: 1048?1051.
[6] 趙維寧.運用數據倉庫技術構建電信企業經營分析系統[J].中文信息,2014(8):22?26.
2015-2016第二學期(上半年)
根據培養方案,完成了2015級學術型研究生和2015級MPA 的課程教學。
對2013級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的畢業程序進行嚴格控制,對其畢業論文外審前安排了預審、預答辯,不合格的論文組織了二次預答辯,從而保證了本專業所有16篇畢業論文外審一致通過。
組織進行了2016年度研究生培養經費和研究生教育經費預算。
對13名學術型碩士考生和20名專業型碩士考生進行了復試。
統籌五院一所,完成了2016年公共管理專業學科評估。
進行了《公共管理(1204)學科授予碩士學位基本標準》和《公共管理碩士(1252)授予專業碩士學位基本標準》的編寫和修正。
組織了2014級公共管理專業共25名學術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對其中不合格者進行了第二次考核。
申請2016年研究生案例教學項目一項。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下半年)
根據培養方案,安排了2016級學術型研究生和2016級MPA 的課程教學。
2016級學術型研究生報到16人,專業型研究生報到13人。
完成了2015級學術型研究生的導師雙選和2016級專業型研究生的導師雙選。
對于2015級專業型研究生的專業實踐,采取了與生源單位為實踐基地,聘任生源單位負責人為校外導師的管理模式。
組織了2016年公共管理專業以及學科點的預評估。
2015級學術型研究生和2015級MPA 的開題正在籌備中。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體系;改革;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212-03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研究生培養單位采取“兩段式”碩士研究生培養體系(以下簡稱“兩段式”培養體系):即將“課程學習-論文工作”分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階段,2010年,西安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研究生院組織力量對國內外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了調研分析[1],認為“兩段式”培養體系具有以下不足:①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很少涉及論文工作的指導,所以研究生在選定研究方向和開題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論文工作的順利開展。②大多數學校或學科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安排過于松散,而論文工作的時間安排卻相對較短。由于擇業和考博等諸多因素的干擾,以至于碩士生雖然已經開題但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論文工作進行深入研究,結果只能交出質量不高甚至是很差的學位論文。③許多研究生往往是在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進行過程中才發現自身知識結構方面問題的,而這個時候課程學習階段早已經結束。我校針對“兩段式”培養體系中的不足,實行培養過程中保持學制不變,適當壓縮課程學習時間(由1學年調為0.75學年),適度延長論文工作時間(由1.5學年調為1.75學年)的新培養方案,并對課程教學和論文工作兩個環節整合與優化、平衡課程設置、推廣綜合性課程與研究型課程、革新教學方法、完善配套制度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改革,同時探索、構建新形勢下適應創新人才培養與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一、充分調研和論證,精心構建“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
我校認為對研究生來說先經過理論課程的學習,然后進行論文工作,同時在進行論文工作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課程的學習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符合研究生教育規律的。所以我校在“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中規定研究生應盡早進入論文工作,而沒有將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僵化地分割成兩部分。
1.根據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律,構建“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①在第一學期最后2~3周,研究生即進入導師課題組和實驗室,進入查閱資料、選定論文課題、撰寫開題報告等論文工作階段。這樣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時間,對本學科的基本概況有一個基本了解,從而更有利于今后的論文工作。②將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等公共課程依然安排在研究生入學之后第一學期,將開題報告前置安排在第二學期1~7周,將第一學期末、寒假和第二學期前段充分結合在一起,保障了研究生明確研究方向和開題階段的連續性。③將專業選修課程安排在第二學期7~18周,銜接在開題報告之后,使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研究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研究方向有的放矢地選擇課程學習,避免了選擇專業選修課程的盲目性。
2.“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的優點:①“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有效解決課程教學與論文工作兩個環節銜接不足的問題。我校規定研究生導師可以在錄取研究生后根據復試時的實際情況制訂培養計劃,確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并確定部分課程學分,其余學分研究生可以根據科研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地選擇必修課和選修課。②“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為論文研究、考博與擇業提供充足的時間保證,在新的培養模式下,我校把論文工作的基本年限安排為1.75學年,為研究生論文工作的順利開展、碩士生進一步深造考博和擇業提供時間保證。③培養方案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的原則在一級學科范圍內設置,研究生培養方案在一級學科范圍內設置有利于根據社會需求選擇和確定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調整人才培養的學科、專業結構;有利于學科建設以及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
二、優化課程設置,實現課程的集約化及其與培養目標的緊密對接
科學設置課程是保證碩士研究生質量的關鍵環節,縮短課程教學時間肯定要對原先的課程設置進行根本性改造。我校在“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中從以下幾方面對碩士生0.75學年制的課程及教學進行了調整和優化:①“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的課程設置要符合學科建設、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②研究生公共課程設置。碩士生公共外語課,我校根據學生入學成績、六級通過情況進行分班教學,英語成績差的學生上基礎性的公共外語課,成績優秀的學生則去上外語選修課,公共外語可免修;專業外語課程則嚴格要求任課教師認真編寫教學大綱,定期組織專家督導教學,互聽互評,促進任課教師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嚴格要求必須選擇系統、成熟的教材和鼓勵教師自編教材;碩士生政治課在不降低學分的基礎上降低課堂教學時數,采取自學與教師課外指導相結合等方式,鼓勵碩士生積極參與課外討論小組活動和提高自主學習政治理論能力。③為了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優化研究生的知識結構,鼓勵和提倡碩士生跨學科選修課程。課程設置中的任選課時可以適當設置部分交叉學科的課程,以便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和適宜其他院系的學生選修。
三、深化研究生課程改革,提高碩士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1.重視綜合性課程,增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為了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優化研究生的知識結構,鼓勵和提倡碩士生選修綜合性課程,以便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和學術視野,提升研究生獲得研究和創新能力。
2.鼓勵開設研究型課程,提高碩士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型課程主要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激發研究生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為主要目標,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具有任課教師學術水平高,理論框架和專題導向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將授課、課程項目研究和分組討論相結合,形成以參與學習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等特點[2]。
3.平衡課程設置,重視科研方法能力的培養。我校克服以往在碩士生培養中針對學生科研方法的培養重視不足,提高課程中有關研究方法、方法論和研討性課程的比例,使課程設置趨于平衡;鼓勵碩士生積極參加學術講座、學術討論、社會實踐活動等有利于開闊研究生學術視野、提高研究生能力的活動,以切實幫助研究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確立研究方向及論文的選題。在研究生課程深化改革中,我校進行了百門綜合性課程和研究型課程建設工程,建設一批以激發研究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的,使課程學習成為培養研究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新型課程。
四、轉變培養方式與方法,確保碩士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我校對研究生的培養采取導師指導與專業指導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生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采取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自學、討論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內外實踐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指導教師在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主動性和自學性,教學相長;積極創造條件并明確規定讓研究生參加必要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會、講座班、社會實踐,加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的訓練和培養。
五、完善配套制度,加強科學有效教改和管理
為保證“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的順利實施,我校制定了與之配套的教育管理辦法,如加強實施教育質量過程監控、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革新選課管理辦法、完善教學數據庫;設立教改專項資金,嚴格實施教改立項的遴選、中期考核和結題審核,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增設多媒體教室并深度挖掘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繼續實施精品課程工程;深化研究生開展集中開題、學位論文盲審工作制度等。
西安理工大學通過構建“兩段互動式”培養體系,整合課程教學和論文工作環節、優化和平衡課程設置、推廣綜合性課程與研究型課程、革新教學方法、完善配套制度等,力圖增強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羅堯成.對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分析的建議[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