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0 14:40: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專藥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目前國內外發表于各類不同期刊的藏、漢、英文藏醫藥學術期刊有26種,論文約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為紙質版,存在語言障礙、出版周期長、讀者面狹窄、傳播途徑窄、信息傳遞速度慢、論文資源散亂等問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藏醫藥學術研究與交流需求。
藏醫藥學術的繼承、創新,始終是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藏醫繼承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繼承是為了更好地創新,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藏醫藥學術論文是藏醫藥學術價值、應用價值的重要憑借,是藏醫藥工作者在藏醫藥基礎理論或原理應用實際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的科學總結。也是真實、全面、系統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傳播學術信息的主要載體。代表著藏醫藥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在世界的普及,電子期刊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電子期刊具有體積小,存貯密度高,信息量大,傳播范圍廣泛,利用率高,檢索方便快捷等特點,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國內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數據庫有維普、中國知網、萬方等,由國家統籌建設的大型綜合性中醫藥數據庫有《中醫藥期刊數據庫》、《中藥數據庫》等,在滿足中醫藥信息需求方面起著主導作用。藏醫藥數據庫建設相對滯后,為適應國際和國內活躍的藏醫藥研究在網絡化時代的需求,我們擬借鑒成熟的學術期刊數據庫開發與應用技術,引進先進的信息網絡設備,結合藏醫藥的特點和優勢,自主開發基于信息網絡技術,藏漢英互相兼容的藏醫藥學術期刊數據庫,深度整合國內外藏、漢、英文相關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對藏醫藥學術期刊進行數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準確和具有檢索功能的藏醫藥學術期刊數據庫,形成面向國內外藏醫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生產和銷售企業及國內外醫學界、文化界、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網絡實現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的廣泛覆蓋與快捷檢索,為藏醫藥的長遠發展與重點突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有效滿足國內外對藏醫藥學術論文信息資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藏醫藥事業取得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現有藏醫藥醫療機構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專院校50余家、藏藥生產和銷售企業80余家,藏醫藥產業已經成為、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藏區特色支柱或優勢產業,為促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隨著國際上綠色化學、環保產品、回歸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提倡,國內外醫學界、文化界、學術界和廣大患者對藏醫藥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項目實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主辦的《中國藏醫藥》雜志是2007年通過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國期刊審批基本凍結的情況下,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我國首部面向國內外藏醫醫療、藏醫藥科研、藏醫學院校、藏藥企業廣大藏醫藥工作者公開發行的藏醫藥學術專業期刊,由青海金訶藏醫藥集團主管,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青海省藏醫院、青海大學藏醫學院主辦,青海、甘肅、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醫藥骨干單位協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截止2016年,累計出版發行雜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總發行量達46000冊,辦刊質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展示和傳播藏醫藥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國內外一流藏醫藥學術水平、有豐富文化內涵、珍貴史料價值和鮮明使用價值的藏醫藥學重要學術期刊,為傳承和弘揚優秀藏醫藥文化,促進藏醫藥學術繁榮與進步,推進國內外藏醫藥學術交流與合作發揮著積極作用。數據庫開發與應用技術日趨成熟,在現代信息網絡社會得到廣泛應用。藏醫藥數據庫開發與應用起步較晚,至今國內外尚無藏醫藥專業學術電子期刊數據庫。項目擬借鑒成熟的學術期刊數據庫開發與應用技術,深度整合國內外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結合藏醫藥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自主開發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的廣泛覆蓋與快捷檢索,實現藏醫藥學術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高度共享。
以《中國藏醫藥》雜志已發表的論文為基礎,搜集整理國內外相關的藏醫藥學術論文,深度整合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對藏醫藥學術論文進行原文掃描、內容分類,組織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電子文檔。《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標準體系:為進一步完善期刊數據庫建設與數字化規范,在電子論文整理的基礎上,解析完善藏醫藥電子期刊的內容和結構,建立制定論文篩選、論文分類、數據結構、數據庫模型等內容的《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標準。基于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的結構和內容,對藏醫藥學術論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關鍵詞、機構、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類號、年代、主題詞等進行元數據的深度加工,經專家審核校驗后入庫。《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根據《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標準和數據資源的結構,采用目前最先進成熟的數據庫MicrosoftSQLSERVER2008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藏漢英多語言互相兼容的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電子期刊數據庫的應用:采用服務器/瀏覽器(B/S)開發模式和國際Unicode編碼,建立藏漢雙語的《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共享平臺,通過Internet實現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的檢索服務功能。
關鍵詞:藥學專業英語 現狀 改革探討
一、在高職高專學校開展專業英語教學的意義
(一)專業英語教學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重心
從目前的英語教學來看,英語教學和研究的兩大主流是一般用途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Purpose)和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一般用途英語(EGP)指在學校教授的基本英語知識,它強調學生理解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包括詞匯和語法。在一般用途英語教學法的訓練下,學生能夠欣賞文學作品,和應付普通語言水平測試。專門用途英語(ESP)則要解決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沒有掌握或尚未完全掌握的專門語體內英語知識和技能問題,幫助學生逐步具備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某專業學科交流的能力,在職業范圍內運用這門語言的能力。高職高專教育定位于“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管理、技藝型人才”,其教學核心是“能力本位”。對高職高專畢業生而言,英語不再僅僅是其素質的表現,更是一種與其職業能力相伴的直接運用能力。具備較強的專門英語能力無疑將起到提升其職業技術能力,增強高職畢業生競爭力的作用。從市場發展的趨勢來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以ESP教學階段為重心,縮小學生水平和企業需要之間的差距,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二)掌握藥學專業英語是藥學專業高職高專學生的必備技能
藥學英語是高職高專的藥學學生在完成一、二年級公共英語基礎上開設的專業英語課程。前期基礎英語教學主要是學生的語言詞匯量的擴大、所掌握的語法規律的熟練應用、應用文體的學習與訓練,為后來英語的實際運用打基礎。后期藥學英語教學則為應用提高階段,結合藥學專業知識進行英語教學,實現英語語言與藥學專業的對接,是醫藥院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完成從英語學習階段過渡到英語應用階段的有效途徑。藥學專業英語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有關英語專業材料的能力,掌握必要的詞匯,為本專業的語言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藥學專業英語不僅是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外語能力的補充和延伸。對于藥學專業的高職高專生來說,掌握一定的藥學專業英語,才能了解國外的前沿技術,應對醫藥行業的變化。
二、高職高專學校藥學專業英語的教學現狀
(一)社會、學校、學生對藥學英語不重視
由于高職高專畢業生英語必須通過全國大專英語A級考試后才能去考取大學四、六級英語等級證書;加之社會追捧英語等級證書的“過熱”現狀,使得學校和學生對基礎英語都比較重視。學生認為一旦拿到英語等級證書,就業時就擁有了砝碼,爭取 “過級”幾乎成了高職高專生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招聘單位對專業英語能力的不關注,也導致學生產生專業英語學不學、學好學壞并不會影響自身的應聘力的想法,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缺乏動力。同時,學校對藥學英語的開設時間普遍少于基礎英語,通常是在第三學期開課,周學時2節,總學時在36節至40節之間,使學生從思想上把它視為選修課,多數學生認為專業英語是可有可無的,在工作中也不一定會用到。
(二)藥學專業英語教材的局限性
目前出版的藥學英語教材大多是2000年后出版的,但大多針對藥學專業的本科學生編寫。這些教材在內容上或專業性很強或截取國外相關文著加以改編成課文,對主要面向藥廠、藥店等基層單位就業的高職高職高專學生而言,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在單元結構上或以傳統的課文、單詞、習題編排或以相關藥學知識(如: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等等)逐一編排章節,具備知識的系統性但缺乏趣味性、實踐性。
(三)教師的施教水平不高
擔任專業英語教學工作需要教師即擁有專業知識又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但現有的高職學校都很缺乏這種雙面俱到的教師。目前的藥學專業英語課或由藥學方面的專業老師授課但不懂英語教學規律,只是給學生灌輸大量的藥學英語的專業詞匯,翻譯一下課文含義而已;或由基礎英語教師擔任但又缺乏基本的藥學知識,常常不能給學生準確的藥學信息,造成詞不達意。施教水平的參差不齊直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影響了該課程的良性發展。
三、初探高職高專藥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轉變教學指導思想,制定藥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大綱
教學的指導思想對教學效果能產生巨大的影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把英語教學從“學科型”或“知識型”中解放出來,放到整個高職高專教學體系中重新定位,樹立為服務于學生職業的理念,把有限的英語教學資源(時間、師資、設備)和學生的態度都集中于與其職業能力相匹配的英語實用能力的培養、形成上來。教學大綱是一門課程的生命和根本,教學管理部門應積極組織藥學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共同編寫藥學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大綱,科學的制定本門課程教學的目的任務和指導思想,提出教學內容選編的原則和依據;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現有水平制定該課程的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提出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和基本技能要求。同時應考慮基礎英語課程和專業英語課程在學時上的合理分配,適時增加該課程的授課學時,滿足藥學英語教學的要求。對學生要做針對性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明白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國內與國外的交流只會愈加密切,不可輕視專業英語在其職業生涯中的作用。
(二)編寫校本教材
依據教學大綱要求,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教材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搞好藥學英語教學的前提是選擇實用的教材。針對目前已出版的藥學英語書籍不適用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情況,學校可組織教師根據所設專業特點、生源情況以及周課時數,自編或聯編校本教材。高職高專藥學英語課程要以基本涵蓋未來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導向,即包含前沿知識,又有生產實踐中已應用的知識,不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會用、夠用。在選材內容上不宜過專過深,注重其實用性及難易度,針對學生的就業去向編排藥店英語、藥品使用說明書、藥品管理法、OTC介紹、藥品安全性、國外藥典、中藥知識等章節;藥學知識的選材則應從藥學基礎到藥學專業,將藥學知識逐步融入到藥學英語教學中去;文體的選材上從藥學論文、文獻、教科書到期刊、藥歷文檔等等;單元結構上,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多創設情景內容,多給學生創造和實踐運用的機會。
(三)構建合作、開放的藥學英語教學隊伍和教學模式
1. 培養專業英語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學的兩個主體之一,師資隊伍的培養可從校內、校外兩個途徑著手。一方面從學校內部進行培養,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情況下,安排藥學專業課教師和英語課教師互相聽課,引導教師相互學習對方的專業知識,以彌補各自知識方面的不足,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討論、研究、切磋,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同時,鼓勵藥學專業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自學英語,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依靠自身能力,盡快轉化為合格的專業英語教師;選派英語課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院校進修相關專業內容,彌補藥學知識的不足。另一方面可從專業研究機構、外資藥企聘請人才來為學生授課或進行講座,作為在職教師的重要補充,兼職教師可以彌補在職教師與社會行業脫節的弱勢,他們熟悉行業現狀及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他們的講授內容結合實際,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從這兩方面著手逐步建立起一支藥學知識和英語知識都過硬的相對穩定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
2.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合作、開放的藥學英語教學模式
藥學專業英語比基礎英語顯得單調、枯燥無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言的交際性決定了英語課堂必然是參與型的課堂,學生只有在參與的過程中才有旺盛的學習動力,有機會運用語言知識,并形成主動進行交流并積極自我評價的能力并發展其他相關素質。高等職業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教育與訓練結合,教師在藥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書+錄音機+黑板=英語課堂”的授課模式,開展靈活多樣的實訓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組合學習小組,成員4-5人不等,小組成員分工完成每次的學習任務,并且每個成員都必須擔任一次隊長負責管理該次任務的順利完成。教師可根據每個章節的特點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在學習藥店英語時,教師可以把教室設定成藥店場景,由學生分別扮演店員和顧客,模擬售藥情境;在學習藥品說明書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進口藥品的說明書,學生自己翻譯內容,自己分析理解國外藥品說明書的結構和特點;在學習中藥英語時,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書籍、報刊收集某種藥材的圖片或者到藥店買某種藥材實物,自己制作介紹該藥材的英語小卡片,課堂上請學生到講臺上來用英語說明該藥材的藥理、藥性、藥效;在學習國外藥典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工具書來理解文獻內容,教師只做補充說明。教學活動結束后由教師和學習小組共同評價每組的表現,并評比最佳團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自我價值得到肯定,擁有了學習成功的體驗,這樣的學習是溫暖的、有安全感的學習。在這些實踐訓練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個集體的成員,師生間平等對話,共同探討;小組間發揚了團隊精神,互動互助;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創建起和諧的學習氛圍,構建起開放、輕松、合作的課堂。
四、結束語
學習英語最終是要應用于實踐中,實現“學以致用”。高職高專學生通過藥學英語課程的學習,最終是要實現能夠借助工具書自行閱讀藥學文獻,吸收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并應用于工作實踐中。筆者只對該門課程改革作了初步探討,教師還可以在考試形式上也可采取更科學更靈活的方式進行,在課外通過E-MAIL、QQ、BLOG等網絡方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共同探討該門課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學政.社會外語需求與外語教學法的變革 [J] 國外外語教學,2001,(2)
[2] 李志丹.高職英語教學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J] 大眾科技,2006,(1)
[3] 胡麗君.高職高專專用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 [J] 職業教育研究,2005,
關鍵詞:創新創業理念;高職高專;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
1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現狀
師生對雙創教育理念認識不準確,雙創教育理論沒有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只停留在創業操作和技能層面,雙創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和研究相對滯后,在實際操作層面往往只是簡單開設雙創教育選修課或是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增加部分雙創教育內容,系統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沒有形成,更高層次的與藥學專業教育融合更是微乎其微,導致在藥學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只是專業知識的枯燥輸入,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培育;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沒有緊跟社會的發展,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在管理機制層面上,雙創教育主要依附在學生處、教務處、團委等職能部門,沒有有效整合包括擁有豐富的專業實踐教師隊伍的教學部門的資源,人財物資源未能有效利用,形成最大合力。在以往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其目標定位中缺乏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教師還在沿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主要講授基礎性知識,沒有融入創新素養教育內容,導致學生雙創意識不強,創新精神缺乏,有限的創業活動也只局限于低層次的生存性創業。教師和學生對雙創的認識和理解總體上還是狹義的創業概念,對雙創實踐的必要性及其影響力并未深刻理解,而在藥學專業知識的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本人缺乏創新意識的樹立和培養,雖然偶有創新點子,但受限于經驗不足和專業實踐水平不高等因素,且得不到團隊的有效幫助和指導,最終使雙創教學和實踐活動不太理想。學校雙創教育師資力量總體上是薄弱的。因此,基于以上這些問題和制約因素的存在,必須在創新創業理念下,整體優化高職高專藥學人才培養方案,將雙創意識培養和創新精神融入藥學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中,對課程體系重新優化建構,在藥學專業課程中廣泛地種下“雙創種子”,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課程體系整體優化
2.1優化設計思路
秉承以人為本、主體建構、整體育人、知行統一的教育理念,對藥學專業所涉醫藥行業核心崗位進行調研,獲取核心崗位必需的創新創業素養,制定帶有創新素養特征的核心崗位標準,經能力與知識轉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必需的創新創業素養轉變為學習實踐形式,實現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制訂藥學專業教學質量標準,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實現創新創業素養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覆蓋,建構創新創業導向下高職高專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2.2創新創業教育及素養現狀調研
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了解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大專藥學專業學生雙創教育現狀[3],從藥學專業學生的創業素質結構及現狀、創業影響因素、雙創教育現狀以及如何推動大學生雙創教育4個方面進行調研。通過分析調查數據,提出構建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標準,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藥學專業教育體系有效融合,重視雙創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及素質提升,通過產教融合,校企雙方合作搭建雙創教育實踐平臺等培養策略,為學校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對醫藥企業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4],也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人才需求情況、人才開況、人才需求素質、專業課程設置、醫藥公司的用人標準、員工的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以及對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建議等,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建議方案,從而為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優化提供參考依據。
2.3課程體系整體優化
依據調研數據,系統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有效滲透科研活動素養訓練、專業社會實踐調查、操作競賽實踐、職業發展創意活動等元素,將雙創教育活動和專業教學活動、德育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相互結合,實現雙創教育覆蓋人才培養全過程,建構創新創業高職高專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1)優化課程設置,重構課程體系。按照藥學相關崗位工作任務和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現行要求,對藥學職業相關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和職業素質(含雙創意識)要求進行梳理,對課程進行重組,設置公共文化基礎(通識)模塊、藥學專業基礎模塊、藥學專業核心課程模塊、素質拓展模塊(可持續發展模塊)、綜合實訓學習5個模塊,每個模塊由若干課程組成,分別為后續的教學模塊服務。其中,公共文化基礎(通識)模塊增加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并優化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素質拓展模塊為職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素質保障,分為公共選修課,增加食品營養與安全、職場人格分析、形象設計與管理、口才藝術與社交禮儀等課程;素質教育課程,增加志愿服務(如加入記者團、國旗隊、護衛隊)、競賽活動、各種德育教育活動和校園第二課堂活動(如中醫藥文化節、技能活動周、心理健康月、科研訓練、)等實踐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增加醫藥電子商務、中醫藥膳技術等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活動、專業教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人才培養全過程覆蓋。(2)制訂核心課程標準。根據藥學專業職業崗位技能、職業素養,以及“種下創新創業種子”的需求、按照職業成長的規律科學制訂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增加雙創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課程內容(包含實踐項目)滲透融入科研活動素養訓練、專業社會實踐調查、操作競賽實踐、職業發展創意活動等元素,形成雙創理念導向下高職高專藥學專業核心課程實施方案,并依此制訂授課計劃和教案。(3)優化課程內容。在創新創業導向下,結合藥學專業課程自身特點和社會發展,將科研活動素養訓練、專業社會實踐調查、操作競賽實踐、職業發展創意活動等實踐活動與專業課程核心內容有機融合,強化相應的實踐教學,凸現創新創業素養在專業教育過程的活躍和帶動作用,有效地銜接藥學教學實踐、科研活動訓練和社會服務等多項活動,從而實現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例如,在《藥學服務知識與技能》教學設計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設計“模擬用藥實訓”,在模擬藥房的工作情境中,學生分別扮演藥師角色和患者角色,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學生掌握了常見疾病辨證思維的方法,鍛煉了與病人溝通的技巧、增強了問病鑒藥的技能,從而實現創新創業意識滲透進入本課程的教學中。又如在《藥物分析》教學設計中,教師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預先將未學習的部分藥物檢驗內容分配到各小組,要求以團隊形式設計藥物檢驗方案并PPT匯報。在前期調研階段,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能力,讓團隊成員熟悉文獻查閱方法;在分組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匯報時,學生普遍采用PPT進行口述,增強了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再通過實驗操作,學生的藥物檢驗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將課堂活動與科研活動素養訓練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初步科研能力,這些能力為學生后期就業、進一步提升學歷打下基礎。(4)建構創新創業理念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5]。教師主動將創新思維融入專業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體驗創新樂趣和成就感。如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師運用模擬法庭審案的形式開展《藥品管理法》的授課。課前,教師要求學生做相應的知識準備,如自主學習有關知識、推薦學生在網絡(如SFDA網站)、電視等媒體查找資料,熟悉相關案例;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法庭審案的工作情境將學生分成三組(法官組、原告組、被告組),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的《藥品管理法》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案例的內在聯系,在模擬法庭上學生之間通過角色扮演展開討論學習,教師隨時加以正確引導,實現創新思維融入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增強學生的雙創意識,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動素養訓練,如藥學類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工作,體現了專業特點,將創新思維融入專業教育活動中。在素質教育方面,學生借助各種社團開展具有醫藥行業特色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辨藥大賽、藥學服務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大賽、中藥標本制作大賽以及充滿濃郁中醫藥氣息的中醫藥文化藝術節。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等實踐活動與藥學專業教育相互融合,深度滲透,達到了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實現了雙創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的全覆蓋。
3結語
基于以人為本、主體建構、整體育人、知行統一的教育理念,以高校人才培養為出發點,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創新創業教育核心,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整體育人的全過程,實現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創新創業實訓環節、創新創業實戰環節融為一體。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培養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推動社會創新,有助于解決畢業生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同時,有利于教師將科研素養訓練、社會調查實踐、競賽實踐、職業創意活動等創新創業元素融入專業教育中,提升專業實踐水平,構建復合型教學團隊,進一步助推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呂金梅.“互聯網+”時代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6(6):72-7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晚上好!
首先,感謝領導給我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我叫,黨員,89年畢業于市衛生學校,96年開始參加自學考試,于取得了中山醫科大學的護理大專;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現攻讀于護理本科專業。曾參加多項衛生局立項課題,《認知行為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干預及追蹤調查研究》已申報為市科技局立項課題。我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撰寫論文。曾先后在省級專業雜志刊登8篇。
在院領導大力支持和鼓勵下,98年我組織實施了我院mect治療的護理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組織實施動態腦電圖的操作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被評為市衛生系統優秀護士;被評為醫院服務之星;至今,被江門中醫藥學校外聘為教師,擔任精神科護理學的授課,把自己所學知識傳授給年青的護理學員,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水平。今年4月,我代表醫院參加市衛生局組織的靜脈輸液比賽,榮獲理論第一名,總分第三名,并以市前三名的資格參加省衛生系統舉辦的靜脈輸液決賽,榮獲優勝獎和理論三等獎,是全省精神病專科醫院唯一入圍省決賽的代表。
5月被聘為精二科的副護士長,負責精二科的護理工作,去年12月開始在心身綜合科任副護士長,負責心身綜合科的護理工作,在護理部領導和科室主任指導下,我帶領科室的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完善和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加強醫患溝通和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抓好病區的護理質量控制和病房管理等,曾得到市衛生局綜合目標考核團的護理院感檢查組充分地肯定。
以下是我的工作設想:
一、在護理部主任的領導和科主任的業務指導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護士長的職責和義務。
二、不斷加強醫護,護患聯系,定期反饋評價臨床工作中的不足,使治療與護理工作能有計劃,按質按量完成。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病人滿意,家屬放心。把好入院宣教與出院指導關,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宣傳的力度,盡力讓住院患者對我們的治療與護理工作滿意,出院后定期隨訪。
[論文摘要] 隨著畢業生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基層醫療專業人才的缺少,如何才能形成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本文以藥學專業為例,從現有的教學模式、專業素質教育和學生的就業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為了提高藥學專業教育的綜合素質,筆者分析了藥學專業現在的教學體系及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現將具體分析情況報道如下:
1 改變藥學專業的現有教學模式
1.1 改變教學體系
現有的教學體系主要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驗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等三部分。而實踐教學體系則強調培養學生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以及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責任感。實踐與實際工作非常密切。我國現階段的許多院系、專業設置及課程內容的教學,往往缺乏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還延續著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這是個根本性的體制缺陷,我們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安排,與社會實踐相脫節,學生在校時雖然完成了規定的學科學習,但卻沒能學到社會實踐所急需的職業技能,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還得重新起步,把理論融入到實踐中去,因此教學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1.1.1 從課程設置入手課程設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職業特征,重點確立“適用型”人才培養。3年的大專課程從專業基礎課到專業課共計30余門課,而實際在校期間只有4個學期,真正地要學好該專業就得進行課程的篩選和優化,把高新技術重點化,根據市場需求做相應調整,在理論課程中可以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醫療機構制劑管理規范》等相關知識的實踐要點理論化,把理論實踐化,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參加模擬社會實踐,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藥品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實踐教學細致化、標準化、具體化、規范化,把“工作經驗”理論化,把社會知識濃縮進課堂,提高他們的社會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藥物分析實驗和實踐中,可以結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的實施細則對藥品檢驗的全過程實施規范和標準化:如滴定溶液的配置、定量玻璃儀器的校正、精密儀器的使用等要結合《gmp》標準操作來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縮短學生的二次培訓時間。在藥劑實訓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的制備工藝和技術要求來模擬生產現場,了解藥物制劑的規范化程序。在藥物化學實驗中結合藥品生產的合成路線了解生產工藝和標準操作規程。為了滿足科技的發展和需求,要把先進的檢驗技術融入課堂,讓學生走進社會就能按需所取。所以,教育的重點要與實踐結合起來,與社會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才能有利于學生和社會的長足發展。
1.1.2 從師資隊伍入手國外的大學院校師資隊伍實行的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老師在已退休的企業家中物色;三分之一的老師從現職的企業家中聘任;三分之一的老師則是大學的專業師資。這樣特色鮮明的師資結構,自然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使學生的大學生活具備了名副其實的職前準備。由于不同的師資所具有的各自社會職業背景和相關資源的擁有及影響力,使學生們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能夠更緊密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及良性互動,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學習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而我國現在的師資隊伍知識結構單一,普遍都是專業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很高,但大都缺乏臨床實際工作經驗,教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自然單一,過去的滿堂灌教育模式已經不能被社會發展和需求所接受。只有我們的專業教師把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水平高密度地結合起來,才能培育出受時代歡迎的學生精英。所以,建議我們的專業教師隊伍能夠深入社會基層,掌握各領域的一線技術要求和標準后再上講臺。
1.2 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
傳統教育課程設置的藥學與醫學的分離,致使藥學知識結構與社會醫療需求脫節。現在不同層次的藥學院校培養目標、課程專業設置基本相同,絕大多數的學生需要用人單位進行二次培訓[1]。以“執業藥師”為例,執業藥師現在承擔著集藥學、醫學、法律、交流與溝通等綜合素質于一身的藥學技術人員,由于傳統的藥學教育是以藥物為中心進行的單純知識、技術的教育,而不是以“人”和患者為中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如《臨床藥學》與《臨床醫學》的分離,使得藥學專業畢業學生知識結構與藥學實踐領域的需求脫節,學生對臨床藥物治療方案、對患者用藥評價、對藥物不良信息、對人文精神等普遍缺乏統一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只能是藥品供應者,而不是藥學服務者。藥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在實際臨床過程中又與醫學、環境等社會問題相互關聯。因此藥學教育該如何把“藥學-臨床”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專業作用,是所有藥學教育者的最終目標,也是社會對當代藥學服務工作人員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藥學專業的教育觀念應逐漸轉變,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和服務意識為主導,以便適應當前國內外形勢下藥學領域對藥學人才的需求。高等藥學教育一方面要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培養具有綜臺素質、夯實基礎、創新思維的藥學人才。另一方面要通過課程設置的調整與整個學校的培養方向結合起來,與社會需求,與學生就業目標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醫學與臨床藥學課程的比例,增加藥學交流、藥學倫理等人文綜合課程;進行學校與實踐機構的聯合,增強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師資中引進實踐領域專業人員,增強教與學中的實踐工作意識[2],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教育要加強與社會發展和需求的銜接,將巨大的就業壓力轉化為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將以前偏重于科研創新人才的培養轉換為以服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將教學計劃分為幾個模塊:藥學服務型模塊、藥品生產和經營型模塊、藥學科研型模塊等。然后根據不同的模塊形式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區分教學重點,細化功能區域,打破以前的大海撈針形式,避免學生學而不精、廣而不細的局面,有針對性地去適應社會的點需求,有目標性地去謀求學生的個發展。所以,專科教育要“專而精”,不能讓學生只懂皮毛,不知精髓。
2 提高藥學專業綜合素質教育
2.1 著重開展素質教育
專業教育必須著眼于未來,以共創明天的現實為目標,為消滅貧困、消滅偏狹做出服務。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綜合素質?第一要廣泛地學習人文和專業知識,以淵博的知識來填充自己,可知識并不等于素質,但可通過內練把知識轉化為素質,要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多從事社會實踐調查,多采集成功人士的經驗,多動腦筋深入基層了解問題,從每天的一言一行出發,把學習、生活有利地結合起來,提高閱歷資源,把良好習氣培養出來,提高自身修養魅力。 學習期間不僅要積極投身于校園文化生活,不斷與之交流和碰撞,才能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第二要走出固定的學習模式,多方位掌握人生技能,要勇于探索和創新,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平時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思考,體會做人和做事的準則,才能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一個高素質的藥學工作者,不僅要有過硬的藥學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超群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精神。所以只有提高專業綜合素質和藥學服務的水平,藥學人員才能提供安全、有效、經濟、合法的醫療綜合信息[3],才能滿足醫療水平發展的需要。
2.2 做好基層醫療需求的就業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要注重以人為本:不僅要尊重和發展醫學院校大學生的個性, 以促使其全面和諧發展;而且還要以基層社會需求為目標著重培養實用型人才,解決基層單位的迫切問題,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醫藥衛生事業做出貢獻,為消滅城鄉差距,消滅經濟發達與不發達地區之分而培養技術骨干。
合理的醫學專科院校的人文課程還應把課程的內容與時代的發展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校園學習的同時認識和了解所生存的空間,把有限的課程設置跟學生的現實需要聯系在一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將就業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結合起來,與國家的新農政策結合起來,與基層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的缺少狀況結合起來,把自己所學專業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根據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鼓勵他們扎根基層和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更需要有一批具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專業隊伍,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讓學生通過學習人文課程,讓學生確確實實能夠成為下得去,用得著的實用性人才[4]。目前基層的需要就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所以引導學生走入基層,服務基層是大勢發展所趨,是順應時展的要求。
3 建議
3.1 教育學生改變就業方向
面對日益激烈、殘酷的就業競爭,當前大學生就業難而基層、民營企業就業崗位虛位以待,這二者之間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哪兒?第一是擴招導致畢業生供給量大于社會需求量;第二是大學生就業地點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經濟不發達地區其實有著廣闊的就業場所,因此大學生就業出現地區不均衡,導致這些地區就業問題比較突出;第三是專業不對口,部分畢業生無法從事喜歡的工作,也可能導致部分畢業生在家待業或者不適應現有工作崗位而導致失業[5]。在現有的民營企業、基層單位中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較大,但目前的畢業學生大都不愿選擇這樣的單位,致使二者矛盾突出:學生就業困難,單位專業人員稀缺。這就需要國家的就業傾斜政策和當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才能使社會和諧、均衡地發展。所以我國的專業教育亟待改革,要讓學生明確就業方向,放寬就業范圍,拓展就業思路,根據市場需求,做好就業奉獻準備。學生只有不斷拉近與社會實踐的距離,形成就業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良性、密切的互動關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就業難的狀況。
《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提出,到2015年在全國衛生隊伍中,應有30%以上的人員從事社區衛生工作。按照這個綱要,大學生畢業走向基層是將來就業方向。在當前,也是盡快提高社區醫療技術水平的一個措施。現在的問題是,大學生畢業都不愿意去基層。因此,現在基層的大學生數微乎其微。因此,提高下基層人員的待遇,是吸引人才去基層的重要措施。也是下基層人員應當得到的待遇。我國一直有政策傾斜的辦法。在人才下基層方面,更應當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和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6]。
3.2 教育學生改變就業觀念
民營企業和基層醫療有著巨大的就業空間,在校期間要教育畢業生做好充分的就業思想準備,充分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到公有制單位是就業, 到民營企業、在基層同樣是就業。目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就業環境廣闊,就業單位急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就需要各大學做好學生的就業觀念的轉變,正確引導畢業生求職擇業要與社會接軌, 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 。要培養學生的艱苦創業精神,降低和調整就業期望值。幫助畢業生了解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端正就業理念, 改變就業心態, 確保盡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鄭宇民曾經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說過,“全國4 300萬個企業,民營企業占92%以上;全國就業人口7.79億。國有企業安排就業人口6 300萬。91.8%都是民營企業承擔的。”民營企業在當今就業問題上承擔著主力軍,但國企實際上是成為了當今大學生們的就業首選目標,這無疑是整個大環境造成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更要求畢業學生求職時要有充當普通勞動者的心態[7]。
基層醫療同樣急缺專業技術人才,但在每年的學生求職目標中,幾乎沒有學生填報這些志愿。即使有填報的學生也會覺得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得已而去的,其實對于這些專科學生來說,基層需要是最好的選擇方向。因為自己的專業層次不是很高,學到的知識不是很精,這就需要一個寬大的環境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需要艱苦的磨礪才能不斷更新自己。所以大學畢業時要做好走向民企、走向基層的思想準備,要有奉獻精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所以,民企和基層是目前大學生的廣闊就業市場,也是學生就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欣.借鑒國外經驗發展我國高等藥學教育[j].中國藥事,2009,23(11):1141-1153.
[2]胡明,蔣學華,張志榮,等.國外高等藥學教育發展趨勢及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發展及定位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2007,42(21):1676-1678.
[3]聶廣橋.論醫學專科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教育論壇,2010(9):76-77.
[4]雷英杰,丁玫雷.引導藥學專業本科生盡早樹立執業藥師意識[j].中國執業藥師,2010(7):46-48.
[5]孫淑軍,傅書勇.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經濟學分析及對策研究[j].藥學教育,2010,26(3):60-63.
一、獎勵原則:
1.績效掛鉤的原則。認真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堅決克服平均主義,按績效計獎。
2.公平競爭的原則。科技人員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在科研攻關、課題研究、新品開發、新技術新項目引進等工作中,人人平等,允許自由組合,擇優招標競爭,以鼓勵我院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二、獎勵項目
1.科技進步獎:主要獎勵在科研創新中成績顯著并獲各級科技進步獎。①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獎勵20萬元;100萬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獎勵15萬元;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獎勵13萬元;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四等獎:獎勵10萬元;②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獎勵13萬元;30萬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獎勵8萬元;20萬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獎勵5萬元;20萬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四等獎:獎勵3萬元;取消③獲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獎勵6萬元;8萬獲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獎勵2萬元;4萬獲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獎勵1萬元;2萬獲市級科技進步四等獎:獎勵0.5萬元。1萬獎勵項目組主要成員獎金額度不低于獎金總的70%,項目第一責任人的額度不低于獎金總額的30%。
2.新技術、新項目引進獎:是對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內外的先進醫療技術,促進醫院科學技術進步,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且填補國家、省、市、院空白,取得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①獲省衛生廳新技術新項目引進一等獎:獎勵1萬元;1.2萬獲省衛生廳新技術新項目引進二等獎:獎勵0.5萬元;0.6萬②獲市衛生局新技術新項目引進一等獎:獎勵0.6萬元;0.2萬獲市衛生局新技術新項目引進二等獎:獎勵0.3萬元;0.1萬③獲醫院新技術新項目一等獎:獎勵0.2萬元;獲醫院新技術新項目二等獎:獎勵0.1萬元;獲醫院新技術新項目三等獎:獎勵0.05萬元。
3.創建重點科室獎:創建活動中成績顯著,通過各級重點專科驗收。市級:科室獎勵2萬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50%);省級:科室獎勵5萬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50%);國家級:科室獎勵20萬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50%)。
4.獎:(1)報銷:中華級系列和核心期刊:按實報銷國家級:限額800元省級:限額500元市級:100元(2)獎勵:SCI收錄的期刊:每篇獎勵5000元;中華醫學系列期刊(核心期刊):每篇獎勵1500元;中華醫學系列期刊:每篇獎勵800元;國家級(核心期刊):每篇獎勵1000元;國家級(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每篇獎勵400元;國家級:每篇獎勵300元;省級(核心期刊):每篇獎勵500元;省級(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每篇獎勵300元;省級:每篇獎勵200元。港澳出版刊物不列入獎勵范圍(以出版刊號為準)SCI收錄的期刊:每篇獎勵5000元;專著:每本4000元;中華醫學系列期刊:每篇獎勵800元;國家級:每篇獎勵300元;省級:每篇獎勵200元;核心期刊:每篇獎勵1000元;統計源期刊:每篇獎勵800元;論著:每篇獎勵200元;獎勵范圍僅限于正規出版刊物。
5.科技成果轉讓獎勵:凡職務技術成果轉讓給企業的,可從轉讓費中獲得不低于20%的獎勵。
6.教育獎勵:專業對口,在職讀書獲大專以上學歷的,一次性獎勵2000元。
三、獎勵辦法:凡申報醫院科技獎勵的,必須詳細填寫申請書并附詳細資料,每年年底評審一次,由醫院專家委員會評審后執行,上述各項獎勵均記入各有關人員的技術檔案。
四、獎勵說明:
1.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新技術新項目引進獎和科研成果獎的獎金為整個課題組擁有,但課題組負責人所得獎金不低于獎金總額的50%。
2.獎的獎金主要獎給第一作者。
3.獲得專利權的獎勵只獎勵第一發明人。
關鍵詞:檔案人才 醫院檔案工作 隊伍建設
醫院檔案工作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環節,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直接影響檔案工作水平,是檔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院檔案工作水平、促進醫院的建設和發展,是醫院管理中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總結了桐鄉市衛生系統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促使全系統醫院檔案工作水平穩步提升的實踐經驗,以期為醫院檔案工作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實踐指導。
1.2009年全市各級醫院檔案目標管理及人才隊伍狀況
1.1 檔案目標管理狀況
2009年底,桐鄉市設有公立基層醫療機構19家,其中市級醫療機構8家,鎮(街道)衛生院11家。檔案目標管理達國家二級的1家,達省級的6家。桐鄉市建檔合格單位3家,未達標的9家。
1.2 檔案人才隊伍情況
19家醫院配有綜合檔案管理人員19名,具有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9人,中專或高中學歷7人。畢業于護理專業的9人,會計專業5人,臨床專業4人,藥學專業1人。其中專職檔案員2名,兼職檔案員17名,只有1人具有檔案助理館員職稱。經省級檔案管理崗位培訓持有檔案上崗證的9人,其他10人均未經任何培訓上崗。從事檔案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6人,5年以上的3人,2年以上的6人,2年及以下的4人。
1.3 分析
檔案人才隊伍整體學歷偏低,19名檔案員均為醫、藥、護、會計專業畢業,沒有檔案專業畢業的專業人員;19人中2人為其他崗位轉崗到檔案崗位任專職檔案員,其余17人均為兼職,且兼職工作較多,如辦公室、會計、人事、醫療、護理、藥劑等,兼職檔案員平時都忙于自身專業和其它工作,檔案工作只能作為“副業”,用于檔案工作的時間很少;檔案員隊伍不穩定、人員調動頻繁,新手較多,一半以上的檔案員未經培訓上崗;19人中有10人從事檔案工作的年限較短,在5年以下;老檔案員平時檔案業務知識培訓缺乏、知識陳舊,對檔案新知識、新標準、新技術的運用能力較差,運用計算機管理檔案水平低下,基本處于手工操作狀態。以上情況造成全系統檔案員業務水平普遍較低,嚴重影響醫院檔案工作的建設和發展。
2.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的舉措
2.1 穩定檔案員隊伍
醫院檔案員多數為兼職,由于文化素質、專業限制及本身對檔案工作認識的偏差,檔案員對自身的工作地位認識較低,檔案工作積極性及鉆研程度不夠,業務提升不快。檔案員隊伍不穩定,有的醫院檔案員一兩年一換,甚至一年換兩人,致使醫院檔案工作嚴重脫節、受損,管理水平停止不前甚至退步。市衛生局針對現狀提出各醫院必須保持檔案員崗位的相對穩定,對檔案員的任職條件提出原則性要求,檔案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與崗位適應的相關學歷和知識水平,突出工作責任心和勤奮、積極進取的精神,把德才兼備的人員選拔到檔案員的崗位上來;在系統內實施每年評選檔案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制度,與醫療業務先進同表彰同獎勵,并在年終考核時加分。
2.2加強對檔案員的業務培訓
針對一半以上檔案員未持證上崗的狀況,市衛生局積極組織醫院未持證檔案員參加全省檔案管理崗位培訓,要求醫院的檔案員必須在三年內全部取得檔案崗位證書;對已持證人員要求至少每兩年參加一次全省檔案繼續教育培訓。市局在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明確規定檔案持證為必備條件,參加檔案繼續教育培訓、發表檔案專業論文為加分條件,這些措施較好地保證了檔案員接受規范的業務培訓。
市衛生局每年組織一次檔案集中整理培訓,邀請檔案局的業務指導員作現場培訓、指導,并實行業務協作方式,市級醫院的檔案員一對一地指導衛生院檔案員進行檔案整理,進行輔導和示范。市局切實加強對醫院檔案員業務工作的平時指導和監督、檢查,從規范制定檔案管理辦法及檔案分類方案、歸檔范圍及保管期限表抓起,組織半年度和年度檔案工作檢查,發現沒按時完成或質量不高的要求迅速作出整改。
市衛生局每年組織檔案員進行一次檔案業務參觀、學習,形式為參觀外系統、外單位的檔案工作,或是本系統內檔案先進單位的現場經驗介紹和交流,已連續三年舉辦系統內省二級檔案目標管理工作、基層單位建檔合格認定、規范化數字檔案室建設工作現場會,這對提高檔案員的業務水平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2.3重視檔案員學歷提升、職稱晉升工作
針對系統內檔案員學歷水平偏低以及只有1人具有助理館員職稱的現狀,衛生局大力鼓勵專兼職檔案員通過成考、自考、電大、網絡學習等提升學歷水平,通過職稱轉評、檔案職稱考試等取得檔案職稱。市局每年及時把檔案職稱考試的文件、舉辦培訓班的信息通知到醫院的檔案員,并要求醫院對檔案員的學歷提升、職稱評定、晉升工作給予充分重視,與醫療業務人員同等待遇,納入人事規范化管理。
3.檔案人才隊伍建設有力提升醫院檔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