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科技發展論文

高科技發展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1 16:28: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科技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科技發展論文

篇(1)

論文摘要:文本首先提出陜西科技資源共享嚴重不足對于高科技企業創新能力的直接影響,接著時于陜西科技資源共享不足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研究指出加強科技資源共享,提升陜西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方案與對策。

陜西是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現有各類科研機構1061所,其中省部級獨立科研院所、國家與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資源非常豐富;高等教育、科教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共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陜西科技人員眾多,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前列,科技成果層出不窮。這些優勢為提升陜西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造了良好條件。盡管陜西綜合科技力量強大,但是陜西在評價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人均GDP排名中僅位于26位(2005年),由此不難發現陜西經濟在全國各地區排名嚴重滯后,可見陜西經濟發展狀況與科技實力很不合拍。表現在科技資源共享、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暴露出了諸多問題,特別是企業、研究院所和高校各行其是、嚴重脫節。當前必須要加強陜西科技資源共享,實施科技資源共享戰略,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轉變”的目標。實踐證明,科技資源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是國家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保障和物質支撐,而高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又是先進生產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本論文著重來研究“加強陜西科技資源共享,提升陜西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對于促進陜西科技發展以及提升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映西科技資該共李存在的問.

1.1科技資源共享機制不夠完善

科技資源共享的本質就是資源的合理流通和優化配置,而科技資源共享的有序建設和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共享機制的建立。根據國際經驗,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要達到3%以上,高技術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應該達到1既以上。而我國企業的這個比例很低,2003年只有0.75%。陜西省的許多被列為高科技的企業甚至沒有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其中的多數更沒有開展技術開發活動,產品技術完全依賴于引進,而對引進的技術并沒有促進其進行消化、吸收或者創新,更有很多企業僅僅只從事高科技產品的銷售業務,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沒有任何的科技含量。在這種狀況下企業根本就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怎么能夠具備創新能力、具備競爭力呢?而我們國家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科研、產品開發和生產系統彼此隔離、相互脫節、條塊分割、部門壟斷的狀況對于科技資源共享影響嚴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科技資源流動共享機制尚不完善,限制了創新要素的流動和共享。

陜西具有非常豐富的軍工科技資源,高校研究資源,這些單位它們真正具備引進技術、消化技術的創新能力,可是地區內部、產業內部由于缺乏協調,雖然科技資源比較豐富,但引導和動員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科技創新的市場機制尚未建立,也就是科研院所和企業嚴重脫節。由于技術創新存在諸多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生產企業因為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采取了跟蹤模仿、技術完全引進的做法,缺乏以科技進步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規劃。而這樣的造成科技資源不能充分共享、科技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制約了創新要素的流動,嚴重地阻礙了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

1.2高校、科研機構科研資源利用率低下

大量的技術專利、科研成果、科技情報等科技資源,離散地分布在不同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情報機構和政府部門,使得從事創新活動的高科技企業和個人無法快速有效對這些資源進行引用和開發。根據有關報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有些大學每年發表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甚至超過美國一些名校。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有8既的國際論文卻分布在低引用區和零引用區,這表明作為重要創新要素之一的科研院所,包括高等院校內設科研機構,未能受到市場機制的有效牽引和驅動,造成大量的專業科技人才沉積,知識應用水平不高,實用技術推廣普及率低下。由于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間的創新鏈條尚未真正建立,缺乏將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應用有效銜接起來的運行機制,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影響到高校、科研結構等創新資源豐富的陜西地區的科技創新的局面。

高校與科研機構績效考核機制過于單一。政府和高校人事管理機構設計教師職稱認定績效考評的主要指標為科研工作量,科研工作主要組成為縱向課題和各級刊物發表的論文,如此的考核指標對教師的科研方向是個錯誤的導向,誤導教師僅僅為評定職稱而關起門來完成科研任務,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而寫論文、寫報告,這樣的研究自然失去市場實際應用價值,也大量的耗費了教學與科研人員的有限精力,容易形成學而無用的不良的學術風氣。

而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課題多來源于政府計劃項目。使得研究是為計劃和完成任務而研究,而不是面對市場的需求,可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技術成果很少。同時,高校和科研機構游離于企業之外,缺乏轉化資金和中間試驗環節,而企業沒有研發能力,導致本應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業技術進步緩慢。科技成果難以有效轉化導致科技人員所具備的潛能不能正常發揮,是對科技人力資源嚴重的浪費。

2加強科技資洲共享,提升映西離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政府、企業、高效和研究機構是科技資源共享的利益相關者,要推動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科技資源共享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各利益相關者在科技資源共享中如何作為則是需要研究的重點。

2.1政府積極發揮主導作用

政府應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環節來抓。進一步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和有效工作機制,狠抓落實。要產學研互動,多渠道、多層次地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開發新產品。

一是推進政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資源共享機制中的支持和引導作用,由政府為企業、高校或科研院所交叉提供信息,政府協調組織企業、高校或科研院所聯合,組建行業技術聯盟,形成廣泛的、多層次的創新合作機制。二是建立成果共享及轉化平臺。由政府引導,依托高科技企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力爭在科技成果轉化特別是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2.2發揮企業主體地位,促進產學研資源共享

開放式研發平臺是整合科技資源、實現技術突破的至關重要的途徑。開放式研發平臺要求企業在產學研科技資源共享中處于主體地位,即構建以用戶為主導的緊密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其特點是確立企業出題、企業出資、企業決策、企業獲利、企業參與全過程的合作模式。有效的產學研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實現產、學、研三方的緊密結合,另一方面要處處體現企業的主體地位,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能力是能否保證和提高合作效率的決定性因素。

用戶主導緊密型產學研合作模式之所以有效,正是因為它滿足了這兩個基本要求,在合作過程中,參與合作的利益主體定位明確,通過高科技企業主動出擊,企業主導全過程(包括基于企業需求選題、提供全部或者大部分經費以及參與整個研究過程),由企業自身主持技術和產品的總體設計,通過自身對技術方向和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把技術構架進行分解(或者對產品技術提出要求),并以合適的價格在大學或研究機構中找到合適的單位和人才,再將各項技術進行突破整合在一起,在合作中產生企業所需的成果,最終應用到產品中去。

2.3創新管理科研活動,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共享

首先,高校應與時俱進地改革和完善教學科研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考核指標側重于橫向課題研究即高校與企業聯合開發的項目,使廣大教師和科技人員盡快從舊的科技管理體制“重成果、重論文、重評獎、輕知識轉化”的誤區中走出來,也使教師從單純的論文寫作中走進高科技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同企業聯合進行科研開發。

其次,大學的縱向課題也要結合陜西的產業結構特點和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結合本校的學科優勢,從而確定一批重點突破的科研領域和項目,鼓勵教師進行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第三,高校要建立鼓勵發明創造的長效機制,設立科研創新基金,鼓勵支持科研人員將具有創新水平的項目及時與企業聯動,促成發明或實用新型技術不斷產生,并大力推動其產業化。第四,大學可以邀請政府、企業家共同舉行產學研合作論壇。通過系列活動,與地市簽訂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協議,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一方面有利于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同時也有利于高校培養出應用型的專業性人才。

這樣以來教師的科研項目來源于企業、市場的需求,來源于陜西經濟發展的需要,科研成果又回饋于企業與市場并接受企業與市場在實踐中論證,不斷地修正和完善并最終成功地實現產業的轉化。產業與科研的有機結合能夠激發教師的研究潛能并調動其研發的積極性,同時其研發成果的轉化也能進一步提升陜西高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推動陜西經濟發展向科技型、集約型邁進。

2.4以市場為導向,促進研究機構科技資源轉化一方面科研機構包括軍工研究院所應切實轉變舊有的分割獨立的觀念,主動融入到市場經濟建設和科技事業發展之中。通過政府協助,邀請相關的經濟學家、企業家了解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時也要了解市場發展動態,主動向企業尋求研發項目,建立產研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加快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產業轉化。根據市場的需求對自身的研發成果進行改進,并及時向企業進行宣傳推廣,積極尋求研發轉化的合作機遇。

陜西特別是西安地區大學、科研機構眾多,能夠為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試驗、檢測等技術設備。通過科技資源共享進行技術創新,能夠使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因直接結合市場的需求而更具現實意義:也減少了各種資源的重復投入,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高科技企業單方面研發的成本和技術創新的風險,加速企業技術創新的效率從而使企業的產品及時投入市場,增強陜西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科學技術部專題研究組.我國區域自主創新調研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4

[2]丁巨濤.技術創新環境論[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8

篇(2)

關鍵詞:區域科技;區域科技發展水平;因子分析

一、 引言

本文從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的含義著手,分析了影響區域科技發展的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從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科技支撐環境三個層次構建區域科技發展水平指標體系,收集了11個省、市2006年~2010年的指標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法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綜合排名,并提出了發展對策。

二、 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1. 內部因素。

(1)科技活動投入因素。科技發展的物質基礎,包括:科技人力資源投入、科研經費投入、科技基礎設施投入等三個方面:科技人力資源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區域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從區域分布上看,我國科技人力資源投入水平與區域科技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科技經費投入是撬動其他資源的杠桿,其來源渠道、相對數量以及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產業化等各環節投入的結構分布,對科技活動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強度起重要的導向作用,區域科技經費投入水平主要取決于區域經濟水平。科技基礎設施是物化了的科技投入,是不斷提升科技活動數量、滿足科技活動需求的物質保障,是衡量科技發展水平的基礎指標。區域科技基礎設施資源的投入與有效配置對于指導區域科技活動投入平臺建設,完善區域科技發展體系,提高科技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科技活動產出因素。科技活動所產生的各種成果,包括科技論文、科技項目、專利、技術市場成交合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形式,是衡量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反映科技投入的有效性。按照成果形式可以分為三類:知識型產出,主要包括科技論文、科技項目和專利三部分。技術型產出,主要表現形式為技術市場中的各類技術合同交易。科技成果產業化,指將科技成果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中試、批量生產直至形成規模生產的過程,可以體現科技成果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外部因素。

(1)區域政策因素。在區域科技發展進程中,地方政府起到作用可以從兩個角度得以體現:一方面以政策為引導,通過不斷深化區域科技體制改革,形成科研、開發、生產、市場緊密結合的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和以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為主的科學研究體系以及社會化的科技服務體系,為區域科技發展提供體制保證;另一方面以科研經費投入為手段,為區域科技進步提供財政支持,給予充分的物質保障,為各項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涌現創造條件。

(2)區域經濟因素。影響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的經濟因素包括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兩個方面:

區域經濟水平一方面是區域科技發展的基礎,決定著區域科技投入規模、強度和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等影響區域科技發展的投入狀況;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對科技的需求決定著區域科技發展的規模和強度。

區域經濟結構對科技發展水平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區域產業的專業化導致的對技術需求的專門化,使區域間科技投入方向、結構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區域科技發展內容和方向的差異。

(3)區域社會環境因素。區域社會發展條件。區域科技與社會發展是區域發展中相互影響和促進的兩個部分,區域科技發展的目標之一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區域社會的全面發展;區域社會發展程度則決定了區域科技活動的類型,良好的區域社會發展條件也為區域科技的發展提供根本保障。區域的人口狀況、文化教育程度和城市服務等級等因素都會對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

區域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區域自然資源的結構及其豐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區域的產業結構,從而影響區域科技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生態環境日益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內容,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區域科技活動的重要內容。

(4)區域創新環境因素。區域創新環境是地方行為主體之間在長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與交流關系基礎上形成的,包括文化環境、制度環境、組織環境和信息環境等幾個部分。區域創新環境對區域科技發展的影響體現在對促進科技人才培養與成長、提升創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吸引區域外科技資源等三個方面。

三、 區域科技發展水平評價

1. 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從投入、產出和區域環境等三個方面建立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共設有3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23個三級指標。

2. 評價對象與數據來源。根據GDP、人均地區GDP水平、產業結構,及各地區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水平特點,選擇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陜西、河北、北京、山東、江蘇、浙江、湖北等11個地區,作為區域科技發展水平評價和比較研究的對象。評價所使用的數據主要來自2005年~2012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及各地區統計年鑒等相關資料。

3. 評價方法與計算過程。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選定區域的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價。

(2)計算特征值、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針對選定區域的年度數據,在數據標準化處理的基礎上,運用SPS-S19.0軟件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特征值、貢獻率,進行因子旋轉,確定主因子變量,從而得到各選定區域科技發展水平的排序。

以2006年為例,計算11個地區指標數據的特征值、貢獻率與累積貢獻率,可以得到變量相關系數矩陣的4大特征值:10.478、7.055、1.984、1.377,其方差總和占樣本方差的90.839%,其余19個因子所占比重不足10%,故提取提取前4個因子作為主因子,記作F1、F2、F3、F4。

以旋轉后各因子的發差貢獻率作為權數來計算各地區的科技發展水平的評價得分,即:F綜合=45.555F1+30.673F2+8.624F3+5.987F4

根據上述模型和公式計算可得2006年11個地區的科技發展水平得分及排序情況。并進一步以同樣的方法對11個地區2007年~2010年的科技發展水平進行數據分析,綜合排名匯總如表2所示。

4. 評價結果分析。由表2所示,可將11省市科技發展水平分為4類:

(1)第一類:北京。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中心,有較好的科技基礎條件和政策環境,有眾多國內較高研究水平的國家重點大型科研機構和研究中心,知名高校,科技人才和科技設備等資源相對豐富。從基礎數據上看,北京市科技經費投入的數量及其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都超過其他地區,科技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高,科技投入貢獻率最大,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比較強。

(2)山東、江蘇、浙江。從2006年~2010年這三個省的科技發展水平綜合排名始終位于前列。其中,江蘇省和浙江省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很接近,兩省的地區生產總值也始終位于全國前列,從而能提供其科技發展所需要的經濟基礎,科研成果能夠較好的實現生產化,產學研結合程度比較高,科技市場成交率比較大,這些特點都將促進三省市的科技發展,為其提供正向效應。而山東省雖然科技投入貢獻率比較小,科技投入強度也比較低,但是山東省的經濟總量比較大,山東是我國北方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之一,具有區位條件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優勢條件,故其科技發展水平也處于全國前列。

(3)陜西、遼寧、湖北,中等水平。如陜西省,擁有自己獨特的科技優勢,是我國西部地區科技力量最強的省份。受國家產業布局政策的影響,陜西省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的傳統產業,第一產業基礎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陜西地區生產總值主要依賴第二產業,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也主要體現在第二產業上。陜西省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形成了資金拉動和科研項目帶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都有助于其科技水平的發展。

(4)吉林、黑龍江、山西、河北,排名靠后。三省地處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地理位置接近,具有相似的資源和政策環境,但是三省的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水平差別較大。從地區生產總值和科技發展水平排名可以看出,遼寧省的經濟實力和科技發展水平較強,直接受京津冀地區的技術發展和溢出效應的影響,加上重工業水平較高,科技力量較強,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石油工業和多種機械制造工業為主的重工業群。遼寧省的科技投入強度也占相當大的比重,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寬松的創新環境,使得遼寧省的科技發展水平位于東北三省之首。

5. 發展對策。

(1)加快經濟建設,改善科學技術研究的物質基礎條件。先進的科研設施及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是提高科技發展水平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而這需要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因此,提升科技發展水平,首先從提高經濟實力著手。

(2)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對科技活動的經費投入、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建立以政府、企業、科技貸款為支撐的多渠道的科技經費投入體系,制定優惠的科技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科研活動、加大科技活動投資,為科技發展提供良好的資金基礎。

(3)完善科技管理體制,落實科技政策。改善科技體制缺失的局面,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強化對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活動的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切實提高科技政實施的效率和效益,使科技活動在有序的市場環境中順利進行。

(4)鼓勵和刺激科技成果轉化,規范技術市場。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技術轉讓市場環境,為科研機構搭建合作平臺,使其為科技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揮更好的科研實力。采用激勵、競爭手段,鼓勵科技人員對科技成果的轉化,使科技成果推動技術進步,進而促進科技發展。

(5)大力發展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合作體系。積極引導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政府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集教育、科研、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科技經濟結合,共同開展技術創新的活動,逐步實現科研―產品―市場―科研的良性循環的有機整體。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羅伯特?M?索洛.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 劉希宋,王輝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技術進步的路徑及對策研究.科學與技術,2006,(12):27-29.

4. 李柏洲,蘇屹.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優化及實證分析.情報雜志,2009,(8):80-84.

5. 李京文.科技富國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

6. 陳英杰.基于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江蘇高校產學研合作研究.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5(2).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計劃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動態與評價檢測研究”(項目號:20110666)。

篇(3)

發展高科技產業是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保證,也是推進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風險投資業在政府的推動之下,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但由于歷史較短,我國風險投資還遠不能滿足高新技術企業高速發展所面臨的旺盛的融資需求,風險投資未能充分發揮其推進高新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從本質上看,風險投資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適宜的外部環境,而政府要對風險投資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必要的扶植,從而在風險投資業的發展過程中充當重要的“推動器”角色。風險投資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活動,更離不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財政和金融環境。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風險投資的財政和金融支撐環境至關重要。

一、政府財政資金的適度扶持

為了有效解決風險投資發展中的“市場失靈”問題,很多發達國家都先后推出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助計劃、中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發展創業投資基金等,試圖從系統撫育的角度解決風險投資所遇到的難題,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美國不僅先后培育出了IBM、英特爾、思科、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也極大地激發了美國公民的創業、創新精神。但是,由于風險投資涉及面廣,資金需求個性化明顯,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觀調控和社會管理職能之后,還有足夠的財力在風險中起主導性作用。政府財政資金主要是從彌補市場失靈的角度出發,抓住制約風險投資的關鍵環節,著力解決風險投資環境建設中的關鍵問題,以使財政支持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用。首先,任何產業和企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市場與環境條件,風險投資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業,對資本、法制、人才、市場機制等條件的要求更高,政府應在滿足這些條件方面充當無可替代的角色;其次,風險投資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戰略重要性無法在追逐商業利潤的市場上通過成本-效益關系完全反映出來,這就需要政府從戰略的高度和長遠的目標出發,采取措施,鼓勵并支持風險投資的發展,如通過設立政府種子基金,對處于研發階段的創業項目提供資本金支持。日本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規定,凡企業利用風險資本實施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均可從政府得到約占其開發總支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補貼;澳大利亞企業科技開發費的60%由政府通過免稅方式提供。我國1999年設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第一個政府種子基金。該資金設立以來,通過無償資助等方式,對優化種子階段企業資金供給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企業研發活動的支持作用非常顯著。政府基金只能起到引導和催化劑的作用,而不能成為風險投資的主力。目前,風險投資主體單一,風險資金來源短缺是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為推進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要有更多的風險資本加入進來。因此,應著力培育多元化的民間風險投資主體。從長遠看,國家對風險投資的支持主要表現在政策的支持上,風險投資的真正發展還是在于拓寬風險投資的資金渠道。主要的資金渠道包括:允許保險公司將多年來積累的保險基金的一部分從事風險投資活動,包括將資金投入風險投資公司,由后者進行風險投資,或參與風險投資基金的組建,直接進行風險投資;吸收外資和鼓勵外國機構在我國設立風險投資公司,開展風險投資活動;通過商業銀行介入風險投資的擔保機制,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

二、建立政府信用擔保制度

毫無疑問,政府是最具有公信力的機構,政府信用擔保對風險投資發展的具有放大效應。

在目前銀行貸款仍占企業資金來源的主導地位,且銀行仍以“安全第一”為經營原則的情況下,由政府為風險投資項目提供擔保是促使銀行資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最為直接和有效途徑之一。發達國家為了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風險投資業發展,普遍選擇了政府擔保的方式。例如,美國中小企業局(SBA)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提供85%~90%的擔保,為從事股權投資類的小企業投資公司提供發行長期債券的擔保。日本設立的“研究開發企業培植中心”負責對風險企業的貸款擔保,擔保比例為80%。實踐證明,通過財政擔保,政府可以用少量的資金帶動大量的民間資本投向高科技風險企業,其資金放大倍數在10~15倍之間。為發揮信用擔保的資金放大效應,可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由國家和地方財政出資成立專門的風險投資擔保基金或擔保公司;由政府、銀行及民間資本合資設立擔保公司;建立風險投資的保險保障體系,如可由政府組建高新技術風險投資保險機構,或鼓勵現有的保險公司開展風險投資保險業務;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外資投入風險投資擔保領域,研究制定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擔保業的政策,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擔保業的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風險投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能過分依賴于政府擔保。從國際經驗看,政府擔保在風險投資擔保體系中并不起主導作用。即使是政府擔保,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府行政擔保,而是政府扶持下的市場化擔保,政府僅以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

三、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

實踐證明,在需要大量投資的科技研究領域,政府引導是非常必要的。眾所周知,科學研究可分為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與開發研究。基礎研究投入大、研究周期長,效果顯現慢,因而該種研究的資金支出需要由政府承擔。應用科學研究與開發能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因而可以也能夠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到這一領域。但將應用與研究開發推向社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資金導向機制。世界上科技發展主要分為以美國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和以日本為代表的自由發展模式。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是在政府主導下均衡發展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由發展模式即科技進步主要來源于企業生產過程中實際需要的技術創新,由企業自主投資研究開發,主要側重于應用科學的研究。從實際效果來看,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比較成功。美國的成功經驗也正是建立了政府資金的導向機制。因此,發揮政府資金對風險投資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從以色列、澳大利亞、印度這些缺乏創業投資土壤的國家看,其發展創業投資的成功經驗也是建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境內外創業投資資本共同組建創業投資公司或基金。為了避免政府直接投資所帶來的諸多不足,并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政府通常是設立政策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例如,由政府制訂科技發展戰略,采取適當措施鼓勵科技投資,支持科技發展;政府應制訂一些措施鼓勵民間投資,并建立一套使民間風險資本既愿意投資,又能順利退出的機制。

篇(4)

Abstract

The paper wa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o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exploit for the new developing independent/commercial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ubject construct included samples reception room,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radioimmunology, gene-based diagnostics, clinical microbiology, cytogenetics,histopathology and cytopath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biological safety system,etc. I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it was established that “Kingmed Scholarship” in both cooperates university of “Central-South University” and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order to training high-level personne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que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ependent/commercial clinical laboratory;scientific manag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exploiture

摘要: 本文對我國新興的醫學獨立實驗室,及其科研管理與科技開發等問題,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探討與分析。本中心學科建設有:標本接收室、臨床生化室、衛生檢驗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診斷室、臨床微生物室、細胞遺傳室、組織病理室和細胞病理室等多個學科,以及質量控制體系、生物安全體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視教育、培養人才,在科研協作大學設立“金域獎學金”,為科技發展培養高級技術人才。

關鍵詞: 醫學獨立實驗室;科研管理;科技開發

隨著我國醫療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醫學獨立實驗室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正在我國悄然興起與穩步發展[1]。我中心是我國具有法人資格獨立運行的第一個醫學獨立實驗室。中心成立于1994年,原屬廣州醫學院,從一個做保健品研發和經營檢驗試劑與器材的校辦小企業,歷經10年的發展,從開始僅有3~4間房,幾十平方米的實驗場所,發展到目前擁有4000m2,近300名職工,由多學科、多部門組成的一個擁有現代檢驗醫學科學儀器設備的、初具規模的現代化醫學檢驗獨立實驗室。是國內首家通過ISO/IEC-17025認可和ISO9001-2000認證。目前正沿著美國CAP(病理學家協會)認可實驗室發展,并且按照國際標準化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2]:即要有高質量、高標準、快速、準確的檢驗技術服務項目,同時大力開展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工作,不斷引進新技術、新項目,擴大檢驗服務范圍,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現就我醫學獨立實驗室及其科技開發與科研管理等進行以下初步探索。

1 醫學獨立實驗室組織架構

目前,我中心以實驗診斷部為主體,分設臨床生化室、衛生檢驗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診斷室、臨床微生物室、細胞遺傳室、組織病理室、細胞病理室、免疫組化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以及質量保證部和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等多個學科。此外,中心還在北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檢驗試劑研發與生產中心、健康檢查中心。開展檢驗項目達1000多項,為廣東省700多家基層醫院和20多家三甲醫院提供高新檢驗診斷技術服務。檢驗項目和服務范圍日趨擴大,在當今國內檢驗技術服務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2 醫學獨立實驗室科研管理體系

2.1 在提供檢驗技術服務中確立科研方向 我中心是實驗診斷技術服務的提供者,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獨立臨床實驗室。為了滿足廣大地市級基層醫院和部分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對一些特殊檢驗項目測試的需求,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按照國際與國內實驗室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3,4]和國家、省、市科技發展規劃以及地區基層醫院科研工作的需要,確立自身的科研方向。

2.1.1 建立實驗室國際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 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及ISO/IEC 17025要求,制定實驗室質量保證和管理制度。積極參與國際(CAP)、國內(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和省內(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在ISO/IEC-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的基礎上[4],創建美國CAP認可的實驗室,建立省級生物醫藥臨床檢測試驗基地和技術平臺為目標。

2.1.2 檢驗診斷試劑研發 一是在北京金域重點研制和開發干化學檢驗診斷試劑,如骨代謝(骨鈣知A/B)、尿碘、BV(細菌性陰道病)等婦嬰保健與健康評價快速診斷檢測試劑盒等系列產品;二是對目前承擔的省市科委科研項目及其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研發新的診斷試劑盒(如改良嗜肺軍團菌BCYEα-DGVP培養基和乙肝耐藥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等)。

2.1.3 基礎應用研究 檢驗中心通過自行研發、引進、合作等多種途徑,運用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分子病理學等最新檢驗技術,整合先進的診斷技術和方法,大力開展特種檢驗項目:包括分子生物學基因診斷新技術、遺傳性疾病易感基因診斷、感染性疾病病源微生物基因診斷等,為臨床提供高新檢驗診斷技術服務。

2.2 確立重點科研項目 現階段重點科研項目包括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研究及在ISO-IEC-17025認可基礎上,創建美國CAP認可實驗室和生物醫藥臨床試驗技術平臺。研發婦嬰健康評價系列診斷試劑盒、液基薄層細胞學(TCT)設備和試劑國產化、廣東地區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流行病學、細胞學和HPV(人瘤病毒)病因學研究等。

2.3 承擔和完成國家、省、市科技發展規劃項目 中心科研管理部門引導中高級科技人員,每年向省、市、區各級科研機構申報科研項目。近5年來曾先后申報、承擔和完成10多項省、市科技發展規劃項目,創建了檢驗醫學產、學、研一體化的檢驗科技診斷技術平臺,促進了金域醫學檢驗科技事業的高速發展。

3 人才培養與科研梯隊建設

3.1 科研梯隊建設 發展科技事業必須建立一支科研隊伍,必須引進與培養學科帶頭人。為此,我中心在國內、外招聘了一批知名檢驗醫學與病理學專家,組建了專家顧問委員會,指導科研工作。同時招聘與引進一批中青年科技專家,包括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中級科技人員,組成一支老中青三結合的科研隊伍,承擔各項科研項目。

3.2 人才培養 金域檢驗以廣州醫學院為依托,同時與國內部分具有檢驗醫學專業的高等醫學院校,包括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檢驗系等密切合作,建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共同招收碩士研究生,培養中高級檢驗醫學人才。我中心亦選拔各學組技術骨干和優秀人才,外送委派培養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自身培養本專業學科帶頭人。

4 建立科技攻關與科研獎勵制度

4.1 科技攻關 對于目前承擔的10多項省、市科委科研攻關項目,由老專家和學科帶頭人組織科研攻關小組,共同參與課題研究,撰寫科研論文,組織科研成果鑒定。近2~3年來,先后開展和完成的省、市科委科研攻關項目有《嗜肺軍團菌快速診斷試劑盒研發》、《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藥基因快速診斷試劑盒研發》、《尿碘、骨鈣知、BV婦幼健康評價快速診斷試劑盒研發》、《中國人PLGK1-3、K5及EDN 基因工程研究》、《醫學檢驗診斷試劑產學研一體化應用開發研究》等項目,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科研成果。先后在國際、國內10多種醫學期刊發表了60多篇科研論文,現正準備做系列科研成果鑒定。

4.2 學術活動 檢驗中心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每年要派出5~6批科研管理人員、中青年科技專家和科技員參加國際(IFCC、APCCB)、國內(中華醫學會檢驗學會)各種學術會議,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同時還申請承辦或協辦中華醫學會的一些學術會議,以及衛生部和省衛生廳主辦的檢驗專業繼續教育學習班。近年來,中心先后承辦了中華醫學會檢驗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獨立實驗室研討會》、《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新技術》、《分子生物學診斷新技術》等多個學習班,并邀請國內、外專家來講學班授課。

4.3 科研獎勵 我中心對科技人員在國家或國際級權威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者,不僅提供全部費,而且給者以實際獎勵。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參與科研工作,撰寫科研論文,提高學術水平。

5 建立檢驗診斷試劑產學研一體化研究開發基地

我中心參照國外大型現代化醫學獨立實驗室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模式,集科研、教學、檢驗、診斷、試劑產品開發和高科技檢驗診斷技術服務為一體,建立科研與科技開發生產基地。

5.1 高科技檢驗診斷技術服務 我中心引進國內外高新檢驗診斷技術,開展檢驗項目1000多項,為廣東省700多家基層醫院和部分三甲醫院提供特種檢驗診斷技術服務。其特點:一是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二是提供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是提高檢驗診斷技術水平,方便患者,縮小基層醫院醫生與上級醫生間診斷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減小城鄉之間醫療服務質量的差別,提高整體醫學檢驗水平。病人可以實現就近就醫,避免因為醫院不具備檢驗技術而不得不轉院的麻煩。尤其是對于廣大農村患者來說,他們不用再專門到中心城市,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醫學檢驗服務。

5.2 建立科研與科技開發生產基地 中心自身建有檢驗產品研發基地(北京金域高科診斷技術有限公司),將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新產品,進行開發生產。目前已有婦幼保健和健康評價快速診斷系列產品(骨鈣知、尿碘、VB快速診斷試劑盒),取得專利技術和生產許可證,其中有些為國內首創,解決了過去對這類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難題。

5.3 通過醫學檢驗診斷試劑產學研一體化應用開發系列研究 對我國檢驗醫學事業的發展、對提供高新檢驗診斷技術服務與檢驗診斷試劑產學研一體化,營造一個高新技術平臺。

6 醫學獨立實驗室科技開發的有利因素

6.1 資源共享、設備優良 我中心現有全自動生化儀、放免儀、原子吸收光譜、熒光實時定量PCR、HC2、DNA雜交儀、化學發光儀、紫外分光儀、全自動病理組織制片系統、TCT檢測儀、熒光顯微鏡、多頭顯微鏡、遠程病理診斷會診系統、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價值1000多萬元現代檢驗儀器設備,最近又引進了氣相和液相色譜儀、串聯質譜儀等先進檢驗儀器設備。

篇(5)

一、浙江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1.加大力度,促進農業科技發展

在“十一五”期間,浙江省全面啟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和現代農業科技推廣工程,組織實施五大農業科技專項,構建新型農業與農村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大農業科技政策創新和投資力度,做大十大涉農高科技產業,做強十大傳統農業主導產業,做優糧食與遠洋漁業兩大戰略性產業,科技進步對城鄉統籌發展的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各項工作都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科技工作,制定了于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若干意見》等28個與農業和農村科技創新有關的政策文件,截止到2∞9年,共獲國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頒發的l3個全國或全省先進集體獎或優秀獎,組織實施備類農業和農村科技計劃項目37s8項,投入科研經費2Q4億元。同時十分重視對農業科技人員的獎勵,省政府設立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

2.著重技術,推動科技發展

早在2000年浙江省就開始著手布局,重點圍繞種子種苗、農產品精深加工制造、農業生物技術、農業生物質新材料、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藍色(海洋)農業、林化產品制造、工廠化設施農業、農業信息技術、林業生態與新能源等1O個涉農高科技產業的培育,組織實施符合農業高新技術標準和條件的科研與成果轉化項目2366項。據20o1——0。6年已經通過驗收的997個項目績效考評顯示,累計投入科研經費36l2億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科研投入50l億元,解決共性關鍵技術2164項,獲專利1181個,制定技術標準534個,研發新產品(品種)1821個,項目執行期內實現農f或工業總產值145728億元,利稅8。22億元。并通過項目帶動和機制創新,用科研項目帶動科技企業、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建設,用科技示范帶動產業培育,據2(E)8年年底的不完全統計,l0個涉農高科技產業的總產值已經突破lO00億元以上,其增加值占農業GDP的比重明顯提高,為浙江省未來農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扎實基礎和科技儲備。

在“十一五”期間,從戰略產業、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3個層面,重點加強了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水稻、油菜、旱糧等糧油作物;產業基礎和生產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竟爭優勢明顯、對農民就業和增收作用明顯的蔬菜、茶葉、果品、畜牧、水產、竹木、花卉、蠶桑、食用菌、中藥材十大傳統農業主導產業以及近幾年剛剛興起,對局部地方農民增收有重要影響的休閑農業、農(漁)家樂、觀光漁業、森林旅游等新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范與推廣三條技術路線的集成,浙江省農業科技貢獻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農產品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6196、65%和94%,有力促進了浙江省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特別是l0個傳統農業主導產業的提升,lO個產業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70%以上;吸納農民就業人數達l70。萬人,占農村現有人口70%以上;每畝效益均達到15)(30元以上,就業勞動力人均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對農民增收貢獻較大,同時推動了浙江省茶葉、竹木、花卉苗木3大產業居全國第一,蠶繭絲綢躍居全國第二,海洋捕撈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成為全國三大淡水魚養殖中心。

3.轉換理念,推動“三維”農業建設

近年來,為適應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發展需要,打破傳統農業科技狹義的概念,浙江農業科技實現由“二維結構”向“三維結構”新型農業拓展;農業傳統功能向現代多功能并存的未來農業拓展;傳統農業產業向涉農高科技產業拓展;科技管理模式由傳統研發項目向研發鏈、產業鏈和市場鏈三鏈整合產業鏈項目全程創新管理拓展。重點加快了農業科學研究方向與研究重點的調整,基本實現了從主要追求農產品產量增長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提高、從主要突破動植物向微生物、農田向山地森林、陸地向海洋與空間方向轉變;從主要以傳統手工操作向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農業現代化與智能化、農業生產與食品安全、農業傳統功能與現代多功能并存的未來農業所需要的科技支撐條件轉變態勢,促進了浙江省60多個技術領域研發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或部分國際領先水平,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50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2O多項。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現代農村建設科技推廣工程,重點開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科技富民強縣、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和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5個科技促進行動,省和國家4年累計投入科研經費32個億,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項目1651項。為浙江農民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科技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

1.實施農業科技示范園工程

啟內力,借外力,積極推進特色農業的發展,實施農業科技示范園工程。認真做好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培育工作,努力向上級申報優秀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并配套一定額度的科研經費用于農業科技示范園工程,圍繞蔬菜種植、富硒大蒜、畜牧養殖、林果和水產等農業產業中的優勢產品培育出優秀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科技示范園。選擇出技術力量雄厚、科研條件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示范園,以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措施實現農業技術集成,造就有影響力的科技示范基地。通過對農業示范園區的培育,構建科技特派員創業平臺,培養和吸引一批優秀的人才,建立技;和技術服務網絡體系。

2.實施新農村建設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

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農村中學遠程教育網及各級農業信息平臺,推廣農業新技術。搭建知識進村入戶的信息平臺,把用戶終端拓展到農民家庭。積極建設農村科技信息村村通服務站點,建立農業科技成果信息聯盟和信息共享服務機制,開展農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標準化收集、數字化表達及整合加工、數據庫和網絡平臺的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系統。

3.實施科技程,為由科技主管部門牽頭搭建縣級科技培訓平臺,積極協調、調度涉農科技培訓,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農業、蔬菜、林業、畜牧、農機等涉農部門分別實施專業培訓項目,造就一批鄉土科技X:zf、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涉農部門要搭建完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平臺,以各級科技服務機構、農廣校“綠色證書”工程、星火培訓基地、“農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和“科技特派員工程”等為依托,有效整合備類農業教育培訓資源,形成以企業與民間科技服務組織為補充,以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和備類培訓機構為基礎I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

三、科技創新,農業科技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1.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支撐和引領作用明顯增強

304項國家獎和省級獎項目,大部分是應用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其中技術開發類、發明類、工程類項目占到了總獲獎數的三分之二,都是圍繞浙江省重點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共性技術和重點、難點問題,組織科技攻關取得的成果,具有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是凸顯了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如浙江大學完成的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項目“電廠鍋爐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半干法煙氣凈化技術”,可實現對電廠鍋爐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重金屬和有機物等多種污染物的高效協同脫除,近三年累計實現銷售合同額達s7億元;浙江蘭亭高科有限公司完成的“廢舊瀝青再循環利用的成套關鍵技術”,對推進舊瀝青路面料的再生利用技術的發展,資源的循環再生利用和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二是突出重大關鍵技術裝備開發,如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省一等獎項目“五萬等級化工型內壓縮空分裝置”,通過集『戎創新,掌握了國際最先進的特大型內壓縮流程技術,產品成功應用在中原大化、齊魯石化、大唐國際等重大工程裝置上,打破了國外空分廠商對市場的壟斷。三是更加關注民生,很多獲獎項目與人民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我省為主完成的國家獎中就有“肝移植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節能型飲用水深度處理系列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南方主要易腐易褐變特色水果貯藏加工關鍵技術”等多個項目。省一等獎中農業和醫衛項目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中國水稻研究所完成的“優質香型不育系中浙A及超級稻中浙優l號的選育與產業化”項目,大面積畝產達到55o—_60O公斤,2007年省內推廣面積達到155萬畝,約占全省雜交水稻總面積的22%,省外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也相繼進行了推廣,累計增加稻谷Z]3億公斤,增加產值383億元,為我國糧食增產增收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2.企業逐步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產學研合作日益加強

279項省科學技術獎中,企業獨立承擔或參與完成的有1.58項,占獲獎項目總數的56.6%;其中企業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l03項,占獲獎總數的369%。在國家獎獲獎成果中,浙江省企業參與的產學研合作項目也占了大多數。說明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得到加強,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我省區域龍頭企業在其中發揮了重要表率作用,如天通控股公司與電-74"q~大學合作、德力西集團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華海藥業公司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合作的項目成果均獲得了國家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篇(6)

論醫學科技的突破 王秀峰

深化科技改革促進衛生事業發展 張孟華,王玲

知識經濟與衛生人力資源 李峰,晉草

對研究所科研管理部門職能的認識與實踐 呂立寧

臨床診斷試驗中幾個流行病方法學問題 丁元林,毛宗福,陳捷

論臨床科研選題中的定位 華危持,杜立穎,奚淑英

科技成果鑒定工作中幾個新問題及對策 劉兆民,胡修周,邱玉環

中華系列雜志論文及引文統計分析 周杰,劉吉祥

科技信息管理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何建軍

科研管理部門應加強科技信息服務 鄧可剛,李長城,鄧靈燕

對北京醫科大學部分中青年學術骨干基本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喬力,趙春輝

對我院研究生近五年從事科研工作情況分析 顧壽年,張皖瑜,光

從血研所的發展談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 姜昌斌,周一鳴,于金德

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初探 陳國良,黃連帥,陳建中

加快結構調整促進學科建設 盧圣賢,張斯虹,袁凱瑜

建立醫院科技運行機制促進醫院發展 唐運昭,琚華

專科技術中心在醫院的“龍頭”作用 姜繼傳,肖鵬云,王曉輝

醫院科技合作管理的體驗 周民偉,胡建平

科研管理走內涵發展之路的實踐與體會 賈立輝,岳輝,周景春

醫學科研機構能力評估研究現狀 孟宏道,劉海林

廣東省衛生科技現狀與發展戰略 黃慶道,曾廣輝,吳少林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衛生科技進步 周復,許四虎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逐步適應市場競爭 廖菁,李紹興

加大科技投入發展醫學科技事業的做法與體會 俞榮華

論強化醫學科研中的道德修養 張勘,張秀英,王劍萍

高等醫學院校如何加強基礎性研究 李新軍,孫桂芳,包志宏

要重視基金會在科技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鄒效寧,高勇,李宣海

軟科學評估研究方法學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李朝,王山青,吳樂山

科研項目管理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 顧琴龍,周一鳴,姜昌斌

試論市場經濟體制下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內涵價值的六要素 李璽,孟天華,溫杰

科研協作與科研成果 瞿東濱,史先東,葉深溪

湖南省十年獲醫藥衛生科技成果獎項目分析 歐陽澤生

我校科技論文被〈SCI〉收錄和引證狀況的統計分析 張廷翔,楊曉秋,洪啟文

合理引導促進科技高效產出 張瑛,王鋒

淺析我院近三年情況 王青,趙勁秋,張柏根

我院十六年學術論文的統計分析 閔桂芳

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是我校跨世紀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 李祥之,李巧蘭,李銳

引進高級人才提高科研水平 饒從志,左紅,馮世容

在科研實踐中培養高素質人才 肖純凌,孟俐麗,葉協杰

科研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余倩平,寧方芹

論影響重點學科發展的主要環節和對策 樊世斌,黨金雪,楊湘華

獨立性醫學科研機構的分類研究 謝紅,張淑蘭,姜志溫

科研考核在醫院科研工作中的應用 陳敏怡,劉瑜,吳萍

克隆人與倫理 王秀峰

國家創新體系與邁進新世紀的醫院科研管理 江朝光,蘇元福

加強醫學科研道德建設 唐運昭,琚華,王少鑫

我們對“科技興院”內涵新的理解與作法 李繼光

論文產出量化評價方法研究及其應用價值 張明

綜合評估法在計劃生育科研機構科研能力評估中的應用 崔念,田愛平,付偉

安徽省衛生廳科研基金招標工作的回顧性調查與思考 周可能,陳建中,黃連帥

省級預防醫學研究所1996年與1991年經費收支情況分析比較 王錦文,廖菁,李華芳

淺談科研大協作課題的管理問題 郭秀榮,曹也丁,曹洪紅

關于科研基金管理的幾點建議 朱央央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幾個問題 李冠宏,陳麗芳,周靜

醫學院校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對策初探 肖純凌,孟俐麗,葉協杰

十年來我校獲衛生部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獎情況的分析 劉莉,盧維,劉曉清

查新工作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張祖慈,陳荔子

吉林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論文產出狀況統計分析 王偉,徐桂香,冀慧聰

“八五”期間十所醫學院校科技論文被收錄狀況的統計分析 張廷翔,陳世浩,顧琴龍

加強科研原始記錄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環節 彭世喜,周伯琪

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與選拔的實踐和體會 伍蓉,王佩珍

我軍優秀科技人才成才因素調查研究 賀加,羅長坤,高京生

重視高層次科技人才——博士后的培養 張斯虹,盧圣賢,袁凱瑜

中國藥科大學“211工程”項目建設的思路和實踐初探 殷曉進,朱慶振,潘裕堅

醫學學科群體建設模式探討 王渝葳

醫院基礎科學研究的價值定位 徐振彪,孔筠,姜立功

淺談醫院科研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徐海濤,魏海龍,劉東會

談綜合性醫院開展科研活動的對策 貝春花,姚磊,陳珊茗

我院加強科技管理的作法與效果 林院昌

緊密結合實際搞好臨床科研工作 楊前勇,詹志榮,胡新勇

對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考察的見聞與啟示 劉俊立

美國基金會考察見聞與啟示 施強華,馬海官

論技術創新的合力 王秀峰

醫藥衛生關鍵技術評估與選擇研究 毛軍文,包志宏,吳桂琴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初探 韓邦榮,張小軍

中醫藥科研項目立項評估研究 林端宜,林丹紅,金浪

探討高等院校如何加強基礎研究 朱央央,王月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后期管理的再認識 樊世斌,蘇景寬

醫學高等院校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存在問題淺析 吳漢森,楊云濱,劉杰

獲得國家重點項目資助的成功經驗 周小平

中華醫學基金項目及其管理 劉蘭

加強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提高成果獲獎率 賈秀萍,周文穎,陳為綱

對高校科技產業化的思考 葉玲,錢正松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幾點思考 王斌,李冠宏,陳麗芳

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項目查新咨詢單位工作現狀的分析 劉俊立,馬智,于清濤

信息與研究課題 楊立明,劉曉新,張銘

試論科管干部政治思想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 劉利道,周裕香,王要紅

淺談博士后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作用 張斯虹,盧圣賢,袁凱瑜

從博士后的流動看高層次科研人才的管理 葉茹飛,盧圣賢,張斯虹

強化競爭激勵機制加速跨世紀人才培養 張淑蘭,肖玉平,何欽成

議學科帶頭人的學識素質和能力 華危持,朱琴芬,王奕奕

在科研中注意培養高素質人才 石曉露

管理者應具備必要的公關素質 孔筠,謝偉斌

重視重點學科建設促進醫療水平再上新臺階 張蘭海

地市級醫院創建醫學動物實驗室的思路及實踐 黃幸青,貝抗勝,劉曉燕

知識經濟時代與醫學科研管理 沈昭在

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用開發型研究院所的出路 麥路

關于研究院所體制改革和創新的思考 胡家樂

淺談評估對我校研究院所發展的促進作用 王文斌,石昭,張高孟

試論高校創新系統的建設與完善 孫憲民

從科技發展規劃的角度看社區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 朱曼璐,陳旭利,王依群

投入產出比用于科研項目貢獻分析指標體系探討 齊松仁,孫瑞華,左煥琮

醫院科研基金對科技活動的推動作用 何小湘,王銀華,黃秋霞

醫學科研基金項目結構的探討 吳少林

發展風險投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葉玲,錢正松

面向二十一世紀醫院信息管理大決策 胡東武,黃劍

重視和發揮統計學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孫榮國,倪宗瓚

吉林省衛生科研教育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研制 史蘊萍,趙桂英,吉淳

大型國際衛生科技合作項目成功因素的分析評估 陳新,趙平,鄭俊池

重視科技道德建設養成良好科研作風 史套興,黃留玉,房丹宇

重視人才培養和環境建設促進醫院科研發展 李冰,梁曉東,佟建華

筑巢引鳳開發留學人員智力資源 彭遠慧,鄧可剛,鄧靈燕

加強人才管理促進科技興院 郭敏,宋桂芝,趙麗萍

大學生科研活動的特點與方式 馬更新

護理專科學員科研能力調查分析 吳蘭笛,高鈺琳

《醫學科研管理》軟件通過衛生部評審

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建設的啟迪 顧琴龍,席曉鶯,錢關祥

加大投入完善機制促進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葉深溪,陳志中,李博

我院實驗中心的管理 袁振鐸

臨床科室的科研效益評估 寧方芹,余倩平,付亞芬

我院堅持科技興院的做法與體會 姜繼傳,肖鵬云,姚遠

實施科學化管理促進醫院科技進步 袁相太,陳寶海

結合項目談臨床醫學科研課題管理 陳文敏,姚國慶,鄭玉明

人類群體遺傳學研究面臨的問題 王秀峰

166所醫院醫療衛生技術項目開展情況調研 霍仲厚,吳學貴,張閩

加強知識更新管理迎接知識經濟挑戰 郭敏

廣東"九五"醫學科技項目投入產出初步分析 吳少林,劉顏,吳聲穗,黃毓文

試論新時期軍隊醫學學科和人才建設 余化剛

加強科研大協作促進科技發展 盧圣賢,周敏敏,朱錦柳

科研能力和效績量化評價及其在職稱評審中的應用研究 胡修周,劉學景,劉兆民,邱玉環,柳青,張振中,公冶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神經、病理學學科3000項落選項目原因分析 姬郁林,彭遠慧,彭曉菊,李俊義

淺議醫學教育研究課題的申報 呂虹,呂永秋

對我院"八五""九五"省攻關課題未完成因素的分析 張蘭海

開發研究基金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楊偉文,吳樂山

關于醫藥衛生科技成果評審工作建議 宋哲民,苑淑玲

醫學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的發展與實踐 高解春

改革獎勵辦法增強激勵作用 卜讓吉,巫新玲,施偉忠

醫學科技查新與科研管理的關系 楊麗莉,李春英,殷蜀梅,高琴,陳荔子

機構和個人學術水平的文獻計量評估 周薇

鼓勵科技論文走向國際 呂立寧,傅文華

從五種護理期刊載文分析護理人員開展護理科研狀況 王斌全,程金蓮,韓世范,孫玉梅

1989年~1998年SCI收錄我國醫學院校論文的統計分析 譚至娟,張子光,李俊義,范集才

依靠科技進步走科技興院之路 周敏敏,朱錦柳,林鏗

新形勢下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探討 王巍,汪麗芬

淺談護理工作與科研 鞠成朝,胡守健,賽小珍

邊遠地區開展科研工作的策略與思路 強弘,楊玉春,齊秀琴

新時期關于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思考 宋汝峰,宋堯玉

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在醫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呂一平,吳丹東,石曉露,封國生

篇(7)

世界“QS排名”增長

目前,國際上影響較大的是《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學排名(簡稱“THE排名”)和英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的世界大學排名(簡稱“QS排名”);而我國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從近些年的“QS排名”和“THE排名”來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幾乎一直位列前200名。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也有不俗表現,均有進入前400名甚至擠入前200名。這說明我國高水平大學越來越受到國際高等教育界關注和認可。

“QS排名”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世界范圍內的大學排名,是參與機構最多、世界影響范圍最廣的排名之一。2009年之前(包括2009年),QS公司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合作,曾推出有廣泛影響的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自2010年,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合作終止,QS公司推行了自己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即QS世界大學排名。

據了解,在201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上榜的中國大陸25所大學,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部的13個省市。從2009年到2013年,中國大陸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數量從13所上升為25所,將近增長一倍。中國內地共有48所大學有一個以上的專業位列世界200強。同時,有95所中國大學發表的學術論文在至少一個專業中被其他國際學者引用。

學校、學科發展有待平衡

根據QS2013年榜單,從專業看,中國大學在理工、科學、數學等方向的專業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學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的大學在材料科學、化工、機械、電氣和電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數學、化學、統籌學、農學和環境科學上有超過10所中國大學得到世界認可,位居世界200強。其中,中國大學在材料科學上實力最強,有20所大學名列世界前200名。與2012年相比,僅材料一個專業,就有8所中國大學新入選世界200強,增長三分之二。此外,中國大學的化工專業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也令人驚嘆,僅今年一年世界大學200強中就新增7所中國大學,比去年增長88%。電氣與電子工程以及環境科學各自有4所中國大學分別躍居世界200強,年增長率分別達到44%和67%。

在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和國際關系、教育學和歷史學的排名中,每項排名僅有不超過3所中國大學達到世界200強水準。在社會學中,中國僅有北京大學一所院校入選世界200強,2013年全球排名僅有64位,與2012年的37位相比,下降了27位。

在30個全球評比的專業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有超過60%的專業位列世界200強。其中,北京大學有21個專業位列世界50強,清華大學有16個專業位列世界50強。清華大學比北京大學有更多進入世界20強的專業。北京大學在現代語言、哲學和化學這3個專業世界領先,排在全球20強內。而清華大學在包括統籌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化學、機械航空制造工程類、土木工程、化工的7個專業中都排在了世界前20名。

高校間差距擴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中國高校世界排名的增長既體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但也應該看到榜單中都是國內名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高校之間的差距在進一步擴大。這一點在高校資產分布上的體現也尤為明顯。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等部門的《2012年度中國高等學校校辦產業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國489所高校3478個校辦企業的資產總額為3190.26億元,相比2011年增長11.63%。雖然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但報告顯示,高校產業資產規模非常不均勻,排名前20位的高校資產總額就高達2500多億元,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校辦產業資產已分別高達近千億元和超過700億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色婷婷五月天|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公么大龟弄得我好舒服秀婷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av无码天堂|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 在线|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欧美性xxxx狂欢老少配|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真人一对一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50岁老熟女高潮喷水| 强行征服邻居人妻hd高清| 欧美a∨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 欧美精品一产区二产区| 蜜臀国产在线视频|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 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业余 自由 性别 成熟偷窥|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午夜福利视频|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 樱桃视频大全免费高清版观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