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5: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人類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論文 指導思想 教學構思
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就化學方面來說,美國杜邦公司研發中心人員在回顧化學工業50年的發展歷程之后,對化學教育提出了看法。他們指出,化學公司對化學工作者和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是具備如下能力:創造性地處理復雜與不熟悉的問題;口頭語書面進行交流;進行團隊工作;評判自己的知識,并在整個生涯中學習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十分值得我們在化學教育中借鑒。
生物無機化學課程的性質和內涵
生物無機化學為化學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方向必修課。國際生物無機化學在過去的十余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發展。美國主要高校生物無機化學工作者在化學學科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各國政府及基金組織連續在其研究中投入了相當大的資金,并有許多相關的研究計劃出臺,譬如,美國科學院在科技政策報告中指出:生命過程中的化學是當前化學學科發展的優先領域之一。我國生物無機化學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生發展的,當時落后于國際約10年。但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十幾年連續支持下,在全體從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者的努力下躍升了三個臺階,從生物小分子配體上升到生物大分子;又從研究分離出的生物大分子到研究生物體系;近年來又開始了對細胞層次的無機化學研究。我國的生物無機化學研究始終結合實際問題進行基礎研究,在應用生物無機化學上具有一定特色,而且水平逐年提高,一些研究工作已達到和國際同行等同的水平。雖然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總體水平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國際上已經能夠占一席之地。
生物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構思
生物無機化學課程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是想獲得一張文憑的不得已選擇?是想擴展知識領域以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無論學生理想的“主產物”是什么,“副產物”是什么,真誠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烹調”出的“食品”不僅蘊涵豐富“營養”而且“美味”,希望學生能從“美味”的“口感”中感受到愉悅;從“咀嚼”的“回味”中留下余香;從“營養”的“消化”中獲得力量。
期望借助生物無機化學課程營造的空間不僅是傳授專業的課堂,更是交流思想的場所。人類的智慧比由他創造的知識更具魅力,它以其看不見的形態揭示了自然界中蘊涵的無形“天機”。我們贊嘆自然界“天機”的絕妙,更驚嘆揭示“天機”的人類智慧。作為接受教育的我們,不僅是人類智慧結晶的傳承者,每個個體更應該是人類智慧的延續者,即我們每個人更應該成為創造者。不僅首先要成為知識的學習者,更應該在知識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因為不僅對知識理解的深刻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問題的思辨程度,而且創造能力的強弱更取決于思辨能力。知識就像釀造美酒需要的營養,而思辨就像釀造美酒需要的酒曲;創造源于思辨就像醇香出自釀造;睿智的思辨靠艱苦的磨煉就像優良的酒曲靠嚴格的馴化;有知識不等于有創造力就像有營養不等于有醇香;酒曲的馴化并非一蹴而就,思辨的培養絕非一揮而成;思辨的培養需要知識就像酒曲的馴化需要營養。酒曲在營養反復調制中的不斷進化中得以馴化,思辨在知識不斷積累中的持續更新得以提升。因此,本課程特別注意師生思想交流,讓學生從這門課程的學習中不僅有知識的積累,更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現代生物無機化學是化學領域日新月異發展最快的一門科學,要求化學類專業學生能夠盡早跟蹤它的發展趨勢。我們每一個人都將終生面臨知識不斷更新的挑戰。所以,重要的是學生要知曉“怎樣學”。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有指導思想問題,只學內容而不能體會其精神,就不能用所學的東西去指導實踐。學化學的人進入生物領域時,就必須體會幾個指導思想:要體會由沒有生命的化學向有生命參與的化學 轉變,要體會由一種簡單的、無活性的配合物向復雜的、有活性的配合物這一飛躍,要體會由一般化學處理的封閉或部分封閉的、背景單一的反應體系到開放的、有特殊背景的生物反應體系的過渡等。先登山頂,方能感知一覽眾山小!每一單元伊始首先介紹單元知識的學習方法指南以及前后單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然后重點講授。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必講內容、自學內容和備查內容,突出必講內容,引導學生消化自學內容,掌握利用各種渠道查閱收集整理化學資料的能力。
興趣是大學生探究成功的重要保證,它能使大學生堅持長時間學習、研究,能激發大學生積極參與研究的欲望,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動手“實踐”,由扶到放,到綜合運用,使學生通過活動理解知識、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等各種能力。教學中,把教材當成經典,教材有什么就講什么,教材怎么編排教學就怎么講的做法是不符合科學的教學理念的,教師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改造和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邏輯出發,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為學生創設實踐環境,從而引起學生期望的行為反應和期望的情感體驗。教學的引導不應局限于語言上的引導,更應體現在活動設計上的引導。
教學目的是由扶到放、到自主探索,根據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各種問題,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從活動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以體現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實踐出來的,而不完全是聽來的。
大學是嶄新的學習,每個人對各學科各課程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將凸顯其差異。在生物無機化學的教學中,既注意智力因素的考察又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考察,既注重學生對課程學習深度的考察又注意學習廣度的考察。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升臨床藥學教育改革質量,采用“合理分配教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加大師資力量,拓展學生在醫院的實習領域,進而提升臨床藥學教學質量,保證臨床藥學教育水平不斷提升。通過臨床藥師的不斷自我學習、后期繼續教育與培訓,不斷提升臨床藥師專業修養。初步形成高水平、特色鮮明的藥學人才教育模式。
關鍵詞:臨床藥學;教育改革;畢業資格;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108-02
R床藥學是藥學和臨床相結合的橋梁,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臨床藥學在醫院中存在的意義越來越重大[1]。隨著人類疾病的復雜多樣性,不合理用藥、藥物傷害事件不斷發生,迫切需要藥師深入臨床,及時發現不合理醫囑并與醫生互動探討,提前干預,參與患者治療方案的調整。在當前新形勢下,隨著醫院藥劑科在醫院中的作用,臨床藥學系教育需要進行深化改革。
一、合理分配教師,采用雙導師制度
臨床藥學系本科生教育培養過程中,藥學生培養不僅要保證專業技能的精益求精,還需培養仁愛精神、樹立職業使命感。在教師分配上實行雙導師制度,保證每一個本科生分配藥學導師和臨床藥學導師一位。專業課教師和臨床藥學導師要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真正使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中,培養出符合新醫改要求的高素質藥學服務人才。
醫藥工作者水平的提高依賴于工作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而雙導師制度可以讓學生接受更廣方面的知識獲得途徑,文獻和資料的查閱方法、臨床工作經驗的積累為有效地進行知識獲取提供了捷徑。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加實踐性課程比例
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一般會有三甲醫院作為臨床藥學實踐基地,為臨床藥學專業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養提供了優越條件[2]。每一位學生都有指定的帶教老師,通過參與醫院的臨床藥學工作和一些相關的課題,豐富學生臨床藥學專業知識并獲得臨床藥學工作能力。藥學院校沒有醫院臨床實踐基地,導致臨床藥學的實踐教學先天不足。學生培養只能偏向于研究藥物的臨床應用,并且缺乏醫院藥師的直接指導。因此,對于臨床藥學本科生教育應當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際結合,根據本校的專長、師資力量和優勢,發揮最優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強化臨床藥學實踐能力需要從細節著手。可以在臨床藥學實習過程中,學生在各科輪轉實習的同時,還要學習臨床藥學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與臨床醫生和臨床藥師共同查房,積極參與討論。可以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從事藥學監護和藥物調配工作,開展臨床合理用藥、藥物不良反應檢測、藥學監護、臨床處方點評等臨床藥學工作,還要學習填寫部分表格,如藥物管理政策、藥物檢測報告、地區健康監護評價、文獻閱讀等[3]。
我國設置臨床藥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學制大多為4―5年,畢業后授予理學學士或醫學學士學位[4]。在我國,本科臨床藥學教育的課程設置傾向于傳統的藥學專業,基礎學科、化學以及基礎藥學占主要地位。由于學制的局限,國內院校在本科階段很難安排足夠的實踐教學學時。此外,教學課程受到教學資源限制,導致臨床藥學本科理論教學課程安排也不太合理,特別欠缺臨床知識的學習,而其他類基礎課程占用了過多的學時,影響臨床藥學的教學質量。可適當調整課程分配情況,本科前三年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扎實基本功,后兩年進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可像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一樣在各個科室進行輪轉培訓,豐富臨床用藥經驗。
臨床藥師水平的提高依賴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而實戰醫院實習為有效地進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提供了便捷的方法。醫學知識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作為醫務工作者都有義務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經驗和成果。由此看來,學習和掌握臨床藥師的工作方法,對每一個醫務工作者來說,都顯得十分重要。本科生可以跟著臨床藥學導師學習和掌握臨床科研方法,這對于每一個臨床藥學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雖然說實習藥師的主要任務是藥師助理,但是如果能在實習期間,初步了解臨床藥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對將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樹立正確的觀念,有利于實現藥師向臨床藥師對轉變。這對于今后能更好地進行臨床工作,更嚴謹地進行臨床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畢業資格審核分配
為了使醫院藥學更臨床化、專業化,糾正醫生處方用藥錯誤,廣大本科生都有一種很不積極的想法,認為所有學生在完成本科課程教育后都可以順利畢業。為保證畢業生專業素質,臨床藥學專業畢業資格必需通過畢業考核和論文答辯。學院和實習單位負責審核臨床藥學畢業生申請畢業考核和畢業論文答辯基本條件,組織學生畢業考核,對學生政治思想、學業課程、臨床培養過程等畢業考核和答辯基本條件的進行審核。學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論文撰寫,且由學校按照相關要求對論文相似性進行檢測和評議。對于畢業考核不通過、未按時提交論文、論文評閱不合格者不得進行答辯,并延期畢業,以激勵學生按時達成畢業各項要求,培養優秀臨床藥學人才。
四、臨床實習是課堂教學和臨床研究的橋梁
臨床實習對于培養本科生對將來解決實際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在完成實習任務過程中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提高在研究過程中的創新思維。目前在讀本科生大多缺乏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實踐是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唯一途徑。近年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學模式為本科生的培養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為提高本科生的積極動腦和創新能力創造了機會[5]。這種方法使老師和學生共同參加協作性的活動,共同尋找方法和思路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主動解決問題能力。在課堂上,老師可采用討論式和啟發式,讓學生從“你講我聽,你做我看”轉變為“我講你聽,我做你看”,在主動性上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他們從預習―聽課―復習―考試的模式中,找到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大家共同參與討論,得到的成果是可以與同學們一起分享的。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讓本科生通過醫院實踐得到更好的思想和方法,所以說醫院實踐是一座橋梁。
五、結語
我國臨床藥學起步晚,盡管我們在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不能滿足蓬勃發展的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6]。我們需積極改革現行臨床藥學教育制度,使培養出的藥學工作者更貼近臨床需求,使臨床藥學人才更加專業化,使得臨床藥學工作順利開展,逐漸進步。總而言之,臨床藥學教改意義不言而喻,想要提高臨床藥學教育水平、學好臨床藥學,就必須根據時代所需,不斷地對臨床藥學教育進行優化調整。只有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然后落實到教學上,以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學華,李喜西,曾仁杰,等.臨床藥學學科與學科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藥房,2008,19(13):965-968.
[2]曹永兵,梁蓉梅,閻瀾,等.臨床藥學思維模式培養淺談[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1,11(5):350-369.
[3]王i,張文靜,錢皎.中國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展望[J].藥學實踐雜志,2015,33(6):544-576.
[4]侯雪蓮,武志昂.我國高等臨床藥學教育發展述評及對策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醫學與哲學),2015,36(4A):64-67.
[5]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J].醫學與哲學,2007,28(15):72-74.
[6]孟強,劉克辛.對臨床藥學發展的幾點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0,31(4):64-66.
關鍵詞:水生野生動物 保護生物學 課程探索
保護生物學是研究如何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從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科學。保護生物學交叉了分類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數學模型學、進化系統學、生物地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是一門兼顧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新興學科。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是從保護生物學中分離出來,創立學科的目的是引起了公眾關注,提出保護目標和措施,減緩或遏止水生野生動物多樣性的喪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的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保護水生動物多樣性的實踐提供方法和技術上的指導。為了更好地貫徹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的學科思想,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的保護學人才。為此,我們嘗試在高校開設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課程。
一、開設課程的必要性
地球上的淡水和海水環境中的生物占據了生物圈內的絕大部分,地球表面的淡水環境中存在至少10萬種物種,約為已描述物種的6%;海洋環境中,目前科學界已知的生物約有23萬種,估計仍有100萬種尚未記錄。雖然如此,但人類沒有真正理解水生動物的價值,不能自覺地維持水生動物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增加,最近幾十年間,水生動物遭受較以往任何時候更為嚴重的破壞,人類活動引起的物種滅絕速度比物種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很多物種在人類還沒認識之前,其身影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人類社會活動和環境變化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威脅到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社會背景條件下,我們提出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旨在為水生動物提供科學的保護措施,為解決保護問題的純科學和管理實踐間架起一座橋梁。
二、課程體系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的學科門類為理學生物科學類,專業方向選修的主要課程之一,由2名專業教師擔任全院課程教學任務,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
三、課程性質與目的
本課程是為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是生物科學類本科生的專業選修課程,在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4年的學習中,起著引導學生入門及培養學生初步養成保護水生生物思維模式的作用。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教與學,使學生正確理解什么是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保護的方法和實現途徑,掌握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的普遍規律和基本原理,并能綜合運用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初步具有解決保護生物學面臨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的素質,為以后學習其它專業管理課程打下基礎。
四、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涉及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的發展歷程,保護對象,保護策略措施,法律法規相關文書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在此過程中與現實的經濟發展的沖突。就線索來講,本課程以為什么要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為紅線,貫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為了突出重點,我將理論聯系實際,將經濟發展與動物保護相沖突的事件作為案例來呈現。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課程教學根據教學目標,依據我們自編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教學講義,將教學內容劃分為水生野生動物的主要類群和分布,影響水生野生動物分布和數量變動的原因,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評價與開發決策,經濟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途徑,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途徑等主要6大部分(上面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見表1)。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學部分由課堂教學與野外考查組成。課堂教學根據各位教師的科研方向和專業特長,依據授課章節和課時容量進行分配,同時依據教學內容之間的承前啟后的邏輯關系,安排相關老師負責野外考查實踐的前期動員、組織和具體實施。
五、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前,專業教師準備了充分的教學參考資料,包括“保護生物學”“生態學原理”“水環境化學”“動物學”“魚類學”等相關的基礎教材。準備了教學大綱、課時安排、教學進度等,做到有規可循,有章可守,心里有數。教學資源也借助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公開,學生能通過網絡平臺隨時查詢訪問,有疑問也可網上留言或直接聯系任課老師。教學進度安排上,在總課時量有限的前提下,要兼顧課堂教學課時量和野外考查課時量的均衡,適當穿插分組交流、專題講座、熱點討論,教師對課程作業及調查報告給予剖析和評價。
六、教學績效評價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的教學,關鍵點在于講授清楚為什么要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水生野生動物的直接經濟價值、間接經濟價值、以及保護的途徑是什么等科學問題,讓學生自發地從內心感受到保護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教學任務完成的效果怎樣,是否達到預定的教學成效,我們引入了第三方進行教學評價。主要是聘請德高望重的、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名師擔任教學督導,對任課教師提出中肯的評價,包括授課內容、方式、及風格等,課堂上面對面的點評,課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綜合評價。教師依據教學督導的意見,在下一輪教學中進行調整,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反響良好。
參考文獻:
[1]劉東,唐文喬.高校《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學》專修課的教學和思考.中國校外教育,2013.
關鍵詞:醫學院校;醫學生;人文教育;路徑。
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未來的醫生應是醫療和保健的提供者、決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區領導者和服務管理者的五星級醫生。[1]這就要求現代醫學人才既要精通專業知識, 又要具備寬泛的人文社科知識,良好的人文精神素養。但是雖然高等醫學院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加大了醫學人文社科類課程的比重,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人文素質缺陷,人道主義精神缺乏,仍然是醫學生整體素質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和醫療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的今天,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強化在大眾中期待值越來越高,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一、醫學人文教育的內涵
醫者仁術,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說,“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醫學是“仁”與“術”的統一,面對的對象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個體,其關注的不僅是人類體魄中的各種疾病,還有精神與心理上的各種痛苦。不論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人道主義原則、以人為本的基本立場永遠是醫學的價值皈依和醫生的職業操守。
人文教育是以遵循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自由性為前提,以他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為教育形式,以一切具有人性陶冶意義的人類文化與閱歷經驗為教育內容,以知識傳授、環境熏陶、實踐體驗和自身修養等為途徑,以發展和內化為心理機制,以達到人性的提升、個性的發展、人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養成為目的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它的終極目標是“教人做人”、“精神成人”,是培養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生存的本領、獨立的個性、完善的人格、強烈的責任感和富于創造力的人。
醫學人文教育是一般人文教育在醫學這一特殊領域中的應用,是為了培養“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師,而不再滿足于僅僅治療某些疾病”(1998年8月《愛丁堡宣言》)的合格的醫務工作者,而進行的教育活動,核心是尊重一切與醫療有關的人的價值。
二、加強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人才”培養包括“人”的培養與“才”的培養。教育的第一要務是培養人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性,第二要務才是培養人的技術與能力,“人”是“才”的前提與基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 通過專業教育, 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 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2]對于醫學生來講,按照正確的人生目標去實現追求和理想的過程,是專業知識技能與自我人文素質共同提升的過程,同時,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是更好的融入社會和家庭,更好的滿足自身精神與情感需求的重要保障。
(二)醫學發展的需要
醫學的本質就是運用科學技術與方法去病除痛,維護健康,其首先是一種社會活動,不是純粹的科學,因而不論醫學如何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飛躍發展,都動搖不了醫學固有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這種本質屬性決定醫學在具有顯著的自然科學性質的同時, 還具有顯著的人文科學性質。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在內的許多學科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正在為醫療衛生活動、醫學研究、醫學人才培養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這客觀上要求醫學教育要加強人文教育。同時,隨著醫學模式由“醫―病―藥(手術)”向“群體―保護―預防―主動參與”轉變,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也從只懂醫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單一型醫生,向掌握治療、康復、保健等衛生服務的全科人才轉化,向掌握專業知識、社會心理類知識和具有人文情懷的綜合型人才轉化。
(三)正確處理醫患關系的需要
當前醫患關系緊張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醫學人才的培養體系中缺乏人文教育,是被很多專業人士指出的重要原因之一。醫患關系是醫療活動中形成的醫務及其家屬之間的特殊的關系,以往關注的只是病,把去病當成了唯一的目的,忽視了在治病過程中病人首先是人,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應得到理解與同情。很多醫患關系的緊張是源于病人及家屬對醫務人員的態度不滿,非僅僅是醫術。要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強化醫學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切實貫徹以病人為本的醫德標準。患者是弱勢群體,精神上的關愛與體貼有助于其痛苦的減輕,也有利于身體的康復。一個合格的,具有使命感和職業道德的醫生,給病人帶去的首先應該是心理與情感上的關懷,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病人期盼康復的潛在積極性,同時和諧醫患關系。
三、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新路徑
(一) 形成醫學人文教育新理念
1.弘揚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醫學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醫學實踐中的應用與體現,其核心價值是對人的生命和生命權利的尊重與敬畏。它表現為尊重病人的生命和生命價值,尊重病人的人格與尊嚴,尊重病人的醫療權利。它是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對病人負責的態度與行為,融入在醫療實踐的各個環節。通過醫學人文教育加強醫學人文精神的普及與深化,首先要重視醫學人文精神核心價值的弘揚,讓每一位醫學生具有“仁愛”的理念,讓“重視人、關愛人、尊重人”內化為每位醫學生的基本人文價值觀念并進而指導實踐。
2. 明確醫學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標。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強調,醫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科學基礎知識,溝通技能,臨床技能,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和研究。在七個領域的基本能力中,將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放在首位。2009年,衛生部、教育部等《關于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以職業道德和能力建設為核心,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加強醫德和職業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醫學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標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樹立新的醫學觀念,全面認識醫學與社會;第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植高尚的職業道德,規范道德行為;第三,在發展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尊重人和關懷人的意識以及去實踐這種關愛和尊重,有效促進醫學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的融合;第四,培養醫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促進醫患和諧。
3. 加強醫學院校管理者的導向力。作為一所大學發展的靈魂人物,校長要“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3]如果大學校長的大學思想“格局”中給予人文教育適當的位置,并因此形成一股將人文教育付諸于實踐的強大推動力,人文教育就可以成為學校生活中最可閃光的部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使大學校長從自身專業的“專家”角色轉換成為“教育家”,只要以“教育家的眼光”去看,就能看出人文教育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重要問題。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實行高等學校校長任期制,使得校長在任期內實現從一位專家到一位教育家的轉變非常不易,人文教育的連續性也常常因校長的更替而受到影響。但不論如何,作為大學校長應該一以貫之地以治校理念、管理方式、人格品性以及自身具有的某些潛質自覺不自覺地對大學校園文化產生影響以推動大學人文教育。
(二)構建醫學人文教育新體系
1. 強化學術科研的激勵功能。學術科研建設對醫學人文學科的發展和建設起重要促進作用,因此,要打造醫學人文核心課程體系應當先做好醫學人文學科的學術科研建設工作。第一,醫學院校應當對人文學科的教學科研加大資源和資金的投入,并出臺相應的政策來保障人文學科的地位。第二,要加強建設醫學人文重點學科與基地,積極推進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輔修專業建設。要“依托醫學,建設一批有實力、有水平、有影響的院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的醫學人文重點學科。” [4]帶動學校師生加強對醫學人文教育的認識和研究。第三,要通過人才引進、師資重組和學位點的建設,逐步培養、聚集一批醫學人文學科優秀學術人才,尤其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文醫學方面的學科帶頭人。第四,要高度重視醫學人文基礎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課題規劃與經費投入,形成一批有較大影響的研究成果,以帶動學校醫學人文教育的快速發展。
2. 發揮教師隊伍的領航功能。教師的水平和素質對醫學人文核心課程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核心課程教學。學校應制定相應政策和制度一方面支持人文社科專業教師和醫學專業教師互相交流學習和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另一方面,鼓勵醫學專業人員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和教學。將專業人文教師與專業醫學教師合二為一,既提升專業人文教師的醫學素養,以更有針對性的指導醫學生,又使醫學專業人員有機會走進課堂與學生分享臨床實踐過程中的經典案例,教學相長,增強課堂實效。
3. 改進課程設置的保障功能。首先,要明確醫學人文核心課程。醫學人文核心課程是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群中的骨干學科或中心學科課程,課程開設較為普遍和穩定。這類課程主要是讓醫學生了解與醫學相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讓學生去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方法去探討醫學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醫學的人文內涵和醫學科學的人性價值,同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價值判斷能力。醫學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特點,明確規劃醫學人文核心課程體系,將其納入醫學教育體系中,保證課時比重。其次,要完善醫學人文核心課程教學方法。除了正常的講授理論知識外,還要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由于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招生規模比國外要大,遠遠達不到國外的師生比例,所以都是采用大班教學,這樣的教學效果就不太盡如人意。可以嘗試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就醫學人文領域的某一焦點問題進行討論、情境模擬或進行角色扮演等。第三,要改進醫學人文核心課程的考核方式。在命題的內容上重點考核醫學生對所學醫學人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減少死記硬背的命題,盡量增加能夠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命題。在考查形式上,逐步推行書面考試和口頭考核相結合,口頭考核主要有課堂發言、演講比賽和小組討論等。通過考核形式的改進和約束,有效地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注重實踐活動的育人效果
1.發揮社團活動的育人實效。學生社團是學校課外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活動是醫學人文實踐必需的活動載體,應充分利用學生社團活動平臺貫通醫學人文教育。要在社會團宗旨中突出人文理念,并通過社團傾心打造體現人文理念的活動,以健康積極的活動激發學生人文熱情,喚醒學生心中的責任與關愛、合作與服務等人文意識。
2. 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實效。社會實踐是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社情、民情,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和歷史責任的重要途徑,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醫學院校要積極開發社會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使醫學生真實地接觸和感知社會,親身去了解真正的社會狀況,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使醫學人文教育的外在形式內化為學生的內在自覺行為。
3. 發揮醫療實習的育人實效。人文理念的樹立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升華,醫學院校要深化教學改革,讓醫學生早接觸臨床,在臨床實踐中正確認識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性質,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念。同時,通過見習實習,強化人文教育。“臨床見習、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交界點,是醫學生成才的重要環節,這一階段的人文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5]
(四)發揮校園文化的隱形滲透作用
醫學院校大學的文化格調和品位是由學校的辦學方向、學術氛圍、學術水平、管理水平、校園文化和學風等聚合而成的,滲透到學校由內而外的方方面面,構成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學生產生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某一門專業課程所無法比擬的,構建科學與人文并重的文化氛圍是時展對學校的要求。醫學院校可能通過校歌、校徽、校旗、中外醫學名家的雕像、掛像、格言營造濃郁的道德氛圍,也可以制定新生入學、畢業生宣誓制度,以此增加學生的職業神圣感,還可以各種高質量的文化活動,讓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升人文素養。
總之,在生命質量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今天,醫學院校必須通過加強人文教育,來更好的完成培養德術兼備的高級醫學人才的根本使命。探索出高效創新的人文教育新路徑,并運用于實踐教學活動中,是醫學院校的根本任務,但是要把醫學發展成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使所有醫務工作者都成為醫術與仁愛之心并重的合格從業人員,使醫患關系走出對立、緊張的舊有模式而形成和諧、健康的新模式,是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并長期堅持的。
參考文獻:
[1] 潘宇.加強醫科大學人文社科教育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學位論文,2009:7
[2] 許良英.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310.
[3][蘇]蘇霍姆林斯基.學生的精神世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81.34.
【關鍵詞】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教學改革;科研導向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能源危機、人類重大疾病相關問題、環境問題等一系列對全球造成影響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出現使得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學科成為所有學科的中心學科。例如,基于共軛聚合物半導體材料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場效應晶體管和聚合物太陽電池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將成為未來社會生活中主要的半導體元器件;高分子藥物的出現將能夠很大程度上對藥物釋放、藥物靶向性等方面進行控制而不需要增加更多的臨床藥物試驗;生物醫用高分子在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方面更是意義非凡。而各種塑料、纖維、橡膠、涂料、粘合劑等高分子材料更是關系到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材料。因此,對高分子科學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高分子科學的誕生源于高分子合成化學,其基本概念源自于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材料學科,這種情況導致我國現有的高分子科學領域從業人員來源多樣。其中,從本科階段即接受高分子化學教育的比例依然很低,很多從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等領域研究的人員本科主修為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材料學等專業。一定程度上,這些研究人員存在對高分子化學體系缺乏系統認知的可能。在我國高等學校進行高分子化學教學教育活動,是提高我國現有的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從業人員基本素養與技能、促進我國高分子科學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高等學校為主導的國家級或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的設置,使我國高等學校進入新一輪的由教學型(教學科研型)大學向科研型大學轉變的歷程中。為快速實現這種轉變,培養高層次、研究型的高分子科學領域人才愈發顯得必要和重要。目前,主要的國際學術會議、頂級國際學術期刊均以英語為主。通過學術會議、、論文檢索等在這些國際知名的學術舞臺上進行高分子方面學術活動與信息交流,觀察國際高分子學科的發展動向,無疑是我國高分子學科跟進國際學術發展步伐和超越世界學術水平的基本條件。為此,我們必須建立培養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高分子化學相關學科聽、說、讀、寫應用的國際性專業人才的教育體制和培養機制,強化我國高分子方面的科技隊伍建設。換言之,在本科階段開展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為培養具有國際化交流能力的研究生和高層次高分子科學從業者,對我國高分子學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手段,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專業興趣,能克服其對雙語教學中英文的畏懼和排斥都有益處;制作精減的英文講義、多媒體課件深入研制等方法和措施的實施,安排學習英文講座視頻等都有利于雙語課程的講授。
3)利用視頻和錄像內容輔助教學。制作教學錄音和錄像,給學生共享,讓學生課下可以繼續觀摩課堂內容,培養其聽和說的能力。不斷構建新的新的本科雙語教育模式,使本科生能從雙語教學過程中分享課程教育國際化的機會,從中受益,并獲得在其他場所不能獲得的實踐和能力鍛煉,從而提高整體素質、創新意識及綜合能力。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到場聽取英語母語國家的專家匯報,同時錄制會議報告錄像和錄音。
4)組織學生檢索高分子化學基礎理論相關英文文獻、制作課件,并互相評閱,提升學生使用英文交流的能力。從科研的角度讓學生體會雙語教學“重點在讀懂、其次在會寫,然后是能聽懂和能說”的含義。
5)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考察采用按照學習內容分段考核,并以英文形式呈現。例如,逐步聚合及其原理和聚酯、聚酰胺放在一起考核;自由基聚合物及其原理和實施方法一起考核;工程塑料、天然產物、環境污染和降解與穩定化放在一起考核等。這樣的做法,讓授課內容的排列更加緊湊,也讓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點的相關性。
6)強調背景預備知識積累,強化雙語教學對其他相關化學課程的關聯性,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綜合素養,以期對學生閱讀英文文獻、其他相關英文課程教科書有所裨益。
總之,在過去幾年的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中,我們通過合理的教學改革措施的使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將來這些接受良好英語授課培養的學生進入科研崗位,從事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些方法也有繼續改進的空間,我們也將繼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總結經驗,探索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分子科學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2]許一婷,戴李宗.關于《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東化工,2008 (8):165-167.
[3]李麗.多媒體在高分子教學中的應用[J].高分子通報,2006(2):64-69.
[4]劉國勤,黃芳,劉天娥.《高分子材料》課程改革探討[J].河南科技,2008(2):6-26.
[5]王家喜.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化學試劑,2009(4):307-309.
[7]鄒漢濤,劉曉洪,黃年華,等.《高分子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9(3):58~60.
[關鍵詞] 藥學教育;藥學服務;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96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7(a)-128-02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care,PC)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是藥學人員利用藥學專業知識和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使用相關的各類服務, 以達到絕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結果[1]。自20世紀70年代提出此概念以來,以藥學服務為中心的藥學工作模式已成為世界各發達國家推崇的新模式。我國隨著社會醫療保障體制改革和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深入,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受到公眾越來越多的重視,社會對提供用藥指導的藥學服務型人才的需求日漸增加。
高等藥學教育是我國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的搖籃。然而,當前,我國藥學教育的專業設置和教育模式,缺乏對藥學服務型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社會對藥學服務的需要。深化高等藥學教育改革,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高等藥學教育體系,是藥學教育者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1 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是高等藥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順應了社會需求,符合國際藥學教育體系的發展規律,能夠滿足新形勢下藥師的職能和改善學生就業,是高等藥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1順應社會對藥學人才的需求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醫藥衛生知識的普及,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不斷增強,大病上醫院,小病去藥店,沒病常保健已成為時展的必然趨勢。然而,藥害事件、藥品不當宣傳、藥價虛高等問題,困擾著公眾用藥的安全、有效和經濟。WHO公告:全球有l/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藥,在患者中約1/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藥,合理用藥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此外,用藥的經濟性也已成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途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上說明,藥學服務型人才在當今社會有巨大的潛在需求。而從幾份藥學服務狀況調查中,更說明了此問題。黃旭慧等[2]發現醫護人員在工作中臨床藥學服務需求率為100%;熊慧玲等[3]認為老年人對藥學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大。
1.2符合國際藥學教育體系的發展規律
我國藥學教育體系與國際藥學教育體系脫軌現象較為嚴重。隨著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升以及用藥觀念的變化,國際藥學教育體系已從傳統的藥學教育“化學模式”轉向現代藥學的“化學-生物學-醫學模式”,藥學不再屬于單一的自然科學范疇,而屬于心理學、行為科學、經濟學、遺傳學、人類學等一系列社會科學互相滲透的社會科學范疇。我國的藥學教育仍偏重于化學藥物,服務范圍過窄,只重視研制、開發、生產藥品為主的藥學理科、藥學工科、藥學工商企業經營管理等工程技術類和工商管理類專業,藥學服務類專業很少,導致我國藥師數量匱乏,特別是醫藥經營企業的執業藥師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藥學服務的需要[4]。
1.3滿足新形勢下藥師職能的要求
新形勢下藥師職能發生了重要變化,傳統的藥師以藥品的保管和供應為其主要工作任務,新形勢下的藥師以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為其最終目標,其以患者為對象,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運用自身的藥學知識,提出用藥方案,監控用藥過程,追蹤用藥結果,作出用藥評價,計算用藥成本,全面服務于患者。據資料統計顯示,近幾年,我國4/5的藥學畢業生到醫療機構、藥品營銷機構從事藥師職業,因此,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也是藥師職能新變化的要求。
1.4改善學生就業
能否構建面向就業的藥學教育,關系著醫藥院校的生死存亡。隨著近十年高校的擴招,藥學專業的本科生數量也迅速增加,學生的就業壓力驟增,尤其是2006年國家嚴格藥品審批制度以來,藥品生產營銷行業縮緊了招聘新人的需求,醫藥院校就業前途一向較好的藥學畢業生,就業率也不盡如意。但據資料顯示,我國的藥師市場缺口還非常大。根據2003年中國執業藥師論壇年會所提供的數字,按照發達國家藥學保健水平的正常配置,我國執業藥師的數量應該達到80萬人,而目前實際擁有人數不足l0萬人[5]。高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是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的關鍵因素之一。有戰略頭腦的高等醫藥院校,及時捕捉高等藥學教育發展趨勢的新信息,審時度勢,順應改革,必將迎來該院校發展的春天。
2 高等藥學教育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
深化高等藥學教育改革,建立面向藥學服務的高等藥學教育新體系,培養優質的藥學服務人才,需要從專業(方向)設置、課程體系、教學設計、教育方法、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等環節深入系統地調整與改革。
2.1專業(方向)設置
根據國家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方案,結合現有藥學專業的特點和社會需求,在寬口徑專業條件下培養藥學人才, 可采用前期趨同, 后期分化的培養策略。即: 前期的專業基礎課一致,從三年級開始, 可根據學生將來的就業志向, 設置4個培養方向, 即普通藥學方向、臨床藥學方向、藥物制劑學方向、藥品營銷方向,同時,還要積極探索藥學研究型和應用型兩種人才的培養模式。
2.2課程體系
當前我國藥學教育的課程結構基本上是以化學模式為依據,化學、藥學課程門數多、分量大,內容存在很多重復、脫節和遺漏現象,而臨床診斷、治療方面的內容幾乎空白,遠不能適應藥學服務模式轉變的趨勢,因此,建議做如下調整和修改:
2.2.1增加生物學與醫學基礎知識。寬廣的醫學和生物學基礎知識是藥學發展的依托。臨床藥師為醫藥結合型人才,所以應適當增加分子生物學、臨床毒理學、病理學、遺傳學等知識,以便更好地了解藥物作用機制及體內生化過程,將來能夠配合醫師指導和監督臨床合理用藥,開展藥學服務的工作。
2.2.2增加一些新型、交叉學科的課程。醫院藥學發展需要多個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可增設基因工程藥學、藥物經濟學、臨床藥物治療學等知識。
2.2.3增加人文學科知識,如社會醫學、藥學倫理學、醫用寫作、臨床溝通技巧等科目,將優秀的文化、哲學修養、文學藝術等高品味的文化素質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以適應當代醫院藥學的改革,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促進合理用藥為目的的藥學服務。
2.2.4有機整合化學、藥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突出知識的應用性,突出與藥學服務相關的比重,刪減偏重于藥物基礎科學研究的化學、藥學知識,以保證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完成必需掌握的知識。
2.3教學方法
改革當前的教學方法,加強創新訓練,培養自學能力。在傳統的藥學教育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講課內容多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很少注重學生的基礎學習,考試內容也不會超出大綱要求,大多數時候學生只要按大綱要求復習好功課就能取得好的成績。這種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教師必須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改為課堂啟發式講授,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和動手機會,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組織學生撰寫論文、查閱資料,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充分利用到實踐中去。同時, 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采用先進、直觀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
2.4師資隊伍
當前,能夠指導藥學生參加藥學服務實踐的教師缺口還很大;還可以采取培養、聘用和引進多種渠道,增加師資隊伍力量。可以有計劃地安排有能力的教師到醫院、工廠、藥檢所等部門的實際工作中,拓寬教師的知識面,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掌握教學和科研的方向,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可以聘用醫院、藥房有豐富藥學實踐經驗的醫師、藥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老師,醫師作為臨床藥學階段實習的指導教師,有助于學生與醫護、患者的溝通交流,促進藥學服務向深度發展。
2.5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優秀藥學生的必經之路。當前的藥學教育,實驗多為驗證性試驗,以掌握實驗室技能為主;實習時間安排短,多為在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機構中走馬觀花地、概念性地了解一下各機構的工作狀態,更少有深入臨床的實習安排,故培養的藥學人才無法承擔藥學服務這一任務。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改革實驗教學的內容,增加設計性試驗和綜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試驗的開設;另一方面,適當延長實習和見習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以及醫療機構的臨床藥學服務中去,建立起學校教學、醫院教學和企業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參與中擴大知識面和提高能力,增加學生藥學服務的信心和技能。
3 結語
培養藥學服務型人才是高等藥學教育的發展趨勢,是藥學教育的一個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國家、高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努力,創造一個適宜其發展的優良環境。目前我國藥學教育培養服務型人才雖然還存在不少障礙,但是值得欣喜的是,部分有戰略遠光的醫藥院校已經邁開了蹬向此艱難征途的步伐。人才培養必須有前瞻性,需要時間的提前量,這是教育的規律使然。我們相信,我國的藥學教育能夠承擔起培養社會需求的藥學服務型人才這一歷史任務!
[參考文獻]
[1]胡晉紅,蔡溱.藥學服務的實施[J].中國藥師,2003,3(3):15.
[2]黃旭慧,莊捷,王少明,等.臨床藥學服務在醫護人員中認知度的調研[J].中國藥房,2008,19(1):68-70.
[3]熊慧玲,陳玉文,楊亞明.藥店對老年顧客提供藥學服務的思考[J].醫藥導報,2008, 27(10):1284-1285.
[4]胡明,蔣學華,張志榮,等.國外高等藥學教育發展趨勢及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發展及定位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2007,42(21):1676-1678.
論文摘要:工業設計教學應把好意識關創意關造型關科學關人文關實踐關和結業關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在設計人才培養目標與力一式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小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在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應把握循序浙進的7個問題.以此對形成相關的課程體系與構建學科平臺。
第一意識關。建立與構建一個設計意識平臺.是工業設計教育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最為重要的一道關.是貫穿于整個設計教育的一條主線。設計意識是一種動態的設計思維.它包含了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正確思維習慣。對于進入工業設計領域即將從事設計工作.尤其是進行產品設計的人員來說.樹立他們的專業意識(設計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什么是工業設計.在設計教育中將要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學了后能十什么等。這些良好的設計意識平臺構建.為學生了解設計世界。自主學習、施展藝術構想開創了廣闊空問。囚此.在設計教育中.適時的開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等系列課程、講座.加強對學生進行專業意識的引導與培養.加強同外界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工業設計專家和知名人士開辦學術講座,介紹本專業學科的發展趨勢與學科前沿動態、信息和資訊。專業意識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要牽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在設計教育教學中應將專業意識的培養作為長期的目標和任務.并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
第二.創意關。一個國家需要有創新的機制一個民族需要有創新的思想與能力。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師史要有異于常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意思維。一件產品.如果小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理.將無法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也就難以為市場所接受.小能實現其增加附加值的設計目的。從這一點上說.創意是設計的靈魂。創意的關鍵又在于“創新”.它來源于創新意識和創意思維教學上應一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強化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而淡化其過于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力一而則要博采眾長.從前人的問接經驗和現實生活中汲取養分.做到“舉一反二”、“無中生有”
第二.造烈關“造烈”是工業設計特別是設計的最H_觀和最H_接的載體。工業設計最初在我國的出現與普及時和和被稱作“工業美術造烈設計”.并日_在很長的一段時問內都在沿用。可見造烈對工業設計的重要程度。一項設計.無論它的功能如何先進.內部構造如們精細.選用材料如們科學合理.它都將通過產品自身的形態體現出來.長短、力一圓、厚薄等基本體量以及配色力一案始終是消費者對該產品的第一印象.消費者是否接受該產品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第一印象.囚此.作為設計師.最初的創意也是以具體的產品造烈(形態)為依托.逐步完善其設計的。工業造烈設計與一般設計的區別就在于設計最初的觀念中就要體現出求美的意向。工業設計.首先要看產品造烈的款式是否新穎。本專業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缺少藝術靈性.最終很難創造出新穎的設計學生形態創造能力需盡早在學校里培養。
培養學生基本“手頭功夫”的設計索描(速寫)、設計色彩、效果圖(草圖)、構成術等課程就構成了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在造烈學習階段的課程體系。如何掌握與運用這些技能.是擺在教師而前的首要課題造烈能力的培養一般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達到:一是臨摹.通過對前人優秀作品的分析、理解與學習.掌握相應的規律和技術;二是寫生.通過對實物、產品進行寫生.提高對結構、形態、色彩、比例等的分析與應用能力;二是設計創作.造烈的主要目的并小在于能將現成的事物通過一定手段與方法表達出來.而在于設計、創作設計創作能綜合考察學生對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的把握.體現一定的應用能力和創造力。
良好造烈能力的培養與造烈習慣的養成.在于平時要養成“二多”、“二勤”的好習慣.即“多看、多想、多練”和與之相對應的“眼勤、腦勤、手勤”.其中“多看、多想”比“多練”史為重要。須知平時的觀察與思考對設計至關重要.如果我們僅把技術訓練作為造烈練習的唯一目的.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也就是“工具”而已。
第四.科學關。工業設計要求以科學的思考和藝術的陶冶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創造力培養的綜合訓練。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大師RaymondI}c}ewy有一名名言:“當我能夠把美學的感覺與我的工程技術基礎結合起來的時候一個小平兒的時刻必將到來。”當代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我l玉l召開“科學與藝術展覽”開幕式上所作的“科學與藝術”的專題發言中曾指出:“科學和藝術是小可分割的.它們的關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的。偉大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和情感又是分小開的……藝術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硬幣的兩而.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識。”
現代工業設計相對于最初的“造烈設計”而言.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它把物化的工程技術與文化、環境、美學、市場等設計要索結合起來.協調產品及其系統與人(使用者、消費者)的關系.協調人一機一環境的關系.涉及到人機工程學、心理學、生理學、力學、材料科學等范疇。設計師在完成設計力一案時應充分考慮產品的實用性、宜人性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同時應考慮產品的結構、力學與周邊環境的融洽程度以及用材、涂飾工藝、色彩等力一而的個性特征。
第It..人文關。工業設計廣泛涉及到人文科學領域。哲學、人類學、文化學、民族學、藝術、語言學、心理學、宗教、歷史等人文學科都在小同程度上與工業設計相關。它們向工業設計的滲透.正在產生的設計文化學、設計哲學、設計心理學、設計符號學.行為心理學、生態倫理學、技術倫理學等對工業設計有著較大的影響。從設計哲學的視野看來.工業設計的實質是設計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力一式.而小僅是設計物。正確的設計思想應是通過物的設計體現出人的力量、人的本質、人的生存力一式。
工業設計的目的.是通過物的創造滿足人類自身對物的各種需要.這與文化的目的小謀而合:“文化就是人類為了以一定的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可以預見.末來的工業設計的竟爭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的竟爭。
在整個工業設計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的課程的同時.選修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創造工程學、創造學原理、中外經典音樂作品欣賞、中國美術欣賞、中國傳統文化、文學鑒賞等公共選修課.以充實自己的人文索養.增強設計的后勁。
第六.實踐關。實踐是工業設計專業小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在“純理論”基礎上的“紙上淡兵”和“效果圖”的設計無疑難以解決產品創新的實際需要。這實際上就對設計教育學提出了一個關于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課題目前國內設計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片而強調課堂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忽視實踐教學。出現這種現象有其深刻現實客觀原囚一力一而.工業設計專業師資緊缺.專業實踐教學人員隊伍也嚴重缺乏,難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另一力一而.“實踐課”的界定也存在許多誤卜_.如將“實踐課”完全與理論課劃清界線.而導致理論教學小管實踐.實踐教學撇開理論.相與_脫節囚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力一而下大力氣改革實踐教學新晨
一是構建與專業培養要求相適應的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是加強校企合作.擴大實踐教學的內容與領域使學生能H_接從企業中得到實踐經驗,補充課堂教學的小足.同時增強“實戰意識”.體會真實市場的“殘酷性”而企業則可以充分享用學生(包括指導教師)所帶來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創意。
三是在師資配備上,應改革用人機制,從相關企業或設計公司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技術師和專業設計人員根據自身經驗和課題來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在滿足教學的情況下.鼓勵專業教師開辦相應的設計實體.作為專業的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