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4 12:32: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械專業技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當前農機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機推廣人員技術素質有待提高。“打鐵先要自身硬”。農機推廣工作能否扎實有效開展,關鍵取決于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現在的情況是,一大批老專業技術人員已退休,相當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年齡老化,知識落伍,新進的技術人員對推廣業務不夠熟悉,難當重任,青黃不接的問題比較普遍,加之缺乏先進的推廣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推廣工作開展。
(二)農民購買力較差。我國人口眾多,大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人均耕地面積很小,農民的總體收入較低,因此,大部分農民購買力偏低,拿不出更多的錢來購買機械。特別是部分人均耕地面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的地區,農業生產帶給農民的經濟效益有限,這些單純靠務農為生的農民根本不具備購買先進機械設備的能力。
(三)農機裝備更新緩慢。由于人們對農業現代化缺乏足夠的重視,投入資金有限,加上農機推廣體制不活,致使先進農業機械技術引進緩慢,機械設備更新不及時、種類不全、總量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對新型農業機械的普及和引進造成了較大影響。
二、新時期加強農業機械推廣力度的途徑
(一)強化農機推廣人員和農機手的教育培訓。作為整個推廣工作的主體,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因此,應高度重視對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盡全力將其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并對農業機械推廣人員進行耐心、全面、細致的專業技術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機手培訓和教育的有效性,保證農業機械推廣順利開展。
(二)建立健全農業機械推廣體系。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機械推廣體制是通過省級農機推廣總站,聯系市縣農機推廣站,相關推廣工作在鄉村農機推廣站全面開展。但這種四、五十年一貫制的農業機械推廣模式已經不適應農村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對農民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產量,但現階段采用的農業機械推廣模式并不能滿足農民這一要求。因此,應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革并建立健全農業機械推廣體系,結合農業機械推廣和農機技術指導,促進農民糧食增收,增加農民購買和使用機械的積極性。
一、市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市現有市級農機推廣機構1個,區(縣)農機推廣機構4個。市級農機推廣機構主要職能參與制定農機技術推廣規劃;組織農機技術培訓宣傳;研制、試驗先進農機技術和農業機械科研成果;對選定推廣的機具進行試驗、示范;制定本市技術規范、執行技術標準,參與農機技術推廣的鑒定;為農民和農村提供技術信息;指導區(縣)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群眾性科技織織、農民技術人員的農機技術推廣活動;受理農機產品質量投訴、對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區(縣)農機推廣機構主要職能負責本轄區農、林、牧、副、漁新機械化新機具的試驗示范推廣、技術宣傳培訓、咨詢、農機化質量等工作。市農機推廣站現有干部職工8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人、高級工2人。區(縣)農機推廣機構現有干部職工61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8人。全市農機推廣機構直接從事公共服務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比例1:0.08。工作經費來源財政撥款和農機推廣項目經費,資金用途主要是引進試驗示范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技術的宣傳培訓費;試驗、示范基點、基地費;現場會、巡回演示會等會議費;購買演示機具的購置費;下鄉人員補助費等。
二、工作成效與經驗
(一)技術推廣情況
近年來,先后承擔了機械化地膜覆蓋技術、谷物溝播機械化技術、機械深施化肥技術、日光溫室機械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技術、小麥(玉米)免耕播種、小麥秸稈撿拾、全方位深松、玉米秸稈揉搓、飼草打捆等技術試驗、示范、推廣項目;其中14項推廣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12項獲科學技術獎。通過推廣項目的實施,為我市推廣了一大批先進農機具,培養一大批農機技術人員,推動我市農機化發展。圍繞市政府重點工作,正在實施的農機化技術項目有保護性耕作技術、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果園機械化技術、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油菜機械化播種技術、青核桃機械脫皮技術,年實施保護性耕作面識10余萬畝、玉米機械化秸稈還田作業7余萬畝、機械加工玉米秸稈飼草13余萬畝、果園旋耕、施肥作業20余萬畝,玉米聯合收獲3余萬畝。根據農時季節,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機化技術宣傳培訓工作,幫助農民檢修、調試機具,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解決了農機化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根據果園管理需求和技術要求,積極開展果園機械開溝技術、機械施肥技術、機械除草技術、機械植保等技術服務;根據春、夏玉米播種農時季節和技術要求,積極開展地膜玉米機械化播種技術、玉米免耕播種技術、玉米硬茬播種技術、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機械深施化肥等技術服務;三夏三秋期間根據農機生產需求和技術要求,積極開展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玉米秸稈飼草加工技術,玉米聯合收獲等機械化技術服務,解決了農機生產中的一些技術問題,發揮了專業技術人員服務于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春播、三夏、三秋關鍵農時季節,印發果園機械化、玉米生產機械化、小麥生產機械化等新機具、新技術宣傳材料和培訓教材,技術人員結合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帶著這些宣傳材料在科技之春宣傳月、科普宣傳日活動及新機具、新技術演示培訓活動中發放。
推廣工作的主要經驗一是積極申報農機化試驗示范推廣項目,以項目帶動農機化的發展,實行項目目標責任制,嚴格按項目的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各項任務。二是圍繞我市的農業生產,引進先進適用農機新機具進行試驗示范推廣,滿足農業生產對機具的需求,不斷提高我市農機化水平。三是加強對農機技術宣傳和培訓,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進行農機技術宣傳,印發培訓教材、技術規范,舉辦機具現場會、培訓會等各種形式對群眾進行宣傳培訓。
(二)農機化質量工作情況
農機化質量工作的主要圍繞農機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服務質量開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市農機推廣站每年對200臺購置補貼機具使用情況和產品質量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對調查有問題的機具,及時將情況書面反饋給區(縣)農機管理站調查處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有效地預防了集體投訴事件的發生。二是市農機推廣站組織開展田間作業質量巡查。春播、三夏期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對玉米播種機作業質量進行了田間巡查,待玉米出苗后,再次進行了實地復查,通過調查整理,將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區(縣)農機(推廣)管理站,要求各區(縣)加大對玉米播種機田間作業質量的監督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三夏”期間,市、區(縣)農機推廣站組織農機質量監督信息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轄區內在用的補貼機具小麥、玉米兩用聯合收獲機、免耕播種機質量情況、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按照財政補貼機具調查表的內容認真調查填寫,對調查情況進行匯總形成調查報告。四是及時調查處理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維護農機手的合法權益。
農機化質量工作主要經驗:一是明確了農機化質量工作承擔單位及負責人,監督投訴信息員實行持證上崗。二是對投訴記錄、農機質量投訴監督便函、書面協議書、現場調查記錄、結案記錄等樣表進行了規范。三是對各種補貼機具進行質量調查,對有問題的機具及時給予調查處理,有效地預防了集體投訴事件的發生。四是三夏.三秋農忙季節,農機化質量監督投訴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深入田間對重點補貼機具進行產品質量調查,對作業質量進行巡查。四是農機產品質量投訴實行屬地管理和項目管理相結合的快速應急處理機制。通過市、區(縣)農機推廣站的共同聯動,使我市農機化質量工作健康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農機化質量工作經費短缺,制約工作的開展。
2、農機推廣隊伍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四、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強化公共服務,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力度,以試驗示范為核心拓寬服務領域,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和科技水平,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五、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礦山機械設備;診斷;維修;養護
中圖分類號TD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9-0097-02
礦山機械設備是礦山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的維修與養護直接其本身的工作效率和技術性能。設備在經過使用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維修和保養,否則時間久了會影響礦山的正常運行,因此,對礦山機械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故障診斷,是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必要手段。本文對礦山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維修和養護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望發揮借鑒作用。
1 礦山機械設備故障的診斷原理
1.1 診斷原理
礦山機械設備在正常運行和異常狀態下會釋放不同的信息,檢測儀器也正是利用這個原理對機械故障進行診斷。例如,設備的狀態變化會出現振動異常現象,或產生噪聲等機械信號。當檢測儀器檢測到這些敏感信號時就會自動實行狀態監控并作出進一步的分析和診斷,這樣就可以掌控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況,對設備可能發生的故障能夠及時的感應并作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檢測設備是否有故障發生,需要將溫度、壓力、振動變化等信息以電信號的形式輸入到信號處理設置,這個操作均是由傳感器來完成,因此通常情況下需要在診斷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將信號輸入信號處理裝置之后,系統就會自動的將之前存儲在內部的標準信號和診斷信號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差異,最后得出結論并采取措施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1.2 診斷方法
設備故障的診斷方法有很多種,通常將診斷技術從物理角度根據設備的信息特征分為溫度診斷、振動診斷、聲學診斷、強度診斷、壓力診斷、電磁量診斷等。
2 設備的維修和養護
維修人員的維修技術和知識是設備維修和保養的關鍵,因此需加強對人員培訓,在充分了解故障形成原因的同時能夠根據故障的特性采用適當的維修方法,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不了解故障的成因以及特性而盲目的進行錯誤維修,使維修工作適得其反,在提高維修效率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并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2.1 機械故障的信息特性
通常情況下,機械故障特性主要表現為潛在性、漸發性、模糊性、耗損性等,充分掌握這些特性對故障的成因和分析有一定的幫助,也是設備維修保養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2.2 機械設備故障的維修原理
機械維修通常指設備的維護保養和修理,例行保養和特殊條件下保養是維修保養的一部分,根據故障大小不同,修理也分為故障小修、中修、大修等方面,其中維修保養是預防性維修,而修理的對象則是具體的故障。如果設備中存在潛在故障,就需要進行設備預防維修,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設備零件的受損程度,使機械工作狀態良好。礦山機械設備的例行保養和特殊條件下保養是機械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維修工作是機械設備延長壽命的良藥,其主要工作包括、清潔、檢查、調整、檢定等,針對的主要對象還是外表性的,能夠有效維持機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機械設備出現故障機率;定期保養在級別上也有劃分,維修范圍和性能恢復程度會因保養級別不等而不同,一般定期保養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養。盡管高級別保養可以使機械的性能恢復良好,增加維修范圍,但仍會和從前的狀態存在差異,不可能完全恢復。
2.3 礦山機械設備維修與養護過程
礦山機械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應嚴格遵守各項相關的條款規定,在使用機械的同時加強對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不要只是注重工作任務而忽略設備的保養,等設備故障發生了才采取措施。礦山企業的管理人員應嚴格加強機械設備的管理,為企業工作人員灌輸機械設備保養的重要思想,提高保養覺悟,定期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增強員工職業道德意識和安全意識,使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得到提高,使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制度不斷的得到完善。
2.4 礦山機械設備維修與養護的操作要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機械設備的發展也逐漸擴大,機械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已經對設備日常的運行狀態有著直接影響,已經成為各大企業關注的焦點,對維修和養護的研究也越發深入,使現代機械設備的維修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礦山機械設備因一些限定條件,很多維修技術不能使用在這種大型機械設備上,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條件,在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意識上多下功夫,為工作人員提供定期的專業技術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工的維修技術水平,能夠合理使用正確的維修方法,使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性能盡可能的延長和恢復,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提高企業效益,降低生產成本。
2.5 目前礦山機械設備維修和養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的礦山機械設備的維修和養護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存一些問題,還有很多錯誤的維修方法,對設備的維修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例如,對故障發生的原因及過程不能正確的掌握了解,導致在維修時沒有實質性目的,只是盲目的更換零部件,這種換件修理的方式是目前比較普遍的問題;還有在換件時對新件的質量不做檢查;對零件的清潔、去污不到位,腐蝕等現象。造成以上錯誤維修方法的原因主要由兩方面引起,一是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較低,二是缺乏責任感,職業道德意識不足。可以通過加強對維修人員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提高維修技術水平,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各階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
3 結論
礦山機械設備的維修和養護工作對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工作效率有直接影響,但因礦山機械工作環境約束影響,為設備的維修和養護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克服環境困擾,完善機械設備的維修和養護工作已經成為各礦山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在設備的故障診斷、維修與養護、工作人員等方面需作出更嚴格的要求,以滿足機械設備維修和養護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胡建偉.煤礦綜掘機械設備的維修與養護探析[J].機電信息,2013,9:82-83.
[2]馬秀林.淺析礦山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3,21:110.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發展現狀對策
一、自然地理概況
勐海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西部,地處東經99.56°~100.41°,北緯21.28°~22.28°之間,年均氣溫18.7℃,年均日照2088小時,年降雨量1341毫米,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535米,屬熱帶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總面積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3.45%,壩區面積占6.55%,有水田25.9萬畝,旱地35.8萬畝,擁有萬畝水田以上的壩子有:勐遮鎮、勐海鎮、勐混鎮、勐阿鎮,一年四季適宜水稻生長,盛產滇隴201、滇屯502等優質米,素有“滇南糧倉”之美譽。
二、機插秧發展現狀
勐海縣自2003年開始引進示范水稻機插秧這一新型農機農藝技術來,通過農業農機技術部門的試驗、示范與以點帶面的方式,插秧機逐步被農民群眾接受認可,水稻機插秧面積逐年擴大。2003年至今全縣累計推廣機插秧2萬余畝,節約水稻栽插資金100余萬元,提高糧食產量60萬公斤。
1、水稻插秧機數量和機型不斷豐富
插秧機的品牌從原來的東洋PF455S、久保田SPW-48C,增加至現在的久保田SPU-68C型、碧浪BILANG、常發2ZS-4等幾種。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水稻插秧機69臺,分布在9個鄉鎮。其中,高速插秧機4臺,手扶步進式插秧機65臺。
2、農機服務組織不斷完善,服務隊伍逐步壯大
隨著國家農業機械化推廣力度的加大,農業農機推廣部門的經費得到保障,人才隊伍得以充實,農機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服務“三農”能力也不斷提升。目前,全縣除財政全額撥款的縣、鄉農機推廣部門外,還有民營性的農機公司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全縣有民營(個體)農機公司11家,各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5家,從業人員達300余人。
3、技術逐漸成熟,面積不斷擴大
由于開始引進示范時秧盤育秧的技術不成熟,農民操作不當與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了試驗示范效果不明顯,農民群眾不接受。隨著近幾年國家對農機購機補貼金額的提高,適合山壩區的機型配套,農業農機部門的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勐海山壩區發展的水稻插秧機集成技術。從2003年全縣試驗示范的50畝推廣增至2012年的6961畝,增幅達139.2%,鄉鎮也從壩區的勐遮鎮、勐海鎮輻射帶動至全縣的7個鄉鎮。
4、農業機械化水平邁上新臺階,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
勐海縣近幾年的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迅猛,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中的耕作機具與運輸機具。耕作機具包括大、中、小型耕整機與大、中、小型聯合收割機等。目前全縣有各種耕整機3萬余臺,各種聯合收割機84臺,這為勐海進一步實現水稻栽插機械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統計,全縣壩區鄉鎮的農田機耕率已達100%,機收率已達80%以上。
三、存在的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勐海縣農業基礎設施包括水利設施近幾年得到了較大改善,特別是壩區鄉鎮。但是山區與半山區鄉鎮的農業基礎設施還相對滯后。隨著近幾年的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勐海連續干旱,全縣原有的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庫和一些蓄水壩塘已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另山區與半山區鄉鎮的耕作田塊不標準,不利于農業機械的操作。
2、農民對水稻栽插實現機械化的認知度不高
勐海縣在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上還存在不少誤區與盲區,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應用。一是對機插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二是由于歷史上推廣機插秧技術多次失敗,許多人對新一輪機插秧技術缺乏必要的了解,對機插秧技術能否穩產高產心存疑惑,信心不足;三是重視程度不夠,對機插秧的推廣應用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推廣力度不大,效果不佳;四是重視了壩區的示范推廣而忽視了半山區與山區的示范推廣。
3、農機隊伍建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勐海縣農機推廣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是非專業工作人員占1/3以上;二是對新型農機缺乏實踐操作經驗;三是水稻機械化栽插的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與技術嫻熟的機手較少,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水稻栽插時的需求。另擁有插秧機的農戶規模小而分散,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化程度低,服務范圍和領域較窄。
4、其他方面的問題
一是機械化插秧技術關鍵和難點是育秧,育秧技術農藝較為復雜,農民不易掌握;二是水稻品種多,種植要求差異大;三是步進式插秧機行距不能調節,30厘米的行距對有些品種和土壤肥力偏差的田塊來說太寬,影響水稻產量。
四、對策及措施
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水利設施的投入
隨著國家近幾年正在投入的土地整治、興滇睦邊、臺地平整和愛心水窖等一批項目的實施,抓緊完善田間生產道路、耕作田塊及排灌溝渠。全縣現有的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庫和蓄水壩塘搞好除險加固與擴建,爭取勐滿水庫、勐遮的曼桂水庫早日動工,增加日常蓄水量,確保春耕時生產生活用水。
2、加大對水稻插秧機的宣傳力度,爭取政府政策扶持
在近兩年水稻機插秧示范推廣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政府和職能部門應站在全縣糧食生產安全的高度加大機插秧技術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機插秧技術優勢,加大廣大干部和農民群眾對機插秧的認知程度。把機插秧技術列入經常性農業推廣項目,財政每年專門安排部分資金給予農民機插秧種植補貼。另外要不斷擴大試驗示范的點與面,有組織、有計劃的推廣機插秧技術。
3、搞好技術培訓,提高農機專業人員素質
采取舉辦機插秧技術培訓班,召開現場會和座談會交流會等形式來提高農機專業人員素質。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對機具性能的了解,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對水稻品種特性的了解,對秧盤育秧,大田管理與水稻病蟲害等技術農藝的掌握;培養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方式技巧,更好的開展工作。
4、加強農機與農藝的結合
要加強農機與農業技術部門合作,成立由農業和農機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機插秧技術指導小組或辦公室,共同來指導推廣機插秧技術的普及應用。在插秧時,根據水稻的特性調節好插秧機插秧的適宜株距、秧苗的喂入量和栽插深度,保證單位面積內秧苗的栽插苗數。秧插好后,要組織技術人員指導農民抓好田間管理,特別要注意分蘗期高峰苗的控制,避免造成無效分蘗過多、穗小,做到農機與農藝充分結合,達到穩產高產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工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其高效率、高精度和智能化的建設與工程機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機械設備性能的好壞對公路施工的質量和進度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于機械設備的管理也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1擁有大規模機械設備的優越性
1.1掌握施工主動權
對于公路施工隊來講,擁有相當規模的機械設備,就不會因為沒有機械設備應用而向別人借,受制于他人,不能隨時都能用到設備,處于被動局面,充分掌握施工進程的主動權。
1.2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公路建設的工程項目中,一般路基工程中機械部分的產值占到2 0%~2 5%,路面工程中占10%~15%,在工程機械的產值至少有10%左右的利潤,如果全部租用別人的機械設備,這部分利潤就完全流失了。
1.3培養更精銳的技術人才
隨著機械設備越來越智能化,其操作程序也越來越復雜化,擁有相當規模的機械設備,務必需要有相關專業技能的操作人員來操作,所以需要對本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操作水平。
2公路施工中機械設備管理出現的問題
2.1內部管理機制沒有完善
雖然國家交通部和省、市公路相關管理部門對公路施工的機械設備管理和使用十分重視,并制定了一系列完善設備管理規定,但受實際施工中各種因素的限制,實行起來顯得太蒼白無力,例如,某些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結構,人員職責分配不明確,導致管理層和操作層之間形成脫節,使得機械設備使用的“三定”制度、保養制度、使用制度以及經濟核算制度等的實行都很艱難。
2.2機械設備相對落后,而設備引進太盲目
為了節省開支,施工中的機械設備都是用到不能再用為止,大多設備都顯得老化嚴重,技術狀態較差,甚至出現工程必須的大型設備缺乏,工程機械的數量、型號和工程施工條件、工程質量無法匹配等問題,這樣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和進程。而很多企業也發現了這一問題,但購置機械設備時沒有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高生產率,盲目引進大型設備,而這些設備的使用率很低,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2.3機械設備使用、維修人員的素質不高
隨著公路施工中對精度和進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施工用的機械設備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其修理水平也越來越高。這就務必要求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有比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而現實中,能單獨完成任務的技術人員很少,造成維修人員不會維修機械的局面在企業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些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低下,對于公有設備不愛惜,也不按照相關規程進行操作,更加加速了機械設備的磨損速度;企業也沒有對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也是間接造成了企業缺乏高素質人才的原因。
2.4機械設備使用過度,與其保養相互脫節
某些企業為了趕工期、搶進度,不惜讓機械設備全天24小時工作,在設備管理上出現“重用輕管”的現象,使得設備長期處于超負荷的情況下工作,而且在停機狀態下,企業相關部門也沒有制定相關的機械設備維修保養計劃,只是在設備出現故障時才進行維修和保養,這只是加速設備的損壞,增加維修費用,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
3公路施工中機械設備管理問題解決的措施
3.1完善企業內部機械設備的管理機制
企業內部相關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的設備管理體系,健全設備檔案,完善設備技術資料和設備使用記錄,并將各個設備責任落實到個人身上,做到無論哪個設備出問題就能找到相關負責人追究責任。定期要對設備進行嚴格抽檢,及時發現問題后并立馬解決問題;對違章操作人員進行嚴厲處罰;停用有故障的機械設備,并由專業的維修人員解決故障;嚴格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做好富余設備的維修、封存以及保養工作,并努力尋找新的使用渠道為企業增值。
3.2加強企業設備技術培訓力度,培養高素質人才
企業應該加大內部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全體管理、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操作人員不僅要懂得工程機械的結構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而且還能對工程機械出現的故障進行快速的診斷和維修能力,提高了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還能避免因人為因素引起的工程機械的損壞,縮短了機械設備的維修時間,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利益;同時也要加強維修人員的培訓力度,對操作人員不能解決的故障,維修人員要有專業的技術能力去解決機械故障。
3.3注重機械設備的保養,制定相應的保養計劃
無論什么機械,在運行一段時間后都會出現某種程度的磨損和故障,為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設備管理部門要定期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查,做好維修和保養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證每臺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產。設備管理部門還要針對機械設備的使用頻率制定相應的保養計劃,最大程度的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高職教育;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職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然而高職教育的理論研究遠遠落后于教育實踐,高職教育要想培養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推進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建立現代職業教育課程觀,構建適合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就成為辦好高職教育的關鍵。下面僅就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做些初步探討。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掌握數控技術應用知識,能夠從事模具加工設備的調試與維護、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冷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壓鑄模與鍛模設計等工作的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高職畢業生既要掌握專科層次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又必須具備很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夠在畢業后立即上崗工作。因此,應當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互相交叉、滲透、補充、促進,并貫穿專業教學的始終。此外,實踐教學應遵循技術教育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先進,從單一到綜合,使學生逐步掌握適應崗位要求的職業技能,從而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結構
應當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來構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整個體系由五種類型的實踐環節構成,分別是:基本技能實踐、實驗、專業技術實踐、綜合實踐、社會實踐。
(一)基本技能實踐
基本技能實踐是實踐教學的初級階段,主要培養本專業應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基本技能實踐,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1)掌握技術人員必備的基本動手能力;(2)掌握本專業主要工種的基本操作技能;(3)為理論教學建立感性認識,打下良好基礎。
基本技能實踐包括機械加工實訓、鉗工實訓、信息處理實訓及熱加工實訓等項目。其中,機械加工、鉗工實訓主要培養學生對本專業主要工種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生產現場常用量具的使用,常用刀具的使用,常用機械拆裝工具的使用,常用設備的操作等。信息處理實訓主要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表數據信息的能力。學生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和本實訓環節的實踐,應達到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二級水平。熱加工實訓主要培養學生了解熱加工(鑄造、鍛造、焊接和熱處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實驗
實驗是配合理論教學的實踐環節,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中起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實驗,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1)使學生對理論教學有感性的認識,以便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論知識;(2)使學生掌握各類實驗所用設備、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3)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的能力;(4)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其中,主干課程《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材料》、《設備控制技術》、《機械加工技術》、《機械加工設備》、《冷沖壓模具及設備》、《模具CAD/CAM》、《塑料模具及設備》等都安排了相應的實驗。實驗類型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
驗證性實驗驗證理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掌握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技能。
綜合性實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探索問題的規律,解決實際工程中的新問題。
設計性實驗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確定實驗步驟。此類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在這一實踐環節中,應當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一般來說,應將實驗與理論教學結合進行,個別實驗可以單獨設課或以專用周的形式進行。
(三)專業技術實踐
專業技術實踐主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中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能力訓練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獨立工作能力。專業技術實踐包括課程設計及實踐專用周等。
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全面綜合運用本課程及有關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相關內容設計的能力。
實踐專用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本課程及有關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的能力。
(四)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是教學過程最終階段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綜合實踐,學生應樹立現場生產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管理意識、經濟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良好的敬業精神與職業道德,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和迎接挑戰、努力進取的勇氣,從而完成就業前的職業能力的綜合訓練。
綜合實踐包括崗位實訓和綜合實訓(畢業設計)。
崗位實訓選擇專業對口,生產技術先進和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為實訓基地,使學生獲得完整的企業生產過程和組織管理的綜合訓練。
綜合實訓(畢業設計)這是全部教學過程中的最終環節,也是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所規定的設計任務,收集資料、思考研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有關模具設計、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工作,使學生受到技術員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設計計算、分析問題、查閱資料、繪圖、文字表達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五)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勞動素質及身心素質。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明確奮斗方向;只有具備良好的勞動素質,才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增進與勞動人民的情感溝通,為將來從事艱苦工作做好思想準備;只有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才能在競爭中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挫折,才能在工作中不斷進取,發揚協作精神,激發創作精神。
社會實踐包括軍訓、公益勞動、勤工儉學、社會調查、謀生訓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
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
整個實踐教學體系可理解為三個階段和四個方面的實踐能力,共同構成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模塊。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進行技能基本功訓練,如信息處理實訓、鉗工實訓、熱加工實訓及機械加工實訓等;第二階段進行專業技術訓練,如冷沖模具課程設計、塑料模具課程設計、模具CAD/CAM技術與應用實訓,模具數控加工實訓等,要求學生最終通過勞動部門的考核鑒定,取得相應的技能證書;第三階段進行綜合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既打下較好的文化基礎,又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能力,真正成為能力素質和人文素質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二)實踐教學體系四個方面的實踐能力
設計能力主要培養學生繪圖、計算、查閱資料和文字表達能力,由計算機繪圖實訓、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冷沖壓和塑料模具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組成。
傳統機械制造技術在模具加工上的應用能力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傳統生產設備的安裝、調整、運用維護與檢測的能力,由基本技能訓練、實驗、崗位實訓等組成。
現代機械制造技術在模具加工上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現代機械制造設備的安裝、調整、運用及維護的能力,由模具數控加工實訓、模具CAD/CAM實訓等組成。
關鍵素質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勞動素質和身心素質,由軍訓、公益勞動、勤工儉學、社會調查、謀生訓練(暑期打工)等環節組成。
實踐教學體系的安排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總周數126周,實踐教學周數為57周,占總周數的46%。在實踐教學周的57周中,基本技能實踐13周,占23%,專業技術實踐20周,占35%,綜合實踐12周,占21%,社會實踐12周,占21%。此外,實驗依附于理論教學,各門課程實驗共計154學時,約折合成5個實踐周,未計入實踐教學總周數。
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措施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抓好“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一方面從企業引進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師資隊伍,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加大在崗教師培養的力度,通過下廠掛職鍛煉,參與技術服務、產品開發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使他們既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全面開放實驗室、實訓室改革實驗室、實訓室的管理體制,相關實驗室、實訓室的管理權下放到教研室,實行系、教研室二級管理,課余時間全天開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自行設計和開展實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而且有利于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實踐教學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思考、理解和總結的能力,進而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實踐教學環節側重平時考查,根據學生的現場表現,動手能力和實驗報告、實習日記、設計圖紙、說明書等進行綜合考查。考核可采用口試、答辯和現場操作等方式。在信息處理實訓、數控加工實訓、機械CAD/CAM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中,要求學生必須取得勞動部門頒發的相應的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實踐教學環節成績一般分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個等級。
參考文獻
現受政府委托代管、管理行業的專業性協(學)會48家、事業單位19家,承擔著行業信息統計、科技、質量、標準、機電產品進出口及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協調服務等業務職能。
10年來,中機聯秉承著“以振興為己任、以服務為宗旨”的辦會方針,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植根行業、惠及會員,按照有為有位、創造精品的工作要求,在服務政府、引導行業、反映訴求、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努力發揮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績,連續兩屆被評為民政部先進社會組織,并榮獲5A級行業協會資質認證。
幾年來,在原人事部、人社部的直接領導和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的指導下,協助政府在現代制造領域開展了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做了一定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認識,將“653工程”納入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整體工作,予以重視
2005年,受原國家人事部委托,中機聯承擔了組織實施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簡稱“653工程”)工作,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在職培訓,更新、補充專業技術人才的現代制造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工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時展對技術人才的新要求,6年培訓40萬人(含輕工5萬人)的任務目標。
接到委托任務后,中機聯領導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學習研究,一致認為:實現機械工業的振興發展,科技是先導、人才是基礎,國家組織實施“653工程”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長遠大計,是推進行業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委托中機聯承擔此項任務,是對我們的信任,應站在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高度加深理解和認識。作為行業唯一的綜合性行業協會,承擔著引導行業、服務行業、實現振興的光榮使命,發揮行業管理的支撐作用責無旁貸。
盡管面臨無經驗、無經費、無專職人員和無工作手段渠道等種種困難,但觀念認識的統一和提高,為我們開展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也堅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一致決定,從大局出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破解難題,確保任務完成。
二、夯實基礎,將“653工程”納入規范化運作軌道
“653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從長計議,要有組織保證,責任到人。
我會從建立組織、落實責任入手,成立了會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負責整體工作的組織實施;組建了由10個專業協、學會、7所高等院校專家、教授等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確定了技術咨詢、項目指南以及教學大綱、教材、課件的審定等職能;明確了工作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與服務。
三層組織機構及責任的落實,成為整個工程順利進行的組織保障。
同時,注重健全機制,形成制度。針對工程程序嚴格、涉及面寬、組織量大的特點,我會首先根據整體工作部署,進行了調查研究,與地方人事部門、行業組織進行了溝通與協調,先后在京、津、滬、黑、吉、遼、湘、鄂、蘇、浙等地區建立了地區組織機構,確立了由省級人事部門牽頭,地方機械組織或行業主管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
其次與原人事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了《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辦法》,正式啟動了“653~2程”各項工作。
接著制定了《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細則(試行)》,明確了工作體系、分工、申報、審核及批準程序與備案、、證書發放、登記等管理流程,為運行機制的形成和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認真組織,將“653工程”作為服務振興的重點工作加以落實
遵循做好服務的根本宗旨,本著創造精品的工作要求,我會始終將“653”工程作為中機聯的重點工作。
首先是打造聲勢,營造氛圍。為廣泛宣傳“653工程”的目的意義,吸引調動社會多方力量關注、參與工程實施,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同志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途徑大力宣傳工程的重要意義。行業網站專門設立了欄目和服務平臺,中機聯會刊、主要領導的講話等,都成了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使工程實施的有關信息和工作情況,得以及時向社會和行業,既擴大了宣傳又實施了服務。
其次是深入發動,加強引導。我會于2007年組織召開了“653工程”工作會議,相關行業協(學)會、省市協會、科研院所、企業及院校約100多名代表出席。
會長致信祝賀,提出希望;戴光前理事長出席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中機聯主管會領導做了《工作報告》,總結了階段工作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新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組織了專題討論,聽取了工作意見和建議。會議達到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上下同心加快實施的預期效果。
同時,注重精選項目、確保實效。
我會于2008年年初,組織召開了領導小組擴大會議,討論研究并通過了現代制造領域“653工程”培訓指標分解方案,會后下發了《關于分解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培訓指標的通知》。
同時,經人社部批準,向社會公開了組織征集的7批118個教育項目。申報、審核批準了4批90家施教機構,確保了行業培訓任務的有效進行。
幾年來,在(原人事部)人社部的領導和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的指導下,在各省人事部門、行業地方、專業性協(學)會及施教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我會緊密結合行業發展,在電子制造、新材料、重大裝備、精密儀器、汽車工程、系統集成等重點專業技術領域,先后舉辦9期高級研修班,邀請多名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學員授課。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名專業技術骨干參加了學習。
通過大規模開展數控加工技術、汽車制造工程、模具設計與制造、綠色制造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活動,逐步豐富和完善現代制造領域的繼續教育課程體系。
通過與地方和專業協會、大專院校合作,在信息化、機電一體化等面向現代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自主研發能力,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升了制造業的科技水平,受到企業的歡迎。
2011年6月,我會已完成46萬人次(含輕工5萬人次)的培訓任務,提前、超額完成了政府下達的培訓指標,相關工作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
近期,為適應“十二五”國家經濟社會建設與行業振興發展的需要,我會組織了行業人才狀況的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組織制定了“十二五”機械行業人才培養規劃,并于今年初在全行業印發;參與了國家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門有關行業人才規劃的編寫工作。
為持續推進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發展,我會一方面從思想認識、內部管理、合作機制、課程設置、擴大規模等方面,進行系統總結;一方面主動啟動了《現代制造領域繼續教育科目指南》的課題研究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已完成課題
的編寫,課題成果將廣泛運用于下一步教育培訓工作。
幾年來,我會在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
主要是: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還有待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尚需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廣泛性仍需強化;工作的手段、條件以及外部環境還需改善。
同時,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同配合,對工作關系的進一步理順、對基層企業培訓的新需求、效果反饋等,也需要進一步溝通、調研和加以改進。
四、幾點體會及工作建議
(一)幾點體會
行業協會組織受政府委托承擔“653工程”教育培訓是一項新的工作,也是行業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項重點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不斷深化對更新工程重要意義的認識,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奠定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礎;
二是必須重視基本建設,從組織機構、工作體系、課程選配、教育效果等細節入手,不斷促進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形成科學的管理體制;
三是必須注重工程質量,精選項目、精選培訓機構,更要注重實施的質量和效果,邊干邊總結邊改進,努力將工程做成精品;
四是必須堅持從長計議,緊密結合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確定方略,將更新工程納入行業及協會發展的要務,抓緊抓好;
五是必須堅守有為有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貼近、積極作為,以高質量的服務贏得政府、行業和企業的認可。
(二)工作建議
1.進一步創新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工作體制機制
按照政府主導、行業服務、施教機構支撐、企業主體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個在人社部直接領導下、由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牽頭單位及相關方參加的工作指導委員會,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和作用,從源頭,上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并以此建立起工作的長效機制,引領知識更新工程的持續開展。
2.重點解決好條塊的作用發揮與有機結合問題
明確職責分工,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希望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熟悉行業、了解企業、專業突出的優勢,在參與制定行業知識更新工程基地的評估標準工作、專業培訓基地的推薦、考核、評估與專業科目的設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5.積極改善現有的工作環境與條件
加大對知識更新工程的輿論宣傳,提高社會的關注度。對強化繼續教育,政府提出限定要求,協會推進,改變無強制力、約束力、只是軟任務的現狀。
同時,改變現有實施工作中支持政策軟、指標硬、力度不夠的狀況,積極努力為各方創造更寬松、更有利的工作條件。
如開展工作經驗交流、問題研討,加強對承辦方、牽頭方工作的指導;建立國家專項基金,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對行業組織實行購買服務;制定激勵政策,改變干與不干、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調動積極性等。
4.加快知識更新工程制度化、規范化進程
知識更新工程要進一步明確分工、流程、責任、要求。對委托單位實行有進有出、有獎有罰的動態管理。
在證書的管理上,納入國家繼續教育證書范圍統一管理,由人社部統一監制、監管,按照授權由牽頭單位負責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