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11:50: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it課程學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改治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覺得政治無趣其實是因為不了解政治。高中政治課程分為三個板塊——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每一個板塊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比如說哲學板塊,這是筆者最喜歡的一個部分。古人曾說,哲學是一門智慧的學問,哲學又是眾多哲學理論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哲學是思維的競技,是思想的碰撞,正是在這種碰撞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在哲學常識的學習中,我們會折服于先人的睿智,會沉迷于自己的思考。此時,哲學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門必修的課程,而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游戲、一場扣人心弦的思維比拼,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所以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將政治課和意識形態畫等號、和時事政治畫等號,認為政治課是意識形態的強行灌輸,這樣就是扭曲了政治課的本來面目,使學生“談政治課色變”,從而影響其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任何學科的學習不是僅僅靠刻苦就行的,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生覺得政治課很難學好,關鍵在于沒有找到適合政治課、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面筆者介紹兩種學習技巧,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1.重視原理。原理可謂是政治課的基礎,整個高中政治課程大概就是由一個個原理構建起來的。這些原理就好比一個人的骨骼,而教材中的例子就好比一個人的血肉,有助于學習者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如對于“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原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生活中的例子對之進行闡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原理就是“宗”,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原理”這一塊,最好能夠將重要的原理爛熟于心。
2.重視邏輯聯系。在高中政治的五本教材中,原理何其多,要想將它們都記住且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調取出來,還要注重原理之間的邏輯聯系。我們可以對原理先進行歸類:最簡單的第一層次的歸類是按照政治課的三個板塊進行,分為政治常識、經濟常識和哲學常識;第二層次的歸類是在已有的三板塊中對于每一板塊按照課本的章節或者按照你自己認為的邏輯結構進行,只要能夠有利于原理的記憶即可,就這樣一直分下去,直到不能再分為止。這樣就能形成一個邏輯結構圖,對記憶裨益很大。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認為,面向全體學生,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氛圍來激活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上述信息,我們可得出:(1)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需要,構建寬松自由學習認知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深化語言知識理解。(2)運用合作探究模式來深化任務教學原則,是增強學生體驗和提高運用技能的有效辦法。(3)通過學生的總結反思來升華教學過程和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綜合運用能力水平。
一、構建自由寬松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語言學習的激情來源于感興趣的話題內容,創設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則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程學習的有效途徑。這樣自由寬松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語言學習激情,幫助學生深入感悟文本學習內容,增強學習興趣。
這種自由寬松學習氛圍,能夠有效體現課程教學的生本主義教學理念,能夠幫助學生充分激活思維靈感,主動融入課程教學。這樣的自由寬松學習氛圍,應該在體現“平等性”和“自由化”的前提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語言學習感官思維,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激活。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以為學生創造“人人參與,個個交流”的平等學習機會為要求,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心理需求,以自由參與和主動學習為特征,讓學生能夠彰顯鮮活思想和鮮明個性,滿足語言學習發展需要。
這種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營造更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學習情感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筆者在《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lucky escape”教學中,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文本表達主題大意的前提下,根據故事情節,發揮想象思維:What do you do when you meet the same thing?并建議學生能夠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來就文本中Susan、Justin、Paul等角色來進行模擬對話,現場表演,以吸引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
二、構建主動探究學習過程,增強學生認知體驗
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運用任務型教學原則來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能夠更好促進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內化生成。從教學實踐來分析,為學生設計好任務探究目標、任務要求,鼓勵學生能夠運用同桌、小組、師生等學習力量深入參與課程學習交流,幫助學生加深認知體驗過程。這些方法運用主要體現“合作性”和“主體性”,即要求學生能夠在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前提下,運用多種學習力量,深入感悟課程文本表達學習內容,以同桌討論、小組探究、師生對話等形式來參與課程學習交流,以增強認知體驗。
該種教學模式能夠融合任務型教學和主動探究要求,將學生的語言學習需要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機融合。像在《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 Hosting a charity show”中,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閱讀中的語言知識要求,通過同桌討論交流概括文本表達主題來加深理解感悟。同時,以小組合作形式就Why do the author want to have a charity show?和How to have the charity show?來進行深入思考探究,加深學習理解感悟。
三、構建總結反思學習方法,升華學生學習思維
新課程初中英語教學認為,關注學生語言學習技能和方法培養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多從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構建相應的教學策略,更能夠豐富學生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形成多樣化的學習策略。
特別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總結反思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語言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在構建總結反思學習方法中,應該要求學生能夠就學習目標達成、學習過程探究、知識積累等方面進行總結探究,并建議學生能夠對課程文本資源、學習調控等方面進行概括總結,可通過語言對話、書面表達、情境模擬等總結文本知識運用要求以及特征,幫助學生開闊學習思維,強化語言學習認知過程,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上述構建模式運用能夠在體現學生課程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基礎上,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語言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述構建,能夠使得學生認識學習過程和方法更為豐富,更能夠符合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7(1).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習方法;教學經驗
生物是一門理論性以及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所以很多學生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上感到很困難,覺得不知從何下手,也因為生物這門課程的理論性以及實踐性都非常的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這也就說明學生進行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生產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得以幫助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發展。對于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一些方法,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
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
生物這門課程因為其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所以平時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個嚴謹的思維,但是,一般的學生很難在短的時間內培養出這種嚴謹的思維能力,這樣也就導致了學
生在生物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很難找到生物學習的突破口,感覺到無能為力,不知從何下手,這樣,也就導致了很多的學生對于生物這門課程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習的時候有一種嚴謹的思維能力,注重思維的邏輯性,環環相扣,最終找到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突破口,從而漸漸地對高中生物的學習產生出自己的興趣。而這樣嚴謹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小方法可循,例如:(1)在平時的教學以及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
以及牢固。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一種傳輸,以及在腦海之中對這些理論知識的加固,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牢固的理論基礎知識,來發展他們嚴謹的思維能力。(2)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有一個高強度的調用。學生在平時的生物課學習過程中,要將這些理論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理解,然后再將它們消化吸收,最終成為自己的知識,這樣才會對嚴謹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這個特殊性就在于,它不僅需要具備很強的理論知識,同時,它的實踐性也非常的強,所以,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以及學習中,多進行一些教學實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加深他們對于理論知識的印象,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也有以下幾種方法,例如:
(1)多給學生一些動手實驗的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時間緊,任務重,這樣也就導致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以及足夠的機會進行自主的動手實驗機會,而都是教師代勞,將實驗結果進行公布。這樣一種學習不能很好地加深學生的印象,達不到想要的效果。(2)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驗。實驗要帶有目的性,帶著問題去實驗,會加深實驗印象,會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實驗過程,所以,要讓學生在平常的實驗過程中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驗,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實驗能力。(3)在實驗的時候學會進行總結??偨Y是對實驗內容的一個很好的復習以及加深印象的方法,學生在日常的實驗過程中學會對實驗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這樣,會加深實驗的印象,從深層次了解實驗的主要內容,提高動手實驗的能力。(4)堅持多做實驗。動手實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他需要的是學生的堅持,在每天的學習之余可以進行一些小的實驗,長此以往,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才會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三、幫助學生理清生物知識結構
生物課程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理清知識結構,明確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然后自己再進行歸納總結,這樣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在日常的生物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才能讓學生更好地
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所以,我們在生物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去理清知識結構,抓住知識主線索,抓住學習的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歸納總結,更好地學習生物課程,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物課程的學習方法,學會自己更輕松、更全面地學習生物。
四、教學要循序漸進
生物課程的學習,本就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如果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較為困難的、較為復雜的內容的話,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先從簡易的入手,弄清脈絡,加強對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牢固,再去學習一些深層次的知識。如果基礎知識不過關的話,則很難進行下一步的更為深入的學習。同樣,我們在平時也要告訴學生,在他們的自學過程中,要先從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入手,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然后再適當地去進行一些深入的復雜的學
習,來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
綜上所述,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了一些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高中生物課程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去學習生物這門課程,也有利于生物能夠更好地運用到今后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進行生活、生產的實踐,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這樣子的話,也可以更好地發展我們的生物教學,也能夠更好地發展生物教育。
參考文獻:
[1]楊慶榮.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的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
一、以新課改理念為先導走進新課程。
用新課改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利用閑暇時間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專著,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培訓和學習,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向領導學,向同伴學,向書上學。保證理論學習的高質量的走進了新課程。
二、注重課堂教學實踐。
“把理論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中為此,我力爭從以下幾方面改正:
1、備課。
認真的學習教材,熟悉教參,恰當處理好教材?,F代課程論認為:教師不應是被動的執行課程,而應成為課程積極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所以創造的使用教材內容,當認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適合學生的學習狀況時,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價值的主題情景時,就更換主題情景。其中,教材內容“班本化”是重要的方法。更換后的主題情景更適合學生的認識特點,更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這樣做以后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新理念。
2、上課。
注重情境化的教學。新課程的情境創設已不是課始、課終的“調味”品,而是貫穿課堂始終的“主味”。“主題圖”是數學實驗教材編寫情境創設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題圖”以“場景圖”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一定的“事件”為載體來展開和演繹“主題圖”情境,生活化的教學。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我們的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建構知識奠定較好的基礎。算法多樣化。其實質是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拿出體現自己個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算法多樣化不等于算法全面化”。優化是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思想上 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本學期,結合第八次課程改革,確立的學習重點是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理論。一學期來,我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及各類學習講座。另外,我還利用書籍、網絡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章如《教育的轉型與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怎樣與新課程同行》等。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也催促著我不斷學習。平時有機會還通過技能培訓、外出聽課、開課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不斷進步。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工作上
一年來,我積極服從學校領導的分配,作為教導主任我主動挑起最苦最累的工作,除此之外,還擔任了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從不因任務重,太辛苦為由向領導訴一聲苦,叫一聲累。教學及學校教務工作上,我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角色,把微笑帶進課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耐心的教好每一個學生,上好每一節課,開好每一次班會。經過努力,學生成績有所提高。在搞好工作的同時,我還不忘與同志們搞好團結,尊敬領導及同事,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志。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以一名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雙重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上級領導,教師們及學生們的好評。但是,檢查起來,所存在的缺點毛病也是不少的,還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點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欠缺,還存在有懶惰思想;二是工作雖然很努力,可是個人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成績進步太慢。今后,我一定在校領導及全體同志們的幫助下,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個臺階!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習能力;自主;合作;反思
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認為,培養學生多種語言學習運用能力策略就是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優化教學思維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深化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形成多元化的語言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這些學習能力培養應該在圍繞“自主學習和多元探究”的基礎上,豐富教學過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感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其他學習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學習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有效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思維方法,能夠真正體現學生的語言學習主觀能動性。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上,多鼓勵學生去閱讀感悟,多引導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學習過程,以此來培養他們的閱讀感悟和質疑學習能力。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適當的語言來概括自己的語言學習認知過程,鼓勵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根據自己的學習疑難來進行大膽質疑,以此來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綜合運用能力,滿足他們的語言學習發展需要。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閱讀,就是在激發他們學習潛能和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有自悟的學習過程。像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塊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學中,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運用自主閱讀的形式來感悟文章表達內容,建議學生能夠運用文本中的詞匯或者短語來概括表達主題。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能夠圍繞“Reading A”中的思考習題來進行重新理解感悟。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學習,更利于掌握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引導學生合作表達運用,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是學生深化學習過程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一方面,能夠更為全面地了解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的目標性;另一方面,能夠豐富語言學習思維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運用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合作表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理解記憶方法。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學習運用能力,更能夠激活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語言學習理解感悟。對此,教師應在選好任務學習話題的基礎上,注重合作探究形式,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和習慣,運用同桌交流、小組合作、角色表演等形式來予以指導。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運用,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過程,培養學習反思能力
在學習的合作過程中,學生定會有許多感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提供必要的總結表達平臺,允許學生進行總結反思。這種總結反思,不僅能夠使得他們對文本學習留有更深的印象,還能夠拓寬他們的語言學習思維,起到自我激勵的作用。這樣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語言知識獲取必不可少的。
教師在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多從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需要出發,運用靈活性的教學思維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反思運用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習反思習慣,要求學生能夠從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等方面予以反思。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能夠運用多樣化的表達形式來呈現自己的學習理解過程,能夠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思維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語言學習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上述三種學習能力,就是要在圍繞學生語言學習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學習認知體驗,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的方法參與課程學習。學生三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是課程教學任務目標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3]葉小群.英語課堂小組討論調控策略實踐研究[J].課程教材研究,2009.
[4]王燕萍.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0.
【關鍵詞】高職;植物識別與分類;實訓課程;教學方法;園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0
0引言
《園林植物識別與分類》這門課程是園林技術專業的一門基礎性的專業課,是此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用性和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只有將這門課程掌握了,才能更好的學習《園林規劃設計》、《園林苗木生產》等課程,所以探討和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和理解這門課程對于以后的學習非常重要。由于過去的課堂講解課件的傳統教學模式很容易讓人枯燥和失去興趣,所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學效果不理想。本人通過對自己近幾年來的教學進行思考和總結,提出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行走和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植物的外形特征與名字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深受學生的喜歡。接下來我們將對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和總結。
1教學方法設計
1.1教學目的與目標的確定
將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作為檢驗一堂課學生掌握情況的標準。作為一名未來園林工作者,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能夠快速準確的根據植物的典型形態特征和其他相似的樹種區分開來,并且熟悉樹種的生長習性,進行合理的種植和應用。本課程的目的是在學生已經了解和熟悉園林樹木形態特征和形態學術語的基礎上,通過此番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園林樹木的特性以及在園林中應用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可以總結成一些口訣,讓學生快速準確的識別出樹種,并且深刻了解各種樹木的意境和韻味,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1.2深刻分析教學內容
想要實現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的目的,首先要考慮到以下幾個需要面對的困難:首先,識別樹木是比較枯燥的內容,又由于季節和地域的限制,課程的時間安排需要仔細考慮。其次,園林樹木的生長習性需要學生熟悉和掌握,同時其觀賞特性也是學生需要花時間好好理解的部分。再次,選取教學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樹種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最后,了解不同季節園林樹木的形態變化、觀賞特性以及一些代表樹種的特殊性。
1.3分析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職學生雖然可能已經學習過植物形態學術語,但是可能由于長期不用等原因,理論知識掌握并不扎實,還不能對園林樹木的形態特征進行標準規范的表述。所以在實訓課程中,我們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熱情,挑選合適的、具有代表性的樹種進行實例進行教學講解,并且將復雜的樹木形態特征總結成朗朗上口的口訣,降低記憶難度,同時調節好課堂氛圍,師生之間有較好的互動,在規定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
1.4實訓課程教學設計特點
1.4.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雖然多媒體教學極大的拓寬了教學內容,但教學活動的完成仍然局限在教室內。將學生從教室帶到室外,將教學活動帶到大自然,讓學生真實的看到、感受到、摸到和聞到需要學習和辨識的各種植物。
1.4.2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根據樹木的形態特點以及特性或觀賞價值,為這些樹木設定一個樹木界的"稱謂",例如人們熟知的"迎客松",還可以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來決定,為那些不常見的樹木起一個合適的名字,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課程更加有趣,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樹木的特性。
1.4.3編定總結口訣。由于樹木的形態描述比較復雜,字數較多,又由于樹種較多,記憶起來是一項困難的大工程,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和掌握,可以總結成口訣。例如在講到木蘭科植物的識別要點時用"枝有環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蘭科。"來總結;又如在講到樟科植物的識別要點時又用"雄蕊多輪藥瓣裂,體具樟香是樟科。"來總結口訣,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和記憶難度,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1.4.4注重師生互動和知識的實用性。在教學活動中,設定需要學生解決的園林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課程結束后,由學生講出設計方案和理由,鍛煉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鼓勵學生多提問,和學生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
1.4.5一年四季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植物的季節特性設計不同時期的教學內容,例如春天花開講花、夏天葉茂講葉、秋天豐收講果、冬天講枝干等等,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植物識別的知識。
2結論
將以上教學方案應用到高職學生的《園林植物識別與分類》的實訓課程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對學生進行知識測驗,學生的掌握程度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讓學生進行方案設計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符合社會對園林設計技術人員的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學生從教室帶到大自然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此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當然此方法還不成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相信以后此教學設計必將更加成熟,應用更加廣泛,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