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11:47: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煉鐵的化學方程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選擇題
1.自然界的礦物含量非常豐富,我國蘊藏了多種自然界稀少的金屬礦物.在下列礦物中,不屬于金屬礦物的是( )
(A) 赤鐵礦 (B) 石灰石 (C) 黃銅礦 (D) 孔雀石
2. 下列氣體中,常用來冶煉金屬的是( )
(A) 氮氣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氦氣
3. 用下列礦石不宜用于工業冶煉金屬的是( )
(A) 輝銅礦(主要成分Cu2S)
(B) 赤鐵礦(主要成分Fe2O3)
(C) 磁鐵礦(主要成分Fe3O4)
(D) 鋁土礦(主要成分Al2O3)
4.下列物質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純凈物的是 ()
(A) 鐵礦石、天然氣 (B) 銅、生鐵
(C) 鐵、不銹鋼 (D) 鋼、氧化鐵
5.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常溫下金屬都是固體
(B) 木炭和ZnO在高溫條件下不能反應
(C)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2O3
(D) 青銅、生鐵、焊錫均屬合金
6. 高爐煉鐵得到的主要產品是( )
(A) 純鐵 (B) 生鐵 (C) 鋼 (D) 不銹鋼
7. 現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④FeS四種含鐵化合物,其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
A .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①>②>③>④
8. 小明發現月餅盒里的脫氧劑部分呈紅褐色,查閱資料得知脫氧劑中含有鐵粉和活性炭.他猜想這包脫氧劑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⑤
圖1
9.實驗室里,用如圖1所示裝置還原氧化鐵的過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鐵、氧化亞鐵或鐵等固體物質.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實驗時,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
(B) 實驗結束時,玻璃管中紅色的氧化鐵粉末變成黑色,該產物不一定是鐵
(C) 反應后,玻璃管中的固體物質的質量比反應前減少了,證明一定有鐵生成
(D) 為了減少空氣污染,應增加尾氣處理裝置
10.工業上將赤鐵礦煉成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煉鐵高爐中發生的主要反應有( )
①C+O2點燃CO2 ②Fe2O3+3H2高溫2Fe+2H2O ③Fe2O3+3CO
高溫2Fe+3CO2
④2Fe2O3+3C高溫4Fe+3CO2 ⑤CO2+C高溫2CO
(A) ②③⑤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11. 將CO通入盛有12 g Fe2O3的試管內,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至試管冷卻,此時試管內殘留固體的質量為9.6 g,則反應后生成鐵的質量為( )
(A) 2.4 g (B) 5.6 g (C) 8.4 g (D) 9.6 g
二、填空題
12. 金屬以礦物形式存在,圖2所示,礦石的主要成分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學式).
圖2
13.把鐵的礦物變成金屬鐵的過程,叫做鐵的冶煉.煉鐵的主要原料是 、
和石灰石.煉鐵的主要設備是高爐,在高爐內發生反應所需的還原劑制取時的化學方程式為 , .
14.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工業上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圖3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圖3
(1)A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寫出CO還原Fe2O3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3)右邊導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 .
15. 圖4是初中化學一些常見物質之間轉化的關系圖(有些反應條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為無色氣體,E、F為常見金屬.已知高溫下CO能與多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金屬和CO2.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圖4
(1)B物質的化學式為 .
(2)黑色固體甲與X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B卷
一、選擇題
1.2. 8克CO在高溫下跟5.8克鐵的某種氧化物完全反應,這種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無法確定
2.某工廠要用赤鐵礦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假設雜質不含鐵元素)來煉制生鐵.若要煉制含鐵96%的生鐵63t,假設在煉制過程中損失10%鐵元素,則理論上需要含雜質20%的赤鐵礦石的質量是( )
(A) 120 t (B) 108 t (C) 96 t (D) 84 t
二、填空題
圖5
3.如圖5所示是高爐煉鐵時高爐內的化學變化過程:
認真閱讀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將鐵從鐵礦石中還原出來的物質是(填化學式).
(2)取少量高爐中煉出的生鐵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從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看一氧化碳是該反應的 (填“催化劑”、“還原劑”、“氧化劑”);當反應停止后,還可觀察到燒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該物質是(填化學式),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你的判斷,
簡要寫出主要操作和現象.
三、計算題
4.我國是世界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煉鐵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用赤鐵礦石(主要成分為Fe2O3)煉鐵的反應原理為:
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
(1)上述反應不是置換反應的理由是: .
(2)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
(3)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用含Fe2O3 60%的赤鐵礦石800 t,理論上可煉出純鐵多少噸?
參考答案
A卷
一、
1.(B)2.(B)3.(A) (點撥:輝銅礦主要成分為Cu2S,含有硫元素,在冶煉銅時會生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廢氣容易引起酸雨,故選項符合題意.)4.(D) 5.(D)6.(B)7.(B)8.(C)9.(C)10.(D) 11.(B)
二、
12. Cu2O、Fe3O4
13. 鐵礦石 焦炭 C+O2=CO2 C+CO2高溫2CO
14. (1)紅棕色變成黑色 ,3CO+Fe2O3 高溫 2Fe+3CO2
(2)石灰水變渾濁
(3)燃燒多余的CO(或處理尾氣等)
15.(1)O2 (2) 4CO + Fe3O4 高溫 3Fe+ 4CO2
B卷
一、
1.(C)2.(A)
二、
3.(1)CO (2)有氣泡產生、溶液逐漸變為淺綠色; Fe + 2HCl = FeCl2 + H2 還原劑 C 將黑色固體放在坩堝內加熱至其燃燒,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個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杯壁出現白色斑點或變渾濁(答案合理即可)
三、
4.(1)反應物中沒有單質
(2)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
Fe的相對原子質量×2Fe2O3的相對分子質量×100%=
56×2160
×100%=70%
(3)設理論上可煉出純鐵的質量為x.
Fe2O3 +3CO高溫 2Fe + 3CO2
160 112
800 t×60% x
160112=800t×60%x
1.元素符號:表示這種元素,又可以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對于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而言,其元素符號還表示這種物質。
2.化學式:根據物質的化學式可以得出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而判斷物質的類別、物質的分子構成;由化學式和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可以計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未知化合價;可以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質量比和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3.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化合價的數值,右下角的數字表示粒子中原子或原子團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瘜W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或原子的個數。
4.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除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外,還表示各物質間的質量關系。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并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接照“一寫,二配,三注明”的步驟進行書寫。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的一般步驟為:設未知量;寫化學方程式;寫出有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以及已知量;列出比例式,求解;簡單地寫出答案。
二、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1. 構成物質的粒子性質:粒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在不斷地運動,粒子之間有間隔。
2.原子的結構: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電子圍饒原子核作高速運動;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十中子數。
3.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聯系和區別: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離子帶電,分子和原子不帶電。物質狀態發生改變時,只是構成物質的微粒間隔發生改變;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
三、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十B十…C,特點是多變一,化合價可能變。
2.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AB十C十…。特點是一變多。化合價可能變。
3.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A十BCB十AC?;蟽r一定變。置換反應是否發生與金屬活動性順序有關。如果是金屬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如果是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的置換反應,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鉀,鈣,鈉除外)。
4.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對應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AB+CDAD+CB,元素化合價不變。酸、堿、鹽之間是否發生復分解反應,要看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四、三大物質的性質、制備、用途:氧氣、二氧化碳、鐵
1.制取原理,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可利用加熱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主要利用大理石和稀鹽酸的反應。煉鐵是利用一氧化碳將鐵的氧化物中的氧奪取出來的過程。
2.制取氣體裝置的選擇: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確定反應的發生裝置。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都是利用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接觸反應制取氣體,因此可選用“固液不加熱型”裝置;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應用“固固加熱型”裝置。
3.收集氣體裝置的選擇:根據生成氣體的密度與空氣密度的相對大小比較,氣體在水中溶解性以及氣體的性質確定收集氣體的方法。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氣大,可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如氧氣,氫氣等
4,氣體的檢驗和驗滿:檢驗氣體應根據氣體的特性選擇正確的方法。檢驗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二氧化碳,可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驗滿氧氣,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木條能否復燃;驗滿二氧化碳,是將燃著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木條能否熄滅。
5.煉鐵的操作:一氧化碳“早來晚走”,即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凈裝置內的空氣,再加熱(防止發生爆炸);反應完成后先停止加熱,待鐵冷卻后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防止鐵被進入的氧氣重新氧化;處理尾氣,防止空氣污染。含雜質物質的計算問題。
五、定律、規律:質量守恒定律、滅火原理
1.質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利用此定律可解釋日常生活中某些化學變化中表面不守恒的現象,可以推斷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行簡單計算等。運用質量守恒定律來定量解釋某些現象時,關鍵要弄清楚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由哪些物質決定的,反應前的物質必須是“參加反應”的所有物質,反應后的物質是“生成”的所有新物質。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要把氣體的質量計入反應前后的總質量中,不能遺漏。
2.滅火原理: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破壞燃燒的任意一個條件,或撤離可燃物,或降低可燃物的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或可燃物與空氣隔絕,即可達到滅火的目的。
六、酸、堿、鹽的性質
1.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的物理性質
2.酸的化學性質: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酸能與金屬發生置換反應【金屬的活動性必須排在氫前】,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酸與某些鹽發生復分解反應
3.堿的物理性質: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紅色。堿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堿與酸發生的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堿可以與某些鹽發生的復分解反應。
4.鹽的化學性質:鹽與金屬發生的置換反應【金屬的活動性必須排在鹽中金屬前】,鹽分別與酸、堿、鹽發生的復分解反應。
七、溶液和溶液的濃度
1.溶液的定義:由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分為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1.(2013,黃石)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B)
A.鐵釘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B.常溫下金屬均為固態
C.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
D.合金的許多性能和組成它們的純金屬不同
2.(2014,蘇州)下列關于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B)
A.人類使用金屬鋁的年代早于銅、鐵
B.“真金不怕火煉”表明金(Au)在高溫條件下也很難與氧氣反應
C.通過高爐煉得的鐵為純鐵
D.武德合金的熔點高,可用于制造保險絲
3.(2014,蘭州)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產生氫氣,Y不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C)
A.Y>Z>XB.Y>X>Z
C.X>Y>Z D.Z>Y>X
4.下列關于鐵的說法錯誤的是(A)
A.用鐵桶盛放硫酸銅溶液
B.鐵釘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C.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
D.煉鐵高爐內一氧化碳奪取氧化鐵中的氧而生成了鐵
5.(2014,菏澤)僅用下列各組試劑無法完成驗證Zn,Cu,Ag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C)
A.Zn、Ag、CuSO4溶液
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
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
6.(2014,重慶)“對比法”是實驗探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分析以下鐵釘生銹實驗的設計,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對比①②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B.對比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
C.對比①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
D.對比①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必須水和氧氣同時參加
7.(2013,湛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鐵和鐵合金都容易被腐蝕
B.高爐煉鐵是利用還原劑在高溫下把鐵從鐵礦石中還原出來
C.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是硫酸銅溶液,可用鐵桶配制
D.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鐵
8.某學生為了驗證鐵、銀、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五個實驗:①將Fe、Cu分別放入稀鹽酸中;②將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將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將Cu放入FeSO4溶液中;⑤將Fe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實驗組合不能驗證鐵、銀、銅三種金屬活動順序的是(D)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9.(2014,株洲)中國南車株洲時代集團生產的油電雙動力公交車因省油、環保而在全國推廣,雙動力公交車制造需要大量使用金屬材料。下列有關金屬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B)
A.金屬材料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屬元素
B.多數合金的抗腐蝕性能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好
C.雙動力公交車所有部件都是由金屬材料制造的
D.地球上的金屬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10.小明為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將一定質量的某種金屬M的粉末放入AgNO3與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發現,溶液呈現無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體粉末;過濾后在濾渣和濾液中分別加入適量稀鹽酸,濾渣中有無色氣體產生,濾液中無沉淀產生。結合實際現象判斷,小明得出的以下結論錯誤的是(D)
A.濾液中一定沒有銀離子
B.濾渣中一定含有金屬單質M
C.濾渣中一定含有單質銅
D.加入的金屬M可能是單質鐵二、填空題
11.(2013,邵陽)右圖為常用的鐵鍋,回答下列問題:
(1)鐵鍋手柄上的塑料屬于__有機__(填“無機”或“有機”)材料。
(2)生活中用鐵做成鐵鍋,是利用鐵的__導熱__性。
(3)金屬材料一般易腐蝕,每年腐蝕的鋼鐵約占世界年產量的四分之一,請你列舉出一條防止鐵生銹的措施:__刷漆(合理即可)__。
(4)鋁制品的抗腐蝕能力較鐵制品強,原因是__鋁在空氣中被氧化形成一層氧化膜__。
12.(2014,沈陽)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述,意思是可溶性銅的化合物與鐵發生反應,得到單質銅。例如:CuSO4+Fe===Cu+FeSO4。
(1)CuSO4的物質名稱為__硫酸銅__,其溶液的顏色為__藍色__。
(2)鐵屬于__金屬__(填“金屬”或“非金屬”)。
(3)FeSO4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2__。
(4)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置換反應__。
13.(2013,南寧)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材料。
(1)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空氣和__水(或水蒸氣)__直接接觸。
(2)根據鐵生銹的條件,自行車支架采取的防銹措施是__刷油漆(或鍍上一層耐磨或耐腐蝕的金屬等)__。
(3)某同學為了驗證鎂、鐵、銅的活動性順序,他選擇了打磨過的鐵絲,你認為他還需要選的另外兩種溶液是__CuCl2等可溶性銅鹽__溶液和__MgCl2等可溶性鎂鹽__溶液。請根據選定的試劑寫出上述實驗中發生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Fe+CuCl2===FeCl2+Cu__。
三、實驗探究題
14.(2013,陜西)如圖為某學習小組探究金屬化學性質時所做的四個實驗,仔細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A中的實驗現象:__銅絲表面附著一層銀白色固體,溶液變為藍色__。
(2)寫出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Zn+2HCl===ZnCl2+H2__。
(3)要證明Cu、Fe、Ag的活動性順序,至少要做的實驗是__AB__(填字母)。
(4)開始反應后D中溶液逐漸變為黃色,原因是:__鐵釘未打磨有鐵銹,鐵銹與稀硫酸反應,溶液中有Fe2(SO4)3生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15.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從實驗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廢液,他們想從中回收金屬銅和硫酸亞鐵晶體,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結合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金屬X是__Fe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Fe+CuSO4===Cu+FeSO4__;
(2)步驟②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除去銅中的鐵__;
(3)從濾液中獲得硫酸亞鐵晶體采用的方法是__蒸發__。
16.金屬材料是現代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應用極為普遍的一類物質。
(1)鈦合金是21世紀的重要材料,具有熔點高、可塑性好、抗腐蝕性強、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等優良性能。金屬有下列用途:①用來做保險絲;②用來制人造骨;③用于制造船舶;④用于制造航天飛機。其中與鈦合金性能相符合的是__②③④__(填序號)。
(2)鐵是一種最主要的金屬材料,實驗室里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得到鐵,實驗過程中,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趕走管內的空氣,防止爆炸__。煉鐵廠常以焦炭、赤鐵礦、空氣等為主要原料煉鐵,反應過程如下:
焦炭――過量空氣、高溫① CO2 ――焦炭、高溫②CO――赤鐵礦、高溫③ Fe
寫出②③兩步的化學方程式__CO2+C=====高溫2CO__、__3CO+Fe2O3=====高溫2Fe+3CO2__。
(3)礦物的儲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我們必須保護金屬資源并進行金屬的回收利用。某興趣小組同學欲從含有硫酸、硫酸亞鐵和硫酸銅的廢液中,回收全部金屬銅,應先加入__稍過量鐵粉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Fe+H2SO4===FeSO4+H2__、__Fe+CuSO4===FeSO4+Cu__。
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含有__Fe、Cu__,繼續處理可以得到純凈的金屬銅和硫酸亞鐵固體。
(4)在學習了金屬資源保護內容以后,興趣小組同學對金屬的銹蝕做了觀察,發現殘留水的鐵鍋在與水面接觸的部位最易生銹;家用的銅質水龍頭也生了一層綠色的銅銹?;貞浺延械闹R,鐵生銹的原因是__與空氣中的O2、H2O同時接觸__。那么銅生銹的原因是什么?查閱有關資料: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們除依照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方法進行實驗外,還補充做了銅銹蝕與__CO2__有關的實驗。請寫出一種防止鐵或銅等金屬制品生銹的具體方法__保持金屬及金屬表面的潔凈與干燥(合理即可)__。四、計算題
17.(2014,泰安)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某一鐵銅合金中含鐵的質量分數,將6 g該合金粉末樣品,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銅溶液160 g中,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同時為了充分利用資源,還對反應后的物質進行回收處理。請結合下列圖式計算:
(1)該合金樣品中含鐵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至0.1%)
(2)所得固體銅的質量a為多少克?
(3)向不飽和濾液中加入多少克水,能得到5%的硫酸亞鐵溶液,用于缺鐵花卉的營養液。[(2)(3)中計算結果精確至0.1 g]
解:設樣品中鐵的質量為x,生成銅的質量為y,生成硫酸亞鐵的質量為z。
Fe+CuSO4 === FeSO4+Cu
56160 152 64
x 160 g×10% z y
56/160=x/(160 g×10%) x=5.6 g
160/64=(160 g×10%)/y y=6.4 g
160/152=(160 g×10%)/z z=15.2 g
(1)樣品中含鐵的質量分數=5.6 g/6 g×100%=93.3%
(2)a=6.4 g+(6 g-5.6 g)=6.8 g
(3)設要得到5%的硫酸亞鐵溶液,需要向不飽和濾液中加入水的質量為m。
(一)課標要求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4.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
5.認識化石能源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
(二)典例分析
例1 (郴州)下列有關燃燒、滅火的分析正確的是( )
A.火上澆油: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
B.鉆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C.吹滅燭火:降低著火點
D.電器著火:用水澆滅
解析: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促進燃燒的方法、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火上澆油是向燃燒的物質中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燒更旺,A項錯誤;鉆木取火的過程是鉆木時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從而使得溫度升高,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而燃燒,B項正確;用嘴能吹滅蠟燭的火焰,是因為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滿足了滅火的條件,而不是降低了著火點,C項錯誤;向著火的電器上澆水,可能會因水的導電性而使撲火者觸電,或引發電路短路而引起更大面積的燃燒,D項錯誤。
答案:B
例2 (湘潭)2015年3月9日,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開始環球飛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間創下了118小時不間斷飛行的記錄。下列有關能源和環保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陽光動力2號”所用太陽能是綠色環保新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煤完全燃燒后就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燒值大等優點,其主要成分是CH4
解析:太陽能可以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不污染環境,屬于綠色新能源,A項說法正確;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項說法正確;煤中不僅含有碳元素,還含有硫元素,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即使完全燃燒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C項說法錯誤;“可燃冰”是一種清潔能源,具有能量高、燃燒值大等優點,其主要成分是CH4,D項說法正確。
答案:C
(三)專題演練
1.(黃石)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氣 D.乙醇
2.(邵陽)為了解決化石能源面臨耗盡的問題,科學家正在開發新能源。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氣 B.太陽能
C.地熱能 D.潮汐能
3.(聊城)由燃燒的條件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外界條件足夠,所有物質都能燃燒
B.燃燒一定會引起爆炸
C.水能滅火主要是因為水蒸發吸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用玻璃杯罩住點燃的蠟燭,火焰熄滅是因為隔絕了空氣
4.(青島)采取正確的措施,能夠避免火災發生或減少災害損失。下列滅火方法不恰當的是( )
A.油鍋起火――用鍋蓋蓋滅
B.酒精燈著火――用濕抹布蓋滅
C.森林起火――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
D.汽車油箱著火――用水澆滅
5.(蘭州)下列關于火災、滅火和逃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
B.著火時只能用水滅火
C.高樓發生火災可以跳樓逃生
D.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場的濃煙中逃生
6.(漳州)運用下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②現象對比,說明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燃燒條件之一
B.①③現象對比,說明有氧氣參與是燃燒條件之一
C.白磷的著火點低于80 ℃
D.熱水只起到加熱作用
7.(大連)人類使用的燃料大多來自化石燃料。
(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將煤作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與氧反應所放出的 。煤還含有少量的 元素,燃燒產生的氣體溶于雨水會形成酸雨。
(2)將石油加熱煉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將它們分離,可得到的產品之一是 。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8.(廣東)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③加水 ④火焰飛濺
(1)圖①和圖②兩種滅火方式的原理分別是:① ;② 。
(2)圖③是往燃燒的油鍋里加水,結果不但沒有熄滅鍋里的火,還造成圖④的后果,其原因是 ,使燃燒更猛烈;正確熄滅油鍋里火焰的方法是 。
9.(北京)利用下表中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
[ 實驗裝置 實驗1 實驗2
(1)連接儀器后,關閉K,加水至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時間后,液面高度保持不變,該現象說明 。
(2)實驗1中,瓶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步驟Ⅲ中,關閉K后的F象是 。
(3)實驗2中,僅對比步驟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燒條件是 。
10.(南通)煤的綜合利用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由煤的結構片段可知,煤的組成元素中除C、H、O、S外,還含有 (填元素符號)。
(2)煤的焦化屬于 變化;焦化獲得的焦炭可用于高爐煉鐵,高爐內CO和Fe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焦化獲得的氨氣可用于制取氮肥,區分(NH4)2SO4和K2SO4兩種化肥,可選用的試劑是 (填字母)。
A.氯化鋇 B.鹽酸 C.熟石灰
(3)煤的汽化過程中主要反應是碳與水蒸氣生成兩種氣體燃料,其中一種是單質,該單質是 。
(4)提高煤的燃燒效率能節約煤炭資源,寫出一種提高煤的燃燒效率的方法:
。煤中加入適量石灰石燃燒,可發生反應:2CaCO3+O2+2SO2[高溫]2CaSO4+2CO2,煤中加入石灰石對環境的意義是 。
二、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一)課標要求
1.了解有機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
2.知道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應用。
3.認識新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典例分析
例1 (鹽城)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有機合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要判斷某物質是否屬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個特征:有機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木材屬于天然材料;純棉毛巾是用純棉制成的,純棉屬于天然材料。
答案:A
例2 (南京)下列材料中屬于復合材料的是( )
A.聚乙烯 B.羊毛
C.玻璃鋼 D.金
解析: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在宏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聚乙烯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羊毛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玻璃鋼是玻璃纖維與合成材料復合而成的一種特殊材料,屬于復合材料;金是由金屬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金屬單質。
答案:C
(三)專題演練
1.(福州)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水杯 B.純棉毛巾
C.羊毛圍巾 D.蠶絲被芯
2.(南通)“分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塑料和棉花都屬于合成材料
B.蛋白質和糖類都屬于營養物質
C.液態氨氣和氨水均為純凈物
D.氮氣和氧氣均為化學性質活潑的氣體
3.(漳州)祖國文化燦爛輝煌。有關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理解錯誤的是( )
A.蠶“絲”是天然纖維
B.“蠟炬成灰”只發生化學變化
C.“淚”指液態蠟
D.“灰”是指蠟燃燒產生的CO2等物質
4.(綿陽)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學式為CH4,由此可知甲烷中有4個氫原子
C.某溫度下的兩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則該溫度下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D.纖維素屬于糖類,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故我們不需要攝入含纖維素的食物
5.(鎮江)選擇下列適當的物質填空(填字母)。
A.干冰 B.火A C.聚氯乙烯 D.酒精
E.聚乙烯 F.稀硫酸 G.熟石灰 H.活性炭
(1)可作冰箱除味劑的是 。
(2)可用于金屬除銹的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可用于食品包裝的是 。
(6)既可作燃料又可用于消毒的是
。
6.(北京)“洗衣凝珠”是由一層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滌產品,該產品的主要化學成分是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1)PVA塑料屬于 (填“合金”或“有機合成材料”)。
(2)醋酸(CH3COOH)是合成PVA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其計算式為 。
7.(重慶)某品牌手機在經歷了Ⅰ代的塑料手機外殼、Ⅱ代的不銹鋼外殼后,又迎來了第Ⅲ代硬度極大的納米陶瓷外殼。
(1)上述三種手機外殼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產品(填字母,下同)。
A.Ⅰ代 B.Ⅱ代 C.Ⅲ代
(2)不銹鋼中的鉻含量超過12%時,能在不銹鋼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空氣中的氧氣、 等使其不易生銹。
(3)科學家在1527 ℃的高溫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種新型物質(化學式為CO2),該物質與金剛石結構相似。下列有關該新型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是一種超硬物質
B.構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
C.它在常溫下為氣態
D.構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分子
8.(齊齊哈爾)周末同學們決定去郊游,小明提議“綠色”出行,下圖是郊游用的交通工具。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標示的各部件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號)。
(2)自行車的閘線為鋼絲,說明金屬具有 性。
(3)小明帶了一些新鮮水果,主要是為了補充 (填營養素名稱)。
(4)旅游途中,貝貝發現路邊農田里的作物出現了倒伏現象,大家建議應施 肥。
9.(泉州)泉州是“一路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與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融合,使我們的生活絢麗多彩。請回答:
(1)德化瓷器名揚天下,燒制瓷器屬于 變化。
(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元宵花燈”和“提線木偶”等?!霸簟辈捎盟芰蟻喛肆Γ≒MMA)制作,替代傳統材料,具有經久耐用的特點,PMMA屬于 (填“無機”或“合成”)材料;“提線木偶”裝飾材料有蠶絲和棉花等,鑒別蠶絲和棉花的方法是
。
(3)地方名小吃“面線糊”,面線中含量最高的營養素是 ,攝入后可為人體 。
(4)開發新能源以緩解能源缺乏和環境污染問題,正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寫一種)。提倡使用的電動汽車中的鋰-空氣電池,放電時鋰(Li)與水、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氫氧化鋰(LiOH),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0.(東營)汽車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新型汽車制造大量使用了金屬、橡膠和復合材料。請根據所學知識和有關信息回答問題。
(1)制造輪胎的橡膠是 (填“天然高分子材料”或“有機合成材料”)。節能、環保、安全是促進車身材料技術進步的主動力,下列使用了復合材料的是 (填字母)。
A.汽車的擋風玻璃(由無機玻璃、樹脂、塑料等黏合而成)
B.汽車保險杠使用的塑料
C.汽車防撞梁、車門等用的高強度鋼
D.汽車車架使用的鎂合金
(2)汽車輪轂一般用鋁合金而不用純鋁制造的原因是 。
(3)信息一: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
信息二:鋁的化學性質很活潑,但家用鋁制品卻很少出現腐蝕現象,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 。
信息三:
綜合上述因素,常選用上表中三種金屬中的 作為高壓輸電線,原因是
、 (答出兩點即可)。
(4 )初中化學中通過化學反應得到常見金屬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濕法冶金,如在氯化銅和氯化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新的金屬和濾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有 (填化學式)。
另一種是火法冶金,如將爐甘石(ZnCO3)、赤銅(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高溫加熱,得到一種外觀似金子的鋅和銅的合金。已知:爐甘石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ZnCO3[高溫]ZnO+ CO2。請寫出生成鋅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三、化學物質與健康
(一)課標要求
1.知道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基本營養素。
2.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了解上述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3.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
4.了解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5.了解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亞硝酸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二)典例分析
例1 (蘇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質受強熱會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油脂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D.人誤食重金屬鹽中毒后服用蛋清可減輕毒性
解析:葡萄糖的化學式為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但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A項說法錯誤;加熱可以使蛋白質固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B項說法正確;人體所必需的六大類營養物質中,脂肪是人w內備用的能源物質,C項說法正確;重金屬鹽可以使蛋白質變性,誤食后會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或牛奶后,使重金屬變為不被吸收的物質,減弱對腸胃的影響,D項說法正確。
答案:A
例2 (泰安)某方便面的營養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1)表中“鈉”是指 (填字母)。
A.離子 B.分子
C.元素 D.單質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鹽是加碘鹽,人體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狀腺腫大”或“骨質疏松”)。
(3)若小明用天然氣煮方便面,請寫出天然氣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食用食鹽不超過6克。假設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該方便面,相當于吃了食鹽 克。(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解析:(1)食品中常以元素的質量來表示各元素的含量,營養成分表中的“鈉”是指元素。(2)人體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狀腺腫大。(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點燃]CO2+2H2O。(4)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323+35.5]×100%=39.3%,該方便面中“鈉”含量是2530毫克/100克,2530毫克=2.53克,2.53克÷39.3%=6.4克。
答案:(1)C (2)甲狀腺腫大 (3)CH4+2O2[點燃]CO2+2H2O (4)6.4
(三)專題演練
1.(沈陽)下列物質中,不能提供人體活動所需能量的是( )
A.淀粉 B.油脂
C.葡萄糖 D.食鹽
2.(大連)下列元素中,攝入不足會影響青少年骨骼發育的是( )
A.鋅 B.鐵
C.鈣 D.碘
3.(昆明)下列食物富含油脂的是( )
A.雞蛋 B.白菜
C.豆油 D.饅頭
4.(聊城)學校午餐食譜:米飯、魚、油煎雞蛋。為使營養均衡,你認為應補充( )
A.紅燒肉 B.牛奶
C.油條 D.黃瓜
5.(綏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壞血病
B.缺鐵會引起甲狀腺腫大
C.大米富含糖類
D.蔬菜中含大量蛋白質
6.(河北)下列物質的利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產品保鮮
B.用霉變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用工業染料制作彩色饅頭
D.用硝酸銨固體和水制作冷敷袋
7.(煙臺)2015年我國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磷、鐵、鈣等,被譽為“營養之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維生素C可以預防壞血病
B.可用碘水檢驗馬鈴薯中的淀粉
C.鈣元素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
D.蛋白質、淀粉、維生素C都屬于有機物
8.(廈門)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閩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為大米、肉、海蠣干、食鹽,主要原料中富含糖類物質的是 ( )
A.肉 B.大米
C.食鹽 D.海蠣干
9.(桂林)化學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填字母,下同)。
A.魚肉 B.米飯
C.西紅柿 D.蘋果
(2)缺 (填元素名Q)會引起甲狀腺腫大,食用富含該元素的海產品,如
(填一種),有利于人體攝取該元素。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是 。
A.吸煙 B.過量飲酒
C.均衡飲食 D.食用霉變花生
10.(青島)酸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品,下表是某酸奶外包裝上標識的營養成分表。
請填寫下列空格。
(1)酸奶中的 在消化道內會逐漸被分解成可被人體吸收的多種氨基酸。
(2)脂肪在人體內分解、氧化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是將 能轉化為熱能。
(3)蔗糖(C12H22O11)是酸奶中的一種糖類物質,蔗糖的組成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4)在選擇制作酸奶包裝盒的材料時,從化學性質的角度分析,該材料應具備
的特點(填寫一條即可)。
四、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一)課標要求
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2.了解水污染及水污染的防治。
3.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4.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二)典例分析
例1 (黑龍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列說法不利于保護環境的是( )
A.用天然氣替代煤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
B.分類放置垃圾,便于回收
C.高爐煉鐵的廢氣直接排到大氣中
D.使用乙醇汽油能減少污染,節約石油資源
解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用天然氣替代煤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A項說法正確;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分類放置垃圾,回收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資源,B項說法正確;高爐煉鐵的廢氣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的污染,C項說法錯誤;使用乙醇汽油能減少污染,節約石油資源,因為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的污染較小,D項說法正確。
答案:C
例2 (樂山)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低碳生活是全社會應該倡導的生活方式。
(1)下列物質都可以用來作為燃料:①煤;②氫氣;③石油;④天然氣。其中,最清潔的燃料是 (填序號)。
(2)充分燃燒1000 g天然氣和煤所產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下圖所示。根據圖示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B.該天然氣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燒對環境影響較小
D.煤和天然氣的燃燒都有溫室氣體產生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經過以下兩步:①SO2在空氣中被粉塵催化氧化得到SO3; ②SO3與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4)丙醇(化學式為C3H8O)是一種清潔燃料,它在一定量的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3H8O+4O2[點燃]4H2O+2CO2+X,生成物X的化學式為 。要使6.0 g丙醇燃燒時不生成X,則消耗氧氣的質量至少為 g。
解析:(1)煤、石油、天然氣燃燒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造成溫室效應,氫氣燃燒的產物是水。(2)由圖可知,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多,更易導致酸雨,A項正確;天然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所以天然氣中含有硫元素,B項錯誤;由圖可知,天然氣和煤燃燒后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等質量的天然氣完全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質量的煤完全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導致酸雨,對環境影響比較大,C項錯誤;煤和天然氣的燃燒都生成了二氧化碳,即都有溫室氣體產生,D項正確。(3)三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3+H2O=H2SO4。(4)根據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可判斷物質X的分子由1個C原子和1個O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O。
設6.0 g丙醇(C3H8O)完全燃燒需要氧氣的質量為x。
2C3H8O+9O2[點燃]6CO2+8H2O
120 288
6.0 g x
[1206.0 g=288x] x=14.4 g
答案:(1)② (2)A、D (3)SO3+H2O=H2SO4 (4)CO 14.4
(三)專題演練
1.(濰坊)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氫氣 B.天然氣
A該裝置能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B電流由乙電極經導線流向甲電極C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H3OH+6OH--6e-CO2+5H2ODb口通入空氣,c口通入甲醇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1111.下列實驗設計、操作、現象及得出的結論完全正確的是( )ABCD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1212.可逆反應A(g)+3B(g)2C(g) ΔH=-Q kJ/mol。有甲、乙兩個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 A和3mol B,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放出熱量為Q1 kJ;在相同條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 C達到平衡后吸收熱量為Q2 kJ;已知Q1=3Q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中A的轉化率為75%BQ1+ Q2=QC達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mol A、0.75mol B、1.5mol C,平衡向正向移動D乙中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g)A(g)+3B(g) ΔH=+Q2 kJ/mol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1313.化學中常用圖像直觀地描述化學反應的進程或結果。下列圖像描述正確的是( ) A根據圖①可判斷可逆反應A2(g)+3B2(g)2AB3(g),正反應是吸熱反應B圖②表示壓強對可逆反應2A(g)+2B(g)3C(g)+D(s)的影響,乙的壓強大C圖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氣至過量的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D根據圖④溶解度與溶液pH關系,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uO,調節pH在4~5之間,過濾即可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1414.現取m克鎂鋁合金在一定濃度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還原產物只有NO),向反應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 mol/L NaOH溶液,當滴加到V mL時,得到沉淀質量恰好為值n g,則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沉淀中OH-的質量為(n-m)g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的物質的量為mol③反應過程中轉移的電子數為mol④標準狀況下生成NO的體積為L⑤與合金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mol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簡答題(綜合題) 本大題共73分。簡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5鐵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鐵的氧化物以及高價鐵的含氧酸鹽均為重要化合物。15.工業上冶煉鐵的主要方法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16.鋼鐵露置于空氣中,主要發生的電化學腐蝕方式是 ,其中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17.高鐵酸鉀(K2FeO4)是水處理過程中一種新型凈水劑,其氧化性強于高錳酸鉀。工業上制備高鐵酸鉀通常采用以下流程:
①請將反應發生器中發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配平(若計量數為1,也需要寫在橫線上)Ae3++ ClO-+ OH- FeO42-+ Cl-+②根據流程可以判斷,相同溫度下K2FeO4的溶解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2FeO4;整個生產過程中,可直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寫化學式)③若某廠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NO2-和懸浮性顆粒,下列關于污水處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加入K2FeO4可將氮元素轉化為N2,從而降低污水中NO2-含量C等物質的量的高鐵酸鉀和高錳酸鉀,前者可以處理更多的NO2-D使用高鐵酸鉀,同時可以減少污水懸浮性顆粒的含量E使用高鐵酸鉀處理后的污水,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分值: 14分 查看題目解析 >16科學表明:在制備鐵磁芯時,如果加入一定量的碳化鋁(鋁原子與碳原子個數比為4:3),可降低鐵磁芯晶體的電阻率且不影響電磁性能。18.少量碳化鋁粉末遇到冷水時會生成白色膠狀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9.根據實驗特點,本次實驗的反應裝置應當選上面右圖中的 (填“A”或“B”)。20.下列說法或操作中,能有效的減小實驗誤差的有①實驗之前,廣口瓶中必須充滿水②實驗之前,應將廣口瓶到量筒間的導管充滿水③當量筒液面不再發生變化時,即可進行讀數④讀數之前,應使裝置冷卻至室溫,并調節廣口瓶和量筒的位置使兩液面相平后在進行讀數21.甲同學稱取m g樣品,在實驗操作無誤且樣品完全反應的情況下,讀取生成氣體V1 mL(轉換成標況下),則甲同學得到該樣品的純度表達式為22.試劑X的名稱為 ,將沉淀灼燒至恒重的目的是 。若得到最終產物n g,則乙同學所得該樣品的純度表達式為 。分值: 14分 查看題目解析 >17甲醇是一種新型的汽車動力燃料,工業上可通過CO和H2化合來制備CH3OH(g)。已知某些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如下表:
請回答下列問題:23.已知CO中的C與O之間為叁鍵連接,則工業制備CH3OH(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4.在恒溫恒容時,下列說法中能表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有 。ACO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Bv(H2)正=2v(CH3OH)逆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25.某研究小組在初始投料量相同的條件下,分別在250℃、300℃、350℃模擬以上工業生產進行實驗,測定不同溫度下CO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A、B、C分別表示不同溫度)
①TC= ℃;KA KB(填“>”、“18[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X、Y、Z、M、W是元素周期表中1~36號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Y、Z是位于同一周期的相鄰元素,Y元素基態原子的2p軌道處于半充滿狀態;M元素基態原子共填充6個軌道且全部充滿;W元素基態原子除了最外層有1個軌道半充滿外其它能層全部充滿電子。27.X、Y、Z三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從小到大的順序為 (用元素符號表示);Y元素的簡單氫化物的沸點高于X元素的簡單氫化物的原因是 。28.XZ32-的空間結構為 ,其中X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寫出與XZ32-互為等電子體的分子和離子各一種 。29.向WSO4溶液中滴加Y的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至過量,最終溶液變為 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溶液,得到的晶體的化學式為 。30.M晶體的堆積方式為 ,配位數為 。31.若W的晶體密度為ρ g/cm3,W元素的摩爾質量為a g/mol、阿伏伽德羅常數用NA表示,則其晶胞的棱長為 (用含有a、W元素基態原子除了最外層有1個軌道半充滿外其它能層全部充滿電子,即價電子3d104s1,W是銅元素。的表達式表示)分值: 15分 查看題目解析 >19[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苯佐卡因為白色結晶粉末,常用做傷口創面的鎮痛劑。工業上通常使用甲苯和淀粉為主要原料來生產苯佐卡因,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
已知:ⅰ.苯環上連有甲基時,再引入其它基團主要進入甲基的鄰位或對位;苯環上連有羧基時,再引入其它基團主要進入羧基的間位;ⅱ.(有弱堿性,易被氧化)。3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需要控制好溫度的原因為 。33.產物C中官能團的名稱為 ;判斷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用 (填試劑名稱)檢驗。34.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35.甲苯的二氯取代物結構有 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4組峰,且峰面積之比1:2:2:1的結構簡式為 ;19 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正確答案
;防止硝酸受熱分解且溫度過高易生成三硝基甲苯解析
根據最終產物形式,淀粉水解,發酵的乙醇可知,甲苯的作用在于獲取對氨基苯甲酸,故反應①的反應為甲苯硝化,且硝基只取代對位上的一個氫原子,對應方程式為;有機反應副反應多,控制溫度,否則會使得硝酸受熱分解且溫度過高易生成三硝基甲苯,故答案為:;防止硝酸受熱分解且溫度過高易生成三硝基甲苯;考查方向
有機物合成路線解題思路
根據最終產物形式,淀粉水解,發酵的乙醇可知,甲苯的作用在于獲取對氨基苯甲酸,故反應①的反應為甲苯硝化,且硝基只取代對位上的一個氫原子。有機反應副反應多,控制溫度,否則會使得硝酸受熱分解且溫度過高易生成三硝基甲苯易錯點
本題考查有機合成路線,推測過程包括正向,逆向,從中間推測等,據此答題。19 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正確答案
羥基、醛基;碘水解析
淀粉在硫酸做催化劑是,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屬于多羥基醛,官能團有羥基和醛基;檢驗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能否是碘單質變藍來證明,若水解完全,不能使碘單質變藍,故答案為:羥基、醛基;碘水??疾榉较?/p>
淀粉水解;官能團書寫。解題思路
淀粉在硫酸做催化劑時,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屬于多羥基醛,官能團有羥基和醛基;檢驗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能否是碘單質變藍來證明。易錯點
本題考查淀粉水解產物的判斷和檢驗,若淀粉完全水解,則不能使碘單質變藍,題目難度一般。19 第(3)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正確答案
;取代(或酯化)反應解析
A是對硝基甲苯,B是對硝基苯甲酸,D是乙醇,B和D發生酯化反應,。考查方向
酯化反應;有機推斷。解題思路
A是對硝基甲苯,B是對硝基苯甲酸,D是乙醇,B和D發生酯化反應,。易錯點
本題考查有機推斷,根據反應前后關系,最終產物性質,推測中間產物,難度較大。19 第(4)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正確答案
10種;解析
本題考查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二氯代物的書寫是典型的雙官能團同分異構體書寫,固定一個氯原子,變化另外一個氯原子位置。甲苯的二氯取代物結構包括苯環上一取代的 ;苯環上二取代的、、以及苯環上三取代的、、、、、,共10種結構,其中只有的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4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1∶2∶2∶1。故答案為:10種;??疾榉较?/p>
同分異構體書寫解題思路
論文摘要:闡釋了“新課導入”教學設計的重要性;結合案例評析了在教學視導過程中,不同教師在對同一教學內容進行“新課導入”時,因引入方法不同而產生的教學效果上的差異。
1 “新課導入”教學設計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不是貯存,而是提取。他強調新學習知識與以前形成的某種知識結構必須存在某種聯系,只有學習者把外來刺激同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學習才會發生學習心理特征。
基于此觀點,筆者認為“新課導入”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設計,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教學設計時,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新課導入”的材料要能將學生原有的知識系統充分調動起來,為本節課學習新知識服務;二是“新課導入”的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要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三是“新課導入”的手段要新穎奇妙,讓學生在學習前有一個愉悅的心情與學習激情;四是“新課導入”的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探究性,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狀態,課堂教學過程才能活躍起來。
“新課導入”所用的材料是根據新授課教學設計的要求,在廣泛征集材料的基礎上經過精心篩選而定?!靶抡n導入”材料的選擇要符合下列條件:一是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能驅動與喚醒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與內在動機;二要兼有科學性、趣味性或新穎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與主動性;三要能起到在新課知識與原有知識系統間建立相互溝通的橋梁作用。
在進行新授課教學前,每位化學教師都會用語言、文字、圖片、影視或實驗等方法來導入新授課內容,這是中學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一個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選擇恰當的、有效的材料,通過“新課導入”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必能大大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如何有效利用“新課導入”這一環節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材料或手段,發揮“新課導入”的最大效用?筆者將在教學視導過程中接觸的一些典型“新課導入”案例進行了匯集、研究與評析。
2 “新課導入”典型案例與評析
“新課導入”的目標很明確: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做好情緒上的輔墊;二是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系統,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做好知識方面的準備。
2008年,在對全縣高一年級的化學課堂教學進行調研時,不同的教師在講授“《化學1》(必修、蘇教版)專題3第二單元鐵的獲取及應用”教學過程中,使用不同的“新課導入”法及帶來的不同的教學效果,引發了筆者的深思,現摘錄與評析如下:
2.1 利用實驗的神奇魅力導入新課
如,在聽張老師的課時,他用自己設計的新穎小實驗來導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欲望,為本節課的新知識學習開創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張老師:請同學們看化學實驗小魔術:[實驗1]——教師2只手分別戴上乳膠手套,一只手沾取一點氯化鐵溶液,另一只手沾取一點硫氰酸鉀溶液;然后,雙手摩擦后放開展示,出現“血淋淋的”雙手。
生:(驚呼)?。吭趺椿厥??
張老師:(笑)別緊張!這是鐵的化合物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的實驗現象。
張老師:請再看化學小魔術:[實驗2]——教師取約20 mL近無色的黃血鹽[六氰合鐵(Ⅱ)酸鉀]溶液倒入燒杯,再加入氯化鐵溶液約10 mL,燒杯中無色溶液變為藍黑色。
生:(騷動)啊?太有意思了,這不是藍黑墨水嗎?
張老師:(笑)這不是藍黑墨水。藍黑墨水主要成分是鞣酸亞鐵和藍色有機染料,也與鐵元素有密切關系。同學們!鐵及化合物還有很多你還不知道的化學性質,你們愿意在這一節課和我一起來探究鐵及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嗎?
……
化學實驗最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化學實驗課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張老師用化學實驗來導入新課,符合學生們的認知學習特征,調動了學生們學習化學知識的內驅力,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其實,化學實驗一直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規定: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如果我們的化學教師都能像張老師那樣,充分地利用化學實驗這一重要的教學手段去服務教學,我們的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2.2 用系列圖片或視頻導入新課
如,在聽鄭老師的課時,她用投影儀投放出了自己編制的系列圖片,并通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與思考,梳理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系統中關于鐵的相關知識,又通過問題的設置達到了激情勵志的效果,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鄭老師:(投影)請同學們觀看下列圖片:[圖片1-鐵的各種礦石——赤鐵礦、磁鐵礦、黃鐵礦、菱鐵礦等]、[圖片2—我國古代煉鐵模型圖]、[圖片3—我國現代煉鐵高爐模型圖]、[圖片4—鐵在國防科技中的重要用途——飛機、軍艦、坦克、槍械等]、[圖片5—鐵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用途——汽車、火車、家用電器、生活用品等]。
鄭老師:觀看了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甲:鐵的用途那么廣泛,鐵這種金屬太重要了,一定要學好鐵的有關知識。
生乙:我國古代人民太了不起了,最先發明了煉鐵技術,我感到非常驕傲。
生丙:鋼鐵是年產量最大的金屬材料,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生?。何蚁胫黎F礦石是怎么轉化成鐵的?鐵與鋼到底有什么區別?
鄭老師:回答都很好,鐵是生產生活中用途最廣泛的金屬,現在我國的年產量已達到5億多噸,我們一定要掌握鐵及化合物的相關知識,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
從鄭老師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合理的圖片或視頻組合,確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圖片資料以其特有的直觀醒目、表述內容豐富多彩而倍受人們的歡迎。據筆者粗略統計:僅蘇教版高中新課程標準課本《化學1》(必修)中,所用的知識性、激勵性的圖片就多達一百余幅。
當然,新課導入材料可以是優化組合后的一組圖片,也可以是下載后經過剪輯的視頻,還可以是精心準備的一段文字資料。無論是圖片、視頻還是文字資料,都要與新的學習內容密切相關,且要具備承前啟后、科學合理、選材新穎等特色。
2.3 運用問題探究法導入新課
如,在聽喬老師的課時,喬老師用她精心設計的問題探究法來導入新課,給聽課的所有教師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喬老師:現在講臺上有兩塊體積大小與形狀相同的銀白色金屬絲,只知道它們分別是鐵與鋁,請你們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哪種是鐵絲?
生甲:掂一掂它們的重量,重的是金屬鐵;
生乙:用磁鐵吸引它們,能被磁鐵吸引的是鐵;
生丙:用力彎曲一下,易被彎曲的是鋁;
生丁:與相同稀硫酸或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慢的是鐵;
生戊:分別用錘子敲打,不易被錘成薄片的是鐵;
生已:在氧氣里燃燒,能產生黑色固體的是鐵;
生庚:放在水中一段時間,產生紅色銹斑的是鐵。
喬老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好,但這些都是我們對鐵的性質簡單膚淺的了解,鐵元素的很多性質我們以前還不了解,為了全面地了解鐵元素,讓我們一起探究“鐵的獲取與應用”。
……
喬老師用“問題探究”的方式導入新課,既能引導學生迅速回憶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又能開啟學生記憶中固有的、與新知識有關聯的知識系統,還能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由于學生思維活動激發得好,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都處于一種興奮狀態,師生間的配合默契,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美國教育家JamesM?Sawrey曾經說過:“學習的所有形式都可以看作是問題解決的過程”[2]。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再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問題探究式教育的宗旨。課堂教學中教師并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對問題的思考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因而,“新課導入”時應該注意學生思維活動的激發,讓學生在分析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與接受化學知識,可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 “新課導入”的不理想案例與分析
如果“新課導入”這一環節沒有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去進行認真的教學設計,而是隨意地用幾句開場白或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子”來導入新課,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與求知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教學調研中,一些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1》(必修、蘇教版)專題3第二單元鐵的獲取及應用”的教學中,由于使用的“新課導入”方法不恰當,或者缺乏激勵性、探究性,導致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不活躍,師生共同參與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F將部分不理想的“新課引入”方法摘錄并評析如下:
如,某?;瘜W教師甲在教學時的“新課導入”案例:
教師甲:張同學、李同學請你們上來默寫有關鐵的化學方程式。
(兩學生上臺,教師甲提醒:其他學生拿出紙與筆,準備默寫)
教師甲:鐵與鹽酸反應制氫氣,鐵在純氧中燃燒,三氧化二鐵被碳還原,鐵在少量的氯氣中燃燒。
(兩個在黑板前默寫的學生,一人錯2個,另一人錯3個)
教師甲:我們分析一下這兩位同學書寫的化學方程式,……,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默寫都錯成這樣,你們以前學的知識都跑哪兒去了?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情緒都比較低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氛圍差)
又如,某?;瘜W教師乙在教學時的“新課導入”案例:
教師乙:在初中我們學習了哪些鐵的化學性質?
學生們齊聲回答:鐵與鹽酸反應,鐵與氧氣反應,鐵與鹽溶液反應
教師乙:你想知道金屬鐵還有哪些性質與用途嗎?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鐵及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教師甲與教師乙的“新課導入”方法都存在的缺陷是:一是導入的方法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二是導入新課時所設置問題的探究性不足,不能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意識;三是過分重視所謂的“溫故知新”,只將學生的思維與記憶導向初中所學的知識,學生的學習思維不能充分展開;特別要提出的是:教師甲不應該在進行課堂教學前狠狠地批評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狠批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大忌,即便是個別學生受到批評,班級的大多數學生都會低頭不語、氣氛沉悶,教師與學生間的配合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必然影響到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導入”的宗旨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化學事物特殊的認識傾向,是學生力求認識化學事物、獲得有關化學知識經驗,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當學生形成化學學習興趣時,他對化學事物的感受就會既敏銳又牢固,同時能使中樞神經處于較強的興奮狀態,產生愉快、滿意和歡喜等情感體驗,推動學生有效地進行化學學習活動[3]。
中學化學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蘊含于其中的“新課導入”,在注重所選材料的知識性、趣味性之外,還要注重導入所用方法的藝術性與邏輯性,以有利于學生接受,有利于孕育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與情感。這種集中了知識化、藝術化與邏輯性了的“新課導入”環節是一種催化劑,有了科學合理且高效的催化劑,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如“行云流水”般流暢,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關鍵詞 新疆教學設計化學
一、設計思路
新疆是一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省份,有許多本土的化學教學資源可供挖掘。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了解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以及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本課時設計思路如下:首先,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感性材料出發,回憶、討論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有關礦石的分布、開采、種類、性質、利用情況等內容,教師總結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礦石及其成分。然后,介紹歷史上西域十六國聞名遐邇的“鑌鐵”冶煉技術出發,設置情景“如果你是西域鐵匠,你會怎么將氧化鐵中的鐵還原”,借此回憶之前學過的主要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單質的主要性質和實驗裝置及操作注意要點,并設計實驗方案。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的基礎上講解實驗室還原鐵的實驗方法以及高爐煉鐵的原理、裝置。
二、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八章的課題3《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時的主要內容包括:知道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掌握有關礦石冶煉的計算方法等。在課題1、2中,已經討論過金屬的物理通性、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等內容。本節課的內容難度不大,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有關金屬的分布及礦物冶煉的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一些常見的金屬礦物的組成、性狀等;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掌握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注意事項,掌握工業上高爐煉鐵的原料、設備以及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能設計出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方案及實驗裝置,掌握其試驗方法;通過觀看視頻,體會和了解工業上用高爐煉鐵的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金屬礦藏的分布、使用情況,確立正確的能源觀,認識到金屬資源的有限,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必要性。
四、教學過程
(一)媒體展示。通過幻燈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以及豐富多彩的金屬礦物標本的圖片。
(二)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問題1.你所了解的有關金屬資源有哪些?它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問題2.金屬元素在礦石中都是以化合態存在么?問題3.請描述你所了解的生活中常見的礦石的顏色、狀態、特征、主要成分。
(新疆是一個金屬資源豐富的省份,充分喚起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中積累的感性認識,提起學生興趣,建立化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踐間的聯系。)
(三)教師講解。金屬的存在,并指出,新疆地區擁有豐富的金屬礦藏,根據顏色判斷,應主要為菱鐵礦(主要成分是FeCO3)。
(四)多媒體展示。播放視頻: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張騫向大月氏女王請求獲得鍛造精鋼的密料的片段,介紹歷史上西域十六國聞名遐邇的"鑌鐵"冶煉技術。設置情景:設置情景:如果你是西域鐵匠,你會怎么將氧化鐵中的鐵還原?
(五)學生活動。通過復習三大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單質的性質及其還原實驗的具體方法,設計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書寫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現象,檢驗產物、總結實驗注意事項。
(在之前章節中,重點討論過用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但是,碳粉是固態還原劑,而一氧化碳是一種氣態還原劑,而且一氧化碳是一種易燃的、有毒性的氣體,所以其實驗裝置必須需要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本實驗設計可以充分鍛煉學生活學活用、及一反三的能力。)
(六)教師講解。實驗裝置有別于碳還原氧化銅,首先,一氧化碳是氣態還原劑,所以選用硬質試管作為反應容器,其次,一氧化碳是一種有毒的氣體,所以必須對尾氣進行處理,具體方法是利用其可燃性將其燃燒,使之轉化為無毒的二氧化碳。書寫實驗步驟時應該注意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反應前需將實驗裝置中的空氣排盡,同時點燃尾氣燃燒裝置,以免污染空氣。實驗過程中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取少量反應后黑色固體,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證明有鐵粉生成。由于一氧化碳會引起嚴重的中毒反應,所以實驗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及做好尾氣處理,防止爆炸等。
(七)多媒體展示。展示《天工開物》中古代煉鐵的圖片,以及現代煉鐵廠高爐煉鐵的圖片,講解煉鐵的原理。煉鐵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焦炭與氧氣生成的一氧化碳氣體將鐵從鐵礦石中還原出來。
(八)學生活動。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西域鐵匠,那么用1000t含量為80%的赤鐵礦,理論上可以煉出質量分數為96%的生鐵多少千克?
(設置情景,作為本課時另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既是對煉鐵原理的深化,也是對之前章節中學習過的計算技能的運用。此類雜質計算題涉及的數據較多,學生掌握難度較大。)
(九)教師講解。雜質計算的基本步驟:礦石的質量――純凈的氧化鐵的質量――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純凈的鐵的質量――換算成生鐵的質量。
(十)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首先,明確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其次,知曉常見礦石的主要成分,再次,掌握實驗室以及工廠中煉鐵的原理,最后掌握有關雜質計算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