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6:4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短視頻對電視民生新聞傳播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短視頻的特點短視頻作為一種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是一種在互聯網媒體平臺上播放、時長在5分鐘內的高頻推送視頻內容。短視頻最早出現在2011年,隨著移動互聯網及手機的普及,近年來短視頻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著名短視頻平臺有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等。短視頻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相較于傳統媒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內容短小集中短視頻的時長一般在5分鐘以內,題材多樣,內容覆蓋面廣,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在快節奏生活方式下,人們獲取信息時越來越趨向“短、平、快”的消費方式。相較于傳統媒體,短視頻具有節奏快、內容集中等特點,更符合人們的碎片化閱讀習慣。2.創作流程簡單,門檻低傳統媒體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需要較好的理論素養、專業功底和實踐經驗。而短視頻準入門檻較低,移動通信終端上有層出不窮的編輯軟件,通過簡單幾個操作就能迅速高質量完成短視頻拍攝、制作與上傳,這使過去的受眾轉變成了如今的視頻創制者,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短視頻的制作、傳播中,推動了短視頻快速發展[1]。
3.內容多元化、個性化短視頻內容豐富,娛樂、美食、美妝、體育、旅游、人文等領域無所不包,從天南海北到衣食住行,表現形式多元化,覆蓋面更加廣闊,也更貼近人們日常生活。
4.傳播迅速,互動性強短視頻傳播門檻低、傳播渠道多樣,可通過平臺分享的方式輕松實現裂變式傳播,視頻采編人員能夠通過評論、點贊、彈幕等方式和受眾交流觀點,及時獲得用戶反饋,提升視頻質量。
5.精準推送,提高效率短視頻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根據用戶在平臺搜索的關鍵詞及日常觀看習慣準確分析用戶喜好,從而將視頻精準推送給用戶,為用戶量身定制喜好內容,提升傳播質量和效率[2]。
(二)短視頻對電視民生新聞的積極影響我國的電視民生新聞興起于21世紀初,其致力于關注本地百姓日常生活,還原日常生活場景,在為平民百姓提供平等交流空間和維護百姓話語權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新媒體尤其是短視頻的興起,帶給電視民生新聞諸多積極影響。1.擴大傳播范圍傳統民生新聞的傳播媒介主要為電視和報紙,傳播對象主要為當地居民。在移動互聯網及新媒體平臺快速發展的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借助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和渠道進行二次傳播,實現了多元化傳播,突破了地域限制,擴大了傳播范圍。
2.擴大新聞來源傳統民生新聞的采集主要通過記者親自深入調查,這樣的采編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內容單一,及時性和廣泛度不足,容易給受眾帶來審美疲勞。而媒體融合則拓展了新聞線索采集渠道,新聞記者不再需要經常盲目地“跑出去”挖新聞,而是通過對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挑選值得深入挖掘的新聞選題,再跟蹤進行深入報道,這大大提高了新聞線索的采集效率,擴大了新聞時空范圍,提高了新聞實效性。
3.促進及時互動傳統媒體的受眾僅僅是信息接收者,其與欄目組缺少及時互動,容易導致媒體忽略受眾的真實需求。短視頻平臺中電視民生新聞的播報,能夠通過評論、彈幕、私信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受眾反饋的感受,激發受眾對新聞創作的參與意識,實現傳統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雙向互動,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制作水平[3]。
(三)短視頻給電視民生新聞帶來的挑戰短視頻作為新興事物,若應用不當,會給電視民生新聞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產生報道過度短視頻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容易使雞毛蒜皮的小事成為社會輿論焦點,在網絡輿論的推波助瀾下無限放大其中的細節,甚至歪曲事實,產生不良影響。電視民生新聞作為傳播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主力軍”,一旦發生此類偏差,僅為迎合大眾需求蹭短期熱點,簡單針對部分熱點議題進行過度報道,不但浪費媒體資源,而且會在社會中造成惡劣影響。
2.加劇內容同質化內容同質化主要表現為題材單一、內容瑣碎、報道浮于表面、不夠客觀公正。隨著信息傳播模式扁平化,加上新聞源公開、傳播技術快速發展等因素影響,短視頻領域新聞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在短視頻平臺大力推送下,涌現出大量二次創作的民生新聞,其新聞風格、報道方式、選題及定位大都很相似,容易導致內容同質化。這些現象容易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造成影響,一旦電視民生新聞內容與其他媒體內容雷同,出現“串稿”等現象,不僅大大損害受眾知情權,而且會對電視民生新聞的權威性造成沖擊,長此以往將削減電視民生新聞公信力。
3.容易受娛樂化和碎片化趨勢影響受短視頻特點影響,受眾的閱讀習慣逐漸呈現娛樂化和碎片化趨勢。傳統電視媒體為提高收視率,會選擇迎合觀眾娛樂需求,降低對民生實事的關注度。同時,為擴大傳播影響,拓展傳播渠道,一段完整的新聞常會被拆分為多個片段,雖然方便了受眾觀看,使受眾能夠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關注的重點,但是容易造成新聞的斷章取義,帶來負面影響。
4.容易出現網絡盜版當前一些媒體版權保護意識不足,保護力度較小,導致自創內容易被短視頻制作者盜播、二次創作。網絡上盜版視頻泛濫,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中上傳的內容未獲得技術保護,容易被竊取;另一方面,部分傳統媒體平臺會與新媒體平臺簽約合作,將內容上傳至互聯網平臺,但相關平臺未對內容運用防護技術,使得上傳內容被輕易破解盜用。網絡盜版的泛濫,使得其他自媒體能夠輕而易舉獲取電視民生新聞的信息資源,不利于電視民生新聞權益的保護。5.加快受眾及客戶流失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入應用,以及市場環境和受眾理念的快速變化,短視頻對傳統媒體市場的擠壓不斷加強,憑借“短、平、快”、傳播性強及精準推送等優勢特點,迅速吸引各年齡段觀眾,不斷擠壓傳統報紙、電視等媒體的生存空間。同時,以互聯網思維為主導的新媒體,在根本上變革了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搶占了傳統媒體的盈利空間,廣告商受流量吸引,被快速導流至新媒體市場,這進一步加重了電視民生新聞媒體的運營困境。
二、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策略
經過前文分析可知,電視民生新聞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找準自身優勢,明確融合路徑,從自身變革和外部融合兩大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各方面優勢,推動電視民生新聞在新時代展現新生機。
(一)堅持內容創新,實現差異化傳播“內容為王”是媒體行業發展的第一要義,電視民生新聞應把創新新聞內容作為工作的頭等大事,抓緊抓實,緊盯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應用帶來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報道過度和深度不足等問題,橫向拓展報道均衡性,縱向挖掘新聞深度,切實履行好應負的社會責任。
1.扎根基層,拓寬視野,做“老百姓自己的新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衣食住行、健康娛樂的關注度不斷攀升,對“學勞保權”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電視民生新聞應堅持做“老百姓自己的新聞”,新聞工作者不但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還要深入基層,善于在老百姓的炕頭上、地頭中,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疾苦,把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解決好,將新聞傳播觸角扎根在基層,使電視民生新聞成為“解民憂、展民情、暖民心”的好節目。同時,電視民生新聞不能停留在采編表層信息,只揭示家長里短的生活表象,還需要對個體事件進行里層剖析,講好故事細節,堅持聚焦“民生、民情、民意”,挖掘事件背后的社會文化背景,引發社會思考。
2.不忘初心,堅守使命,做弘揚正能量的“生力軍”電視民生新聞的屬性是新聞,其根本目的是關注民生,替群眾發聲,為群眾排憂,發揮對社會生活認知的引導作用。因此電視民生新聞要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定不移地維護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牢牢樹立自身權威性,積極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一方面,通過平民視角展現主旋律,用大眾身邊最普通的人物、事跡,講述好新時代的鮮明內涵和價值取向。另一方面,要避免“假大空”的臉譜式報道,用生動的形式、創新的視角,守正創新,促進受眾對內容的理解和接受。
3.立足當地,堅持特色,維護好電視民生新聞的本土化電視民生新聞的主要受眾是當地居民,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點。傳統媒體在用好短視頻擴大傳播影響的同時,應立足當地特點,立足本地民生事件,在牢牢把握當地受眾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制作反映當地風土人情、人文特色的新聞,形成獨特的人文色彩和地域文化,進而成為當地推向全國最好的廣告。例如對當地的傳統手工、節日進行的專訪,可以在播報中使用當地方言,貼合當地群眾特點,形成差異化特色。
(二)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拓展傳播渠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對新聞媒體行業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新要求,傳統電視民生新聞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擁抱新媒體,融入新環境,始終堅持自身特長優勢,補齊短板,從傳播主體、傳播方式、傳播渠道三個方面發力。在傳播主體上,積極營造新聞采編主體的融合環境。要改變單向傳播模式,即新聞的制作與傳播均由專業媒體負責,受眾只能被動選擇,借助融媒體環境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受眾轉變為新聞的采編和傳播者,使受眾從觀眾的單一角色轉變為生產者、傳播者與消費者多重角色。電視民生新聞應為環境的轉變搭好臺,構建科學合理的機制,既能夠保證信息準確、審核高效,又能多點啟動、全面開花,形成電視民生新聞挖掘、制作、傳播的合力[4]。在傳播渠道上,打造新媒體矩陣立體傳播模式。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由單一平臺傳播模式轉變為多平臺傳播模式,傳播媒介由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發展為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設備。傳統媒體應綜合運用技術手段,構建多媒體傳播矩陣,創建新媒體傳播平臺,開設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賬號,孵化短視頻IP,有效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有效互動,同時利用內容資源和權威性特點,尋求新聞“出口”,實現立體化傳播,通過篩選優質短視頻進行深度創作,有效解決內容來源單一等問題。在傳播方式上,積極引入新技術,實現精準推送。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網絡平臺資源,擴大傳播范圍,打破地理空間限制,轉變播報思路,將民生共性挖掘出來、傳播出去。同時,做好市場分析,明確傳播對象,分析收視數據,對電視民生新聞在融媒體環境中各媒體平臺上的收看群體、收看時間、收看區域進行統籌考慮,運用統計學、管理學方法軟件進行綜合分析,實現精準投送,提高傳播的效率和準確度。
(三)加快內部體系變革,建設人才隊伍為適應短視頻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創作需求,傳統電視媒體組織機構、節目的采編流程需要進行相應變革。應打破部門壁壘及欄目化運作模式,建立統一新聞中心,實現新聞素材共享、融合發布。可嘗試建立一支專門負責收集、篩選、整理網絡信息的隊伍,以解決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滯后性問題[5]。相較于短視頻內容創制者,傳統媒體節目制作團隊專業性更強,應發揮特長優勢,提升在融媒體中的電視民生新聞制作水平,提升電視民生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深度挖掘民生事件的新聞價值,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培養融媒體思維,打造一支能力過硬、素質全面的人才隊伍。
三、結語
短視頻的興起對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產生了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電視民生新聞影響力降低,更不是預示電視民生新聞的消亡。電視民生新聞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品牌優勢及公正性、權威性,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用好新技術手段,創新新聞內容和傳播方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講好大眾身邊人的生活故事,進而實現轉型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曉蔚.電視民生新聞媒體融合研究:以《1818黃金眼》為例[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20.
[2]楊冰.城市臺電視民生新聞的轉型困境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3]張田.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傳播的問題與對策[J].新聞傳播,2020(9):114-116.
[4]段建敏.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應對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3):163-164.
[5]武凌云.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分析[J].采寫編,2021(3):32-33
作者:李茉林 單位:運城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