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醫學類論文

醫學類論文

時間:2022-03-29 11:3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醫學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類論文

醫學類論文:預防醫學類文獻共享探究

作者:楊少敏 闕少聰 單位: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醫院知識倉庫》2004年被衛生部科教司評定為查新數據庫,新聞出版總署主管,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編輯出版。根據專業需求,本中心協議訂閱了3種數據庫:《CHKD期刊全文數據庫》(1994年至今)收錄了1994年以來我國公開出版的生物醫學類專業期刊和相關專業期刊,整刊1500多種,部分刊4000多種,累計文獻量達430多萬篇,每年新增50多萬篇。內含各科進展、動態、綜述、概況類文章10萬余篇,臨床病例病案報道86萬多篇,最新治療措施44萬余例;《CHKD期刊全文數據庫》(1994之前)收錄了我國重要醫學學術期刊467種,回溯范圍至各刊創刊,共收錄文獻66萬多篇;《CHKD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1999年至今全國博士培養單位的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近8萬篇,是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收錄質量最高、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生物醫學類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2基層文獻資源需求調查結果2011年初,筆者設計了《預防醫學文獻資源需求調查表》,對全省89個縣(市、區)疾控中心的預防醫學文獻資源狀況進行調查,結果不容樂觀。全省有獨立圖書情報室并有專職人員的單位僅1家,其他單位多附屬辦公室,既無專人也未進行規范管理,整體上專業文獻資源貧乏。專業人員文獻查找主要源于互聯網(100.0%)。有77.8%(7/9)的設區市、52.6%(20/38)的縣級市和區、35.7%(15/42)的縣有局域網。如何讓基層單位科研人員能全方位掌握所需文獻信息面臨挑戰。

1共享優勢

新媒體是網絡技術支撐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可分為網絡新媒體、移動新媒體和數字新媒體[1]。目前以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簡易信息聚合(RS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電子書、網絡雜志/電子雜志等為主。融合的寬帶信息網絡,是各種新媒體形態依托的共性基礎。終端移動性,是新媒體發展的重要趨勢。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4大傳統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5媒體”。依托它可便捷地實現預防醫學信息文獻實時精準傳播。任何情報文獻的學術價值,都是在流動中形成與體現,在共享中最終實現。

2共享思路

理論上一個長遠的合理文獻信息的資源共享體系,包括共建與共知。共建是共享的物質基礎,共知又是共建和共享的理論基礎,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資源共享的手段是館際合作,通過館際互借、網上文獻傳遞、原文復制和聯合咨詢達到資源共知共享,帶動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共享的渠道,提高共享效率,保證共享的后續發展。目前我省各縣(市、區)疾控機構共享的路線基本以本中心文獻信息庫為主體,依托網絡環境下的新媒體呈放射狀傳播。隨著交流的頻繁與深入,不斷梳理溝通渠道,加強了解與協作,文獻信息共享服務途徑將由單向輸出逐步演變為實際意義上的共知、共建與共享,做到以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來促進實體與虛擬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豐富與發展。新媒體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性的特征,可使不同區域網絡連接起來,實現廣域范圍的資源共享。調查顯示,我省基層單位均擁有互聯網,工作人員基本可在崗位上自由上網,這為文獻信息的傳播提供了硬件服務支持。具體操作思路如下。

2.1設立聯系窗口

可在中心網站設立一扇和圖書情報室的聯系窗口,成為與基層單位科研人員、圖書情報人員業務聯系的紐帶,及時接收和回應科研人員對預防醫學文獻信息的需求。為了使專業人員能夠更方便快捷地閱讀到本中心網站的最新信息,網站可推出RSS聚合資訊服務,利用互聯網支撐下的新媒體傳播渠道,圍繞預防醫學工作性質及當前的工作任務,不斷補充豐富RSS訂閱源,對預防醫學專業信息加以及時、廣泛、深度的挖掘與規范化的學科整合,豐富虛擬文獻信息資源,科研人員可有的放矢地瀏覽查詢最新信息與科研動態,避免在茫茫網絡中毫無頭緒、費時費力。

2.2通過微搏共享

可利用微博實現文獻信息共享。據新華網報道,微博注冊用戶2011年底已超過3億。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短信消息(字數140字以內)或上傳圖片,即時瀏覽最新信息,隨時隨地參與分享與討論。一些有影響力的醫藥衛生媒體和部分省市的疾控中心,?72?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2年6月第18卷第3期StraitJPrevMed,Jun2012,Vol.18,No.3已在新浪開設官方認證的微博交流渠道:例如健康報官方微博北京市疾控中心長沙市疾控中心等。還可同步申請微博的官方網盤,它是一款云存儲網盤,用來存儲海量文件,并支持分享文檔、音樂、視頻等任意文件到微博、郵箱、QQ/MSN等。科研人員利用它可同步分享預防醫學情報訊息,保存到微盤的文件可自動同步到電腦、手機等設備,無需攜帶電腦、移動硬盤,只要能聯網,隨時隨地即可訪問到圖文并茂的專業文獻信息。

2.3提供PDF文獻

在為基層科研人員提供實體館藏的醫學文獻信息服務時,可利用掃描儀將讀者急需的文獻轉換成PDF格式,通過各類網絡郵箱傳送到讀者的終端接收器。PDF頁面最大優點是保證文獻文本的準確性與相關圖像的精準性。

2.4信息咨詢服務

預防醫學文獻資源需求調查顯示,基層單位同行對滿足中外文資源需求的途徑并不了解。我們可通過各種便捷的新媒體渠道,做好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預防醫學文獻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引導和幫助讀者利用信息資源,提高期刊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針對不同讀者的需求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當前世界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傳播信息資訊的途徑豐富多彩,預防醫學情報人員要適應這個大趨勢,努力做好服務工作。應具備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密切跟蹤和掌握各類新型網絡媒體的傳播形式,抓住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給預防醫學情報工作提供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預防醫學情報服務工作提出更長遠、更實際、更具專業效益的服務目標,不斷更新和完善工作模式,提高圖書情報室的服務技能和專業咨詢能力,為促進預防醫學事業發展與科研能力提升做出貢獻。

醫學類論文:預防醫學類不同實習形式的比較

作者:王婷婷 邵紅 呂新 姚雪梅 王麗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1預防醫學觀念的比較

A模式、B模式、C模式在樹立學生預防醫學觀念的問題中,認為預防醫學是群體觀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C模式優于A模式,其它未見統計學意義,見表1。

2對實習內容效果的評價

A模式、B模式、C模式在運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兩比較C模式優于B模式,收集資料的知識掌握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模式優于A模式,在使用統計軟件上三種模式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模式優于A模式,見表2。

為了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和培養21世紀新型醫療衛生人才的需要,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了一系列預防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從理論課、實驗課、第二課堂到臨床畢業實習,逐步深化和提高醫學生預防醫學觀念和技能[3]。根據表1結果,A模式、B模式、C模式這三種模式學生樹立預防醫學觀念的比較中,認為預防醫學是群體觀念B、C模式優于A模式。認為在實習中能確立疾病預防為主的觀念以B模式最優,認為預防醫學是群體觀念的B、C模式優于A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建立比較中A模式(89.1%),B模式(92.3%),C模式(88.2%);疾病的三級預防的掌握B模式最優;綜合比較樹立預防醫學觀念中B模式為最優模式,C模式次之。原因基于B、C模式的實習學生能夠有機會在社區或社會調研中以“環境-人群-健康”為模式,以人群為研究對象,運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研究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規律,對策與措施更具積極預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B模式中實習學生進入社區,面對面接觸居家住戶,預防觀念整體較強烈,C模式中學生直接參加社會調研,也比A模式中學生單純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習的感受明顯。群體的預防必須建立在個體預防的基礎上,也只有做好預防才能保證個體健康。B模式的實習學生能以社區為范圍,以人群為對象,以家庭為單位提供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與健康指導等實踐活動,實習效果明顯。

實習期間建立科學合理的實習模式[4],有助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公共衛生人才,從內容上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預防專業學生通過參加三種不同模式的實習,普遍樹立了預防為主觀念和主要的預防醫學基本技能。根據表2結果,在實習內容效果的比較上B模式、C模式比例明顯較高,參加C實習模式,實習內容中對學生作用最明顯的是能基本進行課題設計達97.10%,這些差異可能與C模式的學生,一方面投身到疾病預防與控制的實踐工作中,加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帶教老師通常以日常工作為基礎讓學生自行設計課題,帶教老師以疾控工作為主,在課題的指導時間低于專職教師,鍛煉了這部分學生自行設計課題的能力,幾乎所有學生能基本進行與疾控相關的課題設計,更加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和統計軟件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資料的知識掌握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模式優于A模式,B模式在參與社區實習,到人群中去實踐之后這跟學生參加了教研室實習或自身所選擇以人群為研究對象課題密切相關[5]。到社區后其交流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加之在教研室有專業的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其收集資料的方面也有其優勢的一面。社區或社會實踐方式,必然有不同的實習要求,帶給學生能力和知識方面的掌握重點就有所不同。參加實習后,學生了解和熟悉最多的內容是預防接種相關知識和正確搜集資料的方法達90.60%,其次是學會撰寫科研論文88.60%。除此之外,通過調查學生認為,通過實習收效甚微的是掌握現場調查的基本技術[6],原因如下:(1)學生是根據已有數據來進行課題設計和選擇的,在論文撰寫的全過程中基本不會涉及到與課題相關的現場調查內容;(2)需要進行現場調查的課題開展時,因學生沒有接受過調查員培訓或不具備相關素質故由指導老師親自代勞;(3)由于部分衛生單位對學生科研課題的不了解和對科研工作的不支持,現場調查工作艱難重重。通過訪談,學生普遍認為急需改進的方面有抓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教育,其次分別為加強語言文化修養培養良好的行為規范、培養合格的帶教老師。其中,在培養合格的帶教老師一項強烈要求改進的是參加過B實習模式的學生,這表明社區預防醫學專業合格帶教老師的嚴重缺乏,也體現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在社區實習這種模式發展還不夠成熟。參加B實習后,除上述急需改進的方面外,學生希望能結合工作實際開設案例討論課。進行論文的設計及撰寫講座一項,A模式做的及時完善,其它兩種模式都需要加入此實習內容并及時改進。

通過調研得出,B實習模式為最優模式,建議在實習內容中安排艾滋病、精神病等傳染病和慢性病的專項課題研究與操作,從而認識并宣傳疾病的社會防治和干預,同時為學生設置臨床或護理工作相關的實習課程,以幫助理解醫學新型模式,另外,提倡學生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下利用假日或實習期,積極聯系社區衛生單位,在社區全科醫生的帶領下對社區居民逐步開展家訪和義診等實踐活動加強預防觀念。

提倡學生親自收集與所選課題相關的數據,認識和體驗論文撰寫的全程。在進行現場調查前,為學生做好調查員培訓工作。學校還應從綜合測評等各種角度出發,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調查活動或公益項目,提高學生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加快各衛生單位醫德醫風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腳步,規范工作人員語言行為。執行B模式時,迫切需要建立系統、規范的帶教團隊。執行B與C實習模式時,要為學生認真開展論文的設計及撰寫講座,同時要在社區醫生的指導下參加案例討論課以便進一步了解臨床知識。

醫學類論文:預防醫學類PBL教學創新

作者:李小芳 單位: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在衛生監督學中開展PBL教學改革就是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思維,使教和學沒有主被動之分,教師和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互相啟發、互相討論,促進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從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性思維的能力。

衛生法規與監督學PBL教學的具體實施

衛生法規與監督學課程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包括衛生監督的概念、性質、分類、效力、歷史沿革,還包括衛生監督的法律關系、衛生監督主體、衛生監督依據、衛生監督程序、衛生監督手段等基本內容。這一部分以概念性、理論性的內容為主,不宜開展PBL教學。而各論部分包括食品衛生監督、傳染病防治監督、化妝品衛生監督、放射衛生監督、學校衛生監督、勞動衛生監督、國境衛生檢疫、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和其它衛生監督、醫政監督等,由于實踐性較強,便于理論聯系實際,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解決。

每次課程前一周,由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提出帶有線索性的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提前準備。上課時,按每組8~10人進行討論。小組成員根據各自所學的理論、知識及課前所查閱資料,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匯總。每個小組形成一定的觀點后,各小組選派代表分別發言,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提問、質疑、辯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只做引導性發言,控制上課的節奏與進度,總結難點重點,最后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

衛生法規與監督學PBL教學較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效果衛生監督學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交叉性、邊緣性學科。較傳統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課程有很大的不同,更傾向社會學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不容易理解,概念比較難記,難于理論聯系實際。采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置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來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寬了思路,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衛生監督學的學科特點,一般所設計的問題大都是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又是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同時還必須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來綜合分析,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在理論學習時,應帶著問題,帶著思考,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學習,而不是就理論學理論。

衛生監督學PBL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衛生監督學所開設的時間是五年級上學期,這學期預防醫學的主干課程大都在本學期開設,且距離碩士研究生考試也很接近,而PBL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課前花費大量時間查閱文獻資料,造成學生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這個問題許多學生難以接受[3]。另外,所設計的問題很難保證問題的全面性,只能是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影響對內容的系統學習,甚至打破了學科的系統完整性[4]。

醫學類論文:院校動物醫學類實習管理

作者:趙坤 趙樸 劉麗艷 王自良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

簽訂協議,規范實習管理簽訂協議是搞好動物醫學專業畢業實習的第一個環節。畢業實習之前,學生所在系、實習生、實習單位三方要簽訂實習協議,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協議書的形式規范各方的行為。協議書規定:1)學生所在系要成立畢業實習領導小組和專業實習指導小組,負責畢業實習的組織安排、過程管理、實習考核與鑒定,并選派指導教師,開展實習檢查,定期為學生和實習單位進行實習指導及臨床技術指導,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問題,保證畢業實習順利完成。2)畢業生有權利參加臨床畢業實習和選擇實習點,學校和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和條件,嚴格按照畢業實習方案開展實習與學習,接受實習單位的領導和管理,積極開展各項工作,不得向實習單位談條件、索報酬,不得從事純經營性活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學校和實習單位的紀律,承擔相應的技術和經營責任,不得泄漏實習單位的技術秘密;不得單方違約轉點、中止實習或提前返校,定期向學校和實習單位匯報實習情況,按時參加實結及考核鑒定,完成協議書中所安排的各項實習任務。3)實習單位有權利組織、管理、教育學生開展工作、生產勞動、學習和技術訓練,有權利接受、拒收、遣返實習學生,并且按照學校實習方案要求和國家有關大學生培養教育的法律法規安排畢業實習和工作,為畢業實習生提供基本的實習、學習和生活條件。指定專門的獸醫師負責畢業實習學生的人身安全、日常管理教育和技術指導,如實填寫實習鑒定,不得安排實習學生進行產品經營和推銷活動或非法活動,對學生要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保證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畢業實習。

實習過程分“四步走”“四步走”實習法是根據實習時間長短的不同,將實習分為四段,每段安排不同的實習內容,由簡單到復雜,使學生全面了解臨床工作,快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具體作法是第1步:調查了解,觀摩學習。學生進入實習基地后,要用較短的時間熟悉并掌握以下內容,即動物醫院的設計,包括小動物診療室、大動物診療室、寵物診療室、手術室、藥房、化驗室的設計及管理,門診病例的接待及處置,動物醫院的日常管理等;在養殖場實習的學生要了解該場的養殖規模、免疫程序和常發的傳染病、獸醫診療室及化驗室的設計、疫苗及藥物管理、傳染病爆發時的處置預案。第2步:協助獸醫師處置病例。擔當獸醫師助理工作,目的是讓學生盡快具備獸醫人員的要求和素質,掌握獸醫師的基本操作技能,該階段是在實習的中期,當學生完成第一階段實習任務之后,要求學生協助獸醫師開展全面工作,把自己當做一名獸醫師,站在獸醫師的位置來處置門診病例或養殖場疫病監測,了解獸醫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掌握獸醫師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識。第3步:接待門診,獨立操作。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學生在完成前兩個階段的實習以后在基地獸醫師或指導教師的監督下,獨立開展工作,以衡量自己能否勝任該項工作,找出不足和差距,進行改進和提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4步:總結提高。目的是培養學生自我提高能力。在實習結束前1~2周,學生完成前段的主要實習任務之后停止參加實習單位的獸醫工作,進行專題論文的寫作和實結。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進行全面認真地回顧,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總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以實現由實踐到理論的飛躍。

采用“5+1”考核法,檢驗實習效果畢業實習考核是檢驗畢業生基礎理論掌握情況和實習效果的手段之一。所謂“5+1”考核是指實習考核的5小項(實習出勤、實習態度表現、實習筆記、實結、實習鑒定)和1大項(畢業論文答辯的成績)。實習考核小組由學校實習指導教師、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和實習小組組長共同組成,對5小項進行考核,每小項滿分為14分,共計70分,按實際出勤天數計算出勤分數,根據實習過程中的政治思想表現、工作和生活作風等評出實習態度表現分數,實習筆記的數量和質量是評價實習筆記分數的主要參考,實結考核則包括獸醫理論應用程度和業務素質的提高程度,而實習鑒定則是對畢業學生實習過程中德、能、勤、績的綜合評價。最后畢業論文答辯的考核由學術學位委員會負責,主要根據畢業論文的格式規范和內容要求進行評分,滿分為30分。畢業實成績分為優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5個等級。總評時5小項中任何1個單項得分低于該單項滿分的50%者,總評不能為優秀;2個單項得分低于單項滿分50%者,總評不能為良好;3個單項得分低于單項滿分50%者、或總分低于60分者、或畢業論文答辯成績低于18分者,總評為不及格。

協議書制度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學校、學生、企業三方的權利和義務,規范了日常行為,把實習期間學生教育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這是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協議書制度加強了學生教育管理,改變了學生實習狀況、行為和態度,使畢業實習管理由松散轉變為規范化,使實習從商業型轉變為學習型和擇業型,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協議書制度規范了用人單位的行為,企業不但可以考察選擇畢業生,而且要為實習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生活條件,承擔培養教育人才的社會責任。“4步走”實習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符合認識規律,符合人的正常思維規律和循序漸進的學習法則,能夠促進學生深入實際,抓住實質。“5+1”檢驗實習效果的方法,能夠比較準確地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有助于實習的順利進行,減少實習中的請假和缺勤現象,引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抓住重點、深入實際,培養基本技能和提高綜合素質。這種實習模式在醫學專業部分班級實施以來,極大地提高了實習質量,學生的工作能力也大為增強,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并較快適應畢業后的社會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期刊組稿措施的探究

作者:吳洋意 田利國 單位:中國實用醫學雜志社

1組稿計劃的精準定位

失之毫厘、謬之千里。組稿計劃為組稿工作的原則和基礎,任何偏倚都會影響組稿的質量。《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精準定位組稿計劃主要包括三個階段:(1)選題調研、檢索,邀請國內專業領域知名專家進行選題論證,對當前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制定年度重點選題計劃。(2)依據年度重點選題計劃,邀請當期執行編委進行每期組稿計劃的討論,使選題進一步細化。(3)編輯部成員集體討論,根據組稿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精細調整,使組稿計劃既要體現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又要使組稿具有時效性和導向性。例如:《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年第6期原計劃組稿的重點選題為“盆腔腫物的診斷與治療”,該選題是外科臨床的難點問題。但是,我們在組稿過程中,在與部分外科專家交流后發現,隨著結直腸外科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近期國際外科學界對“結腸癌規范化手術治療”,尤其是“完整結腸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討論十分熱烈,CME是國際結腸癌規范化手術的最新理念,目前國內還未見相關報道。該理念的提出,有可能對結腸癌外科規范化治療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因此,經過編輯與執行編委的認真討論,果斷將該期選題變更為“結腸癌的規范化手術治療”,該舉措不僅率先將CME的理念引入國內,而且能夠迅速將有關專家了解到的CME資料轉化為國內CME文章發表。該期雜志出版后,在外科界反響強烈,在國內多次學術會議上,許多專家紛紛以該期雜志為藍本,對CME進行討論。通過該期組稿實踐,我們認為組稿必須注意時效性,必須關注焦點,必須與時俱進。此外,組稿實踐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1)選題所涉及的重點方面要齊全,即所組文章是否全面反映選題。(2)文章題目定位是否準確,各題目之間是否存在交叉和歸屬關系,避免文章內容的重復報道。(3)擬選作者是否適合。組稿前要對作者作調查,掌握作者的政治思想、學識功底、文字功夫、著述能力、寫作精力等基本情況,避免組稿的盲目性[2]。作者選擇不當對文章的撰寫會產生很大影響。如:作者專業不適合,作者近期事務繁忙等等。(4)編輯對組稿計劃的充分理解。事先必須對相關專業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理解是溝通的前提和基礎。如果編輯對要組的稿件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讓作者了解組稿意圖,達到組稿目的呢?

2不斷拓寬組稿的途徑與方式

2.1加強指南類稿件的組稿

2.1.1國內指南類稿件的組稿指南的重要性是有兩個方面決定的:(1)內容的重要性。臨床診治指南通常是臨床醫師實施診治的操作規范和章程。由于臨床醫學是應用科學,經驗性醫療在很多醫療機構普遍存在并起主導作用,而且很多機構自成體系,各不相同,缺乏統一的標準,其診治方法有可能存在瑕疵。因此,經過多中心、循證醫學驗證的診治指南無疑將規范臨床醫師的醫療行為,提高診治水平。(2)權威性和法律依據。臨床診治指南通常是經過多中心、循證醫學驗證的診治標準,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學術權威性[3]。由于目前醫療不規范行為的存在和患者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臨床診治指南將對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因此,加強指南類稿件的組稿將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該類文章的組稿競爭也十分激烈,經常見到一篇指南形成以后,多家期刊爭先發表的現象。《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對于國內指南類文章的約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發揮編輯的職業敏感性。編輯通過隨時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學術信息及業內動態,對國內指南的形成做出前瞻性的預測和判斷。(2)充分發揮編委的作用。密切與編委和相關學術組織保持溝通,掌握即將或正在討論的相關指南的發展動態,同時,提前做好約稿工作,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3)拿到稿件,迅速處理,快速發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對于國內指南類文章采用綠色通道,即當月處理,當月發表。通過以上措施,《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已與國內眾多專家和學術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很多專家和學術組織愿意將形成的指南交給我們發表,無形之中,期刊既發表了高水平的指導性文章,同時也提升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形成良性循環。《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近年來發表了許多國內指南類文章,深受讀者歡迎。例如,《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年第8期發表了一篇題為“低血容量性休克復蘇指南(2007)”的文章,該文發表后在專業領域內受到了極大關注,先后被其他專業期刊和網站轉載。由于該文具有很好的學術導向作用,衛生部將該文作為2009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考試內容,《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也作為2009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參考資料[4],迄今為止該文被引頻次已達到31次。此外,2007年第1期發表的“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06)”和2004年第3期發表的“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腔內隔絕術應用指南(初稿)”被引頻次分別達到48次和43次。

2.1.2國外指南類稿件的組稿與國內指南組稿不同的是,國外指南的組稿面臨兩個問題:(1)版權問題。(2)是否適用中國國情的問題。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發表了大量國外指南解讀類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發表指南解讀一方面可以規避國外復雜的版權貿易法則及節省相關費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據國內目前的醫療技術現狀、患者經濟狀況及醫療保險政策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介紹和闡述。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科學性,還可以為將來制定國內的相關指南,提供重要的基礎和依據。《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009年共發表國外指南解讀類文章6篇,迄今為止,平均每篇的被引頻次已經達到6次。許多讀者來信來電表示非常喜歡我們刊登的國外指南解讀文章,因為解讀文章不僅免去了原始指南翻譯的不便,直觀易懂,而且能夠結合國情,更能貼近國內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具有實用性。鑒于解讀類文章的受歡迎程度,《中國實用實用外科雜志》2010年加大了發表的力度,當年共發表9篇國外指南解讀類文章。

2.2刊企合作組稿臨床醫學是應用性科學。臨床醫師診治水平的提高不僅靠醫學基礎理論的掌握和提高,更要靠先進的診療技術和手段,更需要醫藥企業的高科技產品。高科技技術和產品推動醫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進步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醫藥市場和期刊市場的發展,期刊企業廣告這種簡單的合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期刊的平面廣告將逐漸在市場上產生視覺疲勞。企業需要立體廣告的推廣,刊企合作需要回歸期刊的本位———推動醫學技術的發展這一核心價值觀上,這樣雙方才有可持續合作發展的動力,才能實現共贏。與企業合作組稿是《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近年來探索出的又一組稿途徑。國際上著名醫藥企業,尤其是國際500強企業,擁有雄厚的實力給技術研發提供經濟支撐,有的甚至掌握著引領科技前沿的技術專利。而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醫藥消費品市場,高科技產品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不僅能夠提高臨床醫師的診治水平,使中國的廣大患者從中受益,而且能夠使企業實現產品大規模推廣。那么,如何使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在國內得到合理應用,從而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如何使之得到不斷完善呢?這就是刊企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刊企合作組稿的切入點。企業不僅掌握著高科技技術,而且擁有龐大的專業市場營銷團隊,對某些產品和技術的應用現狀甚至比期刊編輯更能獲得迅速、準確和全面的反饋。這無疑給刊企合作組稿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隨著微創外科技術,包括腹腔鏡和內鏡技術的長足進步,手術技術與手術器械不斷發展創新。但是,很多基層廣大普通外科醫師對科學掌握并運用腹腔鏡技術并不熟練,臨床上也經常出現由于不當操作而產生的各種問題。為進一步規范部分腹腔鏡技術的實施和開展,《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與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合作,邀請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的專家們召開專題討論會,討論臨床中的相關熱點和焦點問題,并審議制定了“單孔腔鏡手術技術專家共識”、“雙鏡聯合胃腸道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和“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操作指南”三個文件,并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年第8期發表。與會者一致認為,三個文件內容翔實、實用,執筆者查閱了大量國內外重要文獻,并結合了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其必將對我國微創外科的發展和相關新技術的規范實施和健康、有序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2.3以學術活動為題材組稿臨床醫學專業的學術活動包括:專業學術會議、專題講座、病例討論會及培訓班等等。在這些學術活動中,不乏高水平的文章題材,積極主動與相關專家聯系,邀請其將報告內容轉化為文章的形式發表,不僅能夠以文章的形式保留其技術成果,而且能夠使廣大無法參會的臨床醫師學習到最新的專業知識并使之廣泛轉播。根據活動題材,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筆談、論著、講座、綜述、術式討論、病例報告、體會以及感悟等等。以學術活動為題材組稿具有其他組稿方式無法比擬的優點:(1)能夠現場掌握實質內容。與會編輯能夠在現場第一時間掌握每個報告的實質內容,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判斷是否具有發表價值。(2)根據會場同行專家及與會者的反饋及時判斷其內容是否受讀者歡迎,是否具有討論和借鑒意義。在一些學術活動的現場,經常見到當某些專家作完報告之后,與會者提問踴躍、熱烈,甚至出現學者之間現場辯論的情況。具有職業敏感性的編輯此時應該意識到此類內容正是組稿的優質題材。(3)現場記錄每個熱點問題以及討論細節。可以為組稿,甚至未來的選題策劃提供依據。(4)在與會現場可以對擬定作者進行初步了解、主動溝通,甚至初步達成組稿的合作意向,提高組稿效率。期刊的競爭實質是稿件的競爭,誰能將高水平稿件第一時間發表,誰就能最先受到讀者關注。(5)可以根據內容適當變換欄目形式,改變專業技術類期刊單調的風格,采用多角度闡述問題,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

2.4加強作者團隊的建設,追蹤高新技術的發展動態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加強作者團隊建設,是期刊稿源穩定的重要保證。

首先,要團結一批不同學術層次、不同課題內容、不同年齡結構的作者。要關心作者及作者的文稿,誠心誠意地以平等態度對待作者,取得作者的了解和信任。作者了解期刊才能將好的稿件交付其發表。高水平稿件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是作者心血和汗水的體現。作者交給期刊的不僅是簡單的稿件形式,更多的是對期刊的信任和寄托。編輯拿到稿件以后,要在忠于作者原文的前提下編輯加工。編輯的作用不是更改作者的原意,而是科學地、創造性地完善作者的作品,使其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得到進一步體現。期刊在編輯出版工作中,要重視作者的反饋,例如:對稿件處理結果的詢問、對審稿意見的作者反饋、對稿件發表周期的建議、對欄目設置的建議等等。編輯對作者提出的這些問題要耐心、細致的回復,取得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與專家成為益友、與學者成為朋友,增加相互了解、增強彼此信任、增進彼此友誼是期刊做好組稿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要熟悉了解作者,系統建立作者檔案。除應掌握作者的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專業特長、職務、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最好還應掌握作者課題研究方向、承擔哪些課題、取得過的學術成就、發表過的學術作品以及學風、性格特點、健康狀況等。這樣與作者溝通起來才能找到共同話題。一項新技術成果從策劃、研發到完成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期刊盡早的介入將有助于對最新技術動態的了解和掌握。在此階段,新技術項目的研究人員也最希望得到期刊的相關幫助,期刊擁有專業的學術平臺和資源,能夠為項目的開展提供學術支持。通過早期雙方的良好合作,能夠為最終成果在期刊上發表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是國內最早研究炎性腸梗阻的機構,一直致力于胃腸重大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擔國家、軍隊和江蘇省多項重大課題。《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先后在2000年第8期、2002年第4期發表了該機構朱維銘教授的“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診治”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治療”2篇文章,迄今為止被引頻次分別達到356次和158次。2006年第1期我刊再次邀請該機構李幼生教授撰寫“再論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文章,迄今為止被引頻次已達到194次。該文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為“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同時獲此殊榮的還有該機構黎介壽院士的另一篇文章“腹部損傷控制性手術”發表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年第8期上。由此可見,加強作者團隊的建設,與高水平作者保持長久的合作關系,不斷追蹤高新技術的發展動態是醫學技術類期刊組稿的重要策略。

綜上所述,組稿工作是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最能體現編輯工作的原創性特點[5,6]。組稿的質量關乎期刊的整體質量。優質稿源是辦好期刊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充足的稿源,期刊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提高期刊質量將是紙上談兵。高水平的期刊來自優質的稿源[7],只有廣辟稿源,發揮編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為提高期刊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醫學技術類期刊編輯必須結合臨床實際工作,以提高臨床診治水平,推動醫學技術發展為核心價值觀,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不斷拓展組稿途徑與方式,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醫學類論文:急診醫學類期刊的特征及啟發

作者:邵菊芳 沈惠云 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科技期刊作為學術交流、科技傳承、科學評價的主要載體,是重要的出版與學術交流資源,也是我國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急診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新興邊緣學科,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技術力量。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科學的進展,我國大陸急診醫學學科發展迅速,組成了一支由臨床、科研、教學相結合的急診醫學專業人員隊伍。[1]與高速發展的急診醫學相比,我國大陸急診醫學類期刊發展則相對滯后,目前公開發行的有關急診醫學方面的期刊有15種,沒有一種期刊被國際權威檢索“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國外優秀的急診醫學類期刊,尤其是被SCI收錄的急診醫學類期刊進行分析,比較其專業信息傳播的特點與規律,探索其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增強我國急診醫學期刊的科學性與適用度。

一、被SCI收錄的急診醫學期刊基本信息

以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證報告(》JCR)2008、2009和2010版為數據來源。

1.地域分布

SCI共收錄急診醫學類期刊23種(2010版),美國主辦11種,英國主辦4種,德國主辦2種,加拿大、西班牙、中國香港、愛爾蘭、土耳其、克羅地亞各主辦1種。居前三位的美國、英國、德國所主辦的期刊占總數的74%;歐洲諸國共8種,占34.8%;亞洲僅2種,占8.7%。美國刊物種數顯著多于其他國家,英國、德國等急診醫學發達國家主辦的急診醫學類期刊也相對較多。

2.出版方

這些期刊中,完全由出版集團、出版社出版的有18種,占78.3%,其中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公司(Elsevier)旗下出版的有7種,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旗下的有3種;而由學會單獨出版或與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僅有5種。

3.刊名的地域性

國外的急診醫學類期刊刊名很少有地域性的限制。在23種期刊中,只有6種有明確的地域范圍,但多為洲級或國家級的水平,如《歐洲急診醫學雜志》(Europe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北歐地區的《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蘇與急診醫學雜志》(ScandinavianJournalofTraumaResuscitation&EmergencyMedicine),《加拿大急診醫學雜志》(Canadi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美國急診醫學雜志》(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等。由此可見被SCI收錄的期刊,刊名絕大部分突破了地域性限制,這為期刊發展,尤其是稿源及覆蓋面的全球性,打下了基礎。

4.期刊編委的組成

SCI急診醫學類期刊的編委會成員數量沒有統一的規定,有多有少,但是一般都設有主編、副主編或執行編輯,另外有的期刊還設有管理編輯、助理編輯、文本編輯等。編委會成員一般都具有國際性,比如,《澳大利亞急診醫學雜志》(EmergencyMedicineAustralasia)近一半的編委是國外的。編委會成員變更速度較快,一般2~3年就更新一次。編委會成員在辦刊過程中提供咨詢意見、參與審稿工作,也幫助期刊約稿、向期刊推薦稿件,對期刊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些期刊甚至還根據急診醫學的特點,將雜志內容分為不同的板塊,如中毒板塊、心肺復蘇板塊、院前急救板塊、災害醫學板塊、繼續醫學教育板塊等,由2~3個編委具體負責一個板塊。

5.期刊的網站

互聯網是國際期刊重要的工作平臺,是期刊的編委、編輯等工作人員相互之間以及作者、讀者之間實現快速遠距離交流的工具。[2]每本SCI急診醫學類期刊都實現了編、審辦公網絡化和自動化,配有獨立的網站,并與相關領域的學會、數據庫等網站鏈接。每種期刊都在網站上現刊和過刊的內容,絕大部分的過刊都是可以免費獲取的,有少數幾種期刊就連現刊也可以免費獲取。

二、被SCI收錄的急診醫學期刊評價指標

1.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爾德提出的,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3]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說明該刊的學術影響力也越大。2010年影響因子居前10位的急診醫學類期刊見表1。在這10種期刊中,影響因子大于2的有6種,占23種急診醫學類期刊26%。除3種期刊2010年的影響因子較2009年有少許下降外,其余都比上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排名第1位的《復蘇》雜志2010年影響因子比2009年增加了1.465。與2009年相比,排名前10位的期刊新收錄了3本新雜志,分別是《急診》《、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蘇與急診醫學雜志》、《加拿大急診醫學雜志》,影響因子分別排名第3、6、10位。

2.總被引頻次

總被引頻次指該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該指標可以客觀地說明該期刊總體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表2為2010年被引頻次居前10位的期刊。由表1、表2可知,總被引頻次的排位基本上與影響因子的排位一致;《復蘇》雜志總被引頻次增幅最多,為3621次,這導致其影響因子排位第1。在被引頻次居前4位的期刊中,影響因子都大于2,可見總被引頻次高的期刊,其影響因子也相對較高。

3.發文量

發文量是衡量一種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情報能力的主要指標,有助于了解該學科特點和研究成果的層次水平,是掌握該學科在某一階段研究趨勢的有效方法,也是鑒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2010年急診醫學類SCI期刊發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見表3。表3顯示,發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中,只有3種期刊的影響因子位于前10名之外(包含2010年新增的《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蘇與急診醫學雜志》、《加拿大急診醫學雜志》);從總被引頻次看,只有2種處于10名之外。這說明,發文量與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呈正相關關系,即發文量越大,其刊物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在很大程度上也會相應地提高。

三、對我國急診醫學期刊的啟示

1.我國科技論文被SCI收錄的現狀

隨著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科技界學術交流的頻繁,在國際科技發展領域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國際科技論文產出量逐年增加,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每年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顯示,我國被SCI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從2008年的11.67萬篇(占全世界年度SCI論文比例8.8%),2009年的12.75萬篇(占全世界比例9.8%),到2010年的14.84萬篇(占全世界比例10.4%),連續3年全世界排名第2位[4](見圖1)。

2.我國急診醫學期刊的現狀

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行的15種急診醫學類期刊中,大部分期刊名都冠有“中華”(如《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中國”(如《中國急救醫學》)或某個地區(如《嶺南急診醫學雜志》);幾乎所有的期刊都是以院校、研究所或學會為主辦或主管單位,主辦單位提供辦刊經費、辦公場所以及辦刊人員,集編輯、校對、發行與一身;所有期刊90%的編委、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普遍偏低,2009版和2010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急診醫學類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分別為0.497、0.539,平均總被引頻次分別為992、1181;[5][6]在15種急診醫學期刊中僅6種期刊擁有自己獨立的網站。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大陸急診醫學類期刊與國外同類期刊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三點啟示

啟示一:科技期刊要重視隊伍建設的國際化。科技期刊的國際化包括論文質量的國際化、作者的國際化、讀者的國際化、出版語言的國際化、編委構成的國際化、審稿的國際化、編排格式的國際化、編輯標準的國際化、編輯管理的國際化,以及印刷質量的國際化和入選檢索系統的國際化等。SCI急診醫學類期刊,無論是刊名,還是作者、讀者、編委的組成,都是國際化的。而我國科技期刊工作者們雖然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踐行科技期刊國際化的理念,[7]但是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化視野還不是很理想。我國急診醫學期刊雖然在形式上均采用了國際通用的版式,重要論文均加有英文摘要,但是在其他實質方面,如作者的國際化、讀者的國際化、編委構成的國際化、審稿的國際化等還比較薄弱。因此,作為科技期刊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同時也有責任加強科技期刊與國際接軌的進度,以盡快提高中國急診醫學期刊在國際大舞臺上應有的地位。

啟示二:辦刊隊伍的專業化。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期刊還是在走“編輯辦刊”的路子,而編委會,包括主編、副主編,在辦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小,有的甚至只是掛名,這對期刊的整體學術水平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國內的期刊應該與國際上優秀期刊一樣,明確編委會的職責。一個負責任的期刊主編不僅要在本學科領域有很高的威望,還要有充分的影響力和組織優秀稿件的能力;編委會的組成不能單純以人員的知名度作為標準,同時也不能過分追求數量。編委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是期刊得以順利運作的最大保障。

啟示三:加強信息化辦刊建設。科技期刊要實現國際化這個目標,就必須走信息化之路。這就要求期刊不僅要實現出版的網絡化,還要建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應用系統,形成讀者、作者、編輯部、審稿人互動交流的大平臺,促進期刊內部更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無界限的溝通,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流程、縮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質量、擴大期刊影響力。[8][9]期刊信息化是期刊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我們從SCI收錄的急診醫學期刊看出,這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期刊都已經上網,并且擁有自己獨立的網站。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網絡化尚待加強。因此,科技期刊的編輯要熟悉網絡工具和掌握網絡信息采集技術,要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這樣才能隨時從各種各樣的信息中抓住有用信息;同時,還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期刊的網絡出版發行,以增大發行并加快傳播。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人文素質教學措施分析

作者:鄒兵 鄒娟 單位:安徽省蚌埠醫學院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醫學模式實現了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超越[1]。新醫學模式認為導致人類疾病的因素不僅僅有生物因素,還包括社會與心理等諸多因素,因此醫學研究對象必須建立在人與生存環境的和諧適應上,不能忽視兩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學教學內容及模式與其同步發展,人文相關知識在醫學生教育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全科醫學是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內容為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2]。以人為中心、以社區為范圍、以家庭為單位的服務對象既決定了其服務領域的特殊性,也表明了全科醫學是相當人性化的學科。全科醫學專業人才既是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提供者,也是健康與疾病咨詢的服務者、教育者,更是社區居民的朋友。他們必須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和深厚的人文素質[3]。因此,加強和改進全科醫學人文素質教學已成為全科醫學教育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4]。

1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的涵蓋面很廣,思想品質、道德修養、身體素質、科學技術、藝術修養等屬于其主要范疇[5]。醫學自誕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科學中蘊含著豐厚的人文內涵的學科。因為醫學的服務對象并非單純的疾病本身,而是身心合一的有意識、思想、情感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現代科技革命的深入,醫學發展與人文發展的關系更加密切。離開了人,醫學便失去其存在的意義。醫學工作者不僅要為患者提供疾病防治的服務,解決人們的生理疾苦,還要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精神援助,體現出人文關懷,所有這些都是醫學人文教育的使命和任務。人文素質教育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及自身實踐等方式,使其內化為人格、修養等相對穩定品質的過程。現代醫學知識體系中許多精神層面如信念價值、認知價值、審美價值等都成為人文醫學的精髓。醫學的研究范圍已由單純的生物學范疇拓展到生物、社會、經濟、倫理、心理、法律、哲學等領域,形成一個體系嚴密、內容廣博、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高度綜合的復合體。因此,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成為國內外醫學教育課程改革探討和關注的重點[6]。

2加強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全科醫學是一門以初級衛生保健和社區醫療服務為目的的醫學學科。由于全科醫療能為居民提供“省時、省力、省心、省錢”的醫療服務,全科醫學在衛生經濟學上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雖然與專科醫師一樣,全科醫師也屬于臨床醫學人才,但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居民,服務內容集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醫學服務于一體,服務方式更加強調人格化、連續性及綜合性[7]。作為一個承載著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醫學學科,全科醫務工作者更應該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為特征。在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醫療服務時,全科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意愿、個性特征、家庭及社會背景來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全科醫學應該是最人性化的醫學學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全科醫學的精髓。近年來,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大批全科醫學人才。但由于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起步較晚,很多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上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8]。例如為了能夠盡快到社區工作,全科醫學培養中過于強調醫學專業知識教育,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在培養理念、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不足。此外教師自身缺乏人文素養、校園缺乏濃郁的人文氛圍等,都造成了人文素質教育的相對薄弱。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成為全科醫學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9]。

3加強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學的對策探討

3.1轉變教育觀念,確定適當的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指引著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在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統領作用。因此,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能否在教育實踐中得到落實,關鍵之一在于能否根據我國醫學發展現狀和全科醫學教育的特點,合理確立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教學目標。以人文知識教育為起點,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醫學的人文內涵。培養對醫學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認識,提高醫學社會價值、道德價值的判斷能力及醫學行為抉擇能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目標,引導學生正確樹立理想和奮斗目標。要深入開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學醫的目的是對人的關愛,熱愛生命、尊重患者、追求和諧、講求公正。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深刻認識自身的社會責任。保障患者的醫療權利、人格尊嚴和人生需求,滿腔熱情地關注、關懷和關愛患者,成為能扎根于基層、具有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全科醫學人才。

3.2加強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學的具體措施思考

根據高等醫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科醫學專業課程的特殊性及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正確分析全科醫學的人文屬性,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認真研究全科醫學專業人文素質教學的具體措施,對于提高我國全科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十分重要。

3.2.1完善人文課程體系合理完善的課程體系是確保全科醫學專業人文素質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人文課程體系包括以下模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人文社會醫學課程模塊(如《醫學社會學》、《醫患溝通學》等)、人文基礎知識課程模塊(如《電影欣賞》、《大學生心理發展與調適》等)、人文基本技能課程模塊(《體育舞蹈》、《應用寫作》)等。人文社會課程的設置充分兼顧學生的意愿和需要,四個模塊有所側重,在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以必要、夠用為原則,以強化學生的基礎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社會醫學素質為重點。

3.2.2營造校園人文氛圍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塑造大學生人文素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10]。第一,通過組織系列征文、知識競賽、禮儀辯論演講等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團結協作、誠實守信、正直謙虛的個性品質。第二,舉辦人文社會科學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學者講課,既可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又能讓學生了解前輩們長期研究和人生體會的精華,進一步完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立志成才的決心。第三,定期舉辦醫學人文學術研討會,提高了醫學生對人文學科的興趣和寫作水平,使學生盡早接觸科研,開闊眼界、增長才干。

3.2.3加強人文社會實踐建立開放型的社會人文實踐基地,讓學生有較充分的時間接觸并體驗社會,拓寬視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醫學生志愿者定期參加義務醫療咨詢服務、社區義工、家教服務等社會實踐,使得學生在接觸社會中體會國情民情,從內心滋生善待生命、熱愛生活、尊重患者的人文精神。

3.2.4豐富人文教學方法采用“討論式”、“案例分析式”、“社會實踐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方法來提高人文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通過“以問題為基礎”、“情境教學”等方式進行授課,教師主要起導學者的作用,創造機會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各種思想、觀念、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匯合,達到人文教育“移情作用”的目的。

3.2.5改革人文考核形式全科醫學專業人文素質課程考核以撰寫論文、討論、社會調查等方式進行考核,側重培養醫學生綜合、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于像藝術欣賞等開放性、主觀性較強的科目,可以通過寫讀書報告等形式,考查學生對藝術、文學和生命的認識,引導全科醫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部門和相關課程專業教師打破專業界限,共同完成。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全科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思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人文素質教學實效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獲得全面提升,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更多的知識面廣、能扎根于社區、適應現階段國情的、具有人文精神、創新意識和社區綜合衛生服務能力,融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技能為一體的高素質全科醫學人才。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因素

摘要:

體育教學活動順利而有效的進行需要優質合適的的體育教學環境作為保障,體育教學活動是在特定的體育教學環境下開展的,對體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分析醫學類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因素,深層次認識醫學類高校的體育教學環境,正確認識并積極構建良好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使之最大程度適應體育教學,為體育教學服務,對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構成因素

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活動的一個主要因素,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現代教學對教學環境的認識越來越豐富,更加充分認識到教學環境的優劣對學校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體育教學活動也不例外,但是它必須在特定的體育教學環境中進行,開展體育教學和各項學校體育工作的基礎因素。良好體育的教學環境,既有利于體育教師順利實施教學計劃,又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體發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并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等行為。然而體育教學環境是學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但又是一個被人們所長期忽視的因素,只有全面了解和研究醫學類高校的體育教學環境現狀,才能有針對性創造和優化醫學類高校的體育教學環境。從而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這對于提高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的界定

教學環境是學校教學活動所必需的諸客觀條件和力量的綜合,它是按照發展人的身心這種特殊需要而組織起來的育人環境。從學校角度來看,教學環境主要是指學校教學活動的場所、各種教學設施、校風班風和師生人際關系等等。[1]學校教育環境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它是學校中各類人員進行以教與學為主的各種活動所依賴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學校教育環境本質上是一種人工環境,或者叫人文的環境,因為學校教育環境的一切無不被賦予了一定的教育意義,體現了人們的教育觀念和審美意識。學校教育環境又包含了許多層次和方面,而教學環境理所當然是學校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2]因此,體育教學環境是影響體育教育教學諸多要素之一,也是體育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是特別重要的,它對體育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最具體的。醫學類高校的體育教學環境與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環境具有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具有其自己特殊性。

2.醫學類院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因素

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是普通類高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學類高校內部的一切事物———物質的和社會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幾乎都可以說是體育教學的構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體育教學活動并對體育教學活動效果發生重大影響的體育教學環境有以下。

2.1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物理因素

體育教學的物理環境主要有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氣候特征、學校室外運動場的綠化和學校體育場館的空氣通風、溫度、采光、隔音、裝修的色調等。河南省醫學類高校地處中原大地,四季分明,夏天時氣溫通常高于30攝氏度,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參與室外體育運動和鍛煉的積極性與動機;冬天時氣溫通常零下十度左右,并常常伴隨著冰、雪、雨、霧霾等惡劣天氣,也會對體育教學活動和訓練造成困難;只有春秋季節最適宜學生的室外體育運動和鍛煉。

2.2醫學類高校育體育教學環境的體育設施與器材

醫學類高校的體育設施與器材是醫學類高校體育環境的重要因素,是體育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有體育場館、體育器材和其它普通高校所不具備的解剖、生理、生化、康復等實驗室。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授課和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與鍛煉時,只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和鍛煉的場館和不同的體育器材時,才能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熱情,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醫體結合”的醫學類高校的改革中,醫學類高校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生化、康復等實驗室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充分的理解體育與醫學的聯系,通過所學到的醫學知識與體育運動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3醫學類高校的資料信息環境

體育教學環境包括一定的有關運動的資料信息,所謂體育資料信息主要指在內容上對運動、健康進行宣傳教育,對體育實時動態進行轉播,對體育史料進行表達的載體,以及獲得這些資源的途徑。[3]醫學院校的校園、教師、實驗室和體育場館中一般有很多體育類的宣傳畫、體育掛圖和倡導健康的名言警句,這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受到感染,為學生的體育活動和鍛煉提供強有力的動機支持,并可以科學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

2.4醫學類高校體育課的班級規模

體育教學的班級規模不宜過多,如果班級人數過多體育教師進行授課時難以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區別對待,導致教學效果較差,班級規模較少也不利于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學習的效率降低。河南省醫學類高校的體育課按照省教育廳的文件精神要求30人左右,一般不超過35名學生,因此,體育教學的課堂氣氛較為活躍,能夠滿足學生體育學習需求,提高課堂的體育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行為。

2.5醫學類高校的人際環境

人際關系環境是指學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關系,即體育教育者及被教育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大致包括三種關系:體育教師與教師、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三種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的關系,直接構成了學校體育教學的人際環境,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處理得好,表現出和諧友愛,相互尊重、團結互助,會對體育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產生積極地影響,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2.6醫學類高校的校風班風

學校的校風和班風是學校和班級的一種集體行為風尚,是通過長時間的培養和構建所形成的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它具有很高的凝聚力量和規范力量。醫學類良好的體育校風和班風可以自然而然的轉變學生體育價值取向,良好的體育風氣對整個學校體育教學、體育學習和運動氛圍起到良性的指導,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體育素養。

2.7醫學類高校的體育課堂氣氛

醫學類高校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是體育教學環境的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學們對于一節體育課的喜歡程度和學習熱情一般來說都可以從體育課堂的氛圍中體現出來,課堂氛圍比較好的體育課,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染力,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希望能夠較好掌握體育課程的內容。因此,創造一種輕松、和諧、民主的體育課堂的氛圍,有利于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體育教師即使掌握學生的學習和體育鍛煉情況,從而不斷地調整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取得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2.8醫學類高校的體育教學制度

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實施與計劃的制定情況,由教學目標與目的、教學各項任務、每個年級體育教學內容、每項體育項目的課時分配以及體育成績測試與考核的項目和要求等構成了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醫學類高校要根據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并結合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用于指導體育教學工作的文件,要求體育教師和學生必須遵守,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該文件要規定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學秩序等環節,正確的規劃體育教學的主體工作,指引著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總之,構成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要素是錯綜復雜的,從表面上看,醫學類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只處于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的外圍是相對靜止的,但實質上他卻以體育環境自身特有的影響力潛在地影響的學生的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的過程,系統的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果和效率。體育教學環境的各種因素均能影響體育教學,因此,要正確認識構成醫學類學環境的不同構成要素,持續地研究、發現它的不足,對醫學類體育教學環境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健全,不僅有助于醫學類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它還會影響到廣大醫學類大學生的體質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且也會影響到醫學類高校體育教育與教學方面的更好發展。

作者:趙真真 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院校醫學英語教育現狀研究

摘要:醫學英語教學是醫學專科類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著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隨著醫學科學國際間交流的逐年增加,掌握好醫學英語對于醫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開展醫學英語教學工作,本文就醫學專科類院校的醫學英語教育現狀進行研究,以期為進一步的改進醫學英語教育教學提供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醫學英語;醫學專科類院校;教學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在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與國際的交往日趨頻繁,各領域與世界接軌,國際化趨勢日漸明顯。在此大背景下,醫療衛生行業的國際化程度日漸提高,這對我國的醫學教育在與國外接軌的國際化層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人才需求方面特別需要在醫學專業領域有所建樹同時又能熟練掌握國際化的語言,特別是英語的人才。本文針對醫學英語在醫學專科類院校的教育現狀進行研究,以期為培養出適合國際化要求的醫學英語人才做出貢獻。

一、醫學英語教學現狀

醫學英語(MedicalEnglish)是隸屬于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進行醫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主要提高他們在醫學專業領域里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而能用英語進行口語與筆譯的專業交流。由此可知,醫學英語教學不是以傳授醫學知識為根本目的。而是用英語來講授有關的醫學專業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獲得相關醫學信息和醫學知識。如今在醫科院校興起的醫學英語教學屬于醫學科目,而不是英語科目。總之,醫學英語是英語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語語言來表達醫學專業的知識,是一種更為高級的英語。

(一)偏重公共英語,忽視醫學英語教學

對于醫學英語課程設置,相當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語的教學方式,采用每周兩到三次的大班授課的英語公共課的授課方式;所選用的教材也以服務于公共英語教學的教材為主,缺乏學科針對性。以筆者所在的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英語課每周4個學時,所選用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英語教程》,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選取所針對的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即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鍛煉的是學生在基礎英語運用方面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非針對醫學生進行的針對性的教育教學。這一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在于對醫學英語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安排,導致了英語教學與醫學特色不相符的情況,進而使所培養的學生達不到醫療衛生行業所要求的專業化英語水平。

(二)醫學英語教育師資配備缺乏專業針對性

在醫學英語教育方面有兩個側重點,即通過教學一方面讓學生具有基礎的英語知識技能,另一方面讓學生具有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滿足醫療衛生工作所需的英語技能。這就要求醫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而且熟練掌握醫學專業的相關知識,可以將醫療衛生行業的相關知識與英語教學實現無縫連接。目前從事醫學英語教育的師資組成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老師是具有高學歷的英語專業畢業,另一部分則是具有豐富臨床實踐背景知識的醫學專業畢業,而其中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所占比例更大。這兩種情況下的英語教學各有利弊: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英語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能夠從二語習得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詞匯、語法、閱讀、口語進行指導,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對醫學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無法在醫學的專業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無法將醫學專業知識融入英語教學中,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在英語大背景下將醫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醫學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對于護理方面的知識手到擒來,游刃有余,但是由于缺乏英語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無法充分的利用英語這一媒介進行醫學專業知識的講解,進而容易出現漢語化的英語教學。對于大多數的醫學英語教師來說,無論其原有的專業是醫學還是英語,重新掌握一門學科并使其與自己所學專業達到融匯的地步都并非易事,既缺乏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又費時費力且收效不一定明顯,故熱情不高。而以上這些情況對于醫學英語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缺乏與醫學相關的語境

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目前的醫學院校由于學制,課程設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英語課程多受到壓縮,且多為大班授課。教師為了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授課任務多采用的是滿堂講,甚至是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下很難完全理解所學內容,學習興趣不高,這對提高英語分析應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課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為公共英語的視聽說教材及多媒體課件,缺乏有針對性的與醫學專業相關的教材教具,更缺乏與醫學場景相關的情景教學環境,這導致教師和學生只能在無語境的情況下利用沒有專業針對性的教材教具進行語言學習,這很難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的交際使用能力,降低了教學效果,弱化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從而很難達到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結語

總而言之,醫學英語對于提高未來臨床醫學研究和診治工作人員工作水平來說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對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以及進一步的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發展的問題,因此本文對現階段醫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探討有效提高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方法,以期為進一步的改進醫學英語教育教學提供依據和參考,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醫學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余悅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學類論文:動物醫學類免疫學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動物醫學類免疫學是目前生命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該學科具有內容豐富、抽象復雜,涉及面廣,發展迅速等特點,總結近年來對免疫學教學改革的實踐,通過對動物醫學類免疫學教材的及時更新、免疫學實驗課教學的改進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舉措,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吸收免疫學的知識,更加積極主動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與最新的免疫學信息和知識的接軌。相信教學改革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動物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

免疫學是生命科學及現代醫學領域中的前沿學科,近幾十年來發展迅猛,生物技術及新的實驗技術方法的快速發展更是促進了免疫學基本理論新成果的不斷涌現和免疫學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被認為與免疫有關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免疫學的學習和研究也日益受到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重視。作為高等農業院校生命科學重要基礎課之一的動物醫學類免疫學,具有內容豐富、抽象復雜,涉及面廣,發展迅速的特點。本著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免疫學知識以適應將來的臨床和科研工作的宗旨,筆者在動物醫學類免疫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改革,多種教學方法統合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水平,使學生更形象的理解知識,并學以致用。

一、精心設計、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動物醫學類免疫學系統性比較強,各個知識點比較抽象、深奧、難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困難。因此,要求教師在授課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以學生相對容易接受的教學形式將各個章節的內容進行重組串聯。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中心,免疫學知識點多,且學科發展迅速。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醫學免疫學領域帶了日新月異的變革,造成了現有的教科書很難跟得上其發展。以免疫學為例,免疫應答及其分子機理始終是免疫學研究的前沿性課題,近30年來對先天性免疫細胞和T、B淋巴細胞的抗原受體、抗原加工和遞呈、免疫識別、免疫細胞活化以及信號轉導進行了深入研究,迄今已發現和命名的淋巴細胞CD抗原分子超過了200余種,對其在機體免疫應答中的作用與作用機制正在深入研究。我們采取多媒體手段,將最新的研究內容和更新的科研創新點加入課堂講述中,進一步豐富了課堂內容,保證免疫學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時俱進。

二、緊跟學科前沿,開拓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及時準確地向學生講述、傳遞動物醫學類免疫學的新理論和新發現,保持免疫學教材的與時俱進,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免疫學的知識點多,且發展迅速,教材的更新遠落后于學科的發展,因此針對免疫學的重要章節,我們采取對最近幾年發表的高水平SCI期刊文章進行歸納總結的方式,向學生講解最新的研究進展,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縱向深入的理解掌握。如講述天然免疫系統時,介紹近年來重要的熱點領域———天然免疫的識別機制,介紹今年來新發現的其他類的一些同樣發揮重要作用的模式識別受體,包括識別胞內細菌等感染的NLR和細胞內的病毒RNA識別受體RIG-1和MDA5,讓學生意識到這些不同的天然免疫受體之間存在著交叉或者互補的信號轉導通路。如講述T細胞和細胞因子時,介紹最近發現的一類不同于Th1、Th2和調節性T細胞的CD4+T細胞亞群。向學生傳授了這一類T細胞亞群的發現,完善了T細胞分化的途徑,豐富了以往的Th1、Th2、Th3、Treg的T細胞亞群的種類,增進了學生對T淋巴細胞以及特異性免疫應答的進一步了解。及時跟蹤免疫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研究熱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補充,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注意力,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免疫學課程的興趣。

三、強化動物醫學類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注重實踐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免疫學實驗課所有的課前準備工作往往由學院的教輔人員提前做好預實驗,同時協助準備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試劑和實驗材料。在實驗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并通過觀察實驗結果上交實驗報告。學生缺乏對整個實驗流程的了解也就造成了主觀上的被動,造成學生上實驗課的積極性不高,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免疫學實驗過程中,我們采取讓學生加入實驗的試劑配置和實驗材料的準備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在符合實驗室安全的前提下,免疫學實驗室還鼓勵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實驗進展,進行探索性實驗設計,部分同學在探索性實驗的前期研究結果基礎上,獲得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這些措施的實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使得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設計能力,獲得了一定的科研訓練,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的科研深造。

四、增強與其他專業課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已學的其他專業課程和免疫學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做到融會貫通。以獸醫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為例,由于疫苗的廣泛應用和新型藥物的發展,一些以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已經被消滅或者發病率大大降低;與此同時,新的病原微生物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H7N9禽流感等不斷出現,很多公共衛生事件都與免疫學有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根據變化調整、更新授課內容,及時將新穎性和實效性的最新研究內容放入課程中,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嚴重,本教研室針對疫情的發展,從免疫學的角度進行專題講述,從流感病毒的歷史、流行現狀、臨床癥狀和預防原則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向學生傳遞了流感病毒是可防、可控和可治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學生產生恐慌心理。

五、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考試是為了對學生所學知識點進行全面梳理,融會貫通,評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手段,也是檢驗教學水平和了解教學情況的重要途徑。在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探索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綜合的考核評價體系,將課程考核的改革與免疫學的知識、平日的課程考核、期末考試和實驗技能的考核結合起來,考核形式上采取筆試、開卷、閉卷、課堂提問和實驗操作技能等多樣的考核方式。開卷考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對客觀的體現了學生對免疫學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促進了學生潛能的發揮。課堂提問問題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能夠做到提前預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驗操作技能的方式督促了學生學習,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結語

通過對動物醫學類免疫學教材的及時更新,免疫學實驗課教學的改進,免疫學與其他專業課間的聯系的加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能更好、更快地吸收免疫學的知識,更全面地緊跟學科前沿,開拓了學生視野,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與最新的免疫學信息和知識的接軌。改革動物醫學類免疫學教學,使之適應我國高等農林院校的專業性教學,使之適應現代化畜牧養殖業的需求,對提高高等農林院校的免疫學教學質量,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承寶 張永第 穆楊 杜濤峰 張毫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 陜西省楊凌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三本畢業生離校工作探討

一、畢業生產生反常行為的原因

1.應屆畢業生順利找當工作或被研究生院校錄取

這類學生產生反常行為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未來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近期沒有任何煩惱的事情。這樣就導致的學生的自我約束的意識松懈,覺得自己已經“解放”了,沒有了任何的顧慮。所以就產生了一些反常的行為。

2.應屆畢業生未找到滿意的工作

這類學生產生反常行為是因為工作沒有找到,或者找到的工作不理想。作為醫學類三本院校,學生的就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隨著社會上對醫生要求的逐漸嚴格,以及對三本院校存在的一定的歧視,導致學生就業相對困難。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的期望值,覺得前路渺茫,進而產生了煩躁焦慮的情緒,做出了反常行為,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

3.愛情、友情的分離產生的苦痛

俗話說:“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同窗五年,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一起實習,甚至在做實驗的時候一起“禍害”小動物。這些都是學生們在大學時光里美好的回憶。隨著畢業的臨近,同學聚會的漸漸頻繁,同學們對這種情誼的濃濃的不舍油然而生。在酒桌上感慨舊時生活,興起時慷慨激昂,情緒激動,在酒精的麻醉下容易產生反常的行為。

4.臨近畢業產生的留戀傷感與對社會的未知的恐懼

大學生已經習慣于平靜、安逸的校園生活,面臨著即將步入的社會大熔爐,他們可以說的上是一無所知。這種對未知事物的迷茫更容易產生恐懼心理,進而會引起學生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產生不良的影響。

5.報復心理

個別學生產生反常行為的原因是心懷報復情緒。這類學生主要是由于學習不努力導致成績掛科或績點不夠而不能畢業,也可能是因為在校期間作出一些不正當的行為。

二、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開展的具體措施

1.積極宣傳,營造氛圍

每到畢業季的學期,在校園內廣泛懸掛文明離校的宣傳標語,發放“文明離校”倡議書,潛移默化的影響畢業生的思想,為學生樹立文明離校的觀念。加大畢業生就業政策法規的宣傳,積極召開師生聯誼活動,渲染一種溫馨和諧的畢業氛圍。組織好畢業典禮,為畢業生的大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2.邀請成功校友回校

通過邀請優秀校友回校開展經驗交流會,以優秀校友的成功案例來鼓舞畢業生,是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積極就業。同時,校友們的豐富的社會經驗也能夠為那些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們提供一定的幫助,減少對社會工作的恐懼感。并且要上畢業生樹立一個“今日我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的堅定信念。

3.發揮畢業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畢業生黨員,是畢業學生當中的一個重要的群體。在大學期間,能夠被吸收為中共黨員的同學,很大程度上都是這些畢業生中品學兼優的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針對文明離校的工作,應該發揮這些畢業生黨員的先鋒作用,帶動周邊的同學,穩定學生情緒,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4.組織開展臨床技能培訓

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今后有很多的學生會走進醫院,走上醫生的崗位或者是和醫學相關的崗位。所以,在畢業前夕,對畢業生進行臨床技能培訓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通過培訓,畢業生們更好的掌握臨床技能,提前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了解工作狀態,能更好強化學生們的自信心,是他們鼓足勇氣,面對未來的挑戰。

5.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除開考上研究生的同學以及從事醫療事業的學生,還會有一部分同學從事于醫療衛生行業無關的職業。這就要求輔導員老師,就業指導老師對這些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不同的系統,不同的行業都有自己獨立的行業規則。就業指導就是對學生選擇從事的行業進行分析,教導學生相應行業的行業規則,職業素質,以及未來的規劃。

三、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的重要意義

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是輔導員老師對每一屆學生的最后一項工作,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幾項工作之一。

1.構建和諧校園,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畢業生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低年級的學生,起到一個標桿、表率的作用。讓低年級的學生形成一種“比、學、趕、超”的勁頭。文明離校工作的開展,也是為了保持校園正常的教學秩序,維持校園的穩定。

2.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精神面貌,職業素養,言談舉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作為醫學類的學生,當下社會中醫患關系的矛盾激化,對他們的個人修養以及職業素質有著更加嚴苛的要求。

3.畢業生人生中的一次蛻變

畢業離校,可以說是大學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經歷,是他們人生的一次蛻變。畢業生們要完成從學生到從業者之間身份的轉變,要學會漸漸的撐起一個家庭。重要的是,他們要從青澀走向成熟。在這期間,畢業生要學會總結在校的學習經歷,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只有更快更好的完成這次蛻變,他們在社會上才能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立足。

作者:施展 王成強 劉兆瑩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

醫學類論文:高職院校醫學類大學語文論文

1改革醫學類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當前人類健康觀念相對于以往有了變化,社會對醫學類學生除了在專業技術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醫德等綜合素質。但大學語文教學中主要借助工具,這種方式急劇降低醫學生語文素養,因此改革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是必然趨勢。首先改革教學是學生完善自我人格的需求;如果不培養醫學生美育或健全人格,會造成思想上的迷茫和精神上的空虛。可以說不管任何專業都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正確的人生觀及對社會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完善知識結構需要是改革大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醫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醫學技能,如果長期沉浸在醫學專業領域中而忽視外界美好事物,會逐漸降低對社會的期待。醫學教育專業教育要結合人文教育,以便在未來就業中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及文化等方面需求。

2醫學類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目前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忽略人文性,一度將大學語文教學變成書寫醫療文書課程,特別去強調書寫規范性,進而凸顯工具性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弊端,學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關懷長期以往都會受到影響。在講解方式忽略從宏觀層面分析文選的深層含義,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由于高職院校在改革基礎類課程方面沒有花費較多的精力,導致多數教師停留在占據課堂主體地位的層面上,依舊實施“填鴨式”教學,不論學生是否有語言表示愿望,課堂氣氛沉悶。

3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措施

3.1更新教學方式

大學語文和中學語文不同的點在于前者更具有理論性和自由行,教書會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傳授知識。而改革后的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在教學方式上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討論式

傳統教師模式造成學生思維模式統一化,依靠死記硬背學習知識。目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教育所崇尚的最高準則。大學語文可以借用此方法由教師提出問題或鼓勵學生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意見,以此探尋新的思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2)講座式

語文課程內容較為廣泛,不像醫學知識有嚴謹的體例和程序。所以,可將醫學類大學語文劃分為獨立部分,如應用文寫作、文學欣賞、閱讀與演講,適當可舉辦相應的講座,由此一來,不僅對教師專業特長滿足了學生求知欲望,還能緩解醫學生在專業課程方面的負擔。

3)體驗式

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網上開設各種專題討論論壇,參加文學社團,促進其將課程內容擴展到日常生活中。借助某項具體活動實現完善自我和走向社會的目的,增強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有利于塑造學生靈魂。

3.2教材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使用的是國家規劃教材,只有少數學校使用自編教材。其中部分學生所編著的教材中僅有現代文學作品和古典文學作品,忽視了學生職業語文能力和寫作知識、技能的訓練。所以,改革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針對學生專業特點精心編寫教材。首先教材要具有實用性;高職大學語文教材要適合職業能力需求,盡可能的貼近生活。高職院校就以培養學生實用性技能為主,對此其語文教學應傾向于實用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其中寫作培養一方面考慮到學生今后就業應聘,一方面考慮到學生醫學實驗報告和醫學論文的寫作指導,為學生職業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口語訓練重點培養學生該如何用語言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在教材內容上要是適當的增加優秀的文言常識及醫古文,即能突出大學語文特色,還能與學生專業相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其次教材要有針對性;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材忽略了不同專業所需語文學科內容和高職生學生職業特點。因此,教材編寫要基于滿足學生各自職業發展需求和體現專業特點。此外還要將語文工具性結合人文性,內容中實用寫作、口語交際和具有典范性的文學作品要占據相同比例,讓學生在接受文學熏陶的同時增強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

3.3教學要結合

學生職業道德及職業能力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職業道德教育者角色,學校應強調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側重點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堅持滲透對醫學生職業修養、職業品格和職業行為的教育。例如用孔子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仁者愛人的價值觀教導學生要成為一名有責任感和有愛心的醫學工作者。同時通過學習優秀作品,讓學生從內心深刻地關注生命,鑄造醫者的大愛之心。

4結語

總之,對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的目的在于滿足社會對醫學生的需求。然而教學改革涉及教學觀念、學科定位、教材及教學手段等要素。對此,高職院校要不斷探索適合醫學生學習的教學體系,創新教學實踐,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對社會有責任感的新型醫學人才。

作者:王紅亮單位:紅河衛生職業學院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反思

教學組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編制了“常見有機化合物的中英文名稱”,學生采用“分析前后綴”的方法,避免了機械記憶,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有機化學反應式、化合物命名以及附表中有機化學專業術語和基團縮略語,提高學生查閱外文文獻的能力,還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學基礎,為此,教學組分別編制了“常用有機化學術語”和“有機化學常用基團縮略語”等講義,印發給學生。“常用有機化學術語”涵蓋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和重要的基團、種類、結構理論、同分異構、光譜、酸堿性和有機反應的名稱、機理等,內容全面,有利于提高學生有機化學外文原版教材的閱讀能力。第三,在雙語授課過程中,對于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和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分別進行專題講授。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規律性強,集中講解有利于系統地掌握各類有機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規則,進一步了解專業英語詞匯的構成,收到分散命名教學所達不到的、靈活多變、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在后續各章節的學習過程中多次反復,潛移默化,95%的同學都能夠對常見有機化合物進行英文命名。有機化學反應復雜,反應機理難以理解,在學期期末專題進行復結,按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除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縮合反應、重排反應六個章節講解,而且漢英雙語比例為3∶7左右;漢語重點在介紹反應規律,英語重點在反應機理的表達式,克服學生畏難的心理。

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雙語教學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文字、聲音、圖像及大量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音響動畫,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感覺,給枯燥的有機化學雙語教學注入活力。教學組專門制作了一套“分子模型”PPT,將教材中涉及的有機小分子與球棒模型一一對應,并且標注英文名稱,使抽象概念和空間結構形象化,學生容易理解有機分子的空間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對于一些抽象的問題,如雜化軌道理論、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電子云的空間圖形(見圖1)、化學反應過程的模擬、立體有機化學(見圖2)等許多的理論知識,除了一般彩色插圖說明外,還采用動畫電影,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強大功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較為直觀的印象,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化學反應本質及規律,使化學教學過程具有更強的直觀性、趣味性和活潑性。

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開展雙語教學

教學過程中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教學永遠要以學生為本。如何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是評價教學效果優劣的重要指標。在雙語教學中,學生更要是教學的根本,雙語課的學習中需要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間的互相幫助和交流討論,需要學生的共同參與[3]。首先從思想上消除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敬畏和恐懼感。講授之前,讓學生在了解構詞法和縮略語的基礎上預習該章節中的基本內容和生詞,特別是專業術語。授課時教師盡可能在PPT中給出關鍵詞或生僻詞的中文意思,注意調整英語語速,做到吐詞清楚、講解到位,以保證大部分學生能夠聽懂和理解課堂內容,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目的。鼓勵學生提問,不熟悉的詞匯允許中英文交替,循序漸進,頭兩周教學目的主要是活躍課堂氣氛,使他們在課堂上敢說,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不但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感到專業英語并不難學,大大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學生在課堂上長時間聽英語、看屏幕容易產生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因此,教師在雙語授課中要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思想活躍,精力集中。課件中注意引入有機化學的新知識、新成果以及學科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使得課程內容兼具基礎性和先進性,特別是21世紀以后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研究工作,絕大部分都與生命科學息息相關,學生們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為保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雙語教學,我們適當地要求學生針對現有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簡單的知識模塊,結合社會熱點,分組討論,輪流講授,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老師對學生進行雙語表達規范性訓練,給予他們運用雙語的機會,增強他們運用雙語的信心,對有機化學的雙語教學也可以起到補充作用。

結語

雙語教學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教學難度要大大高于母語教學,教師備課負擔重、上課壓力大,這些都要求雙語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教學研究能力,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只有在雙語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做到雙語教學與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機融合,大膽創新,以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為突破口,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英語水平,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

作者:鄭穎平譚湧霞胡愛江周少紅單位: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學生教育現狀與對策

一、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分析

1.政治態度方面。目前,學生的思想意識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學生在思想上仍存在著一些困惑。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有一定的政治覺悟,有93.8%的學生關注國家的發展,關心國際政治的變化,擁護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有較強的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校學生大多來自于農村,由于他們切身體驗到了農村的變化,這使得他們對我國的政治現狀持肯定態度。被調查者中有96.3%的學生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抱樂觀的態度。但一些學生在政治思想上還存在著一些模糊的認識,其中有41.4%的學生沒有明確的政治信仰。在入黨動機的問題上,有38.7%的學生入黨動機存在功利性,他們不是以社會形態是否進步、社會理想是否科學為標準,而是用自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政治問題。

2.心理素質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我校學生的自立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們能認識到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競爭的殘酷性,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隨著高校擴招,高職高專的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導致很多學生入學時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對自身的認識和定位不明確,從而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

3.擇業觀念方面。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找到滿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擇業心態失衡。有部分學生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感到無所適從。其中有41.1%的學生認為很難找到工作,有60.5%的學生認為學歷、能力和專業是人才競爭的三個主要方面,對競爭的認識相對客觀。

4.職業道德方面。調查顯示,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對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認識不夠,部分學生更多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愿意留在縣級以上的醫院,不愿到鄉鎮醫院去工作。目前就業形勢較好的專業的學生在簽約過程中未能夠遵守誠信的原則。

5.具有良好的家庭美德,但社會公德略顯不足。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具有良好的家庭美德,但在社會公德方面卻略顯不足。有98.1%的學生都能利用閑暇時間幫助父母做家務;而只有58.9%的學生樂于參加學校或社區的公益勞動,有22.8%的學生表示受同學的影響會去參加,有8.3%的學生則表示對這類公益活動感到厭煩。

6.個體行為趨于理性。在社會現實和學校心理輔導的影響下,學生的消費、娛樂及助人行為趨于理性,有63%的學生不會去攀比,另有28.7%的學生表示會主動阻止攀比現象。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用于完成作業、溫習功課、參加文體活動、讀書看報等活動。很多學生表示在助人過程中會注意保護自己,體現了新時代的道德觀。但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還不強,心理調適能力較弱,在成長過程還存在一些困惑和不適應,主要表現為戀愛心理不成熟以及學習動力欠缺。

二、加強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醫學類高職高專教育旨在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醫療事業的專門人才,為我國的基層醫療、醫藥和疾病預防事業提供服務。高職高專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在素質結構和知識層次等方面存在著的諸多差異,而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與其他高職高專學生相比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要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對策來加強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筆者根據醫學類高職高專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的工作經驗,在分析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加強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堅定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堅定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上好政治理論課,使學生在正確認識“三大”規律(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明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二是結合國內國際的形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劃清“四個重大界限”,使學生認識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正確性。三是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論,回顧中國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經濟凋零、政治動亂、軍事潰敗,見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民族復興的輝煌,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四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正確認識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最廣大中國人民的現實選擇。五是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能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使學生明白自從17世紀70年代英國產生具有現代意義的政黨以來,社會制度的變遷就同政黨制度的變化密不可分;要讓學生了解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符合中國的特殊國情的,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應有之義。

2.加強醫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良好的醫德是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必備的素質要求,這也由醫療衛生行業的自身特點決定的。然而,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在報讀醫學類高職高專時較為盲目,缺乏立志從事衛生醫療工作的思想準備和必要的醫學職業道德,這就使得加強學生的醫德教育顯得更為必要。一是要對學生進行“以人為本”“德技雙馨”的醫德教育。認真組織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將來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健康事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二是要開展優良傳統醫風的教育。向學生介紹古代的扁鵲、華佗、孫思邈以及現代的白求恩、林巧稚、趙雪芳、吳孟超等醫療行業楷模的事例。三是要選拔具有良好醫德醫風的教育者。要推薦和遴選“德技雙馨”的醫生作為從教醫師和實習帶教醫師,創造良好的醫德教育氛圍。四是要始終抓好醫德醫風教育的各個環節。在新生開學典禮時要進行“醫學生誓詞”的莊嚴宣誓,并在教學、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畢業實習環節始終抓好醫德醫風教育,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高尚醫德醫風的重要性。五是要經常開展“假如我是一個病人,假如我是患者的親屬”,以及“我善待患者“”患者善待我”的雙向互動活動。六是要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克服怕臟怕苦的不良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3.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我校學生同其他高職高專學校的學生一樣,在中學階段大多不太注重學習書本知識,忽略理性思維的培養,學習成績較差,這也是導致他們考不上普通本科的原因。當這些學生進入高職高專學校后,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珍惜在校學習的寶貴時間,穩定心態。教師在為他們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同時,還要注意改變他們在中學階段養成的“重實踐,輕書本”的不良習慣,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學好醫學理論的有效方法,夯實醫學理論基礎,為將來更好地掌握更先進的醫學應用專業技術提供有力的保障。

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進行重視理性認識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書本上的知識來自實踐,來自前人經驗的總結,能夠為實踐技術提供指導,具有拓寬人們視野的前瞻性作用。二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更新思維方法,提高各門專業課程的成績,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三是要引導學生用勤奮學習獲得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驗、社會實踐、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論文(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四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關注本專業應用技術的前景,牢固掌握各種知識和本領,為將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提供良好的基礎;五是要做好“醫學結合,醫地合作”工作,開放教學資源,努力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為學生掌握高技能和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公共平臺。

4.以克服自卑心理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專業心理素質和競爭能力。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社會經驗較少,再加上他們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績較差才來學校就讀的,他們大多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由主客觀情況決定的,不是完全由個人的主觀愿望決定的。個體的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統一,個人只要盡自己的努力,為集體、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其人生就是有價值的。而學好醫學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投身于救死扶傷的醫療事業,這本身就是一種人生價值的體現。二是要組織開展有意義的班級集體活動。這些集體活動既要能拓生的活動空間,幫助其克服封閉、孤獨的不良狀況,又要能有利于學生增進人際關系,形成外向、熱情、開朗、寬容的良好品質;既要能培養學生自強自主的精神,又要能培養其樂于助人的個性品質。三是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實事求是。并在逐步明確自身定位的基礎上,既能清醒地看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正確地宣泄自己的情緒,又能正確地對待他人、集體、社會對自己的態度,保持心理平衡。四是要有意識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要使二者在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等方面實現有機結合。學校要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并配備充足的心理咨詢教師和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五是要努力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教育)“精致化”,營造心理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并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心理素質教育要由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人員實施,并遵循“因人而異”的原則。同時,學校還要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形成全員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環境。

醫學類論文:如何查詢正規醫學類期刊

1.鑒別刊物第一步,就是去國家新聞出版局總署的查詢系統進行查詢。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為國內的期刊雜志行政部門,對刊物有鑒定的義務。根據新聞出版總署工作人員的答復:凡在查詢系統里查不到的刊物,均為非法刊物。

新聞出版署的網站所有刊物都在這里查詢

在網站的右中部位有的查詢窗口,選擇期刊查詢。凡查不到的期刊均為非法期刊。比如:《中國教育研究》這個雜志,名字看上去好像很正規,但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查詢系統里查不到,那就是非法。根本不用再去聽別人的那些廢話了。畢竟,國家出版行業的最高權威機構都說了非法了,那就肯定非法。其實,很多的當地職稱評審機構對刊物的真假辨別也是通過新聞出版總署的查詢系統來定奪的。所以出現了某新創刊的正規合法刊物,在新聞出版總署沒有更新數據的時候被直接認定成了非法期刊,前幾期的作者文章在評審的時候也被視為無效。

2.鑒別刊物第二步,去中國期刊網等數據庫網站查詢刊物出刊記錄。

中國期刊網或萬方數據等期刊數據登錄網站,雖非官方行政機構,但對國內的合法期刊基本都有登錄。所以,如果是冒充正規期刊刊名的非法期刊,一定不會在中國期刊網的查詢系統里查到,因為,那樣就會有重復的名字了。所以,很多當地職稱評審機構為了防止有假冒的期刊,又將"文章是否登錄到中國期刊網"作為雜志真偽鑒別的重要參考數據。

值得作者注意的兩點是:⑴并不是所有的正規期刊,在中國期刊網上都可以查詢到。有很多的合法期刊,甚至很有名的期刊,在中國期刊網都沒有登錄。⑵并不是所有登錄在中國期刊網的期刊都為正規合法期刊。介于特別原因,本站不對這類刊物列舉。但確實是中國期刊網上有很多刊物,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里根本查不到。這類刊物均算非法期刊。

醫學類論文:醫學類高校舞蹈課程改革創新性研究

為積極響應醫學人文教育改革與實踐,很多醫學類高校開設了符合醫學專業特點的舞蹈實踐課程,以培養具有高超醫務技術和藝術素養的綜合性醫務人才。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設置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到醫學專業的人文教學質量。由于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融音樂、舞蹈動作于一體,具有即時性、創造性與個性化的特點,對參與者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如音樂的感知力和表現力、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結構空間的想象力和動作行為的控制力等,而這些能力正是塑造醫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醫學生可以通過即興舞蹈課程開發身體多方面的潛能,進一步培養創造力與協作能力,促進身心發展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本文對我國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醫療工作者的職業特點對創新型舞蹈實踐課程進行初步研究。

一、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醫學類高校舞蹈專業的課程設置尚不成熟與完善,課程設置在目標和體系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以筆者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舞蹈實踐課程為例,其課程設置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學手段單一;二是舞蹈教師隊伍建設不夠完善;三是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四是具有醫學專業特點的舞蹈教學體系還沒有成型;五是教學內容與實踐的結合度不夠。總之,目前首都醫科大學舞蹈專業的發展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開展舞蹈實踐課程的系列改革,并探索創新性改革措施,從教學方法到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全方位地考慮,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改革的創新策略

(一)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手段豐富舞蹈實踐

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設置除舞蹈形體訓練課之外,應加強編創實踐和舞動即興環節的設置,并進一步與學生舞蹈團活動相融合。筆者認為,醫學類高校應采用多種手段豐富舞蹈實踐課程,具體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將學生在藝術實踐中的表現計入總學分,每學年設定專門的藝術實踐周進行觀摩與表演;其次,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形式的演出、采風與交流活動,特別是深入基層醫院和醫療站點為基層醫務工作者服務;再次,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各類舞蹈比賽,提高醫學生的舞蹈藝術水準;最后,在節慶期間可以舉辦大型文藝演出,讓學生在互動實踐中學習。一般的集體舞蹈項目在18課時6次課程的課堂是很難完成的。醫學類高校應通過課程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熱愛舞蹈的學生以第二課堂的形式加入學生舞蹈團,以進一步提升舞蹈水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邀請國內外專家來校舉辦專題講座

目前醫學類高校舞蹈教師資源匱乏,一所高校基本上只有一名或者兩名舞蹈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滯后。舞蹈實踐課程除本校組織的活動、比賽、晚會與劇目排練之外,還需經常為師生提供國內外舞蹈學術交流的機會。邀請國內外專家來校舉辦講座,有助于提升師生的舞蹈審美能力,使本校舞蹈教師提高教學水準、開闊藝術視野、優化學科知識,使學生通過與大師近距離接觸而感悟藝術的真諦,進而實現從感性到理性、從已知向新知、從模仿到創造的轉變。

(三)優化課程設置,推進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精品課程建設

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實用性,是醫學專業人文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開展舞蹈實踐教學建設是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精品課程建設有利于促進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優化改革。在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精品課程中,應注重在教學中融合舞蹈的學科前沿動態與知識發展;聘請高水平的名師做舞蹈實踐精品課程的負責人,同時將舞蹈專業特色教材與現代信息技術化教學課件相融合。總之,舞蹈實踐精品課程不僅要科學發展,還要豐富多彩。通過舞蹈實踐精品課程建設,能夠調動醫學生積極參與舞蹈的積極性,全方位培養其綜合能力,使其成長為具有一定藝術素養的高素質醫務人才。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醫學類高校應開設一些民間舞蹈實踐課程。我國民間舞蹈藝術風格獨特、內涵深遠、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是民間藝術的寶貴財富。醫學類高校學生未來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群眾,了解各民族和各地區的人文風俗有助于未來基層醫務工作的開展。

(四)彰顯學科特色,完善舞蹈實踐教學體系

我國高校教育長期以來重技術、輕人文,醫學類高校也存在過分重視和強調醫學技術的科學屬性、忽視了其人文屬性的現象,這不利于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與發展。當今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醫務工作者的綜合能力還需進一步完善醫學類高校的教學體系。從事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教學的教師需熟悉醫學專業的特點,可采用以下具體措施開展教學:第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舞蹈課堂,借助影音資料展示民族舞蹈藝術的鮮活內容,用生動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第二,教師通過優美的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不僅要打動學生的感官,更要打動其心靈,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喚起情感共鳴的目的;第三,運用多種手段向學生展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藝術形象,提高其審美感受力;第四,結合醫務工作實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讓學生置身于舞蹈藝術的情境中,在獲得極大美感享受的同時對醫學專業產生較大的興趣,始終保持自覺學習的積極狀態。

(五)結合醫學專業實際,形成“從教室到工作崗位”的實踐型教學理念

醫學類高校舞蹈實踐課程將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學生“從教室到工作崗位”的轉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個性培養與集體授課相結合。醫學生的工作崗位分工細致,而且每個人個性不同,感興趣的舞種也不盡相同,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舞種的學習和掌握會比其他舞種更有成效。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對古典舞、芭蕾舞的接受能力較差,對現代舞、民族舞和流行舞蹈的興趣較為濃厚。對古典舞感興趣的學生心思會比較細致,適合對理性思維要求較高的工作崗位,如病案管理、醫技科和藥劑科等管理崗位和一些基礎服務性醫務工作崗位;對民族舞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更適合一些對溝通能力要求較高的崗位,如臨床科和護理科的工作;偏愛現代舞的學生更適合一些對創新性要求較高的科研工作,如理療科;流行舞蹈能力較強的學生反應準確迅速,更適合急診科的工作,處理起突發事件會比較得心應手。因此,教師在集體授課時,應挖掘和著重培養學生所擅長的舞種,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還應努力開發與拓展學生的動作語言潛力,為他們提供藝術實踐機會,以打造全面發展的醫務人才。第二,培養醫學生的舞蹈素養要與音樂訓練相結合。醫務工作是一項對節奏要求較高的工作,工作流程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步驟,同時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協調,音樂和舞蹈的訓練能夠彌補醫學專業類課程在此方面的不足。如手術的操作流程、病人護理的流程等,都會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在舞蹈的訓練中,所有動作都是在音樂的節奏中進行,這有助于訓練醫學生動作的速度和精準度。在舞蹈實踐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選用風格迥異的音樂來配合學生進行舞蹈練習,舞蹈動作要與音樂相融合,這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自身肢體動作的再認識。第三,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醫學生的心理素質要求很高,舞臺表演的藝術實踐訓練在增強個人心理素質方面作用顯著。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學生的舞蹈藝術實踐,在醫學專業基礎教學扎實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本專業的特點編排舞蹈小品,加強劇目段落與經典劇目的排練,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鼓勵其多參加校園晚會,將實踐表演貫穿于整個舞蹈教學。學生參加工作以后,也需要參加單位組織的文娛活動,這樣的實用型舞蹈小作品可以幫助醫學生更快地融入工作單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其高技能、高素質、高情商。“從教室到工作崗位”的理念既服務于醫學專業的技能教學,又培養了醫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實現了醫學生從課堂到舞臺的轉變,還為其今后的就業奠定了基礎。醫學類高校積極改革舞蹈教學形式,有助于培養多元化、高素質、有專長的復合型人才。

總的來說,醫學類舞蹈實踐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醫學類高校在進行舞蹈實踐課程改革的同時,必須本著以職業需求為先導的理念,結合學生自身的舞蹈學習熱情與能力,在服務本專業教學的前提下完成舞蹈實踐課程的改革。筆者希望通過舞蹈實踐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創新,能夠真正起到提升醫學生職業綜合水平的作用。醫學類高校應與社會需求接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重要目標,探索出在信息化時代下醫學類專業舞蹈實踐課程教學的新思路。只有這樣,醫學類高校的舞蹈實踐教育才能夠適應當今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的發展。

作者:楊婧涵 商瑋娜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吸咬奶头狂揉60分钟视频|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女厕蹲下个个β嘘嘘嘘|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欧美大黑bbb|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白丝兔女郎m开腿sm调教室|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熟女熟妇伦av网站|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 极品粉嫩饱满馒头一线天| 性天堂av系列|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日本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免| 内射口爆少妇麻豆|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 日本va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一女三黑人玩4p惨叫|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日日摸夜添夜夜夜添高潮|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亚洲最大成人综合网720p| 黑人大荫蒂老太大| 白人大战34厘米黑人bd|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