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學術不端行為的幾種主要表現
1.剽竊、抄襲、篡改他人成果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網上搜索、復制、粘貼更加便利,使得學術論文的原創性大大降低。據中國教育網2010年11月18日至28日關于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統計,發現1041名被調查者中,近40%的被調查者承認自己的論文是通過拼湊他人成果而成,20%的被調查者承認曾在自己沒有參與撰寫的論文中署名。2010年,英國《自然》周刊稱:中國政府對6所知名研究機構的6000多名科研人員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人剽竊、偽造或編造學術論文。
2.數據造假
完成一項學術研究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反復研究、反復論證,但是很多科研單位缺乏經費、資源,還有許多論文作者不愿意深入實際,不考察、不調研,閉門造車,不少科研人員為了寫一篇論文不惜肆意偽造數據,導致論文喪失科學性、精確性。在醫學論文中造假現象尤為嚴重,許多人隨心所欲地增加病例數量,更改藥品試驗結果,偽造結論;更有甚者,有人還根據自己的結論逆向倒推、編造自己需要的數據。
二、學術期刊編輯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措施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制造了虛假的學術繁榮泡沫,嚴重降低了論文的學術性與創新性,敗壞了社會風氣與學風,浪費了寶貴的社會資源。學術期刊編輯必須認真研究如何防范學術不端行為。
1.樹立職業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與法律責任意識
據百度百科·上的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每年都有1180萬人要發表自己的論文,而學術期刊的種數卻只有6000多種,每年最多只能發表248萬篇論文。學術期刊編輯必須樹立職業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正確對待金錢的誘惑,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要甘于做默默無聞的人梯。要運用學術智慧、學術眼光認真評審每一篇論文來稿;學術期刊編輯必須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必須認識到國家每年上萬億的科研學術投入來自財政赤字,必須認識到自己擔負著引導、推動中國學術研究的重任,必須自覺對社會負責,對中國學術研究的命運負責;學術期刊編輯必須樹立法律責任意識,認識到自己勾結作者,雇傭,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是要承擔法律后果與刑事責任的。
2.建立論文撤銷制度
美國的學術期刊超過4萬種,但全部都建立了嚴格的論文撤銷制度。一旦發現自己刊發的論文出現剽竊、造假、抄襲,期刊自行宣布撤銷該篇論文,并向社會道歉,編輯辭職,以捍衛學術研究的嚴肅性。《科學時報》《科學》《美國化學學會期刊》都是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都曾經撤銷過自己刊登的論文,《自然》甚至撤銷過諾貝爾獎得主發表的論文。然而,許多國內學術期刊刊發了有問題的論文,卻很少主動撤銷,而所謂的責任編輯負責制也是形同虛設。所以,國內學術期刊必須建立論文撤銷制度,一旦發現自己刊發的論文有問題,必須立即撤銷,切實維護自己的信譽,維護學術研究的嚴肅性。
3.加強識別
目前,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中國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都可以對論文進行,它們覆蓋了數百億張網頁、中國知識總庫,能夠在幾秒鐘內檢查一篇論文與其他已知論文的重合數字、相似度、引證關系、參考率,讓剪刀手們無所遁形。國內學術期刊編輯應該主動運用這些先進、強大的系統,加強論文的檢測識別。后一旦發現論文存在嚴重的剽竊、抄襲現象,必須立即退稿。
4.聯合抵制不良作者
我國現有的6000多家學術期刊,目前仍在進行封閉式管理,各自為戰,缺乏溝通交流——盡管今天中國已經進入網絡時代。國內各家學術期刊單位,應該主動打破封閉式管理,建立網絡平臺,任何一家期刊發現任何一個學術不端者,都有義務通過網絡平臺通知全國所有其他學術期刊單位,全國所有學術期刊在2~10年內不得發表他的任何論文。
5.提高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
造成今天學術不端行為泛濫的原因很多,包括當前學術界仍未引入淘汰機制,仍未形成多元競爭的局面,仍然存在著實際上的學術壟斷;包括當前事業單位仍然實行內部壟斷,財政又嚴重入不敷出,雙軌病愈演愈烈;包括當前國內學術研究者缺乏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缺乏創新能力與學習力,缺乏刻苦的意志,等等。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當前學術期刊辦刊質量極低,同質化現象嚴重,不敢討論重大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學術問題,不敢從深層次反思當前學術不端行為泛濫成災的根本原因。學術期刊屬于上層建筑,引領著中國學術前進的方向,學術期刊不僅要主動防范學術不端行為,更要提高自己的辦刊質量,要敢于直面當前重大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學術問題,要敢于發表有真知灼見的優秀學術論文,要保護、尊重學術研究,引導正確的學術風氣。
三、結語
整治當前學術不端行為的根本對策,關鍵還是要靠全面改革,關鍵還是要靠打破學術界壟斷學術研究。在全面改革啟動之前,學術期刊編輯必須主動對自己進行改革,自覺提高職業道德,從自己做起,主動防范學術不端行為,并發力鼓勵嚴肅的學術研究,凈化學術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