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定義
在普遍意義上,學術期刊(以下簡稱“期刊”)的影響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時期內發表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某段時間里促進相關學術研究與應用之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本源上產生于文獻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的大小,但也受該段時間內社會對其價值的認知水平與認同程度、期刊內容的多樣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關渠道的傳播與擴散能力等諸多因素制約,所以對其作出客觀、準確的定性分析和評價是非常復雜而困難的。忽略了不同文獻所產生學術影響的定性差異,計量某個統計年度內出版的某些源文獻引證期刊的次數,可以在統計學意義上反映期刊在該統計年度產生的影響力。簡單而常用的計量指標有期刊的總被引頻次(TC,廣延量,評價對象為期刊已發表的所有文獻)、影響因子(IF,強度量,評價對象為期刊在統計年之前兩年發表的文獻)、即年指標(強度量,評價對象為期刊在統計年發表的文獻)等。
顯然,上述指標的評價對象是期刊在不同時期發表的文獻,且評價角度、計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標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響力。期刊評價中片面強調其中某個指標,都會導致期刊出現片面發展傾向,甚至引發期刊的學術不端行為,干擾期刊正常發展。因此,人們一直在希望找到一個綜合反映期刊影響力的計量指標。然而,過去這方面的工作總是試圖將TC、IF等指標先驗地假設為同一線性空間的可加標量,按一組人為設定的權重參數擬合為一個“綜合指標”,而未注意區分這些指標的內稟屬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結果也難以給予合理的解釋。
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種綜合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方法,連續兩年應用于“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的遴選,基本原理、計算方法和結果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認可。
二、期刊影響力指數(CI)的基本定義
1.期刊影響力排序空間
在某種可比較大小的期刊范圍內(同一學科內)將TC、IF分別歸一化處理為tc、if,并按其大小進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義上將TC、IF映射到一個2維空間,稱為“期刊影響力排序空間”。由于在排序意義上tc、if是相互獨立的,因而tc、if是正交的。
2.期刊影響力指數(CI)
期刊影響力指數(CloutIndex,簡稱CI),是反映一組期刊中各刊影響力大小的綜合指標,它是將期刊在統計年的總被引頻次(TC)和影響因子(IF)雙指標進行組內線性歸一后向量平權計算所得的數值,用于對組內期刊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