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術期刊專題策劃的必然性
成功的專題策劃,可為期刊帶來高質量的稿源,進而提升刊物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除了傳統固定的欄目運營以外,有特色、有品質的專題策劃是學術期刊的生存保障和發展前提。因此,相對其他編輯工作環節,專題策劃從調查、搜集、制定到實施都體現出編輯的專業能力與責任,是刊物品質的保證。專題策劃是優化稿源的有力助推手段。學術期刊傳統的欄目設置雖然可延續刊物的正常發展,但缺乏代表刊物特色和特點的專題欄目,始終無法推進刊物的更強發展。依靠松散的自由來稿無疑每期都在“等米下鍋”。無論對于知名刊物或是普通刊物,自由來稿主題的分散性和稿件獲取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問題,造成無法集中、深入地針對專業熱點問題或有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術期刊品質的提升,阻礙刊物特色的形成。相反,如果進行有效的專題策劃,有針對性地約稿、組稿,就社會問題或專業問題進行集中、深入的群體研究,那么不僅有利于形成學術期刊自己的特色,還可以長期吸引對該專題有興趣的讀者、專家、作者匯集在刊物周圍,保持持久的關注和連續的研究,從而吸引到更多的優質稿源。
二、學術期刊專題策劃的步驟和要求
1.專題策劃信息搜集
專題策劃需要學術期刊編輯根據刊物特點和所具有的優勢,從海量的資源中搜集相關的政策、專業熱點、社會問題,或從事編輯的人員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社會敏感性,依據自身的學術敏感抓住有價值的研究話題。新媒體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簡單地說新媒體就是利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的傳播形態。無疑,新媒體時代下理念、方式的變化滲透到傳統社會各方面、各行業,其中也包括學術期刊這樣的傳統出版行業。新媒體的海量信息存儲和便捷檢索功能帶給以往靠翻閱紙質文獻資料搜集專題信息的傳統方式不可估量的變化。新媒體時代下,上萬種刊物以及不可計數的書籍被收納到數據庫,只要鼠標一點,成千上萬的信息撲面而來,大大節省了過去不得不到圖書館或資料室手動翻閱故紙堆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數字化的優勢使專題策劃的第一步“搜集信息”變得不受時空局限,而且能更為精準地掌握更多資源,以便更有效地進行策劃。此外利用互聯網的數據庫,策劃編輯可通過檢索學術信息、已刊發的文章、書籍等迅速查找到當前學術研究動態、研究程度,以及相關學者信息,為初步選擇、判斷專題策劃的內容打下基礎。比如,可通過CNKI、萬方數據庫、超星這樣的學術數據庫進行學術熱點搜索、學術研究成果對比,分析出有價值的專題策劃內容。
2.專題策劃內容確定
經過專題策劃信息搜索后,大致得出選題的類型和方向,策劃編輯需要根據專題方向確定具體內容。從選題策劃的要求看,一是需要根據專題內容在命名上凸現內容的核心價值。欄目的名字如同門牌號,要讓人一目了然且記憶深刻,既要與內容相吻合,又要與刊物其他欄目名稱結構上不違和,最好還能新穎別致。整體上就是要體現刊物的辦刊宗旨,強化刊物特色。二是確定專題內容的時候,就要預先對可收到的稿件做一個先期規劃,因為專題的策劃,不僅指內容策劃,還包括刊發文章內容搭配的策劃。大致來說有一個原則:即是根據文章內容,將不同長短和內容傾向不同、風格不一的稿件合理組配成一組欄目。專題策劃的文章內容雖然同是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言說,但長短、風格肯定不一,策劃編輯不能隨意擺放這些文章。質量上乘的、知名學者或欄目主持人的文章通常排列在前;欄目內容上要長短兼有,理論強和可讀性強的文章也要穿插其中。專題策劃,除了有好的選題以外,專題的名稱、專題內容的搭配策劃也是編輯需要考慮的。
三、學術期刊專題策劃的實施
一般來說,專題內容都帶有學術前沿性和學術專業性,那么走在學術前沿,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知名專家成為約稿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約稿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專題策劃實施最后成功與否。知名專家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因扎實和深厚的研究能力,在該學術界已經有一定名氣,那么名家的名氣,也會帶給專題欄目名氣。如果策劃的專題能約稿到幾篇知名學者的文章,再通過新媒體時代網絡的搜索引擎效應,一個專題欄目可讓學術期刊在該領域迅速打響招牌,至少引起相關研究人員的關注。這樣的專家論文,引起的高點擊率、頻繁搜索,很可能逐漸聚集更多的學者投來相關文章,優質的文章就會“不請自來”。談到策劃實施中約稿名家的重要性,自然也要涉及到約稿的難度。
專題策劃在實施過程中除了重要的約稿、組稿、出刊、后續維護作者群,還需注意保持專題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有的專題是可以長期做下去的,打造刊物特色欄目,那么該類專題策劃則是長久的工作,需要成為刊物的常態化工作。這種情況下實施的專題策劃需要固定的編輯工作流程作保障,也需要制定靈活的應對措施,一旦出現缺稿情況,也不能過長時間暫停刊發,否則對持續形成專題的影響力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