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茶道的認識

對茶道的認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04 11:5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茶道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茶道的認識

篇(1)

關鍵詞:日本茶道;日本文化教學;必要性;應用

中圖分類號:G1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29-0216-02

一、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教育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的客觀需要

進入21世紀后,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礎上學習日本語,能夠更快地適應日本公司的工作環境,比較融洽地處理在日資企業中的人際交往問題。因此,近年來高校也逐漸增加日本文化課的比例。大部分的專業外語院校都將日本文化課設為必修課或者專業課,但是,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近年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將抽象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內容較為直觀地反映出來,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但是,也會造成學生對多媒體課件過度依賴,想象力的發揮受到限制,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是比較欠缺的。

教育部職教中心所姜大源教授講道:“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要求開發過程導向課程、構建行動學習情境、完成教師角色轉變、實施個性化教學形式、建立一體化專業教師”。日本茶道課程為理實一體的課程,可以通過學習日本茶道儀式、點茶、環境的布置等去體悟日本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實踐中探求真知。

(二)日本茶道對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會影響深遠

日本近代文明啟蒙重要人物岡倉天心致力于保存和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和美學,他所寫的《茶之書》影響深遠,是西方人了解日本乃至東方的一個重要窗口,被譽為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輸出文化觀念的代表作。《茶之書》正是以茶道為切入點,全面地剖析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通過介紹日本茶道的緣起、傳播、品茗環境、儀式以及背后的美學和哲學思想,解釋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可見,要了解日本文化,了解和學習日本茶道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確立,在精神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傳統藝術以及傳統建筑等方面都對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日本茶道建筑為例,日本茶室由茶室和茶庭兩大部分組成,是供茶人舉行茶事的場所。茶室建筑材料大部分取自于大自然,主要是由竹、木、草、石搭建而成。茶室小巧精致,以四疊半榻榻米為正常規格。茶庭是與茶室相配套的庭院,也稱作“露地”,即是洗滌心靈,讓人忘卻俗世煩惱的地方。庭中設水手缽,如茶室之前先潔手凈心。茶室是日本傳統建筑的代表,它所追求的美感對日本江戶時代的房屋建筑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后人把這種傳統建筑形式稱為“數寄屋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二、《日本茶道》教學設計

(一)《日本茶道》教學目標設定

日本茶道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日本茶道的淵源、傳播、儀式、品茗環境以及茶道美學,思考日本民族的性格、思維方式、審美意識、人際交往的方式等方面。讓學生在學習日本茶道動作的基礎上,把日本茶道文化的感性認識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同時,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日本茶道》教學內容設定

《日本茶道》教學計劃表

首先是了解日本茶道的歷史。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在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帶回日本,最初只是在天皇、貴族和僧侶間流行;到鐮倉時代,在榮西禪師等人的大力推崇下,飲茶風氣逐漸走向平民化;16世紀初,日本文化藝術逐漸擺脫中國模式,瓜熟蒂落,形成自己的風格,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推崇的草庵茶道融禪宗思想、歌道、日本民間文化為一體,是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茶道。時至今日,日本茶道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的行為禮儀規范。滕軍教授認為,日本茶道藝術是美的宗教,日本有兩種茶道文化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抹茶道誕生于四百多年前,與我國的宋元文化有緊密的聯系。抹茶道以為飲用珍貴的抹茶為主,主要茶道具是茶碗和茶筅。煎茶道誕生于100多年前,與我國的明清文化有緊密的聯系。煎茶道使用的是茶葉,以壺泡茶為主。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形式,如今,以千利休為流祖的三千家仍是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學習抹茶道,讓學生在實踐中較為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可以使其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意識地去探索和尋求這種民族性格的根源所在。緊接著是對日本茶道建筑、茶花的介紹,日本人對“空寂美”、“無常美”、“殘缺美”的崇拜在此一一體現。最后是日本茶道主要經典著作《南方h》、《茶之書》的賞析。

(三)《日本茶道》教學方法的探討――以“抹茶道禮法與點茶”為例

日本茶道有一套嚴謹、繁瑣的程序,注重主客之間的禮法,小小的茶室將能樂、俳句、水墨畫等傳統藝術結合在一起,受禪宗的影響頗深,形成了“空寂”的美學思想。茶人只有親身這樣的環境和過程,才能夠切身體會“和、凈、清、寂”的茶道思想,因此,抹茶道禮法與點茶的學習重要是以實踐和課后總結為主。

1.課前準備道下:

(1)裝飾道具:掛軸、香爐、花入;

(2)點前道具:香合、炭斗、羽帚、環、火箸、灰器、灰匙、灰敷;

(3)點茶道具:

a.風爐:煮水用的爐子。

b.釜:煮水用的容器。

c.風爐先:風爐前面的屏風。

d.蓋置:放蓋子和柄勺的道具。

e.棚:點茶時擺放茶具的支架的總稱。

f.茶入:裝抹茶的罐子。

g.茶勺:取抹茶粉的勺子。

h.茶筅:點茶的器具。

i.茶碗:點茶以及裝茶湯的碗。

j.建水:盛放廢水的容器。

2.點茶的流程:

(1)客人入席:客人入席之前應在約定的時間到達茶室舉辦的地方,不得遲到也不要太早到達。經過茶庭,踏著飛石,在手水缽旁潔手凈心之后方可通過躪口進入茶室。躪口是茶室矮小的入口,不冷尊卑都必須屈膝彎腰才能進入,當年豐臣秀吉權傾朝野,參加千利休茶會時也是如此。

(2)拜見床龕:在床龕前跪坐,對著掛軸、插花、風爐等行禮,是入席后的重要儀式之一。

入座、敬禮:跪坐,上半身穩靜地彎曲,兩只手掌完全貼在榻榻米上是最正式的禮儀。

點茶:主人煮水,取茶粉,點茶。

(3)品茗:主人點完茶之后,端出來與客人享用。客人行禮致意表示感謝。把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往右側轉兩圈,然后分幾口慢慢享用,不可一口氣直接飲用完畢。喝完之后拜見茶碗。

以上是抹茶道實踐課程內容的全部,課程剩余的時間讓學生對茶道禮法以及流程背后的茶道精神和美學內涵做一個探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課程呈現的知識是有限的,經過實踐學生對日本茶道的禮法、茶室的布置、點茶的技巧等方面提出很多的問題,此時,教師對此加以引導和總結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生提到,為何茶室設置風爐于榻榻米上,但是有些時候卻放置于榻榻米下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讓學生思考物象之后的日本文化和美學內涵。

日本茶道注重茶會時間與空間的變化無常,茶室的設計以及器具的準備要根據時間與空間而設定。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在《南方h》中提出,夏日茶會與冬日茶會有所區別。他說:“夏天的茶道秘訣是要讓人感覺到那么的清涼,而冬天的茶道秘訣是讓人感覺到溫暖。”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將燒水的爐子放榻榻米下面,以供取暖,而炎熱的夏天則相反。這種因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同的細節處處可見。茶會發生在不同的地點、時間,茶人用心經營每一次茶會都是獨一無二的,因茶會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緣也都是不期而遇,都是當下的情感,可遇不可求,此生僅有,也就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一期”值得是人的一生,“一會”表示僅有一次的相會。也就是說每一次的茶會在變幻無常的時間與空間里都是一生一次,獨一無二的相聚,主客之間都要珍惜當下相聚的時光。“一期一會”一詞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直弼(1815-1860)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原文是這樣的:

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為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源自佛教的無常觀,意味著世間是無常的,短暫的,人的生死聚散也是無常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無常觀深深地滲透到日本國民的精神生活里,它體現了日本民族對生命的理解,小林一茶的名句:露の世は、露の世ながら、さりながら。譯為“露水的世,雖然是露水的世,雖然如此……”這正是對浮世無常的感慨。這種無常觀在日本文學中比比皆是。

在無常觀進行闡述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意識產生的原因,它和日本的地理環境因素是分不開的。日本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繁,日本民族對于生命的無常和脆弱感悟更為深刻。

三、結語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渠道。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日本茶道課程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日本茶道教學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和總結,體悟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分析日本國民性格形成的原因,從而了解日本文化,尊重日本人際交往規則,為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文員會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林瑞萱.日本茶道源流:南方h講義[M].臺北:陸羽茶藝股份有限公司,1991.

[3]林瑞萱.中日韓英四國茶道[M].北京:中華書局,1991.

[4]滕軍.日本茶道文化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

篇(2)

英語作為國際交流中最常用的一門官方語言,各個國家都將英語交流與教學作為一大重點內容。促進英語交流和教學一直是專家學者所青睞的一個課題。在其中融入文化教育,是目前英語交流和教學的一個重點。而近年來,茶文化差異作為一個連接點日益受到關注。在本文中,筆者將首先對比中英茶文化差異,依據這種文化差異現象,分析其如何對英語交流和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希望能對現狀有所幫助。

關鍵詞:

中英茶文化;差異;英語交流;教學

從古至今,如何促進語言交流和教學就一直是困擾著人類的一個難題,怎樣使交流和教學更有效率起到更大的作用,學者專家各自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可以達成一致的是: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將語言交流和教學與文化相結合是一條科學的道路。眾所周知,中國一向重視英語的教學,但在長達十余年的教學過程中,受應試教育影響,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并沒有達到設想的高度,許多人仍然無法與外國人進行流利的交流。因此,應當采用新的形式,將文化與這種交流與教學統一起來,解讀語言。中英茶文化差異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能夠促進英語交流和教學。

1中英茶文化差異比較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上千年的飲茶傳統,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心中。而英國的茶文化起源中國,同時又由于地理、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英茶文化差異的存在。

1.1歷史差異

中國的飲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廣為流傳,有一種說法,中國的茶文化便從此起源。此外還有許多專家學者覺得傳說不可信,認為中國人的飲茶習慣始于秦朝。但無論哪種觀點,都認為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與中國不同的是,根據歷史學家考證,從十六世紀開始,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才接觸茶葉,而等到茶葉真正在英國普及,英國人真正培養其飲茶的文化和習慣,則要等到十八世紀之后。

1.2飲茶文化差異

中國的飲茶文化包含著方方面面的內容,其中包括所謂的茶道,飲茶對象等等。飲茶對象主要分為混飲和清飲這兩類。兩種概念有所不同,其中混飲較為復雜,根據飲茶人的個人喜好和口味,可以在茶中放入糖,鹽,橘皮等,以取得更好的味道,對于混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方,個中別有一番情趣。而清飲則更注重還原茶葉本身的味道,較多的人喜歡請飲,因為它更加自然,讓人體味到茶葉的風味。而茶道則更為復雜,中國的茶道非常講究,從古至今發展成了一套獨立的體系。有人說茶道是對飲茶這種習慣的一種升華,也是有其道理的。茶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品茶,增進友誼,修身養性,有助于陶冶情操,暗合恬靜的東方哲學思想。茶道所用的器具,表現形式都有其講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則。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更無愧為一種生活藝術。與中國相比較,英國的飲茶歷史較短,飲茶文化并沒有中國的茶文化那樣豐富多彩,但也有其獨到之處。從茶葉傳入英國后,飲茶作為一種生活習慣最先在貴族中流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文化在平民中得到推廣,到今天,下午茶,社交茶會等習慣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生活的一部分。英國人喜歡在茶中添加各種調味品,增加其香型。而就種類來看,中國人喜歡喝綠茶,英國人則更加偏愛飲紅茶。與中國的茶道不同,英國人喝茶更加注重活潑的氛圍和優雅的格調。人們習慣于在慵懶的下午,伴著古典音樂喝上一杯茶,享受輕松自在的氛圍,放松身心。這與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有著不同。

1.3茶館文化差異

茶館,顧名思義,就是喝茶的地方。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茶館除了喝茶以外也具備了其他的功能,茶館逐漸發展成了一個休閑和社交的公共場所。中國的茶館起源于茶肆,具有悠久的歷史,象征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英國的茶館起源較晚,最開始是社會名流的社交場所,由于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差異,其裝飾有所不同,自然其中所蘊含的文化也不盡相同。

1.4影響差異

飲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所謂開門七件事,茶列于其中,可見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和其地位。時至今日,在中國,為客人敬一杯茶依舊是不變的禮儀傳統,每個家庭都在享受著茶的美妙滋味。中國雖然是一個擁有56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雖然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但大都有著飲茶這一共同愛好。中國茶文化歷史的悠久,燦爛的發展歷程都賦予茶文化巨大的影響力。英國茶文化無疑也為英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飲茶迅速風靡英國,從營養學上,英國人將茶本土化,從茶中得到了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對于英國人的體質提升有重大意義。從社會意義上講,飲茶成為一種社交方式,人民通過飲茶,可以陶冶情操,維持人際關系。總之,茶文化的傳入和推廣對英國起著積極作用。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中英的茶文化也在互相交流與借鑒中互補,,共同發展。同時,以茶文化為基礎,中英之間也可以進一步進行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2茶文化差異對英語交流的影響

文化差異對英語交流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文化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英語交流。例如最基本的詞,俚語,句子的意思,因為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有時便會鬧笑話,這無疑會阻礙語言上的交流。另一方面,文化差異對交流也有著積極影響。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為了了解不同的文化,我們進行跨語言交流,文化差異會為我們提供原動力。此外,了解文化差異,會更好地促進語言交流,正如筆者在之前所闡述的,解決了文化差異的問題,語言交流的其他難題也能迎刃而解。茶文化差異作為文化差異的一部分,顯然不應該被割裂開看待,筆者以茶文化舉例。中英的茶文化差異較大,如果我們能了解這些差異,在與外國人交流時就能趨利避害,投其所好。如了解英國的飲茶習慣,我們就會知道他們的下午茶文化,這對英國人既是放松的時間,也可以進行社會交際,我們可以在下午茶時間與英國人交談,選擇適合這一場景交談的話題,這會對交流的效果產生積極影響,提高我們的交流能力。

3運用中英茶文化差異促進英語教學

3.1認識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文化差異,可以更好地把握語言的關鍵點,有利于語言的學習。在現在的教學階段中,認識文化差異并不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這是不正確的,認識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很有意義。首先,認識文化差異有助于語言習慣的培養。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著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語言習慣有很大不同,培養語言習慣對于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許多語言現象是和日常生活有關,如果不能了解這些語言背后的深意,將會對語言的學習造成很大困難。因此,認識文化差異,可以從根本上培養語言習慣。其次,可以提升學習興趣。現在中國的英語教育仍然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通過枯燥的語法和大量的習題練習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目的,但眾所周知的是,英語成績并不直接等于英語水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培養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才是提高其英語水平的最好方法,傳統教學方式顯然不適應新的需要,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利用文化差異的對比,做到生動形象,建立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認識文化差異有助于學生真正張口說英語。通過了解文化,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語句的意思,知道該何時何地說適當的話,避免產生歧義。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3.2中英茶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促進

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英茶文化差異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英語能力,還可以有效的推動中英文化交流,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通過介紹中英茶文化,學生不僅對英國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有利于英國文化傳播,更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形式和方法上,中英茶文化差異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例如,對比法的大量運用。要在教學中引用中英茶文化差異,就必須進行準確的,高效的對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和目標,加入適當的茶文化教學,通過對比,使學生對中英的差異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由淺入深,從茶文化推廣到其他方面,學生對于英語文化、英語都能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電影電視劇中的相關素材,以聲音和圖像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有助于他們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實踐活動,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例如,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英兩國的茶道有很大差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茶道表演或者學生自己動手,準備茶道工具,在課堂上現場展示不同的茶道,這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形式上的創新還有很多,筆者不能一一敘述,但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在內容上,可以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所熟知的blacktea的意思,在英語中它指的是紅茶,但是black翻譯過來是黑色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譯就會變成黑茶,這就是一個文化上的差異。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分析英國的飲茶歷史,揭示產生文化差異的根源,并從茶文化推廣到更深的層面,這對于學生的文化基礎培養、英語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其中,如何從茶文化的差異對比合理地推廣到其他文化層次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比茶文化要起到引導作用,從茶文化中得到相關知識,再舉一反三,由點及面,從整體上提高文化認識。總之,把中英茶文化差異引入到當代英語教育中,能夠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和內容,給教學真正帶來新的變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積極性,從根本上加強英語教學。

結束語

中英茶文化差異與英語交流與教學有著無法斬斷的聯系。根據調查研究,筆者可以肯定,中英的茶文化差異對交流與教學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文化交流越來越便利,領域越來越寬廣,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利用好文化的作用,為中國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筆者希望本文能夠為文化交流和中國的英語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參考。

作者:何保興 單位:武昌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閆鳳霞.中英茶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分析[J].福建茶葉,2016,(04):334-335.

篇(3)

【關鍵詞】茶文化 日本 中國 茶道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中國博士后基金(2013M532013);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4JK1787);陜西省重點扶持學科基金(Szxky1211);咸陽師范學院科研基金(12XSYK057)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波及世界。而在古代中國主導的東亞文化圈內,日本由于毗鄰中國,受中國茶文化影響尤為深遠。茶雖是一片樹葉,卻承載著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

中國茶葉向日本的傳入

唐代以前,日本既無原生茶樹,更無飲茶習慣,茶葉傳入和茶道文化的形成均源自中國,而在此過程中,遣唐使尤其是其中的僧人發揮了關鍵影響。唐代是中國茶文化形成的關鍵時期,具體表現在:首先,這一時期飲茶成為一種精致的文化現象且風靡于整個社會。其次,出現了“茶圣”陸羽及其名著《茶經》。再次,茶藝的表現形式、文化內涵和操作步驟均在這一階段形成,如宮廷茶藝、文人茶藝、民間茶藝、宗教茶藝(尤其是佛教)、女性茶藝等。第四,茶文化在唐朝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體現,中國的茶文學(體裁主要是詩歌)由此開始形成,如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再如齊己的《詠茶十二韻》:“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杜牧的《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等,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勝枚舉。

茶文化在唐代的流行必然影響到遣唐使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也使得遣唐使將茶文化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將茶葉與其他唐代先進文化一道引入日本。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提及日本佛教天臺宗始祖最澄(767-822),最澄于公元804年入唐求法,歸國時不僅帶回了天臺宗典籍,還將茶樹引入日本,從此開啟了日本的茶道文化。而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二個人物則是日本臨濟宗始祖榮西(1141-1215),榮西于1168年前往中國求法,并再次將茶種帶回日本,開啟了鐮倉時代日本的飲茶之風,榮西之功一是在于他將中國茶葉的加工方法介紹到日本;二是在于他使日本人認識了中國茶文化中的“茶德”,并將其在日本推廣,使日本對茶葉功用的認識從物質層面上升至文化層面;三是榮西寫就了日本文化史上第一部有關茶葉的專著《吃茶養生記》,榮西在書中指出:“茶也,末代養生之仙藥,人倫延靈之妙術。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昔嗜愛之。”

此后隨著日本茶樹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日本人的飲茶習慣逐步形成,茶文化不斷從皇室貴族和寺院向民間傳播,從而使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和茶會文化開始形成,到安土桃山時代,千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1522-1591)將中國茶文化與日本民族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

中國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首先,“禪”與“茶”文化的結合。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和流行與佛教有著莫大關系,佛教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內容,在中國歷史上,茶與佛教形成了彼此相依的關系,一方面佛教使茶文化得到了廣泛傳播,另一方面,茶促進了佛教徒的修行。唐代佛教禪宗盛行,禪宗倡導以坐禪的方式修行,并以飲茶的方式提神來促進禪修,這使得在有唐一代,寺院僧侶飲茶之風大興,并由此形成了寺院茶藝和禪茶文化,最終實現了佛教與茶文化的有機融合,使得“禪”“茶”形成一體、融為一味。

中國茶文化中的這種“禪”與“茶”的關系深刻影響到日本對宗教與茶文化關系的認知,并引發了它們對這一現象的學習和模仿。這在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的茶道思想中有著鮮明體現,針對此前村田珠光(1423-1502)和武野紹鷗(1502-1555)的茶道思想只注重外在形式的不足,他提出飲茶應以佛法修行為根本,過于強調外在形式和器具,會失去茶道的本意。為此,千利休努力提升茶道的精神境界,他將禪宗精神、寺院清規、僧侶修行方式與日本茶道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草庵茶”,并將起自村田珠光、經武野紹鷗發展的“韃琛蔽幕發揚光大,使之普及民間成為日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茶文化深深影響著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文化推崇的“韃櫪志場本辰綰頭钚械摹昂途辭寮擰斃盤酰同中國茶文化所追求的“和、靜、怡、真”有著相通之處,共同體現了對茶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社會功能追求。

其次,喜飲綠茶及煮茶的傳統。有唐一代,花茶以及紅茶等發酵茶尚未出現,制茶以蒸青為主,因而成茶均為綠茶,唐人飲綠茶的這種習慣對日本茶文化有著巨大影響。唐代制茶,以餅茶為主,而在制作餅茶的過程中,蒸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可去除茶葉的青澀之味,同時保留茶葉的色、形和營養,這種制茶工藝后來流傳至日本,一直到今天都是日本制茶的重要程序,對抹茶而言更是必不可少。日本不僅從中國繼承了飲用綠茶的習慣,還堅守著在中國已經遺失的煮茶傳統,中國茶文化以明代為界可分為兩個時期,此前以煮茶為主,而在明代以后,中國人飲茶方式演進為泡茶,至此,中日兩國的茶文化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日本一直堅持使用從中國學習來的煮茶方式。因為這種煮茶方式,在日本還興起了“鐵壺”文化,鐵壺源自中國,后流傳至日本并逐漸發展為兩大流派,即以觀賞為主的關西鐵壺和以實用為主的南部鐵壺。近代以來,煮茶所需的鐵壺已成為日本茶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強調禮儀、程序的日本茶道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使用鐵壺煮茶之風漸次形成了向中國的回流,這成為一千多年來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再次,飲茶是一種修身養性、提升人生境界的生活方式。唐宋兩代,中國處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飲茶不僅是一種生理需要更是一種促進自我境界升華的生活方式。中國茶文化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對日本茶道文化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使其在日本演變成一種生命美學。近代日本文化大師岡倉天心(1863-1913)在名著《茶之書》中指出:“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①在推動日本茶道文化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過渡過程中,高僧空海(774-835)起到了關鍵作用,空海于804年入唐。在806年回到日本,同其他入唐日僧相似,他同樣對茶非常愛好,并且對中國朝廷寺院內茶文化發達的情景非常羨慕,非常想在日本國內也營造相同的文化氛圍,并使茶葉上升到更高、更偉大的地位。②

在使日本茶道實現哲學化、美學化、道德化的過程中,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北向道陳、千利休、山上宗二、南坊宗啟等人均功不可沒,而以千利休影響最大。千利休對茶文化物質層面進行了極度壓縮,與茶文化相關的一切外在形式在其看來意義都微不足道。村田珠光的茶室為四張半榻榻米大小,而千利休的“草庵茶室”則僅有一張半榻榻米。千利休之所以為飲茶設計出這種不能再小的空間,意在提醒世人物質需求是無關緊要的,關鍵是能夠擺脫世俗的牽絆,超越外在事物的束縛,從而實現無我狀態,達到“和敬清寂”的至高境界。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思考

自隋唐至今,中日之間茶文化的交流已持續千年,這種交流是同時期中日兩國整體交往的一部分,但借此也可一窺東亞歷史的演變和不同民族、國家文化發展的分野。

首先,中國茶文化是包括日本茶道文化在內的東亞其他國家茶文化的母體。中國是世界最早培植茶樹和飲用茶的國家,從隋唐開始,中國茶文化隨著文化交流向整個東亞地區傳播,內容包括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層面包括茶種、飲茶器具、飲茶方式等,精神層面包括茶文化、茶德、茶禮儀等,可以說中國茶文化為其他國家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全面性借鑒。中日茶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兩國文化整體關系的一個縮影,正如日本近代研究中國學的著名學者內藤湖南(1866-1934)所認為的那樣,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同為古老的文化,但日本文化是在中國文化的刺激下發展起來的,對于兩者的關系,內藤湖南曾有一個很著名的比喻,他認為,日本文化如同磨成的豆漿,依靠中國文化的鹵水才凝集而成豆腐。在內藤湖南看來,日本文化是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頭,日本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延長。③

其次,中日交流是中國茶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交流是一個文化擴展自身影響、增進其生命力的有效渠道,具體到中日交流對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上,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國茶文化的傳統在日本得到堅持。著名美國歷史學家羅茲?墨菲認為,日本的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國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風格甚至著名的“日本茶道”,包括那相當苦澀的爛泥狀綠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細儀式,都完完全全是那個時代從唐朝的中國學來的。④另一方面,茶與日本民族文化的結合使中國茶文化在域外獲得了新的生命力。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以中國茶文化為基礎日本發展出極為講究規程、場所、禮儀的“茶道”文化,并將其深深嵌入本民族文化的內核,使之成為日本民族精神、理想和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尤其在二戰后,茶文化影響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大與日本茶道的傳播有著重要關聯,這可謂是中國茶文化在新的時空環境中的再生。

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日交流史上,大部分時間是日本在學習中國,日本借助對中國的學習,加快了自身的發展步伐,體現了文化交流對歷史發展的巨大影響。現在中國也處在一個加快發展的歷史時期,探討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更深的認識,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以帶給我們很大啟發,將學習外來先進事物與本民族傳統相結合,走出一條符合本國實際的創新之路,從而推動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發展。

注釋:

①[日]岡倉天心:《茶之書》,谷意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第15頁。

②[美]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儂佳、劉濤、姜海蒂譯,東方出版社,2011,第12頁。

③[日]內藤湖南:《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劉克申譯,商務印書館,2012,第IV-V頁。

④[美]羅茲?墨菲:《亞洲史》,黃磷譯,海南出版社,2004,第227頁。

篇(4)

【關鍵詞】日本茶道 中國茶文化 比較

茶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飲料之一,正像咖啡是“西方飲料的上帝”一樣,茶也被稱為“東方飲料的皇帝”,在東方,尤其是在日本,飲茶、品茶講究茶道,幾乎遍及每一個家庭。其實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光大于日本,并在日本形成了特有的日本茶道。目前由于知識產權等原因,日本稱茶道,中國稱茶文化,兩者有所區別。

一、中日兩國茶文化的形成及其文化底蘊

(一)中國的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發祥地。最初飲茶的時期可上溯到三國時期,東晉、南北朝時,飲茶的風俗已廣為流傳。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是在唐朝。這個時期,飲茶風氣的普遍,陸羽的《茶經》的問世,大宗茶市的出現、茶稅制度的建立以及飲茶習俗的外傳都標志著茶文化的形成。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其發展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深遠影響。被后世尊稱為“茶圣”的陸羽在《茶藝》的中,已將儒家的克己復禮、修身養性的道德理念融入茶藝之中,并對品茶人提出了一定的人品要求,即“精行儉德之人”。受道家“天人合一”觀點的影響,中國古代的茶人們都強調人與自然的合一。佛家與茶文化的發展、傳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寺院的僧侶為了坐禪修習的時候不昏睡、精神飽滿而飲茶。在唐宋兩朝,佛教置于遍地開花、全面發展的時期,佛教的發展帶動了茶葉的種植、生產、以及名茶的創立和飲茶知識的傳播。

(二)日本的茶道

日本最早的飲茶的風俗是在平安初期由入唐僧侶傳過去的,日本天臺宗的創始者最澄在804年來到中國,第二年將佛教的經典和茶種帶到了日本。鐮倉初期,榮西再次從中國帶回了茶,并編寫了茶學專著《吃茶養生記》(二卷)此后,茶作為一般性的大眾飲料在日本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戰國時代晚期,日本茶道史上誕生了一位集大成的茶人―千利休。江戶時代,是日本茶文化發展的輝煌時期。日本吸收中國茶文化,結合本土特點,將飲茶、品茶發提高到一種藝術水平進而發展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茶道藝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體的茶事實踐過程,同時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的過程。茶人通過品飲而悟道,這種過程就稱作茶道。1因為茶是由僧侶帶回日本的,所以日本茶文化從一開始起便與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日本茶道強調“茶禪一體”它的內涵就在于在品茶的過程中區領悟禪宗的精神,使之成為一種文化藝術活動。

二、中日茶道之比較

(一)中國茶文化的思想內涵――和、靜、怡、真

和、靜、怡、真是中國茶文化的基本思想內涵。其中,儒家中的“和”即是中庸之道。在儒家學者們的心中,和是中,和是當,和是宜,和是度,和就是一切恰到好處,。“靜”是中國茶文化里追尋自我,修身養性的必由之道。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們都是在“靜”當中明心見性,在“靜”當中與天地相玄會,在“靜”當中證道、悟道,同時也是在“靜”當中去找尋自己獨立的自尊和人格。2“怡”是中國茶文化中茶人們在進行茶事活動過程中的身心享受。中國茶文化的這種 “怡悅感”使得它沒有嚴格的儀式可循,一切都追求自然、隨意,因此它擁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正是這種“怡悅感”,成為了中國茶文化有別于追求“清寂之美”的日本茶道的重要標志之一。“真”是中國茶文化的起點也是中國茶文化的最終追求目標中國茶文化活動中所講究的“真”不僅是對于茶來說應是真味、真香的真茶;所使用的器具最好是真陶、真瓷、真竹、真木;茶室內所懸掛的字畫也最好是名家、名人的名作真跡;室的環境也要求最好是真山真水。此外,還包含了茶事中待人的真心、說話的真誠、敬客的真情、心境的真閑。總之,在茶事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真。

(二)日本茶文化的思想內涵――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這四個字是日本茶文化思想的集中體現,在日本茶道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被人們稱為日本茶道的四諦或是四規、四則。最初是由村田珠光提出“謹、敬、清、寂”,后由利休將“謹”改成了“和”,并以“和、敬、清、寂”作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和”是禪宗的淡泊、無為思想的反映,在茶事的進行過程中追求人與人之間、人與器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3其次,“敬”的思想是從禪宗“萬物皆有佛心”“我心即佛”的思想中吸收了“心佛平等”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加以凝煉和升華而形成。還有,人們要進入草庵茶室時,原來的大入口已被改成了小入口,因此不論身份所有的人都必須從小入口屈身進入到茶室中,即使是佩刀的武士,也必須先將刀置于茶室之外,才能進入寧靜、祥和、平等的茶世界。這正好與禪宗所追求的“佛我如一”的境界想吻合。再次,“清”即是清潔、潔凈。既表示茶庭、茶室、茶具的清潔干凈,也表示茶人內心的清凈。最后,“寂”即為靜寂、枯淡之意,是茶道思想體系中的最高境界,也表現了茶道存在的意義。茶道中,“寂”與“單純”“貧寂”“孤絕”的意思相靠近,指茶人或是修禪者在對一切的事物進行了否定之后,便進入了一個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無的世界,正如禪語所說,“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無”就是“有”的本源。4當人們否定了傳統的思維觀念,否定了一切思想上的束縛,一種新的思想、一門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便會隨之而誕生。因此,“寂”是茶人們所努力追尋的最終目標。

(三)在文化傳承方面

日本早于中國提出了今天的“茶道”概念,茶道在日本得到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完全是因為嚴格遵守了―“家元制度”的原因。在“家元”制度下,通常來說一個師傅可以有許多名弟子,但是對于本流派的獨門絕技只會教授給流派中的某一個弟子。而這個弟子的選擇多采取世襲制的方式,當然根據養子條例的規定,也可以選取本流派中的有實力的人,而不僅僅單純地依靠血緣關系來挑選。現在日本茶道由數十來個流派組成,而且沒個流派都有自己的家元。其中,由千利休的后代所創辦的“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這三大茶道流派影響和發展最大茶道教室和協會遍布全國。

參考文獻:

[1]周卓鵬.淺析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區別[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5.

[2]陳文化.中國茶道學[J].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篇(5)

關鍵詞:茶道思想;大學生;道德修養;培育

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茶道思想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和哲理,要將其“和”、“靜”、“怡”、“真”的茶道精神融入到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之中,將茶道思想中的藝術、社交、禮儀、修行等元素注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之中,提升大學生清廉、節約、樸實、勤儉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審美修養,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和成長。

1茶道思想的源起與內涵分析

茶道思想歷史悠久,由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可謂是中國傳統茶道思想的淵源和鼻祖,成為古代人們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并在唐宋年間得到極為廣泛的流行,到達中國古代傳統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和階段。茶道思想在古代極為講究和注重飲茶環境、飲茶禮儀、煎茶程序等,達到了超凡的境界,有極為深邃的哲理和奧妙之處。在歷史的發展和演變進程之中,中國傳統茶道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釋家三家的哲理思想,推崇“和”、“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和觀點,并提煉為“和”、“靜”、“怡”、“真”的茶道思想精髓。在儒家的茶道思想之中,講究中庸和諧的人格修養的意境,講究謙和之儀、中庸之美,借茶表達情意和創設氣氛,并在不同的茶事活動中顯露出其“和”的本意和初衷:泡茶時講究“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時“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倫之禮;飲茶時“飲罷茶敬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儀。在道家的茶道思想之中,講究和推崇“人法地、地發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寧靜無為淡泊之意,顯露出返樸歸真的終極追求和人生理念,并注重養生養性,主張以和悅愉快的態度待人處世。在佛家的茶道思想之中,講究和推崇心性的修行,通過飲茶參禪悟道,直指人心。

2高校大學生的精神道德培育的文化缺失現象分析

在當前的高校大學生的精神道德培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內容:

2.1精神文化認同的自覺性的缺失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當代大學生面臨各種價值取向和文化思潮的影響和干擾,在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和知識背景的條件下,大學生容易在個人的文化和價值取向上產生搖擺狀態,極易受到不良網絡文化、西方文化、粗俗文化的誘惑和影響,缺少對精神文化認同的自覺性。

2.2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的重視度欠缺

高校對于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足,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管理者將視線集中于大學生就業率、大學生競賽、硬件設施等方面,而對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建設顯現出薄弱的現象和問題,由于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建設時間周期較長、收效較慢,難于外顯,為此,高校的大學生精神文化建設顯得較為無足輕重。

2.3高校的文化傳承較為薄弱

在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設領域,對于文化的傳承大多固定于既有的模式,大多是以團結、創新等大而空的話題為主,而缺乏對中國傳統精神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探索,這就使我國傳統精神文化的優秀積淀無法得到傳承和弘揚,無法充分彰顯出中國精神文化的內涵和要義。

3茶道思想在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育中的應用探索

茶道思想和精神對于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功效,尤其是當前大學生之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和不良心態有積極的修正作用,可以較好地將茶道思想中的“茶人精神”滲透于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之中,引領大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將中國傳統茶道思想中內蘊的樸素道德觀念充分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生活態度之中,幫助大學生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實現對客觀和理性的探索,更好地樹立牢固的人生信仰和理念,形成高雅、隨和的人格魅力。

3.1茶道中的禮儀文化對于大學生的道德修養的培育應用

在現代多元化經濟的背景下,大學生要依循生活中的既有禮儀,如:見面時的揖、拜、頓首禮儀等,認識中國傳統沿襲而來的以茶待客的生活禮儀和習慣,并著重了解和學習茶道之中的禮儀文化,將茶事活動中的各種不同茶藝禮儀更好地展示出來。1)茶藝禮儀。在茶道之中的茶藝禮儀之中要求泡茶者衣裝齊整而得體,行為舉止要端莊而優雅,其行姿、坐姿、站姿均要優美自然而大度,不可過于拘謹和隨意,大學生尤其要注重茶藝環境中的服飾穿戴、行動姿態、動作等方面,保持良好、優雅而端莊的姿態禮儀,完美地解讀和詮釋厚重深邃的茶道思想和文化內涵。2)茶人禮儀。在茶藝表演中的茶人不僅要掌握茶葉的沏泡要領,如:諍器、置茶、潤茶、敬茶、品茶等,還要具有亭亭玉立的站姿、優美典雅的坐姿、輕松怡然的走姿,以清雅脫俗的氣質、清晰婉轉的茶藝解說吸引和征服欣賞者。具體來說,茶人應當具有的禮儀主要包括鞠躬禮、伸手禮和寓意禮,其中:鞠躬禮可以分為行跪式、坐式鞠躬禮儀,在行跪式及坐式鞠躬禮之中要將雙手置于膝蓋前,在行站式鞠躬禮中則要將雙手自然朝下。伸手禮則是在向客人介紹茶葉、茶具、遞茶時的禮儀,要將手指并攏、大拇指朝內、手心朝上,自然地向前伸出,并表達出“請君觀賞”的邀請。寓意禮要注意的是在放置茶壺時切忌將壺嘴對準客人,因為壺嘴對準客人意為驅逐、請人離開之意,而通常是反復三次將水壺高沖低斟,名為“鳳凰三點頭”,意為向客人三鞠躬之意。通過這些茶藝活動中的禮儀學習和理解,可以使大學生充分體會其中蘊含的文化含意和人文素養,由此較好地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個人品格,增進對茶道禮儀文化的領悟和理解。

3.2茶道中的“和”的內涵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培育應用

在中國傳統茶道文化和思想之中,倡導和推崇儒家文化中的“和”的價值理念和思想,提煉并形成了“謙和中庸”的茶道精神,將其應用于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的培育過程中,可以極大地促進大學生之間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使大學生在和平、和睦、和善、和諧的茶道思想和氛圍之中,感受到茶道精神所倡導的仁愛、寬厚和誠信觀念,較好地幫助大學生參禪悟道,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和人格修養,豐富大學生的人文內涵,實現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可以讓大學生欣賞和閱讀膾炙人口的茶文化作品,如:唐寅的《品茶圖》、盧仝的《七碗茶歌》、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等,使大學生在這些令人神清氣爽的詩文面前,感受到茶道思想和文化的馨香,極大地提升大學生的個人氣質和審美境界。同時,還可以讓大學生參與各種茶事活動,感受和體會“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唯一”的物我相忘的精神境界。

3.3茶道思想對于大學生修德養性的培育應用

茶道思想滲透了儒家、道家、釋家三家的思想內涵和哲理精髓,折射出道家思想中的“慎獨”和“自省”的理念和哲理,通過對大學生的茶道思想的滲透,可以較好地實現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的培育,滲透茶道思想中的崇德弘毅的理念和思想,使大學生汲取茶道思想中的精髓,不斷地提升自身道德的自覺性,培育大學生高尚的人格和堅毅的品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茶道思想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積淀和精髓,可以將其融入到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過程中,使大學生體會和感悟茶道思想的內在文化內涵和哲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情趣,增強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質,實現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李丹.茶道文化對提高高校學生道德修養的作用探討[J].福建茶葉,2017,39(08):162-163.

[2]羅薇薇.茶道文化在大學生傳統思想文化教育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38(04):289-290.

[3]方立琴.中國茶道之諦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道德修養的啟迪[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01):139-141.

[4]吳薇,蒲海燕,蔡雄彪.略論茶道的藝術化[J].農業考古,2011,(03):344-346.

[5]李敏.淺議茶文化與女大學生修養[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0,(01):208-210.

[6]何哲群.高職的茶道教學與學生的道德修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8,(02):73-74.

篇(6)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茶道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對于當前的素質教育來說,茶道精神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修養、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體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引入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茶道精神本身的內涵,對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簡單分析,希望對相關的體育人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

茶道精神;體育人文教育;作用

作為我國傳統精神文化中的重要一類,茶道精神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茶道精神的價值被不斷挖掘,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并成為利用傳統文化提升體育人文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體育人文教育,對于學生自身品質、道德修養、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從當前現狀來看,通過茶道精神推動體育人文教育的發展,并提升體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仍然是一條非常可行的途徑。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進行探析,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1茶道精神簡析

何為茶道,最為簡單、純粹的理解就是品味茶、欣賞茶的美感之道。我國種植茶葉、飲用茶葉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茶道精神的內涵從最初的飲茶方式到飲茶藝術,再到成為傳統禮儀文化,經歷了復雜的演變,其內涵被不斷豐富、不斷擴充。到今天為止,茶道精神的內在實質已經非常豐富,并自成體系,茶道精神不僅僅代表了飲茶、品茶的禮儀精神,也包含了從茶葉中品味出的生活感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代表著清靜、悠然、與世無爭、修生養性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從誕生到發展再到成熟,深刻地受到了中國傳統本土文化思想的影響,可以說,茶道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本質的載體,帶有深刻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理念的烙印。從茶文化體系層面來說,茶道精神即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茶道精神中包含了儒家文化,茶道精神崇尚的和諧、仁義、禮儀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要體現。茶道精神中包含了道家思想,茶道精神中超脫世俗、安靜從容、悠然自得的精神追求,就是道家思想的重要體現。茶道精神中也包含了佛家文化,茶道精神倡導的清心寡欲、靜坐修身、儉樸求真的理念,就是佛家思想的集中體現。茶道精神的靈魂,與其說是茶葉文化的靈魂,倒不如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可見茶道精神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以及茶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聯系之緊密。茶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精神內涵一同影響著中國人,一同引導著中華民族在思想層面上的前進方向。愛茶人士將茶道精神歸結為“理、敬、清、融”四個字。具體來說,理指的是理智、事理,引導人們通過飲茶明理,做事要有理有據、以理服人,在理智的支撐下,在事理的主導下,行為才能不失方向、不失準確,做人才能正直;敬指的是敬意、禮貌,引導人們通過品茶明禮,要重視各種行為活動中的禮儀、禮節,通過禮貌增進人和人之間的情誼,通過禮儀實現人和人之間良好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清指的是清廉、清心,品一杯清茶,讓心中的雜念沉淀下來,讓心緒回歸內心的本真,回歸心靈的純粹,以此涵養人的節操,升華人的品格,引導人做一個心靈純潔、精神超脫、清廉正直的人;融指的是融洽、和諧,品茶的氣氛是融洽的氣氛,茶道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在品茶的過程中,實現人和人之間的包容、和諧,茶禪一體,世間萬物盡在包容本心。

2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可行性分析

體育人文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是團結的精神,是和諧的精神,是公平正義的精神,客觀地看,體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可以說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聯互通的。基于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的共同之處,將茶道精神的內在本質提煉出來,促進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對于提升體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來說,是非常具有實踐意義的和實踐價值的。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對于二者來說都可以受益。在融合過程中,茶道精神在現代教育中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這對于茶道精神在當代的繼續發展、傳承來說,非常有幫助,通過現代體育人文教育的良好開展,茶道精神的影響力必然會繼續擴大,茶道精神的價值理念和核心內涵也必然被更多的人所知悉、所接受。而茶道精神對于體育人文教育的促進作用則更加突出,基于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的契合度,茶道精神的融入,可以迅速升華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實現體育人文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接軌,對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方式顯然更加能夠增加中國人對于體育人文精神、體育人文教育的認同感,進而促進體育人文教育質量、教育效果的提升。

3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實踐表明,在茶道精神的輔助和推動下,體育人文教育的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這正是基于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在此,將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分析如下:

3.1升華了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

現代體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向學生傳達體育人文精神內涵,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人文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育人文教育往往由于內涵單一且過于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在體育人文課程中產生逆反情緒,嚴重阻礙了體育人文教育的開展。而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茶道精神的內涵更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茶道精神廣泛的社會受眾基礎,也更加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將茶道精神融入到體育人文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改變體育人文精神內涵單調、乏味的客觀現狀,升華體育人文精神的本質。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良好融合,從更大層面上來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的融合,不僅可以升華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而且非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拓寬學生的體育人文視野,可謂一舉多得。在現代體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融入所能起到的推動作用,其基礎就在于豐富和升華了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使體育人文教育可以從更寬廣的精神領域向學生傳達理念,這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來說,益處良多。

3.2突出了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

體育人文教育是以提升人的體育人文素養、涵養人的體育人文精神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學活動。體育人文教育的特征表現為教育的人文性、持續性和多樣性。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自由平等、個性解放、公平正義、崇尚健康(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皆有之)、和諧包容的價值觀和精神品質,塑造學生成為真正具有現代體育精神、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對體育人文教育重點的分析,可以發現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內容和茶道精神的核心表現不謀而合,這為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體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的比較、融合過程中,二者的相同點被數倍放大,而這些相同點正是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通過茶道精神的良好推動和有效支撐,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領域、重點內容凸顯出來,學生可以更加鮮明、一目了然地掌握體育人文精神的價值內涵,而教師也可以更加一針見血、事半功倍地將體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內涵教授給學生,大大提升了體育人文教育的效率、質量,實現了體育人文教育效果的實質性提升。

3.3以人文素養凈化體育競技領域

現代體育競技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從體育和人文的角度來看,這是體育競技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重要表現。然而在真實的體育競技項目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諧的行為、不正當的做法、不科學的理念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現代體育競技領域,甚至將現代體育領域的價值觀引向偏頗。在這樣的情況下,茶道精神的引入,猶如一股清泉,以其中蘊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底蘊,有效凈化了體育競技領域。茶道精神崇尚和諧、融洽、包容,茶道精神追求明理、明禮、正直,這都是茶道精神中人文素養的集中體現,以茶道精神的影響為推動力,將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養展現出來、傳達出來,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文素養之于現代體育競技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現代體育競技,是人文和體育的結合,是道德與競技的融合,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競技價值觀,從體育競技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以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養凈化體育競技領域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

3.4促進學生內在人文素養和外在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

時展到今天,無論何種層次的教育,都越來越重視人的內在、外在素質的全面提升,以此促成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培養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將茶道精神融入現代體育人文教育當中,就是促進學生內在人文素養和外在體育素養全面提升的一個非常積極的做法。從內在人文素養來說,茶道精神可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影響力,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文價值觀,形成完善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何為人文素養以及人文素養的重要價值。從外在體育素養來說,在全面健身的理念下,茶道精神倡導的和諧、融入、交流互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體育參與習慣,產生體育參與需求,并幫助學生掌握以人文素養為支撐的正確的體育競技價值觀、判斷力,使學生在參與體育競技活動的過程中,既完全融入,又張弛有度、行動有節,以一個健康、向上、公平、正直的體育參與者的姿態,促進現代體育競技領域的發展進步。

4結語

體育人文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健康發展來說,可謂意義重大。基于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度,將茶道精神融入到體育人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并且實踐也已經充分證明,茶道精神對體育人文教育所能起到的推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在未來,應當繼續挖掘茶道精神中蘊含的深厚的文化精髓,探索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方式,更好地將茶道精神植入、融合到體育人文教育當中,豐富現代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拓寬學生體育人文視野,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人文內涵并塑造科學的體育人文價值觀的同時,間接促進體育競技領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有效推動體育競技領域的繼續發展。

作者:胡泯 單位:攀枝花學院體育部

參考文獻

[1]紀巖.茶理論與實踐在大學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15(6):177-178.

[2]陳光.談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福建茶葉,2016(1):201-202.

[3]張彥斌,郭嬌.“茶道”融入體育精神———以足球運動為例[J].福建茶葉,2016(2):191-192.

[4]楊利芳.中國茶道精神與世界奧運精神的異同[J].福建茶葉,2016(5):250-251.

篇(7)

關鍵詞:茶道精神;教學思路;體系內涵

結合茶道精神的傳承內涵和價值理念。我們應該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和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因此,有效詮釋茶道精神的價值內涵,其必然能夠為學生培養效果的有效營造,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幫助。當前學生培養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充分注重文化內涵的有效融入,尤其是從學生學習興趣的關注點入手,通過豐富教學內涵,從而實現整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

1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

結合當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實際,不難看出其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認知其問題,是優化改革機制,提升改革效果的基礎和關鍵。具體而言,其表現為:首先,現階段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僅僅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當做普通的教學課程,忽略了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其對學生成長的具體影響和習慣變化,進而限制和影響了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健康習慣的有效培養,從而影響了整個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開展。客觀而言,當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價值與作用認知更為全面,其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同時更是影響學生學習和成長實效的重要內容。因此,健康習慣培養的缺失,影響了整個人才培養活動的有序推進。其次,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狀況的準確認知,特別是對于當前學生培養來說,其包含了復雜多樣的元素內容。對于學生培養活動開展來說,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感受傳統茶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活動特點和風格,其必然能夠在有效增強學生參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豐富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教學元素,從而實現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最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未能將學生學習興趣納入其中,整個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在實際落實過程中,無論是具體的文化元素,還是整個教學機制,都是由老師自身制訂的。由于未能將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融入,從而影響了學生參與高校體育課堂的學習成效。

2當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開展的價值作用

通過對當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狀況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就極為必要。結合當前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可以看到很多學生缺乏積極健康的鍛煉習慣,在其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很難保持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肥胖現象,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實際效果,同時也大大影響了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實效性。因此,如何才能在整個時展的大背景下,創新教學機制,選擇合適的教學元素,就極為必要。對學生培養活動來說,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合理健康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要通過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從而實現整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全面效果。隨著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機制不斷成熟,如今完善的教學元素,不僅是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內涵。當然,在現階段人才培養機制中,不僅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扎實的知識素養,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價值內涵和行為理念。對于學生培養活動開展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質,因此,整個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在開展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準確的認知。在當前整個高校學生培養過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學生的生活狀況,還是思想壓力,都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可能不可避免的出現一系列心理現象問題,因此,想要實現整個體育教學活動與整個人才培養機制有效結合,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心理教學要素融入其中,所以通過融入我國傳統茶文化理念的核心元素———茶道體系,其必然能夠有效提升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理想效果。

3茶道精神的具體內涵

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文化內涵,在整個文化體系中,茶文化體系是該文化機制的核心與關鍵,而在茶文化體系中,茶道精神是其重點,因此,傳承茶道精神,不僅能夠對傳統茶文化理念進行有效傳承,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培養體系構建融入豐富的元素內涵。所以,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來說,如果能夠選擇合適的精神理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夠為整個人才培養活動有效開展提供重要基礎和幫助。結合茶道精神的具體內涵和價值理念,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所倡導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和良好心態,這恰恰是當前學生培養過程中所需要融入的理念和內涵。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創新開展來說,完善的教學元素不僅是一種元素應用,同時更重要的是文化內涵的有效融入。結合現階段高校體育課教學活動開展要求來看,改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想要實現理想的改革效果,探究合適的融入元素,就極為必要。茶道精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核心與關鍵,應用好茶道精神,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和價值理念,從而詮釋整個傳統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各項優勢,進而實現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效果。

4茶道精神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思路

對于學生培養活動開展來說,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感受茶道精神的具體內涵,其必然能夠在有效增強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效果的同時,豐富高校體育課堂的教學元素。體育教學不僅是普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參與體育課程的價值作用,當然,在這一過程,最關鍵的是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參與整個體育課程學習的價值作用。茶道精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關鍵。在整個茶道精神內,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同其也是對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生活習慣的有效總結和整體提升。在傳統多元文化發展傳承日益成熟的今天,傳承和發展茶道精神的作用,就日益突出。對于學生培養活動來說,最重要的并非是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因此,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將茶道精神的價值理念和習慣規范融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創新和元素優化,從而實現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在整個茶道精神內涵體系內,其中所具有的精神內涵和價值元素,以及具體的行為規范,能夠對學生成長起到重要的推動力。所以,可以說,茶道精神融入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必然是整個教學理念創新發展取得理想成效的關鍵和基礎。對于當前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狀況來看,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和方向是精神內涵的實質性融入。因此,在整個體育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想要實現理想的效果,要充分注重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性進行挖掘,不僅要認知當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處理挫折和一系列復雜矛盾是整個提課堂教學體系的主要要求,同時也要充分注重將完善的技能教學訓練與心理素質教養相結合,從而實現整個教育活動改革創新的最佳效果。

5結語

在傳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多是由老師自身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內容,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融入。從而影響學生參與效果。由于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參與其中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影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價值。當前高校教育機制正處于創新完善的關鍵階段,在整個教學活動推進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質性融入,特別是要注重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愛好,通過創新教學機制,優化教學理念,從而實現茶道精神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面融入。

參考文獻

[1]吳尚琳.基于茶道精神的體育訓練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學與研究,2013,(11):134-135.

[2]唐文玉.大學體育課程“網絡導學+課堂教學”雙主體教學模式構建[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5,(18):182-1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小鲜肉同志免费|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看黄色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成h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各种少妇正面着bbw撒尿视频|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天美传媒性色av| 国产xxxx做受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蜜芽 | 色先锋影音岛国av资源| 99噜噜噜在线播放|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爱啪啪av导航| 边喂奶边中出的人妻|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