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農經濟意識

小農經濟意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17 09:5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農經濟意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農經濟意識

篇(1)

關鍵詞:農村土地制度;小農經濟;專業化生產;規模經濟;價格波動;機會成本

一、我國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小農經濟

我國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是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可以承包土地,承包期30年。這種土地制度造成了農村人人有地,但都不多的局面。另外,憲法規定“農民對于集體所有的土地既不能出賣,也不能轉讓”;土地的承包權可以轉讓,但轉讓期限不能超過承包期限,這限制了長期投資者受讓承包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用集體土地。對國家征地權的濫用導致了土地的過度征用(蔡繼明,2007)。這大大增加了受讓承包權的風險。樓惠新(2002)認為有三個因素阻礙了農村土地的流轉:土地產權不明晰,土地產權市場不完善,戶籍制度限制土地流轉。凡此種種使得土地的流轉不暢。農民都只耕種自己承包的少量土地,土地很難從種植能力低的人手中流轉到種植能力高的人手中。這就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小農經濟。

二、小農經濟為什么無效率

第一,小農經濟損失了規模經濟從而減緩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相對于小農經濟,規模化生產的好處顯而易見:易于實現生產機械化,從而節約成本;規模化經營可以促進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規模化經營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規模化經營有利于新技術的研發。李燕瓊(2004)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她通過對日本農業生產規模化的研究發現規模化生產導致了較高的專業化和較高的經濟效益。

第二,小農經濟導致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和偏高。在物資緊缺時期,國家以相對穩定的價格收購農民的農產品(主要是糧食),這釋放了小農經濟的生產力。隨后國家逐漸放開了農產品的價格,使其市場化。市場化了的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頻繁,使得農民承受了很大風險。為了規避風險,農民開始與當地的龍頭企業簽訂契約以規避風險。然而,市場價格的不穩定使得契約的履約率很低(趙西亮,2005)。據有關資料,農產品相關的契約違約率達到80%(劉鳳芹,2003)。事實上,我們認為這種契約是一個零和游戲,且受傷者多是農民而不是龍頭企業。無法移除的風險大大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三,小農經濟會內生地產生價格波動。這源于代表性農民特有的成本結構:農民進行小規模農業生產投入的固定成本(土地成本)很小,這是因為由于流轉的困難,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很小。由于小農經濟很難進行專業化生產,因而農民選擇改變種植作物的種類的固定機會成本就很小(考慮專門方便面制造商該行造汽車將產生巨大的機會成本:包括該企業特有的方便面制造技術,鋪好的方便面銷售渠道等)。這就使得小農經濟中農民可以靈活地從種植白菜轉而種植芹菜,或者從種植豆角轉而種植黃瓜。

另外,也源于農產品行業的特點:靠預期價格下決策,而在下一期獲得收益(考慮農民1月份依靠預期價格決定種植大白菜,要到6月份大白菜收獲時才能兌現決策的收益)。

由于小農經濟的上述兩個特點,將會使得大量生產技術相似,依靠自身的預期價格作生產決策的小農以一種難以把握的規律參與到各類農產品生產中,從而造成價格波動。

第四,小農經濟將會造成農產品價格偏高。這里是說,小農經濟相對于規模生產和專業化經營來講,將會造成農產品總體上價格偏高。當然,由于小農的預期價格可能與市場價格相差很多,從而使得某類農產品供給過剩而價格低廉。小農經濟由于生產效率不如專業化生產來得高,所以平均成本要高些,價格自然也高一些;再加之小農經濟自身也不能有效率的安排生產,會進一步拉高平均成本,拉高價格。

第五,小農經濟導致耕地利用的無效率。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樣,小農經濟損失了規模經濟,造成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這都會降低耕地的利用效率。

第六,增加農民轉向非農產業的機會成本。在我國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下,以低廉的價格承包土地對于農民來講相當于一種補貼。根據上文的分析,這種補貼是無效率的,因為這種模式的存在使得土地的流轉不暢,也使得土地的利用無效率,這些都使得土地的價值遠低于土地的潛在價值。作為一種補貼,它還增加了農民轉向非農產業的機會成本。這種機會成本不僅體現在物質上,還體現在意識層面上。這無益于我國人口結構的調整,也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小結

我國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相當于給了農民一種無效率的補貼,用土地作為補貼這種做法降低了作為補貼的土地的價值,并增加了農民進入非農產業的機會成本,不利于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產品價格的波動使得農民承受很大的風險;整體上無效率的農產品生產使得其價格高于規模化經營時農產品的價格,給消費者的福利帶來損失。

參考文獻:

1.趙西亮,朱喜.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商品契約穩定性研究[J].當代財經研究,2005(2).

2.劉鳳芹.不完全合約與履約障礙―以訂單農業為例[J].經濟研究,2003(4).

3.蔡繼明.中國土地制度改革論要[J].東南學術,2007(3).

篇(2)

關鍵詞:二十一世紀;工業化;中國農業;現代化

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要求之一。落實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全方位推進中國農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長期落后狀態。同第二、三產業相比,中國農業的發展水平還相差太遠。中國經濟實現第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須加快改造傳統農業,努力實現中國農業經濟的市場化和現代化。

一、徹底改變小農經濟狀態

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發展中,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需要切實貫徹執行國家土地有償轉讓政策,吃透政策精神,落實政策到位,以集體土地制度的穩定與市場化作為發展農業的基礎。

(一)小農經濟與實現工業化相矛盾

在中國,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方式已延續數千年。當前,集體土地所有制下的農業生產必須超越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走出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實現土地集約經營和機械化種植。小農經濟與實現工業化是矛盾的,如果一個國家的農業還停留在小農經濟狀態,這個國家不可能實現工業化。小農經濟需要大量農業人口,不需要特別多的工業產品,這就限制了工業就業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產品市場的發展。所以,小農經濟的存在是工業化的阻力。有小農經濟存在,就無法推進工業化的騰飛。長期以來,中國人已習慣小農經濟,一想到改變小農經濟需要付出高昂的社會轉型成本,就望而卻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一直未能啟動農業轉型,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個在思想上尚未認識小農經濟延續的嚴重性問題。然而,如果在工業化騰飛階段還留戀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就會遇到經濟發展的障礙,就會因農業的基礎落后而無法繼續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二)農業生產必須達到集約規模

2003年3月1日實施的《土地承包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農民享有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這對改變中國農業傳統經營方式是必要的法律保障。在現有的土地制度基礎上,推進農業的規模生產與集約經營,并不是走回頭路,也不是重新回到大鍋飯時代,而是要在現行政策下實現農業土地的市場化集中經營,讓農民自愿地以有償轉讓的方式將土地集中在農業生產專業戶手中,進行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和經營。近年來,在學術界,有些人認為不改變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性質就不能發展現代農業,就不能實現土地的規模生產與集約經營,這種認識實際上是沒能跳出原有的體制思路看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產權的運作十分簡便與靈活,以土地的產權運作為核心,在土地有償轉讓政策下,是可以進行土地的市場化集中,并不存在不可協調的阻止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制度障礙。只要允許土地有償轉讓的政策穩定,就可以保證土地規模化生產經營者的經營穩定和獲取良好的經濟利益。現在,當務之急是有效落實允許土地有償轉讓政策下的農業土地集約經營,逐步推進中國農業經濟發展走出傳統的土地分散經營的小生產方式窠臼。

(三)中國農業人口的比重必須下降

在工業化騰飛階段,為適應農業的集約化經營,中國農業人口的比重必須降下來。如果還是7億多的農村人口、3億多農業勞動者,工業化實現不了。美國只有300多萬農業勞動力,中國人口是美國的5倍,按同樣比例,應只需要1500萬農業勞動力。但這與中國農村的現實距離太遠,我們不可能很快與美國消滅差距。從實際出發,中國恐怕在近期內還有不少于1億的農業勞動力。按這個數量,雖然比美國還多得多,但我們還是降了很多。我們一定要明確這個目標,努力實現降低農業人口的最低目標。新農村建設的最重要表現就是農業人口的大幅度減少。如果農業人口的數量降不下來,不論對新農村建設有多少投入,農村的房屋和街道變得多好,農村還是舊農村,并不是新農村。這也就是說,新農村的實質要求是農業人口降下來。為實現工業化及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應將降低農業人口作為硬任務來抓。但這并不是把農民硬趕出農村,而是城市要主動吸收農村人口,工業要創造更多的條件吸收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因此,降低農業人口比重的責任主要不在農村,而在城市與工業的發展。

二、改革農業生產組織

為在二十一世紀實現中國工業化,在農業生產組織方面,現行的一定要有實質性進展,不能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上,必須盡快與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相適應,積極探索建立能達到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生產組織。近幾年,有些地區的農民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自發地創辦生產合作組織,就是一大進步。這便于農民引進新的生產技術,便于農民與市場對接,便于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以色列是世界農業經濟發展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以色列的農業成就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合作組織。在中國工業化騰飛階段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歷史進程中,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具有法人經營資格的農業生產組織,這是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

創立新的農業生產組織是一項基礎工作。現在,城市可以發展多樣化的經濟成分,為什么在農村就不能搞多種經營形式?曾經起過很好的作用,而現在應進行新的創造。我們可以發展各種各樣的農業合作組織。吸取外國經驗,搞多方面合作,成立農業合作社組織。搞以色列式的合作組織也好,搞自己創新的股份合作制組織也好。總之,不能還是。

我們主要應搞家庭農場。現在,發達國家的農業組織基本都是家庭農場,這是很成熟的經驗,應學習與借鑒。從發展的趨勢看,中國農村走家庭農場化道路是早晚的事,應該早走,而不要拖到不能拖的時候再走。

我們還應發展個人或法人投資的大農場。一般說,大農場數量少,但一個農場頂幾十個或幾百個家庭農場,具有更大的經營優勢。要走出傳統農業發展的誤區,就要大膽向前走,允許各方面力量進入農業領域,創立大型農業生產組織。中國的農業保障不單純是土地問題,還要在更新農業組織方面下功夫,需要創辦中國特色的大農場。 轉貼于

三、采用市場化方式經營農產品

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必須依靠市場化經營組織,進行公司化運作,不需要政府直接參與。就是說,除完成國家收購任務和農民自留的消費部分,其余的農產品全部通過市場交易。為此,必須建立農產品經營公司,同其他行業一樣,進行資本運營,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提供條件。

(一)政府不要充當市場中介

在向農產品營銷市場化邁進的過渡期,許多地方政府對農產品種植、養殖和銷售有過直接資助或進行組織控制,不論其出發點和效果如何,都是反市場化的做法,不能再延續了。中國的農業發展必須走市場化道路,不能成為政府包辦的產業。政府充當市場中介的弊端很多,其中,最大的弊端是政府賠不起。如,政府號召農民種大蒜,農民都種了,豐收后,好賣或是特好賣,那沒有說的;倘若市場不好,大蒜賣不出去,又當如何呢?農民怨政府,政府是好意,農民不怨政府,大蒜賣不出去,就沒有活路。所以,政府不要介入其中,不要只包盈不包虧。政府是做社會工作的,不是作市場中介的,政府沒有能力負責農民的損失問題。政府可以招商引資,可以技術推廣,還可以作市場主體,就是不能搞市場中介。現在,縣一級和鄉一級政府特別喜歡指揮農民,讓農民干什么,農民就得干什么。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這很不正常,是與市場經濟不合拍的。這其實都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后遺癥,我們在工業化騰飛階段必須要給予清除。

(二)銷售農產品需要資本運作

從創新的角度講,農產品的公司化、市場化經營是傳統農業轉化為現代農業的市場保障,是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保障農業生產者穩定收益的基本條件。經營農產品的公司在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之間搭起資本運作的橋梁,以現代資本經營的方式為農業經濟服務,可將農業發展帶到以高科技為主導的現代產業發展鏈條中,使之能與第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其創建意義十分重要。同時,要與第二、三產業實現協同發展的現代農業不能仍是在無金融體系支撐的狀態下生存。由于長期以來中國農業處于小農生產的發展方式下,現代金融機構難以進入農業領域,原有的農業金融組織的服務功能也逐漸消退,甚至將自身的主營業務轉向城市。顯然,離開現代金融體系的支撐,僅僅依靠國家政策性銀行和融資能力很小的農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務,中國農業邁不開現代化發展步伐。因此,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實現,先進的農業生產組織和農產品經營公司成為產業主體,現代金融機構必須大舉進入中國農業經濟領域,構建相對完整的農業金融體系,提供全方位的現代農業金融服務。在這方面,金融體制改革迫在眉睫,其重要性并不僅在于支撐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更在于第一、二、三產業需要以此為基礎實現協同發展。

四、國家應負責農業技術進步

在二十一世紀,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需投入巨額資金進行農業科技研究。技術進步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現代農業必須建立在現代農業技術廣泛應用的基礎上。相比減輕農民負擔,國家供給農民先進的生產技術更重要。

(一)技術進步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

發達國家都把對農業的投入擺在重要位置,為農業技術研究創造最好的環境和條件。而在所有的農業投入中,重要的是技術投入。技術代表的是勞動力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這一水平決定勞動力整體的發展水平。在傳統農業生產中,技術也發揮主導作用,但從事農業勞動,起主要作用的還是體力,傳統的耕種模式要求勞動者必須有強勁的體魄。而在現代農業中,智力因素更重要,沒有高智力的投入,就無法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無法改良土壤,更無法得到優良的品種。農業是隨著技術進步發展的,從機械化農業到生態農業,從傳統畜牧到現代優質的良種畜牧,這些變化都是由農業技術進步推動的。我國與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水平的差距也是在農業技術水平上,農業技術上不去,農業的發展就受到制約,國民經濟就要受影響。發展農業一定要從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做起,哪個國家重視農業技術進步,其農業發展就會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在中國工業化騰飛階段,更需要推動農業進步,推動農業走向現代化。因此,需要高度重視農業技術進步。

(二)保障農業技術進步的資金應由國家負責投入

在中國目前的條件下,國家應負責農業技術進步,即負責全國的農林牧副漁的良種培育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每年都討論農業生產問題。而所有問題的核心就是農業技術投入。在中國農業走向市場化進程中,唯一不需要市場化的就是農業技術研發投入。這不是市場化能解決的問題,在世界各國,都由政府統一負責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得到集中體現。因此,中國也不能在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方面搞市場化,中央政府必須調集充足財力保證全國性的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的投入,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須依靠國家對農業技術進步的統一負責和財政支持。農業技術研究是長期的過程,非常耗費時間和財力,而且也需要最優秀的科學家。但除時間和人才外,最重要問題是必須由中央財政負責農業技術基礎研究的全部資金投入。是否重視農業,關鍵看為農業技術進步的科學研究投入多少資金。

五、二十一世紀中國需要盡快提高農民素質

中國農業要在二十一世紀走出傳統模式,走上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道路,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勞動主體方面實現轉變,即提高農民素質。

(一)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是提升農民素質

現代化的農業需要現代化的農民。只有提升農民素質,才能建設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具體措施為:一是提升農民的文化知識。文盲不能當農民。今后,不用說文盲,就是低素質的農民也是落伍的農民。大力普及農民的文化知識,這是農民進入新時代的基本條件。二是提升農民的專業知識。未來的農民要懂得生物工程、機械化原理、農藥知識、畜牧知識、氣候知識等,并且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現在,美國的農民就是多面手,做哪樣兒活都會,是知識型農民。而我們的培訓目標也是要將中國農民培訓成知識型的農民。培訓費用也要由政府支付,這是支持農業走向現代化,是關系國家經濟基礎的大事。三是提升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中國農民必須走出傳統農業,奔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現代農業發展空間。要讓中國農民了解市場經濟的規范要求,了解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走勢,知道怎樣在市場中求得生存之地。

篇(3)

關鍵詞:農業經濟;農業轉型;小農經濟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的農業高速發展,2019年上半年,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1086.5億美元。但是,農產品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技術的支撐,以積極應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和廉價農產品帶來的沖擊。只有這樣,才能縮小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才能對抗新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提出的各項挑戰。

二、小農經濟歷史發展歷程

農業經濟與社會觀念和家庭觀念等具有相互之間的聯系,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經濟表現形式,也是幾千年來我國經濟最為客觀的一種寫照。無論是在新時代的中國還是在封建社會,農業都是百姓和農民發展的重要內容。

在進入新時代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由小農經濟向大規模經濟模式發展,如運用大量機械化設備開展生產活動;加大對農作物經濟物品的研發、農業專項基金的發放、農業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等。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也進一步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指數,其已經成為農民或者區域發展的重要手段。

三、經濟學視域下農業轉型的挑戰

(一)農業經營模式有待改善,生產的效率較低

受到小農經濟理念影響,一些農民進行農業產品的交流和互通時過于重視短期利潤,將主要精力放在宣傳熱銷的農產品上,并沒有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等有整體上的把控,出售的一些農產品不能得到受眾的認可,進而降低生產和銷售的效率。并且,農業信息不對稱還會導致小農經營模式缺乏靈活性,無法提升農業經營效率。

(二)各個區域應用科學技術的能力有待提升

近幾年,農業生產科技成果得到了有效轉化,并為各個區域帶來了可觀的效益。但是,廣大的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西部地區,他們在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方面都有一定限制,想要全面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有較大難度,很難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帶來新的增長點。長此以往,就會大大削弱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農民也就無法從中獲取更多利潤。

(三)很多地區沒有制定營銷策略,農產品無法發揮品牌效應

新時代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在優化農業結構的基礎上擴大農村的需求,以為農村經濟帶來新的著力點。但是,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者受到思想、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并不注重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和引進相關農業推廣人才。主要是因為農業生產者缺乏信息的敏感度、缺乏創新意識等,使得農業品牌效應減弱,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產品經濟的發展。

四、新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只有圍繞農民收入,對傳統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嚴格把握“三農”問題等,才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國家已經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完善,才可以促進新時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支持農業經濟的發展

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夠對基層農技進行推廣和分類的改革,這種機構的構建主要分為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即能夠有償和無償的服務于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目前,新時代農業科技推廣的體系主要分為政府主導的農業科技推廣系統和市場主導的經營性推廣系統。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在加強兩者之間的互動性和互融性后,才能夠加強對涉農企業的扶持和擔保。例如:給予涉農企業一定資金和技術支撐,特別是在銀行貸款和稅收方面給予優惠。

(二)建立農業經濟合作模式

1.支持農民開展自主經營

一方面,加強政企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發展,在堅持“三農”服務的方向后,以市場競爭為原則,將新時代農村經濟轉化為合作經濟,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參與積極性,為農戶獲取更高的收益等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遵循市場經濟規則和合作的要求等,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堅持政府主導和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前提下,促進合作組織的形成,從而讓農民開展自主經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

2.建立新型組織,經營特色產品

各區域應該建立專業化的生產實體,構建專業合作社。例如:堅持特色農業產品的生產,轉變各地區農戶的生產理念,再根據市場發展的情況,將種植業、加工業和服務業、養殖業等緊密聯系成一個整體,構建特色的農業產品生產體系。同時,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經營。例如:以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龍頭企業,從當前的利益出發,構建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帶動當地農民生產和種植的積極性。另外,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著力發展加工產業,特別是在果蔬、水產品和糧油等方面的深加工,提升農產品加工品牌后,打造出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從而發展壯大農村的產品,拓寬農民的收益渠道。

(三)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

當前由于受到貿易壁壘的限制,我國農產品在出口方面遇到了很大挑戰。因此,新時代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注重創新機制的構建,在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同時,滿足市場對于綠色農業的需求。第一,建立綠色農業發展特區,制定綠色發展規劃等,以農業經濟發展為核心,引導中國農業實現綠色發展。第二,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在資源、產業和農業廢棄物資源的重復利用等方面制定生態補償機制,為開展綠色農業經濟提供制度上的支撐。第三,提高農戶的生態環保和綠色農業的意識,嚴格把控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并成立監督小組,及時退回不合格農產品。

(四)融合“互聯網+”,提升農業營銷服務的質量

互聯網時代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們對消費的需求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農業生產和流通迎來了新的增長點。首先,各地區應該引進和培養更多新型農民,在發展農業創客空間平臺后,構建農民創業平臺。例如:通過培訓的方式,讓廣大農民學習互聯網知識、農業新技術、產品營銷和提升服務質量等。其次,新時代,人們的消費也不斷升級,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大數據,農戶要在對市場的需求嚴格把握后,對生產和供需等進行合理規劃;客戶提出相應問題后,由專人進行管理,進而形成更加專業的服務反饋機制,使得當地的農業品牌得到提升,提升客戶的黏性。再次,借助新興媒體對農產品進行宣傳,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讓更多消費者了解農產品的功能和發揮的作用,進一步帶動各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例如:一些地區借助抖音或者火山小視頻等新興媒介,讓當地比較出名的明星代言和宣傳當地的農產品,不僅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了更多農產品,還帶動了線上銷售,全面提升了銷售的效率和質量。

(五)構建新型服務業,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

新時代,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人們開始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即不僅注重產品的質量,還在其他方面有了一定需求。例如:各區域可以根據當地的產業推出特色產品,如食用菌、櫻桃和花卉等。各區域可根據自身的產業、農業形式和當地旅游業等協同發展,借助當地的資源與旅游業相互結合,從而構成特色的農家樂,讓人們在享受到農耕農作的樂趣后,還能夠欣賞當地的美景,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又如:可以舉辦櫻桃節等農業旅游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從而為當地創造更多利潤。

五、關于新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思考

新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應該以環保和綠色為原則,在開展實體經濟的同時開展線上和線下的體驗。并且我國發展農業經濟更加注重數字化管理和網絡化經營,這就需要農戶大力創新,對知識進行更新,在不斷學習和不斷進步后,使我國農業經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目前,農業的主要矛盾和發展的主要任務等都在發生著變化,新時代推動現代化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需要大力發展農業新產業和新業態的農戶,使其在掌握更多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知識后,創新更多新型的農業經濟模式。還需要在政府或者各地級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克服脫貧攻堅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農業問題,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帶領農戶開展創新經營,激發農戶的生產積極性,通過民辦公主和籌資籌勞等方式,讓農民在參與過程中獲取更多收益。

篇(4)

1農業附加值低

以小麥為例,目前在我國良田畝產小麥500公斤左右,即使按現在相對高價2.0元/kg算,一畝小麥毛利1000元人民幣。現在再讓我們算一算每畝的投入:①澆水,一季麥子需澆水6-7次,一次電費15元/畝,7次共計105元。②施肥,播種時施復合肥25公斤/畝,季中需追加一次尿素25公斤/畝,兩次共計需160元。③耕種,聯合收割80元/畝,播種10元/畝,共計90元。④種子,每畝需種子12.5-15公斤,合40元左右,4項之和共計395元。收入1000元減去支出395元余605元。假設一家5口有6畝地,總共產值是3630元,平均到每一人合726元,這是在各種條件都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得出。從全國范圍來看有很多地方是達不到上述收入的,再加上天災人禍,農民一年的收入是可想而知的了,這其中還沒計算勞動力的問題。有人可能會說,如果能規模化經營就會增加收入。我們暫時撇開不談此主張能不能實現的問題,那就讓我們看看美國的一個農場吧:格雷格夫婦的農場和牧場,加在一起大約有3000英畝(1英畝約合6畝),農場的主要農作物是大豆、小麥、玉米和蕎麥。格雷格夫婦共擁有185頭母牛和8頭公牛,所有這些牛都是肉牛。為了打理這個農場格雷格夫婦擁有聯合收割機、四輪驅動拖拉機、風鉆機、農用軌道拖車、捆草機、播種機……這些農業機械的總價值大約為22萬美元。實際上,已經有20%的美國農場開始用直升機進行耕作管理,很多美國中等規模的農場和幾乎所有大型農場都已經安裝了GPS定位系統。在這樣的現代化條件下格雷格夫婦每年需投入39萬美元,收入40萬美元,凈收入是1萬美元,即使就是這1萬美元也是由于政府的補貼,如果沒有補貼能維持不賠不賺的局面就算不錯了。這說明了什么呢?再讓我們回到前一個問題“能不能實現規模化“的問題。作者認為實現規模化經營不是不行,但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之上的———即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這一問題解決不好談規模化經營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2中國人的“機會主義情結”

我國社會長期以來就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以自然經濟和自給自足為主要特征的小農經濟具有天然的“機會主義情結”。有學者把我國的社會總結為“熟人社會”,這也正好契合了一位高校教授的社會調查,在一份調查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設你有一頭病豬,你會賣給誰a熟人b陌生人,被調查者無一例外都選擇了b,由此可見一般。而市場經濟又稱之為法治經濟,在一個不善于遵循規則的社會里,尤其是在一個素質較低的社會階層里,要想只是通過簡單的組成農業協會與市場經濟接軌談何容易啊!基于以上兩點,提出以下思路:

2.1僅憑市場經濟解決不了我國目前的三農問題,農業需要國家強有力的保護和支持。

讓我們先看看美國和日本吧,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市場經濟發展比較充分和完善的國家。在美國,農業是一個受到高度重視和保護的傳統行業。與其他行業如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民所交納的稅明顯要少,額度相對較低,也沒有專門針對農民的稅種。除了稅收優惠,聯邦政府還直接對農業進行補貼。2002年布什政府頒布的新農業法規定,在今后10年里,政府對農業的各種補貼和財政支持達到1900億美元,平均每年投入190億美元,而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每年農業補貼不得高于191億美元,除此之外還有完善的保險體系。在日本,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日本政府在一些稅種中,一旦涉及到農業問題,就會對農業團體或農民個人實施特殊的優惠政策。從事農業的企業或個人可以在法人事業稅、法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繼承稅和贈與稅等方面得到減免。其次,日本政府為了支持和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不斷調整農業政策,使日本農業處于一種十分完善的保護之中。日本農林水產省在許多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對農民優惠的政策,例如:食品安全對策;穩定農業經營,加快農業結構改革;鼓勵城市居民到農村和山村落戶;接受或與有虧損的農協或漁業協會合并,可以減免企業事業稅、法人所得稅以及財產的登記注冊稅,等等。日本政府還對外采用關稅壁壘和技術壁壘方式,阻止外國農產品的進人,對內實施高投入、高補貼的扶助政策,為農民建立起多重保護網。日本在工業制品方面一直提倡貿易自由化,但對部分主要農產品卻設置極高的關稅。例如,日本的花生米關稅高達500%、大米關稅高達490%、小麥關稅為210%。在2003年9月11日舉行的世貿組織坎昆會議上,日本代表堅決反對就農產品貿易關稅問題設立上限、也表示反對增加重要農產品項目的配額,不惜與美國意見相左。在技術壁壘方面,日本不斷提高對農產品殘留農藥的檢驗標準,并規定進口農產品禁用日本已經作廢的農藥,受此影響,中國原來向日本出口的多種蔬菜和水產品被擋在日本國門之外。日本政府對農業和農民的補貼更是驚人。據亞太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調查報告,日本對農民的補貼早已超過了農業的收入,日本農業經濟存在著巨大的價格扭曲。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每年用于農業方面的補貼總額都在4萬億日元以上。2000年,日本對農業補貼的總量已經達到了6.4萬億日元,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3%,而同期的農業產值只有9.12萬億日元。日本農業生產者收入總額中有一半以上來自政府補貼。日本的經驗表明,農民收入要接近城市水平,一靠政府補貼,二靠農民創業和兼業。

篇(5)

隨著農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分散的農戶越來越難適應國內、國際大市場的競爭。由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無法進行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加上信息閉塞,生產經營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跟風性。同時,在新品種的引進和新技術應用上非常欠缺,難以具備抵御風險的能力,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好價錢,長期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參與程度,進行生產經營模式的轉型和組織形式的現代化改革。農村專業合作社如同雨后春筍般地應運而生,就是順應了現代農業的生產模式和市場環境。

農村專業合作社以利益為紐帶,通過各種形式的聯營與合作,把單個分散農戶組織起來,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變盲目生產為有計劃地按訂單或合同生產,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變弱勢個體為強勢群體,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主體地位。農民有了自己的組織,也就有了為他們說話的集體,農民可以通過合作社組織團結起來應對外部的侵害、保護自身的利益。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綜觀世界各國的實踐,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都有著高度發達的合作組織。在美國,由合作社加工的農產品占其農產品總量的80%,由合作社營銷的奶制品的市場份額占至85%,谷物和花生占到42%以上,合作社提供的化肥、石油占44%,貸款占40%,80%以上的農場主都自愿參加各種類型的合作社;在法國,由合作社收購出口的農產品中,牛奶占50%以上,谷物占71%,鮮果占80%;在日本,市場銷售的農產品絕大部分是由農協提供的。其中米面占95%、水果占80%、家禽占80%、畜產品占51%;提供的生產資料中化肥占92%、飼料占40%、農藥占70%、農機占47%。

反觀國內,多數農民還處于各自為戰、各行其是的狀態,生產規模小,導致農產品沒法實施統一質量標準;沒有統一的品牌和價格,不能協調一致地進行談判,甚至在市場上互相壓價、互相貶損,搞惡性競爭。最近幾年,有些國家對我國部分農產品出口多次亮起紅燈。面對國際貿易糾紛,我們突然發現,我們還缺少一個對等談判的主體。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就是誰來出面同人家去打官司?千家萬戶的小農經濟個體與國外訓練有素、協調有方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競爭,無疑是不堪一擊的。

近幾年,我國對合作社加大了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提出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就是扶持農民,一大批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得到了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國家還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其相關政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因此,在農產品供應日益國際化的今天,要改變大部分農民致富越致越窮的棘手問題,政府和基層單位組織有責任、有義務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個有一定生產規模、具有相當經濟實力、能夠參與市場競爭的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篇(6)

關鍵詞 農村人居環境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2.82 文獻標識碼:A

由于我國特殊地理國情,城鄉二元結構體制較為明顯,而且城鄉經濟發展極不協調,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明顯滯后于城市,農村發展的滯后,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的淡薄,小農經濟意識越來越農,導致農村人居環境的惡化不斷加劇。

1我國農村環境現狀

建設部于2005年5月組織開展了《村莊人居環境調查》,對全國9個省市的43個縣(市)、60個鄉鎮的74個村莊的供水、排水、農民住宅、供電、通訊、環境、交通、防災、供氣與供暖、規劃與安全等13類,共105個項目進行了入村入戶調查。調查顯示;40%的村莊沒有自來水,其中75%的村莊在糞坑或廁所旁打井取水;40%的村莊道路雨天“出行難”;40%的村莊存在路面比室內地平高的情形;50%的村莊夜里進不去;60%的村莊沒有村民聚會的公共活動場所;90%的村莊使用傳統旱廁;90%的村莊垃圾隨意堆放,沒有專人管理;

2 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

2.1農村水污染嚴重,水環境狀況不斷惡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農村的生態環境質量日益下降,生產和生活用水受到嚴重污染。我國農村飲用水符合農村飲水衛生準則的比例為66%,還有34%的人口飲用水達不到準則的要求。

2.2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威脅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人居環境污染造成的疾病并不僅僅是惡性腫瘤,還包括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骨科病、皮膚病、胎兒畸形和死胎等等。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25%的疾病和死亡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萬人中3/4是由于環境惡化所致,其中兒童是環境惡化的最大受害者。

2.3生態破壞導致生態移民的出現,影響農村穩定

據世界環境監測中心報告,自21世紀起,騰格里沙漠先后吞噬了數萬畝農田、近百個村莊,當地群眾成了“生態難民”。將在未來10年內被迫生態移民20萬,山西省將在未來5年內被迫生態移民40萬。

2.4農民意識的落后,受傳統文化和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等歷史原因的影響

我們現在很多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還缺乏生態環境和生態消費方面的知識,加上受傳統文化和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等歷史原因的影響,特別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教育貧乏,加上農民居住的分散性、生產方式的封閉性、社會交往與聯系的局限性,造成了小生產者的觀念和心理在我國農民思想中普遍存在。

2.5 “現代”農業生產手段的不當使用

農藥、化肥、地膜等“現代”農業生產手段的不當使用,帶來了農村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3 人居環境優化對策

3.1政府幫扶

各級政府為加大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首先根據公共產品外溢性對農村公共產品作分類,確定提供方式。對只有外部收益沒有內部收益的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承擔;對既有社會收益,又有農民個人受益的準公共產品,需要根據“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政府和農民個人共同承擔;對外溢性較小的低級公共產品,由政府出面組織,由農民集體提供。

3.2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3.2.1合理規劃鄉村景觀

鄉村景觀學提出了從鄉村景觀資源識別、利用、開發角度出發,規劃劃分人類對不同鄉村景觀類型的干擾程度和干擾方式,通過進行鄉村景觀的合理規劃、整治和建設,提高人類行為與鄉村景觀環境的相容性,進而推動鄉村人居環境建設。

3.2.2尊重鄉村傳統

尊重鄉村傳統的聚落成員之間形成的相似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在村莊撤并過程中注重保護村莊可識別性和村民的心理歸屬感。

綜合考慮村莊的發展條件、發展潛力和地質條件等各種因素,確定現有村莊的空間布局。按照“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建設中心村”的思路,優化村莊布局,明確中心村和基層村的布點。

3.3城鎮體系總體規劃,防災減災規劃同步進行

與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與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產業園區、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相配套,努力改善村莊的交通條件和水環境質量。同時與防洪防臺等自然災害防治規劃相銜接,提高村莊防災抗險能力。

3.4基礎設施建設

統籌安排給排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和醫療、文化、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建設研究教育等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城市近郊區,可以依托城市解決;遠離城市有條件的地區,距離相近的鄉鎮可以聯合建設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提高共建共享水平。在設施配置上重點向中心村傾斜,完善中心村的功能,強化中心村對基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4 結語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農業大國,農村村鎮人居環境的建設對于整個社會人居環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全面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優化。

參考文獻

[1] 葉齊茂等.村莊人居環境調查[D].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 李錦順.城鄉社會斷裂和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研究[J].生態經濟,2005(1).

[3] 陸新元.農村環境保護與“三農”問題[J].環境保護,2005(9).

篇(7)

【關鍵詞】全局 馬克思 中國 中國觀

一般認為,馬克思的中國觀就是認為中國停滯、封閉、落后。筆者認為,從全局的視域來看,這些僅是馬克思中國觀的一方面,實際上馬克思在認為中國停滯封閉的同時,也認識到中國的文明與高尚。此外,馬克思在認識中國小農經濟的同時,也注意到了近古時期大量的中外貿易往來。

封閉停止與文明高尚

在馬克思的眼中,中國的確是停滯和封閉的,但也認為中國人文明、高尚且具有道德心。

馬克思對中國的停滯有過諸多的表述。他說:“我們總是看到,社會基礎停滯不動、而奪得政治上層建筑的人物和種族卻不斷更迭。”①他在論述運動時說:“它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②

馬克思也多次抨擊中國的封閉,他說,中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里的木乃伊”,處于“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③此外,馬克思還沉痛地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④馬克思也論述了中國封閉的原因,他說:“仇視外國人,把他們排除在帝國之外,這在過去僅僅是出于中國地理上、人種上的原因,只是在滿族韃靼人征服了全國以后才形成為一種政治原則。毫無疑問,17世紀末競相與中國通商的歐洲各國彼此間的劇烈紛爭,有力地助長了滿族人實行排外的政策。”⑤

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的觀察力是敏銳而全面的,在指出中國落后的同時,他也論述了中國人的文明與高尚。馬克思認為中國文明對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高度贊揚了中國火藥等發明對世界的影響:“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⑥馬克思也多次提及中國皇帝重視民間疾苦,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他說,1853年1月5日咸豐皇帝在北京下的一道上諭中,就責成南方各省督撫減緩捐稅,特別是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準額外加征。⑦馬克思在論述鴉片貿易時說,早在1830年,如果征收25%的關稅,就會帶來385萬美元的收入,到1837年,就會雙倍于此。可是,天朝的野蠻人當時拒絕征收一項隨著人民墮落的程度而必定會增大的稅收。1853年,當今的咸豐帝雖然處境更加困難,并且明知為制止日益增多的鴉片輸入而作的一切努力不會有任何結果,但仍然把吸食鴉片當作一樣來取締。⑧

再如馬克思在論述第二次的導火索―“亞羅號”事件時,一再指出中國是正義的一方,而英國方面則是蠻橫無理的,他說:“在全部事件過程中,錯誤是在英國人方面”,馬克思還借用《每日新聞》社論來抨擊英國政府“無所顧忌地任意把人命送上虛偽禮節和錯誤政策的祭壇,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丑惡和卑鄙的”。⑨馬克思充分贊揚了中國人學習外來事物的能力,他說:“在一切實際事務中―而戰爭就是極其實際的―中國人遠勝過一切東方人。因此毫無疑問,英國人定會發現中國人在軍事上是自己的高材生。”⑩最后,馬克思也高度贊揚了中國人的勇敢和團結,在論述第二次時他說:“至少在迄今斗爭所及的南方各省,民眾積極地而且是狂熱地參加反對外國人的斗爭。他們經過極其冷靜的預謀”,中國人采取的方式是全民參與。

自然經濟與近古時期中外貿易往來發展

馬克思對中國的論述中相當部分與中國經濟有關,他對中國自然經濟的運轉做了深刻的研究。與此同時,他對近古時期中外貿易往來也做了一定的研究。

在馬克思看來,中國的小農經濟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產物,他借用英國官員米切爾的報告來描述這種生產狀態:“收獲完畢以后,農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齊去梳棉、紡紗和織布,他們就用這種家庭自織的料子,一種粗重而結實、經得起兩三年粗穿的布料,來縫制自己的衣服;而將余下來的拿到附近城鎮去賣。城鎮的小店主就收購這種土布來供應城鎮居民及河上的船民”,中國福建的農民“不單單是一個農民,他既是莊稼漢又是工業生產者。他生產布匹,除原料的成本外,簡直不費分文”。

馬克思進而對中國這種自然經濟的影響做了論述,首先,這種生產結構的簡單性就是中國社會長期不變的秘密,“這些田園風味的農村公社不管看起來怎樣祥和無害,卻始終是東方專制制度的牢固基礎,它們使人的頭腦局限在極小的范圍內,成為迷信的馴服工具,成為傳統規則的奴隸,表現不出任何偉大的作為和歷史首創精神。”其次,馬克思認為這種自然經濟對外來的資本主義具有強大的抵御力。他說:“在以小農經濟和家庭手工業為核心的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結構中,根本談不上大宗進口外國貨。”事實也確實如此,1856年,馬克思根據英國駐上海領事羅伯遜的報告,認為最近十年來中國茶葉的出口增加了大約63%,絲的出口增加了216%,而工業品的進口卻減少了66%。估計從世界各地平均每年輸入中國的白銀,比十年前多558萬英鎊。1857年,馬克思寫道:“從1854年到1857年,向中國出口的英國工業品平均不超過125萬英鎊,而這是第一次對華戰爭以前的年份里常常達到的數字。”

馬克思認為,中國長期的自然經濟雖然自給自足,但中外仍存在貿易往來,1600~1830年間的近古時期尤其如此。他論述說,由于西方需要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茶葉,不得不用白銀來償付,“從17世紀初起,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對歐洲和美洲的金銀市場一直起著重要的影響。白銀是這些東方國家的唯一交換手段,也是西屬美洲大量輸往歐洲的財寶。由于同東方進行貿易,就有一部分白銀從歐洲大陸外流”。他認為,從17世紀起到1830年左右,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馬克思進而分析說,到17世紀初,荷蘭人以及后來的英國人擴大了同中國的貿易,白銀的需要量大為增加,但真正大量增加則是從18世紀英國茶葉的消費迅速增長以后,因為英國為購買中國茶葉匯去的幾乎全是白銀。到18世紀后期,白銀從歐洲向中國的外流已經達到很大的規模,乃至吸收掉很大一部分從美洲輸入的白銀。這個時候,白銀也已經開始從美洲直接輸往中國,雖然總的說來只限于墨西哥阿卡浦爾科的商船隊運到菲律賓群島去的那個數量。19世紀頭30年,歐洲更加感受到亞洲、主要是中國這種吸收白銀的情況,由于西班牙的殖民地爆發革命,來自美洲的白銀從1800年的4000多萬美元降到了1829年的不到2000萬美元。另一方面,從1796年到1825年美國運往東亞的白銀增加了三倍,而在1809年以后,不僅墨西哥,還有巴西、智利和秘魯也開始直接向中國輸出白銀。從1811年到1822年,印度和中國從歐洲輸入的白銀超過這兩個國家輸出的黃金3000多萬英鎊。以中英貿易而言,對華的輸出在1697年不到英國出口總額的1/52,而1822年已經達到約1/14,1830年達到1/9左右。

此外,馬克思對前中俄陸路貿易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他說,除正常的貿易往來外,俄國還在北京派駐有特使,“看來,在內地陸路貿易中,他們不會有什么競爭者。這種貿易是依照1787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訂立的一項條約進行的,以恰克圖作為主要的(如果不算是唯一的)活動中心。”恰克圖位于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的韃靼交界處、在流入貝加爾湖的一條河上、伊爾庫茨克城以南約100英里的地方。這種一年一度的集市貿易,由12名商管理,其中有6名俄國人、6名中國人。他們在恰克圖會商并規定雙方商品交換的比率,因為貿易完全是用以貨易貨的方式進行的。中國人方面拿來交換的貨物主要是茶葉,俄國人方面主要是棉織品和毛織品,在貨物定價都不高的情況下,貿易額竟達1500萬美元以上。

綜上所述,可見馬克思對中國的認知是全面、真實而客觀的,他對中國的論述絕大部分集中在1853~1859年間,馬克思對中國的這種認知對他1859年提出的亞細亞生產方式有重要的啟迪,進而形成了的東方社會理論體系。

馬克思對中國的認知是辯證的,全面、真實而客觀,但是,對于馬克思的這些中國觀,中外有些學者卻有著不同的詮釋。薩義德認為,馬克思的中國觀充滿矛盾,表面上是歷史辯證法對進步二重性的解釋,但從實際上看卻是馬克思意識里的歐洲中心論意識與對中國的人文主義同情之間自我沖突的結果。

(作者單位:安陽師范學院思政部)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4頁,第114~117頁,第2~4頁,第64頁,第6~7頁,第3頁,第66頁,第16~21頁,第53頁,第57~58頁,第106頁,第74頁,第13頁,第38頁,第10~12頁,第42~43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2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群交p片內射中文| 欧美极品少妇无套实战|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4k超清| 奶头被一边吃一边揉|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性一交一乱一伦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av网站| 亚洲av无码成h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欧美人善交videosg|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亚洲av综合av一区|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三年片大全在线观看动漫|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日韩午夜理论免费tv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