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物科學研究方法
時間:2023-09-25 17:27: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物科學研究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科學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74-01
在當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科學素質教育是一項備受關注的重要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生物學科的知識技能,還要注重挖掘學生的科學潛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在本文中闡述了科學素質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從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態度、科學實踐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科學合作意識等五個方面,探討了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途徑,以期對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學有所借鑒參考。
一、科學素質的內涵
所謂的科學素質,就是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學會一些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方法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認識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實踐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進而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質能力。可以說,科學素質的養成是以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科學方法為基礎的,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提升實踐能力,才能逐步養成屬于自己的科學觀念。
尤其是在當前的新背景、新形勢下,科學素質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應當必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才能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大發揮,工作能力得到更好展示。在新的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要適應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著力培養一定科學素質的社會所需人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著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態度、科學實踐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科學合作意識,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
二、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途徑
1.促進學生科學思維養成
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可以說,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科學素質養成的核心,只有具備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促進科學素質的培養和學生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中講到了“生長素的發現”,這是學生學會研究方法的較好范例。教師要學會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施以良好的教學設計,將教材中達爾文的胚芽鞘生長實驗,通過多媒體課件做成動態效果投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形成學生自己的推想,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推想與達爾文的推想進行比較,進而激勵學生大膽的設計證明達爾文的推想。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們的各種推想方案進行分析討論,對學生們的設計給予鼓勵認可,讓學生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學習和領會科學家們的科學研究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們科學思維能力的養成。
2.培養學生科學實驗態度
科學的實驗態度是學生科學素質養成的基礎。實事求是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也是學生們應該具備的實驗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真實的報告、記錄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在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選好實驗材料,明確實驗思路,學會實驗對照,實驗完成之后幫助學生實事求的撰寫實驗報告,讓學生真正在實驗的過程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同時,教師要善于學會利用偉大生物學家的故事感染、教育學生,讓學生們了解生物學家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學遵循以及堅韌不拔的科學意志、嚴謹細致的科學方法,從而為培養學生們科學的實驗態度樹立良好榜樣。
3.強化學生科學實踐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重要原則。比如:教師在講授“細胞的癌變”時,可以聯系實際講到癌癥的預防;在講授“種群的特征”后,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生物科學活動,去試著調查公園山坡上蒲公英的種群密度。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各樣的調查活動,提升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比如:引導學生與當地衛生保健部門聯合起來調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調查遺傳病,讓學生們推測其遺傳方式。這種類似的活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操作技能,發展個性品質,將學生們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
4.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師要結合生物教學過程,著力培養學生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生物科學方法。要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這是學生們進行科學認識的關鍵環節,是學生們在參與科學研究中獲得感性認知的必備環節。在教學觀察中,要幫助學生們明確觀察目的、確定觀察手段,對觀察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和歸納,從而幫助學生學會由局部到整體、由表及里、從上至下等生物學常用的科學觀察法,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要著力培養學生們的實驗方法,讓他們學會了解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對照實驗、模擬實驗等方法,學會“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這一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們的探究能力水平。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對學生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筆者相信,只要廣大高中生物教師真正理解、準確把握科學素質的內涵,在生物課程教學中創新方法方法、搭建豐富載體,努力促進學生科學思維養成,培養學生科學實驗態度,強化學生科學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就一定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養成,為把學生培養成新時期的綜合性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家洪,彭萬仁;生物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蒙紹權,李桂芬;在生物教學法課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一、高中生物課堂人文教育的現狀
由于教師肩負著學生是否能考上大學的使命,很多老師將《考試說明》當成了《教學大綱》;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將考點中所涉及的本章節的知識與技能當成本節課教學的唯一目標。大部分老師自鳴得意于概念體系的建立,沾沾自喜于知識網絡的構建。將問題的結果與預設相同,將知識點網絡的靜態生成當成一堂成功的課。這樣的課堂相對于應試而言是高效的,學生相當于吃快餐迅速增加知識擁有量,記憶了相關結論,然后投身于題海中訓練強化。而與之相關的生物科學家的敏銳的思維、探索的精神、創新的能力等,高中生物課堂中的這些人文教育則挖掘的不足。
二、挖掘高中生物科學史中的人文教育
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科學史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會被科學家們一絲不茍的精神、執著的信念、偉大的成就所感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學素養。
例如:在教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節《基因的分離定律》時,很多老師直接投影豌豆雜交實驗圖解,然后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投影中的內容,能找出什么規律?”然后分析數量比為3:1的原因,再后是講解《基因的分離定律》在生產中的應用。本人覺得這種教學方式優點能很快讓學生找到規律,理解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缺點是忽略了高中生物科學史中的人文教育。所以我們不妨首先應該介紹《基因的分離定律》發現的生物科學史,利用高中生物科學史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去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分析孟德爾之所以能發現《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孟德爾童年時愛好廣泛、博覽群書,先后學習了《植物學》、《物種起源》等書籍。每一個重大規律的發現,背后都是無比的艱辛。孟德爾篩選了大量實驗材料,做了很多種雜交組合實驗,并且對研究的性狀進行仔細的觀察、詳細的記錄,并用統計學方法統計分析,以便能證明他的假設是否正確,這樣的工作一做就是8年。而孟德爾身上所體現的耐心、對待科學的態度正是我們當代學生需要學習的。孟德爾把豌豆比喻成自己的兒女,對于自己工作的熱愛也是很多當代人所缺失的。孟德爾嘔心瀝血發表了《植物雜交實驗》論文,直至出版了34年后,才被后人理解并得到正確的評價,而此時他已經逝世16年了。社會中不免有許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孟德爾的偉大人格,始終引導著當代青年們前行。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科學探究能力
新《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1]。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照本宣科,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無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嚴重阻礙著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新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給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思路,這便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一、借助各種教學工具,使教學更具直觀性
教師應當積極為探究活動創設情境,生物教學的直觀教學工具有標本、模型、掛圖、幻燈片、錄音錄像等。借助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使課堂內容對學生更加有吸引力。另外,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但是如果直觀教具出現得太早或者使用不當,反而會使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學工具上,而忽視了對知識本身的關注。因此教師在使用教學工具時,可以先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交流和討論,使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或者由教師總結本課程中應當解決的問題,然后通過借助各種教學工具,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索。例如在講解DNA的結構時,教師可以先將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大概進行描述,然后引導學生提出課堂中應當解決的問題,進而通過讓學生觀察模型和掛圖等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在接觸到一個課題的時候能夠經過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便是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在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時,可以自發地進行知識的探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引導幫助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探究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在自主的探索過程中解答自身提出的問題并驗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由教師強行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
教師的啟發應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對課堂知識產生興趣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探究。因此,教師要嚴格遵循引導、合作、自主與創新的原則來引領學生完成生物科學的探究過程[2]。教師應當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引導學生的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之中。比如,在學習基因和遺傳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許多的遺傳上的例子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單眼皮的父母能否生出雙眼皮的子女?決定男女性別的是父親還是母親?這些問題常常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并進行探究學習時,便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三、注重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進行實驗操作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進行分析驗證的過程,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將自身觀察到的現象與書本上學習的知識進行對比,發現問題,并進一步進行探究,從而在增強實驗技能的同時提高科學探究能力。高中生一般都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應當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完成實驗的全部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驗主題,自主設計有關的實驗方案,并分小組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充分的交流討論,互換各自的意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能夠更加認真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之中。
教師在實驗課程的設置上,要注重充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進而提高科學研究素養。例如在做“洋蔥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施,而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則不應多加干涉,學生在實驗成功時可以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在實驗失敗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失敗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實驗,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植物質壁分離與復原的知識,同時還學會了通過科學實驗來發現規律的研究方法,從而提高了科研研究素養。
四、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
生物知識來源于人類的生活,高中生物教學也不能脫離生活,只有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聯系,能夠以生物學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生物學的研究才具有意義。要使生物課堂更有生命力,教師應當注意將課堂的內容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系,使學生能夠學會結合現實的生活來發現生物問題,解釋生物問題,以此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和挖掘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內容,能夠從日常生活的現象中選擇教學素材,使生物學更加有生活氣息,使知識內容不再枯燥無味,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究活動中,并且提高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述營養物質代謝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引入日常的生活問題來創設一些教學情境:牛奶應該在吃面包前喝還是吃面包后喝?減肥時最應該減少哪種食物的攝入?通過提出這些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學習,最終通過學生的探究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對問題進行探究,不僅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總結
高中生物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意識、動手操作能力、運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索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學工具和先進的教學技術,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雪梅.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馬青.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2016(7).
【關鍵詞】文理分科 高中生物教學 探討
高中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進入高二這一階段時進行,經文理分科后的高二初始的這個過渡期,又恰好是一個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準備期,也正是高二段打好堅實基礎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尤其是高一學生進入高二文理分科后在學習上的很難適應和把握,也很難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文理分科后的課任教師就要摸索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調整學習思路,讓學生準確地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單就我任教的生物學科來說,本人就結合了高中生物學科教學實際,針對當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教學深難度”、“教材重難點”等就靈活采取了合理的課程設計,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落實課程教學方案和活動,著力促進學生全面主動而有個性地發展;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幫助學生解決好如何將學習深入下去作為學習源動力的問題。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并產生對遠期的學習動機為主、以各具特點的具體動機為輔而具有持久有效的動機體系,讓學生在產生并保持濃厚的學習動機與興趣的基礎上,使興趣與精力對學習發揮出更充分盡致的特色,這樣就能側重地使學習從深層次上得到提高而獲得知識學習的最佳效果,促使其全面發展。
一、在高中文理分科后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中階段是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的過渡階段,高中文理分科恰好又是學生職業生涯的重要拐點,這對學生的人生生涯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文理分科后,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發揮特長、愛好,加強豐富了學科知識,更利于高校擇優錄取新生;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學習積極性和效率都因此而得到提高。但是學生之間的競爭就更為激烈,學習的壓力也就愈來愈大,因此,這也就需要怎樣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并持之以恒,強化其學習動力,而這個動力則是要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是一種能讓學生具有恒學的精神力量,當然這也與學生的興趣、情緒、意志和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息息相關。所認,教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不能只重視目標動力(諸如幫助學生制訂什么成績超過某人、排名第幾、考多少分之類的目標),而更多的是要注重著力挖掘學生學習的深層次動力。動力的缺乏就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變得被動、沮喪,逐漸喪失最初的學習熱情與信心而自暴自棄。與此同時,在現代教育創新教學方式的新理念下,尤其重要的是教師要完全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關注學生發展的特長與特征,分清學生面臨的不足和潛力,磨練學生的意志和耐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將枯燥的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變得多姿多彩,使學生的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興趣盎然。以此就能培養學生產生一種心理自我期待的無窮興趣力,從挖掘中催生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師要抓住生物學科的特點,著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高中生物 新教材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的宗旨就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挖掘生物學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都能輕松愉快地學到對他們的生活非常有用的生物學知識,使他們喜歡上生物學!如何在此指導思想之下,上出精彩的高中生物第一課呢?以下以新課標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節第一課,談談我對這節課設計的一些想法和教后體會。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思路
今天,生物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使人們逐步認識了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生命物質的結構和功能,遺傳規律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等。生物科學對人類社會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對人類自身健康的關注。所以課本在第一章第一節以威脅人類健康的兩大殺手性疾病:癌癥和傳染病為例,引導學生關注生物科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體會學習生物科學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2)嘗試說出人類健康面臨的挑戰。(3)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
2、能力目標:(1)逐步培養學生讀圖表,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處理的能力。(2)通過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及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活潑有趣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2)通過人類面臨的健康問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做出貢獻。(3)逐步培養學生全面的、發展的視角。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嘗試說出人類健康面臨的挑戰。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
3、學生讀圖表,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處理的能力。
4、通過人類面臨的健康問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做出貢獻。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1)視頻片段:“物種進化”、“基因工程”、“拯救瀕危滅絕物種”、“人類與傳染病抗爭的歷史”。(2)新聞:“好人傅彪安然辭世”、“人民日報”關于癌癥的一則報道。(3)圖片:河北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核心建筑DNA雙螺旋模型、居里夫人、香煙、各種傳染病病毒、紅細胞
2、學生準備:初中學習的生物學知識及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儲備
五、教學過程:(略)
六、小結與教后體會
對于本節課導入的第一個問題,學生的發言十分精彩:有談到今年八月份在四川爆發的“豬鏈球菌事件”、“大陸贈送臺灣省國寶大熊貓,以促進兩岸關系友好事件”、“北京一白血病患者用其新生妹妹的臍血進行治療,但是失敗的事件”等。我對學生的發言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同時指出:初中學習的是生物現象的“是什么”,高中將要揭開生物現象背后的“為什么”及“怎樣做”。為了說明生物科學的涵蓋范圍之廣,我不想通過自己的口述列舉,因為那樣將會相當枯燥,學生一聽了之,不會產生共鳴。為什么不從生活中去尋找實例呢?于是課前我從“Discovery”、“國家地理雜志”、“科學博士”等系列VCD中截取了三段視頻短片。在課堂上能觀看這樣圖文并茂的電影小短片,學生的興趣當然都相當的濃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自然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不止一位科學家預言: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在授課至此處,我將學生的視野打開至生物學以外的領域:許多科學家已轉向對生命科學的研究與應用、國內各高校與生命科學的相關專業年年招生火爆、每天的新聞幾乎都有關于生物科學方面的報道,甚至是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核心位置矗立的都是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生物科學就在你我身邊,生物科學與人類的關系比其他學科更為密切,生物科學研究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證生命的質量。
說到生命的質量,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疾病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大家認為,首當其沖的疾病是什么?(癌癥)
大家一定更關注我們國的癌癥發病情況。教師展示某日“人民日報”上一則關于癌癥的報道,繼續呈現給學生生活中的事例,牢牢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自然被充分地激發。從這兩則生活中的資料里,學生水到渠成地總結出癌癥的病因和預防措施。我想這樣的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必定深深地銘刻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
通過“人類與傳染病抗爭的歷史”視頻錄象,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更自然地導入本節的下一個學習內容:“生物科學與社會-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
生物作為高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其課堂效率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
高中生物;啟發式教學;實驗教學
一、啟發式生物教學遵循原則
1.自主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即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科學的自主學習方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建立在興趣之上的,學生只有對生物有了學習興趣之后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死板,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啟發式教學在生物教學上應用,生物課堂將變得生動有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啟發式教學也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原則。
2.獨立思考的原則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生物教學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都是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逐漸讓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也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高中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意義就是為了激活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因而在實際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獨立思考的原則。
二、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教師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
傳統的生物教學過于重視生物基礎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學習觀念和情感認知的引導與培養。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或者模式化的生物實驗來認知生物體系結構,這樣的學習內容和形式,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啟發式學習。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要積極調整高中生物教學內容。通過有效的方式,圍繞基礎教材,對教學課堂內外的教學資源整合利用。從學生長遠的發展和社會需求入手,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讓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掌握高中生物知識,而不是局限于基本教材或者為了應付考試。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索高中生物問題,然后再結合課堂講解,通過教師指引,讓學生掌握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我們在進行“內環境穩態”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時,可在實驗室中進行如下的實驗演示:用干凈試管兩支,分別把蒸餾水和血漿加入進去,然后用pH試紙對兩個試管中所裝的蒸餾水和血漿進行pH值的檢測,檢測后在兩支試管當中分別加入數量相同的鹽酸或是氫氧化鈉溶液,搖勻以后再進行pH檢測。最后讓學生對分析所得的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從而讓學生掌握關于“內環境穩態”的相關知識。
2.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善于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相互合作意識為目的,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方式,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面對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啟發學生自己探究,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復雜的知識點,要啟發學生思考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歸納真理,形成完整的、系統化的知識鏈接,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局限于某一知識點,做到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形成探究能力的機會,通過多次實踐,學生會由淺入深逐步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只有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過程,學生才能從本質上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將科學發現的先后順序作為高中生物知識結構的主線,讓學生領悟到高中生物科學的發展過程,從而獲得科學研究方面的啟示,然后通過讓學生多次實踐,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生物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科學是建立在實驗與實踐的基礎上的,又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撐,因此,探究性學習非常重要。要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老師應安排豐富多樣的高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領悟高中生物的研究方法,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積極探究的學習環境。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積極創造良好的討論氛圍,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老師可以通過列舉系列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展開討論,無論是對基礎概念性問題,還是對比較復雜抽象的應用性問題,通過討論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教師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積極地嘗試教法改進,促進學生的獨立思維發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啟發教學的良好效果。
作者:馬瑛 單位:青海省大通縣第七完全中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動物實驗動手能力結構功能學習興趣生物科學素養
【 abstract 】 high school biology study should strengthen the animal experiment content, raises student's beginning abilit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imal organs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biological science.
【 key words 】 animal experiment ability structure function study interest biological science
生物和醫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中生不但要從書本上了解生物醫學的知識,也要實際動手操作,獲得感性認識,培養興趣。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動物實驗是學生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動物實驗,可以加深對動物器官結構功能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加強動物實驗內容對培養學生鞏固、綜合、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十分有益。
讓高中生了解實驗動物的概念
高中生應該了解實驗動物不同于家養或野生的動物。實驗動物是指經人工飼育,對其攜帶微生物實行控制,遺傳背景明確或者來源清楚的用于科學研究、教學、生產、檢定以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動物試驗是以實驗動物為材料,采用各種方法在實驗動物身上做試驗,研究動物在實驗過程中的反應、表現及發生、發展規律和有關技術問題。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身,可以用來驗證一個又一個的生命科學真理,例如探索生命現象,開發新藥等。
讓高中生了解實驗動物的福利和保護
高中生應該了解沒有實驗動物的巨大貢獻,人類對于生命的理解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現在這一程度。目前發達國家都相繼頒發了實驗動物管理條例、法規或規范,已實現了實驗動物生產的標準化、商品化和社會化,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實驗動物教育、科研、生產管理與應用體系。我國也出臺了實驗動物的管理法規。我們應該為實驗動物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干凈通風的飼養房間,柔軟舒適的墊料,供給充足的專門配制的食物和清潔的水,控制動物的密度,提供動物玩耍的物品,正常的晝夜變化頻率。按時打掃飼養動物的房間,更換籠中的墊料。目前發達國家普遍開展了以替代、減少、優化的運動。實驗動物的福利還體現在在實驗中減少動物的痛苦,進行有損傷的操作前要進行麻醉,處死實驗動物時要快,減少其痛苦。
三、利用動物實驗讓學生增強對動物器官結構功能的感性認識
對于高中生來說,沒有條件進行尸體解剖來了解人體的結構,用動物進行替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要了解人體或其它哺乳動物內部結構,我們可以用解剖大鼠來學習這些知識。用生理鹽水和戊巴比妥鈉粉劑配制成1%戊巴比妥鈉,按4ml/kg對大鼠腹腔注射麻醉,麻藥起效后將大鼠用橡皮筋和大頭針固定在解剖臺上,用解剖剪剪開大鼠的皮膚、肌肉和腹膜,進入腹腔,用棉簽撥開觀察胃腸肝胰脾等器官結構和位置。通過這樣的解剖學習,學生們可以對人體器官結構和位置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對生物學和醫學的興趣。在研究動物器官功能方面,我們可以利用蟾蜍來初步認識生物大腦和脊髓的作用。用大頭針從蟾蜍頭與身體的結合部向大腦方向插入,左右移動破壞大腦,發現蟾蜍肢體變得僵硬,對刺激無反應。然后用大頭針向脊柱中插入,破壞脊髓,發現蟾蜍肢體變得癱軟。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蟾蜍觀察心臟跳動,用剪刀剪開蟾蜍胸部和腹部的皮膚肌肉,進而剪開胸骨,觀察蟾蜍心臟跳動情況,然后把心臟周圍血管剪斷,游離心臟,放入純凈水中,發現心臟跳動逐漸減弱。同樣把一顆蟾蜍心臟放入自來水中,心臟跳動的時間明顯延長。這些動物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思考生物學現象背后的道理。另外,現在網絡發達,學生可以通過上網學習在實驗中感興趣的問題。
在動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欠缺。動物實驗通常需要多人協作完成,學生在分組共同完成動物實驗的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
綜上所述,對高中生開展動物實驗教學有很多好處,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動物器官結構功能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英.重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J ] .科學教育,2011: ( 17 ).
[2] 秦聲東.生物課外實驗的意義[ J ] .科技博覽,2009: ( 36 ).
[3] 李俊仙.淺議高中生物實驗能力的培養[ J ] .商品與質量,2011: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