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全球化進程

經濟全球化進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0 14:3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全球化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全球化進程

篇(1)

南北之間貧富差距的加劇

經濟全球化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貧困,擴大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可以說,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境遇,無論其是否對全球經濟開放國內市場,結果都將是處于一種不利的地位。“一方面,凡是作出了自由結構調整的地方,人民的生活條件惡化、社會不穩定性增加”;而“另一方面,凡是拒絕滿足其[全球化]要求的國家,則被忽視而處于世界體系的邊緣地帶,從而最終被驅逐出國際圈”。

隨著發展中國家被世界貿易體系和資本的快速流動逐步邊緣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全球財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性也在擴大。“最近9年來,世界174個國家中的前15名與后15名的收入差距從60倍擴大到了74倍,而這種差距在60年代僅為30倍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86%、出口市場的82%、外國直接投資的68%,而最窮的1/5人口在這方面所占的份額僅為1%。”全球經濟體系正在被日益劃分為受益于全球化經濟浪潮和在其中蒙受巨大損失的兩類經濟實體。

為什么經濟全球化拉大了南北之間的貧富差距?這與全球資本流動的本質有關,這也是有關全球資本自由流動的理論與實際之間的矛盾所在。根據貨幣主義代表人物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觀點,資本應該能夠流向世界的各個角落,自由流動使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資本自由流動自動地把資本引向最有收益的地方。從理論上講,自由的資本市場通過此種方式給所有國家都帶來利益,因此據稱,商品自由流通和資本自由流動提高了所有參與國的富裕程度。然而,“就像相對成本優勢定律沒能給各國帶來什么好處一樣,資本自由流動也未能幫助各國實現‘最佳’投資。最具收益的投資不是給所有人,而只是給投資者帶來利益。”當發達國家企業希望在某個發展中國家獲得較高收益時,它們的資金就流向那里。然而這種“更好的”投資是以當地工人惡劣的工作條件和社會福利的削減為代價換來的。事實是,通過經濟全球化富裕起來的并不是普通工人,而是資本所有者。而受沖擊最大的卻恰恰是那些缺乏技術的非熟練工人,他們幾乎將被全球市場無情地排斥。

發達國家社會內部貧富分化的加大

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全球化破壞了二戰結束后30年之內逐步形成的勞資妥協的社會契約。從1980年代開始,伴隨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資本主義的經濟邏輯開始將自己從社會關注中分離出來,這種變化標志著一種令人吃驚的倒退——重新退回到一種過度剝削的狀態。“就象19世紀一樣,失業和貧窮重新出現,并且成為社會的結構特征;社會不穩定和社會排斥每天都在增長;資本收入在上升,而勞動收入在下降”。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時代,是“資本勝利的時代”,強資本、弱勞工的格局隨著以往進步的社會政策的失敗和工會力量的衰落而進一步加劇,即使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亦是如此。

近一二十年來,美國社會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在逐步加劇(參見表1),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而與經濟全球化密切相關的原因有:經濟全球化刺激了技術的進步,而技術的增殖增加了經理層和高技術工人所得到的工資溢價,加大了與低技能工人的收入差距;不斷加劇的美國國內的低技能工人與發展中國家的工人之間的激烈競爭削弱了美國勞動力市場中低技能工人的議價能力。

經濟全球化對于收入分配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收入分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人們的生活主要依賴于他們的相對和絕對收入水平,同樣它的重要性還在于對于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篇(2)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匯率波動;匯率制度選擇;區域貨幣合作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6009203

1 緒論

1.1 匯率波動

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匯率波動問題一直就是關注的熱點,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投資自由化等的發展,各國之間經濟的相互依賴性變強,貨幣政策間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從而使得匯率波動在國際間可以相互快速傳遞,使得匯率波動更加復雜。

很多因素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的匯率水平,這些因素的波動會使匯率產生相應的改變,從而產生相應的匯率波動。如果決定匯率的因素保持不變,那么平均匯率就保持改變,從而不會出現匯率波動。

匯率理論已經說明匯率產生波動的原因如下:匯率理論和分析方法已經日漸成熟,匯率理論通過前期理論和分析方法解釋了匯率的波動性。有種模型叫新聞模型,它認為匯率波動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相應的信息預期,它認為預期到的信息是不會產生匯率的變化的,顯然它關注的主要是預期的重要性。新聞模型通過現在或者過去的經濟變量來推測未來的經濟變量,得出如下結論:傳統理論中的經濟變量仍然是匯率的決定性因素,只不過在時間上做了相應的推測。另外跨時分析把時間因素也作為影響匯率的因素之一,該理論也是一種很復雜的多變量理論模型,它認為各個時間的貨幣供給、國際收支等都會影響到匯率。它和新聞模型一樣,核心思想都是通過對加入了對時間因素的研究深入。但是,即使這兩個理論都更加強調時間的重要性,其基本的經濟關系仍然是建立在傳統的經濟理論基礎上。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實際產出和貨幣供給依舊決定著匯率的水平,但都在時間上進行相應的延伸,使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實際產出、貨幣供給都成為影響匯率波動的原因。

1.2 匯率制度選擇

匯率制度的概念: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確定本國匯率水平、匯率變動方式等一系列問題所做的安排和規定。匯率制度的主要內容有:第一、匯率的波動范圍;第二、匯率水平的確定依據;第三、匯率水平維持的措施;第四、匯率水平的調整方法和途徑。并且匯率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變量之一,匯率的相應改變會對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匯率制度的選擇一直以來就是各國貨幣當局要處理的重要問題之一。

匯率制度作為國家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合適的匯率制度可以保證一國的經濟正常增長,所以選一個恰當的匯率制度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國外的成功匯率制度安排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但是以往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匯率制度的選擇是跟特定的國家相關的,是因地制宜的,只有考慮到我們國家匯率制度選的影響因素,我們才可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現在,我們國家的匯率制度仍然有許多問題。第一,人民幣匯率沒有足夠的彈性,從而限制了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以及獨立性。第二,在外匯定價過程中市場供求關系并沒有突顯出應有的作用,從而影響了資源配置的效率。第三,匯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也不是很完善,國內還不發達的金融市場無法提供必要的工具來規避匯率的風險,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匯率改革的道路上進行化解。

1.3 區域貨幣合作

區域貨幣合作是指一定區域內的國家(地區)為建立相對穩定的貨幣區域而進行的貨幣協調與合作,最終組建一個由統一貨幣管理機構發行單一貨幣、執行單一貨幣政策的區域貨幣聯盟,在國際金融權力日益分散、國際貨幣關系日漸區域化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各個參與成員國內部貨幣的一體化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前提,這意味著想要想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國就必須要舍棄各自的貨幣方案。有學者提出了相互矛盾的三個思想:固定匯率、貨幣方案、金融一體化,他們認為這三個目標不可能全部實現,因此他們得到結論:如果想實現一體化的金融市場同時得到穩定的匯率水平,各個成員國就必須舍棄貨幣方案的自,實行一致的貨幣方案。在實行貨幣方案統一的過程中,如果有成員國受到不平衡的經濟危機時,主要通過財政方案調整經濟,但是每個成員國的財政方案不能過于片面,需要有統一的財政規則來貫徹,否則統一貨幣方案的基礎就不會牢固,很容易受到動搖。

2 匯率波動與匯率制度選擇的關系

如果貨幣當局要減小匯率的波動幅度,達到穩定的匯率目標,那么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成本,尤其是這幾年的發展,貨幣政策是發達國家的貨幣當局調控國內經濟的主要手段,而且發達國家可以更有效的配置大量閑置的金融資源。這樣,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同時使用浮動匯率制度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避免匯率過程穩定帶來的損失成本的重要手段,但是,采用浮動的匯率也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

篇(3)

一、關于經濟全球化的概述

經濟全球化是在經濟社會化和經濟國際化的基礎上形成的。經濟全球化得以實現,有賴于經濟的跨國發展,而經濟的跨國發展可以追溯到16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跨國經濟的發展得以加強,于二戰后,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開始了。20世紀80年代,經濟全球化引起國際的廣泛關注,進入90年代,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在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理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為:“全球化是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在商品生產、服務交易、技術交流與市場共享等方面均有所表現[1]。

二、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對外開放帶來的機遇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日益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中國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大量引進了外國的資金、技術、商品。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經濟深受經濟全球化影響的過程,而中國要在21世紀取得更大的經濟上的成就,就要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對外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和加深,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重要因素。”中國對外貿易的數額占我國經濟增長的比重逐漸加大,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

2.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加快。作為發展中國家,完成產業結構的升級,需要引進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而處于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所需要的技術,已非國內的供給能力可以實現的,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機遇,大量的國外先進技術,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的產業結構的升級。3.我國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經濟全球化能夠有效地削減限制生產要素在全球流動的各種障礙和限制商品自由流動的貿易壁壘,從客觀上擴大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市場范圍。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是中國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

三、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對外開放帶來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中國也承受著來自全球背景的巨大壓力,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同樣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

1.國際輿論環境的挑戰。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崛起,是西方霸權主義者不愿意看到的,他們時不時地制造不利于中國的言論,以達到阻止中國發展的目的。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已經受到了這種論調的制約。

2.產業安全環境的挑戰。中國借助外國先進技術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從表面上看,實現了工業化,但這其中也包含著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潛伏著新的結構不合理的危機,若是任由經濟全球化進行市場調節而不進行政策引導,我國的產業結構會固定化和低層次化,產業安全將受到很大影響。

3.經濟體制改革的挑戰。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經濟全球化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上各種經濟體制的優點和缺點,從而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鑒。但同時,中國在選擇的時候也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如何在眾多道路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是一大挑戰。

四、結語

篇(4)

    進入新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出現了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國際社會普遍高度關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走勢。一些學者以經濟全球化損害多數國家和民眾利益為由,斷言經濟全球化將會出現逆轉。而主流觀點認為,只要妥善應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發展將是可持續的。

    歷程和前景:發展動力大于阻力

    從歷史上看,近2000年來世界出現過四波經濟全球化浪潮。第一波經濟全球化浪潮發生在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通過建立交通網絡、形成共同的語言、法律和貨幣等,促進了從英國到中東貿易的發展;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出現在500年前,哥倫布等航海家開拓海上通道,推進了歐洲、美洲及東亞地區的貿易。這些貿易后來為英國、荷蘭的貿易公司所控制。在此期間,因一些歐洲國家內部出現反對聲音,國際貿易擴張勢頭受挫,經濟全球化一度陷入低潮;第三波經濟全球化浪潮發生在1870年至1913年間。國際貿易再次大幅增長,金融資本和勞動力加速流動。新技術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動力。輪船、火車、電話、電報被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運輸、通訊成本。比較優勢理論日益受到重視,許多國家政府開始接受國際貿易不是零和游戲而是共贏的理念,開放政策對國際貿易、資本和勞動力流動產生重要作用。科技發達和資本充足的歐洲特別是英國成為國際貿易和貨幣體系的中心,而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土地的國家則成為其外圍。制成品、金融資本及熟練勞動力等從“中心”流向“外圍”,自然資源和農產品從“外圍”流向“中心”。隨著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的發生,經濟全球化陷入低潮并出現倒退;第四波經濟全球化浪潮出現在二戰后特別是冷戰后時期,并持續至今。

    與前三次經濟全球化浪潮相比,第四波經濟全球化浪潮發展具有新的特點。第一,全球范圍配置生產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世界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超過20%,國際直接投資占全球GDP的比例為21%,而1913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8%和5%。隨著中國、印度、前蘇聯國家及東歐國家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經濟全球化的規模正在空前擴大;第二,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勞動分工和資本流動已突破“中心”與“外圍”的格局。過去發達國家出口制成品,換回大宗初級產品,現在新興市場經濟體有能力生產并出口包括高技術在內的制成品。更重要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出現重大變化,十九世紀世界最大經濟體英國擁有經常項目盈余并對外輸出資本,而當今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擁有巨大經常項目赤字,并從新興經濟體輸入資本;第三,國際資本市場更加成熟。目前全球資本流動總量擴大,資本流動形式也在增多。過去國際證券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購買政府債券等少數領域;而現在的投資者擁有涉及眾多部門的債券、股票及其他衍生金融產品;第四,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企業生產過程布局達到了新的水平。高新技術的進步和應用,不僅使發達國家企業將制造業生產過程轉移海外,也將服務業部分業務流程外包到發展中國家,以降低經營成本。服務外包使可交換的服務范圍擴大,從而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浪潮不會出現逆轉,主要得益于科技進步、政府實行開放政策、新興市場經濟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等三大因素。科技進步的直接結果是運輸與通訊成本大幅降低。航運、水運技術的改進以及通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不僅進一步降低運輸和通訊成本,而且改進了全球供應鏈條的管理,加快了貨物、資本、技術及人員等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開放政策的直接結果是全球經濟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二戰結束初期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及后來制定的一系列經貿規則為全球化發展奠定了機制基礎。近幾十年來,貿易自由化持續發展,多邊貿易談判多次達成協議取得進展,較大幅度降低了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支持全球化發展的政策。目前世貿組織成員已近150個。發展中國家的平均關稅從1980年代30%降至目前10%;新興市場經濟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直接結果是人口眾多的東亞和南亞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為經濟全球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二戰后的歷史證明,向世界經濟輸送廉價、勤奮和較高素質的勞動力是通往繁榮的道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已走過這一道路,如今中國及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沿著這一路徑發展,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中、印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成功轉型,將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可資參考的發展范例。

    經濟全球化發展正遭遇不少阻力,主要體現在三對矛盾:一是經濟全球化與政治本地化的矛盾。生產要素在全球迅速流動,但自由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受制于國內政治力量特別是選民的意向。全球化發展需要國家政府的支持,而政府決策需要國內政治支持,缺乏民眾支持的開放政策和全球化是不可持續的。目前美歐一些國家受國內政治氣候影響,貿易政策正處于十字路口上。西方國家社會和政界對經濟開放的反對聲增大,其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俄羅斯及一些拉美國家實施經濟國有化舉措;二是全球自由貿易機制與雙邊、次區域優惠貿易安排的矛盾。美、歐在農業補貼方面的分歧導致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而美國卻熱衷于雙邊及次區域自貿協定談判;三是從理論上講,經濟全球化將使所有國家和群體都得到好處,但眼下的現實是不少國家及群體并沒有受惠,他們的態度對全球化發展不利。總的看,迄今為止,經濟全球化從戰爭、大蕭條、疾病恐慌、自然災害、金融危機、股市泡沫破滅、恐怖襲擊及能源危機等重重磨難中挺了過來,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第四波經濟全球化浪潮仍不會重蹈倒退的覆轍。

    影響和問題:利益不均

    從總體上看,經濟全球化正對世界經濟及各國經濟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有利于減少貧困人口。據世行統計,1980年以來,全球人均收入增長近1倍;1990年以來,世界有4.5億人擺脫絕對貧困狀態;發達國家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豐厚利潤,出口擴大,生產率提高,消費物價降低,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以美國為例,近幾十年來,按2003年價格計算,經濟全球化使美國每年GDP增加約1萬億美元,人均收入增加2800至5000美元。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增大,美國進出口貿易占GDP比例從1970年的12%提高到2005年的24%;近十多年來,出口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年均為25%,支持美國內1200萬個就業機會。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每年為美國創造600萬個就業機會。近幾年,美國還從其他國家輸入數千億美元資金,以彌補其“雙赤字”。除老牌跨國公司外,許多西方中小企業也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大發展的機會。芬蘭諾基亞公司得益于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從一個鄉村小型公司發展成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動電話制造商;發展中國家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獲得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市場、資源等,從而加快了經濟增長步伐并提高了民眾生活水平。據世行統計,發展中國家GDP年均增長率從1980年-2000年的3.4%提高到2005年的6.6%,其中東亞和南亞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GDP年均增長分別從8.5%、5.4%提高到9%、8.1%。不少國家還利用經濟全球化機遇提升產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成為世界重要技術產品出口國,其跨國公司也在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投資設廠。如韓國1960年代仍是個窮國,參與經濟全球化使其經濟快速增長,目前韓已進入工業發達國家行列。

    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都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突出問題。發達國家部分企業及工人受到外國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競爭的沖擊。制造業等傳統產業陷于困境,工人失業增加,工資下降壓力增大。近幾年,美國制造業失業人數增加幾百萬,工人平均實際工資下降,這一定程度上與美國企業向海外轉移產業和大量進口外國產品相關。由于服務業和IT業務外包,發達國家白領工作崗位及工資水平受到影響。據預測,發達國家外包的服務工作崗位將從2003年的150萬個增至2008年的410萬個,其中美國外包的服務工作崗位將從56.5萬個增至120萬個;發展中國家面臨嚴重挑戰,特別是參與經濟全球化能力較弱和自然資源缺乏的中等收入國家(如一些拉美國家和東歐國家)受到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不少國家債務負擔加重,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即使較成功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東亞和南亞國家,其國內兩極分化也在加劇;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更不利境地。發達國家政府可通過較完備的社保及失業救濟等機制來緩解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多數發展中國家尚未建立此類社保體系,缺乏規避和減輕風險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舞臺的發言權很小,無力改變其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不利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內部原有貧富差距拉大,不少中產階層淪為新的貧困階層。跨國公司、大金融企業的業主、高管等是經濟全球化的贏家,但部分中產階級,如美國中西部傳統產業密集區的企業主和工人卻沒有或很少分享到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在發展中國家,能夠適時融入經濟全球經濟體系的亞洲中低收入國家已從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中獲益,低工資、科技傳播及進入全球市場等因素使其經濟快速增長。而拉美、東歐一些中等收入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分得的“餡餅”不斷縮小。非洲不少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被“邊緣化”,經濟結構單一,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發展受制于國際市場,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經濟全球化使許多發展中國家貧困現象加劇,世界貧富鴻溝繼續擴大。非洲絕對貧困人口比率從1981年的41.6%提高到新世紀初的47%。

    原因和癥結:

    不是來自經濟全球化本身

    經濟全球化面臨著諸多問題,癥結在于現行國際經濟體系和國際經濟管理方式存在問題:

    支配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不公平,其總體設計向發達國家傾斜而不利于發展中國家。

篇(5)

論文摘要:20世紀末以來,經濟全球化的速度明顯加快。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是在資本主義主導之下進行的,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的進一步延伸,因此,廣大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面臨較大的困難與挑戰。

2O世紀末以來,經濟全球化的速度明顯加快。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是在資本主義主導之下進行的,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的進一步延伸,因此,廣大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面臨較大的困難與挑戰。

一、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審視經濟全球化

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的主流看法為,目前世界范圍內展開的經濟全球化實質就是世界范圍內的市場經濟化。他們主張在世界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充分發揮價格和利潤在市場中的作用,建立一種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而經濟全球化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使各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從而實現生產要素或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優配置。廣大發展中國家則從自己的國際利益出發,對于經濟全球化提出了自己的解釋。他們認為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先導和主體的,其實質就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全球化以及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與交換關系全球化。這是一場有利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經濟秩序全球化,其受益者主要是美國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2.從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看,發展中國家只是被動地卷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而不是經濟全球化的發起者和推動者。從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狀況看,發展中國家始終處于弱勢狀態,不占主導地位,更不是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并且這種關系在21世紀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不會發生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生產一體化、市場世界化、貿易投資自由化以及資本流動國家化打破了民族國家的固有界限,使世界各國形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整體。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高科技手段加快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使國際經濟全球化或者一體化進程加快。在當今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夠脫離世界經濟而獨立發展,自行運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整個世界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3.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對于他們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跨人了政治、道德、文化等領域。從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來看,經濟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利益和經濟關系,而且涉及更為復雜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等領域的沖突。

二、經濟全球化對于發展中國家帶來的積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提供了機遇。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外貿結構的優化,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推進本國的工業化與現代化;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2.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外資的進入對于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建設和基礎工業的建設,提高有關部門的效益,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3.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發揮比較優勢,開展對外貿易。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貿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及貿易壁壘不斷下降,有利于發展中國家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貿易。

4.有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的體制改革。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與國際市場規則接軌,將會推動發展中國家引進、學習、借鑒外國的管理經驗,結合本國實際進行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從而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內部體制改革。

三、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極大地增強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不穩定性。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圍內的各國經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賴度已經超過30%,個別國家則達到了50%一60%。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自9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賬戶的逐漸開放,不少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都受到了嚴重的挑戰。1997年泰國的匯率危機很快就傳染到整個東南亞地區以及韓國和日本,從而形成嚴重的地區金融危機,隨后又波及俄羅斯以及整個拉美地區,形成了事實上的全球性金融震蕩。國際游資的存在肯定是全球經濟不穩定的重要歸根源之一。自60年代起,盡管各國的經濟學家一直在探索對國際游資的監管方法,許多深受游資之苦的國家也曾努力加強資本管制。但總體而言,這些探索和努力的收效并不明顯。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全球經濟、貿易迅速一體化的情況下,資本管制的有效性正在不斷下降,國際游資可以利用各種渠道方便地繞過或躲避資本管制。因此,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穩定與否,就不僅取決于國內因素,而且受到國際因素的巨大影響。

2.經濟全球化使得財富越來越向少數發達國家和利益集團集中,加劇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使得財富越來越向少數發達國家和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的加大。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兩個因素不容忽視。其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雖然幾乎所有參與全球化過程的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從中受益,但并不意味著利益均沾。因為事實上,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這種相對優勢使它們在價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導權,不可避免地會使它們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換時獲得更多的利益。其二,是名義匯率下降導致的國民生產總值名義值的減少。在過去10多年里,由于種種原因,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名義匯率出現了不少程度的下降。在一些發生危機的國家,貨幣的名義貶值自然使國民生產總值的名譽值減少。況且,由名義貶值引起的實際貶值又將導致貿易條件的惡化,進而在國際交換中付出更大的代價。

3.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被削弱。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別是在財稅和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這種考驗大致有兩種不同的形式。~種是經濟的主動讓渡。從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歷次減稅和貿易自由化談判,到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為了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被迫進行的經濟調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動讓渡。總體而言,這種讓渡對于有關國家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它們能夠從中得到期望的各種回報。另一種是跨國私人經濟力量對經濟的侵蝕。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國公司。由于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很少會同東道國的經濟發展目標完全一致,因而它們對于東道國的許多政策措施經常會表現出一種本能的抵抗和規避。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匯率動蕩時期,跨國企業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顯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量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4.環境退化與經濟全球化同步。經濟全球化下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也讓人感到不安和對未來信心不足。雖然我們不能把環境惡化的責任簡單地推到全球化頭上,然而,正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家園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市場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建立在過度消耗資源基礎上的市場擴張、城市化、財富的不合理分配、富者的過度消費及其消費模式的“傳染”、“普及”效應,是地球環境退化和惡化的主因。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世界勞動分工和布局的大轉移,發達國家已專注于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知識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成了工業制成品和資源密集實物產品的主要產地,成了全球環境代價的主要承受者。許多發達國家和全球性公司不但沒有為地球環境惡化承擔更多責任,反而自私地推卸責任。這就使得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變得日益尖銳。

四、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措施

1.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加強聯合自強的趨勢。目前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據主導地位,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力量薄弱,單個發展中國家根本就不具備同發達國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利益,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團結一致,開展“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對話”。

并且在地域相同或情況相似的國家中,實行地區經濟一體化,彼此開放市場,共同抵御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并探尋經濟發展的出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國家的聯合自強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亞、非、拉廣大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許多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如東南亞的東盟,中東的海灣合作委員會,非洲的“西非經濟和貨幣聯盟”、“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非加太集團,南美的“共同市場”等,都顯示出了很強的生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中給了發達國家有力的回擊。為了有效維護自身利益,發展中國家要敢于、善于對現存的不合理國際經濟舊秩序進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爭,迫使發達國家在制定全球化規則時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利益,削減發展中國家債務,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和技術。超級秘書網

2.維護國家經濟,保證經濟安全。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增強綜合國力是發展中國家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其中最主要的是堅持擴大開放,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還要在加速本國科技進步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產業分工結構。發展中國家應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提高對外開放程度,降低對外依賴程度。應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廣闊的經濟活動圈。與此同時,要注意防范經濟的對外依賴性,消除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的隱患。發展中國家還應進一步積極參加國際性經濟組織或參與它們的活動,爭取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發言權和世界經濟規則的制定權。

篇(6)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法的統一化;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法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 A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強,從各個方面推動了當代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其中一項很重要的發展就是,各領域的國際經濟法律規則逐步取得了功能上的整合;與此同時,國際經濟法律規則與其他社會領域的國際法律規則開始連結,從而促進形成內外聯系緊密的國際經濟法律體系。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取代了臨時適用近半個世紀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繼承和發展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確立的貿易制度。這標志著現有國際貿易制度的正式確立。[1.韓立余:《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貿易制度的完善與中國的對策》,載《法學家》2010年第2期,第148頁。]隨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之一加入WTO,世界經濟貿易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又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國際貿易法,作為管理和協調國際主體間貿易關系的法律規范,也在一步步地向統一化進程邁進。[2.丁燦輝:《論國際貿易法的統一化進程》,載《中外企業家》2008年第4期,第90頁。]在本文中,筆者基于國際貿易法統一化進程之動因與國際經濟組織對國際貿易統一化進程的作用與影響的分析,指出國際貿易法統一化進程和的歸宿。

一、國際貿易法統一化的必然: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全球化”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在發表于1983年的《市場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用以描述此前20年間國際經濟領域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即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在世界性生產、消費和投資領域中的擴散。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主要指經濟現象,即經濟全球化。[3.See Leslie Sklair, Competing Conceptions of Globalization, Journal of World Systems Research, vol.5, No.2, Summer1999,pp.156~158.]

關于經濟全球化的內涵并無普遍接受的統一定義。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者和投資者的行為日益國際化,世界經濟由一個單一市場和生產區組成,而不是由各國經濟通過貿易和投資流動連接而成,區域或國家只是分支單位而已。”[4.UNCTAD, Informational Encounter 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rade in a Globalization World Economy,

Jakarta, Indonesia, 1991, June, at19~20.]而在美國學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看來,全球化“從根本上說,正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和人民更加緊密的一體化,帶來了交通運輸和商業成本的顯著降低,并且瓦解了商品、服務、資本、知識和跨越國界的人力資源流動方面的人為障礙”。[5.[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滿》,夏業良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第6頁。]上述定義雖然不盡相同,但至少存在如下共識: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過程;第二,經濟全球化是經濟增長要素突破國界限制,在世界范圍內更為自由流動的過程;第三,經濟全球化是包括諸多不同層面和要素的復雜過程。這些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內涵。

經濟全球化在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方面均產生了深遠影響。就其對法律的影響而言, 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調整對象的豐富化和綜合化。全球化不僅帶來了許多過去未曾有過的新現象、新關系、新問題,使得法律的調整范圍不斷擴大、調整對象日趨豐富,還使得不同法律部門間的聯系、影響和融合增強。其次是規則內容的趨同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聯系空前密切,相互依賴日益加深,國際協調不斷增強。與此相適應,全球范圍的法律規則也日趨整合,不僅表現在各國國內法,還表現于國內法和國際法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兩套規則體系日趨融合。盡管理論界對于是否已經出現“法律全球化”尚存爭議,但“法律趨同化”這一點應當是毋庸置疑的。

當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發展到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一體化階段時,其直接的效果是使以國家領土為主要界限的、分割的國家市場有效地連接在一起,使得原有的各國市場經濟體制日趨相近。經濟體制上的相近勢必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和執法原則與標準的趨同。否則,跨國經濟交易便不可能在有序的條件下進行。由此可見,國際貿易統一化進程作為“法律趨同化”的一種表現,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是對經濟等方面變化的一種回應。經濟全球化無疑是國際貿易統一化進程的動因。

二、國際貿易法統一化的加速器: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和影響

國際組織的眾多成就之一就是推動了國際貿易法的發展。這種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促進國際貿易法統一化、豐富國際貿易法的內容、推進國際貿易法的合理化。

第一,國際經濟組織對國際貿易問題十分重視。在國際經濟組織中,不僅制定有符合聯合國法律框架的法律規范,而且還有相應的執行國際貿易法律的具體機構。如國際貿易法的統一規范,世界貿易組織的一系列有關協議和貿易審查機制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歐盟法院等。所有這些組成了縱橫交錯的國際貿易的法律機制。

第二,國際經濟組織以其特有機制為國際貿易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法律秩序和規范。其主要表現在:1、國際經濟組織是國際貿易法制定的有效組織者、主持者及編纂者。由某個國家或幾個國家來主持某個法域的協商和立法在林立的國際社會是難以接受的。而國際經濟組織卻可擔當起這個職責。如聯合國貿易會議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涉及初級產品的國際貿易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不斷主持的各種議題的協商與協議等。2、國際經濟組織以國際條約形式將國際貿易法的規則、制度和慣例加以規范化和法典化。如1976年《仲裁規則》,1978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和1985年《國際貿易仲裁示范法規》等,這些對國際貿易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三,國際經濟組織本身對國際貿易法的發展的促進作用。因為:(1)國際經濟組織就是促進各國合作的一種法律形式,它的建立和發展,本身就是對國際法的發展。同時它還以其基本文件、決議、判例、法律地位以及準造法功能,[6.梁西:《國際組織法》,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19頁。]促進國際貿易法的創設。(2)國際經濟組織以其特有的機制發揮作用。首先,從制定國際貿易法主體來說,既有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也有非政府間經濟組織,它的多種立法主體,使國際貿易法的立法常常反映新的國際經濟立法要求,具有時代性,因而促進國際貿易法的發展;其次,國際經濟組織在設置、實施國際貿易法時,其法規具有公平、正義價值取向的同時,往往使其法規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某些特定的價值觀。

三、國際貿易法統一化的歸宿:世界貿易法之路

國際貿易法仍在發展,對于它的未來,我們不可臆測。我們只能基于下列事實對國際貿易法的發展方向以及在此發展中國際組織能起何等作用作一番理論探討。這些事實是:世界經濟一體化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法律上的體現就是各國民商法的趨同;人類社會存在共同利益——這表明既有必要又有可能采取統一法律規則。國際組織作用日益增強——WTO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聯合國”。[7. 參見陳立虎、吳曉鵬:《簡評國際組織對國際貿易法的發展》,載《法學評論》1999 年第6 期,第76 頁。8. 有關世界法及法的世界化之探討參見周永坤:《世界法及法的世界化探索》,載《東吳法學》1996 年號,第1-7 頁。

9.任際:《全球化與國際法律意識》,載《法學研究》2003年第1期,第132頁。

10.Pelly V. Royal Exchange Assurance(1757).Burr. p347.轉引自[英]施米托夫:《國際貿易文選》,趙秀文選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頁。]由于以上事實,國際貿易法的統一化進程必然會持續下去,其發展的結果只能是世界貿易法。。雖然二者從字面上看僅存在兩字“國際”與“世界”之差,但二者的內涵相差甚大。后者作為世界法的一個部門存在,主要形式是法律的全球統一性和普遍性。

篇(7)

一、經濟全球化的界定

1.經濟全球化的概念與實質。在理論上,目前還沒有形成對經濟全球化的這一概念的準確界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2.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化、一體化的區別。首先,經濟國際化不等于經濟全球化。經濟國際化是指經濟要素的跨國流動,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本的輸出,是國內經濟活動的對外擴展。經濟國際化強調的是“國際”這一特征,即國家之間的經濟活動,因此其本質上是以國家為基點的,而經濟全球化則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國家的概念,強調的是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相關規則的趨同。雖然經濟國際化與經濟全球化內涵有所不同,但這兩個概念間卻存在一定的聯系。具體而言,二者都是國際經濟活動的表現形式,只是二者所處的階段有所不同:經濟國際化是國際經濟活動的初級表現形式,而經濟全球化則是國際經濟活動的高級表現形式,經濟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前奏和初級形態。其次,經濟一體化也不等于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要實現經濟一體化首先需要消除生產要素流動的各種障礙,實現勞動力、資本、商品的全球自由流動。其次要有超國家的權威性協調機構,協調一體化下的國家之間的關系,消除各國經濟立法及政策方面的差異,逐步實現經濟活動規則的統一。總的看來,經濟國際化、經濟全球化及經濟一體化是各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間又存在密切的聯系:三者代表了國際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國際經濟活動大致是從經濟國際化開始所,并經由經濟全球化而最終將發展到經濟一體化這一最高階段。

二、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對于國際經濟法原則的具體構成,學界存在較大的分歧,本文根據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將國際經濟法的原則概括為國家經濟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及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1.國家經濟原則。國家經濟原則是指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永久,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并得以自由地行使此項權利。

2.公平互利原則。公平互利原則是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有權充分和有效地參加解決世界經濟、金融和貨幣問題的解決過程,并公平地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這種意義上的公平屬于形式公平。公平有形式公平和實質公平之分,形式公平是指簡單和抽象的公平,即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形式公平只是公平原則最基本的要求。現代經濟條件下,各國家的實力差異較大,單純的形式公平往往意味對弱小國家實質上的不公平。因此,國際經濟法不僅追求形式的公平,還追求實質公平,這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應該給予發展中國家一些優惠待遇和特殊照顧。單純的形式公平是無法實現互利的目的的,只有實現了實質的公平,才能真正實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的互利和雙贏。

3.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各國間只有進行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國際合作以謀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要求各國間加強合作,嚴格尊重各國的平等,同時,這一原則還要求發達國家在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過程中,要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目標,而不能為了自身的發展而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三、經濟全球化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必然會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因基本原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概括而言,這些影響主要表現為經濟的弱化、經濟公平的深化和經濟合作的強化。

1.經濟全球化對經濟原則的影響———國家經濟的弱化。國家經濟的弱化,是指在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因合作與發展的需要都會接受國際社會對國家的適當約束,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的需要,所接受的對國家主要的約束往往要多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弱化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事實。盡管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了改變單方面有利于發達國家而對其不利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而不懈努力。但是,這種舊的經濟秩序在短期是無法根本改變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維護了發達國家國際資本的全球利益,從多方面限制和阻礙發展中家民族經濟的發展,使他們繼續喪失本國的國家經濟,并根本上導致南北經濟差距和擴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а√资源新版在线天堂|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男人天堂网2017|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免费av在线|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成熟丰满熟妇av无码区|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狠狠的干性视频|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文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真人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不卡av电影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内射xxxxx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最新国产aⅴ精品无码| 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