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
時間:2023-06-12 15:5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椎管內麻醉是臨床常用的手術麻醉方式,通過麻醉局部的脊神經來發揮鎮痛效果。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神志清醒,會受到手術室環境的影響而出現各類負面情緒、并引起生命體征不穩定,進而影響手術的進行。因此,需要在麻醉維持過程中給予相應的環境護理,以保證手術過程的順利實施。為探討研究手術室環境護理在椎管內麻醉手術中的應用價值,該研究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間手術室環境護理在椎管內麻醉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期間在該院接受椎管內麻醉的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明確的原發疾病診斷,符合手術指征;②收住院完善各項檢查后給予椎管內麻醉手術;③麻醉方式包括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④無其他合并癥;⑤取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⑥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共入組12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給予手術室環境護理的觀察組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37~57歲、平均(45.2±6.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35~56歲、平均(44.8±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包括擺放、體溫維持、環境清潔、監測生命體征、記錄出入量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室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環境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向其交代手術室環境,使其盡快熟悉陌生環境、較少不必要的焦慮;②麻醉誘導及維持過程中,保持手術室安靜、亮度適宜,避免噪音及強光對患者的刺激;③保持環境溫度與患者體溫適宜,及時為患者覆蓋被褥。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 麻醉誘導前,觀察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情況,包括HAMA焦慮評分、HAMD抑郁評分。
1.3.2 兩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指標 做手術切口時,觀察兩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指標,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麻醉誘導前,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做手術切口時,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椎管內麻醉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1],通過將麻醉藥物注入椎管內的某一間隙,來阻斷脊神經的傳導功能,進而發揮麻醉效果[2]。對于接受椎管內麻醉的患者而言,一方面,當其進入手術室后,處于陌生的緩解之中,加以對手術操作認知不夠,會引起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麻醉誘導工作的進行[3];另一方面,在麻醉完成后,又由于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知醫生的手術操作過程,當手術開始時可誘發應激反應并導致生命體征不穩定[4]。因此,需要針對該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5]。
目前的臨床經驗表明,麻醉誘導前的負面情緒情況以及手術切口時的生命體征情況是評價椎管內麻醉患者圍手術期狀態、反應手術室環境護理價值的重要指標[6]。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們就從麻醉誘導前的負面情緒以及手術切口時的生命體征兩個角度分析了手術室環境護理在椎管內麻醉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探尋椎管內麻醉患者合適的手術室環境護理方式提供參考和依據。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間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2例,對照組3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型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并記錄所得數據。結果 觀察組32例患者中,顯效17例,好轉12例,無效3例,護理有效率為906%,對照組32例患者中,顯效12例,好轉12例,無效8例,治療有效率為75%。結論 臨床上采用舒適型護理方法對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進行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腦梗死;舒適型護理
糖尿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各種致病因子對機體產生作用,從而致使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并由此而引發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腦梗死是一種較為危重的疾病,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而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對于患者的危害更大,導致患者的死亡率不斷上升[1]。對此,臨床醫生要及時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并給予其有效護理,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實現對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現在選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對其采用舒適型護理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間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其中,男33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為658歲,女31例,年齡59~80歲,平均年齡為671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需要進行有效護理。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2例,對照組3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型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并記錄所得數據。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型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于患者出現的并發癥及不良反應進行對癥護理,以緩解患者的病情。觀察組患者的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生命體征監護 出現此種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導致其生命體征不穩定,對此,醫護人員要首先給予患者嚴密的生命體征監護,對于患者的血糖、血壓、意識狀態等指標進行監控,對于波動劇烈的患者,要及時給予其對癥處理,以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
122 局部皮膚護理 在對患者實行治療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的局部皮膚出現輸注切口,這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感染,從而對其治療產生影響,因此,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皮膚輸注口進行有效護理,采用無菌操作,以有效預防感染,從而保證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機率[2]。
123 偏癱護理 糖尿病伴有腦梗死疾病的患者會出現偏癱癥狀,從而導致患者的正常活動受到限制,對此,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加強按摩,以刺激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從而促進機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以增加皮膚營養,逐步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促進患者的正常活動。
13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明顯消失,生命體征穩定。好轉: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所消失,生命體征穩定。無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無消失,病情加重[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顯著,P
2 結果
通過護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觀察組32例患者中,顯效17例,好轉12例,無效3例,護理有效率為906%,對照組32例患者中,顯效12例,好轉12例,無效8例,治療有效率為75%。
3 討論
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是臨床上較為危重的一種疾病,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而且死亡率較高,嚴重制約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此種疾病,應當給予患者有效護理,以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機率,實現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型護理的效果較為顯著,此種護理方法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盡量滿足患者的各種治療要求,以緩解患者的痛苦,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幫助較大,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從而實現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照組則難以達到此種治療效果。因此,舒適型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蔡紅衛,陳兵,鄒英,等216例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護理體會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51(02):5657.
[關鍵詞] 股動脈穿刺;延遲性皮下血腫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4-0108-02
冠狀造影(CAG)與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PCI)在目前臨床技術上具有術后恢復快且創傷面小的特點,但介入治療畢竟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措施,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種類型的并發癥,甚至造成死亡[1]。經股動脈途徑TFA是較為廣泛的經皮介入途徑。盡管股動脈是相對深部、遠端的血管,經此入路發生缺血性并發癥較罕見,但出血和血管并發癥較常見[2,3]。心臟介入手術后一般在24 h內會出現皮下血腫現象,>24 h發生的皮下血腫則稱為延遲性皮下血腫[4]。作者探討對經股動脈穿刺行心臟介入手術后并發延遲性皮下血腫患者進行臨床觀察以及圍期護理經驗總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80例經股動脈穿刺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男120例、女60例,年齡45~86歲,平均65.5歲。PCI術后并發延遲性皮下血腫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包含20例假性動脈瘤、12例動靜脈瘺,8例發生嚴重的皮下組織壞死。4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組和干預組,分別為16例與24例。進行術前、術后系統護理并對相關指標進行評估,效果良好。
1.2護理
1.2.1 常規護理 按照常規進行病房巡視、藥物配給、觀察病情,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與家屬,并進行常規性清潔護理。
1.2.2 護理干預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心理輔導、知識宣傳、康復鍛煉指導以及營養支持,以達到最好的護理效果,讓患者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以及護理人員的護理干預工作。①患者術前生命體征指標評估 術前患者進行三高、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生命體征指標檢測,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血糖以及血脂指標變化,確保指標變化在正常范圍之內,并提醒醫生術中控制或減少使用肝素的劑量[6]。②術后延長生命體征檢測 患者術后首先進行常規護理、24 h心電圖功能監護,并每隔半小時進行1次監測記錄。嚴密觀察患者術后穿刺點皮膚,并且定時進行患者脈搏以及皮溫的詳細記錄。觀察術后患者合并疾病癥狀表現,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③ 預防皮膚感染 患者術后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抗生素注射,連續3 d。注意患者穿刺皮膚點的清潔護理,禁忌沾水,避免其對穿刺點皮膚污染。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結果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分組t檢驗。
2 結果
見表1。由表1可知術前指標常規組顯著低于干預組(P < 0.05)。術后指標也是常規組顯著低于干預組,且差異極顯著(P < 0.01 ) 。由此可知干預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病患的病情,加快其恢復速度。
3 討論
目前,股動脈穿刺是心臟介入治療方法的主要手法之一,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療設備不斷的改革創新,PCI操作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支持。本文通過研究并發延遲性皮下血腫40例患者的臨床病理觀察,并結合常規護理與干預護理兩組試驗結果得出:常規護理組延遲性皮下血腫患者16例,出現皮膚感染的患者達4例,干預組24例延遲性皮下血腫患者,皮膚感染僅1例。表明對患者進行術前、術后生命體征監測與臨床觀察并進行心理疏導、營養支持等干預性護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或預防患者出現感染現象。因此對于高危患者應加強術前、術后的血糖、血壓、血脂等生命體征進行臨床檢測;患者進行心臟介入術麻醉蘇醒前后必須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數,如果出現病變或者延遲性皮下水腫現象必須及時進行最佳時間搶救,穩定患者生命指數;同時要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讓患者進行輕松術后恢復。
經皮穿刺股動脈行心臟介入診療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臨床實踐操作技術,具有方便、快捷、有效、微創等優點。雖然存在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腫等并發癥[6],但由論文結果可以看出,對經股動脈穿刺心臟介入手術并發延遲性皮下血腫患者進行術前、術后護理干預,具有明顯的優勢,不但可以減低患者并發癥的出現,而且還可以降低患者出現皮膚感染的機率。
[參考文獻]
[1] 高佩鳳. 介入診療術的適應范圍及護理進度[J]. 職業與健康,2007,7(23):1150-1151.
[2] Doyle BJ, Ting HH, Bell MR, et al. Major femor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cidence, predictors,and impact on long-term survival among 17,901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Mayo Clinic from 1994 to 2005[J]. J Am Coll Cardiol Intv,2008,1:202-209.
[3] Elbarouni B, Elmanfud O, Yan RT, et al. Temporal trend of in-hospital major bleeding among patients with non 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m Heart J ,2010,160:420-427.
[4] 趙芝香,唐迎紅. 經股動脈穿刺行心臟介入手術術后并發延遲行皮下血腫的觀察與護理[J]. 現代醫院,2010,10(3):87-88.
[5] 鄭耀珍.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并發癥及預防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56.
關鍵詞 遲發性顱內血腫 觀察 護理
資料與方法
我科自2003年6月~2006 年6月,共收治了經CT掃描或手術證實的外傷性遲發性顱內血腫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齡22~ 58歲,平均38歲。受傷原因:車禍傷32例,墜落傷16例,跌傷10例。
癥狀體征:觀察治療中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48例(大部分),頻繁頭痛、嘔吐15例,瞳孔變化8例,明顯貧血5例。血腫位于額葉15例,顳葉32例,頂葉8例,小腦半球3例。出血量<15ml有8例,15~30ml有38例(多數),>30ml有12例(少數)。
治療及結果:本組病人入院后予止血,降顱壓,抗腦水腫,給予神經營養藥物,對癥和支持等綜合治療,并保持呼吸道通暢,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瞳孔、Gcs和SPO2,如發現異常,及時糾正。在治療觀察中發現并確診58例,手術治療42例,非手術治療16例。本組治愈55例,死亡3例。
觀察與護理
意識變化的觀察:盡管病人入院時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但觀察過程中,隨著遲發性腦內血腫的發生而出現意識障礙。前72小時每30~60分鐘進行1次Gcs評分動態觀察。如Gcs評分減少或一度煩躁不安,然后突然轉為安靜狀態,或在意識尚清醒的情況下出現小便失禁,病人由非昏迷轉為昏迷狀態等,均提示遲發血腫的可能。應及時向醫生匯報病情,爭取盡早復查CT明確診斷。
瞳孔變化的觀察:遲發性腦內血腫多發生于額顳部,當血腫達到一定量,超過顱腔容積代償能力而引起小腦幕裂孔疝。除意識變化外,另一重要的早期征象是瞳孔變化。因此,頭部外傷病人應每15~30分鐘觀察雙側瞳孔大小和對光反應是否靈敏。本組有8例瞳孔變化均得到及時診治。
顱內壓的觀察:遲發性腦內血腫可加重或引起顱內壓增高,主要表現為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及煩躁不安[2]。本組有15例入院意識清醒,但觀察過程中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立即復查CT確診為顱內血腫,為治療搶救贏得了時間。
生命體征的觀察:遲發性顱內血腫引起顱內壓增高和腦疝,均可導致生命體征的改變。早期表現為收縮壓增高、脈壓差增大、脈搏及呼吸變慢[3]。 傷后應每15~30分鐘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并記錄,注意有無低血壓存在。有學者認為,低血壓引起腦缺血缺氧,在外傷性遲發性顱內血腫形成中起重要作用[4]。本組有2例合并脾損傷,在觀察中發現血壓下降,腹腔內出血,予及時處理,糾正低血壓,以減輕遲發血腫的發生。
缺氧情況的觀察:缺氧可促使遲發性顱內血腫的發生,要密切觀察有無紫紺、血氧飽和度低下等缺氧情況,每15~30分鐘監測血氧飽和度1次,一旦發生異常,及時處理,特別要注意保持呼吸通暢。本組有4例行氣管切開術,及時清除呼吸道阻塞物,同時加大氧濃度,以改善缺氧狀況。
出血傾向的觀察:顱腦損傷可導致凝血機制障礙,并促使遲發血腫形成。我們要重點觀察有無注射后針眼出血難止,牙齦出血,顱底骨折后耳鼻出血經久不止等現象,及時檢測凝血功能,以糾正凝血功能障礙。
腦受壓神經體征變化的觀察:遲發血腫可加重原有神經體征,或引起新的神經體征。每30~60分鐘觀察病人肢體活動及語言功能,隨時注意有無肢體抽搐、偏癱及失語現象。
討論
本組外傷性遲發性顱內血腫的特點是,絕大多數發生在傷后72小時內(90.2%),年齡大者多見,平均達51歲。早期征象中,最多見的表現是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同時頭痛、嘔吐、貧血加重或生命體征不穩定等基本臨床特點。病人入院時臨床癥狀較輕,首次CT掃描可能無血腫存在,但我們不能忽視臨床癥狀、體征的動態觀察。顱腦損傷后72小時內,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顱內壓、缺氧缺血等情況,如出現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劇烈頭痛、嘔吐、煩躁不安等,應立即復查CT掃描以明確診斷。因此,掌握觀察護理的要點,能為早期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有效地減少病人死亡率。
參考文獻
1田力學,左煥琮,秦志平,等.外傷性顱內遲發血腫的早期診斷.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5,11(4):242-243.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評價指標①比較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治療后后遺癥發生情況;②我院自制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量表,觀察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患兒發熱、嘔吐、口腔皰疹等生命體征顯著改善,進食順暢,食欲良好,精神良好;比較滿意:患兒發熱、嘔吐、口腔皰疹等生命體征改善,患兒偶有食欲不佳;一般滿意:患兒發熱、口腔皰疹生命體征部分改善,部分患兒食欲減退,有嘔吐發生;不滿意:患兒發熱、嘔吐、口腔皰疹等生命體征無改善或病情加重,患兒精神不振,偶有哭鬧。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比較滿意度+一般滿意度)/總例數×100%。
1.2統計學方法數據均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時認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減少,后遺癥發生率也明顯降低,并且觀察組中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上述差異均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手足口病是臨床嬰幼兒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其臨床主要特征為手足部皰疹和發熱,輕者可自愈,重者則病情發展非常迅速,可引起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或神經系統的嚴重并發癥,危機患兒生命。由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很多家長對患兒極為擔心,況且臨床上尚無特異性的有效治療方法,這就提高了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
常規的護理方法比較單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全面人性化的護理方式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人性化護理中,首先強調的是對病情的密切觀察。因為患兒年齡太小,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身體不適和感受,對患兒病情的觀察不僅是對生命體征的嚴密監測,還應對患兒所表現的各種臨床癥狀也要及時的進行發現,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呼吸循環系統功能障礙的表現,如有則及時給予機械通氣。指導患兒進行有效的咳嗽,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呼吸不暢,對高熱患兒進行物理降溫,更換潮濕衣物。對顱內壓較高者則靜脈滴注甘露醇,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輸液部位皮膚溫度和色澤的變化,避免高滲液外滲。在飲食方面給予半流質飲食,指導患兒多食柔軟、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且食物不可太燙,避免黏膜被損傷。此外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的心理進行護理,由于患兒對周圍環境比較陌生,且身體不適,往往有焦躁不安的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對患兒心理進行疏導,并給予耐心的安慰,或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減輕其心里壓力。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兒危重患兒中隨機選取120例,其中男患兒64例,女患兒56例。年齡5個月-10歲,平均年齡(5.43±2.37)歲。病程2天-3個月,平均病程(13.24±5.52)天。所有患兒根據臨床癥狀,影像檢查、實驗室檢查和治療轉歸被明確診斷為小兒危重疾病,其中重度感染47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0例,休克18例,腦疝17例,應激性潰瘍8例。隨機將這120名患兒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人,男患兒33人,女患兒27人,平均年齡為(5.98±2.16歲),平均病程為(12.47±4.73)天,重度感染23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6例,休克9例,腦疝8例,應激性潰瘍4例;對照組60人,男患兒31人,女患兒29人,平均年齡為(6.28±2.41歲),平均病程為(14.07±4.53)天,重度感染24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4例,休克7例,腦疝9例,應激性潰瘍4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患病類型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故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我院兒科常規小兒危重病護理方法。觀察組患兒首先采用第二代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即APACHEⅡ評分法)對小兒危重患兒進行病情疾病評估,參照患兒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并發癥以及死亡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分[2]。評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病情以及預后越好,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選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對于評分≤70分的患兒采用特殊護理方法,加強護理干預,隨時準備急救;70-90分的患兒采用重點護理措施,對患兒加強管理看護;≥90分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
1.3觀察指標
護理評分與患兒疾病并發癥以及死亡率的關系、患兒臨床護理效果:顯效:患兒生命體征(血壓、呼吸、心率等)恢復正常,飲食正常,脫離生命危險;有效:患兒生命體征恢復正常但不穩定,飲食一般,未完全脫離生命危險,需要繼續看護;無效:患兒生命體征未能恢復正常,飲食差,未脫離生命危險甚至死亡。
1.4統計學處理
以上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用x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評分法的不同分數段發現,評分數≤70,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死亡率較高,而評分數≥90,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死亡率較低(P<0.05)。說明評分越低患兒的病情越危重,需要更加謹慎和專業的護理,詳情見表1;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為96.67%,而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為76.67,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干預指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護理有效率,提高護理水平和質量。
3討論
結果:無痛人流的患者在醫護人員及麻醉師,采取嚴密的醫護措施手術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論:無痛人流術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療效迅速,不良反應少等優點,術前、術中、術后采取有效的護理配合,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1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05-01
1 資料與方法
2012-2013年門診收治自愿要求終止妊娠的早孕婦女80例,妊娠時間40~70天,年齡16~44歲,無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及肝腎功能不全,均無藥物及麻醉藥物過敏史,術前常規檢查、血尿常規、凝血常規、心電圖、B超等。
方法:術前8小時禁飲食,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開放上肢靜脈通道,面罩吸氧,常規手術,由麻醉師人工緩慢推注麻醉藥物,待患者疼痛意識散失,按常規患者人工流產手術操作,在全麻醉時間約6~10分鐘完成手術后,待患者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并能活動肢體時送回病房休息,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陰道流血情況。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①護士熱情洋溢接待患者,提前預約手術時間及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主動詳細介紹手術醫生、責任護士、手術設備、搶救設備器材、病區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信任關系;②嚴格體格檢查,全面評估手術者的身心狀況,認真核實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③選擇最佳手術時間:無痛人流最佳時間是在懷孕40-50天;④囑其術前禁食、禁飲8h,排空膀胱;⑤術前檢查:完善輔助檢查,在手術操作前進行婦科、B超檢查,以確定胚胎的位置、大小,排除宮外孕、葡萄胎等病理妊娠,以提高手術準確性,減輕損傷、防止殘留;⑥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由于初次接受無痛人流的患者,會出現恐懼心理,醫護人員檢查前向患者簡明扼要的介紹操作步驟及無痛人流的安全性、舒適性,術后很快就可以恢復,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讓患者主動樂意接受手術;⑦備好搶救藥物和用品,確保急救藥品及設備出于完好備用狀態。
2.2 術中嚴密觀察及護理。①協助患者取截石位,屏風遮擋保護患者隱私,冬季注意保暖,選擇患者前臂較粗的靜脈,建立靜脈通道并保持通暢;②常規心電監護,持續低流量面罩吸氧,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如出現生命體征異常立即通知麻醉醫師及時對癥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③注意觀察面色變化及意識喪失情況,待患者疼痛意識散失立即施行手術,術中患者出現無意識活動需配合醫生固定患者雙手及雙腿,提醒麻醉師加藥;④仔細檢查吸出物中有無絨毛及胚胎組織,肉眼觀察有異常者送病檢。
2.3 術后護理。①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患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②勞逸結合,出院后應臥床休息3-5天;③一月內禁及盆浴,保持外陰清潔,按醫囑服藥,預防感染;④術后陰道出血一般持續1~2周,且出血量逐漸減少,一般不超過月經量,如出血時間過長,量過多,發熱,腹痛隨診,無特殊不適一月后門診隨診;⑤指導患者采取切實有效的避孕措施。
3 討論
無痛人流手術是一種新型的計劃生育手術,也是對育齡婦女的一種人性化服務的治療手段,很多患者對麻醉及手術的知識缺乏,普遍存在恐懼焦慮心理。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焦慮的原因及程度,同時認真細致的回答她們的疑問,用自己的言行給患者信心和安全感。在術中患者意識喪失,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手術的反應與麻醉的危險必須有護理人員準確、仔細地觀察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提醒醫生采取相應應對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及術后良好康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