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管理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雙導師制
1997年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委員會《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正式開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十多年來為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工程碩士教育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專業學位中培養單位最多、培養領域最廣、招生規模最大的專業學位教育類型。據統計,截止到2007年,全國有40個工程領域,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培養單位212所,招生人數累計17萬余人。工程碩士教育目前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因此,有必要對工程碩士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以便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工程碩士生和用人單位是工程碩士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而培養單位則是工程碩士教育的提供者。了解他們對工程碩士教育的看法,對于我們深化對工程碩士教育現狀的認識,認清工程碩士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本調查的時間為2008年10月至12月,為期 2個月,針對工程碩士生的調查主要是來自某重點理工大學的學生,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118 份,回收率為84%。在有效問卷中,在讀工程碩士占83%,其中一、二年級學生各占50%,已畢業工程碩士占17%。生源來自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約占統計人數的42%,來自其他性質企業的工程碩士生約占58%。調查問卷由33道題組成,內容涉及:這種教育形式本身存在的合理性,即其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工程碩士生自身的學習動機、學習時間、學習壓力;工程碩士教育過程的評價, 包括上課方式、教學態度、課程設置、學位論文、導師的指導工作等三大方面。其中一道為問答題, 其余為選擇題。
題目是“您認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還存在哪些問題,應該怎樣改進?發展趨勢怎 16樣?”。針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主要來自國有大中型企業;針對培養單位的調查主要來自某重點理工大學的導師和管理人員,二者主要采用訪談法了解其對工程碩士發展狀況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用人單位的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對工程碩士這一專業學位是持肯定態度的 ,這一點從對工程碩士生的調查中也可得到印證,認為工程碩士階段所學知識滿足工作需要的占統計人數的19.50%,認為基本滿足工作需要的占統計人數的68.64%。
[關鍵詞] 農民; 用水者協會; 績效; 問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02 . 021
農民用水者協會(Water Using Association,WUA)是近年來灌區新興的一種由農民自愿參加,依法成立的非營利性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本文以內蒙古世行項目區內的10個用水者協會為例,分析這一管理模式的運行績效,探討這一模式存在的缺陷,并為內蒙古地區進一步健全與完善用水者協會組織提供對策建議。
1調查情況
為了對農民用水者協會有一個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們隨機選擇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和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與托克托縣的10個用水者協會和協會內的77戶農戶進行調研。這些協會包括治豐村用水者協會、富強三社渠用水者協會、東濟支渠用水者協會、合濟分干六八斗渠用水者協會、團結村四支渠用水者協會、團結村五支渠用水者協會、左家營村用水者協會、兵州亥用水者協會、缸房用水者協會和萬丈用水者協會。調研涵蓋8個鄉鎮14個行政村,本次調研回收有效問卷77份,其中用水戶問卷67份,農民用水者協會會長問卷10份。本文根據實際調查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對內蒙古世行WUA項目區農民用水者協會運行績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職稱論文。
2農民用水者協會運行績效分析
本項調查顯示,成立用水者協會后,農戶認為農田灌溉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改善:
2.1加強了末級水利工程的管理
長期以來,農村末級水利工程存在著有人用無人管、工程設施老化失修、灌溉效益衰減等問題。農民用水者協會成立后,支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產權歸屬協會,使水利工程管理、維護、使用的責、權、利相一致,渠道工程變成了農民自己的工程,提高了農民對水利工程設施的愛護意識,增強了農民建設與管理水利工程的責任感,使得建筑物人為破壞現象減少,渠道過水能力明顯提高。據調查統計,10個協會水利工程設施完好率由以前的59.5%上升到現在的82.0%左右,渠道過水流量增大20%,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保證農業適時適量灌溉奠定了基礎。調查農戶反映,成立協會后,渠道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其中81.5%的農戶認為渠道質量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這主要是因為成立協會的地區都是世行項目區,在項目區內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渠道修建和改善,與協會成立前相比,渠系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及渠系水利用系數都有明顯提高。由于渠道質量變好,水損失量較之成立協會前大大降低了。所有農戶都認為成立協會后水損失率降低了,其中28.4%的農戶認為灌溉水損失比以前低了5~10個百分點,22.4%的農戶認為水損失降低了10~15個百分點。
2.2理順了用水秩序,減少了水事糾紛
成立協會以前,斗渠以下缺少有效的管水組織,灌區無序用水現象十分嚴重。協會成立后,農民有了自己的管水隊伍,協會通過加強管理,合理配水,統一調度,使得灌溉秩序井然。調查中,每個協會的用水小組都至少有1名管水員來維持灌溉時的用水秩序。農民管水員對當地用水戶情況熟悉,特別是涉及村與村、組與組、戶與戶之間的復雜矛盾,他們最清楚,服務的針對性強,效率高。這樣不僅理順了用水秩序,減少了勞力,而且避免了因爭水而引發的水事糾紛,提高了灌溉效率。90%以上的農戶認為成立協會后村組戶之間的用水矛盾明顯減少。以上調查結果充分說明,成立協會后由于渠道質量的改善,供水保證程度的提高,各村組戶之間水事糾紛明顯減少。
2.3增強了農戶節水意識,節約了農業灌溉用水
成立協會以后,協會按照多用水多交費的原則,實行合理的水費計收方式,增強了農戶的節水意識。另外,農戶自行參與管水、用水,真正體現了農戶的主人翁地位,農民的責任心和商品觀念增強,水資源自然得到節約利用。
2.4減少水費征收環節,提高了水費的收取率
水費收取是關系到灌區與協會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建協會前,水費征收的程序為農戶—組—村—鄉(鎮)—縣—灌區水管單位,中間環節多。從村到鄉(鎮)到灌區層層加碼、層層截留,挪用水費現象嚴重,造成農民實交水費價格遠比國家核定的水價標準高,農民高負擔用水,意見很大。組建協會后,改變了村委會代收農戶水費的傳統,變為協會直接向用水戶收取水費,減少中間環節,有效地避免了搭車收費、截留挪用等現象,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同時,協會還將收繳與支出費用、用水量等情況采用公示形式讓農戶知曉,使農戶用上“明白水”、交“放心錢”,增強了農戶繳納水費的自覺性,灌溉水費的收繳率有了明顯提高,從調查的情況看,項目區水費收取率都在90%以上,且農民用水的水費均控制在批準的水價范圍內。
2.5節省了勞動力投入,降低了灌溉成本
過去每條支、斗渠由于沒有有效的管理組織,加上建筑物配套率低,每次放水下游村組必須派大量的勞力守水。協會建立后,一條支、斗渠只需協會執委會5~8人調配流量,加上少量的臨時管水人員,大大降低了守水勞力支出。如東濟支渠成立協會前,每次放水灌溉時需派30多個守水勞力,每個斗口至少2人,這條渠道一年一般要花費近6萬元的守水勞力支出。協會成立后這條支渠只需協會的4名執委會成員以及每個用水小組的管水員,執委會成員工資2008年共花費1萬元,加上用水小組的管水員工資約為18 000元,所以2008年一年的守水支出約為3萬元,比原來的6萬元要減少一半,守水費用大大降低。在調查中很多農戶認為,成立協會后,用于等水、看水的時間縮短了。這主要是因為協會成立后渠道的質量得到改善,提高了大部分渠道的過水能力,縮短了灌溉周期,大大提高了灌溉保證率。
2.6擴大灌溉面積
灌區成立用水者協會后,工程運行狀況得到了改善,特別是有協會的灌區末級渠系灌溉保證率明顯提高。由于輸水及時,使過去灌不到水的下游和死角灌到了水,灌溉面積擴大。
3存在的問題
3.1農戶的認識水平和參與意識有待提高
調查的協會已經組建兩年了,當地農戶應該對這一組織形式有了很高的認識和理解,因為協會的運行和管理需要廣大農戶的親身參與。但調查中發現,35.8%的農戶都沒有參與過支渠以下工程的維護工作,38.8%的農戶反映用水者協會民主決策時沒有征求過他們的意見,59.7%的農戶不知道自己支出的水費中包含哪些費用,這些都說明了部分農戶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協會的運行管理中來,農民的認識水平和參與意識有待提高。
3.2農民繳納水費有所上升
在很多已有的文獻中指出,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后,農民繳納的水費有所下降,但是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協會成立以后都能減少農民的灌溉水費。在調查中有部分農戶認為,繳納的水費較協會成立前有所增加,如在治豐村用水者協會調查時,總共調查了10個農民,其中6個人認為與成立協會前相比,水費有所增加,當問及原因時,他們表示主要是由于水價上升所致,還有人認為是因為成立協會后,協會運轉的費用增加了,比如要負擔守水者日常開支和協會工作人員工資,也有人表示不清楚水費上升的原因。
3.3協會存在資金短缺問題
協會成立后,工程維護與經營管理的責任與權力移交給農民用水協會,實行責、權、利相結合,落實了管護責任。這就要求協會要有穩定可靠的經濟來源,對接管的田間渠系工程進行管護與維修,保證工程的良好運行,如果協會缺乏正常的運行經費,勢必會造成協會運轉困難。在調查的10個協會中,所有的協會主席都表示渠系管護資金不足,有很多渠系無法進行維修,資金不足已成為協會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協會資金短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協會經費來源渠道不暢,灌溉管理職權轉移后,大部分協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灌溉水費收入,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調查中10個協會負責人均表示,2008年除水費收入外,其他收入均為0。由于經費不足,影響了協會整體工作的正常進行,很多協會的工作人員對此意見很大,這在我們的調查中有明顯的反映。
3.4協會工作人員的報酬問題
調查中發現,很多協會管理人員的報酬較低,調查的10個協會中,協會主席的平均工資為720元/年,副主席的平均工資為510元/年,其他成員的工資更低。平均一年為400多元,有的協會由于資金短缺,自2007年協會組建以來還未給管理人員發過工資,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勢必會影響協會工作的正常開展,從而使協會的職能作用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另外,用水者協會由于報酬偏低,在組建過程中,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加入協會工作,協作工作人員多為熱心于公益事業、在群眾中有較高威望的老年人,由于人員年齡偏大、業務素質不高,影響了工作效率。很多協會會長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多給予支持,共同促進協會的發展。
3.5協會對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缺乏效率
協會成立后,應對所管轄范圍內的渠系工程進行資產評估,然后將其產權包括管理權、使用權及所有權一并移交給協會。讓協會的會員擁有末級渠系工程的產權,才真正有利于工程的管護與協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在調查的10個協會中,有9個協會在組建協會后,沒有對其管轄范圍的渠系工程進行過資產評估。有的協會負責人表示協會只享有工程的管理權和使用權,所有權分屬于水管單位、所在地的村委會或當地政府。另外部分協會沒有及時檢查維修協會所轄的水利工程設施,很多協會即使做到了按時檢查維修,但卻缺乏文字記錄。以上這些問題說明協會對工程設施的管理還缺乏效率,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協會籌措資金進行渠系工程管護的主動性,不利于水利工程資產的保值與增值。
3.6中間環節未完全取消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協會沒有收取水費的權利,有些農戶反映協會成立后他們并沒有將水費交給用水者協會,而是交給了承包人、村委會或者是水管所,說明這些協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協會,只是一種虛設的灌溉組織形式,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1)由于水費是農民比較愿意交的費用,鄉鎮政府、村委會往往不愿意將收取水費的權利轉讓給協會,即使在世行項目區內很多建立了用水者協會的鄉村,水費也往往是由村委會來收取的,協會并沒有水費收取權。這就使得用水協會的作用難以發揮。(2)有些灌區組建用水者協會是迫于世行的壓力而不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由于世行將組建協會作為其支持項目的必需條件,灌區為了得到項目,不得不被迫組建用水協會。調查顯示,59.2%的協會主席認為成立協會是出于世行的要求,46.2%認為是上級政府要求他們做的,38.5%認為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由農戶主動提出成立用水者協會的只占15.38%。很多灌區在組建協會的時候,并沒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而是簡單地將其他試點地區的模式拿過來生搬硬套,實際上當地農民對水的需求和管理愿望并不強,這就造成用水者協會沒有發揮作用的空間,運行成效不明顯。
4建議
通過調查,初步摸清了目前用水者協會運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1) 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利用各種宣傳方式,深入宣傳農民用水者協會的相關知識,提高各方的合作意識,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最終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支持用水者協會發展的氛圍。(2)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另外,要吸收一部分年輕同志,特別是有文化、素質高的同志參與協會管理,以提高協會運行管理效率。(3) 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協會的健康發展。首先政府要逐步改善農戶參與灌溉管理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出臺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優化協會發展的法律環境,并進一步加大灌區節水改造投入力度和強度,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為協會的組建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其次灌區管理單位要將建設、配套和改造資金適當向建立用水者協會的區域傾斜,采取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援的措施,促進用水者協會的良性發展。(4) 當前灌區應強化水權的集體所有觀念,逐步探索水權流轉的經驗,為節水灌溉提供利益補償和激勵機制。(5) 多渠道解決協會的運行經費問題,促進協會的可持續發展。農民用水者協會成立以后運行經費短缺,不僅打擊了協會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又影響和制約了協會正常工作的開展。為此,農民用水者協會要多渠道解決協會的運行經費問題。比如做好對農民的宣傳發動,促進“一事一議”政策的順利實施,提高灌區返還水費的百分比,鼓勵協會發展綜合經營以及全面加強取水計量管理工作,增加協會的節水收益。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陸彪,劉靜,胡定寰.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績效與問題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3(2):29-33.
[2] 陳祖梅,楊平富,鄭國.漳河灌區農民用水者協會現狀調查[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5(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