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6 16:02: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蒙古族的傳統節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篇(1)

關鍵詞: 河南蒙古族;那達慕;儀式;國家

中圖分類號:C9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81?穴2012?雪01-0020-06

Identity-building in the Ceremony and Celebration

and Presence of Country

--Taking Nadam of Henan Mongolians as an Example

Sarenna

Abstract:There is a special Mongolian ethnic group in the south of Yellow River in Qinghai province. They had gradually lost the cultural particularities of their self-nationality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ibetans around more than 700 years, so they are often mistaken for "Tibetans". Since the 1980s, Henan Mongolians have begun to strengthen ethnic particularities and collect positive images by reconstructing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Mongo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Taking their Nadam ceremon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cites the whole course of Nadam of Henan Mongolians, discusses how they have built and strengthened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identity through the ceremony, and reveal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Key words: Henan Mongolians; Nadam; ceremony; country

本文所述的“河南”是指位于青海省東南部的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該自治地方成立于1954年,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根據河南縣統計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08年,全縣人口為35596人,其中蒙古族33078人,約占總人口的92.93%。自1253年進駐該地以來,河南蒙古族在長達700多年的歷史中,長期處于周圍甘青藏族厚重的包圍之中,他們出于生存的需要,逐漸采借藏族長期適應青藏高原環境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發生大規模的文化變遷現象,主要表現在喪失本民族語言而轉說藏語、日常生活中穿戴藏族服飾、飲食和婚喪嫁娶等習慣也基本同于周圍藏族。然而,進入1980年代以后,喪失本民族文化的河南蒙古族,以當地政府為主導,開始著手進行一系列恢復蒙古族傳統文化的活動,以圖通過重塑本民族特色,使其民族身份得以強化并“被認識和確認”。而在該縣恢復蒙古族文化的諸多活動中,較為典型的是政府恢復和倡導的蒙古族傳統節日——那達慕。本文以河南蒙古族的那達慕為例,試圖通過民間傳統儀式的復興與再造過程,探討在特定時空背景下族群身份如何得以建構和實踐,并進一步揭示地方社會與族群、與國家權力的互動關系。

一、傳統文化的恢復與再造

篇(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旦(陽歷1月1日)、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或6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情人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冬至(12月22日或23日)、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一)蒙古族旅游文化的特點蒙古族作為中國主要民族之一,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在多數蒙古族聚集區內,蒙古族仍然保留著傳統文化的特色。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肉食和奶食,比如炒米、奶茶、奶渣、手把羊肉等。蒙古族的傳統服裝為蒙古袍,蒙古族的傳統住房為蒙古包,蒙古族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蒙古語表示娛樂、游藝)和新年(亦稱白月)。蒙古族人民喜歡參加摔跤、騎馬、射箭等競技項目,演奏馬頭琴,跳蒙古族舞蹈等等。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蒙古族還注意將現代化元素與民族特色相融合,例如現在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了傳統蒙古袍的古樸特點,又洋溢著現代氣息。蒙古包造型裝飾、奔馬雕塑和彩繪奔馬圖都體現出鮮明的草原文化風格。

(二)滿族旅游文化的特點滿族旅游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滿族民俗旅游形象可以定位為“雄風八旗,關外古韻,民俗之旅”。滿族人主食以谷物為主,味道通常以甜、酸為主,面食以餑餑為主,薩琪瑪是滿族最有名的一種餑餑。此外還有獨具民族特色的滿族包飯,用白菜葉或蘇子葉包上大米、糯米或小米等,加上其他蔬菜,配雞蛋炸醬或肉包好。滿族人常吃豬肉,不吃狗肉。比較著名的菜有“大鍋肉”、“白肉燙飯”、“白肉血腸”等。滿族的傳統服裝為袍衫、馬褂、靰鞡鞋。滿族女子素有“一耳三鉗”的習俗,即一個耳朵上扎三個耳孔。漁獵出身的滿族人民酷愛各種體育項目,包括騎射、布庫、獵鷹、冰嬉等。八角鼓是滿族的原創曲藝,鼓身源自八旗軍鼓,八角形狀,以木為框,單面蒙著蟒皮,周圍嵌著響鈴,下端有裝飾的穗兒,還有象征八旗的黃、白、紅、藍四種顏色。八角鼓的唱本以《西廂記》、《聊齋志異》、《三國演義》等名著中的典故為主。滿族的傳統節日有來源于漢族習俗的春節、端午節,還有滿族文化固有的添倉節、絕糧日和頒金節等。每年的農歷正月二十為添倉節,滿族人將煮好的高粱米飯放在倉庫中,上面插一只用秫秸編織的小馬,象征著馬馱糧食,豐衣足食。每年的農歷八月二十六為絕糧日。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三為頒金節—滿族的誕生之日。

二、蒙滿旅游文化漢英翻譯策略研究

作者在對蒙滿旅游文化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由于民族文化差異及地域差異,蒙滿旅游文化的英文資料有限,并且在譯者的漢英翻譯過程中很難實現對等的翻譯,在語言、文化、交際層面難免會存在一些困難。

(一)語言維層面適應性選擇轉換作者在搜集整理的資料中發現語言維層面的錯誤主要集中在兩種語言轉換時出現的單詞拼寫錯誤、專有名詞濫用、語法錯誤、格式錯誤、中式英語錯譯等方面。原文:Manchupayshighattentiontoetiquette.Theycherishingthetraditionofrespectingtheoldandlovingtheyoung.Theyworshipcows,andmagpies,maidsoftheHeavenlyGoddess.修訂:Manchupayshighattentiontoetiquette.Theycherishthetraditionofrespectingtheoldandlov-ingtheyoung.Theyworshipcows,andmagpies,maidsoftheHeavenlyGoddess.此外,由于文化差異和譯者理解的偏差,往往會出現一些詞的誤用。例如“大召廟”的翻譯為“DazhaoTemple”或“DazhaoLamasery”。其中tem-ple指的是廟宇,寺院;神殿(abuildingusedfortheworshipofagodorgodsinsomereligions);lamasery指的是喇嘛廟(amonasteryoflamas)。眾所周知,大召寺是聞名的喇嘛寺,所以地道的說法應為“DazhaoLamasery”。為了避免語言維層面的錯誤,要求譯者不僅要了解蒙滿文化,也要熟悉英語語言文化,了解兩種不用文化的差異,適應目標語言的表達。對于具有特殊民族特色的食物、樂器最好采用音譯與意譯結合的方法,使受眾有直觀形象的印象。例如滿族特色食品薩其瑪的通常翻譯為saqima(akindofcandiedfritter);蒙古族獨特的音樂形式呼麥Hoomii(throatmusic;onepersonproducesatleasttwosimultaneoustones.)

(二)文化維層面適應性選擇轉換跨文化意識在旅游宣傳資料的漢英翻譯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蒙滿旅游文化具有各自明顯的民族特色,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對民族交流產生巨大的障礙。例如對于長春市皇宮博物院的翻譯眾說紛紜,作者認為從跨文化的視角來看,考慮到漢英文化的差異,不必將漢語的“偽”按照字面意義直譯出來,比較恰當的說法為“ManchurianIm-perialPalaceMuseuminChangchun”。原文:為了方便箭術、滿族人最典型的服裝為長袍,在長袍外面常穿馬褂?,F代中國女式服裝的旗袍和唐裝就是由滿族的長袍和馬褂演變而來。譯文:Duetotheconvenienceofarchery,robeisthemostrepresentativeclothingoftheManchupeople.Ontherobe,surcoatisusuallyworn.ModernChinesefemalesuitCheongsamandTangzhuangaredivertedfromManchurobeandsurcoat。原文:蒙古族旅游紀念品中的民間吉祥紋樣———佛教八寶紋紀念品譯文:MongolianFolkAuspiciousPatternsintheTouristSouvenirs–BuddhismBabao(EightTreas-ures)Pattern從下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文化差異較明顯時,應該如何恰當地處理。第一句中將滿族傳統服裝長袍和馬褂翻譯成Manchurobeandsurcoat。第二句中八寶采用音譯與意譯結合的方式,有利于蒙滿文化的宣傳和弘揚。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譯者應不斷培養和運用跨文化意識,自覺或不自覺形成一種認知的標準—跨文化意識??缥幕庾R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形成的特定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使人們能夠準確地進行交流。首先,譯者應該注重理解目標語言的文化,尤其注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文化沖擊現象。其次,充分利用各種途徑了解或體驗目標語言的文化。最后,要從讀者或聽眾的視角看問題,增強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從文化層面上實現適應性選擇轉換。

(三)交際維層面適應性選擇轉換交際維層面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兩種語言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漢英翻譯過程中,譯者除了基礎層面的語言信息,具體的文化內涵之外,還要注重交際意圖的體現。旅游文化宣傳的目的是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和興趣,傳遞信息,加強跨文化交際。在翻譯“葉赫那拉”時,通??梢匝a充說明“SurnameofEmpressCixi”,但有些情況為了交際需要,可以適當地采用省譯的方法,例如“葉赫那拉城”翻譯成“OldTownofYehenala”,使游客最大程度減少誤解,實現無障礙交際。再比如,某些情況下那達慕大會可以處理為“NadamFai”,不必指出“NadamFairheldonGegentalaGrassland(格根塔拉草原)”。

篇(4)

(赤峰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前,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學校已經偏離了原有的辦學宗旨,步入了趨同發展、丟掉特色的誤區.本文從喀喇沁地區蒙古族文化氛圍的缺失、蒙古族語言功能的弱化、高考招生政策及用人政策、應試教育評價體系及單純的“大一統”課程模式幾個方面,對其成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喀喇沁地區;蒙古族學校;特色;成因

中圖分類號:G758 文獻標識

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教育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曾深遠地影響了喀喇沁人的精神風貌,譜寫了赤峰地區乃至整個內蒙古地區近代化的新篇章.從其1902年建立的崇正學堂、1903年建立的毓正女學堂的課表看,既有對蒙文的學習,也有對漢語、日語的學習,這是用蒙語授課的開始.1977年,系統的蒙古語文授課退出小學教育,轉變為加授蒙語.2000年,即使是在蒙古族中學,如錦山蒙古族中學、王爺府蒙古族中學也沒有了加授蒙語文的教學.而與蒙古族息息相關的本土知識在課程設置中也很缺乏.這就意味著蒙古族文化在喀喇沁地區失去了學校教育的傳承.蒙古族學校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偏離原有的辦學宗旨,步入了趨同發展、丟掉特色的誤區.本文就其成因進行分析.

1 蒙古族文化氛圍的缺失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化、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強大沖擊,作為與漢地文化接觸前沿的喀喇沁地區,幾乎全盤接受了漢民族的文化模式,本民族的文化模式逐步喪失或淡化了,蒙古族文化氛圍非常淡薄.為了進一步了解喀喇沁地區蒙古族的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以及民族文化變遷的程度,筆者設計了兩份問卷,分別對喀喇沁地區錦山蒙中的100名蒙古族學生,以及牛營子初級中學100名蒙古族學生的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

1.1 對錦山蒙中學生的調查結果

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4份.

圖2所示,作為蒙族人,您是否感覺自己與漢族有什么不同?76.19%的同學感覺自己與漢族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同,23.81%的人感覺有不同.圖1所示,作為蒙族人,您是否感到驕傲?感到驕傲的人占98.81%,沒有感覺的是1.19%%.可見,絕大多數蒙古族學生感覺自己與漢族沒有什么區別了,但還是為自己是蒙古族感到驕傲.

婚姻觀指的是家庭成員對異族通婚的態度.鄭杭生教授認為,“一個社會族際通婚的情況越多,表明各民族之間的社會距離越小,族際關系越融洽.”[1]圖3所示,在婚姻觀上,98.81%的同學不會考慮民族,1.19%的同學會考慮民族,這說明喀喇沁地區蒙漢民族關系融洽,蒙漢文化融合程度之深.圖4所示,您認為您所在的喀喇沁地區蒙古族文化氛圍濃嗎?有57.14%的人認為濃,5.95%的學生認為不濃,36.9% 的人認為還可以.

1.2 對牛營子初級中學蒙古族學生家長的調查結果

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7份.

圖5所示,79.38%的家長認為蒙古族和漢族沒有區別,20.62%的家長認為蒙古族和漢族有區別.這和在錦山蒙中做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圖6所示,65.98%的家庭不談論蒙古族文化,34.02%的家庭會談論蒙古族文化.圖7所示,63.92%的家庭不過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不參加蒙古族的傳統活動,36.08%的家庭會過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參加蒙古族的傳統活動.可見,絕大多數蒙古族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已經完全漢化.

圖8所示,您認為喀喇沁地區,有蒙古族特色的生活嗎?65%的人認為有,35%的人認為沒有.這與錦山蒙中的調查結果也基本一致.但據筆者觀察以及與一些蒙古族地區的對比,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文化氛圍不濃,傳統的蒙古族文化習俗活動很少舉辦.即使有些這樣的節日,也更多地充斥了現代性或大眾性的文化因素,人們感受到的都是現代化的生活氛圍.之所以有很大一部人選擇濃或還可以,可能是因為一個民族的成員即使是轉用其它語言,也依然深深地眷戀著她的母文化,從中可以看出語言轉換者對母文化的認同[2]90.也或許是對蒙古族文化氛圍有誤解,以為聽聽蒙語歌曲,或者是經營一些畜牧業就是蒙古族文化氛圍.

從以上統計數字可以看出,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與漢族在文化上的彼此接近和接納.在社會變遷中,喀喇沁地區原有的蒙古族文化,已經難以發揮它們的功能了,更多的只能成為歷史的記憶.對于這種現象,有學者分析:這是非主流文化的持有者逐漸向主流文化靠攏,以期獲得主流文化所負載的特權和利益.[3]85-86也有學者認為,對民族傳統文化造成沖擊的并不是漢族文化,而是現代文化,很難說是哪一個具體民族的文化.[4]

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的基礎和生長點,民族文化知識制約著民族教育的內容與水平.喀喇沁地區失去了民族生活的支撐和浸潤,使得學生對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缺乏認識,就難以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正如石翠紅所說:“失去了民族生活的支撐和浸潤,民族學校教育要么成為普通學校教育的翻版,要么僅存的民族特色也成了空中樓閣,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3]161而且蒙古族文化氛圍的缺失,也制約著蒙語學習的效率.如果所在家庭和社區是雙語環境,學習口語的負擔就會得到減輕;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的學習,就具有一定的基礎,學習的負擔會減輕一些.如果所在的家庭和社區沒有第二語言環境,包括口語、文字、詞匯、語法的學習負擔就會增加.[8]所以,蒙古族文化氛圍的缺失,使學生對蒙語的學習流于形式,并最終退出學校校園.這是喀喇沁地區制度化的蒙語文教育退出學校校園的重要原因.

2 蒙古族語言功能的弱化

蒙古語隨著使用人口的減少,使用范圍越來越小,使用功能也不斷下降.根據喀喇沁旗民委2006年的調查,喀喇沁旗總人口為333,605人,蒙古族人口為136,423人,其中只有802人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喀喇沁旗直屬機關有蒙古族干部6,286人,使用蒙古族語言文字的干部卻只有23人.[5]其中,這還有一個所謂“假蒙古族”的問題.就是說,算上“假蒙古族”,喀喇沁地區也是以漢族人口占多數.根據寶玉柱教授在喀喇沁地區的調查統計,喀喇沁旗蒙古族人口中,只有比例不到0.6%的人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如果減去學生頂報數和外來蒙古族人數,實際比例可能不到0.4%(500人左右).[2]90可見,喀喇沁地區蒙語被漢語替代的趨勢已經形成,面臨著瀕危的境地.這是由于:一方面,蒙語接觸現代科技信息較晚,蒙語文字儲備的現代科技信息量較為有限,不能完全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與發展,所以學生傾向于學習漢語.另一方面,蒙古族學生是否選擇蒙語文,受社會需求的影響.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蒙古語較漢語的社會功能而言,在更大的社會交往范圍內,其功能發生障礙.

蒙古語功能的弱化是隨著漢文化逐漸居于主導地位而逐漸弱化的.可以說,內地移民的大量涌入,使蒙古族社會日益轉化為漢族社會,于是出現蒙古族社會的整個生存空間,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管理、教育、交通、信息、媒體和所有市場,都被漢族和漢文化占領.蒙古族的生存環境、語言環境不斷漢化,從而導致蒙古語的社會功能越來越萎縮,使用范圍越來越窄.[6]18-19這是蒙古語使用功能衰退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得承認語言的功能是有差異的,盡管我們說每個民族的語言是平等的.

學生在評價和選擇時,比較的是兩種語言所屬的文化模式,以及所屬的民族群體,而不是對語言符號的比較.[6]18-19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社會越來越強調個人價值、鼓勵個體發展,這時蒙古語使用者的語言轉用過程加快,必然會出現蒙古語功能弱化,學習使用者迅速減少的趨勢.也就是說,哪種語言的社會功能強,就會對哪種語言持肯定的態度.在社會生活中,將漢語與蒙古語進行強烈地對比,反映了蒙古語和漢語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實用價值,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蒙古語的選擇.這“是在工具理性指導下的選擇,這種選擇其實是在追逐‘發展’過程中的自我迷失”.[3]156“如果認為追趕現代化的步伐就是發展,能夠享用現代科技改變生活中的面貌就是民族的進步,那么這只能說是物質生活的豐富與發展,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又在哪里?”[3]156

3 高考招生政策及就業政策挫傷了蒙古族學生學習蒙語的積極性

3.1 從高考招生政策看

全國實行“3+X”前,學習加授蒙語文的考生不考外語,只是考蒙語文乙,這比外語簡單得多,于是學習蒙古語成了很多蒙古族學生選擇.全國實行“3+X”后,為積極推動蒙古族學生學好“三語”,外語被正式列為初、高中的必修課,成了高考必考的科目.近幾年來,自治區對高考記分政策進行了幾次調整,如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2004年起,外語開始記入總分,比例變化從04年的8:2,到06年的7:3,再到08年的5:5.外語成績所占的比例是逐年增加,蒙語乙成績所占的比例是逐年下降.這樣加授蒙語的學生要比普通考生多學習一門課程,學習蒙語文就沒有任何優勢了.這些改革措施必然會挫傷蒙古族學生學習蒙語的積極性.隨著學習蒙古語人數的減少,蒙古族學校也就面臨著能否繼續成為“民族學?!钡膯栴}.

3.2 從就業政策看

自治區是非常重視對蒙漢兼通人員的錄用的.在就業政策上,是有明文規定的.如,2005年頒布的《蒙古語言文字條例》中規定,各級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應當合理配備蒙漢兼通的工作人員.自治區在2007年,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級黨政機關考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人員,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以保證蒙漢兼通的大中專畢業生占有一定比例,同時引導和鼓勵各類企業招收蒙漢兼通人員.但是大多數就業政策缺乏操作性.如,盡管規定優先錄用,但沒有明確的錄用比例,導致政策不能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約束.

事實證明:蒙古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使用.[7]正是因為缺乏得力的政策,不能夠保障蒙漢兼通人員的就業,于是在社會上形成了不重視蒙語的風氣,導致精通蒙語的蒙古族人數越來越少.這使蒙古族學生和家長對蒙古語的“用途”產生了懷疑,使學生對蒙古語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降低.

4 應試教育評價體系及單純的“大一統”課程模式

4.1 應試教育評價體系

直至2014年,在國家扶持地方文字政策的支持下,錦山蒙中、錦山蒙小又重新開設了蒙語課,但到目前也只是開設了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實質上就是為了獲得國家經費的支持,并沒有真正得到學生、教師和學校的重視.在問卷中當問到:您認為在您所屬學校蒙語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圖9所示,25%的同學選擇了學校不重視,66.67%的學生選擇了學生不重視,13.1%的學生選擇了教師水平低,39.29%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內容難,22.62% 的學生選擇了教材不合理,22.62%的學生選擇了學制不適.從當年的教師那了解到,目前錦山蒙中開設蒙語課的老師,是教化學的老師,并沒有從字頭開始進行系統地學習,只是教了一些蒙語歌.這樣對學生來說,自然是學習內容難,教材不合理了.從中也能夠看出,學校、教師對蒙語的不重視.

可見,在以高考升學率為單一的評價標準體系下,民族語言、文化課是很難走進課堂的,即使走進課堂,因為都不是考試課,學生就會缺乏學習的動機,是很難得到學校以及師生的足夠重視的.長此以往,蒙古族學校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很容易丟失.這是一個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需亟待解決的問題.

4.2 “大一統”課程模式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一種多元文化一體的理念,我國學校課程一直是以漢民族文化為核心的“大一統”課程模式.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基本一致.2000年以前,喀喇沁地區蒙古族學校的課程設置是在國家統一的課程標準基礎上,開設蒙語文課,主要是對民族語言與文字的學習.其它課程主要照搬漢族地區的課程設置和教材,基本上都是人教版的教育標準課程實驗教材,涉及蒙族生活習俗的較少,反映的主要是漢民族的經驗、文化、歷史、觀點,對蒙古族本土知識的呈現非常有限.也就說,現階段的蒙古族學校課程教材和漢族學校課程教材之間,大同小異或全部雷同,都是以現代學科體系為基礎,只是使用的對象和地區不同.這就忽視了蒙古族文化的獨特性,沒有也不可能充分考慮到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學生家庭、社會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的實際.這是筆者能夠見證的.筆者在王爺府蒙古族中學學習了四年,并不知道貢桑諾爾布是誰,做了什么.這樣一個在《世界名人傳》里都有記載的人,我們在他當時辦學堂的地方學習,卻對他一點都不了解,從中也能夠看出蒙古族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蒙古族本土知識的呈現.2000年后,加授蒙語課取消,課程設置都一樣了.

綜上所述,蒙古族文化氛圍的缺失,使蒙古族學校教育失去了民族生活的支撐和浸潤;蒙古語功能的弱化,又使學生缺乏學習的動機,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高考招生政策和就業政策的調整,又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學習蒙語的動機;單純的“大一統”課程模式,使得課程設置很難有對民族知識的呈現,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又使民族文化很難真正走進課堂.這些原因造成了喀喇沁地區蒙古族學校教育的危機.所以,要解決喀喇沁地區蒙古族學校教育的危機,也應該從豐富當地的蒙古族文化氛圍,調整高考招生政策、就業政策,改變學校的評價體系,調整課程設置等幾個方面入手.

——————————

參考文獻:

〔1〕鄭杭生.民族社會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40.

〔2〕寶玉柱.對內蒙古喀喇沁旗蒙古族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的調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5).

〔3〕石翠紅.蒙古族學校教育中“避蒙趨漢”現象生成機制研究[J].西南大學,2011(10).

〔4〕王希恩.論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狀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6):8-16.

〔5〕統計數字由喀喇沁旗民委提供.

〔6〕寶玉柱.清代蒙古族社會轉型及語言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篇(5)

[關鍵詞]肅北縣;蒙古族文化;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4-0057-03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兩側,是甘肅省重要的礦產品和畜牧業基地之一,旅游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一、肅北縣旅游資源特色

(一)地域遼闊,景觀奇特

肅北縣冰川、雪山、湖泊、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交疊,具有旅游資源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境內南、北兩山分布著大量的巖畫、石窟壁畫、城堡遺址和塞墻烽燧等文化古跡,南山地區山川重疊,峽谷縱橫,造就了豐富的自然景觀。這里有雄偉壯麗的大雪山、象牙山、團結峰,有奔騰不息的黨河、疏勒河、榆林河、石油河,有中國距城市最近的大型冰川透明夢柯冰川、雄渾壯闊的德勒諾爾天池(又稱野馬峰天池),還有幽深寧靜的黨河大峽谷、國家級甘肅省鹽池灣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哈什哈爾國際狩獵場。

(二)民族風情別致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蒙古族有“雪山蒙古族”之稱,其服飾、飲食、住房、生活習俗獨具特色,賽馬、射擊、摔跤等體育運動和民族歌舞久負盛名。其中,蒙古族服飾被甘肅省文化廳批準公布為甘肅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

(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肅北縣周邊與1個國家、3個省區接壤,毗鄰國際旅游名城敦煌,緊靠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嘉峪關??h城所在地黨城灣鎮距國道215線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馬鬃山地區由橋馬邊防公路與國道312線相連距離154公里。境內鄉鄉通公路,交通便利。[2]

肅北縣既有綜合的自然景觀,又有頗具特色的雪山蒙古族人文景觀,這些都決定著本地區發展旅游業的良好前景。目前,以黨河峽谷和透明夢柯冰川開發為重點的旅游業正在興起??偼顿Y2860萬元的石包城至透明夢柯冰川公路也已通車,為冰川探險游、科考游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不久即將建成的游客接待中心更能滿足廣大游客的多方面需求。

二、肅北縣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肅北縣雖然目前已確定了以黨河峽谷休閑避暑、雪山蒙古民族風情、冰川探險和戈壁風光為主的旅游產品開發思路,并初步形成了以黨河峽谷生態游為龍頭,以冰川開發、狩獵旅游為突破口,以自然風光游、民族風情游、登山探險游為補充的旅游開發格局,[3]但是旅游事業剛起步,對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還處在初始階段,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旅游產品開發不足

旅游產品的開發缺乏廣泛性,停留在表面,對游客缺乏吸引力,不能調動游客的參與熱情。

(二)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

景區內缺乏必要的基礎配套設施,比如在透明夢柯冰川無通訊信號,沒有高中檔次的賓館酒店,缺乏接待大規模旅客的能力。旅游景區間道路狀況也不能完善。

肅北縣在旅游開發中凸顯的是自然景觀,人文特色不明顯。

三、肅北縣旅游開發對策

(一)著力開發蒙古族文化旅游資源,構建民族文化生態旅游

“不會解讀現代人心,不能滿足現代城市人群的精神需求,任何旅游產品的開發都難以成功?!盵4]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探險旅游是旅游市場未來需求的五大時尚旅游產品,民族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主流。[5]特色鮮明的民族風格能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們產生新鮮感,而新鮮感是現代旅游活動重要的動力之一。在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把二者結合起來。比如對許多傳統的民族節日要深層開發,這些民間節日獨具民族特色,保存著許多古老的原始信仰和自然崇拜的痕跡,有必要選取若干予以重點、深層次地開發,從而提高游客的參與性。許多節日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旅游產品應該使游客在傳統節日的參與過程中,在生態旅游的過程中,不僅僅看到尚存的美景,感受到回歸自然的情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及彼,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真正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善待自然、善待萬物的環境倫理觀念,從而在行動中能自覺地維護和改善人類的生存空間。

強化蒙古族民俗風情游設施,在相關的旅游景點景區增加民族特色服務。如建造蒙古族傳統民居,進行民族歌舞表演等,也可以讓旅游者在蒙古族同胞家中吃、住,親身感受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歌舞表演才能。這就需要在通行較方便的重點地區,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村落作為接待點。首先,要做好住房硬件措施,因為民居是人類生存方式的展現,一定要體現它的傳統文化特點。這項工作要有長遠打算,使這些居民點的住房及生活設施在保持蒙古族風格的前提下,逐年加以改造和修繕,使其達到較高的水平,并由此改善當地農牧民的生活質量。其次,創造條件提高游客的參與熱情。一是對蒙古族農牧民日常生活的參與,如讓游客放牧、學做蒙古族特色飲食,酸奶、糌粑、熬奶茶等,使游客體會到別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二是讓游客參與民族歌舞活動,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加之近幾年草原旅游的持續升溫,許多游客喜愛蒙古族歌舞,也可加以教唱。

要想做好這些,需于提高當地旅游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比如加強本民族文化知識的積累,提高語言溝通能力、歌舞表現能力等,需要組織一定的培訓。

(二)積極開發游客市場

目前,肅北縣旅游人數較少,沒有形成規模。從景區的接待能力和基礎設施情況出發,可考慮提前開發高端消費者,以周邊知名旅游城市敦煌、嘉峪關為平臺,吸引國內外旅客。比如通過敦煌、嘉峪關、酒泉的旅行社吸引游客,這樣既能提高知名度,又能從容接待。另外,在考慮開發高端旅游消費人群時尤其不能忽視本地區及鄰近城市消費群體,要滿足他們鄉村游的需要。據有關部門統計,鄉村游已成為目前我國城市居民首選的旅游形式,肅北縣所在的酒泉地區有近百萬人口,如果加上鄰近的嘉峪關市,人口逾百萬,這是不容忽視的潛在旅游消費人群。城市居民鄉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及對原生異質文化的新鮮感,通過對當地農牧民日常生活的參觀,通過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居住環境、、歌舞表現、民族工藝等,滿足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需要。這樣的旅游形式,還可以使當地人從中得到直接的經濟收入,這就能促使當地居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從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覺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使那些由于社會時代變遷而失去了實用價值的民族傳統文化也轉化其生存方式和用途,繼續傳承下去,實現民族文化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的雙贏。

(三)做好景區景點建設工作

開發初期少投入,對景區不要進行盲目的投資和大的改動,在旅游景點特別多的主要景區,設立商店、餐廳、旅館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招待點,以滿足部分游客的多日旅游。同時,在旅客經常去的危險地段設置安全保護措施,必要的地方設立通訊設施。對于景區景點的建設必須考慮整體的協調和民眾的崇拜心理,要合理規劃,既要開發又要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應該加強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的結合,充分挖掘和景區景點有關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民族特色等,通過宣傳手冊、導游人員進行必要的宣傳。對一些自然旅游資源要能夠進行一定的科學解釋。

(四)做好旅游紀念品的開發銷售工作

肅北縣蒙古族服飾已被甘肅省文化廳批準為甘肅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另外,一些獨特的生產、生活用具也可以開發成微型紀念品。本地區有麻黃、鎖陽、雪蓮、蓯蓉、鹿茸、熊膽、豹骨、牛黃等名貴藥材以及風格獨特的手工藝品,這些都可以加以開發,使其成為旅游饋贈佳品。

在旅游資源開發中應該注意對原生態資源的保護,不能邊開發邊破壞,要防范白色污染,設置相應的垃圾收集設施,方便游客游玩。還要解決好景區內的放牧(比如透明夢柯冰川和石包城城堡遺址周圍的放牧)、種地問題,例如對這一尚未開發的歷史遺址要進行保護。在距離石包城古城堡不遠的石包城鎮有一座古建筑遺址,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周圍的機動車修理廠、小餐館等都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另外,景區的開發勢必觸動當地百姓的切身利益,特別是景區禁牧、禁種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部分百姓的經濟收入,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百姓的利益,采取合適的方式予以補償,換取當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進而使之積極投入,在旅游開發中得到實惠,這應該是旅游開發的目的所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占有資料的優勢辦好政府公眾信息網,較快地更新資料,進一步提升瀏覽人數,特別是增加互動論壇等,宣傳本地民族民間文化、景區景點;與知名媒體合作,舉辦類似“玄奘之路”商務旅游的活動,提升本地區知名度。

總之,肅北縣旅游資源豐富多彩,尤其是與漢族地區的主流文化相比體現出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強烈差異性,也正是這種差異性吸引著眾多旅游者前往探尋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少數民族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制度、喪葬習俗、、工藝、藝術等,都可以成為開展旅游業可利用的資源。在開發中要深入分析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文化產生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開發規劃方案,避免出現國內有些民族地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帶來的民族文化的異化和偽民俗現象,導致游客銳減,影響當地的經濟收入。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作為緊張、繁忙、喧囂城市生活的調節劑,頗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會使越來越多的人在遠離城市的農村、民族地區得到不同的生活體驗,具有自然原生態、蒙古族風格、草原文化的肅北縣將會成為各種探險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旅游業也會給本地區帶來可觀的收入。誠如一位民俗學家所言:“美好的大自然、淳樸而祥和的原初性民俗文化,以及能使人們紛亂的心靈歸于平靜的宗教生活,都是治療‘現代都市文明病’、恢復被扭曲了的人性的最佳 ‘療養院’?!?[6]

[參考文獻]

[1]遲巨貴,何端中,李宗績.飛天故鄉――酒泉導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2]走進肅北[EB/OL].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2008-04-22] /ReadNews.

[3]甘肅省旅游協會咨詢中心,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R].2001.

篇(6)

七夕的起源七夕乞巧,最早起源于中國漢代,其起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后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xx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于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于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的習俗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云,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各民族七夕風俗習慣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

藏族風情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并表示謝意。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有客人來拜訪,藏民們等候在帳外目迎貴客光臨。藏民們見到長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脫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輩,頭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禮貌。男女分坐,并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對客人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腿说讲刈寮依镒骺?,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后,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盡。這樣,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敬酥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只鑲著銀邊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提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主客開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壺,客人就可以端起碗來,輕輕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說些稱贊茶打得好的話;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壺時,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準備告辭,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點漂著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圣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維吾爾人非常重視禮貌,接待見面,習慣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體前傾30度或握手,并連聲說:“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雙腿直伸,腳底朝人;院落的大門禁忌朝西開,忌諱睡覺時頭朝東腳朝西,所以在給他們分配。

維吾爾族服飾房間、安放臥具和枕頭時,特別要注意。忌隨便走近灶臺、水缸等。

講究衛生,經常在自來水龍頭下直接沖洗手、臉。到維爾吾族家里做客,進門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壺給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洗3次。習慣一人專用茶杯,住宿期間也不換。當第一次給茶杯的時候,要當著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時候,要跪坐,忌雙腿直伸、腳朝人。

吃完飯有長者領著做“都瓦”的時候,忌東張西望或站起。

在飲食方面,喜歡喝奶茶、吃馕,喜歡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燉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鍋貼”??狙蛉獯沁@個民族最出名的風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諱吃豬肉、狗肉、騾肉、鴿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過膝,褲腳到腳面,最忌戶外穿著短褲。

肉孜節、古爾幫節是傳統的盛大節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歡戴著四楞小花帽。他們最喜歡的體育技藝是高空走大繩。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掛著鼻煙壺,腳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飲酒風俗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煙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現在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腿斯蜃?,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達托著獻給客人。

當接過主人的奶酒,最得體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后把酒一飲而盡。如果客人不會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來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貴客,主人會設全羊席來款待你,表示主人對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送客的時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邊界。

路過蒙古包的時候,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進蒙古包前,要把馬鞭子放在門外,否則,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不敬。進門要從左邊進,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離包的時候要走原來的路線。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馬上車。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2.感受中華民族多樣的民俗風情,節日特色,收集中秋月的詩詞;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加深對多民族生活的了解和熱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中秋節的團圓意義,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感受中華民族多樣的民俗風情,節日特色;

難點:

理解中秋節的團圓意義,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

【課時準備】

蒙古族、廣州等地中秋節活動圖片

【課時預設】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解中秋

1.超市里最近有什么新變化?

2.中秋節是什么時候?

板書課題: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開開心心話中秋

1.關于中秋節,你都知道什么?

(1)生自由交流。

(2)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3)師小結: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古人對月亮有著自然的崇拜,月圓之夜會舉行拜月活動。直至唐朝,人們更加重視拜月習俗 ,而且發現每年秋季第二個月中的月亮比平時的更大更圓更明亮,于是就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

2.說了這么多關于中秋的知識下面我們來說說我們的中秋節。

(1)你們家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

(2)集體交流

三、增長見識賞中秋

今年中秋節,老師想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其它地方的中秋風俗,大家有沒有興趣?

情境一:乘坐校園巴士開啟中秋之旅

第一站:蒙古草原

1.觀察圖片,了解蒙古族人中秋“追月”的習俗。

2.引導學生了解。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銀白色月光下人們跨上駿馬,在草原上奔馳,用“追月”的方式來祈愿五谷豐登、幸福吉祥。

第二站:廣州

1. 了解“樹燈籠”的習俗;

(將燈籠高高掛在樹上,寓示一年紅紅火火)

2. 了解廣東潮汕地區“燒塔祈?!钡牧曀祝?/p>

(用瓦片搭成塔,在塔內放放木柴將其點燃,祈盼年年稻谷豐收、家里紅紅火火,親朋平平安安)

3. 了解佛山南莊“舞火龍”的習俗。

(在佛山南莊,流傳了上百年的舞火龍,人們用這種方式祈愿年年都好,身體健康)

情境二:穿越古代了解中秋

1. 了解古人中秋迎寒和祭月的儀式;

(古人舉行盛大的迎寒祭月活動,祈愿年年風調雨順,家家和和美美,古時也有一些人由于追求事業、四處求學或戍守邊關等人生際遇時常會有人客居他鄉,于是在中秋之時他們選擇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杜甫想念自已的弟弟發出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嘆;張九齡望月懷遠寫出了“海上生明白 天涯共此時”的千古名句。)

2.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中秋和月亮的古詩呢?

3.引導學生說關于中秋及月亮的古詩,讓學生了解古人詠月

寄情的感情。

4.師小結:中秋之時各族人民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過中秋,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祈愿。人們通過拜月祭月來祈盼幸福、祈盼豐收、祈盼團圓。(板書)

四、情感升華悟中秋

1.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人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團圓過中秋,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1)父母在外打工不能回家;

(2)父母工作特殊不能按時回家。

2.你心里怨他們嗎?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學生感受父母在異地他鄉工作的辛苦,感受父母對家庭對兒女的愛。

2. 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他們的祝福?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真誠的祝福,讓他們理解中秋團圓的真正意義,進一步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熱愛。

五、課堂總結感中秋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但是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為了大家的團圓,舍棄了自己的團圓,他們或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友,亦或是我們身邊的陌生人,不管他是誰,他都是值得我們尊敬和祝福的人。馬上就要中秋節了,老師希望大家回家之后用自己最獨特、最暖心的方式向你的家人、身邊的親友、你最尊敬的人送上自己的祝福。

六、課后活動拓中秋

中秋來臨之際用自己最獨特、最暖心的方式向你的家人、身邊的親友、你最尊敬的人送上自己的祝福。

【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我們這樣過中秋

團圓

祝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又爽又刺激|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成人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 饭桌上故意张开腿让公h视频|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软件|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app|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东京道一本热中文字幕|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中文天堂在线www| 18禁美女裸体免费网站 |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视频|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无码金尊|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色先锋玖玖av资源部|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欧美白人战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