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5 02:17: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早在18世紀40年代,人們就已研究出了“儲存”電的儀器。但仍不了解電的原理。當時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通過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有關電學的諸多理論。同時富蘭克林相信:自然界的閃電也是一種電現象,與人們當時所了解的電是一樣的。為此,他勇敢地親自動手實驗。
首先,富蘭克林在教堂的尖頂豎起一根導體,希望把閃電從天上引下來,只可惜相比雷電而言。教堂的頂部還不夠高。于是,在1752年夏季的一天,當天空烏云密布暴雨將至之際.富蘭克林帶領兒子放起了風箏。富蘭克林將一把金屬鑰匙掛到了風箏的引線上,結果他不但看到了電火花,同時手臂也感覺到了麻木,這說明確實有電荷被引了下來。
這一實驗是十分危險的!假如閃電過于強烈,必將導致放風箏者的傷亡!所以在人們已經了解了電現象的今天,我們在欽佩富蘭克林勇氣的同時,也特別提醒讀者:千萬不要再做這個實驗!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搞清了閃電的機理之后,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直到今天,建筑物上的避雷針還保持了富蘭克林當年的基本設計。
作為一名有良知的科學家,富蘭克林不但是一名“征服了閃電的人”,還勇敢地投身于美國獨立戰爭的洪流當中。他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主張廢除奴隸制,在美國和全世界都享有極高聲譽。人們這樣贊頌富蘭克林:“他從天空抓到了雷電,從專制統治者手中奪回了權力。”
當然,科學家的勇氣有時會導致成功的發現,有時也難免會讓自己誤入歧途。
1884年,德國科學家科赫在對霍亂患者進行研究后,發現一種奇特的細菌――“有點兒彎曲,猶如一個逗號”,并確信它就是霍亂的罪魁禍首。為此科赫在學術報告中聲稱:“沒有一個健康的人會染上霍亂,除非他吞下霍亂弧菌。”
但在當時,人們對此卻半信半疑,甚至一些著名科學家也予以強烈質疑。比如德國科學家佩滕科費爾就認為,霍亂的流行與環境有很大關系,單有霍亂病菌不足以致病。于是,他決定“以身試菌”,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科赫的“錯誤”。
1892年10月7日,佩滕科費爾手持試管走上講臺。他告訴聽眾說:這里有數百萬個“科赫逗號”,而我要把它們喝下去,以證明科赫的錯誤。佩滕科費爾話音未落,課堂上當即發生騷亂,很多學生試圖阻止佩滕科費爾的瘋狂舉動,但他還是毅然喝了下去。
幸運的是,佩滕科費爾沒有染上霍亂,只是患了腸黏膜炎。為此這位后來被尊稱為“環境醫學之父”的科學家不禁十分得意,以為自己駁倒了科赫的理論。
而據說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在佩滕科費爾向科赫索取霍亂病菌培養物時,科赫就猜到他的意圖,于是對相關材料進行多次稀釋,把那些霍亂培養物的毒性降得極為衰弱。
盡管佩滕科費爾錯了,但他卻勇氣可嘉。后來還有不少科學家都用霍亂病菌對自己進行過實驗,可惜大多染病身亡。但這些勇敢的實驗??陀^上推動了對霍亂的研究。
無論是對自然界還是對自身的挑戰,也許都不及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拉普拉斯面對王權時的勇氣。
1796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的名著《天體力學》一書問世,他在其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云假說等理論。當他把這本書獻給業已稱帝的拿破侖時,拿破侖問道:拉普拉斯先生,你為什么沒有在這部探討宇宙起源的著作里,提及它那萬能的創造者上帝呢?而拉普拉斯面對拿破侖的質疑,勇敢地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p>
拉普拉斯的回答,不僅表達了科學家面對王權時的勇氣,也表現出了科學家對神權的公然蔑視。
1、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鞲袼?/p>
2、科學要求每個人有極緊張的工作和偉大的熱情?!透β宸?/p>
3、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馬克思
4、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R克思
5、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列寧
6、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你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巴甫洛夫
7、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磐?/p>
8、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觀點新鮮,而過于長時間鉆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惛ダ锲?/p>
9、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笛卡爾
10、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鞲袼埂鞲袼?/p>
11、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巴斯德
12、對自己不滿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踉X夫
13、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柨?/p>
14、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巴而扎克
15、兒童游戲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p>
16、發明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獝鄣仙?/p>
17、當你做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再做那些需要的事?!退沟?/p>
18、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郀柣唤浘薮蟮睦щy,不會有偉大的事業?!鼱柼?/p>
19、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偽裝知道?!袪査固?/p>
20、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巴斯德
21、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獝垡蛩固?/p>
22、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R克思
科學家與哲學有無關系?若有,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知道,在古代和中世紀,科學家就是哲學家。即便是在近代,相當多的科學家也確實是哲學家,并且自稱“自然哲學家”——科學在當時是被稱為“自然哲學”的。由于歷史的余韻和博雅教育,直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既是科學家又是哲學家的科學人——哲人科學家——也不稀罕??墒亲源艘越担苋丝茖W家則如鳳毛麟角——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科的高度分化、研究的過分專門化、教育的文理分家、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裂引起的。
對于哲人科學家現象,奧地利物理學家、哲學家馬赫很早就予以特別關注。馬赫當時發現,在我們的時代,再次存在著這樣的科學家:他們并未全神貫注于專門研究,而是尋求更為普遍的指導路線。霍夫?。℉·ffding)恰當地稱他們是“哲學化的科學家”,以便把他們與本來的哲學家區別開來。如果我認為他們中的兩人奧斯特瓦爾德和??藸栕鳛殚_端,那么他們在自己領域中的重要性肯定是無可爭辯的。他進而探討了科學家接近和求助哲學的原因:“科學思維以兩種表面上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作為哲學和作為專家研究。哲學家力圖盡可能完備、盡可能綜合地使自己定位于與事實總和的關系,這必然使他卷入在從特殊的科學借用的材料上建筑。專門科學家起初只關心就事實的較小領域發現他的道路。然而,由于事實在某種程度上是針對暫時的理智目的任意地和強有力地定義的,這些邊界線隨科學思想的進展而不斷地漂移:科學家最后也終于看到,為了他自己的領域定向的緣故,必須考慮所有其他專門探究的結果。很明顯,專門探究者以這種方式通過所有專門領域的混合也集體對準總的圖像。由于這至多可以不完美地達到,這種努力或多或少導致從哲學思維那里借用的掩蔽物。于是,所有研究的終極目的是相同的。這本身也在下述事實中顯示出來:像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兒、萊布尼茲等等這樣的最偉大的哲學家也開辟專家探究的新道路,而像伽利略、牛頓、達爾文等等之類的科學家也大量地提出哲學思想,盡管他們未被稱為哲學家。”
馬赫還探究了科學與哲學、科學家與哲學家相對獨立、相互借鑒、相得益彰的密切關系,以及二者之間在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他還特別指出哲學家和科學家的職分,二者能給對方什么幫助和如何正確地對待這一切:“我們的考慮對哲學家來說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提供什么:他們并未打算解決一個、或七個、或九個宇宙之謎;他們僅僅帶頭消除妨礙科學探究的假問題,而把其余的問題留給實證研究。我們只為科學研究提供否定的法則,而科學研究不需要涉及哲學家,尤其是當它已經具有(或認為他具有)世界觀的牢靠基礎之時。如果此時我們的敘述起初是從科學的立場判斷的話,那么這并不能意味著,哲學家不必批判它和不必修正它以適合他們的需要,甚或不必統統拒斥它。然而,對于科學家來說,他的觀念是否符合某個給定的哲學體系,則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夠有益地利用它們作為研究的起點就行。因為科學家并非幸運得擁有不可動搖的原則,所以他變得習慣于認為,甚至他的最保險的和最牢固建立的觀點和原理也是暫定的,易于通過經驗來修正。事實上,只是由于這種態度,最大的進展和發現才是可能的?!倍?,誠如馬赫所說,科學家并不刻意要成為哲學家,一般也不在意別人是否稱自己為哲學家。他明確聲明:“我不是哲學家,而僅僅是科學家。不管怎樣,倘若我時常在某種程度上被冒失地計入哲學家之內,那么這個過錯不是我的過錯。但是,很明顯,我也不希望在某種程度上以下述方式成為盲目地把他自己交托給單獨一個哲學家指導的科學家,而莫里哀(Moliere)筆下的醫生也許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期望和要求他的病人的?!辈贿^,話說回來,偉大的科學家完全可以成為像批判學派的代表人物(馬赫、彭加勒、奧斯特瓦爾德、迪昂、皮爾遜)和愛因斯坦等那樣的偉大哲學家——列寧所謂的“偉大的科學家、渺小的哲學家”的命題是難以成立的。
不論從學理上講,還是在科學實踐中,科學家或多或少是離不開哲學的,不管是直接的需要還是間接的需要。在一般情況下,在常規科學時期,我們看不出、或者難以明顯看出科學家與哲學有多少關系。這是因為,與科學相關的哲學要素已經深深地滲透和融入科學的世界觀、預設、自然圖像、思維模式、方法、圖式、概念框架、公理基礎之中,科學家有這些現成的鋒利“工具”對付和破解他們面臨的諸多難題。但是,當舊有的自然圖像和概念框架無法容納新的實驗事實時,或舊理論體系之間出現難以調和的矛盾時,也就是說當科學已經陷入危機并呈露出革命的征兆時,科學家手頭的工具早已不再游刃有余,甚至毫無用處了。在這種境況下,科學家只有求助于哲學思維,才能完成革故鼎新的大業,轉換科學的公理基礎,更新科學的概念框架,鍛造新的科學方法和思維方式——一句話,建構新的科學范式——否則他們將寸步難行。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創造新科學的過程中錘煉自己的哲學思想,開辟哲學的新天地。這就是偉大的科學家——科學革命家或劃時代的科學開創者——常常也是偉大的哲學家的內在原因。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既具備統計建模的能力,又對某一業務領域的知識十分熟悉;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在數據分析型項目中必不可少……
這就是大數據時代稀缺的數據科學家。
被《哈佛商業評論》喻為21世紀最性感職業的數據科學家背后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讓我們一起走近數據科學家。
有人給予了大數據專家許多美好的稱號,比如“數據開采者”、“數據建筑師”等,但其中最時髦的當屬“數據科學家”。當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數據科學家”這個關鍵詞時,看到的都是“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大數據行業最時髦的職業”等溢美之詞。埃森哲大中華區技術咨詢董事總經理何悠毅(Jouni Hakanen)表示,目前對數據科學家需求極大。
“性感”的數據科學家
記者采訪人人游戲高級數據科學家陳弢時,他提到了當年在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讀博士的時候曾聽教授這樣調侃:“只有那些不能嚴格被算為科學而又想擠進科學的學科,才會在命名的時候加上‘科學’二字作為后綴,比如計算機科學?!比绻@樣類比,數據科學家就是一群很難算得上是科學家的人。那么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在《大數據研究的科學價值》一文中,中國工程院李國杰院士相信數據界存在普適的共性問題,比如電網數據分析的算法也可應用于供水和交通管理上。李國杰給出的結論是肯定的:數據科學就是關于數據的科學。
“數據科學家”這個新稱謂近兩年才被叫響。大數據與數據科學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數據科學家是大數據時代特有的一類專才。但其實在傳統的結構化數據處理過程中,數據科學家的身影就已經出現。記者最近采訪了一些中國的大數據企業,其中很多企業并沒有設立數據科學家這一職位,但數據分析師、數據工程師等都在做著數據科學家的工作。
《哈佛商業評論》曾指出,數據科學家是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所謂性感,既說明數據科學家這一新職業頗具誘惑力,但同時也說明大家對此工作的內涵還不了解。陳弢認為,數據科學目前還處在“白盒研究”的階段,也就是說數據科學家至少在未來5~10年內還需要先協助其他領域的學者解決大數據帶來的技術挑戰問題,等到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在數據界抽象出通用性較強的“黑盒模型”和普適規律。不過在現階段,數據科學家的工作也是很務實的。LinkedIn首席數據科學家Manu Sharma曾表示,數據科學家的工作主要包括采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建立正確的數學模型、測試模型,他們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編程能力。數據科學家加工處理的數據不僅有助于數據產品的開發,而且可以有助于發現新的商機,推動企業業務的發展。
隨著數據量的迅猛增長,今天企業搜集的數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不僅在企業內部,在外部的組織網絡和更廣泛的消費領域亦是如此。企業文化的轉變對組織運營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新數字化企業及其周圍的環境里,數據成為了組織的基石。從創新到所有決策,數據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并使得各級組織的運營更為高效??梢赃@樣說,數據將成為每個企業獲取下一個核心競爭力的要素。
何悠毅認為,數據科學家的核心作用在于發掘數據的最佳商業價值,而并非簡單地使大數據項目落地。盡管大數據項目的實施在沒有數據科學家的情況下也能夠成功地完成,但有鑒于數據科學家將成為大數據項目的工具、系統和輸出的最終用戶,數據科學家在大數據項目的計劃階段至關重要。
重“實”不重“名”
關于數據科學家的內涵,不同的企業或從業者也有不同的理解。
陳弢認為,數據科學家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從廣義的角度說,以數據為處理對象的從業者都可稱為數據科學家,比如原來的數據庫管理人員、數據庫工程師和數據統計分析師都可以被稱為數據科學家;從狹義的角度說,只有那些能夠利用數據作為資源,推動公司業務增長、創造附加價值的才是真正的數據科學家。
百度大數據首席架構師林仕鼎也認為:如果從廣義的角度講,從事數據處理、加工、分析等工作的數據科學家、數據架構師和數據工程師都可以籠統地稱為數據科學家;而從狹義的角度講,那些具有數據分析能力,精通各類算法,直接處理數據的人員才可以稱為數據科學家。
記者采訪到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數據科學家的工作比較純粹,就是對數據進行加工和分析,因此數據科學家只要具備數據建模和分析能力即可,不一定要具有編程能力。而品友互動CTO沈學華則表示:“如果數據科學家沒有一定的編程能力,很難在我們公司立足。”
記者曾經看到過一幅描述數據科學家基本技能的圖,那里面提及的數據科學家應具備的技能達上百種。數據科學家到底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和技能呢?在Cloud Connect大會上,VMware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范承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科學家通常應具備三種能力:數據分析的能力(數學方面的知識)、計算機方面的能力,以及對某行業的應用深入理解的能力,前兩種能力是必需的,而第三種能力是可選的。
“數據科學家是一個新興職位。在高等教育上不存在這一專門學科。目前,在北美地區有多種針對數據科學家的認證?!敝袠蛘{研咨詢首席分析師王叢(Kim Wang)告訴記者,“數據科學家不僅要懂IT,能夠深入了解數據的構成,進行分析建模,實現分析結果的呈現,而且要遵守數據隱私權的規定,同時還要懂得如何將數據變成商業價值?,F有的IT架構很可能成為數據分析的障礙。未來IT可能提供更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能力?!?/p>
談到數據科學家應具備的能力,何悠毅表示,數據科學家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與其他發揮信息數據最大用途的工作相同,即深度分析的能力、扎實的數據挖掘技能以及對統計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了解。同時,數據科學家還需引導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見解,這要求其能夠深刻理解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客戶的需求與行為以及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等。數據科學家必須掌握所有形式的數據,并不斷地利用這些資源推動業務實現創新與突破。
何悠毅特別指出:“最優秀的數據科學家還需具備企業家的心態以及關乎創造力的好奇心。畢竟,最高價值的發現往往源自于對某些非常重大的和創新性的事物的探索,而這些正是其他人不能做到的?!?/p>
“數據科學家可以被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項目管理者與應用開發者的結合體。他們一方面在涉眾管理層面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在業務應用的開發和數據服務交付方面也能提供指導。”Forrester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及企業架構專家Charlie Dai表示,“其實具體的職務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以前瞻務實的眼光看待數據管理的架構實踐,幫助企業業務務實發展。”
Kaggle總裁兼首席科學家Jeremy Howard認為,一個偉大的數據科學家應具備創新、堅韌、好奇、技術功底深厚這四項素質。如果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一方面數據科學家要具有科學家的基本素質,比如客觀、誠實、嚴謹;另一方面,數據科學家主要是用數據說話,應具備數據收集、數據改寫、可視化、機器學習、計算機編程等能力,并能使數據驅動決策并主導產品的開發。
其實在企業中,數據科學家并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應該是一個團隊。數據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是必需的,這樣才更有利于數據處理工作的開展和數據產品的開發。文思海輝金融事業群商業智能事業部解決方案高級經理馬寧認為,一個人難以精通與數據業務相關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企業應該成立一個數據科學團隊,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專注于自身擅長的領域。
最需要動腦筋的人
范承工表示,數據科學家在大數據項目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將大數據架構分為四層:最下面一層是基礎架構,其上是大數據管理層(包括數據庫、Hadoop等),再上面是數據分析層(也就是數據科學家的主要工作范圍),最上層則是應用場景的實現(即大數據應用的實現)。數據科學家的工作需要業務端的配合,也需要底層基礎架構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撐。數據科學家處于基礎架構和業務層之間,必須精通數學模型與算法。范承工認為:“數據科學家是最需要動腦筋的人?!痹诂F有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還沒有數據科學家產生的土壤,因為他們需要在真實的大數據環境中實踐和磨煉。那么,現在企業中的數據科學家是從哪里來的?數據科學家與傳統的從事數據處理工作的數據庫分析師、數據分析師有何區別呢?
“數據庫工程師有很多種,有些人的工作與數據科學家相關。‘數據科學家’雖然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從事數據分析工作的人一直存在。過去,數據挖掘主要是在結構化數據的基礎上完成的,而現在非結構化數據的重要性更高,將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相結合進行處理是必需的?!狈冻泄け硎?,“雖然數據的結構變了,數據模型改變了,數據處理的要求提高了,但數據科學家的本質和工作的最終目標并沒改變,那就是提取智能信息,使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p>
企業級的數據庫工程師,處理的往往是以表結構為主的數據庫架構。但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科學家面對的是像Hadoop、MapReduce這類的數據分析架構。王叢認為,數據科學家需要承擔起數據分析各個環節的不同責任,而數據庫工程師或數據分析師只須承擔數據科學家部分的責任,而不是全部。
何悠毅分析說,數據科學家更側重于數據的戰略方面,即引導、捕捉、發現創新方式,并利用數據提高商業價值。數據科學家往往與企業密切合作,能夠協助實現產品的創新與服務的創新。而數據庫工程師則更專注于維護數據庫的數據,包括硬件和軟件的一些技能。數據分析師則更專注于運營方面,他們可以利用現有的系統、工具和方法,每天對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和統計分析。
馬寧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數據科學家與數據分析師的界限其實并不清晰。在某些語境里,數據分析師指僅從事統計建模的人員,他們只負責構建精確的數學模型,不需要掌握業務領域的知識,而數據科學家則需要對數學模型進行業務解釋,并利用該模型指導業務流程優化,輔助企業決策。但在某些語境中,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是指同一類人。
數據科學家階層正在崛起
McKinsey預測在未來6年,僅美國本土就可能缺少14萬~19萬具備深入分析數據能力的專業人才,能夠通過分析大數據支撐企業做出有效決策的數據管理人員和分析師也有150萬人的缺口。從這個角度說,數據科學家是大數據時代最緊缺的人才并不為過。
但是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數據科學家的教育。高水平的數據科學家最有可能來自于數據分析領域具有長期經驗和過硬本領的人。何悠毅告訴記者:“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數據科學家,就必須對業務有極大的激情,再加上擁有好奇心、可視化的技能和創新的力量?!?/p>
中橋調研咨詢曾經在2013年7月針對中國市場做過一次調研,結果顯示:中國目前實現近實時和實時分析的企業不到5%,遠遠落后于歐美市場53%的比例;在大數據處理中,中國用戶目前還主要局限在結構化數據方面,其大數據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批量分析控制成本,提高資金回流和原材料的周轉效率,而尚未進入通過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捕捉新的市場空間的階段;中國的大多數企業正在評估如何部署大數據分析系統。
科學家級別更高一些。
科學家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這兩大類。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獲得了有關部門和行業內的認可,均可以稱之為科學家。按照這樣的說法,無論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還是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都應當屬于科學家的分類。博士嚴格講來是分為兩類的,正在讀的還沒有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只能稱為博士研究生;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博士學位中最高的一級。博士是一種學位,博士只是向科學家靠近了一步,成不成了科學家,還得看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否有建樹,獲得有關部門的認證。
(來源:文章屋網 )
“科學家”,普普通通的三個字,卻有著無數的追求者,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但這條路畢竟太陡峭、太狹窄了,我距離“科學家”這三個字還有十萬八千哩!因此,我每天都在閱讀關于科學的書。
我喜歡科學,更愛好宇宙,宇宙就如同仙境一般吸引著我。我特別喜歡宇宙中的銀河,銀河里大約有2000億顆恒星,就如同黑色窗簾上的白點,那么迷人。
我還喜歡獵戶星云。獵戶星云五彩繽紛,像一頭展翅飛翔的火鳥,別稱“火鳥星云”。它就像一朵與彩虹交相輝映的云朵,異常的美麗與耀眼。
[關鍵詞]宗教 科學 科學家 精神需求
人們通常認為,對客觀世界的愚昧無知和認識匱乏是普通人信仰宗教的原因。科學家是客觀世界奧秘的探索者,具有豐富的關于客觀世界的知識,所以不會也不應該信仰宗教。一些膚淺的者從“科學萬能主義”出發,試圖用科學這把利器鏟除這個“贅疣”,結果發現,科學昌明的今天,不但沒有被鏟除,相反,大有發展之勢,許多大科學家包括當今世界一流的大科學家都虔誠地信仰宗教,對此感到困惑不解。本文試圖對此作些探討。
1 宗教、科學、科學家的一般考察。
1.1 宗教:宗教一詞并非漢語中國有的詞匯,而是在與西方文化接觸后,為翻譯西文religion這個詞而衍生出來的一個詞匯。
中國文化認為。有一個創始人,有特定的崇拜對象為“宗”,有一群追隨者,有特定的祭祀儀式為“教”。西文religion一詞的意思是,一群人最初為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后來發展到了有同一個信仰、同一個信念,甚至為了這個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漢字“宗”與“教”結合起來形成“宗教”,恰如其分地表達了religion的意思,因而成了翻譯religion對應的詞匯。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原本是佛教中使用的詞匯。佛教主張“自證為宗,化他為教”,即眾生皆有佛性,覺悟了就是佛(此乃“自證”),覺悟后依佛法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就是菩薩(此乃“化他”)。由此可見,今天當我們用“宗教”一詞來指稱西文religion時,“宗教”與佛教中“宗”、“教”的詞義是不同的。
1.2 科學:“科學”一詞并非是漢語中固有的詞匯,而是在與西方文化接觸后為翻譯西文science這個詞而由日本人首先創造的一個詞匯。
Science的含義是系統知識、學問,且這個系統知識分成許多專業、類別,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19世紀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借用漢字把Science譯為“科學”。他認為,“科”即分類、條理,“學”即系統知識,“科”與“學”結合起來形成“科學”,恰如其分地表達了Science的含義。自此,“科學”就成了西文Seienee這個既分門別類又自成系統的人類智慧結晶的對等翻譯名詞了。
在西方文化中,科學側重指自然科學,而在漢語中,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1.3 科學家:科學家在西文中是scientist,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在西文中,scientist專指自然科學家,而在漢語中,科學家包括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兩大類。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獲得了有關部門和行業內的認可,均可稱為科學家,如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等。
2 科學家信仰宗教原因探析。
2.1社會歷史原因:
2.1.1 科學家信仰宗教與其所屬的文化傳統有著密切關系。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茨曾經說過:“甚至連最偉大的思想也往往受到所謂時代精神和文化氛圍的約束?!比耸俏幕膭游?,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傳統之中,而文化傳統則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著人。如果一種文化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或者是一種宗教傳統文化,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必然很容易形成該文化傳統所推崇的,科學家也不例外。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西方文明是基督教文明,因此,西方許多科學家如開普勒、哥白尼、伽利略、萊布尼茨、牛頓、愛因斯坦等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信仰基督教。
2.1.2 科學家信仰宗教與其家庭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教育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許多科學家出生在宗教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中,從小就信仰宗教,成了宗教徒。如經典力學的創始人牛頓,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法國科學家普朗克等都是這樣,從小就是虔誠的基督教徒。
2.2 認識原因:
2.2.1 科學家思維方式的片面性導致他們信仰宗教。有些科學家在對待某些特定的認識對象時,由于思維方式上的片面性,導致認識上產生失誤,給神和留下了生存空間。
與達爾文共同創造進化論的英國古典生物學家華萊士由于從狹隘的經驗主義角度出發看待催眠現象(少數江湖術士表演的催眠術),沒有認識到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進而得出上帝的存在、靈魂不朽的結論。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對此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述。19世紀初法國古生物學家居維葉根據古代生物與現代生物有的不同、有的有少許差異這種現象得出自然界的物種是在突然的、迅速的和災難性的變化中產生的(“突變論”),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對抗。居維葉由于思維方式的片面性,把某些不知原因的偶然現象與神的干預聯系起來,為自己的提供了理論支持。
2.2.2 科學家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導致他們信仰宗教。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曾經提出思維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有限性和無限性的問題。
在具體的認識環境中,任何一位科學家、任何一代科學家,其認識能力總是有局限性的,總存在著未能認識的客體,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有限的。而在人類暫時還未認識的對象和領域,猜測和想象就有了用武之地。這就為科學家信仰宗教留下了空間。
經典力學的創始人、著名科學家牛頓利用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使研究天體運動的學科建立在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由于他對力學研究得還不夠深入,他在宇宙中的物體最初為什么會動起來的問題上陷入了神學,提出那是因為萬能的上帝最初推了一下的緣故,是上帝提供了“第一推動力”。生物進化論創始人、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明確指出,科學家在認識上的局限性是導致他們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他說:“相信上帝存在的另一種起源,是同理智有關,而同感情無關,……我應該被稱為有神論者了?!?/p>
西方啟蒙運動時期著名科學家、現代實驗科學始祖培根說過:“一知半解的哲學思考把人導向無神論,而對于宇宙和哲學的深刻思考卻必然使人皈依上帝?!边@句話值得我們深思。當今西方科學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科學越發達越接近上帝。這句話對唯物主義來說同樣是沉甸甸的。
2.3 道德原因:
2.3.1 科學無法解決價值問題,而宗教致力于解決價值問題和人的終極關懷問題,這使得一些科學家把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指路燈。
終極關懷是作為自然存在物的人類為克服生與死的尖銳對立,給予人生種種實踐以終極性的意義和價值,試圖超越有限追求無限以達到永恒的一種渴望,是人類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徑。
對于人類來說,不僅要活著,還要為了某種意義而活著,因此,不僅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還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茖W家也是人類成員,也要面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問題,也要關注終極關懷問題。當科學不能回答人生的意義、價值和終極關懷時,科學家必然會在科學以外尋找答案,宗教就成了最可能的選擇之一。因為宗教尤其基督教是西方社會的主流教派和意識形態,它對人生和社會生活的強大宣導功能和調節功能是人所共知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所謂的科學的唯一目的是指出‘是什么’的問題,至于決定‘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卻是一個同它完全無關的獨立的問題……終極目標本身和它要達到的渴望卻必須來自另一個源泉……我以為這正是宗教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履行的最重要的職能?!钡聡锢韺W家海森堡也指出:“科學是同客觀的物質世界打交道……宗教是同世界的價值觀念打交道。……科學所關心的,是發現什么是真理或謬誤。宗教所關心的卻是,什么是善良和邪惡,什么是高貴和下賤。科學是技術的基礎,宗教是倫理學的基礎?!?/p>
2.3.2 科學需要用宗教加以調適才能健康發展,否則有可能葬送人類和整個文明,這使得一些科學家把作為實現社會和諧的穩壓器。
科學有力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極大地造福了人類。然而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它也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問題和難題,如環境污染、核威脅、能源危機、技術冒險(如克隆人類)等。面對科學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科學家必然要尋找補救的辦法。于是一些科學家在宗教那里找到了答案。
愛因斯坦在1931年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工學院的學生們演講時就明確指出:“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保證我們的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于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于是他發現了宗教的意義,并稱自己“是一個具有深摯的宗教感情的人”。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羅素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科學技術的各種直接效果也決不是完全有益的。一方面,它們加大了戰爭的危害性……我們時代的所有這些弊病部分地是由于科學技術所造成的,因此歸根結底是由于科學造成的。”于是他提出要用宗教和倫理來調適科學。
2.4 心理原因:
2.4.1 科學家在認識上不斷超越的心理與宗教的超越性主張比較吻合,促成他們信仰宗教。大多數科學家在認識上總有不斷超越、尋根問底的習慣和要求,往往喜歡追究終極原因,并且愿意為此付出畢生精力。大多數宗教都主張禁欲和超越肉體,實現靈魂不滅。宗教認為,通達禁欲,最終達到無知無欲,才能求得靈魂的解脫,實現理性對欲望的征服和超越,才能實現靈魂不滅。這就是宗教的超越性主張??茖W家在科學研究方面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和宗教的這種超越性主張在過程和結果方面存在許多共同性,這種超越性主張恰好迎合了科學家不斷超越自我的心理需求,促使部分科學家自覺或不自覺地信仰宗教。
2.4.2 科學家在認識過程中獲得的奇妙體驗,使得他們相信自然界是造物主的杰作,神是存在的??茖W家在科學研究中,往往從自然界的千變萬化中找到秩序和規律,發現許多美麗的、對稱性的結構,甚至某些所謂“合目的性”(特別是生物界)的現象,所有這些都給科學家奇妙的或神秘的體驗,這種體驗常常會使科學家聯想到上帝的存在和造物主的力量。
牛頓曾經寫道:“所有鳥、獸和人類的左右兩側(除內臟外)形狀都相似;都在臉部兩邊不多不少有兩只眼睛;……為了視覺而造得形狀如此精巧,配合得如此巧妙,以致決非是任何一個藝術家所能改善的東西,這些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有一個創造萬物并主宰萬物的上帝存在?!?/p>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談到科學與宗教的關系時,也有類似的體驗,他說:“一個科學家在做研究工作的時候,當他發現有一些非常奇妙的自然界的現象時,有許多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美麗的自然結構時,……他會有一個觸及靈魂的震動,因為,當他認識到,自然的結構有這么多的不可思議的奧妙,這個時候的感覺,我想是和最真誠的是很接近的。所以你問,相信不相信在不可知的宇宙中有造物主在創造一切呢?這個話,我想很難回答是或者不是?!逼鋵崳瑮钫駥庍@番話已經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3 兩點啟發。
3.1 關于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爭論問題。認識論又叫知識論,是研究認識的來源、認識的屬性以及人的認識能力的一門學問。德國古典哲學以及對其進行根本變革而產生的哲學將認識論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極少數唯心主義哲學家(如黑格爾)都主張可知論,認為人的認識是有限和無限、相對和絕對的關系,從現實和個體來看是有限和相對的,而從長遠和總體來看是無限和絕對的,世界最終會被徹底認識的,因此這類哲學家往往都是樂天派。而絕大多數唯心主義哲學家都懷疑人類的認識能力,主張世界不可能被認識或不可能被徹底認識,因此這類哲學家往往都是悲觀主義者。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爭論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
這兩種流派究竟誰是誰非?稍微有點哲學常識的人都會說,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可知論是對的,不可知論是錯的。事實上世界究竟是否可以被徹底認識,這個問題至今懸而未決。盡管今天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認識成果與古人相比不知翻了多少倍,但是今天人類面臨的困惑與古人相比,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隨著人類認識活動的不斷深入,認識領域的不斷拓展,我們越來越感到世界是浩瀚無邊和神秘莫測的,人類的認識能力是那么微小和有限,以致我們不禁會懷疑這個世界究竟能否被徹底認識,這是就認識的過程和結果來分析的。事實上,就認識本身來看,可知論也受到質疑,因為假如世界可以被徹底認識,那就意味著認識不再向前發展了,這不符合的辯證法。
因此,我們堅持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堅信可知論,高揚革命樂觀主義,批判和否定不可知論以及各種悲觀主義,這無可厚非。只是對不可知論和悲觀主義要持寬容心態,不要談虎色變,也不要唯我獨尊,自視清高,而要允許它們在學術范圍內自由爭鳴。
3.2 關于科學和宗教的關系問題。傳統觀點一直認為,科學和宗教是對立的,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人類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宗教將逐漸退出社會歷史領域,淡出人類的視線。這是典型的科學萬能論,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人類所有問題,包括人類的價值問題和終極關懷。事實和實踐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它過分夸大了科學的作用。